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作文评讲与指导

2024-05-16

月是故乡明--作文评讲与指导(精选12篇)

篇1:月是故乡明--作文评讲与指导

写什么和怎样写一样重要

——“月是故乡明”作文评讲与指导

学习目标:

1、掌握选材的四种方法。

2、记叙类散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写什么

(一)千江有水千江月——全班同学“选材”秀:

高力昂:亲情 范 毅:秋千 吴长昕:周末生活 许智鸣:家乡风光 刘润凡:外婆 曹一鸣:老屋 苏泽锴:一次登山 谌雨农:毕业离别 刘宇洲:姑父 曹旭东:高一生活 杨 艺:母亲 圣 凡:一碗姜汤 毛靖宇:读书 姬祥:灶

杨雨彤:青砖路 陈卓涵:母爱 王 月:父亲 汤雨彤:年味 端 木:阿嬷 高雯婷 :仙人掌 李九月:故乡的年 许 诺:父爱 韩佳康:发小好友 秦 宁:爷爷 华 欣:家乡的荷塘 杨 祁:家乡繁华 苏 洲:唠叨 吴雨凡:乡音 孙婧译:友情

(二)我的归纳:

1、故乡的人

2、故乡的事

3、故乡的物

4、故乡的风土习俗

(三)选材较好的同学:

(四)选材存在的问题:

1、有的选材和思乡主题毫无关联

2、有点选材缺少地域色彩

(五)怎样选材:

1、各抒己见:

2、我的看法: ①选自己最熟悉的 ②选最具有地域特色的 ③尽量选别人未选的 ④一定选自己最动情的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怎样写

(一)存在的问题:

1、泛泛而谈的多,生动描写的少。

2、事一片,景一片,议论抒情太明显。

3、结构不完整,层次不分明。

(二)我的建议:

1、人、事多写点,景、议少写点,感情含蓄点。(端木佳欣,杨雨彤,谌雨农,许诺,孙婧译)

2、叙事语言朴实点。(李九月,苏泽锴,陈卓涵,杨艺)

3、描写语言生动点。(华欣、高雯婷,秦宁,汤雨彤,刘宇洲,杨祁俊秀,吴语凡,)

4、贯穿线索明晰点。(王月,韩佳康,毛靖宇,苏洲)

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高一·1 姬祥

有些事,若是不提,难去回忆。惟有藏在心中,愈陈愈香。年末,思绪热情涨开。在路上想起老屋前的小沟,老屋后的深井,老屋旁的枣树以及东屋里的那口灶。直到到了家,才终于踏在真正的地上。看到天上的几缕炊烟,缠绵在屋顶,不张扬却也不呆滞,如同京剧中那迂回的唱腔,不温不火。莫名感到亲切,细闻到炊烟味,细品那家乡味。

像儿时一样,离家还有十几米却歇斯底里高声喊“姥姥”。像儿时一样,姥姥也响起那富有节奏感的回应声。“哎!又长高了。”姥姥握起我的手。我感到了苍老,那样的苍老一定是在灶旁边被时光雕刻出来的

我忘着眼前的灶,四四方方,内燃熊熊烈火,有些地方出现了干裂,像姥姥脸上的皱纹。

“听说你们要来,早就打点好了一切。”说着,她将我们带入堂屋。可是灶总是对姥姥有极大的吸引。没有一会,姥姥又回到东屋,坐到灶边,她总有做不完的事:添柴,倒水。

不记得谁告诉我,本来准备将灶拆了,可姥姥却不愿意将灶换成煤气灶,说是煤气做饭会不香。大年初一,姥姥一大早就下好了饺子,芹菜猪肉的,很香。饺子一下好,她便盛了一碗放在灶檐上,点一炷香。口中念念有词。我不了解比我年长数倍的灶与姥姥的关系,但我知道灶与姥姥之间总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故事。

没有下雪的冬天,似乎并不暖和。太阳也怕了寒冷,辐射出范围极小的温暖。

我站在东屋门口,看着那口灶。还是由原来的土砌成的,只不过上面多了些油垢,那些油垢似乎能让我想起我的祖先,想起那些古老的传说。灶膛中的火焰点亮了半个东屋。姥姥的脸被照亮,那由时光犁出的皱纹更为明显。那一刻我似乎看到一个虔诚的教徒,在烛光下捧起《圣经》。

突然想起罗中立的《父亲》,这幅画赢得的不仅是细腻的细节,更多的宏观的和谐。在喧嚣的城市中回眸乡村那里的和谐,带来了更多感动。

裤子的故事 童家祥 《门》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那段岁月,老百姓的穿着都是出奇的相同。老年人都是斜大襟上衣,大裆裤子。这大裆裤子,腰和裆部特肥,腰两边一扯,在小肚子处打个结,裤子就栓在了腰里,这也就省了买腰带的钱。小孩子一

