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2024-04-07

构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精选6篇)

篇1:构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如何构建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构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对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高校是国民教育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培养国家建设所需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高校又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是思想最活跃的地方,也最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冲击。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我国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将长期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包围和渗透,如果我们不能为当代大学生灌输一种主旨明确、旗帜鲜明的核心价值观,那么,我们就很有可能丧失这一阵地。

一个人为人处世,总要受一定价值观的影响和支配,它就好比是人生的指南针,不可或缺。同样,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也需要有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来维系。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它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

张田欣部长在讲话中精辟的把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内容概括为“爱党爱国,立身做人;勤学善思,立志成才;历练本领,立业为民”。并强调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一是要靠教育,二是要找认同,三是要有载体,四是要抓群体,五是要营造氛围,六是要形成制度,七是在实践养成,八是要持之以恒。那么,教育之前认同是开端,教育讲究因材施教,寻求认同就更得摸清我们教育对象的各种特征,才能对症下药,找到好方法,好途径。

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取向

第一,在认知层次,他们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开始学习理性的判断,但判断能力尚须加强。他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所接受的信息和知识是非常丰富的,但缺乏必要的系统性和分析辨别能力,由此决定了大学生巨大的可塑性。他们接受能力强,喜欢新鲜的东西,不论是新思想还是新事物;在网络上,偶像剧里随时把他们替变成理想中的自我。超现实主义非常强烈,以至于对现实不满,怨天尤人者不再少数。这种类型的人,走出校门,面对残酷的现实,不能承受压力,感叹怀才不遇者居多,对人对事冷漠,他们没有核心价值观,或者说正在形成中,这时正需要加强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让核心价值观始终贯穿 1

他们的成长,始终在他们的身心中不断积淀流淌,使他们在面对多种价值观时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正确作出自己的价值选择。

第二,在价值取向上,作为“80后”、“90后”的一代大学生,他们的成长过程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成果,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感召力。但改革本身就是利益格局的调整重构,市场经济本身固有的缺陷也充分地暴露出来,人际关系的趋利化倾向和社会消极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对外开放使中国融入世界的程度越来越高,然而西方敌对势力始终把我国作为意识形态的主要对手,采用公开的隐蔽的手段与中国争夺青年人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自然成为了整个社会最敏感的地带。

第三,在价值观上,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凸显,我行我素,追求个体利益、个性发展、自我独立、实现个人理想;价值观念呈现多元性特征,自身存在着矛盾与冲突。这一代大学生的缺陷是明显的:他们中相当部分是独生子女,缺乏生活艰辛的深刻体验,更缺少挫折的历炼。还有一部分是单亲孩子,问题就更复杂了。

二、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教育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仅靠行培养政人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是远远无法完成的。因此,必须在学校的统一指导下,充分发动党政系统、教学系统和学校管理系统的全体教职员工和全校大学生,各有侧重,多系统、多角度、全方位努力,常抓不懈,才能可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1、大力推进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社会主义思想品德课和时事政策教育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表明,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采用典型案例和生动有力的事实与数据资料,有针对性地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观点进行分析讲解,以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多方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是可行的、有效的,有助于形成巩固的政治信念和社会信念。高校另外一个政治课堂是积极分子的党课培训和党员的定期学习制度,不能流于形式,应该讲清、讲系统、讲得生动鲜活,只有清楚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到和谐起来的艰辛历程,才谈得上爱党爱国。

2、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主力军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科学理论知识的价值、专业的价值、职业的价值,促使学生形成清晰稳定的核心价值观体系。这些人生价值只有通过学习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技能,积极从事社会职业,创造物质财富和社会效益,才能充分展现出来。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市场经济的社会,谁拥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从事稳定的社会职业,谁就拥有了创造财富、获得物质资料的基础,谁就拥有了未来。我们的教师不能站在社会主义的讲台上大肆宣扬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不能培养共产党的掘墓人。

3、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陶冶作用。要针对高校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所学专业的特点和未来职业的特点,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促使大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其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及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我校的一些具体做法:一是充分利用校园内所有宣传阵地,校园广播、网络、宣传栏、标语进行宣传、感化教育。例如一进校门的 “八荣八耻”等。“八荣八耻”,将“耻”字重新置于人人应当关注的突出位置,是要使人们在重视荣誉感的同时,也要确立正确的羞耻观,不但犯罪的事不能做,错误的事不能做,连同蒙羞的事也不能做,更不能以耻为荣,荣耻不分。这就为大学生理想人格建设从正反两个方面设定了不可动摇的新坐标,从而使学生明荣辱之分,知荣而勇为之,知耻而力避之,形成推动奋发向上、文明正义的强大内在动力。

另一个是红色文化宣传。校园广播歌曲皆为红色歌曲,还在国庆、七一等重大节日组织全体师生开展唱红歌活动,校园里迅速掀起了一股学红歌、唱红歌的热潮。学生在歌唱中缅怀革命先辈,激发革命斗志,受到生动教育。每周五晚上露天播放爱国红色影片,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学会感恩,学会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把革命先烈作为榜样来学习。

