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2024-04-14

村乡村振兴工作总结(精选10篇)

篇1:村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自全县启动乡村振兴工作以来,我单位高度重视、积极响应、抽调精干到包保村—XX村开展乡村振兴工作。驻村工作人员牢记职责使命,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工作,多次和单位负责人、XX乡政府领导与干部一道进组入户,为脱贫户、监测户、五保户问诊把脉,提供持续帮扶,防止返贫,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调研考察产业基地,多方争取支持,寻求致富门路。现将20xx年度一年来的乡村振兴工作情况做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党的建设

加强党组织建设,加强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到村以后,完善村支两委学习制度,抓好班子自身建设,特别是通过“三会一课”制度提高村支两委与驻村工作队的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坚持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等,传承革命先辈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明确、政治信仰笃定的红色精神,筑牢基层党组织的精神根基。经常利用座谈会、工作例会加强与村干部之间的沟通交流,使村干部之间团结协作、合作共事的意识不断增强,工作思路不断统一,进一步强化了组织建设,为桃坪界村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下一步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五个到户

照上级统一部署开展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五个到户”行动,XX乡政府领导干部、桃坪界村支两委、驻村工作队和桃坪界村11个党员全部下沉网格,精准对接,全村495户1560人,人人见干部、户户有党员。切实做好入户精准摸排、精准服务、精准化解。紧扣“政策法规宣传到位、村情民意了解到位、群众诉求收集到位、矛盾纠纷化解到位、意见建议征求到位”的要求,特别是对返贫边缘户、重残重病户、低保、五保户及产业大户等几种类型放在重中之重。坚决贯彻落实“四方会诊、三级化解”,形成合力,对存在的问题做到:不过夜、早研究、早部署、早解决。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三)普法宣传

充分发挥检察职能,针对群众法律知识欠缺等问题,结合法制宣传活动,开展法律宣传讲座,发送法律宣传单,使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得到提高。通过禁毒宣传进校园,来到XX乡九校开展讲座,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法治观念何法律意识,为创建“无毒校园”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为了遏制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降低校园犯罪率,开展主题普法活动,引导教育学生从自身切身利益出发,树立法治观念,提高安全意识,让更多青少年免遭校园欺凌与暴力。驻村工作与学校一同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为了增强村民守法意识及交通安全意识,从源头上避免和减少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驻村工作队联合XX村交通劝导员以XX村“赶集日”为契机,在村农贸市场附近开展道路安全宣传,对无牌无证驾驶、不带安全头盔等违法活动进行警示教育,直接有效的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驻村工作队用法治力量护航乡村振兴,营造基层浓厚法治氛围,真正让法律法规走进千家万户,融入到了基层老百姓的生活,引领推动乡村振兴发展迈向新高度。

二、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一)XX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公共服务和建设规划相对落后。主道路还存在一段烂路,路面开裂处较多,机动车行驶非常颠簸,道路路灯较少难以满足需求,存在夜间出行安全隐患。同时公共厕所、垃圾清运设施还较为落后。

(二)“三农”带头人数量不足。村内党员数量较少,青年党员占比较低,带动XX村发展的先锋力量薄弱。

(三)驻村工作队的基层经验不足,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力弱,特别是在做党组织工作、解决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与利益纠纷等能力不够,有待于进一步学习提高。

(四)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积极性不足,尽管我村平时加大对困难党员家庭的帮扶,引导党员积极参加对村各项事务的监督,但相当一部分党员仍经常无故不参加组织生活等党的活动。

(五)共建单位的支持能力有限。作为后盾单位,作用发挥也受到限制,在争取项目和资金的具体工作中成效不够明显。项目和资金现在都是省里直接安排到县扶贫办、发改委、农委、国土局、水务局、财政局等部门,选派干部个人从县直相关部门争取项目和资金难度很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组织领导,狠抓组织建设。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加强村支两委班子对各项方针政策的学习与理解,增强大局意识

(二)争取项目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解决交通不便,部分村民的出行难问题

(三)发挥单位优势,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根据该村的自然条件和生产特点,动员部分单位成员到该村进行考察并与该村进行项目洽谈合作,资助该村加快发展农民增收项目。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各方凝聚共识、集合力量、奋力攻坚。

篇2:村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一、党建凝心强基工程。

加强组织保障,不断增强基层支部的战斗力。一是抓班子自身建设。加强班子团结、明确分工、带头工作,切实发挥社区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二是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保证每月正常的组织生活,认真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积极参加上级党组织的党务培训,提高党务知识,带动党总支部工作的正常化、规范化。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党建工作的整合力。在推进社区建设中,村党总支部要起重要作用。建立健全村党总支的各项工作制度,做到“有健全的组织、有完善的制度”。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坚持走群众路线。

二、集体经济壮大工程。

在如何转变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上下功夫,克服安于现状,疏于进取的思想,努力培植一个村集体增收的可靠产业。一、对集体用房进行整合并重新发包利用租金来提高集体经济收入;

二、利用闲置资金理财增加收入;

三、复制高产能模式,扩大高标准农田规模来提高集体经济收入。

三、美丽乡村提档工程。

继续做好公益事业建设。利用好集体经济收入,把村内破损的路面进行全覆盖维修、增加全村绿化覆盖率、建设好村民健身场地。继续做好控制违章建筑工作,积极开展群防群治,加强干部夜间值班制度,切实提高我村人居环境。

