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养

2022-11-07

第一篇: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养

浅析摄影记者应该具备的素养

摘要:新闻图片价值的有无及其大小取决于新闻摄影,新闻摄影是以摄影图片的形式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的新闻报道。但为了推动新闻摄影走向更好的发展层面,新闻摄影记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就显得更加重要。摄影记者应具备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竞争能力、发现能力、独立行动能力、创造能力、人文关怀精神

关键词:摄影记者、职业素养、主体意识、创新能力、人文关怀精神

正文:新闻摄影是以摄影图片的形式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的新闻报道。摄影图片是新闻摄影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它主要依靠抓拍完成,其宗旨是说明事件,传播消息,引发影响等。1848年5月5日,德国汉堡发生了一次大火,大火连烧了四天,比鸥乌和史特尔茨纳二人奔赴火场,拍下了有关废墟的许多照片,后来大多失散,仅存一幅。这次拍摄和这张照片是今天人们公认的世界上第一次新闻摄影活动和第一张新闻照片。新闻摄影由此走向了长足的发展。

近年来有句流行语叫做“无图无真相”。图片的大量运用、内容的不断丰富,提高了图片的总量和版面地位。新闻图片价值的有无及其大小取决于新闻摄影,新闻摄影是以摄影图片的形式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的新闻报道。新闻摄影的影响如此之大,那么新闻摄影记者就显得很重要。但为了推动新闻摄影走向更好的发展层面,新闻摄影

记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就显得更加重要。

我通过学习郭老师的《新闻摄影》课程和查阅相关资料,针对于新闻摄影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提几点我的看法。

一:新闻摄影记者要有鲜明的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是当今摄影记者最重要的职业素质。如今评价一位摄影记者,已经越来越强调拍摄者头脑中思想意识水平的高低,强调摄影记者要有很好的主体意识,透过照片要能看到拍摄者的独立思考,照片的内容要具有厚重的社会感和历史感,更追求通过拍摄者思想情感在照片中的表现来打动读者。作为一名优秀的摄影记者,通常都具有很强的主体意识。例如: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第一位在世界新闻摄影大奖赛中获奖的中国人是杨绍明,他在十年文革**的大环境下,始终坚持着这个理念,拍摄出了大量的记录真实的文革的优秀的照片,是我国摄影史上一笔宝贵的财富。优秀摄影记者之所以能拍出有力量的照片,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独立性、使命感、能动性、坚韧的毅力和自省的态度。

那么,该如何培养摄影记者的主体意识呢?第一要做到扬长避短。第二要抛弃对编辑部的依赖性,要主动出击,主动深入生活中去。第三要避免主观主义倾向,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新闻摄影记者要有较强的参与意识。

要真实地反映生活,必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摄影记者要把自己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员,在当前,就是把自己看成是社会主义改革建设事业的一员,把自己放到生活大潮中去。深入生活才能发现真正有价值

的新闻。俗话说的好,“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对于突发性新闻事件,要不顾一切地赶到新闻现场,不怕危险去采访拍摄,才能拍到优秀的新闻照片。例如:第一位战地记者罗杰·芬顿,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他不顾战火的残酷,深入到前线中去,才拍出了那么多精彩生动的优秀新闻照片,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三:新闻摄影记者要强硬的竞争能力

当今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新闻摄影记者需要竞争行业有很多。比如说电视、网络、文字记者等等。要想在这种环境下站稳脚跟,就必须要做到几下几点:

1、要充分认识自我和自己服务的新闻媒介的特点,做到因势利导。

2、要善于挖掘新角度、新线索,要有抓独家新闻的意识。

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熟悉同行的特点,拍出个性,扩大视野。

4、要虚心向他人学习, 查漏补缺,不断完善自己。 四:新闻摄影记者要有独到的发现能力

新闻摄影记者要了解社会发展的主流,深入生活去体验观察,从生活 中选择新闻。不仅在重大新闻事件中要善于发现新角度,更要善于从 平凡中发现新意。例如:著名摄影家解海龙拍摄的希望工程系列,他深入走访在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当中,拍摄出了让人心动的大眼睛苏明娟《我要读书》。让外界不了解这些贫困儿童的人们懂得了她们对读书的渴望,推动了我国希望工程的组织建设。

首先,发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发现的眼睛,来自善于观察和勤于思考的大脑。其次,广泛的观察,才能多有发现。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是摄影记者唯一正确的采访道路。再次,摄影记

者不可猎奇,不可以偏概全,不能塑造典型,只能在实际生活中选取能代表社会生活的主流新闻。要开动脑筋,客服片面性、狭隘性、肤浅性,才能发现深刻的新闻主题。

五:新闻摄影记者要有优秀的独立行动能力

具有独立行动能力的摄影记者,既要有熟练的摄影能力,又要有较高的文字表达能力。要能单枪匹马独立完成新闻报道工作。

这就对我们的新闻摄影记者提出了一些要求,比如说要充分发挥图片所长,拍出能够妙笔生花,把文字说明写的准确、精当而又生动感人。还要能够把握各种题材的新闻写作技能,要图片、文字都能拿得起。当然,我们在倡导独立行动能力的同时,不能忽视摄影记者与文字记者之间的相互学习和配合,要相互协作,共同进步。

