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质押回购业务简介

2024-05-10

股权质押回购业务简介(精选8篇)

篇1:股权质押回购业务简介

股权质押回购业务简介

发布日期:2011-04-08

股权质押(Pledge of Stock Rights)又称股权质权,是指出质人以其所拥有的公司股权作为质押标的物而设立的质押。按照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有关担保的法律制度的规定,质押以其标的物为标准,可分为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股权质押就属于权利质押的一种。股权质押的主体包括出质人和质权人。在股权质押过程中,出质人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将其拥有的公司股权收益权让渡给交易对手方——质权人。相应地,质权人支付事先约定的、一般不超过股权的收益权价值的对价。因此,在股权质押完成后,出质人通过设立、让渡股权标的物获得质权人对价而成为债务人,质权人成为债权人,并以质押股权作为其债务的担保物权。股权质押在质押期间,出质人作为公司股东的身份不变,未经出质人公司其他股东同意,质权人不得转让出质股权;未经质权人同意,出质投资者不得将已出质的股权转让或再质押。

股权质押回购业务是以股权质押为基础演化出的创新业务。股权质押回购业务可简单的划分为股权的质押、相应质押股权赎回前后两个组成部分。相对于股权质押而言,股权质押回购业务不仅包括了股权质押业务,同时还事先对质押的股权设定不同条件下赎回的制度安排。

股权质押回购业务的出质人一般为需要资金的企业。质权人往往由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充当。金融机构在开展股权质押回购业务时,既可通过设计发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实施,也可以自有资金开展股权质押回购业务。股权质押企业与金融机构在开展股权质押回购业务时,需事先签订相关合同,就质押股权的期限、数量、质押股权的价格、质押股权回购价格等条款进行约定。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股权质押回购合同中,股权质押价格远低于其市场价格,这使质权价值远低于质权的实际市场价值。同时,合同中明确了质押股权市场价值下跌时的质押资产池价值的“补充维持”机制。这些制度安排不仅确保股权质押回购业务资产的安全,大大降低了金融机构债权的风险,还保证开展该业务的金融机构获得可观的收益。因此,金融机构开展股权质押回购业务前景值得期待。

篇2:股权质押回购业务简介

客户进行新质押式国债回购融券业务目前无需签署协议,客户只需填写相关业务申请表开通融券业务即可。通过交易所交易系统

特点:安全、便捷、是一个好的现金管理工具,特别适合短期资金的保值增值。

通俗的讲就是在市场上把您的闲置资金借与他人,可获得相对较高的利息

银行短期理财通常投资于此,您也可以直接投资,当然直投收益相对高些;起点金额10万

投资者开立了证券账户后,就可以进行相应的质押式国债回购交易,普通客户只限卖出融券交易,融出资金,即“以资融券”,操作时选择“卖出”方向操作;机构投资者才可以做“以券融资”。

上交所质押式国债回购品种有:1天、2天、3天、4天、7天、14天、28天、91天、182天,代码依次为:204001、24002、204003、204004、204007、204014、204028、204091、204182。深交所品种与上交所相同,其代码依次 为 :131810、131811、131800、131809、131801、131802、131803、131805、131806。

篇3:股权质押回购业务简介

关键词:股权,质押,融资,产权交易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世界性问题。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使我国原本就处于困难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又增添了重重障碍。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超过14万家,从业人员1000万人,数量约占全国中小企业总量的3.3%,却创造了40%的GDP贡献率,65%的工业新增产值和约65%的专利发明、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虽然我国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对经济增长、社会就业、科技进步以及国际贸易方面的贡献引人注目,却由于自身缺陷,如规模小、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情况和未来发展难以判断等因素,其融资长期都处于不利的地位。尽管国家、各级政府、各地企业服务机构和金融机构出台了大量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创新业务,以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但仍然无法弥补中小企业发展所需资金的巨大缺口,广大中小企业急需新的融资方式。随着《担保法》《物权法》《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股权出质登记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的出台,“股权质押融资”这一创新的融资模式在全国陆续开展起来,为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1. 全国各地纷纷开展股权质押融资业务

根据《担保法》《公司法》《物权法》以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股权出质登记办法》等法律的有关规定,股权质押融资在我国法律体系内是可行的。股权质押融资是指借款人以自身或他人合法持有的股权出质给金融机构等贷款人(借款人)作为履行还款义务的担保,而向贷款人(借款人)申请贷款或借款的融资行为。

