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

2024-04-08

圣严法师(精选9篇)

篇1:圣严法师

我们的身体经常在不断地变化,其实我们的念头也一样,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川流不息、变迁不已。所以,佛教的基本观想方法「四念处」中的「观心无常」,目的就是要让我们明白,心念在?那之间生灭不已,是虚幻的。

一般人的心是烦恼心、妄想心,心念经常在浮光掠影、捕风捉影的情形下变动不已,所以并不真实,只是暂时而非永恒的存在。

我在美国遇到的一些西方人,常常会改变主意,如果问他:「昨天不是答应了,今天为什么反悔了呢?」他就会回答:「I change my mind.」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我改变主意了。」

其实「mind」在英文里就是「心」的意思,所以也可以说成:「我改变了我的心。」这就是无常的心,因为它是可以改变的:昨天想的跟今天不一样、刚才想的和现在不一样。

自己的观念可以互相冲突、违背,向着不同的两个方向走,这就证明我们的心是无常的。

不只西方人如此,所有众生的心念都随时在改变。佛经告诉我们,众生的烦恼心变化不定,一个念头有「生、住、异、灭」四种型态,前念与后念也会互相交替、念念相续,不断地生灭、变化。今天你看到一朵玫瑰花,觉得很欢喜,想要闻闻它、亲近它,明天却因为玫瑰的刺扎痛了你的手,让你的心念改变,觉得这朵花真讨厌,就不想碰它了。

对人也是一样,今天觉得厌恶至极的人,经过一段时日,因为和他愈来愈接近,对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知道他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人,就会愈来愈喜欢他,这就是所谓的「日久见人心」。由此可知,我们的看法和观念都会改变,这就是无常的心。

「心」是我们的主宰,所以我们一讲心念无常,好象就失去主宰了。其实,正因为心念无常,我们才会见到,在无常背后还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心,就是所谓的「佛心」、「清净心」,也是禅宗所说的「明心见性」中所要明、要见的心,也是智慧心、慈悲心。它没有自私自利、自我执着,也没有以自我为中心。

清净的心也是不变的心。否则,今天成佛的人如果改变心意,说一声:「I change my mind.」明天就又变成众生了。

一个已经解脱的人,完成了清净的智慧心以后,就再也不会三心二意了。因此《涅?经》指出,无我、常住不变的心,就是佛心。

不过,可能是因为佛法一直强调这个世界是虚幻的,影响所及,很多中国文学作品对佛教的描写就是消极厌世的,似乎佛法讲的不外是虚幻、无奈、无常,古典名著《红楼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然而并非如此,佛法所讲的无常非是常积极的,就是因为无常,所以才不需要失望。

虽然现在烦恼很多、忧虑重重,感到非常痛苦,但随着时间过去,环境改变,就会有新的情势出现,我们的感受也会跟着慢慢转变,心情就会变得开朗。

例如先前你可能觉得很忧虑,好象已经毫无希望、前途一片黯淡,但是听到我说的佛法后,心念一转,马上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光明前景。

所以,无常的观念,实际上能为我们带来无穷的希望。正因为念头可以纠正,只要改变观念,前程就会跟着转变。

这样,即使环境不变,未来的希望仍然会在我们心中不断的展现开来。

篇2:圣严法师

2. 自己得不到就放不下心,心里好像有一股酸酸的味道,这便是嫉妒心。

3. 你自己就是一颗明珠,自己即是如来,要接纳自己,欣赏自己,肯定自己,那样才会有圆满的人生。

4. 如果一个人总是把他的优越感摆在别人面前,那是一种无礼.无智.以势压人的愚蠢行为,最终只会遭到他人的攻击和唾弃。

5. 有舍有得,舍与得是生活的两面。得到了这一面,就必然会舍去另一面。正如福祸相依一样。世界上有许多人因为各种原因失去了他们本该拥有的,也得到了别人无法得到的。

6. 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

7. 提放自如,是自在人。

8. 快乐或者烦忧,不在于你的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事情,而在于你对待这些事情的态度。只要自己丢下妄缘,抛开杂念,热闹场中亦可做道场,求得心灵的宁静和人生的快乐。

