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研修制度

2024-05-24

教师研修制度(通用9篇)

篇1:教师研修制度

教研修例会制度

校本研修例会是学校开展教研工作的重要保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型组织,为了规范各组处的研修例会管理,特制订本制度。

一、会议类型:

校本研修例会主要包括: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小组会议、研修处例会、年级组(教务)例会、学科教研组例会、备课组例会和教师座谈会,各级各类会议均应具有明确的议题和内容,并注重实效。

1、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小组会议:每学期不少于三次,在校长直接领导下,研究和决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

2、研修处例会:每月月初和月末各一次,由研修处负责人主持,主要部署和检查各项研修工作,检查督促各项活动落实情况。

3、年级组(教务)例会:每月至少一次,由年级主任主持,教科室及其它相关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参加,主要部署和检查各项教学工作,及时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落实整改措施。

4、学科教研组例会:教研组每两周召开一次教研例会,主要完成以下工作:前期教研工作检查通报、小结;前期听课后的评课;提出并研讨解决好近阶段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困惑或问题;完成本次教研例会的专项活动;安排后期的教研工作。

5、备课组例会:每周五第8节为备课组活动时间,每次活动前有一个短小的例会,明确活动主题和目标。

6、教师座谈会:研修处、教务处不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经常听取一线教师对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发扬教学民主,及时掌握情况,反馈信息和采取措施。

二、会议要求:

(1)各组处会议均要明确目的、内容及时间,会前一天由会议负责部门将会议内容、议题等以书面或口头形式通知与会人员。(2)会议发言人要按会议规定时间发言,不谈偏离会议议题的内容。保证会议质量,按时完成会议内容,达到会议目的。

(3)会议决定的事项或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要明确落实责任部门(或责任人),确定完成时间,由负责会务部门检查和督促,并将情况及时上报学校主管领导。

(4)每次教研例会严格考勤,并把其考勤结果交教导处,纳入教师考核中。

(5)每次教研例会要做好会议记录,整理好专项活动档案存档,中心校教研组直接上交教研室存档。

篇2:教师研修制度

校本培训是促进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要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不但要关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管理等要素,更要关注对校本培训的全面评价,否则会使校本培训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鉴于以上认识,学校对教师校本培训工作运用多元评价方式,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自评和互评相结合、学校整体和教师个人发展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对校本培训进行积极、客观合理、有效的评价。

一、学校评教师

学期初,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和发展需要,制订校本培训计划书,同时制订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学期末,学校依据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对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考核内容主要包括:

1.教育理论学习情况。学校规定的理论学习内容和自选内容,主要侧重于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思想、新课程的理念等方面的学习,并要求记读书笔记,写读书感悟,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研读一本教育名著,并积极参加学校的读书论坛、网上好书推荐等活动。

2.教育教学、自我反思及教育创新。主要包括反思日记、教学论文和反思性教学总结、学科教学创新案例等。要求“日反思、周交流、月总结、末评比”。学校定期检查教师反思日记,每学期每位教师提交两篇最满意的教育案例,学校装订成册,作为校本培训的素材。

3.培训成果。包括教师荣誉称号、论文、公开课、优质课评选等的获奖情况。(具体见学校奖惩制度)

4、学校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每学期末对教师的工作从不同的方面进行认定,从“校级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先进班集体”、“先进教研组”等多角度地评价教师,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通过物质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使教师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潜能和价值。

二、教师评学校

虽然学校在制订校本培训计划时,对教师的需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诊断性调查,但在实施过程中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是否真正符合教师的要求,还必须通过教师的反馈来实现。每学期采取问卷调查或座谈方式,对学校校本培训的课程设置和开展情况进行客观评价。主要从课程的设置、课程的信息量、课程的针对性、课程与自身教学实践能否切合等方面进行调查统计。

三、教师自评

校本培训之所以受到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欢迎,其原因在于它立足于教师自身的需要和专业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是校本培训评价的主体。教师通过交流,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在比较中找准自己的最佳发展方向,从而顺利实现教师的自我评价。

四、学生评教师

篇3:教师研修制度

特别是2009年, 我们接受了一所办学资质不合格的私立小学的96名学生。“学困生学习习惯培养”成为全校的焦点问题。下面, 我们以“学困生学习习惯培养”研修为例来汇报如何在“自修-反思式校本研修模式”的实施中逐步构建校本研修制度和构建科研型工作方式。

一、问题意识淡薄的破解及制度建设

提出问题是以问题为中心的自修-反思式校本研修的起点。然而不容回避和忽视自己的问题是集体无意识行为。其中最大的障碍、最大的敌人就是教师自己。校本研修制度的建设要着力帮助教师建立问题意识。

1. 问题现象描叙

我们组织教师提出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的农民工子女学习习惯问题。结果很多老师提出的问题不真实。

