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2024-05-02

《散步》优秀教学设计方案(精选7篇)

篇1:《散步》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

【教学内容】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二、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生字词。

2、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4、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1、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2、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三、交流感受,把握作者的感情

出示问题:读了这篇文章,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请几位同学谈谈个人的感受。

肯定个性化的发现。(这问题比较宽泛,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注童个体的体验。)

进一步研究文本:作者表达的感情是什么?(回到文本研究,文本本身始终是研究的主要对象,这一个环节也是探究本课语言特点的思维中国)

总结:散步是日常生活,既轻松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作者笔下变得那么重要。作者从中

三、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四、小组学习,圈画交流

出示要求:在前面学生自己阅读、发现的基础上,圈画后面几节文字中比较特殊的句式与词语,进一步探究语言。

(小组活动,全员参与,教师适当帮助有疑问的小组,到一定时候教师要提醒小组及时总结,准备交流。这一阶段也可以将文章分成几部分,分别交给不同的学习小组探讨,这样有利于深入推敲每一部分文字。)

五、班级交流,共享发现

每个小组派代表把最重要的发现与全班共享择一个句子、一个词语。

可能有的句子与词语: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的母亲老了,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就是整个世界。

太迟、总算、熬、分歧、委屈、水波粼粼、慢慢地、稳稳地、仔细

教师在交流中适当引导。

(分享学生的发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心与兴趣,把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还给学生。教学目标的真正达成在于学生自主的发现与交流中。)

六、拓展,展开想像

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过渡)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归纳: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过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1、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2、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

3、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重点研读:

(过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教师小结: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七、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

1、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

2、《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读后,小组交流,教师鼓励,并因势引导:编者为何把《散步》作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可以把两篇文章通过比较,体会《散步》写的精彩之处,可以从语言、写作方法等进行比较。(学生答案会多种多样,所以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缘由,只要说得有道理即可。)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1、《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写。文中有两处对初春的描写,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第三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2、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子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3、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比较阅读,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这几种写作方法,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总结: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小结:《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提供了学习的广泛空间。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也增强了语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母亲 走大路 ↑承上

散步 分歧→{我 妻子 责任重大→使命感

儿子 走小路 ↓启下

篇2:《散步》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2、仔细品味朗读,体会浓浓的亲情。

【学习重点】

体会亲情。

【教学设想】

对于亲情,学生都能体会,但很少有人能从点滴的生活细节、最平凡的小事中感受到亲情的真挚和深沉,应结合本文以小见大的特点,引导学生从最平凡的生活细节去体会他人对自己的关爱,并学会回报。

【教学方法】

讲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过与家人一起散步的情景,也许是在海滨栈道,也许是在林荫小路,也许是趁周末闲暇,也许是在华灯初上之时。(多媒体出示图片)这是很平常的生活场景,所以我们都习以为常,然而就是在这些点滴的生活细节,蕴涵着最为真挚温馨的情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体会《散步》中那浓浓的亲情。

二、整体感知

1、出示生字词,检查并齐读。

2、一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读,并思考(多媒体出示):

⑴ 一家人在散步时发生了怎样的分歧?是如何解决的?

⑵ 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感情?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文章感情。

4、讨论交流思考题:

要点:

⑴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决定依从母亲,委屈儿子,走大路,母亲则疼爱孙子,改变主意,最终决定走小路,三代人互相体谅。

⑵ 一家三代人之间的互敬互爱。(浓浓的亲情)

三、研读赏析

只是一次短暂的散步,只是一次小小的分歧,字里行间却无处不洋溢着浓浓的亲情。为什么呢?这一切都源于作者那真挚深沉的感情和含蓄凝练的文笔。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品味文章的字字句句。

找出文中让你感动的情景和语句,仔细品读并简要评析。

步骤:

1、自己品读(初读,感知内容;再读,揣摩关键词语,体会感情;充满感情,再次朗读体会)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例句及要点:

⑴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

体现出母子几十年间一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融洽关系,是一种更为深沉的爱。

⑵ 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孩子的语言,充满生活情趣,写出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更体现出家庭的幸福温馨。

⑶ 发生分歧时,我决定委屈儿子(此处可以让学生想象:如果我依从儿子,会怎么样?)

体现出我的以身作则,尊老敬老。

⑷ 母亲改变主意,决定走小路。

母亲疼爱孙子,宁愿自己克服困难,体现出爱幼的美德。

⑸ 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自然美与人情美和谐地融为一体。

⑹ 结尾一句。

我作为中年人,意识到自己肩负着赡养老人、抚养儿女的重大使命,是连接两代人的桥梁,肩负着生活的重担,表现出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课堂练笔

散步,只是很平常的一个细节,我们很多人都经历过,但作者却能从最平凡的生活琐事中发掘出亲情之温馨、人情之美好,那么:

1、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细节,让你感受到亲人对你的关爱?

