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作文实验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2024-05-24

“快速作文实验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共9篇)

篇1:“快速作文实验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快速作文实验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来源

该课题由湖南省新邵县一中杨初春教师首创,经过八年的艰苦实验,取得了丰硕成果。1993年后,杨初春老师先后应邀在全国20多个省市区讲学100多次,上观摩示范课300多节,听众达10多万人;全国26个省、市、区办起杨氏快速作文实验班5500多个,投入教师10万多人。数十万名学生接受了快速作文训练,贵州、海南及我省将快速作文作为省级重点科研项目引进,并在全省推广。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传统的作文指导方法、作文讲评方法和松散拖沓的写作习惯已无法适应祖国建设的需要,因此必须进行作文教学改革。

而快速作文既是时代的需要,又符合《全日制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能开发学生写作潜能,提高学生写作素质。因此积极进行快速作文实验,努力完成作文教学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是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

改革作文课堂教学,提高作文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具备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快速写作能力,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经济建设和不断深入的改革开放形势的需要。《新课标》中也明确规定:“语文学科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大力进行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并且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写作速度”,因此快速写作是时代的需要。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改变作文教学效率不高和效果不佳的现状,为语文学科的教学改革找到一个新产突

破口。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快速作文训练是开发学生写作潜能、提高学生写作素质的强化训练。当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未被开发的无法估量的潜能。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我们目前只运用了脑力和体力的一小部分。”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佛斯坦也认为,不同能力水平的青少年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未被开发的潜能,他们多数人具有可变性优势,通过强化训练,可以把未被开发的潜能最大限度的开掘出来。快速作文训练正是依据这一理论,采取强化训练措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使学生变得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并具有广泛性、独立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等良好的思维品质。

四、课题研究假设

通过强化快速作文训练,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从而使作文达到快速、优质、高效的要求。参加训练的学生将变得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将具有广泛性、独立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等良好的思维品质。学生将不但提高写作能力和整体语文水平,而且对其它各学科的学习都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五、课题研究内容

(一)实施教育的主要内容

1、基础训练:提高写作兴趣,培养写作情感;积累写作材料;丰富写作语言,训练书写能力。

2、思维训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加强抽象、形象思维训练;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技巧训练:快速审题、立意、布局、写作、修改等技巧;

三种基本文体的快速写作技巧;分专题指导、练习,克服快速作文中出现的走题、空洞、松散、结构混乱、词不达意等毛病的方法。

4、速度训练:快速审题、立意、布局谋篇、成文、修改的方法,完成40分钟600字的速度目标。

5、综合训练:综合运用前二年掌握的快速写作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写作。

学生通过系统的快速作文训练熟练掌握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各种表达方式。在40分钟内完成600字的作文,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语句通顺、字迹工整、有新意。

(二)实施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重视阅读教学。读写结合,双管齐下,以阅读带写作,以写作促阅读。

2、重视第二课堂。加强课外阅读指导,要规定必读书目,全期不少于10本,具体书目另定,定期组织读书报告会。

3、重视社会实践。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了解社会,认识生活,积累写作材料,提高分析能力。

4、重视信息反馈。在快速作文的训练过程中,要及时收集来自学生的家长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和训练方法。

5、重视训练计划。快速作文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的强化训练,因此必须分步骤制定具体计划,克服作文教学中无目的无计划的盲目现象。

6、重视方法指导。要研究写作方法和思维方法,要把基本的快速写作技巧和方法教给学生,并具体指导他们用于写

作实践,以提高写作速度。

7、8、重视教师素质。“师高弟子强”,快速写作训练尤其如此。重视组织领导。成立快速作文实验领导小组,具体领导快速作文实验,及时解决实验中的有关具体问题。

六、实验研究的方法

1、验证性实验研究法。鉴于课题研究的对象是杨初春老师的“快速作文法”,而杨初春老师的“快速作文法”已被公认为先进的教育经验,有较显著的教育教学效果;有较普遍的指导意义;有很好的代表性;有新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因而本课题主要采用实验研究中的验证性实验研究法。2、3、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研究法。

此两法按照与杨初春老师相同的方法重复进行,力争积累较为丰富和成熟的经验,从而取得更深刻的规律性的认识。

七、完成实验研究的条件及保证措施。

1、学校重视该课题的研究,每年特批一定数量的研究经费,经费能得到保证。

2、课题组成员年轻,工作热情高,学历达标,有两人已是区科研骨干,其中副组长孙丽敏已接受第三期市科研骨干培训。研究人员科研意识与科研素质、科研能力能得到保证。

3、学校定期派课题组成员轮训,并能得到区教科所的技术支持,有课题实验研究的技术保证。

八、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5.8——2005.10)

启动,组织人员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将任务落实到实验教师,选择被试。师资培训。

(二)实施阶段(2005.11——2008.5)

实验周期为2年半,每次课题组成员都要制订各自的实施方案,扫基础训练——思维训练——技巧训练——速度训练——综合训练的实验序列,分五步实施。每学期一步(共计五个学期五步)。每完成一步,都进行交流、研讨,反馈改进,阶段小结、汇报。

(三)总结阶段(2008.6——2008.7)

全面总结,撰写实验研究报告。

(四)结题验收阶段(2008.8)

宣传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九、成果形式1、2、实验研究报告 科研论文

十、组织机构

(一)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李渐君杨林中学校长

副组长:马占发杨林中学副校长

孙丽敏杨林中学科研骨干教师

成员:孙淑芳语文教师

司海玲语文教师

朱贺语文教师

高巍语文教师

金良语文教师

实验班级:初一年级一、二班

十一、参考资料

《快速作文法》杨初春

篇2:“快速作文实验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快速作文实验研究”是哈尔滨市教学研究“十五”规划一般课题。该课题主要是针对新课程实施背景下,作文指导方法陈旧,作文讲评方法松散拖沓,作文教学效率不高、效果不佳等现状进行的作文教学改革,历时3年实践证明:实施快速作文调动了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潜能,而且写作教学着眼于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在文章中抒发热爱生活的真情实感,讴歌生活中的真、善、美。

一、快速作文实施的理论基础:

改革作文课堂教学,提高作文课堂效益,是时代的需要。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人们交往频繁,竞争激烈,快速写作对于信息交换意义重大。《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培养学生具备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快速写作能力,是飞速发展的经济建设和不断深入改革开放的形势的必然要求,是落实《课程标准》的根求。快速写作是时代的需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佛斯坦认为,不同能力水平的青少年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未被开发的潜能,他们具有可变性的优势,通过强化训练,可以殷未被开发的潜能最大限度的开掘出来。快速作文训练的基本做法,就在于采取强化训练措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从而使作文达到快速、优质、高效的要求。通过快速作文训练,学生将变得思想蹩、思维敏捷,将具有广泛性、独立性、敏捷性、灵活性、机制性和创造性等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改变作文教学效率不高、效果不佳的现状,为语文学科的教学改革找到突破口。该课题由湖南省新邵县一中杨初春老师首创,经过八年的艰苦实验,取年丰硕成果。我们结合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特点,借鉴杨初春的快速作文法,形成了我校《快速作文实验研究》的基础。

二、课题实施过程简述:

本课题筹备于2002年初,于2002年7月完成课题方案申报立项并经哈尔滨市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学术委员会审定,哈尔滨市教育科学了规划领导小组批准,被确立为哈尔滨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五”规划一般课题。

由于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杨初春老师的“快速作文法”而杨初春老师的“快速作文法”已被公认为先进的教育经验(有较显著的教育教学效果,有较普遍的意义;有很好的代表性,有新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因而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实验研究中的验证式研究。(同时辅以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研究法)按照与杨初春老师相同的方法重复进行,通过近3年的教学实践,在实施阶段对两个实验班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随时修订、补充、完善,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成熟的经验。对课题实施过程的记录,对学生作文水平的评测,都为课题报告提供了翔实的客观材料。