六:新闻摄影记者要有创造能力

在从事新闻摄影报道的活动中,新闻摄影记者也要有强烈的勇于创新的拍摄意识。而不是墨守成规,一直沿袭前者的选择,前人留下的成型经验去琢磨取景、用光、角度、构图、造型、曝光等因素。如果在新的条件下依旧是机械地墨守陈规,那就有可能使自己的新闻摄影创作越拍越窄,缺少变化,更谈不上超越前人,其结果必然是落后和停滞。而成功的新闻摄影记者往往都是在认真总结前者成功的经验的基础上,加以研究和创新。把自己的想法融入到摄影的过程中。对新闻摄影的新经验积极加强学习,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新的探索,才有利于我们多出新闻摄影精品。

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主题角度创新。新闻摄影采访要善于捕捉关键

的报道素材,特别是要抓住带有普遍意义、对全局有指导意义的问题,这样拍摄出来的新闻摄影作品才能对广大读者有较大的吸引力。对那些需要用新闻摄影报道的事件,一定要选择新的角度,贴近生活和被摄对象,抓住新特点进行角度新颖的报道。

七:新闻摄影记者要有人文关怀精神。

摄影记者就是一个应该具有人文关怀精神的人。那些经典的新闻摄影作品都是充满着强烈的情感力量的,这也给新闻摄影作品注入了生命力。有句话说的好: “要想感动读者,首先要感动自己”。并且于此同时还要有对他人的尊重以及关心和爱护之心。不能让借机出名的机会左右自己的思想,一定要谨记自己的职业道德以及社会责任和良知。

新闻摄影记者在重大灾难中的报道,在如何确保读者的知情权下,又不过度渲染残酷的灾难场面而对当事人和公众造成伤害。这是一个难以把握的尺度。但这也是体现新闻摄影记者的社会责任和自己内心良知。例如:在地震发生时,摄影记者作为深入灾难发生地的人员,肯定会遇到许多废墟以及受伤的群众甚至于在灾难中去世的人们。这些画面都是强烈的冲击着人们视线的。在给其它社会大众呈现这种场面时,不能一味的去拍摄这些残酷的伤残场面的,而是应该给予这里的人民和其它社会大众足够的尊重。带着一颗悲悯之心,以及对他人的尊重之心去拍摄。在重大灾难的拍摄现场要一定谨记自己的社会责任。

例如:课堂上郭老师讲过一个英国《卫报》的例子,有着190年历史

的英国《卫报》在四川汶川地震时采用的是间接的报道,而在2010年海地地震时采用的是直接报道的形式。在进行新闻采访报道的最初,使用的照片大多是遇难者被营救的场面。尤其表现在对汶川地震的报道中采用的新闻照片大多是被营救着的局部画面,遇难者也是只拍摄他们的遗体。这样就避免了地震灾难之后触目惊心的现场带给受灾群众以及其他社会大众的过于强烈的视觉和心理上的冲击。对于遇难者也给与了一定的尊重。而在2010年在报道海地地震时,该报采用了大量的遇难者遗体的照片。这样就给社会大众的心理承受能力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以上几点就是我对新闻摄影记者应该具备的素养的一些小小见解。基本上是课堂上郭老师为大家讲解知识举例之后,我所汲取的知识。课堂上老师讲了许多,但给我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郭老师对人文主义关怀的反复强调。一名出色的摄影记者,就要以人为本。在这里借用台湾大学生进入新闻殿堂的宣誓词来结束这篇文章:吾将坚守岗位,发挥新闻职业道德良知,客观报道,善尽媒体监督职责。 参考文献:郭建良《怎样更好的体现人文关怀》

盛希贵《新闻摄影教程》

吴健《论新闻摄影的教育改革》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这次听了几堂语文课,虽然只是几堂课,短短半天的时间而已,我却收获良多,获益匪浅,真是庆幸我能有此机会坐在下面听课。本次活动上的是语文课,我在实习的时候上过几个月的语文课,作为师范生,在学校也上过一些语文微型课。但是上班之后教的却是英语,再没投入到语文的教学当中去。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借此机会再次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不禁让人心潮澎湃,思考甚多。通过这次听课活动,我深受启发,思考了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这一问题。下面简单地谈下我的想法:

一、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语文知识底蕴。

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博古通今,熟悉各种体裁的文学形式。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信手捏来,给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语言文化环境,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提高文学素养。像陈碧霞在课上展示了自己的写的一首诗,优美的文字能够感染着学生,并且能够启发学生的写作。

二、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丰厚的教育专业知识。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有“教育学科类”知识。它主要由“帮助教师认识教育对象、教育教学活动和开展教育研究的专门知识”构成,具体可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等。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当不仅仅是一名教育者,更应当是一个研究者。掌握一定的教育学科类知识不仅可以帮助语文教师展开科学的教学活动和教育研究,在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而且可以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科研水平。比如陈碧霞老师在说到“不解之缘”一词时,她并没有自己直接把词语解释出来,而是自己举出一个例句助学生理解。除此之外,陈碧霞老师在课堂中主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结语主要都是通过自己的引导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能力素养。 除了语文专业和教育专业的素养之外,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还应该具备各种其他能力。我认为优秀小学语文教师还应该具备的能力有:

第一,较强的课堂随机应变能力和掌控能力

虽然我们都会在上课之前备好课,但是在课堂的实际操作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和课堂掌控能力。我觉得本次上课的陈碧霞老师就具有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虽然对学生不太熟悉,学生也很容易在众多老师听课的情况下放不开,但是陈老师仍然能够让学生大声地跟读,总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走,轻松地驾驭课堂,实在令人佩服!

