天桥二模地理试题

2024-05-16

天桥二模地理试题(通用6篇)

篇1:天桥二模地理试题

2014年东胜区初二年级升学第二次模拟考试

地 理 试 卷

11.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位于甲、乙、丙、丁四地中的()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2.飞机失事当天地球运行到图1右图中的()A.a与b之间

B.b与c之间

C.c与d之间D.d与a之间

图2为某区域局部等高线地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M,N两点之间的温差约为()A. 0.6℃B.1.2 ℃C. 6℃D.12℃

4.如果图中有一瀑布,则瀑布的位置在()A.甲B.乙C.丙D.丁

5.5月,东胜春天气温迅速回升,地表物质疏松,鄂尔多斯因此常遭受下列哪种天气灾害()

A

.B.C.D.6.下面四幅图中,城区面积最小的是()图图

47.地区或者国家人口增长率过低甚至出现负增长,都会导致劳动力短缺现象。目前,全球劳动力短缺现象主要发生在()

A.拉丁美洲B.欧洲C.非洲D.亚洲 8.关于图中六个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5A.①④两国都是中国的邻国,国内资源贫乏供给不足,对外依赖十分严重 B.③④两国都有领土在热带,③有大量混血种人,④是“黑种人的故乡” C.②③两国面积都居世界前列,都是西半球国家

D.①②两国经济发展水平都很高,①国以服务外包产业为主,②国工业最发达 9.通过新闻介绍莉莉发现欧洲人和蒙古族一样都是以牛羊肉和乳产品为主要食物,与内蒙古自治区的畜牧业相比较,欧洲西部发展畜牧业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广布,地形以平原为主B.温带海洋性气候广布,地形复杂多样 C.热带草原气候广布,地形复杂多样D.热带草原气候广布,地形以平原为主

10.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日本是个岛国,科学技术先进,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发展经济 B.俄罗斯国土辽阔适宜发展多样的农业生产

C.澳大利亚气候整体干旱,重点发展小麦和养羊混合农业

D.美国中部平原面积广大,资源丰富,故美国重要的工业城市都分布于中央平原上 11.下列关于图中四省的叙述错误的是()

6A.甲省是我国位置最南的省区,雷州半岛位于该省B.乙省的简称是鄂,地跨长江的上中游

C.丙省位于我国的西南边疆,同三个国家接壤D.丁省南部有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山脉 12.我国下列现象中,受地势影响很大的是()

①多火山、地震②河流自东向西流③夏季青藏高原低温④水能资源丰富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④D.②④ 13.关于我国水资源的描述,正确的是()

A.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而且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因此我们不必“为水而愁” B.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主要解决措施是跨流域调水 C.我国为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主要解决措施是兴建水库

D.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因此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意义重大 14.以下关于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说法,错误的是()

A.香港被称为“购物天堂”B.北京市是全国最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C.澳门是世界上重要的博彩业分布地D.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

15.如右图是小晨同学在青藏地区旅游时拍摄的照片,他想为照片配一些文字说明,可供选

择的是()

A.牦牛在悠闲地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B.京九铁路像一条游龙蜿蜒在“世界屋脊”上C.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D.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图7

16.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描述错误的是()

A.在黄土高原陡坡修建梯田B.在黄土高原的沟谷处修建挡土坝 C.在黄土高原陡坡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D.在黄土高原缓坡地修建梯田耕作 17.关于香港与祖国内地经济合作,描述正确的是()A.香港拥有丰富的资源、充足的资金和管理经验

B.香港在“前店后厂”模式中扮演“厂”的角色

C.目前,香港重点发展服务业,广东发展制造业,形成了粤港合作模式

D.香港与祖国内地存在巨大的经济竞争,难以合作

18.当前我国《舌尖上的中国》热播,但主要是熟食,其实我国的水果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我国南方盛产香蕉、菠萝等水果,而北方盛产苹果、梨等水果,形成南北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因素

B.海陆因素C.气候因素

D.传统习惯

19.读下图,判断下列有关台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口集中分布在西部平原B.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中南部C.台湾山脉分布在台湾岛的西部沿海D.台湾的最高峰是玉山

20.下列四位同学对鄂尔多斯农业叙述,错误的是()

图8

A.伊旗建有草莓园,集休闲度假观光于一体,属于现代农业B.杭锦旗缺水,不宜发展种植业,但可以适当发展畜牧业C.达旗靠近黄河,夏天可以种植小麦油菜,属于河谷农业D.东胜周边农民发展禽、蛋、奶和蔬菜,是市场的需求

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30分)

21.材料:“远方的家”专题片《边疆行》,从广西按顺时针方向途经9个省区至辽宁沿途拍_____________问题。

(4)“神州”系列飞船的主着陆场选择在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主要是因为该区域为摄,反映我国边疆风土人情。回答下列问题(6分)

(1)①省区的简称是______,②省区有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畜种是________。《边疆行》所途经的9个省区中,唯一没有经过的自治区是____________自治区。

(2)③北侧的地形是______盆地,途经至我国西北边疆时,见到一条大河流向俄罗斯,该河是

9______________。

(3)专题片有四集的标题分别是:

a.沙漠边的绿洲b.寻幽访玉走腾冲c.最北之旅漠河d.塞上明珠、草原牧歌 按拍摄行程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a-b-c-d

B.b-a-d-cC.c-b-d-a

D.d-c-b-a

22.神舟一号到神舟九号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飞行试验和空间科学实验,而每一次飞船的返回舱都选择在位于内蒙古中部的四子王旗进行着陆。读图10完成以下各题。(8分)(1)从图可知,内蒙古自治区从西向东植被类型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内蒙古人民自豪地说,我们经济发展“扬眉吐气”,代表羊绒、煤炭、稀土、天然气四种物产。其中,煤炭资源主要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①____市。

(3)图中C地地貌特征暴露出

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存在____________(地形区),地形平坦,全年降水(较多/较少),能见度高,人烟稀少,便于对飞船的检测跟踪,适宜飞船返回舱着陆。

