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文章欣赏

2024-05-09

随笔文章欣赏(通用8篇)

篇1:随笔文章欣赏

优秀随笔文章欣赏

一、关于抄袭

在这里我还要说几句,因为以前我也写过关于抄袭类型的文章。那次因为有一些文学朋友抄袭了我的诗歌。当然也有很多人借用,借用的人都注明了作者:圣佛居士。然而抄袭着就直接复制、粘贴了。我自己辛辛苦苦创作的文字,凭什么就成了别人的东西了?别说我小气,我能拿出自己的文字(自己的思想)来与大家分享就已经不错了。你们抄袭者凭什么自私地占为己有?最近,有很多陌生的人进我的空间,今日无事就回访一个人的。看见那位朋友的首篇文章是《喜欢忧伤》这篇文章是我写的,然而不见作者的痕迹,显然是作者复制粘贴的。《喜欢忧伤》是由《忧伤·喜欢》修改的。但是无论如何,这篇文章也是我自己的文章呀。这个就凭文中的“王蒙老家”、“刘窑厂”等地名也能断定是我的文章呀!而且我的文学徒弟瞎子和生活密友风起风息等人也是在第一时间给了我评论。怎么说也是我的文呀!进了一次我的空间就成了你的了?我不认为正确指出抄袭者的丑恶嘴脸是小气或者心胸狭窄。反倒认为是正确指导人们,防止以后走错了路。像郭敬明那样,年纪轻轻就背负了“抄男”的美名!就说这些吧。希望那位仁兄能以此为界,改邪归正!

二、关于死亡

不知疲倦地寻欢作乐,用浪漫的思想填充着每一个空虚却不寂寞的梦。总是有位媛女来到桃花小木屋,举手投足间变幻成五彩粉蝶。其实她不是我的生活,偏偏在我一个人自由的时候到来。然后是一段才子佳人的传奇故事…………仅仅是梦,一个永远也实现不了的梦。阳光照在脸上,我又转过身去。因为无所事事所以感觉无聊,因为无聊所以感觉空虚,因为空虚所以疲倦。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之心,为了做些更加欢快的事,而肆意地放纵了自己。疲倦来临时,我像个无忧无虑的孩子一样呼呼睡去。再睁开眼就是一天,如果不睁开眼就是一世。三年前的某夜,我也曾梦到过死亡。惧怕的感觉就如同本能的反映那样强烈,我甚至不敢再次闭上双眼。原来我不是那种对什么事都无所谓的人。原来那些挥霍也只是一时的放松或者一时的被诱惑迷住了。史铁生认为: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因为同情我在初中和高中时总是喜欢阅读史铁生和张海迪的文章。那是种真正意义上对生的渴望,对完美的渴望。我也渐渐从同情改成了佩服、赞叹。诠释生命与死亡的人,本身就把生与死的关系看得很清楚啦!然而我之生活寻欢之中,我浪费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也许死亡来临时我会悔恨,但是至少还会坦然几分。

三、关于寂寞

原来我喜欢在午夜里倾听寂寞的声音,就像孤独的孩子喜欢一个人静静地望着海边什么也不说。我什么也不说,只是用过分清醒的大脑来思考看似简单的问题。刚刚看了唐家三少的简介,这个被誉为“舒马赫”的人物的确有他的一套。但是他应该也有寂寞的时候吧。我个人想,他的金钱会帮他驱赶寂寞。然而我呢,我不行。寂寞来时,我毫无防备;寂寞走时,我遍体鳞伤。《诗经》里的那种辗转难眠的`都是说相思之人。今夜我思念谁?没有呀。我怎么也会失眠?呆呆地望着月亮,很久很久才恍然大悟:自己下午整整睡了六个小时,记得中午看《金瓶梅》看着看着就睡着了。整个下午,就我一个人在书房里。书房里温度很高,然而那朵花已经死了。寂寞来的时候我在瞌睡。幸亏当时瞌睡了,要不然我真的无法抵挡寂寞那持久的进攻。晚饭是和小凤一起吃的。我曾经对小凤也是跃跃欲试,只可惜她现在已成人母了。岁月在她脸上留下了生命流失的记忆。曾经的鲜花呀!我们曾经的校花!无意间碰到了她的手,再也找不回当初的温柔。原来时间之刀早已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将我们无情地暗杀了。我和小凤在微风中走着,我心里明白她的寂寞已经走远,我的寂寞刚刚来临………

小凤越走越慢,当我们穿过那片光秃秃的小树林时,小凤牵着我的手说:还记得曾经的我们吗?那时……我阻止了小凤的回忆。往事不堪回首而我们又太缺乏理智,青春时犯下的无知的错误是可以不想的。然而我深深地低下了头,企图让自己的泪水快些流干。是的,我和小凤在无聊时就偷偷地来到这个小树林里,她做妻子我做丈夫。然后过一种悠闲的男耕女织的生活。我们那个时候根本就不懂得欲望或者是寂寞。那个时候我们把接吻当做一种生活中丈夫与妻子必须玩的一种游戏。如果不是成熟的思想与莫名其妙的寂寞。相信爱会走得更远!