本课题历时三年,分三个阶段,试验班按教材规定的作文训练内容,制定出了相应的训练步骤,试验班从2002年11月起开始启动:每位课题组成员都制订各自的实施方案,按基础训练——思维训练——技巧训练——速度训练——综合训练的实验序列,分五步实施,每完成一步均为方案适时修订,课题组教师均进行交流、研讨、反馈改进,有阶段小结、有汇报。经过三年的研究,课题组积累了许多资料,课题组成员相继写出了反思、总结及相关论文,完成了实验方案中制定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三、实验的方法与操作:

(一)、基础训练:兴趣和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作文产年了浓厚的兴趣时,快速作文训练才会有成效。实验班教师首先对学生进行作文入门的兴趣教育,提高写作兴趣,培养写作情感,积累写作材料,丰富写作语言,训练书写能力。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开发智力方面产年原动力。实践证明,学生对写作产年了良好兴趣,不必为作文搜肠刮肚无话可说了,写起作文来,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捡钱包”、“让座”之类的雷同文了。作文命题上也贴进了学生生活实际。

(二)、在思维训练方面,让学生多思多辩,虚实结合。

训练内容:加强抽象思维训练,进行形象思维训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如在写议论文时,我们老师组织了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课堂讨论更允许学生和老师唱“对台戏”鼓励学生在课外争论问题。这部分内容与初三第一学期教材对应。

(三)、技巧训练方面,采用专题指导、讲红结合。

训练内容:快速审题、快速立意、快速布局谋篇、快速修改技巧,分专题进行归纳和指导,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和各种应用文的快速写作技巧,分专题指导,分专项练习;克服了快速作文中出现的走题、空调、松散、结构混乱、词不达意等毛病的方法,这部分是这两个班学生训练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师的辛勤努力,从作文成绩比照中,我们发现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学生作文成绩已有明显区别,从下表可看出(抽样)

“嫉妒之心说起”开头引用孙膑与庞绢的故事,“小老师”在旁批中不失时机地写下了这样的评语:“引用贴切,体现孙膑的善良,庞绢的心狠手辣,心胸狭窄,嫉贤妒能”。学生能写出这样的批语,本身不就说明学生的阅读而和作文水平已经在不断提高了吗?这无疑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自己的作文,不知胜过老师批改的多少倍。

(四)、速度训练:

我们采用的基本做法是严格要求,限时作文,当堂定卷。一切立足于“快”。40分钟的时间分配大致是这样的:审题立意(确定中心思想)和布局谋篇(编写写作题纲)不超过5分钟,写作30分钟,修改5分钟。

具体训练内容是:快速审题立意的方法;快速布局谋篇的方法;快速成文的方法,快速修改的方法。在这部分训练过程中,全学期学生作文达到了25篇。且都是在课内当堂成文。学生在意别人对自己作文的评价,又从老师当堂选读的优秀作文中看到了自己的差距,这样的作文课学生乐此不彼。

(五)、综合训练:综合前二年掌握的快速写作方法和技巧学生具备了快速写作的基础。

为了全面提高快速作文能力,必须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我们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强化训练。

1、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快速综合运用。

2、审题、立意、构思、成文、修改的快速写作技巧的综合运用。

3、记叙述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的快速作文综合训练。

4、话题作文的创新思维快速综合训练。

快速作文训练的方法与操作,在两个实验班进行,完全是有步骤、循序渐进进行的,学生作文基础夯得实,由于大量的课外读写训练作为后盾,学生对快速作文兴趣空前高涨,尤其实验班教师还创造性地将话题作文的创新训练,引入快速作文机制,收到了非常好的成效。实验班的学生在作文课的师生问好中,用“我们生活在21世纪,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生活节奏快,知识更新快,我们作文速度也要快!快!快!”口号来激励鞭策自己,这样的教学氛围怎能不提高学生作文成绩呢!

四、实验的措施和保障。

为了保证快速作文实验方案的顺利实施,在具体实验操作的过程中,采取如下的措施进行训练:

1、重视阅读教学。读写结合、双管齐下,以阅读带写作,以写作促阅读。

2、重视第二课堂,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每学期初教者都按课程标准的要求,规定出必读书目,每学年不少于10本,如《安徒生童话》、《朝花夕拾》、《童年》等,通过名著赏析、读书报告会、向你推荐1本好书等课外活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学生读书多了,记得多了,作文就会越来越通顺,语言也有了文采,诸多的优秀学生习作以充分证明这一点。

3、重视社会实践。本课题历时三年,教者每学期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积累了写作材料,提高了分析能力。

4、重视信息反馈。在快速作文过程中,教师及时收集来自学生家长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和训练方法。

5、重视训练计划。快速作文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的强化训练,每个学期教材对写作内容规定的侧重点不同,对学生作文快速训练的侧重点也就不同,这些修订的内容在修改方案中均有体现。这就克服了作文教学中,无目的无计划的盲目现象。

6、重视方法指导。作文是创造性的劳动,在写作技巧和思维训练方面,教者已把基本的快速作文技巧和方法教给学生,并具体指导学生用于协作实践。在这方面实验教师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第一手材料。

7、重视教师素质。“师高弟子强”,快速作文训练尤其如此。教师教学能力强,掌握的知识丰富,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有效地保证了快速作文的实施。

8、重视组织领导。在快速作文启动伊始,学校由校长具体领导负责快速作文实验,及时解决了快速作文实验中出现的如图书管理、资金来源等有关联的具体问题。

为确保实验成功,在实验前,实验班教师首先摸清学生作文现状,向学生广泛宣传,介绍快速作文的神奇魅力,让学生对快速作文感兴趣,调动学生快速作文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到有一股动力推动自己进行快速作文写作。

五、课题的成果介绍。

快速作文的实施,为我校作文教学注入了鲜活的机制,受到学生的喜爱,家长也转变了起初的怀疑态度,赞许快速作文带来的益处。三年来,学生写出了大量的优秀习作,其中在各级各类教学大赛中获奖学生作文已达到30余篇,教师也写出了若干优秀论文,并协助课题组对课题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写出了反思,这些都为最终完成课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供外校教师参考。

呼兰区杨林中学课题组

2005年5月16日

“快速作文实验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篇3:“快速作文实验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原理

当样品COD值为15~250 mg/L,在440 nm波长处测定K2Cr2O7未被还原的Cr6+和被还原产生的Cr3+的两种铬离子的总吸光度。样品中测COD值与Cr6+的吸光度减少值成正比,与Cr3+的吸光度增加成正比,与总吸光度减少值成正比,将总吸光度值换算成样品的COD值。

1.2 仪器、设备和试剂

1.2.1 仪器、设备

HACH公司的DR/2800便携式分光光度计和DRB200型数字式反应器,以及若干配套ϕ16 mm×100 mm消解比色管,符合HJ/T399-2007要求。

1.2.2 试剂

(1)符合GB/T6682一级水要求的纯水。

(2)预装混合试剂:1.00 mL 的[2+1](重铬酸钾标准溶液 c(1/6 K2Cr2O7)=0.120 mol/L + 0.24 g/mL硫酸汞溶液)和4.00 mL 的10 g/L的硫酸银-硫酸溶液的混合溶液,10~25 ℃条件下密封避光保存,用前摇匀。

(3)优级纯邻苯二甲酸氢钾。

1.3 实验步骤

配置空白(零浓度)和标准溶液浓度系列,分别取2.00 mL加入到预装混合试剂中。盖好试剂瓶盖充分摇匀,放入反应器中(165±2)℃计时加热15 min,冷却后比色,具体按照HJ/T399-2007操作。

2 结果和讨论

2.1 校准曲线参数分析

校准曲线分析结果见表1。HACH公司DOC316.80.01250中方法10235的COD-FD-LR(440 nm)测定15~150 mg/L的内置校准曲线为:浓度值c=-225.7×扣除空白的吸光度A2 ,即A2=bc+a=-4.43×10-3c,b为校准曲线的斜率,a为校准曲线的截距等于零,即从理论上讲吸光度A2为零时,浓度值c应为零。对表1中校准曲线的截距a=0进行统计检验[9],在显著性水平为0.05时,t0.05(6)=2.447,│t│=0.14<t0.05(6),故该校准曲线的a与0无显著差异。因此,可以按照HJ/T399-2007中的方法自制预装混合试剂,绘制标准曲线,并进行样品分析,来替代HACH试剂以及HACH分光光度计中的内置校准曲线。