般穿的都是上下连身的开裆裤。青年人的服饰,男的一般都是清一色的灰、黑、蓝,而女的也不过是些小碎花而已。那个时候,男女的衣服最大的差别不是色彩,也不是样式,而关键是那裤子的门。男人的裤子,一律是前开门,而女人的裤子则全部是右开门。所以,当时流行这么一句歇后语:大姑娘的裤子――邪(斜)门。每当遇到一些蹊跷怪异的事情时,大人小孩都会顺嘴说出这句话。

在那吃大锅饭的年代,社员们都集中到生产队一起出工干活。男女老少在一起,那笑声是一阵高过一阵。

男人们爱开玩笑,女人们也不示弱。尤其是那帮老娘们,疯起来更是毫无顾忌。生产队长点完名,说:“今天的任务是刨地瓜,老娘们砍秧,姐妹班(指未结婚的姑娘)拉秧,男劳力刨瓜,老人们负责分瓜。少扯蛋,抓紧干,晚上还要加班呀!”

二槐家的说:“哟,队长,这加班是啥意思呀 ?是切地瓜还是什么呀?” “去问问你家二槐就知道了。”

人们嘻嘻哈哈地走开,干起各自的活。那帮老娘们弯腰撅腚,挥着镰刀,在前面砍地瓜秧。男劳力暂时闲着,就先在一边等着。石头闲不住,就到娘们堆里乱转悠。这一转,石头就有了新的发现,像领导总结似地说:“妇女同志们,你们今天有五个人穿的是蓝裤头,有三个人穿的是红裤头,有三个穿的是花的,还有一人――”

石头话还没说完,二槐家的就开腔骂了:“放你娘的臭屁,你那双老鼠眼还能他娘的穿透衣服,满嘴胡咧咧。”

石头随手扒拉出来一个地瓜,伸手就塞进了二槐家那裤子的右开门里,说:“谁让你们不把那斜门关好来 ?你连裤头都不穿,露着一块肉了。”

所有的妇女都忙得去看自己的斜开门,有的赶紧再把扣子扣好。一阵大笑让人们忘记了劳累。

中午休息的时候,石头去河弯里解了一次手,回来得匆忙,也忘了系前开门的扣,叉着双腿躺在地瓜秧上睡了一会。几个老娘们挤眉弄眼,指着石头的档部咯咯地笑。就见二槐家的从队长手里一把抢过来一个烟头,蹑手蹑脚走到石头身旁,轻轻地将烟头放进石头的前开门里。

一会儿,就听见石头“嗷”的一声跳起来,双手在裤裆里直扑打。烟头从石头的裤腿里跑出来,但石头的裤头被烧了个窟窿。

二槐家的笑得直不起腰来:“怎么没失火给你烧个精光 ?” 众人在一旁哄堂大笑。

有一次,木根媳妇从石碾上碾了一袋地瓜干,右手挎了一个箢子,左手还端着一簸箕,回到家门口,腾不出手掏钥匙开门。木根媳妇看见一伙半大小子在她家大门前玩“老鼠十八洞”,就把四“疯子”的三儿子天灯叫过来,说:“天灯啊,钥匙在婶子裤子挎包里,掏出来替婶子把大门锁开开。”

十五六岁的天灯很听话,抬起小手就往木根媳妇裤子挎包里伸去。木根媳妇那天没扣那个斜开门,天灯的手一下子就伸到木根媳妇的腿裆里,吓得天灯赶忙把手缩回来。

木根媳妇笑骂道:“该死了天灯,你他娘的手伸哪里去了?想给老娘挠痒痒呀?”

天灯的脸臊得像块大红布,其他小伙伴都笑着问:“摸到什么了?” 木根媳妇连忙放下箢箕和簸箕,扣好那斜开门,从上层的挎包里掏出钥匙,开了大门。,但是不到半天工夫,天灯摸木根媳妇裤裆的事被那帮快嘴小子传遍了全村。很多人见了天灯,就不怀好意的瞅着笑。

石头说:“天灯,你小子手有福气,都摸着什么了 ?你木根婶子是不是没穿裤头呀?”.

天灯就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

晚上,木根从生产队完工回家,脸色有点不太好看,瞪着眼问媳妇:“你个熊娘们,怎么弄的,让满村的人都在念叨你,看我怎么去收拾天灯那小子,胎毛还没干呢,占便宜占到我的头上了。”

“忘了扣扣子了,不赖人家天灯,咱叫人家帮忙,谁知道这样。再说小毛孩子家,他懂个啥?”别看木根愣怔,但就是怕老婆,忒听媳妇的话。

木根两口子也就没把这事放在心上,事情也慢慢没人提了。谁知道,天灯的爹四“疯子”在许家崖水库大会战的工地上,听到同村的人在闲拉呱时提到了这件事,这四“疯子”听了就嘿嘿的笑个不停,笑着笑着,四“疯子”眼珠子一转悠,就向领导请假回了家。