4、对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得加倍重视实习、见习和实验教学等实践环节的指导,增强大学生的动手能力。任何职业化的专业能力、专业技术和技能都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只有在实践活动中,知识才能转化为能力,转化为技术和技能,历练好本领,才能形成学科优势和技能优势,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否则立志成才,立业为民,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有心无力的抱憾。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各种方式把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固化在学生的思想意识里,进而外化为他们的行为习惯。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篇2:构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根据调查报告显示:在政治价值观,当代中国青年价值取向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信念”;其利益价值取向是“高效、公正、互利”;其主要价值追求是“敏锐,乐观且理智地把握成才与择”;其消费价值观是“求新,求变,求质量”;但其价值行为表现是“身心失范以更复杂的方式表现出来”。在金钱观上认同“金钱是生存资本,也是生活目标”与“富裕才是美德”。在生存观上认为“物质至上与拜金主义不是批判性的词汇,而是实实在在生存哲学”;在成就上认为“比尔。盖茨是人生的成功典范”;在物质观上“名牌产品是青年一代是为之疯狂的物质清单”;在人生处境上“由于感性的主宰,容易陷入杂乱无章的困境中。”这说明了我们这一代中国青年的价值观多样化,个性化,体现自我追求,社会责任感比较淡薄,自我意识比较强,我们较多地关注自身发展和自我需要,较少关心国家与民族的命运。我们常处于欲望与情绪的边缘状态,但是我们在行为方式上,力求在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求平衡,在求实与享受生活之中求合理,在政治意识与政治行为之间求认同,我们选择逃避现实,沉迷于网络空间,追求享乐生活,但这种逃避无法彻底,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边缘主义”价值观,这种边缘主义价值观既是青年处于“文化场”上非主流地位的反映,由于注重自我感觉,在人生处境上受到感性的主宰,容易陷入杂乱无章的困境中。

我国青年的青春活力中具有开放,创新,先锋和蓬勃的一面,它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机与活力,意味着未来的任何一种可能的发展前景,是一个社会生机勃勃的象征和动力,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不竭源泉;当青年带着一颗骚动的青春的心进入社会,如果将这种动力用得恰如其分,那么青年一代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将带着“前沿文化”,给社会注入活力,对社会主流文化加以反哺。然而还要科学有效的引导青年的反叛性,即青春期的逆反、在社会与个体之间求共识,在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求平衡,在求实与享受生活之中求合理,在政治意识与政治行为之间求认同等,这些合理性的东西要加以延伸和发展,同时要看到它的相对性与局限性。我们在建立青年的价值观的取向时,有一个不可或缺的领域--网络生存。网络生存方式对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的影响力很大。从网上的调查中发现,我国青年的行为映射出来的西方青年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和思潮在价值观念上的反映。如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不承诺、不为健康牺牲嗜好、不停止幻想、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懒得存钱、白天不如晚上好、养宠物不养小孩、把怀疑精神奉为上帝、冲动、冒险、浪漫、性感、悠闲、安逸、无定性,对物质痴迷与嗜爱等。我们知道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世界趋势,网络是参与全球化必不可少的工具,网络化建设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手段,但网络化打破了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屏蔽”,进入网络意味着进入世界文化道德领域,价值观的融合和碰撞是自然而然的。网络是一个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和思潮的传播通道,我们不赞成后现代主义的价值观,所以要正视它对我们青年的影响。

然而信息全球化使当代青年睁眼看世界有了便捷的渠道,即通过互联网来学习多元的世界文化,互联网为人们开辟一个新的学习新文化的界面,世界文化因此相融与碰撞并逐渐趋近。这在价值观上表现为:一是物质观的现实性与理智的相似性;二是自我价值实现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三是生活方式的求新求变与多样;四是身心健康失范的原因之复杂性。

当代青年价值观自身特性与青年的特点息息相关。青年价值观体现出青春活力和朝气,即便开放性,先锋性与批判性,也表现出青春期的不稳定性,非均衡性与不确定性,情绪性等特点。首先,青年在网络时代,以开放的态度在时代前沿阵地“披沙淘金”的精神,网络所带来的变化极大地拓展了青年的视野,对我们的价值产生强大的冲击波,使我们意识到在新世纪中保持生力军的地位的前提就是拥有知识与信息,在社会急剧变化的环境中,必需先叛逆、情绪化及反社会性等特性,以消除这些对青年的价值观和文化道德的负面影响。

学会认识世界和认识现实。虽然全球性的消费主义浪潮会腐蚀青年的先锋意识,全球的风险与威胁就摆在面前,我们不能忽视与世界接轨所带来的风险,但也不会因受到西方国家的主导价值观的影响,青春期特有的生理特点,青年血气方刚的一代,未尝真正搏击,倒是先有了摄人心魄的姿态,易于情绪化和冲动,行为容易偏激出轨。又因为我们青春年少,多半求新求变,“今日风行一时,或许明日黄花”,所以青年的价值观的稳定性和规律性只能是相对而言。

然而,当代中国青年个人与社会的磨合与调适仍是价值观走向的主流。随着中国青年对“激进个人主义”的反思和对“抽象的集体主义”的放弃,随着整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实绩感染而给我们带来心智的成熟,青年与社会的尖锐矛盾逐渐成为历史。青年与社会的冲突与调适表现为“边缘与主流”的关系,但这种关系体现在个人与社会互动过程中,表现在人生态度上是“现实主义”与“功利主义”地接受现实的驱使又不跟现实“较劲”,求生存成为青年的一种理性的选择,我们就在社会与个体之间求一种共识,在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求一种平衡,在求实与享受生活之中求一种合理性。但在生活方式上,青年陶醉与迷恋的往往是多样化和“失序”的东西,因此处于欲望与情绪的边缘状态,我们比父辈更早熟,很早就对各种压力(就学、就业,经济等压力)感到担心或恐惧,不想重蹈父辈的覆辙,我们抛弃“大公无私”,“无私奉献”等的价值取向,我们害怕物质匮乏,追求物质享受,我们逃避社会责任,追求自我价值,形成一种“边缘主义”价值观,这使青年处于“文化场“上非主流地位,使我们的总体生活方式写照表现为行为边缘、情感边缘、观念边缘,趣味边缘。我们青年的价值观的核心与我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要统一。改革开放30多年来,当代中国青年的价值观逐步体现出一种“高度分化,走向整合”的基本轨迹,这与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指导下社会主义实践对青年的影响分不开的,从不同程度上表现出青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价值的认同,外加上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凝聚作用。在新的经济条件下,中国青年在求知,求职,婚恋,消费等领域都有很大的变化,所以说价值是一个充分实效性的概念,相对稳定,又绝对多变,时代变化了,价值观念也必然发生变化,呈现出价值观充分展开的历史丰富性和高度分化。

