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k文献翻译心得

2024-04-19

bk文献翻译心得(通用5篇)

篇1:bk文献翻译心得

文献翻译心得

第一次做整篇论文的书面翻译,还是很有收获。

如果只是去读还不觉得,因为有的意思能够意会,但要做书面翻译就很头疼了,因此需要不断总结以提高翻译技巧。

1、胆大,如果按照英文对照翻译的话,总感觉无法表达原文需要表达的语境,所以有时应该翻译得大胆一点,不用太过于受制于句式。

2、心细,有些复杂的句子,看第一遍是一个意思,看第二遍又是另一个意思,对于复杂句子的翻译一定要精读,寻找最得体的翻译;对于有些词也是同样的道理,揣摩出最精确的意思。

3、翻译前可以看看相关的中文文献,第一次我把assembly framework翻译成了“装置结构”,但看了另一篇文献后发现翻译成“组件骨架”更精确。

4、多看文献,熟悉专业名词,还能使翻译出来的文献更加地道。

5、要有宏观思维,时时从全文大角度进行精确翻译。如文中的value,前面我一直翻译成“价值”或“作用”,到后面发现应该是“数值”的意思。

当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词和句。有的词、句的确翻译不出来,就算翻译出来了也太勉强,自己都看不下去。解决办法就是多看文献,寻求指导。

最后要感谢老师能能抽空评阅!

篇2:bk文献翻译心得

说实话,翻译挺难的,在这过程中很多时候会出现中式的翻译,反复查找,反复纠正,很烦人。不过,在这其中,我也学会了很多词汇和句子,对自己挺有用的。下面就说下我对这文献的体会。

这文献是有关于生态低碳城市的,近几年全国掀起了建设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的热潮。提出建设生态城市或低碳城市的省市,在地理分布上遍及全国各地;规模上大到整个市域,小到一个街区;途径上有老城改造,也有新城建设;模式上有政府统一建设,有社会资本参与,也有很多国际合作开发项目。据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提出建设生态城市或低碳城市的有超过40多座。这股生态低碳城市建设的热潮,是否能够解决当前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是否能够为未来的人居环境建设开辟一条新路?

无可否认,这样的实践是有着积极的意义的,虽然各地建设生态城的背景和动机会有所差别。目前生态城建设的进度不一,水平也是良莠不齐。将来这些生态城有的可能成功,有的可能失败,但作为一项开拓性、探索性的事业来讲,失败具有与成功一样的意义与价值。

生态城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座能够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城市。建设生态城的实践,就是要创造这样一座城市的范例,破解高强度城市开发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相冲突的难题,以供未来更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或城市更新借鉴。作为成功的生态城建设实践,首先其理2 念、方法、途径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城市是全社会参与建设的复杂的超级综合体,生态城在很多方面必须对传统的城市建设理念、手段进行创新,这些创新必须能够得到城市主要建设参与主体的普遍认同和自觉的实施,这样才有成功的可能,才是可实现的城市方案,停留在大脑或纸面上的,或通过行政命令强制推行的生态城是没有意义的。其次城市环境要有明显的可感知性。生态城必须能够使在其中生活、工作的人们明显的感受到与传统城市的那种差别,这种差别包括更好的与自然的亲近感,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各种小动物更多了;更舒适的交通环境,交通不拥堵了,出行更加舒适惬意;有更低的生活成本,减少对外部资源的依赖,实现更多的自给。

以上就是我对生态低碳城市的一些体会,同时我从翻译中学到很多有关这方面的东西,我希望我以后会阅读更多的英文文献,来丰富和充分自己。篇二:bk文献翻译心得

文献翻译心得

第一次做整篇论文的书面翻译,还是很有收获。

如果只是去读还不觉得,因为有的意思能够意会,但要做书面翻译就很头疼了,因此需要不断总结以提高翻译技巧。

1、胆大,如果按照英文对照翻译的话,总感觉无法表达原文需要表达的语境,所以有时应该翻译得大胆一点,不用太过于受制于句式。

2、心细,有些复杂的句子,看第一遍是一个意思,看第二遍又是另一个意思,对于复杂句子的翻译一定要精读,寻找最得体的翻译;对于有些词也是同样的道理,揣摩出最精确的意思。

3、翻译前可以看看相关的中文文献,第一次我把assembly framework翻译成了“装置结构”,但看了另一篇文献后发现翻译成“组件骨架”更精确。

4、多看文献,熟悉专业名词,还能使翻译出来的文献更加地道。

5、要有宏观思维,时时从全文大角度进行精确翻译。如文中的value,前面我一直翻译成“价值”或“作用”,到后面发现应该是“数值”的意思。

当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词和句。有的词、句的确翻译不出来,就算翻译出来了也太勉强,自己都看不下去。解决办法就是多看文献,寻求指导。最后要感谢老师能能抽空评阅!篇三:文献翻译总结-fin 老师自带的文献

第2周植物在细胞质中产生辅酶a(coa),但在线粒体,叶绿体和过氧化物酶体中使用它作为反应。这意味着这些细胞器有辅酶a转运载体。植物过氧化物酶体的辅酶a转运蛋白是已知的,但植物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辅酶a转运蛋白则还不了解。线粒体辅酶a转运蛋白属于线粒体转运载体家庭,而且已经在酵母(酿酒酵母;leu-5p)和哺乳动物(slc25a42)中得到确定。比较基因组分析表明,被子植物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辅酶a转运蛋白同源基因,而不开花植物仅有一个基因。使用玉米的同系物(玉米;grmzm2g161299和grmzm2g420119,基因名)和拟南芥(拟南芥;at1g14560和at4g26180,基因名)(载体蛋白),都补充了线粒体辅酶a载体突变体亮氨酸5生长缺陷型酵母的生长缺陷并基本恢复其线粒体内辅酶a水平,证实这些蛋白有辅酶运输活动。使用纯化豌豆(豌豆拉丁名)的线粒体和叶绿体进行双输入法实验,在烟草的瞬时表达体系中用明亮的黄色荧光蛋白标定线粒体,用绿色荧光蛋白标定载体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玉米和拟南芥的载体蛋白均靶向至线粒体(共定位)。这与辅酶a无处不在的重要特性相符合,玉米和拟南芥的线粒体辅酶a转运蛋白基因在整株植株中都维持相似的表达水平。这些数据表明,无论是单子叶植物还是双子叶植物都具一对定位于线粒体的线粒体载体家族,用以载运辅酶a。这些转运蛋白高度保守的特性,使得他们能够在其他被子植物基因组中可靠表达。coa(辅酶a)是许多初级和次级代谢反应的酰基载体,在酶数据库近4900种酶类里,有8%是coa依赖的酶。coa在脂类代谢、呼吸作用、糖异生以及其他一些途径中有重要作用。coa存在于所有生命体中。然而,尽管所有的生物都可以通过泛酸盐合成coa,但只有原核生物、植物和真菌可以合成泛酸盐,动物只能从饮食中获得泛酸盐。

