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乘除法应用题

2024-04-19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乘除法应用题(通用14篇)

篇1: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乘除法应用题

四年级乘除法应用题

一、填空。

1.每棵树苗16元,32个少先队员每人种1棵,买树苗要花多少元?列式是。2.65箱蜜蜂一年可以酿975千克蜂蜜。975÷65表示。

3.3台织布机1小时织布750米,照这样计算,1台织布机6小时可以织布多少米?列式。

4.小明1分钟步行55米,即步行的速度是55米/分。小明30分钟步行多少米?解答这个问题所用的数量关系是。

5.张奶奶养了16只母鸡,两个月共产蛋832个。平均每只母鸡每个月产多少个蛋? 列式是。

二、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小月集邮票35张,是小华的5倍。小明集的邮票张数比小华和小月的总数少8张,小明集邮票多少张?正确列式是()。

A.35+35×5-8

B.35+35÷5-8

C.35+35×5+8

2.一台织布机5小时织布1250米,照这样计算,8太织布机1小时织布多少米?正确列式是()。

A.1250÷5÷8

B.1250÷5×8

C.1250÷8×5 3.学校买来了15个书架,一共用去750元,照这样计算,620元最多可以买几个书架?解答这个问题,要求的中间数量是()。

A.总价B.速度C.单价D.数量

4.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乘法数量关系式是(),除法数量关系式有()。A.路程×时间=速度B.路程÷时间=速度C.速度×时间=路程 D.路程×速度=时间E.路程÷速度=时间 5.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乘法数量关系式是(),除法数量关系式有()。A.单价×数量=总价B.单价÷数量=总价C.总价÷数量=单价

D.总价×数量=单价E.总价÷单价=数量

三、根据题意将问题和相应的算式用线连接起来。

某工厂要生产3045个零件,第一车间5小时生产850个,第二车间生产6小时,每小时生产150个。1.第一车间每小时生产多少个? A.150×6 2.第二车间6小时共生产多少个?B.850÷5 3.两个车间共生产多少个?C.850+150×6 4.两个车间每小时共生产多少个?D.150×6-850 5.第二车间比第一车间多生产多少个?E.150+850÷5

四、根据算式提问题,再列综合算式计算。

某车间15名工人一天可以组装600个零部件,照这样计算,85名工人3天可以组装多少个零部件? 600÷15=40(个)表示:

40×3=120(个)表示:

120×85=10200(个)表示: 综合算式:。

五、解决问题。

1.装订小组装订一批书,装订了48小时,平均每小时能装订400本。如果改为每小时装订600本书,多少小时能装订完?

2.一个豆腐坊,用了35千克黄豆可做出140千克豆腐。现在豆腐坊有280千克黄豆,要做1150千克豆腐,这些黄豆够吗?如果不够,还差多少千克黄豆?

3.农民给水稻施化肥,每公顷425千克。在一片长200米、宽150米的长方形稻田里,应施化肥多少千克?

4.寒假里,小华帮爸爸卖活鱼,下面是他们一天的销售情况:(1)求三种鱼各卖出了多少千克。

(2)哪种鱼销售得比较好?

5.李老师带了1190元去体育用品商店买体育用品。

篮球:85元/个足球:68元/个(1)李老师带的钱可买多少个篮球?

(2)李老师带的钱买16个足球,还有剩的钱吗?如果有,剩下多少钱?

(3)李老师计划先买16个篮球,剩下的钱全买足球,还能买多少个足球?

6.要把73吨的救灾物资送往灾区。大货车:每次运20吨,运费300元。小货车:每次运5吨,运费95元。请你计算出费用最少的方案。

7.从果园运走梨2100千克,运走的苹果是梨的倍,苹果和梨一共运走了多少千克?

8.学校组织秋游,低年级去了202人,中年级去了391人,高年级去了288人,租用的大巴车限定每车载客49人。请问:最少需要租用多少辆大巴车?

9.四年级85名学生30天共节约用纸20400张,平均每名学生每天节约用纸多少张?

10.有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是80米。沿着正方形的边每10米放一盆花。花坛的四周一共要放多少盆花?

11.农资仓库管理员要给王庄村运送120吨化肥,要给华家村运送156吨化肥。为了尽快送到,他从运输处调用了一些卡车,每辆只能装12吨,如果每辆卡车需付运费20元,他一共需要付运费多少元?

篇2: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乘除法应用题

2、有242千克豆油,每30千克装一桶,这些豆油都装完需要多少个桶?

3、大象说:大象每天吃360千克食物。 熊猫说:大象每天吃的食物是我的20倍。 求:一只熊猫每天吃多少千克食物?

4、宏宇小学在“祖国发展变化图片展”活动中,展出的照片有238张,其中黑白照片有28张,展出的彩色照片大约是黑白照片的多少倍?

5、王师傅前20天共生产零件360个,后20天加快了速度,平均每天生产零件22个,这40天平均每天生产多少个零件?

6、暑假里小明和爸爸去离家240千米处的奶奶家,他们早晨9:00出发,中午12:30有个快乐英语节目,小明能及时收看吗?

7、有600箱牛奶要运往超市,如果一辆卡车一次能运70箱,这些牛奶要几辆卡车才能运完?(我每小时行驶80km)

8、修一条长1千米的水渠,已经修好了412米,剩下的如果每天80米,还需要多少天修完?

9、 小马虎在计算除法时,把被除数458个位上的8写错成了0,结果得到的商是9,那么正确的商是多少?有余数吗?

10、小马虎在计算一道除法题时,把除数30的末尾的“0”漏掉了,结果得到的商是80,正确的商应该是多少呢?

11、有325米布,做被套用去了156米,剩下的要做床罩和窗帘,做一套床罩和窗帘共需17米布,一共可以做多少床罩和窗帘?

12、两数相除商为8,余数为16,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和为463,求被除数?

13、下列的算式中,要使被除数最小,方框中应填几?

( )÷( ) =9……….18

14、在一道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三个数的和是454,商是4,求被除数和除数是多少?

15、丽丽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把被除数171错写成117,结果商比原来少3,但余数恰好相同。这道题的除数和余数各是多少?

16、10月是学校环保月,学生们共收集了930节废电池,平均每天收集废电池多少节?

17、王叔叔在承包的荒山上种满了树,这些树每年可以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960千克,如果每公顷树林一年可以吸收二氧化硫48千克,你能算出王叔叔承包了多少公顷荒山吗?

18、小红读一本298页的书,每天读24页,预计从8月20日开始读,到9月1日开学,她能在开学前读完这本书吗?

