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明星

2024-05-07

励志明星(通用9篇)

篇1:励志明星

当红明星励志故事

1、李易峰

因在《古剑奇谭》中饰演乌蒙灵谷的后人韩云溪(百里屠苏)一角而再次得到观众认可的李易峰,当初却从没玩过同名游戏,也没拍过类似由游戏改编而成的电视剧,不过因为本身和百里屠苏在性格上有一些相似之处,而决定出演。“我们都属于那种外冷内热的性格,这方面有一些契合点吧。”比如,他觉得自己现实生活中和屠苏一样是“很闷的人”,不善于表达。出道早期的他还曾因不擅于讲话,让同事不知道该怎么帮他做宣传企划。

不过近些年频繁演戏让他有了转变,活泼角色也慢慢让他“热”的一面展现出来。出演完《活色生香》中的小霸王后,他更称自己的性格被打开了。为了演好这个角色,李易峰要在短时间内补课,“我以前没有玩过这个游戏,那时也没有时间现玩,就让工作人员把游戏的剧情剪辑成动画,一有空就看一下。这样我也能大致了解一下剧情和角色。”

第一次拍摄古装玄幻剧,让李易峰也得到一些新鲜体验。比如剧中部分情节场景是在棚内背景拍,然后经由后期特效制成,这让他笑称表演时“觉得(自己)像个神经病,还会有点不太好意思。”这次尝鲜,也给李易峰带来意想不到的走红结果。《古剑奇谭》才播出三分之一,网络播放量就已经突破30亿,李易峰一跃成为“国民男神”,不少妹子日以继夜地在微博刷着有关他的各种话题,“中了李易峰的毒”、“李易峰重症患者”、“李苏苏嫁我”……

李易峰称自己一度也有过想放弃、转行的想法。,20岁的李易峰参加东方卫视《加油!好男儿》的比赛荣获第八名,以帅气外形和阳光笑容被封为“国民校草”,随后正式开展个人的歌手生涯。李易峰说,不论歌手还是演员,两种身份都对他很有吸引力。只是可能当时比赛展示了更多在唱歌方面的才能,所以甫一出道,音乐领域的机会也比较多。

月份,李易峰发行首支单曲《我爱的人伤我最深》;同年12月15日,发行EP《四叶草》;5月份,发行首张个人专辑《小先生》,不过反响均平平。适逢唱片市场的不景气,发行EP《那首歌》时,李易峰也迎来了个人事业的低潮和迷茫期。他说有很长一段时间莫名的难过和不安,要不睡得不踏实常常中途醒来,要不甚至睡不着。李易峰坦言,当时确实有放弃继续在这一行走下去的想法,“不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去做,真的想过要不就回家算了。”因为外形条件不错,在别人的建议下,李易峰开始从歌手转型演员,这也让他从迷茫期迈入艰难时期。

“当时很迷茫,然后有人跟我说,‘你外形不错,条件也很好,不如试着去演戏啊’。也有剧组找到我,要我去跟导演见一下,看看行不行。其实当时我心里想的就是,千万不要选上我啊。但是见面之后导演还比较满意,想让我去试一下。开始心里是抗拒的,拍戏进组之前会很焦虑,担心助理会不会不好,会不会跟其他人不好相处,会不会条件很艰苦,那段时间每天都在愁。”

歌手变演员初期,李易峰自称包袱不少,担心演技不行,即便李易峰最后卸下包袱全力投入出演,效果也不如人意,李易峰说:“所以有时会觉得是不是我不适合做这一行,要不然算了吧。但我跟一些人聊天,也看了一些明星的专访,发现其实大家都会有那样一个迷茫期,你是需要有一个机会。如果你还没等到机会就放弃了,那你就不可能再有那样的机会了。我只要清楚自己要什么,朝着那个方向努力就好了。”而如今他终于证明了,《古剑奇谭》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个机会。这让李易峰有点意外,“我一开始觉得角色不太爱说话,又没有很多表情,担心观众会不会觉得很闷,不喜欢。但后来看到大家的评论,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苏苏,喜欢苏苏,也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我,认可我,这让我很开心。”

所以说成功都不是一步登天的,虽然现在李易峰这么红,但是背后他付出了多少也只有他自己知道,只能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而李易峰就恰巧把握住了这次机会而已,我们也相信峰峰未来的路会越走越好!

2、周杰伦

1979年1月18日,周杰伦出生在台北市一个普通的家庭。14岁时周杰伦父母离婚了。在单亲家庭里长大的他,从小是妈妈和外婆带大的,因此外婆和妈妈就成了他生命中最敬爱的两位女人。3岁开始练习弹琴时,妈妈就看出他在音乐上的天分,因此对他的要求很严格,于是,童年的周杰伦被剥夺了玩的权利,所有的日子都是在钢琴边度过的。可每次练琴的时候,一听到窗外同伴的嬉闹声,他就总是弹得心不在焉。于是,他母亲就拿着一根棍子,站在他后面,一直盯着他练完琴。杰伦说:“如果说自己的音乐底子打得深厚,还得感谢那根棍子呢。”他同样碰到了个很严厉的钢琴老师。只要一弹错、不专心,就马上打手背,小杰伦因此双手布满淤青,这让他一度心生反抗,不想再学琴了。但是等他冷静下来,却又忍不住想弹琴,自己想了几天后,小杰伦不但乖乖地继续练琴,而且以后无论老师多么严格,再也没有动过离开音乐的念头。小时候周杰伦很调皮,被痛打是常有的事。他曾偷学过妈妈的签名,好偷签联络簿或成绩太低的考卷,有时还会故意用口水把考卷分数弄得模糊一点,再跟妈妈说是被雨淋到。而在学校,考试成绩没到标准就会被打手心。还有一次被老师捏耳朵,直到上初中才稍好一点,所以小时候被打都已经习惯了。

高中的风云人物成了服务生

周杰伦考上台北淡水高中的音乐科后,因为弹得一手好琴,又很会打篮球,一下子成了学校里的风云人物,更是许多女同学心中的白马王子,这时候的杰伦才开始有谈得来的好朋友,而且在同学的鼓励下尝试自己创作歌曲,不少同学还抢着收藏。可当他的同学正紧张地准备考大学的时候,他却仍然沉溺在音乐爱好之中。在一般人眼中,他的前途一片渺茫。因为在那时,一个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他最好的选择是学习数学、自然科学和计算机,以便日后找份好工作谋生,而音乐则是有钱人的奢侈品。显然,他们认为周杰伦奢侈不起。果然,6月,高中毕业后的周杰伦一时找不到工作,便只好应聘到一家餐馆当了名服务生。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把厨师做好的菜送到餐厅,再由女服务员传到客人面前。这份工作看似简单,可真正做起来却并不容易。因为客人多了,就容易把菜传错。而一旦出了错,服务生不仅要受顾客的气,而且老板还要扣发薪水。年轻时的周杰伦,说来有点自闭、笨笨的。高中英文老师以为周杰伦有学习障碍:“他脸上表情很木讷,我以为他笨笨的。这小子无法专心上数学、科学课,就连英文作业也荒废。但周妈妈叶惠美却注意到这个安静又害羞的小孩,从小就对西洋流行乐或古典音乐特别敏感。他在学会走路前,就对音乐很敏锐。”她回想。周妈妈在他四岁的时候,就送他进钢琴班学琴,而且他弹得不错,像个钢琴狂。高中钢琴老师说,周杰伦十几岁时,就可以即兴表演。出了琴房,周杰伦是个再普通不过的青少年,当其他同学都在附近打篮球时,他却一再重复地看功夫电影和打游戏。其他人都忙着准备大学联考,他却是逃课、加倍练琴,人生漫无目标。

