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滑坡的原因

2024-04-16

道德滑坡的原因(精选8篇)

篇1:道德滑坡的原因

社会道德滑坡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当代社会道德滑坡的原因及对策

在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的今天,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工程却出现了道德滑坡现象。道德问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谐、一个民族永久不衰。因此探讨当今社会出现道德滑坡背后的原因及提出及时有效地解决途径是极为重要的。

道德滑坡已经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涉及到各个阶层,各个领域。他带给人们的印象只有一个——混乱。这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无疑是致命的。在我国倡导建设精神文明的今天,提高全民道德文化修养已成了当务之急。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救赎道德,势在必行,时不我待。

一.出现道德滑坡的原因

(一).功利主义的驱使和社会风气的败坏。

我国古代教育家孟子有句话说道“上下争利,国将危矣”。这句古训归根到底在一个“利”字。利可以指金钱、权利、功名、也可以指一些便宜、好处等。在利益的驱使下,人们可以昧着良心踩在别人的身上追逐名利、践踏道德。一些社会学家把道德滑坡归结为传统文化向现代社会转型时期,人的价值观发生转变,道德观念的迷茫,道德判断失去方向。由此,社会就形成了一种不良的风气,越来越多的人,搬出社会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等客观原因为自己的不负责任找借口,从而丧失责任心,负责任的氛围也就无法建立起来。社会正在形成一种不良的风气,由此导致人们责任心的丧失。一个丧失责任心的民族,是走向道德滑坡的重要因素,是出现道德滑坡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功利主义使得人们公德淡漠。公民的劣根性:自私,愚昧;多疑,冷漠。导致了我们社会道德的进一步缺失。如今的人们只是对自己的家庭、亲人、朋友讲求道德,一旦进入陌生的环境、进入公共的领域,人们就变得冷漠、不知道关心帮助他人,对他人的热情帮助始终持有怀疑的态度。在这里人们拥有的极端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面对乞讨者,人们不再伸出自己的手,面对受伤的人,人们不敢走近一步,怕连累自己。我们已经在道德滑坡的环境里越走越深,我们的国民在这样的一个社会,不能正确的分析具体的情况,已经处于道德规范的迷茫期,困惑期,不知道,到底该不该坚持自己原有的价值观?那些冷漠的人,就是价值体系正在发生转变的人,就是道德判断上迷惘的一群人。由于公民文化的有待于提高,他们现在正处于十字路口。他们走向那一边将对社会公德的发展与否有着重要的联系。

(二).道德教育滞后--正面教育导向不明,反面警示教育不彰。

道德教育滞后主要表现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在学校,教育过于功利性,关注的重点更多的在学校的升学率和学生就业率,教学成绩成了学校唯一的追求,甚至主宰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而忽视了学校的育人功能,致使学校德育教育滞后,学生德育水平底是“道德滑坡”的重要原因之一。家庭方面,我们从小接受的道德观念都是父母传输给我们的,而父母的道德观是他们的父母灌输给他们的。如果父母自身的道德素质不高,不懂得教育或教育方式不足,就会影响下一代的品德素质。况且在当前社会,很多家长忙于工作和事业忽视对孩子的德育教育,更多地重视孩子的知识教育和智能开发,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 没有意识到对孩子品德教育的重要性。社会方面,德育教育空白无力,没有形成主流,另一方面社会在对优良的道德行为、典型道德模范宣传不足。

(三)政治腐败

政治腐败主要的原因在于政治文明缺失。因为政治文明的缺失,意味着体制和制度的不健全;意味着权利缺乏有效地监督。诸如政治生活中的腐败、贪污、渎职、卖官买官;难以想象,一个在各个领域都不遵守公共的道德、伦理、规范,没有共同权威的约束,而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私德、行规盛行的社会会是健全的。中国社会仍然是“官本位”为主体的社会,权力对各种社会资源的过分控制、分配不同程度地存在,从而不同程度地扭曲了某些领域的公共道德、公共规范的公正性。比如在司法、科技、学术、文化、体育等领域,行政权力的过度干预都是明显的,而权力这只看得见的手在这些领域带来的消极后果也是明显的。

(四)世俗化和多元文化的冲击

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和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在最大限度地释放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也释放了人性中反道德约束的一面,物质和金钱、欲望的满足超越了道德伦理的价值。身为“社会人”我们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都能感受到,每一个人的变化。我们开始追求品牌,追求享乐,追求更多外在的东西。拜金主义、物质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大肆盛行。人们为了追求利益,可以谄媚,可以“被潜规则”,可以不顾违背道德。生存才是王道是道德沦丧者奉行的法宝。裙带关系、走后门,已是现在职场、官场盛行其道,泛滥不觉的一种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心平气和。所谓的社会公平在这里得不到兑现。如今,西方思潮在向我们不断袭来,我们在追求个性解放,自由至上的同时,忽略了传统道德的要求。道德沦丧者就像是断了线的风筝,挣脱了某些看似是束缚自由的缰绳,但是,在短暂的随波逐流之后,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我们在接受西方思潮的时候,并不能把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否定。

二.解决的相关对策

道德、伦理、信仰等精神方面问题的存在是多种复杂因素长期积累的结果,其改善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更何况以中国国家之大,人口之众多,又处于全球化的冲击之下,向现代化转型的进程之中这样一种前所未有的格局之下。所以,重建一个道德中国需要从国家到社会,从干部到民众多方面的长期的持续努力。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良好的道德氛围。

有些时候,人们的本性还是那么的淳朴,但是,社会上发生的很多的有关违背道德良心的事情,在给人们敲响警钟的同时,将人们乐于助人的热情同样浇灭了,由此导致了人们的冷漠性,不敢再去助人为乐,于是,社会上的人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来对待社会上发生的事情。关于乞讨内幕的揭露,是的人们对于弱小者不再抱有同情心。所有的事情都被人们蒙上了怀疑的面纱。我们已经“被冷漠”。

要提高公民的辨别能力和认识水平。孟子曾说,性本善。中国多年沿袭下来的文化传统,在尊老爱幼、爱国主义等方面的还是可以的,但是,在社会大浪潮的冲击下,在不良社会风气的引诱下,不少人已经开始动摇曾经的价值体系,开始出现动摇。所以,国家有必要采取合适的措施,进一步提高公民的认识水平,增强公民辨别是非的能力。能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我们这个社会缺少特立独行,不同流合污,不愿被世俗同化的人。所以,从根本上,必须提高公民的意识水平,提高他们看待问题的能力和鉴别能力。

