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讲 案例三十六:某旅客列车追尾事故分析至

2024-05-22

第39讲 案例三十六:某旅客列车追尾事故分析至(精选4篇)

篇1:第39讲 案例三十六:某旅客列车追尾事故分析至

“5·23”沪昆线K859次旅客列车脱轨重大事故救援案例分析

2010年5月23日凌晨,由上海南开往桂林的K859次旅客列车,运行至江西省境内沪昆铁路余江县至东乡县间时,遇山体突然滑坡,发生列车脱轨重大事故。事故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高度重视,迅速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迅速组织力量,抢救受伤人员,妥善处理善后,尽快恢复正常运输秩序。张德江副总理也作出批示,对事故救援和善后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接到事故报告后,铁道部门和江西省及有关市县的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启动应急机制,迅速贯彻落实总书记和张德江副总理的重要批示精神,快速行动,果断处置,全力救援,实现伤员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旅客在第一时间得到转移,善后工作在第一时间顺利展开,沪昆铁路在最短时间内恢复通车的目标,最大限度地把损失和影响降到了最低程度。

一、事故概况

1.造成事故的原因。5月23日2时10分,K859次旅客列车(编组17辆,载客568人,总重942吨,换长40.4)运行至沪昆线余江县至东乡县间K698+945处,即东乡县孝岗镇。由于铁路线路护坡上方简易道路一侧山体因持续强降雨突然下滑,8 000余立方米的坍体越过简易道路、铁路三级平台、两级护坡,侵入沪昆上行线,列车以108公里的时速刚巧与坍体相撞,造成机车脱轨、机后1-5位车辆颠覆、6-8位车辆脱轨。

2.事故造成的后果。事故造成19名旅客死亡(其中江西9人、湖南8人、广西2人),旅客及列车工作人员重伤11人,轻伤60人。造成机车大破l台,客车报废8辆;损坏P60钢轨150米、III型砼枕300根、扣件1 200套;损坏接触网600米、支柱4根;损坏信号电缆接线盒2个,扼流变压器1个,无源应答器2个,构成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事故中断沪昆上行线19小时06分、下行线19小时15分。

(注:事故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离度重视,迅速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迅速组力量,抢救受伤人员,妥善处理善后,尽快恢复正常运输秩序。)

公安消防官兵、当地驻军、公安干警、医务人员和铁路员工展开联合施救行动。

二、救援过程

1.高度重视,快速反应。事故发生后,中央领导在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批示,指导事故救援和善后处置工作。铁道部立即启动《国家处置铁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铁路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刘志军部长在国外对抢救伤员、疏运滞留旅客、抢修线路、事故调查、善后处理等作出了指示,并提前回国,赶赴事故现场指挥救援、抢修线路和善后处理工作。胡亚东、卢春房副部长及南昌铁路局领导带领有关人员迅速赶赴事故开展救援工作。与此同时,江西省委书记苏荣、省长吴新雄在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作出指示并迅速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指挥抢救。省委副书记王宪魁、常务副省长凌成兴、省委秘书长赵智勇、副省长洪礼和也随同赶赴现场。成立了“5·23”列车脱轨事故救援协调指挥部,由副省长洪礼和担任现场总指挥,省政府秘书长谭晓林在省政府应急指挥中心调度协调。抚州市、鹰潭市以及东乡县、余江县也相应成立应急救援工作机构。存抢险救援过程中,各级领导自始至终坚守在救援一线,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为抢险救援工作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确保了抢险救援工作快速有效地进行。