股权质押融资业务是一种新兴的融资方式,它将企业静态资产变成动态资产,对盘活整个国民经济的存量资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据了解,江苏、浙江、山东、广东、湖北等省纷纷推行和开展了股权质押融资业务。截止2009年3月底,浙江省共办理股权出质登记536户,出质数额达131.7亿元(股),融资金额241.8亿元;山东省工商局已办理股权质押贷款200多亿元;江苏省作为科技、经济大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各服务机构和金融机构也正在积极探索股权质押融资业务。根据《物权法》的规定,2008年江苏省工商局制定了《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公司股权出质登记暂行办法》,如今南京、无锡、苏州、连云港等各市都在开展此项业务。

2. 股权质押融资业务中存在的缺陷

在融资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缺陷。

(1)信息披露不充分,缺乏公信力。

(1)股东名册不具备公信力。

《担保法》规定,以上市公司的股份出质的,质押合同自股份出质向证券登记机构办理出质登记之日起生效;以有限责任公司及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出质的,质押合同自股份出质记载于股东名册之日起生效。但在实际过操作程中,除了上市公司的股东名册是完整的,且由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保管,非上市公司的股东名册的应用非常有限,有的公司根本就没有建立股东名册,有的即使建立了后来又废除了。有的公司不遵守诚实信用原则,不将股权出质的事实登记在股东名册上,或者在出质时登记在股东名册上,事后又进行删改等。因此,这样的股东名册不仅没有充分披露信息,且不具备公信力和公示力。

(2)公司重大信息披露问题。

出质方将股权质押给质权方后,质权方需要及时了解在质押期间公司真实的经营、资产、交易、人员等一系列重大信息变动,以便对公司今后的发展做出判断。然而在没有监管制度约束的情况下,出质方有可能根本不发布或延迟发布信息,质权方则无法全面掌握企业的重大信息,也无法对信息的真实性做出准确判断。因此,质权方有可能承担更大的风险。

(2)没有统一的股份托管机构。

目前,在全国开展股权质押融资业务的股权托管机构一般都由各地方自行决定,包括工商系统、政府其他部门、证券机构、产权交易机构等。由于缺乏统一的股份托管机构,因此不利于对该项业务的监管和规模发展。

(3)质押股权的价值难以确定。

对公司质押股权进行价值评估的方法有很多,如收益现值法、重置成本法、市场法等,不同的评估方法评估出的股权价值有时相差很大。

(4)质押股权变现难。

由于上市公司可在证券交易场所进行股权交易,而非上市公司的股权交易没有统一的交易场所,只能进行转让,操作过程难度很大。

3. 产权交易机构是开展非上市公司股权质押业务的理想平台

鉴于股权质押融资业务目前存在的缺陷,在产权交易机构内开展股权质押融资业务则有以下优势。

(1)信息不对称局面可得以改善,信息可充分披露。

(1)产权交易机构可以制定信息披露制度和内容、期限、要求等,并对开展股权质押融资的双方行为进行规范。信息披露的要求虽低于上市公司,但要规范信息披露制度,解决信息披露不充分的缺陷。

(2)产权交易机构大多由各地政府部门主导设立,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政府的公信力。在监管制度下,出质方、质权方通过产权交易机构平台披露的信息可具备一定的公信力和真实性,以保障质权方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2)建立统一的股份托管体系,解决登记、监管相分离的状态。

非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融资业务中存在的缺陷会给业务双方带来争议和不必要的损失。由于中国上市公司采用的是托管、交易、清算为一体的登记托管方式,公司上市前必须到独立的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将股东名册统一托管,交易和托管是联动的,上市公司的所有股权变动业务都在第一时间内公开披露,因此不会产生前述股权质押融资业务中的缺陷。

而非上市公司开展股权质押融资业务没有统一的股份托管机构,不仅会产生股东名册问题,也不利于对出质方进行出质股份的监管。出质方是否已将质权方列入股东名册,出质方的股权是否被重复质押,出质方公司的资产变动、分立、重组等等有关股权的信息情况,将会给质权方以及公司其他股东带来的影响等等。如果建立了以产权交易机构的托管平台,将会提升股权质押融资业务的公信力和公示力,缓解目前存在的矛盾。

(3)通过建立监管体系,协调各方秉公办事。

在股权质押融资业务中,托管、登记、资产评估、资产重组到转让交易等环节都会牵涉到诸如资产评估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拍卖公司等中介服务机构以及质权方,其中包括银行、担保公司、典当行、投资公司等。根据市场转让规则和市场管理制度,产权交易机构在自律管理的同时,对托管企业、双方当事人、相关中介机构及其市场转让行为、过程实行监督管理,协调各方秉公办理,贯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保障双方权益。

