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课堂教学基本功

2024-05-17

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课堂教学基本功(精选6篇)

篇1: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课堂教学基本功

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课堂教学基本功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要从基本功抓起。有了良好的基本功,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它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要求。我认为它应包括解读教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教学、表达表演、随机应变等几个方面。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地对待这件事情,通过自身努力,具备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一)解读教材的基本功小学教师,其专业能力的最根本之处在于,他阅读教材的时候能自觉地从学生学的角度、教师教的角度以及训练的价值角度、人文熏陶的角度、难度的把握角度、坡度的设置角度,去审视教材,从而筛选出最具科学性、艺术性和价值观的教学要素来。这种能力必须成为教师的基本功,它是教师区别于其他人的重要标志。的确,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是教师上好课的第一要务,而且,教师必须从教育和学习的角度来解读教材。

教师通过对教材的解读,帮助学生建立起课文与课文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甚至是今天的学习和未来的生活之间存在着的普遍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意义,为教学过程的顺畅展开奠定丰实的基础。

(三)组织教学的基本功。

上面说的处理教材还只是“纸上谈兵”,下一步就应该是具体实施,这就是组织教学。组织教学包括:课堂秩序的控制、学生活动的安排、各个环节的连接、情感因素的调动等等。一个好教师决不能靠威严、纪律等办法来让学生好好上课,而应该靠高超的组织能力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上好课。这里就没有一定是最好的固定的格式,完全要靠教师现场灵活掌握。只要是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只要是能让学生上课真正有收获就是最好的。我们常说,上课要生动。什么是生动?就是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这可以说是老师最要紧的功底。

(四)表达表演的基本功。

教学过程应该是:信息交流的过程、情感沟通的过程、心灵碰撞的过程。这种交流、沟通和碰撞,靠什么?就是靠教师的语言、教具、有时还需要适当的形体动作。语言要简洁、生动、富裕感染力,不仅要把该说的都说清楚,更要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情感;动作要和谐得体、引起学生的注意。尤其是小学教师这方面的要求更为突出。这就要求因教师自身的特长优势而言、因学生的年龄性格不同而言。这是能不能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因素。

(五)随机应变的基本功。

教师的工作与其它行业都不一样,他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小学教学又是一群似懂非懂的孩子。他们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不易任人摆布。三四十个孩子在一起,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作为教师,在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面前必须要有灵活应变的能力,稍有不慎,就可能毁了整堂课,甚至会影响到以后。

如果一位教师具备了以上的能力,那就一定能上好每一堂课,一定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教师。

篇2: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课堂教学基本功

吉林省抚松县抽水学校教师:王立成通过我校教师有效课堂的实验课,对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又有了新的认识,具体感悟如下:

1、能对课标作广泛应用性的解读,善于设计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能把握学科的统领性的知识,善于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探究。

3、能掌握教学的基本技能,善于设计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4、能够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善于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探究。