篇2:励志明星

机会终于来了。,周杰伦参加了《超猛新人王》。表现并不算好的杰伦意外得到了吴宗宪的垂青,他和杰伦深谈之后,决定聘请杰伦到自己的唱片公司担任音乐制作助理的职务。

制作助理的工作做了一年多,这个工作什么杂事都得做,有时还得帮大家买饭盒,而且薪水又很少,不过杰伦做得很快乐。逐渐的,他从小扎扎实实打下的音乐根基让他的表现越来越亮眼,老板吴宗宪看在眼里,决定给这个很有才华的小伙子一个机会,让他拥有自己的舞台,当个创作歌手。12月的一天,吴宗宪将周杰伦叫到办公室,十分郑重地说:“阿伦,给你10天的时间,如果你能写出50首歌,而我可以从中挑出10首,那么我就帮你出唱片。”周杰伦兴奋不已,跑到街上买回一大箱方便面。他想,就是拼了命,也要做最后的挣扎。因为他知道,老板给他的机会也许就这一次了。那段时间,他几乎是一首接一首地创作,而每当他疲惫的时候,就在房间的某个角落里打个盹儿,醒来之后继续下一首歌曲的创作。就这样,仅仅10天时间,周杰伦真的拿出了50首歌曲,而且每一首写得漂漂亮亮,谱得工工整整。经过大半年时间的精心制作,周杰伦的第一张专辑——《JAY》制作出来了。一发行便一鸣惊人,不但唱片大卖,而且还一连夺得两届台湾流行音乐金曲奖的最佳流行演唱专辑、最佳制作人、作曲人等大奖。

篇3:解读娱乐节目中“明星励志”故事

一、“正能量”意义非凡

纵观当下的电视娱乐节目, 有不少都是邀请明星参加一些他们难以完成的活动, 在明星克服重重困难的过程中, 传达出“明星励志”的精神内涵以发挥激发社会“正能量”的作用, 以此将节目打造成一档积极健康、催人奋进的节目并贴上“正能量”的标签。借由观众的励志渴望与诉求, 同时迎合了主旋律的要求, 使节目集情感纽带和理性诉求于一体。在这种情况的引导下, “正能量”与“明星励志”被绑合在一起出现在大众面前, 它已经上升成为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 与我们的情感深深相系, 表达着我们的渴望, 我们的期待。在快餐文化流行的今天, 无疑这种励志的、健康的“正能量”社会意义非凡。

回顾这些年的电视娱乐节目可以发现, 真正能吸引眼球的不是那些常规的歌唱舞蹈环节, 反倒是节目中出现的各种状况以及传递出来的励志精神, 芒果台2007年的一档娱乐节目《勇往直前》就是个例子:嘉宾杨乐乐为了参与给贫困地区孩子捐赠希望小学的活动, 在节目中克服恐高心理毅然挑战了澳门233米的高空蹦极。作为一档打着慈善旗号的明星挑战极限的娱乐节目, 如果不提及这是节目运作的策略的话, 无疑明星的这些举动是非常打动人的, 用流行词汇来说就是传递了“正能量”。与《勇往直前》相类似的娱乐节目还有东方卫视曾经推出的《闪电星感动》, 它也是需要明星在节目里勇于克服外界环境和个人心理的障碍, 完成节目组规定的挑战内容以达到获得募捐的目的。这样的内容安排往往可以获得催泪的效果, 逐渐地“正能量”在电视娱乐节目中的应用普及了开来。两档跳水节目《星跳水立方》和《中国星跳跃》也是抓住了这一点。但是实践表明, 多元文化渗透的今天, 观众心里那块柔软的部分已经不再像文化单调、贫乏的时候那样容易被打动, 他们逐渐厌倦了舞台上的唱歌跳舞, 舞台上的哭泣也开始让观众麻木、反感, 观众开始质疑眼泪的真假。相比眼泪观众更愿意看到的是明星挑战极限成功之后的喜极而泣, 那种情感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那种情感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看起来也更真实可信。这些打着明星励志旗号的节目很好地把握了当下观众的心理状态, 知道观众现在需要的是枯燥生活中的一剂猛药, 而不是惆怅的“咿咿呀呀”。电视娱乐节目曾经经历过一段极尽媚俗之事来迎合观众的层次, 各种赤裸裸的仅仅为了满足观众“偷窥癖”和“暴露癖”的节目随着大众鉴赏水平和要求的逐步渐趋被摒弃, “正能量”与“明星励志”结合在一起也算是提升了电视节目的文化品位, 散发出时代的光韵。

二、“励志”成人气比拼

当下, 很多娱乐节目中的“励志”成分渐渐被受邀明星的人气所“压制”。2006年上海电视台播出的大型明星慈善节目《闪电星感动》在节目播出第一年反响颇好, 观众认为节目制作感人, 让人不自觉地想要流泪, 为受助者哀叹, 更为帮助者赞叹。但是随后节目的弊端渐渐显现, 明星最终筹得善款的多少总是与他们当时在娱乐圈的人气直接相关, 因而不出名的明星怕筹得善款太少丢人而不敢来, 而出名的明星来了, 作秀的行为却也接踵而至。

就2013年上半年热播并引发争议的跳水类娱励志娱乐节目来说, 他们打出的旗号就是“明星励志”。的确, 表面上看, 跳水节目十分励志。一方面, 明星挑战自己的勇气让观众敬佩;另一方面, 他们的跳水得分又与募捐钱数挂钩, 这样就能时时刻刻牵动观众的心。然而仔细想想, 这样的励志是必要的吗?为什么总让人感受到作秀的味道?“唱歌秀不能不说还有那么点励志功能, 而跳水秀呢, 有人说这也是励志, 可从头至尾也找不出这种励志的必要性, 如果说纯粹为了收视率, 恐怕更合乎逻辑。”1同时, 大红大紫的偶像明星和人气平平的普通明星之间的人气差异也让人感受到了所谓“励志”的别样味道。人气旺的明星无论节目中的表现何时都有人为他吹捧, 大肆夸赞他们的“励志”, 仿佛其他选手都是暗淡的砂砾, 置身事外且无所作为, 他们默默跳水同样在“励志”, 但却难以引起关注。这不禁让人想问:这样的“明星励志”, 究竟是“拼励志”还是“拼人气”?

