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广播稿

2024-04-21

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广播稿(通用9篇)

篇1: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广播稿

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倡议书

尊敬的市民朋友:

xx是我家,文明靠大家,倡导文明新风,共建美好家园是广大市民的共同心愿,全力维护xx市文明城市形象,提升全民素质,建设美丽xx,是我们每一位市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此,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一、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学习并熟记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增强民主法治观念,强化爱国守法意识,自觉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努力使自己在平凡的岗位实践中为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奉献智慧和才华。

二、努力规范个人言行,争做文明行为的宣传者、实践者和监督者。从自我做起,不断修身律己,增强文明意识自觉性,争当知礼向善公民,塑造文明市民形象。不断了解传统文化,学习身边的优秀典型,发挥模范作用,带头革除有悖公德、有违诚信、有损形象、危害秩序等不文明现象,及时劝阻身边的`不文明言行、陋习,用文明的方式影响他人,形成自强、厚德、崇俭、尚义、明礼、守信、尽孝、报国的良好社会风尚。

三、积极参与城市环境改善,齐心共建美好家园。要积极行动起来,自觉做到爱护市容,不乱贴乱画,不乱写乱涂,不乱挂乱晒;积极参加绿化美化净化环境活动,自觉维护城市卫生,不乱扔乱倒,不随地吐痰、不随地便溺,努力创造整洁优美、和谐有序的城市环境。

四、自觉维护公共秩序,推动文明城市建设。要自觉维护公共场所的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设施。坚决摒弃乱闯红灯、乱停乱放、乱穿道路、乱插队等不文明行为,形成文明礼让的社会秩序和井然有序的交通秩序,创造安全、文明、畅通的交通环境。积极参加爱护公物行动,爱护街道、广场、公园等公用设施,监督和举报损坏公物现象。

尊敬的市民朋友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细节做起,为建设文明和谐新xx和大青岛北部绿色崛起典范之城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xx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xx年5月4日

篇2: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广播稿

学 生 文 明 言 行 规 范

1、仪表文明:穿戴整洁男无长发女不烫发行坐稳健朴素大方

2、说话文明:讲普通话用礼貌语语气温和大方得体态度友善

3、校园文明:尊敬师长勤奋好学惜时守信举止得体守纪向上

4、课堂文明:坐姿端正全神贯注积极思考举手发言用心听讲

5、课间文明:轻跑慢走严禁追打放松心情适当预习准备充分

6、会场文明:出入有序

7、用餐文明:慢步进出

8、宿舍文明:物品统一

9、交往文明:正当交往

10、助人为乐:团结互助

11、爱护公物:自觉爱护

12、公共卫生:爱护环境

13、上网文明:不进网吧

14、居家文明:孝敬长辈

15、乘车文明:扶老携幼

16、骑车文明:靠右慢骑

17、观众文明:保持安静

18、交通安全:遵守规则遵守纪律不敲碗器放置整齐互相尊重见义勇为公用设施人人有责慎交网友团结邻里自觉买票手不脱把按序就座红灯止步

篇3: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广播稿

改革开放之初,按照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青岛广播电视宣传工作从宣传思想、宣传内容、节目设置等方面开始转变。在宣传思想上,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和为广大群众服务上来。在宣传内容上,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加强了经济建设的宣传,新闻节目有了评论,增强了思想性。青岛市广播电视局局长张相逢告诉记者:青岛广播电视的宣传改革以新闻改革为突破口,不断取得新成绩。

信息量增加,时效性增强。从1983年开始,广播新闻节目由过去每天4次改为每天7次,加快了新闻信息传播,基本做到上午发生的新闻中午播,下午发生的新闻晚上播,晚上发生的新闻第二天早上播。广播专题节目也由每周两三次调整为天天有,便于进行连续性的报道。

新闻报道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1984年,青岛被确定为沿海开放城市后,新闻节目由只传播本地区消息的封闭、单向传播,改为开放、多向传播,除选播全国各地消息外,还选播世界各国的消息,通过摄制专题片《今日青岛》,译成英、日语等多种语言把青岛宣传到国外,同全国上百家省台、城市台和报社开展了新闻信息交流,青岛电视台与50多个城市电视台建立了横向联系和信息交流。