(4)发挥产权交易机构的功能,确保质权的实现。

债务到期,如果企业无法偿还债务,产权交易机构可以协助采用折价、拍卖、变卖等方式,确保质权实现。

(1)协调出质人和质权人,使质权方折价取得出质股权。

(2)协助拍卖公司拍卖出质股权,使质权人优先从所得价款中受偿。

(3)协助质权人在被担保债权到期时向股份所在的公司收取股份应得的收益。

(4)产权交易机构是一个“点对面”的融资平台,企业可以获得来自金融机构、VC、PE等各种资金的关注,通过产权交易机构融资服务平台,采用形式各样的信息发布、推介形式将出质股权变卖给有投资需求的第三方。

4. 建议和对策

(1)充分发挥各方力量。由政府有关部门牵头,在产权交易机构内搭建统一的股权质押融资平台,协调资产评估、会计审计、工商管理等参与各方的职责和职能,制定并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及业务流程,推动创新业务的开展。

(2)加强宣传。对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开展培训、讲座等活动,鼓励企业放开思路,积极参与股权质押融资业务。

(3)加强与银行、典当等金融机构的合作,拓展新的资金渠道,协调好参与各方的关系。通过制定相应的保障和监管措施,提高参与各方的积极性。

篇4:《新版回购主协议》与质押券管理

关键词:《新版回购主协议》 质押券管理 净风险敞口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深化与发展,质押券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今年1月,《中国银行间市场债券回购交易主协议(2013年版)》(以下简称《新版回购主协议》)正式推出,这是我国债券回购交易市场的重要制度创新,它对现有的回购业务提出了诸多重要规范和改进意见,其重点之一就是对质押券管理作了明确要求。

《新版回购主协议》对质押券管理的相关要求

《新版回购主协议》在“质押式回购特别条款”和“买断式回购特别条款”中,对质押式回购的质押券和买断式回购下履约保障的盯市、替换、调整等进行了规定。

(一)质押式回购

《新版回购主协议》在“质押式回购特别条款”第一条“替换”中说明:“在一笔质押式回购的首期结算日(含该日)与到期结算日(不含该日)之间的任何一个营业日,经交易一方提出要求且另一方同意,正回购方可在约定数额及类别的不同于回购债券的其他债券(‘新回购债券’)上为逆回购方设定质押登记,以换取逆回购方在当日向正回购方解除全部或部分回购债券上的质押登记(该日为‘替换日’)。新回购债券在替换日的市场公允价值应不少于解除质押登记的回购债券的市场公允价值。完成替换后,新回购债券应被视为回购债券。”即在回购交易存续期内,经双方协商,正回购方可质押新质押券,以换出原质押券,实现质押券替换。

“质押式回购特别条款”第二条“调整”中说明:“若交易双方在补充协议中约定适用本条,则在一笔质押式回购的首期结算日(不含该日)与到期结算日(不含该日)之间的任何一个营业日,根据估值方在估值日计算的估值结果,净风险敞口等于或超过最低转让金额的交易一方,可在估值日之后的第一个营业日(该日为‘通知日’)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通知另一方向其设定或解除一定面额(‘调整数量’)的回购债券的质押登记,即:当正回购方的净风险敞口等于或超过最低转让金额时,正回购方可以通知逆回购方向其解除相应调整数量的回购债券的质押登记;当逆回购方的净风险敞口等于或超过最低转让金额时,逆回购方可以通知正回购方向其设定相应调整数量的回购债券等同品的质押登记。”

其中“净风险敞口”指一笔质押式回购的净风险敞口。对于正回购方而言,其净风险敞口指回购债券在估值日的市场公允价值乘以该笔质押式回购适用的折算比例后所得数额减去资金成本之差;对于逆回购方而言,其净风险敞口指资金成本减去回购债券在估值日的市场公允价值乘以该笔质押式回购适用的折算比例后所得数额之差。

(二)买断式回购

《新版回购主协议》“买断式回购特别条款”第一条“调整”中说明:“若交易双方在补充协议中约定适用本条,则在交易双方任何一笔买断式回购存续期间的任何一个营业日,根据估值方在估值日计算的估值结果,净风险敞口等于或超过最低转让金额的交易一方,可在估值日之后的第一个营业日(该日为‘通知日’)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通知另一方向其转让一定面额(‘调整数量’)的回购债券等同品。”