事实上, 现在很多娱乐节目就是这样披着“明星励志”的外衣用“人气比拼”的方式达到他们追名逐利的目的。对于电视娱乐节目需要提高收视率来创造效益的现实需求, 我们认为无可厚非;但是, 一味寻求商业利益而忽视公众利益却是我们无法认同的。由此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众多类似的传媒实践中我们已是有目共睹了。长此以往, 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将会出现, 公众娱乐审美能力逐渐下降, 同时娱乐文化传播行为更加浮躁。这种缺乏创新的节目制作模式会将节目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能力磨得消失殆尽。同时, 互相模仿、以请到大牌明星出席作为王牌来博取观众眼球的行为还会渐渐将节目推向不正当竞争的道路上。随着这类“明星励志”节目的增多, 公众势必会逐渐习惯这样的审美模式, 这对大众审美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一大创伤。当代, 文化消费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如果说“明星励志”也被当作一种消费品来消费, 消费人气、消费光环, 甚至被当作工具来使用并被当作优越感来耍弄, 那么良心恐怕也会被拿来消费了。

三、“励志”形式多复制

一档好的娱乐节目, 除了普遍需要的以人为本、科学为上之外, 最不可缺少的就是创新与文化。当前, 我国娱乐节目形式单一, 文化内涵缺乏。于丹曾说:“电视是大众文化, 要做好传播就要了解俗文化。别以为经典是高高在上的, 经典和传统文化不仅是素材, 更是电视节目制作的一种理念”2。在含有“明星励志”元素的娱乐节目中, 节目中关于“明星励志”内容的简介, 无论是VCR的制作还是文本的配备, 都是大同小异, 以此来表现明星的“励志”未免单调乏味。

就跳水节目为例, 节目中多数的时间被用来展现明星如何训练, 而这些视频又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内容空洞、单一——每个明星的视频都大同小异, 着重点不约而同地都是表现训练的辛苦和意外的受伤, 倘若不是一张张脸庞的不同和每张脸庞所代表的人气指数的不同, 每个分别出场的人有什么区别?这样重复的励志形式反映了当下十分严峻的电视娱乐节目同质化现象, 这使制作与播出资金投入重复, 增加了支出成本, 造成了很大的社会浪费;同时, 很多娱乐节目一味模仿, 甚至有“东施效颦”之嫌, 这样虽然能在一段时间内吸引观众的目光, 但时间一长就会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3这样下去, 不仅电视娱乐节目制作方面, 甚至整个文化发展方面, 缺乏创新所显现的诸多后遗症都将在往后的时间渐渐显现。俗话说,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机械复制的逆流中, 娱乐节目势必失去其原真性, 褪去它的光韵, 甚至会渐渐有了取其糟粕去其精华的趋势, 这不得不引起注意。

四、“励志”竟“扭曲舆论”

这里所说的“扭曲舆论”是指媒体抓住一个热点或话题, 又或是抓住当事人一句话、一个词、一个行为, 按照自己的心理, 大肆渲染、炒作、批判、扭曲舆论, 让事态朝他们所希望的方向发展。这样一些媒体的做法, 就是典型的“扭曲舆论”。这样的行为, 往往给被报道的个体带来他们本不应该承受的压力, 同时也会造成大众传媒的功能失调, 是新闻媒体社会角色的错位。4

商业化时代的游戏规则是, 明星有自己的市场有自己的身价有自己的自由, 对于电视台或节目组的邀请, 他们有权利选择参加与否。可这原本十分简单明了的游戏规则在许多媒体面前, 却变得复杂起来:许多节目希望邀请到大牌明星参加节目, 若是没有邀请到, 那么“耍大牌”“胆小怕事”“整容”等各种负面新闻则会接踵而来。无论这是事实, 还是节目组因为“泄愤”无端捏造, 它们紧随明星拒绝节目的邀约而来, 终究会将观众的目光引向对明星不利的一面。

同样以跳水节目为例。一线明星多未参加跳水节目, 这一情况在两档跳水节目之外被炒得沸沸扬扬。如果他们不愿意参加某竞技娱乐节目, 就会有人说他们是胆小, 说他们整容;如果他们不小心错过了某慈善娱乐节目, 就会被扣上没有爱心的帽子, 甚至名誉扫地。现在, 我们的娱乐节目多用这种心理战术“绑架”明星, 让人不禁为之哀叹。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我们的法律制度愈发完善, 人权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维护。但近年来,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 言论自由和舆论压力却在齐头并进。许多公众人物的个人自由迫于舆论的压力被一再地禁锢。一些节目组看到这种毁人名誉的消息时, 不仅不想办法制止, 反而是任由其蔓延。或许在他们看来, 这样的消息越多, 娱乐节目就能吸引更多的目光, 收视率提高了, 参加节目的明星承担了怎样的恶名就不在他们的管理范围之内了。明星参加娱乐节目以提高人气, 娱乐节目却利用明星来造新闻, 扩声势。发展到最后, 节目可能会红火了, 但明星的结局如何就得看造化了。归根究底, 这些都是电视娱乐节目所谓的宣传造势, 但切忌让舆论在哗众取宠中走向扭曲。

舆论本来是发挥监督制约作用的, 在渐趋异常的变化中, 监督却成了舆论的绑架, 因此产生了很多负面的效应:一方面它造成了对公众视野的混淆, 阻碍了人们探寻事实真相的脚步, 而未履行其自身引导的职责;另一方面, 过度的关注和错误的舆论引导同样对当事人自身是一大伤害, 违反了娱乐节目以人为本的宗旨。

《中国达人秀》同样是一档外来引进的节目, 开播的那一年它的很多参赛选手感动了中华大地。娱乐节目在利用“明星励志”制作节目时, 要控制好娱乐和励志在节目中的比例, 不能让其过度娱乐化, 或是励志内容虚假, 而要充分挖掘节目本身的资源, 达到两者的平衡。同时, “明星励志”所带来的公益效果, 也是节目组所要重点考虑的, 要将公益放在首位, 在此基础上再思考适当增添“娱乐”元素的问题, 5摒除安保措施不完善的安全隐患、利益为上收视争先的道德隐患以及“励志”为先忽略平安的教育隐患。

电视文化流行的今天, 思想的颠覆性逐渐沉沦于老生常谈当中, 如今连简单的“励志”也无奈地由社会逻辑向欲望逻辑转变, 不免悲哀。励志不是一朝一夕的改变, 而是水滴石穿的积累。“明星励志”若是少些流于表面的文章, 多些真情流露的关怀, 未必不能得到完美践行。

注释

11 .人民日报《文教周刊》2013年5月2日评论

22 .《于丹畅谈电视节目如何做好娱乐又不失文化》, http://www.dahe.cn/wenhua/whxw/t20071101_1188732.htm, 2007年11月1日

33 .《从娱乐节目解读中国电视同质化的利与弊》

44 .《“舆论绑架”现象及其规避》——《新闻战线》2007年6月10日第六期

篇4:明星的励志用途

于是女友决心向自己的偶像朱茵姐姐学习,既然朱茵姐姐能做到,为什么我做不到?何况和朱茵分手的是周星驰,和自己分手的不过是一个连周星驰的脚趾头都比不上的男人,有什么好难过的?偶像的力量是无穷的。我这位女友擦干眼泪,掩埋爱情,重新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

——总在报纸上看到批评追星族的报道,其实我觉得偶像除了具备娱乐作用外,其实还有励志用途。比如对那些境遇不好的人,可以告诉他们早年梁朝伟摆过地摊,刘德华还在夜市上刷过盘子呢。你惨,你还能比他们惨?张国荣生前没出名时在小酒吧唱歌,经常遭遇倒彩。曾有一次,他一时高兴把手中的鲜花扔到台下,谁想到竟然被扔了回来——这么丢脸的经历不是也得扛着嘛。

因此,不要以为你的苦难有多深重,明星也是遭遇过无数打击才成为明星的!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凡事扛着一些?