实际分析中的校准曲线的a值对浓度值测定的绝对偏差影响是相同的,为a/b,但对于低浓度测定的相对偏差影响较大。若a控制在±5.00×10-3,那么a对浓度测定的绝对偏差小于1.1 mg/L。因此,要严格控制a值大小。

同样,由b值可知,当吸光度偏差为±0.005时,浓度值的绝对偏差约为1.1 mg/L。HJ/T399-2007方法中要求所使用的各消解比色管加5 mL水测定的吸光度值的差值应在±0.005之内。由于一个样品用一个消解比色管,因此,在同一批分析中,由各消解比色管分析带来的平行样最大相对偏差约为2.2 mg/L,对空白和低浓度的影响还是较大的,因此,在空白和低浓度分析中可选择吸光度值差值更小的消解比色管,提高分析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2.2 环境温度的影响

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进行了校准曲线分析,结果见表2。分别对三条校准曲线进行两两比较[9],分别计算得到F(10 ℃,18 ℃)=3.44,F(18 ℃,25 ℃)=1.11,F(10 ℃,25 ℃)=3.08,都小于F0.05(6,6) = 4.28,各校准曲线应该都是等精密度的,但对校准曲线的斜率值b值检验的结果:t(10 ℃,18 ℃)=3.352,t(18 ℃,25 ℃)=-2.289,t(10 ℃,25 ℃)=6.338,其绝对值都大于t0.05(12)=2.179,因此校准曲线之间存在差异,温度对校准曲线分析有影响。

不同环境温度对试剂及样品量取体积有一定影响,同样对冷却后样品体积也有影响,从而影响比色时的吸光度,但不同浓度的影响程度不一样,由校准曲线的斜率值b可知,温度越低,温度对浓度越高的吸光度影响越大。若忽略校准曲线截距的影响,任一已扣除对应零浓度的吸光度(A2)分别用10 ℃和25 ℃的校准曲线去计算,得到的浓度偏差为4.2%。因此分析时要考虑环境温度的影响,根据环境温度(季节变化)进行校准曲线分析并设置在分光光度计中,或者根据分析要求控制环境温度。分析时,标准样品满足质量控制要求后,样品分析结果才可接受。

2.3 预装混合试剂的影响

研究了同批配制的三种不同配比的预装混合试剂对标准溶液分析的影响,结果见表3。分别对三条校准曲线进行两两比较[9],分别计算得到F(1#,2#)=1.95,F(2#,3#)=2.05,F(1#,3#)=1.05,都小于F0.05(6,6)=4.28,各校准曲线应该都是等精密度的;对校准曲线的斜率值b值检验的结果:t(1#,2#)=0.462,t(2#,3#)=0.478,t(1#,3#)=0.020,其绝对值都小于t0.05(12)=2.179;对校准曲线的截距a值检验的结果:t(1#,2#)=-1.149,t(2#,3#)=-0.924,t(1#,3#)=0.181,其绝对值都小于t0.05(12)=2.179。经检验,各校准曲线之间无显著差异,可见在一定范围内,预装混合试剂的浓度对扣除空白的吸光度及分析结果的影响较小。但不同批次配制的预装混合试剂对空白(零浓度样品)吸光度的影响较大,如1#和3#批次的空白吸光度差值高达0.070,对于同一未知样品,用两者分别去校零,偏差可达近16 mg/L,不容忽视。因此,使用不同批次的预装混合试剂进行分析,必须进行空白试验,最好是每次样品分析进行空白测试。另外,由于样品的浓度以空白吸光度为参比,所以同批预装混合试剂各组分加入量一定要准确一致,否则严重影响测定结果[4,7,8]。

1#: K2Cr2O7(1)+HgSO4(1); 2#: K2Cr2O7(1)+HgSO4(2); 3#: K2Cr2O7(2)+HgSO4(1)。

3 结 论

依据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HJ/T399-2007),通过对标准溶液的实验研究,得出:

(1)校准曲线绘制时,严格控制截距大小,至少在±5.00×10-3以内,否则重新绘制;

(2)消解比色管需进行筛选,吸光度值的差值应在±0.005之内,分析低浓度样品时差值应更小,否则严重影响测定结果;

(3)环境温度对校准曲线的斜率有影响,温度变化大时,考虑重新绘制,用标准样品进行检验;

(4)空白值严重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准确配制预装混合试剂,不同批次的预装混合试剂进行分析,必须进行空白试验,最好是每次样品分析进行空白测试。

参考文献

[1]马红,张晓红.快速测定法和重铬酸钾法测定水中化学需氧量之比较[J].环境科学导刊,2008,27(2):92-93.

[2]翟家骥.CODcr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在污水检测中的应用[J].给水排水,2009,35(增刊):153-155.

[3]侯宇丹,屈亚涛,邹志勇.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测定化学耗氧量的研究[J].环境科技,2010,23(增1):58-59,60.

[4]贾锦霞,郭景玉.三种快速测定石油污水中的COD方法的比较[J].石油化工应用,2011,30(9):83-85,90.

[5]胡彬,向军,龙麟.COD测定仪使用中的几个问题[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5,17(4):43.

[6]杨彤,李雪梅,程晓菁等.四种化学需氧量测定标准方法的比较[J].中国环境监测,2010,26(1):15-20.

[7]李淑英,刘嵩泽.快速法与重铬酸钾回流法测定CODcr的比较[J].黑龙江环境通报,2011,35(2):44-45.

[8]江建军,徐月芳,施建兵.利用Hach仪器开发低浓度COD的测试方法[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6,18(3):23-25.

篇4:快速调节交流电桥平衡的实验研究

【关键词】交流电桥;平衡调节

交流电桥是用于测量交流元件电容、电感及其介质损耗特性的主要仪器。它在科学实验和工程技术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其作为一个综合应用性的物理实验,很多高校的基础物理实验课程中都有开设。交流电桥的实验电路和方法虽然简单,但由于它的四个桥臂是阻抗,给电桥的平衡调节带来一定难度,学生普遍觉得实验操作难度大,如果不掌握一定的技巧,往往花费大量时间却得不到理想的结果。笔者结合DH4518型交流电桥实验仪,提出自己近年来快速调节交流电桥平衡的一些心得体会,与各位同仁分享。

1实验原理

同样的方法,若待测电感≈1mH,Cn=0.01uF,由LX=RbRaCn,则RbRa=105,若设置Rb≈1kΩ,则Ra≈100Ω;设置Rb=100Ω,则Ra=1000Ω,等等。对于低Q值电感,Rx′是一个比较小的数值,但是由于Rn是与Cn并联的,所以Rn要设置一个比较大的值,比如几千或一万Ω。接下来反复调节Rb和Rn至电桥平衡,具体方法和测电容一样。

实验时为了快速将交流电桥调节平衡,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1)每次测量前一定要根据待测值的标称值,预先设置好各个参数的理论值,然后再进行调节。

2) 电桥调平衡时至少要反复调节两个桥臂的参数,才能最终调节电桥平衡。

3)调整时应逐渐增大检流计的灵敏度,否则电桥也难以调节平衡。一开始可设置检流计灵敏度小点,在调整过程中再逐渐增大灵敏度,当电桥最终平衡时,灵敏度应该调至最大。

4)对于电阻的调节,应采用渐进法,即按×1000、×100、×10、×1的顺序依次调节

常见的还有并联电阻测电容、海氏电桥测电感,调整测量方法都是一样的,这里不再赘述。

【参考文献】

[1]周晓明.大学物理实验.广州:华南理大学出版社.2012

[2]盛研.交流电桥的调节技巧.大学物理实验.2011,24(60)

