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人的价值观

2024-05-02

共产党人的价值观(精选6篇)

篇1:共产党人的价值观

学习时报: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核心要素

2017年06月07日 学习时报第A1版

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核心要素

作者:人民日报评论部副主任

陈家兴

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明确提出,“要坚持共产党人价值观,不断坚定和提高政治觉悟”。中共中央办公厅在今年3月印发的《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大办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共产党人价值观”。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关键是倡导和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

共产党人价值观内涵丰富,发源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于刚健质朴的革命文化、发展于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炼共产党人价值观特别是核心价值观,需要对影响广大党员干部的价值观念不断进行归纳、归类、归宗,形成若干具有高度共识和价值共鸣的“元概念”;继而对这些“元概念”进行深入阐释,充分对接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历史与现实,融入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中,由此完成核心价值观提炼建构与涵养深化的一个完整回路,从而实现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让广大党员干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针对核心价值观简洁明了、易记易懂,又思想深刻、内涵丰富的特点,基于长期的工作和研究,笔者将共产党人核心价值观初步提炼为“忠公清实明”,以下分别简述之。

一是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就有“忠”的深厚文化底蕴。中国共产党赋予“忠”以新的深厚内涵和时代价值。对党忠诚、永不叛党,是党章对党员的基本要求。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都始终强调要忠于党、忠于人民。

一方面,忠诚是无数共产党人用信仰和理想、生命和鲜血淬炼的核心价值,成为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有人曾问邓小平,“长征那么艰难凶险,你是怎样走过来的?”他坚定地说:“跟着走!”面对长征中的艰难困苦,许多人不知道部队要往哪里去、最终到何处,但坚信“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杨靖宇在1939年秋冬“反讨伐”作战中,最后只身一人与敌周旋5昼夜,直至弹尽粮绝,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将其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净是枯草、树皮和棉絮,无一粒粮食。在各个历史时期,多少共产党人为信仰而牺牲,为使命而奉献,为忠于党和人民而履职尽责、鞠躬尽瘁。那些落马的腐败分子,归根到底就在于摈弃了忠诚这一核心价值,以致腐化变质。

另一方面,忠诚具有纯粹的、具体的、无条件的特性,具有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实际行动的坚定性。总书记在多个重要会议上对忠诚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在对党忠诚问题上,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必须纯粹。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必须体现到对党的信仰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组织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上;要求县委书记首先做政治的明白人,强调“对党绝对忠诚,始终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执行党的纪律和规矩,真正做到头脑始终清醒、立场始终坚定”;要求全党同志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这些要求,尽管是对不同群体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提出的,却对“忠”这一核心价值的内涵进行了明确和拓深。

二是公。在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公文化”源远流长而深厚。共产党人更是拓展了“公”的内涵与境界,公道、公正、公心,成为共产党员的价值信守和基本准则。总书记对“公”这一核心价值提出了许多重要论断和明确要求,主要体现在: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有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才能把群众装在心里,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领导干部必须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这些论断和要求,充分彰显了“公”这一核心价值对共产党人的影响力、约束力。

一方面,“公”体现在共产党人的价值信念上,就是一心为公、为民造福,践行党的宗旨。90多年来,共产党人秉持这样的信念与情怀,把人民的幸福始终放在心中。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指出“只要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要求共产党人必须有“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的情怀,要“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怀着强烈的忧民、爱民、为民、惠民之心,察民情、接地气,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诉求”。凡此,皆彰显“公”这一核心价值的情怀与力量。

另一方面,“公”体现在共产党人的价值准则上,就是公正办事、公道用人,恪守党性原则。毛泽东曾为自己定下“三原则”: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县委书记谷文昌反复叮嘱“不许沾公家的一点油”,当他发现县委机关食堂炊事员给自己的小儿子多打了点菜,从此便禁止孩子到食堂买饭。回望历史,中国共产党正是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标注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气质,无数共产党人正是以公心、公正、公道筑就了一道道可歌可泣的丰碑。

三是清。崇清尚洁自古就是贤者的价值守望。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清正、清廉是信念,更是守则。“清”这一核心价值,融合了中国人自古以来对“清”的文化认同、古贤对“清官”的价值守望,融合了共产党人甘于清贫、艰苦奋斗的精神文脉,清正廉洁的思想境界与价值操守,融合了党和国家对党员干部的治政施政要求。