2、你有没有主动对关爱你的人做过什么,让他们也体会到你对他们的关心?

写出你感受到的家庭温馨。

五、小结及作业

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爱,而是缺少细心的发现。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从最平凡的生活小事去体会父母、他人对你的关爱,并且学会回报关爱你的每一个人。

作业:

1、用你的生花妙笔记录下你感受到关爱时的情景。

篇3:《散步》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一、轻松袁散步的自然意蕴

教《散步》一文时, 曾经有些纠结, 从文章的主旨来说, 自然是讲“孝道”, 事实上也曾有过这样的教学经历:以“孝”引入, 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的父母之爱, 给学生播放《常回家看看》……如此的努力也常常能够打动学生, 从而直达文章主旨。但后来不断地反思这一教学过程, 又感觉失去些什么, 总感觉这样直奔主题的教学方式让文章的营养流失了不少, 正如将青菜切好后再清洗一样, 看似干净, 实质不够原味。因此, 笔者不由思考:能否先让学生走入那片菜地, 感受青菜成长的自然风貌, 进而汲其营养呢?于是进行了一些尝试。

笔者先让学生直接读《散文》一文, 这有语文教学中所追求的素读的意思, 不加所谓的引导, 更无粉饰, 只让学生直接读, 直接感受。正如将学生引入了散文这片菜地, 先让他们直接感受文章里的“自然风光”。

于是, 《散步》一文中的一些词语被学生提取出来了, 并且被不断地琢磨着:

“我们在田野散步”, 开宗明义, 意境顿生。今天的学生, 哪怕是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学生, 其实已经远离田野, 忽然将自己的思绪放到田野中, 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散步的对象是:我, 我的母亲, 我的妻子和儿子。初中生阅读此句时如果入境, 多少是有些羞涩的———因为“妻子”和“儿子”, 不过这没有关系, 可以先放开不作“追究”, 但“母亲”却是需要重视的。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 身体不好, 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初中生形象思维能力强, 这一句话可以构思出一个儿子鼓动母亲到田野散步的情形。读至此, 学生仍然处于直接感知的阶段。

“南方初春的田野, 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 有的浓, 有的淡……”这样的写景, 足以让初中的学生进入一种轻松惬意的意境, 从而让学生的心情轻松、愉悦起来, 初春、新绿、铺、浓、淡……正如有学生在阅读后所说的:“我读到这一句, 就想到了‘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句子, 太美了!”也有学生似乎有了突然的发现———生命!是的, 作者在文中说“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从文字描述的角度来看, 生命在本段的文字当中算不上显眼, 作者也没有刻意地强调, 但学生偏偏就发现了, 这说明学生此时的思维, 已经让生命一词具有了更高一级的含义, 这也算是学生阅读中的一种意境吧!其实, 包括文章后面的“金色的菜花, 整齐的桑树, 水波粼粼的鱼塘”, 都有类似的意境, 类似的意蕴。

“前面是妈妈和儿子, 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是作者儿子的一句趣语, 从作者儿子的角度来看, 算是一种发现。在实际教学中, 笔者发现初中生阅读至此的时候, 也常常会在脑中盘算一番:前面是我和母亲, 后面是妻子和儿子, 哦, 果然都是妈妈和儿子, 继而会心一笑。笔者捕捉到了学生的这一表情并证实了学生彼时的心理活动, 这让笔者心里一动:初中生年纪也就十三四岁, 他们阅读此文时心中最初荡漾着的其实仍然是一种最直接的认识。这样的素读在笔者看来是有价值的, 不让他们立即进入文章的主旨, 而是在外“游走”, 可以让学生与文本之间有一种基于直接认识的联系, 这样的联系其实可以为后面的深层解读奠定基础。