四、富民增收动能工程。

进一步加强村干部责任制考核和民主评议活动,增强村干部服务群众的意识,提倡礼貌用语,热情接待,努力提高为民服务的本领。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惠农政策,通过公示、广播、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新农合、新农保、农业政策性保险等惠农政策的合理性及优越性,引导村民合理选择,全员参保。为五保老人、特困户争取最低生活保障、为残疾村民争取残疾人就业基金,把党的惠民、利民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百姓家中,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梳理、拓宽我村劳务输出渠道,维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五、文化赋能聚力工程。

我们以村文化宣传、文体活动为载体,把思想教育融入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能吸引村民广泛参与,并使村民在自觉参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为了能把法律送进千家万户,我村将通过多种形式在居民中开展了各类普法宣传活动,营造了一个学法、懂法、用法、守法、护法的良好氛围。2021年我村将建立一个百姓大舞台,将思想政治工作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使村党员群众在广泛参与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增强了村归属感和凝聚力。

面向未来,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村两委将始终抱着发展一方经济,改变一方面貌,造福一方百姓的强烈使命感,勇立潮头,负重拼搏,后发崛起,凡事都要争一流,当先进,创特色,将我村发展的宏伟蓝图变成生动的现实。

篇3:村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一、形势严峻, 应当正视存在问题

1. 油料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山西省油料作物的种植面积广、品种杂。农民种植油料主要以解决自己的生活用油为目的, 其次是出售油料作物。种植品种主要是晋北和晋西北的胡麻, 晋南、晋东南的油菜、油葵以及分布较广的大豆和小面积的花生。20世纪末时种植面积大都在30万hm2左右, 这几年种植面积逐年下降, 2007年最低, 约18.6万hm2, 2008年回升到21.38万hm2。造成油料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1) 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 种植成本加大, 效益降低; (2) 种植地块多为贫瘠地、丘陵地和套种, 产量低、面积小, 形不成较大的商品市场; (3) 油料收购价格低, 卖不出好价格, 不如种其他经济作物效益好; (4) 加工点缺少, 农民加工油品不方便, 油料就地转化难; (5) 缺少较大型油料加工企业, 生产工艺落后, 生产周期短, 无法带动油料产业化生产。

2. 乡镇油料加工点萎缩倒闭、设备老化, 难以维持

据调查, 20世纪80年代, 全省较大的自然村、镇均有机械油料加工点, 之后逐渐减少, 现在多数油料加工点都已倒闭, 现存的多在县城附近, 主要是解决城镇居民的吃油问题。分析原因: (1) 乡镇油料加工点多以来料加工为主, 收取加工费较低, 约0.3元/kg, 加工点的利润主要靠出售渣饼作饲料。由于油料面积的不断减少, 加工量萎缩, 致使加工点倒闭。 (2) 现存加工点多数设备老化, 难以为继。据调查, 20世纪90年代以来购置的榨油机有6 000余台, 而实际可以使用的只有400余台。主要生产厂家来自四川、河北、湖北等省, 多是单螺旋榨油机和液压式榨油机, 其设计理念陈旧、规模小、装备差、浪费多、损耗大、效益低, 致使现有加工点难以为继。

3. 榨油工艺落后、油品质差价高

当前, 油料加工工艺仍然沿袭原有的工艺流程, 需要进行油料的预处理, 如破碎、软化、轧坯、蒸炒等工序, 以及油品生产后的“五脱”工艺, 整套榨油过程的正常生产, 至少需要几十万元投入, 需要有专门的厂房、辅助的锅炉, 生产过程中还有“三废”排出。如此的大投入, 必然导致油品价格的提高;如此落后的技术、工艺, 必然会影响油品的质量;于是油品质差价高, 导致了加工厂 (点) 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差, 最后关门破产。加工点的减少, 自然影响油料种植面积的减少, 农民只得靠买商品油解决吃油问题, 从而增加了农民负担。

4. 油料、油品储存设备原始, 方法手段落后, 新设备匮乏, 储存质量差, 损失大

油料的储存一般国有粮库只占20%, 大头还得靠农户储存。主要是麻袋、编织袋、木桶和罐子等, 损失较大, 一般在10%左右, 甚至高达30%。损失主要来自霉变和虫、鼠害。

油品的储存也没有很好的办法, 只能靠塑料桶、玻璃瓶、水缸、铁桶等, 或埋入地下, 或存于阴凉处。与当今迅猛发展的高科技相比, 显得很原始, 不是长久之计。

5. 油品加工缺少龙头企业, 无力带动油料产业化

从调查情况看, 全省尚无规模大、影响大、上档次的油料加工企业。特别是胡麻作为山西省特有油品, 过去一直是晋北、晋西北和吕梁等地农民的主要油料来源, 每年的种植面积都保持在7万hm2左右, 占全国胡麻产量的20%。胡麻具有特殊的营养成分和特有药用功能, 全身是宝, 所榨出的油可与深海鱼油相媲美, 被称为“陆地上的深海鱼油”, 是世界上公认的好油。但至今没有一家能达到设备先进、规模上线的龙头企业, 严重制约了种植面积的扩大和胡麻油品牌的诞生。

