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神奇的磁铁

2024-05-11

大班科学神奇的磁铁(精选8篇)

篇1:大班科学神奇的磁铁

活动目标:

1. 认识磁铁,感知磁铁的特性。

2. 愿意参加探索活动并进行记录。

3. 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用途。

活动准备:

1. 自制海底世界图画、课件。

2. 蹄形磁铁、条形磁铁和环形磁铁各一块,人手一块磁铁。

3. 观察记录单人手一份,回形针、积木块、夹子、螺丝、纸张、布头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议一议画中小鱼游动的原因

1. 欣赏图画

师:看!我这里有一幅海底世界的画。(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图画,图中的小鱼身上粘有磁铁,教师手拿一块磁铁在图画后面移动,使小鱼自由游动)

2. 提出问题

师:欣赏这幅画后你有什么发现?(小鱼会游动)

小鱼为什么会游动?(有磁铁)

3. 教师小结

师:画中的小鱼可以自由游动是因为有这两个小铁块,它们的名字叫做磁铁。

二、认识磁铁,知道磁铁有各种不同的形状

1. 出示实物

师:孩子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磁铁,这些磁铁都是什么样子的?(蹄形、条形和环形,磁铁上有红、蓝两种颜色,有字母“s”和字母“n”)

2. 师幼交谈

3. 教师小结

师:磁铁有多种形状,人们根据它的形状给磁铁取了名字,生活中最常见的有蹄形磁铁、条形磁铁和环形磁铁。磁铁有两极,字母”s”表示南极,字母“n”表示北极,并用红、蓝两种颜色区分。

三、自由探索,感受磁铁吸铁的现象并记录

1. 大胆猜想

师:我们有自己的朋友,磁铁宝宝也有朋友,它见到自己的朋友会紧紧地吸在一起,谁会成为磁铁宝宝的朋友呢?

师:这有一张记录单,我也为大家准备了一张记录单,上面有回形针、积木块、夹子、螺丝、纸张和布头的图片,记录单的第一行是猜想结果,一会儿在你认为磁铁可以吸的物品对应空格里画上“√“,在不可以吸的物品对应空格里画上“×”。

2. 幼儿探索

师:我还为大家准备了磁铁和记录单上的材料,大家可以自己去探索,验证自己的猜想,并将实验结果写在记录单的第二行中。在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开始行动吧!

3. 梳理分析

师:谁来说说你的记录结果?你的猜想是什么?实验后的结果又是什么?(回形针、螺丝、夹子可以被磁铁吸住,积木块、纸张和布头不能被吸住)

师:这些被磁铁宝宝吸住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铁制品)

5、教师小结

师:刚才被磁铁宝宝吸住的物体都是铁制品,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品,这种性质叫磁性。

四、观看课件,了解磁铁在生活当中的应用

1. 观看课件

师:在生活中,人们利用磁铁的特性做了许多的事情,我们一起看看吧!

2. 教师小结

师:原来磁铁在我们生活中给了我们这么多的方便啊!磁铁宝宝可真神奇!

五、生活寻找,继续探索与磁铁相关的特性

师:其实磁铁宝宝除了刚才说到的本领,还有许多其他本领呢,我们回到家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搜集关于磁铁特性的资料,还可以带上磁铁宝宝,去生活中继续寻找它的其他特性,回来后和大家一起分享。

篇2:大班科学神奇的磁铁

科学意识的培养是小孩子成长的关键,从小培养小朋友的科学意识,有助于提升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感知,下面是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磁铁》,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磁铁》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科学小实验活动,能大胆动手实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感知磁铁吸铁的现象,知道磁铁能吸铁。

3、能大胆的交流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篮子里有铁钉、棉花、积木、塑料玩具、气球、剪刀、橡皮泥等,磁铁单独放。

2、实物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设疑引入

1、师:“孩子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个新的朋友——小鸡豆豆,它告诉老师它有一个神奇的功能,不用胶水就可以跑到黑板上不掉下来,你知道为什么吗?”