9. 布施不仅是金钱和物质上的关怀,爱的传递才更加珍贵。

10. 理直气壮.得理不饶人者,不仅惹是生非.伤人伤己,甚至永远无法化解仇恨.圆融人事。

11. 忙而不乱,累而不疲;忙得快乐,累得欢喜。

12. 唯有体验了艰苦的境遇,才会有精进奋发的心。

13. 超越生老病苦三原则:活得快乐.病得健康.老得有希望。

14. 面对许多的情况,只管用智慧处理事,以慈悲对待人,而不担心自己的利害得失,就不会有烦恼了。

篇3:延参法师语录

2.小徒弟在嘀咕,师父啊都说岁月是把杀什么的刀,怎地对你就这么狠呢。我回复他,岁月对我还算说得过去,只是自己心窄没往宽处活,到现在把命运活成一片磕碜。

3.小徒弟很关心地说,师父啊,有同学说你是,老黄瓜刷绿漆,难道你就不难过吗?我回复他,人生有些东西,等失去了才觉珍贵,我也一样,特别怀念我那曾经青涩的年华,我也曾经青春过,从小就有人说我帅气得就像红孩儿,结果长大了,还是出落成一个牛魔王的面相,还好,现在将就着能活。感谢。

4.小徒弟问,师父啊,你为什么那么快乐。我回复他,哦,笑点低。

5.小徒弟好奇问我,师父啊,你怎么还会掉眼泪呢?我回复他,哦,下眼眶不给力,塌了。

6.小徒弟问,师父啊,你看别人的脸色都是挺温和,为什么看我就那么狰狞呢?我回复他,怎么能是狰狞呢,最多只能算咬牙切齿啊,读书。

7. 小徒弟问 我 ,师父啊,你每天为什么都会很快乐?我回复他,因为实在想不出什 么人、什 么事 ,能值得咱 去咬牙切 齿啊 ,所以学会宽心,松口。

8.小徒弟问,师父啊你给我解释一下,什么是周而复始。我回复他,人这一辈子,一周又一周的去经过,每一周送走5天的忙碌,也化解5天的烦恼,来到人间不过是个蹭饭的客人,还挑剔什么酸甜苦辣。

篇4:圣严法师西归

早在台海局势紧张的本世纪初,圣严法师就曾表示“我们早就统一了,统一在中国佛教”

“起,恭送法鼓山开山,上圣下严老和尚,起驾!”

在阿弥陀佛的诵念声中,2009年2月8日上午9时58分,圣严法师入殓盖棺。

当日,台湾苗栗下起小雨,超过2公里的法鼓山道路两旁,约3万人在雨中夹道相送。法师灵车开过,信众俯身叩首,再抬头时,不少人面上泪水雨水早已汇成一片。

虽然8日在黄历上不宜火化安葬,但圣严法师没有忌讳,“日日都好日”。2月15日一代高僧的法体将在法鼓山环保生命园区,分装进5只环保纸袋,进行植葬,融进沃土。

在生命最后的清醒中,弟子问:师父,您会再来人间吗?

“会,我会乘愿再来。”

风雪中的行脚僧

圣严法师精通禅修、重视戒律,是“四百年来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

2008年12月31日,圣严被发现罹患泌尿道癌症不治,住院3天后在返回法鼓山途中往生,享年80岁。生前,圣严拒绝换肾,认为为来日无多的自己“用一肾等于浪费一个,非常不慈悲,还不如给需要用的人”。

他原本主张“臭皮囊”烧了干净,连棺材都不需要,更不需让人瞻仰, “开放两天悼念”是对凡人世俗之心的“通融”。圣严交代弟子将自己的往生办成法事,一切极简。

可他的突然圆寂,还是震动了台湾全岛,以及整个中华佛教界。今年1月4日凌晨起,法鼓山大殿开放各界瞻仰法相。台湾首富郭台铭、云门舞集创办人林怀民、天主教台湾区总主教洪山川等都前往来见圣严最后一面。全球各地信众都纷纷做出表示,如华人巨星李连杰、林青霞便当即飞往台湾。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王毅也发去唁电,致以深切哀悼。

圣严法师俗名张保康,江苏南通人,在故居的狼山广教禅寺出家,十三岁,圣严上山做了小沙弥,只为了神话故事而去“筑梦”。出家后的圣严历经广教寺、上海大圣寺、上海静安寺佛学院,英文、数学、国文、佛学打下一定基础。