19、小丽一家去公园去玩,去时的速度是12千米/时,共行了3小时。返回时因为逆风,速度比去时每小时慢了3千米,返回时用了几小时?

20、海南省武警总队检修供电线路。原计划36小时完成,实际每小时多检修180米,结果提前12小时完成。原计划每小时检修线路多少米?

21、两个数相除,商是8,余数是5,如果被除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除数也扩大到原来的3倍,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

22、两个数相除,如果被除数去掉个位的0,商是8,那么这两个数原来的商是多少?

23、两个数的和是572,其中一个加数的个位是0,若把0去掉,则与另一个加数相同。求这两个数。

24、两个数相除,得到的商是3,余数是20,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到原来的1/2,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

25、李叔叔一个星期做完了21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七月份全月能做多少个零件?

26、动物园里一头大象平均一天要吃200千克的食物,饲养员叔叔准备了3吨食物够一头大象吃20天吗?

篇3: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乘除法应用题

显然, 数感已经成为数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是联系数学与生活的重要纽带。那么, 教师该如何把握数感教学的核心?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数学思维方式思考、用活动经验去解决、灵活地选择方法、根据生活体验去表达这“四点”策略, 就能有效把握数感教学的核心, 帮助学生培养数感。

一、用数学思维方式去思考——数感教学核心的强化点

数感教学的核心之一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问题。尽管学生对于许多生活问题或数学问题有着自己初步的感知, 但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的经验阶段。对于数学课堂教学而言, 应把这种感性认识通过数学思维方式思考提升到理性认识的知识阶段, 即教会学生透过现象寻找数学规律, 为解决生活或数学问题提出有效的数的运算方法, 进而发展学生的数感。

例如:《烙饼问题》给学生呈现了一个生活经验, “每次最多烙2张饼, 两面都要烙, 每面3分钟”。然后要求“怎样才能尽快地吃上饼?”显然, 这里蕴含着数学问题。教学中, 学生经过操作得出烙1张饼需要6分钟, 接着学生经过操作得出2张饼需要6分钟。这里出现了为什么烙1张饼和烙张饼都是6分钟的问题, 自然就有了数感教学的第一层级, 即用数学思维思考的层面: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领悟原因在于1个锅中可以放2张饼, 可以运用运筹思想。接着教师教学烙3张饼, 问学生有几种方法, 学生演示并汇报出现三种情况:第一种用时9分钟, 第二种用时12分钟, 第三种用时18分钟, 这里有了数感教学的第二层级, 即用数学思维分析的层面:教师引领学生通过对三种方法的反思, 最终得出第一种方法用时最短, 学生对用时这个数的理解在不断刻画中逐渐清晰。再接着, 教师提问:烙4张饼至少需要几分钟?学生得出12分钟。然后教师引领学生依次得出5张饼、6张饼、张饼、8张饼、9张饼、10张饼、11张饼的烙饼方法及用时后, 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了规律”, 这里有了数感教学的第三层级, 即用数学思维归纳的层面, 最终得出在锅里烙饼的张数在不少于2张的前提下, 最少烙饼时间等于饼的张数乘3。

二、用活动经验去解决——数感教学核心的优化点

数感教学的核心之二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用活动经验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尽管学生会用数学运算、分析得出问题的结果, 但更多的时候是学生根据数学活动尝试以一种生活化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并实现数感的优化。

例如:为了加强学生对“亿”的数感, 教材在教完《亿以内数的认识》后, 安排了《一亿有多大》的实践活动课。教学中利用可想象的素材, 让学生感受1亿的大小, 发展数感。我们可以从高度上体会1亿有多大, 先量出100张复印纸的厚度, 通过推理得出1亿张复印纸的高度来感知1亿;我们可以从长度上体会1亿有多大, 1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 通过计算可以绕40000000米长的赤道多少圈来感知1亿;我们可以从时间上体会1亿有多大, 通过数100本练习本的时间推算出数1亿本需要多少时间来感知1亿;我们可以从质量上体会1亿有多大, 先用天平称出一定数量的大米, 通过推理得出一亿粒大米大约有多重来感知1亿。通过这样基于学生生活基础的数学实践活动, 使学生有效地建立起对1亿的数感。

三、灵活地选择方法——数感教学核心的深化点

数感教学的核心之三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根据实际去确定解决方法。数感教学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一种灵活选择解决方法的能力, 使学生在了解具体问题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从而为数学问题找到最有效的解决方法, 进而形成数感。数学课程中所强调的算法多样化与优化, 关注的就是学生灵活选择方法的能力, 在独立探索知识与交流比较的过程, 体验数感。

例如:《条形统计图》教学中, 先出示20分钟路口经过的机动车:轿车, 50辆;面包车, 30辆;客车, 25辆;货车, 10辆。这时,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刚才的统计结果, 该怎么办?”学生肯定会说:“以1格代表2辆”“以1格代表1辆”的方法, 如此要画很多格。教师此时顺势抛出一个问题:“那1格代表几比较合适?”学生经过讨论, 得出1格代表5或1格代表10比较合适。这样, 学生就学会了根据观察数据, 然后选择每格代表几, 在运用过程中学生的数感得到了提升。

四、根据生活体验去表达——数感教学核心的细化点

数感教学的核心之四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去表达数学认知。数感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形成一种数与量的即时判断能力, 根据数量的描绘感知数学问题, 从而促使学生形成数感。在以往的量的教学中, 教师较关注的是计量单位及进率等本体性知识的教学, 而对学生数学单位表象的建立关注不够, 导致无法真正落实学生数感发展的教学目标。因此, 教师在数与量的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体验活动, 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中学会经验性地表达数量单位的大小。

例如:在《认识公顷》教学中, 为了感知1公顷的大小, 我们在教学中可采取以下几个片段来细化1公顷的认识。首先是带学生来到周长为400米的操场上, 告诉学生跑道围起来的部分面积大约是1公顷, 让学生感受一下1公顷具体的大小。接着让学生看一下教室, 一般1个教室大约50平方米, 那么200个教室的大小大约是1公顷。再次是联系实际, 结合学生熟悉的场地, 向学生介绍我们学校占地面积大约有3公顷。最后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 找一找、说一说哪里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经过以上对1公顷量的教学, 学生就不会再出现学校操场面积1平方千米之类的笑话来。

结语

篇4: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乘除法应用题

一、知识海洋细填空(每空1分,共16分)

1.一个数由3个百万、3个万、3个百组成,这个数是 ( ),读作( )。

2.天王星与太阳的距离为二十八亿九千二百万,写作(),四舍五入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

3.□45×8>2000(在□里填较小的一位数)

□05÷49<6(在□里填较大的一位数)

4.小红爸爸每次给小红100元生活费,小红每天用13元,可以用()天,余()元。

5.1个周角=()个平角=()个直角=()°

6.张先生自驾车出差,车速90千米/时,从甲地到乙地行驶了4小时15分,两地相距大约()千米。

7.条形统计图分()式条形统计图和()式条形统计图。

二、是非曲直明判断(对的打“√”,错的“×”)(4分)

1.最小的自然数是1。()

2.100个100是1万。()

3.角的两条边叉开的越大,角越大。()

4.江伟骑自行车的速度达60千米/时。()

三、众说纷纭慎选择(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8分)

1.在除法算式中,如果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10倍,那么商()。(被除数、除数都不为0)

六、生活数学活应用(共24分,1~4小题每题3分,第5小题8分,第6小题4分)

1.一台电话机76元,张主任带了600元,可以买几台电话机?还剩多少元?