篇3: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课堂教学基本功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想起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句话就形象地说明了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掌握渊博的物理基础知识的必要性。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们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熟练掌握物理基础知识, 否则,学生在物理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不但不能有效开发其智力,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物理知识应用能力,而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也只能是使学生一知半解,更不要谈及对物理相关知识的应用。作为一名合格的初级中学物理学老师,仅仅精通物理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新的教育形势下,很多不同的学科之间知识点都存在很大程度的互相联系与渗透,并且很多知识点之间都相互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如果作为一位初中物理教师没有比较扎实的物理课堂教学功底,在教学中即使我们对于物理公式、物理现象规律、原理运用得如何灵活,其教学效果最终也很难达到十分理想的物理教育教学目标。对于初中教学而言,物理学科还是初中阶段教学中一门基础性的学科,物理知识的学习是学生能够学好地理学科知识、生物学科知识、化学学科知识的前提与基础。因此我们经常说对于物理教师能够熟练掌握物理学科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功是作为一位合格的物理教师最根本的基本功,这项基本功是物理教师应具备的其它几项基本功的基础和条件。物理教师如果没有这项基本功,那么其它几项基本功在教学过程之中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根本无法在教学设计中发挥其对教学的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物理教师应该具备细致处理教材、科学选择物理学科教学方法的教学基本功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教学活动设计为了完成教材中一定的物理教学目标,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共同学习活动中所采用的物理知识教学手段,在物理学科教学方法中既包括物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教的方法,同时也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相关物理知识的方法,因此,教学方法是教师教法与学生学法的统一。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物理学科知识教学活动中科学地选择物理教学方法的前提是教师必须能够细致、科学地处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物理教学设计中,教师有效的处理教材过程是物理教师对物理教材中相关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再加工的知识整理过程,是物理学样相关知识学习中教师进行艺术再创造的教学过程。因此,初中物理教师不仅要正确地理解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更加重要的是能在认真钻研物理教材的基础之上恰当地处理物理教材,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水平,就要求物理教师首先应该熟练的掌握我们物理教材的知识体系构成,以及教材中各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在物理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然后再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教材中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现实生活实际,准确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内容中的难点、疑点和教学活动开展的关键,教师根据这些教学实际,正确编制出物理教学中有利于学生的智力,有利于较好培养学生物理知识应用能力的高效学习的教学方法,这样选择的教学方法,才是我们物理学科教学中最科学的,也是最适合学生的物理教学方法。

三、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具备正确操作实验的教学基本功

在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较为顺利而出色地完成这一阶段的物理教学任务,把中学物理教学目标真正在教学过程中落到实处, 除了应该具备一些常规的教学设计基本功外,还应具备物理学科教学的特殊基本功———实验基本功。初中物理教师的实验基本功通常是指教师的演示实验能力、物理教师指导实验的能力,教师研究和设计实验的能力,自制物理教学教具的能力等四部分构成,在实际物理教学工作之中,物理实验基本功的形成大致可以通过以下两点来完成:

第一,教师要不断加强物理实验理论的学习。实验操作在物理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就物理实验本身而言,也是教师有效开展物理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教育教育实践证明,研究物理现象就要从研究物理实验入手,这种基于对实验的研究绝不能脱离实验理论的指导。因此,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搞好物理实验的教学与研究,实验的过程中就必须加强实验理论的学习,了解每一个物理实验的设计思想、实验手段以及实验程序的合理性等基本的实验问题,以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吸收实验设计中的精华,发现实验方法的关键所在及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巧妙之处。

第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勤于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对于初中物理教材中一些学生不易理解的物理知识概念及效果不明显的实验,教师要在实验教学理论指导下,认真设计实验的操作过程。设计实验时,教师要注意实验原理的科学性,向学生们展示物理实验的现象。物理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勤于操作,为教师的实验能力的形成提供必要的条件。

四、物理教师同样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基本功

教师在从事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用语要专业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物理教师讲话要清楚明白,精炼利落,要言不烦,恰到好处。物理教师应该善于把教材中的书面语言转化成学生易接受的、有生命力的口头语言。其次是教师的书面表达基本功,这种教学基本功主要指板书基本功,板书要书写正规、熟练,、符号准确,格式规范。板书设计要合理,条理简明,图文并茂,美观大方,富于艺术感和启发性。这样,既便于学生记忆和抄摘,又便于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根据课堂教学板书实行回忆和知识的识记。

五、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教学的基本功

物理教学中的组织教学基本功,就是物理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设计时按照课前设计的教学程序控制教学活动的课堂调控能力和教师在处理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偶发事件的课堂应变能力。从新教育理念中教师课堂控制论的角度说,组织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行心理控制和信息控制的过程,是教师通过组织课堂教学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进而使课堂教学能够达到改变学生学习心理状态和学习行为状态的目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控制学生对物理课堂中接受信息的储存处理的反馈,使物理课堂教学活动按课前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机制有序开展。教师组织教学的行为如果从系统论的观点进行分析,则组织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达到多层次结构的和谐统一。总之,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教学的基本功,都是直接决定我们物理学科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基本功。

