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工作,以爱育人教育随笔

2024-05-24

用心工作,以爱育人教育随笔(通用4篇)

篇1:用心工作,以爱育人教育随笔

辛勤耕耘二十载 耿耿丹心育英才

---王卫强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王卫强是我院外语系的一名教师,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来,一直坚守在外语教学的第一线,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以饱满的热情和对教育事业的赤胆忠心,积极投身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去,潜心钻研,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努力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他勤奋敬业,师德师风高尚,深受广大师生好评,并多次受到省人民政

一、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在大学的课堂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教师自己就得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人才观和较强的业务素质。王卫强同志首先从自身做起,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时刻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道德修养,认真履行教师职责,本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思想,努力培养高质量、高素质、能力强的合格外语人才。

另一方面,王卫强同志深刻认识到青年是祖国的栋梁和民族的希望,高校是引领青年大学生思想的主阵地,始终将关心大学生思想成长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他在教学中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群众路线,以“德育为先,立德树人”为原则,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贡献力量。

他特别注重塑造学生“诚实、守信、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他严于律己,守时守信,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教学规章制度,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不但率先垂范,而且要做到更好,以实际行动作为学生的榜样,力求以气质影响气质,以人格塑造人格。由于他在教书育人方面的突出表现,被陕西省委教育工委授予“高教系统先进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二、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课堂育人功能

二十多年来,王卫强同志总是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教师这个平凡而神圣的职业。他不断探 府、省委教育工委及学院的表彰奖励。索和应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以高效生动的课堂,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他担任过英语专业《高级英语》、《毕业论文写作》、《英语写作》、《英美概况》、《英国文学》、《美国文学》、《旅游英语》等十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他注意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最新的教学理论,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用勤恳扎实、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和教学态度影响学生,用宽广深厚的知识感染学生,用大量的信息唤起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活动和教学技巧启发学生思维能力和参与意识,不但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专业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英语文化意识,并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以扩展,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第一,他以课堂为人生的舞台,把“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走进生活”这一理念渗透于教学之中,建立亲切、友好的师生关系。在他的课堂上,知识永远和生活结合在一起,他交给学生用知识指导生活,又从生活中汲取知识的方法,他的课堂因此充满了生动与和谐,让每一名学生找到了家的感觉。

第二,他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倡导“师生平等”的理念,最大程度的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他总是鼓励学生提问题、提意见、表达不同观点,鼓励创新思维。他与学生平等讨论,在讨论中学习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充分树立自信,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从而达到学习知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他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把激励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把现代技术带进课堂。他不断采取和发扬先进的学习理念,不断学习和引进新的教学手段,不断开拓和扩展学生视野,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终身学习的态度。

第四,他一直认为英语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语言技能的培训,更是对学生的一种全面教育。他在教学中注意学生的情感、学习风格和策略的差异,注重学生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思维能力、道德素养方面的总体提高,并视“人”的培养为教学的最高目标。

通过他的言传身教和严格要求,加上他满腔热情、强烈的责任心和创造性努力,使学生接受到了生动活泼、效果良好的课堂教育,受 到同行的大力肯定和学生的高度欢迎,每学期学生和同行网上评教得分都在90分以上,他也因此获得陕西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宝鸡文理学院“优秀教学质量奖”1项、“优秀教学成果奖”4项,2009年被全校学生推选为宝鸡文理学院“首届最受学生欢迎十佳教师”,2014年被学院授予“教学名师”荣誉称号。

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悉心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

王卫强同志总是与学生打成一片,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动态,积极组织并参加对学生有益的课内外活动,并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悉心指导,做学生值得信赖的良师益友。长期以来,他几乎每年都要给新生做专业思想教育方面的专题报告,用真诚与爱心、思想与言语、事实与实例,生动详实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观念,帮助他们设计好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力促学生成长、成才;他精心组织各种考试动员和辅导,认真传授学习方法和应试技巧,英语专业学生四、八级考试多次取得优异成绩;他辅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科技项目、参加各种省校级英语竞赛,多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经他指导的毕业论文,连续多年被学校评为“优秀毕业论文”。