二、关注民生, 面对现实采取积极有效措施

从调查情况看, 农民现有的油料自产自销、就地转化的方式不会改变, 农村油料加工厂 (点) 以小型分散为主和以加工初级产品为主的现状也很难改变。为此, 我们在呼唤龙头企业建设的同时, 更需要发展适应偏远地区农村小规模加工的需要, 更需要加大对小型加工生产厂 (点) 技术装备更新、改造力度。只有这样, 才能适应油料生产的需要, 适应农村农民生活的需要, 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所以, 必须关注民生, 以民意为本, 切实解决好全省农民吃油难、吃好油难、吃油不方便等问题。

1. 统筹规划, 开展“千乡万村”油料加工点建设工程

山西省油料生产的特点是规模小、品种多、种植分散。油料加工缺少龙头企业, 农民的油料作物的加工80%是在农村产地进行, 自产自销。建议在全省实施“千乡万村”油料加工点工程建设, 利用国家和省级财政扶持资金和机器补贴资金, 统筹规划, 合理布局, 科学发展, 解决好广大农民群众吃油难、就地转化难、吃油贵的问题。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以公益为主体, 把政府的投入与市场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 把长效发展和农民受益结合起来。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千乡万村”农村油料加工厂 (点) 建设工程, 逐步形成以县城加工点为龙头、乡镇加工点为骨干、村加工点为基础的农村优质油加工网络, 逐步缩小城乡食用油消费差距, 惠及百万农民, 以此带动全省油料生产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2. 大力推广先进的制油技术和装备

(1) “冷榨技术”的特点“千乡万村”工程建设要依靠科技进步支撑, 以高标准、高起点, 大力推广“冷榨技术”和低温榨油机为核心。冷榨技术是国家科技部、农业部“十一五”期间重点攻关和推广的新型食用油制取技术, 也是目前国际上先进的食用油生产技术。该技术与我国目前所采取的“热榨技术”相比, 具有三大优点: (1) 油品质量好。由于油料的榨制温度低, 榨制过程短, 生产过程不会因高温作用而使油品质量改变, 不会破坏油品本身的营养成分和不饱和脂肪酸, 也不会因高温使油品发生化学变化, 产生有害成分, 影响身体健康。 (2) 副产品利用率高。由于整个榨制过程中, 始终处于低温状态, 所产生的副产品———渣饼, 没有受到高温破坏, 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油料中的营养成分、微量元素和氨基酸。所以可以进行副产品的加工再利用、再增值。即使直接做为饲料使用, 也比“热榨”的渣饼质量好。

(2) 低温榨油机的优越性“冷榨技术”的核心是低温榨油机的使用和免炼制工艺的应用。低温榨油机是目前先进的榨油设备, 与我国现存使用的榨油机相比, 具有三个优越性: (1) 低温榨油机采用双螺旋轴设计, 油料在压榨过程中主要是靠料与料、料与构件的物理碾磨和特制三面刀切削油料来完成整个制油过程的。榨制过程温度低、时间短、不产生高温; (2) 油料榨制前, 不需要对油料进行预处理, 如破碎、软化、轧胚、蒸炒等, 工序简单, 节约成本, 减少浪费, 保护环境; (3) 不需要进行“五脱”工艺, 免精炼制油。榨制的油经简单的物理处理, 就成为高品质的食用油, 可直接食用, 节省了大量的投资。

(3) “冷榨技术和低温榨油机”应用试验成功山西省农机局在全省布点14个, 进行生产试验, 采取统一试点建设、统一机具配套、统一加工标准、统一技术要求、统一操作规程的试验方法, 并选用多种油料作物进行压榨试验和机具长时间生产耐用性试验。试验点生产的油品经我国权威部门———国家粮油检验检测中心检验, 达到国家一级油标准。特别是生产的胡麻油, 经检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53%以上, 成为名副其实的好油。试验结果表明, “冷榨技术”是一项投资少、效益高、易掌握、易普及的好技术, 生产出的油品质量好、成本低, 非常适合在全省大面积推广。

3. 全力提高油料、油品储存装备和技术创新力度

油料的储存方面, 应大力推广经济型烘干机, 特别是燃煤烘干机和先进的、技术含量高的仓储设备及简易的、有效的、成本低的储粮桶, 力争降低储存成本, 减少油料损失。

油品的储存方面, 应大力推广经济适用、先进有效的充氮储存新技术, 保存期可延长半年多。这种技术对于易氧化的油品, 特别是胡麻油效果更好。

4. 以油料加工力促油料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发展

在大力实施农村油料加工点建设, 推广先进制油技术的同时, 要全方位推广油料作物的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实行机械化耕整地、播种、深施肥、中耕、植保、收获、烘干、储存和冷榨制油一条龙机械化作业, 为油料的集约化生产、市场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开辟一条新的途径。目前, 胡麻和油菜作物的全程机械化生产试验工作正在进行中, 争取试点试验成功后在全省推广。

三、抓住时机, 制定扶植山西油料生产发展的方针政策

服务农业生产、做好油料文章、解决民生问题, 是一项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民健康、造福子孙后代的好事。山西省委、省政府应抓住这次“拉动内需、转型发展、保障民生”的有利时机, 制定一系列扶持油料发展的方针、政策, 支持油料加工技术和装备的升级改造, 扭转油料生产下滑趋势, 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基于此, 我们建议:

1. 运用土地流转政策, 形成北胡麻、南葵花、油菜、中特种油品的全省油料机械化生产产业格局

新的一轮土地流转承包改革即将开始, 我们应把握机遇, 开拓创新, 把实现油料作物连片生产、规模种植、机械作业, 作为改造传统农业, 增强抗风险能力和进一步释放土地生产力的重要环节来抓, 促使山西省油料生产上一个新台阶, 有一个新跨越, 借此机遇做大做强山西油料产业, 特别是胡麻及特种油品产业, 全力打响这张“王牌”。力争把“胡麻油”“特种油”及副产品产业做成像山西“汾酒”“陈醋”一样闻名全国, 享誉世界的拳头品牌。同时, 通过油料产业的发展, 带动相关行业的繁荣, 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提高。

2. 依靠科技技术进步, 实现装备不断创新

发展机械化生产体系、科技创新体系、油品加工工程体系、产业化体系和油品质量监督检验体系, 使山西省油料生产、油品加工尽快由原始加工向现代化转变、由初加工向高附加值的精加工转化、由单一加工向油料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加工转化, 使山西省油料生产、油品加工有一个长足的发展。

3. 加大政策扶植力度

制定一系列稳定的、长期的、连贯的、配套的扶持和优惠政策, 如投资政策、产业政策, 为农村油料加工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为油料生产和加工的重点实施地在农村, 受益者是农民, 对于农业机械和装备的扶持应以公益性投入为主, 政府、企业、农民共同参与, 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资金投入。

4. 组建5个油品精加工中心, 装备先进的油品精加工设备

在“千乡万村”油料加工点工程建设的同时, 应走“蒙牛”、“伊利”的发展模式, 培植一批重点加工点, 收购冷榨毛油, 再由加工中心进行精深加工。之后, 统一商标、统一筹划、统一营销、上市销售、占领市场, 力争用较短时间将我省油品特别是胡麻油做成像“鲁花”、“金龙鱼”一样的著名品牌。

篇4:村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夏铸九:区域不均的问题是改革开放纳入全球经济之后都市化中国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结构性趋势下,广大乡村地区的首要课题是地方产业的振兴与地方社会的活力与自主性如何确立。面对地产资本、旅游投资与游客进入,地方能在规划上,由战略定位、保护与保育规划、到负责任的旅游,以至于草根小区营造上预做准备,可以将破坏减低,为乡村地方谋福祉。

海峡旅游:对于一个乡村而言,什么样的规划才是好规划?

夏铸九:规划的目标、规划的内容、执行的手段必须讲究,首先,认识地方村落的真实问题,从而,站在地方的立场出谋献策,以及,针对地方文化的活化保存与地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未雨稠缪,而非放任造成不可逆转破坏。

海峡旅游:“乡村营造”的终极理想是什么?应该如何推进乡村营造?

夏铸九:乡村营造的理想是有自主性的草根小区与有自主性的农民的诞生,他们知道自己是谁,自己的真实需要,有自觉与自我组织能力的地方小区是乡村营造的条件,他们不但是自在的农民,而且是自为的农民。期待地方政府的角色能发挥关键的作用,对地方小区开放而包容,过程宜平等对话,对地方发展则避免短视,避免造成地方文化与生态上的破坏,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至于专业者则为提供技术支持的角色,而不符合地方水土、移植套用则是专业大忌,反客为主的专业者是装了半瓶子水的专家。尤其期待发挥“互联网+”的力量推动乡村营造,造就21世纪网络社会才可能发生的,结合电子商务与有机农业生产、深度文化旅游以及生态旅游,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海峡旅游:旅游被很多人看作是乡村在农业之外的重要新兴产业,您怎么看?

夏铸九:旅游无疑是有巨大市场的新兴产业,旅游产品提供与消费者的条件俱足,但是,大众旅游若是不经规划与引导,很容易造成地方文化与生态上的破坏。大众旅游本身经常造成“上车睡觉,下车尿尿”,高峰期间游客过多,人车船拥堵,廉价仿制地方特产一扫而空,留下遍地垃圾,不但旅游本身质量难以提升,旅游者自己不满意,对地方的冲击也是灾难。要经过有地方自主性的旅游规划与地方小区的营造,才能转往深度的文化与生态旅游,或是养生旅游,以及朝向负责任的旅游,才能形成旅游者与乡村之间的良性互动,既使地方受惠,旅游者也获得身心的满足。

海峡旅游:乡村要发展需要采用什么有效的产业模式?