当然,结局是虽然你扛不成朱茵或刘德华,但你至少比昨天的你更拿得起放得下。

篇5:明星失恋励志名言

2. 吴大维——失恋就是篮球竞赛的动作上犯规

3. 吴大维:失恋就是篮球比赛的动作上犯规,不要紧,只有重来就能够了。

4. 林志颖——失恋就是解错了一道难题网

5. 林志颖:失恋就是解错了一道困难,原来很愉快终于有拨开云雾见日出的时候,但发明谜底却是完整过错的,非常沮丧。

6. 梁咏琪:我否认这段感情因开始时处置得不好,做成了咱们很大压力,如同两个走在钢线上的人,当大家的步调不同,还要稳扎稳打来姑息,切实每一步都走得好辛劳,不外我们确实曾经由,回首再看,我都未曾懊悔。”

7. 范文芳——终于清楚,什么是失,什么是得

8. 范文芳:有一天,我的心逝世了。我很好受……认为从此我会结束呼吸……从此没有了心跳。匆匆的我终于明确,什么是失,什么是得。我回到家告知:我失恋了。她哭了。

9. 陈松伶——失恋是卸去了桎梏

10. 陈松伶:有一种失恋并不苦楚,就是当你不爱好对方却不忍损害对方时相处下去,最后还是做出分手的决议。此时的恋爱就像是戴着枷锁,而失恋则是卸去了枷锁,有一种释然的快感。

11. 陈洁仪——前面会有新的路要走

12. 陈洁仪:与其说是停止,不如说是一个新的开端,因为失恋总是因为那段恋情有些问题,人的问题或是的问题,前面会有新的路要走。

13. 男人版:

14. 谢霆锋——感情,我这辈子也学不会

15. 谢霆锋:我对感情已经没什么,我不是大家想的那种对感情那么有的人,我情愿本人是,但我并不是。讲、讲、讲音乐什么都好,我最不信念就是“感情”这两个字,由于我认为超出我能把持的范畴,最精深的学识。感情,我这辈子也学不会,感恩励志。

16. 张信哲——那挥一挥手的霎时,伤了良久的心

17. 张信哲:好像,良多男人在感情时都会有的表情。好像,分手就像挥一挥手那般的轻易。后来,我才知道,那挥一挥手的刹那,能耗尽了我所有的力量,也伤了许久的心。

18. 陈小春——失恋的感觉好比无家可归的流浪狗

19. 陈小春:失恋的感觉就比如一头无家可归的流浪狗,总是觉得处处碰壁;或者有善意的人乐意收容,但不免会感到难以适应,甘心持续流落。

20. 许志安——失恋像寒冷的夜晚

21. 爱如覆水,去了难收

22. 赵薇:我失去过,也晓得爱如覆水,去了难收。所以只有把这种哀伤交付给去化解,信任走就是走了,而不强加挽留。

23. 刘若英——失恋就像吃酸味冰淇淋

24. 刘若英:失恋就像吃酸味冰淇淋,心里酸酸的、凉凉的,让人不能蒙受。被人追的感觉就像御风而行,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爱过的人心里必定都活着另一个影子。那个已经分别的人。他的一举一动、后来跟谁在一起,总仍是不断地传回的耳朵。

25. 梁咏琪——爱情重创不代表玩完

26. 何润东——失恋的感觉就像吃完的炸鸡腿

27. 何润东:恋情是个炸鸡腿,很美丽很美,就像谈情感时的感觉,而失恋的感到就像炸鸡腿被吃完了,只剩下一根骨头,好的货色被你接收完了就将它丢掉。

28. 许绍洋——人老是要往前看的

29. 许绍洋:人总是要往前看的,如果知道自己的在哪里,站起来也会快一些。当初我想把重心放在工作上。

篇6:明星经典励志语录

2、活在忙与闲的两种境界里,才能俯仰自得,享受生活的乐趣,成就人生的意义。

3、激烈的言语,正是表示理由的薄弱。

4、“不可能”只存在於蠢人的字典里。

5、我自信,故我成功;我行,我一定能行。

6、世俗有“时间是金钱”这句话,所以窃取他人时间的小偷,当然该加以处罚,即使是那些愉快的好人,还是该如忌讳疾病地躲避他们。

7、天空黑暗到一定程度,星辰就会熠熠生辉。

8、生活就要像疯子一样的过,才嫩忘记生命给我们的颠簸。

9、没有目标的人永远为有目标的人去努力。

10、人若有志,万事可为。

11、上天完全是为了坚强你的意志,才在道路上设下重重的障碍。

12、迎接未来,未来是无限风光;展望未来,未来是无限美好;畅想未来,未来就是无限阳光!

13、我们活着不能与草木同腐,不能醉生梦死,枉度人生,要有所作为。

14、做人处事,待人接物:重师者王,重友者霸,重己者亡。

15、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何所底乎?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16、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人的自我完善。

17、为了不让生活留下遗憾和后悔,我们应该尽可能抓住一切改变生活的机会。

18、幻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念的人准备着。

19、把自己当傻瓜,不懂就问,你会学的更多。

20、要想成功,你必须自己制造机会,绝不能愚蠢地坐在路边,等待有人经过,邀请你同往财富与幸福之路。

21、沉浸于现实的忙碌之中,没有时间和精力思念过去,成功也就不会太远了。

22、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属楚。

23、生命本身是一个过程,成功与失败只是人生过程中一些小小的片段,若果把生命与成功或失败联系在一起,生命将失去本身该有的意义。

24、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

25、活着看到敌人一个个倒下,这就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26、人生是短暂的,是美丽的,在短暂美丽的人生中,不要让那个魔影缠绕。

27、人活着要呼吸。呼者,出一口气;吸者,争一口气。

28、明白的人懂得放弃,真情的人懂得牺牲,幸福的人懂得超脱。

29、要成功,不要与马赛跑,要骑在马上,马上成功。

3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1、宁可辛苦一阵子,不要苦一辈子。

3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天不降大任,你不还是斯人吗?

