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初三革命总结

2024-05-20

历史初三革命总结(共7篇)

篇1:历史初三革命总结

革命 起止时间 性质 原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0—1688 资本阶级革命 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 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美国独立战争

1775—1783

民族解放战争 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经济的发展,英国殖民主义者压迫、剥削 华盛顿领导的美军(华盛顿)《独立宣言》(1776.7.4)

美国诞生

大陆会议 联邦制 民主共和制 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 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

1777年 萨拉托加大捷

法国大革命 1789—1794 资本阶级革命 法国封建统治

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产阶级(罗伯斯庇尔)

《人权宣言》

三级会议

1789年,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筹款 1789年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狱

1792年 路易十六

美国南北战争

1861—1865 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南方落后的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南北经济制度矛盾(根本原因)【南: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北:资本主义经济】

黑奴(林肯)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2.9)

1861年3月林肯当选总统(直接原因)

1861年4月南方挑起内战

1862.3 林肯《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矛盾: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1861年4月 南方挑起内战;

1865年 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告终,美国的统一得到维护

前期北方失利(原因:南方蓄谋已久,北方准备不足,林肯政府幻想妥协)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新贵族(克伦威尔)重要文件 《权利法案》(1689)文件意义 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机构制度 议会(权利重心)导火线 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 开端 1640年议会的召开 处死 1649年 查理一世 建立共和国 转折点

经过

意义

1799年 拿破仑夺取政权

1792年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

1640年 新议会召开,革命爆发; 1776年 7月4日 《独立宣言》发表,1794年 罗伯斯庇尔被送上断头台;

1645年 纳西比战役,议会军胜; 美国诞生;

1804年 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1688年 宫廷政变(光荣革命),1781年 约克镇战役;

国(对内颁布法典 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推翻专制统治; 1783年 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对外多次征战);

1689年 《权利法案》颁布(目1787年 制定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

1812年 远征俄罗斯失利; 的:限制国王的权利)联邦制国家,三权分立)

1814年 拿破仑被欧洲反法联军赶下台

P76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P69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

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P79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

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发展有很大影响

史进程

命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P114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 正确分析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拿破仑对外战争具有革命和侵略扩张的双重性,其反封建性和争霸性体现在不同历史阶段。拿破仑帝国前期以革命战争的手段,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扫荡欧洲大陆封建势力,巩固了大革命成果;后期战争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

 结合史实简要评价华盛顿和拿破仑

华盛顿是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他主持制定了美国1787年宪法;他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对美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拿破仑、1799年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开始统治法国;1804年,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他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法典》;对外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扩大法国疆域。他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成果,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既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也损害了被侵略国人民利益。原因 开始 18世纪中期,英国商品海外市场不断扩大,手工工场的生产供不应求。为了提高产量,人们想方设法改进生产技术 时间 18世纪60年代 部门 棉纺织业 标志 “珍妮机”——哈格里夫斯(带动了一系列行业的发明)

背景 机器数量不断增多,人们开始寻找比水力更方便的动力 使用 1785年,英国人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被应用于纺织部门

蒸汽机

瓦特蒸汽机出现以后,在许多的生产部门,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极大的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从此,人类意义

进入了“蒸汽时代”

时间 1840年前后 标志 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此后,法国、美国等国也或早或晚的进行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是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原因 ①15世纪,追求财富的欧洲人梦想去西方发财(②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 ③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航海家 资助国家 国家 时间 事迹

迪亚士

经过 哥伦布

达伽马 葡萄牙 西班牙 葡萄牙

葡萄牙 意大利 葡萄牙

1487年出发 1492年出发 1497—1498年

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 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 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等地 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后半期 19世纪70年代-19世纪二十年代初

国家 标志动力 英国 美国 德国

蒸汽机 电力 内燃机

交通工具及发明者 轮船——富尔顿 火车——史蒂芬·孙 汽车——卡尔·本茨 飞机——莱特兄弟

进入的时代 蒸汽时代 电力时代

生产关系变化 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到来

影响

西方先进 东方落后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导致一战爆发

给人们的启迪 发展

完成 影响

麦哲伦 西班牙 葡萄牙 1519—1522年 完成了环球航行

影响 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各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篇2:历史初三革命总结

1.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地理位置优越B.实行君主专制

C.进行殖民掠夺D.大力发展对外贸易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苏格兰人民起义B.光荣革命

C.查理一世召开议会D.处死查理一世

3.《权利法案》的内容不包括

A.不经允许国王不能征税

B.人生来是自由的,法律上是平等的

C.国王不能随意废除法律

D.和平时期,国王不能维持常备军

4.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农民权利B.限制国王权利

C.限制资产阶级权利D.限制商人权利

5.下列事件发生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①《权利法案》的颁布②处死查理一世

③宫廷政变④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

C.②④③①D.①④②③

6.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掌握实权的是

A.国王B.地主C.资产阶级D.农民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法律由议会制定,法律一旦制定,国王就不能中止。

――《权利法案》

材料二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臣细,朕必躬自断判”。

――摘自《东华录》

回答:

①你是如何理解康熙说的这段话的?

