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旅游规划

2024-05-21

黄山市旅游规划(共6篇)

篇1:黄山市旅游规划

黄山市旅游规划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黄山旅游区;旅游业;旅游开发;旅游规划 引言

通过综合旅游规划和旅游目的地管理手段的有机结合,使旅游的环境、经济、社会效益得到统筹发展,最终实现黄山旅游区从单一观光区域性目的地到功能多样性的综合型终站式国际旅游目的地的转变。黄山旅游区的发展现状和资源分析

黄山旅游区,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山脉面积1200平方公里,规划入黄山风景区面积约154平方公里。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区,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2月入选世界地址公园。

图1-1显示,自1988年以来,黄山市旅游接待人次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国内游客人次的变化。图1-2反映了1978-2003年黄山风景区接待海外游客量的变化。可以看出,黄山游客量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总体上表现出波动上升的态势。其中,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10年基本处于稳步上升阶段;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由于受到各种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黄山旅 游区的发展经历了两次较长时间的徘徊波动;进入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双休日和黄金周休假制度的实行,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旅游发展大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同时黄山风景区开发管理逐步完善,其他旅游产品开发力度不断加强,黄山市的游客接待量开始进入快速增加阶段,尽管经历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3年严重的SARS疫情,使游客接待量在短期内跌入低谷,但紧接着的迅速反弹说明,人们的出游需求旺盛,旅游市场规模呈现持续扩大的趋势。

从1997年2001年,黄山市国际旅游人数和国内旅游人数的增长速度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并且与安徽省的增长变化速度变化情况基本一致。黄山市在安徽省国际旅游接待量上常年占据三分之二左右的比重,并且在安徽省国内旅游接待量的比重也比较稳定。此外,在旅游收入增长速度指标上,黄山市仍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高于安徽省平均水平。可以认为,黄山市在旅游接待量上的发展情况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对安徽省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这些年来,黄山市景区开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涌现出一批旅游产品。1996年黄山风景区经过股份制改造成功上市,开创了我国景区管理资本市场运作的先河。实践证明,黄山风景区在我国遗产保护开发管理的方面的探索是成功的,并引起了世界遗产管理领域的重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黄山相继获得国家“卫生山”、“安全山”、“文明山”和“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等荣誉称号。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黄山风景区首届梅丽娜·迈尔库里文化景观保护与管理荣誉奖,这是世界遗产地保护和管理的“诺贝尔”奖项,全世界仅有3个得主,中国唯黄山享此荣誉。2004年2月,黄山又荣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地址公园”称号,成为中国唯一的“三冠王”精品景区。

黄山旅游区的成功运作也带动了其他景区的高水平发展。2000年西递、宏村古村落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黄山旅游的又一新的增长点;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已逐步与世界水平接轨,成为国内生态旅游开发的又一成功典范;棠樾牌坊群、鲍家花园等一批景点正在迈向精品景区的行列,黄山旅游产品开发正呈现出星月争辉的良好局面。黄山旅游区发展的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1.1旅游资源丰富,环境质量优良

黄山旅游区资源整体品位高、知名度高、集聚效应强,有利于保护和利用在空间上落实。从黄山市目前的资源结构和质量来看,自然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类型互补,相得益彰。从世界遗产看,黄山市作为一个拥有两项世界遗产的地级市,在全国独一无二。从国家旅游资源来看,黄山市每平均不到600平方公里就有一处国家级旅游资源,已形成旅游资源和产品潜在开发的富矿区。总之,在可预见的将来,本地资源具有的强大吸引力仍将是黄山旅游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1.2旅游市场号召力强,增长潜力大

黄山市因为拥有多项世界级、国家级的旅游资源和产品,具有很高的国际知名度。国际游客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长盛不衰的兴趣,特别是对那些具有独特文化色彩、带有地方神秘性的旅游资源显示出越来越浓厚的出游欲望。在黄山旅游区本身更加积极融入华东旅游市场并继续推向全国旅游市场,且通过上海、南京、杭州等重要口岸城市开始面向更为广阔的国际旅游市场之后,其以两项世界遗产为代表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将发挥更为强大的市场号召力。

1.3区位优良,政策上得到有力支持

黄山市是皖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在安徽省城市体系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空间意义。此外,黄山市作为一个区域型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与赣北、苏南、浙北等旅游区在空间紧密衔接,同时作为长江中下游的重要旅游节 2 点,也能与长江中上游的巴蜀、三峡、鄂北东、湘西北等旅游区之间产生互补客流。以上区位优势,长期以来为黄山市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政策优势,并将成为黄山市旅游继续发展的外部支持力量。

2劣势分析

2.1产品体系有待完善,旅游形象存在缺陷

黄山市目前仍处于黄山风景名胜区一统天下的状况,皖南古村落的开发紧随其后,但很多景区、景点的发展并没有对黄山整体旅游产品体系作出贡献。黄山风景名胜区、皖南古村落目前只能提供观光旅游产品,尚无法提供更多的产品如度假旅游、会议商务旅游、节庆旅游、生态旅游等等。另一方面,近年来一些地方有一拥而上盲目开发旅游资源的现象,同质旅游产品集聚过密,低层次开发、简单模仿现象已经出现,无法形成对客源市场的强大吸引力,这都反映了黄山市旅游发展在产品体系工作建设上存在的问题。

2.2旅游产业综合效益低,高速增长下掩盖的弊端开始显现

黄山市旅游发展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综合效益不高,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除了景点企业的盈利状况良好,饭店、旅行社、旅游车辆等旅游服务行业均在不同程度上出现恶行竞争,导致行业利润总体上处于低水平。此外,旅游饭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为了降低经营成本,采取了降低服务质量和员工待遇的办法,导致游客体验下降,行业人才流失严重。这种状况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游客的体验和口碑的传播,使目的地旅游产业整体竞争力提升乏力。

2.3主要景区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服务意识有待增强

对于黄山风景区而言,由于其主要观光点集中在几个主峰的观景平台,登山道长度有限,在旅游旺季超载现象已经相当严重,既降低了旅游体验,又容易造成危险。这种超载运行已经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而单纯地通过索道和登山道等景区游览道路系统建设难以大幅度提高黄山的游客容量,也很难借此吸引更多游客并将其分流到其他景区。类似游客容量管理方面的不足,将是摆在黄山市旅游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实践难题。

2.4城市经济整体欠发达,旅游城镇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水平大幅度提升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需要各方资源的不断投入。在可预见的未来,要期盼黄山市城市经济对旅游业提供强大的推动力,还需要较长时间。总体而言,黄山市目前社会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工商业发育水平低,导致商务市场和本地市场缺位,无法给旅游提供更大的支持,城市建设水平限制了城市旅游功能的提升。

3机遇分析

3.1区域旅游合作大环境的形成

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及其空间范围拓展将加大黄山市与各城市的合作发展力度,“15+1”合作宣言有利于黄山市融入长三角;黄山市与上海、南京、上饶、武夷山、鹰潭等城市的双边合作协议将进一步促进相互之间的实质性合作;安徽省的“两山一湖”战略实施对促进黄山和池州的合作,对带动安徽省和苏浙沪地区的合作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3.2区域交通条件改善带来新的发展局面