六 (2) 班教语文的小刘老师反映张明等同学长期不愿动笔做作业, 什么方法都用了也不见好转, 不知道该拿他们怎么办。言下大有不用参加研修之意。

研修领导小组轮流去她课堂听课, 观察张明同学的表现, 查看他的作业本。几天跟踪下来, 我们发现张同学并非总不做作业, 在老师布置大量作业, 尤其是作业难度较大时才不做。我们指导小刘老师把这几次没做作业的设计情况和做了的作业设计以及张同学的表现分别记录下来成为问题现象描叙。

针对教师在提出问题环节的种种回避和敷衍表现, 我们在制度中规定教师必须用文字和数据对问题现象进行描叙, 用较为客观的叙事方式呈现问题。

2. 越常见的问题越有价值

在研修之初, 很多教师都觉得自己组的问题很简单, 自己也有办法解决, 不值得兴师动众当课题研究。针对这种现象, 我们组织了一次讨论。

李老师是学校骨干教师, 为人坦率, 意见也最激烈:“作业问题很简单, 我一个人都能解决, 用不着查找相关理论和参考别人经验这么复杂吧!还要把它当课题做?”

其他老师也表示赞同。

“是啊!每次新班接手, 这个问题最突出, 只要管理上去了, 一段时间后就会好的。”

“其他学校也是这样啊。这并不是农民工子女的特有教育问题。”

“新老师来了, 那些贪玩的学生总会试试 (不交作业) 的。”

……

汪校长等大家意见充分发表后, 问:“这种现象是其他学校多, 还是我们学校多?”

“我们多些。”

“就是啊!如果一样多, 那是大家的问题;‘多些’就是我们农民工子女的特有问题!再问你们, 哪个课题的问题是我们没遇到的啊?”

大家回忆良久, 但都摇了摇头。

“没有吧!我们常见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好像没这个道理吧?教科研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常规工作的效率, 不指向常规工作中的问题就毫无意义了。刚才大家都说这个问题简单, 我的看法正好相反。因为大家都说教师在交接班时这个问题还很突出, 可见大家自认为解决了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好!这也暴露出大家的问题意识不强———应该是越常见的问题就越有研究价值!”

汪校长的一席话让大家茅塞顿开。于是, 大家都心悦诚服地回到既定的研修工作之中。

这次讨论使大家统一了思想。“研修问题必须来自教育教学之中, 越常见的问题就越有研究价值。”被列入研修制度。

3.“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题

以问题为中心的“自修—反思式”校本研修, 是为教师解决日常工作中的问题, 通过学习, 研究, 实践和交流, 不断获得专业发展的过程。问题是研修的起点和动力。少数老师以“没有问题”为由, 企图回避研修, 是最大的认识问题。研修制度的制定要严防这种现象发生。

“我没有问题!”研修组长检查组员问题描叙资料时语文教师小熊生硬地辩驳道, “真的找不到什么问题。要不你帮我查下。”

“这样吧!我水平也有限, 我请几个人一起帮你看看。”

第二天一大早, 研修组长请来领导小组的几个主要成员一起来到熊老师的班级。几节课观察下来, 熊老师的课堂及其班级的问题十分明显。组长选择了其中最突出的问题“85%以上的学生握笔姿势错误”交给了熊老师。

为了帮助老师发现问题, 我们将这种领导小组在某一天集中深入一个班级, 全程听课, 全方位观察的“班级视导”纳入校研修制度。制度规定, 校研修领导小组每学期将进行三轮“班级视导”, 学期初地毯式地对所有班级进行“班级视导”, 着重帮组教师找准研修问题;期中为随机抽查式“视导”, 侧重于促进教师研修落实到教育教学行为上;期末为发现式“视导”, 着力于帮助教师提炼研修成果。视导人员每次需将观察到的现象, 较为全面地记录在视导表格中, 及时反馈给老师作为第一手资料。

4. 归因客观, 多指向教师自己

我们组织教师对问题现象进行归因分析, 进一步提取真正的问题。80%以上的教师在分析中都将问题归因为学生、家长、学区环境和教学条件。这种认识将蒙蔽教师的眼睛, 使得我们无法发现真正的问题所在, 更谈不上解决问题, 改进教学。

三年级语文老师小周对班上学生不注重基础知识的现象分析道:

(1) 学生懒惰, 不愿意花时间积累。

(2) 家长对学生学习没有要求, 几乎不给学生报听写。

(3) 家庭学习条件差, 学生没地方学习。

这些因素显然存在, 但是老师显然也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因素。汪校长和小周老师一起组织了一次单元听写, 一起将听写错误进行了归类和分析, 并且指导小周老师完成如下表格。

面对表格, 小周老师对自己的工作遗漏一目了然, 自觉修改了归因分析:

(1) 教师在常规教学中忽视了基础知识的教学。

(2) 没有注重教授积累的方法和培养积累的习惯。

(3) 教师没有注重与家长沟通, 家长对学生学习没有要求, 几乎不给学生报听写。

通过对几个具体问题描叙的分析指导, 教师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抓住真实的问题, 更增强了“多从自身找原因”的责任心———客观分析问题成因, 多指向自己的教学实践, 多问问自己应该做些什么, 怎么做得更好。