②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英两国分别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604年英国众议院对国王的抗辩书:“无论就尊严或权威而论,国内并没有最高的常设法院足以和本国会的`法院分庭抗礼,本国会的法院得到陛下的圣裁,给其他法院颁布法律,但不接受来自其他法院的法律或法令。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二下面是《权利法案》中的部分引文:“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请回答:

(1)材料一英国众议院的抗辩书是针对哪一国王提出?英众议院为什么对国王提出抗议?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主张。材料一、二在对待王权上有何明显不同?

(3)《权利法案》的发表有何意义?

三、简答:

9.以史实说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

10.为什么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

答案:

1.B.选项A、C、D书中有明确交待;选项B是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原因。

2.C选项A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线;选项B是革命结束的标志;选项D则表明革命取得初步胜利。

3.B.本题课文有明确交待。

4.B.《权利法案》主要是针对君主专制而制订的改远B。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5.C

6.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发展起来,资产阶级开始掌握实权。故选C。

7.(1)答案不唯一,只要表述恰当即可。(2)中国实行君主专制,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8.(1)结束了英国国王的专制统治,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2)君主立宪制思想。材料一主张王权凌驾于法律之上,材料二主张国王权要受到法律的制约。(3)国王查理一世。查理一世相信“君权神授”,任意践踏法律。

9.(1)1640年查理一世召集议会。(2)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3)1688年,宫廷政变。(4)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篇3:历史初三革命总结

一、革命歌曲的概念与特点

本文仅仅探讨革命歌曲在我国革命战争中的历史功用, 为此, 主要将革命歌曲界定于革命战争年代诞生的服务于我国革命的歌曲。按照时间进行分类, 革命歌曲可以分为建国前的革命歌曲、建国后的革命歌曲。建国前的革命歌曲如《赤潮曲》、《土地革命歌》、《提早春耕歌》、《红军纪律歌》等, 建国后的革命歌曲如《太阳最红, 毛主席最亲》、《红星照我去战斗》等。当然, 革命歌曲也可以按照其他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比如可以按照题材分为革命题材的歌曲、时代题材的歌曲, 革命题材的歌曲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南泥湾》、《东方红》等, 时代题材的革命歌曲如《社会主义好》、《春天的故事》、《我和我的祖国》、《在希望的田野上》等。革命歌曲在我国革命战争的过程中展现出和其他歌曲不同的特点:

1. 革命歌曲具有强烈的革命性和政治性。

革命音乐就是在革命战争的丰厚土壤中生根发芽的。比如, 广西百色革命歌曲《穷人翻身歌》中唱道:“我们大家都是人, 为何我们这样穷?我们穷来我们穷, 地主剥削使人穷哎哟!地主剥削使人穷。衣服没有吃不饱, 想起真是很凄凉。”广西百色人对这首《穷人翻身歌》非常熟悉, 每当唱起这首歌的时候, 人们都会饱含深情, 好像又重现了人们参军闹革命的情形。又比如, 我国著名的歌曲《国民革命歌》中唱道:“打倒列强, 打倒列强, 除军阀, 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 齐奋斗, 齐奋斗……”, 实际上不仅深情地唱出了革命的口号, 也唱出了抗日救亡的革命目标。

2. 革命歌曲具有鼓舞斗志、号召民众参与革命的鼓动性。

革命歌曲为了适应革命斗争的现实需要, 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号召性。在不同革命阶段的革命歌曲像号角一样鼓舞人们和敌人进行不懈的斗争, 将广大人民群众团结起来开展人民战争。在抗日战争中产生的诸多革命歌曲对民族意识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唤醒功能, 从而将我国分散的各种民众力量凝聚成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强大力量。

3. 革命歌曲具有十分崇高的思想。

革命音乐是“文化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站在革命战争的前沿阵地忠实反映我国革命的历史轨迹, 具有十分崇高的思想。比如, 著名革命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中:“牛儿还在山坡吃草, 放牛的却不知到哪儿去了……”, 以优美的曲调讲述了王二小抗击日寇的视死如归、奋不顾身的壮烈故事。

