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平台建设情况汇报

2024-05-25

应急平台建设情况汇报(精选9篇)

篇1:应急平台建设情况汇报

关于XX市安全生产应急平台

项目进展建设情况的汇报

省局:

XX市在“XX.XX”事故发生后,在总结事故教训,探讨如何强化监管措施时,市政府领导指示:要研究运用电子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对重大危险源和重点监管企业实施远程监控,对生产全过程、全天候实时监管。市政府同意市安监局提出的伊春市重大危险源远程监控系统建设构想,并以此作为“科技兴安”的重要举措。经调研,初步拟定对全市危险化学品企业、非煤矿山企业和其它重点监管企业共XX个单位实施远程监控,并计划于XXXX开始建设。今年初,省局把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任务,要求各地(市)要积极推进,伊春市安监局向市政府及时报告了平台建设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市政府领导了解到应急平台项目建设完全可以实现重大危险源远程监控的目的,并具备更加完备和先进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救援指挥等功能后,决定一定克服财力紧张等困难,全力支持该项目建设。

截止目前,平台建设大致经历了以下两个阶段工作:

一、项目可研阶段

市安监局按照省局和市政府的指示,对项目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并进一步细化项目需求,明确了项目建设的总体

要求、建设内容和主要功能。

1、总体要求:一是XXX市安全生产应急平台(远程监控)建设要保证实现与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的顺利对接,平台建设同时要符合国家安监总局和省局平台建设的基本要求,即要确保应急指挥场所、移动应急平台、基础支撑系统、综合应用系统、数据库系统、安全保障系统、应急平台标准规范等内容的建设需求。二是要实现市安监局与基层XXX个县(市)、区(局)安监局(科)应急平台同步建设,网络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并通过平台完成应急管理日常工作任务。三是要实现市、县(区)两级平台对全市重点监管企业和重大危险源共XX个单位的视频监控,全天候、全程监管监察。四要实现以应急管理流程为主线,软硬件相结合的突发事件应急保障技术系统,动态生成优化的综合协调方案和资源调配方案,方便领导的指挥,提高对事故应急救援的反应速度和保障能力。

2、项目内容:在保证实现省局要求应急平台基本功能的前提性下,结合伊春实际,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与相关技术单位和有关部门多次进行细致研究,细化了我市建设项目的基本内容,包括:综合应用系统、主机存储系统、图像接入系统、移动通讯及监控系统、总控中心配套设备、数据库系统和应用支撑软件等建设内容。

3、主要功能:具备视频监控、风险分析、信息报告、监测监控、预测预警、综合研判、辅助决策、移动巡检、综合协调与总结评估等功能。

二、项目招标阶段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为推进项目建设,XX月XX日,市政府听取了市安监局《关于实施XXXXX情况的报告》,讨论了伊春市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问题,决定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方案,从中选择最优方案企业为承建单位,进行建设。

XXX公司的总体方案是,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公司概算投资总额695万元。

XXXX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二〇XX年XX月XX日

篇2:应急平台建设情况汇报

尊敬的德学局长、黄毅局长、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广东省安全监管局对大家莅临我局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地欢迎!下面,我向各位领导、同志们介绍广东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的有关情况。

一、基本情况

2006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下发了《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指导意见》,我局党组对此高度重视,把加快我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进行研究部署,与我局办公大楼建设同步展开。局办公大楼于2006年9月批准立项,随后即组织施工,按照设计,在办公楼顶层即大楼13层建设局值班室和省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

2007年,我局组织有关专家就应急平台建设问题,到省内外调研,借鉴省公安厅110指挥平台、省水利厅三防指挥平台、省交通厅应急指挥平台等建设经验,结合我省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业务的实际需求,编写了《广东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明确了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的目标、内容、技术方案和方法步骤,上报省发改委立项。2008年3月,为保障平台建设与大楼装修同步进行,安排600万元安全生产专项资金投入第一期建设,并于10月投入使用。2009年,又安排800万元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启动二期项目建设,截止目前,已完成应急救援指挥大厅、应急值班室、应急平台专用机房、通讯网络等基础支撑系统建设,开发了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门户网站,初步建成了应急值守、应急预案管理、应急资源地理信息管理、重大危险源管理及视频监控系统、移动指挥平台、应急法规知识案例库、综合指挥调度等系统,对各分系统进行了有机的集成整合,去年11月份,开始进行应急平台相关数据的录入工作。

目前,平台的应急值守、预案管理、重大危险源管理、应急资源管理、移动指挥平台和视频监控等系统已部分投入使用,在安全生产应急日常管理和事故处臵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平台已注册各级安全监管机构170多个、安委会成员单位3500多个,录入各类电话号码600多条,重点监控的危险源7000多处,录入应急预案12000多份,应急专家、装备、队伍、仓库、避难场所等应急资源信息13000多条,接入各类视频监控图像共233路。随着应急平台的投入使用,数据录入进度也在逐步加快。

在加快省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的同时,着力推动市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与21个地级市安全监管局建立了视频会议系统,韶关市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已投入使用,另有15个地级市正在抓紧组织施工;今年2月,与省三防、交通、气象等部门就平台间数据和视频资源共享进行试点,取得初步成效。

二、主要做法

(一)着眼平台体系全局,注重统筹规划 2006年,抓住编制十一五规划的契机,我局积极争取将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纳入《广东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和《广东省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结合我省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实际需要,明确了应急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就是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立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决策、指挥、响应机制为一体的安全生产应急平台,能实现从国家到省、市、县四级政府和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功能。

在平台规划设计中,把当前和长远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满足当前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又适应未来技术发展和应急管理业务的发展变化,与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省政府应急平台、省安委会成员单位应急平台和我局信息化管理系统预留接口。

(二)着眼功能准确定位,注重平战结合 首先,我们把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定位为省安全监管局实施应急管理与救援协调指挥业务的信息系统,与我局信息管理系统既紧密联系,又有区别,二者既共享信息资源,又相对独立运作。

