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代会选举情况

2024-04-21

工代会选举情况(精选9篇)

篇1:工代会选举情况

中国共产党泓芝驿镇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于20**年5月12日在泓芝驿镇文化站举行。这次大会在区委的直接指导下,经过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大会所确定的各项任务。根据党章的有关规定,发扬民主,选举产生了泓芝驿镇第十三届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出席中国共产党运城市盐湖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并分别召开了中国共产党泓芝驿镇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和中国共产党泓芝驿镇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共泓芝驿镇第十三届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和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现将选举结果报告如下:

一、选举党委委员和纪委委员

应参加选举的代表140名,实参加选举的代表138名,符合规定人数。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

党委委员的选举情况是:发出选票138张,收回选票138张,与到会人数相符,选举有效。选举的结果是:8名正式候选人全部当选。得票的情况是:(以姓氏笔画为序)

卫如意同志得票138张,王昌明同志得票138张,李杰同志得票138张,何向军同志得票138张,张海滨同志得票138张,郑d同志得票138张,南庭芳同志得票138张,焦文学同志得票138张。

此外,不是候选人的无人得票。

纪委委员的选举情况是:发出选票138张,收回选票138张,与到会人数相符,选举有效。选举的结果是:3名正式候选人全部当选。得票的情况是:(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昌明同志得票138张,李洪同志得票138张,顾传峰同志得票137张。

此外,不是候选人的无人得票。

二、选举党委书记、副书记和纪委书记

20**年5月12日,中共泓芝驿镇第十三届委员会举行了第一次全体会议,实行等额选举,选出中共泓芝驿镇第十三届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应参加党委委员8名,实参加党委委员8名,符合规定人数,选举有效。

区委批复我镇党委书记候选人1人,副书记候选人2人,实行等额选举。选举结果,区委批复的候选人全部当选。具体得票情况是:

党委书记张海滨同志得票8张,副书记郑d同志得票8张,副书记南庭芳同志得票8张。

与此同时,中共泓芝驿镇纪律检查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实行等额选举,选出泓芝驿镇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应参加纪委委员3名,实参加纪委委员3名,符合规定人数,选举有效。区委组织部批复我镇纪委书记候选人1人,选举结果,区委组织部批复的候选人当选。具体情况是:

纪委书记王昌明同志得票3张。

中共泓芝驿镇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产生的书记,已报请中共泓芝驿镇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

三、选举出席区党代会代表

应参加选举的镇代表140名,实参加选举的镇代表138名,符合规定人数。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

出席区党代会代表的选举情况是:发出选票138张,收回选票138张,与到会人数相符,选举有效。选举的结果是:12名正式候选人全部当选。得票的情况是:(以姓氏笔画为序)

卫如意同志得票138张,王生娃同志得票138张,王伟豹同志得票138张,王征东同志得票138张,王建康同志得票138张,吴同香同志得票138张,杜美才同志得票138张,张海滨同志得票138张,杨跃杰同志得票138张,张满迎同志得票138张,南庭芳同志得票138张,景胜东同志得票138张。

此外,不是候选人的无人得票。

特此报告,请批示。

中共泓芝驿镇党委

篇2:工代会选举情况

出席中国共产党**大学(华东)第九次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名单经党委批复后,本选举单位于2005年 月 日 午召开了全体党员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出席中国共产党**大学(华东)第九次代表大会的代表,现将选举情况报告如下:

[找文章到--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1.本选举单位共有党员 名,其中正式党员 名。

2.可以不计算在应到会人数内的党员共 名。其中:

①患有精神病或其他疾病导致不能表达本人意志的 名;

②出国、出境半年以上的 名;

③虽未受到留党察看以上党纪处分,但正在服刑的 名;

④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和长期生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名;

⑤工作调动、外派锻炼、蹲点,外出学习或工作半年以上等,按规定应转正式组织关系而未转的 名。

3.应到会有选举权的正式党员数为 名,实际到会人数为 名。

4.应到会而未到会有选举权的正式党员数为 名,具体情况附后:(包括姓名和原因)。

5.根据党委分配的代表名额,我们共选出代表 名,代表名册另附。其中,各级党员领导干部 名,占 %;教学、科研、管理和生产一线的党员 名,占 %;工人、学生党员 名,占 %。女党员 名,占 %。50岁以下(含50岁)党员 名,占 %。

选举单位 负责人签字

(单位盖章)

篇3:工代会选举情况

会议要求,在党的十八大代表和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推荐选举工作中,要严格履行党章,按照中央和省委规定的程序推选产生代表。要进一步发扬党内民主,充分走群众路线,把发扬民主贯穿于全过程。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广泛发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积极参与代表候选人的推荐提名和代表选举工作,保证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参与推荐提名工作都达到100%。要堅持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反复酝酿、逐级遴选的办法,根据多数党组织或多数党员的意见,确定代表候选人推荐人选,充分尊重党员的民主权利。要严把思想政治关,坚持把德的考察放在首位,广泛听取基层党组织、党代表、党员和群众的意见,确保代表候选人符合中央和省委要求。

