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旅游礼仪注意事项

2024-04-27

德国旅游礼仪注意事项(精选12篇)

篇1:德国旅游礼仪注意事项

德国旅游礼仪注意事项

(1)社交礼仪

德国人在待人接物所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往往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第一,纪律严明,法制观念极强。

第二,讲究信誉,重视时间观念。

第三,极端自尊,非常尊重传统。

第四,待人热情,十分注重感情。

必须指出的是,德国人在人际交往中对礼节非常重视。与德国人握手时,有必要特别注意下述两点。一是握手时务必要坦然地注视对方,二是握手的时间宜稍长一些,晃动的次数宜稍多一些,握手时所用的力量宜稍大一些。

重视称呼,是德国人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个鲜明特点。对德国人称呼不当,通常会令对方大为不快。一般情况下,切勿直呼德国人的名字。称其全称,或仅称其姓,则大都可行。

与德国人交谈时,切勿疏忽对“您”与“你”这两种人称代词的使用。对于熟人、朋友、同龄者,方可以“您”相称。在德国,称“您”表示尊重,称“你”则表示地位平等、关系密切。

(2)服饰礼仪

德国人在穿着打扮上的总体风格,是庄重、朴素、整洁。

在一般情况之下,德国人的衣着较为简朴。男士大多爱穿西装、夹克,并喜欢戴呢帽。妇女们则大多爱穿翻领长衫和色彩、图案淡雅的长裙。

德国人在正式场合露面时,必须要穿戴的整整齐齐,衣着一般多为深色。

在商务交往中,他们讲究男士穿三件套西装,女士穿裙式服装。

德国人对发型较为重视。在德国,男士不宜剃光头免得被人当作“新纳粹”分子。德国少女的发式多为短发或披肩发,烫发的妇女大半都是已婚者。

(3)餐饮礼仪

德国人是十分讲究饮食的。

在肉类方面,德国人最爱吃猪肉,其次才能轮到牛肉。以猪肉制成的各种香肠,令德国人百吃不厌。德国人一般胃口较大,喜食油腻之物,所以德国的胖人极多。

在饮料方面,德国人最欣赏的是啤酒。

德国人在用餐时,有以下几条特殊的规矩。

其一,吃鱼用的刀叉不得用来吃肉或奶酪。

其二,若同时饮用啤酒与葡萄酒,宜先饮啤酒,后饮葡萄酒,否则被视为有损健康。

其三,食盘中不宜堆积过多的食物。

其四,不得用餐巾扇风。

其五,忌吃核桃。

(4)习俗禁忌

德国人在所有花卉之中,对矢车菊最为推崇,并且选定其为国花。在德国,不宜随意以玫瑰或蔷薇送人,前者表示求爱,后者则专用于悼亡。

白鹳是德国的国鸟。

德国人对黑色、灰色比较喜欢。

对于“13”与“星期五”,德国人极度厌恶。他们对于四个人交叉握手,或在交际场合进行交叉谈话,也比较反感。因为这两种作法,都被他们看作是不礼貌的。

德国人认定,在路上碰到了烟囱清扫工,便预示着一天要交好运。

在德国,星期天商店一律停业休息。在这一天逛街,自然难有收获。

向德国人赠送礼品时,不宜选择刀、剑、剪、餐刀和餐叉。以褐色、白色、黑色的包装纸和彩带包装、捆扎礼品,也是不允许的。

与德国人交谈时,不宜涉及纳粹、宗教与党派之争。在公共场合窃窃私语,德国人认为是十分无礼的。

关于商店营业时间:

商店的营业时间平时为9:00-18:00,周六下午至14:00。有的地方平时到18:00,周六到12:00为止。以大城市的大商店为主的一些商店在每个月的第一个周六也开放到16:00(夏季)或18:00(冬季)。同样,每周周日开到20:30的商店也很多。周日、节日照例休息。

关于汇兑:

机场和大城市列车总站的周围都有兑换处。营业时间与普通商店相同,不过机场和国际列车出入多的车站上的兑换处营业时间较长。参考汇率:1美金= 0.74欧元。

银行营业时间,自周一到周五,每天9:00-12:00、14:00-16:00。周四下午到17:30。周六、日、节假日休息。

关于邮政:

德国的邮政标志为黄色。邮电局的一般营业时间为周一至周五,每天8:00-12:00。大城市的车站邮局24小时营业。邮票除了在邮局外还可以在Tabak和Kiosk购买。信函可投入黄色信箱。

航空信上要注明Luftpost,快信上要注明Eilpost。

关于通讯:

在德国的大城市通信信号一般都不错,在中国入139网的手机在德国同样可以使用。关于服饰:

到德国旅行,不论什么季节,都要带雨衣和太阳镜;夏季时最好也带上羊毛衫。到大城市的歌剧院去欣赏歌剧时,最好穿上晚礼服。

关于厕所:

德国的旅游途中,厕所是个实际问题。如果在街上,使用麦当劳等快餐店的厕所比较方便。德国的百货商场中并非每一楼层都设有洗手间,而一般在最顶层的餐馆层附近。使用洗手间一般免费,但如果有清洁工人在,最好留下50欧分的小费,以示感谢,也是一种礼节。

有些车站的女洗手间使用时,如不投入20-50欧分,门就无法关上。坐列车旅行,下车前可先在车上方便为好。如果正好路过大的旅馆饭店,那么也不妨装出一副住店客人的样子大大方方地向服务员问问“洗手间在哪里?”一般都在一楼或地下。另外,也需了解在德国有些厕所的门上会有“00”的表示,以免着急的时候找不到地方。

关于退税:

在德国购物,其售价已包括了15%的增值税,来自非欧盟国家的游客,在3个月中将所购物品携带离境的,就享有免税优惠。在印有“欧洲免税购物”标识的商店购物时,消费总额高于最低限额时,就能得到“免税购物支票”,在机场过了海关后,就可到退税海关申请退税。如在欧盟几个国家游览,则可以在最后一个国家离境时一同办理退税,办理退税需收取手续费。另外,从欧盟国家进入德国的旅客,可携带入德国免税品数量不得超过以下规定:烟草产品——200支香烟,或100支小雪茄,或50支雪茄;或250克烟草。酒精产品——l公升含22度以上酒精的酒,或2公升含22度以下酒精的酒,或2公升有汽或加酒精的葡萄酒,或2公升普通葡萄酒。咖啡——500克咖啡或200克浓缩咖啡。茶——100克或40克浓缩精等。香水——50克香水或0.25公升花露水。