(二)加强道德教育宣传,树立正确社会向导。

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报刊等是重要传播工具,树立典型,加强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如 “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倡导、社会主义八荣八耻荣辱观的学习、英模的演讲、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评选等。学校教育应该一改传统的理论教育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隐性教育法把德育内容潜移默化渗透到学生身上,并使其内化为其良好的道德素质。鼓励在家庭中营造良好德育环境,父母应以身作则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重视孩子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做到教育从娃娃抓起。作为家长必须矫正陈旧落后的教育方式,克服溺爱、粗暴等错误方法,要多与子女沟通交流。同时,家长的教育观念也要转变,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重视子女的思想品德修养,只有这样,才能把孩子培养成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社会上应加大宣传力度,媒体在做公益广告和宣传时应该更加注重平民化,亦需要注重宣传的多样化,把正面教育和反面教育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社会向导,使人们在耳濡目染之下,自觉净化心灵,不做一个道德沦丧者。

(三)寻求功利主义和道义主义的辩证统一

功利主义和道义主义二者的冲突常常反映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在多数情况下人们会选择功利主义,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因就是:相比道义主义,它更符合多数人和社会的需求。这一点从功利论的最高道德原则和道德评价标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就可看出。此时,就需要我们再合适的情况下坚持道义主义。道义主义将正义作为最高道德原则和道德评价标准,与从效果进行评价的功利主义相反,道义主义强调从动机评价好坏。这就要求道义主义的实行者从内心追求善,憎恶恶,将“至善”作为最高的理想和目标。然而,客观复杂的社会环境常会让人陷入两难的境地,多数人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放弃了道义而道义主义上升到最高要求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核心也就是关注人类幸福。因此,我们可以努力寻求功利主义和道义主义的统一,以弥补功利主义常常违背道义而道义主义常常违背功利的不足。只有做到二者的辩证统一才能体现道德建设的最高境界。

(四)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传统文化中积淀着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一个传统文化代表着一种民族精神,是我们丢弃不得的。中国多年沿袭下来的文化传统,如尊老爱幼、爱国主义、诚实守信等都体现了社会公德的方方面面。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为我所用。用传统的力量从源泉上净化社会不良的风气。教育的功能在不断地强化,国家在教育方面必须统筹考虑。学会选择适当的教学材料来教育我们祖国的下一代。前段时间,就鲁迅的文章要不要加入教科书闹得纷纷扬扬,于我看来,鲁迅的批判精神同样适用于这个社会。鲁迅对冷漠、自私,麻木的看客的痛恨照样警惕着我们不能做新一代的看客。鲁迅关于国民革命的批判和经验总结,同样告诉我们要懂得群众的重要性。鲁迅是在用血的事实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去做。所以,教育工作者必须在教学方面引领好祖国的下一代,至此,我们的民族才会强大,才会具有凝聚力,才会不断进步。只有少年强了,我国才会强。

篇2:道德滑坡的原因

道德的定义 道德,按照通常的定义,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道德作用的发挥有待于道德功能的全面实施。道德具有调节、认识、教育、导向等功能。与政治、法律、艺术等意识形式有密切的关系。中华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以仁义为基础的道德

道德滑坡的例子

学校 马加爵事件,复旦大学投毒案

原因 1 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家庭比较普遍,长辈有时过于溺爱,导致孩子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而父母经常为工作忙碌,缺乏对孩子的沟通与教育,这容易造成孩子孤独的成长环境。

学校教育在升学率的驱动下过分强调考试,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与人格的培养。一些必要的文体活动被补课、兴趣班给挤占了;社会实践活动也经常被搁置。繁重的作业代替了活泼的童年,学生之间因为分数而被区别对待 家庭德育教育的单一对孩子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4 道德教育滞后,正面教育导向不够,反面警示教育不彰

出路 从家庭教育抓起,家庭中父母是第一老师,而父母的任务是在孩子思想未定型时将最基本的思想道德观念灌输给他们 提高教师素质,使之成为公民思想道德与品格的导师

学校提高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社会

毒奶粉事件,毒胶囊事件,郭美美事件

原因 1 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价值观受到冲击。人们重视利益,追求效率。市场的不成熟带来利益分配的不均衡,加上法制上的不健全和不良价值观的传播,导致许多道德问题的出现 扭曲的成功观和消费观分裂年轻人的价值观

盲目跟风,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出路

加快食品质量安全有关法规的立法进程,促进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走向法治化轨道。

强化监管措施,包括完善食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严格许可审批制度和市场准入

树立明确的是非观与价值观,不要盲目跟风

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倡导社会新风气

社会

篇3:道德爬坡论与道德滑坡论

对于我国现阶段道德总体水平, 存在道德爬坡论和道德滑坡论两种观点, 笔者首先谈谈解读这两个论调的必要性。

1.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两者在本质上是相互联系的

国家之所以制定法律, 就是为了保障最低限度的道德。如果一个法律与道德严重对立, 也就是自然法学派所说的“坏法”, 即“恶法非法”。但衡量恶法的标准在于何处, 就成为了讨论的焦点。是大众好恶, 还是媒体导向;是公序良俗, 还是文化传统。而分析实证主义的“恶法亦法”, 是站在法律至上的高度, 不以道德的善恶, 来评判一个法律的正义与否, 是一种维护统治的观点。这里就引出了我们所说的第一个必要性, 我们要证实无论是道德上行下行, 法律都是道德的底线, 是评判一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标杆。哪怕是恶法亦是建立在当今社会道德水平基础之上的, 它的出发点和制订标准, 也是为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2.法律调整与道德调整在功能上是互补的

当代社会, 尤其是网络时代的到来, 人们的交往往往更加抽象, 交易不再建立在熟悉的基础之上, 而是建立在契约的基础上。法律因其确定性、普遍性, 比道德更胜任这种利益关系的调整。而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我国社会利益分化、价值冲突, 直接导致光凭诚信道德难以约束整个市场秩序。同时, 贫富差距的拉大让社会矛盾激化, 因而具有规范化、程序化特征的法律作用日益凸显。因此, 讨论道德问题的最终落脚点与着眼点还是法律, 并且是道德与法律两者的主次关系上,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今天, 我国社会道德建设的“道德之坡”, 既不是古代的封建主义道德, 也不是改革开放之前的道德, 更不是西方的资本主义道德, 而是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承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和人类文明的道德体系。它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里, 具体地体现在社会主义荣辱观里。道德建设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和理论体系与道德现实的统一。

