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注重在基层和生产一线培养选拔干部

2024-05-05

江北区注重在基层和生产一线培养选拔干部(通用2篇)

篇1:江北区注重在基层和生产一线培养选拔干部

江北区注重在基层和生产一线培养选拔干部

江北区狠抓引进、培养、选拔三个关键环节,加大在基层和生产一线培养选拔干部工作力度,形成了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

多层次招录引进,为从基层和生产一线培养选拔干部“开源”。一是公开招录公务员。坚持“凡进必考”原则,每年面向社会公开招录一批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近年来,全区共招录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60余名,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达100%。二是注重引进选调生。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增加选调生分配名额,储备一批高素质优秀年轻干部。近年来,全区累计接收选调生69名,其中博士1名、硕士11名、双学历的2名。同时,制定《江北区选调生管理办法》,实行跟踪管理、定向培养,加大选调生培养锻炼力度。三是公开招聘社区干部。着力打造一支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的高素质社区干部队伍,实行社区干部公开招聘制度。近年来,共招聘社区干部192名,既充实了基层一线工作力量,又扩大了组织部门选人用人视野。

多方位培养锻炼,为从基层和生产一线培养选拔干部“蓄能”。一是推进干部轮岗锻炼。规范部门、街镇中层干部任用资格和选用程序,全面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促进年轻干部在单位内部轮岗锻炼。同时,积极探索建立科级干部跨部门轮岗交流制度,每年开展一次科级干部民主测评,对得分靠后的科级干部,由组织人事部门统筹安排到区内其它部门交流轮岗。二是选派干部挂职锻炼。有计划地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参与观音桥商圈、港城工业园区、铁山坪森林公园等重点工程项目的开发建设,让他们熟悉区情,增长才干;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开县、云阳等地挂职锻炼,让他们积累经验,增长见识。近年来,共选派了380名干部参加挂职锻炼。三是抽调干部信访锻炼。将选调生、后备干部、优秀年轻干部分期分批地安排到信访部门锻炼3—6个月,让干部直接参与接待、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提高他们处理复杂矛盾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截至目前,共抽调了127名干部到区信访办接受锻炼。

多渠道选拔使用,为从基层和生产一线培养选拔干部“铺路”。一是班子缺额,适时选拔。坚持把是否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经历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首要条件,在领导班子成员出现缺额时,及时将综合素质高的基层和生产一线干部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近年来,新提拔的130多名领导干部均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二是坚持公选,优先选拔。有计划地拿出部分处级领导干部职位进行公开选拔,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用基层和生产一线干部。三是实行公推,直接选拔。在镇党委班子换届中,积极探索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新方式,全面实行“公推直选”。原鱼嘴镇双溪村党支部书记在换届选举中脱颖而出,被推选为鱼嘴镇党委委员。

篇2:江北区注重在基层和生产一线培养选拔干部

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工作,积极构建基层一线干部培养选拔链,建立凭实绩用干部的良好导向,是认真落实《干部选拨任用条例》的具体体现。

一、在一线培养干部的应采取的方法和途径:

1、加强倾斜性培养。一是抓住源头招考、组织培训、交流锻炼等环节,努力提升基层一线干部整体素质。除少数对专业有特殊要求岗位外,坚持把乡镇街、村(社区)等基层一线岗位作为新进人员主要开考岗位。二是对任现职5年以上和在同一岗位任职10年以上、经历单一的基层干部,采取轮岗交流、交叉任职等办法,丰富工作阅历。三是优先安排基层干部参加各类培训,接受上挂、下派、外派等方式的实践锻炼,让基层干部在关键时刻、重要岗位经受考验,提升素质。四是选派机关干部下基层挂职锻炼,让年轻干部在农村基层、艰苦环境和重要工作任务中经受磨炼,提高能力,增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意识,对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锦屏发挥作用。

2、开展倾斜性选拔。积极探索以竞争性选拔的方式,为优秀基层干部脱颖而出创造机会。注重拿出工青妇、综合部门等副职、乡镇街党政正职等一批适宜基层干部的岗位供基层干部竞考。引导和鼓励县级机关特别是“两办”等综合部门,以定向从乡镇街、学校等基层单位选调为进人主渠道。

3、落实倾斜性待遇。在确定区“两代表一委员”、评优评先等方

面,注重向乡镇街、村(社区)等基层倾斜。认真落实“三真”政策,对工龄满30年的乡镇副主任科员,工龄满25年且在乡镇工作达10年的副主任科员,及时确定主任科员职务。对担任乡镇街工青妇负责人的,则在其担任后即确定享受副科级待遇。

二、在基层选拔干部需要制定的一些机制和配套措施:

1、建立基层一线干部的补充机制

必须使基层干部队伍这个源头有活水,才能保证干部队伍整体上的有序流动。一是解决编制问题,打开进人的“门”。按照行政级别,把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分开管理,区别对待,超编的控,缺编的补,要适当增加基层编制,减少上级机构和编制,改变“倒金字塔”现象。二是规范上级部门进人渠道。规定上级部门补充人员必须从基层对口部门或系统选调招录,由此建立干部补充的良性机制。三是在招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时,扩大基层招考比例,上一级部门招录人员必须有下级工作经历,用政策鼓励人员面向基层。四是提高新招考公务员到基层工作的比例。除特殊岗位需要外,新招考录用的公务员应该有80%以上分配到县级以下工作。