二、革命歌曲在我国大革命战争时期的功用

1924年到1927年, 是我国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运动时期。在这个时期, 通过我党的积极参与和努力, 大革命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席卷开来, 在此过程中, 革命歌曲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功用, 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革命歌曲发挥了良好的反封建反帝国主义的宣传功能。

在我国的大革命时期, 我国遭受了外来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 导致我国各族人民群众的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为了推翻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 我国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北伐战争, 北伐初期, 国民革命军节节胜利, 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战争功绩。在北伐战争的过程中, 当时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的共产党人廖乾五作词的《国民革命歌》在革命队伍中广泛传播, 不断地激励着国民革命军在北伐战争中奋勇向前、英勇作战。因为这些革命歌曲发挥了反帝反封建的良好宣传功能, 促使青年们积极投身革命, 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积极拥护北伐战争。

2. 革命歌曲号召了广大工农群众积极投身革命。

北伐战争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的, 而北伐战争初期所取得的节节胜利, 促进了广大工农群众积极参加革命的热情。在这样良好的形势下, 为了促进革命的更好开展、深入发展, 我党通过革命歌曲的形式更好地对革命思想进行传播。比如, 《工农兵联合起来》在大革命时期就已经在军队中广为流传, 军人在行军打仗的过程中经常歌唱这首革命歌曲, 在无形中发挥了良好的政治宣传效果, 有力地号召广大工农群众积极投身革命, 坚定了革命必胜的信念。除此之外, 《为人民为革命》、《各个妇女都改装》等革命歌曲还有效地推动了农民运动的开展, 让农民参与到反封建反帝国主义的运动中。

三、革命歌曲在我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功用

1927年到1937年期间是我国土地革命战争的重要历史阶段,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包括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中央苏区斗争时期、长征战略转移时期。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革命歌曲展现了十分重要的历史功用。

1. 革命歌曲宣传了党的政策, 鼓舞了军民积极革命的热情。

在我国土地革命的10年时间中, 我党善于利用革命歌曲对党的政策进行宣传, 在许多民众文化知识匮乏、思想意识有待提升的背景下, 通过革命歌曲宣传了党的政策主张, 号召了许多有志之士加入到革命队伍当中, 有效地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开展。比如, 《倒苦水》、《诉苦情》、《毛委员领兵打茶陵》等, 极大地鼓舞了军民的革命斗志。

2. 革命歌曲强调了革命的纪律, 对军队士气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时在中央苏区的革命根据地发展过程中, 我党的领导干部获得了广大民众的认可、支持、拥护, 在军民中流行的《苏区干部好作风》:“苏区干部好作风, 日着草鞋干革命, 自带饭包去办公, 夜走山路访贫农”[1]317, 反映了我党干部良好作风, 而歌曲的传唱又强化了革命的纪律, 鼓舞了士气。

3. 革命歌曲更加坚定了革命的信念, 对红军产生重大的鼓舞。

红军第五次“围剿”斗争失败之后, 红军被迫放弃了中央苏区根据地, 开始长征。在长征过程中, 红军所遇到的艰难险阻是前所未有的, 在此过程中, 我党继续通过革命歌曲宣传革命思想, 从而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 通过革命歌曲发挥了对军队的教育作用、激励作用, 使革命歌曲成为革命军队突破敌人层层包围、最终战胜敌军的强大精神力量。通过革命歌曲在红军队伍中的广泛传播, 使红军更加坚定了必胜的决心和信念。

四、革命歌曲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功用

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 是中国人民团结起来一致抗日的重要历史阶段, 在此抗日战争的阶段中, 革命歌曲和其他任何中国革命战争时期一样, 同样绽放出夺目耀眼的光彩, 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功用。

1. 革命歌曲进一步推动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共合作。

1931年“九一八”之后, 我国的东北三省被日本占领, 我国人民被日本侵略军十分残酷地杀害, 民族的危机更加突出, 并且在日本侵华之后, 国民党政府及其军队仍然不顾全国各族人民的反对, 依然进行一贯的剿共错误策略导致日本侵略者的侵略更加放肆, 我国局势更加严峻。此时, 我党充分利用革命歌曲的作用, 通过革命歌曲反映社会民众一致抗日的呼声, 从而推动了国共合作。比如, 《救国军歌》首先在上海抗日救国组织会组织上海市民众进行传唱之后, 便在较短的时间内在全国范围内传唱开来, 其中的歌词“枪口对外, 起步前进!不伤老百姓, 不打自己人”, [2]82集中反映了民众的呼声, 要求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日, 在促进国共合作方面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2. 革命歌曲有效促进了民族的团结, 统一了人民的思想。

我党通过在军队和民众中传播革命歌曲的方式, 统一了人民的思想, 革命歌曲较好地号召全体中国人民团结起来以形成强大的力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侵略行径。比如,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救国歌》、《全面抗战》、《抗敌救亡》等革命歌曲就发挥了良好的促进全国人民团结抗日的良好效果。