摘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展现的教学基本功,能很好地反映出一名教师的施教能力。那么,身为一名新时期的初中物理教师,应具备哪些方面的教学基本功呢?对此进行了探讨。

篇4:钢琴伴奏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关键词:钢琴伴奏 基本素养 音乐修养

一、钢琴伴奏的作用

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有优美的音色、宽广的音域和能够代替乐队伴奏的特点,因其强大功能所涉及的艺术领域和范围也日益扩大,声乐、器乐、舞蹈……都体现了它的作用和魅力。其功能性在声乐伴奏中,更显出它独有的艺术价值。

在声乐钢琴伴奏中,钢琴伴奏者应该用精准的演奏技能、敏锐的音乐感受和较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与演唱者共同把作品的风格和意境表现出来。

人们因此也常常将声乐演唱中的钢琴伴奏比喻为水,将演唱者的歌声比喻为船:歌声漂浮在钢琴伴奏的琴声之上,犹如水托着船一般。而真正好的钢琴伴奏,不仅可以深化艺术歌曲的思想内涵,赋予它们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还可以使指导伴奏与歌曲演唱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它不但为歌唱者准确把握音准节奏,激发歌唱者全身心地沉浸在乐曲中,表达作品的内涵意味,还极易引起歌唱者感情上的共鸣并使之获得细致入微的情感体验。特别是在有些难以用文字表达清楚的关键时刻,钢琴伴奏常能及时弥补这一缺憾。例如在歌曲前奏的引导,间奏的过渡和尾声结束处,通过伴奏者以其娴熟的技巧所营造出的优美意境和丰满的织体音响,让歌唱者不断产生丰富的联想并在音乐中获得美的享受。

二、声乐专业钢琴伴奏的能力调查

笔者于 2011年 11 月,通过对五所师范院校高师声乐专业的 116 名师生的随机调查,其中教师 21 名,学生95 名,调查结果显示,100%的被调查者认为高师声乐教学设置钢琴伴奏课很有必要;82%认为自己的钢琴伴奏能力比较差;87%认为不能与演唱者进行默契的配合;69%不知道如何设计或者选择伴奏音型;43%认为在声乐教学中,对教学计划内所有声乐作品的弹奏不够完整;81%认为自己对主修声乐学生的考试,没有承担过钢琴伴奏;歌唱学习不能按原谱弹伴奏的有 73%。有的只能简单地弹奏旋律,也有不少学生抱怨:“平时就缺少这方面的训练,仅靠考前几次匆匆忙忙的合伴奏,到考场上不乱套才怪呢!”一些毕业生遗憾地说:“高师声乐教育毕竟也是高等教育,可上了四年大学连一次真正意义上合伴奏都没有过。”的确,作为主修声乐的高师学生,上了四年大学却很少有或干脆没有过真正意义上的合伴奏,这既是学生的终身遗憾,也是高师声乐教学的一大缺憾。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高师声乐教师,在声乐教学中有着各自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但缺少相应的钢琴技能,在学生歌唱时不能按原谱弹伴奏,只是简单的弹旋律,有的甚至连旋律也弹不好,在遇到难度较大的伴奏时,则常常以嘴代琴来进行声乐教学伴奏。高师主修声乐学生的考试大多是找主修钢琴专业的学生来为自己弹伴奏,而由于钢琴专业的学生也在忙于自己的考试,并不能把主要精力放于钢琴伴奏上,加上两者之间和伴奏的次数不多,导致歌唱者不能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演唱水平,有时还会有失平时的演唱水准。