四、关于小孩

沉默了那么久,不知可不可以回到起点。生活中少不了欺骗,然而谁也不喜欢谎言。过错的仅仅是昨天。想看到你的笑颜。时光是否可以在无言中逆转,看一双无情的冷眼。没事啦!全是祝愿或者期盼………如果你喜欢,继续无言………(写给小孩的话,但是无法成为留言)仔细想想我做了太多太多对不起小孩的事,无论她现在在不在意。我都要说的。错误就是错误,不能以个人的意志转移,这是哲学上说的。和小孩的所有的事都被我写进了一篇小说里。真实的文字,但有些虚构浪漫的成分。我想除了我和她以外,没有谁的版本是正版的。故事始终是故事,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啦。其实我每天都在关注她,只是心态渐渐转变了。我几乎上Q,每次都是隐身上去。我开始认为自己就是一只苍蝇,何必让人家看见就烦呢,不如自己偷偷地躲起来。不上网时,我在书房里看小说,善良的母亲是从来不进我的书房的。每次她总是在门口看看我然后再离开,她从来不会干预我的写作。在这里谢谢,我敬爱的妈妈啦。我总是告诉自己找就找个贤慧的,因为以后写作的路还很长。关于小孩,我现在只能是祝福啦,别无奢求。人各有志。今天早上四点多钟外出时,看见一个男人在闲逛,他告诉了我寂寞的味道。连睡眠都可以放弃的人,却被寂寞打倒。寒风中,我离他越来越远。爱情是什么?这个问题谁也不能完美地回答上来。既然没有和小孩一起走,就算了吧。记得铁凝看望冰心老人家时,冰心让铁凝等。等一段真正的爱情,铁凝照冰心的意思等了,她等到了华生。

篇2:随笔文章欣赏

——今天,我目睹了鱼被杀的过程,仅仅那么几刀,一个美丽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我不禁的想到,人类的口欲真的那么重要吗?就因为自己的口欲,就要以其他的生命为代价吗?

——过往的云烟,只不过是人生的一种幻象。待它离去时,只留下了一片天空。

——我们每做一件事,每说一句话,都要首先将他人的感受放在最前面,不要总是以自己的角度出发。

——与其骂恶人,不如劝解恶人。与其杀了恶人,不如去感化恶人。

——昨天过去了,也行我们会有所遗憾。但是,请不要有所遗憾,好好的度过今天,不要再为明天留下遗憾。

——真正的心,是不会因为身外一切事物的诱惑而受到影响的。

——时间的`一切未解之谜只不过是一把锁,它所等待的,只是一把能够打开它的钥匙。而这把钥匙,终究会被人类所发现。

——一个人的骄傲越大,那么他的成就就会越小。

——我们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我们的心是无限的。

——世界上最聪明的生物是人类,而世界上最可怕的生物还是人类。

——我们为何不把失败的泪水化为成功的汗水呢?

—— 不要去占有不属于你的东西,无论你是出于什么目的、什么原因、或是他人所允许的,那终究都是不属于自己的。要知道,有得就会有失,任何事情都是有反作用力的。

——凡是伤人、吃人的动物,我们称它们为野兽、凶兽。对于这种动物,我们会将它们关在笼子里,甚至杀死。可又有谁知道,我们伤害了多少动物?杀害了多少动物?甚至是吃了多少动物?

——我们不要总是抱怨天气的好坏,因为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无论是炎热还是寒冷,无论是狂风还是雷电,这些都是”人为“的自然规律。

——我们所不相信的事物,可以视而不见,但千万不要去刻意的反驳。

——仇恨的种子一旦种上,它便会生根、发芽、甚至结果。

——现在大多数人早已被欲望所迷惑,忘记了曾经所拥有的,去追求那不曾拥有的。

——梦中的事,我们往往无法将它成为现实。而现实中的事,往往会出现在梦中。这也是幻象与现实的差距。

——人们总是惧怕死亡,认为死亡是世间最为恐怖的事情,但却不知,死亡只不过是另一个新生的开始。

——许多事情都是因为我们相信才会存在。

——当我们认真的去做一件事时,无论成功与否,至少我们去努力过。

——人们可以没有希望,但绝对不能没有梦想。希望,是虚构的、是飘渺无实的,它只存在于人们的幻象之中,并不能带来实质性的需要。而梦想则是指引人们前进的一盏明灯,它可以使我们走向人生所向往的巅峰。

——世人往往可以看见别人所犯下的错误,但却无法看清自己的错误。

——放下并不代表放弃,也许你放下了本身的执念,才会有更多的回报。若是放不下,只会积累更多的放不下。

——美梦也好,噩梦也罢,终究只是梦一场。

——一个恶人,我们可以助他从善。而一个善人,我们却无法使他一直从善。

篇3:大足石刻欣赏随笔

登上北山, 举目四望, 周围峰回路曲、层峦迭嶂, 绿竹苍松与青崖古塔互相掩映, 长达半里的石窟群成一字排列于山岗之上, 行走于石刻长廊中, 尤如在历史的长河中泛舟旅行, 令人遐想。

唐朝末年, 黄巢起义, 攻入长安, 北方一片战乱, 唐僖宗避难成都。天府之国也是军阀割据, 东、西两川互相争夺, 各地都设寨立壁以自卫。昌州刺史韦君靖是东川的实力派, 大足是当时东川的重镇, 韦君靖于唐昭宗景福元年 (公元八九二年) 在北山周围建立大兵寨, 三年过后在寨内开凿了石窟, 北山第一号石刻就是韦君靖衣冠楚楚的全身立像, 象家门上的门神, 依托于菩萨“千手眼之威神”、“天王护法保佑”, 大足石刻就这样开始雕造起来。那些想去天国的人, 发愿造窟, 以此换取去极乐世界的廉价的门票。

到了南宋淳熙年间, 大足本地有一个佛教的忠实信徒赵智凤, 他的誓言是“假使热铁轮, 于我顶上旋, 终不以此苦, 退失菩提心”, 凭着他一颗不可动摇的虔诚心, 募化钱财, 招集工匠, 惨淡经营七十年, 造就规模宏大的宝顶山石刻道场。

我国古代雕刻家手艺高超, 但社会地位低下, 美术史上的镌记中难得地留下了当时第一流的匠师伏元俊的名字, 他带领子侄们在大足辛勤劳动, 创作了《地藏化身窟》、《孔雀明王窟》那样高水平的作品, 且采用不同手法雕造, 地藏窟大刀阔斧, 简练朴素, 像是白描, 孔雀明王窟设计精巧, 象是工笔重彩, 富丽堂皇。