五、革命歌曲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功用

1945年8月到1949年9月是我国解放战争的重要历史阶段, 在此阶段中, 国民党违背民众意愿, 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反对声中发动了内战, 从而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困苦。在此时期, 我党同样十分注重发挥革命歌曲的作用。

1. 革命歌曲歌颂了党的领导。

在经过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的洗礼之后, 我国各族人民群众感受到党的恩情深似海, 更加坚定了在党的领导下创建新中国的决心、信心, 各族民众更加支持、拥护共产党的领导, 从而不断迎接和支援解放军, 极大地推动了全国的解放。比如, 《走!跟着毛泽东走!》这首革命歌曲就直观而形象地表达了民众跟着毛泽东走、消灭蒋介石、建立新中国的强烈愿望。

2. 革命歌曲揭露了国民党统治的腐败现象。

不少革命歌曲深刻地揭露了国民党统治的腐败现象, 从而有效地让广大人民群众看清共产党的英明伟大、国民党的腐朽, 让人民作出正确的道路选择, 使更多的民众积极响应共产党的号召, 推动了我国解放战争的进程。

摘要:革命歌曲具有强烈的革命性、政治性, 具有鼓舞斗志、号召民众参与革命的鼓动性, 体现出崇高的革命思想。革命歌曲在我国革命战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革命歌曲,革命战争,历史功用

参考文献

[1]谢济堂.中央苏区革命歌谣选集[M].鹭江出版社, 1990.

篇4:土地革命时期革命历史人物

(1900-1928),大埔西河下黄砂村人。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6月,赴苏联东方大学学习军事。次年6月返广东,任广东区团委书记。后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中共海、陆丰地委书记。1927年后任中共东江特委书记,策划了三次海陆丰农民武装起义,建立工农民主政权。10月被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委员,参加领导广州起义。1928年当选广东省委常委、军委主任。同年4月在海陆丰领导东江武装暴动中被捕,惨遭杀害,时年28岁。

罗明

(1901-1987),大埔平原岩霞村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广东区委特派员、闽粤赣省委书记等职。1932年春闽粤赣省委改为福建省委,任福建省委书记。在王明左倾路线时期被撤销省委书记的职务。参加长征途中,被派遣留在贵阳,后多次被捕。出狱后回乡任百侯中学代校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南方大学副校长、广东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政协第六届常务委员等职。

贺遵道

(1900-1931),大埔古野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7月任中共汕头市委秘书。1927年8月参与领导大埔高陂暴动后任中共大埔县委书记。1929年6月任东江特委常委。1930年调中共广东省委任巡视员。1931年1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后英勇就义。

罗欣然

(1903-1931),古野培美村宫前人。1925年弃学从军,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后,参加领导高陂暴动,参与组织七县秋收年关斗争和丰顺大暴动。1930年5月,当选为东江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军委委员、中国工农红军(东江)第十一军政治部主任。1931年,在战斗中牺牲,年仅28岁。

张恨秋

(1905-1935),大埔西河人,1927年秋从马来亚回国,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大埔县西河区委书记。1929年后先后任红四军前委秘书长、第二纵队政委兼纵委书记等职。1933年任中共上海市区委书记。1935年被日军杀害,牺牲时年仅30岁。

丘宗海

(1906-1931),大埔洲瑞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任工农革命军第16团党代表。1930年曾先后任中共大埔县委、饶和埔县委书记、闽粤赣边区苏维埃政府筹备委员会委员。1931年3月牺牲。

李明光

(1906-1933),古野鹤山(古西)人。1926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后参加中共大埔县委的领导工作,后进入中央苏区闽西,任中共闽西特委等职。1932年春,任福建省委宣传部长、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兼任连城县委书记。1933年5月在保卫连城的战斗中牺牲。

篇5:初三历史教学总结

研究近年来的中考历史不难发现,中考非常注重检测学生的阅读概括、综合比较、分析评价等能力。然而学生能力培养是一个渐进过程,能力提高也是一个逐步进行的过程。因此历史教师不能“处处设防”、“全线出击”,而应“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初三阶段,我认为应该根据学科自身特点,重点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才能起到强化和渐进的功效。本学期初三面临中考升学,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争取在中考时取得最佳成绩.。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以促进水平的提高。

1、备课方面: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在本学期的备课中,我虚心向老教师请教,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课本资料内容较为简单,针对初中学生求知欲强,在备课的过程中及时注意结合时政热点,如讲到美国的内战,黑人总结林肯就可结合新当选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让学生更加感兴趣。