三、钢琴伴奏教师的技术素养

(一)即兴创编钢琴伴奏的能力

1.为简谱旋律即兴编配伴奏的能力

在舞蹈的钢琴伴奏中,伴奏者能自如地为简谱旋律编配伴奏是非常重要的。有些舞蹈是没有现成的伴奏谱的,伴奏谱上往往只有一个简谱旋律,这就需要演奏者的即兴演奏。在中国民间舞课堂上没有伴奏谱的情况较多,在为这些民族性较强的舞蹈编配伴奏时,需要伴奏者根据不同民族舞蹈的音乐风格,选用不同的和声语言,而不是简单的和弦与音型的组合。如:汉族舞蹈的和声语言与维吾尔族舞蹈的和声语言是不同的,朝鲜族舞蹈音乐与藏族舞蹈音乐的典型音型也是不同的……伴奏者在选择和弦与伴奏音型时要考虑到以上这些因素。否则,不但会出现“风马牛不相及”的笑话,也会大大影响舞蹈的表现力。

2.为简谱旋律即兴转调的能力

所谓转调至少要涉及两个不同的调,从原来调性中经过几个和弦而改变成新的调性,它包括渐进转调和突然转调。在舞蹈伴奏实践中,根据舞者动作和情绪的需要,常常要求伴奏有步骤地、有计划地从任何一种调转入另一种调(转调)。这就要求伴奏者必须有很好的和声基础及熟练的键盘和声能力,了解七和弦在转调中的重要性;能够根据舞蹈情绪的需要,在键盘上快速即兴完成各种转调。

3.为乐曲旋律长音或休止即兴填充的能力

旋律的节奏变化是多样的,有长有短,有紧有松。当旋律出现长音或休止时,伴奏者巧妙地给予补充,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构思整体作品的能力

前奏、间奏、后奏,也称为引子、过门、尾声,准确安排是整个乐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歌曲、舞蹈伴奏时,要尽量使用旋律提供的现成条件,快速发挥再创造的编配能力。

1.前奏(引子),是在歌曲(舞蹈)的主题出现之前,由乐器奏出,向听众预示歌曲(舞蹈)的性质、音乐情绪和风格特征,帮助演唱者(舞蹈者)做好速度、调式、音准、节奏等准备。一般歌曲(舞曲)都应配置前奏,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①用歌曲(舞曲)的结束句做前奏,是歌曲伴奏(舞蹈伴奏)最常见的。重复强调结束句的旋律,会给人以坚定、有力的调式调性。

②用歌曲(舞曲)的第一句作前奏,也是一种普通的前奏构成手法。其特点是直接进入主题,使音乐形象更加丰富,给听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③用歌曲的中间乐句做前奏,常常选择高潮乐句。这种用法既突出了乐曲的特色,又增强了乐曲的艺术感染力。

2.间奏(过门),它是歌曲(舞曲)中连接、过渡的部分,即前乐句或前乐段与后乐句或后乐段的衔接部分。大型的艺术歌曲(舞剧音乐片段)的音乐形象十分丰富,段落间往往需要做调式、调性的转换,变换节奏、速度和情绪。间奏具有着关键性的作用。最常见的有:

①重复前一句旋律。②加花模仿,是在过渡句的落音—旋律长音上“填空”,补充符合逻辑的旋律音。

3.后奏(尾声),是歌曲结束时的器乐补充部分。它是作品余意的补充,是歌曲结束感的加强。不是所有的歌曲都有后奏,有些歌曲结束得不完满时,则需要后奏。用法如下:

①将前奏作为后奏,使歌曲前后呼应。②用结束句作后奏,在结束句的长音处加入快速音阶或伴奏音型。这是钢琴即兴伴奏的常用手法。

四、钢琴伴奏教师的艺术素养

作为一名优秀的钢琴伴奏者,不仅要具备过硬的技术素养,同时也要拥有良好的音乐修养和文化艺术内涵,这是提高钢琴伴奏水平的重要保障和有效途径。这里所说的音乐修养,其内涵相当丰富,包括熟练的音乐理论、和声、曲式、复调知识和底蕴深厚的音乐艺术以外的文学、历史、戏剧、诗歌,甚至舞蹈、美术等姊妹艺术知识。这些知识的获得都需要长时间孜孜不倦的学习和积累。