宣传形式多样, 生动活泼,接近群众生活,提高了收听收视率。广播采取消息、通讯、录音报道、座谈会录音剪辑、主持人节目等多种形式,1987年后,电台、电视台专题节目的品种和栏目设置不断增加、创新,综合性、专题性、服务性、版块式、现场报道、录音报道、录音录像访问、实况转播、主持人节目等形式多样,社会效益日益显现。

抓住重大事件、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大力进行宣传,加强了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例如,1991年对青岛市建置100周年的宣传,以及多角度反映青岛市两个文明建设成果的大型电视新闻专题系列节目《合力篇》等,舆论导向好,有声势,有深度,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广播电视文艺在宣传改革中依靠社会力量,发挥地方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努力提高节目制作能力和水平,使广播电视文艺节目丰富多彩。

技术手段的改进保证了宣传质量的提高。1988年,青岛人民广播电台在全国广播系统首先试用了《广播新闻编辑与管理微机网络系统》,全天4次新闻全部用微机编审,实现了编写组合新闻节目手段的现代化。

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宣传水平

青岛市广播电视局为适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密配合中共青岛市委、市政府集中力量抓经济建设的部署和举措,拓宽经济报道的路子。青岛经济广播电台于1992年10月5日开播。它充分发挥广播的优势,突出大众型、信息型、服务型的特色,通过节目版块结构、主持人直播、听众参与双向交流等方式,融新闻、信息、文艺、教育、知识、服务、娱乐于一炉,使节目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贴近百姓生活,提高了广播的时效性、可听性和参与性,迅速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听众的肯定和赞许,开创了青岛广播改革新局面。

记者在青岛广播电视局采访得知,目前,青岛人民广播电台现开办新闻、经济、文艺、交通、音乐体育5个频道,每天共播出广播节目105个小时;青岛电视台现开办新闻综合、生活服务、电视剧、电影、文化体育和公共教科等6个频道,每天共播出电视节目110余个小时。

技术事业不断进步,广播电视安全优质播出位居全国全省前列。广播电视节目摄、录、编数字化程度达80%左右;新闻和专题节目非线编辑网络系统建成并应用,虚拟演播技术开发及应用在全省领先,在全国率先用高清晰数字设备摄制电视剧,2005年建成数字高清演播室和开放式全数字新闻演播室;拥有十讯道以上全数字大型电视转播车1部。

青岛有线数字电视传输16套广播节目、55套电视节目,开通了互动点播电视;“有线数字传媒”设立政务、商务、新闻、奥运等16个便民版块,形成鲜明特色。青岛传媒网每天对电台新闻频道、电视台新闻频道的节目进行实时网上直播。

有线(数字)电视发展迅速。目前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160万户,其中市区60多万户。2003年6月,国家广电总局将青岛列为全国第一批有线数字电视试点城市,有线电视数字化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03年10月在全国率先启动有线电视由模拟向数字整体平移。2004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等先后来青岛广播电视局视察;“青岛模式”由中央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向全国推广。至2005年底,在全国率先完成市区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国家广电总局授予青岛市为全国首个“有线数字电视示范城市”。

媒体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以广播广告、电视广告及网络经营为主体,广播、电视栏目生产等相关产业为辅的传媒产业链。全局收入以两位数的幅度持续增长,至2005年底,全局资产总额达到18亿元。文化产业开发稳步推进,“满汉全席”和“小白帆”两个电视品牌栏目公司化运作取得成效,完全推向市场。引入社会资本积极探索广电产业多元化发展,组建广电影视文化公司实现电视剧生产的市场化,成立了移动数字电视公司积极开拓媒体新领域,成立青岛同步广告公司,广播频率市场化运作取得了实质进展。

做大做强,建设区域性强势媒体

2000年以后,青岛市广播电视局坚持以宣传为中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发展高新技术为手段,以强化媒体经营作支撑,以加强队伍建设和内部管理来保证,构筑“建设区域性强势媒体”的发展新格局,努力提高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

2002年12月1日,在市(县)级广播电视机构转变职能改革中,青岛电视台联合即墨、胶州、胶南、平度、莱西、崂山、黄岛、城阳等市、区电视台, 共同开办了青岛电视台公共频道并正式开播。2002年12月26日,青岛市崂山、黄岛、城阳三区成立广播电视中心,归属青岛市广播电视局直接领导。这是深化青岛市广播电视改革,整合资源、做大做强的成果之一。