宝顶石刻破除了龛窟形式, 大部用摩崖连环浮雕, 是有计划安排雕造的, 属大型集体创作, 非上百的工匠不行, 作者是谁, 姓名未留, 但可想象那种艰苦卓绝的劳动精神, 在高约十五公尺长约二百八十公尺的悬崖峭壁上, 面壁背谷, 不能进退。在深十二米的洞窟中, 无电灯汽灯, 怎么雕刻?看看圆觉洞内象泥塑一般的石刻菩萨, 表明匠师技艺的精湛纯熟, 可能是在油灯下一锤一钻, 化顽石为艺术珍品的, 米开朗琪罗一生仰面画壁画, 躬身刻石刻, 身躯熬成畸形, 我们古代雕刻家一样地为艺术辛劳献身。

从韦群靖、赵智凤、伏元俊三个人身上看到了大足石刻的成因, 也悟出了一条道理, 统治者的需要, 经营者的热心, 雕刻家的勤奋是大型雕塑工程的三个必要条件, 古代如此, 现今亦然。

北山心神车窟和孔雀明王窟都未采用常见的拱形窟顶, 它别出心裁, 在窟中央刻八柱蟠龙转轮藏支撑窟顶, 孔雀明王窟正中央一个亭亭玉立的孔雀圆雕, 明王高高地坐在雀背的莲台上, 展翅欲飞, 雀尾开屏, 翘至窟顶, 既作了明王华美屏风背衬, 实际上又支撑了窟顶不至塌落, 这是形式和内容的高度统一, 艺术和科学的巧妙结合, 如果不是这样的艺术处理, 立一与内容不相干的巨柱子, 建筑上虽是必要的, 在艺术上就多余了, 且会大煞风景。

宝顶的摩崖造像, 是露天石壁, 匠师将崖面雕凿前倾三十度左右, 使崖顶前伸七、八米, 形成一个遮挡风雨的石檐, 在倾盆大雨的情况下, 雕刻不会被浸蚀, 游者还可以照常参观, 在后退就是深谷的环境中, 这崖面的前倾还适应了观众的仰面透视。

具有很大破坏力的水, 匠师们并不挖沟排除, 而是变害为利, 将它引进艺术的境界中。《释迦降生图》就是这样精心设计的, 一个自然流水口, 雕刻了九个龙头, 有节制地经龙嘴吐出, 洒在婴儿释迦身上, 经“九曲黄河”流下宝顶山, 这涓涓细水, 常年不断, 是大足川的源头, 不仅把水用于太子洗礼, 也给幽静的石刻区增加了意趣和生气。

身高七米的三圣像, 头顶是伸出约四米蔽风雨的石檐, 三尊巨像顶天立地, 实际上也是三根顶梁柱。这三尊雕像的手悬空一公尺多, 二菩萨手中还托有石塔, 重达千斤, 为何经久不坠?原来匠师们从雕像手臂上搭下袈裟, 袈裟又接到下半身, 如同木式建筑的斗拱, 将重力引到地下。

难能可贵的是这些科学都寓于艺术之中, 天衣无缝, 不露痕迹, 就象走钢丝的杂技演员, 手中举一把伞, 给人以技艺高超的感觉, 其实伞并不是演员的负担, 相反, 伞帮助了演员掌握重心平衡, 既惊险又优美, 使人赞叹不已。我们的古代匠师是科学的艺术家, 艺术的科学家, 他们的聪明才智在顽石中闪出光辉。

宝顶山的佛涅槃 (俗称卧佛) , 气魄宏伟, 构思奇妙, 国内罕见。雕刻家的设计是匠心独运的, 是破除框套大胆创新的作品。涅槃———简单而通俗的说法就是“死”, 佛教称“圆寂”、“灭度”, 靠修行而达到的“最高境界”而升入天国。在整体设计中, 大佛独占全部东崖, 共三十一公尺, 横卧正中, 居于数千尊雕像的首席突出地位。为了表现佛的伟大, 将佛刻成半身, 头顶北崖, 下身插入南崖, 上有石檐遮盖, 好象释迦安详地长眠于半掩的帐幔之中, 右肋埋于地下, 构图饱满而完整。如果按照常规刻全身卧像, 体积感将大为缩小, 现有半身联想全身就有五十多公尺长了。有人沿石壁参观, 经过这尊卧佛, 竟然象进入大人国似的, 不知卧佛在那里。夸大佛的伟大还靠了缩小其他来衬托, 在释迦身前的十多个弟子刻成半身立像。如地下长出一般, 这样处理不致因一排全身立像掩盖了横卧的大佛中部刻四力士托桃, 佛手, 莲花等供物及一大香炉, 一缕香烟直上云霄, 云中刻九个天女, 迎接释迦归天, 这缭绕着香烟增加了神话的意境, 也巧妙地作为崖顶石檐的支撑。

这宝顶山中的巨型卧佛, 象是山为床, 山、佛化为一体, 山即是佛, 佛即是山, 壮哉伟哉, 使人联想到那用整座山刻出七十一公尺高的四川乐山大佛, 埃及沙漠中金字塔旁的狮身人面像, 这些气壮山河的巨型雕刻显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魄力, 近来美国南达科他州拉什莫尔山上雕刻了四位美国总统像, 每个雕像头部高达十八公尺, 美国雕刻家不知是否受了东方古代石刻艺术的启发?那体现出的山即总统、总统即山的宏伟气魄, 在构思立意上是有共同点的。

艺术, 需要想象和夸张, 想象和夸张助长了艺术的力量, 在表演艺术上甩水袖, 翻跟斗, 变脸都是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夸张的。人们幻想更有威力, 在一个头两支手的基础上想到了三头六臂以至更多, 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就是一个幻想中慈善和威力相结合的形象。