在植物体中,将泛酸盐转化为coa的步骤基本可以确定是在胞质中进行的。然而,coa需要在线粒体中参与柠檬酸循环,在叶绿体中参与脂肪酸合成,在过氧化物酶体中参与β氧化。因此,coa必须从胞质中被运输到这些细胞器中,而且,之前的工作证实了在土豆线粒体内的一种coa转运系统。酵母和哺乳动物线粒体、过氧化物酶体同样转运coa——因为他们(线粒体、过氧化物酶体)不能自己合成。胞质和胞器中的coa池维持着相互分离的状态,这种coa的区室化在所有的真核生物中都是被严格调控的,而coa池的水平可以通过一些依赖coa的反应来调转流动。

现在已经知道酵母和人体中的线粒体coa转运子属于线粒体载体家族(mcf)。此外,人类和拟南芥中的过氧化物酶体coa载体也被发现了。然而,现在还没有在植物体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发现有运载coa的转运子。

在本项研究中,首先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在拟南芥和玉米中找到了酵母、哺乳动物线粒体coa转运子的同源基因,并把它作为尚待研究的植物线粒体、叶绿体coa转运子候选基因。之后的实验证据证明了这些转运coa的候选蛋白在酵母中表达时,无论在体外实验还是植物内都能定向转运coa到线粒体,而且它们在植物体内始终表达。

第3周 摘要: 新合成的多肽要进行折叠和组装,才能行程成熟的蛋白质分子,这期间需要伴侣的协助。由多肽形成成熟蛋白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多轮折叠,每一轮都会使用到不同的伴侣分子。不正确折叠的分子必须退出折叠周期,从而被降解。在内质网中,如果延长循环底物的周期,那么蛋白质折叠将受到有害的影响,因为它耗费伴侣分子和能源资源,并且增加有毒的活性氧物质。在芽殖酵母中,未折叠蛋白o-甘露糖可以通过pmt1 / pmt2复合物终止错误折叠的多肽循环。o-甘露糖可以终止目标分子的折叠,通过减少多肽链与kar2的结合,使错误折叠的多肽脱离折叠周期。通过体外蛋白质复性的方法,实验人员发现,改变o-甘露糖化蛋白的残基就会使其终止错误折叠的能力丧失。由此可以得出,蛋白质折叠的终止涉及到共价糖基化的事件。

新生多肽从核糖体转移到细胞质中,要通过拥挤的大分子物质环境,各种大分子都会对多肽折叠过程产生干扰。为了优化折叠过程,伴侣分子通过周期性的结合和释放,来减少环境中大分子对多肽折叠的不利的作用。经过多次折叠尝试,还是无法完成正确折叠的多肽,会在蛋白质质量控制途径的帮助下,退出折叠循环,然后被降解。多肽折叠的终止机制是合成代谢途径转变成分解代谢的关键点。错误的蛋白质折叠循环消耗有限的伴侣和能量资源,但目前尚不清楚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没有效果的折叠尝试。

在分泌途径中,蛋白质的合成和质量控制功能位于内质网(er)上。错误折叠的蛋白可以通过内质网相关的降解途径去除,这个过程称为蛋白质质量控制。有很多功能缺失的蛋白被当做模型来研究内质网相关的降解途径。为了解释蛋白质质量控制的前期事件,我们需要一种能够折叠但是在蛋白质质量控制条件下无法正常成熟的蛋白。这种蛋白质分子要能够模仿无用的折叠周期和蛋白质终止机制。折叠能力提供了一种直接的方法来确定干扰反应是否真的会影响终止机制。由于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与蛋白质质量控制途径相协调,所以适用的实验材料必须在体外合成。这种观点,我们认为内质网靶向绿色荧光蛋白(er-gfp)可以作为作为候选材料(图s1)。绿色荧光蛋白在哺乳动物内质网上的折叠程度很低。一个类似的折叠缺陷在酵母 sec63-1突变体表达er-gfp时被发现。在转移到细胞质的过程中,er-gfp强烈的发射荧光,比野生型内质网上的弱荧光信号要强烈的多。尽管荧光信号可以作为gfp折叠的只是信号,我们还是用了两种额外的检测方法。er-gfp错误折叠的产品——二硫键连接的低聚物,容易形成δ2gfp变种。er-gfp表现出的显著地蛋白酶敏感与δ2gfp变种的特征相似,它们的结构紊乱具有一致性。第二组

深入分析丝盘虫蛋白质组揭示后生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摘要

丝盘虫,作为目前已知几乎是最简单的生物,其基因组揭示了大量转录因子和信号通路相关的基因的存在。尽管这些基因使得人们猜测丝盘虫体内存在复杂调控事件,但实际上这些基因没有通过翻译后修饰以获得真正的表达和功能。利用高分辨质谱技术,对6516个预测蛋白进行半定量后,我们发现了其中存在基因水平转移的证据,并在蛋白水平上验证了动物信号通路中存在重要的节点蛋白。此外,实验结果发现有明显高水平的酪氨酸磷酸化,这与多细胞动物中酪氨酸调控信号爆发的假说相一致。总之,丝盘虫蛋白质组学数据为多细胞后生动物的出现机制提供了新视野,也为相关的研究人员提供资料。

最近,包括海绵、栉水母、刺细胞和丝盘虫等位于后生动物系统发育树底部的动物的基因组

被相继测序。丝盘虫的基因组最小,也被认为是从刺细胞到对称动物的进化历程中,甚至是全部后生动物的先祖基因的现存替代品。丝盘虫是形态学上最小的动物,没有体轴、基膜和细胞外基质,只有五种体细胞。丝盘虫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海水中生存,形态上像是直径2-3毫米的扁平圆盘,两层上皮细胞中间有疏松的纤维细胞。丝盘虫在体外通过分裂和出芽生殖。尽管体外的芽没有发育出超过64-128个细胞的胚胎,但两性生殖的方式仍然在dna中留下了痕迹。丝盘虫的基因组包括11500个基因,有趣的是,基因组中包括了复杂得多的对称动物中的重要基因的特征,比如发育信号通路,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外基质蛋白。然而现有的基因组数据不能告诉我们哪些基因表达了、表达到什么水平、是否通过翻译后修饰而产生了功能。通过高分辨率质谱,我们首次监控了有哪些基因翻译并表达。此外,由于蛋白质的功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翻译后修饰并且只能通过蛋白水平来研究,我们深入研究了一些重要的翻译后修饰如磷酸化、甲基化的细节。总的来说,我们在这篇文章中展示了对丝盘虫——最古老的多细胞生物之一的蛋白质组的研究,为多细胞后生动物的出现机制提供了新视野。第4周第一组

背景:

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修复结果与心肌的损伤程度有关,在本研究中,我们确定的线粒体dna损耗是一个敏感的右心室的标志(rv)损伤和是否受损的线粒体dna(dna)复制导致的补偿性心肌肥大到心衰的过渡。

方法和结果:右心室的样本是从31个做过心脏手术的病人获得的,还有5个没有心脏病的样本(对照),病人根据心超,导管插入和核磁共振分析被分为代偿性心肌肥大和心衰组。线粒体酶的活性(柠檬酸合酶和琥珀酸脱氢酶)在心衰的时候下调40%,在心肌肥大的时候没有变化。相反,线粒体dna的含量是下降的在心肌肥大到心衰的过程,但是,线粒体编码的基因的表达在心肌肥大中通过提高转录活性而没有变化,心衰的确有变化。线粒体dna的含量的减少能够 减少心肌肥大和心衰时候的线粒体的复制,并且各自通过pgc1这个通路调节,另外,线粒体dna的复制叉的蛋白也会减少。在心肌肥大中线粒体dna的含量减少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的病理性的变化有关。

结论:在心肌肥大向心衰过度的时候,受损伤的线粒体dna的复制能够引起先天性心脏病人右心室的dna数量的减少。在病人群中dna内含量的下降可能是线粒体损伤的敏感标记。

四联症患者,肺动脉闭锁,动脉干,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和其他先天性心脏缺陷的病人,经常有长期的右心室(rv)容量或压力的影响。右心室适应机制来弥补超负荷会导致肥大最终心力衰竭,最大的临床状态,就是右心室扩张程度,和功能障碍的时候表示手术后外科干预导致了不同的代偿的结果。对于手术的修复有些人有良好的反应,但是仍旧有些病人没有。临床研究表明在肺动脉瓣插入能够消除血液动力学超负荷,但是患者的并没有一定规范化。

因此,它是至关重要的干预那些病人之前不可逆转的右心室心肌损害。以及需要时间去理解由于压力引起的心肌损伤的分子机制。

第二组

通过己糖胺的生物合成途径的葡萄糖流通导致细胞质的翻译后修饰和通过n-乙酰葡萄糖胺调节细胞核蛋白。此串联系统充当营养传感器耦合全身代谢状态的信号转导,转录和蛋白质降解的细胞调节。在这里,我们将展示该o型葡萄糖转移酶(ogt)包含的先前未知类型的磷酸肌醇结合结构域。在诱导胰岛素后,磷脂酰肌醇3,4,5-三磷酸肌醇从细胞核到质膜聚

集ogt,在那里酶通过o-glcnac动态调节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这将导致关键信号分子的磷酸化和胰岛素信号转导的衰减的改变。肝 ogt的过表达会削弱胰岛素应答基因的表达,并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血脂异常。这些调查结果通过n-乙酰葡萄糖胺调节的胰岛素信号确定了一个分子机制,并且强调这个调节机理对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的病因学的贡献。糖尿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过剩的营养和久坐的生活习惯使糖尿病越发猖狂。由体内血糖稳态被破坏引起的2型糖尿病,这种血糖稳态的破坏主要原因是外围的胰岛素活动的下降和伴随的胰岛素含量相对不足。但是,是哪个过剩的营养物产生了外周胰岛素抵抗的机制至今不明。pi(3,4,5)p3 是胰岛素信号的中心传递者。和胰岛素结合时,胰岛素受体会催化胰岛素受体底物蛋白的酪氨酸磷酸化,这会导致pi(3)k的被激活和数量上升。pi(3)k的脂质产物pi(3,4,5)p3 将一群有着普列克底物蛋白同源物(ph)结构域的信号蛋白引至膜上,例如pdk1和akt,在膜上pdk1会使akt的苏氨酸磷酸化,激活akt。这些激酶共同作用开启了转录和转录后的一些复杂调控促进了糖类、脂类和蛋白的合成和储存,抑制了它们的降解并释放到血液循环中去的过程。因为持续的胰岛素作用不利于体内稳态,数个反馈机制出现了以减弱这一信号。酪氨酸磷酸酶和磷脂肌醇磷酸酶对几个明确的胰岛素信号通路的位点发挥了抑制的作用。由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引起的irs的磷酸化是一种对胰岛素信号和它与其他信号串话的负反馈机制。这是相对的,因为异常的irs丝氨酸磷酸化和胰岛素抵抗是密切联系的。葡萄糖通过已糖胺合成途径流出导致细胞质和细胞核的蛋白翻译后的o-连接的β-n-(o-glcnac)修饰。转移酶催化了o-glcnac与蛋白结合,而o-glcnacase使其移除。这个动态和可逆的修饰是很多细胞过程的重要调节器,例如信号转导、转录和蛋白酶体的降解。蛋白乙酰葡糖胺修饰的破坏和很多疾病有关,如糖尿病、神经退行性变和癌症。已糖胺合成途径的最后一个产物——udp-glcnac贡献了这一修饰中的glcnac部分。udp-glcnac的水平随着葡萄糖、未酯化的脂肪酸、尿苷和谷氨酰胺的可用性。因此 o-glcnac可能类似一个营养物受体。我们之前的研究确认了细胞核的o-glcnac是对类固醇激素信号的转录的负调节器。为了得知细胞质的o-glcnac是如何联合系统代谢状态对信号转导进行管理,我们探索了o-glcnac调整胰岛素信号对葡萄糖量的反应中的一个分子,进而理解这个营养受体对胰岛素抵抗的贡献。

第5周摘要:

ng2属于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cspg)家族,cspg会在脊髓损伤后上调,是限制神经纤维再生的主要因子,关于用抗ng2的单克隆抗体ng2-ab来中和ng2对轴突的影响已有报道。此外,最近的研究表明外源的ng2可导致轴突信息传导障碍。在本次研究中证实,急性脊柱内注射ng2-ab可阻止ng2的这种阻滞作用。慢性脊髓鞘内注入ng2-ab可以改善以下由慢性胸正中侧面半切损伤引起的缺陷:(1)突触至腰椎运动神经元的信息传导;(2)由荧光金追踪的l5至l1段的反向运输;(3)由自动catwalk gait分析的运动性能。本研究试图弄清ng2-ab能改善在脊髓半切损伤后突触的信息传播障碍的细胞及分子机制。数据表明:(1)长期的ng2-ab输注改善了小鼠突触的兴奋性和信息传导功能;(2)ng2-ab的处理增加了脊髓腹侧段l1-l5含血清素轴突的密度(这句很别扭);(3)ng2-ab阳性处理的过程可联系神经节点中郎飞氏结在na+通道上的位置(这句诚不会翻译),而na+通道对轴突动作电位的传播又是至关重要的。综上所述,这些结果揭示ng2-ab的处理能一定程度上 改善脊髓损伤后突触的结构再造,且促进了脊髓半切损伤后运动性能的恢复。这种ng2与其抗体的中和反应可能是促进脊髓损伤后轴突信息传导的一种好方法。ng2是结构上独立的跨膜的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cspg)。在损伤后,包括ng2在内的cspgs的水平在胶质瘢痕、损伤神经元附近、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突出部分的附近时增高的。这种不正常的cspgs累积被认为是在脊椎损伤后限制轴突生长的重要抑制因素。细菌酶软骨素-abc(ch-abc)作用下的cspgs的消失增强了受损中枢神经系统中轴突的发芽和再生。

