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研学活动总结

2024-04-18

陶艺研学活动总结(精选11篇)

篇1:陶艺研学活动总结

华清小学研学旅行活动总结

为了贯彻绿色课堂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走进大自然,走向社会,增加他们认识历史,体验文化的机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根据《西安市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试点工作计划》的要求,2013年10月22日,我校开展了研学旅行活动,四年级部分同学在余老师、杨老师带领下,祭拜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参观国内首家以陶艺为主题的陶艺村。

习仲勋陵园庄严肃穆简朴大方,陵园内有习仲勋同志雕像和夫人齐心书写的习仲勋语“天天战斗,天天快乐;奋斗一生,快乐一生”。陶艺村集国际陶文化交流,生态观光,陶艺展览,玩泥制陶为一体的多元化国际陶文化旅游景区,陶艺体验区可以率性的玩泥巴,尽可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创作,然后将作品放到陶窑里烧制,就会留下那一瞬间思想滑动的痕迹。

这次研学旅行活动,我班同学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主动,热情参与,表现出很高的个人素质和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给景区的工作人员留下深刻的印象,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在前往富平的途中,同学们奉献了一个又一个自编自演的节目,诗朗诵、知识抢答、合唱、独唱等精彩纷呈、趣味横生。

二、认真学习,收获良多。在活动中,同学们聆听了陵园工作人员的介绍习仲勋老爷爷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陶艺村不同展馆的参观,同学们对陶艺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体会了大师们高尚的情操和精益求精的学术思想。同时,也为他们勇攀艺术高峰,甘于寂寞的献身精神折服。

这次研学旅行活动,既拓宽了同学们高远的视野,又展现了同学们昂扬的风采,并坚定了通过脚踏实地的学习,孜孜追求科学进步的步伐。具体而言,就这次研学旅行,其主要特点在于:

1、组织严密,学校、班级制定活动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研学旅行不是简单的“学习+旅游”,而是把一个主题在旅游过程中由始至终地体现出来,通过多种多样的游玩、娱乐的形式达到提高学生在科学知识、智力能力、情感与意志、个性心理等方面能力的目的。

2、活动前广泛宣传发动,晓谕家长,明确开展该项活动的目的意义;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教育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不准随意离开队伍单独活动;在外要排队有序,不随意调换位置。

3、形式多样。做到了生动、活泼、轻松、愉快,采用歌唱、成语接龙、相声、小品、写观后感等形式进行,避免了板着脸说教。

这次研学旅行不仅激发了同学们对革命前辈的敬仰之情、陶艺的兴趣,同时培养了同学们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华清小学

2014年10月28日

篇2:陶艺研学活动总结

为了贯彻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走进大自然,走向社会,培养他们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根据县教育局有关要求和学校安排,2016年11月5日-11月6日,我校组织开展了研学旅行活动,七至九年级91名同学在教务主任刘志明和七位老师带领下,赴南京开展旅行研学活动。活动取得了预期效果,活动中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主动,热情参与,表现出很高的个人素质和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给其他团队的营员留下深刻的印象,获得了很高的评价。活动开展前,校团委将全体参与同学分成八个小组,并开展组员间的合作与小组间的评比,各小组齐心协力,表现了良好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给主办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认真学习,收获良多。在活动中,同学们先后参观了雨花台烈士陵园、南京博物院、中山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科技馆及南京大学等六个目的地,所到之处,同学们拍照留影,认真记录,准时归队,顺利完成各项研学内容。

这次研学旅行活动,既拓宽了我校学子高远的视野,又展现了我校学子昂扬的风采。具体而言,就这次研学旅行,其主要特点在于:

1、组织严密,学校制定活动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研学旅行不是简单的“学习+旅游”,而是把一个主题在旅游过程中由始至终地体现出来,通过多种多样的游玩、娱乐的形式达到提高学生在科学知识、智力能力、情感与意志、个性心理等方面能力的目的。

2、活动前广泛宣传发动,晓谕家长,明确开展该项活动的目的意义;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教育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不准随意离开队伍单独活动;在外要排队有序,不随意调换位置。

3、形式多样。做到了生动、活泼、轻松、愉快,采用多种形式进行,避免了呆板的说教。

篇3:幼儿陶艺活动初探

中国第一水乡———周庄, 有很多的自然文化资源, 周庄博物馆就是集自然资源的典型代表, 馆内陈列着古时候人们曾用过的一些器皿、工具等, 其中很多都是陶瓷作品。我园以此为契机, 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中具有深刻意义的教育资源, 在园本课程的活动过程中有效开展陶艺探究活动, 师幼一起探究陶瓷制作所需的材料、方法、用途等, 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玩一玩泥巴陶泥初体验