近三年来,王卫强同志面向全系40多个教学班做动员、辅导、教育每年10余场,组织教育教学实习见习活动共10余批,组织院系各种英语竞赛共10余场,组织座谈会听取学生意见每年2次,每年联系1个班和1个宿舍,亲自走访并参加主题班会,做考研专题辅导报告每年2场。三年来组织动员共300多名学生参加了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学生考研上线率由2012年的33.7%迅速提升至2014年的45%,有近100名学生被成功录取,其中由王卫强同志亲自辅导的20余名学生分别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等十余所国内知名院校的研究生。

他不但在学习上而且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给予学生力所能及的帮助。他本着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热情耐心地接待需要帮助的学生,倾听他们的想法、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上的困惑,帮他们找问题、想办法、指方向,以真诚和亲切让每位需要帮助的学生感受到系上老师和领导的关怀,确保学生思想稳定。曾经为3 名同学争取社会爱心人士的捐助,为多名同学捐款,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每周接待学生10余人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从历届毕业生反馈的情况看,他被公认为外语系教学能力最强、最受学生喜爱的教师之一。

四、利用网络平台,不断传递正能量

利用现代化网络平台,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不断延伸大学教育的影响,对于学生持续成长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王卫强同志不但利用网络平台指导在校生的学习生活,而且与外语系毕业生保持着长期的联系,并不断向他们提供“营养”,督促他们在职业生涯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上继续取得进步。

他于2007年初就开通了QQ空间,着手进行学习资源建设,与学生展开学习和思想交流。目前,他的空间已有近千名往届和在校生加入,访问量已达10万人次。有日志760余篇,分为“学英语”、“英国文学”、“美国文学”、“个人日志”、“学习园地”等10几个种类;有说说840余篇,绝大部分是“英语美文”、“双语分享”和“励志杂文”。在这个空间里,学生们可以享受思想、智慧和语言所带来的心灵熏陶,可以体会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可以吸取生活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养成阅读的习惯,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可以交流思想,提高外语交流的能力,可以保持与其他同学的联系,可以感受到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他的QQ空间已经成为在校生学习交流的平台,成为往届毕业生了解学校和外语系发展的窗口,成为提供就业等信息的渠道,成为外语系毕业生与母校联系的纽带。他用自己行动告诉学生,老师们一直在关注他们的成长与进步,他们的每一个成绩和成功都是老师们的衷心期盼。他的空间已然是大学教育的有效扩展和延伸,对每个学生的人生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五、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大学教育的最高目标,而教师队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保证。而外语教师队伍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年轻化。如何帮助年轻教师尽快成长为教学科研能力强、业务素质高并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合格大学外语教师,是一个教学单位的重要任务。王卫强同志在不断提升自己教学科研水平的同时,以管理育 人为使命,创新思路与方法,注重青年教师培养,采取有力措施,增强团队实力。

一方面,他扎实做好自己的研究工作,精心选题,深入研究,在英语教学、文学翻译和英美文学方面成果卓著。他主持陕西省社科联“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1项,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规划项目1项,参与省厅级项目4项,主持校级科研和教改项目8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主持编写教材1部,参编教材3部。

另一方面,他注重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和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在他所主持的多项科研和教改项目团队中,注意吸收青年教师参加,认真组织项目实施,精心指导青年教师科研方法。参与组织和实施“大学英语”省级教学团队的建设工作,组织实施青年教师讲课竞赛,指导青年教师参加“外教社杯”等讲课竞赛,帮助他们提升教学能力。主持成立了外语教学、英美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跨文化交际等4个研究团队,开展定期学术交流活动,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外出交流学习,帮助指导青年教师申请科研项目,青年教师得到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帮助,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督促青年教师尽快提升学历和职称层次,加强科学研究,近三年来已有10多名青年教师攻读硕、博士学位,10多名教师职称得到晋升。