[3]张兴悦,辛寓答.交流电桥平衡调节的新方法探析.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4)

篇5:“快速作文实验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确立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 教学的基础上,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并使学生 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大纲》在教学目标和要求中规定高中两年达到的一级阅读目标是:除课文外,补充 阅读量应达到10万字左右;能以每分钟40―50个词的速度阅读略低于所学语言的材料,生词率不超过3 %...理解正确率达70%。在中英合编的高中英语教材的教学中发现《大纲》对阅读速度的要求较低,且没有 安排“侧重培养阅读能力”的具体教学时间、落实措施和检测手段。不少教师因而砍掉了与教材配套的阅读训 练和教材中的听力训练,从而出现了不规范的教学行为。为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体现《大纲》“侧重培养阅读能 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的精神,特拟定课题《提高高一学生英语快速阅读能力的研究》进行实验, 以探索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探讨中英合编高中英语教材的`教法。

二、实验目标和变量

1.实验目标:

在高中一年级英语下册的教学中,除完成大纲规定的几项技能外,在每周的总课时中用一课时进行阅读技 能技巧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加10万宇以上的阅读材料以加大阅读量,侧重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 力,提前一年达到《大纲》规定的一级阅读要求。

2.实验变量:

A.刺激变量

1)以中英合编高中英语第一册(B)和与教材配套的读物为主,在每周的总课时中,上一节阅读课,训练 学生每天用25分钟时间阅读400词左右的英语材料3一4篇,以保证完成10万字以上的阅读量;用5― 10分钟精读课本每单元的Reading部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补充约15万字与实验相关的阅读材料,选材涉及中外文化、中西方传统节日、社会科学、社交礼仪、 道德标准、生活习惯、逻辑思维、价值观念、民族风俗等方面。在阅读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 思维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学生的心理品质。

3.实验方法:自然实验法和对比法

B.反应变量

1)通过实验,除听、说、读、写均达到大纲的要求外,学生能读完10万字以上的课外阅读材料,并掌 握一定的快速阅读技巧,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在不增加学习负担的前提下阅读能力达到或超过《大纲》规定的 一级阅读要求。

2)能以每分钟80词以上的速度,阅读生词率不超过3%的阅读材料,理解正确率达70%;能口笔头 复述材料的大意。

3)参加重庆市重点中学高一年级联合考试,将实验班的英语考试成绩与对照班和其它同级同类学校相比 。

4)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突出学生的特 长。

C.控制变量

1)选定重庆市潼南塘坝中学高99级3、4班为实验班,1、2班为对

篇6:快速作文实验方案

为了巩固快速作文实验成果,探索作文教学的新途径,特制定本实验方案,从高中一年级开始实行,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

一、快速作文实验目的

在高中阶段进行快速作文教改实验,其目的主要有三点:一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快速写作能力,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四化建设和不断深入的改革开放形势的要求。快速写作是时代的需要。二是为了落实新颁《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语文学科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大力进行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并且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写作速度。”三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改变作文教学效率不高和效果不佳的现状,为语文学科的教学改革找到一个新的突破口。

二、快速作文实验的目标

高中学生通过系统的快速作文训练,应达到如下目标:(1)熟练掌握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等各种写作手法;(2)能在40分钟的时间内完成800字左右的作文,并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语句通顺,字迹工整;

能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以及各种应用文体。

三、快速作文实验序列

(一)基础训练

1、基本做法:多读多写,读写结合。

2、训练内容

(1)提高写作兴趣,培养写作情感;(2)积累写作材料;(3)丰富写作语言;(4)训练书写能力。

3、训练时间:重点在高中一年一期进行,安排30节课。

4、作文数量:完成作文35篇,课内20篇,课外15篇。

(二)思维训练

1、基本做法:多思多辩,虚实结合。

2、训练内容。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2)加强抽象思维训练;(3)加强形象思维训练;(4)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训练时间:重点在高中一年级二期进行,安排30课时。

4、作文数量:完成作文30篇,课内20篇,课外10篇。

(三)训练技巧

1、基本做法:专题指导,讲练结合。

2、训练内容:

(1)快速审题、快速立益,快速谋篇布局,快速行文,快速修改等技巧。分专题进行归纳、总结和指导。

(2)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和各种应用文体的快速写作技巧,分专题指导,分专题练习。

(3)克服快速作文中出现的走题、空洞、松散、结构混乱、词不达意,字不会写等毛病的办法。

3、训练时间:重点在高中一年级二期进行,安排30课时。

4、作文数量:完成作文30篇,课内20篇,课外10篇。(四)速度训练

1、基本做法,严格要求,限时作文,当堂完卷。一切立足于“快”。40分钟的时间分配大致是这样的:审题立意(确定中心意思)和谋篇布局(编写作提纲)不超过5分钟。写作30分钟,修改5分钟。

2、训练内容:

(1)快速审题立意的方法;(2)快速谋篇布局的方法;(3)快速行文的方法;(4)快读修改的方法。

3、训练时间:重点在高中二年二期进行,安排课时30节课。

4、作文数量:作文25篇,全部在课内完成。

(五)综合训练

通过两年的快速写作训练,学生已基本上掌握了快速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为了进一步巩固实验成果,提高实用能力,拟再用一学年的时间进行综合训练。

1、基本做法:限时作文,巩固成果

2、训练内容:综合运用前两年掌握的快速写作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写作。

(1)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写作手法的综合运用。(2)审题、立意、谋篇、写作、修改等技巧的综合运用。(3)记叙、议论、说明和各种应用文体的综合写作训练。(4)命题作文和给材料作文的综合训练。

3、训练时间:拟在高中三年级进行,全年安排46课时。

4、作文数量:全年完成作文35篇,全部在课内完成。

四、快速作文训练措施

为了保证快速作文实验方案的成功实施,需采取如下措施进行训练。

1、重视阅读教学。读写结合,双管齐下,以阅读带写作,以写作促阅读。

2、重视第二课堂。加强课外阅读指导,要规定必读书目(每学期不少于10本具体书目另定,定期组织读书报告会)。

3、重视社会实践。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便了解社会,认识生活,积累写作材料,提高分析能力。

4、重视信息反馈,在快速作文的训练过程中,要及时收集来自学生和家长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和训练方法。

5、重视训练计划。快速作文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的强化训练,因此必须分步骤制定具体计划,克服作文教学中无目的、无计划的盲目现象。

6、重视方法指导。要研究写作方法和思维方法,要把基本的快速写作技巧和方法教给学生,并具体指导他们用于写作实践,以提高写作速度。

7、重视教师素质,“师高弟子强”,快速写作训练尤其如此,教师必须懂写作学、文章学、文艺理论和掌握辩证思维规律等,同时要能写下水文章。一个不会写文章的教师是很难教出会写文章的学生的,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提高写作水平。

篇7:“快速作文实验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1.英语教学的目的。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英语教学要“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和要读“相当数量”的课外阅读材料。因此,迅速、正确地阅读英语材料是中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之一。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对高一的阅读要求是“能独立阅读难度略低于课文,有少量生词(不超过3%)的材料,阅读速度为每分钟20-40个词,理解基本正确。”对高二的阅读速度要求是“每分钟40-50个词”。对高三的阅读速度要求是“每分钟50-60个词”。新大纲(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阅读速度的要求是“每分钟70-80个词,正确率达到70%(二级目标)”。由此可见,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对阅读的速度和理解要求更高了。

2.近年来高考阅读理解试题比例增加,阅读速度要求高。从起,高考阅读理解试题部分的B节补全对话被取消,增加一篇阅读理解,这样阅读理解的篇目由原来的4篇增加至5篇,本节的总词汇量到达2,200-2,500字左右,并要求学生在35分钟内完成,学生的阅读速度必须达到每分钟70-80个词。