别看天灯的爹诨号叫“疯子”,其实不但一点也不疯,而且还鬼精鬼精的,只是年轻时候爱好赌博,输得连房子都卖了,媳妇也上吊死了。就因为四“疯子”不正干,弄得大儿子天财、二儿子天宝三十多岁了,也没人给说媳妇。

记得有一年过春节,家家产户贴门对子(春联)。四“疯子”去找人写春联,等春联贴上后,大家伙都围着观看,嘻嘻哈哈,那笑声一阵高过一阵。原来那春联是这样写的:出门去四个光棍,进门来八个蛋子。横批是:不像一人家。

天财、天宝知道了以后非要去揍人家写春联的,四“疯子”眼一瞪,说:“傻熊!揍重了政府就抓你蹲牢房,揍轻了人家就赖着你养伤。手爪子痒痒就去撩惹人家大闺女,捣鼓个媳妇才算有本事。”

后来,天财倒插门去了几十里外的山里,天宝去了东北,一去就没再回来。剩下这天灯也十五六岁了,四“疯子”就心里发誓:一定要给天灯说个媳妇。

四“疯子”从水库工地上回到村里,连家也没进,就直奔木根家。见了木根媳妇就大声嚷嚷开了:“他婶子,你不对呀,你三四十的人了,怎么能勾引俺天宝呢 ?你这不是老牛想吃嫩草吗?”

木根媳妇一听就明白了怎么回事,骂道:“四疯子你他娘的别乱放屁,小心俺剁了你的舌头。”

四“疯子”手一摊,说:“好啊,大伙都来给评评这个理呀,俺天灯小小的年纪就叫木根家的给败坏了名声,要是俺天灯找不上媳妇,那就是你木根家的事。”

木根说:“四疯子你他娘的少耍赖皮,看我不揍扁你!”

“就怕你揍得轻,俺正想找个人养着呢!”四“疯子”一脸的无赖相。围观的人也都觉得这事不好插嘴,就去把大队书记叫来了。

书记说:“这世道真他娘的怪了,这裤子的门还惹出这个熊事 ?不是早就没事了,今天怎么又穷谷子烂芝麻地翻腾出来啦?”

四“疯子”说:“这不是俺没在家嘛!书记你想想,天灯那么小„„” “好了好了,你说该怎么办 ?”书记还要忙着去喝酒,有点不耐烦。四“疯子”说:“都是乡里乡亲的,这个哑巴亏俺就吃了吧。不过,他木根媳妇得负责给俺天灯说个媳妇。”

木根媳妇气得嘴唇都青了:“死四疯子,你真疯了,说不上儿媳妇想赖俺 ?谁家愿意眼睁睁地把闺女往你这个火坑里推?你死了这条心吧!”

四“疯子”说:“不给俺天灯说媳妇也行,但你木根家得赔俺五百块钱,一头猪,俺就算了。要不俺就给你家没完,反正是你把俺天灯的名声给弄毁的。”

四“疯子”撂下这话,雄赳赳气昂昂地走了。

木根媳妇说:“毁了,遇上这个地皮流氓无赖了。五百块钱 ?俺家十年不吃不喝也挣不够五百啊。还想要俺一头猪,就是要我的命,他也别想要个猪毛!书记你可都看到了,他四疯子是明明地讹人,你可得给俺做主呀?”

书记说:“改天我再找四疯子拉拉。”

天刚黑,四“疯子”就揣着两瓶北京“二锅头”去了书记家。书记笑眯眯地指着“二锅头”说:“乖乖,你从那里搞的这个好玩意 ?听说县长才能喝上它哩。”

四“疯子”说:“还是去年推牌九时赢的,十几块钱一瓶,正宗的。俺专门给书记您留着的。”

书记说:“你四疯子对人家木根家可是太过分了吧,你的那两个破条件人家死活不同意。”,四“疯子”嘿嘿一笑,说:“正合俺意。” 书记说:“你这是啥话 ?你葫芦里装的什么药?”

四“疯子”伏在书记的耳朵上嘀咕了老半天,书记挠着头皮说:“你四疯子这样做太坑人呀 ?”.

四“疯子”伸出一个巴掌,发誓说:“书记,事成以后,五张‘大团结’,外加一对玉镯子。我要是说话不算数,我是这个――”四“疯子”说着五个指头做了个乌龟状。

书记第二天晚上来到木根家,满脸愁容还夹带着无奈的口气说:“这个熊鸡巴事吧,还真不好弄。这个四疯子不好摆弄,他说他要满大街去吆喝,说你木根媳妇败坏了天灯的名声,被我按下了。四疯子还说他还要去公社、县里去打官司,说是你木根媳妇勾引他儿子,这事也被我暂时按下了。可是你们两口子也知道四疯子的熊脾气,我也不能这么一直强按着呀,早晚得解决呀。”

木根媳妇连忙端上来一碗糖茶,愁眉苦脸的说:“书记啊,你可得给俺做主呀,这个四疯子想耍无赖。”