案例分析

1.南京彭宇案

2006年11月20日早晨, 一位老太在南京市水西门广场一公交站台等车。人来人往中, 老太被撞倒摔成了骨折, 鉴定后构成8级伤残, 医药费花了不少。老太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的小伙彭宇。老太告到法院索赔13万多元。彭宇表示无辜。他说, 当天早晨3辆公交车同时靠站, 老太要去赶第3辆车, 而自己从第2辆车的后门下来。一下车, 就看到一位老太跌倒在地, 赶忙去扶她, 不一会儿, 另一位中年男子也主动过来扶老太, 并一起将她送到医院。后来, 老太及其家属一口就咬定彭宇是“肇事者”。而法院认为本次事故双方均无过错。按照公平的原则, 当事人对受害人的损失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因此, 判决彭宇给付受害人损失的40%, 共45876.6元。在两方各执一词的情况下, 一方是年迈的老太, 一方是自称无辜的路人, 法官应该采信哪方, 这本身就由一个法律问题上升到了道德的高度。法官一审判彭宇赔偿40%, 是站在人性本恶的推理基础上, 如果彭宇没有撞倒老太就不会扶她, 也不会给老太出200块钱看病。然而, 我们从儒家的论述中还能推出截然相反的答案。

从这件事上, 我们看到了道德的滑坡。当然, 2008年3月,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公丕祥在两会新闻中心, 就“司法公正”问题接受中外记者的集体采访时透露, 该案双方当事人在二审期间达成了和解协议, 最后以和解撤诉结案。说明我们的法律还是在努力调整将道德观回复到一个人们能够达成共识的底线之上的。通过彭宇案, 我们看到的是, 法律在与道德冲突之后, 两者的错位。当道德在被人们一再探底之际, 法律会给道德一个升力, 使之复位。

2.荆州“挟尸要价”事件

2009年10月24日, 湖北荆州大学生何东旭、方招、陈及时为救溺水儿童壮烈牺牲, 而打捞公司在打捞尸体时竟然漫天要价, 面对同学们的“跪求”, 个体打捞者不仅不为所动, 而且挟尸要价, 一共收取了3.6万元的捞尸费。这里我们关注一下对捞尸人陈波等人的处罚情况。陈波除收取打捞费外, 还另外索要了价值300元的烟和矿泉水, 该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9条之规定, 构成敲诈勒索, 公安机关已依法将其治安拘留15天, 并处1000元罚款。该公司其他人员在打捞因见义勇为牺牲的大学生遗体过程中一些有违公德的行为属于道德调整范畴, 受到社会公众的谴责, 但不属于法律调整的范畴。

这是一件令人发指的有违社会公德的事件, 也映射出市场经济下利益分化、价值冲突所带来的道德滑坡。在我们正常的情感中, 捞尸人陈波索要300元烟和矿泉水并不是我们愤怒之处, 而是陈波等人在打捞“小英雄”时的麻木和贪婪。然而, 值得深思的是, 法律制裁的是较轻的行为, 而将道德底线踩在脚下的行为却只能收到大众的谴责, 不在法律调整范围之内。法律是道德的底线, 国家制定法律是以大众所能接受的最低道德标准为基础, 但是陈波等人明显有违道德的行为却只能在道德的调整范畴。

大学生不惜生命跳水救人, 是见义勇为;记者将照片公之于众, 并附上挟尸要价的标题, 为该事件定调, 是舆论监督;广大受众口诛笔伐, 更有甚者将捞尸船和陈波等人一通肉体加精神伤害, 是民间法坚持的正义。因此, 在道德滑坡的同时, 我们看到的是道德的爬坡。

对道德爬坡论与道德滑坡论的评价

笔者认为, 片面地说当今社会的道德正处于滑坡和爬坡都是片面的。“木桶理论”中最短的那块板决定整个木桶的容积, 然而我们不能把道德简单地比做木桶, 不能因为有了“徐老太”、“陈波”之流, 就认为社会公德已被最短的那块木板所左右, 公众道德都已向“徐老太”、“陈波”之流看齐。

“道德的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 它除了从归根到底的意义上被经济发展决定外, 还受生产关系直接决定、政治因素的影响, 还有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相互作用, 以及受民族、国家道德制约等等。人类历史上的每次社会转型, 往往都要经历一番‘道德的阵痛’。从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的出现, 曾经发生过的‘从纯朴的道德高峰上跌落下来’, 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出现, 又一次的道德滑落, 都使人体会到了这一点。如果认为生产力进步了, 经济发展了, 道德也就自然进步了, 这种判断是既不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 又显得过于简单和机械, 也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

1.调整道德期望:从造就道德巨人回归到培育有责任感的公民。

回溯以往的道德教育, 一般是基于人性善的预设, 相信人人皆可为尧舜。这种美好的道德目标固然令人向往, 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道德楷模固然令人敬仰, 然而,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在诸多利益诱惑面前, 不得不承认榜样的力量也是有限的。于是, 我们的道德目标和道德期望可能也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从造就道德巨人, 回归到培育有责任感的公民。道德教育也不能仅仅以完美的道德巨人作为范本, 而是充分考虑到芸芸众生随时可能出现的人性弱点。不能奢望人人都能成为舍己忘我的道德楷模, 但人人成为一个负责任、识大体的公民, 还是可能的。任何职业道德规范都是基于“人性恶”, 各种职业道德要求也正是为了激发人们的责任意识。而有了责任意识, 就可以帮助我们克服人性的弱点和丑陋。如果人人都能讲责任、讲诚信、讲良心, 践行“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守住道德底线, 整个社会的道德状况就会有一个向上的、良好的转变。

2.依法治国才是根本, 提倡“刑主德辅”

胡适讲过一段话:“一个肮脏的国家, 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 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 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 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 谈高尚, 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 人人大公无私, 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篇4:社会转型期道德滑坡的原因探析

摘要:社会转型期道德滑坡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为道德滑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为道德滑坡提供了更多的现实性;博弈成本的大小对道德滑坡产生重要影响;行为共识的性质反映了道德状况的好坏,行为共识的共识程度会影响人们对他人行为的评判;诚信缺失,导致社会信任危机;腐败问题导致导向偏差;网络的推波助澜。