3. 学生的现状。9月,我们接任新高一(高级)的英语教学工作。9月份的第一次月考,我们使用的试卷是与上一届高一同期试卷,从试卷分析来看,本届学生由于他们在初中接受的是英语新教材教学,因此听力尚可,但阅读理解能力较差,并且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试卷。可见,本届学生的阅读水平离新课标的要求差距较大。

因此,我从月起,在高2006级7、9班进行了高中英语快速阅读实验。

二、实验计划

1. 为了使实验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我在9月月考的基础上制定了本次快速阅读实验计划。见下表:

快速阅读实验计划表

阶段

应达到的WPM*

应达到的正确率(%) 阅读总词量(含课外读物)(万字)

高一前半期

(.9-2003.10)

40

60%

1.5

高一后半期

(2003.11-.1)

60

70%

3

2. 快速阅读实验材料

1) 人教版高一(上)《英语》教材中的阅读课篇目和综合技能部分的阅读篇目。

2) 人教版高一(上)《英语》教材中练习部分中的阅读篇目。

3) 《学英语》(高一版),学生人手一份。

3. 快速阅读实验课时安排

1) 每周从规定的课时中抽出一课时,专门进行阅读训练。材料以《学英语》报(高一版)和教材练习部分的阅读篇目为主。

2) 每堂阅读课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用 5-6分钟的时间对即将要学的阅读材料进行快速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4. 实验中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1) 怎样在较短的时间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速度?

2) 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3) 怎样处理阅读速度和理解正确率之间的关系?

4) 怎样处理课内阅读训练和课外阅读训练的关系 ?

三、具体实施

1. 做好思想动员工作,向学生说明快速阅读的意义,让学生明白快速阅读的重要性。

实验一开始,我就做了快速阅读的思想动员工作,向学生说明快速阅读的重要性。快速阅读是当今信息社会的重要阅读方式,也是有效地继承和利用人类知识的重要手段。快速阅读能力也是当代中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之一,只有快速阅读,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扩大阅读量,只有阅读量大,才能更加有效地复习、巩固在课堂上学过的词汇、语法知识,才能接触更多的新知识,新信息,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

2. 选择恰当的阅读材料

学生不能见啥读啥,教师应依据实际情况对阅读材料进行认真的筛选。快速阅读材料应具备下列特征:

1) 篇幅长度适度。中学生学习任务重,时间紧,能用于阅读的时间较少,阅读材料太长,不但会耗掉较多的时间,而且容易是学生产生阅读疲劳,从而失去阅读兴趣。阅读材料太短也不适合,因为文字太少,信息不够,很难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 难易要适当。阅读材料的难易度应与课文的难易读相当。一般说来,生词量不得超过3%。文章太难,学生就读不懂。文章太简单,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又无太多的帮助。材料的难易度应遵循先易后难,逐步提高的原则。

3) 题材、体裁要新颖多样。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使他们广泛涉猎多方面的知识,扩大知识面。

4) 阅读材料的思想性。教师应帮助学生阅读那些内容健康,读后受益的材料。

3. 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在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时,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速读技巧训练,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

1)养成积极主动、心情平和的阅读习惯,纠正紧张、畏难的不良心理习惯。 只有积极主动、心情平和、信心十足,才可以更好地、创造性地理解文章,提高理解率,最大限度地发展现有水平。

2)养成默读(silence reading)的良好习惯。 默读就是无声直接理解文字意思的阅读方式,它的速度远远超过朗读。据统计,快速阅读比朗读快1.5-2倍。

3)养成成组视读(phrase reading)的习惯。成组视读就是指按词组、意群、句子成分为视读单位来进行阅读。

4)养成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习惯。不要一遇到生词就停下来查字典,要依据上下文情景或通过构词法等知识来推断生词的含义。动辄停下来查词典,不仅影响阅读速度,而且破坏阅读思路,妨碍正确理解文章内容。

4. 正确处理阅读速度和理解正确率的关系

阅读速度快,但阅读理解的正确率低,劳而无获;阅读理解正确率高,但阅读速度慢,又违背快速阅读的宗旨。因此,教师要随时监测学生阅读理解的正确率、阅读速度以及阅读能力,从而及时调整好阅读速度和理解正确率之间的关系。

1) 计算阅读理解正确率(R)的公式:

R = 正确答案的总数/题目的总数*100%

2)计算阅读速度(WPM)的公式:

WPM = 阅读材料的总词量/阅读所用的时间*100%

3)计算阅读能力(A)的公式:

A = R * WPM

例如,有三位学生读了一篇320个总词量的短文,李楠用了4分钟,正确率为60%;张鹃用了5分钟,正确率为80%;赵蕊用了8分钟,正确率为100%,那么他们哪一位的阅读能力强呢?计算如下:

李楠的阅读能力=60%*320/4=48

张鹃的阅读能力=80%*320/5=51

赵蕊的阅读能力=100%*320/8=40

从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张鹃的阅读理解能力最强,李楠的阅读速度快,但理解的正确率低,赵蕊的理解率为100%,但速度慢,所以能力也很低。

5. 课内阅读训练与课外阅读指导的关系

课内阅读训练与课外阅读指导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缺一不可。课内阅读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掌握快速阅读的正确方法和习惯;课外阅读指导有助于学生大量接触语言材料。只有课内阅读,学生在短时间里不可能阅读大量的语言材料,这对扩大学生词汇量,培养语感不利。只让学生课外阅读,不进行课内指导,一方面学生缺乏正确阅读方法,无法迅速提高阅读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也无法了解学生阅读水平,无法不断提出更高的阅读要求。

四、实验的初步成果

通过一学期的快速阅读实验,师生共同感觉道:快速阅读实验效果显著,参加实验的学生的确受益匪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实验计划实施情况良好,学生的阅读速度明显加快。通过对参加实验的学生与未参加实验的学生的对比测试,我们发现参加实验的学生的阅读速度从入学时的每分钟30个词左右,提高到每分钟60个词左右,而未参加实验的学生的阅读速度只从入学时的每分钟30个词左右,提高到每分钟45个词左右。

2. 学生的词汇量明显增大。通过大量的阅读,不少学生已经掌握了高一下期的大部分词汇。

3. 学生的阅读技巧、阅读能力明显提高。

4. 学生的阅读兴趣空前高涨,并基本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5. 词汇量的不断扩大,语句库的不断丰富,也带动了学生听、说、写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书目:

1.《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人教社,.

2.《新课程标准(英语)》,人教社,.

3.《学英语》,教师版,2003.

4.《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第一册(上)》,人教版,2003.

篇8:“快速作文实验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海洋潮流能由于其能量密度大、可预测性强、

载荷稳定、储量丰富等优点成为目前国内外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重点之一[1]。其开发利用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先聚能、再换能, 即需要通过一级换能装置 (水轮机) 获取水流动能并转换为机械能, 用以带动发电机发电。因此, 水轮机是潮流能开发利用的核心组成部分, 其水动力学性能优劣成为潮流能开发利用成功与否的关键。

水轮机在潮流作用下同流体之间存在较为复杂的耦合作用关系, 其水动力学特性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目前潮流能水轮机性能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比例模型实验, 通过理论指导, 制作水轮机模型进行实验, 以解决难以靠理论计算解决的问题。

1 传统水轮机实验模型建模方法及分析

由于潮流能水轮机叶片数较多、形状复杂, 传统加工方法普遍采用金属材料通过四坐标或五坐标数控加工的方法来制作[2]。图1a所示为GCK采用铝型材制作的螺旋形水轮机, 它由多个具有翼型的螺旋形叶片构成, 结构比较复杂。图1b所示为采用T6082-T6铝合金材料在南安普敦大学五轴数控机床上加工的叶片模型, 实验中加工制作了多个不同弦长、厚度的NACA 63-8xx翼型叶片[3,4]。

