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三教案

2023-04-29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岳麓版历史必修三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岳麓版历史必修三教案

历史: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教案2(岳麓版必修三)

第15课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课程标准】

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3、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近代科技的勃兴

教学难点:科学进步是对传统神学宗教思想体系的突破,科学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自主预习】【知识梳理】

一、近代科技革命出现的背景

1、物质基础——资本主义发展

2、阶级基础——资产阶级的兴起

3、思想基础——文艺复兴等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

4、个人努力——科学家的努力。

二、从愚昧的黑暗走向科学的光明(科学与神学的较量)

(一)、从哥白尼到伽利略(科学与神学在天文学的较量)

1、哥白尼

①背景:中世纪末期,基督教的地球中心说占统治地位,随着观测技术进步,具有进步思想的人士对传统解释不满。

主要成就:太阳中心说 ③地位: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

④ 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那个时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而且在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开始使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2、伽利略

(1)天文学成就::①、发现木星的四颗卫星,为日心学说找到确凿证据;

②、创制天文望远镜。

物理学成就 : ③、自由落体实验(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2)意义:他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和数学表述形式的近代科学,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基础。

(二)、牛顿的经典力学(科学与神学在物理学领域的战争)

1、主要成就:(1)数学:微积分

(2)物理学: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三定律;经典著作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起完整的力学体系,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其显著特征是注重实验、数学化,这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2、海王星的发现是证明牛顿力学的成功范例。

3、意义:教材60页最后一段。

(三)、达尔文于进化论(科学与神学在生物学的战争)

1、背景:

①基督教会垄断教育,推行愚民政策,宣扬世间万物,都是上帝创造的。上帝造人说成为教会禁锢人们思想的教条。

②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思想解放,基督教神学体系受到重创。

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相继发生,科技长足进步,人类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文化更加开放。

2、 主要成就:

(1)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阐明了进化论的思想。

①(核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②建立起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理论

③说明一切动植物包括人类都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2)1863年赫胥黎发表《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从解剖学的角度论证人猿同祖。 (3)1871年达尔文发表《人类的起源》,进一步论证人类从古猿进化而来。

2、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在生物界中的位置的看法。这样就使得达尔文的进化论在生物学界战胜神学。

如果说文艺复兴把神从人的精神领域驱逐出去,那么 哥白尼 把神从天文学领域驱逐出去 牛顿 把神从无生命的领域驱逐出去

达尔文 把神从有生命的领域驱逐出去

三、从千年的黑暗到灯火辉煌的新时代(科学的应用)

(一)、瓦特与蒸汽机(蒸汽时代)

1、背景:英国工业革命后,迫切需要解决动力不足的问题。

1、成就: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瓦特的“万能蒸汽机”在纺纱厂投入使用,很快推广开来。

2、 蒸气机改良的影响:解决了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煤成为燃料。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为交通运输 、工业等各行各业的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

二、爱迪生与电的应用

1、电的发明:

1831年英国的法拉第发现“用电磁力产生电流”现象;1867年德意志的科学家西门子发明世界上第一台实际可用的大功率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的格拉姆也发明发电机;到20世纪电力已经取代蒸汽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2、

爱迪生:发明电话、电报、电影等1300多项电器, 1879年发明电灯,他被称为“发明大王”。

3、 电力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掀起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变革和文明进步;资本主义确立全球优势,世界各地联系更加紧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思考:思想解放与科技发展之间的关系。

思想解放为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自然科学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课堂训练] 1. 17世纪牛顿力学体系产生的原因有(

)

①生产的迅速发展对基础理论提出了迫切要求 ②伽利略等人的研究已有坚实的基础

③牛顿个人的伟大天才和所作出的巨大努力

④同时代众多著名科学家协同一致的通力合作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牛顿曾经说过:“如果说我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正是站在伽利略、开普勒等巨人的肩膀上,牛顿才建立起宏伟的经典力学大厦,这座大厦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 A.《论法的精神》发表

B.《物种起源》发表 C.《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

D.《纯粹理性批判》发表

3.19世纪英国诞生的一项伟大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了万物”的谎言,把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昧、落后中解放出来。该理论是(

)

A.经典力学

B.进化论

C.太阳中心说

D.万有引力定律 4.下面哪项成就不是爱迪生发明或改进的(

) .

5.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三幅图片人物各是谁?如何评价其在科学史上的地位?

(2)三位人物身上有哪些精神和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6.(2011年山西省临汾一中高二测试)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后,引起了宗教势力的强烈反对,他们叫嚣“打倒进化论”“拯救心灵”“粉碎达尔文”等。这说明了(

) ①达尔文的进化论给上帝创造万物说以致命的一击

②达尔文的进化论动摇了宗教神学的根基

③达尔文的进化论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④达尔文的进化论成为了宗教改革的指导思想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并不是科学真理,但它却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主要在于(

) A.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的先河

B.使自然科学开始从宗教神学中解放出来B C.使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地球的真正主人

D.确立了人类新的宇宙体系

8.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的是(

)

A.哥白尼

B.伽利略

C.牛顿

D.达尔文

9.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后,立即引起了宗教人士的强烈反对。右图是当时讽刺达尔文的漫画,它说明了(

) ①进化论是对上帝造人说的颠覆 ②进化论已经被科学界普遍接受

③进化论动摇了宗教神学的根基

④进化论使自然科学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2011年福建学业水平测试)“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该广告词中瓦特的贡献是(

) A.研制彩色电视

B.发明电灯 C.研制内燃机 D.改良蒸汽机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恩格斯说:“自然研究用来宣布其独立„„的一个革命行动,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地前进。” 材料2: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发展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实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

——《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致瓦·博尔吉乌斯》 请回答:

(1)“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地前进。”结合在近代生物学、物理学领域的主要表现说明这一评论。

(2)根据材料2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15课答案

1---4 CCBD 5答案:(1)图一是哥白尼,是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图二是牛顿,是经典力学的创始人和微积分的创立者之一。图三是达尔文,其进化论思想是生物学上也是人类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革命。