关键词:道德;社会转型;道德滑坡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基本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在精神领域却出现了道德滑坡的现象,物質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出现了相当大程度的反差。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应该以道德的堕落为代价,因而深入探讨当前道德问题显得极为重要。

一、道德概念的新认识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对道德的理解存在许多不尽相同的观点。比较流行的观点都是从静态的角度来描述道德的,笔者着重从动态角度界定对道德概念的认识:道德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根源于人的利益需要并在此基础上反复博弈过程中达成的一种行为共识。笔者也是基于这一动态视角对转型期的道德滑坡现象展开探讨。

二、社会转型的基本特征和道德滑坡的主要表现

我国目前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转型时期,其基本特征表现为: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与发展,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与发展,从封闭、落后向开放、 振兴的转型与发展。这种转型带来的最本质的变化是个人主体性的增强和个人利益的逐步明晰,个人不再仅仅作为一个“社会人”和“家庭人”而存在,而更重要的是直接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存在。

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的主要内容,提到道德滑坡它们也是最主要的表现:

(一) 家庭道德伦理关系的流变。从一个封闭的、以农业生产为特征的传统社会向开放的、以工业生产为特征的现代社会转变,导致了家庭道德伦理关系的变化:其一是伦理重心从长者为中心下移到儿童为中心,这种变化导致老人利益被忽视,甚至虐待老人的现象;其二是伦理轴心从纵向亲子关系转为横向的夫妻关系,这增加了夫妻之间的矛盾冲突,引发了许多的婚姻危机、家庭失睦与家庭暴力,伴随而至的是离婚率上升、婚外恋增多、未婚同居与重婚现象严重浊化了社会空气。

(二) 职业道德的迷失。由于法律规范的制定明显滞后社会发展,形成许多的法律空场,出现了许多利用行业优势“搭便车”的行为。西方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一切向钱看的伪市场观念一时之间成为人们的行业行为准则,而真正的自由、公平、竞争和诚信等真正的市场观念却不容易为人们所习得,因而出现了行业不正之风蔓延的趋势,制造假冒伪劣,吃“回扣”,坑蒙拐骗等等,社会诚信严重缺失。腐败现象是其最恶劣的表现,腐败也侵蚀了道德形成的利益基础。

(三) 社会公德的缺失。维持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工具就是社会舆论的监督,由于交往空间的扩大,人们很多情况下彼此都不认识对方,某人违背社会公德不再怀有太多的羞耻感,又基于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其他的人大多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甚至有些人会放松其道德准则,采取从众行为。如,插队现象,乱穿车道,乱扔垃圾等等比比皆是。

三、社会转型期道德滑坡的原因探析

从上我们可以总结出道德形成的几个基本要素,即决定因素(社会经济关系),根源因素(利益需要),作用方式(博弈),表现形式(行为共识)。笔者试着以宏观的转型环境为背景,以道德形成的基本要素为指向展开对道德滑坡的原因探讨:

(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为道德滑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会导致道德一定程度的相应变化。我国当前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这种二元交错的经济状况,使得原有的适应那种单一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必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要求,导致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道德无序状态和道德滑坡现象,产生各种越轨和失范行为。

(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为道德滑坡提供了更多的现实性。在计划经济时期,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会形成了与此高度一致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念。现在正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个人作为一个独立的利益主体,同国家和集体同属于市场经济的利益主体。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实际的价值取向明显多元化。在这种转型条件下,人们的道德行为必然会出现一定时期的震荡,一定程度的道德滑坡成为现实。

(三) 博弈成本的大小对道德滑坡产生重要影响。道德观的形成是通过博弈的方式产生的。道德滑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社会中的种种制度安排客观上使得遵从道德的行为成本过高,而违反道德的行为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小。这种成本包括经济成本、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等。这种不公平的博弈规则是导致道德滑坡重要表现之一的权力腐败的重要原因,因为违反道德(包括法律)需要付出的成本较小,因而掌握权力资源的官员就会甘冒那较小的风险从事权力寻租行为

(四) 行为共识的性质反映了道德状况的好坏,行为共识的共识程度会影响人们对他人行为的评判。行为共识是道德的表现形式,当然从严格意义上道德的表现形式不限于此,但是只有外化为好的行为共识才便于人们的价值评判,也才能更好地发挥导向作用。但是由于双重的经济体制、双重的政治制度、多重的文化思潮、传统习俗、历史文化(如文革对价值标准的颠覆)、不公平的博弈规则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人们一时还难以达成一个全面的基础广泛的好的行为共识,这也会影响人们对当前道德状况的评价。

(五)诚信缺失,导致社会信任危机。政府部门一些公众事件处理不当引起了百姓对政府的严重不满,造成了政府公信力的下降。很多群体性事件的处理不当都造成了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一些企业甚至是知名大企业的造假行为,给许多的家庭造成了不幸。社会上的诈骗成风,不计其数的人们上当受骗,结果就是人们以邻为壑,造成人们之间的互不信任。整个社会好像都陷入了诚信危机,人们身在其中,不堪其苦。

(六)腐败问题导致导向偏差。当前,领导干部的腐败现象给社会造成了很坏的影响,给我们整体的干部形象蒙上一层阴影。就是这一小撮人,没有起到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严重败坏了我们整个公务员队伍。此外,官员作风不正,还极易引起群众的仿效,带坏民风,或者有些群众为达到自己的功利性目的,奉承迎合,形成社会风气败坏

(七)网络的推波助澜。网络文化活跃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丰富了文化的价值内涵,但不可否认,它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明显甚至严重,它对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消解和颠覆是毋庸置疑的。正因为网络文化以空前的渗透力消解着当代中国人的道德价值观念,轻者造成传统文化的失落、人们精神的困惑与迷茫,重者导致个人主义、物欲主义泛滥成灾甚至网络犯罪的日益严重。

综上所述,道德滑坡是社会转型期一个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是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若要深入地研究道德滑坡,一方面必须深刻地把握社会转型期的基本特征及这一转型所带来的社会的深刻变化;另一方面还需要深层探讨转型期道德的不同特征及发展的内在逻辑。只有从这些方面着手,并寻求建设性的措施,才能使中国社会的道德在发展的交叉路口找到正确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金一虹.转型期家庭伦理道德的矛盾冲突与新的整合[J].江海学刊,1997(6).

[2]李期.论社会转型期的道德滑坡与道德重建[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2).

[3]周建平,喻久娟.社会转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观念的影响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7).