由于潮流能水轮机翼型比较复杂, 采用传统机械加工方法制作水轮机模型存在制造周期长、成本高、复杂的内部结构无法加工等缺点[5,6]。此外, 潮流能水轮机研究过程中, 需要对多种不同形状翼型进行多次实验以获得优化性能, 而不同翼型的制作使得实验的时间更长, 成本更高, 不利于模型优化实验的开展。因而, 研究快速、低成本的潮流能水轮机叶片实验原型快速制造方法对于促进潮流能水轮机性能研究非常重要。

2 潮流能水轮机叶片原型快速制造方法

2.1 基于快速成形的模型制作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出现了快速原型 (rapid prototyping, RP) 技术, 它是能从计算机CAD数据自动进行物理模型构造的一系列技术, 允许研究人员快速创建其设计的模型。相比传统实验模型制作方法, 使用RP技术具有以下优点:①RP技术可以快速、低成本制造原型[7,8];②RP技术是通过层层连接纸、蜡、塑料等非金属材料来建立实体模型的添加加工, 使其在模型制作上不受形状和结构复杂程度的限制, 可以应用于具有传统去除加工无法完成的复杂内部结构的模型制作[9]。

目前RP技术在国内外流体力学模型实验研究中已有着广泛的应用:Aghanajafi等[10]以新型UCAVX-45A无人攻击机和导弹风洞模型作为研究对象, 对比分析了各种不同RP技术制作模型在各种载荷实验条件下的适用性, 研究发现, 各种RP技术制造模型都适用于中小气动载荷实验条件;Akira等[11]研究给出了使用选区激光烧结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SLS) 方法进行RP制作的叶轮模型可以直接应用于水槽实验的结论。从这些研究看来, 在适当的实验条件下, RP技术制作的模型可以应用于风洞、水池进行模型实验。

2.2 基于SLS技术的水轮机叶片原型快速制造

选区激光烧结是典型的快速成形方法之一, 它使用CO2激光器烧结如PSB粉 (聚乙烯-丙烯脂共聚物) 、蜡粉、ABS、覆膜陶瓷等粉末材料成形。本研究采用北京隆源公司的AFS-320型激光快速成形机。

采用SLS技术, 结合潮流能水轮机叶片模型, 制定基于快速成形的潮流能水轮机实验流程 (主要是模型加工制作工艺流程) 如图2所示。包含两部分内容:采用现有铸造模型制作对比实验模型的设计和优化实验模型的设计。

2.2.1 对比模型的建立

制作现有铸造模型的激光快速成形模型, 同时在水槽实验中进行实验, 对比分析实验结果, 进一步验证基于快速成形的潮流能水轮机叶片原型制造方法的可行性。该过程利用反求技术采用三维扫描仪对铸造模型叶片进行反求来实现。

水平轴水轮机的原型叶片为铸造叶片。采用3D CaMega三维扫描仪获取水轮机叶片点云数据, 然后利用Geomagic软件, 通过去噪声等预处理和点云拼接, 实现水轮机叶片的数字化。通过Wrap操作, 对点云进行三角化处理, 生成STL格式文件, 进行激光快速成形加工处理, 图3所示为铸造叶片和建立的对比模型叶片。

2.2.2 优化模型建立

水平轴水轮机叶片形状决定着其水动力学性能, 在形状上的细微变化可能引起水动力学性能的突变, 因而需要通过研究不同形状叶片的水轮机的水动力学性能来对其进行性能优化, 现有铸造模型显然无法满足要求。我们在充分了解国内外现有水平轴水轮机叶片设计经验基础上, 借助翼型库软件Profili2.16, 设计了两种不同形状翼型——NACA6409直叶片和NACA6409扭转叶片, 利用三维设计软件Solidworks建立三维CAD图, 转化为STL格式文件, 进行激光快速成形加工、刷树脂处理, 从而快速获得设计翼型。

3 快速成形制作叶片水轮机模型实验

3.1 实验方案

模型实验在中国海洋大学大型风浪流实验水槽进行, 根据水槽几何尺寸, 加工制作了水轮机支架固定水轮机转子和传动系统。水轮机转子的组装借用已有铸造模型的轮毂, 可方便地拆装轮毂上的螺栓实现不同叶片数目水轮机形式和叶片的不同倾斜角。水轮机组装和固定方式如图4所示。详细实验方案参见文献[12]。

3.2 实验结果分析

制造对比模型叶片和优化模型叶片的过程充分体现了SLS方法相比传统方法在时间、精度和设计灵活性上的优势:一次性成形12个叶片模型仅用时16h左右, 包括后处理时间, 从设计完成到开始实验用时在30h之内;SLS模型相比铸造模型具有较好的表面质量, 同时可以根据实验进程随时对原来设计进行调整, 快速制造新的模型进行实验, 表现出较强的设计灵活性。

3.2.1 对比模型实验

利用对比模型和现有模型进行水槽实验, 实验过程中和实验后观察快速成形叶片, 发现在流速0.8m/s情况下叶片未发生变形, 叶片尖端和叶片端部同轮毂固定位置也未出现裂纹, 证实了激光快速成形加工制作模型在水槽实验应用时具备基本的强度要求。

为了比较两种不同模型结果精度, 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图线, 如图5所示, 由图5可见, 两种水轮机获能系数非常接近, 能够反映水轮机特性随尖速比的变化规律。

从图5还可以看到一定的误差, 经分析导致误差的原因可能如下:

(1) 现有铸造模型表面较为粗糙, 存在坑洼与毛刺, 而SLS模型在Geomagic软件中对三维扫描所得叶片进行了平滑处理, 表面比较光滑。

(2) 铸造模型与SLS原型叶片在重量、密度上有较大差异 (经测量, 铸造模型重量为2.5N, SLS模型重量为1.2N) , 除了铸造模型较大的转动惯量会在水轮机启动、终止时产生冲击影响性能外, 其较大的重力还会对悬臂安装的传动轴产生一个较大弯矩, 也会对水轮机性能产生一定影响。

(3) 从已有铸造模型到水槽实验所用SLS原型叶片, 经过三维测量、成形加工、后处理等多个步骤, 均可能产生误差, 尤其累计误差会使SLS原型叶片性能产生一定差异。测试三维扫描仪误差为±0.04mm;SLS制作尺寸100mm×100mm标准零件, 实测加工尺寸为99.94mm×99.92mm, 误差小于0.1mm, 与文献[13]测试结果接近;SLS成形后处理刷树脂还可能增加模型厚度。比较铸造模型叶片同SLS原型叶片主要尺寸, 可以发现存在一定误差, 如表1所示。

(4) SLS原型叶片在强度和刚度方面与铸造叶片有一定差距, SLS加工完成模型强度较低, 文献[14]测试SLS试件强度为9.155MPa。本实验采用模型通过清粉、刷树脂、烘干等后处理后, 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刚度。从实验看来, 在0.8m/s流速下, 测试完后叶片无裂纹、无变形产生, 因而, SLS叶片刚度、强度条件满足实验要求, 不会产生结果差异。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 对比模型实验结果差异不会出现在激光快速成形制作模型性能优化比较实验中。这是因为优化模型实验采用的叶片模型均使用SLS加工制作, 为了保证大致相同的表面光洁度、精度, 可以一次成形多个叶片。因而, SLS快速成形方法制作模型的实验结果能够反映模型在流体作用下的真实水动力特性趋势, 可以利用其进行优化选型。

3.2.2 优化模型实验

在此阶段, 我们采用SLS加工制作优化模型, 进行多组不同叶片倾斜角、不同叶片数量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发现优化模型的性能较现有铸造模型明显提高, 而且可以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出水轮机受倾角、叶片数目、流速等因素影响的规律, 能够对所建立的两种形状的叶片进行优化选型, 图6所示为NACA6409直叶片水轮机采用6个叶片时不同倾斜角θ下的获能系数比较。

1.θ=20° 2.θ=15° 3.θ=10° 4.θ=30°

4 结束语

本文利用激光快速成形的方法制作了潮流能水轮机叶片原型, 在水槽中进行了实验, 结果显示采用该方法制作模型能大大节省时间, 模型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精度, 能够根据实验结果对不同形状叶片水轮机进行性能优化选型。在下一步研究工作中可以结合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和快速成形技术, 建立多种不同形状叶片模型, 进行参数化优化选型。