作为老师我把网上最新的理念和教学思路都吃透,做到每一课都“有备而来”,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方案,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并认真编写教案。

2、课堂教学方面:初三历史面临中考,有自己的特殊性,所以我认为要在“讲”上下功夫,选题要精,讲题要细,但同时要生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与中考无关的不讲,太简单的不讲,主要通过在教学工作中设置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层层深入。注重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此外,在提问上做到分层提问,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在提问方面既要面向中等学生,又要照顾边缘学生。这样做既满足了基础好的同学的求知欲,又给予基础差的同学自信,使各个层次的同学在课堂上都有收获。

3、课后反馈方面: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和作业负担,每次布置作业时,我都会精心地挑选,认真地选择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有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作业批改后,我又能及时给予讲解;对于作业错误教多的学生,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及时查缺补漏。进行单元测验,出题难度科学,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掌握情况。建立记分簿,将每次考试成绩记录,并分析班级的整体情况和学生的个别情况,注意优秀和及格的边缘学生,争取提升优秀率和及格率。

24、培优辅差方面:在课后,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避免只重视优生忽视后进生的思想和做法。对于基础差的学生,主要在课后找其谈心,树立信心,加强学法指导。对后进生的辅导,主要是学习思想的辅导,在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的同时,不断的给予鼓励和支持,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事实证明,我的这一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远程规划方面:历史中考,无论识记、理解、运用都能出多种题型,这样使得历史知识的讲解和考试范围扩大了将近一倍,面对这么多的知识,为了更有效的帮助学生复习,我在教学上做了总体规划,初三上学期先教九年级上册下册开一部分。下学期开学初用1个星期的时间讲授九下内容,接下来开始复习初

三、初

二、初一内容。争取在五一前完成第一轮复习,六一前完成第二轮复习。同时积极争取班主任的支持与帮助,对识记层次的历史知识要尽量背诵。材料要熟悉,题目要完成。

总之,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使命。

政史地组王凤英

篇6:初三历史中考总结

自2001年起我省历史中考打破了传统的闭卷考试形式,实行开卷考试,这意味着中考改革已逐渐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体现了中考正渐渐把新课改理念融入其中。经过十年的实践,这种新形式的测试带给我们许多重要信息和有益启示,值得我们思考和总结。进入初三,历史学科面临中考的压力。由于历史学科课时有限,而历史中考的内容却涵盖了初一到初三所有课本,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历史课程的复习任务,就成为所有初三历史老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本届毕业班的教学,本人对此问题有一些认识。

一、夯实基础,落实考点

1、一定要抓好新课阶段的基础知识的教学。2007年中考考纲里明确指出:“中考着重考查学生的历史基本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考查学生掌握的有关历史基本技能。”因此,在新课教授阶段,一定要立足于课堂教学,打好基本功。不要急于赶进度。只有这样,在进行复习时,学生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掌握,进而提高自身的历史思维能力。如果平时不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讲授,到了最后的复习课,就会感到学生一无所知,很多内容又要进行重复性教学,费时费力,效果不佳。学生对一些综合性较强的知识点也就难以理解。

2、要严格依据中考历史考纲组织复习。由于2007年历史试卷严格依据中考历史考纲组织命题,因而熟悉《中考历史考纲》中的“考试内容和要求”、“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样卷”,就显得十分重要。当前教育上的热点之一就是如何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因而作为毕业班的老师一定要深入研究《中考历史考纲》的广度和深度,研究它的外延和内涵,研究它与往年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对中考历史学科复习迎考来说至关重要。

二、整合教材资源,加强解题训练

1、加强能力培养,开拓思维空间。

随着中考历史学科考试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开卷考试的考查功能将会逐步提高和不断完善。中考历史学科进入开卷考试已有十年了,从主客观试题难度上看,去年增高,但是明年试题的难度如何?考试水平要求如何?主客观试题设问质量怎样?这都是一个悬念。无论中考题目如何变化,其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不会降低。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在讲清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注意从更高的层面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发展的线索、规律,帮助学生“站得高,看得远”,具备良好的历史思维能力。同时,也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解题训练,在解题过程中不断克服思维定势,根据具体情况改变解题思路。还要让学生懂得“怎样学”而不是“学什么”,以及懂得“用什么和怎么用”的价值。也只有这样,才能科学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取得理想的成绩。当然我们也不主张搞“题海战术”、猜题押宝,那样只能事倍功半。教师必须在认真研究《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大纲中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验建议四个部分的基础上,精选、精编试题,这一点是关键所在。