一方面,“清”体现为甘于清贫、艰苦奋斗的崇高情怀。1940年,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在延安的见闻,改变了他的看法:“我曾亲眼见到总司令朱德自己装了饭,和勤务兵一起狼吞虎咽,吃了个饱。”在重庆,蒋介石请他吃了一顿800大洋的盛宴。在延安,毛泽东则用亲手栽种的蔬菜和邻居送来的一只母鸡宴请他。他当时就感慨:“得天下者,共产党也,中国的希望,在延安。”今天,我们已经告别那种极度贫困的年代,但艰苦奋斗、节俭持家的精神永远不能丢,必须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抓改进工作作风,各项工作都很重要,但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多次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艰苦奋斗、清正廉洁,正确行使权力,在各种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凡此,皆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清”的红色基因。

另一方面,“清”体现为清正、清廉、清明的政治操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从严从细管党治党,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从作风建设这个环节突破,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全面强化党内监督,遏制腐败滋生蔓延势头,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使一大批违规违纪问题得到纠正,一大批“老虎”“苍蝇”受到惩处,党内清风正气不断上升,歪风邪气受到极大遏制,党心民心受到极大振奋,从根本上讲都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清”这一核心价值的深刻坚守,集中体现了对清正、清廉、清明价值准则的全面校正。

四是实。中国人自古就把“实”作为一种价值理念予以倡行,有“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的倡导,亦有“清谈误国”历史教训的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人赋予“实事求是”以更深刻的内涵。

一方面,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邓小平说:“我是实事求是派。”在革命岁月,我们党在实践中大胆探索,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在建设年代,我们党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不断探索走自己的路。在改革的历史新时期,我们党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如总书记所强调的,“我们过去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靠实事求是。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还是要靠实事求是”。

另一方面,“实”具有非常丰富的思想方向、价值导向、工作取向。体现在价值观和方法论上,就是以实为信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以实事求是为灵魂和精髓;体现在政治伦理准则上,就是求真务实、崇尚实干,恪守“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理念,坚守“三严三实”准则,从严上要求、在实处着力,注重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体现在行动取向上,就是重实际、求实效、鼓实劲、出实招,注重兢兢业业勤政实干、脚踏实地勇于担当。

五是明。古代贤圣皆以兼听为明。中国共产党人以洞明世界大势、洞明国家和民族前途和命运、洞明自身建设而立身,以认识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而前行,极大地拓展和深化了“明”的核心价值理念,使其成为一代代优秀共产党人实现“内圣而外王”的关键路径。

一方面,“明”体现在修养之道上,是一种党性锤炼。党性修养,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明”的核心价值内化为共产党人的自我约束、自我修养,主要表现为:光明磊落、襟怀坦荡,不掩饰缺点、不回避问题、不文过饰非;有自知之明、兼听而明,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汲取群众智慧,杜绝刚愎自用;勇于自我革命、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致力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另一方面,“明”体现在治理之道上,是一种进取精神。首先是时刻对我们党所处历史方位予以深刻洞察而葆有的那么一种忧患意识。中国共产党人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而是既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又富有强烈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等忧患意识。1949年,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时,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大会上深刻指出:“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今天,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这种深沉的忧患,使一代代优秀共产党人永不自满,始终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其次是时刻对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使命、面临的风险挑战予以清醒认识而葆有的那么一种改革创新精神。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在伟大实践中,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强调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重视基层探索实践,始终注重加强学习,不断为中国这艘巨轮开辟胜利前进的道路。这种强烈的改革创新精神,使我们党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使一代代优秀共产党人保持着旺盛的改革创新精气神。

价值观的提炼和概括不易,价值观的涵养和践行更不易。而文化的效力,往往是需要积十年甚至数十年之功,才会真正产生那种不可逆转的影响力,进而逐渐内化为人们的血脉和基因。然而,当我们以共产党人价值观为核心,大力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党内政治生态的土壤就会得到持续的改良,一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就会有一个显著的改变,进而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就会发生质的变化。

篇2:共产党人的价值观

教育学院

2014年6月7日,华中师范大学第8分党校第51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课持续进行中,由学生就业工作处的郎东鹏老师讲授“中国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观”一章的内容。来自教育学院、心理学院和美术学院的入党积极分子们积极参与,悉数到场。