2.王大爷养了48只狐狸,比养的兔子少240只,养兔子的只数是狐狸的几倍?

3.时令水果店共有3人,昨天共售出苹果36箱,每箱15千克,得货款3240元。平均每千克苹果多少元?

4.小轿车从广州到北京,如果车速120千米/时,需要行驶20小时,如果车速为100千米/时,需要行驶多少小时?

5.某县城乡小学生人数增减变化情况如下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6.李大妈做早餐,洗碗要1分钟,洗米要2分钟,洗菜要3分钟,炒菜要5分钟,下楼买包子、馒头要10分钟,烧稀饭要20分钟(用全自动电饭煲)。李大妈怎样安排才能使全家人尽快吃上早饭?(写出过程)至少需要多少分钟?

(祝贺你全部做完了,认真检查一遍,成功是属于你的!)

篇5: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乘除法应用题

姓名: 班别: 分数:

要求:每天六题(三道除法、三道乘法,每天的最后一道除法需要进行验算。

92÷30=

30÷10=

64÷30=

408×69=

85÷40=

19×708=

701×91=

93÷30=

703×59=

88×706=

620÷20=

142×45=

140÷30=

150÷20=

565÷80=

409×26=

312÷60=

294×60=

908×21=

364÷70=

350×45= 34×209=

352÷50=

740×28=

84÷21=

69÷23=

324÷81=

706×45=

245÷71=

324×46=

34=

64÷22=

768×36=

876×27=

350÷51=

908×40=

109×

196÷39=

185÷37=

272÷69=

304×29=

90÷29=

429×87=

264×58=

402÷79=

56×634= 568×43=

203÷49=

18×758=

140÷26=

96÷16=

305÷56=

763×43=

108÷26=

589×86=

582×40=

276÷36=

40×260=

508×35= 308÷46= 402×19=

576÷18=

312÷24=

414÷23=

563×70=

288÷18=

603×89=

756×90=

665÷25=

168×77=

80×378=

816÷51=

456×26=

930÷31=

720÷24=

640÷16=

957×21=

860÷43=

765×90=

38×675=

720÷18=

578×90=

704×78=

840÷21= 44×567=

88÷14=

119÷15=

134÷24=

897×45=

396÷12=

568×26=

303×22=

952÷28=

440×56=

745×22=

376÷84= 643×29=

672÷14= 96÷12= 762÷12=

264×67=

336÷84=

88×705=

508×56=

910÷23=

16×708= 701×61=

928÷32=

703×56=

828÷18= 260÷32= 406÷58=

142×45=

460÷28=

34×206=

406×25=

384÷48=

264×50=

608×21= 896÷46=404×66=

790÷34= 968÷28= 648÷36=

701×61=

874÷23=

703×56=

44×706= 936÷39= 45=

704=

408÷12=

406×26=

142×

16×

406÷58= 624÷24= 368÷46=

604×21=

72÷12=

405×66=

34×206= 96÷32= 701×61=

264×60=

952÷28= 55×706=

752÷30= 897÷27= 864÷47=

16×705=

962÷35=

406×26=

703×56= 415÷59=605×21=

142×45= 615÷32=

34×206=

576÷18= 912÷38= 200÷32=

360×24= 888

832÷26=

186×60= 652

×27= 518574÷41= ×16= 730×14= 936÷39= ×32=

816÷68= 492÷24= 392÷14=

350×26= 564

762÷13=

606×18= 145

×47= 968786÷64= ×21= 262×26= 516÷43= ×74=

460÷23= 820÷41= 560÷28=

448×32= 56

476÷14= 910

336×84= 450

×18= 638÷38=×75= 322×23= 456÷12=×46=

602÷42= 240÷27= 274÷38=

701×91= 305

篇6: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乘除法应用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除数是接近整十数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方法,会用这两种试商法进行有关的笔算。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用“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试商方法和调商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购书的录像或画面、练习十五第1、3题),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1、30)60040)9580)382选一题,说说笔算过程。

2、口算下面各题。

20×4330×650×580×440×690×570×360×73、写出与下面各数接近的整十数。

31465263872174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1)呈现购书的录像或画面,请学生描述购书的情况。之后,请学生提出问题。

(2)请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解决“一本《作文选》多少元?”的方法,从而列出算式84÷21。

2、教学用“四舍”法试商。

教师谈话:我们已学过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数21不是整十数,怎样想商呢?

(1)学生独立计算。

(2)组织交流。

学生有可能用口算答出84除以21商4,甚至没有一个学生把21看做20来想商。此时应肯定学生正确完成了计算。

接着,有谈话引出试商:要想算84里面有几个21,既要看十位,又看个位。这道题中84、21都比较小,同学们一眼就看出商4。如果被除数、除数比较大,不能一眼看出该商几,该怎么办呢?我们来想一想,除数是整十数来试商,是不是会比较方便些。下面咱们就用21)84尝试一下。

(3)师生共同经历试商过程。

请学生说应把21看作几十试商。之后,试除……

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知道:用20试除得到的商4称为“初商”。“初商”是否合适,必须进行检验。

(4)完成例3下面“做一做”的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订正时提问:

“谁能说一说你是把除数看成什么试商的?是怎样想的?”

“观察一下例题和做一做中的题目,除数个位上的数分别是几?

