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2024-04-13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通用6篇)

篇1:【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一、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

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影响最深远,打破官教限制);―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当时为受到重视,所倡导的儒家思想体系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保守的一面:主张按照周礼的制度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承认等级制度也阶级压迫。

4、反映了春秋晚期诸侯纷争,民不聊生,礼崩乐坏。

5、孔子的政治主张对现在有何现实意义:对今天的政治文明的建设、对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有着重要意义。(―礼‖的观念,德治)

(二)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

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摒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无事取天下‖。

3、历史地位:

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时局动荡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2、(文化思想)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各学派之间和同一学派的个流派之间的相互斗争。

3、(政治)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竞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4、(经济)井田制瓦解。

5、(阶级关系)士阶级与新兴地主阶级活跃。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他们的学说根本上是为了维护君主统治)

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核心:民本主义

A.仁政学说;B性善说;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②历史地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B.他被称为―亚圣‖

2、荀子

①荀子的思想: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B、性恶论;C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A.被视作儒家异端;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

(三)墨家

1、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2、墨家思想:①兼爱;②非攻,春秋无义战; ③尚贤、尚同 尚力、节用、节俭

3、墨家思想历史地位:

①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②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

(四)道家

1、庄子与道家

2、庄子的思想: ―齐物‖ ―逍遥‖ 天与人―不相胜‖(天命观),顺应自然

(五)法家

1、韩非与《韩非子》

2、韩非的思想:

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②今必胜古、主张变法革新

3、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

①在当时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②在后世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注】区别现代法制:法家的严刑峻法来维护统治,是统治者的法律,完全为了君主的利益。

(六)兵家

1、《孙子兵法》

2、孙膑与《孙膑兵法》:重视战争规律,注意利用和创造有利于自己的形势,重视人的作用。

(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

1、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

3、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三、汉代思想的大一统

(一)汉初的黄老之学

1、出现的社会背景:经济残败,百业待兴,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吸取秦亡的教训。

2、主要内容:

①黄帝的学说:治身(养生);

②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

3、特点:兼采众家、积极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4、作用:西汉初年的指导思想,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元气,但到汉武帝时被新儒学取代。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因:汉武帝大一统事业的需要。

背景:(经济)经济发展,国家富强;(思想)黄老之学不适应。

2、新儒学理论来源: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黄老和法家思想。

3、新儒学内容:天人感应学说(基础);君权神授;大一统;施政应以德为主;以刑辅德,人伦道德标准,‖王道之纲‖。

【注】天人感应思想:一方面是将君主作为最高象征;一方面制约君主.4、新儒学的影响:

有利于君主统治和巩固国家统一; 也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的作用。

5、新儒学的特点: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即宣扬君权神授,又继承和发挥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的思想;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儒学披上神学外衣。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秩序,所以成为正统思想。

6、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及其影响:

①从此儒学在政治上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这是汉武帝采纳的根本原因)。

②使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③推动重视教育的文化风尚。

④利用王权对思想进行干预,禁锢了文化思想发展,限制了民主思想自由发展。

四、宋明理学

(一)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

1、(危机出现)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2、魏晋南北朝以来,到唐宋达到鼎盛的―三教合一‖潮流,各家思想互相渗透。

3、(重新光大)儒学志士吸收佛、道思想,探讨匡时济世的新儒学体系。

4、宋代重文,学术氛围活跃。

(二)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开创:程颢、程颐;集大成者: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1)内容: ―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把握―理‖的方法 ―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灭人欲。

(2)历史地位:

①南宋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

②明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③流传到外国,影响深远。

2、陆王心学

(1)内容:

南宋,陆九渊:

①―心即理也‖

②通过―发明本心‖以求理(进行内心反省)

明中期,王阳明:

①―致良知‖,内心反省,克服私欲

②知行合一

(2)历史地位: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反对束缚,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3、宋明理学的评价:

消极:压抑人性,扼杀人生自然欲求。

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同异之处:

同:

①内容: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的‖仁‖―礼‖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都强调社会秩序。

②影响: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积极影响。

异:

①宇宙构成:理学认为宇宙万物是由―理‖和―气‖两个方面构成的,是客观 唯心主义观点;心学则认为―心外无物‖―心即理也‖,是主观唯心主义观 点。

②道德主张:理学主张人应该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心学则主张人应通过 内心的自省达到良知。

五、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1、李贽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明朝万历年间

①(政治)专制统治腐败,农民起义打击;

②(经济)商品经济繁荣,冲击下人们竞相逐利;

③(文化)纲常礼教士人强烈追求个性和发展经济的要求。

2、李贽思想主要内容:《焚书》《藏书》

①批判孔孟儒家思想,揭露批判程朱理学的虚伪,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

②万物源于阴阳二气,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

总结:否定孔孟学说;批判程朱理学;倡导个性自由;追求物质享受;主张男女平等;是批判地继承了儒学。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代表人物:王夫之《船山遗书》:系统批判宋明理学,建立教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黄宗羲《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限制君权,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学务实。

2、三大思想家的共同主张:

①(思想):经世致用;提倡务实学风和行为。

②(经济)振兴工商;―工、商、皆民生之本‖。

③(政治)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鼓吹早期民主思想。

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思想评价:

①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冲击。

②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

③关注民生的经世致用思想影响深远,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六、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

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经济)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政治)国家统一,政局稳定;

(思想)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

(社会)对外交往与民族融合(一)四大发明:

1、造纸术:西汉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2、印刷术:

①唐:现存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②北宋毕升,活字印刷术。

③13世纪出现金属活字,后传入朝鲜、欧洲。

3、火药:

①唐:发明火药,孙思邈《丹经》记载,唐末用于军事。

②五代、宋:广泛应用。火炮、火箭、突火枪等。

③14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4、指南针:

①战国:司南。

②北宋:人工指南针用于航海。

③13世纪:传入欧洲。

(二)天文学

①战国:《甘石星经》中《石氏星表》为世界最早的星表。

②东汉:张衡——水运浑象仪;地圆说早1000多年;地动仪早1700多年。

③唐:僧一行——黄道游仪;世界首次测量子午线长度;水运浑象仪。

④元:郭守敬——简仪早300年;《授时历》我国古代最精确的历法。

(三)数学:

①春秋:九九乘法表;度量衡;筹算

②西汉:《周髀算经》勾股定理早500年

③东汉:《九章算术》

④南朝:祖冲之圆周率点后七位,早1000年

(四)四大农书:

①南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农业,畜牧业;因地制宜。最能反映时代特点:民族交融)

②元:王祯《农书》介绍工具改进

③明: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国近代科学先驱‖(开始汲取西方科技思想)

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总结农业和手工业;反映工业因素萌动时期

(五)医学:

①西汉:《黄帝内经》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

②东汉:―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介绍四诊法;华佗发明麻沸散,创立―五禽戏‖

③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创立世界最先进分类法

(六)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第一,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第二,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具有较强的经验性。

第三,古代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重,而这些技术又不具有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生产力。

(七)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是中国古代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要本保障。

B.各朝代十分重视交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交流和传播。

C.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的包容性,能够不断吸收来自外部的先进成果充实和发展自身,在历史上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长期走在世界的前列。

D.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富有创造力。

E.相对封闭独立的地理环境,强大的中央集权政权保证了中华文明免受外来势力的冲击。

F.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大多与社会生产、生活直接相关,易于在社会上传播。

(八)中国古代有着如此辉煌的科技成果,而自明清以来,多出现一些总结性的著作,如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宋应星著《天工开物》,徐光启著有《农政全书》。想一想为什么明清时期在科技发展方面会出现这种现象?(也是导致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

1.中国古代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科技一旦能够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就失去了发展的条件和动力。

2.为巩固大一统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古代统治者重视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的教化,不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中缺乏自然科学教育的成分。

(九)明清中国古代科技落后于西方的启示

启示:先进文化要不断地创新才有新的生机,更要学会如何在日常学习中扬长避短,避免故步自封。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现在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教兴国,充分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的职能等。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注意每个内容与时代背景相结合记忆)

一、书法艺术

1、汉字起源和演变:

商甲骨文(最早成熟文字)—商周金文—西周籀文(大篆)—秦统一小篆—汉隶书—三国楷书(钟繇)

2、书法艺术发展

1、秦汉小篆、隶书

2、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书法艺术:王羲之 《兰亭序》

3、隋唐达到新高峰:张旭、怀素狂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楷书;书法理论

4、两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各具情态

5、明代:平民化、世俗化,强调个性:祝枝山、文徵明

二、绘画艺术

1、起源:新石器时代 壁画,地面画,陶器装饰

2、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

3、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提出以形写神

4、唐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创造法度,雍容华贵

5、宋代:山水画兴起:注重意境

民间风情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6、明清:八大山人:风格奇特; 木刻版画、年画等

7、民间绘画兴起原因: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

8、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点:一方面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了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三、文学

(一)诗歌

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风雅颂;四言为主(现实主义)。

楚辞:战国屈原新体诗歌《离骚》(浪漫主义)

3、汉赋:司马相如(铺成排比,文采华丽)

4、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

(二)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三)元曲:元朝民族歧视,常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关汉卿《窦娥冤》

(四)小说

1、唐代:传奇《柳毅传》、《南柯太守传》

2、宋代:话本

3、明清时期兴盛原因: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市民阶层的崛起。

代表作品:

明: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三言二拍‖;

清:《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五)戏曲

1、原始—汉唐:傩舞

2、唐:梨园

3、两宋:南戏,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

4、元代(黄金时代,标志戏曲的成熟):杂剧(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为元曲四大家)

5、明:昆曲(百戏之主):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

4、清代:京剧,新的高峰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一、希腊(自然哲学→社会领域→人)

1、公元前7世纪,最早的哲学诞生

2、第一位自然哲学家―西方哲学之父‖泰勒斯:创立了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意义: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的体现,标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3、公元前5世纪:

背景:民主政治发达,商业发展,思想活跃。

智者学派: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强调人的主题意义,否认神或命运,树立了人的尊严;但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

4、苏格拉底:认识人自己;强调知识的作用;最高的知识―善‖ 开创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区别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知识的看法:―智‖强调实际功用;―苏‖强调作用;但都强调知识,否定权威。

5、亚里士多德:真理高于一切;自然界是客观真实的存在;创立逻辑学;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

二、文艺复兴【14世纪出现→15世纪传到欧洲(全盛时期)→17世纪结束)

1、背景:

(经济)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地中海工商业发达;

(政治)政治分裂使学术环境相对宽松;

(思想)教会的精神阻碍;

(阶级)正在形成的新兴资产阶级;

(社会因素)黑死病;

(文化)文学艺术人才辈出;丰富的文化遗产;

2、性质:新兴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核心:人文主义(核心内容: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

3、文艺复兴前三杰:薄伽丘《十日谈》;但丁《神曲》;―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

4、全盛期: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大卫》;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5、16世纪:(英国)莎士比亚 39部戏剧,代表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最高成就

6、影响:

①打破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解放人的思想;

②适应资本主义的需要;

③为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④反封建教会,促成宗教改革出现;

⑤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清除思想阻碍。

三、宗教改革

1、背景:

(政治)天主教的腐败堕落,剥削人民;德国长期分裂

(思想)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文主义思想活跃;

(经济)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势力;

(直接原因)兜售赎罪券

2、内容: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阐述了因信称义,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这是宗教改革开始。

加尔文《基督教原理》 先定论;经营致富;节约简化教仪;反对特权,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理性,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3、性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不是思想解放)

4、同:

①信仰得救

②挑战教会权威,主张《圣经》是唯一信仰依据

③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异:加尔文更激进

四、启蒙运动

1、背景:

(经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政治)欧洲处于封建统治下,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阶级)资产阶级不断壮大;

(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科学)现代自然科学得到发展;

(社会因素)英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为理性传播创造前提。

2、时间:17世纪出现,18世纪达到高潮

中心:法国

含义: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

3、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三权分立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伏尔泰(启蒙运动的领袖):自由、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开明君主制、民主政治。

卢梭(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社会契约论》:理性至上、天赋人权、―人民主权‖、创立民主共和国。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人不是工具,以人为本,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弥德罗《大百科全书》:宣扬理性,发展科学。