第二条“履约保障安排(保证金与保证券)”中说明:“若交易双方在补充协议中约定适用本条,则在交易双方任何一笔买断式回购存续期间的任何一个营业日,根据估值方在估值日计算的估值结果,净风险敞口等于或超过最低转让金额的交易一方,可在估值日之后的第一个营业日(该日为‘通知日’)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通知另一方:(1)将一笔总金额不少于该净风险敞口(‘保证金调整数量’)的保证金移交其占有并作为担保或解除占有和担保;或(2)向其设定或解除一定面额(‘保证券调整数量’)的保证券的质押登记”。

买断式回购“净风险敞口”指交易双方间在本协议下届时存续的全部买断式回购的净风险敞口。对于买断式回购净风险敞口的计算方法,《新版回购主协议》进行了详细规定,简单来说,它等于一方交付或质押给对方的所有回购债券、回购资金、回购债券等同品、保证金、保证券与从对方接收或受押的所有回购债券、回购资金、回购债券等同品、保证金、保证券之差。

加强质押券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加强质押券管理主要出于有效控制风险、与国际标准接轨、满足监管要求、适应市场需求等诸多方面的考虑。

(一)质押券管理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众所周知,抵押品是金融市场高效、安全运行的基石。若没有足够的抵押品作为覆盖风险的保障,一方面将大大提高杠杆率,增加泡沫出现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将大大增加金融机构的风险暴露,超出可控范围。而债券因其流动性强、价格波动相对较小而成为最主要的抵押品。有统计表明,国际金融市场使用的抵押品90%以上是债券,因此,质押券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不言而喻。

(二)质押券管理已成为国际市场通行准则

如国际证券市场协会《回购交易实践指引》中明确指出,“法律协议应提供交易的逐日盯市机制”,“法律协议应提供初始保证金/券、保证金/券维持以及价值重估机制……”。证券业与金融市场协会、国际资本市场协会在《全球回购主协议》中也明确:“保证金/券维持……若任何一方于任何时间对另一方有净风险,其可以通知另一方,要求另一方向其作出一笔总金额或价值最少等于该净风险的保证金/券转让。” 在这一系列国际标准的规范与指引下,国际金融市场参与者均非常重视对于质押券的管理,可以说质押券管理已成为国际市场的通行准则与主流趋势。

(三)监管规则对质押券管理提出新要求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中明确提出,“银行应每日对其回购业务进行盯市,对相关的保证券、折扣系数进行调整,以及时应对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我国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2012年1号令)也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应建立相应的抵质押品管理体系,包括健全完善的制度、估值方法、管理流程以及相应的信息系统……根据抵质押品的价值波动特性确定重新估值的方式和频率,市场波动大时应重新估值……”。 出于有效控制市场风险的考虑,监管部门对于质押券管理提出了更新、更高、更严格的要求,需要市场参与者遵守与执行。

nlc202309030457

(四)欧美市场抵押品危机为我国金融市场敲响警钟

金融危机之后,为了进一步有效防范风险,国际金融市场对合格抵押品的需求急剧增加。但由于经济不景气,信用风险加大,合格抵押品紧缺,加之某些国家出现主权信用危机,导致可以作为合格抵押品的政府债券也日益减少,欧美市场因而在去年爆发了所谓的“抵押品危机”。从本质上讲,这是金融危机后市场对抵押品依赖的加强与合格抵押品减少之间的矛盾,是金融抵押品供不应求的体现,也更凸显出质押券在金融市场风险防控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与国际市场情况所不同的是,国内金融市场普遍存在抵押品使用不足、抵押品管理分散与低效、管理手段相对粗放等问题。截至目前,在中央结算公司托管的主权类或准主权类债券存量已经超过16万亿元,AAA级信用类债券存量也已突破4万亿元,但这些优质的抵押品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而与此相对的是,目前的质押式回购有10%以上存在不足额质押的情况,这一比例最高时曾达到30%,同时有大量的场外衍生品交易还没有使用抵押品,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市场风险隐患,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平稳运行。欧美市场的“抵押品危机”也很好地提醒我们,对抵押品的使用必须严格要求,重视抵押品管理效率,未雨绸缪,预控风险。