我们最近发现cspg一个新功能---轴突传导的调节因子。在横向半切术(hx)后,在慢性损伤中从无损伤的轴突对侧到hx损伤部位的传递受到了严重的损伤。这些生理缺陷的萌生与受到hx损伤周围组织最高cspg水平的时间一致并且用ch-abc治疗可通过幸存的中i图促进hx损伤大鼠轴突传导。因为ch-abc可以去除cspg众多种类的糖胺聚糖链,这些特殊的参与到调节神经传递的cspg的一致性还不清楚。在我们的研究中,在损伤的脊柱中特殊的cspg和轴突传导阻碍有关系,我们发现在脊柱内注射ng2可以诱导非常严重的轴突传导阻碍,但是蛋白聚糖或神经蛋白聚糖类似的脊柱内注射没有这种影响。

最近,单克隆抗体已经开发出,能特异性中和ng2蛋白聚糖的抑制特性。这些抗体的应用阻止了ng2诱导体外轴突生长和诱导块轴索再生为神经胶质的非允许环境。在这里,我们研究在椎管内注射抗ng2单克隆抗体是否会阻止由ng2注射带来的轴突传导的堵塞。我们还想知道,通过用渗透压微泵慢性注射ng2-ab是否可以提高慢性hx损伤后的轴突传导、解剖可塑性、和运动功能。这些结果有部分已经通过摘要的形式呈现了。

第6周第一组

thyroid hormone metabolism and environmental chemical exposure(甲状腺素代谢以及环境中有毒化学物质的研究)背景:二噁英(pcdd/fs)和多氯联苯(pcbs)都是环境中的有毒物质,研究证实这两种物质可对人类和动物的甲状腺素代谢产生影响。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多溴联苯醚(pbdes)同样对甲状腺激素代谢产生负作用。在欧盟,尽管低剂量的溴化防火剂已禁止使用,然而高浓度的十溴二苯醚(dbde)和溴化防火剂六溴环十二烷(hbcd)任在使用当中。他们均能对甲状腺激素代谢产生负作用。其余仍在使用当中的溴化防火剂是一种名叫四溴双酚a(tbbpa)的化学物质,该物质同样具有干扰甲状腺激素代谢的作用。

本文不仅研究溴化防火剂、二噁英(pcdd/fs)和多氯联苯(pcbs)对荷兰青少年体内甲状腺激素代谢的影响,同时还确定这些有毒物质是否会损害人体健康。从1987年到1991年阶段间,我们主要研究一群孕妇在妊娠期时有毒物质和胎儿畸形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研究发现二噁英(pcdd/fs)存在于整个妊娠期,这表明该物质参与甲状腺素(t4)和促甲状腺素(tsh)的分泌调节。我们在2岁大儿童以及8到12岁小孩中做了同样血清中甲状腺素(t4)和促甲状腺素(tsh)检测试验,而青少年在甲状腺代谢检测试验中具有额外的影响因素。因此,我们主要篇四:英语翻译实践心得

专业英语文献翻译实践心得 专业英语文献终于翻译完了,总共花费了我若干了午休时间和一下午的时间,总的来说收获还是很大的。作为英语弱势群体的我来说,能坚持翻译完这将近3000字的英文已经不错了,下面我将具体来讲讲翻译过程中的感受。首先对于英语有了一个不一样的认识,以前觉得学英语特别难,看到大段大段的英语更是头痛,而专业英语就更不用说了因为不仅有复杂句式、语法,还有大量的专业词汇。对于这次专业英语文献翻译也是硬着头皮上的,刚开始时翻译特别艰难,句式看不太懂,然后专业词汇很多,于是只好一个一个去查,所以刚开始时翻译的特别慢,这样坚持下来到了第二段以后时,发现还是那几个专业词汇,偶尔出现一个新的,虽然语法、复杂句式还是有,可还是能发现其中的规律,于是慢慢的坚持下来,速度也上来了,也没那么抗拒了,把那种长难句翻译出来也发现,哦,其实也就那样,并不是说难,而是没掌握其中的规律。

接下来我想谈谈自己翻译过程中用到的一些方法、技巧以及遇到的一些问题。说到方法,首先要谢谢这门课程还有我们的老师,所有的翻译方法课堂上都讲到了,包括直译法、意译法、增译法、减译法、重组法等。或许在翻译中你没意识到用了什么方法,就翻译过去了,其实就是说虽然英语很菜,但还是有一些基础的。等回去标注翻译方法时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是用了这种翻译方法。虽然说方法都会了,专业词汇也能查到,但是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中西文化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即使每个单词都认识,句式也做了调整,可是翻译出来就能感觉跟原文还是有很大差异,你不能很准确的表达出原文作者的意思。还有就是翻译过程中对于一些专业名词翻译还不是很到位,比如“劫金”,这是矿物加工的专业词汇,在词典中无法找到英文对应的单词,因此很多学者写论文时直接用一个短语或一句话来表示,但翻译过程中我们就应该翻译成“劫金”,如果也翻译成一句话或短语就失去了论文原有的味道。

再来说说我们翻译应达到的一个要求,清末新兴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翻译要达到“信、达、雅”,“信”指意义不背原文,即是译文要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明白;“雅”则指译文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简明优雅。而对于初学翻译的我们来说我觉得就是先做到了“信、达”,简单说尊重原文作者的意思,不歪曲,然后翻译过来不生涩,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最后等自己有翻译经验后再去追求“雅”。