2、学生讨论、思考。(原来豆豆身上有一个奇特的黑色的小东西,它的名字就叫磁铁)

3、“为什么有了磁铁就不会掉下来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索磁铁的奥秘吧!”

二、提出假设,猜测结果。

1、请小朋友们找一找桌子上的.磁铁。

2、认识桌面上的材料。

3、教师提出假设:磁铁能把篮子的东西都吸起来吗?

4、幼儿猜测结果,并说明原因。

三、动手实验,验证结果。

1、幼儿动手实验,验证假设。

提问:(1)请用磁铁碰一碰每样东西,看看刚才的猜测对不对。(2)你发现了什么?

(3)哪些东西吸起来了?哪些东西没吸起来?

2、教师引导学生验证

(1)教师出示实物卡片,请学生判断,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2)教师引导幼儿归纳小结磁铁的作用 。(磁铁能吸铁)

四、扩展认识经验。

1、教师出示实物卡片,幼儿判断这些实物能被磁铁吸起来吗?

2、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了磁铁。

3、游戏:考考你。

(1)一天,奶奶正在缝扣子,不小心把针掉在地上了,怎么找也找不到,请你想一个又快又好的办法帮奶奶找到针。

(2)妈妈去买不锈钢的餐具,又怕买到铁的,怎么办呢?请帮妈妈想办法。

篇3:大班科学神奇的磁铁

《磁铁的两极》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磁铁单元》的第三课, 笔者在四个班的教学中, 四易教学设计, 重点对有效开展实验前指导进行了多次改进。现以本课教学为例, 谈谈自己对低年级科学实验前指导的一些体会。

一、深挖教材丰富实验指导内涵

实验指导内容和形式与实验探究活动密切相关。一个高质量的实验探究活动, 既能让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与记录能力、现象与数据分析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 还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与拓展。《磁铁的两极》一课, 教材安排了“磁铁什么地方磁力大”和“磁铁两极的研究”两个实验活动。第一次教学时, 我按教材编排进行教学。由于实验活动比较简单, 实验前指导是向学生呈现教材中的操作方法, 学生按教材中的方法操作, 操作简单, 实验现象明显, 比较容易得出实验结论。但学生在这样的实验操作中, 仅仅是获得了科学知识, 其观察记录能力、思维能力却没有得到有效培养与提高。

如何让学生较深入地对条形磁铁的磁性进行观察与研究, 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录能力和思维能力呢?笔者在第二次教学时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 重点安排了“观察条形磁铁的磁性”的活动, 将“磁铁两极的研究”移至下一课教学中。让学生对条形磁铁6个面的磁性进行观察研究, 弄清同一块条形磁铁6个面的磁性强弱情况和每一个面不同地方磁性的强弱情况。将一个简单的实验设计成一个考验学生操作方法、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的“复杂”实验, 教学目标重点指向学生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的培养。由于重新设计后的实验要比教材中的实验“复杂”得多, 教师实验前指导任务的内涵也就丰富了许多, 实验前必须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让学生明白要研究什么;二是用什么方法去研究;三是如何正确记录实验现象。

科学教材中, 有很多实验活动安排比较简单, 如果照本宣科地就教材而教教材的话, 仅仅落实了知识目标, 而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综合素养。教学中, 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记录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对教材进行科学处理、二次开发, 提升探究活动的能力与思维训练含金量。在这基础上精心设计实验前的指导活动, 有效进行实验前指导, 才能获得事半功倍之成效。

二、立足学情优化实验指导方法

要让学生用图画的方式记录观察到的条形磁铁磁性强弱变化情况的关键, 在于让学生看懂示意图并正确地用图表示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在第二次教学实验前的指导环节, 我向学生呈现了示意图 (图1) , 让学生说说两幅图的意思。如果发现磁性强弱是渐渐变化的, 就用上面这幅图的方法表示;如果发现磁性强弱是突然变化的, 就用下面这幅图表示。结果老师的指导让很多学生产生了误导, 绝大多数学生就只用了这两种方法来表示, 他们认为老师给了这样两种情况, 在实验中肯定会出现这两种情况, 于是想当然地用这两种方式来表达磁性的强弱情况了。

