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2009年保险公司合规工作要求的通知(保

2024-04-11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2009年保险公司合规工作要求的通知(保(通用7篇)

篇1: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2009年保险公司合规工作要求的通知(保

【发布单位】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文号】保监发〔2009〕16号 【发布日期】2009-02-13 【生效日期】2009-02-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2009年保险公司合规工作要求的通知

(保监发〔2009〕16号)

各保险公司:

为了贯彻落实2008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提出的完善公司治理、加强保险公司内控建设、强化保险公司内控制度执行力的精神,根据《保险公司合规管理指引》的有关规定,我会制定了2009年保险公司合规工作重点要求,现通知如下,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各保险公司应当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合规管理部门及合规岗位,配备具有合格资质的合规工作人员,为公司合规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充分的组织保障和人力支持。

二、各保险公司的合规管理部门应当在2009年完成对公司重大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的合规审核,并逐步参与保险产品设计、承保和理赔等业务环节,提供合规服务。

三、各保险公司的合规管理部门应当与相关部门配合制定本年度公司合规培训计划,结合保险监管制度的新发展,确定合规培训重点,组织对公司各级人员的合规培训,尤其是对本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

四、各保险公司的合规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本年度监管重点以及公司合规管理方面较为突出的问题确立合规检查方向,制定工作计划,单独或者与公司相关部门配合在2009年对公司相关业务或者机构实施至少一次合规检查。

五、各保险公司应当探索建立机构和员工的合规考核和问责制度,在2009年度考核中设立与合规相关的考核指标,对机构和员工的合规职责履行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估。

六、各保险公司应当根据本通知要求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并在2009年4月30日前提交的公司年度合规报告中予以列明。各保险公司应当在2009年末对落实本通知的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并在2010年提交的年度合规报告中予以说明。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九年二月十三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篇2: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2009年保险公司合规工作要求的通知(保

关于加强保险机构债券回购业务管理的通知

保监发〔2009〕106号(2009年8月28日)

各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为加强保险机构债券回购业务管理,防范融资融券风险,促进稳健投资,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完善债券回购管理制度

(一)保险机构建立健全债券回购业务管理制度,应当基本涵盖组织架构、决策流程、权限管理、操作规程、风险控制、应急机制和绩效评估等环节,明确回购操作、品种投资、资金管理、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等岗位的职责。

(二)委托人应当根据自身资产负债管理需要和风险承受能力,在投资指引中明确债券回购的具体要求,受托人应当按照委托人的意愿审慎运作。

二、加强回购融入资金管理

(一)加强账户管理。保险机构应当通过其在托管银行开立的资金账户收付债券回购资金,切实发挥托管银行第三方的监督作用。

(二)强化成本控制。保险机构应当综合考虑资产组合流动性、货币市场利率水平、金融工具风险收益等因素,确定融入资金利率,确保投资收益覆盖融资成本,努力将融资成本控制在最低水平。

(三)明确资金用途。保险机构债券回购融入资金应当主要用于临时调剂头寸和应付大额保险赔付等需要,不得用于固定资产投资以及中国保监会禁止的投资。

(四)控制融资规模。保险机构偿付能力达到监管规定的,融入资金余额不得超过该机构上季末总资产的20%,偿付能力未达到监管标准的,融入资金余额不得超过该机构上季末总资产的10%。遇有特殊情况需要临时提高比例,须向中国保监会报告。

(五)严格比例管理。计算各类投资资产比例,应当以扣除债券回购融入资金余额的总资产为计算基础。投资型保险产品单独计算。

三、防范债券回购业务风险

(一)保险机构应当严格执行有关管理制度,根据授权规定,履行决策程序,强化责任追究,确保合规运作,防范操作风险。

(二)保险机构应当按季开展债券回购压力测试,及时评估市场变化产生的融资缺口,以及变现资产或提高融资成本形成的损失,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

(三)保险机构应当加强质押债券和交易对手管理,防范银行间市场债券逆回购信用风险。

1、收入流入部门应当据和次押债券纳入可投资债券统一管理,出引起的流动性资效率,具体用途根据各类债券的公允价值、价格波动性、市场流动性以及信用等级,确定关键期限质押债券的最高折算比例。质押债券应当满足中国保监会有关债券品种与持仓比例的规定。

2、单个交易对手融出资金余额,不得超过该保险机构上季末净资产的20%,且不得超 1 过交易对手上年末净资产的20%。根据交易对手信用评级,采取有利于保险机构或者均等的债券交割方式。

(四)保险机构应当加强公平交易管理,明确授权交易的利率区间和回购规模,加大对回购利率偏离市场利率等异常交易的稽核力度,严禁债券回购利益输送。

四、严格执行各项报告制度

保险机构应当按照下列要求报告有关事项:

(一)在托管银行指定或开立债券回购资金账户10日内,向中国保监会报送账户名称、类型、用途及托管行开户证明等资料。

(二)每季末15日内,向中国保监会报送债券回购利率水平、债券回购利率与市场利率的偏离分析、交易量、交易对手、资金用途及风险状况等情况。

(三)融出资金逾期7天,无法收回金额超过5000万元或达保险机构上季末总资产1‟时,应当及时报告中国保监会。

以上通知,请认真贯彻执行。违反本通知规定的,中国保监会将依法予以处罚。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中国保监会关于建立财产保险承保理赔信息客户自主查询制度的工作方案》的通知

保监发〔2009〕111号 2009年10月13日

各保监局,各财产保险公司:

为确保被保险人及时查询本人保单的承保理赔信息,切实保护被保险人合法权益,推动财产保险公司提高精细化管理的能力和客户服务品质,促进财产保险行业规范经营,保监会决定在财产保险行业建立承保理赔信息客户自主查询制度。现将《中国保监会关于建立财产保险承保理赔信息客户自主查询制度的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

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九年十月十三日

中国保监会关于建立财产保险承保理赔信息客户自主查询制度的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精神,切实保护被保险人合法权益,推动财产保险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信息实现公开透明,现制定《中国保监会关于建立财产保险承保理赔信息客户自主查询制度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一、目的和宗旨

在财产保险行业推行承保理赔信息客户自主查询制度对促进财产保险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切实维护保险消费者知情权,把保护被保险人合法权益的工作落到实处;有利于督促公司加强理赔管理,提高理赔服务质量,解决理赔难问题;有利于推动公司完善保险客户服务管理,提升以客户为中心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客户服务水平;有利于有效遏制公司业务财务数据不真实及理赔中的“跑、冒、滴、漏”等现象,减少保险欺诈行为。

二、基本原则

(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原则。首先在与公众利益息息相关的交强险、商业车险等险种试点实施,然后再逐步推广到其他险种,最终实现所有险种承保理赔信息均可自主查询。查询内容由初期的承保信息、缴费信息、批改信息、理赔信息等逐步扩展到手续费信息、投保渠道信息等。

(二)系统联动,实时纠偏原则。各公司应确保核心业务系统、财务系统与查询系统数据高度一致,确保信息查询制度与公司客户服务体系、稽核审计机制良性互动。

(三)监管推动,法人实施原则。保监会统一制定基本原则和监管要求,明确各公司的组织、管理、监督责任。各总公司要严格按照方案要求组织实施。保监会和保监局负责督促推动。

三、查询方式

信息查询方式应由总公司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要充分利用信息、通讯和电子等技术手段,为保险消费者提供真实、便捷、快速的信息查询服务。至少应提供以下三种查询方式:一是电话查询。客户通过拨打公司的客户服务电话,由公司客服人员通过登陆公司信息系统,提供查询服务。二是互联网查询。客户在公司提供的查询网页上通过输入保单号等相应信息进行自助查询。三是柜台查询。客户在公司柜台,通过工作人员进行当面查询。

四、查询险种范围与时限要求

2009年12月31日之前在交强险、商业车险领域试点推进,查询内容至少应当实现附件1所列明的查询项目,其他险种查询待交强险、商业车险信息查询运行平稳后,保监会另行下发方案实施。

五、车险承保理赔信息自主查询制度实施步骤

(一)公布方案(10月份)

保监会下发《工作方案》,正式启动实施工作。

(二)公司准备阶段(截至11月10日)