这3道题都是用什么方法试商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说明:除数的个位数为1、2、3、4的两位数,一般情况下,可以用“四舍”法把除数个位上的数舍去,看作整十数试商。

3、教学用“五入”法试商。

(1)接着上面的购书情境和问题,引出第(2)个实际问题。由学生说出算式:

196÷39

(2)尝试试商,完成计算。

让学生想一想把39看作多少来试商?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用学过的方法,把39看作30来试商,商6大了,再改商5;另一种把39看作40来试商,商4小了,改商5。之后,教师将196改为194让学生用上述的两种方法试商,看看试商情况。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把196÷39的两种试商过程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把这道题做完。

(3)做例3下面的“做一做”的第2题。

先让学生做,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的,是怎样想的。

教师概括说明:除数的个位数为5、6、7、8、9的两位数时,一般情况下,可以用“五入”法把除数个位上的数舍去,同时向前一位进1,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

4、引导概括

引导学生结合上面的两种情况,概括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按照“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

三、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请学生独立填写,填写后,组织交流。根据交流中出现的不同填法,比如20×()<85,()里可以填1~4各数(当然也可以填0,但无实际意义)。教师要特别指出: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想商时,要选择除数与1~9中哪个数相乘的积小于并且最接近被除的数。

2、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请学生口答或直接把各题的准确商写在书上。

3、完成练习十五第3、4题。

四、总结。

1、请学生讨论、交流:怎样试商,怎样检验初商是否合适?

2、教师强调:

篇7: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乘除法应用题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2分)630÷21,除到十位,十位上的商是()。

A

.3

B

.30

C

.无法确定

2.(2分)小强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54写成了45,结果得到的商是54,那么正确的商是()。

A

.54

B

.45

C

.99

3.(2分)学校礼堂每排有26个座位,四年级共有140人,可以坐满()排。

A

.4

B

.5

C

.6

二、填空题

(共7题;共10分)

4.(1分)从2349里连续减去_______个27,结果是0。

5.(2分)□80÷32,可以把32看作_______试商。方框里最小填_______,商是两位数。

6.(1分)买14本同样的书共花了224元,书的单价是_______。

7.(2分)如果367÷3□的商是两位数,那么□里最大可填_______,要使□67÷44的商是一位数,那么□里最大能填_______。

8.(1分)希望小学一共收到捐赠图书270册。全校共有18个班,平均每个班可以分到_______册。

9.(2分)丁老师有385元,他最多可以买_______辆玩具车,还剩_______元

10.(1分)小丽把节约下来的240张纸订成草稿本,如果每15张纸订一木,正好可以订_______本.

三、解答题

(共8题;共45分)

11.(5分)一辆汽车15小时行驶了675千米,汽车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时?(先写出数量关系式,再解答)

12.(10分)一架飞机以980千米/时的速度从甲城飞往乙城,12小时后到达。这架飞机按原路线从乙城返回甲城时用了15小时。

(1)甲城到乙城有多远?

(2)返回时平均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

13.(5分)四年级340名同学去旅游,需要多少条船?如果再加上20名教师呢?

14.(5分)学校图书馆共有1275个座位,学校图书馆的座位是学校音乐教室座位数的15倍。学校音乐教室共有多少个座位?

15.(5分)小明家距离学校768米,小明每天上学要走12分钟,照这样的速度,他去离家1536米的李红家,要走多少分钟?

16.(5分)文具厂制造了840支彩笔,现在进行包装,每盒12支,每包有5盒。这些彩笔一共装了多少包?

17.(5分)淘气在小博士书店购买了一批《动画故事》,共花了624元,己知《动画故事》一本的单价是13元,这批书一共有多少本?

18.(5分)甲乙两港之间的水路长504千米,小明上午7:00从甲地上船,晚上9时到达乙地,这艘客船平均每小时航行多少千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1、2-1、3-1、二、填空题

(共7题;共10分)

4-1、5-1、6-1、7-1、8-1、9-1、10-1、三、解答题

(共8题;共45分)

篇8: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乘除法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给你们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上课, 我感到真幸福!上课之前, 我们来做个游戏吧。请全班同学站起来, 我们来唱一首歌, 并边唱边做动作《幸福拍手歌》。2) 幸福有很多表达的方式, 可是幸福到底是什么呢? (板:幸福是什么) 有位作家说, 幸福是一个谜, 让一千个人来回答, 就会有一千种答案。今天, 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幸福是什么》, 看看我们能从故事中找到什么样的答案。

二、带问题自读自悟

1) 用光盘播放课文朗读, 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2) 利用光盘展示生字“拼拼读读”进行教学, 让学生准确认读生字。3) 默读课文 (不动笔墨不读书) 自由读阅读导航 (点名读) 并思考: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4) 读后交流。 (读后说说自己的理解/根据自学提示, 把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 多读几遍, 说说自己的收获, 体会或疑问。) PPT展示故事情节并揭示主题。

(一) 我给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 多么幸福, 我能帮助别人, 因而感到幸福

1) 自由读, 说说自己的理解。2) 师生表演医生给病人治病, 然后师采访医生:当病人对你千恩万谢的时候, 你什么感觉?读出你的这种感觉来。 (一老奶奶腰痛, 启发孩子主动热情为病人服务。) 3) 其他学生跟着学一遍。

(二)

我走了很多地方, 做过很多事。我在火车上、轮船上工作过, 当过消防队员, 做过花匠, 还做过许多别的事。我勤勤恳恳地工作, 我的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有白费, 所以我是幸福的

1) “勤勤恳恳”是什么意思? (勤劳踏实) 2) 你能想像得到他在火车上, 轮船上都是怎样勤勤恳恳的工作吗?如果你是第二位青年, 你为别人服务的时候, 什么感觉?读出这种感觉来。3) 如果咱们班里有同学对班干部说, 你天天为班里操心, 多累人呀!这时, 你也可以对他说。

(三)

我耕地。地上长出麦子来。麦子养活了许多人。我的劳动也没有白费。我也感到很幸福

自己读一读这句话, 你觉得这位青年说这话时, 用什么语气说的?那你就读出来吧! (自豪, 骄傲, 开心) 过渡语:是谁对三个青年说的话做了总结呢?

(四)

幸福要靠劳动, 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什么叫“义务”? (应尽的职责) , 例如我们作为学生应履行的义务是:好好学习!