为了更好地让孩子们在好奇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 我们给孩子们提供了陶泥, 让孩子们好好玩一玩泥巴。 泥巴对于农村孩子很熟悉, 然后孩子们对陶泥充满好奇, 主动参与活动, 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在大班美术教学活动《好玩的泥巴》中, 通过实物导入, 老师出示陶泥作品, 主要通过让幼儿结合已有经验, 说说对泥巴的了解。 请幼儿说说这几件作品是用什么做的, 孩子们会回答“是泥土做成的”。 老师及时表扬, 并告诉孩子们这是一种特殊的泥土, 有个好听的名字, 叫做“陶泥”。 教师利用实物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 教师出示制作工具, 请孩子猜猜制作的方法;通过观看制作视频, 分解制作的重点和难点, 幼儿学习制作的主要方法;师生一起制作一个作品, 突出重点环节, 共同学习巩固制作的方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 师生一起欣赏陶艺作品, 激发幼儿对陶瓷的好奇心, 并感受陶艺的美;请幼儿欣赏陶泥制品和其他孩子的作品, 供大家参考请孩子观察并说说制作的方法和注意点, 激起幼儿参与体验的欲望。 小组讨论, 交流自己的创作计划, 请孩子们自行设计喜欢的作品, 在创作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制作过程中, 教师巡视指导, 提示注意点, 有利于做好幼儿的差异性指导, 真正照顾到每一个孩子。 在幼儿展示作品的过程中, 请幼儿说说自己作品的名称和创意等, 从小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动手制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分享成功创作的喜悦。

在活动延伸部分, 向孩子们介绍陶泥的“特殊”之处, 它可以变成陶瓷。 老师用小棒轻轻敲打陶瓷作品, 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 再一次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原来完成陶泥作品后, 需要一周左右晾干, 然后上釉, 经过高温烧制, 就可以变成陶瓷作品。 孩子们对这个制作的流程很感兴趣, 通过参与活动, 体验陶艺制作的快乐。

活动中, 教师积极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激发幼儿的学习陶泥制作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幼儿带着好奇心, 在了解一定的制作方法后, 尝试体验, 创作陶泥作品。 幼儿通过参与活动, 感知家乡的美, 通过学一学、做一做, 体验创作的快乐, 对神奇的陶泥有很好的了解, 原来泥巴真的很好玩。

二、在学中玩, 在玩中学

通过欣赏陶瓷作品、观看制作视频、学学制作方法、观察作品的特点、体验制作等环节, 幼儿体验到陶艺制作的乐趣。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 老师和孩子一起探索陶泥的神秘之处, 原来泥土和水分的不同比例, 可以让泥土有不同的形态和柔软度,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制作陶泥作品。 孩子们通过揉、团、压、刻、搓、粘、盘等方式, 让陶泥变身。 陶艺活动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在探究的过程中, 孩子了解利用陶泥, 可以制作陶瓷, 通过制作泥坯、晾干、上釉、高温烧制成陶瓷作品。 通过学一学、做一做, 体验陶艺创作的快乐, 既培养幼儿热爱家乡之情, 又很好地对幼儿进行家乡美的熏陶, 提高幼儿审美情趣, 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活动最后, 教师小结, 学习巩固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 延伸活动内容, 激发幼儿在活动后期进一步探究。

三、在探究中不断完善

在陶艺探究活动中, 孩子们开动脑筋, 积极探索, 发现:泥土水分的有效控制, 可以调节陶泥的软硬度, 水分多, 太烂, 不易塑形, 水分太少, 泥容易列开;操作台上铺上棉布 (蓝印花布) , 陶泥不会粘在桌子上, 而且容易取放;幼儿操作时需要一些常用工具 (泥浆、毛笔、转盘、纸盘、棉布、木片等) ;制作方法的分解很有必要, 突出重难点, 有利于掌握并应用;多媒体课件制作有讲究, 简洁明了, 真正起到辅助的作用;烧制陶瓷作品前, 必须先等作品在阴凉处风干后上釉, 最后才能高温烧制等。

原来, 孩子们有这么多的发现, 幼儿更积极地投入探究活动, 通过不断尝试、体验创作的乐趣。 例如, 教师可以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投放陶泥材料和其他辅助材料, 给孩子们创设更多的探究和创造的机会, 尝试在不同领域渗透, 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走出去请进来

为了更好地开展陶艺活动, 我们邀请陶艺制作艺人来园指导, 传授制作的方法、技巧。幼儿的成长, 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我们外出观摩学艺, 理论结合实际, 体验陶艺乐趣, 每位教师设计制作作品, 从而更好地亲身感受到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点, 真正身体力行, 为更好地开展活动积累实际经验。

五、师生成果展示

每次活动结束, 都将作品阴干, 烧成陶瓷品在美术室展出。 大家一起分享交流陶泥制作的快乐体验, 成为学校的亮点, 每次探究大家都从中学到很多。 通过探索, 师幼共同成长, 体验到陶艺乐趣。

篇4:活动单导学 自主式研学

[关键词]小高考 活动单 自主复习 课堂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60115

学业水平测试俗称“小高考”,其定位是“过关性”考试,它与高考选拔性的考试功能明显不同,“小高考”的基础性特点决定了其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区别于高考课堂教学模式,笔者多年进行探索,力求“用最简单的方法,做最高效的应对”,在“小高考”历史复习课课堂模式上,形成了以活动单为载体、“自主学习—题型训练—成果展示—合作探究—自我完善—点评提升”为基本活动流程的课堂模式。