会议强调,做好党的十八大代表和省第十次党代表大会代表的推荐选举工作,是开好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的重要基础,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认真做好各项工作。要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正确领会中央和省委精神,把发扬党内民主与贯彻党的主张统一起来,以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为重,正确行使民主权利。要加强对代表选举工作的全程监督,严肃组织纪律,坚决禁止拉票贿选等不正之风,确保代表推荐选举工作风清气正。齐心协力完成这一重大任务,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省农委机关党委 供稿)

篇4:工代会材料目录

白水县工会第十三代表大会预备会主持词杜建玲 白水县工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关于代表资格审查情况的报告赵文雄

大会主席团名单

大会秘书长名单

大会选举办法(草案)

第一次主席团会议主持词杜建玲 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

大会主席团执行主席和主持人名单

篇5:工代会工作报告

我受校教代会执委会、工会委员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

一、工作回顾

20,在校党委和省教育工会的领导下,在校行政的大力支持下,校教代会、工会紧紧围绕学校年度工作任务,认真履行教代会“八项职权”和工会组织“四项职能”,在积极推进和参与学校民主管理、营造凝心聚力谋发展,维权帮扶送温暖、丰富教职工文化生活、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努力工作,有效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

(一)坚持教代会在学校民主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认真抓好教代会的各项工作,教代会的作用得到较好发挥

以贯彻落实教育部《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教代会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学校重大事项、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改革方案均提交教代会审议通过,充分保证了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组织召开了三届一次“两代会”,审议了学校教学、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汇集整理各代表团讨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教代会闭会期间,注重发挥教代会执委会及各委员会的作用,多次召开教代会执委会工作会议,使学校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更加深入扎实,保障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学校和谐健康发展。

以推动二级教代会建设为重点,提高基层民主建设水平。扩大基层民主是保障、深化和提升学校整体民主建设水平的重要内容和基础。14个教学院(部)按期成功召开了一届二次、三次教职工大会,联系院(部)的校领导亲临大会,并作重要讲话,将事关院(部)改革发展、教学科研等关系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工作提交全体教职工审议,调动了基层广大教职工参与本单位事务管理的积极性,有效推进了基层民主管理。

以提案落实为抓手,构建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长效机制。教代会闭会后,教代会执委会遵循全局性、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认真做好提案落实工作。执委会召开提案交办会,要求提案涉及单位主要负责人参会,转交提案,签订责任书,明确提案承办单位的责任。同时多次组织代表巡视,检查督促提案办理情况。在提案办理过程中,增加了校领导签署的“分管领导意见”环节,强化分管校领导的督办、指导环节,有效提高提案办理的质量。组织评选优秀提案和提案办理先进单位并表彰奖励,鼓励提案人和提案承办单位的积极性。

以构建多元立体化的民主管理模式为基点,不断提升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工作水平。教代会执委会和各委员会在闭会期间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履行教代会职能,发挥教代会作用。积极参与讨论《滁州学院绩效工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滁州学院章程》(征求意见稿),参与学校处级干部工作考核和干部选拔推荐等工作,努力实现教代会参与民主管理从事后讨论表决向事前、事中参与、事后监督的转变,强化了教职工代表全程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职能作用。

(二)坚持教职工在学校办学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提升教职工队伍素质,积极引导和动员教职工在学校的建设发展中建功立业

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职工素质,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宣传学习《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传达学习教师节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各分工会积极组织开展学习交流活动。会同教务处开展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会同人事处对今年新进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开展校外实践考察活动;在全校开展师德先进个人的推荐评比工作,推荐姚志英同志参加安徽省教育系统师德先进个人的评比,该同志被评为省师德先进个人。以各项活动为载体,宣传弘扬先进模范人物的优良品质和精神,增强为人师表的责任感和荣誉感。通过评优、推优、表彰等多种形式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投身学校教育教学实践,营造爱岗敬业的良好氛围,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

(三)坚持在维权服务上想办法下功夫,努力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切实为教职工做实事办好事

以服务促发展,深入群众维权帮扶送温暖。持续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活动,主动深入职工,全面了解职工需求,及时反映职工诉求,推动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问题的解决。校院两级工会坚持开展“五必访”,走访慰问教职工75人次,发放慰问金26990元,及时帮扶困难教职工,缓解他们的燃眉之急,增进了工会与教职工的感情;积极为教职工构筑抵御风险屏障,全校教职工会员参加了省总重大疾病保障计划和女教职工特殊疾病保障计划,参保金额61890元,有1名家庭困难的参保教职工子女获得3000元的爱心助学;滁州学院工会被评为省职工互助保障工作先进代办点,单晶晶同志被评为省职工互助保障工作先进个人;配合校医院开展健康体检,提供免费早餐;春节前走访慰问困难职工15人,发放慰问金10500元;关心青年教职工生活,为青年教职工搭建交友平台;根据全总〔〕23号文件精神,由学校福利委员会、监审处、财务处、会员代表组成采购组公开采购,为全校937名会员发放大米和食用油。