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趋势和人类主体利益相一致。在国际国内激烈复杂的价值观冲突面前,注意分清各种不同的价值观,特别分清科学与先进的价值观,正确与错误的价值观和界限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当今时代,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正确的,先进的价值观。这一价值观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它所包含的全部信念,信仰,理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去争取实现人类最彻底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要建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篇3: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指引, 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指导着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涵盖范围非常广泛, 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具有根本性的价值指引作用。为了更好地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需要各个行业以及不同的社会群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核心价值观, 其中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根据大学生群体富有朝气, 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的实际情况,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应该包括追求真理、高尚信仰、爱国主义和知荣知耻四个主要方面。

(一) 追求真理。

大学生在学习科学理论知识的时候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 不应该盲目相信权威, 而缺少自主的分析和认识。在学习或者研究的过程中遇到难题, 要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 并在具备科学依据的基础上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大学生应该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 积极深入社会实践之中和广大人民群众之中, 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通过理论指导实践, 反过来再通过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二) 高尚信仰。

这是一个思想多元化的时代, 互联网的普及使各国文化得到了深度的交流和传播, 这在带给中国社会文化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资本主义腐朽文化, 例如,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等。这种资本主义腐朽文化在很大程度上给当代中国大学生造成了广泛的负面影响, 逐渐侵蚀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非常不利于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对于整个中国社会的风气和社会氛围也有着不利影响。因此,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高尚信仰。大学生应该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内涵, 摆正心态, 坚定不移地对共产主义保持信仰。大学生应该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有机统一起来, 摒弃资本主义社会中腐朽的价值观念, 始终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

(三) 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中的组成部分, 对于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在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中更是占据着核心地位。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是将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因此, 大学生一定要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 立志用所学的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爱国主义教育也是培养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的重要方面, 应该积极激发其爱国热情, 不断鼓励其为实现社会主义中国的现代化而不断奋斗。

(四) 知荣知耻。

知荣知耻属于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范畴,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社会公众应该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平, 减少社会矛盾, 促进各种社会关系都处于一种相对比较和谐的状态。大学生应该具备较高水平的思想道德素养,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 使自己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不断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忧患意识, 将自身的发展同国家民族的发展有机统一起来,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所存在的问题

(一) 价值观西方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我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加速了中国社会融入整个世界之中, 中外交流日益密切。经济体制的改革使社会财富分配方式更加多元化,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共存的分配制度让公平观念深入人心, 这种经济分配制度的变化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使社会公众普遍接受了多元化的价值观。大学生作为一类特殊的社会群体, 在面对新事物的出现时具有更强的接受力, 在相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难免会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 使其自身的价值观从以往的传统观念逐渐向多元化的价值观转变。然而, 在多元化的价值观念中, 很大一部分充斥了西方价值观念, 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相冲突的, 大学生这种价值观念上的偏差和错位极易对其行为举止造成错误指引, 西方价值观念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蔓延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值得引起社会、政府和高校的关注。

(二) 信仰存在缺失。

当代大学生从小生活在相对比较稳定和繁荣的社会环境中, 缺少必要的忧患意识, 对学校和家庭有着较强的依赖性, 也缺少必要的自主鉴别能力和意志力。在进入大学后, 大学生开始在一个相对比较开放和独立的环境中生活, 极易造成心理上和生活方面的不适应。心理上的脆弱性使大学生对原有的思想道德教育产生怀疑心理, 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往往缺少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 消极的心理状态进一步加速了部分大学生信仰的缺失。信仰的缺失会使人丧失工作和学习的动力, 失去正常生活的积极性, 如果情况恶化还会对自己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 高尚的信仰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念的核心构成要件, 失去了信仰便失去了构建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前提。

(三) 价值取向功利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价值追求是效率, 因此, 效率观念渐渐深入社会公众的思维意识之中。虽然效率观念可以促进各种交易快速进行, 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但是, 效率观念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 例如, 为了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 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给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负面作用。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 功利主义在现代社会中开始蔓延和发展, 这种思想不也避免地进入了大学校园中, 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当代大学生越来越关注个性的张扬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在实现价值的过程中体现出了一定的以自我为中心和功利主义色彩, 往往采用牺牲别人和集体合法权益的方式去完成自己的目标。部分大学生在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 逐渐丧失社会责任感, 团结合作意识薄弱, 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而且, 在面对金钱或者权力诱惑时往往经不起考验, 容易做出违背原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 对其今后人生的发展产生了深刻而又深远的负面影响。

三、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若干策略

(一) 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指导行动, 人的行为一般都是在思想的支配下完成的, 因此, 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首先要抓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核心价值观不是先天造就的, 而是通过后天有目的的教育培养而成的, 而且这种教育从狭义上来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 从广义上来讲属于科学文化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等。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一方面应该符合时代的基本发展趋势和发展需要, 也要符合社会的基本发展方向, 另一方面正确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还要依赖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成效。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增加对社会不良思潮的抵抗力, 在生活和学习中遭遇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可以作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决定, 从而把握正确的人生发展方向。