夏铸九:使乡村产业的发展模式加入人的因素,地方的参与者具备自主性经营的能力,才可能形成有意义的产业模型。譬如说,养生产业中的养生旅游,地方首先要有懂得禅修养生之道的大和尚、大师父或是道长,然后,塑造适当的地方与时间,规范参与修习者,这是一种可以参考的个案。

(本文仅代表受访者观点。)

篇5:村乡村振兴情况工作汇报调研报告

一、总体概况。

X省X市X县X镇X村,辖区面积X平方公里,共X个村民小组,总户数X户,人口X人。耕地面积X亩(其中水田X亩、旱地X亩),山林面积X亩。该村总支现有党支部X个,支村两委干部X人,共有党员人数X名,预备党员X人。

(一)产业发展情况:X村农业生产以水稻、油菜、油茶、柑橘、烟叶种植为主;

养殖业以家禽、淡水产品、生猪养殖为主,牛、羊养殖数量少。X年,全村土地流转面积达X.X万亩,种植大户有X户,农业规模化经营程度显著上升,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面积达X%以上。全村农业总产值为X万元,其中种植业X万元,占总产值的X.X%,养殖业X万元,占总产值的X.X%;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X万元。X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X元,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X年全村共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X个,其中X亩以上的种植大户X户,家庭农场X家,专业合作社X个,共流转土地X亩。近年来创立了村集体集中流转土地再发包经营的发展模式,由中南油茶有限公司牵头带动村民发展油茶产业,现已发展油茶种植面积X余亩,建立特早熟柑桔基地X亩。与此同时,该村产业发展也面临着较多难题,如旅游发展项目投资因各种原因搁置,吸引大学生返乡创业难度较大等。

(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X年,全村完成道路建设、电力农网改造、绿化、安装太阳能路灯、加固水库和鱼塘、清淤整修渠道、新建自来水厂等,投资X多万元。全村道路硬化长度增加到X.X公里(其中高标准硬化达到X.X公里),硬化机耕道路X.X公里;全村X户以上自然组均已实现道路硬化自然通达。

水利建设设施全面达标,有X座小Ⅱ型水库,X座小Ⅰ型水库,储水堰塘X口;开辟水渠X公里,其中硬化长度X公里,全村农田实现正常灌溉。生产生活电力供应充沛,农业生产、加工和村民生活用电得到保障,村级主干公路安装太阳能路灯X.X公里。村民安全饮用自来水率达到X%,农户液化气使用率在X%左右。

(三)人居环境建设情况。

全村大力推进“绿色存折、畜禽退养、秸秆禁烧”三大工程,加大环境综合整治,确保X村蓝天碧水青山。一是全域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市处理”垃圾分类减量处理模式,赢得了广泛好评。二是按照不见火点、不见冒烟、不见黑疤“三不见”的要求,镇村干部在主要农作物收获季节加大禁烧宣传、巡防巡查和现场劝阻,作物秸秆露天禁烧“蓝天保卫战”取得初步效果。三是在村全面实施畜禽退养和两拆两退,饮用水水质明显提升。

(四)村庄治理情况。

逐步建立和完善村民监督委员会、村民自治委员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同时,按照相关程序与相关部门及个人成立了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红白理事会等便民组织。总的做法有:一是充分发挥综治调解作用,加强矛盾纠纷调处与信访积案化解,全面推进“无上访村居”创建,X年共调解各种矛盾纠纷X件,调解成功率达X.X%以上。二是每月不定期对道路、生产经营户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在水库、堰塘设置警示标牌。深入开展扫H除E专项斗争,加强对全镇居民道路交通安全、安全生产、安全用火、用电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了全村居民安全知识水平和意识。三是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工作责任,实行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工作例会、督导检查、问题整改常态化。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大治理,对无牌无证等不规范摩托车实行专项整治,加强道路交通标识警示宣传,加强企业消防设施检查。

(五)乡风文明建设情况。

村委会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每年开展“五星文明户”评选活动,通过树立先进典型,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培育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和乡村文明新风尚,通过树立标杆,弘扬典型,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助涨乡村崇德向善良好风气。全村现有图书阅览室一间,且与文化娱乐室和农技推广室共用。文化设施设备缺乏。图书阅览室书籍种类不齐、数量不够,村民喜欢的时政类、农技类图书更新较慢。体育建设器材未设置,村民希望在人口较密集的院落安装简易文体健身设施。

(六)脱贫攻坚情况。

全村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对X户建档立卡贫困户X个贫困人口全面实施“两个帮扶全覆盖”“五个精准到户”,县级工作队进村结对帮扶,落实到户政策,取得了较好效果。村“六件实事”顺利推进,顺利“摘帽”退出贫困村序列。

二、对策建议结合X村发展瓶颈和外地经验案例,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一是培育品牌农业。拟定农产品品牌推广计划,重点围绕“九蒸九晒黑芝麻丸”进行推广,积极开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争创“三品一标”。依托市、县展示展销会平台和农村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产品销售和品牌推介;利用各种媒体全方位进行产品和品牌的宣传,提高产品和品牌的认知度。

二是提高农业产品质量。

加强农科教产学研合作,推行“产业+团队+项目+基地”推广模式。拟定集产地环境、农资使用、农业生产、加工技术、包装储运、检疫检验等标准于一体的产品标准及操作规程制度。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

三是推进产业融合。

推进农业内部融合,以农林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结构。推进产业链延伸,乡、村两级可适当发展无污染型农产品加工业企业。推动功能拓展,创建“山水X、灵秀乡村”品牌,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创意农业等新业态。

(二)打造绿色生态家园。

一是加快农业污染治理。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使用量。建设生态拦截沟、生态净化塘,实行生态护坡,最大限度减少因化肥农药流失造成的污染。加强养殖场粪污排放情况的监测整改,促进畜禽粪便、污水等废弃物就地就近利用。