大足北山唐刻千手观音只有四十几支手, 稍嫌琐碎, 宝顶宋刻千手观音是名符其实的千手观音, 一个人长一千支手, 想来就很可怕, 雕刻起来不仅麻烦, 艺术处理是极难的。全国有不少千手观音, 此处宏伟壮观且给人以美感。一千零七支手呈圆形撒在八十八平方米的巨大岩壁上, 簇拥着观音菩萨于正中端坐莲花台, 金碧辉煌。不知雕刻家是否感受于孔雀开屏, 构图形式确如孔雀开屏, 远看千手如羽毛一般, 成为菩萨的装饰和衬托, 象图案一样统一对称, 多而不乱, 很有形式美, 细看千手, 姿态各异, 富有变化, 似乎每支手都在活动着, 每支手各持法物, 表示法力无边, 整体和细部统一得很好, 左右两角下端各有一人, 左边角一个衣衫褴褛如乞丐, 双手牵着口袋, 口衔一口袋角, 接受观音一支手施舍丢下的钱财;右边角一个接受观音抚摩头顶, 那一千零五支手能干些什么想不具体, 这两支手起点题的作用, 是人人看得懂的至关重要的细节, 既有大的气势, 又有小的情节, 既表达了“千手眼之威神”, 又体现了大慈大悲救苦救难, 受苦人跪在下面, 仰望那和蔼可亲的面容, 低眉垂目, 低看非看, 似想非想, 有一种神秘感, 善男信女总是寄希望于他, 希望那千手中能有一支伸到自己头上。这里过去香火最盛, 除了迷信的因素外, 雕刻家的艺术创造, 丰富的想象才唤起了观众的联想。

有人总想亲自数一数他究竟有多少支手, 密密麻麻怎么也数不清, 这也成了神话的依据。一千零七支手的数据是在贴金的时候, 贴一支记一支总和而得的, 数时已不易, 刻时多艰难。这组千手观音是我国石刻中最大最突出的一处, 它不仅宏大壮观, 且在构思构图和艺术处理上也高出一着。

离开了生活, 艺术即失去了生命, 宗教艺术也不例外, 不过它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是十分复杂的, 有直接的, 有曲折的, 也有歪曲的。将人神化, 将神人化, 佛性与人性在宗教艺术中交错的混杂着。

菩萨, 纯属虚构。看着他的变化很有意思, 我国的观音菩萨在唐以前都有胡须的男性形象, 敦煌五代的《水月观音》图, 虽然形体上已经女性化, 但仍留着小胡子, 为什么唐以后观音菩萨逐渐由男变女呢?按佛教说法, 观音可以变像, 变男变女或是不男不女都对, 但后来毕竟是女性化了, 原因在于艺术与生活和群众的联系, 正如光是地狱的恐吓是不够的, 还要有天堂的引诱一样, 光有金刚的凶猛是不够的, 还需要女性的温柔。唐代流传的一句话“宫娃如菩萨”, 实际上是菩萨如宫娃, 宫娥彩女的风貌成了创造菩萨形象的模特儿。北山著名的《数珠观音》更是世俗化人性化了。她身段苗条, 姿态婀娜, 脚蹲莲花, 裙带飞扬, 似乎迎着微风飘移, 神态妩媚, 侧身微笑, 含情脉脉, 当地人给她取了一个绰号叫“媚态观音”, 雕刻家和群众都把严肃和娱乐结合在一起, 破除对神灵的敬畏, 当作一个少女献媚来看待, “神仙都有思凡意, 大肚罗汉戏观音”, 也难怪群众和菩萨开玩笑。

有些菩萨看来很神奇, 北山心神车窟内骑白象的普贤和骑青狮的文殊, 都是优美而文静的女性把凶猛的野兽作坐骑, 主是创作者构思的大胆新奇之点, 和横眉竖眼、张牙舞爪的力士不同, 把强大的武威寓于文静之中, 这动与静、刚与柔对立统一在一起, 是艺术辩证法的运用, 这种形象思维看来是神秘奇特的, 当我们在马戏团看到驯虎女郎的表演时, 就悟到了这种浪漫的思维有其生活依据。驯虎女郎的奇特也在于被驯服的是虎不是猫, 驯服者是女郎而不是勇士。

形象的感染毕竟胜过抽象的教义, 利用人们熟悉的生活与形象来为教义作图解。反过来, 由于生活气息的浓厚又排挤了教义的愿意, 甚至越出了仪轨。宝顶《父母恩重经变》是佛教和儒教的混合物, 主题可以说就是母爱, 情节的选择、形象的刻划真实而有说服力, 是生动而朴素的十一组家庭生活连环组雕。当人们看到穿着开裆裤的孩子, 扑在母亲怀里, 一手捏着奶头, 津津有味地吸着奶水, 夜晚孩子在床上撒尿, 母亲避干就湿, 为孩子把尿时, 再念念经文“干处儿卧, 温处母眠, 三年之中, 饮母白血”时, 不能不受其感动。

我国民族传统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装饰性和线条。从殷周铜器上的线刻图案花纹到汉代半浮雕的画像石, 直到以后的立体雕塑, 一脉相承, 逐步完善, 都运用这一艺术形式和表现技法。

大足北山心神车窟是我国宋代石刻的精华和代表, 它继承了唐代艺术又有了新的发展。造型特点是将身躯服饰概括成大的几何形体, 衣褶和飘带经过了装饰图案化, 压缩在几何形体中, 用流畅的线条 (有阴有阳) 表现出来, 简单说是体面加线, 线条干净利落而挺秀。如六臂观音右下方的女供养人正是运用几块大的几何形体再刻以长而流畅的线条, 简练而生动地表现了她虔诚庄重的神态, 看起来非常舒展。几个菩萨头上的花冠和胸前的璎珞十分繁复, 但经过装饰化和压缩法, 使其繁而不琐, 相反, 对简洁的面庞和肌肤起了很好的对比作用, 使之有白嫩之感, 漂亮得很。盯看细节, 也很绝妙, 女供养人裸露的胸肌象是两刀刻成, 六臂观音的嘴刻得丰满圆润, 她对面的方印观音的嘴是几块小几何面组成, 轮廓鲜明, 两个小嘴刻法完全不同, 但都很高妙。心神车窟又新又好又耐看, 实为上乘珍品。