(五)质押券管理已成为市场客观的需求

随着市场的发展,市场机构越来越重视质押券管理,对其提出了更精细化的要求,形成了诸多客观需求。例如,质押式回购的正回购方在回购期间,需动用出押的质押券,希望实现质押券替换;又如,质权方希望及时准确地把握质押券价值的变化,在质押券价值出现剧烈波动时,希望通过调整质押券价值以覆盖风险敞口;再如,质押券临近到期日,出质方希望替换质押券;等等。其中一些需求是市场呼声很高,甚至是较为迫切的。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新版回购主协议》对质押券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规范要求,对于银行间市场质押券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中央结算公司的质押券管理服务

既然质押券管理如此重要,《新版回购主协议》又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市场成员也有比较强烈的需求,那么需要有专业的机构承担起这一责任,为市场的质押券管理提供集中、统一、安全、高效的服务。而中央结算公司作为债券市场的基础设施提供者,承担了绝大部分债券的登记、托管职责,中国人民银行《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登记托管结算管理办法》又赋予其“提供债券等质押物的管理服务”的职能,中债估值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运用,因此中央结算公司具备质押券管理的天然条件,在这一方面可以说责无旁贷。

根据《新版回购主协议》的要求,中央结算公司在过去大量研究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对系统原有的相关功能进行了升级改造,同时把质押券管理相关的功能进行了集中、整合与完善,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专门的质押券管理服务系统,以此为市场成员提供更加专业、精细的质押券管理服务。

中央结算公司的质押券管理服务系统已可基本满足《新版回购主协议》提出的对于质押式和买断式回购的盯市、替换、调整等要求。届时,已签署《新版回购主协议》且向中央结算公司申请开通质押券管理服务的结算成员,可通过系统查询质押式、买断式回购的风险敞口盯市结果,质押券、保证券的替换与调整也可以直接通过在系统终端进行操作来实现。同时,质押券管理服务系统亦可满足远期交易、债券借贷等双边业务中的质押券、保证券管理。

除双边质押类业务外,金融市场还存在许多具有唯一质权方、两个以上潜在出质方的质押业务。对于这类业务,若没有一个成熟完善的质押券管理系统,那么质权方就需要针对不同出质方,一一谈判协商出押的券种及条件,工作量大,且在理论上存在寻租的可能,而完备的质押券管理工具则可以很好地提高效率,防控上述风险。目前中央结算公司的质押券管理服务系统已基本能够满足对于这类业务的质押券管理需求。在业务处理中,质权方只需事先设定该业务的质押率、质押券范围、质押顺序等统一参数,在进行具体质押业务时,交易双方无需再就质押券券种、面额等细节问题进行谈判,只需确定风险敞口金额即可,系统就可以按照该业务的统一标准及规则,自动计算选取质押券,有效地减少业务环节,缩短业务流程,提高质押效率。

作者单位:中央结算公司托管部

责任编辑:廖雯雯 印颖

篇5:股权质押回购业务简介

国债作为固定收益类证券,具有收益稳健、风险低、流动性高的特点,是投资组合或策略构建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资产配置品种。国债回购是国债现券交易的衍生品种,是一种以国债现券为抵押品拆借资金的信用行为。国债回购从推出至今,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不少波澜,究其原因与国债回购自身的存在业务模式息息相关。本文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债券交易实施细则》、《上海证券交易所新质押式国债回购交易业务指引》,对当前交易所市场上该项业务的典型操作业务模式——国债质押式正回购套做业务模式进行分析,并重点介绍了当前实际运作中的典型案例,进而对其潜在的风险点进行了剖析。(本文所说国债和国债回购均指交易所市场国债和交易所市场国债回购)

一、业务模式概述

国债质押式回购交易是指将国债质押的同时,将相应债券以标准券折算比率计算出的标准数量为融资额度而进行的质押融资,交易双方约定在回购期满后返还资金和解除质押的交易。其中,质押债券取得资金的投资者为“融资方”;“融资方”的对手方为“融券方”。回购交易可分为正回购(融资方以债券作足额质押,获得一定期限的资金使用权的回购交易行为)和逆回购(融券方暂时放弃资金的使用权,并于回购到期时收回溶出资金并获得相应利息的回购交易行为)。目前交易所市场内融资方往往采用在正回购交易期间内,使用回购融入的资金重复买入债券并进行正回购的操作方式,称之为国债质押式正回购套做。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用账户内现金买入国债现券;