(2)热爱科学、勇于探索、不迷信前人和“定论”的创新精神;崇尚科学、坚持真理,反对宗教神学的大无畏精神;捍卫科学、勇于献身,反对任何形式的歪理邪说的优秀品质。

6---10 ABBCD

11答案:(1)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论,改变了19世纪绝大多数人对生物和人类在生物界中的位置的看法,是对上帝造人说的颠覆。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对人类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一定意义。

(2)原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长刺激了对技术的需求,为近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工具和手段;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科技进步开辟了道路;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解

第二篇: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侨光中学 林小静

本专题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的重大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其中,本课的课标要求为: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包括两部分,其一介绍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地位;其二介绍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地位。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学情分析:对于孔子和老子这两位思想家,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稍有涉及,有所了解,但未必有深刻的体会。本课的学习将使学生温故知新,对这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较深的理解,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尝试着将书本知识运用于现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老子,了解他们的主要思想,了解儒家和道家的形成,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知道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过模拟孔子问答,体会孔子的主张和价值;通过对崔英杰案的思考和1987年美国国情咨文引用老子话语的分析,领会孔子、老子的思想对社会现实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儒家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家的智慧并从中汲取营养;认识孔子和老子的思想的价值。

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之处及对现实的指导作用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体验式学习方法,具体做法是:模拟孔子问答,理解孔子的主张;结合现实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用谈话法了解老子思想,体会其智慧。

教学过程:

(课前)展示本课相关图片,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氛围。

(导入) “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新课学习)

一、孔子及其思想

(一)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通过一组图片了解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孔庙、杏坛、牌坊、孔子塑像、周游列国图、讲学图等)

如果我们要了解孔子的思想,当读什么书?

(二)孔子的思想

教材对孔子的思想学说介绍了几个方面?

情境体验:孔子问答(学生模拟孔子及其学生、国君对话) 1.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和“礼” 模拟对话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仁”的本质和基本内涵是什么?如何做到“仁”?孔子在什么背景下提出“仁”的学说?

“礼”的学说 模拟对话: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孔子的“礼”是什么意思? “仁”和“礼”是有什么内在关系?孔子关于“礼”的主张是否值得肯定?

2、政治主张:“为政以德”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孔子对执政者的要求是什么?“为政以德”有什么积极作用? 案例思考,学以致用:

教师介绍崔英杰案(城管与小贩冲突案件),学生讨论,结合孔子的“仁”的学说、“为政以德”的思想和责任意识,如何处理城市管理问题,避免悲剧重演。

3.敬天地远鬼神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在鬼神观上,孔子主张敬天地远鬼神,强调关注现实社会,把处理现实问题放在首位。所以儒家思想是理性文化。

4、孔子的教育思想

学生列举孔子的教育思想。 幻灯展示: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与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当仁不让于师。

教师引导:2500多年过去了,孔子的一些主张依然没有过时,与今天的教育思想多有吻合,如全民教育、启发式教学法,个别教育,他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过渡:现在,我们来作一个判断,有以下四种政府,你们认为哪一个是最好的政府呢? A.人民只知道政府的存在,但不知道它做了什么事情 B.政府的执政得到广大人民的赞扬

C.政府充满威严,人民因为对它畏惧而安分 D.被人民轻视、打心眼里瞧不起的政府

如果是孔子,他会选择第二种,但在老子的眼中,最好的政府是第一种,这出乎一般人的意料,老子的思想真是非同寻常。

二、老子及其思想

(一)老子其人

教材如何介绍老子的?

(二)老子的思想

下面,我们根据《老子》的摘录概括概括老子的主张。

1、“道”的哲学概念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有物昆(同混)成,先天地生。寂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 透过这两则材料可以看出老子的什么主张?

2、辩证法思想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通过材料中可以看出老子有什么哲学思想?是否还知道《老子》中含有辩证思想的语句吗?

也许是对物极必反规律的洞察,老子特别重视对立面中柔弱卑贱的一方。如对柔弱与坚强、有与无的看法。

3、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 治大国若烹小鲜。

我无为也,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从中可以看出老子的治国主张是什么?(无为而治,效仿自然) 古为今用(老子思想在现实中的运用 )

1987年美国总统里根在国情咨文中引用了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结合美国的传统和里根的执政,想一想里根为什么会引用孔子的治国主张?

(课后作业)阅读《论证》和《老子》

有人认为孔子的思想有保守之处,老子的主张有消极的地方,你的看法呢? (小结)

第三篇: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 第26课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教案 岳麓版必修3

第26课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熟悉20世纪后半期诞生的主要科技,理解高新科技的时代内涵,了解新兴学科的研究方向和研究价值。认识高新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对人类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讲解,结合图片材料归纳总结,形成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高新科技特性的认识,渗透科技与人文精神并重、发挥科技积极作用的情感教育。

二、教学重点:网络技术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信息时代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讨论为辅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人类不断探索自然,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20世纪,电子计算机、遗传工程、航天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诞生,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着整个世界。

(二)讲授新课

一、电脑与网络 (1)互联网诞生的背景

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互联网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不断更新换代。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产品不断升级换代。未来的计算机将朝着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方向发展。20世纪60年代末,在美苏争霸的“冷战”时期,美国处于和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加紧了对信息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直接推动了互联网的产生。

(2)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 互联网是超大规模的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组成的信息与服务共享的网络。1969年美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的计算机网络ARPANE,这是计算机互联网(因特网)的前身。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全球信息网(WorldWideWeb),音译为万维网,顾名思义就是包罗万象的可存取信息的全球性网络。它是人们可以进行相互交流的抽象空间,主要由互联的文本页面、图像、动画、音像及三维世界构成。

(3)互联网的功能和特点

互联网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信息的文化载体,这种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储、处理和传播,以比特为计量单位的电子媒介被人们称为“第四媒体”。国际互联网的应用丰富多彩。例如,收发电子邮件、资料检索、浏览新闻、休闲游戏、网上购物、网上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上谈心等等。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体,具有界面直观、音色兼备、链接灵活和高速传输的特点。互联网不仅具备传统媒体的所有用途,而且具有传统媒体不具备的优势,互联网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后的第四媒体,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为人类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信息源,是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的显著标志。信息化社会既是科技革命的成果,也带来了一场经济革命。在互联网时代,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