课后我深刻地进行了反思, 第二幅图的磁性强弱是突然变化的这一错误概念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 而不是学生真实前概念的反映。为了了解学生对条形磁铁磁性强弱变化的前概念情况, 我对第三个班的一个小组进行了调查。让他们猜猜条形磁铁6个面磁性强弱可能是怎样分布的, 根据调查重新设计了实验指导示意图 (图2) 。教学时先呈现条形磁铁磁性强弱猜测示意图, 让学生说说你能看懂这幅示意图的意思吗?深颜色表示什么, 浅颜色表示什么?白色又表示什么?你能根据自己的观察结果来表示磁性的强弱变化吗?

由于进行了课前调查, 这幅图来源于学生, 贴近学生的前概念, 同时也充分暴露了学生的原始思维。学生很容易看懂示意图的意思, 并在实验中能根据自己的实验发现正确记录实验结果。在科学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 弯下身子去了解学生, 了解他们知识的前概念, 从学生的前概念出发, 设计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的实验记录方式与内容, 这样才能使实验指导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以图代文提高实验记录效率

在第一次教学中, 根据教材中安排的实验, 我设计了记录表 (图3) , 让学生用文字的形式记录观察结果。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三个问题:一是三年级学生写字速度很慢, 写一个字、一句话要花很长时间, 效率不高;二是通过实验操作与观察, 学生虽然了解了条形磁铁磁性的强弱变化, 但通过文字记录不能有效地表达出条形磁铁磁性两端强, 中间慢慢变弱的过程, 学生在汇报交流过程中也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三是文字记录单一枯燥, 不能激发学生认真观察记录的兴趣。

由于重新设计的实验探究活动比教材编排的活动要“复杂”得多, 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方法、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让学生较清楚地记录条形磁铁六个面的磁性强弱情况, 针对第一次实验记录中暴露的问题, 我将文字记录方式改为用图画的方法来记录, 要求学生用深浅不同的颜色来表示磁性的强弱, 同时将条形磁铁的立体图改为6个面的平面展开图。实验指导时先呈现一幅条形磁铁6个面的磁性强弱变化猜测示意图, 让学生说说意思, 然后再明确记录方法。

三四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 直观形象思维还占据主导地位。用图画的方法或图文结合的方法来记录实验现象, 一方面能降低学生的记录难度, 提高记录的效率和学习兴趣;另一方面, 学生能直观、准确地表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展示时能让其他同学一目了然地看懂观察结果, 简单、真实、有效地反馈他们的观察结果, 为后面的实验研讨提供丰富而有效的素材。

四、多样化记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在第三次教学中, 我引导学生用铅笔颜色的深浅来表示条形磁铁磁性的强弱变化。但在教学中, 有一个学生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 引发了我的思考, 以下是师生对话片段———

生:老师, 我可不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表示磁性的强弱呢?

师:可以呀!那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表示磁性的强弱变化呢?

生:我想用小圆圈来表示, 小圆圈画得多一些、密一些, 说明磁性强;小圆圈画得少一些、开一些, 说明磁性弱。

师:你这个方法真好, 你就用你的方法来记录吧, 待会儿老师要请你上台展示哦!

第三次教学中的指导方式, 只规定了用颜色深浅一种方法来记录条形磁铁磁性的强弱变化, 而忽视了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活泼开朗、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低年级学生。学生的一个问题:“老师, 我可不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表示磁性的强弱呢?”令我茅塞顿开。在第四次教学中, 我又再次改进了实验指导示意图, 向学生呈现了4种记录方法,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或自己创造一种方式来记录和表达实验中的观察发现。探究活动的设计与记录都要从学生年龄特征出发, 从学生的个性发展出发, 教师不应禁锢学生的思维, 而应创造条件, 积极引导学生多维度、分层次开展探究活动, 记录与表达自己的发现。