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积极借鉴西方国家中的先进教育理念, 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美国著名学者拉思在其著作中创造性地提出, 在人类社会中, 每一个独立的主体都拥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各自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引导下进行各种社会活动, 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侧重点应该是树立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机会的把握力、选择能力。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和系统的工程, 不应期待在短期内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而是应该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方式长期展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规范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止, 使其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理解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改革其传统的教育模式, 改变其说教式的教学方式, 而是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 老师通过积极的引导来帮助学生探寻真理, 在实践中切实把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涵, 这样既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 又能最大限度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二)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现代社会中, 各种新闻媒体所体现出的能量越来越大, 新闻媒体不但对一些社会事件有着及时地报道, 将第一手资料呈现在社会公众面前, 而且不同的媒体对社会事件有着不同的解读, 这种解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深刻影响社会公众的价值观念, 对整个社会环境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中国正处于全面的转型期, 各种思潮和价值观念充斥于社会环境中, 此时, 新闻媒体就负有引导社会公众接受正确价值观的社会义务, 以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大学是一个开放的环境, 它与社会环境是紧密相连的, 大学生身处大学校园中在一定程度上来讲也是处于社会环境中, 那么社会环境中的各种思想观念必然会给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造成影响。因此, 新闻媒体一定要增强社会责任感, 认真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科学合理地传播新闻信息和先进文化, 将弘扬公平正义作为自己开展工作的前提, 坚决抵制外国腐朽文化在国内的传播和发展,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建立社会主义荣辱感意识, 推行和传播积极的优秀的社会文化, 为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 建立长效的培养机制。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形成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 大学的学习时间相对来说是比较短暂的, 因此, 不能将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仅仅局限于高等教育的过程中, 而是要建立健全长效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机制, 将培养工作融入长期的工作和生活中, 使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形成一种制度文化。制度文化具有凝聚性、稳定性和延续性, 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体系中要求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的准则, 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有机结合的产物, 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制度文化不仅对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有着保障作用, 而且对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贯彻落实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要: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主体行为具有引导作用, 科学地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不但直接关系到大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 而且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现阶段,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使得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存在一定的扭曲, 急需进行改善和修正。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

参考文献

[1].关丽兰.提高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的理论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7

[2].胡德超, 刘达禹.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问题[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7

篇4:浅谈构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构建;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胡锦涛总书记指示:“要切实抓好十七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十七大召开后,军委、总政对全军十七大精神“三进入”也作了重要部署,武警院校紧贴学员思想实际,将十七大精神“三进入”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来抓,构建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对武警部队的长远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教学主渠道作用,夯实理想信念和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根基

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学员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必修课和重要途径。院校通过发挥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使学员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自觉做到始终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伟大旗帜来高举,作为正确道路来坚持,作为共同理想来追求。

教学中,坚持在理论灌输上求“深”。讲透时代背景,弄清理论渊源;讲透基本观点,掌握精髓要义;讲透根本方法,树立科学精神;讲透实践品质,做到知行统一。坚持在解疑释惑中求“实”。围绕学员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专家教授集智攻关后,开设重大理论问题专题讲座。坚持在教法学法上求“活”。创新推行专题式、研讨式、案例式、辩论式、互动式等教学法,加深学员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把握。

二、充分发挥经常性思想教育主阵地作用,引导学员自觉践行“三到一长期”

“三到一长期”的经常性教育,作为实践育人的有效平台,对巩固“三进入”成效可起到积极作用。新学员来校时,可组织到“三到一长期”专修室上课;每一项重大教育开展都应探索新的方法深化效果;每一次国家和军队重大政策出台都要请专家答疑释惑;每一年寒暑假都要组织学员开展主题社会调查;每一批学员毕业前都要组织实兵实装拉动,到一线部队岗位体验,参与战斗值班。通过这些教育活动,引导学员把理想信念和献身国防精神,转化为到边疆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自觉行动。安心基层、乐于奉献,成为部队“用得上、留得住、有潜力”的指挥人才和工程技术骨干。同时,提出要把这一教育由学员向全员拓展,由教育向育人工程延伸,由实现一般价值认同向培育军人核心价值观聚焦。基础是理想信念;核心是艰苦奋斗、献身国防;关键是培养履行使命的过硬本领;品质是重在实践;根本目标是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使之成为爱党爱国的传承人、履行使命的接班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举旗人。通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学习,培育具有武警指挥学院特色的“忠诚、精武、坚忍、奉献”的武警学员核心价值观,引导学员自觉把艰苦奋斗、献身国防的价值追求,转化为卫国戍边的实际行动。

三、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强化学员献身国防精神

培育当代军校学员核心价值观,需要用浓厚的文化来熏陶,用鲜活的文化来感召,用独特的文化来传承。我们以“扎根基层、默默奉献、顽强拼搏、建功立业”为目标,以突出军味、体现特色、寓教于乐、环境育人为原则。充分发挥政治理论在培育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中的感染和熏陶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演讲、教学等系列文化载体和活动,营造浓厚的政治文化氛围,在寓教于乐中强化“三进入”效果,熏陶艰苦奋斗精神,使学员自觉做“雪莲”精神的传承人。

四、建立健全检查评估机制,为“三进入”工作不断取得实效提供有力保障

篇5:构建当代中国军人核心价值观

●构建当代中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基于六个因素:政治性、崇高性、时代性、功用性、民族性、普遍性。其核心价值观可概括为:使命、忠诚、纪律、牺牲。使命是核心,忠诚

是前提,纪律是条件,牺牲是要求。

一支军队要保证拥有高昂的战斗精神和强大的战斗力,必须懂得其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因为军人的一切行为,归根到底取决于其所持有的核心价值观。缘此,确立和奉行当代中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对于我军在新世纪新阶段履行历史使命至关重要。

构建当代中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履行历史使命的要求

核心价值观是整个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和最稳定的部分,是一个人、一个集团乃至国家和民族长期秉承的一整套根本原则。核心价值观是无形的,并且不具有强制力,但当其一经行为主体所接受,就会进入无意识,进而形成内在的左右行为主体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指向。

以往我们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并没有人告诉什么是核心价值观,尤其是战争年代官兵接受的教育并非以核心价值观的名义展开,我们这支军队仍然拥有高昂的战斗精神和强大的战斗力,为什么今天要提出构建军人的核心价值观?应当说,这是由军队发展的内在规律与时代要求决定的。