集中深入一个班描叙问题的做法能比较容易地抓到真正的问题。针对具体问题和现象的分析, 可以较为容易地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我们认识到具体的事件是最容易把握的, 从它入手往往也是最有效的。研修制度建设要着力引导教师关注“具体”的教学事件, 逐步培养“问题意识”。

二、经验型工作方式的破解及制度建设

“自修—反思式校本研修模式”中最重要的载体是小组合作研修, 最基础的则是教师的个体研修。

我们将“学困生学习习惯培养”问题和一直开展研究的“当堂完成课堂作业习惯培养”问题整合为“学困生课堂作业习惯培养”, 作为年度研修活动的阶段主题, 明确了学困生转化的主阵地是课堂, 使得“学困生学习习惯培养”问题研究更为具体, 更易把握。为了扎实, 有效地开展研修活动, 我们规范了教师学习、小组研修交流发言、学生个案跟踪研究和作业专项管理等制度。我们还修订了教师研修档案袋, 使之能方便记录和考核教师的各类研修活动表现。

1. 专题学习——多层次的学习型组织学习

学习他人的经验或寻求理论支撑可以让我们的研究实践少走弯路。同时, 从经验型转向研修型工作方式, 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我们将全校教师组织成四级学习组织:全校性的校级理论学习, 青年教师陶行知教育理论学习, 研修小组每次活动前的专题学习和教师个体自学。我们要求教师围绕“作业设计和管理”、“学困生教育”和“学习习惯培养”进行专题学习, 每月自学笔记达3000字, 月底由校长室和教科室联合检查;要求教师学以致用, 在小组活动中能“说得出来”,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演绎出来”。

课题领导小组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魏书生的《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推荐了书籍《大师谈儿童习惯培养》。青年教师陶行知教育理论学习小组挖掘了陶行知“四颗糖”的教育案例, 引导教师们将之作为我们评价学困生的蓝本, 以便唤醒他们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意识。

2. 个案跟踪———有效的教师个体研究

针对我校学困生多, 部分教师不知从何下手的局面, 我们组织了“大手拉小手”师生结对活动。每位教师每学期重点帮扶一名同学, 力争出成效, 力争使之成为“解剖麻雀”的案例。我们建议教师着重帮助学生培养学习习惯和树立学习信心。

六 (2) 班的小刘老师再次在小组研修时向同伴求援:“张明又不做作业了, 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大家都热情地给小刘出主意, 但她都沮丧地摇头说:“试过啊!都只能管几天。”

研修组长徐老师接过小刘的话说:“能管几天就说明这些办法都有效啊!你就不停地换着用。”一句话说得大家都笑了。

小组交流后, 徐老师跟踪了小刘老师对张明同学的辅导过程。她坦诚地指出:“你对张同学的态度要温和些, 毕竟他是个孩子。他们出现反复是很正常的事。作为教师, 要有思想准备, 我们的耐心、我们的态度不能反复。不要对学生忽冷忽热啊!”

一个学期下来, 个案跟踪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张明老不做作业的毛病也得到有效校正;六 (2) 班这个以原私立学校学生为主的班级语数合格率分别从41%、37%提高到84%和92%。配班的语数教师的经验就是用不同尺度要求学生, “不心急”, “不放弃”, 从学习习惯抓起, 坚持用“四颗糖”的评价鼓励学生一点一滴的努力和进步。

个案研究降低了研修难度, 使得每位教师的研修有抓手, 出成效。

3. 内容具体———规范的小组研修交流

我校课堂教学一直强调“一课一得”, 为夯实学困生学习习惯问题研修, 我们也将这段时间的“一得”定位为重在让“学困生独立作业”。然而, 开始时小组研修总说不到学习习惯及作业上去。于是, 我们规定“学困生是否会做, 是否能当堂完成”,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 “作业指导, 学困生是否能接受”, 是每次教研说课、评课必议的话题。

2009年10月16日, 各学科教师在计算机室, 兴致勃勃地观摩了刘诚老师科学开放课堂。“你们对月球的那些知识感兴趣呢?”“这条信息属于哪一类呢?”在刘老师深入浅出的引导下, 学生们顺利地完成了网上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 制作出一个个精美的电子《月球卡》。

这是我校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需要, 自觉执教的第一节“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课”。这节课丰富了我校学生的作业形式, 学生兴趣很高。令教师信服的是, 由于教师的精心设计和每一重要环节的细致指导和示范, 我们看不到明显的学生差异。这也正是学校开展“学困生作业习惯问题”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

在我区教研员的指导下, 研修交流发言进一步规范:

A.引用观点必须介绍出处。

B.发表观点必须针对具体的教育教学流程, 即要描叙被评价的师生言行。

为了提高研训效果, 我们给每节研讨课录像, 用来比照教师的描叙, 引入微格教学, 真正做到让研修者“看清楚, 听清楚, 说清楚”。

4. 专项管理———规范的研修过程管理

为了进一步促进“学困生作业习惯问题”研修落到实处, 教导处将每月第4周定为作业研究和开放管理周。首先对教师作业管理进行互查, 重点对记录在档的学困生的作业情况进行统计, 按照我校制定的作业管理标准打分。然后将检查结果最好, 改进较大的进行现场学习, 当场交流讨论, 成为对“学困生作业习惯问题”的小组专题合作研究。

同时, 我们坚持将“班级视导”作为校本研修的动态检测, 重点观察教师的课堂预设对学困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课堂中对学困生的辅导。

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整个研修活动的规范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具体化”的过程———学习具体的专题, 跟踪具体的学生, 讨论具体的言行, 管理具体的工作。这也是传统经验型工作方式破解过程和科学工作方式的构建过程。这种集中力量研究一个问题, 并分阶段逐步解决问题的研修活动, 我们称之为“化整为零式研修”。

三、成果整理追求完美的破解及制度建设

提到课题研究成果, 大多数教师都认为是高不可攀的事情, 因而在成果整理时畏缩不前。我们根据“自修-反思校本研修模式”中成果的应有之意规定:

1. 研修成果可以是一篇教案、一节课、一篇实录、一个活动、一则故事, 可以是一套得心应手的工作策略, 也可以是其他可以展示出的任何形式。

2. 档案袋是最重要的研修过程资料和研修成果, 提倡在研修过程积少成多, 逐步建立和整理档案袋。

我们坚持每学期末对研修工作进行阶段小结, 积少成多形成我校研修案例集、论文集和解决问题的校本策略集。每个教师都整理一学期来的问题研修档案袋, 将初步形成的策略和一学期的实践点滴整理成论文, 案例和公开课等形式的研修成果。

2010年元月, 我们组织了“我和新进学生的故事”评比活动。让老师们通过活动, 用教育教学叙事来整理“学困生学习习惯培养”问题研修的成果。一个个鲜活而感人的故事就是我校转化学困生的校本策略系列。其中广泛应用的策略有:

A.用“四颗糖”评价策略鼓励学困生的点滴进步, 有进步就是合格, 学习习惯好就是优秀。

B.尊重关心学困生, 让学困生亲近老师。

C.新授课的铺陈策略, 让学困生提前掌握学习新课的必备知识。

D.突出重点, 精心设计, 夯实知识技能形成的过程, 让学困生跟得上。

E.讲练结合, 课堂作业分层设计或分层要求, 让学困生集中精力掌握基础知识, 当堂完成作业。

F.组织“一帮一”学生互助活动, 让学困生得到零距离帮助。

2010年3月, 随着校本研修的不断深入, 经过系统整理的《双环小学校本研修制度 (试行) 》出台。这标志着我校科研成果开始以制度形式固化, 也标志着我校校本研修工作步入规范的成熟期。

清醒的问题意识、有效的行动研究模式、科学的工作态度加上严谨的制度保障, 构成了我校校本研修特色。我们将之归纳为公式:1+1+1+……=∞

同时, 我们发现“∞”正好是校名“双环”的标志, 这个公式正好也能概括在研修中构建的“科研型工作方式”, 我们称之为“双环”教育教学公式:

“1”表示, 每项工作, 工作的每个环节、细节;也指我们每个人, 包括每个教师、每个学生及家长等。

“+”表示, 积累, 重视和团结。

“……”表示, 坚持不懈。

“∞”是校名“双环”的标志, 同时也表示, 我们的成绩、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目标。

篇4:日本研修生制度

答:以学习和研究日本企业的生产技术及生产技能而在日本居住的外国人被称为外国人研修生。日本法律上禁止引进外籍劳动力,但日本普通劳动者严重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日本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培养人才为名创立了“研修制度”,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1991年,日本专门成立了半官半民的社团组织,即日本国际研修协力机构,成为接收外国研修生最多的团体。为加强中日研修生合作,原外经贸部于1992年成立了中国中日研修生协力机构,双方签署了合作协议并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成为中日研修生合作的主渠道。目前,中国中日研修生协力机构的会员已发展到130多家,在输日研修生业务中占有绝大份额,并得到日本各届的普遍认可。

中国具有派出研修生资格的单位一是具有外派经营权的公司,二是中外研修生协力机构正式成员的公司。

派遣程序

1初选:各地方或合作单位根据提供的工种清单和具体要求,在当地进行宣传和组织报名工作,检查核对证件和工作经历,选拔出合格人员。

2初试:个人须提供本人有效身份证原件,毕业证原件、户口本原件、填写完整的研修生报名表。组织面试,同时进行文化考试(作文、速算、数学、智商)、体能测试(往返跑、弹珠、握力、杠铃)、技术考试(技术工种如车工、铣工、木工、电焊、缝纫),初试合格者须按规定在县级以上医院或指定医院进行体验,并提供健康的诊断证明。同时提供本人担保人基本情况待查,并交纳一定的定金。