(五) 体会身边的幸福 (ppt展示)

1) 观看别人眼中的幸福。 (PPT展示)

2) 说说你认为幸福的事。 (点名)

师:说得真好, 老师也从你们的话中体会到那一丝丝的幸福。

(六) 童话的特点

1) 这篇课中是谁让三个青年在十年后明白了幸福的真正含义呢? (智慧的女儿) 2) 你觉得, 在文中她的智慧表现在哪里? (不直接说幸福是什么, 而是引导青年自己寻找, 这样更能体会的幸福的真正含义。) 这很像懂教育的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 如果将来你做了父母, 要学习这一点呦!3) 师:在这个童话中, 智慧的女儿突然而来, 飘然而去, 具有神奇的力量, 这正是童话的一个特点。喜欢读童话故事么?哪些童话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好看, 我也喜欢读) 4) 师小结:这些童话除了人物奇特以外, 你认为还有哪些特点? (童话的想象非常丰富, 故事性强, 容易吸引读者, 每个童话都讲了一个道理。) 今后, 我们在编童话的时候, 如果借鉴这些特点, 你写的童话会更吸引人。刚才有同学讲了, 每一个童话还会向我们讲述一个道理。

(七) 师总结

(指板书) 今天这篇童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幸福要靠劳动, 尽义务, 做益事, 让别人得到幸福自己就幸福了。

三、拓展延伸

1) 对于幸福的理解, 不同身份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

师配乐朗诵:

对雷锋来说, 幸福是“走到哪里, 就把好事做到哪里”的快乐;对警察来说, 幸福是“舍一家团圆, 保万家平安”的奉献;对农民来说, 幸福是“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对母亲来说,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的期盼。

作家毕淑敏这样感悟幸福。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 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 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 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 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 那些人类最优秀的分子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 因为我曾经生活过。

2) 想知道侯老师对幸福的理解吗?我也写了一首小诗, 愿和大家一起分享! (师生配乐共同朗诵老师作的诗《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

侯长缨

幸福是学生的一声声问候, 如一股暖流温暖心窝。幸福是看到学生灿烂的笑脸, 那是一首甜美的歌。幸福是和学生一起畅游书海, 去寻找真善美的生活。和孩子们一起发现春的颜色。幸福无处不在, 幸福就是快乐。幸福是一种感觉, 找寻幸福更需要心的平和。

3) 孩子们, 你们的幸福又是什么呢?联系你的生活实际, 写一写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可以是一首小诗, 一句格言, 一件小事, 一段感悟……a.要求:四分钟时间, 不抬头, 不停留, 写出自己独特的理解。一会儿我们找同学来汇报。 (学生配乐写) b.找个别学生站起来汇报。没机会说的人, 同桌互相分享自己的幸福。

篇9: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乘除法应用题

一、教材分析

“小数乘法和除法”在五年级上册共分成两个单元,先教学小数乘整数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再教学小数乘小数和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在这两个单元中间插入“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教学。这样安排有两个原因:一是小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内容多。例如用竖式计算以及四则混合运算、简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在用竖式计算中又有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除数是整数、除数是小数等各种情况,其中小数除法还涉及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等知识;为了教学小数乘法和除法,还要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的知识,等等。如果把全部内容集中在一个单元教学,大约需要二十几个课时。在这样的大单元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情绪不容易稳定持久。分成两个单元后,有利于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公顷和平方千米都是较大的面积单位,在进行土地面积计算时经常要进行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公顷与平方米的单位换算。这时,就可以应用第七单元里教学的移动小数点位置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这一规律是探索小数乘小数、小数除以小数计算方法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具体目标,这两个单元精简了有关循环小数知识的教学。在第七单元里不出现除不尽的除法,在第九单元里只结合小数除法中除不尽的实例,指出循环小数的特点,讲述循环小数的概念。在“你知道吗”里介绍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等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有所了解,不作为必须掌握的知识。进行小数乘、除法计算的教学是以整数乘、除法的计算作为知识基础。只是计算时多了小数点的处理这一“新问题”。因此,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教师应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尝试、探究、归纳、总结,去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二、学情分析

进行小数乘整数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乘、除法的计算在日常生活以及进一步学习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小数乘整数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既是小数乘、除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学习和探索小数乘小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基础:学生有了整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积、商的变化规律,以及小数乘整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等基础,就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相关运算规律的理解,提高应用四则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

1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单元的知识特点,可以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在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中探索并理解小数乘整数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计算,并会根据具体的数量关系列出相应的乘、除法算式,并通过主动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以及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口算和笔算。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近似值的含义,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小数乘、除法计算中积或商的近似值;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习用“去尾”或“进一”的方法求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

(3)使学生探索并掌握由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初步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有关的运算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能主动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推广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中,并能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观察、探究、实践应用等活动中,体会小数乘、除法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小数乘、除法的实际应用价值,并形成继续学习小数乘、除法的积极意向。并能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教学重、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掌握小数乘整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借助计算器探索,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积、商的变化规律分别进行相应的转化,逐步掌握合乎逻辑的思考方法和计算方法;在帮助学生掌握小数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逐步突破小数乘、除法计算中的难点,学会正确计算,并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引导学生采用已经掌握了的“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小数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

典型课例分析

(注:南师大附小贲友林执教)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68、69页“小数和整数相乘”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借助已有生活经验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

2在观察、探究、应用的过程中,体会小数乘法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小数乘法的实际应用价值。

教学准备:学生带计算器。

教学过程:

师:大家买过东西吗?看屏幕(出示购物场景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铅笔,每支0.3元;橡皮筋,每根0.06元;羽毛球,每只0.8元。

出示问题:买2支铅笔要多少元?买9根橡皮筋需要多少元?买3只羽毛球要多少元?

师:你会算吗?

师:请大家观察这3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是的,3道算式中,一个因数是小数,一个因数是整数,都是小数和整数相乘。(板书课题:小数和整数相乘)

评析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并为下面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整数提供条件。

师:为什么这3题都用乘法算?

师:3个问题中,如买3只羽毛球要多少元,就是求3个0.8是多少。请看屏幕,我们在正方形中涂色表示3个0.8。

师:通过涂色,我们进一步知道:求3个0.8,用乘法算。从图中我们也能看出:0.8×3=2.4。刚才我们同学在口答算式时,也说出了这几道算式的结果,你能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吗?

师:大家的算法差不多。这样算,其实凭借的是感觉。但从同学们刚才交流算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计算小数乘整数的时候,都是把它先看做——整数乘整数。

评析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知识潜能及合作能力,并自主获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教师作为一名点拨者、合作者在重点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举例说明计算方法,给学生

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师:我们再看一个问题。(屏幕出示)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妈妈买了一个西瓜,正好3千克,每千克2.35元。

出示:5元,够吗?10元呢?

师:你能口算这一题,不简单!如果估算,把2.35元看做3元——

师:也就是说,买3千克西瓜的钱数,比6元多,比9元——少。

师:要用多少元,能不能用竖式计算?请大家试着在作业本上用竖式计算2.35×3。

学生试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试做情况。学生出现了两种写法,视频展示。

师:请大家比较,两种写法的计算结果相同,都是7.05,但两个竖式有什么不同?