兰本达教授把学习比喻成“过河”, 在此岸和彼岸之间, 有一条流水淙淙、变化无常的河流待渡, 河中有不同大小的踏脚石, 错杂曲折。教师根据不同的探究活动, 给予简洁、高效、符合年龄特征的过河前指导, 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前进的方向, 为学生到达彼岸点亮一盏指明灯。当学生摸着石头过河到达彼岸时, 已经从许多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观察, 朝着概念的箭头前进———每个学生的内心都起了变化———得到了“长进”。这就是科学课的“学习”。

摘要:简洁、科学、高效的实验前指导决定着科学实验探究活动的成败。文章以《磁铁的两极》教学为例, 从深挖教材丰富实验指导内涵、立足学情优化实验指导方法、以图代文提高实验记录效率和多样化记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等四方面, 阐述了如何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与心理特征开展有效实验前指导。

篇4:大班科学:神奇的食物链

随着生活富裕,人们的餐桌丰盛了起来,人类猎奇的心理让一些珍稀的野生动物变成了餐桌上的美食,然而这样的行为却给生态平衡带来了致命的打击。如果继续愚昧下去,若干年以后,我们的后代也许只能从图书上看到狼、虎、豹这些野生动物。生态保护刻不容缓,保护意识需从娃娃培养。由于大班幼儿思维能力迅速发展,有了透过想象思考简单问题的能力,所以我设计了这次大班科学活动,旨在萌发孩子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食物链,感知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

2.懂得自然界中每一种动物都是不可缺少的,产生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活动重点:

初步了解食物链的概念,能摆出简单的食物链。

活动难点:

感知动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关系。

活动准备:

1.食物链故事课件。

2.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用的动物卡片:

虫子——青蛙——蛇——老鹰(1号)

玉米——老鼠——猫头鹰(2号)

3.幼儿上课的椅子排成两条横弧线状,座位前的空地上,贴出两条红色的竖弧线,对面贴出和它相对的两条绿色竖弧线。

活动过程:

一、观看故事,感知理解食物链

(一)看故事展开相关讨论

1.师:在神奇的动物王国发生了这样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故事课件。故事内容为:羊妈妈带着小羊在草地上快乐地吃草,狼偷袭羊群,吃了几只小羊。羊妈妈哭着向老虎大王告状,老虎一怒之下就把狼给吃了。)

2.提问:刚刚发生了什么事?在故事里,谁被谁吃?幼儿回答后,课件上显示一条食物链:草——羊——狼——虎。

(二)引出食物链的概念

1.师:像这样草被羊吃、羊被狼吃、狼被虎吃的关系,科学家把它叫做食物链。

2.师:谁能把这条食物链读给我们听听?(个别幼儿练习读出食物链)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通过辩论,探索“缺一不可”

(一)分辩论组

1.师:在这条食物链里你最讨厌谁?为什么呢?

2.师:你们要不要把狼消灭掉?要把狼消灭掉的小朋友请举手,请你们坐到这边的红线上来。不要把狼全消灭掉的小朋友请坐到这边的绿线上来。

(二)引导辩论

1.师:到底要不要把狼全消灭掉呢?你们先相互讨论一下,说说自己的理由。谁先来说说?……他讲得很有道理,你们是怎么想的?……(组织两边幼儿有序地进行辩论)

2.师:你们都有自己的道理,赞成消灭大灰狼的人数比较多,那我们就少数服从多数,先把大灰狼消灭掉。

3.来,我们一起用小手做把枪瞄准大灰狼(食物链上的大灰狼图),一、二、三,嘭。(课件里食物链上的大灰狼消失不见,幼儿欢呼着回到辩论前的座位上。)

(三)设想后果

1.师:大灰狼被消灭的消息越传越远,羊妈妈可高兴了,她想:这下,我可以尽情地生宝宝了。看(课件)羊妈妈果然生了很多羊宝宝,羊宝宝再生宝宝,羊越来越多会怎么样?(幼儿讨论)

2.师:羊越来越多,可能带来什么后果呢?我们来看一看(看课件)。为什么没有了大灰狼,羊还会死呢?(幼儿答)