各公司按照《工作方案》要求实施系统改造等必要工作,做好上线准备。各公司准备工作最迟完成时限为11月10日。各总公司及分公司应当在完成改造工作后,及时向保监会、当地保监局提交书面报告。

(三)调研阶段(11月11日至11月30日)

保监会及保监局将视情况抽取部分公司进行实地调研,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督促公司改正。

(四)试行阶段(12月1日至12月31日)

于2009年12月1日启动试运行,在2009年12月31日前各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试运行。对本方案下发前保监局尚未在辖区推行承保理赔信息客户自主查询的,原则上应当按照本方案实施。

(五)总结推广阶段(试运行后3个月)

承保理赔信息客户自主查询制度试运行3个月后,各总公司及分公司应当于15日内将运行的相关情况书面报告中国保监会及当地保监局,保监会及保监局将向社会公布各公司承保理赔信息客户自主查询制度实施情况、能够按照方案要求实现查询的公司名单和不能够按 3 照方案要求实现查询的公司名单、各公司热线电话及互联网地址清单等信息。

六、几点要求

(一)各财产保险公司要高度重视,按照《工作方案》要求,参考《财产保险承保理赔信息客户自主查询制度实施指南》(附件2),及时完成相关工作。

1、各公司应当加强领导,成立承保理赔信息客户自主查询制度工作领导小组,由一名班子成员担任责任人。同时应当制定本公司承保理赔信息客户自主查询制度实施细则,并于2009年10月31日之前将本公司责任人名单及实施细则书面报告中国保监会(不经营交强险及商业车险的公司可暂不提交)。

2、为确保信息系统安全,各公司应当建立客户身份验证制度。可以对查询人进行必要的身份识别,信息查询者应当是获得相应身份识别后的对象。客户身份验证信息必须与保单信息一致。身份验证应操作方便,识别快捷。现阶段查询可选取以下三种验证方式中的任一种进行验证:一是输入保单号码+车架号(VIN码);二是保单号码+被保险人身份证件号码(单位组织机构代码);三是保单号码+手机号码。2010年7月1日后,统一使用保单号码+被保险人身份证件号码(单位组织机构代码)验证方式进行保单信息查询。

3、各公司应当建立异议信息复核查处机制。对于客户查询结果与保单信息或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的异议信息,公司应当启动客户投诉处理机制或稽核审计机制,对投诉问题及时核实回复,对公司内控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总公司应当对异议信息的收集、处理等全流程实行系统化管控,并负责督促分支机构及时做好有关问题的处理工作。各公司省级(单列市)分公司应当于每季度末将异议信息处理情况书面报告所在地保监局。

(1)异议信息的收集。各公司应根据信息查询方式确定异议信息收集方法。针对互联网查询方式,各公司应在承保理赔信息查询网页设置留言箱,留言箱信息自动转发至省级分公司或总公司稽核部门或法律合规等部门。针对电话查询方式,各公司应对承保理赔信息电话查询过程进行全程录音,并由接话员将异议信息实时录入电话记录系统。热线电话记录系统应自动将异议信息转发至省级分公司或总公司稽核或法律合规等部门。针对柜台查询方式,各公司应在各营业网点安排人员负责查询工作,应将客户提供的异议信息及时向省级分公司或总公司稽核或法律合规等部门报告。

(2)异议信息的处理。各公司应制定异议信息复核处理制度,明确由稽核部门或法律合规等部门负责定期查阅异议信息,对发现的违法违规线索由稽核或法律合规等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对于有关异议信息的客户投诉,保险公司必须立即受理,并应当于收到投诉后五日内将处理情况向客户反馈。

4、各公司应保证查询信息的完整性和及时性。应保证客户至少能够查询附件1所列的所有相关信息内容。有条件的公司可以扩大查询范围,提供更多的查询服务。有条件的公司应提供实时的查询信息,暂时未能实现实时查询的公司,数据更新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确保实现T+1查询。

各公司应在保单上明确提示保险消费者可通过互联网、电话和公司柜台等方式对承保理赔信息进行查询,并将热线电话号码、查询网址、营业地址等信息打印在保单上。同时在保单上提示客户有异议向公司投诉反映的渠道和方法。

5、各公司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查询系统数据的真实有效,并保证相关系统的 4 数据安全。一是查询系统必须与其他业务系统实现无缝链接,确保各系统之间数据共享,不同系统间的相同数据项只能在一个系统里采集录入。查询系统数据只能从其他业务系统提取,不能直接在查询系统里录入任何业务数据。二是要建立安全统一的数据抽取、同步平台,自动抽取业务、财务系统数据,确保查询系统数据与业务、财务系统的数据变更保持一致。三是建立健全业务数据修改制度,严格数据修改审批程序,落实数据修改责任,做到数据修改有据可查。四是查询系统数据库应物理独立于公司业务、财务等核心系统数据库,总公司对查询系统数据后台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维护。五是要采取查询系统与公司业务、财务等相关系统之间的有效网络隔离措施,制定安全策略,防止外界通过查询系统访问内部业务系统,数据只能从业务系统向查询系统单向传递,严禁查询系统向业务系统写入数据,确保各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二)保险监管部门要认真组织,积极督促推动,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1、保监会将适时抽取部分公司进行调研,对未能按本通知要求实施承保理赔信息客户自主查询制度的公司,保监会将采取公开披露、通报公司股东会和董事会、降低分类监管评分、实施重点现场检查等监管手段和措施。

2、各保监局要高度重视,积极督促推动在辖区内建立完善财产保险承保理赔信息客户自主查询制度,及时跟踪、评估承保理赔信息客户自主查询制度落实情况。要对辖区内公司查询系统与核心业务系统的数据一致性进行抽查,在每年开展现场检查中要将此项列为重点检查内容,对发现存在的数据不真实等违法行为严厉处罚。要对运行中发现的问题及客户投诉反映的违法违规线索及时进行查处,切实保护被保险人合法权益。

各保监局应当关注实施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公司整改,并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保监会。

附件:

1、客户自主查询财产保险承保理赔信息内容

2、财产保险承保理赔信息客户自主查询制度实施指南

附件1:

客户自主查询财产保险承保理赔信息内容

类型

查询信息起始时间 分项 可查询内容 承保信息 2009年1月1日 保单基本信息

保单号、投保人、被保险人姓名或名称、保险期间和保险责任开始时间、投保险种(包括各险种名称和相应保额)、保费金额(包括费率浮动系数及事由、总保费金额、分项保费金额)。保单状态

指保单目前处在期内有效、期满、退保等状态。标的信息

车牌号、使用性质、发动机号、车架号、车辆类型、车辆核定载重质量、核定载客数量等。缴费信息

已缴保费金额、欠缴保费金额和缴费日期。批改信息

应包括批改日期在2009年1月1日以后的历次批改类型及内容、批改后保费金额、批改后保险金额、批改日期、批改生效日期、批改后保单状态、批增保费的缴费信息、批减保费的资金支付信息和批改申请人名称。其中批减保费的资金支付信息应包括支付日期、支付方式、支付对象、支付金额等。理赔信息

自2009年1月1日之后出险的赔案 历史出险情况

所查询车辆所有出险信息,包括赔案号、对应保单号、出险日期、赔案状态。出险经过情况

报案人与联系人姓名、报案时间、车牌号、出险时间、出险地点、出险原因、出险情况,驾驶员信息、报案号。核定损失情况

若案件已核定损失,则应显示以下内容:①车辆损失,合计金额及各分项损失核定金额。②财产损失,合计金额及各分项损失核定金额。③人伤损失,合计金额及各分项核定损失金额。赔偿金额

①若该案已经核赔通过,应显示核赔金额。②若公司不予理赔,应显示拒赔原因。赔款支付情况

①若赔款已经支付,应显示支付对象、支付日期、支付方式等。②若赔款未支付,应提示尽快与公司联系办理赔款领取手续。赔案处理流程

显示整个理赔案件的处理流程,并显示目前各环节的完成情况及预计完成时间。各公司应根据本公司理赔处理流程确定具体环节,如报案、调度、立案、查勘、核损、单证(索赔材料)、核赔、支付等。手续费及渠道信息 2011年以后逐步推进 手续费信息

业务来源方式、业务员名称、个人代理人名称或中介机构名称和手续费比例。

附件2:

财产保险承保理赔信息客户自主查询制度实施指南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切实保护被保险人合法权益,促进财产保险公司提高精细化管理的能力和客户服务品质,强化公司内部监督机制,根据《中国保监会关于建立财产保险承保理赔信息客户自主查询制度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特制定本实施指南(以下简称本指南)。

第二条 各财产保险公司总公司(以下简称各总公司)应当按照方案要求建立承保理赔 6 信息客户自主查询制度,可参考本指南具体实施。

第二章 制度建设

第一节 建立承保理赔信息查询服务管理制度

第三条 各总公司应建立承保理赔信息自主查询服务管理制度,为客户提供统一、规范的查询服务。

第四条 承保理赔信息自主查询服务管理制度应包括服务职责、服务内容、服务流程、考核监督等部分。

第五条 服务职责部分明确说明服务管理部门及服务人员的工作职责。

第六条 服务内容部分明确说明电话、柜台、互联网等三种方式下的查询服务受理、异议信息受理等具体工作内容。

第七条 服务流程部分明确定义电话查询服务受理及异议信息受理、柜台查询服务受理及异议信息受理、互联网查询服务受理及异议信息受理等流程。

第八条 考核监督部分应当明确服务管理部门及相应岗位人员的绩效考核、奖惩及监督等内容。

第九条 互联网查询方式,各公司应通过技术手段对查询人的查询保留痕迹;电话查询方式,各公司应对保单信息电话查询过程进行全程录音;柜台查询方式,查询岗位工作人员应建立查询登记制度,详细记录查询人及查询结果。

第二节 建立异议信息复核管理制度

第十条 查询结果与保单信息或与实际发生情况不一致的,视为异议信息。各总公司应建立查询异议信息复核管理制度,将异议信息复核处理纳入合规管理体系。

第十一条 异议信息复核管理制度至少应包括异议信息收集职责、异议信息处理职责、异议信息处理流程等部分。

第十二条 异议信息收集职责部分应明确负责异议信息受理和收集的归口管理部门,通过统一集中的信息系统记录或收集客户通过电话、柜面、互联网等渠道反馈的保单查询异议信息,并确保收集的异议信息应自动转发省级分公司或总公司稽核或法律合规等部门。

第十三条 异议信息处理职责部门应明确稽核或法律合规等部门定期查阅收集的异议信息,对一般性投诉问题转至客户服务部门处理,对发现违法违规线索的,按照监管要求及时调查处理,将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在信息系统中记录在案。

第十四条 异议信息处理流程部分应结合各总公司情况,明确异议信息受理、调查、违规事件认定、违规事件处理、整改等操作要求,确保在收到异议信息五日内将处理情况向客户反馈。

第三节 建立被保险人身份证件信息管理制度

第十五条 为保证承保理赔信息客户自主查询身份验证制度的有效实施,业务系统应收集被保险人身份证件类型和证件号码,各总公司相关业务部门应细化被保险人身份证件信息收集、修正制度,对收集的身份证件信息建立严格的保密制度。

第十六条 被保险人身份证件信息收集制度应明确说明各业务流程环节中负责被保险人身份证件信息收集的责任部门、收集方式、修正校正方式及岗位职责。

第三章 管理流程

第十七条 各总公司应建立全司统一规范的承保理赔信息自主查询服务标准流程:

(一)电话、柜台查询服务流程包括客户身份验证、查询内容告知、异议信息收集等作业细则;

(二)互联网查询服务流程应包括客户身份验证、异议信息反馈等系统操作细则。

第十八条 各总公司应建立全司统一规范的异议信息管理流程,包括:

(一)建立电话、柜台、互联网三种渠道的异议信息收集操作细则;

(二)建立异议信息调查、违规事件认定、处理、整改等操作细则。

第四章 信息技术建设与管控

第十九条 建立由总公司数据统一采集、维护和管理的集中式保单查询系统,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责任人,统筹规划,分级负责,推进系统建设。

第二十条 承保理赔信息查询系统数据库应独立于核心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数据库。

第二十一条 承保理赔信息查询系统应严格遵循方案提出的查询内容、查询险种范围、查询业务范围、数据更新时间等要求。

第二十二条 承保理赔信息查询系统由总公司统一建设、运营与维护,并安排专岗运维,建立运维应急预案,及时处理突发故障,保障系统安全平稳运行。

第二十三条 为建立实施异议信息复核查处机制,确保高效及时的向客户反馈处理情况,各总公司应整合现有电话、柜台、互联网等查询渠道的系统,改造、完善相应的系统功能,实现对异议信息的统一收集,及时向异议信息查处部门反馈,并实现系统对异议信息的收集、存档、流转、处理、反馈等各处理环节的完整记录。

第二十四条 承保理赔信息查询系统严格遵循保单查询客户身份验证机制,保障客户与公司利益。

第五章 信息安全与数据真实性保障

第二十五条 各总公司提供的柜台、电话、互联网等多渠道查询的信息来源应当一致,查询结果应当一致。

第二十六条 各总公司提供查询的系统数据应与核心业务系统、财务系统数据高度一致,确保数据真实可靠。总公司对查询系统数据后台实行集中式统一管理,统一维护,确保实现数据高效传输,做好备份措施。

第二十七条 各公司应建立安全统一的数据抽取、同步平台,自动抽取业务、财务系统数据,确保查询系统数据与业务、财务系统的数据变更保持一致。查询系统数据只能从业务、财务系统提取,不能直接在查询系统里录入、修改任何数据。

第二十八条 各总公司应采取措施确保查询系统与其他相关业务财务系统的安全链接,制定安全策略,防止外界通过查询系统访问内部业务、财务系统,数据只能从业务、财务系统向查询系统单向传递,严禁查询系统向业务、财务系统写入数据。以防止各类数据被非法变更、泄漏、丢失与破坏。

第二十九条 各总公司应对数据源头加强管控,制定《业务、财务数据修改管理办法》和《业务、财务数据修改工作流程》,建立健全业务、财务数据修改制度,落实数据修改责任,严格数据修改审批程序,做到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修改有据可查。

第三十条 根据方案确定的查询内容及查询条件,各总公司应通过业务、财务等相关系 8 统全面采集方案要求的各项信息,保证查询系统数据的完整性。

第三十一条 各总公司应当健全客户身份验证机制,确保通过身份验证的客户才能获取查询信息。

第三十二条 各总公司应当依靠完善的信息技术安全机制,在数据的传输过程中通过加密等技术保证数据发送到正确的客户终端,防止数据中途被窃取,确保数据的完整性,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改变。

第三十三条 承保理赔信息查询系统作为关键系统应用原则上部署在总公司数据中心机房,各总公司应采取相应系统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查询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第六章 资源保障

第三十四条 各总公司应根据《方案》要求,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总公司领导班子成员担任责任人。设立工作执行小组,负责承保理赔信息客户自主查询制度的制度建设、流程设计、系统开发建设、推广运维等具体事项,确保资源调配到位,责任明确到人。在组织体系上应确保承保理赔信息客户自主查询制度在全国顺利推进、稳定运行。

第三十五条 信息系统建设时充分考虑现阶段车险查询需求与长期全险种查询需求,软件与硬件设备应能满足中长期发展的需要,保证系统提供高效稳定的服务。

第三十六条 各总公司应梳理现有业务流程,规范投保渠道、手续费等信息的录入和管理,逐步实现财产保险业务信息公开透明。

第三十七条 各总公司对外营业网点要落实专岗负责柜台查询服务。

第三十八条 各总公司应对电话服务人员、柜台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服务质量。

第三十九条 各总公司应注重承保理赔信息客户自主查询制度宣传工作,制定详细的宣传方案,通过不同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

第四十条 各总公司应在保单中应明确提示“尊敬的客户:投保次日起,您可通过本公司网页、客服电话、营业网点核实保单及理赔等信息。若对查询结果有异议,请联系本公司。联系方式或方法为„„”

第四十一条 总、分公司应当建立检查、监督机制,定期对查询系统运行维护情况、柜台与电话中心服务水平、异议信息处理情况等工作内容进行检查完善。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各总公司应当按照《方案》要求,参考本指南,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篇3: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2009年保险公司合规工作要求的通知(保