2.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根据救援现场需要,调集各方力量,合理安排任务,明确责任分工。迅速调集公安消防部队协助铁路部门解救被困人员,清理遇难者遗体;卫生部门调集医务人员和救护车参加现场抢救,没有一名伤员滞留在现场;调集武警部队,快速打通救援便道;组织公安干警,清理现场,维护治安秩序;组织交警,疏通车辆,保持道路畅通;组织当地干部、职工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参与抢险救援疏散无关人员和围观群众;通信、电力部门及时调集通讯车1辆、发电车2辆,确保通讯畅通、抢险救援现场电力保障;当地政府组织供应矿泉水、盒饭以及饼干、方便面、牛奶等食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通过各方齐心协力,形成部、省、市、县、乡救援的3 000余名当地驻军、武警消防官兵、公安干警和干部群众迅速集结、积极参与,各级各部门全力配合、通力协作的施救场面,为全面做好抢险救援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沪昆铁路尽快恢复通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紧急疏散,快速抢通。事发当日上午,抚州市政府紧急调用大巴12辆,及时将342名K859次滞留旅客送抵南昌向塘铁路交通枢纽,次日加开临客1列,转运滞留旅客,另安排旅客自行转乘8人。鹰潭站、上饶站、弋阳东站、横峰站、玉山站联系大巴35辆,共疏散滞留旅客2 000余人。铁道部运输调度部门组织列车停运、迂回、折返及临客开行,共安排旅客列车停运53列、折返23列、迂回8列。南昌铁路局管内共组织旅客退票23 997张。同时,中铁四、十六工程局和电气化局等单位投入400名抢险人员,28台(辆)大巴、中巴、大板车、越野车、挖沟机、装载机等运输和设备,组成现场抢险、设备调度、物资调剂、后勤保障等7个抢险小组及3个抢险小分队,迅速投入抢修线路。经连续奋战10多个小时,沪昆上行线于当日21时16分开通,下行线于当日21时25分开通,运输设备恢复正常。

三、善后处理

1.迅速成立应对工作组。为切实做好事故善后处理,南昌铁路局、江西省卫生厅和抚州市政府迅速成立6个工作组:死亡旅客处置组,负责死亡旅客身份甄别、核查、死亡旅客家属谈判、死者火化、补偿金发放等工作;受伤旅客安抚组,负责掌握伤员病情治疗变化情况,医院救治方案,开展理赔谈判工作;运输组织组,负责滞留旅客疏散,遗失行李归集认领,伤员理赔谈判、赔偿金发放;治安维稳组,负责车站、住宿、医院、殡仪馆的安全稳控工作,防止群体性事件;后勤保障组,负责事故救援现场和抢通所需日用品和车辆的供给;宣传报道舆情组,负责媒体采访报道、舆论引导。通过新华网开通伤亡旅客信息查询电话,负责接受全国范围内旅客家属对伤亡旅客的信息查询,实行24小时专人值守。

2.全力救护伤员。事故发生后,江西省卫生厅立即启动医疗救援应急预案,省、市、县卫生部门共调集救护车53辆,出动医务人员145名,迅速赶赴现场,将伤员就近送往东乡、余江、鹰潭和南昌等地的14家医院,共收治伤员186人,其中住院伤员140人(危重7人,一般伤员133人),门诊治疗46人。为全力抢救伤员,省、市、县卫生部门采取“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收治”的原则,全力做好伤病员收治工作。对危重伤员,集中收治到条件较好、技术力量较强的医院救治,一般伤员收治到其他医院。同时,为加强技术支持,省卫生厅及时邀请卫生部4名专家到东乡县集中会诊,加强重症伤员救治;并调集南昌大学一附院、二附院、省人民医院等省内知名三甲医院的27名专家,迅速抵达伤病员收治医院,参与救治工作。各有关医疗机构加强救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开辟绿色通道,腾出病房,及时成立救治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医疗救治小组,制订救治方案,积极做好伤员救治工作。省卫生厅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相关设区市为生行政部门的联系,白5月23日起,实行医疗救治情况每日报告制度,及时了解掌握伤病员救治情况,加强药械、设备和临床用血的调度,确保救治工作的有序进行。

3.依法组织理赔。开展事故适用有关法律条款的宣传,并把相关法律条文复印给伤亡旅客家属,争取理解和支持;对谈判人员进行速培,要求严格遵守谈判纪律,讲观点,不争辩,不激化矛盾;统一政策规定,统一补偿标准,消除死伤旅客家属在谈判中瞻前顾后的矛盾心理;分别草拟统一的伤亡旅客亲属补偿协议书,制定相关工作标准,依法规范地开展工作。由抚州市政府牵头,南昌铁路局有关部门参加,共同处理死亡旅客理赔谈判、签订协议等事宜;抽调南昌铁路公安局刑侦、技术干警和鹰潭市有关法医,对19名死亡旅客的衣着、持有物品、体表特征等情况逐一详细登记,通过提取DNA等技术认定死者身份,最终全部确认了19名死者的身份,为理赔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多方联系银行,指定专人统一协调,确保补赔偿金、退票款及时到位。