由于交通设施的不断改善,旅游的空间距离实际上在缩小,大区域的旅游合作可以共享市场、丰富产品、提高吸引力、所以很多成熟景区、景点、旅游城市正在走大区域合作道路,同时加强区域内部的资源和产品整合。黄山市作为我国旅游和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面临旅游业二次发展问题,提高竞争力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区域间 的联合和区域内的整合,满足旅游者日趋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具体而言:合铜黄高速的贯通将影响黄山市与省内城市的空间关系,区域旅游线路联动开发的可能性大大增强;景德镇至黄山的三条公路修建将加大两者的合作;长三角区域交通网络完善将有助于黄山与长三角主要城市的联合,尤其是与上海、杭州等的联合;徽杭高速的通车有助于黄山与杭州的合作发展,同时要求黄山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3.3客源市场结构与游客行为的变化

客源市场结构与游客行为的变化给黄山市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挑战。

从游客空间尺度以及目的地选择行为上看,市场规模的扩大主要有五类:一是将黄山作为主要目的地的国际游客;二是将黄山作为主要目的地的大尺度国内游客,这两类游客的增长对提升黄山市的旅游综合竞争力最为重要;三是以上海或杭州作为主要目的地、顺道游览黄山的国际游客;四是以上海或杭州作为主要目的地、顺道游览黄山的大尺度国内游客;五是区域内中小尺度游客。从对黄山市的区域旅游竞争环境分析可以初步判断,第一类游客量的增长比较困难,第二类游客量可能会有小幅增长,而后三类游客量会有较大幅度增长,很有可能成为市场主体。

从旅游者行为角度分析,观光游客在黄山的停留时间进一步缩短,游客总的平均停留时间视度假、会议等其它旅游产品效果而定。现代游客行为,多表现为出行次数增多而在某一地停留时间缩短的趋势,这是由旅游者追求最大效益原则决定的。具体到黄山来看,未来黄山旅游市场的主体来自近中程客源地,同时发达的交通条件使得游客在区域内流动的时间成本和距离成本大幅下降,游客流动的速率和频率都会进一步加快,一日游游客的比重将会上升。

4威胁分析

4.1客源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黄山市融入长三角旅游城市圈的趋势不可改变,长三角区域旅游发展,以及个城市旅游竞争合作关系的变化,必然会极大地影响黄山市旅游相对竞争地位,进而对黄山市旅游下一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未来的区域旅游体系中,上海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和世界性大都市,其目的地综合竞争力远非黄山市所能及,而杭州在社会经济总体水平、口岸建设、旅游业规模、效益等方面将给黄山市造成强大的外部竞争压力。因此,化竞争为合作,借助上海、杭州国际性旅游城市地位和国际游客主要入境口岸优势,打造上海—杭州—黄山“名城、名湖、名山”世界级黄金旅游线,是黄山提升国家旅游目的地地位,提升目的地国家竞争力的选择之一。与此同时,也需要关注两个问题:第一,黄山市国际游客会不会因为这一线路而大幅增加;第二,黄山市目的地竞争优势会不会因此而得到提升。“名城、名湖、名山”旅游产品的形成,并不意味着黄山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能自动得到提升。如果在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中黄山市迟迟不能增加自身竞争力,机遇就有可能演变为威胁,最终使黄山成为“名城、名湖、名山”的附属品而被边缘化。

4.2缺少对旅游资源保护的规划指导和法规约束

黄山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永远是黄山旅游的生命线。然而,目前黄山市的旅游资源保护工作仍然面临3个方面的威胁:第一,管理不善导致的资源破坏,例如对游客容量控制的不力、对游客行为监管和教育的不力、对人为和自然灾害的预防不到位,都可能直接损害旅游资源的完整性和旅游价值;第二,法规缺位导致的资源破坏,例如一些旅游资源是承包式开发,但开发商的行为并没有受到强力的法规约束,导致出现资源破坏问题之后无法及时纠正和补救;第三,盲目开发导致的资源破坏,例如在市场前景不 明、竞争对手过强的情况下,一些旅游资源并不适合用于近期的开发,强行开发之后经营效益奇差,反过来影响了资源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5小结:黄山旅游发展的核心问题

通过对黄山旅游的发展的综合分析,总结出黄山旅游发展的核心问题如下:由于旅游资源的高品位和巨大的比较优势,吸引了大量的现实和潜在游客,从而形成高额的资源垄断利润和旅游资源开发的利益冲动,使得旅游产业投资建设、加强管理、效益提升的内在动力不足,旅游目的地服务质量提升的内在激励也由于景点开发高利润而缺失。这三方面因素共同导致目的地旅游业整体素质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速度缓慢,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目的地相对竞争力在不断下降、旅游开发的效益也徘徊不前。黄山旅游区发展的目标和战略

1黄山旅游发展的目标体系

1.1总体目标

﹡中国最佳观光旅游城市

﹡以自然风光和徽文化为特色的国际性旅游城市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典范城市

1.2阶段目标

1.2.1近中期目标

从旅游产业角度,黄山市将统一认识,从以本地供给为主导的资源型目的地,转变为以市场需求为主导的服务型旅游目的地。

通过黄山—“两山一湖”—皖南—安徽省这样一个递进的旅游产业体系,增强其对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的示范作用。从城市体系角度看,黄山市成为皖南地区城市网络中的关键一环,借新一轮旅游发展的契机,完善自身的城市设施和功能,努力成为充满活力的城市经济增长极,并带动周边区域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从区域发展看,黄山市将成为安徽对外开放和对长江中下游区域开放的前沿、窗口和形象,通过黄山这一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窗口,为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引进资金、技术和市场。

黄山市将实现“中国最佳观光旅游城市”目标,顺路融入“15+1”区域旅游合作网络,基本实现资源优势向综合优势的转化,培育起较强的客源市场竞争力,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目的地型旅游城市之一。

1.2.2远期目标

旅游业成为黄山市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支柱产业,积极带动黄山市社会、经济、和环境各方面的共同发展,实现黄山市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的转变。

全面提高旅游目的地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保持和提高黄山作为独立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使黄山市成为国内、国际经典旅游线路的重要节点。

增强旅游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满足游客需求的能力,为游客提供高质量、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服务,让游客得到最佳的旅游体验。

通过旅游发展有效的保护和优化黄山市的遗产资源,确保黄山市自然环境的持续发展与社会文化的积极传承。黄山市将彻底实现成为“以自然风光和徽文化为特色的国际性旅游城市”、“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5 的典范城市”的目标。

2黄山市旅游发展的战略框架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总结了改革开放25年的经验,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全面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五个统筹”和“五个坚持”,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完整体系。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再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标志着我们对发展观的内涵有着更加深刻、更加全面的认识。

基于此,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力求将“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的理念贯彻到整个规划中。(如下图)

根据以上目标设定和SWOT分析,确定黄山市旅游发展的总体战略为: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升目的地综合竞争力,建设中国旅游大市和强市。

篇2:黄山市旅游规划

项目涵盖黄山市行政区划范围。辖三区(屯溪区、黄山区、徽州区)、四县(歙县、休宁、祁门、黟县)和黄山风景区,区、县辖42个镇、100个乡,3个街道办事处、1169个村民委员会,8507个村民小组,48个居民委员会,共147.56万总人口。市域面积9807平方公里。核心资源包含了屯溪茶场、山旮旯农庄、山乡农家综合住宿接待、渔家乐、西递、宏村古村落、齐云山景区综合住宿接待、太平湖综合旅游接待服务。