(5)某科考队在A、B、C处考察,他们考察草原牧场的生长情况,应去处;考察森林的生长特点,应去处;考察沙漠的扩张状况,应去处。23.阅读公布材料和东海防控识别区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

材料一:国防部2013年11月23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根据一九九七年三月十四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一九九五年十月三十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和二一年七月二十七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

材料二:东海防控识别区图

⑴东海防空识别区主要位于我国与图1

1_______(国家)之间。

⑵该识别区范围内的钓鱼岛属于省,该省是下图中的____图,该省_______(林产品)

图1

2产量居世界首位,根据自身的一些优势和条件形成“”型经济。

24.2014年2月8日,国家海洋局宣布,我国南极泰山站(东经76°58′,南纬73°51′),正式建成开站。这是我国在南极建设的第四个科学考察站,(3分)(1)①地在②地的_____方向,(2)在宣布我国南极泰山站建成的那天,远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的地中海气候的气候特点

是___________。

(3)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南极泰山站返回到北京向党中央汇报工作,沿途依次经过的温度带是 A.南寒带——南温带——热带B.南温带——热带——北温带

C.南寒带——南温带——热带——北温带 D.南温带——热带——北温带——北寒带 2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图A是地区,是我国城镇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该地区的上海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很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2)图B中代号4的水域是_______海峡,该海峡沟通的是东海和________(边缘海)。(3)图C中的②是(填写全称),位于珠江口东侧。

(4)图E是图4地区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该气候类型是。(5)结合地形和季风知识,判断图D中的A、B两地,冬季气温较高的是地,理由是:;(2分)。

图13

a

A

图A

图B

图C

A B

图D

图14

图E

篇2:天桥二模地理试题

圭表(图1)是世界上最早的计时器。直立的标杆为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刻板为圭。用其测量正午表影长度,可确定节气、划分季节和制定历法等。据《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日冬至,八尺之修,日中而景丈三尺;日夏至,八尺之景,修径尺五寸(tA.n316°≈062;tA.n794°≈53;tA.n58°≈16)。据此完成 1~2题。

1.《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述的圭表,其位置可能接近

A.广东省广州市(23°06′N)B.江西省南昌市(28°40′N)C.河南省开封市(34°35′N)D.辽宁省沈阳市(41°48′N)2.若当地“八尺之修,日中而景五尺”,则适逢的民族节日是

A.汉族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B.傣族泼水节(公历清明节前后)C.苗族龙舟节(农历五月下旬)D.鄂伦春族篝火节(公历六月下旬)

贝丁顿社区位于伦敦西南。为减少建筑热损失,建筑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用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太阳能装置等,使这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零二氧化碳排放社区。图2示意贝丁顿社区能源循环模式,据此完成3~4题。

3.推测当地气候

A.冬季阴冷潮湿 B.夏季寒凉干燥 C.气温年较差大 D.降水年际变化显著 4.符合社区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有效措施是 A.屋顶种植景观植物 B.建筑设置隔热层 C.控制居民生活用电 D.社区栽种速生林

海河是流域内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水源地。图3曲线表示1980~2007年海河流域工业、日常生活、生态用水量的变化。据此完成5~6题。

2017蚌埠二模 1

5.2000年后①曲线呈下降趋势,可能由于 A.节水技术的应用 B.城市化加速 C.人口大量迁出 D.发展旱作农业 6.导致③曲线后期用水量快速增加的原因是 A.重工业比重上升 B.重视生态保护 C.第三产业的发展 D.全球气候变暖

近45年来,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和降水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图4A.、图4B.分别为1961~2005年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和降水变化。据此完成7~8题。

7.近45年来,东北地区

A.年平均气温呈下降趋势 B.年降水量增幅自西向东扩大 C.年平均气温增幅山区比平原大 D.年降水量中北部地区增加显著 8.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和降水的变化

A.减缓东北平原西部荒漠化 B.使得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恢复 C.减弱干旱和洪涝发展趋势 D.造成大兴安岭冻土自南向北退化

双塔灌区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疏勒河下游盆地,是疏勒河三大灌区之一。双塔灌区所产农产品 产量高、品质优。表1为2010年双塔灌区农作物生产相关数据。据此完成9~11题。

2017蚌埠二模 2

9.双塔灌区农产品相对华北地区发展种植业的显著优势是 A.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 C.昼夜温差大 D.水源充足

10.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双塔灌区棉花种植面积扩大了10倍左右,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棉花需水量较少,种植效益高 B.棉花品种改良,单位面积产量提高 C.市场需求量增加,棉花价格上涨 D.生态改善,适宜棉花种植的土地增加

11.从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出发,双塔灌灌区对农作物结构进行调整。今后种植面积可能扩大的是

A.小麦

B.瓜类 C.棉花 D.蔬菜

二综合题36.(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图9A.)以固定和半固定沙丘为主,沙丘形态主要为沙垄(图9B.)。沙垄间的暗色是被藻类、苔藓、地衣等植物固定的沙面。这些植物中有一类是当地特有的短营养期草本植物,它们分布广泛。冬季沙漠里有较多积雪,春季融雪后,萌发开花。在夏季来临前的2个月左右时间里,迅速完成生长发育过程。图9C.是某气象站1994年10月至1995年9月各月降水量。

(1)分析短营养期植物迅速完成生长发育过程的原因。(8分)

(2)分析短营养期植物大多在 7月份以后,整个植株或地上部分逐渐干枯死亡的原因。(6分)

(3)每年 4~6月是新疆北部沙漠风沙活动强盛期。分析短营养期植物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的作用。(4分)

(4)有几位旅行者拟在 5月份去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进行科学考察。他们准备了 GPS、墨镜、防寒衣物等物品,请选择其中两件物品,阐述准备的理由。(6分)37.(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石油、铁等矿产资源丰富,但能源严重短缺,成品油依赖进口。2010年7月我国和尼日利亚签署协议,在该国最大城市拉各斯(位置见图10)投资80亿美元兴建大型炼油厂。此外,我国还有许多企业参与尼日利亚农业、矿业、电力、铁路等行业建设。