二、探索生命的奥秘

生命的奥秘是人类永远在思索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生物学理论研究有了巨大的进展,这构成了我们今天生物技术、遗传工程的基础。

生物工程技术属于综合性学科,建立在计算机、化学等领域各自的技术进步上,其发展时间虽然并不是很长,但是所取得的成就是令人瞩目的,而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也十分深远。

遗传工程的进展是针对人类自身的,也是生物工程的最重要的内容。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国际人类对自身了解的关键性的进步。我国的科研力量在凭借人类生命奥秘这项伟大事业中也发挥了很重要的角色。

三、登上太空

对于太空的探索和人类对于人类自身的探索几乎是同步出现的。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从苏联拜科努尔发射场升空,它标志着人类的活动空间已经从陆地、海洋、大气层扩大到了宇宙空间,人类从此打开天门,放眼宇宙。航天事业的投入是极其巨大的,因此没有雄厚的国力支持,根本无法取得进展。然而,航天事业的发展对于整个人类来说意义重大。从人类发展的前景来看,今后人类的足迹将延伸至整个宇宙,而地球的资源已经发出枯竭的危机信号了,我们一方面在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努力,一方面也要不断寻找新的资源,而整个太空还是一座根本没有人类印记的巨大矿藏。

航天事业在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比如我们每天都可以在电视上看到或从广播中听到天气预报,正因为有了卫星拍摄的气象云图的帮助,我们才可以更加正确地预测天气,从而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和保障。

我国在火箭、卫星等航天技术方面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而“神五”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顺利返回,标志着我国在航天事业方面攀登上了新的高峰,并且完全有能力向更高更深的领域继续前进。

(三)巩固小结:计算机的出现,把人类社会引入“信息时代”;网络使地球缩小成了一个“村”;生物科学的发展使我们对自身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生命奥秘的大门被一层一层地打开;航天科学的发展为人类开辟了更广阔的活动和生存空间。

(四)课堂练习:课后阅读与思考、解析与探究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我测评

第四篇: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9课《电影与电视》精品教案(9页)

第19 课 《 电影与电视 》

学习目标 一

导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电影和电视艺术的起源与发展过程,理解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提高鉴赏影视作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知识竞赛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影视发展的历史。并认识影视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的反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看抗战老兵的会议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抗日战争的残酷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 学习重点:

电影与电视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影视的功能和价值 三 历史素养:

如何看待影视艺术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 二 学习过程: 1导课

老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好不好? 学生:好

老师:大家双眼凝视屏幕上的图像,二十秒的时间,注意,尽量不要眨眼间 (等待大约二十秒)

好,现在把眼睛挪开,看周围白色的墙面,同时迅速的眨眼睛,大家看到了什么? 学生:一个人的头像。

老师:陈国亮,你能不能说一下这是什么现象 学生:视觉暂留

老师:很好,请坐,这种现象叫视觉暂留,也叫余晖效应,是1824年由英国科学家皮特。马克。罗格特首先提出的。

罗格特发现,人眼在观察事物时,光信号传入大脑神经需要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光的作用结束后,视觉形象并不立即消失,利用人眼的这一性质,人们发明了电影和电视。 今天,我们来学习19课,电影与电视 2自主学习

老师:首先,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在组长的组织下,完成导学案。 (在各小组走动,询问完成情况,帮助解答疑难问题) (五分钟之后,确定各小组完成情况)

老师:现在请小组长检查各组的完成情况。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 好,下面我来检验一下大家的学习效果,请看大屏幕

(读题)首先找出有关电影发展历程的图片;然后将这些图片按时间排序;最后根据这些图片简述电影发展历程 原馨雨,你来试一下 学生:3567;

老师:正确,按时间排序 学生:5376 老师:好,最后,根据这些图片简单的叙述一下电影的发展史 学生: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

1927年之前是“默片时代”,美国人格里菲斯因对电影制作和摄影技术进行过重大改革而被誉为“现代电影之父”

“默片时代”的电影多为喜剧,美国的卓别林是最杰出的演员,代表作有《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

随着影像和声音结合的技术日趋成熟,有声电影崛起。1928年设立的奥斯卡奖使现代电影艺术更加繁荣 老师:很好,请坐

(板书:一 电影 无声(1895-1927)(路米埃尔兄弟,格里菲斯,卓别林)

有声(1927-

)(奥斯卡)

老师:这是电影发展史,剩下的三副图片就是电视发展的历程了。李婉池,你能不给根据这三副图片简述一下电视的历程

学生:1926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了电视

二战后,电视开始普及

1962年第一次电视卫星转播 老师:简单明了,请坐

(板书:二 电视 历程(1926,二战,60年代)

老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共同了解了电影和电视的发展历程

为了使大家更好的了解影视发展史,老师准备了一个小型知识竞赛,请看屏幕

大家应该知道江苏卫视有一个挺火的节目叫一站到底,今天这个竞赛就是个低配版的一战到底。 首先看一下规则 (读规则)

1.以小组为单位,选一代表人站立。

2.两组PK,一组一问,限时半分钟回答。答对者继续站立,答错者出局。 3.答对者继续选择PK小组,若能坚持到最后,即为胜利者。

4.一组答题时,若其他组喧哗,此题作废且取消喧哗组的比赛资格 5.文史知识+影视娱乐知识

最后的胜者,老师将奖励一部笔记本

现在,各小组商议一下,选出一名代表参战,每组还要准备一句应战口号。

(各组选出代表:第一组薛则宇;第二组李旭亮;第三组张瑞光;第四组李张悦;第五组何梦寒

老师:请各组说出你们的口号 学生:

老师:好,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又说又练真把式。 首先,请第一组薛则宇选择PK的对手 学生:

老师:好,薛则宇对张瑞光,其他选手先坐下。比赛开始

(串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大批优秀的影视节目呈现在观众面前 请根据图片说出节目的名称) 首先由薛则宇作答 薛则宇:奔跑吧兄弟

老师:正确,张瑞光,请看图片 张瑞光:天天向上

老师:正确。第二组图片,薛则宇 薛则宇:人们的名义

老师:正确,张瑞光,请看图片 张瑞光:欢乐颂

老师:正确。下面一组题叫他的名字,请看屏幕, (读题

他,生于英国伦敦,5 岁就登台表演,后前往美国,开始长达40年之久的电影创作生涯。此时正是默片黄金时代,他的影片多为自制、自编、自导、自演,成为好莱坞的喜剧泰斗,受到千万影迷的敬仰。1972年,美国影艺学院特别颁发奥斯卡奖表彰他对影坛的特殊贡献) 薛则宇。请说出他的名字 薛则宇:卓别林

老师:正确 ,张瑞光注意 (读题

他,出生在美国南部,父亲的言传身教是他成为一个种族主义者,这种意识不加掩盖的出现在他的作品之中,饱受争议。但他对电影的贡献是巨大的。他被称为“现代电影之父”和“电影界的莎士比亚”) 他是?