注:年满17岁人士方可携带免税烟草及酒精饮品入境,咖啡须由年满17岁人士携带。

篇2:德国旅游礼仪注意事项

德国旅游需要礼仪

德国礼仪

服饰礼仪

德国人在穿着打扮上的总体风格,是庄重、朴素、整洁。

在一般情况之下,德国人的衣着较为简朴。男士大多爱穿西装、夹克,并喜欢戴呢帽。妇女们则大多爱穿翻领长衫和色彩、图案淡雅的长裙。

德国人在正式场合露面时,必须要穿戴的整整齐齐,衣着一般多为深色。

在商务交往中,他们讲究男士穿三件套西装,女士穿裙式服装。

德国人对发型较为重视。在德国,男士不宜剃光头免得被人当作“新纳粹”分子。德国少女的.发式多为短发或披肩发,烫发的妇女大半都是已婚者。

餐饮礼仪

德国人是十分讲究饮食的。

在肉类方面,德国人最爱吃猪肉,其次才能轮到牛肉。以猪肉制成的各种香肠,令德国人百吃不厌。

德国人一般胃口较大,喜食油腻之物,所以德国的胖人极多。

在饮料方面,德国人最欣赏的是啤酒。

德国人在用餐时,有以下几条特殊的规矩。

其一,吃鱼用的刀叉不得用来吃肉或奶酪。

其二,若同时饮用啤酒与葡萄酒,宜先饮啤酒,后饮葡萄酒,否则被视为有损健康。

其三,食盘中不宜堆积过多的食物。

其四,不得用餐巾扇风。

其五,忌吃核桃。

习俗禁忌

德国人在所有花卉之中,对矢车菊最为推崇,并且选定其为国花。在德国,不宜随意以玫瑰或蔷薇送人,前者表示求爱,后者则专用于悼亡。

白鹳是德国的国鸟。

德国人对黑色、灰色比较喜欢。

对于“13”与“星期五”,德国人极度厌恶。他们对于四个人交叉握手,或在交际场合进行交叉谈话,也比较反感。因为这两种作法,都被他们看作是不礼貌的。

德国人认定,在路上碰到了烟囱清扫工,便预示着一天要交好运。

在德国,星期天商店一律停业休息。在这一天逛街,自然难有收获。

向德国人赠送礼品时,不宜选择刀、剑、剪、餐刀和餐叉。以褐色、白色、黑色的包装纸和彩带包装、捆扎礼品,也是不允许的。

篇3:从就餐礼仪看德国餐桌文化

关键词:德国,就餐礼仪,餐桌文化

一、引言

从俗语“民以食为天”、“人是铁, 饭是钢, 一顿不吃饿的慌”到如今将喜欢吃各类美食的人, 并对美食有一种独特的向往、追求, 有品味的美食爱好者褒称为“吃货”, 可以看出中国老百姓的世代人生哲学都体现在了一个吃字上。同样, 在德国, 人们对饮食也是相当重视。德国人常说:Essen hält Leib und Seele zusammen. (饮食使灵魂和肉体结合在一起) ;Man lebt nicht, um zu essen, sondern man isst, um zu leben. (人活着不是为了吃, 人吃是为了活着) 。在中德日益交往频繁的今天, 对于德语学习者及研究者不仅要知晓德国饮食文化, 更要了解德国主要的就餐规范, 入乡随俗, 以防止不必要的麻烦和窘境的出现。由此, 本篇文章从餐前, 餐中, 餐后三个方面带领大家了解德国的就餐礼仪。

二、就餐座次

同中国一样, 一般在德国家庭餐桌上, 每个人都有自己固定的座位, 德语中称为Stammplatz。在一些非正式场合, 譬如家庭宴请, 朋友聚餐等日常聚餐中, 就餐的座次没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定, 通常人们喜欢男女交叉混坐, 即德语中的bunte Reihe, 如果一对热恋中的男女如胶似漆, 难舍难分, 可以向主人表达不分开的愿望, 主人一定乐意关照[1]。如果是几桌客人的大型宴请, 据笔者观察, 德国人通常会主动离开家庭成员, 分散坐到其他的位置上。在德国, 男性一般走到女性的左边并坐下, 即左边入座的习惯[2]。在女主人和其他在场的女士入座之前, 男士先就坐是不礼貌的, 一定要等所有的女士都就座了, 并帮助她们推好椅子之后男士才入座[3]。这里特别不同的一个就餐习俗是, 在德国, 就餐前的聊天并不是在餐桌前自己的位子上进行的, 而是在会客厅里进行的。根据笔者的观察, 客人到了以后, 主人会先把来客介绍给已到客人认识, 然后大家在会客厅里一起交谈。在正式用餐之前, 主人总会给客人准备些小点心, 例如自己烤的小饼干或者蛋糕, 搭配咖啡, 果茶, 或者开胃酒等饮品, 加之客人之间的攀谈, 从而营造一种餐前愉快的氛围。在主人或其委托的司仪将客人引领到指定位置就座时才能入座[4]。

三、就餐礼仪

1. 言谈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德国, 致辞都是一门交际艺术, 它对于宴会活动的成败, 往往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在正式的官方宴请中, 祝酒词 (Tischrede) 须简明扼要, 措辞应恰当得体, 其中避免使用易引起误解或是争议的刺激性言语或敏感话题[5]。笔者在德国参加的宴请多是非正式、非官方的家庭聚餐, 朋友聚会。在这一类宴请中, 主人的祝酒词纯属盛情好客的流露, 以博得客人的热烈掌声。即使这样的场合祝酒词也是以简明为贵, 正如德国的一句俗语说的那样, 饿着的客人不是好的听者 (Hungrige Gäste sind schlechte Zuhörer) 。