[4]孙立平.道德滑坡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9) .

篇5:扼住道德滑坡的底线案例

事件加放:

今天下午学生在学校阶梯教室观看一部励志教育片《隐型的翅膀》,全体教师和学生集体参加观看,当我来到阶梯教室的时候,发现会场里一片糟杂声,直到银幕上出现“隐型的翅膀”时,总算是安静下来了,学生对电影的内容和情节似乎充满了期待。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当电影中的志华到变压器上摘风筝被电击落下来时,引起了不少学生的哄笑,我在后面有些诧异,更令人意想不到事还在后面,志华在草地上疯狂的奔跑,没有双臂的她很快失去了平衡,抢倒在了草地上,这时引来了全场学生的哄堂大笑,简直不可思议,令人费解。一直到电影结束,学生从来就没有安静过,有的学生趁班主任没注意从窗户悄悄溜走了,也许这部电影的内容和故事情节不合学生的胃口。老师们在观看整场电影中没有一个人说话,都在静静地注意着银幕,感人之处女教师都流下了眼泪。这样一部感人致深、震撼人心的励志电影怎么就引不起学生的共鸣和心灵震撼呢?电影结束后,所有老师对学生的表现都愤慨不已,对学生充满了失望,我和校长一起走在回办公室的路上,交谈起了这件事,校长低低的叹了一口气,没多说什么,但从校长那凝重的神情中,可以看出对学生们道德现状的堪忧。后来学生交上来的观后感,除个别学生是认真对待外,大部分学生只是东拼西凑,互相抄袭应付了事罢了,有的学生甚至连写都不写。想想他们看电影时的表现,出现这钟情况就不足为怪了。

分析点评:

近年来,中国道德滑坡的状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阅读浙江大学基督教与跨文化研究中心安伦在研讨会上发表了题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公民信仰认同基础》的论文摘要时。编辑用“中国社会道德滑坡无底线 亟待建立新的道德体系”来评论当今中国的道德现状,引起了我的强烈震憾,原来我们还用道德缺失来描述中国的道德现状,而现在的中国人好像已经不知道什么叫道德了。

今天学校的学生,将是明天社会的公民,今天学生的道德素质将决定明天社会公民的道德素质。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关注青少年道德现状,强化青少年思想道德修养是扼住国民道德滑坡的基础和前提。

经验借鉴:

2012年3月5日,是学雷锋50周年纪念日,2012年2月27日上午10:00,中宣部举行“学习践行雷锋精神”新闻发布会。旨在激发人们思想道德建设热情,激扬人们心中蕴藏的美好思想品德,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匡正道德失范,矫正诚信缺失,提升社会道德水平,引导人们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创造者。我校作为学雷锋传统学校,多年来以“雷锋精神”为校魂,以做“雷锋传人”为己任。以《学习雷锋好榜样》为校歌,学校也形成了“服务教育”的高尚师风,“严谨治学”敬业教风,“钉子精神”的刻苦学风,“勤俭奋斗”的朴实作风一系列校风。在以“教学质量论英雄”的大抓教学质量的形势下,雷锋精神在我校似乎已经淡出了历史舞台。今年学校借全国学雷锋的高潮,学校郑重做出了“重拾雷锋精神,再做雷锋传人”的决定,以雷锋精神为主线开展系列活动,建设和谐校园。

3月5日,学习雷锋精神纪念日,学校都召开了全体师生雷锋事迹报告会,在雷锋像前学生集体宣誓,并举行传承雷锋精神,争做雷锋传人的千人大签名活动,让雷锋精神代代相传,星火相接。清明节学校将集体组织全体师生到汉王山为烈士扫墓,并邀请有关人员讲徐英烈士的英雄事迹,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现在的美好生活是用烈士的鲜血换来的,激励学生深情的热爱自己祖国。每年的一月一日元旦节、三月十二植树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学校都以学雷锋为主线和这些重大节日捆绑在一起,确定相应的活动主题,让学雷锋活动系列化、系统化。

制定养成教育“三三制”和常规管理“六个一”机制。“三三制”是:养成三项好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唱好三支歌(《国歌》、《社会主义好》、《学习雷锋好榜样》)、做好三项体育达标(立定跳远、100米跑、台阶跳)”和“六个一(读一本终生受益的好书、改掉一项不好的行为习惯、向师长献一片爱心、发现发展一项自己的特长、确定一项永久的定时定点学雷锋、每天写一篇知行与是非日记)”。

开展“定社会、定学校、定家庭、定个人”的“四定”学雷锋活动。把解留敬老院作为学雷锋活动基地,每周双休日,安排一个学雷锋小组到敬老院打扫卫、给老人洗衣服,每逢过年还要帮老人贴对联。劳动之余给老人讲故事、跟老人谈心、表演简单的文艺节目,让老人们开心的度过这一天,培养学生关注鳏寡老人的爱心和孝心。在学校里把班务工作细化到每一位同学,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人人以校为家,争做班级的主人。培养学生主人翁的责任感。在家庭中做父母的小帮手,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象自己洗衣服、帮妈妈做一顿饭、帮爸爸干一些地里的农活,亲身体会一下父母的辛苦,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学生个人更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象捡起一片纸屑,净化一片校园;帮助一位学困生,感动一个生命;节约一粒粮食,培养一种美德。让学生体会到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活雷锋,雷锋就在我们身边,没有想不到的,只有做不到的,可以说校园处处是温暖,人间处处有真情。在这样的学校里学习和生活,学生会感到充实每一天、快乐第一天、享受每一天,在这里每个学生都会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自身价值的存在。

依托国旗下讲话搭建一个学雷锋事迹的宣传窗口。每周星期一国旗下讲话有一个学雷锋专题汇报,内容有学雷锋典型事迹、雷锋日记摘抄、学雷锋日记、学雷锋心得体会等。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进行汇报,学习雷锋精神显得格外庄重和严肃,更加激起学生学习雷锋精神的万丈豪情。学校定期举办学雷锋读书笔记、学雷锋心得体会、知行与是非日记、雷锋日记书法大赛、三歌比赛等展评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加深学生对雷锋精神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案例反思:

教育首先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因此,学校教育要真正树立德育为首的理念,真正把德育放在首位,而不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做表面文章。在教育思维上,以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健全的人格为主要任务,深入学生的内心深处,做学生的人生引航人,教育学生做真实的人,做诚信的人,做文明的人、做负责人的人、做感恩的人,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生存,学会创新,学会合作„„。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我国民族长盛不衰的保证,用科学发展观来对待学生成长,必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着重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作为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允许并尊重学生个性的存在,评价一个学生,不能以文化成绩作为唯一标准,要从时代的发展需求角度,从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忧患意识和发展意识等方面,从有无社会责任感和有无社会理想的角度衡量每一个学生。

德育呼唤人文关怀,德育肩负着关注人自身的发展,解读人生终极意义,建构人的精神家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终极使命。总之,要拯救的我们的孩子,就必须让我们的学校教育真正地做到把德育放在首位,德育人文关怀首先是一种成全每一个个体生命健全、充分发展的理念,我们如果真正树立这种理念,对每个孩子进行德育精神的关怀,我们的教育就会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希望我们一道朝着德育人文关怀这条宽阔大道一直走下去,一直走向辉煌!