一、活动单的课前精心设计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

要实现有效教学,最佳的途径就是根据最新版本的《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重编”教材,形成活动单,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学生看书的无针对性低效行为和课堂只注重做课堂笔记不注重思考、理解的行为。这种对教材的“二次编写”,针对性强,重难点突出,学生学习有的放矢、效率高。活动单的内容由知识单和习题单两部分组成,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知识单需一目了然。知识单以课时为单位,一般以表格形式呈现,左格为最新版本的《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考点,右格为对应考点的知识解读,其中考点知识解读要精准,排版要精美,不给学生带来读记障碍。知识解读中“近三年已考过知识”需用另外的字体、字号

等形式区别于“未考知识”,让学生对考点“已考知识、未考知识”有所了解,便于选择性复习。(如下图)

2.“习题单”需针对性强。习题的选择针对本节课的考点,力求考点“习题化、全覆盖、情境新颖”。习题单的设计很关键,它能给知识赋予生命力,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小高考”的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因此选择题为课堂主要训练题型,但不能成为唯一训练题型。要根据复习知识块在《考试说明》中的地位,适当兼顾其他题型,确保“小高考”全部题型均得到训练。每一类题型要用方框的形式凸显做题要求;大题每个小设问后面必须要有分值,便于模拟实战,让学生训练后心中有数。(如下图)

3.页眉页码需编流水号。为了便于学生整理和今后复习,每张活动单的页眉必须有“流水号”,一单一个编号,前后编号要连续。每张活动单的页脚必须有页码,可一个个活动单单独编页码,也可前后页码连续编写。作为历史学科组,一般安排熟悉电脑排版的教师在同一模板下合成、编排所有活动单,有利于活动单的字体、字号、编号、页码、排版格式前后一致。

二、以自主学习活动为支点是有效课堂的基本路径

“小高考”的应对策略是狠抓基础知识,狠抓应试训练,狠抓薄弱弥补,要达成这些目标,自主学习是“小高考”历史复习课的基本模式,它是在活动单的指导下,对照活动单进行自学,其基本流程包括以下几点。

1.自主复习。历史课前3分钟为知识复习环节,学生自觉对上一课的知识进行复习,进入状态,完成“承上启下”。

2.自主识记。教师发放本课活动单,明确本课复习目标,学生围绕活动单中的“知识单”内容,读记本课考点知识。教师关注冲A保C学生的读书状况,及时提醒和帮助。(注:冲A学生是指在省级学业水平测试中期望拿到90分以上即A级的学生。保C学生指期望在上述测试中拿到60分以上即C级的学生)

3.自主训练。学生完成“习题单”前,教师提出明确分类目标要求,限时训练,学生独立完成。

4.展示成果。有针对性地挑选学生到黑板上进行板展训练,与其他学生的“自主训练”同步进行。

5.自我完善。学生对照板展答案自查自纠。纠错要找到错根,要把错题价值放大,是“知识类” 的错误要回归“知识单”进行标注,做上记号,便于今后有针对性地强化复习;“能力类”的错误要在错题处认真订正,必须做到“做题不轻易出错,有错必深究,决不第二次做错”。

6.合作探究。在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自己无法独立突破的困难,通过学习小组互补互助,组内互相交流学习成果来弄懂,也就是“兵教兵”。合作探究让学生的学习更主动、更积极也更高效。教师在合作探究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巡回、观察、倾听,了解各组合作探究的情况,收集突出问题。

7.点评提升。这个环节是历史复习课最体现教师“点睛导学”的阶段。首先教师对在黑板上板展的学生进行点评。对板展学生的做题质量进行“正向打分”,对得分、答题规范性等给予鼓励性评价和建设性建议,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这不仅让板展学生受益,并且能以点带面放大示范辐射效应。其次对题目中体现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学生能力、认知无法达到的层级,教师要深入浅出地进行引领,提炼解题思路和规律、方法、技巧,带领学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完善整个教学过程。

以活动单为载体、自主学习为手段的高中历史“小高考”课堂复习模式,注重教师的课前研究和活动单的精心设计,注重学生课堂对过程的主体性体验,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把时间和学习主动权给学生”。复习的实质是学生主动学、主动做、主动悟、主动纠、主动补,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取得很好效果。

实践证明:“学生一旦不依赖老师时,他的内心才会出现一个强大的自我,变得更自信。越自信,越强大;越强大,越爱学;越爱学,越会学,逐渐形成良性循环,焕发出极大的潜能。”

篇5:研学旅行活动总结

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也是踏青的大好时节。4月10日,我校组织三至六年级学生开展了研学旅行活动。活动从组织到实施,计划到位,组织有序,加强安全,注重礼仪,配合密切。

本次活动以“走进秦岭 憧憬梦想”为主题,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感受大自然之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出发前,学校主管领导召开会议就研学旅行活动做了周密的安排,重点强调了活动中的安全、文明礼仪等,并提出了要求。我随后,对本班这次活动做了详细安排:告知家长、安全及礼仪教育、学生自主分组并推选出安全员、安排学生做出行准备„„