33、贫穷是一切艺术职业的母亲。

34、如果你盼望明天,那必须先脚踏现实;如果你希望辉煌,那么你须脚不停步。

35、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

36、父母还在为你拼,你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

37、世上无难事,只要不要脸。

38、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

39、行动不一定带来快乐,而无行动则决无快乐。

40、我为母校而感到无比骄傲,也要让母校为我感到自豪七。

41、穷人由于缺乏教育,使得人穷的同时,不仅志穷还有着更多的智穷。

42、成功就像一座平衡的秤,一边是努力,一边是快乐;付出的多,收获的也多。

43、一时的挫折往往可以通过不屈的搏击,变成学问及见识。

44、人生三阶段:比才华;比财力;比境界。

45、成功是别人失败时还在坚持。

46、人的一生就像一篇文章,只有经过多次精心修改,才能不断完善。

47、成功的秘诀就是每天都比别人多努力一点。

48、松驰的琴弦,永远奏不出美妙的乐曲。

49、不管我过得多么的好,那段伤人的记忆还是不停的在心中打滚。

50、渐渐疲惫的羽翼,为你披上了勇气。

51、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52、眼泪不是答案,拼搏才是选择。只有回不了的过去,没有到不了的明天。

53、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达到生命的彼岸。

54、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55、进取用汗水谱烈军属着奋斗和希望之歌。

56、你还要长大,几经苦苦挣扎几度重新站立绝不服输。

57、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始于一个意念。

58、为别人鼓掌的人也是在给自己的生命加油。

59、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满足是最真实的财富。

篇7:明星经典励志语录

1、与其祈求生活平淡点,不如祈求自己强大点。

2、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属楚。

3、成功就像一座平衡的秤,一边是努力,一边是快乐;付出的多,收获的也多。

4、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人的自我完善。

5、穷人由于缺乏教育,使得人穷的同时,不仅志穷还有着更多的智穷。

6、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天不降大任,你不还是斯人吗?

7、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

8、不努力的女人只有两个下场:穿不完的地摊货和逛不完的菜市场。

9、人生三阶段:比才华;比财力;比境界。

10、你还要长大,几经苦苦挣扎几度重新站立绝不服输。

11、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12、成功并不能用一个人达到什么地位来衡量,而是依据他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到底克服了多少困难和障碍。

13、天空黑暗到一定程度,星辰就会熠熠生辉。

14、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15、不管我过得多么的好,那段伤人的记忆还是不停的在心中打滚。

16、沉浸于现实的忙碌之中,没有时间和精力思念过去,成功也就不会太远了。

17、激烈的言语,正是表示理由的薄弱。

18、父母还在为你拼,你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

19、明白的人懂得放弃,真情的人懂得牺牲,幸福的人懂得超脱。

20、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

21、从胜利学得少,从失败学得多。

22、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满足是最真实的财富。

23、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达到生命的彼岸。

24、咬住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5、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26、我死了吗?没有,所以我不能活得像死了一样!

27、自己不喜欢的人,可以报之以沉默微笑;自己喜欢的人,那就随便怎么样了,因为你的喜爱会挡也挡不住地流露出来。

28、眼泪不是答案,拼搏才是选择。只有回不了的过去,没有到不了的明天。

29、宁可辛苦一阵子,不要苦一辈子。

30、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

31、为什么不把随便你吧换成我很在乎你。

32、宁愿跑起来被拌倒无数次,也不要规规矩矩走一辈子。

33、忍是一种眼光,忍是一种胸怀,忍是一种领悟,忍是一种人生的技巧,忍是一种规则的智慧。

34、当我真心在追寻著我的梦想时,每一天都是缤纷的,因为我知道每一个小时都是在实现梦想的一部分。

35、当一个人用工作去迎接光明,光明很快就会来照耀着他。

36、我怎么知道这时候的停止,是悬崖勒马,而不是半途而废。

37、在人之上,要视别人为人;在人之下,要视自己为人。

38、活在忙与闲的两种境界里,才能俯仰自得,享受生活的乐趣,成就人生的意义。

39、天地最有情,少年莫浪投。

40、天才,就其本质而说,只不过是一种对事业、对工作过盛的热爱而已。

41、有一种人只做两件事:你成功了,他妒嫉你;你失败了,他笑话你。

42、意志力是人的一条救生索,它可以帮助我们脱离困境,引导我们走向胜利。

43、人的一生就像一篇文章,只有经过多次精心修改,才能不断完善。

44、发泄可以舒缓情绪,但是不可以用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方式。

4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6、进取用汗水谱烈军属着奋斗和希望之歌。

47、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48、渐渐疲惫的羽翼,为你披上了勇气。

49、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方能收获别人所得不到的收获。

50、世俗有“时间是金钱”这句话,所以窃取他人时间的小偷,当然该加以处罚,即使是那些愉快的好人,还是该如忌讳疾病地躲避他们。

51、一时的挫折往往可以通过不屈的`搏击,变成学问及见识。

52、世上无难事,只要不要脸。

53、“不可能”只存在於蠢人的字典里。

54、宁可失败在你喜欢的事情上,也不要成功在你所憎恶的事情上。

55、把你的全部思想用来做你想做的事,而不要留半点思维空间给那些胡思乱想的动机。

56、成功是别人失败时还在坚持。

57、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

58、为了不让生活留下遗憾和后悔,我们应该尽可能抓住一切改变生活的机会。

59、把自己当傻瓜,不懂就问,你会学的更多。

60、迎接未来,未来是无限风光;展望未来,未来是无限美好;畅想未来,未来就是无限阳光!

61、努力就是光,成功就是影。没有光哪儿来影?

62、失败是坚忍的最后考验。

63、要成功,不要与马赛跑,要骑在马上,马上成功。

64、我们活着不能与草木同腐,不能醉生梦死,枉度人生,要有所作为。

65、行动不一定带来快乐,而无行动则决无快乐。

66、我为母校而感到无比骄傲,也要让母校为我感到自豪七。

67、如果一个人拒绝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那么他只能处在弱小、可怜、凄惨的境地。

68、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何所底乎?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69、知己!是老天爷特别照顾你的一种礼物。知己是无价的,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跟他交换。

70、要想成功,你必须自己制造机会,绝不能愚蠢地坐在路边,等待有人经过,邀请你同往财富与幸福之路。

71、我自信,故我成功;我行,我一定能行。

72、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73、没有目标的人永远为有目标的人去努力。

74、如果要飞得高,就该把地平线忘掉。

75、成功的秘诀就是每天都比别人多努力一点。

76、生活就要像疯子一样的过,才嫩忘记生命给我们的颠簸。

77、人若有志,万事可为。

78、只做第一个我,不做第二个谁。

79、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始于一个意念。

80、为别人鼓掌的人也是在给自己的生命加油。

81、人生是短暂的,是美丽的,在短暂美丽的人生中,不要让那个魔影缠绕。

82、生命本身是一个过程,成功与失败只是人生过程中一些小小的片段,若果把生命与成功或失败联系在一起,生命将失去本身该有的意义。

83、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84、上天完全是为了坚强你的意志,才在道路上设下重重的障碍。

85、人活着要呼吸。呼者,出一口气;吸者,争一口气。

86、贫穷是一切艺术职业的母亲。

87、青春一经典当即永不再赎。

88、谁不曾一意孤行,怒发冲冠过怕只怕少了那份执着。

89、松驰的琴弦,永远奏不出美妙的乐曲。

90、活着看到敌人一个个倒下,这就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91、你的梦想在哪里,你的未来就在哪里。