王卫强同志就是这样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人,他用二十多年的青春辛勤耕耘,用一颗火热而赤诚的心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外语英才。他在2013届毕业典礼上告诫同学们说:“你们要讲规则、讲道理、讲情义,先做人、后做事,低调做人,高效做事;要用你们的双肩,肩负起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要用颗真诚的心对待别人、对待自己;要用一颗热忱的心对待学习、对待工作;要用勤奋的双手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给社会做奉献;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他不但是这么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篇2:用心工作,以爱育人教育随笔

当班主任是项“苦差事”,每天早早地到校,待班上所有学生离开,才能放心地回家。这已成了我多年班主任工作养成的习惯了。要是每天想着这份差事的苦,我能拿什么来面对那些朝气蓬勃的孩子们呢?白岩松能《痛并快乐着》,我为何就不能“苦中作乐”,“苦”并快乐着呢?

以常规为突破建文明之班级

我们常说,常规管理最能体现一个班级学生的综合素养。只有加强班级内的自我管理,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才能让学生做到自我管理,也才能让班主任从日常的琐事中解脱出来,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带出有特色的班级。

家有家法,班级是否也该有个班规呢?班规的制定,是老师说了算,还是完全听学生自己的呢?我觉得,既然是面对学生的班规,就一定要让学生信服!于是,在刚接手初一新生,进行新生教育时,班规的制定,着实让每个孩子参与了进来。针对每个条款,怎么加减个人积分,加减多少积分,我们是一一讨论,条条对照落实。我们的宗旨是以鼓励学生尽多参加各类各项活动、在学习、常规、体育等多方面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意识,从而带动整个班级的进步与发展。

一个多学期下来,我所带的初一(16)班获得多次常规管理优胜班级。这个学期,流动红旗到了我们班更是就再也流动不起来,努力做到让“流动红旗”扎根留在石榴班。通过常规管理争“红旗”,使得班级学生的责任意识得到培养,各个石榴娃都以班级主人的姿态,精心呵护着16班的形象。

获得家长支持寻找家校合力

20xx年初,寒假前,我便寻思着,怎么让我的学生们过好迈入中学校门后的第一个寒假?如何让学校的德育阵地不以学生在家休息而终结?寒假到了,刚刚适应中学学习的孩子们,又能有几个会像平日里上学那样准时起床、按时学习、劳逸结合呢?寒假前,我先是让学生们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定好较为合理的寒假计划。很多孩子计划定的很快,想必一定是“熟能生巧”,自小到大的计划已定过无数份了吧?第二天,我一份份计划收上来,再和学生们一个个共同探讨,是否合理,有否可改进之处?在老师和学生们一一对照、一一确认后的寒假计划,就不再只是应付家长、应付老师的一张白纸了;师生共同见证的计划,好比有了生命力,辅以家长在家的督促,寒假计划起到了应有的对照、激励、约束作用。