第一,时代变革与社会转型的影响,军队使命任务的拓展,决定着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从思想建设与精神铸造的角度认识问题,我军面临着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在价值观念多元的时代如何塑造主流精神;另一个是军队的使命任务有了新的拓展,要保证高标准履行好使命任务,必须在提高硬打击能力的同时,激发官兵的战斗精神,这无疑需要具有包括理想信念在内的核心价值观作支撑。

第二,受众认知能力与认知规律的发展变化,推动着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人的认识总是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直至成为自觉。战争年代由于官兵的文化水平低,他们对政治理念的理解和接受主要源于身边人的言传身教。今天,在社会价值观念多样化,官兵接受能力和理性思辨能力普遍增强的情况下,惟有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强化理性指导,才能产生不竭的精神力量。

第三,精神塑造的基本规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进程,要求进行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一种思想或精神要得到更为广泛的认同,并发挥行为导向作用,从方法上讲,很重要的一点是做到以内涵清晰、通俗易懂、简明易记、恒定不变的方式表现出来。而强调构建当代中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正是为了更加突出地发挥其价值功能,进一步激发官兵战斗精神,更好地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

我军与西方国家军队的核心价值观有着不同特征

世界主要国家的军队基本都有清晰的核心价值观。相比较而言,美军更重视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甚至军兵种和院校都拥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比如著名的西点军校是“责任、荣誉、国家”。这些核心价值观都是他们教育训练的内容,以促进官兵品格的形成和战斗精神培养。又如,法国军队强调的是“纪律、忠诚、献身”,印度军队倡导的是“克制、自尊、守纪、集体精神”,等等。这些都是为军队履行职能服务的,其特征主要表现为:第一,将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政治性内容以爱国、爱制度和爱生活的方式反映出来。西方国家军队所灌输的政治思想一般不是通过政党政治来体现,而是通过爱国、爱制度、爱生活方式来体现。第二,核心价值观中充斥着个人品质和职业道德要求的内容。西方国家的军队大多实行职业化,因此他们认定职业道德的培育是核心价值观得以形成的基础,相应地从职业道德层面作了大量的行为规范。第三,将宗教理念纳入核心价值观的范畴。借助宗教信仰来激发官兵的战斗精神是西方军队普遍的做法。如美军信教人数高达95%,美军在其武装部队成员的行为准则中清楚表明:“我相信上帝,相信美利坚合众国。”

虽然过去尚未提出核心价值观的明确概念,但并不意味着我军没有实质意义上的核心价值观。我军长期坚持的具有核心价值观特质的基本内容,集中反映在宪法、法律和我军政治工作条例所规范的我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之中。包括:“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始终不渝地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社会主义。”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等等。其特征主要表现为:第一,与每一历史时期的具体任务紧密相联,具有强烈的时代性。从我军成长史中会清楚地看到,这支军队的核心价值与党确立的奋斗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即党的任务就是军队的任务,党的价值追求就是军队的努力方向。而核心价值观直接反映于阶段性任务之中。第二,政治理念

主导核心价值观的走向。如红军时期的“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战争时期的“全民抗日”、解放战争时期的“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抗美援朝时期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就是以阶级仇、民族恨为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政治生态。第三,突出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以自我牺牲和局部牺牲来换取全局胜利。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也

与我党我军的价值观念有关。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党的价值观念就是为人民服务,党绝对领导下的以实现党确立的奋斗目标为宗旨的人民军队,其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无疑与党完全一致。

当代中国军人应有的核心价值观

将一个集团所遵循的价值观念和政治理念按照简洁、清晰、易记、深刻和思想容量大的原则抽象出来,构成核心价值观,并非易事,其困难主要不是缘于以往有没有清晰的提法,或有没有思想积淀,关键在于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建立在什么理念之上,只有弄清了这一点,原本积淀下来的思想或精神实质才易于把握并抽象出来。笔者认为,确立当代中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必须满足六个基本要素。

政治性。军队是上层建筑的范畴,维护的是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军与西方国家的军队相比较,一个突出特点是对政治素质要求更高,一直是将自己定位为“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明确规定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由此所决定,在确立核心价值观时一定要把党的政治理念反映进来,惟此才能保证不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

崇高性。由于核心价值观属于主流社会倡导的精神世界最根本的范畴,同时军队的职业特征决定了其使命的履行必须是甘于付出鲜血和生命,因此,没有崇高的奉献与自我牺牲精神,仅仅遵循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与利益最大化原则,将无以获得坚强的精神支撑。因此,要保证确立的核心价值观足以支撑这种牺牲,就必须把崇高的精神因子注入到核心价值观中来。

时代性。核心价值观调整和解决的是单个人或集团最本质、最持久的精神内核,这就决定了确立核心价值观不应拘泥于时期性目标和任务,而应着眼于军队的根本职能和本质特征。尽管如此,要保证我军确立的核心价值观具有现实性并发挥作用,显然需要着眼一定时期内执政党赋予的使命任务,即要将一个时期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反映到核心价值观中来。

功用性。我军是党绝对领导下的,为实现政治任务服务的武装集团,我们不可能还有超出国家和民族利益之外的独立任务,这支军队唯有坚持其功用性,定位于功用性,服从于功用性,才能自觉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思潮的影响,始终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

民族性。每个民族都存在着特有的文化传统与精神积淀。一种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必须建立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之上。这一点相对于文化传承久远,精神积淀深厚的民族来说更重要、更突出。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有一种道德品质十分突出地存在着,这就是义,是杀身成仁,是为国忘我忘家。因此,涌动在民族血液中的优秀文化因子与精神特质,应当在当代军人的核心价值观中反映出来。

普遍性。在整个人类文化中最富特点的一脉即为军事文化,而军事文化并不独享于单一民族,尽管民族间存在差异。可以肯定,所有军队对勇气和牺牲等精神要素的需求都很高。所以,构建我军的核心价值观,同样需要吸取世界军队建设史上积淀下来的能够为我所用的优秀精神因子。