2017蚌埠二模 3

(1)分析拉各斯建设大型炼油厂的优势条件。(8分)(2)分析中尼两国石油资源合作开发前景广阔的原因。(8分)(3)说明我国企业在尼日利亚投资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6分)42.(10分)[地理—选修 3:旅游地理]

渔梁坝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城南15公里处的新安江中(图11),距今近1400年,是我国杰出的古代水利工程,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徽州人以船筏载运物产,顺新安江直驶杭州。物资集散、客商往来,在大坝沿河形成了渔梁老街。在皖南旅游,去渔梁坝的游客数量较周边黄山、西递、屯溪老街等景区少很多。

描述渔梁坝的景观价值,说明景区游客较少的原因。43.(10分)[地理—选修 6:环境保护]

2000~2010年北京市多次出现大气重污染现象,严重影响了北京市及周边地区的环境质量。图12显示2000~2010年北京市大气重污染平均月际变化(图12A.)及年际变化(图12B.)。

描述北京市2000-2010年大气重污染的变化特点,提出减轻北京市大气污染的具体措施。

2017蚌埠二模 4

蚌埠二模地理参考答案

1C.2B.3A.4D.5A.6B.7D.8D.9C.10A.11B.36(24分)

(1)春季气温回升,积雪和冻土融化;(3分)受西风和北冰洋水汽的影响,降水增加,沙丘土壤 含有较多水分;(3分)水热配合较好,并维持2个月左右时间。(2分)(2)7月份以后,降水减少;(2分)夏季光照强,气温高,植物蒸腾和地表蒸发作用强烈,短营养 期植物水分含量不断下降,逐渐干枯死亡。(4分)

(3)4~6月,沙丘表面的短营养期植物生长迅速,覆盖率较高,能够涵养沙丘水分,起到稳定沙 丘沙面的作用。(4分)

(4)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域广大,野外考察旅途远,判断方向等需要配备 GPS导航;(3分)温带大陆性气候太阳辐射强,大风沙尘天气多,需要准备防辐射、防晒、防风用品;(3分)当地昼夜温差大,需要准备轻便的防寒衣物。(3分)(每小点3分,回答2点即得6分。考生如多选,则以前两件为准评分,本小题满分不超过6分。)37(22分)

(1)该国石油资源丰富,原料充足;(2分)拉各斯距离石油产区近,铁路和海运便利;(2分)拉各斯是全国最大城市,人口密集,工业基础较好,是该国石油产品重要的消费市场。(4分)(2)中尼两国石油领域互补性强;(1分)我国石油企业具有技术成熟、管理先进、资金充足等优势,有能力参与当地油田开发;(3分)当地能源短缺,双方依托丰富石油资源共同发展石油加工工业;(2分)拓展我国原油进口渠道,有利于尼日利亚缩小双边贸易差额。(2分)(3)引进资金和技术,促进产业转型;(2分)增加大量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2分)有利于当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石油、机械、交通等相关产业发展。(2分)42.(10分)

景观价值:渔梁坝是古徽州人民兴修水利的智慧结晶,也是徽商活动的重要见证;(2分)属文物古迹旅游资源,具有非凡性、永续性,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2分)

原因:渔梁坝景区游客较少,与其位于旅游资源丰富的黄山地区有关,且渔梁坝景观的观赏性、知名度逊于黄山、屯溪老街等景点,景观类型单一;(3分)交通条件一般;景区开发、宣传不够;基础设施有待完善。(3分)43.(10分)

特点:北京市大气重污染主要集中在春季和秋冬季;(2分)年际变化较大,2003年、2007~2010年大气重污染次数明显减少。(2分)

措施: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严格执行企业、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调整城市布局,加强京津冀协作,逐步疏散北京市非首都职能;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限制新增机动车数量,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答对 1项措施得 2分,答对其中 3项即可得 6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但本部分满分不超过6分。)

篇3:从高考地理试题看区域地理复习

一、突出区域定位, 建立空间概念

高考地理试题一般多运用有注记的经纬网地图、局部政区图、含有特殊地理事物注记 (如湖泊、河流等) 的地图、地理图表、资料、文字说明等为背景, 在此基础上进行设问, 提出选择和问答的相应要求。在解答试题中, 区域定位往往是解开试题的第一道门槛, 在此前提下再进一步考查学生对该区域重要原理和规律的理解程度及应用能力。为使学生越过这个门槛,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做到运用地图, “认识”区域。通过读、填、绘图训练, 把地理知识落实在相应图形, 努力做到“心中有地图”。训练中要注意区域定位训练。

1. 经纬网定位。

经纬网是人们为了确定地理事物而创设的一个球面坐标体系, 通过经纬网能十分准确地确定地理区域的位置, 从而为正确解题打下扎实的基础。学生不可能把所有经纬度都记牢, 因此掌握几条关键的经纬线和主要区域、国家的经纬度范围再由此推出大致的地理位置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1) 经线:根据东西半球的界线20°W、160°E就可确定是东半球 (亚、非、欧、大洋洲) 还是西半球 (南、北美洲) , 除此以外, 还需掌握其它几条较具代表性的经线, 如0°经线、30°E、60°E、90°E、120°E、150°E、180°、150°W、120°W、90°W、60°W、30°W通过的地形区、国家 (行政区) 、河流、海洋、城市等地理事物。如30°E:穿过欧洲中部、非洲东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摩尔曼斯克 (东侧) 、莫斯科 (东侧) 、东欧平原和波德平原交界处、黑海、小亚细亚半岛 (西侧) 、地中海、开罗、尼罗河、东非高原 (西侧) 、南非高原 (东侧) 等;主要的气候有苔原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2) 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30°N、60°N、30°S纬线通过的地形区、国家 (行政区) 、河流、海洋、城市等地理事物。如赤道:穿过非洲中部、东南亚、南美洲北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刚果盆地、东非高原、维多利亚湖、马来群岛、亚马逊平原;主要气候有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3) 主要区域、国家的经纬度范围:如南亚大致在60°E—90°E附近、10°N—30°N附近, 中亚大致在50°E—80°E附近、40°N—50°N附近, 日本大致在130°E—145°E附近、30°N—45°N附近, 等等。