正式开始用餐之前, 人们都会说一些祝福的话, 例如德语中Guten Appetit!Gute Mahlzeit!Wohl bekomms。与中国人在餐桌上谦虚礼让, 热情好客不一样, 德国人在餐桌上会避免不必要的客套话。他们常会说Bitte greifen Sie tüchtig zu!Bedienen Sie sich bitte!Kosten Sie etwas davon[6]。因此, 在笔者的经验来看, 去德国人家做客, 最好将自己的喜恶大方的表达出来, 这样就不会出现喝到不想喝的饮料, 吃到不想吃的食物的尴尬场面了。令不爱饮酒的人士感到高兴地是, 在德国没有劝酒文化, 因为人们不应该强迫别人做超出其能力的事 (Man sollte niemanden zu Dingen zwingen, dieüber seine Kräfte gehen[7]) 。

在德国用餐过程中, 餐桌的聊天话题最好是中性的, 比如国际新闻、旅游经历、电视节目等[8]。只要是有助于消化和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话题都可以围绕展开。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三点:不要窥探别人的隐私;不要只和旁边的女士谈话, 要同两边的邻座攀谈;不要高声同桌子对面的人交谈[9]。

2. 坐姿

“坐如其人”, 一个人坐姿也是他的教养和风度的体现。端庄文雅的坐姿不仅能体现一个人的气质, 也能使精气神得到显现。餐桌上, 入座后, 身体放松, 正坐, 不前仰也不后倾。脚放平, 手关节放在盘子旁边, 用餐时两臂应尽量贴近身体, 少占桌面, 如果将整个手臂或手肘放在桌子上, 将被视为没教养, 正如幼儿园里小孩被教导的那样:Ellenbogen, Ellenbogen, sei doch nicht so ungezogen, auf dem Tisch sollst du nicht sein, alle Kinder essen fein (手肘, 手肘, 不应该这样没礼貌, 你不可以将它放在桌子上, 所有的孩子都吃的好) 。席间客人不应频频站起身, 也不应动辄离开饭桌, 不然, 可能会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3. 吃相

汉语方言中有“吃相”这个词, 意味吃喝时的姿态和样子。德语有一个对应的词叫die Tischsitten。虽然在吃相上德国没有中国的这些繁文缛节, 比如民间的“筷礼八忌”[10], 但德国人对于吃相也是有其说法和讲究的。

在德国, 吃东西的姿势应当是, 基本不低头凑食, 而用手举叉或匙把食物送入口中, 既不端碗吃又不欠身低头吃, 而是靠手持餐具于半尺距离内“运输”[11]。德国的餐具不仅种类繁多, 而且不同大小, 形状的餐刀、汤匙的功能也不尽相同, 由此不可混用, 或是为了偷懒, 只用一个勺或刀完成进餐全程, 是不可行的。据笔者观察, 很多初到德国的留学生, 还不习惯这样的姿势, 而用叉叉住未切好的猪排, 举起, 一口口的啃咬, 这是很不符合德国以及西方餐桌文明的, 会造成他人对中国人的成见, 留下不好的印象。那么方法只能是, 既来之, 则安之, 入乡随俗, 练好使用刀叉的方法, 不给别人留下笑柄。

除却正确的吃饭姿势, 就餐时的一些禁忌人们也需知晓。禁忌一:当自己在餐桌上够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 可以请身边的人帮忙, 而不是自己起身去够。禁忌二:当众打嗝、咳嗽、剔牙, 嘴里含满食物说话, 放屁, 挖鼻孔, 抠耳朵, 抖腿等不文明的习惯动作。禁忌三:餐刀发出响声, 酒杯发出叮当声, 喝饮料时发出吸溜声。禁忌四:夹取超出自己食量的餐食, 而导致浪费, 将饭菜乱七八糟的堆在一起。然而值得一提的是, 在德国人并不介意刺耳的擤鼻涕声, 相反, 这在中国人的眼中不甚雅观[12]。

四、餐桌收拾、餐后付账、道别

在德国, 餐后收拾餐桌时, 通常将餐具递给主人或是服务员, 主人或是用洗碗机, 或是用手清洗餐具。德国人一般会拒绝客人的帮忙。

与中国不同, 大多数餐馆通常是顾客自己找座位, 只有极少数的餐馆会专门有女服务员引领顾客去座位。如果是请朋友或是被朋友邀请去餐馆就餐, 餐后付账有两种方式:一起付或分开付 (Zusammen oder getrennt) 。通常结账时会给服务生相当于用餐费用的10%左右的小费 (Trinkgeld) 。一般低收入人群或是没有收入的人群, 如学生, 也可以不付小费, 因为15%的服务费已经包含在账单里。通常, 账单最好付整数, 如果账单是78.50欧, 那么就付80欧[13]。

在道别时, 出于礼貌, 客人总会说写感谢的话, 例如Danke für Ihre Einladung. (谢谢您的邀请) ;Der Abend war wirklich schön (这真是个美妙的夜晚) 。主人也时常会礼貌性的问:Wie schmeckt es Ihnen bei uns? (吃的怎么样?) 通常都礼貌性的赞赏到:Sehr lecker (非常可口) ;Schmeckt sehr gut (很好吃) 。

五、结束语

本文分三个时间段, 即餐前, 餐中, 餐后循序渐进的介绍了德国的就餐风俗文化。随着中德学术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与深入, 德国人的就餐礼仪和风俗是德国社会文化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 在与德国人打交道时, 对德国的文化不能全面知晓, 面面俱到, 但一般的风俗礼仪都应事先了解掌握, 以便应付自如。

综而观之, 德国人的饮食社交习俗与西方其他国家的基本相同, 具有规范性, 传承性和限定性等特点。因而只要遵循以下三大原则即可, 即举止高雅、尊重妇女、积极交际。

参考文献

[1]埃克哈德·伯恩斯坦.理性德国[M].长春:长春出版社, 2012.

[2]蔡玳燕.德国饮食文化广州[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1.

[3]黎东良.中德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2.