3.师:许许多多的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4.师:现在,你们觉得能不能把大灰狼都消灭掉?那我们还是把它请回来吧!我们一起来喊它:大灰狼快回来!(课件里食物链上又出现狼的图片)

(四)得出结论

师:在这条食物链上大灰狼不能少,那老虎能少吗?羊能少吗?草能少吗?对呀,食物链上谁都不能少。

师:世界上的动物、植物都是像这样相互联系的,它们你吃他、我吃你才可以生活下来,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小朋友们懂得这个道理以后,要爱护植物和动物,要保护我们的大自然。

三、动手操作,巩固食物链知识

(一)回忆其他动物吃什么食物

师:羊、狼和老虎都有自己的食物,在动物王国里还有很多动物,你知道哪些动物吃什么食物?(幼儿自由思考后讲述)

(二)根据给出的动植物摆食物链。(分两次摆出1号和2号食物链)

1.师:动物们都有自己的食物,这儿有一些动物,你知道它们谁吃谁吗?(课件出示1号操作卡的图片,幼儿回答)

2.师:你能像上面这样,按谁被谁吃的顺序,把它们也摆成一条食物链吗?(幼儿拿1号卡进行操作,教师指导)

3.师:你们摆得对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显示正确答案)你们是这样摆的吗?那你指着自己摆好的小卡片说一说这条食物链。

4.师:这儿还有一些动物(2号卡),你知道它们谁被谁吃吗?你能摆出它们的食物链吗?我们比赛,看谁摆得又快又好。预备…开始…(教师巡视)好,时间到,停!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摆的?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看一看正确答案。(检查纠错后,收操作篮)

四、拓展思维,感知食物网概念

1.引导幼儿观察:在这条食物链上蛇吃什么?(青蛙)在这三条食物链里,蛇还吃什么?对了,蛇除了吃青蛙还吃老鼠。(课件上显示斜线连接)

2.师:在这三条食物链里,还有谁像蛇一样,吃其他的东西?(幼儿回答后,课件显示正确答案。)

3.拓展:在神奇的动物王国里,有很多很多食物链,很多食物链连在一起,又变成了一张食物网了。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找一找你感兴趣的动物的食物链,画一画它们的食物网。

教学反思:

一个成功的幼儿园科学活动传递给孩子的知识不一定是最全面的,提供的操作不一定是最科学的,但它一定是让孩子感兴趣、活动结束后还有探索欲望的。本活动最成功之处是有效激发了孩子对科学知识探索的欲望,这样的结果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故事导入有趣,二是辩论有自由,二是动手操作有挑战。在这三方面的共同作用下,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被激发起来,也得到了满足。

这个活动的不足之处是孩子的原有经验不够丰富,可以在课前就“动物吃什么”开展一些活动。有了丰富的经验之后,孩子的理解会更深刻。

篇5:大班科学神奇的磁铁教案

1、通过操作活动,发现磁铁能吸铁的特性。

2、能按要求进行归类并记录,发展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对磁铁探索兴趣,提高幼儿对探索活动的积极性。

教学准备:

1、每组一个筐;木块、铁钉、啤酒盖、回形针、发夹、石头等物品。

2、磁铁每人一块;大磁铁一块。

3、记录纸统计一份。

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活动,发现磁铁能吸铁的特性。

教学难点:能按要求进行归类并记录。

教学过程:

导入活动。

小朋友们,昨天有人送了我一件宝贝,你们想看吗?出示(磁铁)。原来这件宝贝是什么呀?这可是一块神奇的磁铁,它有一种神奇的本领,现在请你们去找一找这神奇的本领是什么?

二、初步感受磁铁磁性

1、初步感受吸铁石的磁性。(提供一元钱幼儿发现磁铁吸引一元钱。)

2、小朋友刚才你们和磁铁玩了游戏,发现磁铁有什么神奇的本领呢?(磁铁能吸引一元钱)磁铁为什么会吸住盖子呢?