92、如果你盼望明天,那必须先脚踏现实;如果你希望辉煌,那么你须脚不停步。

93、人生又有许多意外和错过,握在手里的风筝,也会突然断了线。

94、没有比时间更容易浪费的,同时没有比时间更珍贵的了,因为没有时间我们几乎无法做任何事。

95、幻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念的人准备着。

96、强者征服今天,懦夫哀叹昨天,懒汉坐等明天。

97、眼泪真正的作用是洗净眼睛,要你看清楚让你落泪的那个人。

98、未遭拒绝的成功决不会长久没有失败,只有放弃。

99、做人处事,待人接物:重师者王,重友者霸,重己者亡。

篇8:励志明星

一、心绪转换效用

从明星嘉宾的心理机能上来分析, 娱乐真人秀节目带有半工作半放松的性质, 真实性可以说是其命脉。[2]参加真人秀节目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工作, 虽然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体力、脑力劳动, 但因其节目本身的定位不同, 也可以让置身于其中的娱乐明星在引发娱乐活动的同时得到身体与精神上的放松。同时, 明星可通过受众对其的反馈以及其他同伴对自身的认可, 引发奖赏性感受。娱乐节目在设置议程上充分发挥娱乐的本质, 可以有效带动现场氛围, 传递亢奋或者欢愉的信息。明星在参与娱乐真人秀的同时会尽可能地传递一些正能量, 自己往往也沉浸其中, 享受娱乐本身带来的欢愉感、轻松感, 游戏娱乐产生的刺激作用甚至可以使其上瘾。从生理层面上来讲, 节目带给明星的娱乐因子也会不自觉地融入节目之外的生活、工作之中。在《奔跑吧兄弟》这档节目中, 跑男团的兄弟们想要达到娱乐受众的目的, 则必须先娱乐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讲, 为娱乐受众而形式化的娱乐是不存在的。例如, 在节目中王祖蓝的个儿矮、腿短成了其他明星拿来开玩笑的话题, 而王祖蓝自己也经常对此表示“不服气”, 挑战一些游戏中相对于他自身的身体特点来说, 有较高难度的游戏环节或动作。每当这个时候, 摄像镜头都会有特写, 对王祖蓝挑战自身的“不言败”表情的特写, 对其他明星在关键时刻为他加油打气的特写。在游戏比赛中, 智力和体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的比拼, 游戏环节的环环相扣都会诱使明星们拼尽全力。

二、人际关系效用

从跑男团兄弟们在微博上频频互动, 互相调侃, 可以大体猜测明星们不仅在电视节目中为观众呈现出“哥们儿友谊”, 在银幕背后他们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以李晨的微博为例, 在节目播放期间的2014年11~12月, 涉及相关《奔跑吧兄弟》信息共35条微博, 转发19条《奔跑吧兄弟》官方微博。其中, 原创微博@跑男兄弟一共有16条, 爆照片27张, 和跑男团兄弟陈赫互动共有13条微博。接下来, 依次是邓超7条, 王宝强6条, 王祖蓝6条, 郑凯5条, Angela Baby3条, 其他特邀嘉宾若干条。熟悉《奔跑吧兄弟》的受众大概对李晨和陈赫的关系也较深刻。例如, 在第12期中, 邓超得到权利可以选择自己的队友。此时, 李晨对陈赫说“到妈妈这里来”, 字幕组“和宝宝在一起最重要”“母子相聚”, Angela Baby画外音:终于母子又在一起了。刚开始, 剧组可能是出于节目需要而安排两人在一起。但发展到最后, 两人已经不约而同有一些默契了。我们可以假设, 在真人秀节目中互动最频繁的两人也可能在现实生活中联系最密切。

三、自我确认效用

相对于其他娱乐类节目来说, 在真人秀节目中, 明星们可以更加真实地展现自己, 消除受众对明星的不确定性。跑男团可根据自己在节目中的表现获得受众的认同, 而他们将卸下光环的一面, 以轻松娱乐的方式呈现给受众, 以便获得受众的接受和认可。与此同时, 也拉近了明星与受众之间的距离, 产生亲密感。他们不仅在银幕上为受众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而且在线下与粉丝互动时, 如运用“微访谈”这样的即时交互方式, 也可以从与受众的一问一答中确认自己为粉丝留下的印象, 达到自我确认的目的。同时, 也可以根据自己在真人秀上的表现回馈来及时调整自己的形象策略与受众定位, 实现银幕和现实生活中自我印象管理的整合。

四、环境监测效用

《奔跑吧兄弟》的走红, 使跑男团的7名成员更为人所熟知, 个人价值以及知名度都得到了提升。明星在节目中的表现, 以及线下受众对其表现的及时回馈, 不管是褒奖还是“吐槽”都能快速地传到明星们的耳朵里。在真人秀中, 明星们的表现都比较贴近真实的生活, 接地气。这样他们如常人的一面也以另一种方式展现在了受众面前, 虽也有一些负面的评价, 但是受众更多的是被他们所展现出来的幽默谐趣所逗乐。并且鉴于其真实性, 这种“平易近人”的亲和力更容易感染受众, 受众也乐于接受。受众给明星们的冠名也展现了他们平常不为人知的一面。对于那些特邀嘉宾来说, 有的被观众所熟知, 有的却闻所未闻, 他们通过节目互动获得了“脸熟”或被“认可”的机会, 同时也让他们收获了不少粉丝。

真人秀节目不仅为观看节目的受众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也为明星自身带来了工作之外的收获。但是, 不可否认, 由于真人娱乐秀节目跟风严重, 前期的策划与投入明显匮乏, 许多节目在内容质量上得不到保证。明星在熟知套路之后, 往往会出现自娱自乐的情况, 反倒没有初来乍到那么讨喜。节目组自认为请几个大牌明星收视率就会得到保证, 但如果其在节目程序和内容上没有创新, 是不利于节目的后期跟进的。同时, 由于许多影视明星加盟真人秀节目, 经常以“真实”身份出现在观众面前, 导致许多观众在观看这些明星出演的影视剧时, 常常会把娱乐节目当中的明星印象与角色印象相混淆, 缺乏代入感。

摘要:近几年, 随着各大卫视将娱乐真人秀节目搬上银屏, 观众除了大饱眼福, 了解了明星较为真实的一面之外, 更多的是对节目质量不一、良莠不齐的相互模仿感到审美疲劳。本文以早期的娱乐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为例, 从明星嘉宾的角度去探寻参与本身后面为明星带来的效应。借用传播学者麦奎尔提出的“使用与满足”的四种类型:心绪转换效应、人际关系效用、自我确认效用、环境检测效用来解读明星嘉宾们需求满足的过程。

关键词:《奔跑吧兄弟》,使用与满足,明星

参考文献

[1]威尔伯·施拉姆.传播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196.