活动地点是秦岭野生动物园,首先组织学生有序坐车,到达目的地,以班为单位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参观活动。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详细地介绍,给小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知识课。孩子们在讲解员的引领下,带着极大的好奇,兴致勃勃的参观了野生动物区、动物博物馆、动物表演、海洋馆,孩子们用手中的相机和纸笔记录着他们所追寻的,从他们可爱的笑脸上可以看到他们的收获和喜悦。

通过这次参观活动,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动物知识,还激发了他们浓厚的求知欲望。参观结束后,学生们恋恋不舍的离开了秦岭野生动物园。

4月21日对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了评比展览,并及时给学校上交了孩子们的作品。从孩子们意犹未尽的语言文字里,从一幅幅承载着文明,传播着对大自然的热爱的作品中,看到国家推行“研学旅行”的必要性和实效性。

在整个活动中,学生们自觉遵守纪律、注意安全、文明有礼、活动有序、爱护环境、团结友爱,充分体现了康桥小学的良好校风。

康桥小学

2015年4月22日

研学旅行总结

东城一小

叶巧云

篇6:研学旅行活动总结

4月16日早上八点多,学生们带着浓厚的兴趣,怀着好奇的心情,登上了开往杨凌农林博览园的旅游大巴。路途中,学生们唱着歌,气氛非常活跃。

我们首先到达的是杨凌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这里是农业主题景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同时也是集教学、科研、科普于一体的重要学科基地。园内建有昆虫馆、蝴蝶园、中国农业史官、植物馆、动物馆等,走进博览园,感觉就是进入了生物世界的大观园,各式动植物标本,配上色彩明快的解说展板,令人留恋于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让学生大开眼界,这里的确是一个寓教于乐的好地方,学生的兴趣极高,围着讲解员不停地问,秩序井然。第二站我们到了无土栽培区,园区引进种植了许多国内外优质的瓜果蔬菜、名优花卉,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先进的种植技术,让学生们领略到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无穷魅力,对农业示范园的参观,学生看到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景,受益匪浅。学生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有秩序地进行参观,他们认真听着并不时拍照、做笔记,每个人都表现得很好。

篇7:研学活动总结(最终版)

提高学生自我修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传承先烈精神,感受红色情怀,城关乡一中2018年红色研学实践团在李扎副校长的带领下于2018年10月23日出发, 前往信阳新县革命根据地,开始为期两天的研学实践活动。

10月23日下午,研学实践团首先参观了鄂豫皖苏区革命博物馆,博物馆有7个展厅,分为基本陈列和专题陈列两部分,在基本陈列馆,讲解员讲解了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形成、巩固、发展、建设及根据地的游击战争,在专题陈列馆,讲解员还介绍了新县籍43位授衔将军和50位省军级干部的生平事迹。根据地是一方红色沃土,在十余载战火洗礼中,鄂豫皖根据地军民英勇奋斗,前赴后继,以青春热情铺筑了共和国诞生之路。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团重温了那一段历史。学生深刻了解了鄂豫皖根据地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突出贡献。深深的震撼了大家的心灵,坚定了大家的爱国信仰。参观完博物馆,学生们在广场上参观了飞机、坦克、大炮等军用装备,并在将军馆前拍了照留作纪念。

参观完博物馆,同学们又参观了烈士陵园。

研学团先参观烈士纪念堂,纪念堂有悼念大厅、序厅组成。存放有各个时期的烈士英名录,那里 陈列着鄂豫皖苏区创始人之一,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等著名烈士事迹介绍,珍藏着一些烈士珍贵遗物。

悼念大厅,正面由红色花岗岩装饰的三面红旗上面,镶嵌着毛主席的亲笔题词“死难烈士万岁”六个鎏金大字。正下方是由橄榄枝、菊花、绶带编织而成的汉白玉花环,两侧8个陈列柜里摆放着各个时期的《革命烈士英名录》。大厅穹顶垂挂的红五星组合和墙上巍巍大别山的背景,夕阳血色的主色调,营造了凝重、肃穆、庄严的氛围。

序厅,集中简明地介绍了鄂豫皖苏区产生、发展、壮大的历程。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第二大革命根据地,这里先后举行了著名的黄麻起义、商南起义和六霍起义,创建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主力红军,建立了26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涌现出吴焕先、高敬亭等著名英烈。序厅展墙上的鄂豫皖苏区大事年表(1927-1947)是对鄂豫皖苏区革命斗争历史的全面概括。从中可以看到,20年来,大别山革命不息、火种不灭、红旗不倒,在全国各大革命根据地独树一帜。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鄂豫皖根据地为革命牺牲的先烈有13万之多,当时,首府所在地新县人口不足10万,就有5.5万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展墙上展示的十位著名烈士就是鄂豫皖苏区为革命献身的无数革命先烈的杰出代表:潘忠汝(黄麻起义总指挥)、徐子清(商南起义总指挥)、舒传贤(六霍起义总指挥)、许继慎(红一军军长)、蔡申熙(红二十五军军长)、邝继勋(红四军军长)、曾中生(鄂豫皖区特委书记)、沈泽民(鄂豫皖省委书记)、吴焕先(红二十五军政委)、高敬亭(红二十八军政委)。展墙上十支红军战斗序列展示的是十支红军产生、发展、演变的系列图表。