[4]刘芳本, 叶本度.莱茵浪花-德国社会面面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

[5]姚宝, 过文英.当代德国社会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篇4:德国旅游礼仪注意事项

关键词:旅游 服务礼仪 养成教育

中国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有着优秀的传统礼仪美德。旅游行业事关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形象,旅游从业人员优秀的服务可以给外来游客留下美好的印象,也是行业繁荣的必要保障。笔者以为,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学生的礼仪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指导学生从细节入手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是礼仪的起点,因而只有从内心尊重他人,才会有落落大方的礼仪言行

首先,从语言上,培养学生对旅游者适用尊称。言为心声,语言是拉近心灵距离的纽带。称呼他们先生,小姐,使用您好,主动微笑、问好,无形中使旅游者感受到温馨,自然会赢得人家心理上的认可。其次,从细节上,培养学生对他人的尊重。如: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进入客人房间,应礼貌敲门;尊重客人对客房的使用权,做到客人至上。其实,作为旅游专业,应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态,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只有满足客人求尊重的心理,做到从细微处尊重客人,给他们留下美好的印象,让他们怀着热情而来,带着不舍而归,继而也树立了我们良好形象,有利于服务工作得到客人的理解和支持。

二、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礼貌服务用语

对于旅游行业来说,旅游专业的学生今后从事旅游行业的工作,并将使用服务礼貌用语因此,逐渐积累和学习礼貌服务用语是学生的必修课。服务性行业从业人员在接待宾客时,往往需要使用的一种礼貌的语言,我们称之为礼貌服务用语。他是旅游从业人员为旅游者服务,传递信息和情感,促进友谊的桥梁。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语言是把双刃剑,简短的一句话会造成截然不同的后果。在旅游服务过程中,礼貌用语,是缓解由于各种误会、差错的良药。恰当的使用礼貌用语,主动耐心地加以解释,能够缓解和消除误解,妥善的解决好问题及矛盾。

因此,在培养旅游工作者的时候,我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礼貌用语的使用。

1.学会灵活使用日常礼貌用语。如“请原谅”、“您好”、 “劳驾”、“谢谢”、 “没关系”、 “再见”、 “真抱歉”、 “请”、“不必客气”、“对不起”这些简短的礼貌用语,是学生养成习惯的基础,同时是衡量语言美的重要标志,还为进入工作岗位之后掌握礼貌服务用语打下基础

2.注意说话的语气语调。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是一门艺术,说话的语气对说话内容有很大的影响。在交流过程中,恰当的语气是顺畅交流的纽带。因此,作为旅游工作者,要求多使用请求、建议、劝告式的语气,尽量避免使用命令的、不耐烦的或训诫式的语气说话,有利于双方的交流和理解。

3.说话的态度以及礼节礼貌。与别人交谈时,目视对方,要聆听,并随时作出反应,让说话人感受到自己得到尊重。可说“嗯”、“我明白你的意思”,微笑点头等示意。与别人说话时,要注意手势动作不宜过多,幅度不宜过大,不能一味强调自己的认识、观点,而应随时观察对方的深情,给对方插话的机会。

三、培养学生注重良好的仪表仪态

在人际交往中,仪表仪容仪态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它包括人的容貌、服饰和姿态。良好的仪表仪容仪态,不仅是个人的形象,而且体现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文明程度,以及对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在国际上,考核员工仪表仪容仪态是一项重要的指标。注重仪表仪容仪态是尊重他人讲究礼节礼貌的具体体现。旅游服务人员的仪容仪表仪态不仅影响个人形象,也反映出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在着装方面,首先要保持服装的平整洁净,再者要穿工作服,既是良好的形象,也是对自己职业的自豪感。在仪容方面,淡妆是对人的一种尊重,在做要以最大的热情和最真挚的微笑迎接所有客人。在举止方面,要落落大方,得体到位,才能博得客人的喜欢与爱戴。

因此,旅游专业教师在培养学生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仪容仪表仪态习惯。其一,要求学生穿戴整洁,讲究卫生。学生不得衣衫不整,不得在公共场合有不雅的行为,如扣鼻屎,随地吐痰。第二,要求学生从细节做起,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平时的形象应该得体大方,要符合年龄特点,不能过分张扬。作为学生,也要积极响应号召学校的体育锻炼,强健的体质,是学生各个方面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仪容仪表的一个方面。拥有健康的身体,饱满的精神,洒脱有风度,优雅大方的举止让别人欣赏和赞美。

四、引导学生熟悉主要客源习俗礼仪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不但需要熟悉服务礼仪知识,而且得掌握我国主要客源国以及地区的习俗礼仪知识及国际礼仪常识。培养学生应关注各地民族、风情、习俗,不管是饮食居住,还是节日的习惯。文明礼貌对于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是相通的,但传统习俗却是各有差别,礼节表现的形式也是不同的。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不仅要认识国家,民族,礼仪的内容是有区别的,还应从细小的差别入手,以便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同时,对于提高旅游从业人员自身的文化素养,也有助于提供针对性服务,满足客人的各種需要。

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在法国,菊花只用于葬礼。服务员为一个生病的法国客人送上一束菊花,出乎意料的是客人大怒。再有一次,有些服务员不懂得渔民吃鱼时不能将鱼翻过身来吃的,否则会认为出海时会翻船,这样触犯了他们的生活禁忌。由于旅游活动涉及的圈子广,高星级的饭店还要接待来自五湖四海的客人甚至国际上的来宾,会谈、签字仪式、宴会等。

篇5:美国旅游礼仪注意事项

(1)社交礼仪

美国人在待人接物方面,具有下述四个主要特点。

第一、随和友善,容易接近。

第二、热情开朗,不拘小节。

第三、城府不深,喜欢幽默。

第四、自尊心强,好胜心重。

(2)服饰礼仪

总体而言,美国人平时的穿着打扮不太讲究。崇尚自然,偏爱宽松,讲究着状体现个性,是美国人穿着打扮的基本特征。跟美国人打交道时,应注意对方在穿着打扮上的下列讲究,免得让对方产生不良印象。

第一、美国人非常注重意服装的整洁。

第二、拜访美国人时,进了门一定要脱吓帽子和外套,美国人认为这是一种礼貌。

第三、美国人十分重视着装细节。

第四、在美国女性最好不要穿黑色皮裙。

第五、在美国,一位女士要是随随便便地在男士面前脱下自己的鞋子,或者撩动自己裙子的.下摆,往往会令人产生成心引诱对方之嫌。

第六、穿睡衣、拖鞋会客,或是以这身打扮外出,都会被美国人视为失礼。

第七、美国人认为,出入公共场合时化艳妆,或是在大庭广众之前当众化妆补妆,不但会被人视为缺乏教养,而且还有可能令人感到“身份可疑”。

第八、在室内依旧戴着墨镜不摘的人,往往会被美国人视作“见不得阳光的人”。

(3)餐饮礼仪

美国人用餐的戒条主要有以下六条:

其一、不允许进餐时发出声响。

其二、不允许替他人取菜。

其三、不允许吸烟。

其四、不允许向别人劝酒。

其五、不允许当众脱衣解带。

其六、不允许议论令人作呕之事。

(4)习俗禁忌

国花:玫瑰

国树:山楂

国鸟:白头雕

国石:蓝宝石

最喜欢的颜色:白色

最讨厌的数字:13和3

篇6:出国旅游需要注意的礼仪

每个国家的文化不一样,那么出国的时候,应该怎么注意礼仪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境旅游个人礼仪

大家都知道,个人行为虽说不能代表整体,但身在外,作为对他国的陌生来客身份来说,他人往往会把你作为一个整体的代表来看。我们都不会希望在外国旅游时听到有关对中国不好的评价,那么这就需要我们每个出国的人共同维护,从个人礼仪做起,维护和树立对外的良好形象,得到世界的肯定和欢迎。那么出国旅游究竟要注意哪些个人礼仪呢?

出国前的准备工作

1、调查目的国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宗教习俗。如果是商务旅行,还需要调查这个公司的历史背景、公司结构,以及要会谈的人在公司里的角色、地位。

2、学习简单的语言交流。

3、准备行李清单,商务旅游的话,最好带一些本地的土特产,作为送给对方的礼物。

4、带好各种证件。

5、在机场和车站等候的礼仪

6、候机厅的座位不是用来放大衣和行李的,而是留给其他旅客坐的。

7、对服务人员要有感激和欣赏的态度。

8、走廊等公共空间尽量保持顺畅。不要对方行李或让小孩在那里乱跑。

乘坐飞机的礼仪

1、出境旅游一般会坐飞机,而飞机上也一定要表现出良好的修养和礼仪。上机时不得违规携带有碍飞行安全的物品。通常规定:任何乘客均不得携带刀具以及其他武器,不得携带一切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物质等危险物品。

2、登机时应当认真配合例行的安全检查。在进行安全检查时,每位乘客都要通过安全门,而其随身携带的行李则需要通过监测器。如有必要,对乘客或行李使用探测仪进行检查,或手工检查。不应当拒绝合作,或无端进行指责。

3、准时登机,依次入座。上下飞机时,要注意依次而行。

4、飞机飞行时务必遵守有关安全乘机的各项规定。登机后主动关闭手机等无线电设备。

5、需要找乘务员时,可以按呼叫铃,不宜大声喊叫。接收乘务员服务应致谢。上下飞机时,对空中乘务员的迎送问候应有所回应。

6、在机上放置自己随身携带的行李时,与其他乘客要互谅互让。飞机未停稳时不抢先打开行李舱取行李,以免行李摔落伤人。

7、在自己的座位上就座时,要维护自尊。不要当众脱衣、脱鞋、尤其是不要把腿、脚乱伸放。如果是长途飞行,脱下鞋后应在外面再罩上护袜。

8、当自己休息时,不要使身体触及他人,或是将座椅调得过低,从而有碍于人。

9、与他人交谈时,不要影响他人休息,不要谈论令人不安的话题。

10、保持舱内整洁卫生,因晕机呕吐时,应使用机上专用呕吐袋。

11、机上读物阅后整齐放入面前插袋。

12、不乱动飞机上的安全用品及设施。飞机上的救生衣是飞机遇险,在海上迫降时供乘客逃生使用的,切勿随意打开或带下飞机。

入住酒店的礼仪

1、在国外旅行,住宿的安排是最重要的,和酒店服务人员的接触也是最多的,入住酒店需要注意礼仪礼节。

2、除了前台之外,停车场的服务人员、提行李、收拾房间、送餐的服务生都需要给小费。

3、要尊重服务人员,常常口头表述你的感激和称赞。

4、旅馆通常晚上10点后进入休息时间,要保持安静。

5、遵守酒店里的规定。

出境旅游给小费的礼仪

在国外旅行,随时随地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支付小费的问题。因各国、各地区收小费的比例不一,差距较大。初到一地,应事先向有经验的人了解有关情况,并与同行者研究一下付小费的合理办法,应以入乡随俗的.态度认真对待,以免带来不好的影响。

一般情况来说小费礼仪需要注意五要:要尊重对方;要悄悄给对方;要掌握给小费时机;要按质付费;要注意区别不同地方的付费方式。

国外收小费的行业主要有:第一,酒店,门童、行李员、送餐员、客房服务员;第二,餐厅,领位员、侍者、乐手、卫生间保洁员;第三,美容美发,美容师、发型师、泊车者;第四,出租车司机;第五,影剧院,衣帽厅侍者、节目单发放者、剧场领位员;第六,旅游观光,导游员、驾驶员。除了以上六类行业,还有其他一些行业流行付小费。

【常见各国付小费礼仪】

1、在日本

当进入饭店大门时,顾客可向女招待员付一些小费,而对于其他人员可不必付。

2、在泰国

在泰国,顾客所付的小费,无论多少,都是需要的。

3、在新加坡

新加坡付小费是被禁止的,如若付小费,则会被认为服务质量差。

4、在瑞士

瑞士的饭店餐馆,不公开收取小费,而司机则可按明文规定收取车费10%的小费。

5、在法国

在法国付小费是公开的,服务性的行业可收不低于价款10%的小费,财政税收也将小费计入。

6、在意大利

意大利收小费属于“犹抱琵琶半掩面”的半公开现象。当遇到“拒收”的“示意”时,你最好是趁送账单之际递上小费。

一般在意大利饭店里(餐馆),客人最多给10%的小费。在咖啡馆酒吧,一般酒台上放着专给你放小费的小盘子或储钱猪。在旅馆里,通常每周给打扫清洁的女工5个欧元。坐出租车则不一定要给小费,把车钱凑成整数就行了。

7、在北非及中东地区

在北非及中东地区收取小费是“理所当然”的事。因为,许多从事服务性活动的老人与孩子,小费是全部收入。如遇顾客忘却付小费,他们会追上去索取的。

8、在美国

小费现象是极普通而自然的礼节性行为。一般来说小费是消费的10%—15%,不过经常有人高兴多给点。有些餐厅在结账的时候专门列有一项是“小费”(gratuity),必须要交的。付小费的其他情况包括坐出租车和到旅馆请人搬行李等。在这些情况下付一两块钱小费就行了,而不是15%。坐出租车付10%的小费。严格地说,服务员应该为小费报税。