(4) 重要 (特殊) 地理事物的经纬度:如北京 (40°N, 116°E) 、巴拿马运河 (10°N, 80°W) 、非洲的控制性经纬线 (20°E、0) 、秦岭 (32°N—34°N附近) 。

2. 轮廓定位。

包括海陆、行政区、地形区等形状特点来确定相应地理位置。不同地区的行政区域, 海陆轮廓、地形单元的形状千差万别, 各有特色, 对各种类型的轮廓进行对比分析, 找出重要轮廓的鲜明特点就能快速、有效地判定其所在的地理位置。轮廓定位既可以根据面状地理事物的轮廓形状特征, 又可以根据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 (如山脉、河流、交通线、行政区划界线、海岸线等分布状况) 和点状地理事物的相关位置 (如城市、矿产、山峰等) 分析定位。根据轮廓形状判断区域时首先要识别各种行政轮廓, 侧重识别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轮廓和世界主要国家轮廓, 其次要识别海陆轮廓, 主要指大洲、大洋的轮廓, 对一些著名的湖泊 (如五大湖、贝加尔湖、里海等) 、海峡、河流、山脉等也要关注。

3. 特征定位。

根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文字资料、图例、注记等进行区域定位。

二、理清复习思路, 构建知识体系

区域地理复习有规律可循, 即通常所说的“地理八股”。区域地理特征往往从自然地理特征到人文地理特征。其中自然地理特征主要包括位置、地形、气候、河湖、生物、资源等;人文地理特征主要包括农业、工业、商业、旅游业、交通、人口、城市等。在此基础上运用高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综合。掌握知识的层次、脉络及相互关系, 绘出知识系统图或列出系统联系表, 是复习的重要环节。如日本:

三、突出区域特征, 类比区域差异

分析区域特征, 比较区域差异是区域地理复习的重点, 是解决区域问题的基础。区域地理涉及的内容繁杂, 区域之间缺少必然的联系, 复习时不要死记硬背。区域特征首先要抓住影响区域的主导因素, 归纳出区域最具特色的特征。如干旱是我国西北地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 深居大陆内部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高寒的气候是青藏高原的主要特征, 海拔高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欧洲西部地区, 海洋性气候特征显著是本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 位于温带大陆西部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气候南北对称分布是非洲最突出的区域特征, 赤道横贯大陆中部, 气压带、风带在非洲大陆南北对称分布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其次要理清知识头绪, 抓住知识联系, 形成知识网络。抓住各地理要素之间联系, 是地理学科学习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在复习中要弄清每一个区域各种自然要素之间、自然要素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制约关系, 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整个区域特征形成的前因后果, 形成有利于记忆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网络。如青藏地区的知识网络:

又如复习西亚和北非, 有两条主线:①纬度位置→副热带高气压带、信风带→气候特点 (高温干旱) →农业生产特点 (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②自然资源 (石油) →石油生产→石油运输线路。

一个具体地区形成了其区域特征, 而不同的区域之间其特征存在着差异性或相似性。两个不同区域间其特征的差异性和相似性一般是通过比较得出来的。“区域对比”是目前高考能力考查的一种重要模式。对比分析、抓区域差异还可以提高复习效率与效果, 进一步巩固各区域的区域特征。区域比较的着眼点是区域的差异, 主要表现在气候、地形、水文、植被上, 也表现在对资源开发、区域发展和人地关系的影响上。在复习时进行区域对比应注重以下方面。

1.轮廓相似区域的比较。如智利和越南, 非洲和南美洲, 巴西和印度, 英吉利海峡和马六甲海峡。

2.地表形态相似区域的比较。如阿尔卑斯山和喜马拉雅山, 南美洲地形和北美洲地形。

3.气候特征及自然带相似区域的比较。如欧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与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比较, 中亚与撒哈拉沙漠气候的比较。

4.区域综合特征相似区域的比较。如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 日本与英国的比较等。

5.相邻区域的比较。如日本与蒙古气候的比较。

6.特殊线路连接的两个区域的比较。如亚欧大陆桥东西桥头堡的比较。西气东输起点与终点的比较。

7.区域特征有明显差异的两个区域的比较。如我国南方与北方地区的比较, 西欧与北非的比较等。

四、运用高中地理原理, 整合高初中地理知识, 提高地理综合分析能力

从近年的地理高考题可以看出, 区域地理所占比重较大, 但区域地理主要是作为命题背景和切入口, 对于地理事实往往要求利用高中地理的原理加以解释和分析。因此在区域地理复习中首先要在具体的区域地图的基础上, 逐步学会运用高中地理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及地理规律。例如, 用南亚季风的高中地理知识解释南亚西南季风进退对南亚农业的影响。因此, 在复习东南亚地理位置时, 一定要结合板块知识, 巩固东南亚火山、地震、滑坡、海啸多发的原因。用风带、气压带的高中地理知识, 解释地中海气候在欧洲南部分布广泛的原因等。其次要注重区域地理的地理事实与高中地理原理之间的有效结合, 整合高初中地理知识, 突出地理主干知识和主干思维方式, 提高地理综合分析能力。如西北地区的整合。

1. 区域定位。

由西北地区的经纬度位置 (大部分在40°N以北和120°E以西) , 得出西北地区为我国内陆地区。

2. 区域特征。

3. 区域问题及其原因、危害分析。

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干旱”为主要特征, 在“干旱”的环境下, 加上人类的不合理活动, 很容易出现的土地荒漠化问题, 再从自然和人为方面分析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

4. 国土整治措施。

根据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 以“人地协调”为核心, 以“因地制宜”为原则等提出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措施。

通过这一过程的学习, 学生会对西北地区的区域位置、区域特征、区域问题等有全面认识, 既能掌握西北地区相关的地理主干知识, 又能培养和训练学习区域地理的思路和方法, 提高地理综合分析能力。