在革命烈士事迹陈列厅,讲解员介绍了鄂豫皖苏区首府人民的革命斗争历程和鄂豫皖苏区各个革命斗争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陈列厅集中介绍了鄂豫皖苏区潘忠汝、程儒香、桂步蟾、曾中生、吴焕先、高敬亭、晏春山、肖国清等55位著名烈士事迹。他们是鄂豫皖苏区在册烈士13万余名的优秀代表,是鄂豫皖苏区革命斗争精神的象征。下午5点左右,同学们参观完烈士事迹陈列厅后,来到烈士广场,经过一天的参观活动,教官们让同学们分享了一天的感受,同学们踊跃发言,一致认识到,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现在一定要刻苦学习,绝不辜负先列们的遗志。

晚饭后,三个连队分别报了节目,还有两名同学自报奋勇,担当主持人,在欢呼声中,篝火晚会开始了,同学们各展才艺,唱歌、跳舞、相声、小品,武术表演各显其能。老师,学生,教官纷纷献艺,同学们尽情唱啊跳啊,欢乐到十点才结束。

第二天上午,同学又去参观了许世友将军故居,从讲解员的介绍中,同学们了解到许世友将军的事迹,被将军生前尽忠死后尽孝的精神深深感动。

参观完许世友将军故居,研学团又集中在一个广场上,进行了拓展训练,他们进行了集体摇大绳活动,锻炼了同学们的耐力和团结一致的团队精神,随后,他们又举行了钻呼啦圈比赛活动,这是一项完全靠团队协作才能完成的活动,同学们从中感悟到了紧密合作,为他人着想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吃过午饭后,教练们把同学们带到一个会议厅,让他们席地而坐,进行感恩教育,教官从学生的基本生活说起,从小时候上幼儿园的那一刻说起,从在学校的点点滴滴说起,让学生们认识到生活中是妈妈在呵护自己,关心自己,疼爱自己,是老师影响自己,教育自己,在整个感恩教育过程中,教官的话语深深的触及到孩子们内心的痛,一个个泪流满面,涕不成声。身处此境,摄像师都把持不住泪流满面。

两天的研学之旅,学生分别参观了鄂豫皖苏区革命博物馆、烈士陵园、许世友将军故居,深刻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一定要继承先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努力做时代新人,经过拓展训练,学生的团队意思,协作精神,自律意识,感恩意识均有较大提升。

本次活动整个过程中,家长通过微信全程跟踪,对活动成效非常满意。本次研学活动效果显著,一定会成为学生们刻苦努力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源泉。

商水县城关乡一中

篇8:儿童陶艺教学活动方法的研究

一、陶艺艺术的重要性

我国的历史非常久远,陶艺艺术与文化艺术有着很深的渊源,文化艺术为陶艺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在陶艺艺术上显示出我国的民族特色与人文情怀。在陶艺艺术中拥有浓烈的中国元素,即使当前遇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下,也未能改变我国陶艺艺术的创作基础,而是融合西方的文化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结合的陶艺艺术作品,保持我国陶艺艺术的生命与活力,具备鲜明的民族特色与魅力,富有独特的中国民族精神品味。当代的陶艺艺术离不开现实社会的影响,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变化,通过陶艺艺术可以展现出我国现代人们的生活面貌,同时,作为陶艺艺术的工作者,把文化创作资源作为一种素材,与国际化素材相融合,在陶艺艺术的创作上重注文化观念与审美观念的有效相结合,与国际相接轨,促进陶艺艺术能够整体协调发展。陶艺艺术还可以体现出人们的精神价值观念,在陶艺艺术的创作中,通过泥与火的交融,塑造出人们心灵上高层次的审美追求与向往,彰显我国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运用现代的陶艺创作技术,进一步促进我国文化艺术的长足发展[1]。

二、陶艺教学对儿童潜能发展的影响

陶艺教学可以培养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对于儿童来说,陶艺艺术是一种游戏,也是一种艺术交流的平台。儿童爱玩的天性很容易使他们的交流融为一体,在陶艺教学的平台上,儿童在游戏中增进交流,促进儿童之间增加感情,并且提高自身的情感认知,在交流共享中培养了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

陶艺教学可以培养儿童的责任感。陶艺艺术贴近于人们的现实生活,儿童在进行陶艺教学的游戏中,感受到陶艺也有一定的规则性,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培养儿童具有一定的责任感。在陶艺教学中,儿童可以找到对自己的定位,明白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位置,体会到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在学会尊重别人的同时,感受到给自己带来的愉悦,为他们在将来的生长与发展中,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奠定坚实的基础[2]。