3事前培训:初试合格者参加事前培训(时间一般为10天或更长,内容为基本外语会话、体能训练等),事前培训中违反纪律或者体能达不到要求的人员将被淘汰。

4外方面试:事前培训合格人员参加外方雇主的面试,外方按照3:1入选比例进行选拔,面试合格者,根据要求提供各项手续(包括按照公司要求的单位盖章表格、在有效期内的个人因私护照、由卫生检疫部门出具的国际旅行健康证等),按照要求办理担保人担保手续后,参加正式的外语培训。

5外语培训:外方面试合格人员参加外语培训,培训时间一般为3个月,为全封闭培训。培训期间签订培训协议书,如果发生违反规定或者学习达不到要求的情况,出国资格仍将被取消。

6派出:培训合格人员按照统一安排,办理各项手续,交纳出国费用后,派专员送至出境地。

工作待遇

根據日本企业工种的不同,研修生在企业进行研修的时间一般为一年和三年。研修生进入日本企业进行第一年研修时被称为研修生;根据工厂的不同作业工种,第二年以后可以转为技能实习生。研修生每月的劳动所得一般叫做研修津贴;技能实习生原则上属于工厂的从业人员,每月的劳动所得以工资的形式发放给个人。

第一年研修生月研修津贴标准为6万日元,第二年经过考试通过后转为技能实习生后实行静冈县最低工资标准,但自己要承担部分保险、水电费和房杂费。扣除各项费用后工资不低于6万日元/月,当地交通费、住宿均由日本接受会社承担,伙食费自理。工作时间按照接受会社工作时间而定,一般为每天8小时,每周具体工作时间按照会社的工作日历执行。根据日本研修制度规定,研修生第一年不允许加班,第二年转入技能实习生后加班由接受会社安排,个人不得提出加班要求,加班费按照接受会社规定和日本劳动法规定支付。第二年月收入超过日本法律规定金额者应交纳个人所得税,在日本第一年的医疗费用由研修生综合保险支付,第二年起研修生须承担一半的厚生年金和健康保险的费用,另一半由所在会社承担,医疗费用由保险支付。正常一次往返日本的国际旅费由日方所在会社承担。

存在问题

研修生制度从本质上讲对日本企业有利,企业工会可以用不适合继续研修为名开除研修生,也可用遣送回国相要挟迫使他们忍气吞声。若研修生合同期未满中途回国,还要面临国内对口单位的处罚。这种片面性导致研修生即使遇到不公也无处伸冤,更助长了部分日本企业为所欲为、肆意盘剥的恶习。因此最近几年中国研修生在日本遭遇不公待遇事件频发。

篇5:教师研修制度

远程研修考勤制度

为严肃远程研修期间的研修纪律,确保研修的学习时间,使我校的远程研修工作能有条不紊地开展,特制定《2013年海青镇中心小学教师远程研修考勤制度》。

一、考勤

1、公假:凡因公事(含产假)请假,培训内容自行后补。公假不记入奖惩范围。

2、事假:凡因事请假者,须写出请假条,并经培训领导组组长同意后,每天扣远程研修考核分0.15。

3、病假:凡因病不能参加培训学习,须持医院证明并出具书面申请,经学校同意后,记病假一次,每天扣远程研修考核分0.1。特殊情况,如急诊等除外。

4、迟到:培训学习两次点名后未到者,记迟到一次;每迟到一次扣考核分0.05分。

5、早退:学习中提前退场者,记早退一次(特殊情况除外);每迟到一次扣考核分0.05分。

6、旷工、无故缺席不参加研修者,每天扣考核分0.2分。

以上所扣分值从远程研修中的奖励分中扣除,扣到0分为止。具体研修时间(如有特殊情况随时通知):

上午签到8:30---11:30

下午签到14:00---17:00

二、要求

培训学习时,全体参加培训人员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不说话、不开小差),不影响他人,认真听讲,认真笔记,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培训任务。海青镇中心小学

篇6:教师研修制度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教师研修工作总结”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教师研修工作总结

喜悦伴着汗水,成功伴着艰辛。本学期我继续努力工作.为了使自己在校本培训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完善自己。为了更好地开展以后的工作,现就以下方面做如下总结:

一、在业务方面:

我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另外,为业余时间多学习信息技术,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课题研究方面: 这学期,我继续进行“在自由练笔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的小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学生的习作能力显著增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是我对这项课题的研究充满了信心。