二、厚重袁叶散步曳的特有意蕴

有了轻松的直接认识, 如何引导学生进入一种厚重的境界呢?毕竟, 这才是文本解读的重点所在。其实这一点倒也不难, 一个“作者写《散步》, 只为写景吗?”或类似于此的其他提问, 都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带向深层次的认识。笔者的教学思路仍然是寻找文中那些话, 让学生去重新读一遍。毕竟, 作为一篇优美的文章, 是不厌百回读的。书读百遍, 其义也有可能是自现的。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 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笔者问学生, 作者如此说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学生陷入了沉思, 不久就有学生说:“我觉得应该先理解后面一句———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 孩子在小时候都是听母亲的话。”又有学生说:“读到这一句, 总有一种酸酸的感觉, 母亲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 说明母亲已经老了!”“你们有同样的感觉吗?”“是的!”学生令人惊讶的异口同声答道, 随后气氛似乎突然凝重了起来, 我知道学生想到了自己, 想到了母亲, 想到了“未来的自己与母亲”……又有学生发现, 课文中还有一句“又熬过一个严冬”, “这说明了什么?”笔者追问, “说明母亲的身体真的不好, 母亲老了……”重读至此, 学生的心情远非刚才那么轻松, 他们似乎意识到了, “散步”远不是散步那么简单。

“前面是妈妈和儿子, 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原本是文中儿子的趣语, 但如果再仔细想想, 又有什么其他的含义呢?笔者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起初学生不知道笔者意有所指, 有些纳闷:不都是妈妈和儿子吗?而笔者随即追问:“前面的妈妈和儿子, 跟后面的妈妈和儿子有什么不一样吗?”……“这能理解为是生命的延续吗?”有学生怯怯地问。“当然, 且与老师心中所想一致!还有吗?”“还有爱的延续, 对了老师, 课文后面也有类似的话, ‘我蹲下来, 背起了母亲, 妻子也蹲下来, 背起了儿子’。”“很好, 在老师看来, 这还有一种意蕴, 那就是因为母亲在儿子很小的时候背起了儿子, 才有了在母亲年迈的时候儿子背起了母亲, 因为母子连心, 因为母爱延续, 所以‘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 就是整个世界’。”

还有, “走大路。”“还是走小路吧。”这不是原文中的对话, 但如果视作对话的格式, 便会发现这是儿子与母亲的两种心思:儿子因母亲希望, 因自己的儿子时日还长, 因此决定走大路;而母亲显然是照顾到孙子的感受, 一个浅显直白的对话背后, 是厚重的爱的延续。

三、遐思袁散步的个人意蕴

事实上笔者强烈地认为, 学习《散步》, 需要品味的是作者的意蕴, 更需要生成自己的理解, 那才是文本与学生完美结合的意蕴所在。

学生总是有个人情感的, 当学生将个人的情感与理解融入到文本中, 并能将文本的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时, 才是语文教学人文性目标达成的关键目标。学习《散步》, 学生需要的不是在试卷上填下标准答案, 而是在自己的生活与言行中, 生成对母爱、孝道的自然认识, 只有当这种认识能够成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的意识时, 文本才算是在学生的心中生了根。

篇4:《散步》教学设计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文意,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2)涵咏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揣摩文中含义丰富的词句,体会文章的深长意味;

(2)借鉴“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体会文中蕴含的亲人之间深沉的爱和纯真的情;

(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文意,通过品读关键词,品味散文优美的语言,逐步提高赏读美文的能力;

(2)悟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难点: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浓浓的亲情。

教学过程:

课前创设情境:播放背景音乐《让爱住我家》。

一、导语(3分钟)

同学们,我最开心的事就是工作之余陪家人逛逛街,或者陪母亲去菜场买菜;你们和家人在一起最开心的事是什么呢?能跟老师说说吗?

如果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一家人一起到田野里去散散步。那会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莫怀戚的情感世界,去看看他们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5分钟)

1、嫩芽 (nèn) 霎时(shà)拆散(chāi)熬过(áo) 分歧(qí)

水波粼粼(lín)

分歧:思想、意见不一致,有差别。

水波粼粼:形容水十分明净。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各得其所: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2、文章一共写了几个人?写了件什么事?

过渡:他们的散步是一帆风顺的吗?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

三、再读课文,感悟中心。(10分钟)

1、指名朗读。

2、正当大家有说有笑的时候出现了分歧。是什么分歧?最后是如何解决的?为何会这样解决?这说明了什么?(生生讨论交流,教师板书)

四、精读品味,赏析词句。(10分钟)

一篇好的文章除了要有好主题,还需要有好的语言与之配合,才能珠联璧合。请从文中找出你认为最妙的一个词、最美的一句话,最精彩的一段文字,读一读,品一品。或是生动的描写、精妙的用词,或是贴切的修辞、特殊的句式,或是细腻的传情、含义深刻的语句……(学生在文中寻找、思考、圈点、勾画、批注)

文章中很多的词句老师认为他们用的特别好;如: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天。熬 写出了我对母亲健康的焦虑。

又如文章的最后一句:写出了我和妻子肩负的重任,和对生活的一种高度的使命感。你能从文中找出类似的词句为我们作简单的赏析吗?