二是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全面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户处理,实现垃圾减量。建立农村环境整治奖补机制,实行以奖代投,落实专人专业专段包保常态化保洁责任制,探索推进合同化环境服务。

三是推进美丽庭院建设。

推进建房标准化,严格建房审批,重拳整治违建行为。实施亮化、绿化、美化工程,聘请乡村规划建设监管员,抓好村庄建设空间管控。抓好美丽庭院建设,开展美丽庭院示范、创建、评选等活动。

(三)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开展村在职干部、后备干部摸排,选优配齐村(社区)干部。加强对村干部培训,提高村干部发展经济、改革创新、依法办事、化解矛盾和带领群众能力。加大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争取力度,改善村干部工资待遇和晋升渠道。二是提升村民自治水平。探索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组织,成立乡贤理事会、道德评判团、百事服务团等。三是提高乡村德治水平。注重发挥村规民约在立规矩、正民风、促公益方面的作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倡导家规家训,广泛开展“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活动。

(四)繁荣乡村文化。

加强乡村文化阵地建设,学习借鉴石家庄龙化村“讲习+”模式、四川浦江明月村“政府搭台+公益助推+文创撬动+产业支撑+旅游合作社联动”模式、汉中市“百镇千村乡贤文化促进会”等全国优秀文化模式,组织开展符合本村实际的文化活动。加强策划包装,创新开展以重大节庆日、农事节庆、美食文化节庆活动,推动农业、文化、旅游有机结合,将农村打造成为聚人气、凝人心的文化中心,保存乡村的乡土味道和泥土芬芳。

篇6:村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镇政府东面约12公里处,距离XX县城约8公里。东临XX镇XX村,南临XX镇,遂西高速贯穿全境。辖9个村民小组,328户1051人。幅员面积1.7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54.69亩。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8户152人。

二、乡村振兴试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聚焦脱贫攻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依托区位交通优势、产业大环线优势,借寺发展。引进万成农业有限公司,成立冠宇种植专业合作社,按照“一产布局、二产链接、三产支撑”的生态农庄理念,流转XX村土地1000余亩,发展集旅游、观光、餐饮等相结合的农家乐集群,现已种植杂柑600余亩。新增就业岗位20余个,农户以土地入股分红,形成利益链接机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二是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成通村组道路5.81公里、加宽村道1.4公里,建有村卫生室、文化室、便民服务站各1个,宽带网,安全饮水实现全覆盖、生活用电实现户户通,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三是着力生态宜居,不断改善住房条件。2017年易地搬迁集中安置15户38人,完成C、D级危房改造35户。2018完成土坯房改造65户,2019年以户乡挂钩项目集中安置27户,确保住房安全,村容整洁,生态宜居。四是强化社会治理,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契机,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努力推进移风易俗,深入开展“道德模范”评选和“扫黑除恶”活动,坚持三治融合,主动化解社会矛盾,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三、存在问题

一是XX村交通优势明显,又处于市农业大环线上,但相关农业项目较少,项目单一,未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作用。

二是全村基础设施条件还不完善,户间道路未修建,水利设施落后,农业大环线道路未全面建成,影响产业规模发展。

篇7:村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住村公开承诺书

1.严格遵守工作队员住村管理制度,做好各项帮扶工作。2.严格遵守住村纪律,坚持吃住在村,每月住村20天以上。3.严格遵守村“两委”工作制度和组织生活制度,坚持依靠村“两委”开展工作。

4.严格遵守村规民约,尊重民俗习惯,倡导文明新风。5.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准则,坚持秉公办事,养成良好作风,树立工作队员良好形象。

承诺人:

****年**月**日

监督举报方式:田林县第一书记管理办公室联系电话:0776—7212672。

田林县举报信件邮寄地址及收件人:田林县乐里镇新市街1号,田林县第一书记管理办公室。

百色市举报信件邮寄地址及收件人:百色市右江区向阳路13号,百色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管理办公室。

篇8:村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1. 地理区位

灵泉村位于合阳县城东15 km处, 洽川景区二级公路穿境而过, 位于渭北台塬东北部腹地, 毗邻黄河谷地, 周围地形复杂, 梁峁纵横沟壑起伏。村落位于塬东北部, 三面环沟, 毗邻塬边界断坎, 周围福山、寿山、禄山三山环绕, 形成绝好的风水格局和地理防御优势, 其余方向地势开阔平坦, 利于农业耕作。

2. 历史沿革

灵泉村建村已有七百余年, 据说以前灵泉村东南方向的沟岔里有一眼清泉, 每逢天旱村民就去祈雨, 穷苦人家的孩子生病, 没钱治, 也到泉边求药, 没有一次不灵验的, 此泉得名“灵泉”, 后村庄也因此得名。约1330年左右, 有党项族人迁移至灵泉村。当时以租庙田为生。数年之后, 娶妻生子, 后受山西人经商影响纷纷南下经商, 发财后, 便先盖房子, 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安土重迁”的观念。同治年间, 回族入侵, 大火烧村, 村房烧光, 后重建。修建于清末的村墙就是用于防御土匪和回族的, 于文革时拆除的城楼也是用于防御土匪。1979年辟新村, 80年代开始大规模拆迁。