(四)坚持围绕教职工需求,组织开展好各项文体活动,不断丰富教职工文化生活,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以和谐为主线,丰富教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以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方式为中心,服务好乒乓球等日常活动和健身项目;以激发参与兴趣、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工会组织凝聚力为目标组织开展了庆“三八“节趣味项目比赛、女子垫球比赛、排球比赛、足球比赛、环湖跑比赛、羽毛球比赛、扑克牌(桥牌)比赛、象棋(围棋)比赛、文艺晚会等活动;组织文艺演出慰问社区居民;组织教职工参加校第九届运动会,增加了年龄分组和比赛项目,共有300多名教职工参加了比赛;积极支持教职工文体协会自主开展活动,今年先后成立了教职工书法协会、足球协会、象棋(围棋)协会,以各类友谊赛为载体,加强对外交流,建立与周边高校的友好往来,加强交流学习、提高技术水平,组队参加皖北片高校(附院)教职工三人制男子篮球比赛获第三名,参加滁州市桥牌比赛获第二名,参加滁州市五人制足球比赛,展示了我校教职工群体活动的水平和风采;发挥分工会的作用,鼓励各分工会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全年各分工会开展如篮球赛、乒乓球赛、扑克牌比赛、围棋(象棋)比赛等各类活动30多次。

(五)坚持抓好工会的自身建设,不断提升工会组织的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为做好工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加强工会组织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工会干部服务教职工的能力。圆满完成工会换届工作,选举产生新一届教代会执委会、工会委员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加强财务工作的严格管理;加强理论研究,不断提高论文的质量和水平,认真组织有关人员参加皖北片理论研讨,提交的三篇论文,一篇被评为一等奖,二篇被评为二等奖;加大工会干部培训力度,举办了全校专兼职工会干部培训会议;加强工作作风建设,进一步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完善整改措施,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与教职工“零距离”接触,积极主动、深入细致地做好教职工工作,实实在在地为教职工说话办事,增进教职工与工会干部的感情。

加强工会工作宣传。将宣传工作与学习型工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大力宣传反映我校工会及各分工会的工作、生活、学习等情况,扩大校内外的交流与影响。同时,积极向省教育工会和中工网安徽频道投稿。对校工会网站进行了调整、改版,专人负责网站维护和宣传报道。

各位代表,回顾2014年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领导要求和广大教职工的期望仍有差距。主要表现在:教代会各项职权需进一步落实;服务教职工的能力和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分工会的作用还需进一步发挥,工会活力有待增强。这些问题亟待我们共同努力,切实加以解决。

二、主要工作

20,是学校全面推进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年,是深化综合改革关键年,也是科技工作推进年。学校教代会工会将全面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学校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目标管理等重点工作,着力强化服务意识、提升维权能力,着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保障水平,团结激励全校教职工建功立业,为学校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一)加强民主管理机制建设,完善学校教代会工作制度

贯彻、落实教育部《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教育部第32号令),认真做好学校第三届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各项筹备工作;继续发挥教代会执委会及各委员会在闭会期间代表教职工行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职能作用,加大源头参与力度;加强对二级教代会工作培训、指导、协调和监督,完善二级教代会建设考核体系,建立相应约束监督机制,规范二级教代会操作规程,使教代会开得充分、开得必要、开得有效,进一步推进高校民主政治建设。

深化校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工作内容,拓展工作形式,加强规范化管理,强化校务公开工作机制。

(二)深入开展提素建功活动,引导教职工助力学校改革和发展

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总工会《关于在广大职工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总工发〔2014〕28号)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教职工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推进“三育人”工作,开展师德标兵、“三育人”先进个人、工会工作先进集体、工会工作先进个人、工会活动积极分子评选;发挥工会组织宣传教育优势,以庆祝第31个教师节为契机,树立先进典型,用良好的师德师风影响和凝聚广大师生;开展先进劳模疗休养活动,优化育人环境,拓宽育人途径,全面促进学校育人质量的提高。

大力开展各类技能竞赛活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管理与服务岗位职工工作技能创新竞赛,把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作为调动教职工投身学校深化改革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将竞赛活动办成展示业务水平、开拓业务眼界、帮助教职工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

(三)依法科学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校园

遵循“要把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指示精神,将构建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健康劳动关系作为工会参与民主管理、服务职工群众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维护好职工的政治经济权益。深化“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形成服务教职工的长效机制;继续开展“五必访”工作,建立困难教职工档案,多途径向特困教职工送温暖,着力解决好教职工面临的最困难最操心最忧虑的实际问题;继续做好职工互助保障计划;抓好建家工作,继续管理、使用好两个校区教职工活动中心,并根据财力状况,适当添置活动器材,充实内涵,满足教职工的活动需求;根据上级工会组织部署,认真落实“金秋助学”活动;协助校医院做好教职工体检;重视女教职工工作,为女教职工提供多元化服务,切实维护女教职工的特殊权益。

(四)丰富教职工业余文化生活,营造和谐文化氛围

发挥工会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继续开展多样化、群众化、普及化的教职工文化活动,突出特色,打造品牌,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教职工交流和沟通搭建平台;积极组织广大教职工参加学校第十届运动会,并做好相关工作;鼓励各分工会开展活动;规范文体协会日常管理,继续支持其独立自主开展活动,并组织开展先进协会评比,条件成熟的,继续组建相关文体协会。通过活动提升教职工归属感、幸福感,激发教职工为学校改革发展建功立业的热情,促进教职工身心健康与和谐校园建设。