基于上述分析,当代中国军人确立的核心价值观应当是:使命、忠诚、纪律、牺牲。使命与忠诚解决的是身份定位,纪律和牺牲解决的是如何实现这种定位。进一步区分,使命是核心,忠诚是前提,纪律是条件,牺牲是要求。

使命。使命意识是我军与西方国家军队的重要区别所在。西方国家多不从政治的角度赋予军队任务,从政治意义上延伸出来的“使命观”,只能属于我军这样一支党绝对领导下的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而我军长期以来坚持的就是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目标为目标,并用实践证明了它的真理性。这就决定着使命意识必须是核心价值的重要内容。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职能任务在内涵外延上都发生了变化,即努力做到“三个提供、一个发挥”。但我军的性质没有变,使命意识必然也不能变。广大官兵只有确立起使命观,内在的精神诉求和精神动力才会持久不断地产生出来。

忠诚。任何国家都强调军队的忠诚,甚至把忠诚与否作为鉴别一支军队及其成员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职业素质和道德标准。但忠诚于谁和如何实践这种忠诚,在不同的军队差异很大。西方国家的军队所讲的忠诚,虽然其核心是忠于国家,但在要求上更多地表现于职业道德的范畴,为了保证实现这种忠诚,甚至把宗教精神灌注其中。我们所讲的忠诚,则是一个政治内涵更加丰富,涉及内容更加广泛的概念,比如我们长期以来所强调的是“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社会主义。”尤其值得重视的是这种忠诚并不仅仅表现为概念的调整,而是基于我军的成长历史、国家的政治制度、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途径诸因素之上。

纪律。纪律是军队的生命,是战斗力生成的重要保证,历数古今中外的军队发展史,无不把建立和执行铁的纪律作为建军的重要原则。将纪律作为核心价值观的构成要素,除了是军队建设基本规律的要求,也有着独特的政治内涵。早在红军时期,毛泽东就亲自制定了后来发展为我军优良传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应当认识到,制定什么样的纪律,并不仅仅表现为集团的行为规范,还反映着集团的政治理念,因为向谁执行纪律,纪律维护的是哪个集团的利益,纪律要达成什么样的政治目的,在不同军队有着不同的反映。我军的每一个成员,只有把纪律作为核心价值观来看待、来遵循,严格地用纪律约束自己,才能保证我军的政治品质与努力方向,才能做到军令如山、令行禁止、一往无前,并在纪律束约下敢于和乐于作出牺牲。

篇6:构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摘 要:胡主席提出的“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着眼时代发展的形势任务要求,抓住了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为我军建设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是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在引进一些西方的先进理念的同时,一些“糟粕”也见缝插针的进来,西方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主要在经济领域对东西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产生普遍影响的思潮,对以价值观为主要方面的意识形态也“作用明显”,对此我们不得不警惕,不得不防。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思潮 核心价值观 影响 对策

一、简述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

自由主义思潮的产生大体经历四个阶段。一是创立时期。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经济学理论、思潮,产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发生了一场以奥地利经济学家米塞斯、哈耶克为首的新自由主义者为一方,以波兰经济学家兰格为另一方的关于“经济计算”问题的大论战。整个论战虽无果而终,却成为新自由主义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的一个里程碑。二是受冷落与自我雕琢时期。20世纪30年代爆发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则以政策实践的形式表明反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要求的着重主张以扩大政府支出创造需求和通过政府干预推动经济增长的凯恩斯主义的有效性,新自由主义受到冷落,并着手对其理论进行雕琢,使之系统化。三是勃兴时期。以20世纪70年代初期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滞胀” 高通胀、高失业、低经济增长的困境。但凯恩斯主义政策却束手无策。而多年沉默的新自由主义伴随美国总统里根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上台,在否定凯恩斯主义的声浪中,占据了美英等国主流经济学地位。新自由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把反对国家干预上升到了一个新的系统化和理论化高度,是“对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四是政治化和向全球蔓延时期。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新科技革命兴起,生产力巨大发展,资本主义由国家垄断向国际垄断发展。新自由主义开始由理论、学术而政治化、国家意识形态化、范式化,成为美英国际垄断资本推行全球一体化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标志性事件是1990年由美国政府炮制的包括十项政策工具的“华盛顿共识”。①

(一)新自由主义的定义

新自由主义是在继承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以反对和抵制凯恩斯主义为主要特征,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要求的理论思潮、思想体系和政策主张。新自由主义与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并且通过对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而著称于世;“华盛顿共识”的形成与推行,则是新自由主义从学术理论嬗变成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范式和政治纲领的主要标志。就当前美英新自由主义主流学派而言,其主要观点:在经济理论方面主张“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在政治理论方面强调三个“否定”,即否定公有制,否定社会主义,否定国家干预;在战略和政策方面极力鼓吹以超级大国为主导的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即全球资本主义化。

(二)新自由主义思潮主要内容

宣扬资本主义和市场自由的普遍性,反对社会主义,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度,是新自由主义的实质和核心。

第一,从主观的假设出发,认为每个人都是很理性的人,市场是完全自由的竞争。实质上是撇开人们的社会属性和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不谈,脱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制造一种抽象的“理想市场”作为理论前提。

第二,极力倡导个人主义。认为每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首先是利己的,其次才是利他的动机和行为。

第三,提倡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认为自由选择是经济和政治活动最基本的原则。应当自由地拥有私人财产,自由地交易、消费和自由地就业。

第四,崇拜“看不见的手”的力量。认为市场的自动调节是最优越和最完善的机制,通过市场进行自由竞争,是实现资源最佳配臵和实现充分就业的惟一途径。

第五,反对国家干预经济。认为由国家来计划经济、调节分配,破坏了经济自由,扼杀了“经济人”的积极性,只有让市场自行其是才会产生

①《新自由主义评析》主编:何秉孟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最好的结果。因此,只要有可能,私人活动都应该取代公共行为,政府不要干预。