五、理论联系实际, 重视区域发展

发现区域发展问题、提出区域发展对策是研究区域地理的目的, 也是近年高考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复习中首先要重视区域问题, 如南美洲热带雨林的破坏、中东的水资源问题、欧洲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北方草原区的草场退化沙化、黄土高原和南方山区的水土流失问题等。其次要注意引导学生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对区域发展作出合理评价, 并制定正确的发展策略, 这是决定区域地理考题得分的关键。从近几年的高考情况看, 尤其要重视中国区域地理的复习。在熟练掌握中国行政区划、人口、地形、气候、河流、铁路干线、自然资源等知识的基础上, 要会分析典型地区如新疆、青藏、东北、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沿海四个工业基地、台湾等区域的区域发展问题及发展策略等。如南方山区的水土流失问题:

六、精选练习, 加强解题训练

在区域地理复习过程中, 要适当做些与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所选题目应该立意明确, 考察目标清晰。试题的情境设置和设问角度巧妙、科学、合理、恰当。题目使用的材料、数据准确;题目涉及的地图、图表规范, 注记清晰;题目的答案准确, 表述规范。训练时要以近年典型的高考试题为样本, 一要通过实战训练, 巩固所学知识原理;二要深刻体会命题意图和正确的解题思路, 及时对错误进行诊断和纠正;三要注重审题、信息获取及解读、正确使用地理术语规范答题等解题方法训练。

如 (2007北京卷36题) 读图, 完成下列问题。

(1) 描述图示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状况。

(2) 说明图中河流特征及其原因。

(3) 简述导致塔里木河流域荒漠化发展的人为原因。

(4) 说明图中城市分布特点, 概括城市化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5) 简述途经乌鲁木齐的铁路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解析:本题属于在既定区域微观图背景下的综合考查, 区域识别的难度不大, 较为关注区域特征的描述和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利用题目提供的地理要素进行设题, 解读区域图中显性和隐性信息进行解题, 成为高考36题的基本思路。在分析问题的思路上着力, 在描述问题的质量上着眼, 关注学习细节和思维品质。

第 (1) 问:受地形的影响形成山地降水, 本题根据图中等值线规律及降水量图例的显示特征, 容易对区域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进行整体描述 (自天山山脉向南北两侧递减) 。

第 (2) 问:说明河流特征和原因, 考查学生对地理概念的理解。首先要明确说明的对象是区域内的河流, 很明显是内流区河流特征的描述, 河流特征包括水系、水文特征。多内流河和时令河 (河流类型描述) , 河流短小 (长度属于水系特征) , 流量季节变化大 (流量属于水文特征) , 有结冰期 (水文特征) 。然后对河流特征的成因进行逐一分析, 形成一一对应, 回归区域特征。

第 (3) 问:突出人类活动与环境不和谐的一面, 荒漠化是西北地区主要生态问题, 其成因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出发点。过樵、过垦、过牧, 以及水资源利用不当, 是荒漠化产生的人类原因。

第 (4) 问:说明图中城市分布特点, 首先在图中找到城市的位置, 然后观察其分布特点, 不难回答城市是沿河或铁路分布的。概括城市化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实质上是对教材知识的迁移, 注意表述的全面性。

第 (5) 问:途经乌鲁木齐的铁路指的是第二亚欧大陆桥, 是亚欧大陆最近便的陆上通道, 有利于沿线国家的商品交换, 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摘要:区域地理的内容是复习地理知识的基础, 许多图像判读技能的训练、基本概念的理解、地理要素间的联系、地理事物的分布、空间概念的建立、地理基本观点的树立等, 都应在区域地理学习中完成。复习中应以高考考试大纲为依据, 以高中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为指导, 突出区域定位, 建立空间概念;理清复习思路, 构建知识体系;突出区域特征, 类比区域差异;运用高中地理原理, 整合高初中地理知识, 提高地理综合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 重视区域发展;精选练习, 加强解题训练。

篇4:地理试题中渗透有用的地理思维

一、试题命制中渗透有用的地理

这次高一期中考试试卷命制中,我有意地渗透有用的地理这一想法,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渗透。

(一)、乡土:学生认为地理知识离自己很远,突然在考试中遇到自己的家乡这么一个小地方,应该会有惊喜的感觉。例如《仙桃市实验高中2015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试卷》第1-2题。

下图为仙桃的连续两日天气信息,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示日期期间,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移动方向和地球公转速度描述正确的是(B)

A、北半球、北移、变快 B、南半球、南移、变快

C、北半球、南移、变慢 D、南半球、北移、变慢

2、图中1日比31日白天气温高,原因可能是(B)

A、31日风大、1日风小 B、31日多云、1日晴朗

C、31日日出早、1日日出迟 D、31日白天长、1日白天短

在考试中突然见到仙桃,应该会让学生惊讶。爱家乡是爱祖国的源头,家乡的一草一木,始终是人一生梦里萦绕的牵挂。乡土内容引入试题,其效果不言而喻。我在监考的时候,曾经听到学生尖叫“仙桃哦”。

(二)、学生的身边发生的事。学生生活在多彩的社会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新闻事件,从中精选一些能代表正能量的事例,让它出现在试题中,学生在答题过程中,读到真实而熟悉的素材,既能体会到科学知识的鲜活性,也是一种道德素养的潜移默化的滋润。

二、学生答题中领悟到有用的地理

期中考试后,学校一般都会调整作息时间。这是一个不新鲜的事,但在题目中出现,并在地理题目中出现,应该会引起学生兴趣。例如《仙桃市实验高中2015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试卷》第4题

4、下表为我国某市第一中学冬季作息时间表(部分),该学校可能位于(A)

早 读9:30——9:50

第一节9:50——10:35

第二节10:45——11:30

A、乌鲁木齐 B、上海 C、北京 D、广州

再看下面一题,《仙桃市实验高中2015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试卷》第14-15题

城市路灯的照明时间受自然条件影响。下图示意某年我国某城市二分二至日路灯照明时间(图中时间为北京时间)。读图,回答第14-15题。

14.若a日早于b日,下列a、b、c、d日期对应正确的是(A )

A.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B.秋分、夏至、春分、冬至

C.冬至、夏至、秋分、春分 D.夏至、春分、秋分、冬至

15.該城市路灯照明时间在“两分两至日”不同,是因为“两分两至日”(A)