(五)加强组织自身建设,打造教职工信赖的教工之家

篇6:职代会暨工代会闭幕词

分公司*****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经过全体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和大会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现在就要闭幕了。在此,我代表分公司党总支向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与会代表、全体工作人员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会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局“四会”、公司2008党委扩大会和公司“两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公司“六个一”发展战略,切实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坚持“三个文明”建设健康协调发展,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充分发挥了全体代表的聪明才智。会议期间,**工作报告,各位代表以高度的使命感和主人翁精神,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两个报告进行了认真的审议。大家一致认为,分公司**职代会和工代会客观全面地总结了分公司2007年所取得的成绩,实事求是地指出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明确了2008年的工作目标,制定了具体的措施,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这是一次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团结和谐的大会,同时也是一次动员全体职工为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而努力奋斗的大会。会议的成功召开,对分公司“三个文明”建设向前发展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下面,我结合会议期间各位代表讨论的情况,就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强调三点意见:

一、抓紧落实会议精神,统一思想认识。这次会议树立了科学发展观,明确了分公司发展方向和2008年工作目标,分公司各单位要抓紧时间向职工宣传贯彻会议精神,把职工的思想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增强职工的紧迫感、责任感,并转化为职工的自觉行动。要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力求实效。希望大家深刻领会“五个创新”的丰富内涵和深远意义,加快实现公司**发展战略。结合各单位实际,谋划新思路,推出新举措,开创新局面,迈上新台阶。

二、认清形势、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发展要落后,发展慢了,也要落后”。2008年发展的形势即喜人,也逼人。一方面我们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我们也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在当前中石油油气大开发的形势下,作为油气开发主要专业化公司之一,我们要深刻认识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必须适应新形势,转换观念,参与竞争,深化改革,促进发展。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把握机遇,开拓进取的意识。从而激发斗,志焕发精神,不断进取,为**开发做出我们**人应有的贡献。

三、强化党组织建设工作,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实现今年分公司工作目标,必须要有坚强的党建工作来提供组织保证。

一是狠抓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班子驾驭市场经济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重点开展好创建“四好”领导班子活动。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加强领导干部八个方面的作风建设,在分公司上下形成良好的风气。

二是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贯彻**公司党委下发的《**创建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精神,以创建“**”活动为载体,全面提升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力。

三是狠抓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实践证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发挥党员先进性作用的有效形式,我们要继续深入开展好这一活动,并把它融入到生产经营和安全环保等各项工作中去。继续在党员中开展“党员身边无事故”活动,在职工中开展“文明礼貌车”活动,通过活动不断增强党员、职工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从而自觉遵章守纪,实现安全生产,确保分公司工作目标实现。

篇7:再回首,以工代赈廿五年

江西省是全国最早实施以工代赈扶贫试点的省份之一。自1984年开始,我省相继实施了“粮棉布”、“工业品”、“粮食”,“江河治理”、“综合治理与开发”、“扶贫攻坚”和“专项国债”等扶贫计划。以工代赈资金除用于大江大湖的治理外,全都用于直接扶贫,且重点投入21个国定贫困县。以工代赈的实施范围覆盖全省57个贫困县市。涉及农村交通、农田水利、小水电、农村通讯建设以及水土流失治理、水毁工程恢复和片区综合开发等方面。其中直接与村民脱贫致富相关联的县乡交通、农田水利,人畜饮水工程的建设成为以工代赈工程实施重点。在突出建设重点的同时、综合配套治理也相应展开,一大批生产生活设施和综合治理开发项目在全省贫困地区投入建设,极大地改善了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和生态环境。加快了这些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深得民心。

进入扶贫开发新阶段,2001年至2008年间,国家共安排我省以工代赈资金162640万元(含管理费1723万元)。省配套资金40230万元。在以工代赈实施过程中,做到建成一个项目、解决一个问题、造福一方百姓。

——打通省际出口路,构筑通往国定省道、铁路的联网路。修通县乡断头路。全省建设县乡村公路12652公里,修建桥(涵)17777延米,大大改善了贫困地区的交通条件,促进了贫困地区优势资源的开发,提升了贫困地区开放条件和经济发展能力。

——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以工代赈扶持改造中低产田39.8万亩。加固中小型水库850处,衬砌渠道1395千米,兴建、更新改造泵站730多座,增加和改善了灌溉面积256万亩,改善了贫困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粮食及经济作物产量。并通过对鄱阳湖重点圩堤九江长江大堤赣抚河堤的除险加固,大大提高了大江大河防洪抗灾能力。

——着眼群众健康,实施引水工程建设。贫困地区百姓饮用高氟水或人畜共饮现象一直非常突出。多年来,以工代赈围绕改善水质,开拓水源。兴建了大批人畜饮水工程,建设了大口井、手压井和小型山村引水工程、自来水工程,极大地提高了贫困地区群众生活质量。

——保护生态环境。在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的贫困地区,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单元,实施片区综合开发,发展特色农业,全省建设了一批脐橙、甜柚、茶叶、早熟梨、布朗李等高效经济林,既提高了贫困地区山地资源的开发效益,又加快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建设与赈济相结合,广泛组织群众参加以工代赈工程建设,及时发放劳动报酬,达到建设与赈济同步实施,深受群众好评。