张瑞光:格里菲斯

老师:正确。下一组题。这是一组选择题 (读题

对卓别林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他是默片时代最负盛名的喜剧演员

②其经典之作有《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一个国家的诞生》等

③他是当时电影艺术中“绝无仅有的天才” ④他的影片故事情节简洁明快,动作表演夸张生动

A. 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薛则宇回答 薛则宇:选C 老师:你确定吗 薛则宇:确定

老师:正确。那为什么不选②呢。

薛则宇:因为《一个国家的诞生》是格里菲斯的作品 老师;很好,看屏幕 (读题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电视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日常生活中难以割舍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实现了“坐拥天地”的梦想开始于

A.十九世纪20年代

B.十九世纪末 C.二十世纪20年代

D.二十世纪末 张瑞光,请选择 张瑞光:选C 老师:正确,解释一下

张瑞光:电视是1926年由贝尔德发明的

老师:正确。看来上面的题难不住两位同学,所以难度升级。请看屏幕。 (串词

自从1928年奥斯卡奖创办以来,到今天已经有了大大小小上百个电影大奖) 屏幕中显示的是国内外八个著名大奖

薛则宇,这八个奖项中属于美国的有哪些? 薛则宇:奥斯卡,金球奖 老师:你确定吗 薛则宇:确定

老师:恭喜你,答对了,你能不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个奖项

薛则宇:奥斯卡奖的全称叫“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1928年设立。“奥斯卡”这个名称的来历说法不一,较为可信的是,1931年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图书馆的女管理员玛格丽特·赫里奇在仔细端详了金像奖之后,惊呼道:“啊!他看上去真像我的叔叔奥斯卡!”隔壁的新闻记者听后写道:“艺术与科学院的工作人员深情地称呼他们的金塑像为“奥斯卡。”从此,这一别名不胫而走

金球奖设立于1944年,此奖的最终结果是由96位记者(其中约三分之二是兼职)的投票产生,金球奖一般在奥斯卡颁奖前几天长生,得奖者往往也是奥斯卡奖的有力争夺者,被成为奥斯卡的风向标

老师:非常好,下来压力到了张瑞光身上。 张瑞光同学,下列奖项中属于中国的有哪些? 张瑞光:金鸡百花,金像奖 老师:你确定吗 张瑞光; 确定

老师:很遗骸,你漏掉了一个。金鸡百花奖是中国大陆的奖项,金像奖是香港地区的,而金马奖是台湾地区的奖项。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所以张瑞光同学PK失败,我们把掌声送个他。 薛则宇,请挑选你的下一个对手 薛则宇:我选李旭亮

老师:好,下面是薛则宇对战李旭亮

准备好了吗 学生:好了

老师:比赛开始 (串词: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召开以来,由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

南方周末每年都会评选出十大梦想实践者。下面,请通过颁奖词说出获奖者的名字。) (读题:

一个曾因为数学成绩而自卑的东北小孩,在表演中找到自信。以表演为信仰,以宽广的戏路、坚实的表演才能赢得了中国市场,也赢得了好莱坞关注。在好莱坞的规则向中国市场倾斜的时代,成为了重要的参与者和标志性符号。无意中介入公益,却成为公益事业狂热的信奉者和传播者。这位公益者演绎了新时代的真善美。) 薛则宇同学请作答 薛则宇:李冰冰

老师:回答正确,李旭亮同学注意 (读题: 生长于西南小城,发达于超级大都会,作为中国最普通的“民二代”,把握了大时代中的小机遇,凭借自己的机敏、才具、勤奋,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小时代。是作家、出版人、导演、商人,制造的文化产品,抚摸并撩拨了那些迷惘的青少年,成为他们的代言人。备受争议,又无可置疑地产生了巨大影响力,成为耀眼并年轻的“富一代”。) 请回答

李旭亮:郭敬明

老师:正确,比赛继续 (串词:

卓别林被誉为默片时代的喜剧之王,他的作品笑中带泪,辛辣的讽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丑态。下面,请根据电影海报来说出卓别林作品的名称 薛则宇同学请作答 薛则宇:摩登时代

老师:正确,李旭亮同学请回答 李旭亮:淘金记

老师:正确。第二组 薛则宇

薛则宇:城市之光 老师:你确定吗 薛则宇:确定

老师:很可惜,回答错误,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大独裁者,是讽刺当时德国的法西斯头子希特勒的。卓别林在这部剧里面把希特勒演得惟妙惟肖,以至于希特勒也忍不住多次观看这部讽刺他的电影。 现在李旭亮准备

这是卓别林的那一部作品 李旭亮:城市之光

老师:你也回答城市之光,确定吗 李旭亮:确定

老师:回答正确,这样薛则宇就被淘汰,给点掌声鼓励一下 李旭亮同学,选择你的对手 李旭亮:我选李张悦 老师:李旭亮对李张悦

这是一组选择题,由李张悦先来回答,请看屏幕 (读题

《2019》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它讲述在2019年世界末日到来时,主人公以及世界各国人民挣扎求生的经历。该片投资超过两亿美元,2009年在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上映,首映当天全球票房就已达到两亿美元。这说明电影艺术(