第二步:国债现券质押进行正回购融资,用所融资金再次买入国债现券; 第三步:对第二步进行多次循环操作。

显然通过套做操作,放大了国债的头寸,达到以小博大的资金放大效果。这可类比期货交易,保证金是首次国债现券买入现金,资金杠杠为账户总资产/(总资产-融资总额)。

二、套做业务模型

针对此业务模式,我们进一步给出其量化模型:

假设:国债折算率为1,回购交易手续费Crepo,债券交易手续费为Cbond,债券初始价格为S1,期末价格为S2,回购利率为r,债券价格为净价,期间应计利息为I。

1、以S11Cbond的资金买入1单位国债,现金流为:

S11Cbond

(1)

2、用这1单位国债做一次回购融资,现金流为:

S11Crepo

(2)

3、回购到期后,以S2的价格出售质押的国债,应收利息为I,支付本金和利息S11r,现金流为:

S21CbondIS11r

(3)

总的现金流为:

S2S1ICbondS1S2S1Crepor

(4)

多次(N次)操作进行套做,总现金流为:

SN2S1ICbondS1S2S1Crepor

(5)

NNN1分析式(5),可以发现对于质押式国债套做业务的收益可以概括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SNN2S1,是债券买卖价差收入,其大小取决于债券净价的变化。第二部分为NICSbond1S2S1Crepor,是利息与交易费用,其大小取决债券和回购的N1利息差和交易费率的高低,这部分收益为无风险套利收益部分。

国债回购套做借助迂回手段才能获得资金杠杆效,放大了债券和回购的无风险套利利差收益,但同时意味着相对于初始资金放大了国债市场的波动幅度,获利的潜力和亏损的可能性同样等比例放大了。因此,这是一柄双刃剑,以等比例放大的风险和逐笔累加的交易手续费支出来取得放大的获利能力。

三、典型案例分析

当前市场上客户在做国债质押式回购业务时,存在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目前典型投资模式采用三种操作手法相结合的方式。这三种操作手法包括:证券买卖(国债现券买卖、股票买卖、融资打新股等)、回购套做、到期滚动续做。

首次通过现金买入国债,然后国债质押回购套做将国债头寸放大,一般都选择交易费用相对低廉、风险相对较小、流动性好的GC001(目前市场GC001交易量最大),因为是一日回购品种,所以第二日就面临到期还款。客户可以采用到期当日卖券偿还到期购回款,也可以采用用预解冻标准券进行新的融资回购,实现滚动融资,称之为到期滚动续做。如果客户还需要继续持有放大国债头寸的,一般采用续做手法,因为这样可以有效节省再次套做操作花费的国债交易费用。

在T日,客户通过预解冻标准券进行融资回购操作,将回购资金用于归还到期现金。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融资回购所得资金不够,需外部划入;融资回购所得现金有盈余,可划出或者做其他证券买卖或者继续套做放大头寸;划入资金进行套做放大头寸或者其他证券买卖。在此期间还可能对已有的质押券进行置换。日终清算后,到T+1日回购到期,同样出现预解冻标准券和冻结资金,客户进行滚动续做,重复T日流程。

四、套做业务风险

通过前文分析,总结国债质押式正回购套做将面临如下风险:

1、市场风险:债券价格行情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套做业务的损益,而且风险和收益会通过杠杆同等成倍放大。虽然由于目前国债和国债回购交易费用低廉,存在无风险套利的空间,但是这部分套利利差,相对于债券价格市场波动来说显得微不足道。且目前宏观经济环境进入加息通道,所以市场风险是该项业务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

2、操作风险:交易多,流程多,环节多,且各笔环环相扣,需要投资交易者有相当高的资金和头寸管理水平,以及熟悉债券交易和回购交易业务流程。

3、到期日风险:包括流动性风险和折算率调整风险。

回购交易到期日投资者面临选择,要么继续持有国债,再进行一笔大额回购交易,将所有国债抵押出去,把取得的资金用来偿还前面的回购交易,进行滚动续做;要么卖出国债偿还当初借入的回购资金。由于放大后的国债规模巨大,而国债交易流动性不足,投资者极可能面临无法按正常价格出售债券的流动性风险。

另外,虽然当前一般都选用1日回购作为主要套做品种,而上交所折算率变动频率是一周,在回购期内理论上没有欠库风险。但因为流动性风险的存在,客户只能被迫采用每天滚动续做的操作手法,这一方面会造成丧失了融资成本议价的能力,另一方面当折算率下调时,客户重新融资额度减小,当其不足以归还到期融资时,就需要补充相应资金或者增加质押债券增大融资额以弥补缺口。