4、评价:

①是欧洲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启蒙思想家阐释的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制和三权分立等思想,丰富和最终了人文精神的内涵,使反封建和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政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根据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

③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更彻底,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④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而且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5、中国1915年才出现相似的新文化运动

五、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原因:

①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②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兴起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③科学家们的个人天赋和不懈努力。

(一)经典力学

1、天文学

(1)波兰天文学家、数学家哥白尼―近代天文学奠基人‖:提出太阳中心说,根本上动摇了神学的理论基础。

(2)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伽利略―近代科学之父‖:1610年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为日心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他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2、物理学——牛顿的经典力学

(1)英国科学家牛顿被称为―近代科学开创者‖,其三大成就有:万有引力定律、微积分学和对光的分析。牛顿于1687年出版了他的力学经典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2)意义:牛顿的经典力学,①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

②对人类解释与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海王星的发现是证明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有效性的最成功范例。

③牛顿力学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工程力学及与之有关的理论基础。

④牛顿力学的创立,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⑤牛顿力学和热学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⑥还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二)生物学

1、背景:神创论占统治地位。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洗礼,基督教神学受到重创,面向现实世界、重视实践、崇尚理性的追求蔚然成风。

17-18世纪的西欧,更是一个狂飙突进的时代。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相继发生,科学技术长足进步,人类视野不断拓宽,思想文化更加开放。

19世纪,生物学领域迎来重要转折。细胞学说和进化论是其中两项最重大的成就,它们同能量守恒定律被誉为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

2、主要内容:

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揭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871年,达尔文发表《人类的起源》,进一步论证了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观点。

1863年,英国科学家发表了赫胥黎 《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进一步确立了人猿同祖论。

3、意义:

①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是对上帝造人说的颠覆,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提供了基础。

②进化论在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引起巨大震动。晚清,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它进行宣传,唤醒国人,以避免亡国灭种之灾。

(三)能源领域

1、―蒸汽时代‖的到来

瓦特18世纪80年代研制出新的蒸汽机。从此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改造世界的动力机械,解决了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它的采用为加快工业步伐,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加强世界的联系。

1807年美国富尔顿发明汽船。1814年英国史蒂芬孙发明火车。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最伟大的发明,成为时代的象征,人们称这个时代为―蒸汽时代‖。

2、―电气时代‖

①背景:1831年英国法拉第发现 ―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②电力能源的开发:1867年,德意志西门子发明发电机。不久,比利时格拉姆 发明电动机。

③―发明大王‖美国爱迪生创造发明达1000多项。电气方面的发明有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电灯的发明。

④电气技术发展的作用:以发电机为标志的电气技术,提供了更为强大便捷而又廉价的动力,极大的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掀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推进电气时代。

3、蒸汽机和电力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①最直接的变化是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②生产力的发展也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资产阶级由于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实力日益壮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③随着交通运输的便捷,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④还增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一、诗歌、小说和戏剧

(一)(18世纪)浪漫主义

1、特点:

①富有幻想和激情,用丰富的想象对现实世界进行鞭挞

②崇尚民主自由

2、背景:

①18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中叶,是欧洲资产阶级改革与革命的年代

②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欧洲并没有出现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美好景象

③人们对社会的失望和对现实的不满催生了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3、代表作:

①英国拜伦:《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被喻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特色:辛辣地讽刺现实社会);

创作特点: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猛烈抨击封建专制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象,塑造一些追求个人幸福、爱情、自由的人物,人称―拜伦式英雄‖。

②英国雪莱:《西风颂》,将人类的未来寄托于普遍的爱,诗中充满幻想和憧憬,体现出一种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

③德国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④法国雨果:《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

4、影响:

①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他们的作品对下层劳动人民寄予深切同情;

②有力地支持了法国大革命后席卷全欧洲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③尽管用人道主义去感化改变世界的愿望落空,但仍给人鼓舞;

④为欧洲文坛树立一面光辉旗帜。

(二)(18世纪)批判现实主义

1、特点:

①真实地反映和再现现实生活

②暴露社会黑暗,批判现实罪恶

③追求人道主义理想

④重视环境对塑造人物的决定作用

⑤热衷于塑造与赞扬英雄和正面人物

2、背景:

①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社会财富迅速增加

②广大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赤贫化,资本主义带来的社会罪恶现象惊人增加

③文学上人们不满足浪漫主义的幻想和激情,要求描写现实生活

3、代表作:

①法国巴尔扎克(法国社会的―书记员―):《人间喜剧》(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②俄国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③法国司汤达:《红与黑》

④英国狄更斯:《双城记》

4、影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剖析社会问题的本质。他们的作品提供了认识社会人生的镜子,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三)(19世纪中叶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1、背景:19世纪中叶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建立没有阶级压迫和剥削的美好社会的要求转化为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直接行动。

2、俄罗斯高尔基:《母亲》(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四)(20世纪五六十年代)现代荒诞派戏剧

1、内容:强调集中表现自我

2、形式:表现手法与传统文学有很大差异: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一个明显的理由,故事的背景不明确,很难理解其中的因果关系。

3、背景:

①19世纪末期以来,西方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②人类在20世纪经历了两次世纪大战和席卷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

③面对世界大站和经济大萧条等社会危机的冲击,人们从理想主义的梦幻中惊醒,深深陷入怀疑迷茫和苦闷之中。文学艺术领域在深刻批判现实的同时,兴起了反传统、反理性的现代主义潮流。

4、代表作:

法国贝克特:《等待戈多》

二、音乐与美术

19世纪以来的音乐流派:

(一)古典主义音乐与浪漫主义音乐

德国贝多芬:

①代表作品:九部交响曲(《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欢乐颂》等)

②创作背景:启蒙与革命——深受启蒙思想影响,追求进步、自由和民主

③作品特点:构思广阔,形式宏大,洋溢着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的气息

④主要贡献:将声乐与器乐结合,开创了交响乐的新形式 ;赋予器乐反映社会重大题材的使命

⑤乐坛影响:把古典音乐发展到登峰造极 ;开创了浪漫音乐的先河

(二)印象派绘画与音乐(19C)

1、产生背景:

①客观:对欧洲原有艺术清规戒律不满;19世纪科学技术尤其是光学和色彩学理论的启发;工业革命拉近城乡距离,郊外写生方便。

②主观:画家的观察和实践,他们主张户外写生。

2、最具代表性的画家:莫奈;其代表作:《 日出·印象 》 《干草堆》《鲁昂大教堂》

3、印象派音乐:法国德彪西《牧神午后·前奏曲》

影响:拓展了人们的审美领域,孕育了20世纪初对传统艺术的全面突破。

(三)现代艺术兴起

1、美术:

后印象派:法国塞尚― 现代绘画之父 ‖;法国高更

现代派:荷兰凡高 ― 扑向太阳的画家 ‖; 西班牙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

2、音乐:现代音乐(20C):派别众多,各式各样,风格独特

三、电视和电影

(一)电影19C末

1、背景:(物质、技术基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科技与生产力发展

2、重要人物:

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1895.12.28 世界电影发明日)

美国格里菲斯(导演)―现代电影之父‖ ―电影界的莎士比亚‖

美国卓别林(演员)―喜剧大师‖

(二)电视 20C

1、背景:第三次科技革命

2、重要人物:英国贝尔德1926年发明电视

3、特点:覆盖面广、时效性和现场感强

4、功能:

①传播资讯

②开展远程将于的重要手段

③娱乐

④展示世界各点的优秀艺术作品

5、影响:

①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扩大视野,提高素养

②使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悄然改变

③成为经济支柱之一,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推动社会进步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时间线索:

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19C五六十年代洋务派―中体西用‖;

早期维新思想 →19C90N:维新思想 →1905年:孙中山―三民主义‖ →1915年: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思想;

1918年: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24年:新三民主义 →1925年:毛泽东思想→20C80N:邓小平理论→世纪之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3年:科学发展观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背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统治者愚昧无知;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加剧(鸦片战争)和中西联系的扩大;先进中国人为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向西方学习。

2、代表人物:地主开明派/抵抗派:林则徐《四洲志》、魏源《海国图志》

3、特点:没有具体实践,停留在著书上,但是具有启迪作用。

4、思想: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表达了时代主题)

5、性质:反侵略的民族革命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1、背景:19世纪60年代,西学更加广泛地传入中国;内忧外患;

2、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3、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巩固清政府统治)

4、论战:顽固派vs洋务派

5、实践:洋务运动

6、结果:19世纪90年代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中体西用‖思想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

对比——抵抗派和洋务派:抵抗派的目的只是抵御外敌,而洋务派则希望制外平内(太平天国、义和团等)

三、早期维新思想

1、背景:19世纪6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3、主张:最初持―中体西用‖的思想,支持洋务运动,中法战争后主张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从器物之学转入制度之学)

4、特点:尚未形成完整理论,未付诸实践

四、维新思想

1、出现背景:

①19世纪90年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②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③西学的进一步传播。

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3、共同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倡西学,废八股;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保守性)

梁启超:《变法通议》变法图存,伸民权,设议院——宣传民权,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的必然性。

谭嗣同:《仁学》批判君主专制和纲常礼教,倡导自由、男女平等。

严复:译著《天演论》,―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4、与顽固派论战——资本主义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焦点: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5、实践: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6、影响: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们的觉醒。

五、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思想)

1、背景:

①(外部因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②(直接原因)袁世凯加强专制统治,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③(经济基础)中国民资主义进一步发展,(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④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⑤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识到中国需要进行思想革命。

2、新文化运动概况:

①标志:1915.9 陈独秀 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②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吴虞、刘半农

③思想阵地:《新青年》

④活动基地:北大(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目的:鼓励各种学术发展与新思想的产生

⑤旗帜:―民主‖―科学‖(德先生、赛先生)

⑥主要内容:(四提倡,四反对)思想解放+文学革命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 :陈独秀《敬告青年》;

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儒家传统道德):‖打倒孔家店‖、陈独秀《宪法与孔教》《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鲁迅《狂人日记》(中国现代小说奠基之作)、《我之节烈观》;

不足:全面清算过于偏激,全面否定了传统文化;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文学改良绉议》

d.平民教育思潮:通俗教育和社会教育初步发展,如平民教育演讲团,白话小说和散文大量涌现,文学新形式。

3、影响:

①性质: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一场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形成了空前的思想解放。

②进步性: 沉重打击了专制主义,动摇了传统礼教的统治地位,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③局限性: 对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的态度。

六、孙中山―三民主义‖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各种救国主张的失败;孙中山上书改革碰壁;同盟会成立,提出十六字纲领;(1894年,创立兴中会[团体];1905年创立中国同盟会[政党])

2、思想渊源:

经济:单税社会主义,《资本论》;

政治: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大同思想;

科学:进化论

3、内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4、三民主义的局限性: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没有彻底土地革命纲领。

5、实践:指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二)三民主义的发展(新三民主义)

1、背景:孙中山思想的转变;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带来新启示和希望;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2、内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最大区别是:明确的反帝要求)

3、评价:新三民主义是三民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成为大革命的指导思想;它以三大政策为核心,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4、新三民主义是目的,三大政策是手段。

(三)三民主义的特点:时代性、爱国性、纲领性。

(四)评价: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迅速成为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图存革命斗争的纲领。

七、毛泽东思想

(一)历史背景:

1、阶级基础: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实践基础:毛泽东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和实践,共同创立了中国共产党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萌芽:大革命时期/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7)

(1)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2)观点:分析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指出农民问题是革命中心问题。

2、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时期(1927.8-1937.7)

(1)著作:《井冈山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存在》

(2)思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3)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3、正式形成: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

(1)著作:《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2)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标志着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

(3)中共七大:1945.4 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4、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人民民主革命理论形成

著作:1949年 七届二中全会讲话、《论人民民主专政》

思想: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思想

意义:为人民政协制度和新中国成立奠定理论基础

(2)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理论:

①―社会主义改造‖思想:1953中共定―一化三改‖方针

②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三)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四)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1、特点:

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②是中共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③精髓是‖实事求是‖

2、作用:

①毛泽东思想是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指导民主革命赢得了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指导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建立了社会主义;

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

④创造性第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马义的继承和发展,具有承上启下,继往 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