其次,把广东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定位为省政府应急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实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事故处臵的专业子平台,遵循省政府应急平台体系的标准规范,作为省政府应急平台的专业延伸。

三是把广东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定位为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的省级节点,遵循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的标准规范,实现与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的连接。与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共享有关应急信息资源。

四是把广东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定位为省安委会实施安全生产应急指挥的技术支撑平台,与省安委会成员单位应急平台互联互通、交换信息,能实现协调指挥其他部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功能。

五是把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定位为平战结合的信息平台。平时,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主要用于应急值守、应急预案、应急资源、重大危险源、预警预测、相关法规、应急知识、典型案例等常态化管理。战时,运用综合指挥调度系统,实现信息报送、指挥调度、远程会商、辅助决策、应急评估等功能。

(三)着眼应急管理数据共享,注重建设标准 我们坚持全省“一盘棋”思想,不仅考虑了省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业务的需要,同时将地级市、区(县)和企业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通盘谋划,参照《国家应急平台体系部门数据库表结构规范》、《广东省应急平台体系技术要求》,制定了《广东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技术指导书》等一系列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标准规范,分别对省、地级市、县(区)和省内有关重大危险源、重点区域以及重点防范单位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的规划、设计、建设、应用和管理进行了规范,为各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的数据共享奠定基础。

(四)着眼平台实用有效,注重基础数据库建设 建设内容丰富、高质量的数据库,是确保平台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我们在注重平台硬件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基础数据库建设。首先,在满足国家应急平台数据规范要求的前提下,突出我省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特点,使数据内容更加丰富,数据库具备较强大的扩展空间;其次,注重从源头上把好数据质量关,由各级安监部门、各相关单位进行数据采集和录入,通过举办应急平台操作使用培训班,明确基础数据采集的方法步骤,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安排专人核对校验数据的准确性,并将有关情况进行通报,对存在问题的单位提出整改要求;三是注重数据的日常维护,根据有关信息变化情况及时更新数据。

(五)着眼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注重施工质量监管 应急平台的质量,对平台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严把质量关。首先,聘请业内权威专家和具有甲级资质的信息工程监理公司,从系统规划、方案设计、组织施工的全过程,为平台建设提供技术咨询和质量技术监理;其次,严把平台开发企业的准入关,明确要求参与平台建设的公司要取得系统集成一级资质和软件企业认证,并具有丰富的同类平台开发经验;三是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招投标规定,对每一个项目都进行公开招标;四是项目建设过程中,核心硬件以高端进口设备为主,通用硬件采用国内主流设备,软件开发设计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五是高度重视系统的安全防护,从管理制度、物理场所、通信手段、网络链路、操作应用和状态监控等方面,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系统安全运行。六是加强技术文档的管理,建立完善的文档管理制度,确保项目资料的规范、齐全,为后期的项目维护奠定基础。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我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从总体上看,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面临不少问题:一是经费保障方面,虽然省政府和相关部门给予很大支持,但经费来源有限,平台建设进度难以按计划进行;二是在全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方面,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各级财政分灶吃饭,整体推进、同步展开的难度很大。由于部门体制制约和网络安全的因素,与省安委会成员单位平台间数据共享的协调难度大;三是在基础数据库建设方面,需要采集录入的基础数据量大、规范性强,基层安监部门和有关单位负责数据采集、录入的人员,难以在较短时间内满足相关要求。四是在企业视频监控信息接入方面,由于缺乏法律法规依据,部分重大危险源企业对接入工作不积极,甚至有抵触情绪,致使视频接入工作比较迟缓。

针对这些问题,下一步,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继续完善省级平台现有的系统功能,不断充实数据库,同时,多方筹集资金,根据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开发相应管理系统。接下来,我们将着重开发应急演练模拟系统,逐步将全省重大危险源视频监控信息接入省应急平台,在粤东、粤西、粤北、粤中地区由省局统一部署移动指挥平台,并与省移动指挥平台联网,确保发生事故可在2小时内到达事故现场进行指挥调度;二是进一步推动市、县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督促各地政府加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经费投入,利用省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对先行地区给予重点扶持;三是进一步加强与省安委会成员单位的沟通协调,全方位实现与安全生产相关的省级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四是出台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的地方性规章,将已经颁布和即将出台的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规范,上升为地方性标准,使应急平台的建设与管理有法可依;五是要把应急平台更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应急平台在应急管理和事故救援中的辅助决策作用。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在国家安监总局和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指导下,在各兄弟省、市的帮助下,力争我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

篇3:应急平台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重大区域发展平台的规划建设工作, 积极推进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及广州中新知识城、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东莞台湾高科技园等重大平台建设, 努力打造推动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会上, 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东莞市和省有关部门分别介绍了相关重大平台规划建设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汪洋强调, 要进一步认识重大平台规划建设的意义。重大平台建设是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的平台、城市提质发展的平台、深化改革开放的平台和建设幸福广东的平台, 是“立足新起点、把握新趋势、建立新机制、增创新优势”的重要支撑, 必将有力地提升广东竞争力, 引领广东发展方向, 成为广东未来的形象。推进重大平台建设必须谋划建设好产业。要瞄准国际先进水平, 遵循产业发展规律, 发挥广东竞争优势, 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等能够代表世界发展方向的中高端产业。

篇4:副省级城市应急平台建设思考

经过几年的研究和探索,中央一级的应急平台建设已见雏形,各省、市级的平台正在实施或已建成。但由于我国各省、各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差异比较大,应急处置重点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应急平台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各不相同,本文通过对当前副省级城市应急平台现状的分析,对副省级城市应急平台的建设进行思考并提出有关对策建议。

一、副省级城市应急平台的结构特点和定位

应急平台是指以公共安全科技为核心,以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为支撑,软、硬件相结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保障技术系统,是实施应急预案、实现应急指挥决策的载体,具备日常管理、风险分析、监测监控、预测预警、动态决策、综合协调、应急联动与总结评估等多方面功能。