2、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

今年考生在答题中普遍失分的一个突出原因是忽视审题。在教学中要告诫学生养成细心审题、紧扣题意作答的良好习惯,懂得只有审清题意,才能规范答题,才会取得理想成绩。同时通过试题评讲使学生懂得审题能力与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能力、用书面语言,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在教学中只有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在考试中遇到灵活多样的试题时,正常发挥自身的水平。

3、注重校本教研,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我校规定除每周五下午集体教研外,再有两次固定时间同头课老师集体备课。历史是周二周四上午两节课,我们集体备课,认真细化解读《课标》,拟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制定

学生活动环节,整合教材,做到授课内容统一、板书统一、作业统一、学生笔记统一。

4、专题复习,纵横联系,归纳比较。

经过第一轮的复习,学生掌握了许多零碎的、孤立的的知识点,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在第二轮复习中,我们将前面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列成专题进行归类总结,纵横串联,比较对照,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如把中国近现代史划分为列强侵华史(由鸦片战争到日本侵华战争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史(由虎门销烟到到抗美援朝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几个专题。世界近现代史划分为资本主义发展史、民族解放斗争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国际关系史等几个专题。在这一轮复习过程中我们注重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如在复习美国的历史时,我们以美国的经济发展为线,以史实为点,把美国的独立战争、南北战争、两次工业革命、一战、1929—1933年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二战、美苏争霸等内容串在一起。再如由列强的五次侵华战争联系到两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大危机。把中国的抗日战争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进行复习。同时注意同一时期,同一性质的事件进行对比,如由1857-1859年印度的民族大起义联系中国的天平天国运动等。

5、第三轮:强化训练,掌握做题技巧,提高应变能力

我在第一次质量检测前做完河南省近三年的中考试卷和上年各省的中考试卷,从中找规律,结合中考试题,对学生进行训练。我们选择合适的套卷模拟中考(开卷),学生感受中招考试的氛围,对学生所做的卷子全批全改。通过评讲和练习,使学生巩固知识,掌握做题技巧,提高应变能力。在做题过程中强调用准确的语言叙述历史。另外帮助学生掌握各种类型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如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分析、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我们要求学生一定要仔细阅读材料,注意材料的出处。找出重点字眼:何时、何地、谁的话,出自哪一文章等。弄清该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在中考复习中误区:

(1)误区一:开卷不用记忆

开卷考试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基本知识点不需进行记忆想法大部分学生认为只要开卷了就万事大吉了,都相信抄功事实上每次考试都有东抄西抄学生,答案牛头不对马嘴

(2)误区二:答案书上资料中找得到

许多考生认为试题答案可直接在资料或书上找到,故考试前不是很用心地看书,而是跑到书店里买一本开卷资料,就万事大吉了,很少作考前准备结果考试时答案书和资料中找不到,又不知道!

(3)误区三:资料比课本好

历史中考要考七本书,内容不可谓不多这多少会让学会望而生畏,让学生失去了自信,转而产生了他信--对资料依赖认为资料上也许会有一模一样题目,会有现成答案,而所做答案还不一定对于是,学生就干脆开卷考试时找资料而很少去翻书要知道中考命题一般都会回避市场中资料原题,所以学生在资料中根本找不到一模一样题目和现成答案

三、关注热点,史政结合。

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是新课程的重要基本理念之一。今年中考历史试题联系当今现实考查了一些中外历史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史政结合,发挥历史学科的社会教育功能。同时培养学生信息搜索能力,使他们开拓思维,以史为鉴,学以致用。

篇7:初三历史总结

时间:14世纪前后 地点:意大利

原因:最早出现资产阶级生产关系 思想:人文主义思想 实质: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人物、成就:但丁[意大利]诗人(《神曲》)

达芬奇[意大利]艺术大师(《最后的晚餐》、《蒙娜利莎》)莎士比亚[英国]文学巨匠(《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利叶》)意义: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新航路开辟

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经济的出现 过程:

(1)1487年,葡萄牙的迪亚士从葡萄牙往东航行,到达好望角。(2)1492年,哥伦布(意大利人)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到达美洲。(3)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葡萄牙支持)到达印度等地(4)1519—1522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完成了环球航行。影响:

(1)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对世界影响)……(2)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资本主义发展影响)

(3)资本主义市场开始形成

(4)证明了地圆学说(同学补充,非重点)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背景: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新兴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时间:1640—1688 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开始标志:1640年议会的召开 领导者: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文献:《权利法案》(革命后颁布)结果: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

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产阶级扫清了障碍,推动了世界的历史进程。革命特点:时间长、过程曲折、妥协(不彻底)

4.美国独立战争 原因:

(1)英国希望北美殖民地永远做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竭力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

(2)殖民地人民强烈不满,反抗情绪日益高涨。(3)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原因)时间:1775—1783 开始标志:来克星顿枪声 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