核心命题是借助黄山品牌,依托节点城镇群,通过古徽州特色文化与乡村的复合嫁接,构建乡村深度休闲游憩群落,推动黄山市旅游跨越式发展。发展定位于构建以徽文化为灵魂,集修学考察、观光采风、游览游憩、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民俗体验、美食购物等于一体,以主题乡村群落为主要载体的度休闲旅游目的地。

形象口号为黄山乡村·意境田园。核心创意包括:

创新空间发展策略:构建“7112”开放式空间格局,7个旅游发展片区、1条旅游发展带、1个资源战略储备区、2条旅游合作廊道。

创新产品体系:以主题观光、休闲度假和专项旅游等功能为主题产品线索,构建综合接待服务村落、主题观光游览村落、徽文化深度体验村落、深度生态游憩村落、田园采摘游憩村落、民俗技艺主题体验村落、康体养生保健主题村落等七类主题乡村系列。

创新运作模式:重点按照资源特点将乡村旅游划分为景区辐射型、古村聚落型、民俗风情体验型、特色产业型四种类型,分别对其开发模式进行独立设计。

亮点项目包括:

仗鼓禅茶体验村——以茶园观光、茶文化休闲体验为主,以茶园休闲度假、公务会议接待为战略培养方向,集休闲度假与清心、修身于一体的,颇具乡土气息的茶文化展示与体验片区,茶主题体验文化村落,生动鲜活的黄山茶文化展示基地。

徽州婚庆主题村——以徽文化主题特色婚庆为核心,以其它喜庆活动为补充的深度体验型主题村。争取成为长三角最具魅力、颇具国际知名度的古典婚庆举办地,成为长三角著名的喜庆主题村。

徽商文化深度体验村落——以西递丰富的资源为依托,以观光游览市场为先导,以中高端深度休闲游憩度假市场为培育重点。打造生动、鲜活的中国徽商文化深度体验村落。菊主题休闲养生度假村落—以观光游览、农家特色餐饮为先导,以休闲度假、美容康体旅游为重点发展方向的菊花主题休闲养生度假村落。

童谣里的乡村--重点面向牯牛降景区游客的,以艺术群体、背包族、深度游憩者为主体的,清新秀丽的,中高端的,充满小资情调的原生态休闲度假古村落。

该规划为黄山市各区县发展乡村旅游提供新思路。

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巅峰智业”)始创于2001年,是国内最早专业从事旅游规划设计业务的企业之一。

巅峰智业在以旅游规划设计为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全程服务,大力发展旅游投资、景区运营管理、旅游营销等业务,形成“规划引领-投资驱动-运营支撑-营销拉升”的“四位一体”一站式全程服务模式,提供综合型智慧旅游系统解决方案。

篇3:黄山市旅游规划

旅游用地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列为建设用地内的特殊用地一栏,说明在早期分类时对旅游用地重视程度不够,但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的日新月异,旅游用地研究也不断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章牧等强调了旅游用地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功能和地位,并以广西省为例提出了广西旅游用地的对策和措施[1];李晓刚等探讨了土地利用规划与旅游规划的关系及“两规”协调的方法[2];梁栋栋、陆林分析了山岳型宗教旅游地和古村落型旅游地的土地利用特点、变化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3,4]。城市旅游地是中国主要旅游目的地之一,城市旅游用地的特点比景区更具有利用复合性和功能延伸性,所以城市旅游地的土地利用研究也倍受关注。吴必虎根据城市的土地利用成本、游客出游的空间结构和交通的可达性等因素,提出了“环城游憩带”的概念[5];王云才、郭焕成根据罗多曼B B模式和Clawson 和knetsch J模式,以北京市为例讨论了大都市城郊游憩地的配置[6];吴郭泉、刘加凤研究了旅游城市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7]。关于整体旅游城市的旅游用地规划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著名旅游城市——黄山市的中心城区屯溪区为例,探讨了城市旅游用地的土地利用,旨在更好地将城市旅游地的旅游发展战略落到实处,促进城市旅游用地的合理配置。

2 城市旅游用地概述

旅游用地又称为“旅游业用地”,即在旅游地内凡能为旅游者提供游览、观赏、知识、乐趣、度假、疗养、娱乐、休息、探险、猎奇、考察研究等活动的土地[8]。城市旅游用地具有复合利用的特点,它既满足了城市居民的休闲要求,又为游客提供了休憩、游览和娱乐的功能。

2.1 城市旅游用地的土地利用类型

城市旅游用地的类型按照性质不同分为旅游游览用地和旅游建设用地。旅游游览用地是指未改变土地原有性质的景观用地,如自然景观、园林用地、旅游耕地、旅游林地等;旅游建设用地指为营造旅游建筑物的工程用地,如旅游交通用地、游憩用地、旅游设施用地、管理用地等(表1)。

2.2 城市旅游用地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

城市旅游用地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主要有:①“单核”型旅游城市空间模式。城市景观或有价值的资源多集中于一个地域,此地域重点体现城市的旅游功能,也多配有旅游接待和娱乐设施,如山西平遥古城、江南名城苏州和云南丽江等城市。②环城游憩带。吴必虎提出环城游憩带的概念[5],即基于土地利用的成本、交通可达性、人群流动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以市中心为源地的圈层结构。吴必虎根据旅游用地、交通网络和旅游者游憩活动空间的等游线3种地图信息在同幅地图上叠加,形成了以市中心为原点的圈层结构,并命名为环城游憩带。环城游憩带是根据旅游者游憩需求、土地价格以及政府政策的指向性等诸因素形成的。现在很多城市存在环城游憩带的特征,根据土地价格成本、旅游资源分布等特点形成城区、近郊、远郊的圈层结构。

3 案例研究

3.1 研究区概况

屯溪区位于安徽省南端,是皖、浙、赣三省交界地,东与歙县、徽州区接壤,西、北、南为休宁县环抱,面积249km2。屯溪俗称“昱城”,相传因三国时期吴国大将黄盖“屯兵溪上”而得名屯溪。屯溪地处率水、横江和新安江交汇点,境内山清水秀,人文荟萃,是黄山市的中心城区,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交通、信息中心,已成为黄山旅游经济的大市场、休闲娱乐的大本营、旅游商品的大基地和周边旅游的中转站。作为一个新型旅游城市,屯溪区旅游业发展迅速。2007年上半年,全区实现旅游接待量141.37万人次,同比增长30.72%。其中入境接待量2.48万人次,同比增长37.26%;实现旅游总收入5.58亿元,同比增长39.43%,创汇507.76万美元。

3.2 黄山市屯溪区旅游用地现状分析

旅游资源概况:屯溪区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又因其地处依山傍水之势,所以既有灿烂的人文景观,又有丰富的自然风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戴震纪念馆、程大位故居及纪念馆、程氏三宅、老大桥等,屯溪老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保护区;自然资源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花山迷窟、小龙山生态区、新安江观光游憩段、三江并流自然景观等。规划区包括28个旅游景点,分布于屯溪区及其管辖的6个行政镇内。