副省级城市应急平台具有“多级、两维、一主线”的结构特点。“多级”指国家、省、市、县等多级,“两维”指政府与各级部门,“一主线”指以政府综合应急指挥场所为主线,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应急管理体系。

按照副省级城市应急平台的结构特点,副省级城市应急平台是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的重要组成,是国务院应急平台和省级应急平台的纵向延伸;同时又是本地区应急平台体系的核心,承担本地区各部门专项应急平台和下级政府应急平台的信息和资源的总汇集和总调度的功能。

副省级城市应急平台在满足本地区应急管理工作需要的同时,实现与国务院应急平台、省级应急平台和县级应急平台互联互通,重点实现监测监控、信息报送、综合研判、指挥调度、移动应急平台和异地会商等主要功能,并向上级应急平台提供相关的数据、图像、语音和资料等。

二、副省级城市应急平台的现状

由于地理条件和区域经济差异,各地的应急管理的重点也各不相同,目前已建和在建的各副省级城市应急平台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是以某项城市管理重点为目标,基于该相关管理重点的专项应急系统为核心建成的应急平台,主要以早期多警合一的接处警模式和结合图像监控的视频会议模式为主要代表。这种方式的主要特点是:由某个部门作为牵头单位进行建设和管理,而不是以政府应急管理部门为主体;应急指挥场所一般也建在牵头单位;对于其所侧重的目标,应急所需资源来源单一,标准容易统一,因此应急各环节耦合度高,系统简单,应急指挥调度高效;但这类平台并不能真正实现本地区应急信息和资源的总汇集和总调度的功能,也体现不了其作为本地区应急平台体系的核心地位和作用。

二是参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以综合应急管理为目标新建的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应急平台。这类应急平台的特点是:以政府应急管理部门作为主体建设和管理,有专门的综合应急指挥大厅;互联互通设备、综合指挥调度系统、小型移动平台和安全保密设备等按国家应急平台体系规范严格统一;但是由于规划滞后和部门利益等原因,目前已建成的城市应急平台基本只是做到作为本级各专项应急平台的某个应用的终端去调用相关的数据和资料,政府综合应急平台仅仅只是一个本地区最高权限的信息调用者,而非一个信息共享的平台;各部门的专项应急平台技术标准不统一,各系统耦合度低,系统使用复杂,难以实现调度指挥的高效性。

三、副省级城市应急平台建设面临的问题

按照国家应急平台建设的有关规范和要求,目前副省级城市应急平台建设方式以上述第二种为主,就目前而言,普遍面临的问题有:

一是建设中的整合困难。在副省级城市应急平台建设中,经常会碰到各部门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应急所需的信息、数据来源复杂、格式不统一,造成整合困难,各部门应急平台之间无法实现资源共享,从而降低整体的应急管理水平,无法充分发挥应急平台的作用,严重的甚至影响相应的应急处置。其原因主要是各级应急平台建设标准不统一,上下左右不贯通,缺乏配套的地方指导意见和建设规范,特别是缺乏与互联互通有关的接口的强制标准,有些地方还存在部门保护主义等消极因素。

二是日常使用中的保障困难。应急平台的保障,主要包括系统可靠性、应急信息报送和数据更新及时性和灾前预警预测和灾时决策准确性三个方面。在已建成的省级应急平台中,因为通讯手段单一,环境适应性差,缺乏相关的专业运维队伍,应急平台往往只能满足日常值守而无法保障战时指挥调度的需要;由于应急平台体系还在建设,因此应急信息报送和数据更新及时性还缺乏各相关体制、制度上的保障,进而直接影响应急的预警预测和决策指挥的准确性;另外应急研究机构和经验丰富的应急专家队伍等软环境的缺位也直接影响了副省级城市应急平台灾前预测和灾时决策的水平。

四、副省级城市应急平台建设的对策建议

建设好副省级城市应急平台,这既是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的需要,也是提高本级政府应急管理水平和能力的民生工程,建议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结合本地区特点,做好规划,抓好突破口。应急研究和咨询单位提供的项目建议书一般都很全面和完善,却缺少实际可操作性。建议在规划上结合本地区自然、经济和社会的现实条件,在建设项目的选择上突出重点,抓好突破口,这样会使应急平台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如东部沿海城市台风灾害比较频繁,就应该考虑加强气象预测和水情监测方面的投入,特别要注重建设快速迅捷定向信息发布平台,以便人员的及时撤离和疏散。相对而言,西北部城市应急平台建设则应侧重暴风雪等灾害的应对。这样既可以集中有限的人、财、物资源,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副省级城市应急平台的建设,又解决了副省级城市应急平台因要兼顾国家、省级应急平台注重综合研判和异地会商,以及县级应急平台注重监控监测、指挥调度和定向信息发布的矛盾,避免项目建设的“大而全”和建设资金压力过大等问题。

(二)稳步推进标准规范的制订。目前,各地区和各有关部门在应急平台建设过程中,都急需相关各类技术标准规范和业务标准规范,以保证本地区各级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但标准和规范的制定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特别是要结合本地区现有的实际情况。副省级城市在参照已有的国务院应急平台建设有关体系规划、指导意见、技术要求等前提下,综合省级应急平台的相关标准和要求,稳步推进本地区标准化工作,主要包括:一是遵循已有标准规范。采用通信、网络、数据交换等国家标准,规范网络互联、视频会议和图像接入等建设工作,遵循“有国家标准,采用国标,无国标则采用国际标准”的工作方针。二是新建标准规范。结合本地区业务特点,逐步建立和完善消息报送、业务流程、实时数据接入、数据库内容与同步更新和数据共享等标准化体系,保证本级应急平台技术体系统一,同时又要保证与国家和省级平台的一致。