青岛广播电视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寻求与国内外强势媒体的合作,通过加大对中央台、山东省台的发稿力度,与国内兄弟城市联办节目或联合直播节目、利用中央、省级卫星电视和境外传媒“借船出海”, 加强与海外和港、澳、台传媒的交流合作,加大了青岛的对外宣传力度和青岛广播电视对外辐射力, 为青岛建设国际化城市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持。

不断提高广播电视节目质量,是青岛广播电视局建设区域性强势媒体的中心环节。青岛人民广播电台建立了较完善的“节目质量评估体系”,将新闻、经济、文艺、交通、音乐5个频道100多个自办栏目,全部纳入到节目监控范围之内,保证了全台各类节目的优奖劣汰和整体节目质量的不断提升,各套节目的综合市场占有率常年保持在90%左右,也高于全国中心城市平均水平。至2008年,广播各频率的市场占有率在青岛地区始终保持绝对优势,宣传创优也保持强劲势头。

篇4:“四大文明古国”之说源自中国

较之“四大文明古国”,无论是比历史悠久,还是论对世界的影响,作为西方文明发祥地的希腊,均不落下风,甚至远胜一筹。

千万不要小看今日这个“小国家”。看看古代世界史就会明白,此一时彼一时。古代希腊,是罗马帝国的核心地带,当时罗马帝国,是西方世界最大国家,整个帝国通用“希腊语”。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4世纪这九百年间,希腊人的“才”一直是西方世界的最高代表。拜占庭,这个中世纪欧洲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就是以希腊之才为班底而建立。

公元前5世纪几乎可以说是“希腊的世纪”。希腊人所创造的雅典文明让整个欧罗巴洲感到她真有才,所以直到现在,奥运会还让希腊旗帜一如既往地飘扬在最前方。

然而,希腊人的“才”首先不是表现于奥林匹克马拉松长跑,而是表现在“生产思想”。如云之哲学家是“希腊人有才”最具说服力的硬通货。本土思想家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外乡人亚里士多德都可谓“世界级大脑”的水平。

国家虽小,本民族人口虽不众,但在欧洲一体化的今天,足可充任欧盟的精神领袖。

希腊人留下的,不是能够“申遗”的可见遗迹,而大都是无形却扎根于血液的制度和文化。希腊民主制,最大限度地释放了富有天才的雅典人的活力,使所有公民都能够充分参与政治及公共事务,获得一种尊严和荣誉感,就自己的所长展现自己的才华。

有才的希腊人不是一个个空想家,他们改变现实的制度和政治家也光芒万丈。放长眼光到公元前5世纪前后的两个世纪,希腊人中还有著名的政治家梭伦、克利斯梯尼,演说家德谟斯梯尼、伊索克拉底。

希腊中心城雅典,在最盛期包括农村地区也只有30多万人,还不如我们现在中国的一个中等县,但却成为世界哲学、政治的“格林威治”(世界计算时间和经度的起点)。如此浓缩“高才”,前无古人后难来者。

正如20世纪英国哲学家罗素所感叹:“无论在此以前或是自此而后,从来没有任何有同样比例的居民的地区曾经表现出来过任何事物足以和雅典这种高度完美的作品媲美。”

今天,人类一方面看到的是欧洲文明对于古希腊文明的传承,另一方面看到的则是那四大古文明的相对僵化、停滞和没落。看看民主国家遍地开花乃至奥林匹克运动会如火如荼,可见,对世界影响重大深远而一直延续到现在的文明地,唯有希腊。

就此,我们不免要追本溯源,问问“四大文明古国”的提法,究竟产于何处?