篇6:道德滑坡的原因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何为道德滑坡,继而根据道德滑坡的现状对道德滑坡的现象从三个角度分析了其原因,其中根本原因在于政治的腐败,最后针对道德滑坡现象的现状及原因,提出商业诚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并和建设商业诚信体系的四个对策。政府需从自身做起,以道德诚信为指导,带领群众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字:道德滑坡 诚信 政府管理 商业诚信建设

一、引言

目前,中国的道德状况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社会“道德滑坡”现象分析成为人们的热点话题,而且参加讨论的人越来越多,范围也越来越大,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

二、何为“道德滑坡”

所谓道德,指的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生活环境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社会主义的道德以爱国、守法、明理、诚信、诚实、助人为乐等为人们认可并身体力行的基本做人的准则,然而,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我为中心”的自私功利等为人所鄙弃的落后道德有了市场,且正影响着年轻一代,我们把这种表现在意识形态领域,并影响人们行为的道德退化统称为道德滑坡现象。

三、关于道德滑坡的现状

近来食品安全问题的频频曝出,人们便不再相信商家那种“诚实守信”的鬼话,继而在“利益熏心”、“为富当仁”的普遍声讨当中,三鹿倒掉了,双汇即将关门了。而当上海华联、联华等多家超市多年以来出售“染色过期馒头”、生产日期随便改、各种色剂随便加,用回收的馒头再制作的新闻再一次映入人们的眼帘时,我们似乎不晓得究竟该吃什么了,该如何生存了。

四、道德滑坡现象的原因分析

1、官德的失范是道德滑坡的根本原因(1)

我国政府在国际事务中一向说话算数,在国内各种重大问题上也是言必信,行必果。然而近年来,一些政府部门、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却在有惫无意的损害着政府的信用,侵蚀着政府的权威。从一定意义上说,当前社会生活中不讲信用行为的泛滥,与一些地方和部门的诚信失范、道德流失、无所作为乃至推波助澜不无关系。

政府信誉贯穿于政府与公众的整个互动关系中。政府的每一项政策,官员的一言一行,都在展示着政府形象,关系着政府信用。在市场经济浪潮冲击下,一些干部不讲诚信,讲排场,对工作马马虎虎,敷衍塞责,对普通百姓的疾苦安危和呼声漠然处之,不闻不问,而热衷于自己“先富起来”,整天夹着公文包赶会场,热心于庆典、表彰、剪彩等活动,沉浸于迎来送往、握手言欢的哈哈声中;喜欢搞“文体搭台,经贸唱戏”的花架子,追求轰轰烈烈、忙忙碌碌的表面文章。对人民群众的冷暖麻木不仁。当谎言和虚伪在一些时候总是被真实诚信更适合某种环境并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时,老实人就必然吃亏,这样就必然导致更多的人在更大的范围内选择了不诚信。信用仿佛一条细丝线,一旦断了,想要再接起来,难上加难。

2、市场经济的趋利性是道德滑坡的重要原因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存在着一个二律背反的“悖论”:一方面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伦理法则,经营的各方应在诫信的基础上平等交易;另一方面,经营的各方都力图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利润,具有很强的趋利性。当诚信的保障机制未能建立时,受经济利益所驱使,经济生活中必然会出现大量违反经济运行伦理、运行规则的经营行为,从而消蚀诚实守信、公平互利的商业伦理法则,妨碍商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

3、法制的不健全是道德滑坡的关键原因

从法制的角度来看,对失信者打击不力是造成道德滑坡的关键原因。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现象的存在,客观上助长了不诚信的风气蔓延。加上我国全国性的社会信用体系制度与信用管理相关的专门法律体系尚未建立,仅仅散见于《合同法》、《担保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这些法律的一些原则性规定。而在美国,针对造假这种行为,制定了非常严厉的惩罚措施,可以最高处罚500万美金,还要追究刑事责任。而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造假的赔偿只有两倍,两者比较起来,处罚力度差距甚大。而法制不健全也使得政府监管能力不足、舆论监督不到位,一些政府出于地方保护的需要,直接以行政手段干预正常的市场行为,扰乱了市场秩序,助长了企业的失信行为发生。为此,必须加快信用制度立法,建立有效的失信约束和惩罚机制,明确法律责任,堵住目前法律防范信用缺失的漏洞。

针对道德滑坡现象的日益严重,我们有必要也必须加强商业诚信体系建设。笔者认为,当前商业诚信体系建设应当以政府依法管理为基础,以建立行业信用制度为核心,以培育信用企业为先导,以行业自律为保障,以失信罚戒为重点,强化工作措施,健全法制环境,分阶段地稳步推进。

五、商业诚信体系建设的对策

1、强化诚信意识,营造诚实守信的商业环境。

良好的信用意识环境的形成应通过建立起以讲信用为荣,不讲信用为耻的信用道德评价和约束机制,在全社会自觉形成一种“诚实守信”和“履约践诺”的良好氛围。具体到商业市场领域,就要进一步强化对全社会商业消费信用教育,普及商业法规知识。要通过各种措施,在企业中深入开展守法经营教育,使企业商家认识到信用作为一种资源对企业长远发展具有的战略意义,使其珍惜已有信用,并努力创造新的信用。