(三)注重本地区现有业务系统和流程的梳理,以实现资源的整合和最大程度的共享。例如人口信息资源是应急平台所需的基本数据库之一,在应急平台建设时需建应急专用的人口信息资源库,而组成人口信息资源库的数据项分布在不同的部门,如人口户籍信息在公安,婚姻信息在民政,生育信息在计生、社会保障信息在劳动,组织和人事关系信息在人事。由于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基本都是从本系统和本部门的业务需求出发,缺乏统一规划,各自为政,所以造成信息互不相通,不能共享。现在就可以借应急平台建设的契机,对本地区的电子政务资源和业务系统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通过梳理,尽可能将梳理后的结果结合到本地区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的建设任务中,就可以更容易实现资源的整合和最大程度的共享。在这方面,一些副省级城市已经有很好的尝试,如宁波市在总结电子政务“十五”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依托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平台和政务网络,以公安人口信息为基础,整合其他相关部门的人口信息资源,逐步构建全市逻辑统一、物理分布的可共享人口基础信息库,并将其列为全市电子政务“十一五”发展规划具体建设任务,实现对人口基础信息的一致性、准确性、完整性的管理,为应急平台提供基本的人口数据信息,避免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同时实现人口基础信息面向政府及社会的共享和综合应用。

(四)加强应急专业队伍的建设,提高日常保障水平,真正实现应急平台的平战结合。应急平台除了要满足日常值守的需要,还要能满足应急处置的需要,做到系统“开之能用”、人员“来之能战”。这就需要各种专业的技术保障队伍,包括应急平台的专业建设队伍、熟练操作的使用队伍、系统可靠运行的保障队伍和针对本地区应急需要的各种专业的应急处置队伍。专业队伍的建设要充分发挥本地区各专业部门、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培养本地区的各专业应急人员,建立本地区高效、实干的应急专业队伍。

总之,综合应急平台的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副省级城市更要明确应急管理的目标和重点,结合各地的实际业务特点,以提高应急管理能力为目的,以整合资源为抓手,不断完善,锐意进取,努力建设适合自身特点的综合性应急平台。

篇5:应急队伍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街道建立健全应急组织机构,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编制和完善应急预案,坚持信息报送制度,加快推进应急指挥平台和制度建设,开展宣传和业务培训,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组织应急救援演练。基本实现了应急队伍快速响应、资源共享、协调联动,初步建立了应急管理队伍体系。

一、队伍建设。我街道已经建立了消防专兼职应急队伍 15 人,配置消防车一辆、消防防护服 6 套、以及水泵、氧气瓶等救援器材;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队伍 50 人,由预备役队伍和企业保安组成;防汛抢险应急分队 30 人,配置冲锋舟一艘,救生衣 50套;森林防火应急救援队伍 25 人,配置森林消防灭火器 10 台,对讲机 4 个;重大动植物疫病应急队伍以及村级森林防火、防洪抗台应急队伍 500 多人等应急救援队伍。建有街道避灾中心一所,能紧急转移安置 50 余人受灾群众。

二、应急处置。消防应急队伍的建立依靠出资企业养护的原则,出资购置消防车,由浙江正特集团组建消防队,做好日常管理演练和使用,消防队坚持每周训练,每年两次以上实战演练,在做好企业自身消防安全工作的同时,在街道应急联动指挥下,积极参与街区各行政村及周边乡镇的消防工作。2007 年共出警救援 38 次,今年截至 6 月底共出警 27 次,有效控制了火情减少了火灾损失。森林火警发生后,通过短信群发平台,能在最短时间内组织半专业消防队员、机关、林特、驾驶员及相关村干部约 200 多人的森林灭火应急救援队伍迅速赶赴现场参加灭火,火情事故基本上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控制。

三、存在问题。管理体制上存在的问题,一是“应急办”在我市大部分乡镇街道尚未挂牌;二是分管领导不明确,有专职副、常务副主任分管,也有分管安全生产副主任等;三是具体承办这项工作的联络员队伍较乱,且不够稳定,有来自党政办、综治办、农办、工办、安监中队等,这样很难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综合协调、指导督查”的职能。

篇6: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根据机构改革的要求,我州于20xx年3月设立了大理州应急管理局,明确了职能职责和人员编制,按照边组建、边应急、边防范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认真履行应急救援、安全监管和防灾减灾救灾职能职责,全州应急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组建至今年6月,共有效组织应急救援55起,妥善处置了7起较大事故和自然灾害,完成防灾减灾知识“大讲堂”120场次,开展应急演练1011次。20xx年全州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比下降52.5%、52.8%。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州、县(市)两级成立了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委员会、安全生产委员会和减灾委员会三个议事协调机构。州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委员会负责统筹全州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救援相关工作,下设森林防灭火、抗震救灾、防汛抗旱和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州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研究部署、指导协调全州安全生产工作,制定全州安全生产工作重大方针政策,研究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州减灾委员会主要承担全州抗灾救灾和防灾减灾综合协调工作。州级三个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在州应急管理局,负责做好日常的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和巡查考核等工作。

(二)整合资源,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全州共有各类救援队伍314支,基本形成了以消防救援、森林消防2支综合救援队伍为骨干,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为突击力量,抗震救灾、森林草原防灭火、防汛抗旱、矿山救护、危险化学品事故救援、医疗救护等行业专业队伍为基本力量,以企(事)业单位专(兼)职队伍、社会救援力量、应急志愿者为辅助力量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全州有应急救援装备:挖掘机243台、装载机181辆、建筑货运自卸车84辆、压路机36辆、推土机5辆、吊车19辆、平地机4辆、战备桥60吨、货运运输车582辆。另外,大理消防救援支队依托15个执勤消防站,组建有5支地震救援重型搜救队、1支地震救援轻型搜救队,23支地震救援分队,配备有搜救犬16条,地震应急救援消防车59辆,防护类器材4352件套,探测类器材175件套,破拆类器材586件套,救生类器材755件套,警戒类器材554件套,及部分照明、洗消、通信类等器材。