陶艺教学还可以让儿童在合作中培养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在陶艺教学中,儿童之间形成了一种合作的关系,增强默契的同时,也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在相互的帮助下提高自身的思考能力,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通常在制作陶艺作品时,儿童会遇到一些难题,这就需要儿童之间互相提供有用的信息,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与见解,学会利用有用的信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扩大自己的想象与创作空间,从而培养儿童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三、儿童陶艺教学活动的方法

1、培养儿童对陶艺的兴趣

兴趣是最能激发人们提高学习意识的主要动力,只有引起兴趣才能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儿童的天性是对任何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由于他们的年纪都比较幼小,主体地位不明显,不容易集中注意力,但是遇到感兴趣的事物,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并且很投入的参与到学习与认知中去。作为陶艺教学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儿童的好奇心,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用更形象与直观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兴趣,比如各种萌呆的小动物或者娃娃,或者形形色色的脸谱等各种造型,引起他们的好奇心与注意力。我国的陶艺艺术涉及范围比较广泛,可以通过欣赏古代与近代的陶艺艺术品,让儿童了解不同风格与风情的作品,从而对陶艺艺术有更深一步的了解。比如,非常闻名的“泥人张”的作品、著名的唐三彩、太原晋祠的宫女等各种造型的陶艺作品,这些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色彩丰富的陶艺作品很容易吸引儿童的注意力,然后教师告诉他们,这些艺术品都是由泥巴做出来的,激发了儿童强烈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产生想亲手尝试制作陶艺作品的欲望。另外,陶艺教学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有关陶艺作品制作的参观活动,进一步拉近儿童与陶艺艺术品之间的距离,亲眼看到陶艺师傅把一块普通的泥巴,最后制作成一件漂亮陶艺艺术品的过程,在活动中增强儿童的制作兴趣,同时,还收获了有关陶艺制作方面的知识,开阔了对陶艺艺术方面的视野。

2、为儿童提供陶艺技术上支持

儿童在进行陶艺教学活动中,由于手部的肌肉与功能发育还不够成熟,手指与眼睛的协调性较差,即使有一些丰富的创作想法,在制作陶艺作品时很多想法都难以实现,不是经常弄得一身泥巴,就是把小动物的耳朵、四肢不小心弄断了,各种制作失败的情况经常出现,让儿童产生一种挫败感,不能实现自己的创作想法,很容易失去继续学习制作陶艺的信心。这时候就需要教师为儿童提供陶艺技术上的支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与成就感。但是,为儿童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并不是全权一手包办,代替儿童制作陶艺品,而是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儿童如何去操作,给予儿童一定的启发,在讨论中掌握制作的准确手法。比如,教师可以为儿童提供足够的陶土和制作工具,先让他们自己进行独立创作,教师在旁边观察他们做出的各种小动物或者小桌椅等,等到泥巴全都干的时候,儿童就会发现存在一些断裂的情况,这时候教师可以告诉儿童,在制作中最好用整块的泥巴来完成,这样就会避免出现断裂的情况了。如果需要黏结时必须要加水,并且要紧密压实,同时提醒儿童在做桌椅时,腿部不能做得太细,否则就容易断开。教师在陶艺教学中,还可以给儿童提供一块擀好的泥片,然后问他们怎样能把泥片制作成粗细均匀的面条,儿童在讨论中发现,把泥片切割成粗细差不多的长条形,再加以简单揉搓就可以制作成粗细均匀的面条了。由此可以看出,在这样的启发下,儿童在进行下次制作时会寻找制作陶艺的捷径,在实践中逐渐掌握陶艺的制作技巧[3]。

3、营造愉悦氛围提高自信心

陶艺教学作为一项培养儿童艺术气息的教学活动,教师需要为儿童营造愉悦的氛围,让儿童在陶艺活动中体验到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并且要以儿童为本,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开拓他们的思想意识空间。教师在进行陶艺教学时,自己要新手制作,给儿童提供示范,用自身的体验与感受来增强感染力。比如,在制作时,可以和儿童说出自己在摸触泥巴时感觉到非常有趣的地方,并表现出非常快乐的享受,这些都能够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对陶艺制作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由于每个儿童的能力与心理都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因此,教师在进行陶艺教学时还要注意观察每个儿童的特点,根据每个儿童的特点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另外,不能轻易对每个儿童的陶艺作品作出好坏的评价,擅于发现儿童作品中的优点,特别是能力稍差的儿童,要多加鼓励,给他们动力与信心。比如,在制作人物时,有的孩子用各种方块,看起来似乎不太合理,但是经过组合后成为了一个机器人,由此可以看出儿童的丰富想象力。因此,作为陶艺教师要具备足够的耐心,与儿童之间建立信任感,给儿童相应的指导,鼓励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4、采用分组教学演示陶艺重点

