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服务监管处的年终工作总结

2024-05-05

餐饮服务监管处的年终工作总结(精选8篇)

篇1:餐饮服务监管处的年终工作总结

我处在局党组和分管局长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四有两责”和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紧紧围绕“食品药品安全内蒙古”建设和总局、区局重点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突出监管重点, 提升餐饮食品安全水平,为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典创造良好食品安全环境,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问题导向、扫查风险隐患,夯实监管基础,全面开展餐饮食品安全监管“三大攻坚行动”(大培训、大整顿、大督查)

“三大攻坚行动”主要围绕贯彻落实总局、区局20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两个指导意见”、《量化分级等级提升三年行动规划》等10个方面展开。大培训期间成功举办培训班12期,累计培训旗县以下监管人员4270名,村级协管员9037名,与同期相比,监管人员受训人数增长了3倍,协管员首次全员参加培训。在大整顿、大督查阶段对全区餐饮服务单位进行全面检查、排查、巡查,检查餐饮单位217987户次,集中发现和排除各类风险隐患2051个(件),查处违法违规案件1219件,吊销经营许可证18个。督查了12个盟市,2个单列市的42个旗县(市区),84个苏木(乡镇)。全区创建餐饮示范街277条,示范店6764家,进一步推动了餐饮行业的健康发展,达到了整顿的工作目的。

通过大培训做到两个全覆盖,对基层监管人员包括村级协管员、信息员的培训达到全覆盖;对全区餐饮服务单位的检查、排查达到全覆盖。通过培训达到两个提高,使基层监管人员的监管能力得到提高;使餐饮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提高。通过培训落实两个责任,即监管人员的监管责任和经营者的主体责任。通过大整顿(自查)使餐饮单位的经营行为得到规范,管理水平得到提升。通过大督查(评比)督促和推动各地餐饮监管工作,鼓励先进,树立样板,塑造典型,推广经验做法,促进全区餐饮食品安全工作。

二、多措并举,纠建并重,攻坚克难,深入推动全区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管理提档升级工作

按照自治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等级提升三年规划实施进程,年是提档升级工作的关键之年,攻坚之年,我们采取多种措施,根据调研情况先后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实施指南》、《关于严格量化等级评定标准保证评定质量的通知》,要求各地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做好提档升级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共有持证餐饮单位85095家,量化评定餐饮单位78333 家,量化率92%,其中A级8137 家、A级率占9.5%,B 级36060家、B级率占42.4%,C 级34136 家、C级率占40.1%,不超过45%。

与20同期相比,A级率增长了86%,B级率增长了19.1%,C级率下降了22.2%,符合三年规划提升A、B级比例,压缩C级比例的总体部署和要求。

三、 认真贯彻落实“一法一条例”,创新监管制度,管控餐饮风险隐患,强化日常监管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和《内蒙古自治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结合我区监管工作实际,先后出台了6项监管制度。

一是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对网络订餐服务经营者和网络第三方平台应当承担的社会义务、法律责任以及食品加工制作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着力解决网络订餐谁来管、管什么、如何管的问题。

目前全国共有5个省(市、自治区)出台了网络订餐管理办法,我区此项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二是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食品摊贩和小餐饮备案管理办法》。对小餐饮实行备案管理,对其经营资质和开办条件提出明确要求,进一步规范小餐饮的经营和监管。

三是制发了《内蒙古自治区“清单式”餐饮服务单位内部巡查制度》。要求餐饮单位每天对照规定的检查内容进行自我检查,监管部门对其进行定期抽查。从制度上督促企业主动查找食品安全风险隐患问题,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四是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指南(试行)》。为今后全系统开展重大活动特别是自治区成立70周年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提供了“教科书”。

五是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责任人约谈制度》和《内蒙古自治区餐饮食品安全督查督办制度》。将责任约谈和督查督办制度化、规范化。已成为督促基层落实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推动工作的有力手段。

四、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整合调整餐饮服务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的决定,做好四类场所许可整合工作

2016年,国家对饭馆、咖啡馆、酒吧、茶座等四类公共场所监管职能和许可事项整合调整。我处按规定和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先后与自治区卫计委联合对盟市做好此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并对各地“两证合一”情况开展了督查。截止2016年10月,全区完成了四类场所卫生许可证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的整合工作,对上述四类场所卫生许可证,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一家许可,统一监管。顺利完成了餐饮服务单位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的“两证合一”。

五、贯彻落实国务院食安办等六部门和自治区人民政府“两个监管工作意见”

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的意见》规定和要求我们与自治区教育厅、旅游局等行业主管部门联合、联手、联动开展了多项整治行动。

一是与自治区旅游局共同在全区开展了旅游景区餐饮食品安全大整治、大检查活动。先后派出6个督查组对呼伦贝尔、兴安盟、锡盟等9个盟市的56个旅游景点进行餐饮食品安全督查,严查无证经营和超范围经营、超负荷接待、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问题,切实落实主体责任。

二是在春秋季学校开学期间和中高考期间等重点时段加强对学校食堂及其周边餐饮的监督检查。今年与教育厅联合开展了4次全区学校食品安全大检查、大排查,发现了问题,提出整改时限,强化了学校主体责任的落实。

三是对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餐饮食品安全进行监督检查,以婚庆宴、升学宴等集体聚餐和高速公路服务区餐饮为重点进行严查严控,发现问题、消除隐患。

四是与监狱的管理局联合开展了全系统食品安全评价、调度工作,共同召开了联席会议,促进监狱食堂规范化管理,推动了该系统食品安全工作。

六、落实“两个指导意见”,加强集体聚餐监管

在开展的 “三大攻坚行动”中,始终把贯彻落实国务院食安办《关于进一步强化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的指导意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学校食堂等餐饮服务业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列为重点工作项目,对一次性举办10桌以上集体用餐的社会餐饮、农村牧区集体聚餐和学校食堂、托幼机构、学生小饭桌、工地食堂、旅游景区饭店、高速公路沿线餐饮和城乡结合部餐饮食品安全进行了专项检查、规范整顿,取得了明显成效。

全区各盟市结合当地实际,先后出台了农村牧区集体聚餐和“小饭桌”管理办法。农村牧区集体聚餐开办者、举办者全部实行了申报备案制度。

七、各级联动、快速响应,全力做好重大活动餐饮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按照自治区指导,盟市属地负责的原则,今年组织、协调、指导圆满完成了张德江委员长、公安部的部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中央领导在我区考察工作期间的餐饮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以及自治区人大、政协“两会”和国际赛事重大活动的餐饮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特别是在张德江委员长到我区视察前夕,杨凤屹副局长带领监管人员和专家对呼和浩特市的餐饮安全进行了历时1个月的拉网式检查。