(三)完善体系,提升应急管理效能。完成了大理州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接入并整合自然灾害、安全生产、应急现场等感知数据,实现上下贯通,满足政务值守、应急响应、决策指挥、应急救援需要。目前已接入治安、交通高清视频监控信息和森林草原防灭火热成像摄像头监控信息、广电网络应急广播系统、电子政务视频会议系统和应急管理部视频会议系统,初步实现上连下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体系,实现灾情的现场传输、远程会商、分析研判以及救援指令的接收、发出,基本实现了以州应急管理局为中心、州级重点部门和县(市)级应急局为节点,乡镇、街道为支点,直通直联突发事件现场一体化应急指挥体系。

(四)防备结合,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结合我州实际,州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1个应急总预案(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7个专项预案(地质灾害专项预案、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地震应急预案、防汛抗旱专项应急预案、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非煤矿山突发灾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基本覆盖了常规突发事件。机构改革后,针对应急职能的归并调整,以两个办公室(州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州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为主,启动了自然灾害类和安全生产事故类应急预案修订工作。目前《大理州地震应急预案》已于20xx年6月16日印发执行,其余1个总体预案、6个专项预案正在修订中。20xx年全州举办应急演练1011次,参演人数79911人。其中,州、县(市)政府部门举办452次,参演人数70563人;企业举办演练559次,参演人数9348人。另外,在大理的省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举办4次,参演人数133人。

(五)强化保障,抓实备战备灾能力。全州建成了以省级救灾物资大理储备库为中心,1个州级库、11个县级库为基础,51个乡镇储备点为补充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目前,全州共储备救灾物资(含省储备)帐篷11973顶,棉被58758床,大衣19419件,衣服26542套,折叠床25261张,床上用品14308套,毛毯10110床,彩条布4232件。同时,为降低救灾物资储备成本和丰富救灾物资品种,州减灾备灾中心与4个大型超市签订了救灾物资供应预售合同,与5个物流公司签订了救灾物资应急运输协议,能确保灾后救灾物资第一时间运往灾区,受灾群众12小时内得到基本生活救助。

(六)狠抓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以推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乡镇政府和村民自治组织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能力、增强社区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强化学生和教职工安全意识、推动家庭安全知识宣传教育为重点,开展了防灾减灾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五进”活动。结合每年的安全生产月,共举办文艺演出11场,发放宣传资料7万余份,制作宣传展板60多版,组织防灾减灾知识“大讲堂”120场次,并“以案示警”开展了电动车火灾警示教育等活动。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应急管理体制不够健全。一是乡(镇)、村(社区)应急管理、安全监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无专人负责,灾害信息上报不及时、统计不精确;二是应急管理局与两支消防队伍(消防救援、森林消防)在应急救援调度指挥、应急管理信息上报等,存在职能交错、职事交叉、职责交织等现象。

(二)应急处置体系不够完善。应急预案修订工作滞后,职能部门之间协作应急响应机制、应急资源调配、抢险救援力量整合与实际需求有差距。

(三)应急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专业救援队伍建设与现实需要存在差距,目前除大理市(综合应急救援大队)、祥云县(矿山救护队)外,其余10个县都没有专业救援队伍;应急管理部门对社会救援力量管理还不到位,尤其是对企业应急救援力量缺乏规划、引导和指导。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的组织领导。认真贯彻党中央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决策部署,切实加强对应急管理的组织领导,树牢“防风险、除隐患、保安全”理念,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进一步细化责任,强化措施,完善健全应急管理的预警机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做好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组织准备和物资准备,最大程度地预防、化解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二)进一步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一方面要尽快完善州、县(市)、乡(镇)、村(社区)四级应急管理体系,确保应急管理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干;另一方面,要尽快建立完善与消防救援、森林消防两支重要救援队伍的协调协作机制,理清应急管理局与消防救援、森林消防间职能、职责,建立完善应急救援一盘棋的应急救援格局。

(三)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应急预案。尽快修订好总预案及地质灾害专项预案、森林火灾应急预案、防汛抗旱专项应急预案、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非煤矿山突发灾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依据预案强化应急演练,进一步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四)进一步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工作重点,加大应急管理经费投入,抓好应急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提升应急队伍专业化技能和处置水平,整合现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资源,建立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常备不懈的保障体系。在应急队伍建设上,可借鉴其他地方依托消防救援建设“一专多能”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的经验,探索全州尤其是县(市)“一专多能”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篇7:应急示范点建设情况汇报

户县东关小学创建于1960年,是户县教育局直属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0670㎡,建筑面积8100m2,教职工83人,教学班30个,学生1892名。有国家级骨干教师1名,省级骨干教师4名,市级骨干教师19名,县级骨干教师26名,服务人口4万余人。是户县人民政府实施“三名工程”首届名校之一。

学校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办学宗旨,把“让读书成为孩子的习惯,让学习成为孩子的兴趣,让学校成为孩子的乐园”为办学愿景。先进的办学理念、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营造了自主、合作、发展的校园氛围。“校本教研”、“艺术、体育教育”、“少先队工作”、“书香校园”等特色工作已在全县小学推广。

学校先后荣获国家“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活动示范点、国家“班主任专业化实验学校”、“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陕西省“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陕西省“科研兴校明星学校”、陕西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陕西省“课改先进集体”、陕西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西安市“文明校园”、西安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西安市“绿色示范学校”、西安市“‘减负’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是户县教育的窗口学校。

近年来,我校按照县应急办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创建方案的要求,我们建立健全应急指挥机构、完善了应急预案、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建立了一套具有学校特色的应急管理长效机制,为学校的稳定和谐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

一、组建机构、健全应急管理网络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构,从组织上提供保障。学校成立了校长挂帅,分管安全工作副校长具体负责,各处室和年级组长为成员的应急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后勤保障组、安全保卫组、医疗救护组,明确各自职责,确保工作有序进行;二是完善制度,从体制上提供保障。制定了《户县东关小学应急值班工作制度》、《户县东关小学应急救援工作制度》等,对应急值守、应急响应、工作程序都作出了具体要求;