第六,主张私有化。认为私有化是保证市场机制得以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私人企业是最有效率的企业,要求对现有公共资源进行私有化改革①

(三)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当代实质

表面上看新自由主义似乎只是或者更多地是在经济领域中的一种“经济意识形态”,但是新自由主义思潮到底是什么?可以讲在共产主义还没实现之前,在国家从人类历史上还没有消亡之前,新自由主义是一种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西方政治思潮。它是一种用经济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学、传媒与新闻学等各种不同理论包装起来的意识形态。这种理论在今天的实践表现是多方面的。在传媒和新闻界,主要表现为“放松管制”、反对国家干预,主张新闻自由。

(一)在政治上,实质在于告单极世界,妄图用一种社会政治制度、一种意识形态、一种价值观念、一种发展模式“规制全世界”。主张人权高于主权,干涉别国内政,臵联合国宪章、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和国际法不顾,用单边主义行为(或用制裁,或用战争)对付自己认定的“现实威胁”和“潜在威胁”,以实现其称霸全球的战略企图。

(二)在军事上,实质在于以超高军费开支为后盾,建立超级军事大国,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手段,以战争行为对付“现实威胁”,严格禁止其他国家开发、扩散核武器和生化武器,而自己却加紧时间研制新型核武器,积极研究并实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计划,以准备“星球大战”对付“潜在威胁”,确保其超级大国地位。

(三)在安全上,实质在于崇尚并推行实力政策,大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按自己的意志将世界上的这个或那个国家认定为“失败国家”、“无赖国家”或“邪恶轴心国”,并直接发动侵略战争将其现有政权推翻,已建立符合自己一致的所谓“民主国家”;对国与国之间的分歧、矛盾、纠纷或冲突,动辄以“制裁”、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①《新自由主义:批判读本》作者:(英)约翰斯顿 /(英)萨德-费洛 江苏人民出版社 ②《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作者(美)诺姆·乔姆斯基 江苏人民出版社

(四)在文化上,实质在于只崇尚本民族文化,不顾世界各国国情的不同 极力排斥其他民族文化,大搞文化一元化。

二、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对构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重大举措。①但是受时代主题的变换、社会舆论的导向、人民观念的更新影响,官兵价值观呈现出“注重务实求真、敢于开拓进取、追求自我价值”的总体变化趋向。其中西方的新自由主义思潮对构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影响明显,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以反马克思主义学说动摇官兵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立党立国之本,是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支柱。但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在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冲击下,马克思主义正面临严峻挑战和考验。这种挑战主要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面临动摇的危险。美国前驻意大利大使理查德.加德勒认为:“决定美国资本主义命运和前途的是意识形态,而不是武装力量。”这足以说明意识形态问题的重要性。因此可以说,决定中国社会主义命运和前途的是意识形态,而不是武装力量。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始终没有放弃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并且把中国作为重点。正如邓小平所说:“他们那一套人权、自由、民主,是维护霸权主义者、强权主义者利益的。”各种假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纷至沓来,这些“歪理邪说”具有相当的迷惑性,这对于80后、90后的官兵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因为客观地讲,这些官兵对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知之甚少理解不深,有甚者都没听过马克思主义,那么这些官兵一旦接触了充满“诱惑力”的“歪理邪说”后很可能会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嗤之以鼻。马克思主义是我党的行动指南,官兵不信仰马克思主义,何谈“忠诚于党”?

(二)以反共产主义学说弱化官兵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新自由主义思潮就是国际垄断资产阶级关于全球化意识形态的理论表现,其首要主张就是要反对公有制反对国家干预反对共产主义。新自由主义思潮炮

①《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要求》 陶传铭 西安政治学院科研部部长 大校 制了一系列的学说为其理论搭台服务,打着所谓的“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到处横行霸道,制裁别国,肆意发动战争。恬不知耻的去建立所谓的民主社会民主国家。歪曲事实丑化社会主义和共产党,在以去年3.14拉萨打砸抢烧事件的相关报道为主的近年来西方媒体对我党和国家的歪曲丑化不难看出其拙劣的演技后那些险恶的政治用心。我军官兵尤其是驻地在繁华城市的基层官兵与社会多,接受信息的渠道多,容易受到不良影响。社会上“法轮功”和一些分裂势力分子受西方势力教唆,经常散发一些无中生有传单和选其他宣传品。基层官兵自身和家庭都很容易受到这些反动的言论影响。加之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矛盾凸现期”,各种安全事故、群体性事件、腐败等等社会问题容易爆发,对那些深受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影响的人来说正是“火上浇油”。这些很容易动摇官兵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对我们的执政党产生怀疑,进而影响官兵的政治辨别力和判断力,使官兵对伟大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产生怀疑,以至于对我党领导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丧失信心,不能“忠诚于党”。

(三)以贪图享乐的消极人生观侵蚀官兵的职业认同感。

新自由主义思潮将人定格为世俗化的人,将全部人性定格为人之自然属性,趋乐避苦、趋利避害、追求物质享受、感官快乐和一切自然欲望的满足是包括人在内的一切自然生物的普遍本性。在社会上出现了“我拿青春赌明天”、“今朝有酒今朝醉”等等一些对待人生的消极现象。基层官兵年龄小、社会阅历浅,尤其是年轻的军官和刚入伍不久的战士,与社会亲朋好友交往时,沉醉于对地方那种灯红酒绿的“自由生活”的憧憬之中,在部队经历了一些挫折和艰苦环境的磨砺后,认为在部队太苦,做军人太累,军人社会地位低,生活待遇不高。尤其是在面对家庭等社会因素的实际困难时,容易放弃当初参军入伍时的崇高理想和曾经对军人这一光荣职业的认同感。更有甚者有些官兵为贪图享乐满足私欲竟敢铤而走险以身试法。南京军区某部作训参谋戴某在工作中受到挫折后,意欲从物质上平衡自己,满足日益膨胀的虚荣心。利用职务之便同台湾间谍勾结贩多次卖部队各种密级的资料,获得大量赃款以供其挥霍。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戴某最终被绳之以法,但是悔恨的泪水怎能代替严肃的法律和军纪处罚。这样的事例近些年在我军内部出现的不是少数,这说明了这种贪图享乐的消极人生观对一些官兵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样,“热爱人民、报效国家”如何体现、如何实践?