最后感谢专业英语科技翻译这门课程和我们的老师,让自己对于专业英语的阅读、翻译有了一个开始!篇五:翻译心得 翻译心得

自从进入到黑大开始学习俄语翻译,慢慢的我发现俄语越来越难,这是以往在大学学习过程中没有过的感觉。原因可能是首先本科的学习本来就是机械性记忆,本科的任务就是背单词,记住语法关系,然后按照语法关系造出几句简单的俄语句子,所以那时我对俄语的感觉就是这门语言其实并不难。其次是因为现在的学习完全不同于机械的记忆,翻译的过程中要思考。这又涉及到了人们的思维各有不同,以及生活阅历不同对一句话的理解也有差异。思考的过程又涉及到很多方面,所以我觉得翻译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想把东西翻译好,翻译的漂亮这并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这里先讲一下由母语翻译到外文的过程。它要求你除了要在掌握良好的俄语基础语法之外,你首先必须有对俄语这门语言的感觉。这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对一门语言的语感。这种感觉是日积月累主动接触这种语言,而这种语言对你的潜移默化所形成的。这种潜移默化因人而异,所以从一个方面影响着我们的俄语水平,也就影响着我们的翻译质量。这个问题其实在本科时写俄语作文,老师只要简单的阅读一下每位同学的文章,那么很自然的就能分出学生的水平差异。好的文章,自然流畅,对外文的表达地道贴切,如果质量不好的,你会明显感觉到这是一种汉语式的表达,完全按照汉语的思维转换过去,读起来会很生硬。自己的语感还不是很强,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我觉得自己在开始学习如何把翻译做好之前,首先应该继续加强自己对这种语言的语感。多阅读俄语原文,多背诵俄语美文。多留心一些地道的俄汉语表达。这种过程很漫长,我需要努力。毕竟这不是母语,没有母语这种先天的语言环境,有

书中说我们每天脑中对母语的文字处理量要达道道到5万字以上,包括你每天听到的声音,每天阅读的文字,说话时大脑思维对文字处理等等。而对于外语来说想要达到母语这种信息处理量十分困难的事情,所以我要在这方面不断地要求自己,尽可能主动的接触俄语,多阅读报刊,多和俄罗斯人交流。这也需要持久的耐力和不断想要自我提升的持续心理催动力的。

此外我再讲讲由外文译成母语的过程我所遇到的困难。上学期我的导师给我一个翻译任务,就是俄罗斯教育部新近下达的关于上海经合组织各大学的教育规定。资料刚拿到手,除了读起来吃力外,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即使你懂得了句子的精华,明白了句意,但是想要 把它用地道的汉语表达是非常困难的。在懂得了句意却无法表达的情况下突然觉得自己不会说母语了。或者说出的句子别人根本不懂你的逻辑,有些前言不搭后语的感觉。这就让我懂得了,对翻译的要求不仅要看你的外文水平,对母语的要求也是极高的。而且在翻译专业的文本时,必须要对这一行业的语言和词汇有个大致的了解。这就如同运用母语再次学一遍母语中行业的语言。这又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翻译积累量的。而且对自己母语的语法也有提高的必要,如何组词造句,如何尽可能的少犯母语的语法错误。这些都是我在没有学习专业翻译之前所没有想到的。

以上我基本讲的都关于笔译方面的一点点感受,口译和笔译相比也有难易之分。首先口译较笔译轻松地方面说。今年夏天我去大连的一个俄餐厅打工,虽然每天接触的只是饭店的一些常用语,但是也经常会遇到各种状况,偶尔会碰到客人和饭店老板沟通时,我在中间做个简单的小翻译,虽然不是什么正式的翻译,但是也有一些心得。首先还是从中母语译成俄语说起,为

篇3:bk文献翻译心得

The painting, 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depicts a European girl wearing an exotic dress, an oriental turban, and an improbably large pearl earring.The work is oil on canvas and is 44.5cm high and 39cm wide.It is signed"IV Meer".It is estimated to be painted around 1665.After the most recent restoration of the painting, the subtle color scheme and the intimacy of the girl's gaze toward the viewer have been greatly enhanced.

透过上面这段关于荷兰画家扬·弗美尔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描述, 美术文献的文体特征可见一斑。首先, 美术文献具有艺术性。艺术性主要是指在艺术处理、艺术表现方面所达到的完美程度。美术文献主要是陈述艺术处理、艺术表现方面所达到的完美程度而其语言具有相当的准确性和鲜明性。不同个体对于同一件艺术品的评价及感受也不尽相同, 但这并不影响艺术品表达其自身的美。这说明艺术具有客观性。美术文献写实地记载着艺术品本身的创作者、创作时间、材料运用及创作手法等。上文中关于《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介绍中, 也体现出了主观性这一点, 文字描述了画作内容, 材料运用和色彩运用等。美术文献的文体特征也决定了美术文献翻译要运用特有的翻译方法和翻译理论。文献型翻译强调的是源语作者同源语文化交际者之间的交际行为。

同时需要理顺逻辑关系, 整合偏长的复合句式。翻译实际上是在理解的基础上, 在两种语言思维间相互转换的过程。译者需要用源语言的思维模式去理解原文, 然后按照目标语言用词习惯去展现原文。示例如下:Like most revolutionary styles Impressionism was gradually absorbed into the mainstream and artists such as Vincent Van Gogh, Paul Cézanne, Paul Gauguin and Georges Seurat, although steeped in the traditions of Impressionism, pushed the boundaries of the style in different creative directions and in doing so laid the foundations of art in the 20th century.这一复合句, 乍看逻辑关系复杂, 我们需要层层剥茧似的理顺主次关系。“and”连接前后句, 呈并列顺承形式。“although”为后半句表示让步关系的符号。“in doing so”插入语表示结果。翻译过程中, 应将复合句分解, 翻译成符合汉语文法及用词习惯的单句。多采用平实的语言、简洁的用词、紧凑的句式并尽量保持原作的陈述风格。

美术文献中涉及外国艺术史、艺术流派及创作特点等专业内容。因而, 译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 对其翻译的领域有所了解。如想翻译西方油画文献, 必须熟悉其艺术流派、代表画家和代表作品。例如, 印象派 (impressionism) 、Fauvism野兽派、Synthetic cubism综合立体画派、Cubism立体主义、Futurism未来派、Dadaism达达派等绘画流派。另外, 译者需要积累术语, 不了解术语不仅会阻碍翻译工作的进行而且可能会贻笑大方。下面列举几个油画文献中的专业词汇:perspective透视画法、finishing touch最后一笔、palette调色板、spatula绘画抹刀。掌握了这些才能使得译文专业准确。

篇4:文献翻译初探

关键词:翻译活动 读者对象 审美取向 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9-0026-03

翻译这种语言间交流与转换的过程已历经了几千年,并对中西文化传播与交流施展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从最初的“翻译可能论”到“翻译不可能论”,“可译论”到“不可译论”,对“直译”还是“意译”的争论,再到严复提出的翻译三准则——“信、达、雅”,再到“归化“和“异化”等等,种种争论形成了翻译界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术业有专攻,不同专业的翻译也需掌握专业性的词汇与语言。翻译时译者需注意英汉间的差别:英语是“形合”,注重逻辑:中文是意合,注重达意。也就是说,英文句式一般较复杂,译者需明晰句式结构和词汇应用等内容。而中文往往一个字就意义深远,如我国佛经中的“文派”和“质派”之争,一“文”一“质”,看似简单,寓意丰富。英汉的翻译方法例如増译、减译,直译、意译、转译等,翻译策略有“归化”和“异化”等。这些都需译者在实际翻译实践中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去细细体味。笔者在此浅谈对翻译的认知,以丰富自身翻译理论的储备以及更好地促进翻译实践活动的进行。

