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期末质量分析

2022-10-20

第一篇:初三历史期末质量分析

初三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分析

今年初三历史期中试卷从整体看,综合性较强,知识的涵盖面广,难易程度适中,做到了与会考题型相吻合,试题灵活,能考出学生的基本水平,是一份成功的期中试题。

二、试题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学生出错率较高的试题有

4、

8、

11、

18、24几个试题。第4小题,是出错率较高的题,原因是学生分析能力较差,没有分析出关键信息,产生错误。第8小题将凯撒和屋大维相混淆,导致选择错误答案A。第11小题,学生做题不认真,基本知识掌握不准,选项中“资产阶级”与“市民阶级”,学生模糊作答,不能够准确作答。第18小题,也是出错率很高的题,学生不会认真审题,不明白题意,导致选择错误答案。

(二)非选择题

材料解析题所考查的内容属于理解层次,有一定的难度。考查的内容既有对知识点的考查,也注意到了线和面的结合,而且重点突出。如27题的(1)29题的(1)(3)。

除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非选择题更注意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能力。如27题的(4)28题等。

从学生答卷整体情况看,材料分析题做的不错,对知识点考查的分值得分率在70%左右,尤其是近代史知识。理解层次的材料题虽有一定的难度,但也最具开放性和灵活性,最能展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体现学习水平,这部分得分率太低,如27题的(4)28题,得分率不足20%。 从各班级成绩比较看,第一和最后的班级差距比较明显,后面的班级不及格学生人数太多,对明年的会考极为不利。因此初三历史教学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今后需要采取措施如下:

三、采取措施

1.落实基础知识,狠抓基本技能。

注重历史基础知识的积累,平时要求学生记忆,让学生掌握准确无误,适时进行抽查或检测,提升学生能力。

2.加强材料处理与材料题的训练

强化“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观念和基本方法。加强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解读、分析、提取与处理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抓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句和前言、引文出处的信息,能最大限度提取有效信息,然后要求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3.要重视读图、识图、填图和析图能力的培养。

掌握好基本的课本上的图表;,建立紧密的图文联系,以图读史,以图讲史,进而读懂课本图表的隐性知识。

4.应狠抓审题能力的培养、答题技巧与答题规范性训练。 ①认真审题、避免出现答错题;

②规范答题、提高得分率,要求学生答题时有序条理。 5.加强比较教学,尤其是加强中外历史的联系与比较。

要帮助学生把中国历史放在世界历史发展的环境中去学习,因为中国历史的发展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不可少的构成部分,只有将二者有机的结合一起,才能真正的学“活”历史,学好历史,提高自身认识历史的能力。

第二篇:初三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xiexiebang推荐)

初三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基本情况

1、题型结构

这套试卷在题型上主要有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选择题,第二部分是非选择题。按照考试要求,历史试卷总分为100分,选择题23个,每小题2分,共46分,非选择题共54分

2、考查内容

本套试卷主要考察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即世界近代史部分的内容。

3、试卷特点

(1)、突出基础

本套试卷增加了基础知识的考查,选择题的大部分和判断改错题主要针对的就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而且问题直白,易于回答。从材料分析题来看,所选历史事件都是世界近代史中重要的历史事件,分别考查了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美国内战、俄国农奴制改革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等历史事件的掌握情况。

(2)、难易适中

从试卷整体上来看本套试卷难易程度适中,突出重点历史知识,很少有偏题,与中考题型及难易程度相当。

(3)、注重学以致用

新课改以来,历史学科的试题一反过去的面貌,注重历史知识与现实的结合,注重了学以致用,注重了学生正确价值观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本套试卷充分的体现了现在历史命题的趋势,这主要体现在材料分析题当中。材料分析题构成了非选择题的主体部分,他侧重于对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程度的考查。

二、答题情况

从整个历史考试情况来看,成绩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从得分率上来看,得分率较高的是一些基础知识和简单知识的记忆,这主要体现在选择题上。失分较多的是在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基础上的提高与扩展,主要是材料分析题。从本次考试也可以从侧面看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不重视,所体现出来的问题是最值得我们重视的,比如他们在做题的时候不审题,做选择题时不能全面去权衡选项,看到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后就盲目下结论,导致失分。对主观题做总结的时候草草行事,思路不完整,总结不全面,以完成试卷为目的,结果成绩可想而知。