原来,它竟然是咱们中国的“出口转内销”的产物。根据《环球时报》披露,这是100年前清末民初“第一才子”梁启超的杰作。梁启超在写于1900年的《二十世紀太平洋歌》一诗中,赫然提出了“四大文明古国”之说。而此说并无确凿考据,只有“爱国情怀”这唯一“凭据”。这种说法也只在中国流行,并没有得到世界范围的历史学界的公认。因为这个说法并不规范,缺乏科学论证和史料的根据。

篇5: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广播稿

“讲文明语、行文明事、做文明人”活动

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中国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也形成了古老民族的传统美德。应上级文件要求,我校以礼仪教育为抓手,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说文明话、行文明事、做文明人”主题教育。全体教职员工,在学校政教处的组织领导下,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进行礼仪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赢得了社会、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好评。下面把我校一学起来文明礼仪教育工作总结于后。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为了落实好县委王书记《在第31个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努力构建善行渠县,善行校园。切实加强学校文明礼仪教育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了以校长蒲志友为领导小组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中层干部和班主任为成员的文明礼仪教育领导小组。同时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下发了《静边初级中学讲文明话、行文明事、做文明人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分工,制定了文明礼仪创建目标和内容,形成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一)、学校从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礼仪规范教育入手。通过召开教师会、学生会、主题班会等形式将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宣传到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学生。学校建立了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 育体系,建立了家校联系制度,并定期召开家长会,交流文明礼仪教育信息,商讨教育措施,沟通管理意见,营造浓厚的礼仪氛围。

(二)、悬挂宣传标语、张贴宣传资料、精心布置学校宣传窗;各班每月编辑出版一期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黑板报。

(三)、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进行宣传,每天中午饭后和晚饭后,播送文明礼仪知识、廉洁公益宣传广告、学生优秀稿件等内容,对学生积极开展宣传教育。

(四)、开办文明礼仪讲座,知识竞赛,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制定文明礼仪规范;组织师生学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文明礼仪道德规范》等规章,让师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

(五)、学校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进行社会宣传,家校联手,形成浓厚的文明礼仪宣传氛围。

(六)、在教室、走廊等显要位置悬挂伟人像、礼仪教育格言、张贴文明礼仪教育方面的知识,宣传先进个人的典型事迹,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

三、制定方案,开展活动。

本学期一开始,学校政教处教育办公室结合上级文件精神,制定了详实的实施方案和文明礼仪细则。讲学校的“善行渠县、善行校园”工作有机结合,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动员全校师生积极参与,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广泛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一)、学校广泛动员,使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形成整体合力,使大家自觉参与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增强礼仪意识,逐步形成崇尚礼仪、争做文明使者的良好风气,把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活动转变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

(二)、组织开展以“文明伴我行”为主题的文明礼仪知识竞赛、演讲比赛、黑板报展、手抄报、摄影展、故事会、征文比赛等活动,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礼仪知识。

(三)、学校利用每周的升旗仪式,开展文明礼仪展示活动,活动以校园礼仪为重要内容,以礼仪、礼貌、礼节教育和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为重点,教会学生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培养学生符合规范的“礼仪”举止,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师长、主动问好、良好的卫生习惯等方面的礼仪行为。如:每位学生见了老师就问好,即使没有任班级的课的老师,学生也积极主动打招呼。“老师好!”、“老师再见!”常挂学生嘴边。

(四)、举行“崇尚文明礼仪,创建和谐校园”主题教育活,进行“做文明学生、当礼仪卫士、建和谐校园”宣誓、签名活动。

(五)、各班认真开展“我文明,我快乐”主题班会,评选优秀班级,学校组织观摩学习。

(六)、开展“传承美德,常行文明”主题征文比赛活动。各班班主任组织学生写好稿子,认真评选出5篇文章送交政教处,然后由学校语文组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并颁发奖品、奖状。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让学生树立了文明意识。

(七)、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文明之星”的评比。

1、积极带头参加有组织的各项环保活动,并能做到保护环境从自身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对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予以制止。

2、在家庭中养成勤俭持家的好习惯,不浪费。譬如少用一次性用品,劝说家长用布袋或菜蓝子买菜,减少白色垃圾,注意节约纸张等。

3、日常生活中注意节水、节电。如洗脸刷牙时不要长开龙头,洗菜的水用于浇花、冲厕,做到人走灯灭,使用节能灯等。

4、爱护野生动物,做动物的朋友。当餐桌上出现野生动物时,要拒吃,发现有人捕杀或伤害野生动物时,或制止或举报。

5、自觉学习和宣传环境保护有关知识,及时了解身边的环境状况,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环境问题。利用节假日,经常组织开展环保公益活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这些“文明之星”的评比条件,能让学生迅速成长起来,学会关心帮组他人,学会担当。