当时大陆动荡,圣严认为选择从军是最容易到台湾的路,参军后他被派往通信连负责后勤。1949年5月19日圣严从上海外滩码头随军前往台湾,2天后在高雄上岸。1953年报名参加李辰冬博士主办的中国文艺函授学校小说班,老师有谢冰莹、沈樱等著名作家。由于文笔好被调到国防部,后开始接触太虚大师“人成即佛成”以及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1960年结束十年军旅生涯,他于东初老人座下再度剃度,法派字号为“慧空圣严”。

之后近40岁的圣严获赞助到日本东京立正大学进修,虽只有小学四年级学历却以苦读6年,获文学博士学位。1985年创办中华佛学研究所,1989年开创法鼓山道场。

他自喻为“风雪中的行脚僧”,通过演讲、参与国际性会议、举办各项国际禅修,还不拘一格地携手林青霞、张小燕、蔡依林、李连杰等明星拍摄伦理广告,担任“你可以不自杀”网站的代言人。

早在台海局势紧张的本世纪初,圣严就曾表示“我们早就统一了,统一在中国佛教”。2002年,圣严亲程护送已流失多年的济南四门塔阿佛石雕佛首归还大陆。

2008年四川大地震发生后,圣严法师说,“我们中国人讲多难兴邦、居安思危、临危不乱”。他立即组织为灾区募捐、捐物、派遣医疗队,并亲自给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打电话了解灾情,法鼓山派出的救灾队伍直到去年8月还活跃在灾后重建的现场。

蓝绿同悼

圣严法师关心时局,时常对前来拜访的政治人物进行开示,政坛上蓝绿政治人物当中不少人都自称是圣严法师的信徒。

他曾赠言萧万长:“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当政时的陈水扁也曾公开说自己把圣严法师赠与的“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法语奉为从政哲学,只是现在看来陈水扁全没理解法师的苦心。

2008年2月6日,国民党与民进党的“总统”候选人马英九、谢长廷同时参加法鼓山“除夕撞钟祈福典礼”撞钟,圣严法师笑指两人今天不是来交锋,期待他们能做君子之争。

事实上,台湾岛内的政治派系争斗频繁,实力不时消长,每到选战关头,佛教信众都会成为政治人物拼命拉拢的对象,得到知名宗教组织或者明星宗教人物的支持,无疑拿到铁票。

目前台湾佛教的信徒约有548万,占台湾人口的23.9%。就佛教团体来看,则以中台山的惟觉,法鼓山的圣严,佛光山的星云,灵鸠山的心道,以及慈济基金会的证严影响力最大,被视作台湾佛教五座山。

不过,台湾佛教不少团体组织过于庞大,行事风格过于入世,或多或少引起一些议论。其中慈济法师的宣传被不少人视为过度。而星云法师早期与国民党的密切关系及现在在政治上的发言有时也被视为不当。惟觉法师除了于选举期间公开支持国民党候选人外,其主持的中台禅寺因过于铺张浪费及募捐手段等原因而遭到了批评。相比之下,圣严一生清谨自持,比较少主动介入政治事务,跟蓝绿政治人物保持等距。

闻听圣严法师圆寂,岛内政治人物反应迅速,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第一时间前往吊唁,向法师颁发“总统”褒扬令。台湾副领导人萧万长、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内政部长”廖了以、“陆委会”主委赖幸媛、“行政院长”刘兆玄、苏贞昌和前副领导人吕秀莲等蓝绿政要都前往捻香悼念。

站在圣严遗体前的马英九,说出第一句话“我是英九”之后便哽咽,遗憾没有更多的机会向师父学习、请教,盛赞圣严给台湾和世界带来正面力量,“生与死都是世人的榜样”。

篇5:圣严法师经典禅语

2. 理直气壮.得理不饶人者,不仅惹是生非.伤人伤己,甚至永远无法化解仇恨.圆融人事。

3. 随遇而安,随缘奉献。

4. 佛说:修行最大的功夫就是“转”,不执著烦恼,便可安然自在。我们的烦恼就像天空上的一片乌云,如果心中是一片晴空,那么烦恼不会对你有丝毫影响。不自找烦恼,就是智慧。