宝顶距北山仅十多公里, 技法又有此不同了, 宝顶写实一些, 衣纹转折圆润, 有浑厚感。圆觉洞的菩萨和心神车窟的菩萨, 风格和技法运用都不同, 圆觉洞强调变化和质感, 菩萨的衣纹和莲台上的薄纱褶线条流畅优美, 那轻纱犹如春波微荡, 象是吹一口气就能飘起来。整个壁面刻着粗犷的山石云海, 衬托精细的菩萨, 近似写意和工笔的结合, 石刻技巧纯熟的程度看来已和泥塑的效果一样, 好象坚硬的石头可以任意捏塑一般, 洞外的《牧牛图》又是一种格调, 粗豪奔放, 简练质朴, 这和牧童粗野的形象、天真爽朗的性格有关, 菩萨和牧童有天然的差距, 风格手法不同, 也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 我们古代的雕刻家已有这样的传统。能做到这一点, 要有豁达的胸怀, 丰富的素养, 艺术家的气质。每个艺术家要有个人风格, 每个地方有地方风格, 每个民族有民族风格, 一个国家有国家风格, 那怕世界大同了, 艺术是不应大同的。

漫步在这以苍松翠柏为装饰的山岩艺术走廊里, 使人遐想联翩, 惊叹不已。

参考文献

篇4:随笔文章欣赏

阅读鉴赏社会科学类文章能够提高人们对人和社会的科学认识水准,能够培育与弘扬人文精神,能够提高理性思考问题的能力。

那么,如何欣赏社会科学类文章的理性之美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把握社科文正确而鲜明的观点。社会科学类文章探讨社会科学问题,对一个事物或道理,加以论证或者提出一种见解。其基本特点是有说服性,要以理服人。有理,就是观点正确,合乎情理,即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符合人们的是非观念,这是最根本的标准。明确,必须有事实或理论作基础,必须旗帜鲜明地表明作者的主张和倾向,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旗帜鲜明,不能模棱两可。

汉字究竟起源于何时呢?我认为,这可以以西安的半坡村遗址距今的年代为指标。半坡遗址的年代,距今有6000年左右。我认为,这也就是汉字发展的历史。

……

总之,在我看来,彩陶和黑陶上的刻画符号应该就是汉字的原始阶段。创造它们的是劳动人民,形式是草率急就的。

这段文字是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的开头和结尾两个部分。在文章开头作者就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汉字起源于6000年以前。这种观点不是盲目提出的,而是在对大量考古发现的史料进行研究后提出的。文章的主体部分逐层论述是如何得出这个观点的。结尾再次申明自己的观点,使得文章观点明确,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2.把握社科文真实、典型而新颖的论据。社会科学类文章论据准确真实。真实,是指用作论据的事实材料,要真实可靠,不虚构,不歪曲,不夸大,不缩小;引用别人的言论,则忠于原意,不曲解,不篡改。用真实的材料作论据的观点,才能站得起、立得牢,才会令人信服。典型,是指选作论据的事实、道理有代表性,可以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这样的材料作论据,文章的观点才会鲜明突出,阐释事理才会精辟有力。新颖,道他人之所未道,“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唯陈言之务去”等都是这个道理。

三星堆的发掘在学术上的又一贡献,是证明了上古蜀地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区域。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早年曾经指出:“古蜀国的文化究竟是独立发展的,它的融合中原文化是战国以来的事。”这一看法与考古发现大体吻合。三星堆青铜器最引人注目的器类首推其大量的青铜造像群,包括各式人面像、兽面像、面具和世界上最大的青铜立人像。据研究,这些都是供奉和使用于蜀王宗庙里的重器,在古代东亚绝无仅有,与中原文化的传统明显不同。鱼凫王朝以金杖作为王权的标志,也与夏商周三代的九鼎之制不合。……看来正是由于这种差异,《蜀王本纪》也说先秦蜀地“人萌椎结左衽,不晓文字,未有礼乐。”《蜀王本纪》成书于西汉晚期以后,距公元前316年蜀亡已很久,此条记载应属几百年以后对先秦蜀地文化不同于华夏的模糊追忆。此种深远的历史记忆,加以古代交通的艰险,遂使李白发出了“不与秦塞通人烟”的浩叹。

这段文字节选自《三星堆发掘的学术贡献》。这个语段的中心句是“三星堆的发掘在学术上的又一贡献,是证明了上古蜀地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区域”,为了证明这个观点,作者引用了顾颉刚先生的观点、《蜀王本纪》的内容以及三星堆的考古发现作为理论和事实论据,才产生了让人信服的说服力。

3.欣赏社科文推理的严密的逻辑性。这是社科文理性之美的最重要的因素。只有把文章写得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有条有理,才能说服读者。一般而言社科文都要对客观事物或者存在的问题,用概括的语言,按照一定的理论和逻辑关系,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使人信服,并受到启发和教育,这就需要运用科学的符合逻辑推理的论证方法。推理就是从理中推出,要合乎道理,合乎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合乎事物的发展规律,也就是合乎逻辑。文章是用了归纳法,还是用演绎法,或者是类比法,都需深思熟虑。

“美”的藏匿地点有两处:(一)在大自然中,(二)在艺术媒体中。第一种不仅越来越少而且越来越昂贵,因为科技就是要征服和破坏自然的。有见解的社会比较懂得利用第二种——艺术媒体——来重塑人们的感情生活。无论音乐、绘画、文学、诗、古迹、建筑……都是为了呈示一种东西——美。让美感沁入人心,把爱美(应该说是对美的钟爱)变成生活和行为的一部分,而后建立一个由个人到集体的行为秩序。到那时候,阳明山的花枝也无人再攀折,人人懂得如何去注意仪态;居室庭院,整洁有序。中秋第二天的草坪上,很少有人再丢垃圾,因为人们怕破坏那景物之美。

这段文字节选自张继高的《爱美也是一种道德》。对美的热爱,本来是一种纯个人的感情和纯个人的行为,而道德则是一种社会规范。从“爱美→道德”中间,作者加入这样一句话:“让美感沁入人心,把爱美(应该说是对美的钟爱)变成生活和行为的一部分,而后建立一个由个人到集体的行为秩序。”这样,就完成了推理的过程,推理显得严谨而巧妙。