师:说说你们在写竖式时是怎样想的?

写法1的学生:写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要相同数位对齐,小数乘法的竖式也要相同数位对齐。

写法2的学生:我在课前预习时,看到书上的竖式是末尾对齐。

师:你认为小数和整数相乘的竖式应怎样写呢?

学生争执不下,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

师:我们一起对照竖式,口述回顾刚才的计算过程。(学生说至“三五十五,写五进一,三三得九,加一得十,写零进一,二三得六,加一得七”,教师示意学生“暂停”)这一段计算过程,我们特别熟悉——

师:对!刚才口述的这一段内容,是按照整数乘法的算法在进行计算。所以在写竖式时,末位对齐。当成整数乘法计算之后,还要在积中点上小数点。

师:这一题的积中的小数点点在什么位置?

师:联系这之前我们的估算,7.05元,比6元多,比9元少。积是两位小数,小数点点在7的右下角。关于在积中点小数点,你有什么想法?

师:大家的想法也就是说,积有几位小数,要看——因数。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相同。这是大家现在的猜想。我们来看先前所算的3道题……我们发现与猜想一致。

评析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地进行估算、笔算,在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计算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懂得估算也是检验笔算的一种方法。在探究计算方法时,教师为学生搭建了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又了解了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竖式笔算。

师:再看几题(屏幕出示)。

师:这几题,算完了吗?

师:对!按照大家刚才的猜想,这几题在积中如何点上小数点呢?

学生口答,教师追问:为什么这样点小数点?

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闪烁显示所点的小数点,因数和积中小数部分的数字添加底色。

生:我觉得这几题还没有做完,乘的过程中要点上小数点。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例如第11题,4.76乘2时,积是9.52;4.76乘10时,积是47.6。952、476,都要点小数点。

师:计算过程中点不点小数点,大家的想法呢?

学生陷入思考中。少顷,一位学生起立发言:我认为,计算过程中不点小数点,只要在积里点小数点。计算4.76×12,先算476×12。用竖式计算时,我们是先把小数乘法看作整数乘法进行计算。

评析本课以图示让学生直观感受算之道理:凭感觉“先看做——整数乘整数”,让学生道出算之情理;在教与学的进程中,学生自然获得切身体验,即“小数和整数相乘”与“整数和整数相乘”尽管存在差别,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师:我也赞同他的想法。谢谢刚才两位同学,一位同学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另一位同学通过思考,很圆满地解决了问题,而且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了小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生:第三题,103×0.025,积比103小,这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整数乘法不同。以前,积比因数大;这道题,积比因数小。这就像商场卖东西打折,打折后的价钱比原来少。

师:你学数学的感觉真好!商场打折,计算时可以转化成小数乘法计算的问题,还有你谈到的因数和积的大小之间的关系,这些在今后的学习中都将要探讨。继续看这3道题,积是不是这样点小数点?我们大家所猜想的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相同,对不对呢?请大家用计算器计算这3道题,看看计算结果是多少?

师:通过验证,我们初步确认: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相同。我们在后面学习小数乘法时,还要探讨“为什么相同”这个问题。现在,请大家同桌之间说一说:小数和整数相乘,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同桌互说后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后

(学生独立完成。屏幕出示这几题的完整计算过程,学生核对,全对的学生为自己鼓掌祝贺。反馈学生做错的题目,其余学生分析错因。)

评析这里的设计,跳出了教材,又深化了教材,是在教学目标的导向下灵活处理教材的体现。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小数与整数相乘的积,再研究积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最终得出了小数乘整数的笔算法则。

典型习题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让学生在数学的理解层面上总结出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

综合运用整数乘法法则、乘法中积的变化和由于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3项知识,从计算小数乘法的过程中,归纳小数乘法法则。教学时应根据教材给予学生3点提示,引导学生领会教材中的

(3)判断积扩大了多少倍,再缩小相同的倍数。

由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积5694扩大了100×10=1000倍。为了使积等于4.38×1.3,根据积的变化,把整数积5694÷1000=5.694。所以4.38×1.3=5.694。

按照教材引导学生领会“试一试”的3个步骤,再计算小数乘小数(积的小数部分需要补0),如0.038×0.25;计算整数乘以小数(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相同),如106×1.25;计算小数乘以整数(积的小数位数与被乘数相同),如0.024×35。

从而得出,做小数乘法,先把小数转化为整数,再做整数乘法,最后在整数积上点上小数点。当小数乘小数时,积的小数点位数等于因数小数点位数之和;当整数乘以小数时,积的小数点位数等于乘数小数位数;当小数乘以整数时,积的小数点位数等于被乘数小数位数。

最后,按照乘法的法则结构归纳小数乘法法则。小数乘法法则结构与整数乘法法则结构相同:乘法法则分为计算范围(数的范围和运算范围)和计算过程(计算顺序和结果表示的方法)。

篇10: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乘除法应用题

学校:

班级:

姓名:

分数:

注意:卷面整洁、字迹清晰,共50个小题。

90÷30=

170÷50=

420÷20=

926÷40=

178÷20=

960÷60=

540÷70=

385÷30=

450÷40=

890÷70=

470÷90=

130÷19=

138÷23=

846÷33=

700÷39=

80÷41=

158÷29=

382÷53=

361÷48=

178÷34=

217÷23=

560÷27=

439÷22=

754÷36=

988÷32=

962÷34=

600÷67=

139÷24=

180÷30=

720÷29=

536÷44=

328÷53=

168÷24=

190÷47=

623÷13=

362÷55=

449÷86=

343÷47=

217÷35=

254÷56=

604÷34=

489÷36=

586÷64=

234÷45=

352÷46=

850÷34=

640÷38=

963÷29=

712÷76=

篇11:四年级数学上册口算除法教案

1、例2)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71页例

1、例2及“做一做”及相应练习。【课程标准描述】

1.能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学习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的活动,经历探索交流口算除法的过程,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有序观察,比较算式的异同,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加深对口算除法的理解。【学习重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学习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的活动,经历探索交流口算除法的过程。【评价活动方案】

1.借助分小棒的情境,通过边演示边说想法,关注学生对口算算理的理解,以评价学习目标1。

2.通过完成做一做,关注学生能否总结出规律,掌握简便算法,以评价学习目标2。【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 给小动物们找家

房号房号房号房号房号房号

300 200 70 80 600 40

400÷5 360÷9 1800÷6 280÷4 2400÷4 800÷4 小狗小猫小猪 小羊 小兔 小牛

二、探究新知

课件演示:有80面彩旗,每班20面。

1.独立探索,感知算法。(课件出示例1)(评价目标1)有80面彩旗,每班2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1)认真审题,独立学习。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80里面有几个20?怎样列式?(板书:80÷20)组织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呢?