一、初识翻译:翻译的定义及译者的素质

翻译一词在《礼记》中曰:“译”,后佛经译者在其前加上“翻”而组成今天为人所熟知的“翻译”二字。提及翻译二字,虽已有如此多的既成定义,但人们对翻译的认知仍是不尽相同。传统翻译理论认为是“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转换”,然而也是一种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翻译的种类繁多,根据其功能、所用器材等可分为:口译、笔译、机译和同声传译等。除此之外,美国的语言学家雅克布逊还首次将翻译分为语内翻译、语际翻译与符际翻译这三类,他的这一分类对翻译界影响颇深,并且准确形象地揭示了翻译的本质。

翻译绝不是一种单一的文化现象,而是多种复杂因素综合的结果,如:时间、地点、条件、环境等。纵览历史,古人对翻译的定义众说纷纭,随之对翻译的讨论也接踵而至:翻译的可能性;直译还是意译;译事三难,信、达、雅等。随时代的推进,各种新的需求和新型词类的涌现,使得翻译也需与时俱进。所以说,翻译的定义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随时间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创新,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功效,益于世界、造福人类社会。

提及译者的素质,最重要也是首要的一点是热爱,对翻译事业深沉而热切的爱。这份爱,是译者的生命力,也是翻译事业的生命力。对于译者,翻译犹如修砌金字塔,翻译大量文章的过程中获取宝贵的翻译经验。翻译经验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可使译者如虎添翼,翻译过程游刃有余;使用错误就会陷入“经验主义”,误入歧途。同时,译者还需保持积极热情和饱满的求知欲,加强翻译理论的学习以及各学科知识的积累和储备, 从而获得宽阔的视野和广阔的知识面。所以译者须从始至终保持躬亲、严谨的态度,拿到一个翻译任务时,做足译前的相关工作,提升“源语”和“译语”的水平,认真推敲译文,精益求精,以获取更好的翻译效果。翻译的过程犹如沙中淘金,广袤的沙海,译者是置身其中的淘金者,秉持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反复研磨、认真去体味,方可淘到翻译之真谛。正如国学大师季羡林说“学习一门外语就犹如鲤鱼跃龙门,也许开始的路程并没有那么艰难,但一旦到达龙门前,想要跳过龙门,却万分困难……”翻译这门学科亦是如此。

二、再谈翻译:英汉文化的共性与差异及译者的审美取向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真正做好翻译事业,不仅要大量实践,还需了解不同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文化间的共性是可译性的基础,但文化间的差异导致了不可译性的产生。正是文化共性这个粘合剂把各国文化紧密相连,使得多种文化间求同存异、共同发展。而言其差异性:一国的文化与其政治、经济、历史、宗教等紧密相连,其历史积淀、人文风情、地理环境以及日常的生活习惯,造就出属于本国的独特文化,正如“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中国自古以来讲究“天人合一”,推崇仁、义、礼、智、信;而西方则是“主客二分”,注重理性科学的思维。从文化组成上看,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字的演变也是交叠更替,不难看出,汉语十分注重字形上的变化和语言的实际意义,所以称之为“语言美”;而英文源其特殊的字母组成,则更加注重的是其句式结构,追求称之为 “结构美”。

不论文化间的共性抑或差异,不同的文化都需保留其本真的部分。英汉文化间的共性成就了它们的“和而不同”,而差异则决定了它的丰富多彩与色彩斑斓。这也为译者的审美取向给予了更多的空间与选择。译者游走于英汉文化之间,经过大量的阅读和翻译实践,日积月累形成自己独有的审美取向。而审美取向和经验反之又会指引译者独具匠心地处理这些文化间的共性与差异,这是一种反复的良性循环。

无论译者拥有怎样的审美取向,如何处理译文, 采用“归化”还是“异化”策略,翻译的最终目的都是服务读者。译者的语言风格,表述方式均会影响读者对译文的接受度。我国最早的佛经翻译中,始终存在着“文派”与“质派”两种翻译风格,“文派”主张清新雅致,“质派”坚持质而不野。尽管译者的行文风格、审美取向不一,但翻译仍要以“信”为基础,加之“达”“雅”稍以润色,才会使得译文熠熠生辉。

三、深入翻译:文献翻译过程中的几个实际问题

翻译是一个极其复杂并苦乐交织的过程。篇幅的巨大、内容的繁多会给译者造成一定的困难,但经过勤奋耕耘,译出让人满意的译文,也是乐事一桩。英汉两种文化中兼具兼容性和互补性,有时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感会相互影响,所以译者需全心投入整个翻译过程当中,认真分析结构,仔细寻求其规律所在,结合文献的风格、语境、受众等进行翻译。翻译首先需要准确、流畅、完整,译后还需仔细校验。校验等于将翻译过程一丝不苟地再进行一遍,完成全文的翻译等于完成了整个翻译过程的一半,而完成了校验工作,翻译的过程才算圆满。原文经过译者的二度创作,是一个新生的整体,译者严谨地校验,孜孜不倦地追求完美的再度创作,既是对原文作者的尊重,更是对读者和译者自己的尊重。

nlc202309090114

下面,笔者就自己在英汉翻译实践中的一些体会,谈谈翻译过程中需注意的几个实际问题:

(一)英语重结构,从句叠加甚多,所以翻译时就需要充分弄清楚英语的句子结构

例:But the “disintegration”——or,better stated,the departure of music from traditional practices and ingrained principles,especially the supremacy of melody and harmony,of structural unity and contrasting variety in the way a piece unfolds——had already begun late in the previous century.

译:但这种“瓦解”——抑或换一种更好的陈述,音乐远离了那些传统经验和根深蒂固的准则,尤其是一部作品展现给我们的结构统一、对比变换、旋律与和声的至高无上的权利——在上世纪末已经开始。

此例句较冗长。主体部分为破折号前后两句话“这种瓦解在上世纪末已经开始”,破折号中间部分更详尽地解释了这种“瓦解”。“departure from”指向音乐远离了哪些内容。“especially the supremacy of……of……”of之后为两个并列的部分,内容强调着这两部分的主权都在弱化甚至瓦解。本句的中文翻译遵循了英语原文的句式结构,然而是否与原句结构一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具体情况,看是否应调整句序,或是中文翻译取掉破折号,使句子更加简明清晰。

(二)英语多被动,汉语多主动

源语英语翻译到目的语汉语时,我们需要不断清楚指明动作的发出者和接受者。

例:To be properly understood in relation to a piece of music,it must be felt.