(五)毛泽东的个人错误

晚年犯有严重错误:

①在社会主义建设速度问题上急于求成②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上急于过度

③在阶级斗争问题上错误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辨析】毛泽东思想是正确的集体的结晶,而毛泽东晚年的思想错误是毛泽东个人思想的一部分,不同于毛泽东思想。

八、邓小平理论

(一)历史背景:

1、社会基础: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2、思想基础:1978年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3、实践基础:建国以来若干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经验

(二)形成和发展过程: 1、1978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伟大决策,实现伟大转折 2、1982中共十二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本质和―三个有利于‖标准)

3、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4、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和―一国两制‖理论 5、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战略三步走思想 6、1992年南方谈话,阐明社会主义本质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计划手段互补)

7、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8、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三)历史意义

1、性质: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2、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作用:

①指导了改革开放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②是当代民族精神的强大支柱

③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二次历史性飞跃

九、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

(一)背景:

1、国际形势: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2、国内形势: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3、建设中国特色的实践中,积累治党治军经验,提出新思想

(二)主要内容

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方向

3、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形成过程: 1、2000年江泽民第一次完整概括三个代表的思想 2、2002年中共十六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四)历史意义

1、性质特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重要建党理论,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2、精髓: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3、作用:

①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完善和发展的理论武器;

②是新世纪全党和中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指针;

③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十、科学发展观

(一)形成过程: 1、2003.7 胡锦涛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建设应坚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2、2003.10 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

(二)主要内容

1、第一要义是发展

2、核心是以人为本

3、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4、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三)历史意义

1、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义组成部分,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2、绿色‖GDP‖的理念深入人心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一、相对论

1、背景:19C,科学进步愈发显示出转化为生产力的巨大威力,经典物理学的危机

2、时间:20C初,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

3、内容:基本原理: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论原理

4、影响:

①提醒人们不要被常识和日常经验所蒙蔽

②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

③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

④是核开发的理论基础

二、量子理论

1、发展:

德国普朗克:量子假说

德国爱因斯坦:光的量子理论

丹麦玻尔:原子的量子理论

2、影响:

①带来了技术创新:半导体和激光器

②直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

三、电脑和网络

1、时间:

20C美国发明电子计算机(代表数字化技术的产生)

20C60N美国诞生网络技术

2、意义:互联网打破了常规的空间和时间界限;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信得增长点,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推动全球化的发展,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四、生命的奥秘 1、20C70N 生物工程技术正式形成

1993年 第一种转基因食品晚熟西红柿在美国投放市场

1990年 ―登月计划‖的国际扔了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我国1999年加入这项计划)

1997年 克隆实验成功

五、登上太空 1、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标志宇航事业伟大的开端。

1961年苏联 ―东方一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加加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1969年美国 ―阿波罗-11‖登月飞船发射,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上月球。

2、意义:航天事业的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

六、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一)两弹一星

1、内容:

1964.10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1965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成功;

1966.10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67.6 第一颗氢弹试爆;

1970.4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长征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开端;

1975.11 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2、意义: 提高国际地位,维护国家安全,成功打破核垄断,核讹诈;发展高科技,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环境

(二)东方魔稻

1973年袁隆平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培育成功

意义:

1、解决中国粮食问题;

2、为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战略计划。

(三)‖银河‖系列计算机

1983 年 ―银河–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1997 年 ―银河–II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意义:标志我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的研制技术取得新的突破’;提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实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四)飞船

1999年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

1999年中国加入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

2003年 ―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2007年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发射。

1、意义:带来巨大经济效益,成为带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2、前提条件

国家的独立(保障);党和政府的重视;经济实力增强;科学家的努力;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3、发展科技的历史意义

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推动新中国生产力的进步;

②为建设特色中国社会主义提供了保障;

③增强综合国力,振奋民族精神。

七、新中国的教育

(一)扫盲教育

篇2:【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1、李贽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明朝万历年间 ①(政治)专制统治腐败,农民起义打击;

②(经济)商品经济繁荣,冲击下人们竞相逐利;

③(文化)钢常礼教士人强烈追求个性和发展经济的要求。

2、李贽思想主要内容:《焚书》《藏书》

①破除孔子的迷信,批判孔孟学说的标准;

揭露批判程朱理学的虚伪,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 ②万物源于阴阳二气,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

总结:否定孔孟学说;批判程朱理学;倡导个性自由;追求物质享受;主张男女平等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王夫之:《船山遗书》

思想;系统批判宋明理学、朴素唯物主义。 主张:(1)哲学上:主张物质是第一位的,天地万物是由物质性的“气”构成的,强调“理

在气中”。

(2)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充公肯定了作为人本能要求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

2、黄宗羲:《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 主张:(1)抨击君主专制,“君主乃天下之大害者”;

(2)限制君权,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

3、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

主张:(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经世致用”“明道救世”。

4、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思想评价:

①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冲击,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时代的要求, ②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

篇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精编学案

学案的编写是导学教学的前奏, 学案的编写和使用要与教材紧密相连, 要做到“学教合一”, 不能为了编写学案而编写学案, 而要确实服务于“教学”, 有益于学生理解教材知识, 深化情感价值观教育。

因此, 在编制历史学案导学的过程中, 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明确课标要求和本课重难点。本节课学什么, 重点突破在哪里, 一目了然, 学生在学习时才能有的放矢。 (2) 以基础知识为主。学案要有“基础梳理”部分供学生课前预习, 在预习的过程中, 学生能通过自学解决的, 就勿须在课上再浪费时间, 这样, 既能增加学生学习的针对性, 又能提高课堂的利用效率, 符合认知规律, 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 形式和内容要丰富。不同层次的班级要有不同的、某些部分可自主选择的学案设计, 学情不同, 学案也要有所不同。这符合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的教学理念。比如有的课内容艰涩一些, 可增加一些“课外阅读”“合作探究”板块, 有的课内容过于庞杂, 可增加“基础梳理”板块, 有的课讲历史人物时, 可增加“情感抒发”或“所学所想板块”。总而言之, 学案的编写是为“教”和“学”服务, 而不是传统教案的翻版。