1 凸显对被保险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加强对被保险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是本次保险法修改的核心目标之一, 因为只有被保险人才是保险业的上帝。然而, 保险人与被保险人强弱分明, 形式上的平等却掩盖不了双方地位实质上的不平等。一是双方信息严重不对称, 因为保险活动具有复杂性、技术性和专业性的特点, 被保险人也不能简单的像普通实物产品一样去识别保险产品的品质。二是双方地位实力悬殊, 被保险人中存在着大量的自然人和中小企业, 其实力根本无法与保险人相提并论。在双方地位不平等的情况下过分强调意思自治, 实质上是为强者欺凌弱者披上了合法的外衣。有鉴于此, 各国保险法都十分重视对被保险人的特别保护。然而, 我国2009年修改前的《保险法》在这方面并不尽如人意。例如, 修改前的《保险法》第17条是对保险合同订立双方的义务的规定。该条仅仅在其第一款规定了保险人的诚信义务, 而其余五款则对被保险人提出非常苛刻的诚信要求。该条款实际上极端地体现了对保险人的保护。传统《保险法》一般认为, 《保险法》应该坚持最大诚信原则。该原则是由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确立的, 该法第17条规定:“海上保险是建立在最大诚信原则基础上的合同, 如果任何一方不遵守这一原则, 他方可以宣告合同无效”。尽管最大诚信原则是对保险人和被保险人的共同要求, 但鉴于保险合同的射幸性, 最大诚信原则往往仅仅对保险人有利, 体现了对保险人倾斜保护的思想。新《保险法》则力图改变对被保险人不利的局面, 具体来说:

1.1 提升诚信原则的适用地位

新法条文的具体规定将诚信原则进一步具体化, 目的是强化诚信原则的适用, 完善市场经济的诚信机制。如保险利益的修改, 新法第12条分别对财产保险合同的订立和履行以及人身保险合同的订立和履行要求的着眼点进行了改变, 原保险法要求财产保险利益的存在, 强调两个要素, 一个是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 另一个是出险时被保险人要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 强调投保之时和出险之时。而新《保险法》规定, 财产保险的被保险人在保险事故发生时, 对保险标的应当具有保险利益, 特别注意这一条的适用范围, 明确了是财产保险在出险时要具有保险利益。同时第12条第1款明确规定人身保险的投保人在保险合同订立时对被保险人应当具有保险利益, 这是对人身保险, 强调订立之时。保险利益这一条在新法中将诚信原则的适用提到了更高的层面。

1.2 加强对被保险人的保护

加强对被保险人利益的保护, 是此次保险法修改时所秉持的一个根本理念。第一, 对保险关系的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作了进一步的明确, 旧法规定得比较模糊, 新法中加以改变, 目的和宗旨在于体现保险法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 这是各国追求的目标。第二, 新法第13条明确规定了保险合同的成立时间和生效时间, 即依法成立的保险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但同时也规定可以对生效的时间附加条件, 附加期限。这里对成立时间和生效时间在立法上做了直接的规定, 显然对明确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合同的约束力什么时候产生, 有重要的影响。第三, 引入弃权规则和禁反言规则, 限制保险人合同解除权。所谓的弃权, 指的是保险合同订立后, 如果保险人知道有解除事由, 应当在一定期间内予以解除, 否则保险人将失去这一权利。保险人在保险实务中, 由于旧法没有这个规则, 经常出现代理人为收取佣金, 放宽承保标准, 而保险的专业性使得一般的投保人无法具体了解什么样的情况可保, 什么样的情况不可保。因此, 出险后保险人如果不积极理赔而千方百计去调查被保险人的些微诚信瑕疵, 动辄以被保险人不符合承保要求为由拒赔而解除保险合同, 从而使被保险人陷于“理赔难”的境地。新法第16条不可抗辩规则目的在于限制保险人合同解除权, 强化对被保险人的保护, 并有利于督促权利行使, 稳定保险合同关系。新《保险法》还规定了禁反言规则 (16条第6款) , 禁反言规则设立的根本目的是要求行为人不得利用自己的不诚实来获利。第四, 减轻被保险人的注意义务, 限制保险人合同解除权。新《保险法》在许多地方减轻了被保险人的注意义务, 包括:①新法第16条第2款把旧法第17条第2款“过失”一词修改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②新修订后的保险法依公平原则, 基于不妨碍安全和效率考量, 对双方的责任做了很好的平衡 (第21条) 。③新《保险法》第61条第3款把现行《保险法》第46条第3款的“过失”修改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 从而减轻了被保险人在代位权中的法律义务。

当然, 新《保险法》在强调对被保险人的保护, 对保险人正常、合理的诉求也给予支持。例如, 新《保险法》否定了现行《保险法》中凡争议解释均不利于保险人的保险合同解释规则。当保险合同条款出现争议时, 应按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只有在合同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 才能做出对被保险人的有利解释。该规则的确立有利于改变目前司法实践过度保护被保险人的情形, 并最终有利于保险业的发展。

2 彰显商法品性, 实践商法理念

2.1 放松管制, 塑造保险人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市场主体

在现代金融市场中, 保险人是重要的投资者。然而, 依现行《保险法》, 保险人的自主经营权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 从一定意义上说, 目前保险人其实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立法机关过度重视保险活动安全监管。笔者认为, 保险活动无异于商事活动, 商事活动效率和安全应当并重。当然, 商事活动存在风险性, 但我们决不能因噎废食。我们应当在一定效率基础上追求安全。作为市场主体, 保险人应“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因为每个人自己才是自己利益的最佳判断者。自由是一个市场主体的灵魂, 自由是效率和创造力的源泉。自由不受他人干预, 能够自我决定。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必然是一个有自主权的主体。为把保险人塑造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市场主体, 我国保险法做了以下修订:

2.1.1 扩大了保险人的业务范围

增加保险人自主权首要是增加市场主体的可选择性。本次保险法修改删除了“保险公司不得兼营本法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以外的业务”的规定, 为保险公司兼营保险经营业务之外的业务提供了可能。

2.1.2 赋予保险人制定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的自主权

增加保险人自主权还要增加市场主体的创造性。目前, 保险人没有制定标准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的权利, 也就是说, 保险人没有推出自己的保险产品的权利。这就造成我国的保险产品极度单一, 投保人没有更多的产品可供选择, 保险人之间也无法发挥自身的优势进行竞争。为了发挥保险人的积极性, 新法第114条规定, 保险公司可以并且应当“按照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的规定, 公平、合理拟订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 不得损害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

2.1.3 拓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

目前, 随着保险业的迅速发展, 保险业资产实力明显增强。根据中国保监会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 截至2008年年末, 保险业达到总资产3.3万亿元。但与此极不匹配的是, 按现行《保险法》, 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极端狭窄, 仅仅“限于在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 (旧法第105条) , 这使保险资金保值增值难度加大。旧法狭窄的资金运用渠道已成为保险业发展的瓶颈。

本次《保险法》扩大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 删去了现行保险法关于“保险公司的资金不得用于设立证券经营机构, 不得用于设立保险业以外的企业”的规定, 直接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可以应用于银行存款、买卖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等有价证券、投资不动产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 (第106条) 。

2.2 创制和完善保险交易制度, 强化交易规则规制

此次《保险法》修改在创制和完善保险合同交易制度方面具有突破性, 主要表现在:

2.2.1 增加保险标的转让规则

新法对保险标的转让规则做了重大修改。按旧法第34条规定, “保险标的的转让应当通知保险人, 经保险人同意继续承保后, 依法变更合同”。该规定是基于传统民法的债权债务转让规则而进行的设计。根据我国《合同法》第80、85、88条规定, “债权人转让权利的, 应当通知债务人。债务人将合同的义务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 应当经债权人同意;债务人转移义务的, 新债务人应当承担与主债务有关的从债务, 但该从债务专属于原债务人自身的除外”。保险合同显然属于双务合同, 被保险人转让其合同的权利义务显然应当经保险人同意。然而, 如果囿于这一规定, 必将大大限制被保险财产的处分权。为防止保险法对财产自由流通的限制, 新《保险法》第49条不再要求保险标的转让需经保险人同意, 保险标的的受让人直接承继被保险人的权利和义务。该规定实质上是把保险合同证券化, 这点与商法注重效率的本质是一致的。