译:为了恰当理解一部音乐作品,正确感知作品是非常必要的。

中文里,我们通常说理解音乐作品,感知音乐作品。而在上文英语中,则是“be understood”、“be felt”,所以在英文中,被动常常起到强调和加强语气之功用。

(三)英文词汇经常包含一词多义

英语一个单词往往包含有许多含义,这就需要译者加以甄别,找到最恰当得体的词与之对应。有时,一个词的本意在具体的文献翻译时根本行不通,这时就需要转义,找到相近并符合文献的逻辑含义。有时还需对词性进行转换,例如英文中的动词在译成目的语时常常转换成名词等。

例:Wagner was a master at elongation.

译:瓦格纳十分擅长延长音乐的持续时间。

瓦格纳是德国的作曲家,著名的浪漫主义大师,是世界歌剧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巨匠。他的音乐一般篇幅较长,持续上映达数日。如他著名的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是空前绝后的大手笔,其规模巨大,需要4个晚上才能演完。所以,elongation在英文中的意思仅仅为“伸长、延长”,而在本句中,很明显翻译不通。所以,在此句中,词性需转换为动词。

(四)对于音乐文献的翻译,必须掌握必要的音乐理论知识

了解与文献翻译相关的专业知识,毋庸置疑地会有利于翻译行为的有效实施。如若翻译中遇到了不解的文字和思想,作为一名译者,是需要一定的想象力的。但这种想象力并不是凭空想象,而是根据文章的上下文与语境,根据文献所涉及的内容来勾画出流动的场景,以达到翻译的准确性。

例:Did not Stravinsky himself proclaim that his music was an “object”,a “thing”,with a life of its own,and with no other meaning than its own purely musical existence.

译:斯特拉文斯基本人曾声称,他的音乐是富有生命的一种“物体”,一件“东西”,除了其纯粹的音乐存在,别无它义。

如译者之前对斯特拉文斯基这个作曲家和他的音乐思想不甚了解,但又有所耳闻,那么,译者就只有根据文章的上下文和已掌握的关于斯特拉文斯基的资料来理解和翻译了,这也是翻译策略中“归化”的一种体现。

(五)优秀的文献翻译需要把源语言的意境真实地表现在目的语中

例:In mere words,it simply means that every good piece of music must give us a sense of flow——a sense of continuity from first note to last.

译:简言之,每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必须给予听众一种流动之感——一种从第一个音符开始到最后一个音符结束,自始至终是连续不断的。

英汉文献翻译中不可避免地会涌现出许多问题与困惑,并且每个译者因其自身的语言能力、知识结构、性格特点、语言表达风格、审美趣味等都会有不同的难点所在。遇到较困难的部分需翻阅相关资料,查阅相关书籍,甚至可以咨询翻译前辈,直到弄清楚每个细节。细节决定成败,虽每一个小细节毫不起眼,但如处理不得当,就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四、结语

译本的完成,仅仅是文化传播的开始,以传播视角探究译本的传播,反过来再修正原来的译本或者指导新的译本,如此反复多次,更容易去除文化沟壑离文化融合更近一些,传播力也就更远更久一些。这种“融合”,绝不是霸权主义式的文化侵略和文化吞并,而是树立跨文化意识,珍视英汉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尊重他者,尊重不同文化的独特性。

文化传播与交融的完成,翻译的“译入”与“译出”是其中重要一环。中国为跛脚的翻译大国,现状为“译入为主,译出很少”。据翻译实践来看,“译入”,即英译汉相对较易,许多译者的翻译学习也是从此着手。但我们也不能忽视汉译英的练习,需在英语翻译的世界里全面发展,多步并进,投入更多精力于汉译英的文献翻译。为了宣扬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避免一些由误译产生的问题,中国译者需担负起这任重道远的任务。

翻译不仅促使了世界文化间的交流,器物、技法等奥妙也都蕴藏于大量的文献之中。音乐文献的翻译更是如此。音乐给人们以视听的享受,净化心灵、修养身心。从西方音乐文献中我们了解了古希腊罗马音乐的起源,西方代表了人类情感的七声音阶调式,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的交响曲,德彪西的印象主义音乐,勋伯格的十二音技法和享誉国内外普契尼的《帕兰朵》。这一切归于音乐文献的“译入”带来的裨益。而中国文献的“译出”文本同样也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力。如深沉苍凉、格律优美的彝族撒尼创世叙事史诗《尼迷诗》的英译本,中国古代诗歌的英译;《玛纳斯》的德文译本、俄文译本和英文译本;抑或中国著名文学著作:阿莱《尘埃落定》、莫言《丰乳肥臀》的外译版本等。音乐文献与诗歌典籍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缩影,凝聚中华民族精神,音乐文献的翻译实际是文化跨语境传播的桥梁和纽带。所以,翻译可以使不同国度之间的人们彼此增进了解和理解,这样不同文化之间才能彼此包容,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季羡林.谈翻译[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

[2]朱小雪,高立希,刘学慧,王京平.翻译理论与实践——功能翻译学的口笔译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谢天振.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4]左飚.冲突互补共存(中西文化对比研究)/英汉对比与翻译研究[M].上海:上海外教出版社,2009.

[5]刘宓庆.新编当代翻译理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12.

[6]Aaron Copland.What to listen for in music[M].New American Library,2009.

篇5:英语科技文献翻译特点

一、专业性

进行科技英语翻译不但要求译者要有很好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娴熟的双语转换技能,尤其是在专业词汇转换上。译者一定要有很强的原文理解力,以及厚实的专业基础,才能有效地排除翻译上的疑难。如果要翻译某个行业的科技资料,一定要事先熟悉一些基本的专业术语。例如在汽车制造业上,side valve不是指“侧面阀”,而是叫“侧置气门”,因为valve作为汽车零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阀门”,而是指发动机的“气门”。若把one of the valves in the engine must have gone wrong译成“发动机里的一个阀门肯定出了问题”,肯定会贻笑大方。译者在动手翻译之前,需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行业术语,比如,要知道sump是“油底壳”,而不叫“油槽”;fuel pressure pipe是“高压油管”,而不是“燃油压力管道”;bearing cage不是“轴承罩”,而叫“轴承架”。

简而言之,科技翻译中,专业性是第一位的。这就要求翻译人员多读科技文章,多注意科技发展的趋势,多留神各个科技领域的专业术语。例如:

1.The Trans rapid accomplishes the function of support,guidance,acceleration and braking by using non-contact electromagnetic instead of mechanical force.

译文:磁悬浮列车不与铁轨接触,因而是靠电磁力,而不是靠机械力来实施支承、导向、加速和刹车功能。

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说braking的汉译是“刹车”,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在庄重的科技文体里,“刹车”给人一种笔调松弛的感觉。如果把“刹车”换成“制动”,文体就发生了变化,显得凝重,符合科技行文风格。non-contact是“不接触”,如果直译,与“磁悬浮列车”的名称脱节,处理的方法是否定意义转换为肯定意义,反译“悬浮于”,使得读者明白为何叫“磁悬浮列车”。

改译:磁悬浮列车主要依靠电磁力悬浮于铁轨上,由电磁力来实施支承、导向、加速和制动功能,而不是靠机械力来实施。

2.The Red Cross has begun a major cloning project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transgenic pigs for organ donors.