五、风险控制措施

对于国债质押式正回购套做业务面临的风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1、控制资金杠杆,避免过度融资

由于套做业务对风险有放大效应,客户应根据自身实际资金情况和风险容忍度要求,有效控制资金杠杆,避免因过度融资,造成风险敞口过大,当债券价格大幅下行时,造成巨额亏损。

2、关注留存比例,避免资金不足

每日关注账户留存比例(留存比例=留存资产/融资总额),避免因折算率变化、市场下行等因素造成的账户资金不足,出现欠库欠资行为。

3、分散投资债券,避免流动不足

质押国债品种应该选择市场上交易活跃流动性强的品种。若套做放大的规模确实很大,可以选择多只国债投资,避免投资品种单一造成流动性不足的情况发生。

4、熟悉交易流程,对债券走势敏感

篇6:股权质押理财业务评估要点

一、融资方准入条件(融资人必须是出质人,并必须是企业,不能是自然人,不做第三方质押):

(1)成立2年以上,必须是实体企业,不能是控股型企业,财务制度健全;

(2)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有固定经营场所;

(3)企业及实际控制人、主要管理人员近2年无违法记录。

二、用于股权质押的股票应业绩优良、流通股本规模适度、流动性较好。

1、用于股权质押的股票应该具备的条件:

(1)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良好,经营现金流充足,近年无重大不利信息;

(2)上市公司主业清晰,无大量脱离主业的资本运作;

(3)如为限售股份,限售期应在理财到期日前3个月以上;

(4)质押股票不得超过上市公司总股本的10%。

2、不得接受以下几种股票作为质物:

(1)上一亏损的上市公司股票;

(2)证券交易所停牌或除牌的股票;

(3)证券交易所特别处理的股票;

(4)上市公司近期有逾期、欠息等不良信用记录或不利于正常经营的重大诉讼事项发生。

三、股票质押率原则上最高不能超过30%,一线蓝筹股票(如沪深300、沪深50指数股)可适当放宽最高不超过50%。

质押率的计算公式:质押率=(贷款本金/质押股票市值)×100%

质押股票市值=质押股票数量×前三个月均线价与前五个交易日股票收盘价孰低价。

篇7:股权质押融资的含义及业务流程

近几年里,股权质押融资贷款发展较快,其独特的融资方式,无疑增加了企业融资渠道和机会,目前已成为众多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所谓股权质押融资,本质属于质押贷款,是出质人(借款人)与质权人(贷款行)之间的一种权利质押。具体来说,股权质押贷款就是借款人(企业)以自己或第三人持有的股权作为质押物,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申请的一类贷款。

股权质押融资贷款业务流程

目前企业法人或股东申请股权质押融资,流程上主要有以下6个步骤:

1.如果是企业出质股权,则需先召开股东会并作出股权质押决议;如果是自然人可直接向银行(质权人)提出股权质押贷款申请。

2.借款人(出质人)向贷款行提出股权质押贷款申请,并按银行要求提供相关资料等待审核。

3.如果审批通过,借款人和贷款人签订书面贷款合同。

4.借贷双方签订书面股权质押合同。(注:股权质押合同可单独另签,也可作为贷款合同的担保条款出现。)

5.股权质押当事人须在股权质押合同签立后15天之内,办理股权出质登记。

6.贷款银行发放贷款。

同时借款人向贷款银行申请股权质押贷款时,需提供这些资料:

篇8:浅析股权回购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关键词:股权回购,缺陷,完善

一、股权回购的制度缺陷

(一) 主体范围狭窄

根据《公司法》第七十五条的规定,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行使股权回购请求权有三个基础, 第一, 主体为异议股东;第二, 条件为股东须对股东 (大) 会关于某特定事项所作出的决议持反对意见;第三, 该权利须在股东 (大) 会作出决议并且股东明确表示反对后向公司行使;那么, 无表决权的股东和在股东会议前表示反对而缺席股东会的股东是否享有股权回购请求权法律并无规定。笔者认为, 无表决权的股东只是不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 但要因此而丧失受法律保护的权利是不合理的。而在股东会议前作出反对的意思表示的缺席异议股东, 不能因其缺席而视其为放弃表决权或默认公司决议。

(二) 股权回购的合法事由过少

《公司法》第75条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异议股东股权回购请求权适用的三种情形。第143条第1款第4项规定了股份有限公司禁止收购本公司股份的除外事项。这些情形主要保护股东的分红权、保护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在公司组织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以及公司存续等问题的利益。这显然不够, 应该在与股份回购之禁止相协调的情况下, 适当拓宽权利适用的具体事项。