三、教学启示

1、教学中应注重基础知识,因为基础知识在总分值中占得比例最大,同时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也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

2、在教学中应重视探究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通过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内容多角度、多途径的分析能力。近几年的中考试卷非常注重这一点,同时,这也是历史学科教学的必需。

3、平时做题过程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仔细审题的习惯,规范答题的习惯。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要加强历史语言规范性表述的教学,要求在答题中表述准确,没有歧义;表述完整,没有信息丢失;表述符合逻辑,没有相互割裂甚至自相矛盾。

4、根据历史课的特点,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立体的学科知识网络,努力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阚继红 东棘坨镇中学

第三篇:上学期初三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初三数学期末考试

质量分析

一、卷面分析 1. 试卷结构

数学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共三大题,24个小题,第一大题为选择题,八个小题,满分24分,占20%;第二大题为填空题,八个小题,满分为24分,占20%;第三大题为解答题满分72分,占60%. 2.考查内容分布

从知识点领域来看,本试卷涉及《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大领域,其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两大领域是考查重点,较多地考查学生对概念、法则及运算的理解和运用水平,杜绝了繁难偏旧的题目。注意考查学生对几何事实的理解和推理能力。

二、试卷特点

1.重视基础知识,关注数学核心内容的考查

试卷突出考查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础性和普及性特点,即所有学生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须掌握的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基础知识和常用技能。

2.重视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又作用于生活世界。命题情境新颖,背景公平的数学应用性试题,有利于考查学生是否具备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的数学应用能力;考查学生是否具有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数学建模能力;考查学生是否能够将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用严谨、规范、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整张试卷有若干题涉及到数学应用,处处充满生活气息,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有机地融入试题当中,突出数学有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数学因生活才显现其价值。试卷也引导我们要关注生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

3.重视教材的变化,关注新增内容的考查

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重视对能力的考查,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做到重点知识重点考,新增内容必须考。

4.回归教材,指导教学,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 本试卷在引导一线教师用好、教好教材,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导向作用和典型示范作用。很多试题都从教材中稍做变形,从中挖掘和组合并升华出来的,让考生处处能见到教材中题目的影子,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从而让“抓纲务本”的学生和老师占到优势, 有效地避免了“题海战术”, 发挥良好的导向功能,真正要让大家感到“离开教材就是离开中考”。

5.本次阅卷情况统计

本次阅卷实行流水阅卷,校平均分为64.34分,及格率为45%。现将各题阅卷情况统计如下:

(1)、选择题总体做得较好,得分率较高。部分失分主要是:

第1小题,选C的较多,原因多是认为简单,没读完题目就选答案;

第3小题,错误原因是不会找旋转角; 第8小题,对二次函数的数形结合掌握不好。 (2)、填空题主要解答错误出现在

10、

14、15题。10题找增减性时不包括对称轴;14题是半圆与圆锥的空间变换,忽略了题目中半圆的条件;15题是答题不规范,缺少单位。

(3)、17题的主要问题在于:对非正式子的绝对值的掌握不牢;不会计算负指数;整体书写格式不规范。

(4)、18题的问题表现在:不会灵活运用解方程的方法。 (5)、19题化简求值中化简问题较大,多项式化简错误多,部分同学会对多项式进行去分母。

(6)、20题第一问得分率较高,第二问得分率低,部分同学不会算恒等式。

(7)、21题是观察图的应用题,方法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问题1:设未知数不会带上单位,设的内容不清楚; 问题2:解应用题的方程时可以简化解的过程,带上不能太简化,须保留必要步骤;

问题3:没有作答或者答的时候没有单位。

(8)、22题是概率题。第1小题得分率高,第2小题几乎不得分,对平均概率得分把握不准。

(7)、23题是证明求知计算题,平均得分5到6分。第1小题涉及勾股定理,作辅助线OF即可,得分率高,第2小题可以借用问题(1)的结论,方法多,大多数同学解的过程繁琐。