摘要:提出了采用三维CAD、反求技术和快速原型 (rapid prototyping, RP) 技术快速制造海洋潮流能开发利用的获能装置——潮流能水轮机叶片原型的方法。应用该方法制作了实验模型进行实验, 结果显示, 对比已有铸造模型水轮机, 采用快速成形方法制造的模型在结构强度、精度上都能满足实验要求, 并且可以通过模型实验对该方法建立的不同翼型水轮机进行优化选型。

篇9:“快速作文实验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摘要:[JP3]发球水平的高低反映在两个指标上,即发球速度和成功率。只有成功率没有速度或只有速度没有成功率都不能称为高水平发球。在竞技比赛中“一发”水平至关重要,但“二发”水平极大地影响着整场比赛发球的稳定性和整体水平。“二发”多以上旋球为主,从技术角度看,前臂肌群的快速力量应该是其关键影响因素之一。因而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实验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通过武汉体育学院网球专选学生前臂肌群快速力量训练对上旋球发球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得出:1)实验选取的自变量,即网球运动员前臂肌群快速力量训练方法指标是合适的,其方法能较为有效地提高网球运动员前臂肌群的快速力量;2)针对训练方法选取的测量指标(因变量)是合理的,能够测量出前臂肌群快速力量训练的效果;3)实验组实施前臂肌群快速力量训练后,前臂肌群的快速力量、上旋球发球的成功率和速度优于对照组。[JP]

关键词:前臂肌群 ; 快速力量;上旋球发球;网球

中图分类号:G8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5)02-0101-06

Abstract:The level of serve is reflected in two indicators, namely, serve speed and success rate The serve with speed but without success rate can't be called high level serve, and vice versa In a competitive game, though first serve is important, the second serve level greatly affects the stability and the overall level of serve throughout the game Topspin serve is preferred in the second serve, and technically, the forearm muscle speed force i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Using literature review, interview, questionnaire survey, experiment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is research made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forearm muscle speed force training effect on serve level of tennis professional students in the Wuhan Sports University The conclusions are drawn that 1) The experiment's independent variables, namely the index for tennis player forearm muscle speed force training methods is appropriate, which can improve these muscles more effectively; 2) The measure index for training method selection (dependent variable) is reasonable and can reflect the training effect of the muscles; 3)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t used the forearm muscle speed force training methods produced more forearm speed force, more success rate of second serve and "topspin serv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ho used normal strength training

Key words: forearm muscles; topspin serve; topspin serve;tennis

在网球比赛中,一名优秀选手发球时,往往可凭借快速的击球速度、精准的落点、刁钻的角度和强烈的旋转造成对方接发球困难,影响对方的接发球质量,甚至造成对手接发球失误,从而在发球环节建立起优势。通常情况下,快速有力的“一发”发球,常常能够带来直接得分,或更多地造成对方回球质量不高, 为自己主动、有效的进攻创造机会[1];“二发”时,运动员经常会选择以控制角度和落点为主的上旋发球来保证发球成功率的同时,尽可能地加大旋转和运行的速度,造成接发球的难度[2]。实战中,虽然凶狠、快速的“一发”发球在比赛中经常可以直接得分,但“一发”的成功率相对而言会比较低;“二发”的成功率虽然高,但一定高度的旋转和运行的速度是“二发”质量的保证,是“保发”的重要条件之一。因而,无论是在实战中,还是在实战上升到理论高度的科学研究中,如何提高两次发球成功率同时提高运行或旋转速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尝试自然会成为永久的课题[3]。但网球发球是一连贯的动作链和相应的力量支撑,想全面系统地研究各个技术链节点及相应的力量训练显然不是短时间,一个人或几个[JP2]人能做的事,这需要不同的人长时间、多次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的结果。前臂肌群快速力量训练对“二发”技术水平的影响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点。目前这方面的研究理论层面有所涉及,但实践性的研究还没发现。本研究试图主要采用实验法验证前臂肌群快速力量训练对“二发”技术水平的影响。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前臂肌群快速力量训练对网球上旋球发球力量的影响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中文期刊数据库等电子资源,以“快速力量训练”“前臂肌群快速力量训练”“网球上旋发球”等为关键词,以“快速力量训练对发球水平影响”等题名进行模糊方式的检索,查阅并收集与本研究有关的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等资料。通过对大量文献的分析整理,深入了解国内外前人相关研究成果,重点分析与总结了前臂肌群快速力量训练对网球上旋发球水平的影响,较为有效的训练方法手段,训练方法手段测量指标及发球水平测量指标等内容,为本研究专家访谈提纲的制定、调查问卷的制定、论文的论证等提供了理论支撑。

1.22专家访谈法

为提供更充分的论证依据,笔者走访了武汉体育学院网球运动训练领域颇有造诣的专家、武汉市各大网球俱乐部中资深的网球教练员,共计 10 人。目的是咨询以下4方面问题:1)前臂肌群快速力量训练对网球“二发”上旋球水平的影响;2)前臂肌群快速力量训练较为有效的训练方法;3)训练方法手段测量指标;4)“二发”上旋球水平测量指标。

1.23问卷调查法

1.231问卷的设计

为了确保本文选取实验指标的有效性,在实验前笔者制定了一份前臂肌群快速力量训练内容筛选表,题目名称为:有助提高网球 “二发”上旋球转速和运行速度的前臂肌群快速力量训练方法筛选表,以此通过有关网球教学与训练方面的专家的评价来确定科学的实验指标。调查问卷的目的是为了调查获得有助于提高网球 “二发”上旋球转速和运行速度的前臂肌群快速力量训练方法的指标。其中 15 项提高前臂肌群快速力量的训练方法指标是根据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结合本人的经验,对本研究的初始指标进行补充、筛选获得。每项指标进行了 5 个等级的划分。请各位专家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各项指标进行等级评定,然后根据专家评定结果,选取综合指数排在前 5 位的 5 项指标作为施加因素,即自变量指标。

1.232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问卷调查的时间是 2013 年 4 月到 6 月期间,对有关网球教学与训练方面的专家(教授 6 人、副教授 10 人)和俱乐部网球教练员 4 人进行了调查,具体发放与回收情况见表 1。

为保证问卷的有效性,请相关专家对问卷的内容进行内容、结构有效度性检验,依据回收的专家调查问卷看,专家对问卷内容表示认可,见表 2。从表 2中可以看出,90%以上的专家认为该问卷的有效性较高,因此该问卷可以作为实验指标筛选的依据。为保证问卷的有效性,本文在 2013 年4月和 6月分别对所有的专家进行了 两 次调 查,进行重测信度检验。采用皮尔森相关系数法计算得 :r=086(P<001),该结果表明该问卷作为实验指标筛选的依据具有较高的信度。

1.24实验法

1.241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验证前臂肌群快速力量训练方法对网球“二发”上旋球水平的影响。

1.242实验范围及对象的选取

实验范围确定为武汉体育学院 11 级运动训练专业的网球所有专选男学生,运动等级均为国家二级运动员。实验对象从该范围内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获得,共计 20 人。再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10 人。

1.243实验变量的设计

自变量:采用调查问卷统计结果中各个指标的平均综合得分排在前5位的5项指标,分别为:1)屈臂负重手腕屈伸;2)屈臂负重手腕绕环;3) 屈臂负重手腕内收外展;4)屈臂负重手腕旋内旋外;5)握力器握力。

因变量:根据设定自变量,结合专家访谈的结果,因变量设定为以下指标, 分别为:1)20 次屈臂负重屈伸手腕计时(10 kg);2)20 次屈臂手腕负重绕 环计时(5 kg);3) 20 次屈臂手腕负重内收外展计时(5 kg);4)20 次屈 臂手腕负重旋内旋外计时(5 kg);5)10 次握力器握松计时(10 kg);6)二发成功率(20 次);7)二发(上旋球)即时时速。