1.钢琴伴奏的音乐修养

笔者从事声乐伴奏多年,从多年的实践经验中得出了一个朴素的结论:钢琴伴奏不是单纯和演唱者进行相互配合,和独奏一样,钢琴伴奏也需要对作品的认真研究,这样才会更好表现作品的真正意图,才能使钢琴伴奏成为声乐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可有可无或者可以取代的“装饰品”。

在每一次演奏声乐作品伴奏之前,笔者会像演唱者一样对作品的创作背景、演奏技法及作者的创作风格做细致的研究和考察,想象作者在创作歌曲时所要表现的音乐形象,力图准确把握作品的时代风貌以及作品表现的情境。以许多歌者演唱过的舒伯特的作品《鳟鱼》为例,由于这部作品旋律优美,充满明朗亮丽的光泽,洋溢着生命的无限活力,因此,有欣赏者及演奏者将作品定位为表现欢快及愉悦的渔夫。详细了解舒伯特个人经历后我们可以知道,他写作《鳟鱼》的时期,正处在人生的彷徨时期。当时,20 岁的舒伯特对反动统治极为不满,为了追求自由,他辞去了小学的工作,移居维也纳。在《鳟鱼》这部作品中,代表舒伯特内心的不是渔夫,而是鳟鱼的悲惨命运。因此钢琴伴奏者在处理作品的时候,需要注重的是通过突出作品前段的欢快简洁的节奏来突出小鳟鱼的欢乐,通过突出旋律中部较为密集和起伏的节奏和较为特别的和弦,表现带有憎恨甚至唾骂的叙述,通过突出作品尾端的强烈节奏来表现鳟鱼被捉,叙述其中蕴含的希望破灭后的愤怒情绪。因此,作品演奏时联想的主体应该放在鳟鱼的角色上,而非渔夫捕鱼的兴奋与激烈,在作品从理解到表演这个二度创作过程之中选择不同的联想对象,对作品情绪风格的准确把握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2.钢琴伴奏的合作意识

钢琴伴奏与器乐或声乐的演奏者,必须在进行演奏前进行足够的沟通,树立正确的合作意识。演出的过程就是相互协作和互相配合的过程。在完成作品的二度创作——表演的过程中,双方需要对速度、感情、力度等方面的艺术处理达到共识。钢琴伴奏必须明确自己在演奏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倘若是已经具有固定的乐谱,伴奏者依照谱面进行演奏活动,同时依据作品的风格斟酌作品的情绪,还需要兼顾到所伴奏者的音量、音色等方面的特点。倘若是进行即兴的钢琴伴奏,则需要伴奏者选用适当的和声方式和伴奏的音型,使之能够符合作品的风格以及表演主体的特质。

合作也是互动的过程,在与器乐和声乐进行配合的时候,经验丰富的钢琴伴奏者还能够引导演唱者的情绪,比如用钢琴的明暗变化暗示声乐演唱者适当改变自己声音的强弱,用伴奏音型的改变提示声乐表演者进行情绪的转变等。因此,钢琴伴奏还能够起到渲染气氛,引导和提示表演者的作用。优秀的伴奏者无疑能够给表演者增添精神魅力,这种魅力就来自于二者的良好互动和各自良好的音乐感知力。

参考文献:

[1] 竺乐乐.浅析钢琴伴奏者与演唱者的合作步骤[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10).

[2] 任音.论钢琴独奏者进行声乐钢琴伴奏的技术转换[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06).

[3] 冯毅.论钢琴伴奏中的合作意识[J] 艺海,2009(05).