3、小结:原来这磁铁神奇的地方是:磁铁有磁性,能把一元钱吸引住。

三、磁铁找朋友,发现磁铁吸铁

1、出示材料,请幼儿猜测哪些能被磁铁吸引。

(老师的筐子里有什么呀,请你们猜一猜,哪些是能被磁铁吸引,哪些不会被磁铁吸引)

2、幼儿猜测并填好记录表格。

3、幼儿进行操作验证。

四、集中校对

1、教师引导幼儿将统计结果分类摆放。

2、师幼一起将操作结果和事先的猜测进行检验。

3、小结:原来磁铁能吸起铁夹、铁钉、回形针等,因为这些东西都是铁做的,但磁铁不能吸起石头、积木,因为这些东西不是铁做的。

五、拓展:磁铁在生活中可以帮助我们做哪些有益的事呢?

六、游戏:瓶里杯里取回形针。

刚才,老师不小心把针掉进了瓶子里,请你想办法帮老师取出来,不能倒出来。

(1)教师提出游戏要求,并告诉幼儿游戏规则。规则:不能将磁铁放在杯子里取回形针,也不能用手拿。

(2、)幼儿演示。

小朋友们真聪明,能想到利用磁铁的吸引力把针吸出来。

七、总结:

篇6:大班科学神奇的磁铁

1、知道磁铁是吸住铁的东西,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2、激发幼儿对磁铁吸铁现象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学具盘、磁铁、回形针、螺丝、钥匙、硬币、纽扣、木块、布条、玻璃球、勺子、玩具、PPT,表格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出磁铁。

1、出示PPT科学王国,激发幼儿兴趣教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他的名字叫科学王国,科学王国里面有很多好玩的游戏,大家想去吗!但是在科学王国里要遵守游戏规则,还要开动脑筋,发挥你们的想象,你们做到的吗!(出示PPT城堡)教师:好,接下来我们来到科学王国的大门口了,可是它的门是关着的,我们要拿到钥匙才能进入。

2、做实验,引出磁铁教师:瞧、老师把钥匙已经准备好了,但是它在杯子里,请小朋友想办法拿出来(不能用手,也不能倒出来),我给大家准备了工具,你来试试怎样把它拿出来。(引导幼儿用磁铁吸住钥匙)教师:钥匙拿到了,我们现在就出发去科学王国吧,看看科学王国里有什么好玩的,(出示磁铁图片)。

二、幼儿探索活动

1、出示PPT,让幼儿看磁铁请来的小客人教师:刚刚我们大家都认识了磁铁,可是磁铁告诉老师,今天它要找到它的好朋友,可是它也不知道谁是他的好朋友,想要请小朋友一起帮忙找一找,愿意吗!今天我也带来了一些小客人来磁铁家做客,我们一起来看看有那些吧!(出示PPT图片)教师:刚刚我们都认识了磁铁请来的客人,现在我把他们都请到教师里面来了,我们掌声欢迎它们吧!有谁呀!(出示实物)我们看完了磁铁请来的小客人,接下来磁铁就要请小朋友帮助它找到它的好朋友,后面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学具盘,请小朋帮助他吧!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3、出示记录表,幼儿和教师共同完成教师提问:你怎么知道他们是还朋友呢!而他们不是呢!(因为上面的是铁做的,而下面的不是)

三、让幼儿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用途教师:那我们生活中也离不开磁铁,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看生活中有那些物品用到磁铁的。

教师提问:那你发现了没有磁铁有什么本领(能吸带铁的东西)教师小结:我们发现磁铁有那么大的本领,那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观察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用到了磁铁,明天来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篇7:大班科学神奇的磁铁

活动目标: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发现问题并大胆提出问题。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幼儿初步了解磁铁吸铁的特性。

3、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形式的磁铁。

2、回形针、钥匙、纸片、雪花积木、硬币、螺丝、塑料玩具、图钉等物品。

3、记录单

活动过程:

1、教师在活动区投放材料:磁铁、小铁片、曲别针、积木、插塑,让孩子们游戏。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种有魔力的玩具,想玩吗?