4.领会社科文的理性的科学精神。社会科学首先是科学,这就意味着社会科学类文章必然具有理性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包括求真求实,追求真理,理性的怀疑,民主、自由和开放性,多元化,求证和检验的精神。科学精神可以引导我们去客观地观察、认知一切事物,它能不断地给予人们一种理解、处理各种事物的理性依据和可靠方法,使人们减少失误。

当欢迎和赞赏多样化的时候,切不要忽视它给我们带来的问题。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许多事物因其单一,也就易于把握,可以简单地对待,于是我们党政机关进行的领导和管理就更多地靠命令和灌输的方式,甚至一度靠斗争和压制。现在,以往许多行之有效的领导方式、管理方式失败了。包括基层党建、经济管理、社会治安、治理腐败、思想政治工作等等,无不遇到同样的问题。特别是,随着对外开放,国外一些不良的东西随之进入,以及一些历史因素的影响,这些问题就更为复杂了。不能积极主动地应对这种多样化,不解决这类问题,那么我们已经倡导和推行20余年的改革,便会陷入被动和尴尬境地。

这是钟国兴的文章《正确认识和积极应对社会多样化》中的一个片段。这段文字分析了社会多样化给我们带来的新的问题,表现出求真求实、理性怀疑的科学精神。

5.感受社科文深厚的文化底蕴。各民族优秀文化中蕴含了许多深刻的思想和洞识,可以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宝贵资源和素材。社会科学类文章的文化底蕴,就是指作者在文章中透过一般的谈古论今,所反映出的不同国家、民族、地区、行业等的某种历史文化传统、氛围、特征、风格,显示出作者的文化积淀、学识素养等。这都需要我们在欣赏社科文时认真把握。

人对建筑的美感不是抽象的,其中往往包含着某些特定的内容,因而使得建筑的美感有可能突破单纯形式美的法则而深化发挥。像秩序井然的北京城,宏阔显赫的故宫,圣洁高傲的天坛,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清幽别致的峨眉山寺,安宁雅静的四合院住宅,端庄高雅的希腊神庙,威慑压抑的哥特式教堂,豪华眩目的凡尔赛宫,冷峻刻板的摩天大楼……所有这些具体感觉形式,无不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因素,以及整个时代的民族的审美倾向,无不包含着悬念、感触、素养、格调等等主观因素。建筑的美感是朦胧的,但又可以是明确的;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是无声的空间凝聚,但又可以是有声有色的时间的延伸。

这段选自《建筑之美》的文字,旁征博引,写出了作者对建筑美学的独特感受,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学识素养。

6.鉴赏社科文语言的哲理之美。许多优秀的社科文语言都具有耐人寻味的哲理美,其语言的哲理美又包括语言的理趣之美和语言的精深之美,由此而使凝聚哲理的社科文语言达到了高层次的审美境界。试想,如果语言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缺少意蕴,缺少哲理,缺少思辨性,没有思考的厚度和思维的张力,那么,社科文如何闪现出理性的光芒?许多社科文深受读者的喜爱,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文章以深刻蕴藉、富有哲理的语言深深吸引着读者,给读者以思考与启迪。

这就是可敬可叹的中国文化。不能说完全没有独立的人格,但传统的磁场紧紧地总摄着全盘,再强悍的文化个性也在前后牵连的网络中层层损减。本该健全而响亮的文化人格越来越趋于群体性的互渗和耗散。互渗于空间便变成一种社会性的认同,互渗于时间便变成一种承传性定势。个体人格在这两种力量的拉扯中步履维艰。生命的发射多多少少屈从于群体惰性的熏染,刚直的灵魂被华丽的重担渐渐压弯。请看,仅仅是一枝毛笔,就负载了千年文人的如许无奈。

这是余秋雨的《笔墨祭》中的一段文字。余秋雨的文章能从容地分析他所掌握的历史与文化资料,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从事着充满理性兼激情的思考。“仅仅是一枝毛笔,就负载了千年文人的如许无奈”一句,饱含哲理,留给人许多联想。