西餐用餐礼仪

(一)、用餐时的基本礼仪

1。 喝汤、咀嚼绝不出声。这是人和动物的分别。

2。 不在公开场合,大声地发出打嗝声。

3。 不碰撞杯、盘。不要移动餐盘,不许和同伴交换餐点。

4。 刀叉轻放,不发出刮盘声。

5。 讲话时不挥舞刀叉,或用刀叉指着人。

6。 不弯腰埋头吃饭。这模样实在很穷酸相、狼狈。

7。 切食物只切一口大小,并且一口放进嘴里,不要只咬半口。

8。 不要翻看盘底的厂牌名。

9。 每上一道菜,从最外侧的左、右一副刀叉开始使用。

篇7:德国旅游礼仪注意事项

餐饮礼仪:加拿大人爱吃烤制食品,尤其喜欢烤牛排,特别是八成熟的嫩牛排。他们习惯在用餐后喝咖啡和吃水果。加拿大人偏爱甜食,喜欢白兰地、香槟酒等,忌食虾酱、鱼露、腐乳以及怪味、腥味的食物和动物内脏。在加拿大,赴宴时最好到花店买一束鲜花送给主人,以表达自己的谢意。在餐桌上,男女主宾一般分别坐在男女主人的右手边。饭前先用餐巾印一印嘴唇,以保持杯口干净。进餐时不要当众用牙签剔牙,切忌把自己的餐具摆到他人的位置上。

商务礼仪:在加拿大从事商务活动,首次见面一般要先作自我介绍,在口头介绍的同时递上名片。在商务活动中赠送礼品,最好赠送具有民族特色的、比较精致的工艺美术品。在正式谈判场合,衣着要整齐庄重。如有会议或活动,加拿大人会在事前通知你参加的时间,不宜过早到达,如你有事稍为晚到几分钟,他们一般不会计较。

篇8:小议德国人的日常交际礼仪

一.初次相识

课文中也介绍了德国人之间初次见面, 如果需要第三者的介绍, 要先向老年人引见年轻人, 向女士引见男士, 向地位高的人引见地位低的人。双方握手时, 要友好地注视对方, 以表示尊重对方, 如果这时把眼光移向别处, 东张西望, 是很不礼貌的行为。初相识的双方在自报姓名时, 要注意听清和记住对方的姓名, 以免发生忘记和叫错名字的尴尬局面。在许多人相互介绍时, 要做到尽量简洁, 避免拖泥带水。由于德语语言自身的特点, 在与德国人交往中还会遇到一个是用尊称还是用友称的问题。一般与陌生人、长者以及关系一般的人交往, 通常用尊称“您”;而对私交较深、关系密切者, 如同窗好友、共事多年关系不错的同事, 往往用友称“你”来称呼对方。交换称谓的主动权通常在女士和长者手中。称谓的变换, 标志着两者之间关系的远近亲疏。对此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 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地与德国人交往。

二.遵约守时

西方人一般都讲究遵守时间, 德语中有一句话“准时就是帝王的礼貌”。德国人邀请客人, 往往提前一周发邀请信或打电话通知被邀请者。如果是打电话, 被邀请者可以马上口头作出答复;如果是书面邀请, 也可通过电话口头答复。但不管接受与否, 回复应尽可能早一点儿, 以便主人作准备, 迟迟不回复会使主人不知所措。如果不能赴约, 应客气地说明理由。既不赴约, 又不说明理由是很不礼貌的。在德国, 官方或半官方的邀请信, 往往还注明衣着要求, 这并非多此一举, 因为谁也不想在此穿戴庄重的场合, 由于穿戴不符而出自己的洋相。接受邀请之后如中途有变不能如约前往, 应早日通知主人, 以便主人另作安排。如由于临时的原因, 迟到10分钟以上, 也应提前打电话通知一声, 因为在德国私人宴请的场合, 等候迟到客人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客人迟到, 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电影院中的迟到, 人们可以习以为常, 但对于音乐会的迟到, 则是令人讨厌的。这时迟到者最好等到一幕或一个乐章结束后再入座。如等不急, 需慢慢走到座位上, 千万别走错排数, 并且要对站起来让路的人轻说“谢谢”。赴约赴宴, 如遇交通高峰期, 一定要提早出门, 以免迟到。迟到固不礼貌, 但早到人家, 也欠考虑。德国人如遇正式邀请, 往往提前出门, 如果到达时间早, 便开车转一圈或在附近散散步, 到时再进主人家。

三.付小费

篇9:德国礼仪课从敲门教起

“行为文明是衡量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文化层次和文明程度高低的一个标准。”柏林弗莱蒙小学校长凯梅尔博士说,“行为文明比法律更重要。缺乏行为文明应该被看作一个严重的国家问题。”他还指出,现在的生活带给孩子的压力越来越大,很多时候他们的心情比较急躁,无法做到维持文明的习惯,再加上单亲家庭、不良影视等的影响,很多德国孩子也出现不当行为。

鉴于此,德国学校在课程表上都增设了“人际交往和行为礼仪”课程,每周授课两个学时。在课堂上,学生们从最基本的礼仪学起。比如见面相互问候,进屋前先敲门,给别人造成不便主动说对不起,得到别人的帮助要说谢谢等等。当学生们掌握了这些基本礼仪后,再逐步传授人际交往和言谈举止的必要知识。

在谈到怎样培养孩子的行为文明习惯时,凯梅尔博士说了五个词语:“榜样”,让学生善于发现自己身边的榜样;“解释”,同他们进行有关人类高尚道德的对话,使学生受到启发,满足儿童天生的好奇心;“劝诫”,即对学生的激励和规劝,可以通过精心推理的方式进行;“环境”,教师要创造一个道德教育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望,感受到彼此的相互尊重与合作,从而有助于学生产生利他主义的思想和行动;“体验”,教会他们一些有效的助人技能,有计划地安排校内外活动,有机会体验并且逐渐内化各种道德观念,比如带孩子乘车,先买票,然后排队上车,主动让位等。难怪德国虽然没人检票,但逃票的人很少见。

凯梅尔博士还特别指出,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关键。这让记者想到一些身边的朋友,比如他们让孩子帮助做什么事时总是对孩子说:“请你帮我……好吗”,“请你……好吗”,而不会说一些生硬的句子,或者强硬地命令孩子去做事。孩子做完了某件事,父母总会说声“谢谢”。不管遇到什么事情,父母总会和孩子商量一下。例如,父子一起看电视时,如果父亲想换一个电视节目,总是先对孩子说:“杰克,我们换个频道看好吗?”