2.2.2 关联交易的法律控制

基于关联交易本身性质和利弊兼具的特质, 新法对保险公司的关联交易行为加以规范, 反映了新法的超前性和时代性。新法第152条规定, 保险公司的股东利用关联交易严重损害公司利益、危及公司偿付能力的, 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在按照要求改正前, 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可以限制其股东权利;拒不改正的, 可以责令其转让所持的保险公司股权。

关联交易是指存在关联关系的双方或多方当事人之间进行利益冲突交易。正常的关联交易可以稳定公司业务, 分散经营风险, 有利于公司的发展。但是, 如果缺乏监管, 可能发生保险公司的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利用关联交易损害保险公司利益和少数股东的利益的问题;由于保险公司的资金主要用于承担保险责任, 保险公司利益受损也就可能损害到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利益。因此, 必须加强对保险公司从事关联交易的监督管理。旧法未对保险公司从事关联交易的行为作出规定, 修订后的保险法增加了相应的内容, 具体包括:①保险公司应当按照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的规定, 建立对关联交易的管理制度;②保险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利用关联交易损害公司的利益;③明确规定了保险公司的股东利用关联交易严重损害公司利益, 危及公司偿付能力时的法律责任, 即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可以责令改正, 限制其股东权利, 直至责令其转让所持有的保险公司股权。这些无疑对保险公司关联交易行为进行了有效规制。

3 依据司法诉求理念设计保险法法律责任制度

3.1 保险法修改的宗旨

此次《保险法》的修改主要缘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保险法在司法实践中所引发的问题。二是解决保险“理赔难”。就第一个原因来看, 基于立法的视角, 这次保险法修改有一个根本的转变, 即由原来的以“保险公司、保险业”为中心的立法取舍转变为以被保险人利益为中心来设计保险规则, 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加强对投保人、被保险人的保护出发来进行立法是符合国际保险法制发展的基本趋势的。而就保险法本身来说, 其最主要目标就是解决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和第三人之间的关系, 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第三人内部也有关系, 所以保险法应该均衡各方利益, 公平设计。从后一原因来说, 这应该是中国保险业老生常谈的问题。早在2005年保监会即开始借助公共权力推动保险立法改革。为什么由保监会来推动?主要是因为保险中大量出现理赔难的问题。所以,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 这次《保险法》的修改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和前瞻性。

3.2 构筑保险法责任体系, 设计公正的程序实现机制

3.2.1 确立公平原则, 同时注重对被保险人利益衡平

公平 (Fairness) , 指处理事情合情合理, 不偏袒哪一方。公平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应本着公平的观念从事民事活动, 正当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并兼顾他人利益。商法规则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交易效率和交易安全, 如果行为人某一行为并不影响交易效率和交易安全, 就不应过分强调商法规则的适用, 否则会出现不公平的结果。修改后的《保险法》第11条尽管只是确立了订立保险合同的公平原则, 但对发生争议时衡平双方权利也是有重要意义的。

3.2.2 构筑现代保险法的法律责任体系

本次保险法在原有的法律责任制度体系基础上, 在以下方面有所修改:①提高保险人进入门槛, 强化保险组织及其责任。本次保险法修订严格了保险公司的成立条件。保险公司主要股东必须具有持续经营赢利能力, 信誉良好, 并最近3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 净资产不低于2亿元人民币。同时, 对保险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等任职资格也有严格要求 (第82条) , 并要求上述人员不得利用关联交易损害公司的利益 (第109条) 。上述监管措施对于强化保险组织、塑造完全市场主体意义重大。②吸纳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和保险公估机构为监管管理对象。新法明确相关保险中介机构的法律地位。一是明确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的法律地位, 即其保险代理的重要组成形式 (第117条) , 以使其置于保险监督机构的监管之下;二是明确保险公估机构为保险中介机构, 并要求保险公估机构应当“依法、独立、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估和鉴定”。上述修订扫除了监管死角, 有利于保险市场形成公平竞争的秩序。③完善偿付能力监管, 化解经营风险。首先, 新法要求监管机构建立健全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体系, 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实施监控。其次, 新法不但要求保险公司的最低偿付能力应当与其业务规模相适应, 而且要求应当与风险程度相适应。再次, 根据国际惯例, 把“实际资产减去实际负债的差额”修改为“认可资产减去认可负债的差额”, 体现了与国际接轨。最后, 新法第139条规定, 监管机构应当将偿付能力不足的保险公司列为重点监管对象, 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责令增加资本金、办理再保险, 限制业务范围, 限制向股东分红, 限制固定资产购置或者经营费用规模, 限制资金运用的形式或者比例, 限制增设分支机构, 限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 责令拍卖不良资产、转让保险业务, 限制商业性广告, 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等监管措施。④增加对新型违法行为的处罚。新增加的新型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主要有:第160条对擅自设立保险专业代理机构、保险经纪人, 或者未取得经营保险代理业务许可证、保险经纪业务许可证从事保险代理业务、保险经纪业务的处罚规定;第162条对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欺诈侵占等行为的处罚规定等。另外还有赋予监管机构更多监管手段等 (第155条) 。

3.2.3 廓清被保险财产发生转让时的理赔的程序、时限, 便捷理赔

理赔难始终是制约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在此, 我们不应当过度谴责保险人缺乏诚信, 而忽视了法律本身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当认识到法律是市场经济的基石, 坚决摒弃道德为市场经济之本那种不切实际的论调。我们应当相信只有恶法, 没有恶民。当前保险市场中保险人种种不诚信的行为实际上是我国保险法不完善的表现, 而其中的关键因素是我国程序保障机制的不完善。

有鉴于此, 针对被保险人所反映的“投保容易理赔难”现象, 保险法在此次修订中对程序规范进行了深入修改。将“书面通知所缺索赔材料”、“30天内作出核定”、“拒赔时说明理由”等服务承诺明确写入法律条文。

4 余 论

本次《保险法》修改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 近因原则没有明确纳入保险法规则之中。第二, 没有采纳200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的《保险法 (修订草案) 》中的保险公司高管负连带无限清偿责任的规定。第三, 新《保险法》没有就老保单如何适用新法的问题作出规定, 在实践中必将产生一系列的纠纷。但是, 瑕不掩瑜。2009年对《保险法》的修改是对1995年颁布的《保险法》制度的极大完善。从立法质量上说, 提升了我国保险立法的水平;而从保险市场法治建设的角度, 其将会提高我国保险市场的法治水平。从未来中国保险市场发展来说, 新《保险法》必将推动中国保险业进一步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华林, 林宝清.保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69.

[2]上海市保险学会.对《保险法》修改的具体建议[J].上海保险, 2005 (1) :27.

[3][德]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0:22-24.

[4]张文显.法学基本范畴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3:262.

[5]刘道远.关联交易本质论反思及其重塑[J].政法论坛, 2007 (6) .

[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473.

篇4: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2009年保险公司合规工作要求的通知(保

【文件来源】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发布《产险单证》行业标准的通知

(保监发〔2009〕34号)

各保监局,保监会机关各部门,各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国有保险公司监事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保险学会,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保险分技术委员会:

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保险分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保标委)制定了《产险单证》行业标准(标准编号为JR/T0051-2009),并通过了审查,按照《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保险分技术委员会章程》,现予以发布,请遵照执行。

联 系 人:张炎、李伟华

电 话:010-66290330,010-66286109

传 真:010-66290335

电子邮件:biaozhun@iachina.cn

二○○九年三月二日

篇5: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2009年保险公司合规工作要求的通知(保

保监发〔2010〕58号

各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

为促进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以下合称保险公司)健康发展,防范控制经营风险,充分发挥非寿险精算技术在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中的作用,现将加强非寿险精算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保险公司应指定一名精算责任人负责签署本公司精算报告。

二、原则上保费收入10亿元以上的保险公司应设立独立精算部门,若公司不设独立精算部门,则精算岗位不得设置于承保、理赔和财务部门之下。

三、保险公司指定精算责任人,应充分考虑公司业务规模、经营管理及风险防范等方面的需要。

(一)上一原保险保费收入超过50亿元人民币或再保分出前准备金大于50亿元人民币的财产保险公司以及所有再保险公司精算责任人,应符合以下标准:

1、具备中国精算师(非寿险方向)资格或国外非寿险精算师资格,若为国外非寿险精算师,则参加的资格考试、职业道德教育应与中国精算师水平相当;

2、从事非寿险精算工作5年以上;

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有住所;

4、无犯罪记录;

5、三年内无执业不良记录。

(二)上一原保险保费收入小于50亿元人民币且再保分出前准备金小于50亿元人民币的财产保险公司精算责任人,应符合以下标准:

1、具备中国准精算师(非寿险方向)或国外非寿险准精算师以上资格,若为国外非寿险精算师或准精算师,则参加的资格考试、职业道德教育应与中国相应层级精算师水平相当;

2、从事非寿险精算工作3年以上;

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有住所;

4、无犯罪记录;

5、三年内无执业不良记录。

四、保险公司指定精算责任人,应经中国保监会核准。公司申请核准精算责任人时,需提交以下书面材料和电子材料:

(一)精算责任人身份证明;

(二)精算责任人住址、联系电话;

(三)精算责任人职业资格证明;

(四)精算责任人工作履历和执业记录;

(五)中国保监会要求的其他材料。

五、经保监会核准的保险公司精算责任人,不得兼任其它保险公司(包括寿险公司)的总精算师或精算责任人。

六、保险公司的精算责任人不得由保险公司的总经理以及负责保险公司业务发展和市场营销的高级管理人员兼任。

七、法人机构精算责任人的薪酬应经过董事会或董事会下设薪酬委员会批准。保险公司董事会或董事会下设薪酬委员会应定期跟踪分析前期财务报告与偿付能力报告中准备金评估结果的合规性、充分性,建立以审慎评估准备金、强化风险管理为核心的精算管理和控制机制,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精算责任人考核办法,客观评价精算责任人的职业技能和工作水平。精算责任人的薪酬不得与保险公司当年的经营业绩挂钩;精算责任人的薪酬与保险公司长期经营业绩或股票价格挂钩的,应在精算责任人核准申请材料中披露相关信息。

八、保险公司精算责任人提出辞职时,应提前通知相关保险公司并做好工作交接。保险公司与精算责任人解除聘用关系时,应于解除后10个工作日内向中国保监会提交报告,说明原因。

九、精算责任人应按照中国保监会的有关规定,对下列报告签署精算意见,出具精算声明书:

(一)保险产品的费率报告;

(二)责任准备金评估报告;

(三)偿付能力报告;

(四)中国保监会要求的其他报告。

十、精算责任人应当严守职业诚信、遵循职业标准、保守职业秘密,依据合规性、充分性原则,保证第九条中所列报告的精算基础、精算方法和精算公式符合精算原理、精算标准、会计准则和中国保监会的有关规定,精算结果科学合理。

十一、直接经营财产保险业务或再保险业务的保险集团公司应按照《保险公司总精算师管理办法》规定设立总精算师职位,总精算师资格由保监会核准。财产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根据经营管理需要,可按照《保险公司总精算师管理办法》设立总精算师职位,总精算师资格由保监会核准。设立了总精算师职位的保险公司不再保留精算责任人,精算责任人相关职责由总精算师承担。

十二、为保证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评估报告所需数据的真实、完整、准确,保险公司应出具由总经理签署的《数据真实性声明书》并随准备金评估报告上报。保险公司总经理应按照有关规定加强数据真实性管理。

十三、各保险公司应加强精算制度及相关基础建设,充分发挥精算技术在公司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加强非寿险精算人员队伍的培养,提高精算人员的专业技能。精算责任人应及时全面地了解公司经营管理相关信息,提出有针对性、切合实际的意见和建议。

十四、本通知自2011年1月1日开始实施。自实施之日起,《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产保险公司精算工作的通知》(保监产险〔2004〕145号)和《关于加强非寿险精算责任人任职管理的通知》(保监发〔2005〕9号)废止。

附件:

1、精算责任人声明书

2、数据真实性声明书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一○年七月八日

附件1:

精算责任人声明书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本人已恪尽对XX保险公司XX报告精算审核的职责,确认该报告的精算基础、精算方法和精算公式符合精算原理、精算标准和中国保监会的有关规定,精算结果合理充分,并对此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精算责任人:

年 月 日

附件2:

数据真实性声明书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本人已恪尽对XX保险公司责任准备金评估报告所需数据进行审核的职责,确认XX保险公司提供给精算责任人的数据在所有重大方面不存在虚假记载或者遗漏,数据真实、完备、准确,并对此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总经理:

篇6: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2009年保险公司合规工作要求的通知(保

【文件来源】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保险营销团队管理的通知

(保监发〔2007〕93号)

各保险公司,各保险经纪公司、保险代理公司:

根据《保险营销员管理规定》、《保险代理机构管理规定》、《保险经纪机构管理规定》、《保险中介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为进一步规范保险营销团队管理,维护保险市场秩序,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现就保险公司保险营销员、保险经纪公司和保险代理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营销人员(以下统称为“保险营销人员”)团队管理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

公司应当根据《保险法》以及有关规定制订和完善保险营销人员的管理办法,加强公司内部监督、检查力度;不得委托无《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和《保险营销员展业证》或《保险代理从业人员执业证书》、《保险经纪从业人员执业证书》的保险营销人员从事保险营销活动。

二、完善团队管理制度

(一)公司应当明确被增员人员的标准、条件、培训方案、计划和业绩考核标准,不得仅以增员数量提供物质或者现金奖励。

(二)公司有关管理制度应明确保险营销人员可以只做业务,不增员和管理保险营销团队,且不得在计酬制度中有歧视性规定。

(三)公司应当与每一个招聘的保险营销人员签署书面委托协议。公司不得接受未签署委托协议的任何人的保险业务,不得向其支付保险手续费或类似费用。公司应对委托协议妥善保管。

(四)公司应对增员保险营销人员的人员予以授权,被授权增员的人员应当是与公司签订委托代理协议的正式保险营销员,并且没有投诉、误导等不良记录。

三、规范增员管理

(一)不得夸大误导佣金收入或者手续费收入;

(二)不得发布宣传保险营销人员佣金或者手续费的广告;

(三)不得以购买保险产品,交纳入司费用作为成为保险营销人员的必要条件。

被增员人员自愿购买保险产品的,依法享有投保人、被保险人的相关权利,包括知情权、犹豫期内撤单、变更或解除保险合同等权利。

四、规范押金管理制度

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公司以保障保险单证、保险费或客户资金安全为目的向保险营销人员收取押金的,应当征得保险营销人员的书面同意,并在与保险营销人员签订的委托协议中约定押金金额,明确押金的收取方式、收取目的、退还时间与退还条件,不得因约定以外其他理由扣减押金。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公司应当向保险营销人员出具押金收据,加盖公司印章,并在公司财务系统中单独核算与管理。

五、维护保险营销人员计酬制度的知情权

公司应当提供给每个保险营销人员完整的计酬制度。公司修改计酬制度时,应当及时告知保险营销人员有关调整情况。

六、落实岗前培训和后续教育培训

公司应当保证保险营销人员完成不少于80小时的岗前培训,每年接受累计不少于36小时的后续教育,并对培训内容的合法性和真实性负责。

七、建立健全保险营销人员的管理档案

公司应当及时、准确、完整地登记保险营销人员的个人基本资料、培训教育情况、业务情况、奖惩情况等内容。

二○○七年九月十八日

篇7: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2009年保险公司合规工作要求的通知(保

(保监发〔2012〕16号)

关于加强机动车辆商业保险条款费率管理的通知

各财产保险公司、各保监局、中国保险行业协会:

为进一步规范机动车辆商业保险(以下简称商业车险)市场秩序,完善商业车险监管制度,遵循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和防止不正当竞争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财产保险公司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现就加强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关于商业车险条款费率拟订的原则

(一)保险公司应当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保监会)的有关规定拟订商业车险条款和费率。保险公司应当对拟订的商业车险条款费率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保险公司拟订的商业车险条款费率应当报保监会批准。保险公司应当严格执行经保监会批准的商业车险条款和费率。

(二)保险公司拟订商业车险条款应当遵循依法合规、公平合理、诚实信用、通俗易懂原则。

保险公司拟订商业车险费率应当遵循充足原则和公平原则,应当与保险责任相匹配,能够补偿风险转移的成本,不得危及公司财务稳健和偿付能力,不得损害投保人、被保险人合法权益。