2、健全法律法规,提升政府部门管理商业市场的公信力。

在市场经济中,如果没有完善的产权制度,就没有商业交往中承诺履行的制度保障;而没有一个完备的法律体系,就不会有明确和刚性的产权制度。因此,国家应抓紧对经济市场进行正式立法,明确管理者、消费者和经营者的法律权益,这是解决商业信用问题的根本。同时,管理部门应当抓紧转变职能,实现政务公开,让自己的一切施政行为建立在诚信和道德的基础之上,发挥诚信标尺和道德表率的作用。如果政府部门能够将商业准入政策、管理制度、处罚标准和结果全部公开于社会大众面前,就可以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树立起公开、公平、公正的良好形象。同时,还要加大行政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铲除各种地方保护主义,保障各项法规得以切实执行。

3、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建立失信约束惩治机制。(2)企业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用信息严重不对称是当前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难题。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考虑我国目前信用制度建设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政府组织、企业参与、协会运作”的模式:即市场行业协会在政府的支持下,将企业分散在工商、税务、文化、环保等有关部门的信用信息收集加工,建立信用信息评估系统,按照国际上通行的评估原理和评估手段向需求者出具评估报告,对潜在失信者进行防范。对已发生的失信事件,将其不良信用记录进行合法有效的公示,以形成企业、金融机构和公民的联防机制,不与其进行信用交易。建立这样的失信约束惩罚机制,才能使诚信观念深人人心,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平台上实现契约方的双赢。

4、树立诚信教育理念,增强防范意识

诚信是个人在处理与他人和社会的各种关系时,所应遵循的一种立身处世的根本原则。诚信不仅仅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方法和态度,而且更应该是人的全部道德素质所借以体现的重要方面。所以,诚信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有针对性、非常有现实意义的培养诚信品质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全面的道德教育。要把诚信教育同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教育结合起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理念,使人们明确诚信是商业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本准则,是成熟的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六、结语

学生出问题了,教育者脱不了责任;我们的社会出问题了,那管理者必然有失职之处。要想真心实意地使社会风气有所好转,重塑诚信之风并遏制住道德滑坡,我们的政府必须要做出表率,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通过对法律的完善,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加快商业诚信体系的建设,使诚信理念深入人心,让商人、企业家处处以诚信为重,以对社会、对人民负责为重。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在政府的管理领导下,在道德诚信的指引监督下,健康稳定和谐地发展。参考文献:

篇7:对内掠夺造成国人道德滑坡

9月27日上午,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举行的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新闻发布会上,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王世明驳斥了“中国诚信不如西方”,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里的“诚”就是“择善固执之”,对善的坚守是诚信的核心理念。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走的是和平发展道路,它区别于一些西方国家靠战争、靠掠夺。这是我们中国人对善的坚守,这是我们中国人最大的诚信。(2011年9月28日《京华时报》)

对王世明副主任的“掠夺导致不诚信”论,新月非常赞同!但新月认为,导致不诚信的,不仅是国家对外的掠夺,也有国家对内的掠夺!

一些西方国家靠战争、靠掠夺发财富国,这是外向型掠夺,干涉他国内政,与他们选宣扬的维护世界和平背道而驰,当然是不诚信的。比如他们干涉前南斯拉夫、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等等国家。央视评论说了,那是西方国家为掠夺石油等资源而以民主为名发起的掠夺战争。对于西方国家的掠夺,我们深受其害,也深有体会。当我们成为世界级工厂、出口远远大于进口、外汇储备不断膨胀的时候,外汇却大肆贬值,使我们的国民勒紧了裤腰带,悄悄地成为这些西方国家打工仔。西方国家的低保户却住着设施齐全的房子,冰箱里有喝不完牛奶、吃不完的肉食,而我们却买不起房,甚至付不起房租,在喝不上奶,不敢吃肉的情况下,还要加班加点、为西方国家的繁荣默默做贡献,这不就西方国家对我们的掠夺吗?更别说他们公开支持某些国家对我们边境、对我们领海的一次次挑衅了,意图掠夺我们更多的资源。

丛林法则从来就是以强凌弱。某些西方国家过于强大,发展中的我们只好忍气吞声,气不过了就出来抗议几声,让那些恃强者知道弱者的不满。象国与国之间的掠夺一样,某些权力机关对内的掠夺,也是恃强凌弱。当前,某些权力机关就严重的掠夺老国家资源,垄断矿产、土地、煤、电、水、气、路,以“此路是我开,留下买路财”的气慨,对“路过”者雁过拔毛,并且随心所欲的把这种权力垄断变现为钱财,肆意挥霍,进而导致物价飞涨、贫富急剧分化,弱势群体不堪生活重负,怨声载道,使社会矛盾一触即发。这些当权者的对内掠夺,由于可支配一定的国家机器以支撑,所以被弱势群体视为国家对内的掠夺。

比如,我们从大米中吃出的煤油、石蜡,从辣椒中吃出的苏丹红,从火锅中吃出的福尔马林,从地沟油中吃到的经血、大小便,从猪肉中吃出的瘦肉精,从萨其马中吃出的硼砂,从鱼肉中吃出的避孕药,从奶粉中喝出的的三聚氰胺„„都是某些当权者对权力资源的垄断后,却失政、懒政、渎职,甚至是地方保护主义,内外勾结,沆瀣一气,最终掠夺了民众的身心健康。尽管民众谩骂、指责,但是特供让他们心不发慌,行动迟缓,甚至把打假变成假打!更有甚者,他们中的一些人,还要通过组织程序,让自己的子女世袭这种权力,搞萝卜招聘,机密简历,快速提拔神童官员,视民众若弱智、白痴!权力的掠夺,导致大环境失信,守信者被孤立,甚至被讥笑,于是,受害者也投身施暴队伍,循环着去害别人了。

比如,我们上缴的税负,让人纠结无比。如果你月收入1万元,就要交14%个税,12%公积金,8%养老保险,4%医疗失业险,即3800元,剩下6200元;如果全部消费,需要为你消费的商品埋单17%增值税,28%各种杂税约2800元,仅一个月赚1万的人,就要要拿出6600元上缴,且无权过问。而这些上缴的钱却被某些权力机关拿去肆意挥霍。仅最近查处的党政机关的违规公车就达17.26万辆;“小金库”58225个,涉及资金266.54亿元。这种权力机关对民众劳动成果的掠夺,是以国家的名义进行的,当然要以国家的名义挥霍,为了师出有名,他们还要请专家以国家的名义来论证民众有多么幸福。这种公开的愚弄,怎么能不让他们为民众制造的幸福高潮变为怒骂高潮呢?