三、理论学习方面: 本学期,较为系统的学习了《课程标准》,《新课程实践》,《行走课堂》等理论书籍,武装了头脑,对新课程的认识显著加深,课堂操作能力显著加强。

四、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当学生的表率。

从小事中总结大道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五、积极参加上级领导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积极订阅对教育教学有帮助的刊物,学习其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六、在课改中,多和同组的老师一起备课,一起商量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尤其在阅读教学中,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在课堂中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怎样培养学生探究性的阅读能力,最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七、勤于动笔,善于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从这些事情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反思及时改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八、善于将自己积累总结的一些做法写成论文,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本学期,写成体会文章累计二十多篇,收获真的不小。

从事教育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对人、对社会的一个又一个新的要求。本学期,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从自己的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为了以促使自己的工作在今后再上一个新台阶,现总结如下:

一、能够按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记录,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批改的研究,严格要求自己,在每周听节课程之后,会大家共同讨论分析,取长补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使我受益匪浅。、积极听课、研讨,总结优点,发现不足,逐步提高;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2、自我反思及案例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自己备课时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否调整了教材,为什么调整教材;反思上课时是否发生了意料之外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及时处理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确实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注意做好课堂实录,并整理成文字材料及时上交。

二、参加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自我素质、积极参与网络研修,多看看同行们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思考,并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评论,及时与各位博友沟通交流,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使自己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外面的世界。、自主学习模式。我学习教学理论、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自培计划,并实施计划,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

2、研修内容丰富多彩、加强师德培养教书育人,师德为本,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规章,把师德教育和学校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能够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廉洁从教,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好教师。

3、新课程理念研修。本学期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研修的重点任务来重点学习。加强通识研修,做到课前反思新旧教材有哪些不同、新课改的理念如何渗透、三维目标如何落实、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等等;课中根据教学实际,反思如何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有哪些成功之处等,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

篇7:校本研修评价制度

开发区第九中学

在新时期新课改的新形势下,为了扎实有效地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保证校本研修工作积极稳步健康发展,及时积累经验,促进教师专业化快速发展,特制定了校本研修评价制度,为校本研修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一、评价目的

本次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因此,建立校本研修评价能不断提高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身评价为主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评价原则

(一)定期评价与随机评价相结合,校本研修是一个较长周期的研究工作。研修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目的重点。我校校本研修的评价工作将根据研修的进展情况,分别对不同阶段的研修工作进行定期评价,同时在研修的进程中,也会有不确定情况,实行随机和专项评价,以确保研修的顺利进行。

(二)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在研修的过程中,我校各部门各负其责,按照评估方案及评估内容按阶段进行自评,总结成绩,找出差距,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加强的措施,保证研修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学校将定期对团队及个人进行评价,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问卷、测试、调查等形式进行。在研修进行中,要以自评为主,他评为辅,使研修评价与研修进程并行,以评价促研修,确保研修工作健康发展。

(三)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对研修的评价要整体设计,分段实行,既要重视对结果的评价,也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进而对研修作出整体的综合评价。

(四)评价内容:

1、教师学习评价

①个人学习计划、学习体会、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经验总结性论文、评价表、论坛讲稿、典型案例。

②制定个人学习和专业发展计划。

③学期都要有参与各级论坛及公开发表的体会、感悟和经验文章。

④我校骨干教师都要参与学习研讨,中心发言,承担讲座或送教下乡。

⑤我校骨干教师在新课改中做好引领工作,承担新课改课题。

⑥教师在课后要完成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以促进教师更好的总结和提高。

⑦每学期期末终结性评价一次。

评价方法:学生课堂参与程度的基本情况、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情感、自信心的基本情况、课程的交流情况,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的基本情况、及时分析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作出准确的判断的基本情况、根据评价所获得过且过的教与学的反馈信息,不断调整教学行为,作出改进措施的基本情况。

2、团队学习评价

①制订团队(教研组、班主任、青年教师)发展计划。

②组织团队(教研组、班主任、青年教师)定期学习讨论,各抒己见,答疑解惑。

③团队(教研组、班主任、青年教师)教师要按组织要求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并进行记录。

④团队(教研组、班主任、青年教师)要有新课程颗例研究纪实。

⑤团队(教研组、班主任、青年教师)要有交流纪实。

⑥以团队(教研组、班主任、青年教师)为单位组织教师进行课改交流;(如:一人教大家评),并写出相应的评课材料。

⑦团队(教研组、班主任、青年教师)合作互动探究制评价。通过教师学习,使评价教程成为教师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完善的过程。

⑧团队(教研组、班主任、青年教师)网上资源共享。教师在网上不断获得和整合更多信息资源和专业经验。再通过教研组、学年组资源共享,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成长的目的。

三、保障措施

1、为使我校校本研修工作顺利开展,充分鼓励教师参与校本研修及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我校经研究决定对在校本研修及校本课程开发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进行奖励。