首先,郎东鹏老师分别剖析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领域和内容,继而论述了价值观的范畴——自然价值观、历史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从而为我们厘清、界定了人生价值观的概念,最终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观的科学内涵。中国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观是共产党人对自己人生价值的总的看法和评价,是共产党人对自己选择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人生道路和人生目标的评价和态度。在其内涵上,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作为价值追求的目标;其二,把劳动创造、无私奉献作为价值实现的条件;其三,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融合作为价值实现的标志;其四,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价值标准。接着,郎东鹏老师为我们仔细梳理、讲解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观的当代追求与时代特征。郎老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从生活中就地取材,列举了大量典型案例,生动而鲜活,比如“活着的孔繁森”杨善洲、“大别山师魂”汪金权,华中师范大学的“春妈”。他们身在不同岗位,却有着一样的特质: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这些优秀共产党员们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大公无

私、坚守信念、一生奉献是党员干部的根本。“见贤思齐”,榜样就是力量。学员们聆听了这些优秀事迹,心灵深受洗礼,感慨万千之余,积极进行自我反省,找寻差距与不足,作为今后的努力方向。优秀的共产党员们是远方的灯塔,指路的明灯,黑夜中光芒万丈,熠熠生辉,尤为耀眼。正是他们,让我们对如何坚持讲求社会贡献与强调个人修养的统一有了全面、深刻、透彻的认识和理解;正是他们,激活、提升了我们敢于担当、服务人民、贡献社会的观念和信仰。

篇3:共产党人的价值观

一、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必须加强共产党人对党的性质和宗旨的认知教育

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做到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 始终坚持将群众路线融入实际的工作生活当中, 自觉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亲密联系, 是我党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需要深入探讨的。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体现在“群众”两字, “群众”即为人民, 如何走好群众路线, 如何把人民的问题处理好, 落实好, 是我党开展所有工作的回归点, 是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和重点, 因此党和国家的所有工作必须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开展。不管是国际局势的处理, 与他国之间的竞争, 与他国的领土纠纷, 还是国内政治经济的发展建设工作, 一切的工作起点都是给生活在这个国家的人民群众创造和谐稳定祥和幸福的工作生活环境, 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这也是我党创立时的宗旨所在。如果不是, 仅仅是为了领导干部中饱私囊, 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而不顾人民的利益, 这样的国家跟被奴隶的国家有何区别, 这样的国家在世界上又有何地位可言, 这样的领导有何尊严可言, 因此无论我们的党员干部处于什么职位, 所从事的工作性质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所在, 因此把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始终贯穿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是党员领导干部如何把服务于人民这一宗旨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出来, 如何做到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问题所在。

二、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有效途径, 也是切实做到做好为人民服务工作的根本保障

一些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存在“四风”问题, 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的位置, 而是始终把个人利益凌驾于人民群众的利益之上, 没有把自己的岗位看作是为人民服务的, 没有把自己的权力看作是人民赋予的为人民利益服务的, 而是把自己的岗位看作是自己领导人民群众的象征, 把人民赋予自己的权力看作是谋取私利的特权, 甚至有的人打着为人民服务的旗号为自己赚取政治资本, 把自己的工作看作是自己政治生涯的跳跳板, 而不是履行“公仆”的责任和义务, 为人民群众的利益鞠躬尽瘁。这些领导干部从内心深处, 从本质上就没有把自己看作是为人民服务而工作的“公仆”, 而是他们始终认为自己是国家和人民的主人, 他们主宰一切, 一切皆为自己随意索取, 职位只是自己获得私利的一种途径。像这样人在党的领导干部队伍中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因为不仅仅是他们自己的行为抹黑了党组织的形象, 损害了国家、人民的利益, 尤为可恨的是一些高级领导干部的行为还带坏了周围的一些领导干部, 使其步他们后尘。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一群人的力量却是无限的, 当只有一个腐败干部时, 其破坏力是有限的是可控的, 可当其周围凝聚了一群腐败干部时, 其破坏力是无法估量的, 因此及时清除混入党组织的腐败分子是必要的而且要毫不手软。党员干部应做好本职工作, 切实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要时刻让自己的头脑清醒, 不断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 在工作中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只有做到宗旨意识强、群众观点强, 才会有为民务实清廉的意识, 才会有好的精神状态, 也才会在关键时刻把个人利益置之度外;否则, 就会淡漠群众, 忽视群众, 各种不良作风就会滋长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批”总结中指出, 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有效途径, 必须聚焦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汇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的正能量。