凡此种种,枚不胜举,当一则新闻于媒体公布仅仅是个个案,如要集中起来分析,就不能不让人沉思、隐忧了。这种对内掠夺使稀缺的资源更稀缺,激发人们对这种稀缺资源的拥有更加趋之若鹜,进一步推高物价,进一步拉大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弱势群体生存的艰辛,进一步增加当权者与弱势群体的对立。尤其是权力资源的稀缺,使没官的想买官,小官想买大官,大官想要买选票。当权力这种稀缺资源被占有,占有者难免要用它垄断其他社会资源了。他们不仅要捞回成本,更要不断盈余!为让让权力的商品保鲜,他们只有进行尔虞我诈式的防护。成则富可敌国,败则身败名裂。不诚信的压抑会使他们中的一些人抑郁自杀,他们也成为不诚信社会的受害者。

生存永远高于道德,在生存危机的情况下,什么道德诚信、礼义廉耻,全都抛到爪哇国了,“一切为了生存”才是硬道理,什么大道理都不如吃饱、穿暖、住好实实在在!所以,经济发展的再快,不解决贫富急剧分化问题,只能让掠夺者与被掠夺者、强势掠夺者与弱势掠夺者的矛盾更尖锐,思想更加对立。当矛盾不可调和时,历史告诉我们,这种强弱关系也会发生逆转。

篇8:浅析我国公民道德滑坡现象

尽管人们判定道德的标准不尽相同, 但认为近些年来我国出现了道德滑坡现象, 这是不少人的共识。可以概括为以下四方面:其一,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扩大不明显。相反, 在某些人、某些社会群体中, 对此信念动摇或产生怀疑。不仅是最高的共产主义道德信念发生了动摇, 更可怕的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都遭到了人们的践踏。出现了四信危机, 即对共产主义信仰危机、社会主义信念危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危机、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危机。其二, 我国社会的先进分子---共产党员的道德水准出现下降势头。尽管不少共产党员保持着很高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水平, 但是也有些党员的道德水平没有明显地高出一般群众。特别令人忧虑的是, 在某些干部中存在着腐败现象。动摇了人们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其三, 在社会生活中, 进步道德的调节作用减弱, 而非道德因素扩大。除了在现实生活中的正当商品货币关系外, 包括经济活动在内的社会关系靠金钱、权利、贿赂、走后门成为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本来有些可以用道德力量调节的社会关系也不得不用行政、法律等待强制性的手段来调节。其四, 败坏道德的旧社会痼疾卷土重来, 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如嫖娼卖淫、吸毒贩毒、贩卖人口、赌博等丑恶现象的滋生蔓延;流氓肆扰、偷盗抢劫和黑社会势力作恶等犯罪活动的日益增多。道德状况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道德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每一角落。面对现实, 不能不承认我国社会近年来存在道德滑坡现象。在生死关头、危难之际是检验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人道德水平的时刻, 汶川地震时的确出现了许多“烈士教师”, 许多感人事迹, 特别是有很多青少年不怕牺牲自己而抢救同学等一些体现崇高道德人和事。但也有像“范跑跑”这样的老师, 也有人昧着良心吞没救人救灾的物资, 有的人甚至怀疑谭老师的事迹是假的, 他的良心何在?社会的良心何在?

二、道德滑坡的原因分析

1、思想多元化的影响, 阻碍了人们的道德判断力, 功利

主义心理在判断是非曲直和作出符合道德的行为时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另一方面就是随着物质财富的不断增多, 社会转轨转型时期, 人心浮躁, 人情冷淡, 过分强调物质利益, 导致对精神追求淡漠, 人们在做一件事情之前都的考虑这件事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利己不害人的一定去做, 利己又利人的不一定去做, 损人利己和损人不利己的的有可能去做。

2、官德弱化, 腐败问题导致道德偏差。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 特别是中国人都有“个人崇拜”的思想倾向。可是我国官员特别是省级国家级干部的腐败现象却令老百姓痛心。官员的腐败现象会滋长社会的不良风气, 有的人会想国家级干部都腐败, 我做这点小小的有反道德、犯法律的事情不算什么。

3、儒家伦理思想的忽视。纵观亚洲国家, 尤其是新加坡、

韩国都把儒家思想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他们的儒学思想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却在新加坡和韩国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是学校德育的核心内容。而儒家思想的发源地, 号称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中国却没有注意到儒家思想的育人作用。儒家思想虽然产生于封建社会,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但传统不代表封建, 历史不意味着就是过时的。儒家思想中也有糟粕, 如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束缚人性发展的封建伦理, 但儒家思想中的德育思想还是健康的、有利于培养有道德的人的。虽然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是适应当时思想解放的需要, 但随后的60多年里, 我国都在“抛弃”传统文化, 尤其是儒家思想,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改革开放后面对西方腐朽文化思想的冲击, 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出现了断层。

4、我国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讲授道德课的老师受功利主义的影响, 教师仅仅是为了“教而教”, 学生也是仅仅为了“学而学”, 教师完全忽视了道德内化向外化的的转变, 仅仅是为了完成教育目标, 学生也仅仅是为了完成考试, 而忽视了自身的道德修养。另一方面道德教育缺乏自主性, 在一定程度上屈服于政治压力, 道德教育往往被思想政治教育所替代, 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又十分宽泛, 道德教育只是其中一部分, 因此, 道德教育并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

5、诚信缺失, 导致社会信任危机, 政府部门一些公众事

件处理不当引起了百姓对政府的严重不满, 造成了政府公信力下降。比如食品安全问题几年来层出不穷, 屡禁不止;房价一再控制、打压, 效果却不明显, 该买不起房子的还是买不起;药价问题上中央的政策是好的, 一到地方执行时就是做表面工作……导致百姓对厂家不信任、对政府不信任,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很容易受谣言的蛊惑, 缺乏判断力的深层次原因则是对政府的不信任。

6、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 误导公众的判断力。

社会上出现了一些违反道德规范行为的时候, 个别媒体大肆报道、渲染, 有的报道完全不符合实际, 大众传媒缺乏“良心”、“职业道德”, 功利心态浓厚。

三、思考

诗人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 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人们对于道德价值的评价远远超越对其他价值的评价。提高我国公民道德水平不是一件简单的任务。这要从社会、家庭、学校等很多方面共同努力之下才能达到。

参考文献

[1]张学曾、高大成:《谈近几年来的道德滑坡及对策》, 《青岛师专学报》, 1990 (12) 。

上一篇:休闲农业可行性报告下一篇:《樱桃之远》400字读后感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