在进行儿童陶艺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详细分层次讲解与演示陶艺制作的重点与难点。教师可以让儿童坐在教师的身边,按照陶艺的制作顺序一一讲解陶艺的制作过程,尤其涉及到一些制作中的重点与难点部分,要认真演示,在演示过程中提醒儿童哪里是特别需要注意的位置或者技巧。比如,演示怎样从整块泥巴中进行抽拉,怎样进行黏结等演示。另外,教师还可以与儿童共同收集有关陶艺作品图片,在与儿童的互动中,让儿童以欣赏的形式学习陶艺的色彩、造型等方面的艺术制作技巧,增强对陶艺活动的认知与感受,知道看起来很普通的泥巴可以经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制作出非常漂亮的陶艺作品。通过儿童与陶艺作品之间的认识与交流,加深对陶艺艺术的理解,这样才能在实际制作中,展现出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与制作水平,进一步提高陶艺教学的质量。

四、结语

总之,在陶艺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儿童的想象力与创新力为原则,在制作陶艺品时善于挖掘儿童的潜能,提高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儿童在学习陶艺制作过程中,感受到艺术创作的成就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观察力、创作力,在不断提高陶艺制作水平的同时,真正体验到陶艺艺术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吕发敏.赏识教育——培育儿童心灵的沃土[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年04期

[2]江扬帆.关于儿童模拟挫折教育的几点思考[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08期

篇9:关于小班幼儿陶艺活动的探索

【关键词】幼儿;陶艺;研究

在幼儿园开展陶艺活动中,体验与创造就好比根和苗的关系,厚积而薄发,苗的茁壮成长来源于根的粗壮结实。所以,有陶艺教育家说:体验让孩子发挥个性、发挥创造力、想像力,使他的生活经验能够透过陶泥达到情感的宣泄,在创造过程中,体验生活、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开展小班陶艺活动,我认为获得体验与感知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体验、感知,幼儿获得有关表现对象丰富、复杂、多元的特征。如泥塑"蘑菇",需要幼儿在大脑中建构有关蘑菇的表象;泥塑"小鸡",必须在仔细观察小鸡的基本特征、动态变化后,幼儿才能够捏塑出栩栩如生的小鸡来。因此,在陶艺活动里,教师应积极利用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媒体为幼儿做好陶艺活动的准备工作,既让幼儿产生玩陶的渴望,又为他们的创造活动提供"可能性"。

一、挖掘生活素材,确立陶艺内容。

幼儿园陶艺主题的开发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以科学的儿童发展理论为依据,了解幼儿的活动兴趣和现有的生活经验、发展水平。如《生日蛋糕》、《快乐的毛毛虫》、《种花》、《我开心,我快乐》,这些内容都是和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熟悉而有一定经验基础的。三岁是孩子跨入幼儿发展期的第一阶段,这时的思维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开始进入发展时期,主要表现在喜欢以形象来概括、类化理解事物、认识事物。从身体发展看,他们的手眼协调性还未发展到随心所欲的阶段。因此,每次陶艺活动我都从最贴近孩子生活实践和游戏体验的主题活动中取材,让幼儿直接感知和体验各种教育资源,引导他们运用陶泥再现生活中的经验,激发创造的欲望。如喜爱温顺可爱的小动物可以说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小兔的玩具、小兔的故事、小兔的歌曲更是伴随着每个孩子长大。每次经过幼儿园的"小动物家"时,我们班的孩子总是拔小草、捡树叶,争先恐后给小兔喂食,有的还竖起手指放在头顶,学着小兔样子跳来跳去。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我选择了《小兔乖乖》这一主题。从实物、图片、书籍、玩具等各种途径入手,在活泼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及时抓住三岁幼儿的关注点,在给小兔喂食中产生《小兔采蘑菇》《青菜》的陶艺活动,在观察兔笼后产生了《送给小兔的小碗》等陶艺活动。孩子喜欢夏天,喜欢赤了脚在地上跑的感觉。看到他们乐呵呵光着脚丫在席子上、鹅卵石上、软垫上跑跳,我油然想到:何不让他们尝试一下印脚印、捏塑鞋的活动?于是,就有了《我给脚丫做双凉鞋》《我的拖鞋》等陶艺活动。

二、参与体验活动,激发玩陶欲望。

"活动是个人体验的源泉,是语言表征、情节表征、动作表征的源泉。"①所以对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的三岁幼儿而言,陶艺,绝不是由外而内的接受过程,而是建立在丰富多样的感知、体验活动上。

(一)创设环境氛围,提供视觉体验。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怎样的环境就能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通过实践,我发现,无论以哪种方式组织陶艺活动,只有把幼儿置于与之相关的环境中,在主动建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才更有利于他们充分地表现与表达。活动环境的创设应符合幼儿的审美需要,能为幼儿陶艺活动的开展提供直观具体的表象。如在《小鸡和小鸭》的主题开展期间,教室墙上布置了大量的小鸡图片、图书柜里放满了小鸡的图书、玩具柜里摆放的是各类小鸡玩具。这些物体给幼儿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耳熏目染中逐渐在脑中形成有关小鸡的表象特征,为捏塑小鸡作了知识经验铺垫。