三、群众是主人, 是裁判员, 是监督者

群众是党和政府的衣食父母, 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是我党的执政理念和施政要领。李克强总理的一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的唯一标准”, 再次将群众观点、群众观念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同时也是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提醒。“大树扎根于沃土, 高楼立足于基石。”人民群众才是我们最强大的后盾, 来自人民, 植根人民, 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人民”一词出现145次, 这充分体现了党的人本理念、为民情怀。

作为一名党员, 笔者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学习的过程中也深刻体会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 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正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贯彻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 贯彻于党和国家的全部工作和活动中, 我们党才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坚决拥护和支持。作为一名普通党员虽然不能拥有党员干部的领悟和其在领导职位上的内心世界, 但是从这次的群众路线的教育实践学习活动中, 我们也看到了很多党员干部在对待群众的态度上有了一定的变化, 相关的职能部门在工作态度和效率上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笔者所感受到的变化最大是学院的服务更加亲民利民, 在群众路线中教师和学生提出了各类问题, 学院通过各种途径及时地去反馈和解决。如果是反映到学院以上的层面的问题, 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反馈到相关职能部门, 如果是学院内的问题就逐一落实, 虽然有些问题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 但是学院也根据实际情况做了通报和解决预案, 让每一位教职员都能体会到学院在对待他们提出的问题的态度, 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学院的主人翁, 学院还广开门路鼓励每一位教职工为学院的发展出谋划策, 积极参与到学院的建设管理工作当中去。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 针对“四风”进行整改的对象主要是党员干部, 普通党员可以参与旁听和学习从而起到警示和教育作用, 而群众则是学习活动中的裁判, 是监督检验者, 不但如此, 人民群众应该永远是党员干部和政府的裁判员, 而党员干部和政府永远是运动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党员干部是否始终坚持了让群众满意是唯一的标准, 是否始终坚持“群众第一”、“群众至上”的工作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宗旨。最终结果如何, 权利应在群众裁判员手中, 而不是现有的考核系统。否则就违背了群众路线的本意了, 规则是运动员自己定的, 裁判也是运动员自己当, 结果可想而知。因此党员干部在制定政策和开展工作时, 必须将民意、民情真正吸纳、充实到方案、标准的制定中, 并在实施过程中, 充分尊重民意, 广泛征求民意, 将评判的标准和标尺交给群众, 让群众去裁定结果。让群众满意、高兴、答应的唯一标准, 不是放在面上说说而已的, 它必须落实到党和政府的每一件事情中、每一项工作上。

四、依靠群众, 服务群众, 改进群众工作方法

在新的时期, 党和国家给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党员干部要从更加合理的角度做群众工作, “依靠群众, 服务群众”, 不管任何时代群众都是我们最坚实的支撑, 这也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不竭动力。正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并且创造性地贯彻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 贯彻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全部活动中, 我们党才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批”总结中指出, 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促使党员、干部得到了党性锻炼, 刹住了“四风”蔓延势头, 带动了社会风气整体好转, 贯彻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和刚性约束初步形成。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群众充分认同, 党内外积极评价。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目的在于建立一个长效机制把优良的作风始终贯穿下去, 通过系列办法举措, 让党员干部深刻剖析在贯彻群众路线中存在的问题, 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 知道“我是谁”, 明确“依靠谁”, 弄懂“为了谁”, 加强制度建设、作风建设, 通过扎实有效的实践活动, 让党员干部增强宗旨意识, 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真心真意地投入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去。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今后始终要走“群众路线”, 主动深入到群众中去, 做群众的知心朋友, 要时刻关注人民群众, 想群众之所想, 忧群众之所忧, 解群众之所难, 真正地为老百姓做实事, 真切地为百姓排忧解难。这是新时期对我们党员干部的新要求, 也是我们党组织建立时的初衷和宗旨, 只有如此方能让我们的党永葆活力。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 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因此只有认真践行群众路线, 构建科学严密的组织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必要的监督机制, 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和奖惩机制, 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才能确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真正取得成效。