4.积极维护稳定。在抢险救援和善后处理过程中,始终注重做好死伤旅客家属接待接访和宣传报道工作,及时安置滞留旅客,保证他们有饭吃、有水喝、有宾馆休息,认真确认伤亡旅客身份,做好旅客财物登记和伤亡人员家属的接待安抚工作;对伤亡人员家属热情接待,积极沟通,耐心开导,共接待伤亡人员家属100多批1200多人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全力做好死亡人员善后工作,并与死者家属就理赔相关问题进行充分沟通、协商,签订理赔协议,家属情绪比较稳定,未发生过激行为。同时,全力做好宣传报道工作,第一时间发布《沪昆铁路山体滑坡造成客车脱线事故》新闻通稿,实事求是地向社会公布事故概况、性质。针对社会、网络上的种种猜测及质疑,主动联系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3家主流媒体记者,现场介绍事故救援总体情况,澄清事实。共接待媒体39家、记者110多人,保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赢得了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为全力做好维护稳定工作,还调集武警、特警、交警、干警共700余名在事发现场、殡仪馆、医院、宾馆加强警戒,防止发生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确保了各项工作紧张有序推进。

四、几点启示

1.加强监测预警巡查。各级气象部门要切实做好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力争准确预测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对特定区域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威胁和损坏程度,为领导决策和启动应急预案提供科学依据。各级国土部门要切实做好县、乡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当大雨降临,特别是连降暴雨,山体水量饱和,山体滑坡、泥石流危险性极高,务必做到责任到位,巡查到位,看守到位,在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老同志指导下加强巡查,重点是城镇、乡村、中小学校、医院、集市等人员密集场所,丘陵山区农村切坡建房地段,以及重要铁路、公路等交通干线沿线和水坝、尾矿坝、灰渣坝等重要工程设施及建设活动区等,及时发现险情,及时报告险情,及时处理险情,确保有险情不成灾。

南昌铁路局迅速组织抢险人员抢修线路,保证了沪昆铁路在最短时间内恢复通车。

2.抓好设施装备建设。在“5·23”列车脱轨事故救援过程中,公安消防官兵利用挂钩梯攀登和铁铤打碎玻璃打通营救通道,进入车厢进行侦察、疏散和搜救被困人员,利用撬棍、撑顶器、液压剪、扩张器、无齿锯、金属切割机等工具解救被困人员,这些救援装备为快捷施救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中断约19小时的沪昆铁路能迅速恢复通车,中铁四、十六工程局和电气化局等单位出动的15台大型施工机械发挥了关键作用。因此,要高度重视应急设施装备建设,坚持“防患未然、平战结合、优化装备、加强储备”的原则,对需要建设的应急设施和大型装备进行合理安排和分工,使有限的财力充分发挥效用。同时,按照国家各类应急救援队伍装备配备的有关标准,再根据现场应急处置的需求配置好必备的应急装备,并且使用好、保养好、更新好、优化好,保证装备性能始终处于完好状态,确保装备调得出、用得上,切实增强应急救援能力。