领导者:北方的工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的种植园主 结束标志: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文献:《独立宣言》(革命中颁布)《美国宪法》(革命后颁布)结果:建立了联邦制资本主义国家

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

(1)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

(2)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1)战争的正义性(2)人民群众积极参战(3)法国、荷兰等国的支援

(4)华盛顿等人的正确领导和灵活的战术

5.法国大革命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时间:1789—1815 开始标志:1789年巴黎人民第一次起义攻占巴士底狱 导火线:三级会议召开 爆发标志:

领导者:资产阶级

结束标志:1794年4月罗伯斯庇尔等人在政变中被送上断头台 文献:人权宣言(革命中颁布)《法典》(革命后颁布)

结果: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拿破仑在革命后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意义: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击了欧洲封建制度,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革命特点:

(1)过程艰难曲折(2)革命最彻底

6.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840年前后 开始标志:18世纪60年代“珍妮机”的发明

特征: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广泛英雄,人类进入“蒸汽世代”(注意蒸汽的“汽”与电气的“气”的区别)理论指导:牛顿力学 成就:(1)机器的发明与制造:绵纺织业——冶金——采矿(2)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

(3)交通工具的创造:轮船、火车(4)新能源:煤炭 影响:

(1)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2)生产关系:改变了社会面貌;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斗争尖锐

(3)国际格局: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重点!)新兴工业部门:机器制造业

7.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 ①宪章运动:

原因:19世纪三、四十年代,广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积极进行斗争。时间:1836—1848 内容: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

特点: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影响:

(1)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2)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影响。

(3)表明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作用。②《共产党宣言》 时间:1848年

起草者:马克思、恩格斯 内容:《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

影响:《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③巴黎公社 背景:

(1)1870年法国同普鲁士发生战争,法国战败,普军兵临巴黎城下。(2)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

(3)1871年3月,政府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影响:

(1)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8.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内战)根本原因:奴隶制的存在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缺乏生产力)

核心矛盾: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时间:1861—1865 战争目的:维护国家统一 领导者:美国总统林肯

文献:《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革命中颁布)

作用:调动了人民群众,特别是黑人奴隶的革命积极性;使战争局面开始有利于北方,为北方取胜创造了条件

性质: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影响: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发展资本主义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北方胜利的原因:

(1)内战中,北方政府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支持。(2)北方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顺应了历史潮流。(3)北方政府维护国家的统一,具有正义性。9.资产阶级统治的扩大和巩固 ①俄国1861年改革

背景:1.16世纪中期,俄国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盛行农奴制。(1)由于农奴制的阻碍,到19世纪中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3.农奴境况十分悲惨,暴动频繁。时间:1861年

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统治。领导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内容:

(1)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2)农奴在获得“解放”是,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影响:

(1)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这次改革虽然流下大量的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②日本明治维新 背景:

(1)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天皇大权旁落,实际权利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

(2)外国势力的渗透,激化了日本的国内矛盾,幕府的统治岌岌可危。

(3)一部分中下级武士,逐渐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的统治,并取得成功。时间:1868年

人物:明治天皇、中下级武士 内容:

(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3)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影响:(1)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2)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对比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 1.都是在国家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情况下进行的。2.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改革后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改革成为两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4.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5.改革后实力增强,开始对外扩张。

★19世纪中期,美、日、俄面临的社会问题是什么?各自通过什么途径解决? 面临的主要问题:美国——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不可调和;日本——幕府统治危机;俄国——农奴制危机。解决途径:

(1)美国通过1861年—1865年的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2)日本经过武装倒幕斗争,建立了明治天皇政府,并于1868年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

(3)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实行了废除农奴制的资产阶级改革。

10.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间:19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

开始标志: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特征: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和生活领域,电力的广泛使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注意蒸汽的“汽”与电气的“气”的区别)理论指导: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原理 成就:

(1)电力的广泛使用:“发明大王”爱迪生(美国)研制耐用碳丝灯泡

(2)新机器的创制:“汽车之父”卡尔•本茨(德国)设计出内燃机,带动了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汽车和飞机;电报、电话的发明(3)新能源:石油 影响:

(1)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生产关系:产生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注意即帝国主义过度

(3)国际格局:资本主义市场最终形成,导致“穷者越穷,富者越富”;资本主义制度已牢牢取得世界统治地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导致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新兴工业部门:电力、化工、汽车、航空 ★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对于生产的影响不如第二次显著,新技术的发明主体与其说是科学家,不如说是有才能的技工;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发现往往直接导致技术发明。

(2)第一次工业革命重心在轻工业部门,主要是纺织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则重心转移到重工业,如石油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