旅游用地结构分析:根据《屯溪志》和其它资料得到屯溪旅游用地土地利用的面积值(表2)。经测算,旅游用地5种类型的土地总面积约为10399.9hm2。其中,自然景观总面积达到8882.52hm2,占总面积的85.4%,为主要旅游用地。自然景观包括黄山植物大观园、高尔夫球场、花山石林、花山迷窟等景区,这些景区内有耕地、林地、园地、山体、洞穴等,充分体现了农用地和未利用地在旅游中的延伸功能。其它旅游用地按比例大小,依次为水体面积、建设用地、人文景观用地和公共绿地。屯溪的徽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景观多样,但占地面积比自然景观明显偏小,其原因主要是人文景观突出对深层文化的挖掘和文化的感染,所以不追求占地规模。

3.3 黄山市屯溪区旅游用地的土地功能分区规划

根据屯溪的文脉和地脉,城市形象定位为:“千年徽萃,山水屯溪”。此城市形象反应了屯溪一千多年的古徽州文化和依山傍水的地貌特征。屯溪四周环山,多为海拔200—380m高的低山和丘陵,所以周边城镇多有茶园、果木林、松树林以及其它植物等。根据中心城区及其它乡镇的旅游发展特色,设计出屯溪区旅游总体空间布局。

屯溪旅游用地的空间布局:根据屯溪区旅游资源禀赋和空间分布特征,遵照综合性、整体性、区域共轭性的功能分区原则,把屯溪区旅游总体空间布局结构设计为:“一心两带三轴四区”,即一个旅游中心、 二条游憩带、三条景观轴、四个旅游区(图1)。“一心” 主要指屯溪的老城区范围,包括屯溪老街、新安江、程大位故居、程氏三宅、戴震纪念馆、黎阳老街、世纪广场等景点,属于屯溪区旅游发展的核心地带,也是黄山市的游憩中心地,主要旅游功能是观光旅游、休闲旅游、文化旅游和商务会议旅游等。“两带”为三江景观游憩带和环城游憩带。其中,三江景观游憩带是屯溪区境内的横江、率水、新安江三江流域地带,包括三江流域两岸的诸多景点。此游憩带是城市景观最重要的轴线,是体验徽州文化、展示民俗风情、尽情休闲娱乐的公共城市空间。环城游憩带是指环绕城市外围,以城市居民为主,包括外来旅游者参与游憩活动的游憩设施、场所和公共空间,是处于近城乡镇景观之中又与中心城市交通联系便捷的近郊地带,包括山地景观、乡村田园、休闲度假设施以及水体休闲区域。“三轴”为滨江景观轴、新安路景观轴、前园路景观轴。滨江路、新安路和前园路是到达屯溪区各旅游景区的主干道,在整个框架中起到贯穿和畅通的作用,是屯溪旅游空间结构的“输血管”。前园路是屯溪区商业休憩区,体现了屯溪现代、时尚的都市风貌。“四区”为东部文化观光区、西部休闲度假区、南部观光游憩区、北部生态体验区。东部文化观光旅游区指屯光镇范围,包括花山迷窟、花山石林、浯村—南溪南、篁墩等景点,主要旅游功能是观光、文化体验、寻根访祖等;西部休闲度假旅游区包括奕棋镇和黎阳镇,旅游景点有黄山松柏高尔夫球场、黄山市植物大观园、龙山寺、小龙山生态农业观光园、鬲山风景区等;南部观光游憩旅游区指阳湖镇范围,主要旅游景点有柏山风景区、百鸟亭、稽灵山等,景观特色为山林景观和历史建筑,旅游功能为乡村旅游和观光旅游;北部生态体验旅游区指新潭镇行政范围内,主要旅游景点有果木农场、黄山市旅游集散中心、东方红影视城、旅游商品城等。

土地功能优化:①中心城区。黎阳老街是屯溪区内第二大古街区,黎阳老街东段保存完好,中段较衰败和零乱,西段是黎阳镇政府及其它镇区行政服务设施聚集地,要重点整治并保护黎阳老街中段。同时,加强保护从占川河(东)至内环路(西)之间长达300m范围的黎阳老街,包括老街的形态、空间尺度、两侧建筑风貌和路面材料等,调整两侧建筑功能,改善镇海桥两端桥头空间的步行环境质量,实现屯溪、黎阳两条老街的连通,加强“屯溪—黎阳”老街的整体保护。会议旅游是中心城区重要的旅游功能,屯溪的会议设施有高尔夫酒店、新建的会议中心以及其它高档酒店,除了大力发展会议旅游之外,要严格遵守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提高酒店的内涵服务,禁止“摊大饼式”发展,改善连接各景区的公路路况。中心城区至花山迷窟、篁墩、新潭、黎阳等待开发景区的通达性和道路景观较差,影响了屯溪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整修公路路况、规划道路景观的建设,在路口设置交通指示牌和方向标志,整体提升旅游城市的交通设施。②东部文化观光区。花山迷窟景区是东部整个旅游区的核心增长极,也是屯溪区的旅游示范景区。在旅游开发时,要将花山石林作为重点保护区,注意对历史文物、遗迹、摩崖石刻的修复,区内新建项目要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拆除有碍观赏的建筑,禁止乱采滥伐,加强水源保护。篁墩村是程朱阙里所在地,也是徽州诸多姓氏的发源地,应恢复“程朱阙里”,选址修建程朱三夫子祠、程朱阙里坊、祭祖广场等。在开发寻根访祖游的同时,注意对现存遗迹、散落的碑石、墓刻进行集中保护,坚持以保护为主的开发。③南部观光游憩区,主要指阳湖镇境内的土地范围。该区旅游用地类型丰富,有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水体景观,应建设稽灵山公园、开发柏山风景区作为近郊城市公园,为屯溪居民提供乡野游憩地;修建柏山水库水上休闲设备、亲水广场、水上乐园等;设定徽萃楼为屯溪旅游定点商店,作为徽州“三雕”艺术的传播地。④西部休闲度假区,指奕棋镇和黎阳镇的范围。区域内主要是提供商务休闲、会议旅游、农业观光服务。西部旅游区交通欠佳,应加强各旅游通道的修缮,特别是黄山市植物大观园的对外交通要进行改建、扩宽;扩大黄山市植物大观园的建设规模,完善旅游接待设施;建设高尔夫乡村俱乐部的度假别墅、景观房产、商务休闲设施、运动设施等。⑤北部生态体验区,主要为新潭镇范围。要提高区域的旅游可进入性,完成交通设施,开发扁尾水库和果木农场,发展生态旅游项目。类似主题公园的东方红影视城是屯溪重要的特色旅游项目,为体现徽州江南古镇特色的影视基地,可利用隆阜村独特的水街、古巷景观开发体现明清生活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视基地。

总之,城市旅游地是中国近来主要旅游目的地之一,城市旅游用地的合理利用直接关系到城市旅游发展的科学性和持续性。黄山市是国际著名旅游城市,屯溪区为其市政府所在地,不仅是黄山重要的旅游集散中心,也是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屯溪区旅游用地的合理利用直接关系到黄山市的全盘发展。通过对屯溪区的历史遗迹进行恢复和保护、旅游公路干道的修整、三江并流游憩段设施的建设、休闲度假和会议旅游地的功能提升,并对屯溪旅游用地进行区域主题的设计,最终使屯溪旅游用地利用系统化。

参考文献

[1]章牧,李月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旅游用地问题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6,(4)∶124-127.