每年假期都有“会休息、会学习、会健体”的三会内容。如何借这一良机,更好的与家长形成默契,寻求家校教育的合力呢?学校号召学生给家长写家书,可是学生们会真的拿起笔写家书,而不是拿起IPAD玩游戏吗?于是我在寒假“三会”的动员上,先是大力宣传。我以一个猜谜,询问学生:快放寒假了,大家可以休息了。可有一个岗位是365天,天天上班全年无休,天天24小时需要随叫随到的,“世界最辛苦岗位”是什么?学生有说环卫工人,有的说商店营业员,有说老师的。但是都有休息啊?当我揭开“父母”这一谜底的瞬间,学生们似乎有了点感触,想起了自己年幼时,半夜生病,父母衣不解带地照顾自己的场景……在此基础上,我提出希望学生拿起手中的笔,给父母表达一份谢意,强调中华传统的家书意义之所在,鼓励学生给家长一份意外的“新春大礼”。试想在短信普及、电子邮件充斥的`时代,于寒假这一中国传统的新春佳节之际,收到自己孩子以书信这一传统的形式,向父母表达数十载的养育之恩,作为父母会是何等的欣喜?当我们班级的学生家长收到孩子的来信时(其中很多家长是第一次收到),有的家长就直接表示自己当时兴奋地“差点没hold住”,不禁感慨起孩子迈入初中校大门后,“已经长大了,懂事了,学会感恩了”。很多学生都是“超额”完成,一“写”不可收拾。小小的一封封家书,令育人从校园走进家庭,从课堂延伸到假期,在获得家长支持与肯定的同时,更为今后继续开展育人工作搭建好了家校合一的平台,架构起家长与孩子心与心交流的桥梁。

寒假前,我用心思考,寻找策略,换来了所带班级因寒假社会实践参与率100%,活动形式多样而获得学校寒假“三会”先进中队的荣誉。班级更是应学校大队部邀请,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向全校师生做了寒假“三会”的汇报。

20xx年3月9日的上方山植树节活动,更是借家校合力,积极探索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最佳融合点,使得“十年树木,百年育人”的育人理念,以家长学生共同亲手植树的形式,延伸到了校外。春暖花开之际,带着“石榴班”的孩子们,走出课堂,融入自然,在让学生身心得以放松的同时,结合班级文化,让孩子和家长一起种下一份希望,许下一个心愿,随着石榴树苗的长大,放飞孩子们的理想……想着,想着,自己都笑了。这会是多么诗情画意的一个美景,多么有意义的一次活动!

在前期复杂而又繁琐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终于迎来了植树的那一天!连着大半月阴雨的苏州,竟是停了淅沥沥的春雨,太阳公公更是十分“赏脸”地偶尔露个笑脸,见证这属于石榴班的激动人心!或许若干年后的某一天,当我的“石榴娃”们重新聚首的那一刻,他们记忆深处的可能会有课堂上的某个英语语言点或是数学公式,但一定会有更多的学生想起“那些年我们一起种过的石榴树”!

篇3:用心工作,以爱育人教育随笔

职业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说他特殊, 一方面是因为他是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过渡桥梁。如果没有职业教育, 初中毕业没有升学机会的学生, 就必然流向社会。受到年龄的限制, 他们不可能正规就业, 没有文化和技术他们不可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社会。无业的他们, 使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增强, 给社会的安定团结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 是因为他有别于普通应试教育。普通应试教育, 学生素质素养普遍都比较高, 学生的学习目的性都比较明确, 教师主要是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以达到成才的目标;职业教育则不同, 除了知识、技能的传授外, 更重视的是思想品德教育, 因为当你发现他成不了才的时候, 你必须让他成人, 这样他毕业了, 其道德素养、言行举止才与现代的和谐社会相融。这些决定了, 职业教育必须要倾注更多的爱心教育、耐心教育和诚心教育。

爱心教育,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后进生, 各方面情况都不太好。受升学压力的影响, 他们在初中往往是被老师讨厌的群体, 学校视他们为累赘, 巴不得他们提早离开, 以给好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他们经常遭到的是“白眼”、是老师的斥责、罚站、找家长, 根本谈不上得到表扬、鼓励和关爱了。因此他们普遍缺乏自信, 比较自卑, 对老师产生敌意, 纪律松散, 思想懈怠, 过一天混一天, 对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 对前途感到渺茫。他们着实不可爱, 但事实上这时候他们却最需要得到别人的关爱, 因为他们受伤的心灵需要抚慰, 他们失去的自尊与自信想努力挽回, 他们丧失的信心需要重新建立。