第二,较强的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感染力

相比秦老师的课,两位陈老师的语言都很生动,表情和肢体语言也比较丰富,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富有感情地对学生进行设问或者交流,学生很容易地就被带入到课堂中,能够置身于课文的情境中,使得课堂效果得到大大提高。

第三,较强的鼓动能力

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很难坚持一直认真听下来的。有很多情况是学生不敢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或者很多学生对课堂兴趣乏乏,无心专注于课堂。对于这些情况,除了要求教师把课堂活动设计得更具吸引力之外,教师较强的鼓动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陈碧霞老师在学生表现好的时候总会记得毫不吝啬地给予学生表扬,丰富多样的评价语更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除了丰富多样的评价语之外,陈老师还会鼓动学生给予表现好的同学掌声,表现好的同学能够大受鼓舞继续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陈老师也会说些鼓励的话语,既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有继续努力学习的动力。

第四,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如果教师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于课堂当中,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获得充分的感官享受,更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三位老师的课都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适时地播放歌曲,朗读,或者穿插一些生动的图片,学生更能进入到课堂中,也更能融入到课本所教内容的情境当中,为课堂增色添彩。

四、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当注意细节的把握

上一堂好的语文课,需要注意的细节很多。我认为需要注意的细节有如下几点:

第一,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老师不能过多地去参与,但是也应当适当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指导。

第二,即使用了课件,黑板上也必须有板书。因为课件会一张张地过,有些重点的知识或者文章的重要脉络应当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能够多加记忆加深印象。

第三,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个设问。准确的设问能够让学生把握住课堂的重点,不让课堂重难点偏移,从而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并且能够启发和激发学生更好地去思考,甚至是更好地进入课文中的情境去思考。比如陈碧霞老师在上《我的舞台》这一课时,她就把学生当做稳重的吴霜进行设问:“吴霜,你苦不苦?„„”这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了课本角色当中,使学生更能设身处地地去体会课本中人物的情感。此外,我觉得教师还要注意的是 尽量不要问一般疑问句,多问特殊疑问句,因为特殊疑问句更能让学生去多思考。

第四,教师应该适当范读和进行较好地朗读指导。我认为语文课应该让学生多读,并且是多带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从读中感悟。相比秦老师的《老人与海鸥》这一堂课,两位陈老师的范读都做得不错,自己的情感把握很到位。对于学生的朗读指导也很到位,学生一点就通,效果显著。

第五,除了知识的教授之外,教师还应该注重技巧的教授,让学生学会进行实际操作。陈碧霞老师就在课堂上教给学生抓关键词、借助想象等技巧。

第六,课文情感的体会与操练并重。语文教学不光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也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因此课文的情感体会应该与操练并重。比如陈碧霞老师就设计了半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来改一改句子。我觉得把这样的题目设置在课文的教学当中是相当好的,因为课堂内容能够很好地给学生启发,从而降低了学生的答题难度,也能让学生在受启发后更好地答题。

第七,对于重点分析的语句或者词语教师应当在PPT中展示。因为有些反应慢的学生很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在书上找到,所以教师在PPT中清楚明了的展示能够让学生注意力更集中,也能够让反应慢的学生更好地跟上课堂的节奏。

第八,PPT的展示一定要突出重点,不能喧宾夺主。比如秦老师的《老人与海鸥》的课件和陈老师的《不一样的卡梅拉》课件,虽然有很多的图片打底,色彩丰富,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但是字体太小,学生看不清楚,难免有喧宾夺主之嫌。

第九,教师的关注面要广。如果教师的关注面小,跟教师互动的学生就会少。相反,如果教师的关注面大,那么参与课堂的学生就会多,课堂效果就会更好。

第十,教师要多引导学生。既要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学,又要引导学生在拓展中学,还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不光如此,教师还要更有耐心地适时引导学生。比如陈老师在上《不一样的卡梅拉》一课时,陈老师让学生读一读卡梅拉的话,但学生的情感不到位,陈老师便耐心地加以引导,让学生去分析和体会卡梅拉的情绪。这样做了后,学生的情绪就比较到位了。

第十一,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让课堂活动多样化。多样化的课堂活动能够增加课堂的吸引力,课堂效果自然会更好。

以上就是我听得这几堂课所引发的思考。可能还很不全面,有很多想法也不够成熟,因此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我会更多地去思考,多吸取经验教训,多向同行们学习。

第三篇:你认为网络课程设计者应该具备那些基本知识、技能、素养?

网络教学环境下教育者应具备的素质探讨

【摘要】网络教学的发展对教育者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文主要从教育者素质构成的六个主要方面:人文素质人文素质、信息技术素养、创新能力、协作教育能力、网络心理教育知识和网络教学组织调控能力来构建教育者的素质结构。素质构成是个动态的体系,它的内涵和外延都应该随着教育环境、社会需要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

【关键词】网络教学 人文素质 信息素养 协作教育 网络心理教育

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教育的蓬勃发展,这些都给网络教学环境下的教育者提出了新的更多更高的要求。为了顺应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教育者的素质构成应作出相应调整。笔者认为新教学环境下的教育者应具备人文素质、信息技术素养、创新能力、协作教育能力、网络心理教育知识、网络教学组织调控能力、艺术修养等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一、人文素质