[2]李晓刚,徐梦洁,欧名豪,等.土地利用规划与旅游规划协调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21(4)∶330-332.

[3]梁栋栋,陆林.山岳型宗教旅游地的土地利用分析——九华山风景名胜区实证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22(2)∶160-163.

[4]梁栋栋,陆林.古村落型旅游地土地利用的初步研究——世界文化遗产黟县西递案例分析[J].经济地理,2005,4(25)∶563-564.

[5]吴必虎.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1,21(4)∶355-358.

[6]王云才,郭焕成.略论大都市郊区游憩地的配置[J].旅游学刊,2000,(2)∶54-58.

[7]吴郭泉,刘加凤.旅游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以桂林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897-7899.

[8]梁栋栋,陆林.旅游用地初步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21(5)∶462-464.

[9]吴志强,吴承照.城市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篇4:黄山市旅游规划

黄山市作为全国乃至世界闻名的旅游城市,拥有着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对境内外游客具有极强的吸引力。近年来,黄山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旅游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以旅游为特色的服务业取得快速发展。目前,黄山市申报全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工作已取得显著进展,2010年5月,黄山市还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授予“国家级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市”。与此同时,黄山市的旅游服务业发展同样面临着水平由低到高、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尤其是在旅游服务体系的构建和运用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在此形势下,对黄山市旅游服务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对于提升黄山市的旅游服务质量,促进黄山市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旅游服务质量

服务质量是指服务能够满足规定和潜在需求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是服务工作能够满足被服务者需求的程度。美国营销协会(MSI)对服务质量所从事的大规模市场调查指出,服务质量是一个相对标准,而非绝对观念,顾客对服务质量是否满意,决定于其事前所持有的期待与实际所感受到的服务之间的比较[1~2]。旅游服务质量是指旅游者通过比较其接受的服务水平与期望目标得出的对某一特定服务的感知。由于旅游服务持续时间长,涉及到游客的吃、住、行、游、娱、购、安全等各个方面,旅游服务质量容易出现波动,因此,旅游企业要做好服务质量的测评,必须准确识别旅游者在不同旅游阶段的服务质量影响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事前和事后研究,使企業提供的旅游服务质量与旅游者的需求一致,从而以满意的服务赢得旅游者的认可。

目前国内外对旅游服务质量评价的研究主要依赖传统旅游者反馈的方式进行服务质量的调查,如顾客服务问卷调查,或者采用IPA和SERVPERF两种方法居多[3~4]。本文尝试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对黄山市旅游服务质量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影响旅游服务质量的因素,通过构建黄山市旅游服务体系,找寻旅游企业改进服务质量的途径。

二、黄山市旅游服务质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服务基础条件较好,整体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据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黄山市旅游人数已达2 544.72万人次,其中,海外旅游者人数105.03万人次,国家级黄山风景区全年接待游客251.83万人(数据参考自2011年黄山市统计年鉴)。如此庞大的游客数量,离不开完善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截至2010年,黄山市星级宾馆的总数由1995年的13家增加到77家,其中高星级(四星及以上)宾馆26家,旅游涉外宾馆77家(星级宾馆(酒店)指截至2007年底已得到国家旅游局或省旅游局批准的,不包括已报待批部分)。黄山市的星级宾馆在地域上分布比较集中,分布结构有待调整,且高档(四星及以上)宾馆的数量仍显不足。黄山市星级饭店平均开房率一直徘徊在40%~50%之间[5],整体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与游客的要求存在差距,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旅游交通方面,黄山市对主要国内客源市场的交通已基本能“通”,但全国三大客源市场中仅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游客进出黄山较为方便快捷,其他两个客源市场的游客大多需要中转。作为旅游服务供应企业与游客之间的中介组织,黄山市目前已有旅行社156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9家,国内旅行社137家。这些旅行社规模普遍较小,职能较单一,旅行社服务大多以地接业务为主,接团价格受到组团社限制,加之大多数旅行社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经营管理能力不强,从而导致各旅行社之间的恶性竞争非常激烈。从导游服务水平来看,黄山市初级导游和兼职导游居多,缺乏中级和高级导游,导游总体素质不高。

(二)旅游信息服务功能不足,相关管理制度仍需加强

随着国内和国际旅游市场形势的发展变化,黄山市自助游散客的比例不断增长,占据了旅游客源市场很大的份额。零散游客由于没有参加旅行社,人生地不熟,需要搜集大量的旅游信息。因此,规划与建设游客信息中心已成为黄山市为游客特别是自助旅游者提供相关咨询和服务的必备旅游设施。目前,黄山市游客信息中心存在着数量少、建筑标志缺乏、信息服务功能不足等问题,其在数量与质量上与黄山市旅游发展要求的旅游咨询系统不相匹配。现有旅游服务中心提供的信息内容少、涉及面不广、信息提供方式较单一,不能满足游客对旅游信息的查询需求。

在旅游组织机构与管理体系方面,黄山市旅游管理体制历经多年的探索与改革,已形成以政府宏观决策为基础,旅游局行政管理与旅游行业协会管理相结合的旅游管理体系。同时,黄山市还成立了“黄山市旅游发展指导委员会”。在景区管理方面,黄山风景区、齐云山风景区、西递、宏村等景区均设置了景区管理委员会,由景区开发公司进行经营管理。近几年,黄山市又先后成立了旅游饭店协会、旅行社协会和导游协会,在行业自我管理上迈出了新步伐。

(三)旅游服务标准初步建立,服务培训机制和质量监督体系欠缺

自2006年启动“国家级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城市”项目以来,黄山市组建了旅游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了由旅游、标准化部门、高校和技术机构的专家、教授组成的项目技术指导组,利用社会力量,统一负责旅游服务标准化的技术性工作,开展旅游服务标准化的研究。同时,黄山市建立了以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为补充的旅游服务标准化管理体系[5]。但是,针对旅游服务标准具体实施过程的旅游服务培训机制和质量控制体系仍需要进一步加强。

目前,黄山市海外旅游客源市场发展迅速,但是国际化旅游的专业人才十分欠缺。特种外语导游、国际商务会展接待、境外旅游线路策划、海外旅游市场推广、高档次旅游饭店经营管理等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国际化旅游人才不仅要求外语水平高,具备较强的旅游市场开拓能力和旅游项目策划能力,而且必须广泛了解旅游客源国的文化背景与生活习俗,熟知涉外礼仪及旅行常识,精通商务接待和会展布置,这也决定了国际化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成本非常高,培训周期也相当长。

三、黄山市旅游服务体系的构建

旅游服务体系是关于以旅游企业为载体提供的服务产品或信息,满足旅游者物质和精神需求程序的一个系统[6~7]。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系统是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组成的集合。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黄山市旅游服务体系可以由三个子系统构成,详见下图。旅游服务基础体系、服务保障体系和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三个形态、结构和性质互不相同的子系统一起构成庞大复杂的旅游服务体系,称之为旅游现象的多元化系统结构[8]。