学生文明礼仪需要长期教育、训练才能成为良好行为习惯。虽然我们在文明礼仪实践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离学生全面养成文明礼仪的良好行为习惯还有一定距离。因此,我校还需长期加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训练,将文明礼仪实践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管理的重要内容一如既往的抓下去,努力实现 “树文明风气、办特色教育、育栋梁之才”的办学目标。

篇6: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广播稿

这一切都归功于一个名叫阿卜希尔·哈师·阿里的人。1991年, 阿里接管了位于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的索马里广播档案馆。从那时起, 他就想尽办法保护该档案馆免受战火的破坏。阿里表示:“我一直在和试图控制广播电台和抢劫档案的部落武装分子作斗争, 我和他们战斗直到把他们赶走。我为自己能够拯救这些广播档案而感到自豪。我希望我给祖国保存下来的档案能够被一直传承下去, 并一直活在索马里人民的记忆中。”

索马里国家广播档案馆创建于上世纪50年代, 索马里广播档案馆里藏有从索马里摆脱意大利和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到1991年中央政府倒台之前, 在索马里广泛流传的诗歌、宗教赞美诗、政治演讲、爱国歌曲和情歌等档案。索马里广播档案馆的馆藏档案仅次于同样在战争中幸免的索马里外交档案馆。馆藏的经典档案是1974年6月在摩加迪沙召开的非洲峰会上各国领导人在会上演讲的录音档案。其中包括1964年索马里与埃塞俄比亚发生战争期间, 周恩来总理访问时对索马里人民发表演讲的录音档案。

虽然这些档案在索马里国内战争中幸存, 但它们的保存现状却令人担忧。阿里说:“很多录音档案的载体都是磁带, 现在都存在老化问题, 亟需专业技术人员、设备来进行数字化, 降低老旧数字设备被淘汰所带来的危险, 以使档案得到永久保存。我们还需要用计算机对馆藏档案进行索引和重新整理编目。此外, 我们的人员还需要得到档案修复方面的技能培训。”

索马里信息、邮政和电信部部长阿布地拉扎克·阿里·优素福高度评价了阿里, 他说:“阿里对国家的贡献让世人敬佩。”

与广播档案在战争中得以幸免不同, 电视档案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一些文化机构和索马里知名人士一直在呼吁将在国内战争中被抢劫和偷窃的国家财产和文化遗产归还给国家。

为了更好地保护广播档案, 索马里政府部门将两套可以播放老式录音磁带的设备送给了索马里广播档案馆。通过该设备, 技术人员可以将馆藏的珍贵录音档案制作成7000份拷贝, 并存贮到硬盘中。

索马里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哈桑·努尔·阿布迪说:“保存这些广播档案将会使索马里的子孙后代的成长受益无穷, 他们会懂得我们国家的历史不会在战争中毁灭。”

篇7:向陋习说不为文明点赞

“文明四侠”的情景剧引发了现场少先队员的思考,作为上海这座城市的小主人,如何为推进文明城区的创建做贡献。上海市红理会小理事向全市少年儿童发出“向陋习说不,为文明点赞”的倡议,号召大家参与到少儿新闻大赛的各项活动中来。访一访,以假日小队为单位,选定一个不文明行为作为重点,开展寻访活动,并就纠正这一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最终提交一份微报告;写一写,写下在生活中遇到的某件关于文明行为的小事,或是某个不文明行为对自己的影响,或是自己积极劝阻周围的不文明行为后的收获。队员们可以将访一访、写一写的作品上传至中国未网“上海市少儿新闻大赛”专栏;拍一拍,队员们创作一幅宣传画或拍摄一张照片,倡导文明行为,将作品上传至“少年日报”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

启动仪式后,来自上海市17个区县的17支假日小队跟着“文明四侠”一起从浦西出发,乘坐轮渡到达浦东,参加了一场文明宣传定向挑战赛。队员们齐心合力完成 “为文明代言”“为文明宣传”“为文明加分”“为文明欢呼”“为文明点赞”等五个闯关任务,向市民宣传文明倡议,用自己的文明行為在浦江两岸画出了一道最美丽的风景线。

第一关“为文明代言”,要求队员们用尽可能少的可口可乐瓶,在地面上拼搭出大小一致的“文明”二字并合影。

“叔叔,你能不能承诺行车不抛物?”“爷爷,在平时的生活中,你可不可以看管好自己的宠物,不让它们打扰邻居?”第二关“为文明宣传”环节,队员们自行购买轮渡票从公平路码头出发乘坐渡轮前往浦东,在渡轮上,队员们向市民宣读文明倡议书并请市民签名、合影。