3.建立健全联动机制。此次列车脱轨事件应急处置,涉及铁道部、省、市、县、乡五级,从省到乡每一级涉及几个甚至十几个部门,援救工作千头万绪,但由于救援方案科学,组级有力,措施得当,行动快捷,各个工作环节衔接紧密,伤员得到及时救治,滞留旅客得到及时疏散,中断铁路得到及时修复,善后工作得到妥善安排。这充分说明,对于重、特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有效的应急处置涉及各级各有关部门,涉及队伍、装备、机制等各个方面,只有通过协调统一的联合行动,才能做出及时的反应和高效的应对。建立起各级政府之间,政府与部门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企业与关联单位之间的应急联动机制,通过预案联动、机构联动、资源联动、信息联动,加强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应急物资协同保障、监测预警和信息共享,互相支援、互为补充,有利于协调、高效、有序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依法快捷组织理赔。事故发生当日下午,新华保险立即启动重大案件应急预案,事故涉及的江西、上海两地分公司立即开展查勘、核赔工作。5月27日,江西分公司通过事故善后联合工作组,了解到有一位在上海工作的江西赣州籍俞姓客户投保了新华保险,并在此次事故中不幸身亡。考虑到俞家老人失去/L子的痛苦并且不便长途奔波,新华保险启动异地通赔机制,6月5日在赣州市向俞某家属支付了50万元巨额理赔款,成为针对该事故的中国保险业内首笔大额埋赔,也是第一家对该事故进行理赔的保险公司事实证明,突发事件发生后,相关保险公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主动开通快速应急理赔绿色通道,采取特事特办、简化理赔流程、上门赔付等措施,遵照国家有关理赔政策,迅速高效理赔到位,给予在事故中受伤人员或失去亲人的家属极大的抚慰。实践表明,充分发挥经济补偿和社会管理职能,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喻晓社,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党组成员、副主任。朱希文,江西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应急协调处副处长。杨伟宏,南昌铁路局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

(摘自48期)

篇2:第39讲 案例三十六:某旅客列车追尾事故分析至

案情介绍

2006年3月16日13时20分,北方远征客运有限公司经营的一辆长途客车在高速公路行驶途中,一名男性乘客张某来到司机身边要求停车,说要下车“方便”。司机告诉该男子,高速公路不准停车,车上有厕所,厕所里有坐便器。如果要停也得等到前面的休息场所,要不了一刻钟就会到那儿。该男子听后就回到座位上。客车继续沿着高速公路向前行驶。大约过了3到5分钟,该男子突然从后面的座位上起来,与司机抢夺方向盘,大客车随即失去控制,翻入几米的深沟中,车上3名乘客当场死亡,40多名乘客受伤。

事后,公安部门认定:本次交通事故属意外事故,张某是此次事故的责任人。但是经精神病司法鉴定委员会对张某进行鉴定,结论为:张某为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动机是病理性的,对此丧失辨认能力。车上乘客中,有一名叫李玲的女乘客当场死亡。

本案死者李玲的丈夫赵明,儿子赵阳,母亲韩彩芹,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302条为根据,将北方远征客运有限公司作为被告,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请求是,李玲购买车票乘坐北方远征客运有限公司客车,与客运公司形成客运合同关系,根据合同法第302条规定,客运公司有义务将乘客安全运送至目的地。现客运公司没有将乘客安全运至目的地,属于违法合同约定的违约行为,因此根据该法客运公司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赔偿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损失。北方远征客运有限公司辨称,李玲的死亡非客运公司所为,是乘客张某的行为所致,原告应向责任人张某主张权利;而且本案经公安部门认定是意外事件,因此李玲的死亡与客运公司没有因果关系,客运公司不应承担赔偿责任。另外,我国《道路运输条例》21条规定,运输过程中旅客伤亡,当事人对赔偿数额有约定的,依照约定,没有约定的,参照国家有关港口间海上旅客运输和铁路旅客运输赔偿责任限额的规定办理,本案只应赔偿原告死亡赔偿金4万元。案件焦点

1、受害人亲属是否有权依据合同法规定要求客运公司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2、本案如果赔偿是否有限额赔偿问题;

3、客运公司履行赔偿责任后对第三人是否有权追偿。分析与结论

本案是一起交通事故,但是该交通事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①受害人是乘客,与交通运输者之间存在运输合同关系;②交通事故的发生原因是由于一个精神病人抢夺司机的方向盘,最终酿成事故。其争议焦点是:由于该交通事故的发生不是客运公司的过错造成的,而是由于一个精神病乘客的原因造成的,客运公司是否能够免责呢?针对该案,分析如下:

1.受害人亲属是否有权依据合同法规定要求客运公司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首先,本案中与客运公司之间存在交通运输合同的主体是受害人李玲,根据合同相对性原则,该交通运输合同对客运公司和李玲之间具有约束力。但是,李玲在车祸中已经身亡。不过,李玲的近亲属能够代替李玲进行索赔,以获得权利救济。李玲的亲属在本案中主体适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因生命、健康、身体遭受侵害,赔偿权利人起诉请求赔偿义务人赔偿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本条所称赔偿权利人,是指因侵权行为或者其他致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损害的受害人、依法由受害人承担扶养义务的被扶养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亲属。”