(3)第二次工业革命涉及领域更加广泛,不仅有能源动力革新,且扩展到材料、信息和动力技术的全面革新。(4)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心主要在英国,然后扩展到欧洲其它国家;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展开,德国和美国成为相对中心 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1.第一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时间:1914—1918 开始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主要参与国家:英国、法国、俄国(于10月革命后退出)——三国协约;德国、意大利(后加入协约国作战)、奥匈帝国——三国同盟 结束标志: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结果:德国战败,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影响:

(1)大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

(2)大战造成了欧洲的衰弱和美日的兴起,世界格局发生改变(3)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诞生了苏维埃俄国(4)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中国五四运动)

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除塞尔维亚以外)

——接九下—— 12.俄国十月革命

时间: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领导者:列宁 意义:

(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2)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注意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中国)★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不同

相同点:领导力量基本相同,都是由布尔仁政什维克党领导的。

不同点:反对对象不同,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专制统治。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革命性质不同,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产生的结果不同:二月革命后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仍然进行对外参加一战,对内镇压人民的政策,而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13.斯大林模式

1.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在外有帝国主义保卫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2.但这一模式也有严重的弊端:

(1)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3)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

(4)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总之,从长远来看,它严重地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1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如何形成的:

(1)1919年1月,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召开了巴黎和会。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定了《凡尔赛和约》。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定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2)巴黎和会虽然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但他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日美之间的矛盾尤为激烈。在美国的倡议下,美、英、法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评价: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但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15.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和法西斯的发展

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表现: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业部门的危机;从1929年到1933年共5个年头;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资本主义世界的贸易总额缩减了2/3。影响:

(1)经济危机中,人民群众深受其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人大量失业,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

(2)垄断资本家为保持价格,维持利润的,宁愿大量销毁产品,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3)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罗斯福新政 时间:1933年

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措施: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个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影响:

①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

(1)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2)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3)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4)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利明显增强。

②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德国法西斯的发展(1)纳粹党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逮捕和迫害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

(2)解散了一切工会,取缔了除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3)强化专政机器,镇压、迫害革命者和反法西斯战士。(4)加强思想控制,焚毁大量进步书籍。

(5)德国法西斯政权还掀起迫害犹太人的狂潮。(6)对外疯狂扩军备战。

16.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间: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范围:全球各地的30多个国家

开始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进攻 ★慕尼黑阴谋 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捷方必须在十天之内从上述领土撤退完毕。

影响:它使法西斯国家特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绥靖政策

含义:20世纪30年代,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法西斯在世界各地不断进行侵略活动,这些侵略活动使西方大国的利益受到一定损害。西方大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不满,但又害怕法西斯国家的战争讹诈。它们想将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因此,它们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人们把这种政策称为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想顶峰。影响:绥靖政策的影响极其恶劣,它使法西斯国家特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二战开始和扩大

(1)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1940年四五月间,德军又向欧洲西部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许多国家,英国也遭到了德国飞机的猛烈轰炸。(3)1941年6月德军掉头向东,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

(4)1941年12月7日,日本军队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被卷入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之中。★二战的转折点

(1)1942年7月-1943年2月,俄国斯大林格勒战役,使德国军队的闪击战失败。反法西斯国家由防守转为进攻

(2)1942年中途岛海战,改变了太平洋战场的形式

(3)1942年,英美军队在北非了阿拉曼击溃了德意军队。不久,意大利投降(4)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5)1945年5月2日,柏林守军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二战的影响:(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

(2)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彻底改变了社会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3)打击了法西斯势力,维护了民主 性质:反法西斯国家的正义战争

17.美国经济的发展

(不用全背过,基本只考选择题)①战后的繁荣(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又称为黄金时期)原因: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

(3)政府也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 表现: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发展迅速,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②经济危机和经济调整(20世纪70—80年代)70年代经济地位下降的原因:

(1)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经济危机,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2)西欧、日本的高速发展冲击了美国经济霸主的地位 70年代经济危机的表现:

(1)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2)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

(3)1975年以后,美国经济进入“滞胀”阶段(经济发展缓慢,但通货膨胀)80年代经济好转(但负担加重)的原因:(1)美国政府调整经济政策(2)通货膨胀

(3)债务负担较重(受美苏争霸的影响)

80年代经济好转的表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经济形式逐渐好转,但债务负担加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③美国新经济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原因:

(1)美国政府进行社会经济改革

(2)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

(3)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 表现:

(1)经济增长加快(2)通货膨胀率下降(3)低失业率

(4)财政赤字逐年递减,出现盈余

上一篇:话题回报作文下一篇:校园说唱歌曲(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