篇5:心情随笔文章欣赏

秋,是一个时间的终点,又是一个时间的起点。

春天有落花,秋天有落叶,这是大自然注定的一场唯美的谢幕。

秋从来都是静语无声的。那些纷纷扬扬的落叶,便是它最深情的叙述。无声的落叶,是最浩大最平静的诗篇。

从秋天第一枚落叶飘下开始,秋意便像海洋一样有条不紊的向我们袭来。这是一场最温柔的袭击,一下子就击中了我们多情的心坎。

周国平说:“人最宝贵的两样东西,一是生命,二是灵魂。

当我们用一颗饱满且丰盈的灵魂,去驾驭着生命里一切的美丽的时候,这是一种怎样的幸运与幸福。

窗外,秋雨的薄凉触手可及。一颗颗清浅的露珠,清清莹莹的悬挂于草尖之上,那么纤弱,那么璀璨,那么无邪。它折射着日月的光华,折射着岁月的光芒。

那是一颗生命的露珠在低语呢哝,那是一双含情的眼眸在做着最深的企盼,那是岁月的心房里装着的一颗纯粹的晶莹。

时间就像一本书,一开一合,生命便已飞快的走过。我们当珍惜的,便是这一秋一夕了。

生命之于你我,毕竟只有这样珍贵的一次。人生像这样清清淡淡,保留一份纯洁的颜色最是恰好。

秋天之所以美丽,在于它自身营造出的一份美丽氛围。

浅秋,随着一枚秋叶寻梦千里万里,那一份云水柔情,是今生享不够的暖。

清秋,把一份潋滟的情怀投给天空,投给大地,投给不染尘埃的秋水,我认定了你的绚烂,也认定了你的残缺。

从不停歇对岁月深处一份温暖的寻找。借秋夕的文字哼出心底那些埋藏的旋律,花开花谢都是回忆,叶生叶落都是相依。

背上行囊,谁不是这天地间的过客?风餐露宿,雾霭山岚,坎坷荒径,都是我们必须的经历与走过。

都说过往的时间不过一片云烟,但我相信总有一些形成了一幅至美的画卷,伴着你岁月的清欢。

秋,把心跳藏在一枚裂开的石榴里,把美丽藏在向日葵金色的微笑里,把一份如诗的思念藏在一枚为爱而飞翔的落叶里。

人生这盏清香,是用无数的苦难、挫折、磨砺冲泡开来的,唯有如此,才可品酌到那一缕漫上心头的淡香。

每一个为美好而来的灵魂,都是浩大的宇宙里永恒的歌。相信有过脚印的地方,就是不可磨灭的美丽。心若恒在,那真的、美的一切便永久不散。

读生活,读自然的时候,同时也把一份山水虫鸣里的快乐收纳进了自己的心怀。一个人只有张开心灵的臂膀,才能够释放内心的一切,才能够收获到一份不一样的人生感悟。生命的美丽都在路途中,都在行走里……

一枚叶子从绿便黄,总是需要时间的,人生的每个过程只需去坦然走过,无需焦急。让生命中的一切淡淡的来,好好的去。

来时带着崭新的欢颜,去时带着灿烂的温暖。今夕的碾落成泥,只为来年更加灿烂如昔。

当秋叶渐稀,霜露渐浓,那个预料中的冬天便距离我们不再遥远了。等睡过了那个洁白的梦境,又将是春暖花开,我在春天的那头等你,不见不散。

必有一天,我们也将像落叶归根。如果注定终将归于泥土,那么就让这场回归走得更唯美些,更优雅些,更动人心弦。

总有一片秋叶,记忆着你今天给予的一切。因为一份真心的陪伴,才会感觉那样的踏实和美好。这美好的一切,都值得留待余生去不断重复想起。

从不预约旅程,相信凋零也是一种旅行,若应该发生的相逢,即便在天涯地角,也会撞见。

遥望曾经的远方,让美丽的地方一直美丽着,让幸福的心情一直在那里幸福。愿你和我的故事,永远有一个明天。

一朵春花,芬芳了一段相遇,一枚秋叶,明媚了一段人生。像秋叶一样温暖于心,浅浅一笑,便醉了万千江山。

这个秋天,如果我能够化作一枚秋叶飞向你,请一定在你双手盈握我的时候,读一读我为你写在心脉上的那首相思的诗。

一支闲笔赋秋色,秋自心来情自浓。人间向晚,炊烟正暖。流年,烟火,红尘,永远是我最暖最值得回味的一笔。

篇6:伤心的随笔文章欣赏

终于我还是做了一次蠢女人,我让你再也没有爱我的勇气,不过我不后悔,至少我的任性证明了我爱你,不过这份爱,仅仅局限于你把我QQ和相册删了之前,感谢你的决绝和勇气,后来我才知道这样才是对我最好的方式。至少不用给我希望,拖泥带水才是最大的伤害。

现在总是回想起曾经说过的1314,不过时至今日已经不存在了。美丽的爱情宣言,亲爱的,让我再爱你一次。记得你说过不管我们在哪里,这一天我们一定要在一起。可是今晚突然发现我不在有那种砰然的心跳了,我告诉自己没事,我需要的只是一个疼我的成熟的男人。

我想时光匆匆也不过如此吧,这一刻的自己,是那么的淡然。以前写这些事可能早就热泪盈眶,可是今晚却也只觉得淡淡感伤。再也没得任何一个理由让我去缅怀这份情了,有人跟我说好了三年他却不知道你爱不爱他。不过我知道有些事该理解就理解,该尊重就尊重。该放手就放手,该忘记就忘记,该祝福就祝福。

可能距离总让我们害怕吧。时间是个好东西,一切都体现的淋漓尽致。以前总吵着让你来楚雄最后陪我玩几天。老是撒娇各种的,回想起那时的欲望多强烈啊,也觉得自己傻的可笑。可是现在怎么突然就任性不起来了。何时变得那么理智。好像一切可有可无都没事了吧。

记得以前总想着周末给你打电话,无聊了也会想起给你打电话。为什么就想不起别人,可是现在直觉告诉我,打不打都无所谓了。好像已经没以前那种强烈的感觉了。可能我突然间明白了,突然成长了。原来这就是爱的代价,成长的代价,还好懵懂的自己总算是懂了。

今天突然讨论起是不是把什么都给你了,舍友说一直都很信任我的,不过我还是坦言了,我跟她们说那时的自己是真爱你的,你也是真爱我的。虽然有点对不起自己未来的老公,不过我也不后悔。

以前你骑着电动车我坐你后面,总是喜欢抱着你,做一些亲密的动作,记得你老说我,不注意形象。你以前总是什么事都顺着我迁就着我,我就感觉自己一直被你宠着,高高在上的感觉。你总是很在意我的一切。后来,分手后,我像个傻子一样卑微了自己。感觉我总在道歉,总在说对不起,我错了。你说你心灰意冷了,我想我也累了吧,这些字眼就留着别人跟我说吧。

篇7:心情随笔文章欣赏

也许在每个女人的心里,都曾多多少少有着几个男人的身影。爱过你的人,你爱过的人,还有那个青梅竹马在一起玩过过家家的小哥哥,每每想起,心里总会涌起很多很多难以言说的感触。

与那个男人认识时我刚刚20周岁,感情上经过了一场很短暂的波折。那个男人的父亲当时是市里一位炙手可热的领导。也许就是这样的一种机缘,促成了我们以后人生之路的一种交割。

那个男人的父亲在官场上混迹多年,早已养成了一副不阴不阳的官腔与圆滑世故的处世方式。那次,他并没有把我这位远亲介绍的小女孩放在眼里,含糊的应付了几次后就再也没有了下文。