把人文素质摆在教育者应具备素质的首位,是由人文素质的自身内涵所决定的。人文,是指与人类社会有直接关系的文化现象,人们一般把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语言学和艺术等统称为人文科学。人文素质,是指社会中的人建立在人文科学知识之上,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吸纳、受人类优秀文化熏陶所反映出来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的综合体现。人文素质折射在教育者身上,主要是指教育者所具有的人文精神以及反映在教育者思想道德、心理素养、思维模式、性格情感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具体说即是应表现为用一种更合乎理想人性、道德、情感的行为方式来对待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及周围世界关系的一种特质。它包含了正确的哲学观念、良好的师德修养、健康的身心素质等等。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有句名言: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弥补。难以想象一个没有正确价值观念、不具备崇高师德、缺乏健康身心素质的老师能够培养出富有学识,拥有坚忍不拔的良好意志,同时又能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的拥有高尚人格的学生。从某种意思上说,教育者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受教育者的价值取向。因此,提升教育者的人文素质对于提高个人乃至社会的整体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把人文素质把在教育者应具备素质的首位更是网络时代发展的需求。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飞速发展,网络的大容量,互动性,方便快捷等特点深受学生的喜爱,但网络走进教育,并不意味教师的角色可以完全由网络取代。因为网络技术无法代替人类个体丰富的内心世界,无法完成完善学生情意系统的教育。如缺少教师的参与,网络教育所造就的可能只是认知系统发达、情意系统缺失的“单向度的人”。在我国目前的网络教育实践中,已经表现出了较为严重的重智商轻情商,重理工轻人文等倾向,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人文危机。而我们的现代教育主张“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个性培养,注重人的发展,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的人文素质。

二、信息素养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社会的形成,信息日益成为一种比物质和能量更为重要的资源,信息的流通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教育而言,直接引起了教育的信息化,影响到了教育系统的各个方面。教育者作为教育系统的一分子,也受到信息化这一大环境的冲击,直接表现为对教育者信息素养的要求,教育者的信息素养理所当然地成为教育者素质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最早是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Turkowski)提出来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又于1979年解释为“人们在解答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1992年美国图书馆协会给信息素养下的定义是"信息素养是人能够判断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能够对信息进行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的能力";1992年Christina Doyle进一步利用循环问卷的方法,集合全美各地136位受访者的意见,将信息素养进一步定义为"有能力自各种不同的信息来源,获取、评估及使用信息",并细分为以下十种能力:(Doyle, 1992) 1.能辩识自己的信息需求。

2.能了解完整的信息和智慧决策之间的关系。 3.能有效地陈述信息问题,表达信息需求。 4.知道有哪些可能有用的信息资源。 5.能制订妥善的信息检索策略。

6.能使用印刷方式及高科技方式存储的信息资源。 7.能评估信息的相关及有用程度。 8.组织信息使能有实用性。

9.组合新信息成为自己原有知识的一部分。 10.能将信息应用于批判性思考及解决问题。

华南师范大学的桑新民教授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六个方面确立培养信息素养的内在结构和目标体系:

第一层次:驾驭信息的能力 1. 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

2. 熟练、批判性的评价信息的能力;

3. 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

4. 运用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

第二层次:运用信息技术的高效学习与交流能力

5. 将以上一整套驾驭信息的能力转化为自主、高效地学习与交流的能力;

第三层次:信息时代公民的人格教养

6. 培养和提高信息时代公民的道德、情感、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 具备了以上三个层次六个方面的能力,在信息化环境下的网络教学中每个人就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具有信息素养是学习如何学习的基本条件。教育者首先必须具备这些信息素养,才能成为网络环境下的合格教育者。

结合网络教学的实践,笔者认为,网络教学环境下教育者的信息素养应该包括以下三个层面的内涵:

1、认识层面:具备良好的信息道德修养和敏锐的信息意识,包括:

(1)信息道德修养:教育者作为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者和开发者应具有辨别有用信息与无用信息、健康信息与污秽信息的能力,了解并遵守与信息文化相关的文化、法律法规和道德,具有较强的自控能力,抵抗网络不良信息的诱惑和污染;有责任和义务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课外辅导、思想教育等。

(2)信息意识:教育者对信息要具有强烈的敏感性,能够敏锐地感受信息,尤其是对新的和有重大价值的信息的感悟能力。教育者只有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对信息和信息技术保持强烈的敏感性,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挖掘信息、搜集和利用信息,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引导受教育者使用信息工具,注重对受教育者信息素养的培养。

2、技术层面:包括掌握信息技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1)掌握必备的信息技术。网络教学环境下的教育者必须掌握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关于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建立与应用信息数据库来处理各种教育信息;掌握互联网的使用,能通过国内和国际通讯网络收发电子邮件;能在Internet上进行文件传输;会用一些软件工具诸如Dreamwaver、Flash、Fireworks、Photoshop、Asp.net等来开发网络课程;会用几种在网络环境下使用的语言编程;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安装和卸载等等。 (2)应用信息的能力。主要指教育者在网络环境下能够运用必备的信息技术进行读写的能力,这也是在信息社会一个教育者必备的基础能力。