老师要主动去关爱学生, 关心他的生活, 关心他的学习, 这样他觉得老师没有鄙视他, 心灵受到震撼, 他从内心深处开始对老师有所感激, 不再总是产生敌意或总是提防着。老师想关爱他, 就愿意主动接近他, 也就比较容易了解他的优缺点。与他交流时, 尽可能先放大他的闪光点缩小他的缺点, 告诉他:目前哪些方面做得不错, 同学们的评价也很好, 某老师也常在办公室夸奖, 说你脑子灵等。再差的学生都有优点, 都喜欢别人表扬他, 也想积极地表现自己。一个人优点多了, 自然而然, 自信也就建立起来了。

平时, 我从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我常讲, 人的能力有大小, 人各有专长, 不能老是拿别人的长处去比自己的短处, 这样越比越没自信。要相信自己:只要努力, 并以认真的态度对待, 就能把事做好。新学期第一次上完课, 我问:“谁是我们电工基础学科的课代表?”同学们都说张某, 随后我把课代表的职责强调了一下, 谁知他一下课就找到我, 说:“老师, 我不想做。”我问:“为什么?”他说:“我初中物理不好。”“没有关系, 这不影响你做课代表的能力。只是你有没有为同学服务的思想?”“有。”他回答得很爽快。我因势利导“这就够了, 老师相信你能把课代表这项工作做得很好, 你有什么困难老师帮你。”后来, 每次上课, 我都留意他听课的情况, 发现他听课非常专注, 也显得比较轻松, 第一次月考就考了96分, 他非常高兴, 说是第一次考这么高的分数。我告诉他:只要自信并向着你的目标努力, 就会有回报。

耐心教育, 增强学生改正缺点的决心

后进生, 学习成绩不好, 是因为没有把精力全部放在学习上, 学习习惯不好, 喜欢好事, 管不住自己, 表现为身上有许多陋习。“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既然这样, 也就决定了转化教育过程不是一次性就能凑效的, 而是一个持久的过程, 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坚持不懈, 要抓住时机、耐心等待, 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改正, 同时也要鼓励暗示学生要有改正缺点的决心。

我班有位学生, 他有一个严重的坏习惯, 就是爱接话茬。上课时, 他总是冷不丁地接上几句, 而且接的都是题外话, 让他回答问题, 他却一声不哼答不上来, 实在有点像课堂上的小丑。养成爱接话茬的坏习惯, 易引起别人的反感, 而且很不礼貌, 将来无论是择业还是就业, 都易给人留下不好的第一印象, 作为一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 我利用空余时间和他进行了一次长谈, 使他明确充分展示自己是件好事, 但随便接话茬却有许多不好之处, 和他一起研究怎样改掉这个坏习惯。自从谈话之后, 他的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 能够尽量控制自己的行为, 任课老师都给予积极的配合。经过一个多月, 他接话茬越来越少了, 上课也比以前专心了, 我就不适时机地给予表扬和肯定, 也更增强了其改掉接话茬的决心和信心。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 这位同学以比较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了, 并找到了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耐心是人的一种修养, 是一种理解, 是一种宽容, 更是一种对学生的深深的期盼。有了耐心, 就不会对学生失去信心, 有了耐心, 就会拥有冷静。耐心是一种爱的表现, 是对学生的负责, 是教育教学成功的保障。由于耐心, 学生在心理上会与我们站在一起, 并主动配合与参与, 效果就会比我们想像的好。

诚心教育, 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

马克思说:“只有用爱才能交换爱, 只有用信任才能交换信任。”所以, 作为一个老师要得到学生的信任、理解和爱戴, 要在学生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 要教育好学生, 除了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爱外, 还要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诚心是学生检验老师的试金石;是师生感情鸿沟缩小的法宝, 只有让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爱心之“诚”, 才能达到师生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共鸣与水乳交融, 才能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为人师表”, 使学生做到“亲其师, 信其道”。