自治区第十次党的代会期间,我们与呼市局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制定了严谨有效的保障方案,集中力量、狠抓落实,确保了党的代会期间餐饮食品安全没出任何问题,受到自治区党委的表扬。

篇2:餐饮服务监管处的年终工作总结

一、今年工作回顾

我局综合行政执法三季度来出动2930人,检查企业1737家,铲除8个制假窝点,现场处罚190个,立案72起,受理投诉9起,总计罚没款为81.52万元。其中万元以上大案23件,结案58件,结案率81.9%。我局已连续16年无发生错案、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案件,树立了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良好质监形象。

二、工作亮点和特色

(一)加强依法行政,创新审案制度。依法行政是政府部门行政能力建设的灵魂。为进一步加大案审的透明度和裁量的统一性,我局积极创新审案制度,并于10月9日开展了首次公开审案会,邀请宁波局领导、法规处专家及市人大、纪委、法制办、企业界人士和局行风监督员等列席案审会,针对不同性质的案件,被聘人员在审案时列席,审理结果充分听取列席人员意见,并最终作出处理决定。这是我局又一次新的探索。近两年来,我局从规范执法入手,经过“三步曲”,从“查处分离”到“查审分离”,再到“公开审案”,不断完善法制监督机制。

同时,今年我局新添置设备,通过幻灯片演示的方式,使案审会成员对整个案件都有一个直观和全面的了解,进一步提高案审效率。

(二)强化服务平台,增强技术支撑能力。质监工作的支撑点之一是产品的技术检测机构,要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就必须不断拓展新的检测领域,加强投入和建设。

1、加大设备改造,提升检测能力。为提升局检测中心的技术档次,更好地为社会提供质量检验、计量检定校准服务,我局今年投入近百万元新增添了一批检测设备,如气象色谱仪、高精度电子天平、耐压测试仪、声级计、盐雾试验机、耐电压测试仪、电参数等设备。目前,我局经过认证认可的检测项目达134项,并被省局确定了19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和24种计量器具的检定能力。

2、国家级气动元件检验中心成功立项。我国目前尚无独立的、权威的国家级气动元件检测中心。我局以我市气动元件区域经济为依托,目前筹建中的“国家气动元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已获总局批准设立,是总局实施产品监督中提供技术支撑依法设置的技术机构,该中心的建成将为我市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对于提高我市气动元件行业的整体质量、技术水平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三)服务经济,质量提升工程全面推进。

1、以标准为基础,推进区域品牌建设。为切实增强广大企业技术标准创新能力,我局协同行业协会等历时半年共同编制完成了《市气动元件技术标准体系汇编》,体系罗列了国家和行业标准200余项,企业自行制定技术标准21项。今年还有3家企业的5个项目主持或参与起草国家行业标准。通过努力,溪口气动元件已列入省级区域品牌培育名单。

2、大力开展“民生计量惠百姓”活动。深入开展了集贸市场计量专项行动、医疗卫生单位计量专项行动、加油站专项整治、液化气充装站执法检查。目前已检定15个集贸市场的1800余台电子秤,215家医疗机构的490余件医疗计量器具,8家眼镜制配企业的24台计量器具,检定率100%。

篇3:餐饮服务监管处的年终工作总结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扩大, 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和青壮年进城务工, 虽然早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劳动力闲置的社会问题, 但是也间接造成了农村机械化技术的缺失和滞后[1]。以嫩江县为例, 农村剩余人口逐年减少, 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居多, 虽然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了, 但是缺乏相应的技术操作人员, 导致农业经济发展缓慢。一方面缺乏专业的机械技术培训。另一方面, 农村机械操作员缺乏必要的农机维护意识, 往往等到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才想到维修, 大大简短了机械的使用寿命。

在驾驶安全方面, 我国农村机械操作员普遍存在这种错误认识:认为农业机械设备工作地点主要在农村、田间、场地等道路行驶, 没有必要进行系统专业的驾驶技术培训, 也没有办理相关的驾驶手续, 在这种错误的思想下, 大多数农村机械操作人员都处于无证驾驶状态, 极易给自己和他人造成安全威胁。据相关报道, 我国农村每年因机械事故导致的人员伤亡高达数十万。因此, 加强农业机械技术培训和监管服务工作刻不容缓。

2 做好农业机械技术培训工作的方法要领

2.1 强化专业学习, 加强农机手的操作水平

1) 提高文化水平, 学习机械理论知识。相关部门需要成立专门的知识下乡小组, 通过乡村集中组织教学、田间手把手操作讲解等方式, 开展农业机械的理论教学活动。通过将书本上复杂难懂的理论知识, 以实际操作的形式展现出来, 对于专业水平有限的基层操作人员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2) 注重机械保养, 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相关部门人员进行机械技术培养和讲解的过程中, 要格外重视宣传机械设备保养工作的重要性, 在每天完成田间工作后, 花费一点时间进行机械设备清洁工作, 可以大大降低设备的磨损和老化程度, 减少设备事故概率, 间接的减少了维修费用。

3) 增强专业规范意识, 做到机械设备安全操作。首先就是要对农机手的操作和驾驶技术进行考核工作, 持证才能上岗工作。对于操作和驾驶技术存在问题的, 要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其次, 农机也属于机动车, 尤其是在农村田间小路上行走, 安全隐患频繁。加强农业机械设备的法律法规宣传, 强化机械操作安全意识。

2.2 基层政府发力, 提高良好培训条件

农业是各项经济建设进行的基础支撑产业, 地方政府应保证对农业相关方面的资金投入比例。首先, 调查发现, 在不少试点乡镇, 政府通过专项资金拨款, 每年定期为农民免费举办“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培训班[2], 保证了辖区内整体农民受到良好的农机操作教育。其次, 根据时令不同, 采取不同内容的培训教育。具体可以以春耕生产、夏收夏种、秋收冬种等多种不同的方式进行集中划分, 针对不同的农业情况变化提供有较强针对性的专题培训。最后, 地方政府联合当地的农科院、农研所等机构, 定期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 与农民群众对机械设备的操作问题进行探索, 及时解决农民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的问题。