五、四读课文,开展朗读比赛。(8分钟)

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放声朗读2分钟,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开展朗读比赛。进一步感受课文内容。

六、情景再现(5分钟)

请同学上台扮演散步中的一家四口。请他们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散步结束时他们各自的感受。

七、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幸福的家是美好的、溫馨的。幸福的家庭生活细节往往渗透着深情的关爱。学习了《散步》这篇精美的散文,回家后你打算通过一件什么样的小事,来表达对你爸妈、爷奶的爱呢?

八、在歌声《让爱住我家》中结束全文。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新区中学)

篇5:《散步》优秀教学设计

掌握相关词句,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

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

唤醒感恩意识,激发珍爱亲情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①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②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生准备:

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辅助,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生活的细节,一次又一次为我们演绎着深沉的爱。散文《散步》,质朴地展现了牧歌式的情景,同样感动着你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散步》。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二、正音、释词

三、整体感知

听朗读,思考:(学生听配乐朗读)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写了几个人物?(一家四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4个人)

2、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3、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和美”)

[教师导学]

“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师小结]

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四、朗读、探究、简析

1、学生朗读课文1-4段:

(1)、问题探究一:“我”决定出来散步的原因是什么?(为母亲身体着想)

(2)、情景设想:第2自然段说“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假设你是文中的“我”,你准备怎样劝说呢?(要求以儿子的口吻,结合课文内容来说。)

(3)、问题探究二:第4段写了哪些景物?你感悟到了什么?

明确:景物:田野、新绿、嫩芽、冬水。

感悟:蓬勃的生机,珍爱生命。

2、轻声朗读5-7段,思考下列问题:

A、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分歧)

B、“我”是怎么解决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

C、结果又是如何?(母亲改变主意,顺从她的孙子)

3、读第8自然段,说说你的理解。

A、齐声朗读

B、问题探究:

(1)、课文最后一句说:“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为何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那么仔细?

明确:“慢慢地、稳稳地、仔细”写出了“我”和妻子的慎重态度。

(2)、如何理解“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

明确:“世界”这个词是大词小用,突出了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

4、朗读课文

五、课文小结

篇6:《散步》优秀教学设计

散步时一种非常常见的生活经历。对于我们来说,或许散步只是一种休息方式,但是在作家莫怀戚的笔下,散步则成了一个凝聚亲情的纽带。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莫怀戚一起散步,共同体会这浓浓的亲情。(教师板书题目和作者)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完成我们的预习导学案。

三、师生合作,探究文章。

1、师:刚才大家已经读过了课文,大家觉得作者的家庭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

(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引导学生从家庭成员的关系角度出发)

2、让我们把自己融入这个和谐的家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额朗读课文,想象这一家人散步的过程,然后抢答下列问题。(多媒体显示抢答题)

①散步的时间?(初春)

②散步的地点?(田野)

③课文中共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我)

④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如何?(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产生了分歧,作者解决了分歧)

3、请大家用一句话概括上面的内容。

(一家人在原野上散步,在散步的过程中产生了分歧,分歧在亲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关爱中解除了。)

4、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可能有的句子:

(1)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这句话从小孩的嘴里出来,显得特别的天真、可爱,可让学生仿读进行品味。)

(2)我的母亲老了,……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教师可不失时机地问:为什么他们都听我的?引导学生探讨)

(3)这南方初春的田野,……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非常普通的景色,在作者的笔下却是那样地富有诗意,并且使它与庄重的话题“生命”联系在一起,教师可引导学生探讨“作者为什么看到这田野美丽的春景会想到生命?”“这与前文写母亲有无联系?”等问题。并让学生动笔仿写,深入理解语言美。)

(4)我的母亲虽然高大……就是整个世界。

篇7:《散步》优秀教案设计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意蕴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提供了散步的教案设计给大家!