你知道袜子、玻璃瓶中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吗?在第三关“为文明加分”环节,队员们用iPad玩一玩垃圾分类游戏,学习垃圾分类知识。

在风景如画的浦东滨江大道,队员们完成第四关“为文明欢呼”,大家用拼图拼出“向陋习说不,为文明点赞”的大赛主题。

最后第五关“为文明点赞”,小队员们来到北外滩的星乐汇商业街。他们拿着写有“珍惜每滴水,地球不哭泣”“不论吃多少,光盘正正好”“礼让人三分,和谐得十分”等17条文明口号的宣传板,走访商家向商家宣传文明行为,请商家为自己的文明宣传口号点赞。

篇8: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广播稿

【关键词】文明史观;中学历史教学

所谓文明史观,“把人类社会发展史看成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的历史观”。其研究的是人类历史长河中各文明的流动、发展和变化,是一种宏观的历史观。

当前,文明史观已日益受到重视并进入课程改革。但情况不容乐观,下面就举几个例子。

【课例1】必修二专题二:“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的教学片断

讲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时,引入教材第31页郑观应《盛世危言》中的材料。

洋布、洋纱、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洋铁、洋针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卷七

教师:1.请问材料提到的“洋货”为什么会“涌入”中国?

学生: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获得的政治经济特权。

教师:2.不平等条约是怎么来的?

学生:列强的侵华战争所致。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我们要反抗列强的侵略。

当然,该结论有一定道理。但我认为没有抓住要害——没有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去深入理解各种经济现象。

如果再加入这么几个问题:

3.西方列强使用什么生产方式生产“洋货”?(机器生产)

4.“洋货”究竟是什么样的商品?(工业产品)

5.与中国传统手工业品相比,“洋货”有何优点?(物美价廉)

6.“洋货”只能靠特权才能涌入?(洋货价廉物美、技术先进,注定其比传统手工业品更有市场竞争力,涌入中国市场是迟早的事。)

7.那要改变这种现象的根本途径是什么?(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

通过这样的层层深入的问题,我认为就抓住了教材本质,深刻揭示历史发展的实质,也让学生思维在探寻的欲望中逐步深入。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也在行云流水中自然形成,不留一丝一毫痕迹。让学生认识到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相遇时作出正确选择的重要性!中国近代的不断失败,就是由于我们当时的统治者不会在世界发展潮流面前作出正确选择而导致的。

两个片段,为什么最后结论会相差这么多?我认为这不仅是问题设计技巧,更是认识问题的技巧。因为没有认识问题的独特视角——文明史观,就不会有切中要害和本质的问题设计技巧。

【课例2】必修三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专题小结复习片断

师生共同完成此框架:

最后,教师总结:可见,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想源远流长,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最终成为人类思想宝库中的一块瑰宝。我们今天学习这些内容,目的是要善于学习其精华,为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在本课例中,教师基本知识的落实是非常到位,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就显得有些苍白。如果再加上这么两点:

1.古典文化、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属于不同的历史阶段,但是是人文主义将这三个阶段连接为一个整体;

2.但是,人文主义在各个阶段的表现与内涵是有差别的。

“人应该怎样的生活?”这是人类恒古永存的话题。古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是在解决“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文艺复兴在回答“人应该过怎样的生活”;宗教改革回应的是“人应该过怎样的宗教生活”;启蒙运动解决的是“人应该过怎样的政治生活”的问题。

如果教师能讲到该层面,历代的先哲们孜孜以求、永不懈怠地去探索“人文主义”的价值和意义问题就明了了。还加深学生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从而能正确传承文化。

但是该老师没有想到把这些实践于课堂上,为什么?我认为还是没有从文明史观角度宏观地把握的问题。那又怎么能要求学生既看到“树木”,又看到“森林”呢?

【课例3】必修一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专题小结片断

教师问: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古代秦国和古希腊雅典的政治制度相比有哪些区别?你认为古代中国的法律与古罗马的法律,哪个对后世更具有价值?