篇8:工代会上级领导讲话材料

今天,公司工会召开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公司第七届工会委员会和经费审查委员会、女职工委员会。首先,我代表局组织处,对公司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的圆满成功、对当选公司第七届工会委员会和经费审查委员会、女职工委员会委员的各位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

在上届工会工作的五年期间,公司工会在公司党委和上级工会的正确领导和公司行政的大力支持下,团结带领广大职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工会的各项职能,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主力军作用,为推动公司的发展,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公司工会多次被产业工会和市总工会评为先进“职工之家”。公司的工会工作,为提高全局系统的工会工作水平,做出了贡献。借此机会,我谨向全体工会干部、会员代表,向大力支持工会工作的各级党政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并通过你们向广大职工致以亲切的问侯和崇高的敬意!

公司第七届工会委员会任期期间,正处于公司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的关健时期。这是工会工作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四年,也是工会工作大有作为的四年。工会要充分认识肩负的重要责任和历史使命,以更高的标准、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作风,切实做好各项工作。下面,我对工会工作提出几点建议,供同志们参考: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提升工会工作水平。

科学发展观,既是推动公司又好又快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搞好工会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各级工会要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会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工会的各项工作。

一是要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要紧紧围绕公司的发展目标,把工会工作放在公司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动员广大职工共谋发展,共创和-谐,共享发展成果,把广大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公司的发展目标上来。要围绕公司发展目标和生产经营任务,深入开展群众性生产技术创新和劳动竞赛建功立业活动,充分发挥广大职工在企业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

二是要注重提高职工队伍素质。要协同公司党政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技术业务培训,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比武活动,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素质。要开展好群众性文体活动,增强工会的活力。

三是要加强企业民-主管理。要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司务公开制度,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充分发挥职代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职能,提高企业民-主管理的水平。

四是要履行好维护职能。工会组织要坚持依法维权的原则,和既要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又要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的“双维护”要求。要协同行政方面认真落实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保障好职工安全卫生权利。解决好职工群众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努力为职工排忧解难。把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二、进一步加强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大力支持工会工作。

工会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是做好工会工作的根本保证。公司各级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工会工作,支持工会按照法律和章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各级党组织要健全必要的工作制度,定期听取工会工作的汇报。认真听取工会组织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工会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的困难,为工会履行职责提供有利条件。

各级工会组织,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争取行政的支持。广大工会干部,要充分认识工会工作的重要性和作用,进一步增强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不辜负组织和广大职工的信任,切实做好工会工作。

三、加强工会各级班子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一是要加强学习,提高履职能力。首先,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党关于工会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工会工作的业务技能。提高工会干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工作的能力;提高组织职工、动员职工、依靠职工、服务职工的能力。

二是要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方法。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党委要求、行政支持、职工所愿、工会所能的工作定位,选准服务职工和推动公司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三是要增强服务意识,加强作风建设。各级工会干部要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意识。工作重心下移,服务基层、服务施工一线,服务广大职工,真正把工会建设成为组织健全、履职有力、作用明显、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

同志们,我相信,在公司党委和上级工会的正确领导和行政的大力支持下,公司新的一届工会领导班子,一定会团结带领广大职工,开拓进取,奋发努力,为公司又好又快地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祝愿同志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

篇9:第五届教代会暨第九届工代会

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建设有特色高水平“211工程”大学

——在第五届教职工暨第九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三次会议上的报告

(2013年5月29日)

郑有良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过去两年工作回顾

2011年4月第五届教职工暨第九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二次会议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秉持人才培养是立校之本、科学研究是强校之路、社会服务是兴校之策、文化传承创新是荣校之魂的办学理念,抢抓机遇,改革创新,团结奋斗,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明显成绩。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为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授牌,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陈小娅,副省长黄彦蓉、曲木史哈先后来校考察,对学校各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过去的两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以学科建设为纲,核心实力明显增强

牢牢抓住“211工程”这个“牛鼻子”,大力促进学科建设 上水平、见成效、出成果。西南区作物科学与技术、西南区动物生产科学与技术、西南区动物疫病监测与防制、长江上游林业生态与环境工程、四川农业经济与农村社会发展,以及创新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公共服务体系等“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一致通过包括7名院士在内的专家组验收,且均被评价为优秀,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最后验收结论为总体情况较好。

充分发挥“211工程”建设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两年共投入7000余万元(4年共计1.28亿元)实施双支计划和科研平台建设计划,学科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式发展。新增生物学、农林经济管理、草学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生物学、林学、园艺学、农林经济管理、生态学、风景园林学、草学等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以及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在2012年全国高校一级学科评估中,6个参评学科有3个、2个和1个分别位居全国第四、第五和第七。两年来获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7个,建设资金合计2700万元。

(二)以立德树人为本,教育质量稳步上行

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持续实施本科教学质量推进计划,扎实抓好本科教学工程申报与建设。召开了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出台了本科教学工作管理文件,确立了学术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分类培养模式。到2012年12月,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达32593人,比两年前增加1586人。新增本科专业10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5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 项,以及教育部和农业部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4个,入选国家级教材17种,在挑战杯和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国家国际奖励11项。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2012年学校被教育部表彰为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