A.昼长的变化 B.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C.地方时的差异 D.自转线速度的差异

城市夜晚的路灯的照明时间。其实,学生是有亲身经历的。冬季,学生早晨到学校时,天还没亮,没有路灯,是要摸黑的,不安全的。不过这几天问学生,大家反映早晨到校时,路灯根本没亮。这说明我们电力工作者还是要学好地理知识,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三、试题评讲中引申到有用的地理

由于学生生活经历有限,他们有时难以悟出地理的有用。这就需要老师在评讲的时候加以引申。特别是高考题的讲解,还能让高一的学生建立一个印象,原来高考题是这样的,素材就在生活中。例如2009年高考地理海南卷第5题

5、某国际机构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西五区)主持视频会议,请中国的王教授在北京给远在非洲(西一区至东三区)的同行介绍经验。下列时段中,对三方最合适的是(D)

A.华盛顿时间14:00~16:00 B.北京时间14:00~16:00

C.华盛顿时间2l:00~23:00 D.北京时间21:00~23:00

“三方最合适”透过表象分析本质,即会议时间要符合三方各自地区的作息规律(各自处于上午或下午尽量避开晚上或凌晨)。但是他们不在一起呀,有时差呀,如果你将来有幸在这一机构工作,要你安排会议时间,你应该怎么安排?

篇5:天桥二模地理试题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时间2018年1月31日19时48分至23时11分,月球横穿地球的本影区,出现月全食现象(如图1),图2为“月全食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图1中月食区域依次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球白转 B.地球公转 C.月球白转 D.月球公转 2.此次月全食发生后一个月内

A.地球的公转速度变慢 B.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后向北移 C.地球上极昼范围变大 D.南半球各地昼夜时差逐渐变小

图3为“某地地质地貌图”.读图完成3~4题。

3.有关该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以山地地形为主,且山高谷深 B.分水岭总体呈东北一西南走向 C.地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而成 D.两干流水平最短距离超过3km 4.与甲乙、丙丁沿线相符的剖面图是

图4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图中a为等温线(单位:℃)’b为洋流。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四幅“海洋表层海水等温线(单位:℃)与洋流关系示意图”中,与b洋流相符的是

6.b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A.增温度增湿度 B.形成著名渔场 C.减缓轮船航速 D.加快污染净化

“丁”罕坝是一段伸入河水(或海水)中的堤,与堤岸呈“丁”字形(如图5),可减缓近岸水的流速。据此完成7~8题。

7.下图所示①、②、③、④四处最需建“丁”字坝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黄河下游多“丁”字坝.其主要作用是 A.防洪 B.减淤 C.护堤 D.防凌

规模优势指数(SAI)是指某一地区某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占该地区所有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例与全国该比例的比值。表1为“2006、2015两年我国某农作物规模优势指数表”。读表完成9~10题。

9.该农作物是

A.玉米 B.冬小麦 C.棉花 D.油菜

10.与O2.0的省份种植该农作物最具优势的自然条件是 A.地形更平坦 B.土壤更肥沃 C.热量更丰富 D.水源更充足

图6为“美国太阳能装置所需光伏组件进口来源构成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示国家太阳能光伏组件大量出口美国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国家

A.协作条件好 B.交通运输便利 C.太阳能丰富 D.劳动力成本低

12.2018年1月22日美国宣布对图示国家太阳能组件增收反倾销关税,这将导致美国太阳能 A.装置生产企业停产 B.光伏组件价格上涨 C.行业就业迅速增多 D.装置市场需求扩大

图7为“贵州和江苏2007~2016年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与江苏相比,贵州城市化进程的特点表现为

A.起步晚、水平低、目前速度慢 B.起步早、水平高、目前速度快 C.起步早、水平高、目前速度慢 D.起步晚、水平低、目前速度快 14.导致江苏、贵州两省城市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区域发展 B.地域文化 C.资源状况 D.城市布局 图8为“川藏铁路(在建)沿线地区地形略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川藏铁路沿线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现象表现最明显的是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B.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16.下列自然灾害中,对未来川藏铁路运营影响频率最高的是 A.地震 B.滑坡 C.暴雪 D.火山喷发

图9为“某城市用地规划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影响该城市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文化 D.交通 18.该城市规划有利于

①节省城市用地 ②方便各功能区联系 ③增加城市环境容量 ④预留城市发展空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选对者得3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图10为“2018年1月22日12时我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19~20题。

19.下列有关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地天气寒冷,北风呼啸 B.乙地天气晴好,气温较高 C.丙地大雪纷飞.西风强劲 D.丁地细雨绵绵,气压较低 20.此时,雾霾现象较为严重的省份有 A.晋 B.豫 C.甘 D.苏

2018年冬奥会于2月9日~25日在韩国平昌举行。图11为“2014年和2018年冬奥会举办地位置及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21~22题。

21.两届冬奥会举办地适宜发展冰雪运动的主要条件有 A.降雪丰富 B.植被茂密 C.政策支持 D.交通便捷 22.本届冬奥会举办时节,平昌较索契

A.气温更低 B.降水更多 C.日照更长 D.正午太阳高度更小

图12为“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界线为著名的胡焕庸线,界线两侧人口密度有明显的差异。据此完成23~24题。

23.下列有关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大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平原高于山区 B.沿海高于内陆 C.东北高于华北 D.青藏高于西北 24.珠江三角洲人口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有

A.自然条件好 B.土地面积广 C.开发时间早 D.人口自然增长快

图13为“全国与深圳2011~2016年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完成25~26题。

25.与全国状况相比,深圳

A.第一产业生产力低 B.第二产业比重下降更快 C.产业结构转型更快 D.第三产业产值增幅更小 26.深圳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A.环境恶化 B.能源紧缺 C.政策导向 D.科技创新

二、综合题:本大题分必做题(第27题~29题)和选做题(第30题),共计60分。

27.2018年3月7日“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刘自明向《今日中国》记者讲述了中国与孟加拉国携手,共筑帕德玛“梦想之桥”的故事。帕德玛公铁两用大桥不仅使孟加拉国南北陆路得以贯通.而且顺应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图14为“孟加拉国地形及帕德玛大桥位置图”。据此同答问题。(14分)