(一)旅游服务基础体系

旅游服务基础设施中的住宿餐饮和旅游交通是影响游客出游决策及游览观光体验的先决条件,旅行社是旅游服务供应企业与游客之间的中介组织,是旅游产品的设计者和销售者,其提供的导游服务水平直接决定了游客的满意度。同时,旅游城市的休闲与娱乐设施是旅游服务体系的重要硬件条件,也是延长游客在本区域的停留时间,提高旅游服务收益的影响因素。

文化是旅游之魂,黄山市的旅游文化资源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享有极高的声誉,其境内拥有两处世界文化遗产(黄山和宏村、西递),一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十一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安徽省国家级文化遗产总量的1/3。黄山市三区四县之一的徽州素有“文礼之邦,东南邹鲁”之称,作为三大地域文化之一的徽州文化,曾保持兴盛几百年,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有着独特、重要的历史地位[9]。因此,在构建黄山市旅游服务基础体系时,必须特别重视文化因素的主导作用。

目前,许多旅游目的地都非常关注会议旅游和商务旅游的发展。与休闲观光旅游相比较,参加会议旅游和商务旅游人员的停留时间长、消费水平高、购物能力强,将给会议接待者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同时,开展会议旅游可以有效调节目的地旅游旺季与淡季旅游者数量和消费上的不平衡,提高各类接待设施的全年平均利用率。

(二)旅游服务保障体系

旅游活动的实现,除了旅游服务基础体系对旅游者的需求进行有偿供给外,还需要得到政府、社会有关的物质和服务部门以及其他部门的支持,以顺利解决旅游活动所需的资金、物质、人力、信息、法律等方面的问题。黄山市旅游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旅游公共设施建设、旅游组织机构与管理、旅游政策与法规保障、旅游风险分析与管理体系的保障,这四个方面构成了黄山市旅游服务的保障体系。

(三)旅游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ISO9001:2005标准定义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質量改进等活动。为了实现黄山市旅游服务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有效地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必须建立相应的旅游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旅游企业可以通过建立旅游服务标准、强化服务质量培训、完善服务质量监督和落实服务质量反馈等方式不断改进旅游服务质量。在贯彻和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标准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服务标准体系,增强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实用性、先进性和国际性,并按照“计划—执行—检查—行动”的 PDCA循环模式持续进行服务质量改进,不断巩固旅游服务的工作成果,加强对旅游服务质量的动态管理,建立旅游服务质量改进的长效工作机制,从而推进旅游服务的全面质量管理。

四、提升黄山市旅游服务质量的途径

(一)完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做大做强黄山旅游品牌

黄山市要大力发展航空旅游运输,加快推进机场扩建,争取开通更多国际航线和航班,尤其是国际直航城市要增加,使海外游客能够直接飞达黄山旅游目的地;同时加快建设区际快速公路交通,提高黄山的可进入性。在对内交通方面,在当前已形成的交通骨架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各景区与中心城市间、景区间路网建设,增开或新辟相应运营线路,提高景区景点的通达率。

为了迎合海内外游客的消费需求,可以对黄山原生态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以及徽文化特征进行深层次挖掘,充分体现黄山旅游资源的地域特色,做大做强黄山旅游品牌。除了特别突出冠绝天下的自然旅游资源外,还应对黄山丰富的徽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有机整合,让“魅力黄山、和谐徽州”的黄山旅游品牌形象能够为海内外游客所接受。与此同时,黄山市可以有针对性地增加一些娱乐休闲服务设施和旅游娱乐项目,如充分利用屯溪老街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资源,扩大旅游娱乐服务内容,让游客白天看够黄山山水之后,晚上仍然能够玩得开心尽兴。

(二)建立健全旅游服务信息系统和规章制度,规避旅游服务风险

建立黄山市游客信息咨询系统,形成包括区域游客信息中心、城市游客信息中心和景区游客信息中心三个层次,建立符合黄山市旅游发展要求的旅游信息咨询系统。通过进一步完善区县旅游协调机构建设,加强旅游行政管理机构职能建设,引导和培育行业协会管理能力,更好地为黄山旅游提供保障服务。

在旅游政策与法规制定时,应从规范旅游资源开发产权制度入手,不断完善遗产型旅游资源的产权制度,制定针对遗产型旅游资源的旅游开发与保护政策;同时建立拓展国内国际旅游市场以及区内条块整合与参与区域合作的政策。除此以外,黄山市还可以在航空和口岸开放、公路交通、徽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旅游产业扶持等方面争取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政策。

为了规避旅游服务风险,黄山市应对旅游服务行业进行不间断的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险情、做出预警,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或消减风险。还可以组织专家研究和制定黄山旅游服务风险管理体系,并采取风险教育、制定防范各类风险预案、建立旅游服务风险基金和完善相应资源的配给、建立快速风险反应机制等措施,以此提高黄山市旅游服务业抵御风险的能力,降低风险产生的负面影响。

(三)加强旅游服务培训机制和质量监督体系建设,重视游客购后评价

各旅游企业在建立旅游服务标准的基础上,应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和一线服务员工的培训,重点强化窗口接待服务员和导游的培训力度,使每一个员工都能熟练掌握本岗位的服务标准,规范运用标准,切实发挥标准的技术支撑作用,有效提高旅游服务质量。通过建立国际多边的旅游人才培训合作机制,加快旅游人才开发的国际化步伐,为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在完善旅游服务质量监督体系方面,首先,黄山市的旅游服务质量管理必须实现与国际接轨,特别是要学习先进的国际化经营理念、一流的旅游企业服务质量以及良好的人文社会环境。其次,要与黄山市旅委、市商务局等单位加强协作,对旅游企业服务标准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重点强化对四A级景区、星级饭店等的检查力度,对不符合服务标准要求的限期进行整改。引导和督促各旅游企业严格执行旅游服务标准,规范旅游市场,营造安全、诚信、优质的旅游环境。

对于游客的体验,旅游企业若不能预计到或无法接收到关于旅游者购买后对服务质量的评价,就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弥补,这将大大损害企业的形象。因此,旅游企业应该重视对游客体验的调查,加强售后服务管理,这样既可减少旅游者的抱怨和投诉,又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这对维持老顾客与开发新客户都是至关重要的。

结语

本文从系统的角度探讨了黄山市旅游服务体系的构建问题。需要指出的是,旅游服务体系的规划与建设,一定要以保持生态系统、环境系统和文化完整性为前提,在保持和增加未来旅游发展机会的条件下实现当代的旅游发展。在黄山旅游服务体系的实施过程中,要重视对黄山市旅游服务业进行动态成长管理,监控各个层面的旅游承载力指标,以控制旅游服务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黄山旅游服务业的可持續发展。

参考文献:

[1] 续嵩.SERVQUAL在中外旅游业中应用的比较研究[J].人文地理,2007,(3):82-86.

[2] 李星群.四种主要服务质量测评方法在旅游企业的运用[J].经济论坛,2006,(1):91-94.

[3] 王天佑.旅游业服务质量评估方法之优劣探析[J].现代财经,2007,(9):57-62.

[4] 梁雪松,马耀峰,李天顺.入境游客对旅游服务质量感知评价的分析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6,(4):107-108.