) A.渗透了大国的强权意识和价值观

B.折射出基督教文明的永恒生命力

C.纯粹是投机商人赢利性商业炒作

D.能够唤起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 李张悦:选D 老师:回答正确,李旭亮注意 (读题

1993年,全世界最受关注的100部影片中有88部是美国片;两家美国组织和两家欧洲组织控制了全球范围的新闻收集和新闻传播。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 A.发展中国家面临新霸权挑战

B.文化输出成为经济增长点 C.文化价值观已出现同化趋势

D.舆论宣传得到了各国重视) 请选择

李旭亮: 我选 B 老师:你确定吗 李旭亮:确定

老师:很遗骸,回答错误。 我们再来看一下这道题

题目中说100部影片中有88部是美国片,美国和欧洲的少数组织控制了全球范围的新闻。含义是西方媒体在世界媒体中占绝对的主导地位。说明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影视,新闻等宣传自己的价值观,加强对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渗透和侵略 所以正确答案是A 这一轮李旭亮失败,还是掌声予以鼓励

那么李张悦的对手只剩下最后一位,何梦寒同学 两位准备好了没 学生:好了

老师:比赛开始 李张悦首先答题 (读题

这组图片反映了电视的什么功能? 李张悦:远程教育 老师:回答正确 何梦寒准备 (读题

1969年7月20日,全世界至少有6亿人坐在电视屏幕前,观看到了美国CBS公司的新闻特别报道——“阿波罗” 11 号飞船的登月旅行。这反映了电视的什么功能 何梦寒:传播资讯 老师:回答正确 李张悦准备

(人们虽坐于家中,却可以细细端详法国卢浮宫里的每一件艺术品,可以倾听悉尼歌剧院里气势恢弘的演唱会,可以在万里长城和金字塔上空“飞翔”,可以在意大利广场的雕塑旁“散步”……。这反映电视的 A.传播资讯的功能 B.娱乐功能

C.把优秀艺术品展示给世人的功能 D.播报新闻的功能 )

李张悦:选C把优秀艺术品展示给世人的功能 老师:正确 何梦寒请看题 (读题

这组图片反映了电视的什么功能? 何梦寒:娱乐功能 老师:正确比赛继续 李张悦准备 (读题

1954年,美国一个城市管理自来水的专员发现,该市自来水耗费量在某些三分钟的时段内会奇怪地突然增加。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当时汽车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刚好是车主集中洗车的时间 B.黑客通过互联网攻击自来水公司的电脑系统,导致数据显示错误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下降,统计数据计算错误

D.当时电视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是广告时间,大家上厕所集中用水) 李张悦:选D 老师:回答正确,能不能解释一下 李张悦:

老师:非常好 何梦寒准备 (读题:

下列哪一个事件最有可能通过电视实况转播为民众所了解(

) A.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用磁力产生电流”现象的过程

B.托尔斯泰的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的出版

C.赫胥黎与牛津主教威尔伯就进化论问题展开的辩论

D.1936年第11届奥运会的开幕式) 何梦寒:选D 老师:正确,请加以说明 何梦寒: 老师:很好

下来是终极pk了 (串词:

自从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以来,一百多年的历史上涌现出许多经典之作,或为爱情,或为人性,或为史诗,或为平凡,见证了人类历史的百年沧桑) 最后一组 看海报,说片名 李张悦准备

李张悦:音乐之声 老师:正确 何梦寒准备

何梦寒:泰坦尼克号 老师:正确 下一组 李张悦 李张悦:阿甘正传 老师:正确 何梦寒

何梦寒: 三傻大闹宝莱坞 老师:正确,继续 李张悦 李张悦:末代皇帝 老师:正确

何梦寒:卧虎藏龙 老师:正确 李张悦:阿凡达 老师:正确

何梦寒:最后的武士 老师:正确

李张悦:疯狂动物城 老师:正确

何梦寒:你的名字 老师:正确 下一组 (读题

根据小说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同名小说《飘》改编的电影,这部影片获得了当年的多项奥斯卡奖,包括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女主演费雯丽凭借其出色的演技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那请问这部影片的名称是: A《罗马假日》 B《乱世佳人》 C《魂断蓝桥》 D《窈窕淑女》 李张悦回答)

李张悦:选B 《乱世佳人》

老师:正确。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部电影吗? 李张悦:

老师:很好,下来何梦寒作答 (读题

由陈凯歌导演,张国荣、张丰毅、巩俐主演,曾于1993年荣获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大奖”,这部影片是 A《霸王别姬》 B《西楚霸王》 C《十面埋伏》 D《花样年华》)

何梦寒:选B西楚霸王 老师:你确定吗? 何梦寒:确定

老师:很遗憾,这部电影确实和霸王有关,但不是真霸王而是唱京剧的霸王。正确答案是A《霸王别姬》

所以最后的获胜者是李张悦,你获得了笔记本一部,请上台来领奖 (李张悦领奖)

其他四名同学也很努力,希望下次可以获奖

老师:好,同学们,最后的时间我们来讨论一个问题,

现在的电视剧可谓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其中,最火的一种题材是抗日剧。可谓是经久不衰,火热的不行。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抗日剧,我们把他称之为抗日神剧,请看屏幕

有手撕鬼子的,有拿手榴弹打飞机的,还有的日本女鬼子拿着22世纪的新式武器,最后还有少儿不宜的。

大家讨论一下,说说你对抗日神剧的看法。等会我找同学来回答 (给2分钟时间各组讨论,最后提问) 老师:陈国亮,说说你的看法 陈国亮:挺喜欢看的

老师:说的有道理,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好,邓锦艳 邓锦艳:

老师:恩也有道理。同学们,这就是本节课的作业。谈谈你对抗日神剧的看法。 这里,我给大家提供一组数据和一部影视资料作为拓展好不好 学生:好

老师:请看屏幕 (读资料

抗日战争中日伤亡人数

(根据中,日,美等国史料统计) 中国军民伤亡共3500多万人

国军 牺牲约三百六十万人

日军 伤亡约二百二十万,死亡约六十万人 中日 伤亡比列约 5 比 1 五个中国士兵才有可能杀死一个日本鬼子 可不可能像影视剧里那么轻松呢? 下面是一段关于抗战老兵的资料 (播放视频《老兵不死》)(大约6分钟)