(1)简述孟加拉国自然地理特征。______(4分)

(2)帕德玛大桥建设中需克服的不利自然条件有______。(5分)(3)建设帕德玛大桥的意义有 ______。(5分)

28.塞拉利昂是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该国铁矿资源具有储量大、品位高、埋藏浅的特点,但开发利用率低,、2016年1 1月14日山东钢铁集团获得了塞拉利昂北部最大铁矿开采权.图15为“塞拉利昂铁矿及城市分布略图”。据此回答问题。(13分)

(1)塞拉利昂铁矿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有 ______。(4分)(2)山东钢铁集团在甲处建设钢铁厂的有利资源条件有 ______。(4分)(3)我国在非洲投资建厂,有利于我国 ______。(5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2017年11月24日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被联合国粮衣组织认定为“联合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扎尕那村地处甘肃和四川的交界处,位于高寒草原、温带草原和暖温带落叶林三大植被类型的过渡地带。汉地农耕文化与藏传游牧文化在此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农业文化。

材料二 图16为“扎尕那村位置示意图”.

(1)简述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人选“联合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主要原因。______(4分)(2)该农林牧复合系统的生态价值主要有 ______。(5分)(3)促进该农林牧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主要有 ______。(4分)

30.【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题,并将对应题号的小方框用2B铅笔涂黑,然后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如多做则按前两题计算。A.【海洋地理】

山东省是我国海洋大省,山东蓝色半岛经济区是中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经济区,、图17为“山东蓝色半岛经济区位置图”。读图同答问题。(10分)

(1)我国在山东半岛所临海域拥有的海洋权益主要有 ______。(3分)(2)简述甲、乙两处海岸类型及其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向______。(6分)

(3)山东蓝色半岛经济区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中需防御的主要海洋灾害是______。(1分)

B.【旅游地理】

河北省遵化市旅游资源丰富,被国家旅游局评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清东陵是闻名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汤泉宫温泉度假村历史悠久,有“京东第一泉”的美誉;亚太农业观光园是集种植采摘、休闲娱乐、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化农业观光园。图18为“河北遵化市三大景区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10分)

(1)遵化清东陵、汤泉宫温泉、亚太农业观光园最独特的旅游资源价值分别是 ______。(3分)(2)观赏遵化市三大景区的方法主要有 ______。(4分)

(3)你认为遵化市在旅游可持续发展中颏注意哪些问题? ______(3分)

C.【城乡规划】

图19为“我国北方某城市总体规划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甲用地类型为 ______,判断依据有 ______。(3分)

(2)某房地产开发商拟在①处建高级住宅区,其区位优势有 ______。(3分)(3)该城市道路结构主要呈 ______,其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有 ______。(3分)(4)该城市规划中铁路穿城而过,影响其布局的因素主要是______。(1分)

D.【环境保护】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土地是自然一社会综合体,土地的社会属性越强,受人类干扰程度越大;自然属性越强,受人类干扰程度越弱。指数越大,其相应的属性越强,反之越弱。图20为“上黄试验区不同时期土地自然及社会属性指数变化图”。

材料二 上黄试验区位于黄土高原西部、宁夏南部的固原市河川乡上黄村,年均降水量415mm.植被为森林草原向干旱草原过渡的灌丛草原。

(1)1982年前后,上黄试验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______,其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有 ______。(4分)

(2)本世纪以来,上黄试验区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是 ______ .判断理由是 ______ .当地可能采取的措施有 ______。(6分)

南通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

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1.D 2.A 3.B 4.C 5.C 6.D 7.A 8.C 9.A 10.B 11.D 12.B 13.D 14.A 15.C 16.B 17.D 18.C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19.AB 20.BD 21.AD 22.AC 23.AB 24.AC 25.BC 26.CD

二、综合题:本大题分必做题(第27题~29题)和选做题(第30题),共计60分。27.(14分)

(1)地势低平;热带季风气候;径流量大;季节变化大,汛期出现在雨季;热带季雨林广布(任答四点,得4分)

(2)冲积平原,地基松软;雨季长,降水量大;洪涝灾害多发;汛期径流量大,水流急;多飓风影响(5分)(3)完善交通网络;促进区际联系;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推进中孟间国际合作(5分)28.(13分)

(1)科技水平低;资金短缺;市场狭小;交通不便;开采环境恶劣(任答四点,得4分)(2)铁矿资源丰富;水资源丰富;土地资源价格低;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4分)

(3)转移传统产业;获取更多矿产资源;拓展国际市场;增加外汇收入;提高国际地位(5分)29.(13分)

(1)垂直地带性显著;多种农业文化交融;开发程度低;受外界干扰少(4分)(2)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美化环境(5分)

(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培育良种提高单产;发展农产品加工;合理发展观光农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任答四点,得4分)30A.【海洋地理】(10分)

(1)内海权益(1分);领海权益(1分);毗连区权益;专属经济区权益(任答一点,得1分)

(2)甲为淤泥质海岸;宜开辟盐田;发展滩涂养殖业(3分)乙为基岩海岸;宜建港口;发展旅游业(3分)(3)风暴潮(1分)30B.【旅游地理】(10分)

(1)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美学价值(3分)

(2)抓住景观特色;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以情观景;把握观赏时机(4分)(3)保护文物古迹;注意旅游设施建设与景观相协调;保护当地生态环境(3分)30C.【城乡规划】(10分)

(1)商业用地(1分)占地面积小;多临近住宅区且沿交通线分布(2分)(2)地势较高;交通便利;环境优美(3分)

(3)方格网状(1分)利于分散交通;增加对角线的出行距离(2分)(4)历史(1分)

30D.【环境保栌】(10分)

(1)水土流失(1分)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3分)

(2)不断改善 土地的自然属性持续增强或社会属性持续减弱(2分)建立人工草场;小流域综合治理;推广农村用气用煤(4分)