[5] 黄山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0年专项规划[R].黄山:黄山市旅游局,2005-02.

[6] 李季.关于天津市旅游服务体系建设的构想[J].商业研究,2004,(4):173-176.

[7] 郎富平,金平斌,王啸啸,马宇涛.杭州市旅游服务质量体系存在问题分析及完善途径[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9):52-55.

[8] 申葆嘉.旅游学原理[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95.

[9] 周永广,马燕红.基于携程网自由点评的游客满意度评价及游客管理研究——以黄山风景区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3):97-100.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黄山市旅游服务质量评价研究”(2011sk422)

作者简介:邱燕(1978-),女,四川内江人,助教,硕士,从事服务管理、市场营销研究;赵士德 (1968-),男,黑龙江绥棱人,副院长,博士,从事旅游管理研究;宋艳(1981-),女,山东高密人,硕士,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黄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篇5:黄山市中华职业旅游经济学校简讯

旅游经济学校简讯

(2008年 · 第10期)

校长办公室 编2008年5月26日

我校开展“体验徽文化,感受新黄山”社会实践活动 为加强对广大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4月23日上午,学校组织千余名师生,徒步前往徽州文化博物馆开展“体验徽文化,感受新黄山”社会实践活动。由于师生人数多、路途距离长,学校对此高度重视,事先作了周密部署和精心安排,各班都配备多名教师全程跟班管理,负责从出发前至返校的安全等事项。

通过此次参观活动,广大同学深入了解了徽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和体验了新黄山的巨大变化,培养和丰富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学 生纷纷表示要努力学习,掌握技能,为建设一个新黄山贡献自己的力量。

校机械专业学生技能实训圆满结束

篇6:黄山市旅游规划

发布时间:2011-8-2 信息来源:

作者:市委党校第二十九期中青班第四小组

近年来,我市结合“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以实施旅游综合开发提升工程、文化产业精品打造工程为抓手,大力加快旅游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构建了囊括了旅游六要素的多功能、多层次的现代旅游产业体系。以黄山风景区为核心的大旅游格局初步形成,以徽州文化体验旅游、乡村文化休闲旅游为代表的新兴文化旅游业态蓬勃发展。为切实了解当前我市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的现状,中青班第4小组全体成员在指导老师带领下,先后前往部分区县、景区景点和项目现场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就这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是资源丰富,基础良好。我市文化遗存遍布全境,旅游资源密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0倍。现存古民居1万多幢、古村落100多个、馆藏文物20余万件、契约文书40余万件。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12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13处,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17家、省级63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16项、省级49项,徽墨制作技艺进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徽州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徽文化这一中国优秀地域文化为代表,包括宗教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等高品质文化资源在我市高度聚合、交叉重叠,旅游开发潜力巨大,为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业态多样,产品叫好。围绕徽文化旅游品牌塑造,统筹规划和整合文化资源,近年来我市相继推出了以徽文化深度体验为重点等文化精品旅游。黄山风景区、歙县徽州古城、屯溪老街3个点,“世界遗产经典”、“古韵徽州”、“和谐休闲徽州”3条线路还成功入选“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示范点线路。大力实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一期完成投资16.6亿元,打造文化产业新型业态80余处;推出了田园风光、民俗风情、农家生活、文化体验等不同类型的“百佳摄影点”;培育打造了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状元文化博物馆、潜口民宅博物馆、谢裕大茶叶博物馆、祁红博物馆等旅游文化产品;启动徽文化艺术长廊建设,宏村(秀里)影视基地文化产业区建成并投入使用。

三是带动明显,效益向好。“十一五”时期,我市累计接待游客9200万人次,其中入境391.82万人次,实现总收入503.98亿元,创汇10.28亿元,分别是“十五”时期的2.48倍、2.73倍、2.86倍和3.76倍。其中,徽州文化特色旅游产品占全市旅游产品的70%以上,文化旅游景区接待量占全市旅游接待总量的60%以上,以体验徽州文化、感受乡风民俗为目的的文化旅游消费所占旅游总收入的份额越来越大,充分显示了文化旅游在整个旅游产业体系中的带动作用。另外,文化旅游开发也有力促进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带动了景区周边村民致富。如这次调研的祁门县环砂村,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打造“游目连故里,品农家生活”品牌,不仅救活了一台古戏,当地村民也依托办旅游实现了脱贫致富。仅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农家乐”旅游接待户均增收450元左右。

四是市场广阔,前景看好。随着旅游与文化关联度、协同性不断增强,我市文化与旅游资源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利用前景。以境外市场为例,据调查,入境旅游者对中国旅游资源最感兴趣的三大部分,其中两部分就是文化旅游资源,即文物古迹和民俗风情,其比例高达44%和34.4%。而我市一些面向高端市场、高端群体的文化旅游产品一经推出,就深受广大游客尤其是欧美游客的青睐,如以黟县“猪栏酒吧”系列为代表的民居客栈、以徽州区丰乐湖德懋堂为代表的主题乡村度假村、以百佳摄影点为代表的专项旅游等,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扩大。再如这次我们调研所到的徽州府衙恢复工程,整个项目投资约1.6亿元,将于2年内完工。届时,壮观的府衙必将成为游客感知徽州历史、领略徽州文化的极佳所在二、经验做法

一是创新理念、找准定位。各地立足资源特色和发展实际,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找准了自身定位,形成了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品牌。如歙县通过实施古城整体改造提升工程,紧扣徽州府衙修复、斗山街保护、渔梁坝景区、练江保护与开发四个重要节点项目建设,全力打造“中国第一古州府”;休宁县依托齐云山道教文化、海阳状元文化、乡村原生态文化,将旅游整体形象确定为“状元故里?养生之都”;祁门县在推进旅游发展实践中,注重凸显“绿色、原始、生态、古朴”的特色,深入挖掘“生态文化、红茶文化、新安医学文化、陶瓷文化、民俗文化”等旅游元素,积极打造“华东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各个景区景点也找准了自身的卖点,如歙县昌溪、徽州区呈坎各有“歙南第一村”、“八卦风水村”之美誉,当地党委、政府充分挖掘其独有的乡村文化内涵,抓住乡村民俗文化、徽州风水文化这个“题眼”做活乡村旅游文章,形成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风民俗相得益彰的文化旅游新格局。

二是搭建平台,打造品牌。演艺产品是旅游与文化结合的有效表现载体。如我市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效应,全面推出了“徽州六绝”旅游表演项目,重点推广了《徽韵》大型多媒体歌舞和黄梅戏会馆等文艺演出,以经典歌舞的形式将徽文化淋漓尽致地展现给广大游客,并入选文化部、国家旅游局确定的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与此同时,大力培育节庆旅游产品,如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以及黟县国际摄影节、歙县民俗文化节、祁门国际红茶节、温泉文化节均已成为品牌节庆活动。一些景区通过炒热卖点也成功吸引了游客的眼球,如汤口镇翡翠谷景区,借助当地流传甚广的36名上海青年在翡翠谷的爱情故事,精心策划与打造“情爱文化”主题,连续举办四届中国黄山七夕情人节,并邀请长三角各类强势媒体跟踪报道,“情人谷”旅游品牌在广大青年游客群体中已经是名闻遐迩。