学生思考后,以小组为单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与同学说一说,可以借助小棒试一试。

(1)练一练:

83÷20≈ 80÷19≈

比一比每组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强调在不是整十数的情况下,要先估算,估算后再按整十数的算法来算。

设生1: 4个20是80÷20=4.设生2: 8÷2=4,80÷20=4.(2)分一分。(评价目标1)

提问: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80÷20=)继续演示:把8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得4捆。8÷2=4,80÷20=4.说一说:80除以20口算时怎样想呢?

提问:80是几个十?8个十除以2个十得几?。2.迁移类推,尝试探索。课件演示例2:(评价目标2)

同学们真聪明,你们能算出150÷50的结果吗?那150÷50一定也难不倒你们了? 你是怎样计算的?和同桌交流一下。(汇报后集体订正)

预设:我们可以把两个数末尾的0先不看,这样想15÷5=3所以150÷50=3 预设:因为3个50是150,也就是说150里面有3个50,所以150÷50=3(让多名学生再说一说,如不理解可用教具演示。)

小结:口算整十数除整十数时,我们可以把整十数看成几个十,转化成表内除法再进行口算较为简便。(板书课题)

三、巩固提高 1.算一算,说一说。

60÷20=()90÷30=()62÷20≈()93÷30≈()40÷20=()100÷20=()42÷20≈()103÷20≈()通过观察与计算,探索简便算法。2.找出信息,列式口算。

180÷30=()240÷40=()184÷30≈()240÷37≈()

420÷60=()210÷30=()420÷62≈()210÷29≈()

四、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学习目标检测】

1、口算下面各题

4÷2 6÷3 36÷6 42÷7

40÷20 60÷30 360÷60 420÷70

90÷30 540÷60 630÷70 180÷20

450÷50 360

2、估算下面各题

÷ 20 ≈ 93

210 ÷32 ≈ 320

篇12: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乘除法应用题

不足之处:

1、学生对算理的理解还不是那么清晰,有待于在后续的教学中,逐渐渗透算理。

2、对新教材的领会不到位,在课开始先复习旧知,没有创设丰富的情景,给人穿新鞋走老路的感觉。如果把旧知融入到情景中,效果会更好。这是我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注意改正的地方。

3、总是怕学生不会,在每一个环节的练习中,我都插入了大量的练习,即又费力。在一节课中,不但教要有重难,练也要有侧重点,要适度。太少了没巩固,太多了,费时间,所以练习的量一定要控制好。

4、由于过度紧张本节课开头出现了一点失误,再者本节课的版书很不理想,一是不完整,二是不整洁,没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这些是我在今后的教学后要时刻注意的地方。

篇13: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乘除法应用题

一、一题多用, 尽显习题的训练功能

“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以及相应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是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目标中重要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之一, 因此, 课本从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开始, 几乎每个练习都安排有一组口算的习题。怎样用好这类习题呢?

也许很多教师只是让学生做一做、写一写得数, 然后校对一下答案就算完事。而我认为这样不能起到口算训练的效果, 也难以达到教学目标中“熟练”的要求。

我在做此类习题的时候, 常常会安排这样的几个层次:

……

1. 全体起立, 每个学生从第一列开始认真报一报每一题的得数, 不比谁报得快, 只比谁报得准。

(学生认真地报答案, 陆续报完并坐下。)

2. 老师找到了那么多认真报得数的学生, 比如××、××, 还想继续找出几个最认真的。起立, 从最后一排往前再报一遍。

(兴许个别学生没报完就坐下了, 从后往前再报一遍可以给予弥补。)

3. 大家都报得非常认真, 老师请两位同学来比赛。

(随意地指题, 让两个学生同时报答案, 几次后分出胜负。可以进行两三组比赛。)

4. 大家都想赢?这样吧, 老师再给你们一次练习的机会, 等会儿我们再比。自己认真地再报一报答案吧。

5. 同桌两人比比看, 看谁有进步?

6. 拿出你的笔, 写上你正确而漂亮的答案。

……

当然, 并不是每一次口算的练习都要经过这6小步, 可以视具体情况而灵活应用的。

总之, 一组简单的口算习题, 我们可以多次地、多种方法地使用, 达到口算训练的目的。一年级的学生没有家庭作业, 我们不能指望学生在课后、在家里进行多少口算练习, 所以我们应该珍惜课堂上的每一次练习机会。

二、启发思考, 挖掘习题的智力因素

发展学生思维的主阵地在课堂, 主要的依据是教材。同样的教材, 由于教材智力因素挖掘程度的不同, 学生的思维发展就不一样。对于课本习题同样如此, 帮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从而获得不同的收获。

例如课本第92页练习十二的第2题:

当学生做完该题后,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说说自己的发现。有的学生说:“第一组的得数越来越大, 第二组的得数越来越小”。有的学生说:“8加几, 加上的数越来越大, 得数也越来越大;7加几, 加上的数越来越小, 得数也越来越小”。还有的学生说:“8加一个数, 加上的数一个比一个大1, 得数也一个比一个大1;如果加上的数一个比一个小1, 得数也会一个比一个小1”。甚至还有学生有这样的发现:“8加上双数结果还是双数, 8加上单数结果就变成了单数”……

有时, 做完习题后,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 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学生的发现往往会比我们期待的更多、更精彩。

三、举一反三, 领会习题的内在意义

有些习题虽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 但它却不是以一个新知识点的形式出现的, 教材也没有安排相应的例题教学, 但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 却是全新的。例如课本93页练习十二第9题填表:

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表格, 读懂表格也是一个难点。像这样的习题, 就要帮助学生“举一反三”, 直到理解其内在的含义。我在处理时, 是这样做的:

……

1. 通过观察、讨论, 正确找到表中的3个数学问题, 并正确解答。

2. 说说自己是怎么找到数学问题的?有什么体会?

3. 练一练:

说说找到了哪些数学问题?该怎么解答?

4. 比一比, 与刚才的表格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

5. 再练一练:

你又是怎么找到数学问题的呢?怎么解答?

6. 与刚才的表格又有什么不同呢?