原译:红十字会已开始一项重大的克隆工程,该工程与培育用于器官捐献的转基因的猪有关。

分析:transgenic pigs for organ donors译成“用于器官捐献的转基因的猪”颇令人费解,主要是译者没有吃透其中的逻辑含义,又不熟悉专业术语所致。从语言关系上看:培养转基因的猪(production of transgenic pigs)是让猪成为器官捐献者(for organ donors)。以此为依据,从专业角度上讲,organ donors译为“器官供体”。

改译:红十字会已开始一项重大的克隆工程,培育作器官供体之用的转基因猪

二、客观性

科技文献翻译要想做到准确无误,就必须做到客观。客观是科技文献的本质,无需修饰,决不允许夸张。虽说科技翻译里变通手段的使用较多,但这种手段的运用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翻译不需要的原语信息,翻译出来的是科技发展的最新动向。科技翻译和文学翻译作品不同,绝不会为了艺术上的感染力和冲击力,而“过度”地运用“夸张”手段,它有悖于科技翻译的客观性表述特征。例如:

1.N advocated a new approach to decentralized control system.

N曾提倡分散控制系统的新研究方法

2.That dark areas of Mars are due to vegetation was a suggestion advanced by L in 1878.

火星上黑暗部分是由植被造成的,这个观点是L在1878年提出的。

3.Formalized quantum-mechanical treatments of surface slates have usually ignored the chemistry of the substance,but Koutecky’s studies of diamond and graphite surfaces have remedied this omission for carbon.

量子力学对物态表象形式的研究往往忽略了物质的化学成分,而Koutecky对金刚石和石墨表象的研究弥补了对碳研究的空白。

三、精确性

科学信息的灵魂是准确性,因此科技翻译要做到转换准确,方圆分明。这与讲究“情感”表达,追求原文意境描述的文学作品的翻译是不一样的。例如:

1.These data will be most useful for arriving at more reliable conclusions.

这些数据对得出更可靠的结论会很有用处。

2.There is considerable evidence that water,does not just function as an inert solvent for biochemical reactions.

有充分的证据表明,水对生化反应不只是起一种不活泼的溶剂作用。

3.The information which is currently available concerning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formation of the mitotic apparatus is very sketchy.

关于有丝分裂机理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现在可用的资料很不安全。

四、创造性

科技术语源源不断,几乎每天都在产生,这是因为科技发展迅猛,科技信息在全世界迅速传播的缘故。据说单在医学界,每年就出现新词1500个之多。译者避免不了要与新科学、新技术打交道,要把新的科技发展、新的发明创造介绍给读者,一些新术语的翻译是不可避免的。在翻译新创立的科技术语时,应该遵循一般性原则:确切性、简明性、理据性、稳定性。简而言之,创立的术语要经得住时间的检验。翻译实践证明,遵照上述原则翻译的科技术语,站得住脚,经久耐用,一直沿用至今。但是,如果违反这些原则,新术语会被搁置一旁,即便使用,也会很快被置换、被淘汰、被遗忘。例如,Diesel engine原来译为“狄赛尔机”,终因难以产生联想、不易上口而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大家熟悉的译名“内燃机”或“柴油机”。

五、有效性

科技文献的信息可以区分为有效性和无效性两种。从时间有效性来讲,科技文献年代越是久远,其信息价值就越会打折扣;从读者有效性来说,如果信息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其信息价值可能会是“零”。译者必须考虑这一因素。有效性指的是,信息是否最终满足读者的需求。比如说,读者需要的是摘译文献中的核心技术部分,而译者却翻译了全篇文献,其信息的性价比会大大缩水,有效性就会大大打折。因此翻译之前,要了解读者之需求,了解翻译之目的,以最终决定翻译之策略。当全译时就全译,需编译时就编译,要缩译时则缩译,以取得最大的有效性。例如:

1.Tin chloride solution,usually with a few percent antimony chloride added,is sprayed onto a heated substrate where it is hydrolyzed to the oxide.

向氯化锡溶液一般先添加百分之几的绿化锑,然后溅射到已加热的基片上,在基片上水解成氧化物。

2.Thin films of the noble metals have been used for decorating glass and ceramics for over thousand years.

贵金属薄膜用来装饰玻璃和陶瓷,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六、时效性

在当今这个全球信息爆炸的时代,科技发展迅猛异常,世界变化日新月异。在这种形势下,手上的科技信息就会有瞬间失去价值的可能性,可见科技翻译非常讲究时效性。为了使科技信息快速、及时地传播到位,译者可以考虑翻译的组织形式、翻译的方式方法,譬如组织集体翻译,明确分工合作的方式。翻译的策略也需要思量,是采用全译法还是变译法,或是两者兼顾。译者在坚持提高整体翻译效果的同时,还需考虑翻译时效性因素。这亦是科技翻译与其他文体翻译的一个区别。例如:

1.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various electromagnetic effects of a nuclear explosion in the language commonly used by the people who are working in the area of nuclear weapon effects.

本文阐明核爆炸产生的各种电磁效应,叙述中采用核武器效应研究人员所通用的术语。

七、程式化

科技翻译不能像文学翻译那样追求语言的丰富表现与多彩变化,因为科技语言具有程式化的特点。在科技文体里,相当一部分行文具有一定的套路,通常体现在公文、合同、论文、法律文书、表格、产品说明书、专利说明书等格式上。譬如专利说明书,其格式、语言结构,甚至遣词造句基本上都是程式化了的。科技越是向前发展,其宣传或传播的手段越呈现出程式化的倾向,程式化实际上反映出的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科技文体模式,这是一种省时间、省资源的模式。因此,科技文献的翻译也应该在可能的情况下,用程式化方式运作,这样做既能确保翻译的精确性,又可提高翻译运作的经济性,还能保留科技文体的特性。例如:

1.It is evident that the new theory obviously escapes some of the reproaches which have been brought against its beginnings.

显然新理论明显地避免了原理论中遭到指责的一些缺陷。

2.It will be noted that one of the earliest triumphs of the kinetic theory was its explanation of the laws which connected the density,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of a gas.

读者不难明白,动力学理论最早的功绩之一是它能够解释那些把气体的密度、压力和温度联系起来的定律。

八、结语

英语科技文献的翻译特点,是从事科技文献翻译工作者的行动指南。译无止境。新的翻译理论催生新的策略,而新的策略又要求运用适当的翻译方法,这是翻译事业不断前进的动力。在当前翻译事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下,科技英语与其翻译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冯志杰.汉英科技翻译旨要[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2]黄凯.科技英语结构与翻译模式[M].广州:华南工学院出版社,1987.

上一篇:管理从我做起下一篇:船政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融合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