3 明确责任, 寓监管与服务之中

做好农业机械的监管工作, 给农民的生产安全提供了根本保证, 在整个监管工作中, 最重要的是对农民机械设备操作能力的审核监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规定》:“三年以内驾龄的拖拉机驾驶人员发生交通死亡事故的, 对驾校培训和农机管理部门的考试、发证情况进行责任倒查, 依法追究有关教练员、考试员、培训机构和农机管理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并予以通报”[3]。要明确责任, 各负其责, 建立健全理论教员、教练员与考试员的“三员”事故责任倒查制, 使其层层相接, 环环相扣, 防止培训走过场, 用制度规范职责[4]。形成学员用心学、教师 (教练) 员耐心教、考试员认真考的培训氛围, 确保培训质量, 提高学员驾驶 (操作) 技术含金量。

驾驶人通过培训机构技术培训, 考试合格后, 应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农机法律法规, 熟悉联合收割机、拖拉机与其他农业机械驾驶 (操作) 技术要领, 掌握农机具使用方法, 能独立驾驶所学机型操作技能, 具备从事运输业与农田作业的资质, 能按照农艺要求作业, 根据地形与作业面, 及时调整好合理行走路线, 增强防险避险、自救互救的处置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 田间作业时应减少农业机械空行来往及地头转弯时间, 尽量避免机器由于人为故障带来的长时间停机, 更好地发挥农业机械的效率。

4 结束语

为了与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相适应, 必须加强农业机械技术培训和监管服务工作, 建立起一支专业能力强、综合文化水平高的现代农业机械操作队伍, 进一步扩大农业机械化水平,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切实保障农业发展。

摘要:近年来, 随着国家大力倡导农业现代化建设, 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农用机械设备使用率上升。但是在嫩江县农机化的发展中, 也出现了现代机械设备操作不熟练导致机械故障、农民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安全意识不强等一系列问题, 影响了嫩江县农业机械化的高效发展。文章针对目前出现的农业机械设备问题, 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提出了几点加强技术培训和监管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技术培训,监管服务

参考文献

[1]宋玉宝.农机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思路探讨[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5, (6) :38-39.

[2]方志.浅谈农业机械化对环境的影响[J].南方农机, 2015, (9) :13+15.

[3]赖发清.强化农业机械技术培训与监管服务工作之我见[J].福建农机, 2014, (1) :10-12.

篇4:餐饮服务监管处的年终工作总结

澄城县筹建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

6月22日下午,澄城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了县食品药品监管局提出的《关于筹建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的意见》,原则同意了建设澄城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同意成立澄城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同意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及工作要求。同时要求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抓紧做好该项目的立项申报工作,要求相关职能部门要根据各自分工,切实负起责任,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食品药品安全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抓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是履行《食品安全法》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落实胡总书记“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体现,应该成为政府主抓民生工程的重大举措。

我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的建设,是建立健全食品药品支撑体系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为实施“从田园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为目标,立足澄城,辐射渭北,建成一个规模大,设施全,技术先进,具备法定检验资质的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中心建成后,将可开展对全县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各个环节安全的检验检测,并协助政府推动食品药品市场安全准入制、大力推动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等,不断提高澄城县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水平。

驻厂监督实施药品生产全程监管

实行驻厂监督员制度是履行药品安全事前控制的有效举措。为了督促药品生产企业认真执行GMP,保证药品质量,不断加强生产管理,确保公众用药安全,2011年6月22日,澄城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领导与驻厂监督员对辖区内陕西诚信制药有限公司进行监督检查,同时向该生产企业派驻驻厂监督员,以实现对药品生产企业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全面监控,使企业做到问题早发现、早预防,全面杜绝药品出现质量问题。

澄城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陕西诚信制药有限公司进行监督检查

篇5:餐饮服务监管处的年终工作总结

全健康发展。

一、一年来工作总结

(一)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1、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国发〔2010〕23号)及国家有关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新规定、新精神,在前一时期工作的基础上,我们深入调研,结合湖南省危险化学品领域实际情况,经过反复论证、几易其稿,以省安委会名义11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并下发各市州政府、省直相关部门。《指导意见》共31条指导意见,贴近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是今后一段时期指导全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此,国务院安委办、国家安监总局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湖南强化危化品监管,出台了31条针对性极强的措施”。省质监局、株洲市政府等单位已就如何落实《指导意见》提出了明确要求。

2、提出了《湖南省城市工业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今年大连、南京等城市接连发生“7.16”“7.28”事故,如何做好城市工业灾害防治成为安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新课题。在尧臣秘书长亲自指导和局领导国庆同志的具体组织下,在有关处室的紧密配合下,我们组织收集资料、横纵对比,充分听取市州政府、省直相关部门建议、意见,提出了《湖南省城市工业灾害防治工作方案》,为省委省政府作出城市工业灾害防治决策提供了依据。

3、制定了《湖南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按照统一部署,制定了全省第一个危险化学品专门规划——《湖南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从战略的高度,谋划了“十二五”全省危险化学品安全发展的蓝图。

4、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危险化学品安全许可程序、审批制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危险化学品安全许可质量和效率,强化内部管理,再次修订、完善了危险化学品安全许可程序、审批制度,修订了《危化处安全许可制度》,分许可项目制订了许可流程图,明确了各个环节办理时间要求。下半年,结合规范权力运行的要求,再次全面清理安全许可,制定了规范危险化学品安全许可权力运行制度。

5、下发了自动化、标准化等管理意见。

提出了我省15项危险化工工艺自动化控制、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实施意见以及生产过程中使用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管理意见。

6、实事求是,谋划化工、医药行业安全监管措施。

今年我们根据形势的发展,就如何开展化工医药企业安全监管进行了调研,并进一步谋划下一步工作措施,加强安全监管。

(二)着力计划执法,推动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执法规范化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计划执法和日常监管执法相结合,以务求实效和树立权威为原则,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非法建设,督促企业加大安全投入、严格安全管理、治理安全隐患。