老师: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请把他写出来。 这里,老师也写了一段。作为本节课结束语。 (朗读

喜欢看什么影视作品是个人的权利,法不禁止则无权干涉。

但抗日战争是我们民族最为苦难的经历,数百万的将士的牺牲,数千万百姓丢失了性命,八年的抗争,才换来了不易的胜利。

决定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战争是不应该被娱乐的。流血的将士,苦难的百姓更是不应该被娱乐的。

我们要正视历史,因为和平来之不易,我们要记住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因为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 勿忘国耻 理性爱国

好,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

第五篇: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教学建议

一、课标概说和整合

(一)课标概说

历史(Ⅲ)

历史(Ⅲ)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共有8个专题。

思想文化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思想文化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了解中外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进一步从思想文化层面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本模块的学习要点: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4.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2)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3)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4)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5.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2)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3)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7.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3)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4)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5)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8.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2)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3)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4)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通过学习,了解中外历史上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学会收集并综合分析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的相关资料,探讨思想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认识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树立自觉传承祖国和人类思想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活动建议】

(1)收集一些社会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传统思想文化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2)讨论解放思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结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讨论先进思想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4)调查当地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了解教育与本地区社会发展的关系。

(5)分组搜集材料,在主题班会上介绍著名科学家的主要事迹。

(6)举办文学艺术作品欣赏会,从历史的视野赏析文艺作品。

(二)三种角度的整合

第一种角度的整合:以时间为线索,中外结合

一、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的文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2.书画的起源和演变 3.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古代希腊智者学派 2.苏格拉底

二、近现代外国和中国的思想文化

(四)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启蒙运动

(五)近代世界的科学技术

1.经典力学 2.进化论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五)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2.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3.新文化运动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六)现代科学技术

1.相对论和量子论

2.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

(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

2.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3.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八)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

2.邓小平思想 3.“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九)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二种角度的整合:以内容为线索,中外结合

一、人文主义思想

(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百家争鸣

2.儒家思想的形成

3.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4.宋明理学 5.明清儒学 6.新文化运动

(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及其发展 1.古代希腊早期人文主义思想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3.启蒙运动

4.马克思主义

(三)近现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和创新 1.向西方学习技术 (1)师夷长技以制夷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向西方学习社会制度

(1)《资政新篇》

(2)维新思想

(3)三民主义

(4)新文化运动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3.走中国自己的路

(1)毛泽东思想

(2)邓小平理论

(3)“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二、科学技术和教育

(一)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1)四大发明

(2)农学、数学、天文学、医学、工程学成就

(二)西方近现代科技

(1)经典力学

(2)进化论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4)相对论、量子论

(5)网络技术、空间技术

(三)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1)两弹一星 (2)杂交水稻 (3)计算机 (4)神舟飞船

(四)中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五)新中国教育发展的历程

三、文学发展

(一)中国古代文学发展

(二)19世纪以来外国文学发展

(1)欧美文学发展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作

(2)苏联文学的发展

(3)亚非拉文学发展概况

(三)新中国文学的发展

四、艺术

(一)中国古代艺术

(1)汉字与书法发展脉络

(2)中国古代绘画与雕塑

(3)南戏、杂剧、昆曲、京剧

(二)19世纪以来西方美术、音乐发展

(三)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

第三种角度的整合:三维目标的整合

一、知识目标

(一)历史概念和历史史实方面的知识 1.中国古代史

百家争鸣 孔子 孟子 荀子 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程颢 程颐 朱熹 四书五经 陆九渊 王守仁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四大发明 诗经 楚辞 汉赋 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 昆曲 京剧 2.中国近现代史

林则除 魏源 张之洞 康有为 梁启超 陈独秀 《新青年》 李大钊 胡适 民主与科学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论持久战》 《新民主主义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三个代表” 两弹一星 袁隆平 银河系列计算机 “神舟”号飞船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科教兴国战略 3.世界古代史

古希腊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 4.世界近现代史

薄伽丘 彼特拉克 马丁〃路德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孟德斯鸠 伏尔泰 卢梭 康德 牛顿 达尔文 爱恩斯坦 普朗克 拜伦 雪莱 巴尔扎克与《人间喜剧》 列夫〃托尔斯泰与《战争与和平》 贝多芬 印象派绘画 莫奈 凡高 毕加索 瓦特与蒸汽机 卢米埃兄弟

(二)历史线索和历史规律类 1.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线索

2.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文化发展的线索和规律 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发展线索和规律 4.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对中国的影响。 (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对中国的影响。 (3)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对中国的影响。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对中国的影响。 5.现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发展概况 (1)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2)“双百”方针的内容和实施的经验教训。 (3)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发展的成就和经验教训。 6.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线索

(1)古希腊学者对人文精神研究的思想历程。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们对人文主义研究的思想历程。 (3)启蒙运动中人们对人文主义研究的思想历程。 7.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线索

(1)经典力学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

(2)进化论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

(3)相对论、量子论对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

(4)蒸汽机、电气技术和网络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8.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的发展线索 (1)19世纪以来文学的发展线索。 (2)19世纪以来美术的发展线索。 (3)19世纪以来音乐的发展线索。

(4)19世纪以来影视艺术的发展线索。

二、能力目标

(一)处理历史材料的能力

(二)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四)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五)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六)表达和辨析历史观点的能力

(七)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

1.学会收集并综合分析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的相关资料

2.探讨思想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

3.调查并收集一些社会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传统思想文化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4.分组讨论解放思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5.探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先进思想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6.调查当地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了解教育与本地区社会发展的关系 7.分组搜集材料,在主题班会上介绍著名科学家的主要事迹 8.举办文学艺术作品欣赏会,从历史的视野赏析文艺作品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2.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3.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树立自觉传承祖国和人类思想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文化发展历程》体系和特色

(一)体系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第4课 宋明理学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第8课 笔墨丹青 第9课 诗言志歌咏言 第10课 从传奇到小说 第11课 梨园春秋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2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第13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第14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5课 理性之光

第16课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第17课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 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第18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第19课 音乐与美术 第20课 电影与电视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1课 西学东渐