三是制定计划,落实经费,从资金上提供保障。学校每年将安全培训、应急演练列入年度工作计划,落实专项经费,加强了安全设施配置,购置消防器材20余套,把操场作为应急避难场所,并投资1000余元安装了应急避难场所标志牌,每层楼道都悬挂应急疏散标识,安装了应急灯具,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物资保障。

二、修订预案,完善应急预防机制

根据学校实际,结合企业实际,我们先后制订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重大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自然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地震应急预案》、《消防安全应急预案》、《交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拥挤踩踏事故应急预案》等12个专项应急预案,为保证这些预案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发挥应有作用,我们针对师生的身体素质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积极开展预案演练,2013——2014年先后组织了地震、防汛、火灾、食品安全等专项应急演练10余次,2000余名师生参加了实战演练,通过应急演练,及时发现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适时进行预案的修订和完善,保证预案的实用性、可操作性。

三、建好队伍,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一是组建应急队伍。我们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应急救援队伍作为应急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专兼结合、互相配合、整体提高”的指导思想,建立起统一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学校以德育处主体,抽调20余人组建了应急小分队,实行统一着装,统一配备抢险工具,并在学校设立2000个兼职护校员,这些机构均由学校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从体系建设、队伍建设保证了应急处置能力的全面提高。

二是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责任制。学校领导与各处室负责人签订年度安全防范责任书3份,处室又将任务进行层层分解与岗位及个人签订了安全目标责任书2000余份,同时将安全工作与绩效工资进行挂钩,通过层层夯实工作责任,明确安全内容,细化安全指标,有效杜绝了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四、加强培训,提高职工应急处置能力

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处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教师,能否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否掌握应对不同种类突发事件的安全知识和有效进行自救、互救的技能,直接关系到能否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些都取决于日常的宣传和培训,因此,从2007年以来,我们在对职工进行业务技能的培训中,增强了应急知识和自救技能培训内容。一是组织全体职工集中学习《户县东关小学防震应急预案》《户县东关小学防汛应急预案》等15项应急预案,利用板报、红领巾广播站、简报,网站等形式多渠道多领域广泛宣传交通安全、防汛防滑、消防安全、抗震救灾等方面的应急专业知识,使教师熟悉应急预案,掌握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救援和协同处置的能力。二是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普及安全知识,形成安全教育网络,使安全教育经常化、制度化。2013年共开展安全教育30余次,2000多名师生接受培训,受教育面达99%,使职工的自我防范意识,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五、狠抓排查,及时消除突发事件隐患

篇8:油城应急通信平台建设探讨

应急通信, 一般指在出现自然的或人为的突发性紧急情况时, 同时包括重要节假日、重要会议等通信需求骤增时, 综合利用各种通信资源, 保障救援、紧急救助和必要通信所需的通信手段和方法, 是一种具有暂时性的、为应对自然或人为紧急情况而提供的特殊通信机制。在不同的紧急情况下, 对应急通信的需求不同, 使用的技术手段也不相同。

2 不同情况下, 对应急通信有着不同的要求

⑴由于各种原因发生突发话务高峰时, 应急通信要避免网络拥塞或阻断, 保证用户正常使用通信业务。通信网络可以通过增开中继、应急通信车、交换机的过负荷控制等技术手段扩容或减轻网络负荷。并且无论什么时候, 都要能保证指挥调度部门的正常的调度指挥等通信。

⑵当发生交通运输事故、环境污染等事故灾难或者传染病疫情、食品安全等公共卫生事件时, 通信网络首先要通过应急手段保障重要通信和指挥通信, 实现上述自然灾害发生时的应急目标, 满足上述需求。另外, 由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事件的传染性, 还需要对现场进行监测, 及时向指挥中心通报监测结果。

⑶当发生恐怖袭击、经济安全等社会安全事件时, 一方面要利用应急手段保证重要通信和指挥通信;另一方面, 要防止恐怖分子或其他非法分子利用通信网络进行恐怖活动或其他危害社会安全的活动, 即通过通信网络跟踪和定位破坏分子、抑制部分或全部通信, 防止利用通信网络进行破坏。

⑷当发生洪灾、地震、风暴、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时, 通信网络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自然灾害引发通信网络本身出现故障造成通信中断, 网络灾后重建, 通信网络通过应急手段保障重要通信和指挥通信。

3 应急通信特点与系统要求

⑴应急通信特点:应急通信系统, 应该能做到迅速布设网络, 保障重要信息的传输, 快速有效地指挥发令。

⑴应急通信系统要求:1) 需要应急通信的时间一般不确定, 人们无法进行事先准备, 如海啸、地震、水灾、火灾、飓风等突发事件。只有极少数情况下, 如重要节假日集会活动、重要会议等, 可以预料到需要应急通信的时间;2) 应急专用通信系统需要独立于公众网络之外, 打造出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应急专用车道。如果应急通信依赖公众网络, 一旦发生应急事件, 即使通信基础设施没有遭到破坏, 由于公网通话量激增, 也会导致公众通信拥塞或瘫痪, 既无法进行调度指挥, 也无法保障政府决策与支持系统的信息传输畅通。3) 在应对诸如反恐、重特大安全事故等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时, 通常需要创造不对称的通讯环境, 在切断恐怖分子及虚假不实通信的同时, 政府、企业和公安人员仍然可以通过专网进行调度指挥, 并通过无线宽带网络将现场视频图像传回指挥中心, 及时掌握事态发展动向。4) 为了应对地震、飓风等破坏通信基础设施的应急事件, 还有必要部署以应急通信车为主体, 与卫星、微波传输相结合, 高速率、高带宽、支持高速移动的城市机动应急指挥网络, 作为城市应急通信专网的有效补充。