1、依法依规开展计划执法。按照省局统一部署,制定执法计划,明确10家计划执法危险化学品企业,并认认真真、扎扎实实有效推进。3月份第一轮计划执法中,危化品执法组在10家计划执法企业,排查安全隐患158项,制作现场检查记录文书16份,下达责令改正指令书10份,并依据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划分为abc三类企业。第二轮执法检查我们对所有计划执法企业进行了检查,重点对第一轮执法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整改情况进行复查。通过检查确认已整改到位安全隐患120项,38项列入企业本整改计划,新发现安全隐患25项。11月份执法对10家计划执法企业进行“年终清算”,对几轮执法中发现的安全隐患整改情况进行再次复查,取得了一定效果:一是计划执法企业无一发生人员死亡事故,中石化巴陵分公司近年来首次实现“零死亡”;二是计划执法企业共投入4000余万进行安全隐患整改,安全生产水平均有较大幅度提升;三是一批久未治理的重大安全隐患得到治理,郴州华湘化工有限公司的液氯储罐隐患、湖南常德海利化工农药有限公司罐区隐患、湖南宜化化工有限公司高压机房离民房安全间距不足的问题等经计划执法提出后,引起了企业的高度重视,均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整改;四是企业主要负责人等高层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明显提高,“我要安全”以成为其共同的理念。对计划执法提出的问题,企业负责人都专门召集有关人员,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资金,并限期

按照指令整改到位;五是发现、总结了一批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好的做法和经验,如湖南宜化化工公司奖罚分明的安全文化,中石化巴陵分公司把安全隐患和问题消除在一线的做法,衡阳建滔化工公司企业负责人驻厂带班制度;六是解决了一些企业安全生产深层次的问题,如湖南智成化被柳化集团收购后出现安全重视程度下降,安全管理机构降格,安全管理人员考核层次降级,安全管理水平滑坡等问题,经省局计划执法得到解决;七是依法依规严格执法的同时,组织专家对企业进行会诊,提出科学合理的整改方案,做好指导服务工作,提高了安监部门地位,受到企业欢迎。

2、有重点地开展日常监管执法。今年以来,以非法建设危险化学品项目、非法生产危险化学品、拒不执行安全监管指令企业为重点进行了日常监管执法。对检查的13个市州60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均制作了执法文书,下达了整改指令,并向2个市政府下达督办令。

3、联合执法检查促进市、县安监部门监管执法能力提高。一是在执法检查中,充分发挥专家的示范作用,特别是通过专家对企业总体布局、厂房、生产工艺、安全设施、装置设备等条件和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人员教育培训等管理状况进行分析、检查,帮助企业进行整改的现场演示,指导市、县安监人员进行检查;二是省局执法人员深入车间、班组认真仔细检查,依法依程序下达执法文书,向市、县安监人员通报发现的问题和处理措施,并交流执法经验;三是在肯定基层执法工作的同时,严肃指出其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督促市、县安监局做好计划执法工作。

(三)加大工作力度,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活动

1、通过安全监管检查,省局直接排查安全隐患500余项,并采取措施督促整改到位445项,其余均正在整改。如针对涟源市汇源焦化厂无围墙、煤气柜不符合要求等安全隐患,以省安委办名义向娄底市政府下达了督促整改的督办令,督促地方政府帮助企业进行整改后,三次组织专家组对企业进行会诊,排查安全隐患,研究整改措施。经过一年的整改企业安全生产条件有较大提升;对泸溪县金旭集团公司硫酸生产区重大安全隐患,提出了立即撤离人员、拆除宿食工棚、限期整改的意见,责成湘西州安监局督促整改并予以行政处罚。

2、对中石化长岭分公司、中石化巴陵分公司危险化学品管道重大安全隐患进行治理。中石化长岭分公司、中石化巴陵分公司危险化学品300多公里管道因历史原因形成重大安全隐患,对此,我们一是挂牌督办,引起岳阳市政府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加以治理,二是向国家安监总局专题汇报,最终促成国家安监总局向中石化总部下达整改意见。目前,中石化总部已组织专家现场论证,制定整改方案,并计划分别安排1亿、6000万专项资金投入整改。

3、力推市、县安监部门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各市、县安监局按照省局的统一部署开展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并实行动态监管。在省局的督办下,长沙市政府安排长沙曙光电子公司煤气柜安全间距不足的重大安全隐患整改引导资金100万,长沙市安监局多次组织专家论证整改方案,指导企业整改。目前该重大安全隐患已整改到位予以销号。湘潭县云湖桥催化剂厂氯气使用隐患整改到位。桂阳县三氧化二砷生产区域秩序混乱也通过工厂整合予以解决。

(四)狠抓“双基”,提升安全监管能力

今年以来,我们狠抓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基层工作和基础工作。

1、加强基层指导。一是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性督促各地按照省局工作部署,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危险化学品监管工作,并有针对性对市、县安监部门提出指导性意见;二是发挥专家作用,指导基层开展安全检查,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事故发生。

2、开展教育培训。4月份全省危化品工作会议期间,专门聘请了化工工艺专家、自动化控制专家对与会代表进行了危险化工工艺、自动化控制改造培训;10月份联合国家安监总局登记中心举办了一起安全标准化培训班;12月份会同人事培训处,举办两期危险化学品专题业务培训班,重点讲授危险化学品业务实践所需的知识和技巧。

3、建立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和危险物品台帐。省局对全省危化品生产企业和省局发证的经营企业涉及的所有危险化学品品种、储量及安全状况进行摸底,并依照gb18218进行了重大危险源辨识,建立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和危险物品台帐。台帐不但载明了重大危险源情况,而且对其它未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物品品种、数量一并进行了登记。在省局台帐建立的基础上,各市、县安监局对相关数据进行核实,并补充完善,及时更新。通过这种建立台帐的形式和由上而下、再由下返上、上下结合的方式,摸清危险物品底数,有效督促市、县安监局加强监管,方便了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和应急救援。

4、强化注销企业安全监管。到目前为止,省局公告注销190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为了确保这部分注销企业停产、转产或退出到位,我们加强了日常调度,准确掌握企业动态。下半年化工行业回暖,为防止注销企业为追逐利益,匆忙重新开车、无证生产,专门开展了注销企业“回头看”行动,组织市、县安监局对190家注销企业逐一检查落实。

5、加强改制、收购、出租、租赁危险化学品企业管理。把改制、收购、出租、租赁危险化学品企业作为日常监管的重点,防止出现监管漏洞和盲区死角,有效防止了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

6、坚持“用事故防范事故”制度。全国其他地区危险化学品领域事故发生后如大连“7.16”火灾事故、南京“7.28”爆炸事故,我们第一时间收集事故情况,予以通报,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举一反三措施。省内企业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及涉危事故,及时赶赴现场、分析原因、研究对策,通报事故情况,汲取事故教训。