篇9:《明星》:明星研究的明星

“成也明星败也明星”,电影业内人士已然达成共识,明星确乎是影片取得成功的保障之一。对此,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黄建新曾在总结《让子弹飞》的成功时有所暗示:“有些人是为了看明星才去看电影,而不是针对电影本身。这在中国市场上已经形成了一种规律。”而2011年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共同主席卡梅伦·贝利(Cameron Bailey)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则明确指出,把中国的电影明星介绍给北美观众,是推广中国电影的一个有效方式。“我认为(中国电影)明星在西方知名度的提高,有利于中国电影的推广。我们已经看到巩俐和章子怡被北美观众接受,范冰冰、汤唯等明星也有能力在北美扩大影迷群体。”这样的一种观点所直接联系的,是新时期以来,尤其是新世纪以降,电影明星已然完成从普通的“电影工作者”到魅力无穷的银幕偶像的华丽嬗变,其地位与作用凸显于中国大众的日常生活,其身影散见于中国的书刊、电视、网络。所以,当下中国的文化生产、流通与消费场域的一个显在特征,可谓是电影明星俨然其间最耀眼的一道风景线,抑或说当下的中国正浸润在一种电影明星的文化中,甚至已然进入电影明星的时代。

基于这样一种社会文化现实,中国的电影研究逐渐走出了传统的表演研究的藩篱,开始聚焦作为一种符号、一种社会现象的明星;明星研究应运而生。大致地讲,中国的明星研究萌芽于1980年代后期,发展于1990年代,成熟于新世纪;经过20年左右的努力,中国的明星研究不但实现了从无到有的根本性变化,而且经历了从描述性评介到跨学科深度考察的变化。如今,中国的电影研究学人已然形塑出明星研究的多种范式:首先是在电影史学背景下的系统性研究,其次是对当下电影多样化的明星文化现实进行分析研究,还有就是对明星研究理论问题的必要梳理和探讨。即是说,中国的明星研究一方面正呈现出本土化与多元化的良好态势,另一方面正成为一个跨学科的学术生长点,旨在考察电影、艺术、文化、社会、政治、经济、传播之间错综复杂的耦合。

中国电影研究成就的取得,作为有关学人与机构的集体无意识的“拿来主义”乃是关键因素之一。具体地讲,参与其间的学人、学术期刊与出版机构深知,虽然中国电影一如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电影及欧洲电影,其发展始终“成也明星败也明星”,虽然明星现象显影于中外电影产业的时间大致相当——在美国,明星现象出现在1914年前后,当时明星在银幕外的存在开始进入大众话语机制,明星的私人生活构成了一个新的知识/真实场域,而在中国,1920年代中期以后,胡蝶、阮玲玉等电影明星开始影响影迷——但相较于英美等国的明星研究,中国的明星研究毫无疑问属于“后发展型”。不同于中国的明星研究的发展迟至1990年代,英美等国的电影研究早在1970年代便受语言学转向、文化转向的合力影响,经历了研究范式的转型,明星研究随之显影,或者借用陈晓云的话来讲,“在‘历史转向’与‘文化转向’的研究背景下,电影明星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文化场域而受到特别的关注”。

受这一别样“落后意识”的驱使与激励,在开展作为中国电影研究领域不折不扣的舶来品的明星研究的过程中,诸多中国电影研究学人与机构始终自觉地采取“到西天取经”的拿来主义策略,有意识地引进国外同行的一些较有影响的研究成果,比如理查德·德科多瓦(RicharddeCordova)的《明星制的起源》(《世界电影》,1995年第2期)、保罗·麦克唐纳(Paul McDonald)的《重新认识明星现象》(《世界电影》2001年第4期)。新世纪以降,尤其是最近几年,有关学人与机构所引进的西方明星研究成果不但出现了数量上的飞跃,而且通过从零星翻译走向系统译介,实现了质量上的突破,同时成为明星研究成熟于中国的标志与动力之一。正是在这样的一种情势下,电影明星研究领域公认的奠基人,英国电影理论家理查德·戴尔(Richard Dyer),带着他的《明星》(Stars)于2010年漂洋过海来到了中国。

戴尔与电影明星研究

现已六次再版的《明星》首版于1979年(其中文版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10年出版)。作为戴尔的第一本个人专著,《明星》不但成就了他个人的学术地位,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开拓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电影明星研究。戴尔的“明星研究奠基人”地位的取得,主要源自他为明星研究提供了明星作为文本进行分析的语言与方法。在明星研究的当下词汇库中,诸多词汇的涵义都直接联系着戴尔及其《明星》一书,比如“明星”是一种社会现象、一个形象、一个符号,而“明星形象”则是媒体文本中的被建构的角色,其间的“媒体文本”既包括影片本身,也包括对影片的宣传、促销、批评、评论等。又如,明星形象有“具体形象”与“总体形象”之分,前者指影片文本中的形象,而后者则意指影片文本、宣传材料及影迷杂志等文本建构出来的综合形象。再如,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看,对作为存在于影片及其它媒体文本中的明星的分析必须强调他们的“被结构的多义性”——他们所具体表达的涵义与自觉情感(affect)的有限多样性,以及它们被这般结构,以致某些意义与自觉情感被凸显,而另一些则被掩饰或者移置的努力。因此,旨在明星研究的文本分析所关切的并非是判定正确的意义与自觉情感,而是判定什么意义与自觉情感可以被合乎逻辑地从中读解出来。

戴尔在《明星》开篇处指出,在电影研究中,研究明星的理由主要源自两种迥异的关切,它们可以大致地被归纳为社会学的关切与符号学的关切。社会学的关切聚焦于明星作为一种引人注目的,也许是具有影响的或者症候式的社会现象,以及作为电影的“产业”本质的一个面向,即是说影片的意义在于它们之中有明星。符号学的关切恰恰相反;即是说明星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他们身处影片之中,因此是影片表意方式的一部分。所以,戴尔推崇以社会符号学的方法进行电影明星研究,即通过社会学与符号学的视角及其耦合,“社会学与符号学(以及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不断流动”,探索明星生产的媒体与文化机制,“既仔细阅读电影文本,又广泛分析意义的生产与流通过程,由此将产业、电影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事实上,这正是《明星》英文版1979年首版时的封面,以及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中文版的封面,一目了然地传递出来的信息。那是一个黑白影调的特写,呈现的是一张脱离人体的嘴的特写,一张人们可以即刻识别出属于好莱坞传奇明星玛丽莲·梦露(Marilyn Monroe)的嘴。这一照片一方面立即给人以认知的震惊,让人的注意力为这样的起始(社会学)事实所吸引,即是说梦露如此走红,仅凭她的嘴唇这一视觉代表物即可认出她来。它另一方面也激发