学生1:秦国实行的是专制制度,雅典实行的是民主制度。

学生2:当然是罗马法对后世的价值更大。古代中国法律制度是为皇帝服务的,不具有历史进步性。

教师:(总结)中国实行君主专制,人治色

彩浓。西方实行民主制度,法制观念强些。罗马法中所蕴藏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中国的法律是皇权的体现,并不是一种人人平等的法律,因此,对后世来说,并不如罗马法。

在本课例中,教师引入中西古代政治文明的比较这个有价值的话题,是值得肯定的。但其反映出来的问题也是很明显的——虽然能体现不同文明的发展特点,但也易使学生对人类文明多样性发展的认识趋向机械和狭隘。而最后教师的小结更是强化了这种效果。这样会使学生错误地认定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就是专制和民主的分野,带上了“厚西薄中”的情绪。那“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又怎么达成呢?

纵观高中政治文明史的教学内容,如古代文明的范式,教材就介绍了两类,一是以中国等为代表的君主专制制度,一是以古代雅典为代表的民主制。这样编排目的就是要让大家明白:两千多年前,在生产力极端落后的条件下,为了实现民众的团结、社会的稳定、经济文化的发展,东西方的先民们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政治文明,不论其存在怎样的不足,都极大地推动了历史的进步,这些都是人类共有的财富。所以,不能轻视先辈们的创造和贡献,应该学会的是尊重各种文明,要有包容的精神。

本课例中的教师由于对古代中西方政治制度缺乏深入而全面的理解,没有从现实人类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去追溯历史和看待现代文明的传承和演变,因此对中西方政治文明的发展就不能持客观公允态度。

以上这些课例,说明文明史观还没有真正进入中学历史课堂,还没有深入到教师和学生认识世界的骨髓中。那么,怎么办呢?

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对文明史观认识

要认识到是时代的发展促成文明史观进入改革中的中学历史教学。所以,教师要提升自己理论素养与品位,尽可能的与文明史观的内涵和外延相契合。

其次,要加强专业阅读,提高自己专业素养

如课例三中古代中西方政治文明的比较,是史学界长期讨论的热点问题,有很多角度和观点。在教学设计前,教师应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只有教师提高了自身专业素养,建立和健全了文明史观意识,自身有了一种“大势”观后,才能培养出学生的文明“大势”观。

再次,要重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在平时教学实践中,要注意从文明史观角度对课程标准与历史现象进行重新审视,摆脱以往理论思维模式,按照文明史观去理解教材,把握教学主题和学科主干知识,然后通过整合相关信息,搭建教学平台,构建历史情境,运用恰当方法引导学生走进历史,解读、领悟并最终“走出”历史。

构建文明史观视野下的中学历史教学,是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这种趋势已经发端,但是任务却任重道远。如何把其落到实处,这需要新课改中每一位教师的积极行动和努力。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篇9:为什么说中华文明史三千七百年?

“史前史”和“文明史”

从猿进化过来的人,并不可能一步跨入文明时代,而是经历了演变的点、面、片、圈到国的过程。

在野蛮时代,有文化无文明。野蛮时代的社会组织是“原始群”。原始群是人类的“文化点”,天女散花般地在世界各地自生自灭,不知道明天的早餐在哪里。原始群被称为“夏娃的时代”。那时,人类发明了第一条三角裤,可以把自己跟动物区别开来。如果这种文化能够存活并得到发展,就会壮大为“文化面”。这就是“氏族”。

在氏族社会,人们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成一定规模的群体,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在险恶的环境中求生存。氏族社会是“女娲和伏羲的时代”,女娲代表母系氏族,伏羲代表父系氏族。这样的文化面,由于自身的裂变和扩散,以及相互的影响和交融,又会连成“文化片”。这就是“部落”。

部落是“炎黄的时代”。每个部落,都由若干氏族组成,所以是文化片。不同的文化片,由于迁徙、联合、兼并、战争,则会形成“文化圈”。这就是“部落联盟”。

部落联盟,是不同部落的血缘共同体或利益共同体,在历史上是“尧舜的时代”。尧联盟和舜联盟,都是大联盟。大联盟下面有小联盟,这就是所谓“四岳”。小联盟下面是部落,这就是“十二牧”。部落又由氏族组成,这就是“百姓”。大联盟实行“双首长制”。