1.积累“分歧、信服、霎时、委曲、嫩芽、拆散、水波粼粼、各得其所”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中具有对称美的句子及含义丰富的语句。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去品味文中画面的优美和细节的动人。

2.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圈点勾画,随时批注阅读的心得、体会,让他们成为阅读的主体,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评鉴赏能力。

3.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法,并在写作中借鉴,选取一角度,学写反映家庭生活的短文。

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和欢乐纯真的情,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1.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整体感知文意,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2.指导学生把握本文独特的写法,学习运用选取描写亲情的独到角度。

1.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2.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的过程当作是美点大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赏读美文的能力。

1.朗读教学法。文章写得很美,感情也很动人,要通过朗读去仔细品味、感受本文朴素自然而又醇香悠远的意蕴。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章主要写“我”这个成年人的感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悟必然会遇到困难障碍,因此必要的讲解点拨显得尤为重要。

3.品读法。课文是美的载体,学习的过程就是探寻美的过程。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自己品评,教师只作必要的引导点拨即可。

教学准备

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歌带、多媒体CAI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明确课文主旨;品读课文,美点寻踪,包括对一些或用词生动、或句式精美、或辞格丰富、或描写细腻、或情感丰厚、或意蕴深刻的句段的品析;悟读课文,学习说话,表现自己生活中对亲情的感悟。

播放《白发亲娘》歌曲,学生边听歌,边欣赏画面。听毕,教师深情吟咏: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称呼;妈妈,是我们每个人情感世界的主角。我们爱妈妈!寒冷的时候,妈妈是棉被;饥饿的时候,妈妈是美食;困难中,妈妈是手杖;黑暗中,妈妈是烛光;幸福中,妈妈是微笑。当我们长大成人时,妈妈衰老了,我们该如何回报妈妈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莫怀戚先生的《散步》,去感受成熟生命对衰老生命的呵护。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新字、新词,利用工具书,掌握音、义。

教师出示投影,检查学生词语积累情况。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粗的汉字注音。

fēn qí xìn fú chāi sàn

霎时 水波粼粼 嫩芽 熬过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各得其所 不知所措 委屈

教师选两位同学回答。

明确:

分歧 信服 拆散 shà lín nân áo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语气、语调、重音,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选一个同学示范读课文,其他同学点评,教师在此基础上适当指导。

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去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3.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循声低和,体味文中蕴含的浓浓亲情。

1.先请几位同学依自己的理解介绍文中的人物。

允许有不同的表述,可能有如下一些表述方式: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祖孙三代人;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老年人、中年人、少年;

慈祥的奶奶,孝顺的儿子、贤惠的儿媳、天真可爱的孙子。

教师在同学表述的基础上,板书:成熟的生命、幼小的生命、衰老的生命。

2.师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表述概括介绍课文的内容。

可能有如下一些表述:

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

爱是桥梁,爱是纽带;

亲情、真情、责任感、使命感;

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

沉重的责任,自需背负;

互相爱护、尊重、体贴的一家人;

幸福家庭;等等。

教师顺势出示板书:

假如,当你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或爸爸、妈妈或其他家庭成员为一件事有了分歧,后来分歧得到了圆满解决。请仿照课文相关情节,学说一段话,要注意刻画家庭成员,如神态、语言、心理等。

选几位在班上交流。

莫怀戚先生犹如一名技艺高超的摄影师,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抓住了家庭生活平凡的一个镜头——散步,写出了一家三代之间真挚而深沉的爱。语言优美凝练、细节动人,景物描写富含意蕴,值得借鉴。是的,亲情是美好的,它像美酒一般的醇香醉人,像橄榄一般的有滋有味。我们在成长中解读亲情,我们在成熟中品味亲情,传递亲情。

1.仿照句式,再写一句。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2.阅读课本P127林文煌的《三代》,与课文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明理由。

1.写作活动设计

少年的时间,许多是在家里度过的,对家庭生活最熟悉,感受最深。《散步》就是反映家庭生活的文章,读起来使人感到亲切有趣,容易触发联想,从而产生写作欲望,请通过生活细节来展现你家庭生活的和谐与温馨。

本文写景饶有诗意,也有深意,试选择你熟悉的并有所感的一景,也作这样的描述,注意抓住特点,表达自己的感情。

2.关于组织以“拥抱亲情、感悟亲情”为主题的故事演讲会的设想

现代家庭中,我们无不沉浸在浓浓的亲情中。有些过于平淡,你忽视了;有些比较常见,你没在意。请从记忆的沙滩上捡拾这些漂亮的贝壳吧,那就是你闪光的童年。以此为话题,组织一次以“拥抱亲情,感悟亲情”为主题的故事演讲会。

3.星期天,给同学们布置一次特殊的家庭作业,给爸爸或妈妈洗一次脚,给他们一次成长的机会,在实践中,让他们感悟亲情。

4.探究性思维训练

课文中,在我决定顺从母亲走大路,决定委屈儿子时,没有写儿子的反应和妻子的反应,你能对此进行合理而又大胆的想像吗?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小组讨论、揣摩鉴赏从中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

上一篇:骢马,骢马霍总,骢马的意思,骢马赏析下一篇:关于国家三项优抚政策的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