4 如何利用我市政企合一的优势建设好油城应急通信平台

⑴充分利用现有油田通信网络规划建设应急通信平台。利用油田通信专网建立起一套有线 (已建调度应急指挥系统) 与无线 (已建油田消防无线同播系统) 相结合、空中 (卫星VSAT系统) 与地面相结合、固定与机动 (应急通信车配备:VSAT卫星系统、350兆无线通信系统、小型宽带无线应急系统、GSM/3G接收系统、GPS跟踪定位系统、无线图传系统、图像传输与处理系统、计算机与数据通信系统、供电系统等) 相结合的应急系统。在建设应急通信系统时还应满足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小型化, 在特殊情况下, 诸如地震、洪水、雪灾、飓风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面前, 基础设施部分或全部受损, 这时的应急通信设备需要具有小型化的特点, 以便迅速运输、快速布设、节约能源, 甚至对设备的移动已能够最大限度的支持。快速布设, 不管是基于公网的应急通信系统, 还是专用应急通信系统, 都应该具有能够快速布设的特点。

节能型, 由于某些应急场合电力供应不健全, 完全依靠电池供电会带来诸多问题。因此, 应急系统应该尽可能地节省电源, 满足系统长时间、稳定的工作。鉴于通信对电力有很强的依赖性, 在应急指挥车上应适当增加小型的发电油机、太阳能蓄电设备, 尤其是要加强小型卫星电话储备的向下延伸力度。

移动性, 要求通信基础结构是由可携带的、可重新部署的或完全机动的设施组成。覆盖范围以一个县城为基本覆盖范围。承载设施包括车辆 (陆地) 、直升机/无人机 (空中) 、车载卫星VSAT系统, 可以根据覆盖范围选择一种或几种 (在建设前需要在不同地形条件下进行实测以取得确切数据) 。

⑵利用本地电信运营商通信网络做好应急通信平台的补充。充分利用本地电信运营商的通信网络, 做好第二或第三条路由的选择, 也是应急通信最好的补充, 而且会有更专业的队伍和更先进的设备作支撑。更重要的是建立一体化应急通信管理体系, 制定详尽周密的应急通信保障预案和设备的预检预修, 并定期进行应急通信演练活动。

参考文献

篇9:应急平台建设情况汇报

关键词:供电企业;应急管理平台建设;探究

中图分类号:TM7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33-0036-02

1 电力企业应急管理平台定位

1.1 电力应急管理平台的定义

电力应急管理平台的创建依据是以公共安全的基本理论为主,融合了现代信息技术等一系列应用技术,可以对电力生产环节所发生的特别严重的事故、设备故障情况、电力供应受到阻碍等与电力生产相联系的突然发生或者对公共安全造成隐患的各类事件进行管理,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比较紧急信息的收集及管理,具有一定的先见性,可以进行预测,并对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及问题进行预警、进行资源信息管理等,是一项综合性功能极强的安全保障系统。电力应急管理平台集合了电力应急管理中所涉及的硬件及软件设备,是保障应急流程推进的信息基础平台,虽然如此,这一平台上的应用技术并不完全都是新型的技术种类,对信息资源及源头的维护工作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是它却可以对应急管理中所涵盖的所有信息及信息内容体现却是具有整体性及可靠性特点的,是信息资源充分整合的应急应用管理系统。

1.2 电力应急管理平台与电网调度系统的关联性

电力应急管理平台可以为电力运行中出现的任何问题进行技术处理及预测,这是一种具有全面性特点的技术供应系统,不仅能够在电网大范围断电后进行及时有效的应急准备,还可以对其他项目进行应对紧急事件的处理措施。在电网出现大范围电力供应间断的应急处理环节,电力应急管理平台就可以对故障点及存在危险点的源头进行监控,并检测其存在问题的主要位置,并作出紧急处理,将事故进行控制等。

电网调度的基础性工作就是要对电网的持续、安全运行提供重要保障,从而使得电网运行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及可靠性,而电网调度还有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在保证电网持续运行的基础上,对电能质量进行保护及保障,并使电压等的核定系数能够保持在标准范围内。电力应急管理平台与电网调度系统在进行电力系统发生紧急事件的处理及指挥中所发挥的功能是具有差异性的,这就使得二者实际上的应用作用是互补的,处于总体与部分合作共赢的局面中。电力应急管理平台虽然具有强大的功能优势,但是它与电网调度的分工是明确且不同的,因此应急管理平台并不能将电网调度的功能进行掩盖及转变,前者的管理重点主要是对可控点进行监督及管理,而电网恢复运行这一工作则是由电网调度完成的,当电网恢复正常状态后,电网调度系统就可以将恢复信息传递到平台上,为应急管理提供可靠基础。

由于电网系统是可以进行检测及控制的,可以对电网安全运行提供重要保障,这一系统是由静态的模型及具有动态特点的数据信息融合而来的较高级次的应用型软件,可以实现对电网中问题的查找及分析。而突发性事件通常是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发生的,并且这类问题的波及面较广,不仅与系统具有一定的联系性,更与外界因素有极大的相关性,由于这类因素具有十分复杂多变的不确定性,因此对其进行检测及控制是具有相当大的难度的,这就需要利用预备方案等将精确解进行替换。

电力应急平台不仅能够对大范围的电网断电进行应急管理,更可以对防洪及施工工程等进行应急管理、安全应急处理、培训等工作。当电力应急管理平台在获得流程推进相关的数据信息后,就可以对其进行分析及研究,为决策提供基础理论及辅助,因此通过上述论断不难发现,电力应急管理平台以及电网调度系统在进行应急处理工作中,功能发挥并不受双方限制,并且具有相关性及联系性,可以弥补处理环节中的漏洞。