7、推进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协调危险化学品登记职能转接工作,下发了《关于加速推进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的通知》(湘安监危化函﹝2010﹞69号),要求各地危化品业务部门组织本地区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运用行政执法、安全许可等手段,强力支撑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的开展。目前,全省应登记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已全部进行登记,改变了原来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滞后的局面。

8、加强应急救援工作。把应急救援当成预防事故的最后一道关口,督促企业强化应急救援能力,并坚持专家救援、科学救援,及时处置紧急情况。3月5日凌晨,一台满装纯苯的罐装车在京珠高速公路倾倒,纯苯随时可能泄漏,接到报告后,我们携专家连夜紧急赶赴现场一线,开展事故救援。经过近十个小时的连续奋战,最终成功处置该起运输事故。11月份,组织省内三个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参加中南五省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演练,积累了经验。

(五)严格标准,确保安全许可质量

今年以来,共审批颁发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63个,颁发甲种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233个,实施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23个,对一批具备许可条件的企业作出了不予安全许可决定。

1、规范了受理、审查、审批程序。一是在年初要求企业申请、领证,中介机构不得代办、代领证,10月形成制度予以明确;二是进一步规范审查申报资料。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申请安全许可须提交的资料清单进行了全面清理、重新公布,并要求安全评价报告全部改为胶状版,提高申报资料质量;三是对审查过程中存在的疑问采取处室会商、集体决定的方式,谨慎处理;四是明确层层把关制度,规定各安全许可意见签署人职责和责任,提高安全许可质量。

2、加大现场核查力度。对首轮申请办证企业,我们克服人员少、任务重的困难,坚持专业对口专家现场核查,并创造性地将竣工验收审查和发证现场核查合并,既减少了发证审查环节,又监督了市州局验收工作,保证了验收许可质量;对换发证企业,要求县、市安监局对生产企业进行全面核查,提出整改意见,企业限期整改到位并经安监部门复查验收合格后,方可申请安全行政许可。

3、加强对委托下放安全许可的管理。按照一定比例对试点地区上报的换发安全许可证照企业进行抽查,督促试点地区安监部门严格、规范实施行政许可。

4、调整了加油站换证审批程序。今年是中石化、中石油加油站第三轮发证集中期,工作量大、时间紧。鉴于两大集团加油站经前两轮发证不断整改、安全生产条件不断提升,调整了中石化、中石油加油站换发证程序,对安全条件未降低的加油站,经市、县安监局现场核查,可直接办理换证许可,既坚持属地监管,促进了市、县安监局与两大集团的联系,保证了换证质量,又节省了换证时间和费用,得到了基层安监部门、中石油、中石化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5、启动了危险化学品使用许可试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修订稿已明确实施危险化学品使用许可。为探索使用实施方法,在调研邵阳打火机生产企业安全状况后,委托邵阳市安监局开展危险化学品使用许可试点,并在全省明确对于生产过程中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单位视同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进行监管,要定期对反应装置、储存设施、安全设施及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危化品储存场所进行全面安全评价。

(六)主动出击,开展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和成品油专项整治

1、对区域性、行业性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对湘西自治州近30家硫酸生产企业和岳阳市新建的15家陶瓷生产厂家的煤气项目“未批已建”的情况,进行专项整治。对剧毒化学品五氧化二钒建设项目,在原来专项整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监管,严厉打击五氧化二钒非法建设项目并对怀化地区五氧化二矾非法建设项目进行了清理。

2、开展成品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年初会同商务、质监、等部门联合制定了《打击成品油流动加油车非法经营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督促各地政府和商务、安监等部门积极开展打击成品油流动加油车非法经营专项整治行动。下半年,组织全省商务、安监部门牵头交叉检查。分管局领导杨国庆还亲自带队对常德、益阳等市州专项整治效果进行了督查验收。各地高度重视,采取了上路巡查、部门联动、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追究等手段,有效遏制了非法流动加油的蔓延,达到了预期效果。

3、规范阻隔防爆改造和撬装加油站的管理。一是5月下旬,通过实地考察,确定了三家阻隔防爆改造实施企业。二是针对撬装加油站大量涌现,规避监管的新情况,我们主动与省商务厅商议,共同制定了撬装站规划布点“三大原则”,明确撬装加油站应视同新建加油站管理。

4、规范高速公路加油站建设。针对高速公路加油站未经审批擅自建设等问题,专门致函省高速公路管理局,约谈省交通厅,通报相关情况,并要求依法依规办理安全设施“三同时”手续。

(七)强化督促,做好安全标准化、危险工艺自动化改造工作

1、到目前为止,14家中央在湘和省属企业全部完成二级安全标准化达标考评,其他87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也完成达标考评,50家企业取得安全标准化达标证书。

一是督促去年已与省局签订了达标责任状的14家中央在湘、省属企业和已与市州局签订达标责任状的130家企业,履行承诺,加大安全投入,完善安全管理措施,加快实施安全标准化进程。二是督促安全标准化考评机构深入企业服务,切实解决安全生产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加大了考评行为的监督力度,组织专家进行抽查,确保了考评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公信力。三是开展安全标准化达标企业“回头看”,对常德、郴州等地区拟颁发达标证书企业进行复查,暂缓一批企业达标颁证。

2、今年以来,我们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做好化工企业危险工艺自动化控制及安全联锁技术改造工作的通知》,推进自动化改造。目前,我省涉及危险化工工艺的110家生产企业,39家已通过自动化改造确认达到国家有关要求,其余均已在制定改造方案。

(八)紧密配合,抓好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

将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管理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监管结合起来一起抓,同时布置、同时检查、同时检查。一是利用掌握、熟悉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优势,严格落实一类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和二、三类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备案制度,并完善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数据填报统计汇总。二是在基层安监部门迟迟不能填报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数据填报系统的情况下,省局采取“倒推”方法,直接掌握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企业相关数据,并一对一通报当地市、县两级安监部门,要求及时填报、更新,极大触动了基层安监部门。三是11月联合省公安厅对永州市、娄底市、双峰县禁毒工作、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题督导,并积极争取禁毒资金。四是认真落实国家安监总局、省禁毒委部署的各项工作。

(九)团结协作,加强处室自身建设

1、年初新组建的危化处,面临工作不熟悉,业务不专等诸多困难,加强了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对危化品工作做到了“家底清、数据明,思路清”。