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召开了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到新水平。到2012年12月,在校研究生达3522人,其中博士486人、科学硕士2430人、专业硕士606人。荣廷昭院士指导的卢艳丽博士的学位论文获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另有1篇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124人获国家公派研究生出国留学项目资助。加强研究生导师的选拔管理,研究生导师队伍进一步壮大,目前有博士生导师171人、硕士生导师591人。

远程与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到2012年12月,成教、网教和自考在籍生达5.05万余人,比两年前增长88.2%,新增校外学习中心18个。非学历继续教育进一步拓展,新建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和推广中心1个。

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入选国家留学基金委和教育部第二批高水平大学建设签约高校,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等12所海外大学新签合作协议,支持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海外培训和学生参与境外实习,中美草坪项目累计毕业116名学生并获得中外双学位,新增国际合作项目45项。

(三)以创新驱动为重,科技工作高位有进

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不断提高科技支撑引领能力。召开了科技工作会议,修订了学科建设双支计划,拟出 台科技工作管理办法。抓住“2011计划”这一重要契机,深化和拓展校际、校所、校企合作研究,共建培育了“川猪”、“川粮”等协同创新中心。科研项目和经费跃上新台阶,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67项,其中新增458项;科研经费累计达2.94亿元,其中国家级项目经费1.95亿元。科研成果产出实现新突破,主持或合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9项,四川省哲社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新增国家级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6个、新品种审定9个、授权专利170项以及SCI、EI、ISTP和SSCI收录论文1101篇。科研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扎实推进,动物抗病营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正式运行,新增农业部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3个,获准建设水稻和玉米遗传育种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共建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研究基地和国家茶检中心川农大研发中心,崇州现代农业研发基地一期建设基本完成。

推进农科教、产学研和育繁推三个结合,积极探索以大学为依托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2012年学校成为全国首批批准成立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10所高校之一,此后雅安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率先启动,目前试点建设已初具规模和效益,被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称为“四川农大的雅安模式”。两年来,入选农业部和四川省农业主导品种27个、主推技术20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6项,遴选校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7项;先后与11个县市区、19家企业新(续)建合作关系,新建农业科技专家大院4个、博士工作站10个,选派科技特派员190余名,在20多个省(市、区)推广科技成果200多项(次);累计创社会经济效益150多亿元。

(四)以队伍建设为基,师资水平不断提高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坚持培养、稳定、引进和使用四位一体,着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2012年学校成为四川省人才优先发展试验区首批10个试点单位之一。两年来,继续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博士招聘计划,采取措施重点吸引具有1年以上留学经历人才,先后引进高端人才2人、拔尖人才2人、优秀人才15人、学术骨干6人,公开招聘录用博士102人。两年共投入4700万元实施“211工程”双支计划和国家杰青后备人选培养计划,一批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脱颖而出。荣廷昭院士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李仕贵教授获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准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创新团队2个,新增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8人,省百人计划人选4人。加大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力度,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提升学位、进修深造、产学交流和合作研究,落实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和助教制度。贯彻落实《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师德考评制度。

(五)以制度改革为主,治理结构更加完善

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抓好大学章程研制工作,把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 的要求落到实处,特别是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和学术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更加彰显。按照教育部《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持之以恒推进依法治校,全面深入实施校务公开和信息公开,切实保障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与监督权。2011年学校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荣誉称号。

积极稳妥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精简、统一和效能的原则,调整组建了宣传统战部、研究生院、国资基建处、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和档案馆。召开了人事工作会议,修订完善了职称评审、岗位聘任、业绩评分、津贴奖励等文件,构建了共同享有人生出彩机会的人事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和导向作用,继续实施教职工奖励办法,两年共奖励1280人次,奖金达1440万元。

(六)以服务保障为要,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本办学条件。成都校区一期工程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二期工程建设全面铺开,动科楼、林学楼和学生公寓已完成主体封顶,新的教职工公寓进展顺利。雅安校本部高层次人才公寓交付使用,“4.20”抗震救灾取得阶段性胜利。都江堰校区“5.12”灾后重建全面完成,土地置换工作顺利完成。

继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三校区网络一体化管理、一卡通系统、闭路电视联网、无线网络覆盖、视频会议系统、远程高清综合视讯系统等基本建成。图书文献资源进一步丰富,两年新增纸本图书16.5万册、电子图书27.4 万册、期刊3万余种、学位论文28万篇。召开了档案管理工作会议,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七)以文化建设为魂,校园文化更具特色

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抓住建党90周年、创先争优和党的十八大等重要时间节点,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以知名校长为导引、优秀专家为榜样、杰出校友为标杆,大力培育以“川农大精神”为内核的大学精神。深入开展名师讲坛、科技文化艺术节、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着力营造求真向善尚美的浓厚氛围。加强展览馆、电视园地、艺术社团等阵地建设,积极构筑立体化交互式主题教育平台。学校获省高校优秀校园文化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