摘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意在打造一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领导干部队伍。党的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 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而工作的, 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行, 必须以合乎最广大群众的最大利益, 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篇4:共产党人的价值观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人;价值哲学;价值;意义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1-0020-02

当代共产党人价值哲学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在这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认真学习、全面正确地领会和把握当代共产党人价值哲学思想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对于我们确立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价值哲学思想的价值

1.研究胡锦涛领导集体价值哲学思想,有利于全面地把握胡锦涛领导集体价值哲学思想,有利于推动我国对胡锦涛领导集体价值哲学思想的研究,有利于推动我国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思想研究的深入。在胡锦涛领导集体的治国理论与实践渗透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他们提出的一系列崭新的论断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理论的创新,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造性智慧和辩证思维的体现。只有从价值哲学高度来理解、深入研究胡锦涛领导集体思想,才能更好地把握和领悟其精神实质。在胡锦涛领导集体思想研究方面,在价值哲学方面鲜有人涉足。因此,从价值哲学的角度研究胡锦涛领导集体价值哲学思想,有利于推动我国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思想研究的深入。

2.研究胡锦涛领导集体价值哲学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价值观念变革的正确导向,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价值观念体系,克服市场经济引发的价值观念的混乱、迷惘,指导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3.研究胡锦涛领导集体价值哲学思想,有利于推动胡锦涛领导集体价值哲学思想面向实践,探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矛盾,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避免中等收入陷阱。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中国的发展面临一系列难题和风险,这些风险和难题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既解决了原有的矛盾和问题,又产生了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主要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我们只有基于正确的价值哲学思想的指导,才能更好化解对我国发展的各种制约因素,更好推动我国发展进程,确保实现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2011年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这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就是:2011年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5 432美元。而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来看,人均收入5 000—10 000美元属于一个特殊经济发展阶段。我国经过33年的飞速发展,由低收入国家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之列。但随之而来的很可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正如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所说的,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人均国民收入难以突破1万美元。进入这个时期,经济快速发展积累的矛盾集中爆发,原有的增长机制和发展模式无法有效应对由此形成的系统性风险,经济增长容易出现大幅波动或陷入停滞。大部分国家则长期在中等收入阶段徘徊,迟迟不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在这样一个经济社会的关键发展阶段,既有因为举措得当从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平稳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因为应对失当从而导致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长期动荡的失败教训。为了避免中等收入陷阱,为了早日顺利进行高收入国家行列,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科学发展,我们需要一个科学的价值哲学思想来指导我国的经济社会建设。

4.研究胡锦涛领导集体价值哲学思想,有利于我们反思十年科学发展之路。自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领导集体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十年科学发展之路,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新理论。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未来中国科学发展之路我们该如何更好地前行。这就需要我们从价值哲学的角度对胡锦涛领导集体的价值哲学思想进行梳理。这就客观上要求经济社会发展与价值哲学结合起来,去共同解决一些问题,需要进行价值哲学的思考,提出和实施系统性、战略性、创造性的解决方案与措施。深入研究胡锦涛领导集体价值哲学思想,把握胡锦涛领导集体观察、思考和解决事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有助于诊治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矛盾,有利于反思我国的十年科学发展之路。

5.在当代价值中,胡锦涛领导集体价值哲学思想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指南,对第三世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当代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资源。

二、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价值哲学的意义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价值哲学思想不仅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时代意义和实践意义。

1.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价值哲学是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的发展新阶段。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地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当中必须坚持: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的价值选择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科学发展的价值原则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建设论等内容,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原则,把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价值哲学放射出的时代意义是我们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现代化目标的理论基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价值哲学所具有的时代特征和价值取向在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必然是指导我们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保证。

3.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价值哲学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有力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现代化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现代化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有一个符合时代发展的正确价值哲学思想来指导,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正经历空前的社会巨变: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的价值追求也越来越多元多样。在走向复兴和现代化的关键节点上,需要一个统一的价值哲学思想来凝聚强大精神能量,形成攻坚克难的顽强斗志,实现民族、国家全面科学发展,才能实现梦想。