[4] 金北凤.论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之合作[J]. 广西艺术学院学报(艺术探索),2007(06).

[5] 王卉. 谈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的钢琴伴奏[J]. 黄河之声,2008(06).

[6] 竺乐乐.论舒曼声乐套曲《诗人之恋》钢琴伴奏的演奏方法[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08).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 音乐舞蹈学院)

篇5: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课堂教学基本功

一、引言: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道德观,不同职业有不同的道德内涵,但无论哪个时代,也无论何种职业,道德观念必有其共通的地方。教师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其道德内涵必然融汇于整个社会公德之中;而教师的特殊职业与地位,则决定着师德必然对整个社会公德产生极大影响。

师德在形成社会公德、改变社会道德取向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重点的今天,师德的内涵又有哪些新的内容呢?记得有一位同行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对新时期的师德观作了这样的阐述:“要求教师把热爱学生视为师德的核心;把尊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都会成才视为师德的精髓;把无私、博大、真诚育人视为师德的标志,把严爱结合,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方视为师德的尺度;把铸造教师高尚人格视为师德的灵魂;把保持昂扬的精神面貌和年轻的心态,良好的信里素质,高度的敬业精神,开朗的个性,豁达的胸怀等视为教师的职业形象。”

二、师德是社会的母题

成千上万的学生的道德品质是构成整个社会公德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学生正是在学校里形成了基本的道德观之后再走向社会的,而每个人,尤其是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至少将在学校里接受九年教育,有相当一部分还要读高中,上大学。因此,全社会的人,其道德品质的形成,都深深地留着教师的烙印,受到过教师的直接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不得不承认:师德是社会的母题。事实正是如此,我们无论是从名人的回忆录中,还是在凡人的闲谈中,凡涉及其老师的,大多印象最深的便是老师的人品。读鲁迅的《藤野先生》,魏巍的《我的老师》,我们深深地感觉到:老师那正直的人品,那对职业的忠诚,对弱者的同情与对学生的爱心,正是学生终生难舍的珍宝。其实,教师的影响绝不限于自己所教的学生,也不限于自己所处的学校,而是涵盖着全社会。中国向来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孔夫子被尊为“万世师表”,足以证明教师的影响是跨越时空的。虽然孔子的世界观已不能为今人全盘接受,但它的人品,它的一些道德观,仍被批判地继承着。今日的教师,在人们的心目中享有较高的威望。人们之所以尊重教师,并非因为教师有权有钱有势(事实上这些往往是教师们所不具备的),而是因为教师的才学与人品。教师的道德取向,往往成为社会的向导。

有许多教师常常埋怨:教师所得并不多,但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却十分苛刻。其实,这种怨言大可不必。人们之所以对教师提出苛刻的要求,那是因为他们在无意中把教师当成了自己的“偶像”,从内心深处,他们觉得教师应是十全十美的完人,他们希望教师正在他们的心目中保持完美。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正是把对社会道德的希望寄托在教师身上。尤其是当人们看到了许多腐败现象,感觉到一部分人的道德沦丧之后,他们殷切地希望教师能守住道德防线。这是人心向善的表现,是人们对教师最大的信赖。因此当教师作了不该做的事,别人提醒道:“你是教师”时,我们千万别忙着以“教师也是人”来自辩。教师当然也是人,但教师在社会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决非一般的人,而是堪为表率的人。人们给了教师这样的地位,教师就有义务承担起这样的职责。

是的,教师主要的责任是教好自己的学生。但是仅仅做到这一点,还是难以令人满意的。在道德取向问题上,全社会都将把目光投向教师。人们把教师道德

修养的好坏,作为评判社会道德风尚的一大标志,作为自己修身养性的一个坐标。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更有理由认为:师德是社会的母题。