2、构建基层一线干部激励关爱机制。

一是要切实提高基层干部的工资待遇,对长期工作在基层的干部实行岗位补贴,要使基层干部工资平均水平整体上高于上级干部工资的平均水平。二是要改革职称评定政策。要逐步增加基层干部科研项目课题和研究推广经费的投入,为他们提高技能、服务群众提供保障,要把技术成果的转化运用作为职称评定的主要依据,要改变和弱化职称评定中“要本本”、“要论文”、“要外语”等不切合实际的条件限制。三是要加大面向基层评先评优的力度。要加大评选的公开性和透明

度,注重评先评优的群众公认度,名额要向一线普通干部倾斜,严防利用职务之便沽名钓誉的现象。四是要关心政治待遇。要适当增加基层和生产一线党代表和人大代表的名额。各级党的委员会要适当增加基层干部比例,作为一项硬指标来贯彻执行。

3、加大基层一线干部的选拔力度。

一是严格选拔要求。担任上级领导职务的,必须具有一定年限的下一级工作经历。县乡科级岗位要首先考虑从基层和生产一线干部中选拔,对没有基层工作经历机关干部要首先选派到基层进行锻炼,经过考核优秀的再提拔使用,实现上下级干部的互动和互补。二是扩大选人视野。要加大面向基层的公开选拔干部力度,每年拿出一定的名额实行公开选拔。规范提名方式,探索全委会委员、党代表和人大代表提名干部制度。改进干部考察方式,推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表决的干部选拔方式,让更多的基层干部进入到主要领导干部视野中。三是优化班子结构。对农林水、粮食、信访等与基层密切的部门领导班子,要有50%以上的领导干部来自于基层。上级部门要率先带头,要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的政策。

4、创新基层一线干部选拔机制。

一是推行职务聘任制度,对专业性强的岗位,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将企事业单位优秀人才选拔到党政机关。二是要加大从村干部中招录乡镇公务员和选聘事业单位人员的力度,对特别优秀的村干部,经过组织考核,可以直接提拔到乡镇领导岗位上。乡镇事业站所空编,可以从实践经验丰富的村干部、土专家中招聘,激发乡土人才和村干部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三是实行干部挂任制。在不改变身份和编制的前提下,基层单位可以增设1-2个挂任干部职务,不占领导职数,但参与班子分工,承担领导任务。四是要大胆破格提拔。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经过严格的组织审核,可以破格提拔。

5、加强基层一线干部培训力度。

增加基层干部培训经费,对通过继续教育获得学历的基层干部给予适当奖励和补助。举办以村干部为主体的培训班,为他们系统接受继续教育提供机会,对优秀年轻的村干部,可以选派到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专业培训机构和大中专院校要适应形势需要,适当设置符合农村和基层实际需要专业课程,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国基层政权设置及职能》等,让大中专毕业生了解基层,为面向基层就业奠定基础。

6、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要壮大后备干部队伍,发动各级党组织和干部群众积极推荐后备干部,严格考察程序,按照专业结构、民族结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分类建档,逐步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建立后备干部助理制,把后备干部作为本单位“一把手”的助理,分配一定工作,提高工作能力。采取组织选派、单位联系等方式,积极选派干部到基层和上级机关进行挂职锻炼。要坚持备用结合,对挂职锻炼期间表现优秀的,根据干部特点及时提拔使用,要在合适的时间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

7、加强政策监督工作。

对制定出台的相关政策,要监督落实情况,要规范培养选拔程序,加大对权力的制衡和约束,防止制度变换、规范失灵的现象,提高政策的执行力。

三、在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工作目标的意见和建议:

1、要从源头上着眼,进一步夯实基础。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到农村(社区)工作,进一步落实好培养管理措施,选派干部加强结对帮带,传授优良作风、工作方法和农村(社区)经验,提高当地干部群众的满意率和选聘人员的成材率。要在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从优秀村(社区)干部中招录公务员的数量,形成自下而上的良性成长机制,县乡两级机关公务员原则上从农村(社区)一线选拔,其中特别优秀的可以直接破格提拔为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进一步激发到村(社区)工作的大学生和村(社区)干部的积极性,吸引外出务工的优秀青年回乡服务,逐步形成一支根植基层、心在基层、情系基层、长期稳定的高素质农村(社区)基层干部队伍。

2、要从培养上着手,进一步健全机制。要总结推广各地创造的战略谋划法、一线工作法、多岗位锻炼法和全程跟踪法等经验做法,形成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培养的长效机制,进一步丰富年轻干部下派挂职的多种形式,可允许基层党政领导班子增设一至两个领导职位,供挂职干部任职,不占职数,不参加换届;党政部门可以设置若干助理职位,供挂职干部任职,不占编制。同时,应从用人导向、政策保障等方面采取措施,鼓励上级机关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任职,逐步扩大下派干部任职的比例,让他们真正融入基层一线,安心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并在“赛马”中分出优劣,使他们下得去、上得来、用得好。

3、要从使用上着力,进一步强化激励。要加大竞争性选拔工作力度,完善科学的考评体系,形成“选、用、考”为一体的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县级以上党政机关,特别是政府综合部门、决策部门、涉农部门,应拿出一定的领导职位面向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年轻干部实

行定向公开选拔,实现上下级干部的互动和互补,通过干部来源的多元化促进决策的科学化,以避免因了解情况不深入不准确可能出现的决策偏差,努力改变一些地方党政机关干部来源单

一、经历单一的状况,建立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

上一篇:家乡的中秋节初中作文700字下一篇:文学作品的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