要具备这种能力,教育者首先必须掌握新型的阅读方法。在网络环境中,各种信息的载体已经由过去传统的书籍纸张变成光盘媒介或是以网络为载体呈现的各种网页,知识点间的链接不再是线性的,而是非线状的逻辑结构,以超文本形式展示,可以有多种连接组合方式与检索方法,作为教育者必须掌握这种阅读方法。其次,掌握新的写作方式。信息技术为写作的内容与形式赋予全新的定义,多媒体文档以其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特点焕发出勃勃生机,掌握多媒体文档的制作则要求教师首先学会用电子输入技术取代传统的手写,教育者要学会利用电脑键盘、鼠标、扫描仪和语音录入等手段。还有在写作的构思上,要学会把每个知识点模块化,选择最恰当的“关键字”概括其内容,并使之相互间建立起网络联系,以便阅读者可以便捷地检索和高效地阅读。再次,具备网上检索信息的能力。网络上传递的信息量是巨大的,能够从浩瀚的信息海洋里筛选并获取有用的信息,这就需要教育者掌握搜索的技巧,会用恰当的关键词来检索。另外,教育者还必须具备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把检索出的信息根据教学的需要对信息进行组织、编辑,并用多媒体的方式呈现出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展示、发布、教学、交流和讨论,以此来有效解决实际教学和工作的问题。

3、智力层面:主要包括教学媒体和功能的选择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

(1)教学媒体和功能的选择能力。在网络教学环境下教育者必须能够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从发,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并根据各种教学媒体的不同特性、不同功能来选择最优的教学媒体或是媒体组合去呈现教学内容,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能力。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最终还是要落到教学之一实处。教育者信息素养的最高层次就是所掌握的信息技术整合到课程中去,让受教育者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在实施整合的过程中,教育者应该注意整合的时机、整合的方法和途径等问题。

三、创新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育的制高点,谁抢占了这个制高点,谁就在新世纪中处于有利的地位。”网络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教学中,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教育已是教育界的共识。而要进行创新教育,首先要有一批高素质创新型的教育者。只有为师者具有创新能力,才能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学生。

在网络教学环境下教育者的创新能力主要包括两方面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指教师具有善于观察、捕捉信息、抓住主要问题的能力,且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形成系统有效的实践操作方式和教学策略。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则是教师“教学机智”的一种体现,往往能打破旧框框,突发奇思,创造性地处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它是一种顿悟,一种灵感,一种妙思,是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至高境界。在网络教学实践中,可具体表现为教育者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尝试不同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学习个体实施不同的教学和指导方法,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核心。

四、协作教育能力

网络教学环境下,网络大学、虚拟教室、网络课程等新鲜事物的出现,使得传统的课堂、教室的观念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者应该利用网络共享、协作便捷性的优势,充分发挥众家之长、集思广益,共同为受教育者提供详尽充实的教学内容。这就使得教育者应该改变以往独自备课、授课的教学模式,协同其他教育者共同完成教学的任务。一个网络大学的建立、一间虚拟教室的开设或一门网络课程的建设,都不是仅凭一个教师的力量和能力所能完成的,这其中需要不同专业不同专长的教师相互配合相互协作才能完成。在相互协作的过程中,应注意两点:

1、系统化教学设计。一个由多人组成的教学集体,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分歧。这就需要教育者冷静思考,集合多人的意见,对课程进行系统化的教学设计。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学习需求分析,确定学习目标、设计学习资源和认知工具、选择认知工具和教学策略、对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评价等等。这是进行教学的第一步,甚为重要。

2、分工明确,统筹兼顾。在协作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按照每个教育者的不同专业、不同专长进行明确分工。笔者建议一个教学集体或是教学小组可以分为:教学设计人员、课程主讲人员、技术保障人员(主要负责网络、多媒体技术方面的设计、开发及调试)等等。在分工明确的前提下,每个教育者又不是绝对独立的,除了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外还可以协助他人,这样有分有合,可以培养教育者的团队精神,这也是今天我们教育者应该具备的一个基本素质。

五、网络心理教育知识

随着网络教育教学的开展,网络心理教育也逐渐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我们把利用网络对受教育者进行心理素质培养、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专业性教育手段和措施,称为网络心理教育。包括网上心理培养、网上心理训练、网上心理辅导、网上心理咨询、网上心理测验、网上心理诊断、网上心理治疗等。

网络心理教育具有常规心理教育所没有的特点和优势,作为教育者应该丰富自己在心理教育方面的知识,利用网络的特殊优势,展开心理教育。除了建设专题心理教育网站(集合某些心理教育专家的优势和长处),教育者还应更多地在一般的、日常性的网络教学中贯彻实施心理教育。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共同打造受教育者健康的心理素质。

法国教育家斯普朗格指出:“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网络心理教育就是要唤醒这种“生命感”和“价值导向”,唤醒这种善良的“人格心灵”。每个教育者把这项教育内容纳入自己的教学计划。

六、网络教学组织调控能力 网络教学呈现非线性的特点,在此环境下教育者的调控能力必须到位。在教学实践中重点要协调好如下的关系:

1、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关系。网络教学环境下的教师和学生,他们的作用和地位发生了都很大的变化。教师由过去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引路人变成了如今学习资源的设计者和开设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学生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协作者、学生的学习伙伴、信息化学习环境的管理者、学生学习的评价者、教学的研究者。学生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教育转为主动吸收知识文化。在一转变中,教师要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员利用网络环境自主学习。

2、网络资源和教材的关系。丰富的网络资源和传统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处于对立的关系。教育者应该善于把者两种不同类型的资源整合到课程当中去,各取所长,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

3、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媒体的关系。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多种现代教育技术。但教学中并不能一味教学媒体的新颖性,要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或媒体组合来进行教学。