(三)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应当组织专业人才力量,研究拟订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机动车辆商业保险示范条款(以下简称“协会条款”)、机动车辆参考折旧系数和车型数据库,供保险公司参考、使用。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应当收集、统计和分析全行业商业车险经营数据,至少每两年测算一次商业车险行业参考纯损失率,供保险公司参考、使用。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应当将拟订的商业车险协会条款和行业参考纯损失率向保监会报告。

(四)保险公司可以参考或使用协会条款拟订本公司的商业车险条款,并使用行业参考纯损失率拟订本公司的商业车险费率。

连续两个会计综合成本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且低于100%的保险公司,在按照行业参考纯损失率拟订本公司商业车险条款和费率时,可以在协会条款基础上适当增加商业车险条款的保险责任。

保险公司在使用协会条款和行业参考纯损失率时,应当及时将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向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报告。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应当及时组织成员单位对有关问题进行评估、论证、修订,并将有关情况向保监会报告。

(五)符合以下条件的保险公司可以根据公司自有数据拟订商业车险条款和费率:

1.治理结构完善,内控制度健全且能得到有效执行,数据充足真实,经营商业车险业务3个完整会计以上;

2.经审计的最近连续2个会计综合成本率低于100%; 3.经审计的最近连续2个会计偿付能力充足率高于150%; 4.拥有30万辆以上机动车辆商业保险承保数据;

5.设置专门的商业车险产品开发团队,配备熟悉法律、车险定价实务的经营管理人员,建立完善的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 6.保监会要求的其他条件。

(六)保险公司根据公司自有数据拟订的商业车险条款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广泛公开征求意见,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论证。

二、关于商业车险条款拟订及执行的要求

(一)商业车险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

商业车险合同自愿、协商一致订立,并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二)商业车险条款应当内容完整、格式清晰、方便阅读。订立商业车险合同,保险公司向投保人提供的投保单应当附保险条款。

(三)保险公司应当在投保单首页最显著的位置,用红色四号以上字体增加“责任免除特别提示”,对保险条款中免除保险公司责任的条款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对该条款的内容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向投保人作出明确说明。

保险公司应当提示投保人在投保单“责任免除特别提示”下手书:“经保险人明确说明,本人已了解责任免除条款的内容”并签名。

(四)保险公司应当在保险单醒目位置注明“为保护投保人合法权益,投保人在签署保险合同时应当仔细阅读保险合同内容特别是责任免除条款,审慎选择保险产品。本保险合同如有违反法律法规情形,由本公司依法承担责任。”

(五)商业车险条款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1.保险责任; 2.责任免除;

3.保险金额确定方式; 4.保险金赔偿办法。

(六)商业车险条款应当在风险可控的原则下尽可能满足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不同保险需求,责任明确、保障合理。

(七)商业车险条款应当将所有涉及免除保险公司责任的条款集中放在责任免除项下列明,并采用加黑等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方式进行提示。

商业车险条款不得出现免除保险人依法应承担的义务或者加重投保人、被保险人责任的条款,不得出现排除投保人、被保险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的条款。

(八)保险公司和投保人应当按照市场公允价值协商确定被保险机动车的实际价值。保险公司应当与投保人协商约定保险金额。

(九)商业车险条款设置适当的免赔额和免赔率,应当依照防范道德风险、节约社会资源、促进被保险人防灾减损的目的,遵循条款清晰明确、风险共担比例公平合理、不损害被保险人合法权益的原则。

(十)商业车险条款不得要求被保险人提供与确认保险事故的性质、原因、损失程度等无关的证明和资料。

(十一)因第三者对被保险机动车的损害而造成保险事故的,保险公司自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之日起,在赔偿金额范围内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保险公司不得通过放弃代位求偿权的方式拒绝履行保险责任。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应当按照方便被保险人理赔的原则,结合保险公司商业车险条款所规定的保险责任,制订保险公司理赔实务指引,并做好相关的配套工作。

(十二)保险公司应当严格执行经保监会批准的商业车险条款和费率,不得通过批单、特别约定等方式对经保监会批准的商业车险条款和费率作出实质性变更。

三、关于商业车险费率拟订及执行的要求

(一)保险公司拟订商业车险费率,原则上预定附加费用率不得超过35%。保险公司可以根据电话、网络、门店等不同的销售渠道,拟订不同的附加费用率水平。

(二)商业车险费率浮动因子应当根据机动车辆和驾驶人的风险状况等合理设置,明确规范。

(三)保险公司应当根据历史经验数据、经营情况和准备金提取等实际情况,每年对商业车险费率进行合理性评估验证。

保险公司最近2个会计平均商业车险综合赔付率与商业车险预定赔付率相差较大的,保险公司应当向保监会报告说明原因。

四、关于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的监管

(一)保险公司向保监会报送商业车险条款和费率,除应当提交《财产保险公司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管理办法》规定的材料外,还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1.本公司商业车险条款与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拟订的协会条款的区别,并说明详细理由;2.商业车险费率,包括预期赔付支出(含直接赔付支出、直接理赔费用、间接理赔费用)、营业税及附加、佣金及手续费、经营管理费用、利润及风险附加等; 3.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材料。

(二)保险公司报送根据公司自有数据拟订的商业车险条款和费率,除应当提交前款规定的材料外,还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1.根据公司自有数据拟订的商业车险使用的纯损失率与行业参考纯损失率的差别;

2.公司最近3个会计商业车险经营情况,包括保费收入、赔付水平、费用水平、承保利润、应收保费情况、再保险安排等;

3.根据公司自有数据拟订商业车险业务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市场分析、产品定位、经营战略、发展规划、市场前景预测等;

4.公司符合本通知关于根据公司自有数据拟订条款费率条件的相关证明材料; 5.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材料。

(三)保监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保险公司根据公司自有数据拟订的商业车险条款费率所涉及的材料,进行数据真实性检查。

(四)保险公司使用的商业车险条款和费率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下列规定的,保监会将责令停止使用,限期修改;情节严重的,可以在一定期限内禁止申报新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

1.结构清晰、文字准确、表述严谨、通俗易懂;

2.要素完整,不失公平,不侵害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不损害社会公众利益;

3.保险费率按照风险损失原则科学合理厘定,不危及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或者妨碍市场公平竞争;

4.保险费率可以上下浮动的,应当明确保险费率调整的条件;

5.《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要求。

除前款规定外,根据公司自有数据拟订商业车险条款和费率的保险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保监会责令停止使用根据公司自有数据拟订的商业车险条款和费率,并限期修改:

1.经审计的上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50%; 2.连续两个会计综合成本率高于100%。

(五)保险公司未严格执行经保监会批准的商业车险条款或费率的,保监会将依法追究公司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六)保险公司应当于每年6月30日前向保监会报送商业车险报告,包括商业车险条款费率使用执行情况、商业车险费率合理性评估验证情况等。

(七)保险公司应当加强商业车险条款费率内部控制,建立涵盖条款费率研究开发、审批报送、营销宣传、承保理赔、IT系统、验证修订等环节的商业车险条款费率内控制度,健全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确保各项制度能够得到有效执行,确保商业车险条款费率得到严格执行,确保费率拟订数据的真实与完整。

(八)本通知自颁布之日起施行。保险公司应当按照本通知规定对商业车险条款和费率进行修订并报保监会审批。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三日

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关于加强机动车辆商业保险条款费率管理的通知》答记者问

保监会日前发布了《关于加强机动车辆商业保险条款费率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通知》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通知》就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作了进一步完善,请问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的方向是怎样的?