书记挠挠头皮说:“这事吧,你是情亏理不亏。不管怎么说都是因为你引起的,要是四疯子真闹到县上,你木根家不光是好说不好听,恐怕他婶子你还要被判个一年半载的,上级的法律就是这样的,我问过公社的王秘书,他说这女的调戏男的和男的调戏女的是一样的罪,都是流氓罪。”

木根媳妇听了,眼泪就下来了。木跟说:“他娘的,我和四疯子拼了,他欺人太甚。”木根媳妇瞪一眼木根:“别净放没用的屁,他正巴不得你揍呢,那他就更有理了,还是让书记给咱想个法子吧。”

书记说:“我呢,是一碗水端平,不偏着你木根家,也不向着他四疯子家。我想着咱们都是乡里乡亲的,成天低头不见抬头就见,闹大了对谁都不好看。他四疯子也是想儿媳妇想迷了才出此下策,其实四疯子这几年改得很好了,家也整治得像个样子了,眼下能一下子拿出几十张‘大团结’的户,也就只有人家四疯子了。你们还不知道吧,也该着四疯子发财,他拆他家的老屋时,弄出来两罐子银圆,这小子发了。”.

“有再多的钱也不够他这个败家子给败坏的。”木根气呼呼的嘟囔着说。

书记说:“可不能光用老眼光看人,人家四疯子也知道过日子了,他怕自己一时管不住自己再去赌博,把钱都放到我手上了,我是干眼馋呀――谁要是把闺女嫁给他做儿媳妇,那就等着享福吧。咱不闲扯这些了,还是拉咱的正事,这四疯子的两个条件,你两口子能办到吗 ?”

木根两口子愁得唉声叹气,木根媳妇说:“难道就没有别的法子吗 ?俺可就指望书记给解决了。”

书记慢条斯理地说:“这法子呢,倒是有,就怕你们不同意。我看这样行不行 ?让四疯子给你们家出十张‘大团结’,二十块银圆――这可是咱庄户人家十几年的收入呀。你们呢,把你们家的三妮子许给四疯子的天灯当媳妇,这可是个两全其美的事儿。你两口子好好地掂量掂量,我先走了。同意呢,给我吱一声;不愿意呢,算我没说――不过四疯子那边再出什么事的话,我可管不了了。”书记拍拍屁股走了。

后来,木根的三妮子还就真的嫁给了四“疯子”的天灯。木根说:“熊小丫头片子,早晚都是人家的人,嫁给谁不是嫁 ?

木根媳妇什么也没说,就是骂四疯子太坑人,说:“俺闺女一大堆,还是什么稀罕物 ?他四疯子想要一个的话,明说就是,还犯得上动这鬼心思。傻熊,白白地叫人家坑去了五张‘大团结’,那对玉镯子给我也行呀。”

老百姓的事往往就这样,看起来很难,解决起来有时出人意料地容易。

《大前门》

《故乡》 童家祥

昨天的故乡今天的故乡

镌刻在我的户口簿上拷贝在我的身份证上 户主写着山高姓名写着诚信 户别写着水长地址写着善良 血型闪着爱的光芒头像印着情的芬芳

你滚烫的血液在我身上流淌你热切的目光把我深情凝望 我不能天天带你在身边我不能天天捧你在手掌 却时时把你藏在心房却时时把你系在心房

明天的故乡梦中的故乡

绣绘在我的名片上定格在我的全家福上 职务写着奋斗父亲披着星星 单位写着希望母亲戴着月亮 荣誉飘着花的浅唱炊烟吻着霞的云裳

你铿锵的脚步给我无穷力量你美丽的面庞让我无限荣光 我不能天天挂你在嘴上我不能天天看你在眼里 却时时把你悬在心房却时时把你置在心房

故乡啊故乡 生我养我的地方 你的泉水亮了我的眼睛 你的煎饼壮了我的臂膀 你的沂河冲扩了我的胸怀 你的蒙山挺直了我的脊梁 你的那首《沂蒙山小调》 让我梦中又回到了你的身旁

篇2:月是故乡明--作文评讲与指导

想起三年前的寒假去韩国参加住家活动的那段日子。到韩国已有四天,晚饭后心绪突然有些不宁,便一个人出来。无意中抬头,只见月亮弯弯地挂在空中,感觉很近,都快碰到远处的树梢了,还泛着淡紫色的清冷的光,是我特别喜欢的那种。可是不知怎的,心思却一下飘飞到家乡了。此时此刻,故乡的月,也是如此淡紫色的吗?依稀便忆起童年时,爸爸牵着我的左手,妈妈牵着我的右手,指着树梢间的弯月,教我背诵“月上柳梢头”,妈妈温柔的诵读声仿佛又在耳边响起。那样的日子,去哪里了呢?