5. 只要自己的心态改变,环境也会跟着改变,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6. 快乐或者烦忧,不在于你的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事情,而在于你对待这些事情的态度。只要自己丢下妄缘,抛开杂念,热闹场中亦可做道场,求得心灵的宁静和人生的快乐。

7. 自己得不到就放不下心,心里好像有一股酸酸的味道,这便是嫉妒心。

8. 在家敬父母,何必远烧香。不能尽孝,如何礼佛?不能奉亲,如何悯人?尽到孝道,才能修得佛道。

9. 每一个小孩,都是帮助父母成长的小菩萨。

10. 在佛像前面种下微小的福德因缘,竟可以得到如此大的福报,甚至到了他将要进入涅槃境界时还跟着他。可以想见,如果对如来法身种植福因,对于修行的功德将不可限量;相反的,恶业也将遭到苦报。

11. 随时随地心存感激,以财力.体力.智慧.心力来做一切的奉献。

篇6:圣严法师经典禅语

2. 做任何事最重要是用行动实践,而不必拘泥于表面的形式。

3. 那些扑火的飞蛾,就像是世间的痴人,不能正确地判断并评价自己,以至于把那烈火当成了光明的乐园。

4. 用感恩的心,用报恩的心,来做服务的工作,便不会感到倦怠和疲累。

5. 如果心不安,很容易就被环境牵动,一旦环境里产生变动,或者因他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是媒体上的一个讯息,自己的心马上就跟着起伏;起初是心不安,接着影响生活不安,最后连生命也不安稳了。

6. 每人每天多说一句好语,多做一件好事,所有小小的好,就会成为一个大大的好。

7. 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

8. 人通常觉得别人的东西比自己的好,可是失去之后才发现自己曾经拥有的才是最适合自己的,也是自己最想要的。可是,失去的已经失去,不会再拥有。

9. “孝”首重在顺从,要体贴亲心.声色柔顺,切不可不耐与嫌烦。

10. 拥有的多,不一定让人满足。拥有的少,不一定让人贫乏。

11. 在日常生活中过清醒.不被物欲所障.不被成见所迷的生活,所以,深悟佛理的人虽然清贫,但并不缺少快乐。

12. 若希望人际关系相处得好,就要把心量放大,多接纳人,多包容人。

13. 人常在什么都可以自由自在的时候,却被这种随心所欲的自由蒙蔽,虚掷时光而毫无觉知。

14. 人类最大的弱点在于没有用智慧面对现实,因此追求外在的假相,举凡虚名.虚利.虚荣.虚位……统统追求。只要有利可图.有名可沾.有势可仗.有权可争.有位可占,他们一定不遗余力去争取。当他们实力不够.德望不足,用正常手法得不着时,就使出歪手段,因此,烦恼的现象就出现了。

15. 你自己就是一颗明珠,自己即是如来,要接纳自己,欣赏自己,肯定自己,那样才会有圆满的人生。

16. 凡事要量力而行,别勉强自己,修炼道法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见到成效的。

17. 有了嗔恚却能自我控制,有如及时止住奔驶的快车,这就叫做善于驾驭自己的心身,能够舍弃黑暗入大光明。

18. 财富如流水,布施如挖井。井愈深,水愈多;布施的愈多,财富则愈大。

19. 有舍有得,舍与得是生活的两面。得到了这一面,就必然会舍去另一面。正如福祸相依一样。世界上有许多人因为各种原因失去了他们本该拥有的,也得到了别人无法得到的。

篇7:圣严法师经典禅语精选

2. 常怀慈悲之心,做慈悲之事,才能心中太平,才能度己度人。

3. 给人方便等于给自己方便。

4. 人往往是,需要的很少,想要的太多。

5. 甘愿吃明亏,是仁者;受辱吃暗亏,是愚蠢。

6. 超越生老病苦三原则:活得快乐.病得健康.老得有希望。

7. 唯有体验了艰苦的境遇,才会有精进奋发的心。

8. 四安:安心.安身.安家.安业。

9. 舍与得互为因果,往与复本来是自如的,如果领略其中奥意,自然可以打破分别之心。佛无分别心;无分别心,即无烦恼挂碍,心境圆融通达,万象归于一乘,人生有限之生命就会融入无限的大智慧中。

10. 担心,是多余的折磨;用心,是安全的动力。

11. 用惭愧心看自己,用感恩心看世界。

12. 爱你的孩子,与其担心,不如祝福吧。

13. 无我之乐是人生最大的乐事!