三、新时期教师师德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在全社会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自身的素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有人说,教师是连接现在与未来的桥梁,那么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乃至肩负着整个社会发展的重任。在学校,学生生活中主要的接触对象就是老师,有时甚至超过了父母,教师的形象常常有意无意地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种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其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教师自身的行为对学生人格的形成常常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作为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呢?、良好的道德素质。

为人师表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是良好的道德素质的直接体现。有人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不错的,在学生的眼里,教师的言行具有很大示范性,教师只有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他们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有一种无声的强大教育力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伴之以生动透彻的说理,才能产生感染、陶冶学生情感的力量。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手中所掌握的是世界上的无价之宝──人。”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人。学生常常把教师看作是知识、智慧、理想人格的化身。所以,作为塑造人的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必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必须具备诚实、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

一、言传身教的良好道德品质。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学生只有看到优秀的品质在老师身上活生生的体现出来,才会信服、仿效,才会激发他们发自内心的对真善美的追求。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多的是一种奉献,它不仅需要满腔热忱、兢兢业业地辛勤耕耘,有时还需要做出一定的牺牲。2、广博精深的科学文化素质。

肩负培养新一代人重任的教师,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只有建立起自己的最佳知识结构体系,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只有具备合理的现代知识结构,才能理解现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系统的专业知识,即一个称职的教师不仅要精通自己所授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应该认真学习和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的有关知识,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总结和运用。教育工作是一顶十分复杂的实践活动,有其特殊规律。教师只有了解教育的规律,熟悉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特点,运用科学的方法。讲究教育艺术,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身为教师,必须掌握不同年龄与不同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规律,才能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有序,有的放矢地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各方面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虽然不可能成为全才,但至少应该向这个方向努力,做一块善于吸收、善于学习的“海绵”,只有这样,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才能做到深入浅出、融会贯通,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探求知识的欲望。以自己的博学的才华,来赢得学生对你的敬佩,从而使你的教育在学生中产生更佳的暗示效果。、良好的心理素质。

进入21世纪的教师,竞争激烈,工作时间长、强度高、任务重、变化大,因此消耗的精力和体力往往是巨大的,这不仅需要有健康的体魄,还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深刻而敏锐的观察力、有效而牢固的记忆力、灵敏而准确的思维力、丰富而活泼的想象力、还要有丰富的情感、顽强的意志、积极的动机、广泛的爱

好。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保持昂扬振奋的精神,才能以愉快健康的心情去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沟通与学生的联系;才能不仅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智能方面起主导作用,而且在人格影响,特别是心理健康的水平上具有主导作用。由于时代的发展,家长越平越缺少时间管教子女,也越来越不适应管教子女,这样许多原本应该由父母承担的教育工作将有教师来承担,激烈的学习竞争、找工作竞争,会使学生在精神上产生越来越重的压抑,在行为上随时随地都会出现复杂的意想不到的情况和棘手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思想教育时,在不清楚或不完全清楚整个事态发展的全过程之前。要冷静,不受个人情绪的支配,客观地分析情况,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避免轻率表态而导致不良后果。教育是建立在丰富的感情基础上的,但作为教师既要感情丰富,又要善于控制。有丰富的感情才能对学生的喜怒哀乐特别敏感,感情冷漠的人是没有教育热情的。但教师无论是爱,是恨,是喜,是怒,都应该是有分寸的,有控制的,要时刻注意自身的心理平衡。任何过分的。不加节制的冲动对学生的教育会产生不良后果。不仅如此,作为教师还要善于用自己良好的情绪去感染学生。教师的情绪能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学生的情绪又会反作用于教师。教师情绪控制得好,可以提高用脑能力,自身的潜力也将得到充分发挥。

小结:

教师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如果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能够从以上这些方面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那么,就等于在我们的学生面前树立了一个为人处世的榜样,而这种人格力量的辐射,会使学生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形成自己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而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进而至于为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打下扎实的基础,这样功德无量的事业,虽然要求我们付出得比常人多一些,但却是值得我们用自己的一生来为之奋斗的。