(8)、24题是二次函数的问题。

第1小题求函数解析式,得分率高,部分错误表现在不会解方程组,或者求出解析式以后x与y的位置互换;

第2 小题构造规则图形求不规则图形面积;

第3小题构形问题,几乎空白。应该注意动点与不动点的相对位置构形。

三、教学建议

1.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近年来中考数学有许多新题型,多数试题取材于教科书,试题的构成是在教科书中的例题、练习题、习题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加工改造、加强条件或减弱条件、延伸或扩展而成的,也就是说,教科书中的例题、练习题、习题为编拟中考数学试题提供了丰富的题源。所以,我们的教学要回到教材,认真研究教材,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 数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核心,也是各种能力的基础。因此,在新授课阶段务必要把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思想方法牢固掌握,引导学生理请知识体系。在复习阶段把各个局部知识按照一定的观点和方法组织成一个整体,形成系统。

2.注重过程,发展能力,

教学中,要将数学教学作为一种数学思维活动来进行,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问题的提出过程、解决方法的探索过程、问题结论的深化过程、方法能力的迁移过程。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思维活动、经历知识产生发展过程,逐步提高数学能力。

(1)

重视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2)

重视数学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和图表语言)的互译的教学; (3)

重视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

(4)

重视思维训练,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主要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特殊与一般、转化、方程、函数、基本图形等思想,特别是转化思想;常见解题方法有: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割补法,代几互补法等。

3.关注生活,加强应用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背景的“现实性”和“数学化”, 能用数学眼光认识世界,并能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处理解决周围的实际问题。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强化应用,一定要联系生产、生活的实际,要联系学生的实际。教学中要时常关注社会生活实际,编拟一些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有着实际背景的数学应用性试题,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审题、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

4.科学训练,规范解题

运用变式训练,改变问题的呈现方式。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善于将学生从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养成多角度、多侧面分析问题的习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缜密性和创新性。对例题、习题、练习题和复习题等,不能就题论题,要以题论法,以题为载体,变换试题,探究解法,研究与其他试题的联系与区别,挖掘出其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等,将试题的知识价值、教育价值一一解析。要注意学生的考试经验的积累和丰富,使学生在考试期间心理处于最佳状态,以便创造最佳成绩。

第四篇:九年级历史期末质量分析

《临渭区2017-20018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教研分析报告》

阎村一中 九年级历史

一、试题命制情况分析:

1、命题内容分析

本次历史试卷以《历史课程标准》及教学大纲命题,所考查内容为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内容及下册课本部分内容,与往年期末质量调研考察范围有所调整。

2.题型及题目的呈现方式

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最大限度地与中考接轨。本次试卷共分选择题本次试卷共分两大部分:

1、单项选择题(44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积累、运用历史知识辨析选项的能力。

2、材料分析题(56分)。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和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分析题两种题型。分值分配合理,学生基本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题。

3.试题质量与难度分析

本次试卷能比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阅读能力,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素养历史人文,题量适中,便于学生在60分钟内完成。在单选题中,大都是考查较简单的单一知识点,学生一眼就可看出答案,只有少数的几道题有一定难度,学生须在掌握较好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分析才能作答,材料分析题的小题设计也是如此。注重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考查。学生若只是死记课本知识是难以作答的,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创设情景,让学生置身其中去感悟后作答。如问题探究题第24题的第(4)小题,学生读完题后,仿佛身临其境,有利于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较快作答。侧重考查学生的读题能力。如选材料分析题中的第23题,学生如果审题不仔细,就会回答错误。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 学生成绩分析

我校九年级共两个班,学生普遍不太理想,以抽样调查的中等生为例,选择题正确率不到三分之二,材料分析题正确率也比预期的有所降低。 2.学生答题的得失分情况分析

单选题得分率相对较高,其他两个题型失分率较高。单选题得分平均在24.8分,问题探究题得分平均在14.1分。其中正确率最高的是选择题第

1、

3、

4、

6、

7、

8、

10、

14、15题。正确率最高的问题材料分析题题中的第24题的第(1)、(3)、(4)小题;材料分析题的23题失分率最多。

3.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知识问题:有不少学生表现出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薄弱、混乱。主要是某些学生对历史重视不够,缺乏兴趣,致使最基本的历史知识都不愿了解。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这是失分的最主要原因。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连最基本的历史知识也没有掌握。