去年暑假去游长江三峡。到了晚上,游轮还蜿蜒在西陵峡中,站在船头的观光甲板上,凉风习习,皓月当空。月光在浩荡的江上闪耀着、跃动着。两旁秀美的山峰披上了一层淡淡的却又十分圣洁的光辉。中国古代诗文中,月总有山水陪伴。一时间,孟浩然的“江清月近人”,李白的“峨眉山月半轮秋”,苏轼的“月出于东山之上”等等,纷至沓来。可是,心念一动,我却又思绪翻飞,想起故乡的那个月亮了。

确切地说,那个月亮,也不是现在躲藏于城市的高楼之间、徘徊于璀璨的霓虹灯之上的那个月亮了。

那时候还在乡下,晚饭后总爱去海边兜风。不懂得“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情趣,只看着浑浊的浪潮在暮色中滚滚而来,又滚滚而去。我追着父母玩乐,一直到月色渐浓,星光依稀,才踩着一地星辉回家,浑然不知忧愁为何物。

或者是被奶奶从房里拉出来,大躺椅、小板凳,一家子坐在庭院里。夏天还往往有一个西瓜或甜瓜――那是奶奶每晚必定会给我准备好的――漫无目的地在院里乘凉。七八月份,院子里总是飘飞着橘子的清香和知了的歌声,爸爸借着月色打着棋谱,妈妈边和爸爸随意聊着什么,边温柔地为我打着扇子。我有时也会学张衡数星星,然后把自己弄得头晕眼花。但更多的时候,是看着挂在橘子树上的柔柔的月亮,听着奶奶讲各种各样的神话,唱软软的越剧,一时不知身在云里还是月中。月光洒下,能把整个庭院照得透亮,奶奶看上去就像坐在月亮里,整个人也是亮亮的,柔柔的。

坐着坐着,月亮圆了又弯了;听着听着,奶奶的故事来了又去了;看着看着,柚子的清香不知不觉消失了……

只有那个金黄色的月亮还是高高地挂在天空,亮闪闪的,好像妈妈的温柔,好像奶奶的笑脸,在梦中。

是的。而今,我的家,在高楼大厦里。我常常只是一个人,坐在书桌前奋笔疾书。无聊时隔着防盗窗往外望,有时也可以在遥远的天边看到那小小的一个圆,有时竟会什么也看不见。每当这时候,那个橘子树上的月亮总会不经意地跳出来,伴着童年的单纯和欢乐,撩逗着我的心弦。闻不到海风的气息,听不到轻柔的笑语,尝不到沙地里的西瓜,但依然牢牢地拴着我的心,像永恒的梦。

篇3:月是故乡明作文

说到月饼,我们老家有个习俗,每到中秋时节家家都要烙好多月饼,不仅给自己多烙些月饼解馋或是让在外地上学的孩子们拿到学校当作干粮(儿时的我们就是这样),而且亲朋好友之间作为礼品互相赠送,并会及时品尝一下谁家的月饼又香又脆,手艺更加精湛了。

中秋节家乡人除了买月饼,还要各自在家中烙好多各式各样的月饼,带有家乡气息的月饼不仅味道好,而且制作起来像是在做一件艺术品,花样繁多,新颖别致。说它新颖别致,就要先谈谈制作月饼的模型——月饼壳(老家的叫法)了。月饼壳都是经过精工巧匠刻制而成,有有圆形的、月牙形的、葫芦形的,亦有猴子爬杆形的,以及各种逗人喜爱的花样,不过这些只是家乡的老辈们为了哄小孩开心而制作的,同时亦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其次是制作月饼和面的方法和馅的制作方法。和面时按比例把油烧热,放到一边晾着备用。乘着凉油的时间将买回来备用的食材核桃、葡萄干、芝麻和花生仁等馅料一一剥好、洗净、碾碎,然后把它们放到铁锅里焙干备用,再取适量的面在锅里烘干,待其放凉后将白糖、红糖和以上备料一起倒入搅匀即可。接着将晾好的油与适量的白面揉到一起,白开水稍凉一会儿,再一起揉匀成面团后,即可开始制作月饼了。

将和好的面揉成圆状长条,用手揪出大小均匀小面团,揉成圆形,像擀饺子皮一样擀开,把备好的馅包好压平,再用擀面杖擀成适合模型大小的圆形饼,放入月饼壳里均匀压好,面皮一边便会呈现出代表中秋含义的美丽图案,美不胜收。

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制作一个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大饼,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嫦娥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最后只要将制作成型的月饼放到电饼铛里烤至双面金黄且弥漫出月饼的香味,那么既香又酥、甜而不腻的月饼就大功告成了。

每逢中秋月圆之夜,家乡仍有中秋祭月的传统习俗,在院里摆一方桌,桌上供上石榴、枣子等各种水果和自己烙的月饼,尤其要摆上那个代表家人团聚的大大的月饼,烧香点蜡拜月之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这时,妈妈就会坐下来和我们一同赏月,给我们讲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吴刚折桂的等那些神话故事。