(三) 法律规定的具体情形之弊端

首先, 在《公司法》第75条规定中, “连续五年不分红”易被规避。且我国《公司法》没有明确规定公司应该多长时间分红, 也没有禁止股东之间对分红作约定, 而公司章程、股东协议基于意思自治应当得到法律尊重和认可。

其次, 在股东对公司合并、分立决议持异议的情形中。根据《公司法》第44条和第104条规定, 异议股东即使不赞成公司合并或分立, 但根据资本多数决原则, 依然改变不了既定决议。

再次, 《公司法》第75条中的“转让主要财产”, 这种情况并没有在《公司法》第38条规定的股东会议决议事项之列, 因而, 异议股东的股权回购请求权事实上仍然没有保障。

(四) 缺乏法定的股权回购程序

关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回购程序, 《公司法》第75条第2款中作出了规定, 而关于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回购程序, 《公司法》第143条没有提及。且我国《公司法》对于异议股东股权回购请求权的适用程序规定得太过简单, 不利于股东有效的行使权利, 不能充分保护股东利益。

(五) 未明确规定股权收购价格的评定标准

股权收购价格关系到异议股东的根本利益, 根据《公司法》第75条的规定, 确定收购价格的方式是当事人协商确定“合理”价格或协商不成请法院确定。何为“合理价格”?立法上缺乏解释, 而若需法院确定, 在法律没有一个统一规范与指导的情况下, 很难做出公正估价。

二、股权回购制度的立法完善

(一) 拓宽股权回购请求权主体范围

公司发生重大变化, 危机每一个股东的切身利益, 法律应当充分尊重不同股东的利益, 例如对无表决权的股东, 可允许其以书面方式提出异议, 赋予其股权回购请求权;对缺席股东会的异议股东, 也允许其以书面方式表达异议, 效力同等于股东会议上的反对票。

(二) 扩宽股权回购合法事由的适用情形

根据《公司法》75条和143条, 股东只能依据三种情况行使股权回购请求权, 然而在实践中, 股东遇到的现实情况远比规定的原因和情况复杂。为了更好地保障股东利益, 立法上应进一步完善, 法律应尽可能囊括典型情形, 然后给实践中的“其他情形”留有余地。

(三) 详细规定异议股东股权回购请求权的行使程序

1. 明确规定公司的告之义务

公司在要做出影响股东利益的重大决议的股东大会召开前, 应当告知股东有提出异议, 并且异议股东享有股权回购请求权的权力, 并将行使权力的程序、后果一并告知。

2. 明确规定异议股东在股东会前书面提出异议的义务

在公司履行告知义务后, 异议股东应股东会议召开前, 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自己的异议。

3. 异议股东须在股东大会上投反对票

异议股东须在股东会上投反对票是关键的一步, 缺席的异议股东可以书面形式作出异议的意思表示, 视为反对票。

4. 书面请求公司收买其所持股份

当股东会的决议通过后, 异议股东应在法定期间内以书面形式请求公司收购其股份。

5. 确定股权回购价格

若公司章程对股权回购价格有明确规定或双方当事人能协商达成一致, 根据“意思自治”原则, 可以就此确定。若双方协商不成, 进入司法程序, 那么法律应当规定相应的标准。法院应当请专业的评估机构来确定合理股价, 评估机构的选择权, 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 协商不成, 由法院指定。

6. 股份收买与处分

价格确定之后, 公司在法定期间内向异议股东收购股权, 股东向公司交付股份凭证。

三、结语

股权回购作为股东利益救济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资本多数决”给中小股东带来的利益损失, 对于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对股权回购制度的规定存在疏漏与不足, 使得异议股东的利益不能得到周严保护, 股权回购请求权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因此, 我国应立法制定一系列有关股权回购的规定以弥补现存法律之不足, 通过立法的不断完善, 使我国的股权回购制度日趋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陈志超.论股份回购的法律问题[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1, 3 (5) .

[2]葛伟军, 白帆.<论异议股东股权回购请求权之行使障碍及对策>——对我国<公司法>第75条的评价[J].证券法苑, 2012, 6:337-352.

[3]黄爱学.有限公司股东退股制度立法评析[J].新疆大学学报, 2009, 7, 37 (4) .

上一篇:仓管实习报告范文3000字下一篇:拜城县维吾尔医医院第十二个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