(2)、学生答题心切,麻痹大意。部分学生因审题不清导致失误占总失误的一半左右。书面表述能力有待加强。

(3)、不少学生知识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仍然较低,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突出表现在材料题的解答方面,有的学生知识不清,思维模糊。这些以后在平时历史教学中要加以训练和指导对所学知识不能灵活应用。

(4)、极少数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后面的非选择题是空白,这也是出现低分的主要原因。

(5)、字迹潦草,难以辨识,专有历史名词、概念出现错别字。

(6)。由于历史课少,平时训练的“度”不够。

三、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1、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想让学生喜欢你这门学科,首先得让他们对你这一科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我在教法上还得多下功夫。

2、加强学生答题习惯的训练,平时教学注重学生书写的质量和习惯,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包括识记能力、材料的阅读、分析及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分析和比较能力。学生失分主要是因为没有从本质上去思考问题,说明学生在透过现象看本质方面的能力还要加强。

4、复习过程中注重对课本知识的归纳,帮助学生快速、牢固地记住知识点。

5、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

6、历史教学在注重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综合、归纳、分析、比较以及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避免因开卷而带来轻视历史基本知识、片面重视能力的问题。知识是能力之源。

7、加强学生应试能力的训练,诸如审题意识,细心程度,对关键词的把握,答题书写端正清楚,有条理分点答题的习惯,答题时间的把握等,要在平时教学中多次强调考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四、采取措施

1.夯实基础知识

夯实基础,从落实知识做起。对于课标要求的基本知识、重点知识,一定要重点落实,让学生掌握准确无误。重视检查落实,一定不要忽视基础,不要让学生应得的分失去;

2.提高综合能力

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要进一步提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训练学生读图、识图、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训练学生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从而起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目的。

3.提高答题技巧

教学阶段,应狠抓审题能力的培养、答题技巧与答题规范性训练。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认真审题、避免出现答错题;加强答题规范性的训练,使学生答题时做到点化、序列化和段落化;加强学科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按题目的要求取舍和重新整合知识。

第五篇:2013七下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2013——2014学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2014年1月七年级期末统考试卷在题型上与去年相比没有太大变化,选择题20题共40分,非选择题4大题共40分。从总体来看:本年试题有一定的灵活性,注意知识理解上的考察,注意专题的归纳,有很好的区分度。

一、试卷基本情况分析:

(1)全卷涉及的知识面广。试题全面覆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等各个方面知识点,而且知识范围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要求。这就有利于全方位检测学生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侧面的历史知识,而且有一道题出自课下注释,学生答的情况不是很好。

(2)突出了对学科主体内容和历史知识内部联系的考查。今年试卷考查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没有偏题、怪题,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同时材料分析题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性,特别是从历史事件本身的联系与影响方面着题。

(3)试题充分体现了课标与考标规定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灵活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比较、分析、综合及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显地反映出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综合层次的知识内容达70%,侧重考查了学生多元历史思维能力。

二、答卷评述

1、客观试题、基础知识试题得分率较高。

2、主观试题及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试题得分率较低。

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列表象,为指导我们今后的历史教学和考试提供可贵的一手资料,我们应深刻剖析。

三、今后要采取的措施:

1、全面更新教学理念,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新的课改指导下的历史教师,应全面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指导学生全面地辨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学生应全面转变学习方式,倡导积极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勇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避免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从而把新的课程改革推向高潮。

2、熟练把握课标和教材,高度重视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面对教考改革的新形势,我们应以课程标准为基础,组织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注重中外历史知识的有机渗透,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应反复运用归纳法、演绎法、联想法、比较法、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在“发散--集中--发散”的多次循环往复中产和丰富的“历史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和基本的历史素质。

3、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今后的历史考试能力要求越高,学习难度越大。因此,培养兴趣是关键,教师要想方设法,生动活泼地开启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自我探究,自主求知,尤其要重视后进生的转化与提高,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课程改革,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让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上一篇:超市工作制度岗位职责下一篇:厨师长的个人简历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