月是故乡明,饼亦故乡香。的确,杜甫诗云“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写出了作者对故乡的感怀;季羡林老先生的月是故乡明,写出他对家乡的一片爱恋之情。饼亦故乡香,则道出了一个人思念家乡故土的怀念之情,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

篇4:月是故乡明作文

刚进家门,外地工作的叔叔就打来了电话,简单几句问候,最后说:“妈,中秋我不回来了,福州这边很忙。”奶奶急急追问,只得到两句潦草的回应,就被撂下电话。沉默。家里的空气冷了,呼吸也变得滞重起来,奶奶低头掰着玉米,突然抬头对我说:“你二奶奶他们搬去常山了。”

叔叔今年春节时正月初三才回家,没赶上年夜饭。我突然发现小村好像一下子安静了太多,从前每次回来,奶奶烧一大桌菜,招呼来左右邻人,月光如水一样流淌在圆桌上,我们谈笑风生,到星星都被蒙上灰雾,月亮熄了,笑语还没熄。从前养狗的人家不少,清早曙光融化在土墙黄瓦上,鸡啼一声,犬吠四起,人间的热闹从此开始。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前后左右熟悉的老屋空了。他们像急流中的鱼群一样,或涌向市区,或涌向更远的远方,村子慢慢静了,人情味和烟火气从门口锈迹斑斑的大锁里流走去。

我怕小村有一天被遗忘,失去所有响动,失去所有热闹。也许不是我一个人害怕,是所有有故乡情结的人的恐慌,因为广袤的村野大地之上,已经不知有了多少这样的小村,他们荒芜,落寞,也许只剩上了岁数的老人仍然念念不忘,还在坚守。端午不见艾蒿,中秋不见月饼,春节听不见震天的鞭炮。仅仅有墙角昨夜已经冷去的蜡烛残灰告诉每个过客,这儿还有人没走。可它们,曾经也是许多游子长梦中的虚影,是回忆里最五光十色的片段,是永远拴在离人脚脖子上一根线,哪怕走得再远,山一程水一程路远迢迢,也要被指引着归去的地方。

世界快马加鞭地前进着,我们不停追赶。或为了学习成才,或为了赚钱养家,或仅仅是少年对大千世界的渴望,总有一万个理由抛下故乡。于是荒村像野草一样遍布各个角落,并且不断蔓延开来。几百年前就有“聒碎乡心梦不成”,就有“日暮乡关何处是”,可今天呢?

我甚至不敢去想象这些村子的未来,风雨剥蚀了墙皮,院门坍圮,桌椅蒙灰,葡萄藤的根在上个雨季就烂在了土里,荒草将台阶淹没,门槛上长满浓绿的青苔。总有一天它会彻底消失在这片土地,那时它的子女早已在某个城市深深扎根。可是,可是借刘亮程一句话来讲:“留下划痕,留下朽在墙中的木头和铁钉,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就忘记归家的路,不要让故乡反倒成为到不了的远方。一个没有乡情的人,他的精神不健全,一个弃故乡而去的人,他的灵魂永无宁日,因为这是,人性中必须要有的一份柔软和安宁。可是又有谁能阻止全世界一起向前的脚步,能劝已经迷醉在繁华梦中的游子踏上归程呢?

篇5:月是故乡明小学作文

我走在家乡的柏油马路上,看着两旁的高楼大厦,心想:家乡的变化可真大呀!突然,耳边传来一阵熟悉的铃声,我用眼睛瞟了一下四周,发现在我西偏北约35度的地方有一个青年男子,他身上系了一个铃铛。咦!那不是我高三毕业时送给我的好友何强的“友谊之铃”吗?怎么会在他身上呢?难道他就是我的高三好友何强我得弄明白。于是我赶了上去,拍拍那青年的肩膀问:“你是何强吗?”“是啊。”何强回答道,“你是谁呀?”“我是黄世恩呀,你的高三好友。”何强想了想,激动的说:“啊,是黄世恩呀,去我家叙叙旧吧!”“好呀!”我说。“那走吧!”何强说。

来到何强家,我惊奇的发现他家除了客厅的天花板上有一盏灯以外,其他什么也没有。于是我带着嘲笑和悲哀的语气对他说:“何强,你不会这么穷吧!”“没有。”何强说,“你在这等一下。”只见他走到客厅西面的墙前,用手按了一下画有小蚂蚁的砖板,立刻弹出一个抽屉,里面装有许多家具和生活用品的微缩体,何强拿了沙发、桌子、电视和储物柜的微缩体,把他们摆放好后大喊了一声“还原”,微缩体马上变成普通家具一般大小。我说:“现在都用变换抽屉了呀!”“现在科技发达了嘛!”何强得意洋洋的说。“还有没有其他高新产品?”我问。“有。”他说,“看好了哟,当当当――百变衣,他会随着环境气候和穿上衣服的人的心理变化而变化