4.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价值哲学思想对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上仅剩下中国、朝鲜、古巴、越南、老挝这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谷。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中国千方百计进行“分化”、“西化”和“和平演变”,通过意识形态的进攻,使社会主义国家自行演变,从而达到他们所谓的“不战而胜”的目的。它们利用广播、电影、电视和互联网络等各种形式和途径不断地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宣扬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腐朽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宣传“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动摇民众对共产党的信任;宣讲改良主义,抵制马克思主义,宣扬社会主义必然向资本主义演变;企图动摇人们的社会主义意志和民族精神。它们极力鼓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失败论”、共产主义“渺茫论”等,企图实现西化和分化中国的图谋,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面对这种挑战,我们应当积极面对、迎接和回应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和斗争,以中国共产党人价值哲学思想作为我们的思想保证和价值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反对错误意识形态的斗争,大力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篇5:共产党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4.05.07 08:37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 虞云耀

字号:【 大 中 小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继往开来、高瞻远瞩,着眼于中国的长远发展,明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不仅需要有社会物质基础的极大发展,而且要有坚强的思想道德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之魂。中国共产党人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应当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奉者和模范践行者。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及其科学内涵

一般来说,价值观是人们从价值角度对国家、社会、人生所持有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处于主导地位、最重要、最根本、最能集中反映最大多数人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共识的价值观。历史表明,核心价值观引领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保障社会的和谐和有序,判定事物的是非和美丑,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操守。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表明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理论创新的智慧和勇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地激发了社会活力,社会财富快速增长。与此同时,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引发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就业方式、生活方式,乃至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空前的社会变革带来空前的思想活跃,也带来前所未有的社会矛盾和价值冲突。在当今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是什么?全社会的道德规范是什么?精神力量和精神纽带是什么?尖锐地摆在每一个社会成员面前。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理想信念动摇,思想道德滑坡,社会诚信缺失,价值观混乱和价值追求失衡,使许多人产生忧虑和困惑。

我们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理念,又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既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借鉴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优秀成果;既具有社会主义的质的规定性,又反映了时代特征和时代要求;既充分关注每个社会成员的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又妥善处理在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条件下的价值冲突,找到人们能普遍接受的最大公约数,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中形成社会价值共识。

2006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最早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并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党的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并且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党的十八大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任务,“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首次完整地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层次结构和丰富内涵,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最新认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理论自觉和文化自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三个重要来源:一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三是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的,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我们说的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我们说的法治,是社会主义法治;我们说的文明,不仅指物质文明,还包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我们说的富强,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我们说的自由、平等、公正,是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意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相协调的自由、平等、公正。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做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马克思、恩格斯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和罪恶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目的是为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以,社会主义,无论作为一种理论、一种运动,或者一种制度,对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来说,都意味着是一种与他们的生存和发展,与他们的自由、解放和幸福息息相关的根本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集中华民族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之大成,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人类历史留下的每一种文明,都有其历史必然性。总书记提出:“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持和心灵慰藉,携手共同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简单回归,而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是一种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不是对西方文明的生搬硬套,而是立足中国实际对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学习和借鉴,对西方文明的一种包容和超越。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历史责任、执政方式和精神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吸收国外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紧密结合中国实际、时代特征、人民愿望的基础上形成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历史责任、执政方式和精神追求。

(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和历史责任

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写进党的纲领和章程,融入党的全部奋斗实践中。正因为这样,我们党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凝聚起巨大的前进力量。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三件大事,为中国人民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共同理想奠定了政治基础、制度基石和物质保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表现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统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和历史责任是高度一致的。

(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的体现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和目标,也是共产党人的崇高价值追求和执政理念的体现。我们党的发展历史,就是为民族求解放,为社会求进步,为人民求幸福的历史。自由,是人类进步的共同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追求。我们党提出的“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平等、公正是最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和意识形态性质的价值理念。党的十七大指出:“实现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八大强调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提出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风格,也是共产党人赖以生存的价值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既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执政方式的生动体现。