教与不教艺术是一项有审美价值的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学机智发挥得淋漓尽致的产物。它体现了教师为学生主动学习而教,为学生运用智慧方法学习知识而教,为学生在探索和发现中学习知识而教,使学生从“知识的容器”、“奴仆”变为知识的挑战者,也使我们的教学从“一言堂”、“满堂灌”变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并不是教师的“教”再加上学生的“学”,而是这两者的有机组合,两者是一个统一体,谓之“教学”。教学其实就是人为地提供一种情境,教师毫无疑问在这个情境的创设、形成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教师在和学生的交往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在合作和探究中学习。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仅仅听老师讲(知识或方法),记课堂笔记,回答老师提问,更重要的是动脑筋想,动手操作,用心体验,与他人(老师和同学)交流,和同学讨论,从中,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通过这样的教学,学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有人说交给学生猎物,不如教给学生打猎的方法,意思是强调方法的重要性。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将学习方法的传授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在预习课文时应指导学生正确运用学习方法;在讲解课文时应把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步骤告诉学生;在做完练习题和测验后应及时地总结学习方法;在复习总结所学内容时应归纳并传授有效的学习方法。

篇6:生物学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中学生物教师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对生物技术的认识,使

学生在生物技术占主导地位的21世纪中,能更好的生活。生物教师要努力满足

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渴求生物科学知识和一些生物技术的需要,使学生了解生物科

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并能领略到这些领域的工作和成就。要胜任当代中学生

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

还要具有和不断提高几方面的知识及技能:

1,对教育的热爱和执著追求

热爱是当好生物学教师的开始成为一个人民满意的教师,当好一名合格的生

物学科教师,她首先需要的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生物学教育的热爱;对莘莘

学子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生命的美丽,在于她的生机勃勃、百芳斗艳、生生

不息。生物学科的魅力,在于她能激发学生的志趣、启迪他们的智慧,促使他们

重新燃起希望的火花。处在风华正茂的中学时代,一个学子从中学生物学老师那

里首先学到的,应该是出自内心对生命的赞美与歌颂,对生命科学的激情与热爱。

因此,作为一个中学生物学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不管是新课的讲述、实验的操作、专题的讨论、还是复习课的知识串讲、习题演练、问题评析,都要以自

身对生命的热爱,以生物学科特有的魅力,去感染学生,去激励学生!引导他们

在中学整个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勤奋,去追求学业的辉煌,去创造人生的年华。

长期的教学实践业已证明,“相互信任、相互信赖、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成功进行中学生物学教育的基本保证。

2,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对中学生物学课程性质价值的认识反映了教师对自身工作、任务特点等的理

解,这些理解直接影响到教师工作的努力方向,是对生物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要

求。生物教师对中学生物课程的认识会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生物科学技术的进步而

不断的深入和变化。特别是在我国启动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生物课

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的、课程框架和内容要求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变化。生物教

师要不断的学习与时俱进。

3,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生物学教育有两块基石:一是人们对生物科学,对科学的本质和特征的理解;

二是人们对青少年认知规律的认识。生物老师对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的认识,有组于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根据学科特点有针对性性地组织学习活动、有效地培养

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4,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

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这是生物学教育的另一基石。教师掌握了

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后,可以减少实际教学中的盲目性,提高学

生的学习效率,并能及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这方面的知识是教师工作中的理论

基础。我们将在第三章集中介绍一些影响当今科学教育改革方向的理论和观点。

5,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明确课程中的教学任务和要求后,要有能力去设计一系列目标明确、教学方法适当的学习活动,能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经常动手实践,并在学习中较深入地思考一些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有序、有效、有趣的过程,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

6,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

要考察学生高层次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成果,评价学生在态度、情感和过程技能等方面的进步,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我们将在第十章介绍评价的相关内容。

7,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上一篇:小学征文书信范文500字左右下一篇:日常计算机维修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