。如果你到南极,它就会变成温暖的棉袄;你到热带雨林,它就会变成冰爽的背心;你到外太空,它就会变成宇航服;你感到害怕,它就会变成金钢铠甲怎么样,够尖端吧!”“不错!”我说。

篇6:月是故乡明高三作文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淡淡的月光,浓浓的相思。

记忆里还是夏天和秋天的交界,同一轮圆月,同一曲离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角落,一个人怅惘。今夜坐在草坪上看看天还是那么的蓝,月光似乎有些耀眼,眼角瑟瑟的说着今晚的确很美好,开始自导自演类似童话的结局。风一席席、雨一幕幕,辉映心的感触,对着天空遥寄那份多少年都不曾实现的诺言,也只有这样才能荡起心中尘封已久的.答案。

一月一自然,一心一世界,一泪一思念,一笑一蹙颦。多少次我在夜里呼唤明天要更辉煌多少次我在时间里迷茫明天我该怎么样多少次我告诫自己未来不要这样又是多少次我借着月光对你们说着我很好还记得有多少次我不再懦弱而是坚强现在我依然笑着,而且很善良。也希望在家乡的您一样开心,一样快乐,一样幸福,一样如今晚的圆月辉煌。丹秋桂子金秋九月,丹桂飘香,碎了一地思念,浮了一世留言。花香如此,人亦初年,还挂念远方迷人的笑靥,只记否曾今如月,还待此时花宵良久,醉卧千舟。

淡黄色的花蕊,纤细的花柱,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香,是桂花如此多情,牵绊远方的心,回首一幕幕,相思故园情;是花香如此醉人,惹异处他乡相思泪,耳畔一席席,遣词故乡明。是花香如此奈何千般思绪。

篇7:月是故乡明800字作文

城市的夜,流光溢彩车水马龙,让我想起乡下的夜,故乡的夜。故乡之夜是静谧安详的。儿时,我总是喜欢搬一张椅子,坐在庭院里,什么也不干,只是呆呆的看着天空中那轮月,月光洒在我家的小池塘上,水面泛着粼粼的波光,照亮了漆黑的夜。萤火虫打着灯笼在草丛中飞舞,池塘也不时传来几声呱呱的蛙鸣,还有蝉不厌其烦地叫着。那时候的我觉得天空中月很大,很亮。上了初中,功课十分繁忙,回家乡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在城市里,我也能总是看到月亮,要么与霓虹交相辉映,要么与车流互相赛跑,比起儿时故乡的月光,总觉有些暗淡,有些浮躁,好像没有那么明亮,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因为深爱,所以偏执。我总是偏执地认为,城市的灯光,满街的繁华都抵不过故乡那轮明朗的月。在故乡,外公总是牵着我,走在菜畦旁边,我们依靠着月光走着。月亮就像是另一个陪伴我的好朋友,总是在身旁,我在哪儿,他就在哪儿,为我照亮漆黑的夜,照亮前方的路,我和外公走累了,就坐在田埂上,我们一起谈天说地,外公总是告诉我很多有趣的历史故事,还有各种民间传闻,我都是百听不厌。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蜈蚣与蛇妖的故事。有一个书生要进京赶考,路过一片山林,在林子里,他捡到了一条小蜈蚣,就把它放在火柴盒里养着他,每天都给他喂点吃的。一天晚上,阴沉沉的像是要下雨,便留宿在山林里的.一个旅舍中,但是每天夜里都有一个蛇妖要来旅社吃人。当天晚上蛇妖出来了,但是柴盒里的蜈蚣出来了,它放出了一道金光杀死了蛇精,报答了恩情。外公讲这个故事的时候一手拉着我,一手摸着我的头,眼睛亮亮的,胡须一翘一翘的,声音轻轻的,让我又惊奇又害怕,紧紧的依靠在外公怀里,生怕月下窜出个妖怪。这个故事我已经听了不下十遍,但仍津津有味。每天晚上,和外公散步,便成了我童年里的一大乐趣,每天回来都是眼带笑意。

因为深爱,所以偏执。幼小的我总是认为,故乡的月有一种魔力,能带给我新奇、灵感、温暖和快乐。霓虹闪烁,灯火通明,城市的夜喧闹欢腾,而故乡的夜,故乡的月,宁静,恬淡,闲适,温馨,让我的心也沉静美丽,还是在故乡温柔的怀抱中慢慢入睡吧,在梦中依旧呢喃:“月是故乡明”。

篇8:月是故乡明作文500字

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1)的瑞士莱茫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那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2),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前几年,我从庐山休养回来,

一个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我。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慨然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