1.244实验方法

本实验采用双盲实验的方法,整个实验过程不向学生、教练及测试人员说明实验目的。

1.245测量工具及方法

1)前臂肌肉力量训练指标测量工具及方法

①测量工具:哑铃 5 kg 和 10 kg 各 2 个:选择楚霸哑铃,规格1~10 kg中的5 kg和10 kg两种;握力器2个:选择爱伯特握力器,承重量:10 kg。秒表2块:选择天福牌PC80秒表。

②测量方法:按照前臂肌群快速力量训练不同方法对负重的要求,采用手持等重量哑铃负重的方式,快速运动 20 次,秒表计时,1 次进行 1 个人。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 10 次握力器的秒表计时。

2)发球速度测量工具及方法

①网球拍:网球拍选用统一的 WILSON 威尔逊球拍。型号:7197102;拍面:100 平方英寸;重量:106OZ/301 克;长度:2725 英寸。

②美国博士能手持测速仪 10-1911 型:测速仪测速精度是:+/-2 kph(公里/小时);+/-1 mph(英里/小时);仪器的测速范围:球类:16~177 公里/小时(27 米以外测量有效);详细参数:产品型号:velocity(10~1911cm);测量范围: 球类:16~177 公里/小时 10~110 英里/小时;作用距离:针对球类:0~225 米;测量精度:10 mph 、20 kph;单位显示:公里/小时(kph)或 英里/小时(mph);重量:539 克;规格:109×213×512 mm。

测量方法:为了达到较高测量准确度,该测试仪要求尽量减少测量的角度,保持与球运动一致的方向。因而,该测量在测量球的运动点和角度上作了如下规定:发球的即时速度一般指的是拍触球的即时速度,该研究考虑测量难度和仪器的限制,测量的点在球落地时的即时速度;测量人站位在发球人后侧2米距离,裁判椅上测量。

1.246实验内容及步骤

1)实验组前臂肌群快速力量训练内容及步骤

训练内容:在每周正常上课时间中进行训练。前臂肌群快速力量是在每节训练课的后半部分进行,总时间控制在40分钟左右。训练内容(指标)、方法、量、强度等见周训练计划(见表 3)。

在地点、内容、训练时间上与实验组一致。在前臂肌群快速力量训练内容及方法等上按照原计划进行,原计划中一般采用俯卧撑、前推杠铃、卧推等力量练习。

1.247实验控制

1)自变量的控制:实验组在前臂肌群力量训练上采用了经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得出的 5 项训练指标及相对应的方法进行训练;对照组不做其他任何干预。

2)实验对象的控制:首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实验对象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然后进行因变量的测量,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要求实验前两组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3)实验时间和地点: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后保持同一时间和地点。

1248实验时间

2013年9月~12月,共计10周,进行上旋球发球的教学与训练。

1249实验测量测量方法及步骤

所有指标的测量都是分别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生进行随机编号,确定测试顺序。测试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各自的场地上按照顺序和每一项指标测量要求进行;在发球测量环节,请专业的网球教练作为评委对发球种类进行评定,即,对发出来的球是否是上旋球进行评定。

125数理统计法

采用 excel 2003 软件包上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实验指标进行统计,并用[AKx-]±sd来表示。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各指标实验前进行独立样本 T 检验,实验前后各组实验指标进行配对样本 T 检验,以此结果分析前臂肌群快速力量训练对“二发”水平的影响,其中﹡表示P<005 ,﹡﹡表示P< 001。

2结果与分析

2.1实验各测量指标的选取

2.11实验自变量的选取

自变量采用调查问卷统计结果中各个指标的平均综合得分排在前 5 位的 5项指标(见表4),分别为:屈臂负重手腕屈伸,屈臂负重手腕绕环,屈臂负重手腕内收外展,屈臂负重手腕旋内旋外,握力器握力。

2.12实验因变量的选取

根据选取的自变量,结合专家访谈的结果,因变量设定为以下指标,分别为:1)20 次屈臂负重屈伸手腕计时(10 kg);2)20 次屈臂手腕负重绕环计时(5 kg);3) 20 次屈臂手腕负重内收外展计时(5 kg);4)20 次屈臂手腕负重旋内旋外计时(5 kg);5) 10 次握力器握松计时(10 kg);6)二发成功率(20 次);7)二发(上旋球)即时时速。

2.2实验前两组前臂肌群快速力量水平差异分析

表5 为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前臂肌肉群快速力量训练各指标统计结果,由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结果可知:所有指标均值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5)。该结果说明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前臂肌群快速力量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从统计学角度可以证明了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前臂肌群快速力量水平是基本一致的。

经独立样本t检验可知,实验后除了20 次屈臂手腕负重旋内旋外计时指标均值差异具有不显著性外,其他指标的均值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如表6所示。

经配对t检验可知,实验组实验前后各指标的均值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P< 001),如表 7 所示。而对照组实验前后,只有 20 次屈臂手腕负重旋内旋外计时和 10 次握力器握松计时两项指标均值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其他指标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5),如表8 所示。以上结果表明两点:第一,实验组施加的前臂肌群快速力量训练方法对这几个指标有较好的效果;第二,实验组施加的前臂肌群快速力量训练方法优于对照组采用的一些基本的力量训练方法。

究其原因,主要是实验组施加的训练方法专项性、针对性更强。根据运动训练学原理,有针对性的对前臂肌群进行力量训练,其训练效果自然要好。另外,实验组前臂小肌肉群快速力量训练方法的设计都是围绕能够有效提高前臂肌群快速力量的训练方法,其测试指标的设计也紧紧围绕前臂肌群力量指标而设计,就是说,在训练的专项化和指标的针对性上,都有利于证明前臂肌群快速力量训练效果。这同时证明了实验采用的训练方法和指标能够达到实验的目的要求;证明了这些训练方法确实能够较为有效地提高前臂肌群的快速力量。

2.4实验前后两组二发成功率与速度指标差异分析

经配对t检验证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的二发成功率和二发速度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该结果表明,通过二发技术的教学与训练和各自前臂小肌群力量的训练,使得两组二发成功率和速度都有了显著提高。

经独立样本t检验证明,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二发成功率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而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二发成功率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 001)。该结果提示,相比较而言,实验组实验后在这两项指标上出现的差异更为明显。从均值上看,在这两项指标上,实验组都高于对照组,进而可以推断,此结果可能是实验组前臂肌群训练方法引起的,就是说,实验组前臂肌肉群训练方法应该优于对照组的训练方法。究其原因,无论是从运动训练的力量专项化训练原理还是从网球发球的运动解剖力学原理和生物力学原理来说,实验组采用的前臂肌群快速力量训练方法更符合网球发球前臂力量的需要,更有助于提高网球“二发”水平。[LL]

3结论和建议

3.1结论

3.11实验选取的自变量,即网球运动员前臂肌群快速力量训练方法指标是合适的,其方法能较为有效地提高网球运动员前臂肌群的快速力量。

3.12针对训练方法选取的测量指标(因变量)是合理的,能够反映出前臂肌群快速力量训练的效果。

3.13实验组实施的前臂肌群快速力量训练方法进行训练后,前臂肌群的快速力量、上旋球发球的成功率和速度优于对照组。

3.2建议

3.21在网球发球技术教学与训练的实践中,应适当地加入前臂肌群快速力量的训练,达到发球技术教学与网球力量训练专项化相结合的目的,从而更好地提高网球发球水平。

3.22由于实际条件所限,本研究在实验对象的选取、实验仪器的使用以及不同指标、不同水平的设计上的不足,建议有条件的专家学者可以对该研究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从而得出更准确的结论,发现更多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任欢中外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发球与接发球技战术对比研究[D]沈阳:沈阳体育学院,2014

[2]邬刚中外优秀女子网球单打运动员技战术比较研究[D]济南:山东体育学院,2011

上一篇:用心工作,以爱育人教育随笔下一篇:关于党风廉政建设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