人的(符号学)欲望,让人希望解开这个代表物之谜,探寻梦露的嘴唇为何具有如此的表意功能,以及思考她的嘴唇何以产生意义——解读这一符号建构“玛丽莲·梦露”之道。

受惠于戴尔所提供的明星研究语言与方法,英美的明星研究学者进一步指出,电影明星通常包含四个层面:真实的人(pe~on)、虚构角色(role)、个人形象(persona)、意义形象(image)或者文化符号(sign)。具体地讲,电影明星首先必须是观众可以通过访谈、娱乐资讯等接近的真人,而不是无法与之互动的虚构人物或者神话人物。其次,电影明星是通过公开表演呈现在观众面前的角色,透过明星所形塑的角色,观众将明星与特定的意义或者意识形态相耦合。比如巩俐通过《红高粱》、《菊豆》等影片所塑造的一系列父权制下的受压迫女性形象,李雪健在《焦裕禄》、《杨善洲》等影片中所塑造的人民公仆形象。个人形象是真实的人与虚构角色的融合,是意义形象或者文化符号的基础;一如梦露代表性感女神,章子怡代表“新中国的面孔”所证明的,意义形象或者文化符号往往关涉阶级、性别及种族等因素,呈现为特定的男性或者女性形象,成为观众的欲望对象。在构成明星的上述四个层面中,第四个层面是最不稳定的,它是明星研究学者关注的焦点。其间的原因在于,借用陈犀禾的话来讲,随着明星在当下这个消费时代的变为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所谓的拟像(simulacrum),或者换言之,变为一个空洞的能指,明星已然成为“当代观众为自己创造的一种超越现实的、不同于传统意义的现代社会的神话和偶像,他们在明星文化中投射了自己内心的价值、追求、欲望和意义”。在这样的一种明星文化中,“从合理的方面看,他们(明星)表达了对个人完美、个人梦想、个体价值的追求,折射了在人性的理性层面下所隐藏的欲望和梦想;而从消极的方面看,其中也不乏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追求,变态和病态的呈现”。

戴尔给明星研究的定位

我们必须知道,促成戴尔的“明星研究奠基人”地位的,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的是他为明星研究的定位;不同于多数学人的主要致力于明星的学理性研究,戴尔则首先视明星研究为“某种特殊的政治介入”,抑或一种作为政治的学术实践。作为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Birmingham Centre for ContemporaryCultural Studies,简称CCCS)的毕业生,戴尔严格按照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的传统,鉴于“我们的社会以阶级与性别的划分为特征,其次,并非可以简约为它们,以种族与性、文化、宗教及其它少数/多数的划分为特征”,在研究中始终坚持阶级、性别、种族的维度,以期揭示文化——日常生活——与权力之间的关系。

戴尔对明星研究的这一定位清晰地显影在了他所关注与考察的对象上,即以商业电影著称的好莱坞。他详细阐述了明星出现在美国商业电影中的原因与方式,阐释了明星在好莱坞“制片厂制”时期、“后制片厂制”时期的不尽相同的作用方式,概述了马龙·白兰度(MarlonBrando)等明星的特定文化及历史意义。但戴尔强调指出:“对好莱坞的任何关注,重中之重是领会西方社会的支配性意识形态”,因为任何社会的任何支配性意识形态都将自己呈现为该社会整体的意识形态,其作用是否定别样的、对立的意识形态的合法性,以及以其自身的矛盾建构一种对该社会所有成员都有效的、共识性的意识形态。所以,支配性意识形态会永不停息地致力于掩饰或者移置其自身的矛盾,以及针对它的那些源自别样的、对立的意识形态的矛盾。支配性意识形态的这些努力“始终处于进行之中,是一种确保经常受到来自内部与外部的威胁的‘霸权’(hegemony,又译领导权)的努力。”

明星研究与大众文化

戴尔对明星研究的这般定位,以及他在此间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二战以降英国知识界对美国大众文化的态度。二战之后,以流行音乐为代表的美国大众文化蓬勃发展,在1950年代大举入侵英伦,“自摇滚传人以来,美国风格及趣味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英国的流行音乐歌坛”,严重威胁到了英国文化的“英国性”。借用台湾文化研究学者陈光兴的话来讲,“在文化上,美国文化的入侵,以流行音乐、麦当劳的大众文化形式包抄了英国的文化环境,特别是大众传播媒体科技的资本化及理性化,填满了整块文化生活空间。大量的人口首次被吸进这块空间。‘美国化’的危机确实威胁到原有的‘本土文化”’。于是,美国大众文化在大西洋两岸遭遇了迥然不同的两种命运:在美国本土它是被作为集体幻觉(publicfantasy)而接受的,但当其漂洋过海去到英国时,却被同时视为了一种解放力量和一种威胁。一如同为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专家的约翰·斯道雷(John Storey)所言,在1950年代,对许多英国年轻人而言,“美国文化所代表的是一种反对灰色的英国文化生活的解放力量。同样显在的是,对美国化的恐惧密切联系着对正在显影的种种大众文化的不信任……受到威胁的要么是高雅文化的传统价值观,要么是‘被诱惑的’工人阶级的传统生活方式”。即是说,戴尔一辈英国知识分子对美国大众电影等大众文化“既五体投地地迷恋,又保持有距离的怀疑”。

很显然,戴尔在此间提出的通过“明星形象”研究电影明星社会意义的研究方法,有着清晰的时代及社会脉络,从而丰满了电影研究的社会维度。因此,尽管戴尔不时地受人诟病,比如,美国学者斯蒂芬·海尼曼(Stephen Heyneman)曾基于关于明星的理论必须考虑如下两种现象:一是明星是如何被传媒公司制造的,以及如何通过媒体被受众消费的,一是明星的出现对现代性的时空关系的影响,批评了戴尔在明星作用于现代文明的方式中,没有能够充分解释身份、时间与空间的影响,但戴尔通过《明星》建构出来的明星研究方法一直凸显在电影的批评研究之中。无论是戴尔自己后来的著述,比如进一步以性别、种族及性感为维度考察与分析玛丽莲·梦露、保罗·罗伯逊(PaulRobeson)、朱迪·加兰(Judy Garland)等好莱坞明星的《梦幻身材:电影明星与社会》(HeavenlyBodies:Film Stars and Society),还是受他启发的其它诸多明星研究著述,都已然极佳地证明了这一点;其中既有关涉电影明星群体的著述,比如与《明星》同时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里昂·汉特(Leon Hunt)的《功夫偶像——从李小龙到<卧虎藏龙)》(Kung FU Cult Masters:From BruceLee to Crouching Tiger),也有定位于个案研究的著述,比如雷切尔·莫斯里(RachelMoseley)的《与奥黛丽·赫本一起成长》(Growing up with Audrey Hepburn:Text,Audience,Resonance),以及尚未引进的《明星界:欲望产业》(Stardom:Industry ofDesire)等专著。

不难发现,戴尔在明星研究领域的影响之所以持久不衰,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所建构的研究方法的有效性,而其方法的有效性则是源自他的明星研究乃“某种特殊的政治介入”这一需求。这便是戴尔给处于“后发展型”之中的我们的启示所在。鉴于众多中国明星通过《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在纽约时报广场登上了世界秀场的中心舞台,鉴于“冲击奥斯卡”屡屡受挫的中国电影人义无反顾地采取“推明星”的策略,面对让·鲍德里亚(JeanBaudrillard)所谓的“明星是空洞的形象”这一新的文化现实,如何把明星置于特定的政治、社会与文化语境之中,耦合明星个人的小历史与其置身于其间的大历史进行考察,如何通过明星的诞生考察特定的社会情境/情感结构,思考明星的时代与时代的明星之间的复杂纠缠等一系列问题,已然凸显在了在当下从事明星研究的我们面前。如何才能顺利而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倘若我们能够“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调整既有研究思路,视明星研究为介质,我们就会发现,希望就在前方。

上一篇:小学生期末总结国旗下讲话下一篇:实习老师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