我班绝大部分幼儿长期生活在城市,野外活动少,接触的自然物少,缺乏对需要表现物的感知,经常受挫而不愿意玩,如毛毛虫、小船、小兔,是孩子平时接触不到或不多见的。这时,教师应热情支持、鼓励幼儿与环境互动,和父母一起查找有关图片,带孩子寻找毛毛虫、观察各种材料做的小船模型、提供真的小兔。又如"我的故事"主题是关于感知和认识"我"的独特性。主题活动开展前,我尝试着通过让幼儿参与墙面布置帮助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自我体验。孩子们七嘴八舌,有的说:可以把我小时侯的照片给小朋友看呀!有的说:我想贴我和爸爸妈妈的照片。还有的说:我想把自己高兴时的样子画出来……最后,在我的组织下,孩子们和父母一起收集照片、绘画"怪脸"。随着主题进行,教室墙上除了有幼儿全家福照片,幼儿脸部表情的特写照、大班哥哥姐姐制作的陶艺挂饰"面具",又逐步增添了孩子们的绘画作品"我的小脸"、想象拼贴作品"有趣的面具"、和父母一起绘画的"有趣的脸"……。在幼儿和环境不断地互动中,不仅幼儿的认知水平提高、能力增强,而且通过这种主动参与体验,孩子主动性的潜能自然而然地被诱发出来,转化为活动动机。因此,在"有趣的脸"的陶艺活动中,幼儿都兴奋提出:"老师,我想做一张爸爸那样的脸。""我要做有漂亮长头发的脸。""老师,我要多一点泥,我要做一张那么大的脸!"

(二)开展主题活动,积累感性经验。

篇10:小学研学旅行活动总结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12月19日,我校组织一至六年级学生开展了研学旅行活动。活动从组织到实施,计划到位,组织有序,加强安全,注重礼仪,配合密切。

本次活动以“走进葡萄种植基地,探寻民族工业发展”为主题,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感受大自然之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出发前,学校主管领导召开会议就研学旅行活动做了周密的安排,重点强调了活动中的安全、文明礼仪等,并提出了要求。随后,各班班主任对本班这次活动做了详细安排:告知家长、安全及礼仪教育、学生自主分组并推选出安全员、安排学生做出行准备……

活动地点是张裕瑞那城堡酒庄,首先组织学生有序坐车,到达目的地,以班为单位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参观活动。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详细地介绍,给小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知识课。孩子们在讲解员的引领下,带着极大的好奇,兴致勃勃的参观了采用意大利托斯卡那式的建筑风格的酒庄,了解了葡萄的种植、葡萄的品种、生长周期以及酿酒葡萄和鲜食葡萄的区别;知道了中国葡萄酒工业的发展史及葡萄从采摘到发酵成葡萄酒的整个过程;还学到了葡萄酒酿造的流程、设备、生产线、品质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孩子们用手中的相机和纸笔记录着他们所追寻的,从他们可爱的笑脸上可以看到他们的收获和喜悦。

通过这次参观活动,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农业知识,还激发了他们浓厚的求知欲望。参观结束后,学生们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城堡。

在整个活动中,学生们自觉遵守纪律、注意安全、文明有礼、活动有序、爱护环境、团结友爱,充分体现了我们景联小学的良好校风。

2017年12月21日

哑柏镇景联小学 研学旅行总结

篇11:苇子小学研学旅行活动总结

根据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基一[2016]8号)相关文件精神,在二道区教育局的指导下,苇子小学开展了研学旅行活动,现将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目标

以立德树人、培养人才为根本目的,以预防为重、确保安全为基本前提,开发适合我校学生特点、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

二、活动主题

本次研学旅行活动以安全教育为主题。活动体验过程既融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劳技教育、文化艺术教育及科学知识普及等为一体,寓教于乐,知行合一。通过自主式游戏活动让儿童学会选择与承担,培养与人交往能力,在教育体验中培养儿童热爱生活、礼貌待人、遵守规则等良好的品德行为。

三、加强教师力量建设促进实践活动的开展

本次活动学校选派了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教师从事学生研学旅行的组织指导工作,尤其重视发挥团队辅导员在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研学旅行动中的骨干作用。在此次学生的研学活动中,涌现出了一支热心教育事业、具有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的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队伍,在本次学生实践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组织、指导作用。

四、以建立和完善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人身安全制度保障活动的开展

为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制定了《苇子小学研学旅行课程方案》和《苇子小学研学旅行安全预案》。研学旅行活动之前都向教育局进行审批,向家长、学生做好活动宣传和安全教育。使其充分了解研学旅行活动的注意事项;在活动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管理和监督,促使学生自觉遵守活动守则,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

五、研学旅行后及时对活动进行总结

在研学旅行结束当天,学校以美篇形式推送研学旅行过程中的成果收获。周一上学后通过召开师生座谈会,总结不足,提升效果,积累成果,为下学期的研学旅行更好的开展做铺垫。完成学校研学旅行总结,上交区教育局德体卫科。

长春市二道区苇子小学校

上一篇:失联党员情况报告下一篇:在齐天大圣诞辰纪念大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