其次,本案中涉及的法律责任既是违约责任,也是侵权责任,权利人可以自主选择以何种方式进行索赔。《合同法》第122条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可见,李玲的近亲属有权选择侵权之诉提起索赔。

最后,《合同法》第302条规定:“承运人应当对运输过程中旅客的伤亡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伤亡是旅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者承运人证明伤亡是旅客故意、重大过失造成的除外。”从该条文的内容来看,承运人需要对运输过程中旅客的伤亡承担赔偿责任,这一责任在性质上属于无过错责任,即承运人不需要对旅客的伤亡具有过错责任,或者说,不管有没有过错,只要在运输过程中旅客发生了伤亡的后果,承运人都需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是,该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也有一定的免责事由,从《合同法》第302条的规定来看,主要有如下几项:①伤亡是旅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②承运人证明伤亡是旅客故意、重大过失造成。在本案中,旅客李玲伤亡后果的发生,既不是旅客李玲自身的健康原因造成的,也不是李玲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从目的解释的角度出发,可以认为《合同法》第302条但书中所谓的“旅客”是指遭受人身伤害的旅客本人。因此,从《合同法》第302条的规定来看,该条文支持李玲家属的赔偿请求。

2.本案如果赔偿是否有限额赔偿问题。

本案中,客运公司认为,本案经公安部门认定是意外事件,因此李玲的死亡与客运公司没有因果关系,客运公司不应承担赔偿责任。另外,我国《道路运输条例》21条规定,运输过程中旅客伤亡,当事人对赔偿数额有约定的,依照约定,没有约定的,参照国家有关港口间海上旅客运输和铁路旅客运输赔偿责任限额的规定办理,本案只应赔偿原告死亡赔偿金4万元。可见,客运公司认为按照《道路运输条例》的规定,赔偿限额是4万元。这里所说的“国家有关港口间海上旅客运输和铁路旅客运输赔偿责任限额的规定”,包括国家有关港口间海上旅客运输赔偿责任限额的规定和国家有关铁路旅客运输赔偿责任限额的规定。如1993年11月20日国务院批准,1993年12月17日交通部令第6号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间海上旅客运输赔偿责任限额规定》,1994年8月13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4]81号),1994年8月30日铁路部以铁运[1994]81号文件发布的《铁路旅客运输损害赔偿规定》。这两个行政法规分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对港口间海上旅客运输、铁路旅客运输中旅客人身伤亡、行李毁损灭失的赔偿限额作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间海上旅客运输赔偿责任限额规定》规定,承运人在每次海上旅客运输中的赔偿责任限额,按照下列规定执行:①旅客人身伤亡的,每名旅客不超过40000元人民币;②旅客自带行李灭失或者损坏的,每名旅客不超过800元人民币;③旅客车辆包括该车辆所载行李灭失或者损坏的,每一车辆不超过3200元人民币;④本款第(二)项、第(三)项以外的旅客其他行李灭失或者损坏的,每千克不超过20元人民币。还规定,海上旅客运输的旅客人身伤亡赔偿责任限额,按照4万元人民币乘以船舶证书规定的载客定额计算赔偿限额,但是最高不超过2100万元人民币。《铁路旅客运输损害赔偿规定》规定,铁路运输企业依照本规定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对每名旅客人身伤亡的赔偿责任限额为人民币40000元,自带行李损失的赔偿责任限额为人民币800元。还规定,铁路运输企业依照本规定给付赔偿金,不影响旅客按照国家有关铁路旅客意外伤害强制保险规定获取保险金,旅客身体部分伤害的赔付标准暂比照《铁路旅客意外伤害强制保险条例》办理。