不过,我在他家中的唯一收获,就是认识了那个当时还应该称之为男孩的男人。在我心中,他现在也算得上是一个比较完美的男人。因为我们有时候衡量男人,并不能完全以一种神话的姿态来要求来苛刻。因为我们每个人生活在世上,首先我们是个吃五谷杂粮,有七情六欲的人。而不是那种自喻六根清净,仙风道骨的神。

那个男人当时也不过刚刚二十多岁,他的个子不太高,两道浓黑的眉毛异常有神。我一直认为他的五官长得最周正的就是他的浓黑的眉毛与眼睛。他的眼睛很敞亮,明澈如水间透出的除了青涩就是一种很纯净的单纯。他的眼神,和他那精于官道的父亲在我心中当时形成了一个很鲜明的对比。不知出于一种什么样的情愫,我一下子记住了这个见过区区两次面的,和我完全不在一个生活轨迹的男人。

人的一生好像冥冥中有着一种劫数,它会为你铺就一条很凑巧的道路。然后,你走到尽头时却忽然发现面前的这个人似曾相识,他,虽然于你只是短暂到了极点的一种目光交汇,一种莫名其妙的心弦波动。但是,见到他后,你却会发现这个人实际一直都存在于你的内心深处。虽然年华流逝,世事变迁,但是,他的身影却总会是顽强的存在于你心灵的某个角落。

第二次见到那个男人时,他已经完完全全结了婚,生了子。办公桌的相框上面就印着他五岁小女甜甜的笑魇。他的身体当时已经微微的有了些许发福。头发也是很随意的理了一个简单但他并不适合的发型。他那时已经成了一个单位小领导,坐在办公桌后面说起话来颇有些不怒自威的风度气质。

以后,我们这两个N年前已经相识,却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两个男女就开始有了联系,有了交往。起初的感觉虽拘束但是却很温馨。因为彼此的一份欣赏与喜欢都非常注意自己的形象。特别希望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现给对方。慢慢的,又觉得这种心态与感觉真的很危险。因为一个使君有妇的男人再与一个未婚女孩有情感的碰撞时,是绝对需要承受很多压力与煎熬的。

有时候,也许一些冠冕堂皇的话说起来很简单。但是,真正做起来时却又感觉特别困难。世上一直有句话叫做问世间情为何物?能叫人生死相许?世上,也许有很多女人都气愤,都不理解男人身边怎么总会有那么多情意相投的红颜知己?须知道两个彼此欣赏的男女,一旦心里激起波澜时也是需要理智与时间慢慢平复的。

至今,我还能回想起与他在一起时,他一颦一笑中流露出来的那份关切,那种从心底里自然流露的怜惜,那份眼神里自然流淌的浓浓关爱,都让我心里非常的为之感动。所以,每每现在生活中遇到一些特别不开心的事情时,总会不由自主的想起他的身影。

只是,这样的感觉是很短暂的,一闪之间就会在刹那间刻意让他过去的。虽然他那时的举止言谈都还在我的心间留存。虽然他关切的话语至今还能清晰的在我脑海中盘旋。但是,他知道,我在希望着他能幸福平安的的生活;我也知道,我能有个完美幸福的归宿,也是他最真心的一种希望与祝福。

篇8:随笔文章欣赏

关键词:欣赏教学 文章语言 美学视角

法国艺术家罗丹曾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是的,想要让学生认识语言的美,就得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美的语言,让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从而让学生徜徉于语文天地,品读佳词美句,让美从心底流出。

一、巧笑情兮,美目盼兮——欣赏语言的形象美

“笑”前加一“巧”字,“目”前加一“美”字,立刻让人对描写对象产生美妙的想象与感受,语言的形象美也就体现出来了。语言的形象也就是文章中所提及的物象,这些物象经过作者的恰当修饰,或者运用一些修辞手法,让读者产生新鲜感或陌生感,从而产生了美的感受与美的联想、想象,起到意想不到的审美效果,这就是语言中的形象美。教师应当让学生学会发现,并品析这些美的形象。在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将这些优美的形象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其浮现在学生脑海中,体味语言所表达的形象美。

二、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欣赏语言的色彩美

语言的色彩美,就是文章中富有色彩的语言所表达的情感,营造的氛围。色彩能直截调动观众的情绪,观众通过对色彩的感受,产生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最后升华为一种精神上的感受,即审美感受。文章作者也总是苦心孤诣地去寻求那些富于色彩的语言,以期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感染读者的情绪。让学生关注色彩,感受色彩,通过这些色彩感受到或宁静或热烈,或充满生机或凄惨暗淡的氛围,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与色彩的联系,从而欣赏文章如画般优美丰富的内蕴。

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欣赏语言的情感美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个“恨”字,充满辛辣的嘲讽,寓托着诗人忧心国事的深切悲慨和无尽感喟。这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旗帜鲜明地表达出了作者的爱恨喜怒,强烈地感染着读者与听众,引起读者思想感情的回旋激荡,他们产生了与作家相同或相似的情感体验,让读者、听众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产生美感。在指导学生阅读中,一方面指导学生注意分析这些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所传递出的情感;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等方式读出这些情感,体验这种强烈、的情感体验,感受到语言带来的心灵的震撼。

四、鸟宿池边月,僧敲月下门——欣赏语言的动作美

“推敲”二字的斟酌使用,为诗人留下炼字千古佳话,也在中国文坛上留下了千古佳句。动作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氛围中所表现出的对象的心理、人品、情绪、地位、职业、身份等是各不相同。它所传递的内容非常非富,通过对这些或优美或干练、或卑俗或笨拙的动作品析,所唤起的读者喜爱、同情、厌恶等的审美情感体验也是丰富的。而表现这些动作的语言,自然是动词,所以欣赏动作美自然离不开对动词的欣赏。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品析欣赏这些动词,体味其中丰富的内容,感受其中蕴含的美。在教学中,对于适合表演的段落,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抓住关键性的动词,反复朗读,通过表演的形式来体会语言的动作美。

五、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欣赏语言的音韵美

上一篇:女企业家协会致辞下一篇:身边案例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