3. 村落现状

(1) 村落格局

灵泉村由老村和新村两部分构成。老村位于村北部, 三面环沟, 依托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架构起来, 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 但同时也制约了村子的布局和发展。村落被福山、禄山、寿山环绕, 依地形而生, 形态自然, 沿沟砌筑村墙, 村门位于老村西侧。村内巷道系统井然, 主要由“井”、“T”、“十”字形构成。

新村位于老村南部, 1979辟新村, 由于当时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和相关的建设经验, 新村在规划布局上基本按照方格网的规划模式。建筑形式风格各异, 有从老村将建筑整体搬迁新建, 也有采用城市建筑“方盒子加白瓷片”的简单易用模式, 也就造成了新村现在杂乱无章的局面。

(2) 建筑保存状态

老村内传统建筑保存状况较差, 除了祠堂保存的比较完好之外, 其余建筑的状态令人堪忧。一方面, 由于村民逐渐富裕, 对住宅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然而传统建筑在这方面却显得薄弱。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村民心里对传统建筑存在落后的偏见, 都盖城市里的房子;另一方面, 部分村民收入仍然以农业为主, 经济上不宽裕, 反而觉得传统建筑住着舒服。在实地走访中, 大部分传统建筑保存完好的住户多为经济能力较差, 没有能力对传统建筑进行翻建或者修复, 这也是其建筑保存状态较差的一个原因。

(3) 邻里空间

老村中户与户之间的关系紧密而又有一定距离, 给每户留出了足够的私密空间。每户入口离巷子都有3 m左右的一个空间, 一般都是种树, 在入口大门边上放几块条石, 甚至有些还有栓马石、石狮子和抱鼓石。这个空间以供村民之间交流和平时做活之用。

二、设计策略

传统村落在千年的发展历程中, 虽历经磨难但终究得以维持其原本的模样, 用最直接的方式反映了建筑对自然地理条件的适应方式。传统乡土建筑退出历史舞台是一种必然, 然而优秀的传统建筑元素被无情抛弃则是传统文化的悲剧。只有研究新老交替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 分析这些问题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及动力机制, 才能将优秀的地域文化和传统建筑元素得以保存和延续。

1. 新时期价值观同传统文化的融合

乡村经济的发展直接导致了乡村生产结构和社会生活的改变, 同时也对传统文化观念造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生产结构的改变, 乡村生活受到城市的巨大影响, 新功能和生活理念的植入导致了传统民居的不适宜。传统村落基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而自发生长形成, 赋予了村落丰富多变的空间感受, 建筑与建筑之间错落有致, 形成生动的空间界面, 这些都是前人通过实践和对自然条件的深刻理解总结出的规律。新时期背景下, 我们应该基于当地的文化、材料、构造和工匠的技艺, 并将现代材料、技术软着陆于传统建筑之中, 才能找出一条地域特色民居建筑的发展之路。

三、新邻里单元设计

1. 理想田园村庄

传统村落布局讲究巷道关系和建筑之间的错落有致, 建筑被田地包围, 理想田园村庄将土地整合到村落之中, 从原本的农业基本生产用地转化为日常生活所用的菜地, 既是村民的生产生活用地也构成乡村独特景观体系。

2. 灵泉村新邻里单元

依据“理想田园村庄”设想, 以邻里单元作为基本的结构组织模式, 以户作为基本单位, 既保证了传统居住模式的延续, 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延续传统村落的空间感受。户与户之间通过入户小空地作为邻里交流空间, 组成居住组团, 若干居住组团构成新邻里单元 (其规模大致在25~30户) , 进而形成完整的聚居群落。

新民居邻里单元主要由四个居住组团组成, 每个居住组团的户数在6~11户之间, 以中心广场作为组织的方式, 其意义取自老村中“场”的空间概念, 通过转化, 并将其放大、异构以达到能够为更多人服务的目的。建筑界面采用错落的布置方式, 摆脱了新农村式“兵营”布局, 视线上赋予更多变化, 空间的凹凸和开阖变化丰富。

将绿地分散于居住组团之中, 其主要功能为居民菜地和生产绿地之用。通过对传统聚落的原型探究找寻出其中的特色元素, 应用于规划设计之中, 以唤醒村民对于传统居住模式和习惯的认可, 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四、新民居建筑设计

1. 新民居平面型制

灵泉村传统民居型制为关中典型四合院布局模式, 在挖掘传统经验的同时, 并没有因循守旧, 而是打破传统、开拓思维, 探寻更多样的平面布局模式。户均宅基地为3分5厘地, 合233 m2, 根据平面尺寸比例和形式大致有8×29 m、10×23 m、12×19.4 m、13×17.9 m。

基于自然地理条件和文化等因素的考虑, 最终选其了12×19.4 m这样一个长宽比为3:2的一个平面尺寸 (如图1) 。

新民居宅院布局首先尊重了地域建筑文化, 采用了合院式布局, 并将每个院子的功能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其次改善了传统民居中以院子为交通动线, 冬季和雨天各功能无法空间室内联系问题, 形成完整的室内动线, 适应了村民对新时期生活的需求;再者为解决传统民居中正房采光不足、厦房居住空间东西晒的问题, 最后通过对尺寸的调整, 将房屋的开间和进深以及功能布局加以调整, 以适应现代家居和现代生活的需求。