2、我们克服人少事多困难,加强调研,清理基本数据,虚心请教,相互帮助。全处上下团结协作、迎难而上,严格遵守省局执法五项规定和党风廉政制度,积极践行“我是一名共产党员”的承诺,踊跃参加机关党委、机关工会组织的各项活动,按时按质完成兄弟处室交办的任务,并及时反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改进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一)麻痹松懈思想仍然存在。大家认为危险化学品不出事故,好管,压力轻,从企业到中介机构,甚至各级监管人员普遍存在麻痹和侥幸心理。

(二)冶金、轻工等涉及危化品行业使用危险化学品及化工、医药行业如何监管,尚未探索出最佳办法。

(三)危险化学品综合监管力度不够,与其他负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职责部门联系少、互动少,未按照年初计划会同质监部门开展危险化学品压力容器、管道专项检查行动。

(四)危险化学品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未达到预期效果。

(五)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三、明年工作计划

2011年,我们将以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为主线,继续推进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战略,以危险化学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为重点,强化日常安全监管,进一步夯实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

(一)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及即将颁布的新《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配套规章、标准

1、组织学习《指导意见》和新修订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及配套规章、标准,促使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高度重视危化品安全工作。

2、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制定贯彻落实新修订有关法规的实施意见,特别要总结我省实施使用许可试点的做法,形成制度,强化危险化学品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监管。

3、督促各地各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及即将颁布的新《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配套规章、标准。

4、研究制定化工、医药行业及生产企业使用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指导意见。

(二)进一步夯实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

1、提高危险化学品监管人员业务能力。近年来,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人员调整幅度大,很多监管人员不是化工专业毕业,也未从事过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安全监管工作受到制约,提高危险化学品监管人员业务能力迫在眉睫。明年,我们将督促各地结合辖区内危化品企业特点,切实抓好安全监管人员监管能力的培训,同时组织化工专家、执法专家深入现场,采取集中指导、现场示范的方式,对各市州安监局、重点县市区安监局危化品安监人员进行培训。

2、加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和危险物品动态监管力度。在今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和危险物品管理,及时掌握危险化学品企业危险物品的品种、储量等动态数据,并制定重大危险源危险物品等强制性管理制度,推进重大危险源监控体系建设。

3、加强危险化学品专家队伍建设。注重吸收有实践经验、理论水平高、年富力强的专家进入危险化学品专家库,在危化品领域按行业加强专家队伍建设,发挥专家技术支撑和咨询服务指导作用。

(三)加大计划执法力度,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活动

1、认真总结2010年计划执法工作,协助执法总队编制好2011危险化学品执法计划,确保计划执法有重点、有针对性、有效果。

2、立案查处一批存在严重违法行为、问题突出、屡教不改的危险化学品企业,严厉打击非法建设、非法生产,维护安监执法的权威。

3、督促市、县安监部门做好危险化学品执法计划,并认真落实,确保省、市、县三级危化品的执法检查全覆盖。

4、督促各级安监部门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执法安全隐患台帐,并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5、采取有效措施,监督企业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力争在操作岗位第一时间消除的安全隐患,防止事故发生和扩大。

6、挂牌督办一批具有社会影响的重大安全隐患,并进一步跟踪落实以往挂牌督办安全隐患的整改情况,确保规定时间内整改到位。

(四)推动城市工业灾害防治工作

1、提请省政府尽快出台《湖南省城市工业灾害防治工作方案》,争取领导支持成立湖南省人民政府城市工业灾害防治协调小组。

2、做好城市工业灾害防治协调、管理调度工作,及时汇报、通报相关情况。

3、推动市州政府加大防治力度,建立联系点制度,选择重点城市作为省直单位联系点。

(五)开展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行动

1、在合成氨行业开展专项整治,力争一年内全行业企业安全标准化达标、实现危险化工工艺装置自动化控制。

2、对液氯生产、储存、使用装置设施泄漏点开展专项整治,推广株洲化工集团液氯处置经验,全面提升氯碱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3、继续开展加油站专项整治。

4、推广岳阳壳牌、湖南宜化的压力容器、管道检测检验做法,会同质监部门开展危险化学品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专项治理。

5、开展应急救援设施设备配备、使用和演练情况专项检查。

(六)严厉打击非法建设、非法生产行为

1、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工作,积极处理前设立企业未办建设项目安全许可的遗留问题。

2、加大对非法建设、非法生产的查处力度,并会同工商部门查处从非法生产经营企业购置危险化学品的违法行为。

3、始终保持“打非”的高压态势。

(七)全面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工作

1、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利用行政许可、行政执法、日常监管、检查评比、支持政策等综合措施,扎实推进安全标准化工作,认真研究制定、完善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办法。

2、加强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咨询、考评机构建设并严格监管,明确咨询、考评机构条件和责任,督促其真真正正指导企业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公平、公正开展安全标准化考评,坚决不走过场、不搞形式,让安全标准化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开展。

(八)严格标准,做好安全许可工作

1、严格依法依规实施安全许可,提高准入门槛,做好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安全生产许可、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等各项工作。

2、建立健全安全许可证照预报、处置制度,对即将到期的企业进行集中公告,督促其及时换证,对逾期未换证的,要依法处罚。

3、在试生产备案中,加强对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管理。

(九)扎实抓好日常监管工作

1、继续推进危险化工工艺的自动化控制改造工作。在限定时期内未完成改造工程验收的企业,采取停产措施。

2、加强注销企业跟踪监管工作,防止死灰复燃、无证生产经营危险化学品。

3、加强对化工医药企业的安全监管,切实履行安监部门的职责。

4、加强危化品设计安全评价中介机构的监管,提高安全中介服务质量。

5、切实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危险化学品登记、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工作。

(十)加强处室建设

1、加强学习。与时具进、加强政治理论和危险化学品业务学习,提高监管工作能力和素质。

2、加强勤政廉政建设,提高修养,严格遵守党风廉政建设和行政执法“五项规定”。

篇6:监狱监管改造工作年终总结

“>监狱监管改造工作年终总结2007-12-08 00:47:10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监狱监管改造工作年终总结监狱监管改造工作年终总结(2)文章标题:监狱监管改造工作年终总结

二○○*年****监狱的监管改造工作在监狱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监狱管理局的正确指导下,以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和《监狱法》为指导,紧紧围绕监狱党委提出的“依法治监,从严治警”、“安全第一,稳定至上”的工作中心,以“惩罚和改造罪犯”为宗旨,巩固、提高、发展、完善部级现代化文明监狱成果,坚持“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直接、规范”管理罪犯,以全面推进监管改造工作为目标,将****监狱监管改造工作做到实处。自年初以来,监管改造工