第22课 新文化运动

第23课 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 第24课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第25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6课 现代科学革命

第27课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第28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29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第3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31课 综合探究: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二)教材特色

1.教材对课标进行再创造,体现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生产力标准和人文精神 很明显,教材对课标进行了再创造。教材按照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国与世界、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当代的世界与中国的顺序,整合课程标准所规定学习的内容,便于教材使用者横向地、比较地看待中国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历程,也便于教材使用者纵向地、总体地把握全人类文明发展历程。这样,体现了文明史观、全球史观。

在对文化现象的分析评价方面,岳麓版教材以生产力标准为指导,充分关注人的发展,一些分析结论客观、实事求是。

2.教材高于课标要求,对课标明显不足之处进行了增补 例如:课标规定,“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文化发展历程》第8课改为“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这是对课标的提高。

再如在“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中,课标规定,“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从这个部分的其他内容来揣摩《课标》的逻辑:“经典物理学、生物进化论、相对论和量子理论”,这条线典型体现了影响人类科学和思想进步的重大科学理论发展轨迹,“蒸汽机、电气技术”,是第一次、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成就,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生产与生活。按这个逻辑推理,仅以“网络技术”为例,仅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显然没有典型体现第三次技术革命对人类当代生活的影响,起码还应添加“生物工程”、“空间技术”、“原子能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岳麓版必修三第27课补充了这部分内容。这种补充是必要的。

3.教材弹性大,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个人的创造力

由于岳麓版教材相对于《课程标准》来说,补充了不少内容。教师、学生可以在使用教材中,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材进行重组,依据自己的情况决定取舍、添加。这也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这个过程,可以发挥师生的创造力。

4.教材较好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师生的教学活动以课程标准为最低要求,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开展学习活动。教材实际上是课程资源之一,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教材的任务,尽可能在有限篇幅内给师生提供基本的学习资源,给师生指引利用学习资源的线索。

三、三个层次的文化史教学

在哲学上说,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范畴。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一个时代的社会存在主要是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状况。所以,要进行文化现象的教学,必须要弄清楚那种文化现象所产生的政治经济状况。

由此,文化史教学的一般模式是:

一、产生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背景

二、文化现象内容

三、文化现象的影响(对当时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对后世文化现象的影响)

例如:岳麓版《文化发展历程》第三课《汉代的思想大统一》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一)背景

政治:西汉刚建立

经济: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思想:秦朝暴政的教训

(二)内容

1、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而动;

2、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3、注重自身修身养性

(三)影响:汉初统治比较开明,社会矛盾缓和,经济恢复发展

但不能适应中央集权政治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背景

政治:汉武帝时期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经济:西汉经济继续发展,但土地兼并严重

思想:黄老之学不适应形势要求;董仲舒发展了儒学

(二)内容

1、董仲舒新儒学:天人感应

皇帝受天命统治人间,全国臣民必须服从皇帝统治 皇帝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

2、尊崇儒学,摒弃其他学说

(三)影响:有利于西汉巩固中央集权,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儒学确立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地位。

由于对课标、对教材、对课程改革的精神理解的不同,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三种不同层次的处理教材和授课的方式。

以岳麓版《文化发展历程》第12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为例,说明这三个层次是怎样授课的:

层次一:完全按照课本授课

现象:完全抛开《课程标准》来备课;完全按教材的体系来设计讲课线索;完全依据教材的内容来一字一句地进行讲授,并要求学生记住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

课例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泰勒斯、智者学派的哲学观点;掌握苏格拉底的主要哲学观点;掌握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主要贡献

(2)能力(略)

2. 过程与方法:(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略) 重点难点

1. 重点:苏格拉底和亚里斯多德的哲学观点 2. 难点:古希腊哲学的特点 板书:

一、从泰勒斯到智者学派 1.哲学的产生 2.哲学之父泰勒斯 3.智者学派

二、知识即美德 1.哲学家苏格拉底 2.知识即美德

三、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1.柏拉图 2.亚里斯多德 授课PPT

从本课例紧密依靠教材、不遗漏任何知识点、体例完备、时间线索清楚,课件精美。似乎是一节高质量的课。

但是,如果看看课程标准,就可以发现这节课的问题。 课标对这节课的要求是: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由此可以看出,这节课的重点是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难点是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哲学的起源、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贡献是可教可不教的内容。

因为备课时什么都教,总怕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就造成授课赶进度,该进行的教学活动无法进行。

层次二:依据课标要求来使用教材

其特点是:能够正确把握课标精神,根据课标的要求来钻研教材,由此而能够理清教材的思想脉络,并正确区分教材的重难点。

课例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识: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2)能力:分析希腊早期思想家关于人文精神的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阅读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有关论述,并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感悟其中人文精神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古希腊早期人文思想。

重点难点

1. 重点: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2. 难点:古希腊早期人文精神内涵 板书:

一、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一)背景 1.自然哲学的产生 2.民主政治的发展

3.工商业的发展和殖民开拓活动

(二)智者学派的主要观点

(三)影响

二、苏格拉底对人的认识 1.对“人”的研究

2.人必须具有知识和美德 3.影响

三、早期人文主义精神内涵

四、早期人文主义的发展——亚里斯多德和他对真理的追求 授课PPT

现行教材的许多内容,都不是教师必讲、学生必学的。本节课中,自然哲学的兴起、亚里斯多德对真理的追求,都不属于课标的要求,教师在处理这两部分内容时至少有四种方法:

一是按照上述的线索结构全部讲授,在学生素质较高的班级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二是只讲其中的一部分或两部分都不讲,在学生素质较低的班级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三是把它抽取出来,与别的章节内容结合起来讲;

四是把它作为探究活动的内容,只供学生作为阅读材料。 课例二是一所生重点中学教师的授课。

在一般的中学,可以这样授课:

导入:教师讲授,哲学这个概念古希腊人在公元前7世纪左右提出来的。起初,古希腊中的一些人对宗教神话对于世界和人生的解释产生怀疑,希望通过从实际出发,通过人去探究世界万物的本来面目,提出了一系列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他们最先探讨的有关自然界的问题。到了公元前5世纪,一些哲学家们把关注的问题转移到人身上,于是,产生了古希腊早期人文主义思想。

公元前5世纪,那些哲学家为什么把哲学关注的问题转移到人身上呢?