2、为更好地支持新课程改革我校把教师校本研修与期末综合量化考评、职称评定、评优挂钩。

篇8:教师研修制度

【教育信条】做事如山, 做人如水。

当前, 中小学一线名师在教师教育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大学等培训机构的专家学者相比, 中小学一线名师更了解教师学员的实际情况, 他们给予学员的指导也更注重实践。对学员而言, 这样的指导是不可或缺的, 它与专家学者的理论指引、理念引领同样重要。所以, 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指导和辐射作用, 让名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惠及更多的教师, 已成为当前教师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作为特级教师, 赵群筠早在2008年就应“浙江省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和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的邀请, 担任了浙江省“领雁工程”初中语文班13名学员的实践导师;2009年3月、6月、9月, 她又受浙江外国语学院 (原浙江教育学院) 和杭州师范大学的委托, 承担了3批“领雁工程”学员的实践指导任务。在具体的指导工作中, 她以“对教师有实质性的帮助”为出发点, “从教师最需要的地方入手”“以教师最习惯的方式与他们交流”, 逐步建构和实施了教师教育的“实践研修”模式。同时, 作为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教研室的教研员, 她还将“实践研修”作为拱墅区校本研修工作的一项特色, 在中小学进行了推广。

那什么是“实践研修”呢?在《语文教师的实践研修故事》 (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 一书中, 赵群筠老师和她的学员们以鲜活的文字, 呈现了他们的研修活动和研修成果。从中我们可以看到, 所谓“实践研修”就是导师从当前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 提出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师执教能力的思路, 以此策划几项研修活动并论证和介绍不同研修活动之间的内在逻辑和线索。研修活动的策划要确定“研修目标”“实践任务”和“研修作业”。研修活动的具体开展包括“研修故事”“体验分享”“研修成果”和“导师的话”四个部分:“研修故事”就是学员以叙事的方式呈现自己的研修过程;“体验分享”就是学员以叙事的方式分享自己的体会与收获;“研修成果”就是呈现学员们完成“研修策划”中确定的作业的情况;“导师的话”就是导师在研修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的生成性指导。在书中, 赵群筠老师呈现了她和学员们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14个适合初中语文教师的研修活动:

1.有关“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的研修活动 (3个) :阅读推荐、编写教学参考、独立备课;

2.有关“课堂体验与教学实现”的研修活动 (3个) :“同课异构”课堂研究、“同课同构”课堂研究、体验式模拟课堂;

3.有关“课堂诊断与改进”的研修活动 (3个) :白描实录式评课、对话追问式评课、诊断建议式评课;

4.有关“作业设计、批改与分析”的研修活动 (3个) :作业的解析与点评、作业的诊断与改进、作业的现场设计;

5.有关“试题研究与试卷编制”的研修活动 (2个) :体验考试与编制测验、试卷解读与试后分析。

在这14个活动中, 每个活动的呈现体例可用图1表示。

在《语文教师的实践研修故事》一书的最后,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张丰先生写了《从“培训”到“研修”:教师教育领域的课程改革 (代跋) 》一文, 文中, 张老师特别指出“实践研修”中的“研修”, 是“对传统‘培训’的一种反思”。他认为, “培训”一般以听为主要的学习方式, 其作用主要是信息的传达与观念的冲击, 它能够帮助教师理解一些陈述性的或程序性的知识, 但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方面有着不可克服的局限。我们能够观察到的“培训”, 常常是一个“始于讲”, 又“终于讲”的过程。慢慢地, 培训组织者在意的, 可能不再是经历培训后学员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哪些变化, 而是那个时段讲台上有没有报告者, 他能否顺利完成“他的讲义”。这种培训目标的“腾挪”悄悄地成了惯例。与之不同的是;“研修”指向的是关于教师实践的策略性的知识, 它的作用不是简单地传达, 而是唤醒教师的思考;“研修”以经历为基础, 以体验和反思为主要学习方式;“研修”的关键在于蕴涵研修目标的结构性的实践任务的策划, 而“研修策划”的任务, 就是怎样使某一特定的“实战”具有明确的促进专业发展的作用;“研修”让学员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体, 它倡导的是教师根据自己专业发展的需要进行自主性的学习, 而导师的价值在于策划、引导和关键性的点拨与帮助。

以这样的理念观照赵群筠老师和她的学员们的实践研修故事, 我们可以发现:在“实践研修”中, 导师把工作重点放在学员研修任务的设计上, 并躬身去研究学员的需求和期待的学习方式, 不再自上而下地要求学员接受与遵守既定课程;研修的主要内容不再是成熟的学科化的系统课程, 而是紧密联系教师工作实践的、介于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中间地带”的知识与技能;研修强调学员的先行研究, 强调学员的认识与理解的实践体现, 关注学员的体验与反思, 让更多真实情境中的生成进入课程。

据此, “实践研修”的要素也可以提炼梳理出来了, 图2所示是“实践研修”的八个要素。

篇9:倡导教师自主研修

自主研修属于校本研修范畴。简单地说,校本研修就是以学校为基地的师资培训或教师教育,是将教师的研究、进修和日常教学实践紧密联系起来的一种活动。教师的自主研修过程本质上是立志乐道、自省自克、自养内化、不断完善的过程。怎样进行自主研修呢?就是一边学习、一边工作,一边研究、一边思考、一边总结,把学、研、行、思、写有机结合起来。