篇9:月是故乡明作文500字

去年中秋,吃过晚饭,奶奶在桌上摆满了水果:有苹果、桃子、葡萄、哈密瓜、猕猴桃、泰国小菠萝……最显眼的还是月饼:有五仁的、枣泥的、豆沙的、蛋黄白莲蓉的,各式各样摆满了餐桌。窗台上宛若镀了银,于是我扶爷爷下楼赏月,好圆好丰满的月啊!远处还有几颗闪闪烁烁的星星,更给这月色增添了几分诗意。

沿着通往花园的小路,漫无目的地走着。整个世界仿佛沉静在银色的光海里中,充满温馨静谧的夜。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来到了花园门口,顺着园中小路转过池塘,我们坐在蘑菇亭下,整个世界在月光的洗涤下,更加情趣盎然,如画一般。我缠着爷爷给我讲嫦娥奔月故事,爷爷说这些都是他的爷爷讲给他听的,抬起头来,仰望天空,爷爷说:“你仔细看就可以看到吴刚在砍树”,但我怎么看都是像爷爷一样的笑脸。爷爷还给我讲了他小时候,每逢八月十五就会下河抓螃蟹,一晚上可以抓一麻袋的螃蟹,那时的月亮更大更明亮,爷爷的脸上满是童真……

篇10:月是故乡明作文500字

看完中央电视台的中秋晚会,妈妈让我读了杜甫的这首诗。我问妈妈,为什么月是故乡明,天上的月亮不是都一样明亮吗?妈妈说:“这是作者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因为很多人都会觉得自己家乡的一切是最好的。今年中央电视台的中秋晚会在妈妈的故乡江苏淮安举行,看着电视上那美轮美奂的场景和变化巨大的淮安市貌,妈妈也觉得为家乡自豪”。“既然妈妈的家乡是淮安市,那我的家乡是哪里呢?”,“傻孩子,你的家乡当然是江苏省苏州市啊,具体来说就是苏州市的吴中区了,吴中现在也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一样热爱和珍惜这片土地”。妈妈笑着说。

月饼是中秋佳节的必备甜点,中国有很多人离开家乡去世界各地,或为国争光做贡献,或为家庭幸福而努力拼搏,每逢中秋节,漂泊在外的游子们,也会对着明月,吃着月饼,怀念家乡、思念亲人。中秋节的下午,妈妈带着我去学做月饼,从准备馅料、包月饼、做造型、刻字、烘烤到出炉包装,都是我亲手制作。这过程虽然辛苦,但自己做的月饼吃起来特别的香甜可口。望着天上的一轮圆月又不经禁想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篇11:月是故乡明作文500字

在满是雾霾的城市中,我时刻不思念着那颗被众星坏绕的月。尽管离乡远去之时的我尚小,但无论是在印象里,还是听家人说起,岢岚这座被山水坏绕的小城一直是我心中的白月光。

在城市走夜路,照亮你前方道路的只有路灯,头顶看不到一颗星。但岢岚不同,当你晚饭过后散步在岚漪河边,头顶这位仙女便会为你的前路洒满闪粉,水面在闪粉的作用下也显得波光粼粼。若你将心情放松些,仙女还会将这带满仙气的闪粉直撒你心。这会让你体会到另一种温柔。

我爱我的故乡,爱的并不只是这儿的月,我爱这儿的一切。这儿的人都很和蔼,一家出事,不出一会大家都会来热心帮忙。这儿的水享有“仙水”的美誉,水中含有大量矿物质,对身体是极好的,而且这水喝起来也是甘甜的。这儿的山很美,是多彩的,你可在春天见到青色的岚漪城,夏天见到垂绿的,秋天见到金橙色的,冬天便是如月光一般纯洁的白。

我生于这片月光下,生于这片土地,几十年后,无论我身在何方,心亦要葬于此地,让头顶这轮守护土地千年的月,将我也继续守护吧!

篇12:月是故乡明作文500字

那一轮洁白的明月,高高地,寂寞地挂在天空上,许多的星星点缀了它。它不像太阳那样夸浮,也不像流星那样瞬间出现,它只是默默无闻地站在天空上,照亮夜晚的大地。许多人喜欢描写月亮,古代的诗人常以月亮为诗,现代人还以月亮写文章,谱曲子。贝多芬的《月光曲》就是例子。

我到过异地他乡,看到过在那里看到的月亮,虽然都是亮亮的、圆圆的,但无论走到那里看月亮,我始终都觉得还是故乡看到的月亮很明亮。看到月亮,我仿佛看到故乡,看故乡的老友(这是身在外地时),突然有一种凄凉的感觉,不同于往常的凄凉,这种凄凉浓浓的、涩涩的、甜甜的,有种说不出的味道,在心田里流淌。看到月亮,就开始像故乡,我真想哭!我曾经拿家乡的月亮与他乡的月亮对比,但在我心中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是最亮的。

每次看到月亮,就会想起那几个传说:“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砍树”……每看到月亮,就想:“嫦娥在月亮上也很想故乡吧!”这时,又想到,还是故乡好!

上一篇:读《童年》读后感作文700字左右下一篇:维修电工试题3.29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