在尧联盟时代,尧和舜是大联盟的CEO(一个企业集团、财阀或行政单位中的最高行政负责人)和COO(公司团体里负责监督管理每日活动的高阶官员)。到舜联盟时代,则换成舜和禹。

这时,人类的族群已经很大。新族群财富更多,关系更复杂,事务也更繁忙。为了安全、自由和身份认同,群居的人类开始把聚落变成城市,把部落变成国家,并发明了文字和公权力。

野蛮时代结束后是文明时代的开始。这个过程简单地说,就叫点、面、片、圈、国。分水岭,是国家的诞生。以此为界,人类历史被裁为两截。之前叫“史前史”,之后叫“文明史”。

文明史的开端是城市的出现

中华文明中城市出现在3700年前

文明的标志是国家,国家的标志是城市,这是国际学术界的共识。因此,看一个民族什么时候进入文明时代,就看这个民族什么时候有了城市。这是要有考古学证据的。中华文明的考古学证据,是二里头遗址。据最新碳14测定,二里头文化一期年代上限不早于公元前1750年。所以,从公元前1750年到现在,中华文明之靠得住和有证据的历史,是三千七百年。

但是,作为文明,中华不是最早的。最早的文明是埃及和苏美尔,都发生在五千多年以前。不过,夏文明虽然比埃及和苏美尔晚了三千多年,却跟埃及和苏美尔一样,直接从原始社会产生,是“第一代文明”。属于“第一代文明”的还有克里特、哈拉巴、奥尔梅克,号称“六大古代文明”。这六大古代文明,先行者埃及和苏美尔烟消云散,同龄人克里特、哈拉巴、奥尔梅克不知所终。从古到今延绵不绝的,只有中华。

六大古代文明,我们硕果仅存。这是一个奇迹,却是事实。事实上,从夏商周,到元明清,再到近现代,我们从来就只有一个民族,一种文明。只不过这民族不断在壮大,甚至混血;这文明也不断在发展,甚至整容。

但,既没有代沟,更没有空白。某些最重要最根本的东西,不但老早就有,而且基本不变。家国一体,夏就是;祖宗崇拜,商就有;宗法制度,从西周延续到明清甚至民国;语言文字,生活习惯,人际关系,文化心理,要么始终如一,要么万变不离其宗。而且不管是谁,只要属于这个文明,哪怕漂洋过海,背井离乡,改变国籍,嫁娶洋人,也仍是Chinese,到头来还得认祖归宗,心中也永远“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位置

中华文明不但是第一代文明中唯一延续至今的,而且是其中唯一成为了世界性文明的。世界性文明的出现,开始于公元前二百多年。是时,罗马称霸地中海,秦汉一统大中华,形成当时最大的两个文明圈。但到中国的南北朝时期,罗马文明陨落了。于是汉与罗马的双雄并峙,变成了唐文明的独占鳌头。唐代的长安,众望所归,四海瞩目,八方来朝。汉唐七百年,可以说是世界文明的中华时代。

之后,是伊斯兰文明和西方现代文明的相继崛起。

伊斯兰文明的建立,是在公元622年(中国的唐初),标志为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国。然后只用了短短一百多年,便迅速成为世界性宗教和世界性文明,至今一千四百年。这是中华文明之后,第二个延绵不绝的世界性文明。

第三个是西方现代文明。它开始于欧洲的文艺复兴,从但丁和薄伽丘算起六百六十年。历史虽短,却是目前最强大、最强势、最强悍的文明。时至今日,已经无人能够想象没有西方科技发明和文明成果的生活。几乎人人都在穿牛仔裤,看好莱坞,吃快餐,用电脑,打手机。

这就是当今天下最重要的文明,分别代表着人类文明的三个时代。中华代表“第一代文明”,伊斯兰代表“第二代文明”,西方代表“第三代文明”。它们也代表着人类文明的三种类型。中华代表“大陆农耕文明”,伊斯兰代表“游牧商贸文明”,西方代表“海洋工商文明”。更重要的是,只有这三大文明才是世界性的。无论人口、面积、影响力、知名度,还是在国际社会和人类历史中的责任、义务、担当,以及在未来世界可能发生的影响和作用,都无与伦比。

(易中天)

上一篇:6册科学教案(第1课植物的生长变化)下一篇:难解心中郁结心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