作实现“三无”,为维护大庆的政治治安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党委高度重视,把监管改造工作摆在首位

监狱党委高度重视监管改造工作,把它当成监狱党委的中心工作,站在“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和依法治国”的高度来抓监管改造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抓在手上,落实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㈠、监狱党委站在讲政治、保稳定和严格执法的高度,充分认识监管改造工作的重要性。

监狱是刑罚的执行机关,监管改造是监狱工作的主业。自年初以来,监狱党委本着“责任重于泰山”、“保一方平安”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本着“依法治监,从严治警”的监管方针,来抓监管改造工作。首先,从抓好民警队伍入手,以提高民警整体素质为着眼点,在全监全面推行《监狱人民警察八条禁令》,并结合“两风”学习、“学党章、促廉政”学习,在民

警队伍中开展基本素质培训,进行全员考核,实行重奖严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民警执法水平和工作能力普遍提高。其次,在罪犯的管理上,坚持从人道主义角度出发,本着“惩罚与改造相结合”的原则,着力推行宽严相济,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改造理念,严格规范罪犯一日生活制度。在全监范围内,着重对罪犯积委会成员进行整顿培训,以提高其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使其在改造中真正起到积极分子的表率带头作用,能够认真配合政府工作。第1文秘网-http:// 监狱党委充分重视监管改造工作,每周召开一次监狱长办公会研究分析部属监管改造工作,每月召开的狱情分析会,监狱主要领导都亲自参加,亲自部署安排工作,并坚持经常性地深入监区、厂区检查安全情况。对重点犯人副监狱长王英杰还亲自找其谈话,化解矛盾,清除隐患,体现政府的温暖,并亲自带领有关人员清监,确保监管安全和维护狱内秩序。

㈡、建立健全监管改造工作责任制,形成全员抓监管改造的责任体系。一是落实监管改造责任制。监狱长负直接责任,各监区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负第一位的责任,全力抓好本监区的监管改造工作。各监区实行监管改造工作层层承包制,一线民警对犯人包管理、包教育、包转化、包奖惩、包安全、包生产。

二是落实监管改造经济指标责任制。每年初,监狱长都与各监区一把手签订监管安全承包责任状,年终对监管改造实现“三无”和安全防范实现“四无”单位给予重奖,对发生监管安全事故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严厉的经济处罚,并当场兑现。三是实行三级例会制度,即监狱党委会、科室(监区)长会和全体民警大会,会上,狱党委把防脱逃、防凶杀和自杀做为监管改造工作的重点来讲,做到警钟长鸣。

四是建立了监狱长挂帅的监管改造工作责任体系,各监区也都成立监管安全

组织机构,以分监区为主体的管理体系,具体到每一名民警。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它领导配合抓、职能部门天天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直到每一名民警,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员责任体系,不留空档,没有死角。㈢、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民警的执法素质。

要实现依法治监,从严治警,实现安全稳定,必须有一支知法、守法、严格执法和政治过硬的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监狱抓住从严治警这个关键,不断提高民警执法素质,保证了狱内秩序稳定,使监管改造工作逐步走上了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一是加强对民警的教育。注重法规教育,强化民警的执法意识,使民警深刻理解依法治国和依法治监的重要意义。坚持不断开展专项治理活动,纠正行业不正之风,解决有法可依、有章不循、有禁不止、有令不行,纪律松弛的问题。

二是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权力失去监督,就会产生腐败。我们建立了自上而下的监督网络。设立民警执法执纪监督员,对民警的执法执纪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把中纪委四大禁令和市政法委十条禁令发到每个人手中,使民警经常对照,自我检查。在接见室、监区设立举报箱,及时开启,为罪犯和家属投诉提供方便,建立四公开制度,增加执法工作透明度。三是实行民警包班责任制,落实对罪犯的直接管理。每名民警包一定数量的犯人,做到“十个亲自”“四知道”、“五会”、“六懂”,规定包保犯人“七项内容”,落实民警对罪犯管

篇7:银行监管年终总结

1、组织监管人员认真学习各项政策规定和监管实务技能,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今年以来,我们监管部门定期和不定期组织人员开展了业务学习和实际检查技能的培训,积极树立新的监管理念,将各项政策规定和实务操作的要点融入在具体的工作中,从xx年起,我行银行业监管人员的培训重点从行政监管转向对银行业机构的非现场分析和预警上,监管人员必须作到对政策规定熟、实际现场检查技能高、非现场分析到位,围绕上述三个方面,我行监管人员在参加中心支行培训的同时,督促监管人员自学有关监管业务知识,在一定的时期内迅速提高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2、认真贯彻和落实银行业监管现场会精神,加快监管电子化的步伐

按照xx年10月银行业现场会的要求,认真组织了监管人员对银行业监管文档、非现场监测数据系统、金融行政监管子系统等应用程序进行了逐项落实,切实保证了监管实务操作与计算机应用的全面落实。我行监管部门从xx年起严格按照电子化监管的要求,认真贯彻监管电子化和文本化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落实监管实务操作在计算机中的应用,保证了中心支行与我行之间的监管信息与实务操作的沟通,通过监管电子化的建设,切实提高了监管的各项基础工作水平。

3、继续严格加强对银行业行政监管、确保监管的合规性

(1)、xx年,对银行业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审查工作,一是严格执行了任职前考试、谈话制度,分别对3名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了任职前的考试、谈话,同时完成了对2名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审查。二是在xx年9月组织完成了辖内银行业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期间的考试及年度考核工作,并将考试及考核结果装入银行业高级管理人员档案存档。

(2)加强对机构准入和退出的监管,在积极支持银行机构改革的同时全年完成了银行机构退出4家、迁址1家、降格2家。

各家商业银行的机构撤并要在积极支持机构改革和调整的同时,按照机构撤并规定的要求作好审批工作,保证了银行业机构撤并所申报的资料完整、审批材料的合规,在一季度对xx年机构和人员上报的材料进行一次复审,凡不符合规定或要素不全的一律在一季度末之前进行了纠正,复审结果于xx年2月20日前上报到银行科。

真做好金融机构年检工作。按照呼盟中心支行的要求,我们早在xx年4月就开展了对银行业机构的年检工作,依照上年年检各项要求履行了手续,年检中没有走过场,现场检查面达100%。年检报告于6月20日前上报了银行科。