2. 新民居的造型特征

建筑造型总体上以坡屋顶为主, 设计采用关中民居做法, 包括门房、正房、厢房的结构布局模式。

(1) 坡屋顶形态上遵循传统形态与功能的“原生”演变;

(2) 将坡屋顶进行变异重构, 通过高低、大小、坡度来实现形态的灵活表达;

(3) 细节上通过对功能推敲得出形态的赋予原则, 坡屋顶一方面是出于对遮阳的考虑, 一方面是对内庭院空间形态的回应, 坡顶的斜面与庭院的空间形成一个正负的空间耦合;

(4) 小庭院一方面是消解整体的建筑体量, 一方面是提供更好的采光和通风, 以改善居住舒适度, 也为居住者提供多种多样的空间感受。

五、结语

乡村民居建筑的环境和文化传承是一个难于解决的现实问题, 因为这关乎上亿人的切身利益。乡村问题同城市问题有着较大的差异, 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应该区别于城市。本文从乡村经济和生活的这个“本”出发, 找出乡村同城市的区别在于是否“自给自足”。在通过新邻里单元这个概念来组织聚落空间, 希望能够找到同传统聚落空间的共鸣点, 又能满足现代乡村多样化的生活需求。

参考文献

[1]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篇9:版画村深圳最美的乡村

村子依山傍水而建,排屋形制,水塘、古井、宗祠、碉楼古色古香,构建成独特的客家居住风情。被参天大树环抱,椰树、芒果树、榕树等亚热带植物成片相连的村子,带着一派风光怡人,静谧安详的气象。

从大景的拍摄角度来看

高角度拍摄

从一般人很少有的角度观察来表现整体与建筑物之间的位置关系,让观者有与众不同的新鲜感。拍摄时可选择现成的制高点,进行俯拍。角度拍摄时,可使用广角水平拍摄,避免低角度拍摄时的建筑物变形。

低角度拍摄

低角度拍摄使画面中竖线向上汇聚,表现出建筑物的高大特征,同时,也增加了建筑物的稳固感。低角度拍摄以天空作为背景可以避开周围人群,并能表现建筑物的雄伟。可用中长焦或长焦,不用广角,减少畸变。

侧面拍摄

能看出建筑物有明显的透视变化,且能看到建筑物正面和侧面,有利于表现建筑物的各角度特征,突出建筑物的立体感。

正面拍摄

能表现建筑庄严、平稳的感觉,也符合中国古建筑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特征。让观者更全面地了解建筑的全面风貌。

从小景的拍摄细节来看

细节

拍摄古建筑时,一定注意不要只拍全景,一定要关注细节,也就是说可用近景或是特定镜头,来完成对建筑的整体和局部描写。

转场

景区与景区之间转换,应该加入明确的空间变化,可在镜头之前加入一些转场镜头,如走路的人,飞鸟等。

广角

院落中拍摄时,空间比较小,可以使用广角镜头来更好地协助拍摄,但需注意不要离建筑物太近,否则建筑的畸变会非常大。

篇10:拆迁村如何实施乡村振兴

**村

**

党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近年来,在新一轮城市建设中,我们济川街道钱庄村适应市政建设需要,村整体基本动迁完毕,10多家企业、400多户村民都离开原有住地。作为一个整体动迁村,如何实施乡村振兴,经过党校培训学习,我个人有一下几点感想:

一是人散思想不能散,保障产业兴旺。拆迁以后,有的投奔亲友,有的在主城区购房,我们党支部要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首先将党员干部牢牢的抓在手上,发挥好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继续带领村民发家致富。要继续关心帮助村企业发展,企业搬迁后,厂房建设、重新投产,困难重重,村两委会应当做好参谋和帮手,帮助企业迅速生产并产生效益,从另一个层面,保证企业产业兴旺;对原先在本村搬迁企业的从业村民,企业搬迁后,距离变远或企业改变生产经营项目,帮助这些村民找到新的就业渠道。

二是切实保护动村民的财产权益,彰显乡村文明之风。近几年,我们村几轮拆迁,村民绝大部分是讲道理的,我们从一开始,就想方设法帮助他们争取权益,用足国家政策,帮助村民争取动迁权益最大化。在后来的动迁工作中,村民对我们非常信任,我们的工作就非常顺利,没有出现上访闹事、对抗动迁的任何人和事。动迁中,我们工作到位,干部工作作风文明,村民文明获取应得权益,体现了乡村文明之风。

三是妥善处置集体资产,合理管理和有效使用征地补偿费用,保障村民生活富裕。对村集体资产,确保不在动迁中流失。我们对动迁中涉及的集体资产,坚持支委会、村委会、监事会集体讨论和监督,确保每一样资产进入评估,确保补偿款全部进入村集体账户。对征地补偿费用,不是一分了之,失地保险、医疗保险一个不能少,同时,集体留足资金,村民安置完毕后,要用好这笔资金,在政策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寻找经营途径,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升值。为将来安置小区有足够资金帮助村民提供舒适的环境,对生活困难或是突然陷入困境的村民有足够资金提供帮助,确保村民生活富裕。

上一篇:渗透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能力的论文下一篇:金孔雀轻轻跳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