一、具有人文精神的古希腊哲学

(一)背景

(二)智者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三)苏格拉底——强调人的知识与美德

二、早期人文精神内涵

这样处理,本课就可以结束。 布置作业分成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所有的学生必须完成

包括,若干道选择题,课本自测题第一题。

第二层次,今后想读文科的学生完成。在练习内容上增加本课后的“解析与探究”,以及课本自测题第二题。

第三层次,有兴趣的少数学生在前面练习基础上完成研究性学习题目:

到了公元前4世纪,这种人文精神又有所发展,代表人物是亚里斯多德。亚里斯多德对人文精神的发展表现在哪里?

层次三:依据课改理念来整合教材

其特点是:能够正确把握课改精神,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诠释课标,整合教材。

在课改的精神和理念中,最重要是教师必须树立起牢固的课程观。教师是课程的主人。教师依据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统一标准,即《课程标准》,参考最重要的资料,即所选定的课本,自己重新整合授课内容,教出自己的特色。说到底,中学教师要有向大学教授靠拢的野心、胆识、学识。这样一来,有一万名历史老师,就可以开出一万门富有自己特色的历史课程。

课例三: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单元整合教学

整合思路:把整个“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作为一课,将它分为五个课时。

先看课标:

(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2)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3)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4)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5)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6)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课标的层次性非常强: 古希腊时期是“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是“人文主义的含义”;启蒙运动时期是“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在理性精神的推动下,17—19世纪,经典力学是关于非生命的自然科学,进化论是关于生命的科学;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是“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结合我们教师的专业知识,我们可以进一步阐释:古希腊早期人文哲学是在当时宗教神话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人文精神的萌芽,只是少数哲学家的思想,影响面不大。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从世俗社会中来解决人与神的关系问题,人、人性、人的创造性被发现,宗教改革是在宗教领域内部解决人与神的关系问题,最终,神要服务于人。通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人文主义成为社会的主要思潮。用人文主义精神看自然,产生了完全不同于神学的自然科学——哥白尼提出日心学说,布鲁诺、伽利略都支持证明日心学说,而新航路开辟的冒险家们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闯出了一个新世界,用实践证明了原来神学在宇宙方面认识的错误,客观上证明新科学的正确性。17—18世纪,人们用理性主义的观念审视一个新领域——人与人的政治关系问题,这就是启蒙思想。用理性主义看自然,人们发现了非生命领域的规律,集大成者就是牛顿力学体系,在生命领域,达尔文提出进化论,进一步打破宗教神学关于生命起源的禁锢。自然科学的许多新成就,有意无意地运用到社会生产领域,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瓦特改良蒸汽机,并广泛地运用,这一技术与当时人们在科学领域的认识殊途同归,电气技术的应用,就是当时电学科学理论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就是这样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人们的认识也是由低级向高级,由个别领域到广泛领域不断发展。

在知识的呈现方式上,课程标准的思路是,用典型知识说明一般问题。把握住这个思路,我们对课标要求的“等”知识就有了明确的理解。

例如,“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中的“等”,还可以包括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文艺复兴首先从意大利开始,涉及文学、思想、雕塑、绘画等方方面面,后来扩展到英国、西班牙、德意志等地区,这样,“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中的“等”,还包括但丁、彼特拉克、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等意大利人及其作品,扩展后,包括英国的莎士比亚、西班牙的塞万提斯等人及其作品,宗教改革首先从德意志开始,扩展到其他地区,所以,“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中的“等”,还可以包括加尔文。其他的“等”可以依此类推。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一至两个典型例子,只要能说明问题就可以开展教学,就可以对教材进行删、增、补。我们的教学就自由了。历史课程就是历史教师的课程,而不是教材的课程。

这样,我们就理解了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文化发展历程》这样编写的理由。我们用教材就游刃有余。

这样整合,第三单元的五个课时是: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一课时:教师概述第三单元内容;希腊早期人文思想

第二课时: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第三课时:启蒙运动

第四课时:近代科技革命

第五课时:探究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的发展历程

当然还有其他的整合方式。

这种整合,突出了历史教师的三种能力:开发教学资源、调整课程结构和进行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教师完全有权力按照自己的专业知识去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 对大多数老师来说,起码做到上述的第二层次,即依据课标要求来使用教材。相信有部分老师可以做到第三层次,即依据课改理念来整合教材。

四、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与考试要求的关系

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标准、两个要求。即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评价要求。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是教学的唯一法定的最低标准。这在全国都是一样的。

高中历史课的教学要求,是依据《课程标准》制定的,可以因学校具体情况不同而略有不同,但不能低于课程标准。教学活动中,因为学生自身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学科基础、学习能力基础,教师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术水平基础和教学技术基础,各学校的教学要求可以高于课程标准。

评价要求也是根据课程标准制定的,但是,在评价要求中,最主要是闭卷、纸笔考试的要求。这种要求可以低于《课程标准》的要求。

因为考试是一种学习情况的检测手段,考试受考试时间限制,在检测的内容上、程度上都具有选择性,考试的内容要求可以低于课程标准要求。

还有些《课程标准》的要求,例如,学习过程中的查阅资料、合作学习、讨论、调查等等,是无法用考试这种形式来检测的。

因此,考试要求可以低于课程标准的要求。

各校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教学要求》与《考试要求》。《教学要求》要高于《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试要求》可以低于《课程标准》的要求。 理解这一点,就可以结合各校实际情况来开展教学工作了。

五、《文化发展历程》复习备考思路 复习备考,一般进行两轮或者三轮复习。基本原则是,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相结合。 在复习中,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

第一轮整合的方法,可以参考前面整合一(按时间为顺序,中外结合)、整合二(按内容为线索,中外结合),重点解决知识结构和非选择题答题方法问题。

第二轮复习,政治经济文化大整合,重点解决解题能力问题。

上一篇:应急预案演练方案免费下一篇:演讲组第一次活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