三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政府主导是文化旅游产业能否快速成长的关键因素。特别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初期,单纯通过市场运作或招商引资很难在短时间内有明显成效。政府必须在先期进行有效的整体策划规划、营销宣传包装,完善基础设施,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灵活的工作机制,完善投融资政策,全方位地予以扶持。如屯溪区从“文化展示、商贸流通、娱乐休闲、旅游接待、特色小吃”五个方面对老街进行改造,合理调整三条横街经营业态,成功吸引各类商户70家入内经营,形成一马路古玩特色街区、二马路现代休闲娱乐街区、三马路文化体验街区三条风格迥异的街区。再如黟县为破解古民居资金保护难题,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条腿走路”,在设立文物保护基金,并从景点门票中提取20%用于专项文物保护的前提下,选择了部分古民居向社会推出认领、出租、出售等活动,并赋予投资者开发文化新业态的权利,有效推进了古民居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三、存在问题

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体水平还不够高,同质化、单一化倾向还比较严重,大多停留在浅层次地开发上,满足于原始资源的简单化展示,缺乏更多体验型、休闲型、参与型的文化旅游产品。二是景区景点开发投入的力度还不够大,一些景区由于缺乏大集团、大企业的参与,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无论是接待能力、服务水平、经营效益,都难以上规模上档次。一些景区的基础设施还相对滞后,如景点内部道路等级较低,部分路段大客车难以进入。三是文化旅游创意、策划和宣传推介还缺乏大的手笔,一些地方还存在坐等游客的思想,即使宣传,由于缺乏联动协调机制,各景点也常常是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营销效果总体不佳,多元文化的联动叠加效应也不够明显。此外,对资源保护和开发的辨证关系认识还不够到位,导致一些地方重开发轻保护,急功近利,浪费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另一些地方则单纯只强调保护,封闭保守,在发展中失去了机会。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可以说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四、有关建议

(一)打造精品,进一步提升产品档次。围绕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和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的总体目标,要把我市建设成为“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核心区”,必须要有能够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叫的响、有震撼力的精品力作。建议,一是加大精品的开发力度。加强徽文化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深度挖掘、整合、开发各种旅游资源,以15个重要节点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十大工程”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积极培育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康体养生、乡村旅游、演艺摄影、文物博览等特色旅游产品;全面完成101个古村落和1065幢古民居的保护开发利用,切实打造30个内容各异的旅游新业态古村落。二是加大产品的创意力度。加快实施文化产业精品打造工程,以文化提升旅游的魅力,快速推进徽文化艺术长廊和百佳摄影点建设,集中力量建好文化创意、歙县古城徽文化展示、齐云山中国道教文化展示、中国状元文化展示等一批特色园区,大力发展博物文化、摄影文化、演艺文化、影视文化、动漫文化和宗教文化。三是加大商品的研发力度。旅游商品的研发一直是我市旅游业发展的一个软肋,要推进“产销研”之间的对接,引导徽州“四雕”、徽墨、歙砚、万安罗盘、徽派盆景、黄山玉雕、徽州漆器等传统工艺产品集群发展,打造若干游客看得上、买得起、带动走的具有强烈徽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

(二)丰富内涵,进一步做大做强品牌。旅游说到底是一种体验,这就要求我们的旅游必须要有看头、要有回味,要打造留得住人的强势品牌。建议,一是要为现有景区景点注入文化内涵。如在提升黄山风景区山岳观光、西递宏村等古村落观光产品品质基础上,进一步打响地质文化、黄帝文化、楹联文化、风水文化等招牌,丰富景区的看点和卖点,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和附加值,着力打造世界旅游精品;现有一些景点如黄山区东黄山景区、蓝水河景区虽推出了知青文化、猴魁文化等概念,但仍然需要找到更为具体的表现形式,让游客可看、可感、可悟。二是要充分发挥古城古镇古村古街的效用。这是徽文化最直接的物质载体。重点是加快以徽州府衙修复为中心的歙县古城改造项目,综合提升古城的整体文化品位和休闲功能;进一步提升呈坎、潜口、唐模、棠樾、雄村等重点古镇品位,使古镇串珠成链,互为呼应,成为黄山文化旅游的新亮点;加快屯溪老街升级、黎阳老街改造和万安老街开发步伐,尤其是将屯溪老街打造为一流品质的历史文化街区。三是要着力打造城市文化旅游品牌。策应旅游消费升级的态势,将城市作为一个文化旅游产品来经营,如随着徽文化艺术长廊、屯溪老街改造、元一全景剧院、新安江综合开发、花山谜窟激光秀等一批项目的新建改建,加上之前的新安江夜游、徽博等旅游项目,只要经过精心策划包装,中心城区“一江两岸”就能成为融文化展示、民俗体验、休闲观光消费购物为一体的都市旅游经济带。

(三)创新营销,进一步树立整体形象。做足文化旅游这篇大文章,必须对我市文化与旅游资源进行整体策划、包装和设计,树立黄山文化与旅游的整体形象和品牌。建议,一是要做特做响节庆赛事活动。进一步办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黄山茶文化节、黄山温泉节、黄山摄影节、徽州民俗文化节等重大节庆活动,扩大节庆影响,提升节庆效益。与此同时,不断推进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联姻、体育文化与休闲文化结合,继续办好“黄山论剑”、登山节、健走节和山地车节等国际品牌赛事。二是要加大专业细分市场的营销力度。如我市的文化旅游产品在欧美市场很受欢迎,结合中法徽州乡村旅游合作示范项目的实施,我们可有针对性地加大欧洲客源市场营销,力争成为境外市场开发的突破口;境内则要进一步加大对摄影、写生、修学、创作等各类文化消费市场的细分营销。三是要促进区域合作和企业联合。在大力营销黄山市整体形象的基础上,积极与池州、宣城合作,实现徽文化与佛文化、红色文化的市场联动;还要引导旅游企业根据景区特点、时令特征有针对性地编排线路,销售黄山文化旅游精品和新产品,坚决纠正各自为战、互相诋毁、压价竞争的现象。

(四)完善措施,进一步搞好管理服务。我们应把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真正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工程来对待,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做好各项管理服务工作。建议,一是要做好基础性工作。加强对徽州文化、道教文化、状元文化、民俗文化等各类文化资源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加强徽州“四雕”、茶叶制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动各项文化与旅游资源的挖掘与整理,促进各项文化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二是要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我市的许多文化旅游资源都是历史遗存,是珍贵文物和古迹,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这些文物和古迹,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要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开发服从保护的原则,在整体开发条件暂不具备的情况下,首先要做好保护,避免资源的破坏和浪费。还要加强对景区开发建设的监管,对景区开发的投资额度、建设规划、承包期限等方面要进行把关,避免开发商的投机行为。三是要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制定出台一系列鼓励文化与旅游投资的政策措施,吸引各类投资主体以多种形式参与我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特别是有激情、有实力、有品位的大集团、大企业,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在用地等方面予以优先保障;加大对各类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特别是文化创意、策划推介等方面的人才,为促进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做强做大我市文化与旅游产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成员:余权威 胡 婷 江红娟 梁昌振

胡炳福 程清华 黄志兵 曹 宇

执笔:曹 宇

上一篇:小学生有关秋天的古诗下一篇:天津电力科技博物馆参观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