以上几点是我从事职业教育多年来的一些心得体会, 今后我将继续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加倍地努力, 用爱心、诚心和耐心去教育学生、为学生服务, 拨动学生的心弦, 以期弹奏出一曲曲和谐优美的乐章。

摘要:职业教育, 除了知识、技能的传授之外, 更重视的是思想品德的教育, 因为当你发现他成不了才的时候, 你必须让他成人。这些决定了, 职业教育必须要倾注更多的爱心教育、耐心教育和诚心教育。

篇4:用心倾听 以爱教育

关键词:教育;以人为本;注重长远发展

教育应该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发展,这就注定了教育的性质与其他的职业有很大的不同,教育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是其他事业所不具备的,它要求教师富有更高的灵性与悟性。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不可“一手抓”“一棒子打死”。例如,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曾经有这样一个

案例:

课间,我刚走进办公室,刚坐下准备休息。一位学生干部急匆匆地走进办公室,气喘吁吁地向我报告一个消息:“郑某又和某某打架了,他还在教室里大吼大叫……”

我急忙向教室走去,一进教室只见桌椅已被推得乱七八糟,一片狼藉。他的同桌某某一手捂着自己的脸,一手指着郑某,带着哭腔说:“老师,是他,是他打我。还把,还把桌子掀翻了,呜呜……”某某委屈地哭了起来。经了解,他们两人在玩棋,正玩得高兴时,某某不小心碰了郑某一下。这下可不得了了,他忽地一下站起身,不由分说抡起拳头就打。

简直无理取闹,打了别人,把桌子掀翻还乱发脾气,我真想把他一把揪起来问个究竟。可是,作为老师,此时此刻,万万不可冲动,冷静一下或许能把事情处理得更好。从郑某的表现看,我分析他患有行为障碍。究其原因,有先天遗传因素,但绝大多数是后天教育不良,尤其是家庭因素引起的。于是他就变得容易烦恼和冲动,具有暴力倾向。

为了帮助他改变目前这种情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他。

一、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氛围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业和身心,教育应该做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我和郑某的父母经过长时间的交谈,逐步在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我要求家长配合,除了关心他的吃、穿、玩之外,更重要的是关心他的学习和心理需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跟孩子沟通交流,真正关心子女的学习,用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正确引导他们进行学习。改变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不要随意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并要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与他谈心,相互沟通。要允许他做错事,重要的是教育,让他知错就改,不断进步。

二、给予爱的关怀,建立自信

“士为知己者死”。教育是师生之间共同的工作,教师要有一双雪亮的眼睛和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爱是人世间最好的良方,性格偏执,脾气火暴的学生往往都是缺少家庭和社会关爱的,以至于他不懂得爱与尊重,遇事只会选择暴力手段解决。针对这一特点,我首先就让郑某感受到老师在关心他,同学也爱他,让他身有体会,改掉“破罐子破摔”的思想。

三、教会自我调节的方法

一个人的习惯养成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养成一个好习惯很难,要改变一个人的坏习惯更难。教育是慢的艺术,成长也是慢的艺术,要走过多少艰难才能让我们向前一步。

在老师、家长、同学的关心帮助下,郑某和同学的关系在一天天地改善,“火药”味儿地在慢慢消失,脸上的怒气少了,微笑多了,也乐意为班级和同学做好事了。过去的“火药桶”正在改变

自己。

总之,也许我们不能把每个学生都教育成优秀的,但我们要把他们每一个都当成优秀的苗子来教育,努力使他们在校园生活中感受到爱,学会关爱,体会到成长的快乐,让他们学会不断改正不足,争取更好,达成教育的目的,展示教育的内涵。

参考文献:

[1]陈大伟.新课程的故事与解读.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1.

[2]金生锥.理解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龙港镇新美洲完全

上一篇:2011年春晚十大经典台词赏析_优秀台词_大鹏语文网下一篇:“快速作文实验研究”课题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