(八)以民生改善为先,生活质量持续向好

遵循民生优先和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努力解决好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2011年1月大幅提高岗位津贴和生活补贴标准,2012年1月、2013年1月先后增加岗位津贴和生活补贴基数,2012年9月课时津贴和坐班津贴上调20%,2013年1月为在编在岗和合同制聘用人员增发春节慰问费,通过一系列综合配套措施,教职工待遇实现了可持续包容性增长。在为教职工考虑“票子”的同时,还尽力解决好“房子”,为校内无房和退出产权房的教职工分配公租房475套,为教职工办理以小换大产权房54套,为合同制聘用人员分配公租房56套。

继续实施寒梅飘香工程,重点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 帮扶。同时以奖、助、贷、勤、补、减等形式资助学生5.88万余人次,资助金额7801万元。2011年起每年投入1800余万元奖助研究生,研究生生活保障水平明显改善。大力实施阳光心理工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更加健全。

总结回顾过去的两年,我们在推进科学发展、建设和谐校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长足进步。这些成绩是广大教职工发扬“川农大精神”,开拓进取,团结奋斗,共同努力取得的。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广大教职工表示诚挚的谢意和由衷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改革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一是学科整体实力有待提升。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尚处空白,优势特色学科领域偏窄,学科间发展不够协调和均衡,近农非农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建设亟待加快。二是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分类培养模式需深入推进,专业和课程建设不够平衡,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制度改革有待深化,教学质量监控还需进一步落实,毕业生整体就业质量还不够高。三是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有待增强。标志性创新成果偏少,国家重大研究课题数量不多,国家重点培育实验室创建尚需加快,协同创新中心培育有待深化,成果推广转化效益需再提升。四是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有待加大。教师队伍的总量仍显不足,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有待提升,院士、长江学者、教学名师、千人计划人选、国家杰青等领军人物和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紧缺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五是现代大学制度有待完善。大学章程的制定和核准需抓紧,多校区管理体制机制 尚需理顺,学术委员会还应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文件“废改立”工作还需加强。六是民生改善有待加力。绩效工资改革还有一些难点需要突破,一些困难教职工的住房条件有待改善,特别是成都校区教职工住房供需矛盾突出。

以上这些问题,一些是长期积累下来的老问题,一些是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我们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快解决这些问题,决不辜负广大师生的期望,努力办好有特色高水平“211工程”大学!

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

今后一个时期是贯彻落实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关键期,是全面推动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机遇期。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教育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改革创新,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加快建设有特色高水平“211工程”大学。

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学科建设这个战略举措,进一步提升学科专业水平扎实开展“211工程”续建项目论证,做好四期建设项目的申报立项,力争立项项目领域更广、数量更多、质量更高。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实施好新一轮学科建设双支计划,推动学科上台阶、队伍上质量和研究上水平。按照扶需、扶特、扶强的原则,采取措施建设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重点学科,突出抓好新一轮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和学科授权点的遴选申报,加大 已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的建设力度。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本科专业目录和设置管理规定,做好学科专业长远规划与动态调整,既支持优势明显和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形成品牌,又不断加强近农非农和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建设。抓好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加强对已入围项目的跟踪指导和监督。

(二)围绕人才培养这个根本使命,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切实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改革全过程、体现在管理服务工作各方面,支持和帮助每位学生努力实现自己的成才梦。进一步稳定招生规模,不断优化生源结构,做好本科生自主选拔录取工作。下功夫抓好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的申报与建设,积极争取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深入实施本科教学质量推进计划,落实好人才分类培养方案,推进双分式课程体系建设,强化课程训练和实践教学,创新教学方法手段,改善教学基本条件。加强教改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力争更多项目纳入省级教改项目,积极做好国家级教学成果申报工作。搞好教学工作督导督查,健全质量监控保障机制,编制发布教学质量报告。实施创新训练和实践育人项目,深入推进创新性实验、科研兴趣培养、专业技能提升和文化艺术教育等四大计划。抓好就业工作“三个百万工程”,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推动更高质量就业。深化德育立体化工程,实施学风建设行动计划和全员辅导员建设计划,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抓住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契机,推动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着力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加大研究生招生宣传力度,提高生源质量。深化研究生分类培养机制改革,探索多形式的培养模式,推进各类型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加强质量保障和监督体系建设,强化科研训练,提升创新能力,培育优秀论文。进一步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强化导师责任意识和育人作用,实施导师聘任考核和动态管理,推行以科研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

统筹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大力发展网络教育、成人教育和自学考试,稳步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全国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西部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和全省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建设,进一步拓展非学历继续教育与培训。支持开展多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吸引更多专家学者来校从事教学和科研,抓好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进一步加强合作办学项目管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吸引更多留学生。