当然,对于行为不文明的孩子,也有相应的惩罚措施。比如德国规定逃学儿童的家长将被罚款,严重的还会被判处监禁。

这些年,德国行为文明教育硕果累累:据德国联邦健康教育中心统计,德国青少年烟民越来越少;青少年犯罪率也有所下降。

篇10:德国西餐礼仪

首先看一下德国正式吃饭的方式,聚餐开始时,一般所需要的餐具已经准备好了。一般聚餐有三道菜,用的餐具当然不一样。

餐巾吃饭前需要展开,对折放在腿上开口朝里。不要把餐巾放入衣领,尽管在西餐厅很常见,但在德国并不合适。

错误的左与正确的右方式

如果需要站起来,把餐巾放在桌子上。

吃完也要记得把它折叠放在盘子的旁边。

较高级的餐厅会在盛菜的餐盘下放一个垫盘,这个盘子不要使用,它是这个位置有人的标志、有的餐厅没有这种垫盘,那服务员会直接把每道菜的盘子放在客人的前面。

餐具不包含牛排刀等专用餐具

德国餐具一般是从外到里用的,首先用勺喝汤吃开胃菜用的刀叉,吃主菜用里面的刀叉,。面包刀,用盘子上边的餐具吃甜点。

三个杯子也是按照使用顺序来放的,从右往左用,最外层是喝水的,然后是白葡萄酒杯,红葡萄酒杯。

三个杯子也是按照使用顺序来放的,从右往左用,最外层是喝水的,然后是白葡萄酒杯,红葡萄酒杯。

汤勺是右手拿的。吃意大利面条是左手拿勺,右手持叉。吃完之后,记得把勺子放在汤盘上。使用餐刀时,右手食指不应该在刀刃上。刀仅用于切割食物。餐叉是左手持有,手指不要太靠近叉刃。

德国像大多欧洲国家一样吃饭时的姿态很重要。德国也是“食品找人的嘴”,而不是嘴去找食品。

除手以外,其他部位都不要放在桌子上。

吃饭时,应避免噪音,打闹与打嗝是绝对禁止的,大声说话也会很令人厌烦。

这些规定算比较正式的,如果去普通的餐厅或和朋友一起吃饭就不用那么严肃。

但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应该尽量争取按照这些礼仪吃饭。吃饭时肘部不应该放在桌上,当然,聊天时没有问题。

篇11:德国餐桌风俗礼仪

除了日常用餐外,在德国不管是私人家宴,还是官方大型聚餐——最重要的都不是吃或喝,而是通过共同进餐的方式达到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的交流。

因此,不仅在宴会开始之前要有一轮问候寒暄(主人致欢迎辞、祝酒辞,宾客致答谢辞、互致问候等),整个宴会期间还非常讲究所谓的“席间闲谈”(或称“席间小歇”)。理想的宴会应该自始至终都在谈笑风生、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

对主人来说,最难堪的场面绝不是碰翻酒杯、刀叉落地一类小“事故”,而是面对一群一声不吭、只顾埋头吃喝的“食客”!

2、坐相

德国人十分重视餐桌旁的坐姿。按照他们从小养成的习惯,坐在餐桌旁始终应保持上身笔直,除了“席间闲谈”时外,身体不死靠在椅背上。

用餐时两臂要尽量贴近身体,以免影响旁边的人。胳膊肘不能放在餐桌上,一般只是手和手腕以上部分放在桌面上。

吃东西时身体可以略略前倾,但头部应尽可能保持挺直,不能弯到盘子上面,应始终用叉子、汤匙将食物和汤送入口中。

3、吃相

在进餐过程中,吃相比坐相更加重要。

餐刀只是用来切碎大块的食物,绝对不可直接以刀代叉送食物入口。要把食物切成大小适当的小块——应以一口能吃下为宜,切忌叉起一大块一口一口从叉上咬着吃。

但也不能把整块肉或鱼等全部切成小块然后一一叉食。要用叉子叉住一边角、用刀切下,切一块吃一块。叉子入口也不能太深,更不能把整个叉齿都送入口中。

盘子里的食物不宜一次添得太多太满,而且一定要全部吃完之后再续添。如果吃不了剩在盘子里,在德国这意味着——你认为宴会的菜肴十分难吃!

4、吃汤

德国人和中国用餐最大的区别恐怕就是——“吃汤”,这不仅仅是语言表达上的差异,而的的确确存在根本性的区别。

德国人从不把汤盘端起来“喝”,而是用汤匙一勺一勺舀起来送到嘴里“吃”,与使用刀叉吃食物时无太大差别。

德国人习惯勺尖先入口,手腕、汤匙和嘴基本构成90度角。如果汤十分烫,也不能用嘴去吹凉,只能放慢速度让它自然冷却。

吃汤时切忌发出怪溜声或巴嗒嘴的声音!

5、餐具信息

此外,还应懂得刀叉不同的摆放方式所传达的信息:刀叉并排平行地放在盘上表示已经吃饱、停止进餐;刀叉相交放在盘中意味着你只是稍事休息、还将继续用餐。

喝饮料也有讲究:德国人的习惯是喝光了杯子中的饮料之后再续添,而不是随时往杯子里添加。在德国没有“干杯”的习惯,互相敬酒碰杯后没必要一次喝光。

餐桌上的文化

在德文里,德国人称喝汤为 “吃”汤 (Suppe essen),因为德国人从不把汤盘端起来喝,而是用勺子一勺一勺的送到嘴里“吃”(Suppe l?ffeln)。所以德国人禁忌“吃”汤的时候发出声音。“吃不拢嘴”在德国人看来也是不礼貌的,许多德国人总抱怨,亚洲人在公众场合吃面条的时候会发出吧叽吧叽的声音,在他们看来很不文明。

篇12:德国社交文化礼仪

1. 握手礼

德国人其实很爱握手,他们在碰面时和离开告别时都会这样做。 后来加入的人通常会和每一个在场的人握手。

2. 饮品

啤酒和葡萄酒是德国人正常晚餐的一部分,晚餐通常都会为客人提供酒精饮料。但是,不喝酒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不要像在中国一样劝酒哦,如果一个人一开始就拒绝了你喝酒的提议,那就不要在把酒端给人家啦。德国人拒绝喝酒不是因为害羞或者是跟你客气,就是真的不!想!喝!