答:《通知》初步明确了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的方向,即逐步建立市场化导向的、符合我国保险业实际的条款费率形成机制。

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将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科学发展,引领行业转方式、调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坚持防范系统性风险,从我国保险业实际出发,鼓励创新、提升服务、扎实推进、稳步实施,妥善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实现行业的健康发展。三是坚持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合法权益,解决商业车险条款、服务中存在的社会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四是坚持加强行业自律和公司内控,推动行业协会支持行业发展、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一)明确监管机构、行业协会和保险公司的定位。监管机构:作为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监管部门,主要职责是依据《保险法》制定条款费率监管制度;对条款是否遵循依法合规、公平合理、诚实信用、通俗易懂原则,费率是否遵循充足原则和公平原则进行审查;对公司条款费率执行情况进行监管;维护保险市场秩序,保护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行业协会:作为行业自律组织,主要职责是研究拟订协会示范条款和参考纯损失率并建立定期调整机制;研究制订机动车参考折旧系数、车型数据库等行业标准;建立行业代位求偿机制和信息系统平台;在支持行业创新发展、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加强自律规范、营造公平良好的市场环境等方面发挥作用。保险公司:作为条款费率拟订、执行的主体,主要职责是不断创新,开发适销对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保险产品,确保条款费率合法、公平,严格执行条款费率,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保险服务能力。

(二)市场化的定价机制。《通知》从三个方面初步确立了市场化的定价机制。一是规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应当收集、统计和分析全行业商业车险经营数据,至少每两年测算一次商业车险行业参考纯损失率,供保险公司参考、使用。符合条件的公司,还可以根据公司自有数据开发商业车险费率。建立起以纯风险损失率为基础,市场化为导向的商业车险条款费率形成机制。二是商业车险费率浮动因子应当根据机动车辆和驾驶人的风险状况等合理设置,明确规范,实现费率水平与风险水平相挂钩。三是在保证保费充足的前提下,对费率采取“限高不限低”的监管思路,规定保险公司拟订商业车险费率,原则上预定附加费用率不得超过35%。

(三)条款费率的动态调整机制。商业车险条款费率应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市场的发展和群众的需求。《通知》建立了商业车险条款费率动态调整机制,规定保险公司应当根据历史经验数据、经营情况和准备金提取等实际情况,每年对商业车险费率进行合理性评估验证。保险公司最近2个会计平均商业车险综合赔付率与商业车险预定赔付率相差较大的,保险公司应当向保监会报告说明原因。

问:《通知》在哪些方面体现了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合法权益的精神?

答:近年来,保险监管部门不断加大商业车险监管力度,规范保险市场秩序,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我国的商业车险市场处于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之中,现行的商业车险条款费率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保险公司还存在承保理赔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保监会高度重视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起草了《通知》,充分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合法权益。

(一)强调保险公司提示说明义务。《通知》规定保险公司应当在投保单首页最显著的位置,用红色四号以上字体增加“责任免除特别提示”,对保险条款中免除保险公司责任的条款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对该条款的内容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向投保人作出明确说明。同时,商业车险条款应当将所有涉及免除保险公司责任的条款集中放在责任免除项下列明,并采用加黑等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方式进行提示。

(二)规范商业车险免责条款。《通知》规定,商业车险条款不得出现免除保险人依法应承担的义务或者加重投保人、被保险人责任的条款,不得出现排除投保人、被保险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的条款。同时,商业车险条款设置适当的免赔额和免赔率,应当依照防范道德风险、节约社会资源、促进被保险人防灾减损的目的,遵循条款清晰明确、风险共担比例公平合理、不损害被保险人合法权益的原则。

(三)重点解决车险理赔难的问题。《通知》规定商业车险条款不得要求被保险人提供与确认保险事故的性质、原因、损失程度等无关的证明和资料。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应当按照方便被保险人理赔的原则,结合保险公司商业车险条款所规定的保险责任,制订保险公司理赔实务指引,并做好相关的配套工作。

(四)解决社会关注及易引起纠纷的热点问题。《通知》规定,保险公司和投保人应当按照市场公允价值协商确定被保险机动车的实际价值,保险公司应当与投保人协商约定保险金额。因第三者对被保险机动车的损害而造成保险事故的,保险公司自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之日起,在赔偿金额范围内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保险公司不得通过放弃代位求偿权的方式拒绝履行保险责任。

问:《通知》出台后,对商业车险能起到哪些完善和规范作用?

答:《通知》系统地规定了商业车险条款费率拟订原则和监管要求,有利于促进保险公司条款费率拟订更加科学合理,承保理赔服务更加规范标准,推动保险公司为被保险人提供更多、更好的商业车险产品和服务。

(一)规范商业车险条款。《通知》规定保险公司拟订商业车险条款应当遵循依法合规、公平合理、诚实信用、通俗易懂原则,商业车险条款应当内容完整、格式清晰、方便阅读,应当在风险可控的原则下尽可能满足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不同保险需求,责任明确、保障合理。

(二)规范商业车险费率。《通知》为提高商业车险定价科学性,规定保险公司拟订商业车险费率应当遵循充足原则和公平原则,应当与保险责任相匹配,能够补偿风险转移的成本,不得危及公司财务稳健和偿付能力,不得损害投保人、被保险人合法权益。《通知》还规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应当测算商业车险行业参考纯损失率,供保险公司参考、使用。行业参考纯损失率是行业协会根据全行业多年车险赔付数据计算得出,用于保险事故发生后对被保险人进行赔偿和给付的风险保障成本。行业参考纯损失率加上公司根据自身经营管理费用计算得出的附加费用率,形成公司的最终费率。行业参考纯损失率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商业车险产品开发的基础数据更加充分,定价手段更为科学。

(三)加强条款费率监管。《通知》规定保险公司应当加强商业车险条款费率内部控制,建立涵盖条款费率研究开发、审批报送、营销宣传、承保理赔、IT系统、验证修订等环节的商业车险条款费率内控制度,健全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确保各项制度能够得到有效执行,确保商业车险条款费率得到严格执行,确保费率拟订数据的真实与完整。《通知》还要求公司商业车险费率要细化费率各组成部分,分项管理和核算,为监管部门依法加强商业车险监管,促进保险公司科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抓手。

问: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确立了市场化导向,请介绍一下商业车险产品的开发和退出机制。在市场化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防范风险?

答:《通知》的出台标志着车险经营将进入以管理升级为内涵的转型阶段。过去那种“跑马圈地”、不重视内控管理和产品及服务创新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发展的要求。保险公司只有坚持专业管理和数据基础两个关键点,不断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和内控执行力,加强成本控制和财务集中,才能适应新阶段的保险监管要求,才能在竞争中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设定差别化的车险产品开发机制。《通知》根据分类监管的理念,对不同的保险公司规定了差别化的车险产品开发机制,对保险公司车险经营内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知》规定了三种商业车险条款费率开发模式。一是保险公司可以参考和使用协会示范条款和行业参考纯损失率拟订本公司的商业车险条款费率。二是《通知》规定连续两个会计综合成本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且低于100%的保险公司,可以在协会示范条款基础上适当增加商业车险条款的保险责任。三是鼓励在内控制度、公司治理、偿付能力、财务指标、数据基础和专业团队等方面符合要求的保险公司,可根据自有数据独立拟订商业车险条款和费率。具体条件包括:治理结构完善,内控制度健全且能得到有效执行,数据充足真实,经营商业车险业务3个完整会计以上;经审计的最近连续2个会计综合成本率低于100%;经审计的最近连续2个会计偿付能力充足率高于150%;拥有30万辆以上机动车辆商业保险承保数据;设置专门的商业车险产品开发团队,配备熟悉法律、车险定价实务的经营管理人员,建立完善的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

通过实行差别化的车险产品开发机制,一方面,为车险产品创新提供了制度基础,能更好地满足市场多元化的保险需求,促进市场从单纯的价格竞争向以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为核心的竞争方式转型。另一方面,《通知》设定了较严格的独立开发条件,通过奖优罚劣的政策措施,鼓励经营稳健、财力状况良好的公司开发个性化产品及扩展责任,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商业车险保险保障的需要。

(二)建立商业车险产品“退出”机制。《通知》规定,保险公司使用的商业车险条款和费率应符合法律、行政法规或者下列规定:一是结构清晰、文字准确、表述严谨、通俗易懂;二是要素完整,不失公平,不侵害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不损害社会公众利益;三是保险费率按照风险损失原则科学合理厘定,不危及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或者妨碍市场公平竞争;四是保险费率可以上下浮动的,应当明确保险费率调整的条件;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要求。对存在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上述有关规定的,保监会将责令停止使用,限期修改;情节严重的,可以在一定期限内禁止申报新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

上一篇:校女子篮球队训练工作总结下一篇:xx合伙经营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