4、面向全体学生和发展学生个性的关系。网络教学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充分满足全体学生受教育的需求,但在提高全体素质的基础上,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根据不同学习者的特征,设计不同的学习资源有针对性实施教学。

以上六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的内涵并不是一层不变的。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需求的提高,教育者的素质构成也应该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教育者只有从自身做起,不断提高素质,才能适应新环境下社会对教育者的要求,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受教育者。

第四篇:大学生党员应该具备的素质2

21世纪是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新纪元,人类社会处于一个大变化的时代。无论国际国内,我们当代大学生都处于一个世界大转折、中国大变化的新时代。同志在这世纪之交的关键时期,全面分析了我们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科学总结地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在十六大报告中做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号召

是我们党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当代大学生要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肩负起历史和时代使命。为实现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和最终目标而奋斗,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而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而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大学生党员,更应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勤于学习、勇于创新、甘于奉献,以符合时代的需求,做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切实起到表率和先锋模范作用。

一、 勤于学习

(一)深入学习理论知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脑袋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是来自于实践并被实践证明的科学真理。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国革命史和建设史更进一步以铁的事实证明,只有以科学理论的指导,才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才能保证事业的成功。理论知识的学习应紧抓本质。马克思主义本质是与时俱进。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继承与发展;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改革开放时期,新历史条件下的传承和发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是以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结合当代中国的新要求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坚持和创新。它们是一脉相承’源出一澈的,并是这样地不断开拓创新着

可见,科学的理论无处不闪烁出智慧的光芒和高瞻远瞩的思想。为此我们大学生应义不容辞地全心全意投入学习理论知识的浪潮中去。因为要坚定共产主义理念不动摇,就要有过硬的政治立场。加之我们还缺乏对理论的掌握,缺乏“本本”。因此只有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这些科学理论,才能显示出我们青年大学生党员思想观念高于一般同学的优势。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我们大学生党员应挥散出我们应有的光芒

(二)努力搞好自己专业的学习

作为青年大学生,如果自己专业的知识都没学好。那么何以谈得上报效祖国,服务社会、人民呢?只有扎扎实实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定好每一年的奋斗目标,加强自我成材的意识,扬起希望的风帆,才可向胜利的目的地驶进,譬如,神舟五号的成功载人上天,医务人员胜利抗击“非典”的例子,不正说明了专业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吗?确实,没本文来源于文秘知音网站有高度的专业知识,神五就不能送人上天,抗非就不能胜利

作为大学生,我们须明确,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而大学生党员,怎样才能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呢?我认为除开思想表现好不好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专业学习成绩突不突出。四年大学生活是短暂和美丽的。我们不应虚度如此黄金岁月,不能让大学四年里过得碌碌无为而遗憾一生。我们要明确自己读大学的目标,明确对自己的定位,明确要培养哪方面的能力,明确要怎样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明确学习的计划步骤,明确自己对比的人群等等,逐项明确以后,并付诸行动中,才能使自己经过四年后有所得,有所长。总之大学是一块提供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平台,他更强调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主观能动作用,是俗称的放牧是学习场所。因此,我们只有对自己高定位,高要求,专中且全,才能紧跟时代 步伐,并在知识信息快速发展得时代,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鱼跃而出,独表一格

二 勇于创新 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三个短句,高度的概括了创新的重大意义和紧迫性。创新在每一个领域里都是一把锋利的刀,谁尽快拥有并掌握它,谁就可以引领潮流,做时代的弄潮儿。纵观我们党的革命和建设史,无处不充满着创新的气息和壮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本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根据我国当时的实际情况,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新策略,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里,在传承党的思想路线下,作出了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创新。在当时风云万变,国际形势变幻莫测的时代作出如此重大的创新,可谓是前不见古人。而正是这些创新给人民带来了富裕安定,给国家带来了繁荣富强。人民得感谢这些勇于创新的党领导人。创新是一项新的尝试,是一次新的实践,我们要放胆地去尝试,大胆地去闯。历史已多次警诫了我们,一成不变、墨守成规就会导致生产力与思想的停滞不前、固步自封。保守地应付事情当然不会出大乱子,然而古语说得好:“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里,学习和工作如果仅局限于传承,仅局限于对原样的复制和简单重复的话,那么我们则好比逆水行舟了。邓小平同志告诫着我们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但同时要“摸着石头过河”。我想其意思是从另一方面警示着我们:创新并不意味着异想天开,不是叫我们幻想不切实际的事。创新的基础是应基于“摸着石头”和摸清石头的基础之上的。作为大学生党员,应认真审视时势的要求,将个人的学习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紧密相连,追求真理的同时崇尚创新!物理系有一位老教授说过一段很有启发性的话:“外国发明了一种先进科技,我们再接着‘发明’出这样先进科技,这不叫发明创造,这叫跟别人屁股,顶多叫弥补国内的空白。” 大学生是一个站在科学文化知识前沿的特殊群体,肩负着社会主义事业中肩力量的历史重任。但学生党员应积极进取,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站在时代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前沿,做现代化建设的领头先锋