(四)以人性自私论为主的利己主义淡薄官兵的集体荣誉感和牺牲奉献意识

新自由主义思潮认为人天然就是自私的,正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的一切活动均以满足个人私欲及外在物质利益为前提,以实现个人利益和幸福为原则。一些官兵认为人不可能是大公无私的,根本不可能存在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好人。利他主义只是一种假象,利他行为本身也是自私的。大公无私的行为只不过是“曲线利己”,是为了更有效地谋求个人私利。爱别人只不过是“爱那些使自己幸福的手段”;同情心只是担心同样的不幸降临自身的“条件反射”;集体主义则是“扩大或膨胀了的利己主义”。世上无好人,因为人人都是自私的,并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奉为人生信条。因此,每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都是具有完全的理性,所有的行为都是合理的,即“理性的经济人”,人无不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自利是人的本性,没有自利心人类就会灭亡。同时认为,“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受这种思潮的影响,官兵们变得越来越“实际”,那种不向组织提任何条件、不给组织添任何麻烦得做法越来越少了,更多的是讲条件讲价码,在部队工作服役也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这些官兵认为能经营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足矣,管它什么荣誉不荣誉的,荣誉能当饭吃吗?自己这身军装一脱后荣誉都留给后人了!至于奉献,那更和自己没关系了,把“机会”让给别人,让别人去奉献吧!有些是独生子女的官兵没有学会和别人分享,更没有学会和别人共同承担责任,受这种思潮的影响,这部分官兵很难会“崇尚荣誉”,更没法要求其去“献身使命”。

三、几点对策和思考

(一)必须注重加强对官兵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教育,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根本任务,在构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工程中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不断推进马思主义的中国化,进而增强马克思主义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说服力和感召力。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究。二是结合现实问题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研究。前者主要是要搞清楚马克思主义理论哪些是过时的、哪些是需要完善的、哪些是要继续坚持的。后者主要是根据实践的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现实重大问题做出理论上的说明和概括。正如胡锦涛同志所强调的:“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作出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进步要求和人民群众实践需要的新的理论概括。”在部队内部尤其要重视后者,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一定要根据我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结合所在部队的建设实际和官兵的思想状况,坚持从文本出发,从源头出发,灌输官兵以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就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其它的新论断、新思想都是科学发展观在各个方面的展开。那么教育者在宣讲马克思主义时,应该着重对官兵进行科学发展观理论的讲述,使科学发展观近实际, 贴近生活,“道理讲得清, 实际用得上。”部队的教育者需要从整体上阐明这些新理论成果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关系, 使官兵掌握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相信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二)必须注重坚定官兵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的理想信念。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臶,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臶。”我军是党绝对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也必然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臶,必须坚定地听党指挥,坚决同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我军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积淀形成的,是我军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国防和军队建设实践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和特殊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也是其政治支撑和源头活水,决定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性质和方向。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必须充分认清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本质联系,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与理论武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建立在广大官兵坚实的理想信念之上。“忠诚于党”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基石和灵魂,其本质含义就是高举党的旗臶,听从党的指挥。高举党的旗臶是听从党的指挥的思想政治基础,听从党的指挥是高举党的旗臶的内在要求。“忠诚于党”首先就是要忠诚和热爱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只有这样,才能从理性和感性上自觉认同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着眼于打牢“忠诚于党”的理想信念基础,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不懈地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官兵头脑,深入持久地推动骀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引导官大官兵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始终保持官兵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

(三)必须注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化的条件下,逐步矫正官兵人生观的偏移,增强官兵的职业认同感

强烈的军人职业认同是培育官兵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前提条件,首先,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官兵头脑。要大力开展树立正人生值观教育,紧密联系社会、部队和个人思想实际,认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既要坚定政治信念,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有效地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同时又要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做改革开放的积极参与者。使他们能够自觉地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来分析、解释和评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澄清是非,辨别正误,清除人生观方面的思想困惑和认识误区,正确对待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军人在利益分配上付出的代价和承担的风险的巨大作用,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坚持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其次,开阔视野,拓宽教育渠道,让官兵在广阔的社会空间中汲取精神营养。我国是一个有着丰富的文化历史遗产和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的国家,二十年来的改革开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社会上有可以用来进行价值观教育的场所和大量先进模范人物事迹,为加强部队官兵的教育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客观条件。因此,在对官兵进行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要努力开阔官兵视野,拓宽教育渠道,选择那些最能引起官兵思想共鸣的空间场所、最有说服力的英雄事迹,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教育,以提高教育效果。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社会上既出现了许多为贪图享乐而以身试法,沦为罪犯的反面典型,也不断涌现出大批像徐洪刚、丁晓兵那样无私奉献敢于牺牲的模范人物,人生观教育应该注重利用这些大家所熟悉的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探析高尚者的精神境界,描绘堕落者的思想轨迹,使官兵认识到人生价值追求偏之厘毫。人生道路就会差之千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仅是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需要,而且也是个人顺利成长和健康发展的需要。

(四)必须注重在日常的教育训练中培养官兵的集体荣誉感和牺牲奉献精神

上一篇:杨锐-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创新的研究下一篇:盖房安全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