以岳麓版必修一《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为例说明精编学案。

第一板块是【课标点击】, 提醒同学明确本课课标要求和重难点, 学习过程做到心中有数。本课课标要求:“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通过对课标的解读, 可以得知关于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产生的影响是重点, 又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面有限, 故设置了第二板块【名词·常识】, 集中给学生介绍【地理环境决定论】。也就是说, 由地理环境决定人们的性格、生理状态和心理特征, 然后由不同性格、不同生理状态和不同心理特征的人来决定国家的体制和社会发展的速度。如在孟德斯鸠代表作《论法的精神》一书中论述了人因气候的不同而导致性格方面的差异。第三板块为【基础知识】, 将本课的知识体系以“填空”和“知识网络”相结合等方式予以呈现, 供学生提前预习, 用自学的方式先掌握本课基础知识, 不明白的问题标出, 课上共同探讨。

与【基础知识】密切相关的是【问题探究】板块, 古希腊和古代中国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但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 两者的文明发展趋向表现出迥异之处, 引导学生从政治条件、经济条件、思想条件分析其原因,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能力, 用文明史观来正确看待和评价不同的文明发展历程。

第五板块是【课时训练】, 精选精练, 师生合作、共同完成。如:

让学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黑格尔《历史哲学》: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和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的无限的时候, 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 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

材料二:梁启超《地理与文明之关系》:海也者, 能发人进取之雄心者也。陆居者以怀土之故, 而种种之系累生焉。试一观海, 忽觉超然万累之表, 而行为思想, 皆得无限自由……

引导学生思考: (1) 黑格尔与梁启超在分析沿海与内陆居民精神气质时, 有何相同认识? (2) 结合古希腊与古代中国, 分析二人的说法是否合理?如何认识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此板块的【课时训练】仍紧扣本课课标要求和重难点分析, 专项专练, 提升学生对此问题的理性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以文明史观比较宽容地、理性地、客观地看待世界各种文化, 尊重各国的发展模式和悠久历史, 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

最后一个板块是【知识拓展】。本课因其课标要求是“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教材内容涉及到了“希腊的殖民活动”, 但对于其具体如何进行的以及与近代殖民活动的不同之处没有过多的介绍, 但这是古希腊一个很特别的地方, 也是一个亮点, 所以, 本学案在最后以知识拓展的形式给出, 希望能拓展学生的学习和思维空间。

二、创设情境

有效的合作交流释义活动是知识内容的再现, 对学案的使用不可流于形式。要创设活动情境, 为学生提供真正学习、探究的机会, 揭示历史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 使学生在已有感知材料下进行分析、思考、探究、升华。

因此, 教师创设的活动情境, 一要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 具有可操作性;二要给学生充分的活动和交流的时间, 让他们尽情地展示自己;三要活用学生互动中生成的学习材料。例如, 探究古希腊和古代中国文明在政体发展及其原因的分析, 学生对此理解不深, 如果只是机械的比较, 不能对各种文明发生、发展的过程有个较好的理解, 这时就应该创设一种情境, 引导学生分析现在世界上不同文明类型的区别及产生的原因, 学生通过感受当时世界文明的多样性进而对古代文明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而且引导学生用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来分析此问题, 地理环境虽对文明发展历程产生一定作用, 但不是唯一的、决定性的因素, 还有经济、政治、文化传统等诸多因素。

在学生思考、合作、探究的过程中, 既对课标要求的重点有了深层次的了解, 又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形成了宽容看待世界不同文明和文化的“全球史观”, 达到了本课所要求的基本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巧妙引导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罗杰斯认为,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作用是形成一种使学生能够独立探索的情境, 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因此, 在历史学案导学过程中, 教师应尊重学生思维方式和探索性成果, 不能恶意讽刺、打断学生, 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做到适当点拨。

“点拨”, 意思就是“指点、启发”, 学案导学要体现“导”字, 自主学习不等于完全自学, 不等于放任自流,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适当讲解一些重难点知识, 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 在学生思考的瓶颈时期要注意适当点拨, 使学生的认识得以提升。

例如,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这一课中, 如何认识城邦政体对雅典文明的影响是一个难点。在学生合作探究、总结认识的过程中, 得出的观点大都是散乱的, 不系统的, 可能仅限于一个角度, 或者不太理解城邦政体。所以,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这样引导:大家知道什么叫政体吗? (国家政体就是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什么是城邦政体?希腊城邦发展有什么特点?对希腊文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小国寡民, 有利于实行直接民主;独立自治, 有利于希腊文明的延续性。)

(2) 注重个性层次。

课堂教学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次教学的关键, 课堂分层次教学既要完成教学目标, 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所以, 在学案导学使用的过程中, 不仅仅教案的编写要注重个性化的设计, 对于课堂的引导和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有不同。

例如, 在分析“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产生的影响”这个问题时, 可以找程度相对较弱的同学分析“希腊的地理环境主要特点是什么?” (少地多山, 海湾众多) , 找思维能力较强的同学分析“这种地理环境决定了希腊文明的什么特点?” (地少山多, 农业不发达, 工商业发展迅速, 易于形成“个体性”思维, 对希腊民主形成有一定影响。) 古希腊和古代中国政体的比较以及各自地理环境对其文明的影响则可以找文综水平比较高的同学综合分析, 给同学一个思路清晰、思维广阔的视角。

篇4:【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关于“春秋末期”“七大国”说法的质疑

教材内容不应该前后矛盾。而教材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中断言:“春秋末期,虽然还有一些小国存在,但基本上已是秦、齐、燕、楚、韩、赵、魏七大国的天下了。”[1]关于春秋时期的起止,“学界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53年三家灭智。另外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2]显然教材采用第一种说法“公元前475年左右,中国进入战国时期”[1]。然而,在公元前475年左右,晋国尚属于大国(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国废晋静公,彻底瓜分晋地,晋国灭亡),尚未被肢解,韩、赵、魏不过是晋国旗下的大宗族而已,他们的地位尚未得到周天子与各诸侯的认可,远远还没有“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周天子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这谈何“春秋末期,基本已是秦、齐、燕、楚、韩、赵、魏七大国的天下了”,怎么形成了“春秋七雄”?明显,该论述属于前后文相互矛盾。战国七雄的局面应该形成于战国中期。此外该课对于各大国国君称王问题的表述也值得商榷,其实早在西周晚期楚国国君就已经尝试称王了。熊渠以“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史记·楚世家》)为由,不仅一度僭越称王,还封自己三个儿子为王(后怕暴虐的周厉王报复而自行去王号)。春秋早期,楚国的熊通于公元前704年又自立为王,之后楚国国君世代称王,比如学生颇为熟悉的春秋霸主“楚庄王”等;春秋晚期,吴、越等国君主也僭越称王,教材对春秋大国国君称王之事略而不谈,仅表述为“各大国国君不再满足原来的封号,战国中期以后,先后改成‘王”[1],似有不妥。