可能根据一些国家的文化,青少年在餐馆和酒吧点啤酒是不太常见的。但是根据德国法定饮酒年龄规定,16岁以上可以喝啤酒和葡萄酒,18岁以上可以喝烈性酒。

3. 准时

不要迟到,不要迟到,不要迟到。重要的事情说几遍都不过分。德国人非常的准时,甚至延迟个几分钟可能就要有小情绪了。如果是重要的约会,大家最好提前5到10分钟到达约会地点,如果你真的没办法准点到了,一定要打电话提前告诉对方。

4. 用“Du”(你)还是“Sie”(您)

在私下里,年长的一方一般会先提议对方使用非正式的“du”(你)。在商务场合,就与年龄和性别无关了,职位高的一方总是会首先提议用“du”(你)来称呼彼此。教给大家一个很好的中间过渡技巧,在和同事们相处的时候,可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但是用正式的Sie(您),但是要询问对方的意见,可不可以这样称呼她/他。(因为在德国用姓加女士/先生称呼比较的正式,一般搭配“您”来使用,而比较熟悉之后称呼名字的时候,就会改称“你”了。)

5. 头衔

贵族的头衔是个人名字的一部分 - 如Fürstin von Metternich(女侯爵/侯爵夫人)。如果有任何疑问,建议大家问清楚对方正确的称呼再开口。名字里也要包含学术头衔,如Herr Doktor Müller或Frau Professor Weise。德国人很重视头衔的哦,大家称呼的时候可一个都别落下。

6. 鲜花

如果你被邀请到德国人的家里参加一些社交活动,请记得带上鲜花。如果鲜花是用纸包裹着的,请记得要在进门之前取下外面的包装。

7. 垃圾分类

德国人的环保意识很强,为了方便回收利用会把进行垃圾分类。如果被邻居发现你把可回收的玻璃或纸张扔进了普通垃圾桶里,哼哼,那么以后,你们的关系可能就会很紧张了。

8. 亲吻

当亲密的朋友互相问候时,亲吻左右脸颊是很常见的。但是,这在商业场合是不合适的。

9. 餐桌语言

将刀子和叉子交叉放在盘子上,就表明你还没进完餐。将刀叉平行放在盘子的右侧则是向服务员发出的信号,表明你已经吃好了并且可以来清理盘子了。

10. 敲门

进入办公室时,首先敲门然后立即直接进入房间是很常见的现象。

11. 名字

用姓氏和“Sie”来称呼是很有礼貌的。记得不要遗漏复姓名称中的任何一个哦,比如像Frau Müller-Weber。每交谈几句话就可以插入一下对方的名字。

12. 生日

你不一定要在生日的时候举办派对,但是如果举办了,就要为所有客人准备好食物和饮料。作为回报,大家也会给你带小礼物。通常在生日那天还要为同事们准备些蛋糕。

13. 关门

德国人很享受安静和私人空间。因此,他们可能经常关门,但如果你敲门,他们会很乐意接待你。关门并不一定意味着请勿打扰。同样,房子里一个关上了的浴室门也并不意味着浴室被占用。谨慎起见,大家还是敲一敲门确认一下为好。

服饰礼仪

德国人在穿着打扮上的总体风格,是庄重、朴素、整洁。在一般情况下,德国人的衣着较为简朴。男士大多爱穿西装、夹克,并喜欢戴呢子帽。女士则大多爱穿翻领长衫和色彩、图案淡雅的长裙。德国人在正式场合露面时,必须要穿戴的整整齐齐,衣着一般多为深色。在商务交往中,他们讲究男士穿三件套西装,女士穿裙式服装。德国少女的发式多为短发或披肩发。

风俗礼仪

1、守纪律,讲整洁

德国人非常注重规则和纪律,干什么都十分认真。凡是有明文规定的,德国人都会自觉遵守;凡是明确禁止的,德国人绝不会去碰它。在一些人的眼中,许多情况下,德国人近乎呆板,缺乏灵活性,甚至有点儿不通人情。但细细想来,这种“不灵活”甚为有益。没有纪律,何来秩序?没有规矩,何有认真?

德国人很讲究清洁和整齐,不仅注意保持自己生活的小环境的清洁和整齐,而且也十分重视大环境的清洁和整齐。在德国,无论是公园、街道,还是影剧院或者其它公共场合,到处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德国人也很重视服装穿戴。工作时就穿工作服,下班回到家里虽可以穿得随便些,但只要有客来访或外出活动,就一定会穿戴得整洁。看戏、听歌剧时,女士要穿长裙,男士要穿礼服,至少要穿深色的服装。参加社会活动或正式宴会更是如此。

2、守时间,喜清静

德国人非常守时,约定好的时间,无特殊情况,绝不轻易变动。德国人应邀到别人家做客或者是外出拜访朋友,都会按点到达,不会让主人浪费时间干等或者不得不提前招待客人。否则的话,就是不礼貌,如有特殊原因无法准时赴约时,都会向朋友表示歉意,并请求原谅。

德国人多喜欢清静的生活,除特殊场合外,不大喜欢喧闹。比方说,许多人虽在城里上班,但却把家安在乡村或者城市附近的小镇,图的就是一个清静。就是那些住在城里的人,也十分注意住宅周围的无噪音。例如,晚上8时至第二天早晨8时不可以演奏乐器、大声喧哗。如果晚上要搞聚会活动,事先要向邻居讲明情况,请求他们谅解,并尽可能安排在周末,尽可能不大声喧闹。否则,受干扰的邻居会十分恼怒,可能会当面提出抗议,个别人甚至会请警察出面干预。

3、待人诚恳,注重礼仪

上一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试卷答案下一篇:我的家乡河南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