篇6:天桥二模地理试题

嫦娥三号探测器携带玉兔号月球车于2013年12月14日成功落月。玉兔号设计寿命3个月,工作动力依靠太阳能,夜晚无法工作,它在月球上连续工作14天,睡14天再重新工作。

1.据此推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月球自转周期约为14天B.“玉兔号”至少工作3个月“月球白天”

C.漫天风沙,易迷失方向D.月球引力较大,爬坡困难

下图为“某年4月17日02时~20日02时我国西北某地气象要素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第2题。

2.根据上图中各气象要素的变化得知,该天气系统与其可能带来的天气现象的正确组合是

A.反气旋、伏旱天气B.气旋、阴雨天气

C.冷锋、暴雨天气D.冷锋、大风沙暴天气

读下面的地质剖面图,回答第3题。

3.图示地段发生过的地质作用不能确定的是()

A.水平拉伸作用B.岩浆活动C.变质作用D.沉积作用

4.“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吕氏春秋·圜道》)这段文字主要涉及()

A.静态水资源的更新过程B.水循环的水汽输送和径流输送环节C.水循环的降水和蒸发环节D.全球水量不均衡原理

下图中的阴影区表示某种气候类型在M、N两个国家的分布位置和范围,据此回答第5题。

5.关于图中M、N两国阴影区气候空间分布范围差异的主要原因有()①夏季风受地形的影响:M国比N国显著②阴影区沿岸受洋流的影响:N国比M国大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N国比M国小④国土面积:M国比N国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下表为我国东部沿海某市近年来三大产业结构比例(%)及国内 GDP 总值(亿元)统计

6.1999 年以来,该市()

A.第一产业产值持续下降B.第三产业为主导

C.第二产业产值先上升后下降D.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下图为“甲、乙、丙三个城市主城区2011年人口增长图”。读图完成第7题。

7.三城市主城区人口总数由多到少的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B.丙、乙、甲C.甲、丙、乙D.乙、甲、丙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第8题。

8.关于该区域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服务功能与丁相同B.乙的城市空间相同受地形影响大C.丙类城市服务功能小于丁类D.丁的服务范围大于丙

某跨国公司在中国某市投资建设自动化的食用油生产厂,用国际市场上的大豆为原料,生产食用油。据此完成第9题。9.该食用油厂应靠近()

A.商贸中心B.机场C.火车站D.港口

云南省已经成为我国最大出口型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其产品因类型丰富而远销新加坡及港、澳、台等地区。读右下图,完成10题。

10.云南省蔬菜品种丰富,最主要是得益于自然条件的()A.气温较高B.地形起伏大C.降水较丰沛D.土壤较肥沃

衰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向外转移,读“广东产业转移效应理论模型图”,回答11题。

11.衰退性产业转移对广东省东西两翼和山区产生的正效应是()

A.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B.有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

C.增加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D.促进经济发展,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

40.(2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广西有多个蔬菜生产基地,2012年广西的蔬菜产量是海南的4倍,是“南菜北运”的重要基地。商务部将开通一条从广西到北京的“南菜北运”线路。

材料三:近年来,珠三角地区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部分产业向周边地区转移,将带动周边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

(1)红水河的气候类型是其典型植被是。(4分)(2)简要分析造林绿化对珠江中下游的影响。(6分)

(3)与海南相比,分析广西成为“南菜北运”重要基地的优势条件。(10分)(4)说明广东向广西产业转移对广西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8分)

41.(28分)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国家主席习近平于当地时间(东三区区时)2013年3月24日下午16时25分专机抵达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尼雷尔国际机场,开启非洲三国(坦桑尼亚、南非、刚果(布))之旅,这将进一步促进中非之间的务实合作。据相关资料统计仅2012年对非洲直接投资差不多就将近30亿美元。已经有超过2000家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建厂。合作领域从传统的农业、采矿业、建筑业逐步向矿产品深加工、制造业、金融、商贸、地产、旅游等拓展。

材料二:下图为坦桑尼亚及毗邻国家略图及沿AB线地形剖面图示意。

材料三:农业是肯尼亚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鲜花产业发展较快,出口鲜花约占欧盟市场的1/3。内罗毕主要工业部门有烟草、食品、纺织、制革等,蒙巴萨主要工业部门有炼油、修船、水泥等。肯尼亚航空业较为发达,与30多个欧美国家和地区通航。

(1)当习近平抵达坦桑尼亚时,北京的地方时为,随着合作领域的转变中国可

以向非洲各国提供。(4分)

(2)上图中2000mm降雨高值区分布于维多利亚湖西侧,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试分析其成因。(6分)

(3)判断肯尼亚鲜花种植业分布的地形类型并分析鲜花种植业的区位优势。(8分)

(4)结合材料可以看出:内罗毕的工业结构以工业为主,蒙巴萨的工业结构以工业为主。试分析肯尼亚炼油工业主要分布在蒙巴萨的原因。(6分)

2014届梅州二模地理答案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二、综合题(共56分):共2小题,共56分。

40、(28分)

(1)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4分)

(2)减少泥沙对中下游的淤积,有利于航运;调节径流能力加强,有效减少旱、涝灾害;

枯水期流量增大,有利于保护水质,防治咸潮。(6分)

(3)农业用地面积更大,蔬菜产量大;劳动力更丰富,生产成本低;水系更发达,灌溉水

源充足;公路、铁路等陆路交通便利,运输成本低;离北方消费市场更近;国家政策支持力度更大。(每点2分,答对其中5点即可给10分)。

(4)加快了广西的工业化进程;向其他省区迁出的人口减少(其他省区人口迁入增加);

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每点2分,答对其中4点即可给8分)。41.(28分)

(1)3月24日21点09分(2分)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任答两点得2分)(2)成因:印度洋暖湿偏东风经过维多利亚湖面,空气湿度增加(2分);受山地阻挡,气

流抬升,形成地形雨(2分);赤道地区对流旺盛(2分)。(6分)(3)地形类型:高原。(2分)区位优势:地处赤道附近的高原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发

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农业劳动力丰富且低廉;航空运输便利,利于鲜花外运等。(6分)(4)轻;重。(4分)

上一篇:班级班风学风口号下一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