……

通过练习, 学生不仅学会了看表格的方法:有时需要横着看, 有时却需要竖着看;还知道完成表格首先要找到问题, 再根据具体的问题, 选择合适的方法;有时用加法, 有时却用减法等等。当然,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我们还可以给学生提供类似下面的变式练习:

如此“举一反三”, 学生不仅能正确地解答表格中的问题, 而且还能体会到用表格表示数量关系的简捷与明了, 习题的价值与意义得以进一步提升。

四、强化细究, 体现习题的思维价值

有些习题, 学生真正理解“为什么”是需要“深入加工”的, 需要提供更多的实例进行细究。

例如课本第58页练习七的第4题:

不计算, 在得数比8小的算式后面画“√”。

当学生正确地做完题目, 说清“为什么”后, 我随手写下了“3+5=8”, 并抛出问题:根据你刚才的体会, 你能很快地编出得数比8小的加法算式吗?学生有的减少第一个加数, 编出了2+5、1+5、0+5;有的减少第二个加数, 编出了3+4、3+3、3+2等等;还有的同时减少两个加数, 编出了2+4、2+3等等。接着, 学生根据老师的板书又提炼出了方法:只要让其中一个加数减少, 或者让两个加数同时减少, 就能让得数变小;相反, 就能让得数变大。同样地, 还可以让学生根据“8-2=6”编出得数比6小 (或大) 的减法算式。

如此“细究”, 提高了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为学生创设了更多的思维训练机会, 拓展了思维发展的空间, 为学生的创造力发展提供了可能。

五、多样呈现, 落实习题的预设目标

有时改变习题的呈现方式, 能真正实现习题的目标价值。

例如课本第79页“想想做做”第4题:先估一估是多少, 再数出来。如果像课本那样直接呈现给学生, 学生往往为了追求“准”而舍去了“估”的过程, 直接用数的方法得到答案, 这样就达不到“估一估”的目的, 怎么办呢?我在教学时是这样处理的:

……

1. 投影出示有10个草莓的图片, 数一数有多少个草莓?

2. 投影出示习题中的第一幅图, 只能看一会儿, 要求估一估比10个草莓多, 还是少?大约是多少个? (投影出图片让学生观察后, 随即拿走图片)

3. 数一数草莓到底是多少个, 看看自己是估多了, 还是估少了?

4. 出示习题中的第二幅图, 仍要求只能看一会儿, 估一估比刚才的14个草莓多, 还是少?大约是多少个? (投影出图片让学生观察后, 随即拿走图片)

5. 认真数一数、圈一圈, 看看自己是估多了, 还是估少了。

……

表面上看, 这样的处理与直接出示习题让学生做没有什么分别, 从量化的作业结果来看, 也不会区分出什么优劣。但是这样的处理, 却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估”了, 既落实了习题的预设目标, 又培养了学生的数感。由此可见, 习题的呈现方式也不是单一的, 而应是多样化的。

六、渗透孕伏, 品味蕴含的数学思想和解题策略

低年级的数学教师往往会认为数学思想是那么高深莫测, 不会在一年级涉及, 而解决问题的策略到四年级才教学, 低年级没有这部分内容, 所以不用管。其实不然, 在一年级上册, 很多习题中就蕴含了数学思想, 体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这就要求我们在习题教学时, 不能忽视平时的渗透孕伏。

例如课本第87页“想想做做”第3题:

当学生做完这三组题后, 让学生比一比每组的两道题, 说说自己做题的体会。学生很容易发现每组的两道题得数是相同的, 而且学生发现, 算下面的题目就是像上面的题目那样“想”的, 例如算9+5, 就可以想9+1+4, 这样能算得又对又快。显然, 学生对于“9+5”转化成“9+1+4”已经有了很真实的体验, 转化的数学思想也就在学生的脑海里发芽了。

一年级的数学知识是简单的, 但可以提炼的数学思想与解题策略却也不少。例如学统计的时候, 就蕴含了分类的思想与列表格的策略;结合小棒图认数, 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画一画图形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运用了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做减法想加法又是互逆思想与倒推思想的渗透……这些都值得我们在进行习题教学时注意。

篇14: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乘除法应用题

关键词:小学四年级;四年级数学;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策略

在笔者多年的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比较差,不能灵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此背景下,笔者结合多年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经验,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就小学四年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观点和对策,以期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

一、培养小学四年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必要性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长期影响,小学数学教师侧重讲解数学概念、数学公式、以及数学解题技巧,忽视了对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把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当做教学目标。这造成很多小学生认为数学就是“学定理、记公式、做题目”,数学实际应用能力比较差。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数学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这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小学四年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策略

1、设数学情景课堂。当前,互联网和多媒体设备教学设备的普及,为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提供了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和便利的教学途径。四年级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创设数学情境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中有意识引导学生去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例如,教师在讲授如何对亿以内数的大小進行比较时,可以借助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展示我们国家面积最大的六个省份的面积(具体数字),然后问学生:你们能比较出这些省份面积的大小吗?让学生分组讨论:①两个数的位数相同时怎么比较大小?②两个数的位数不同时怎么比较大小?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生可能会回答:如果位数相同,就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较;如果位数不相同,位数多的数就大。教师要对学生合理的想法表示肯定和赞许,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给学生列出总结: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指导比较出大小为止。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让学生在简单案例的思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设置灵活课后作业。以往数学教师给学生布置很多课后作业和习题,学生基本都能完成课后作业,但是在完成作业后,似乎是完成了一个任务一样,将数学抛之脑后,不再去主动学习思考。要培养學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不能只是借助布置习题作业来实现,更需要教师给学生设置灵活课后作业,促进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教师给学生讲授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在学习这一内容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询问家人的年龄都是多少,然后按照辈分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学生通过询问和动手绘图,能使学生具体了解收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会到应用数学知识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3、加强生活实践应用。生活中从不缺少数学,而是缺少发现发现数学的眼睛。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实践、多思考,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将数学教学延伸到生活中去,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例如,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去超市的时候观察超市商品的价格,以及超市打折商品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计算上学的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让学生探索发现生活中三角形的应用实例,并思考为什么在这些应用实例中会用到三角形等等。通过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激发学生数学应用的灵感,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综上可知,小学四年级教师要结合四年级学生实际,借助互联网资源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创设情景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设置灵活的课后作业,鼓励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学以致用,让学生体会到应用数学知识的乐趣,加强学生的生活实践应用,将数学教学延伸到生活中去,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参考文献

[1] 赵子万.四年级小学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实践谈[J].读天下,2016,18:129.

[2] 徐文萍.小学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实践谈[J].学周刊,2015,33:180.

[3] 赵婷婷.小学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实践谈[J].快乐阅读,2016,08:102.

上一篇:读渔夫与金鱼有感下一篇:初上职场八句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