教师出各种形状的磁铁,引导幼儿观察磁铁的形状、颜色。

并提出问题:想知道它有什么魔力吗?请小朋友把它放到玩具框里试一试,玩一玩。

2、幼儿在玩中发现问题--磁铁上吸附了东西的现象。

提出来问题:你发现了什么?那么磁铁都能吸什么?

3、让幼儿猜想结果,并为各组幼儿准备记录单,(.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让幼儿把他们的猜想画在记录单中。

4、幼儿按照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看看自己猜想的现象是否发生了?

5、再次试验、并填写记录单。

6、幼儿把自己试验的结果统计出来,得出结论:不能吸积木,只能吸铁制品。(幼儿把自己的结论与大家交流分享)

7、了解磁铁的作用

1、)教师出示没有鱼钩(有磁铁)的钓鱼竿,示范钓鱼,请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能钓上鱼?

2、)动脑筋、想办法。

老奶奶缝衣服时,一不小心针掉在地上,老奶奶找来找去怎么也找不到十分着急,请小朋友想办法?

3)、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里用到磁铁(文具盒、钱夹、妈妈的包、冰箱门…….)

教学反思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主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新《纲要》科学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中有这样的表述:“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与探究欲望”、“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突出了教师在幼儿探索中的引导作用,本次活动,我先引导孩子们观看魔术表演,孩子们特别感兴趣,同时我启发孩子们猜测是什么东西使纸上的东西动了起来,几乎全部小朋友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只有张渝雅大声说了下面有磁铁。在指导孩子时,我发现很多孩子把积木、花布猜测为可以被磁铁吸起来,还有很多小朋友把硬币定为不能吸起来,经过试验以后才发现积木和花布不能被磁铁吸起来,硬币可以被吸起来,并把自己所得到的试验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本次活动我为孩子们准备了很多的操作材料,孩子们在活动中探索了磁铁的特性,同时知道了什么东西可以被磁铁吸起来,什么东西部可以被磁铁吸起来,尝试了先猜测,再记录和边试验边记录的方法,大部分的孩子学会了记录,但是还是有个别孩子不知道如何记录,在以后的活动中应该多引导孩子们学会记录自己的试验结果,还可以鼓励他们去生活中和大自然寻找可以被磁铁所吸引的东西。

篇8:大班科学神奇的磁铁

1.使学生认识条形、棒形、环形、圆形、蹄形磁铁的形状。

2.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游戏认识磁铁能吸铁, 磁铁隔着东西也能吸铁, 磁铁两端吸铁多的性质。

3.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自主探究的习惯。

4.指导学生进行磁铁游戏,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磁铁性质, 运用磁铁性质进行磁铁游戏。

教学难点:在游戏中运用磁铁有关性质分析解决磁铁游戏中的问题。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各种形状的磁铁、实验表一张 (A3纸) 、自制魔术道具一组、水槽、玩具鱼若干条、小布一块, 大头针若干。

2.学生准备:

实验盒一个, 内装条形、棒形、环形、圆形、蹄形磁铁各一块;

纸袋一个, 内装橡胶片、塑料片、牙签若干;回形针、大头针若干;小铁片、小铝片各两片;塑料片、小木片各一块;

每组小猴滑冰自制玩具一套;每组一个一次性水杯、水适量、回形针一个、细线一根。

教学过程:

一、魔术导入、激发兴趣

1.魔术激趣。

师:我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 好吗?

生:一齐鼓掌。

2.教师表演魔术“气功吸球” (教师出示一块纸板, 纸板的背面粘上一块大的蹄形磁铁, 注意在展示时不要将背面让学生看到。再在一个小球里面粘好一块铁片, 封好口。演示时教师配以一些气功动作, 让小球吸在纸板上。) 教师边表演边用语言描绘精彩内容, 学生边观察边思考。

师质疑:同学们, 你们看了这个魔术有什么想法吗?