三 甘于奉献

(一)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最重要的是体现在拥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质,而大学是人生中的黄金年代,是我们思想逐步形成并日臻成熟的重要时期。古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它启示着我们要主动学习先进科学的思想理念,并以之武装自己的脑袋,才能近之,而赤之。大学生党员要着力加强自己的党性修养,坚持在思想素质的自我锻炼和改造。有名师跟我们说过:“四年大学过后,除了学业收获外,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要有质的改造,质的飞跃。” 在面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已滋生出一批党的蛀虫。他们轻则违法乱纪,重则贪污腐化;他们权钱交易,欺上瞒下;他们惟利是图,损公肥私,表面却仍打出“人民公仆”。他们的卑劣行径给党和集体带来了极大危害,深深损害了党的形象。究其缘由,是他们缺乏坚定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我们大学生党员亟待解决的重要课程

人生价值观是为人处事的标准,是把握人生方向、抉择人生道路的指南,是一个人思想意识素质的反映,因而三观中最重要的。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大学生党员应秉承党的优良作风和传统。自觉地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自觉地树立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人生观,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坚持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相统一,反对拜金主义;坚持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结合,反对只重视自身的内在价值;坚持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结合,反对实用主义。并抱着积极向上的心态,奔赴人生目标,做劳动的人生,创造的人生

(二)人生价值的实现在于对社会对人民的奉献 时代不同或许人生价值的体现方式也不同,然而它们总有一个共同点:人生价值的内涵包含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即人对社会的奉献与索取关系大学是社会未来建设者的摇篮,大学生怀有高远的抱负并在追求中不断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我们在寻求自我价值的同时,必须坚持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这是由我们党的宗旨所决定的。也只有懂得无私奉献的人,他的人生价值本文来源于文秘知音网站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正如“歌诗合为时而著”一样。只有个人的理想和抱负同时代紧密接轨,只有把个人的才智青春献给社会和人民,人生价值才能得到最高体现。古代有两类人,一种是抱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并鞠躬尽瘁之人,另一种是才却隐居山林之人。可分析,后者人生价值是不完整的。一个人很有学问却不愿意出来服务社会、人民,那么这种“隐士”只是注重实现个人的内在价值,是使遗憾的。

从战火纷飞的动荡年代到今天繁荣安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从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到今日平凡而朴实的岗位上默默工作着的人们,无论是为后世人们所敬仰的英雄还是现今默默工作着的楷模,他们的骨子里都闪烁出一种发光的无私奉献精神,或奉献生命,或奉献青春才智。

可见,无私奉献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和一种高尚的精神。即使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我们亦要大力倡导奉献精神,这对于我们正确的价值取向是起着积极作用的。大学生党员要牢记党的宗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主动搞好学习的同时,积极参与学校内外的各项工作,多承担一些工作,争当各项工作的主要力量。在实践中培养和树立奉献的意识,为日后到社会上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四 强壮身体素质 古语云:“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只有拥有了强健的身体,才能再一步谈学习和工作,才能有灿烂的人生可言。有一精辟的比喻:健康就数字"1", 其余的就像“0”,只有先把“1”摆在首位,然后再在后面加“0”,加的“0”越多,自然价值越大但如果没有了这个“1”,那么即使后面有再多的“0”,它的价值仍是“0”。社会需要的并非弱书生,我们在学习的同时要积极锻炼,打造出一副强健的体魄

五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新时期的传承和发展,是党对新形势作出的科学结论。它是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目标新的纲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发展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统一起来反映出了党在新世纪新时代所要面临解决的新课题和发展趋向,我们党要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并不是靠哗众取宠的大肆鼓吹,而是要求我们广大党员要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依靠我们广大党员兢兢业业的劳动工作去表现出来。“三个代表”更不是一句空话,不具备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是有违党的性质的。因此我们大学生党员切实努力掌握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学就一身过硬的本领,跻身于祖国建设的各行各业中去,在其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学习生活的楷模,成为生产和工作的骨干,成为先进生产力和文化的代表,成为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大学生是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较高的特殊群体;是富有创新与奉献精神的群体;是未来祖国建设中最具生机的中肩力量;是国家发展民族前进的核心灵魂和强劲动力。当代大学生要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而努力,要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担负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而奋斗。大学生党员更要领会时代的要求,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充分发挥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挑起时代重担,责无旁贷。

第五篇: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心态

大学生浮躁,焦虑等不良心态的产生是一个普遍现象,焦虑、浮躁的时候要低头,低头是为了不碰头,不摔跟头.低头做人,低头处世,把自己的锋芒收敛起来,是为了避免生活中的麻烦,但低头超过了底线,连腰也弯下去,那就失去了做人的尊严.。

焦虑、浮躁,说明不成熟,成熟的种子都是头朝下,焦虑、浮躁的时候的时候千万别忘记,我们的身后还背着做人的,沉甸甸的尊严,这是我们最重要的东西.。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切记不要浮躁,三思而后行,做事的时候多想想后果,现在我们当代大学生年轻气盛,易冲动易暴躁,年轻气盛是大学生的通病,浮躁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我们则要学会成熟,学会沉稳。 随着社会快速的发展,年龄的不断增大,社交中的急功近利,恋爱中的见异思迁,学习中的投机取巧,生活中的狂热冒失,求职中的眼高手低等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但是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在如此大的心理压力下,很多学生都开始出现焦虑浮躁的心理,而浮躁焦虑的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甚至生活,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多的苦恼。

焦虑浮躁心理产生是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背景的:

中国人一向很注重道德修养。但是在现在高速发展的物质社会,人们对道德修养越来越不看重。大多数人的眼里,金钱才是处于第一位置,为了金钱,很多人抛弃了道德,最终获取金钱。于是很多人心里产生了疑惑,产生了浮躁情绪;社会心态中的焦虑感突出,这种社会不平衡感的增强,使很多人产生焦虑。

认真分析一下,大学生产生焦虑浮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首先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生活学习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不再是高中那样早5点起床开始早读,然后是一整天的课程,晚自习,一整天都被学习占得满满的。而大学就变得完全不同了,课程没有那么满,作业也没有那么多。突然间的巨大转变让他们不知所措,所以很多大学生就会放松下来,写作业不那么积极了,也不会再去买一些学习资料去做了,对待学习懈怠了下来。所以考试成绩也不再像高中时的那么理想,这样他们的心理就开始产生一些压力:大学连学习都搞不好了,怎么办呢?然而,反思后的他们还是不能全心思的投入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他们就开始感到焦虑浮躁,越焦虑浮躁就越搞不好学习,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在这巨大的心理压力下,大学生不知所措,开始感到迷惘,甚至丧失了信心,对人对事开始懈怠,始终振作不起来。

第二个很重要的原因来自于家庭的压力,父母在一天天年老,他们将来都是要靠我们来养活,他们对我们也报与了很高的期望。而我们也不想让父母感到失望,也想好好报答父母这些年所吃的苦受的累,让他们将来能过上好日子,但是在学校连最基本的学业都搞不好,还谈找到好工作?大学就这简单的四年,有些大学生总是感觉学到的东西太少了,而且学的也不深,所以心里就在暗想:大学就学这么点东西,将来去社会靠这么点东西怎么找工作,而且工作中需要的东西远比这个要复杂的多。所以焦虑浮躁的心理就开始在他们心中蔓延,他们一想到这些,心里就越着急,在着急担心的心理状态下怎么能搞好学业。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大学生的性格和认知水平。有很多大学生意志力薄弱,缺乏自我克制能力,消极散漫,他们学习怕吃苦,做事急躁冒进,缺乏恒心,这是导致他们与大学主流文化与校园生活逐渐远离的主要原因。还有,青年大学生在对社会,人生,事业,爱情的认识上肯定存在不成熟不完善之处,有的人在争取学业与爱情成功时,很容易滋生求快,求急心理,而忽视条件的制约和大局利益,这种没有理性指导的蛮干,对事对人都没有多大好处,再者,认识的片面性加上急于求成的行为,极易诱发他们产生偏执,冲到,盲目性,编的头脑发热,心浮气躁。

要克服焦虑浮躁的心理,我们就要树立恒心和耐心,不要急于求成。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做好大学期间应该做的事情。适当放松自己,抽出一点时间出去轻松一下,不要去人太多的地方,去空旷点的地方,适当发泄一下内心的紧张,让自然空旷的感觉洗涤自己烦躁的情绪也是很好的方法。总之,只要我们树立良好的心态,就能在大学期间收获充实的生活和快乐。

背景:

1、高科技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导致人们浮躁心态。2社会诚信缺失带来的心态变化,导致一些不良现象。

3、社会群体性怨恨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4、社会历史、体制改革不到位、政策不完善。

原因:

1、激烈的竞争与工作压力。如果说高科技只是一个间接原因,一个诱因。那压力与竞争便是浮躁的直接原因。竞争促使优化,优化意味着给个人更多的要求。人们不能坐以待毙,不能守株待兔,不能坐享其成,凡事都要靠自己的双手去争取,去获得。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所以,冷漠也好,残酷也罢,都是浮躁的心态所导致的不良后果。

2、不同阶层都存在一定的压迫感,个人工作、成就的压力,个人间的攀比是产生浮躁心理的直接原因。

3、缺少信念,贫富差别的拉大以及社会上很多不合理现象的出现。

4、畸形的快餐文化。太多理财投资类书,太少净化心灵的读物。

背景:受几千年历史的影响,中国人把道德修养看的很重。但经历近几十年的大是大非后,尤其是在商品社会、市场经济的今天,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是越来越不值钱了。而那些不讲道德,没有信用的人却都生活得很好,很吃的开。这就使受过传统教育的国人心里产生了疑惑,产生了浮躁情绪;大而公的平均主义的失败,也使国人产生了逆反心理,对那些假大空的精神、理想失出了信心,没有了理想与信念,有的只是一切向钱看的心态;体制的不完善,市场经济的不规范,法制的不健全,使越来越多的贪污腐败分子、官倒、不法的投机分子一夜暴富,使国人产生了仇富不平衡的心理;生活虽然富裕了,但高额的教育卫生费用,又使国人产生了对将来没有信心的情绪。这一切,都促使国人普遍产生了浮躁的心态。国人这种普遍存在的浮躁心态,也是国人其他不良心态的根源,是目前我们国家存在的最大国人心态问题。社会心态中的焦虑感突出,弱势心里在社会各阶层滋生蔓延,不同社会阶层、群体都存在特定的压力感,社会不平衡感增强,而导致焦虑。 原因:心态浮躁的根本原因:

1、在于国人精神意识形态上出了问题,近十几年迅速拉大的贫富差别也是造成国人心态浮躁的原因之一。

2、缺少信念,贫富差别的拉大以及社会上很多不合理现象的出现,是国人产生浮躁心态的两大主要原因有资料大家一起看,别忘了给最佳,谢谢。

上一篇:对学校就业工作的建议下一篇: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新闻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