《道路运输条例》于2004年7月1日生效,该案发生在2006年,能够适用《道路运输条例》的规定。尽管限额赔偿对于乘客权益保护来说是相当不利的,但是在行政法规已经有所规定的情况下,只能如此适用法律。当然,《道路运输条例》所规定的限额赔偿,是否违反了上位法的规定(如《民法通则》、《合同法》、包括现在的《侵权责任法》),还有待探讨。毕竟,《民法通则》、《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属于法律,而《道路运输条例》属于行政法规,《民法通则》、《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的效力层级要高于《道路运输条例》,如果上位法中规定的是全额赔偿,而下位法中规定的是限额赔偿,显然根据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法律原理,下位法中规定的限额赔偿是无效的。至于有观点认为《道路运输条例》属于特别法,因此特别法优先适用的观点,也是站不住脚的,一般法和特别法的区分是针对同级别的规范性文件而言的,而不是上下级别的规范性文件。当然,我国司法实践中一般是按照《道路运输条例》的规定来审理交通运输中的人身伤亡案件的,其目的是降低交通运输企业的风险,同时鼓励乘客通过购买保险的方法来获得安全保障。

3.客运公司履行赔偿责任后对第三人是否有权追偿。本案中事故发生的原因是精神病人原因造成的,本案中的精神病人张斌为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动机是病理性的,对此丧失辨认能力,对事故的发生应负责。张某的监护人或者其他亲属应该认真看管张某,而不宜任期自由活动,否则会对其他社会主体的权益构成妨碍。客运公司在承担了相关费用后,依法取得了向张某的追偿权,可以要求张某及其监护人为自己的损失承担责任。当然,如果张某并无能力承担赔偿责任,那么客运公司可以通过保险等其他渠道来维护自身权益。附录

本案适用法律如下:

1、《合同法》第122条: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

2、《合同法》第302条规定:“承运人应当对运输过程中旅客的伤亡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伤亡是旅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者承运人证明伤亡是旅客故意、重大过失造成的除外。”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因生命、健康、身体遭受侵害,赔偿权利人起诉请求赔偿义务人赔偿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本条所称赔偿权利人,是指因侵权行为或者其他致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损害的受害人、依法由受害人承担扶养义务的被扶养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亲属。”

篇3:第39讲 案例三十六:某旅客列车追尾事故分析至

39、化工厂发生事故分析事故原因和预防措施

天津创业化工厂是一家生产六溴—2,4—二硝基苯胺的村办企业。该厂只有一座大厂房,内分3个车间;东车间生产中间产品2,4—二硝基苯胺,中间车间为备料车间,堆放着一袋袋强氧化剂氯酸钠、溴化物和2,4—二硝基苯胺。1996半1月26日下午4时,有人发现该厂厂房中部的窗户冒出黑烟,大声喊救火,正在厂办公室的厂长和宿舍里的职工以及附近村民都赶来救火。他们发现是备料车间的氯酸钠冒烟,于是从离厂房约十几米的废水塘里拎水灭火,泼了几桶后无效,厂长便叫人赶快运沙子灭火,没等沙子运到,只听两声巨响,一股黑烟直冲天空,面积约500平方米的厂房被夷为平地,前来救火的工人和村民死亡19人,受伤14人,直接经济损失120万元。

请分析事故原因以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参考答案:

这是一起因企业未按规定储存化工物料,救火措施不当所造成的特大伤亡事故。

氯酸钠是一种强氧化剂,要用干燥牢固的铁桶外包装,里面还要加一层塑料袋和牛皮纸进行防潮。强氧化剂单独存在并不会自燃,但如果把它和有机物放在一起,便会发生分解反应释放出热量。本案例中,创业化工厂的氯酸钠的包装是里面一个塑料袋,外面加一个编织袋。工人在用铁锹铲料时,难免把氯酸钠散落在外面。发生事故的前几天,天津持续高温,26日室外温度33℃,厂房房顶是石棉瓦,隔热性差,厂房内温度达40cC,塑料袋和编织袋本身就是有机物,于是强氧化剂与有机物在高温下发生氧化反应放热,热量又加速了氧化反应,导致编织袋燃烧,引燃了旁边堆放的木头,冒出黑烟。由于厂长和工人用废水塘里呈酸性的水灭火,强氧化剂氯酸钠遇酸反应产生大量氯酸,氯在40℃下就会发生爆炸,第一声巨响就是氯酸遇热发生的爆炸。又由于备料车间同时堆放着2,4—二硝基苯胺,它遇高温高压气体冲击发生爆炸,产生第二声巨响,造成厂毁人亡。