篇8:圣严法师

和法师谈经论著的佛学三书相比,《美好的晚年》中呈现出的只是一个普通老人在生命最后几年的历程,这期间充满了病痛、孤独、数次徘徊在生死边缘的危险,以及凭着意志和佛性坚持生存的顽强。自2005年8月被查出左肾患有肿瘤开始,法师详尽记录了第一次肿瘤手术的全过程:立刻安排住院,经历了膀胱镜检查、洗肾等一系列极为痛苦的疗程。这一段读来最是惊心动魄,我至今仍然可以感受到字里行间法师所经历的苦痛:麻醉药效一过,病人醒来发现浑身被插了五条管子,被切除的肾脏以及输尿管疼痛异常,以至于用麻醉剂也无济于事,“如此痛了三天,……在痛里睡,在睡里痛”。而这只是刚刚开始,术后观察不尽如人意,血尿持续、肺部积水、尿毒无法按时排出导致浑身水肿,不得不进行肺穿刺和插管洗肾。第一次洗肾又因法师体质殊异,疼痛难忍,“直想在地上打滚”。法师自己回忆这段非常时期亦说“那是手术以来最疼痛的一天,当时有种濒临死亡的经验出现。那种痛已痛得使我放弃忍受”。即使如此,病情稍稍好转,法师又立刻投身法鼓宗建设以及其他佛教公共事务中。

接下来的日记可以被看成是法师日常事务的提要以及名人交往录。这部分事情主要集中在2006、2007年病情稳定的两年中,多是法师与台湾各界名流互访、会面或出席公共性活动的记录和简短评述。初看觉得较为分散,但仔细读来,法师晚年关注的几大重点始终贯穿其中,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对法鼓山的建设。法鼓山乃是法师一手创建,患病那年他正积极致力于开创汉传佛教“中华禅法鼓宗”。日记中多次提到他在建设法鼓山过程中的诸多艰辛和挫折,从开山划地就遇到了一系列阻扰和困难,场地解决之后又面临资金问题,法师身体力行,为了筹措资金两年之内完成了500多幅书法,四处向信众募款。可以说,法鼓山凝聚着法师一生的心血,对法师来说,“并没有一个真正的实体称为法鼓山,房子只是一种设施,用以助成法鼓山理念的推广。只要是法鼓山理念推行的地方,那里便是法鼓山;只要还有一人实践着法鼓山的理念,法鼓山便是存在的”。

二是不懈努力推广汉传佛教。基于近十年来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的兴盛,而汉传佛教式微的现状,法师深感忧虑,这在日记中也时有体现。法师曾留学日本,获得日本立正大学博士学位,是当时中国第一位有博士学历的僧侣。因此他极为重视教育,尤其是语言基础教育。在日记中他提到了汉传佛教界以往不够重视现代教育和语言,尤其是中国大陆佛教界的保守被动。他坚持汉传佛教必须走出去,面向国际推广,才能吸引更多的关注,这关系到汉传佛教的存亡。因此,在法师的倡导下,法鼓山众僧侣中高学历者占有相当比重,精通外语的僧侣也大有人在。这点继承了法师一向坚持宗教教育应纳入大学的教育系统的观念。

三是对社会现况的高度关注和积极的“入世”态度。在日记中法师屡次提到现代社会的一些症候,例如自杀潮、现代科技带来的隐性危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疏离等等。在这方面,法师不仅倡导以佛法来疏导人心,提出“心灵环保”等一系列时尚概念,更是积极举办各类实际活动。例如法鼓山人文社会基金会举办关怀生命奖,启动一系列防治自杀行为的项目,举行“法鼓人文讲座”等。日记中他还多次提到与各种媒体、名流、文化界人士的接触,不遗余力地宣扬法鼓山宗义,从中可见法师对俗世事务的关注。和众多传统宗教界人士相比,法师是一位极具现代精神的僧侣,懂得如何借用传媒和俗世的力量来弘扬佛法,当然也就是将佛学注入现代意义,这种做法结果必然是佛教的大众化和实用化。