一、自主学习

今天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时代,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学习即生活,学习即工作,学习即一种责任,学习是人的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只有学习才是缩短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之间距离的最有效方式,才是谋求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倘若教师停止了学习,不能对新知识保持长久的好奇和敏锐,不能经常更新知识结构,就难以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教学工作便会退化为“机械操作”,从而丧失教师职业专业性的根基。可以这样说,自主学习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前提,应该始终坚持我要学、用心学、合作学、虚心学、探究学等学习精神,进而催生自己对教育教学高层次的认知。

二、自主研究

学问自研究始。教师就是研究者,教学过程就是研究过程,教学成果就是研究成果。研究是一种行动,需要实实在在地去做;研究是一种精神,需要持之以恒地去追求;研究是一种智慧,需要不断地反思和超越。自主研究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动力,要从问题出发,从教师的需求出发,留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设法解决。解决的过程就是教学研究的过程。通过行动研究,能够引导教师将学校的各种理念转化并落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等工作实践中,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行为智慧,实现教育教学行为的改进。目前,理论界和实践领域中普遍倡导的是以课例为载体的非正式课题研究,这样的研究没有条条框框,更便于教师在实践中把握和操作。

三、自主实践

实践是教师职业存在方式的出发点和归宿。无论如何自主学习和自主研究,归根到底是为了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这也是教师工作的内涵所在。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内容是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怎样直面新课程?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如何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驾驭好学习资源?如何在课堂中促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发展?如何评价课堂教学的有效程度?这一系列现实问题都需要通过教师的教学实践去解决。如果没有教师自主实践,这些问题就无法解决,其他一切问题也只能流于空谈。其实,现实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多次听课过程中发现的)都是因为教师自主实践的意识淡漠,自主实践的能力偏低造成的。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美国教师教育鉴定委员会认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才能获得最好的学习,丰富并深化他们的教学经验,检查他们的教学进程,展示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及所做的事情。本着自主实践的精神,教师备课就会做到脑中有纲、胸中有本、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中有法;本着自主实践的精神,我们的课堂一定会夯实基础、滚动提高、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彰显能力;本着自主实践的精神,我们的脑海里一定会不断闪现出教了什么、怎么教的、教得怎样、学生学的是什么知识、学生是怎么学的知识……

四、主动反思

反思是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般是指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景的能力,其本质特征是自我性的。有人结合实践总结了三个很有意义的公式来说明反思的重要性:教学成功=教学过程+反思,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教师成长=经验+反思。看来,反思总是与教师的成长、发展和成功相关联的。古人云,善思则得,善诱则通;诱思交融,百炼成钢。成功的或有效率的教师都倾向于主动、创造性地反思教育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自己的职业能力,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其实,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是一种自我反思的过程。外在促进因素是否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如何,最终取决于教师是否有反思、反思的指向(专业行为或专业发展)、反思的深度和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有人说,优秀教师成功的历程中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能不断在别人看不出问题的地方看出问题,即善于反思。教师的自我反思应有正确的方法和途径,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反思重点,把课前准备和课余练习看作反思的基点,把学习观摩视为反思的生长点,把开展对话当做反思的要点,把合作共进作为反思的热点,把自我否定当做反思的难点。

五、主动写作

培根说:“读书使人充实,写作使人精确。”写作能够丰富教师的灵魂,提升教师的品位,升华教师的生命质量。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在《写作——提升教师的品位》中指出,能够写好文章的人,也一定能上好课。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说:“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作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你搞教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由此可见,有志于提升自己教育品位和在校职业生命质量的教师要拿起笔,让自己关于教育教学的思考在笔下流淌出来,让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精彩片段或瞬间落定在纸上,让笔锋记录下那些源于自己生命历程中的成功和喜悦。在丰富多彩的教育世界里,绝对有很多值得你用笔描绘的情景,只要用心去体会和品味;也有许多容易切人的素材或角度,比如一篇篇备课笔记、一堂堂课堂实录、一段段课后反思、一页页教育叙事……主动写作,会使教师工作更加扎实,会把其对教育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从而让教师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教学更有成果感,人生更加精彩。

诚然,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式和途径是很多的,以上只是我的点滴感想,也是我始终恪守的准则。愿每一位教师都发扬“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孺子牛精神,自觉地走自主研修的专业化发展之路吧。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教师研修制度】相关文章:

教师研修06-05

教师研修感言07-31

教师研修收获05-09

高中教师研修总结05-25

骨干教师研修报告05-27

体育教师研修计划05-26

教师自我研修心得05-27

教师研修感悟范文05-28

教师网络研修范文05-28

教师研修心语范文05-28

上一篇:水利工程管理下一篇:幼儿园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十一只猫做苦工》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