篇4:追尾事故分析

对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的赔偿,按照有关规定和赔偿标准,根据事故责任划分相应的赔偿比例,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双方同意达成协议,由事故调解人员制作并发给损害赔偿调解书。

一、交通事故的分类

交通事故通常划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四类。

1.轻微事故是指一次造成轻伤1至2人,或者财产损失机动车事故不足1000元,非机动车事故不足200元的事故。

2.一般事故是指一次造成重伤1到2人,或者轻伤3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不足3万元的事故。

3.重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1至2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财产损失3万元以上不足6万元的事故。

4.特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3人以上,或者重伤11人以上,或者死亡1人,同时重伤8人以上,或者死亡2人,同时重伤5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6万元以上的事故。

二、交通事故处理工作步骤

交通事故处理工作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受理报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接到当事人或其他人的报案之后,按照管辖范围予以立案。

2.现场处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受理案件后,立即派员赶赴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勘查现场,收集证据。

3.责任认定。在查清交通事故事实的基础上,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根据事故当事人的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的因果关系、作用大小等,对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作出认定。

4.裁决处罚。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依据有关规定,对肇事责任人予以警告、罚款、吊扣、吊销驾驶证或拘留的处罚。

5.损害赔偿调解。对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的赔偿,按照有关规定和赔偿标准,根据事故责任划分相应的赔偿比例,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双方同意达成协议,由事故调解人员制作并发给损害赔偿调解书。

6.向法院起诉。如双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调解无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终止调解,并发给调解终结书,由当事双方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三、有关工作时限

1.暂扣车辆。因检验、鉴定需要,暂扣肇事车辆,期限为20日,经上级批准可延长20日。

2.尸体处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检验或鉴定后,通知死者家属在10日内办理丧葬事宜。

3.责任认定期限。轻微事故5日内;一般事故15日内;重大、特大事故20日内。经上级批准,可分别延长5日、15日、20日。

4.损害赔偿调解期限为30日,必要时可延长15日。

四、车物损失鉴定

为确定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主持下,委托物价部门,组织专业人员或者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对肇事车辆、受损物品进行损失价格评估鉴定。涉及保险车辆时,要通知有关保险公司参与鉴定。其鉴定结论书作为车辆损失赔偿的依据。

五、有关复议规定

1.当事人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作出的处罚不服,可在接到处罚裁决书后15日内,向上一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复议。上一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接到复议申请书后30日内,应做出复议决定。

2.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复议决定书后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此外,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服的,当事人可在接到认定书后15日内,向上一级交警部门申请重新认定。

六、交通肇事的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严格依法处理道路交通肇事案件的通知》,对于构成交通肇事罪,应负事故主要或全部责任的肇事者,要追究刑事责任。

1.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造成死亡1人或重伤3人以上的。

(2)重伤1人以上,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

(3)造成公私财产直接损失的数额,起点在3万元至6万元之间的。

2.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可视为“情节特别恶劣”,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1)造成2人死亡。

(2)造成公私财产直接损失的数额,起点在6万元至10万元之间的。

3.具有下列情节之一,并符合上述“1”或“2”的规定,按照“1”或“2”的规定从重处罚:

(1)犯交通肇事罪,畏罪潜逃,或有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或隐瞒事故真相,嫁祸于人的。

(2)酒后驾车的。

(3)非司机驾驶机动车辆的。

(4)驾驶无牌照车辆的。

(5)明知机动车辆关键部件失灵仍然驾驶的。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第39讲 案例三十六:某旅客列车追尾事故分析至】相关文章:

读《三十六计》有感05-13

三十六计教案06-01

教学三十六句话04-19

供给侧改革三十六策05-23

三十六计每计详解07-15

三十六计教学设计07-15

三十六计学习方法07-16

我们班的三十六计07-18

三十六计英文版04-12

三十六计心得体会04-22

上一篇:六年级体育上教学计划下一篇:没有工作经验个人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