生交流, 有的说是用磁铁把它吸住了, 马上有很多学生认同, 还有人质疑。

3.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板书:磁铁游戏

师:同学们很聪明, 通过观察发现了很多问题, 而且还提出了问题。你们想知道这个小球爬在板子上为什么不掉下来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一做磁铁游戏, 探求这个魔术的秘密。

评析:魔术导入,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也是思维与探索的内在动力。学生对磁铁是比较熟悉的, 一般的学生都亲手玩过磁铁, 对磁铁的特性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学生通过观察、思考, 发现问题, 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思维马上被激活, 于是, 提出了很多问题, 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二、引导探究, 激活思维

1. 磁铁能吸铁的实验

(1) 学生小组实验

要求:将实验袋中的物体清理在桌上, 每组同学轮流拿磁铁去接近桌上的物体, 看看磁铁能吸哪些东西, 不能吸哪些东西, 组长认真填写实验记录表。

下表中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住?哪些不能?能吸住的请在下面打“√”, 不能吸住的请在下面打“×”。

(2) 汇报交流:

各组根据实验记录表汇报结果。教师指定一名学生带着实验记录表到黑板上填写实验结果。

(3) 拓展思维

教室里哪些东西能被磁铁吸住?哪些不能?

2. 磁铁两极磁性最强的实验

(1) 导入: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了磁铁能吸铁, 你们还有没有自己认为最了不起的发现?实验中你是用磁铁的什么地方把铁制的东西吸上来的?现在我们一起探求这个问题, 下面我们再做个实验看一看磁铁什么地方吸铁最多。

(2) 实验:各组将回形针、大头针、小铁片放在桌子上, 用条形磁铁的各个部位去接近这些物体。

(3) 汇报:各组汇报实验结果。

(4) 学生总结:磁铁的两端吸铁最多。

板书:磁铁两极磁性最强。

评析:主动学习, 搜集信息。

学生通过反复探求获得的知识, 充分体现了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会学生搜集信息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又一体现。通过反复实验引起学生的思考, 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 磁铁能隔着东西吸铁的实验

(1) 谈话:我们已经发现了磁铁能直接吸铁而且两端吸铁多。现在请同学们注意观察, 下面老师用磁铁做个小实验。

(2) 教师演示实验。用布块把磁铁包起来, 磁铁隔着布块吸铁钉, 学生交流观察到的情况。

(3) 学生分组实验, 并交流新的发现。磁铁隔着实验盒盖板 (塑料板) 、纸板等去吸铁。做的时候, 一手拿着板, 平放在被吸物体上, 另一只手拿着条形磁铁竖着放在板上去吸。

(4) 玩一玩:小猴滑冰。

把自制小猴道具放于实验盒盖上, 两个学生将盖拿平, 一个学生把磁铁放在下面, 来回移动磁铁。看看上面的小猴的动作, 像不像是小猴在滑冰?

(5) 学生独立做磁铁隔着水吸铁的实验。

要求学生:拿出盛有水的杯子和系着线的回形针。一个学生拿着线, 把回形针放入杯子水中, 使其不靠近杯壁。另一个学生用磁铁隔着杯子去吸水中的回形针。学生实验后交流。

板书:磁铁能隔着东西吸铁。

评析:培养习惯, 自主探究。

学生对磁铁的了解虽然是比较丰富的, 但也是零碎的, 来源也是各不相同的, 有的是亲自经历过的, 有的是见过的, 也有的只是听说过。在前一步实验中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后, 有了进一步探索更多奥秘的愿望。但学生各人的认知水平与自主探究的能力都是有差异的, 这时我只提供给学生材料, 让学生自己去探究, 去发现, 并做好记录, 既让学生有了一定的探索的自由度, 照顾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又给了学生合作的机会。在汇报中进一步给予学生享受成功和分享成功的机会, 并为更深入地研究磁铁的特性埋下了伏笔。这个环节还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的好习惯。

三、总结

这堂课, 我们有些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后, 教师总结。

四、课后作业

用磁铁做几个自己喜欢的玩具。

五、课后反思

一个好的教学程序的设计应具有以下3个特征: (1) 努力拓展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2) 竭力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提高; (3) 深层挖掘生成性教学资源。

上一篇:毕业论文调查报告怎么写范文下一篇:长沙南雅中学一新生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