4、进一步落实监管责任制,切实履行了监管职责。2月底前,按照人行呼伦贝尔市中心支行《中国人民银行呼伦贝尔市中心支行合作金融监管责任制实施细则》等制度和办法,完成了支行与农村信用社联社签定监管责任状、支行主管行长与监管股长签定监管责任状和监管股长与监管员签定监管责任状,制定了监管A、B制,明确了监管职责、责任和目标,使各项监管责任制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

篇8:餐饮服务监管处的年终工作总结

一、全面加强农机维修管理工作

山东省各级农机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农机维修管理规定》,依照行政许可程序和《农机维修业开业技术条件》要求,认真做好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核发工作,农机维修市场秩序得到了进一步规范。

一是加强学习宣传,提高法律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形式,积极组织农机维修管理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文件,使农机维修管理人员都能吃透主要内容、把握相关要求、熟悉程序规范,为推进全省农机维修管理的规范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组织和技术保障。同时,各地通过多种媒体、不同形式,在社会上广泛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农机维修经营者提高守法意识,做到遵守法规要求、严格依法经营、文明优质服务。最近,国务院令666号《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对《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进行了修订,其中涉及农机维修方面的内容也做了修改,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对依法加强农机维修事中、事后的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促进农机维修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认真学习,狠抓落实。

二是严格落实农机维修技术资格认定制度,全面实施核发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工作。在山东省农机化信息网上公布了技术合格证核发的事项依据、办理流程、办理时限和办理机构,为广大农机维修经营者提供了规范、便捷和周到的服务。各市县严格依照行政许可程序和《开业技术条件》标准,认真做好审定、核发工作,严把农机维修市场准入关。同时,认真做好合格证核发网上信息传报工作,不断提高农机维修管理工作效率和信息化水平。去年新核发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600个左右,累计核发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1.35万个,农机维修网点审核发证率达到97%以上,通过新版农机维修管理信息系统录入的有6210个,基本上实现了审批发放及数据统计的实时上传与网上查询。

三是依法规范整治农机维修市场秩序,加强事中、事后监督检查,切实维护农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未取得技术合格证从事维修业务的、或者使用伪造、变造技术合格证的,依法进行处理。对不符合技术条件要求的,给予警告,限期整改;对逾期达不到规定要求的,收回、注销其《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每年都结合“3.15”和农资打假等活动,联合市场监督等部门,开展对农机维修网点、配件市场的集中治理整顿,进一步规范农机维修市场秩序。去年全省查处不合格农机维修经营网点218个,查处假冒伪劣农机配件货值1760余万元,有效地保护了广大农机维修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深入开展“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创建活动

从2007年起,山东省确定开展“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创建活动,变单一的“文明网点”为五个级别的“星级文明网点”,变省级创建为省市县三级分别创建,使“文明农机维修网点”创建活动深入到不同层次的农机维修网点中,按照星级服务标准的要求和动态管理的方式来促进全省农机维修业的健康发展,涌现出一批文明经营、诚信服务的农机维修网点典型,有效提升了山东省农机维修服务水平。农机维修经营者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已成为山东省农机维修优质服务的品牌,受到广大农机手的欢迎。全省累计创建的星级网点达4108个,其中,一星级2495个,二星级693个,三星级681个,四星级214个,五星级25个。

三、积极探索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建设的新路子

随着“四化同步”推进战略的实施,当前山东省农业生产对农机化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广大农民对农机性能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农机维修服务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农机维修服务能力与农机化快速发展速度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对农机维修服务的新期待不相适应。传统落后的局面还没有彻底改观,农机维修服务行业规模小、档次低,厂房简陋、设施陈旧,技术条件差,承修能力低,维修质量难保证等问题依然普遍存在。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发展严重滞后,已经成为全省农机化高质、高效发展的制约瓶颈。为此,各地按照山东省农机局提出“三位一体、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科学发展、提高效益、提升能力”的农机维修工作的新思路,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卓有成效地组织开展农机维修管理与服务工作,积极探索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建设新途径、新方式。积极鼓励、引导农机维修业户成立农机维修协会或合作社,促进行业自律,提升行业整体水平;积极引导农机生产和销售企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服务组织,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发展农机维修业;积极争取财政扶持资金,建设具有维修服务、配件供应、技术培训等多功能的区域维修中心。全省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建设方面出现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已有70%以上市县开展了区域性高新农机具维修服务中心的建设工作,全省已建立了380多个区域农机维修中心,已有近百处二级以上农机维修企业获得了当地财政的扶持资金。

四、进一步提高农机维修人员的技术素质

山东省各地结合“阳光工程”和农机手使用技术培训等项目,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广泛开展了包括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企业“三包”服务等在内的农机维修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在此基础上,结合农机修理工就业准入制度的实施,加大了农机维修职业技能鉴定,去年有1200多名农机修理工取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全省累计有5.6万修理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农机修理工持证率达到98%以上。与有关协会学会合作,利用大型农机生产企业、科研教育等机构的技术资源和条件,采取“政企联动”“企社共建”等多种形式,培养了85名高级修理工、30名修理技师和7名高级修理技师,较好地优化了全省农机维修技能人才结构,提升了高技能人才比例。在去年“中联重科杯”全国农机修理工大赛上,山东省参赛的三名选手,1人获得一等奖、2人获得三等奖,受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表彰。

五、积极开展农机维修质量纠纷调解工作

农机维修质量纠纷调解工作是《农机维修管理规定》所赋予的重要职责。山东省各地都把农机维修质量纠纷调解工作看作是农机维修监管必须做的事前、事中、事后三件事情(技术合格证核发是事前预防,维修质量监督检查是事中干预,质量纠纷调解是事后补偿)之一,常抓不懈。首先督促和指导农机维修网点做好合同的签订工作,将托修方和承修方的责任、权利、义务明白无误地写在纸面上,为修后可能发生的纠纷提供证明材料,为正确处理纠纷打下重要基础。其次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机维修质量投诉监督机制,严格执行农机维修质量保证期制度,及时受理农机维修质量投诉,努力做好农机维修质量纠纷的调解工作;对重大维修质量责任事故或调解不成的质量纠纷,积极协助有关仲裁机构查明责任,切实维护农民、农机手和农机维修业户的合法权益。去年全省累计调解维修质量纠纷380余次。

上一篇:八年级下地理总结下一篇:公司质量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