日记断断续续记录到2008年7月突然中断,随后就是法师最后的一篇口述,时间是2009年1月13日。从他人补充的叙述中,我们得知法师身体状况自2008年12月以来急转而下,癌症扩散的速度很快,而虚弱的身体经受不住接二连三的手术与治疗,弥留之际法师一直处于半昏迷状态。作为一个普通的老人,圣严法师的晚年并不美好,他经历了世界上其他老人都会面临的普遍境遇;而从他弘扬佛法的一生来看,这个晚年,的确算得上是个功德圆满的句号。

篇9:怀念圣严长老

自己无福,只在世界佛教论坛上聆听过长老的发言。他论及两岸佛教同根同源的恳切语气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那时长老的健康可能已不佳,又高又瘦的身躯,温和从容的话语……这背后隐约有一个我看不到但能感受到的坚韧、慈忍又强大的心灵,仿佛一个光源。这光源向更远的时空延展,连接诸佛的智慧、菩萨的悲愿。早在出家前,我就是这光源的受惠者。那时我常跑广济寺,在师父的书架上找到一本圣严长老指导洋徒弟打禅的开示录和一本《禅门骊珠集》,这成了我走近禅的磁铁石。

出家没多久,我认识了北京热心弘法的于晓非居士。有一天,他来到寺院,说新近读到圣严法师在境外出版的《正信的佛教》与《学佛群疑》,深入浅出,很适于初学者树立正信。但两本书加在一起体量太大,他便做了编辑删录,合为《正信的佛教》,不知可否内部印行流通。我们一听大喜,遂由流通处大量印行,多年来接引众生无数。只是那时不懂版权,而且两岸隔阂,圣严长老的权益被我们狠狠“侵犯”了一通。后来两岸佛学交流日见通畅,长老的《戒律学纲要》和《在家律学》成为许多人学习和讲课的参考书。

我获知长老去世消息时,正要赴会讲经。遂在正式开讲前提到了长老的遗言。关于丧事处理,长老交代说:“在我身后,不发讣闻、不传供、不筑墓、不建塔、不立碑……务必以简约为庄严,切勿浪费铺张,灵堂只挂一幅书家写的挽额‘寂灭为乐’以作鼓励;恳辞花及挽联,唯念‘南无阿弥陀佛’,同结莲邦净缘。”关于财物,他说:“身后若有信施供养现金和在国内外的版税收入,赠与财团法人法鼓山佛教基金会及财团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会。我生前无任何私产,一切财物涓滴来自十方布施,故悉归属道场……”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长老展现出不挂纤尘、行云流水的禅僧本色!他没有埋没精神传承的光芒,就像那游于碧空的明月,只留清凉与光辉在人间。在遗言中,长老念念不忘弘法的大业、法脉的传续和僧团的和乐。他以生命诠释了禅的精神:愿将一点红炉雪,洒作人间照夜灯!

圣严长老1930年生于江苏,14岁出家,在旧中国的寺院中做过普通的经忏僧。他历经军旅生涯,在台湾重返僧团后,有过6年的闭关苦修。之后,他又到日本接受现代学术训练。当这一切完成后,长老成了一座佛法的桥梁。他用晓畅的语言把佛法的原味诠释出来,赠送给迷茫的现代人。热诚的信仰情操、求真开放的治学态度、生动活泼的表述语言、直接透彻的睿见,这些相隔很远的东西同时出现在他的著述中。可以看出,他十分清楚自己的使命,那就是把佛教文本和实践的传统激活、还原、演绎,输入到现代众生的精神血脉中。这一使命正是现代僧伽的当务之急。

僧团不是佛法的垄断者,也不是佛法的专用者,他应是佛法的转换器和桥梁。他把文本的、传统的精神资源联结起来,用当代人能接受的方式展现和传导出去。

圣严长老正是这样一座桥梁,不仅连接了传统与现代,也连接了东方与西方。他能娴熟地运用日文与英文,用英文主持禅修。想象一下,这是一个在旧中国从小就出家的和尚所达到的境界,我们就不得不相信:菩萨的智慧与愿力不可思议!

有人问赵州禅师:如何是赵州桥?赵州禅师答:度驴度马。圣严长老结束了他忙碌而又充实的度生旅程。我们这些从他身上踩过去的“驴马们”这时才真切感受到那句每天要念的誓言:皈依僧!

上一篇:学府路营业厅手机卖场开业促销方案下一篇:贵定县中医院护理人员聘用合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