1.3 电力应急管理平台与其他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关系 特点

计算机应用系统是电力应急管理平台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该平台可以计算机系统为媒介进行应急信息的收集,并在信息整合后将反馈信息传送给应用系统,以技术为主体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电力应急管理平台与其他计算机系统是具有一定相关性的,并处于互相合作配合的实际环境下,而应急管理平台是建立在各个组成系统专业功能的基础上,对应急事件进行指挥及控制。

2 电力应急管理平台的整体结构

在技术发展的同时,我国政府对应急管理平台逐渐重视起来,而电力应急管理平台是众多平台中的重要平台。电力管理平台不仅可以为决策层提供信息基础,更能够将政府下达的任务及信息进行掌握,是双向型的管理平台。电力应急管理平台中可以将其分为三个应用区分点,并且这三个部分并不是依存关系,可以分开进行设计及维护工作。在进行结构设计过程中,最下层的就是平台应用所涉及的硬件,具有应急系统、安全系统、计算机及通信系统等。这其中的应急通信系统对于应急处理及救援来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实际作用的,需要重视起来,并加大建设力度。

应急通信系统实际上就是为应急情况下的信息收集及指挥工作所提供的通信设备。以应急事件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电力企业完成建设的通信系统可以应用于应急指挥过程中,光纤等网络通信同样可以将电网信息进行传递,并应用于更多系统中。而卫星通信由于其应用特点,可以作为替补性的通信传递方式。第二层中主要涵盖了技术支撑软件及数据信息。支撑软件是促进平台运行的操作型软件,包括各种操作及数据信息系统等。而这其中的数据信息库则高达十五种。第一层主要是由具有专业特点的下属系统组成。

3 电力应急信息采集与交换

电力应急中所发生的数据信息是电力应急管理的首要条件,而对数据的收集及交接转换则是平台建设的关键点之一。这就需要应急信息能够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应急管理平台上进行显现,并达到与其他计算机系统的内容相互协调,使各个应急管理平台的信息都能够做到资源共同享用,促进平台之间的相互联系。为了促进信息共享首先就需要将实时数据等各类信息进行掌握,而后才能够将内容进行传递及融合贯通。通常情况下取得数据信息的基本形式又很多类,可以对涉及的各项内容进行信息反馈,不仅有基本信息,更能够将安全信息及动态信息进行传递。

4 应急管理平台应用建设

4.1 应急值守与预警资系统

应急值守与预警子系统是实际应急工作中在值班环境下的应用技术方式,以应急基础设备为平台,对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及传递等,具有直观便利特点的内容主要为视频信息及具有全面性特点的指挥信息等,这就可以对危险源范围及位置进行基本了解,并对其进行实时变化监控及检测,对可能存在的风险系数结合实际信息显示状态进行研究及分析,对事故进行进行大小程度预测及警示,这就可以在值班过程中将应急信息进行监视及掌握。而地区性质的电力企业则应当将应急值守与预警子系统与接警功能进行相互连接,并与当地的消防等部门建立较为完善的接警平台,从而便于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

4.2 应急指挥子系统

应急指挥子系统是应急管理平台中较为主要的关键点功能,可以对重大事件的指挥及调度提供核心基础,其功能优势主要体现在应急功能启动及信息上传等,可以在电网断电环境下对电网的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及动态监控。

通过对大量数据库信息的研究及分析就可以将电网恢复进程进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对事故波及范围、频率及时间等进行方向性探究。在进行应急救援的决策过程中,需要以实际发生情况为标准,将其与数据信息及规划方案进行相互结合,并请相关专业领域内的专家将信息资源进行全面性分析及整理,最终形成可行性方案及办法。

4.3 应急决策支持子系统

应急决策支持子系统是以计算机技术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等为依托,对电网事故原因及自然灾害所引起的现象进行整体细化分析,从而为应急指挥提供参考依据。该系统的主要任务即是将大范围内的电网断电的不利影响进行科学性的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各类因素造成的断电现象进行先进性预测及警示。

4.4 应急资源管理子系统

应急资源管理子系统顾名思义就是以应急资源为控制点,并对其中所涵盖的各项应急准备的数据信息进行资源收集及整合,并对其进行适当的维护工作,从而使得信息的调度更加具有时效性及共通协调性,从而形成对应急效率的专业性评估。

4.5 应急预案管理子系统

应急预案管理子系统的工作重点主要是对预案内容进行信息的电子化转换、查找等。一旦事件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发生了,预案系统就会根据具有相关性的各类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将事故程度进行危险性等级划分,再通过相应模型对其内容进行数据计算以及数量优化配比,从而使得救援次效率与实际需求相符合,救援物资得到合理规划及分配。

4.6 应急培训演练子系统

应急培训演练子系统可以实现对培训流程的合理化进行规划,不仅能够完成培训任务,更能够对其结果进行较为精准的评估,是具有一定培训优势的功能性应用软件。其作用就是为了增强供电企业的风险防范及控制意识,从根本上使得企业的 应急指挥水平有所上升,提高救援效率,从而使得救援物资及力量能够达到最佳分配。

4.7 数据管理子系统

数据管理子系统是应急救援协调指挥和应急管理的基础与保障,用来采集、存储、管理与应急有关的静态和动态数据,为应急管理和协调指挥提供所需要的基础数据和辅助决策所必需的数据。依托应急管理平台建设电力应急数据库,并通过数据交换平台与国家安全生产信息数据库、国家应急平台数据库共享数据。数据管理子系统对应急管理系统中各种数据进行管理,包括数据库的建立、信息的录入、更新、备份、安全管理等。

参考文献:

[1] 虞列华,史磊.供电企业应急管理平台建设与应用探讨[J].贵州电力技 术,2012(01).

[2] 张会娟.对县级供电企业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有关问题的探讨[J].科学 与财富,2012(12).

[3] 陈政琦.供电企业应急管理平台建设研究[J].科技创业家,2012(10).

[4] 吕映艳.关于电力企业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华民居旬刊,

上一篇:XX社区迎七一文艺汇演:心连心 颂党恩下一篇:小学一年级关于春天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