(三)围绕科学研究这个重要任务,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原则,重点围绕粮食安全、种业发展、主要农产品供给、生物安全、农林生态保护等优先领域和主攻方向,着力突破一批关键共性科技问题,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其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等独特作用。坚持学科、人才、科研三位一体,改革科研组织和资源配置模式,积极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合作,打破校区、院所、学科界 限,多形式建立校内协同和外部协同机制,加快“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和申报。积极组织承担更多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力争实现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持续增长。建立与立项相衔接的成果培育机制,抓好科研项目的总结、验收和成果鉴定,挖掘具有重大实用价值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志性成果。扎实开展国家重点培育实验室创建,加强部省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哲社基地建设,构建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知识和技术创新平台。探索柔性加入、项目合作等灵活多样的组建方式,加快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创新团队。深化科研评价制度改革,树立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导向,真正做到论文看水平、成果看质量。实施《科技工作管理办法》,强化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和科研行为监管,把科研工作的责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四)围绕社会服务这个重要职责,进一步加快成果推广转化 树立以服务求支持、在贡献中发展的意识,建立发现、筛选、撮合、转化服务体系,努力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库、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和区域经济建设的智囊团。深化育繁推结合和农科教融合,创新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巩固、提升和拓展校地校企合作,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作用和导向功能,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机制,支持和鼓励教师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积极争取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和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工程项目,结合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及“4.20”灾后重建的迫切需要,重点抓好主导新品种和新产品以及主推新技术 的示范、推广与应用。进一步提高哲学社会科学服务发展的能力,鼓励将最新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咨询建议。主动参与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深化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科技园区、博士科研工作站、农业科技110等的联建共建,依托现代农业技术和农民创业培训基地开展农技培训,鼓励多形式开展送科技下乡服务。按照“一院四体系两基地两创新”的思路,以雅安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为示范,以崇州现代农业研发基地建设为重点,更大力度地推进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

(五)围绕师资队伍这个基本依托,进一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用好现有人才、稳定关键人才、引进急需人才、造就高端人才,倾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继续实施海归人才和博士招聘计划,重点引进一批具有1年以上留学经历的杰出人才、高端人才、拔尖人才、优秀人才和学术骨干。深入实施学科建设双支计划,健全人才发现、评价、培养和资助体系,着力培养造就一批创新型学术带头人和学科骨干,力争有更多人选跻身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千人计划、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和百人计划等人才项目。把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鼓励申报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项目,完善进修深造、产学交流、合作研究等资助办法,落实助教、集体备课、讲课竞赛、参与教研团队等制度。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要抓手,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真正把师德表现作为考核、聘用、评优和晋升的首要内容和重要依据。

(六)围绕改革创新这个现实需要,进一步深化管理机制改革 牢固确立“改革是最大红利、创新是最大动力”的观念,按照教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加快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构建以章程为核心的依法治理机制。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完善党政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凡属重大问题都要做到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发挥学术委员会的重要作用。健全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推进校务公开和信息公开,尊重教职工办学治校的主体地位,支持教代会和工代会依法履行职能。加强统一战线和群团工作,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改革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进一步完善校区布局结构调整,健全多校区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厘清校区、院所、系室层级关系。按照中办《关于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依据编制管理办法分类设岗,实行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全面实施职称评审、岗位聘任、业绩评分、津贴奖励等系列文件,切实发挥政策在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和激励保障中的杠杆作用。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提高资产配置水平和使用效益。完善财务管理机制,健全财务监督制度,依法公开和披露财务信息。

(七)围绕条件建设这个基础保障,进一步改善设施服务条件 树立“抓重建就是抓发展”的观念,科学制定“4.20”灾后重建规划,努力建设好震后美丽雅安校区。稳步推进成都校 区二期建设,确保按期完成林学楼、动科楼、学生公寓和教职工公寓等工程。完善土地置换后都江堰校区建设规划,积极推进有关工程项目实施。进一步加强图书档案文献资源建设,推进图书档案管理数字化和网络化,实现三校区服务工作一体化和自动化。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网络终端设施普及,实施“i川农”移动互联工程,建设共享数据库及交换平台。打造开放灵活的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创新网络教学模式,开展高质量高水平的远程学历教育。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自主学习。

(八)围绕改善民生这个基本取向,进一步构建和谐平安校园 始终把民生改善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多谋师生之利,多解师生之忧,做到对师生倾情关心、倾心爱护、倾力帮助。一以贯之地改善教职工待遇,坚定不移地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持之以恒地提高教职工收入水平。抓好“4.20” 受损教职工住房的安全鉴定和维修加固,把住房调整后续工作做实做细。更加关心广大教职工的身心健康,依法落实老同志“两个待遇”。完善学生奖励和资助政策体系,继续实施寒梅飘香工程。加强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全面推进阳光心理工程。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健全安全保卫制度和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师生法纪和安全教育,扎实推进校园环境综合治理,努力创造安定有序、和谐融合、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九)围绕改进作风这个内在要求,进一步密切联系师生员工 原原本本落实上级关于改进工作作风有关精神,不折不扣 执行学校《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师生的规定》,务求在改进调查研究、联系帮助基层、热情服务师生、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因公外出、改进新闻报道、简化接待工作、厉行勤俭节约等方面取得实效。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为抓手,以“四好班子”创建活动为载体,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和惩治四位一体的惩防体系。按照学习型、创新型和服务型的目标要求,推进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结合大学文化建设和节约型校园创建,引导广大干部主动改作风、习惯转作风,努力营造勤俭办学、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上一篇:公司年会节目创意简单节目下一篇:西南大学学位授予典礼学生誓词20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