二、关于兴中会成立背景编排的商榷

教材的编排应讲究逻辑与顺序。而教材第15课《辛亥革命》记载:“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清政府内外交困,试图通过新政来挽救统治危机。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成立兴中会等革命团体,决心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笔者认为,这种编排容易使学生误认为1901年的义和团运动的失败、1901年开始的“清末新政”就是兴中会成立的背景——孙中山是由于义和团的失败、清政府的“新政”而成立兴中会等革命团体。而孙中山所领导的兴中会实成立于1894年。教材如此编排衔接易给学生造成理解偏差。

三、关于民盟成立时间的纠正

历史时间应该力求精确。对于中国民主同盟(前身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的时间,教材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各民主党派的由来”中表述为“中国民主同盟1941年10月在重庆成立”[1]。民盟的成立经历了重庆秘密成立与香港公布《成立宣言》两个阶段。民盟官方网站介绍说“民盟于1941年3月19日在重庆秘密成立”[3],而在1941年“9月18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机关报《光明报》正式在香港创刊发行”[4],之后“1941年10月10日,在香港的民盟机关报《光明报》发表《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宣言》和《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对时局主张纲领》”[3]。若取10月,就应该表述为“于1941年10月于香港成立”,毕竟当时不少民盟的主干人员就在香港。但笔者认为,民盟处于秘密成立阶段其实就已经宣告成立,时为1941年3月于重庆。

好的教材有利于师生的教与学,也是我们广大师生共同的期待。而教材无疑要与时俱进,知错善改。如今学界同仁对众多教材有不少纠错、献疑,希望能引起编者的关注并引鉴、更正。

参考文献

[1] 赵世瑜.历史必修一[M].长沙:岳麓书社,2013.

[2]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27201/4964267.htm?fr=Aladdin.

[3] http://www.dem-league.org.cn/mmgk/jianjie/11796.aspx.

[4] 薛启亮.中国民主党派史丛书—中国民主同盟卷[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

篇5:岳麓版高中必修三历史知识点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1、出现的社会背景:

经济残败,百业待兴,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吸取秦亡的教训.

2、时间:从汉高祖到武帝约70年时间。

3、主要内容:

①黄帝的学说:治身(养生)

②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

4、特点:兼采众家、积极无为

5、作用:成为西汉初年的指导思想,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元气,但到汉武帝时被新儒学取代。

二、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经济)经济发展,国家富强;(思想)黄老之学不适应;

汉武帝大一统事业的需要。

2、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体系

(1)理论来源: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 (2)理论基础: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 (3)理论核心:大一统; 3、主张:

(1)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加强中央集权。 (2)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 (3)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五常之道”,后人规纳为“三纲五常”。 4、目的:以思想的统一来维护政治的统一。 5、新儒学的影响:

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也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的作用。 6、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及其影响:

篇6:【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目录

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第18课 音乐与美术

第19课 电影与电视

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1

诗歌、小说和戏剧

(一)(18世纪)浪漫主义

1、特点:

①富有幻想和激情,用丰富的想象对现实世界进行鞭挞

②崇尚民主自由

2、背景:

①18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中叶,是欧洲资产阶级改革与革命的年代

②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欧洲并没有出现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美好景象

③人们对社会的失望和对现实的不满催生了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3、代表作:

①英国拜伦:《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被喻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特色:辛辣地讽刺现实社会);

创作特点: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猛烈抨击封建专制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象,塑造一些追求个人幸福、爱情、自由的人物,人称“拜伦式英雄”。

②英国雪莱:《西风颂》,将人类的未来寄托于普遍的爱,诗中充满幻想和憧憬,体现出一种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

③德国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④法国雨果:《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

4、影响:

①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他们的作品对下层劳动人民寄予深切同情;

②有力地支持了法国大革命后席卷全欧洲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③尽管用人道主义去感化改变世界的愿望落空,但仍给人鼓舞;

④为欧洲文坛树立一面光辉旗帜。

(二)(18世纪)批判现实主义

1、特点:

①真实地反映和再现现实生活

②暴露社会黑暗,批判现实罪恶

③追求人道主义理想

④重视环境对塑造人物的决定作用

⑤热衷于塑造与赞扬英雄和正面人物

2、背景:

①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社会财富迅速增加

②广大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赤贫化,资本主义带来的社会罪恶现象惊人增加

③文学上人们不满足浪漫主义的幻想和激情,要求描写现实生活

3、代表作:

①法国巴尔扎克(法国社会的“书记员“):《人间喜剧》(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②俄国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③法国司汤达:《红与黑》

④英国狄更斯:《双城记》

4、影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剖析社会问题的本质。他们的作品提供了认识社会人生的镜子,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三)(19世纪中叶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1、背景:19世纪中叶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建立没有阶级压迫和剥削的美好社会的要求转化为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直接行动。

2、俄罗斯高尔基:《母亲》(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四)(20世纪五六十年代)现代荒诞派戏剧

1、内容:强调集中表现自我

2、形式:表现手法与传统文学有很大差异: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一个明显的理由,故事的背景不明确,很难理解其中的因果关系。

3、背景:

①19世纪末期以来,西方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②人类在20世纪经历了两次世纪大战和席卷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

③面对世界大站和经济大萧条等社会危机的冲击,人们从理想主义的梦幻中惊醒,深深陷入怀疑迷茫和苦闷之中。文学艺术领域在深刻批判现实的同时,兴起了反传统、反理性的现代主义潮流。

4、代表作:

法国贝克特:《等待戈多》

2

音乐与美术

19世纪以来的音乐流派:

(一)古典主义音乐与浪漫主义音乐

德国贝多芬:

①代表作品:九部交响曲(《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欢乐颂》等)

②创作背景:启蒙与革命——深受启蒙思想影响,追求进步、自由和民主

③作品特点:构思广阔,形式宏大,洋溢着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的气息

④主要贡献:将声乐与器乐结合,开创了交响乐的新形式 ;赋予器乐反映社会重大题材的使命

⑤乐坛影响:把古典音乐发展到登峰造极 ;开创了浪漫音乐的先河

(二)印象派绘画与音乐(19C)

1、产生背景:

①客观:对欧洲原有艺术清规戒律不满;19世纪科学技术尤其是光学和色彩学理论的启发;工业革命拉近城乡距离,郊外写生方便。

②主观:画家的观察和实践,他们主张户外写生。

2、最具代表性的画家:莫奈;其代表作:《 日出·印象 》 《干草堆》《鲁昂大教堂》

3、印象派音乐:法国德彪西《牧神午后·前奏曲》

影响:拓展了人们的审美领域,孕育了20世纪初对传统艺术的全面突破。

(三)现代艺术兴起

1、美术:

后印象派:法国塞尚“ 现代绘画之父 ”;法国高更

现代派:荷兰凡高 “ 扑向太阳的画家 ”; 西班牙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

2、音乐:现代音乐(20C):派别众多,各式各样,风格独特

3

电视和电影

(一)电影19C末

1、背景:(物质、技术基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科技与生产力发展

2、重要人物:

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 (1895.12.28 世界电影发明日)

美国格里菲斯(导演) “现代电影之父” “电影界的莎士比亚”

美国卓别林(演员) “喜剧大师”

(二)电视 20C

1、背景:第三次科技革命

2、重要人物:英国贝尔德1926年发明电视

3、特点:覆盖面广、时效性和现场感强

4、功能:

①传播资讯

②开展远程将于的重要手段

③娱乐

④展示世界各点的优秀艺术作品

5、影响:

①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扩大视野,提高素养

②使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悄然改变

③成为经济支柱之一,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推动社会进步

历史趣事

【1】

古代女子:12岁称金钗之年;13岁称豆蔻年华;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24岁称花信年华;出嫁女子称梅之年。男子:20岁称弱冠;30岁称而立;40岁称不惑;50岁称知天命;60岁称耳顺;70岁称古稀,80岁称杖朝;90岁称合耄耋;100岁称乐期颐。

【2】

【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 】1、知音之交--伯牙子期 2、刎颈之交--廉颇相如 3、胶膝之交--陈重雷义 4、鸡黍之交--元伯巨卿 5、舍命之交--角哀伯桃 6、生死之交--刘备、张飞和关羽 7、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 8、忘年之交--孔融和祢衡。

【3】

【宋代公务员薪水:1个宰相1天1万RMB】宋代公务员的薪水估计是5000多年来公务员待遇最好的了。1个宰相的月薪是50万文,在当时可以买12万斤上等的好米,现在好米算2.5元一斤,12万斤是30万RMB,年薪360万。当时欧洲君主的生活水平也赶不上东京一位守城门的士兵,因为士兵尚且穿得起丝绸制的鞋。

怎么才能学好高中历史

想把历史学好学精,记忆是基础,可光靠记忆是绝对不行的。因为历史当中大量的史料背后所蕴藏的深一层的规律性东西,是必须通过思考得来。下面是有途高考网小编整理的《怎么才能学好高中历史》,希望对你有帮助!

宏观上而言,历史学科知识是把人类文明发展演进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编纂而成,从而体现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发展趋势。从微观上讲,就是要了解一个个历史史实的前因、后果和大致过程。具有时空概念,了解历史的纵向发展和横向联系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理解了这一点,就会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有较好的思想准备。

高二历史教材采用模块教学,内容结构是中外历史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混编而成。再加上囿于篇幅的限制,一些知识环节是跳跃性的,缺少必然的关联,尤其是高二第二学期的两本选修教材的学习。因此,做好课前预习,明确学习任务,带着疑问和思考走进老师的课堂,将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这个学习任务可以是一课的,也可以是单元的。单元导读建议学生在本单元学习开始前一定要认真阅读,它是对本单元内容的高度概述,并搭建了本单元的知识框架,而且阐述了本单元的课与课之间的知识联系。比如必修Ⅲ第三单元的单元导读,导言首先概述了本单元的内容,展示了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演进历程,其次,导言概述了本单元的三个学习要点:希腊先哲对人的价值的阐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对人文主义的倡导和弘扬;启蒙思想家的观点;第三,导言还指出了思想解放与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掌握基本的历史史实,建立起史实之间的联系的过程通常首先是在课堂上,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因此,确保45分钟课堂质量是学好历史学科的中心环节和关键环节。保证课堂质量要做到:一听,认真听讲,和老师进行有效的思维互动;二记,记录每课的知识框架,对重点知识进行标注;三内化,老师当堂讲述的知识最好能够在上课时间内进行消化和吸收,不要给自己留下债务。否则,积累的问题越多,时间越长,学生就会成为“负翁”。四忆;是指对重要史实进行强化记忆。历史学科的学习是建立在基本史实的基础之上,识记重要史实是必要的,否则,一切都是“无米之炊”。其次,课后的复习和整理,建立起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从一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整本书。比如必修Ⅲ第一单元的知识,核心知识是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学)的发展演变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形成 )汉代(出现新儒学,确立主流地位)宋明时期(儒学发展为理学)明末清初(儒学的批判发展)。建立起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更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识记。历史学科的学习切忌把历史知识孤立开来,形成碎片化的记忆。

记住基本史实是基础,会灵活运用知识才是王道。在新形势下的各种考试,题目相对更为灵活,基本上很少考查某种历史现象“是什么”的问题,而是考查“为什么”或者“你怎么看待”这种历史现象的问题。比如说高二年级即将面临的北京市全市会考,主观题部分就非常注重对学生运用和迁移知识的考查。

上一篇:袋鼠妈妈音乐歌唱教案下一篇:艺术学院团总支各部门职责明细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