(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价值追求与行为准则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主要方面,是每一个公民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要求。“爱国”反映的是每一个公民与祖国之间应有的关系,是衡量个人与国家价值关系的准则。“敬业”是以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是公民职业道德最起码的要求。“诚信、友善”是个人道德的本源,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任何社会的核心价值观,都是对国家、社会、个人三者关系的规范。重要的是,这种价值观要融入社会生活,使人们在实践中能感知它、领悟它、接受它,从而产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爱国、敬业、诚信、友爱,就是这种容易为人们所感知、领悟和接受,从而形成认同感和归属感的价值理念。它既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追求,也是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共产党人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首先要从这里开始。

三、共产党人要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而且也是对我们党自身的要求,对每一个共产党员的要求。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广大人民群众就会信任我们,就会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大力倡导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定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总书记多次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共产党人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共产党人要善于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现实任务结合起来,不断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目标任务的奋斗。共产党人在复杂的社会实践中要牢记使命,用坚定的理想信念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利益诱惑面前立场坚定,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加强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性观念,是每个共产党人终身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根本需要。要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党员意识,强化群众观念,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干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深入基层一线直面问题和困难,迎难而上,推动工作,在艰苦复杂的工作环境中锻炼党性,自觉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解决矛盾、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使党性不断地得到锻炼提高。共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把自己置身于党组织之中,参加党的活动,接受党的监督,在党内生活中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强烈的自省自律意识,认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共产党人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对待和行使手中的权力,保持崇高的精神境界,自觉把个人的价值追求与党肩负的历史责任统一起来,把个人的价值目标融入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奋斗之中,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尽心竭力地工作,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敢于担当、勇于奉献。在实际工作中要顾全大局,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自己的艰苦奋斗创造经得起历史、人民和实践检验的实绩。

——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保持共产党人的道德情操。共产党人加强思想道德的修养要从自身做起,从自身严起,从点滴抓起,一方面在服务人民群众的道德实践中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操、磨炼道德意志、提升道德境界,另一方面以自己带头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感染和影响广大群众,促进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要自觉加强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道德情操,模范践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和家庭美德。凡是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禁止群众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共产党员的表率作用带动广大群众自觉地提高道德素质,以共产党员的道德力量来推进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

——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邓小平同志指出:“共产党人干事业,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共产党人的人格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积淀传承下来的政治品格和精神气质。共产党人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努力做到胸襟开阔,先公后私,大公无私;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范,体现高尚的人格追求。共产党人要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通过自己的日常言行树立风范,引导人、教育人、感染人、鼓舞人,以模范行为和高尚品质感召群众。共产党人要牢记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坚持公正用权、依法用权、阳光用权,始终保持秉公办事的正气、敢说真话的勇气、勇于创新的胆气,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高尚的人格力量凝聚人心、带领群众,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篇6:共产党人的价值观

刘晓东 2010级心理学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这是增强党性的核心和本质,是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战争年代的许多革命先烈和建设时期的许多模范人物,他们之所以艰苦奋斗,英勇献身,就是因为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目标,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把个人利益乃至生命置之度外。孔繁森、焦裕禄、王进喜、孟泰、李国安,沈浩等等,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为党和人民作出了重要贡献,都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楷模。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些人忘记、淡化了理想信念,这是十分危险的。有的人不是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而是“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见钱就图”;有的贪污几百万、几千万,乃至上亿,手段恶劣,令人发指;有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强迫命令,欺压群众;有的奉行享乐主义,沉醉于灯红酒绿,奢侈浪费,不是人民的公仆,而是群众的老爷。这些都是党性不纯的表现,归根结底是在世界观、人生观上出了问题。

增强党性锻炼,还特别要自觉经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自觉经受名位、权利、金钱、美色、亲情的考验。组织部门是党性最强、作风最正、工作最出色的部门之一,但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也会受到各种歪风邪气的影响。要在学习中自觉加强党性锻炼,严守党的纪律,坚决抵制各种不正之风。

作为一名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苦细致的过程,我们必须根据自身思想道德状况的特点,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才能真正收到实效。要加强自身人生价值观教育,我认为必须以下几方面入手:(一)用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武装自己。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实现新的历史任务的强大思想武器和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支柱。邓小平理论也是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学习邓小平理论是提高自己思想道德素质的主渠道,要用邓小平理论教育武装大学生,使其树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和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同时,还必须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抵制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清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

(二)加强党的建设,以党团组织的优势引导自己,以党团员模范作用鼓励自己 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就必须明白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积极工作,乐于奉献的道理。要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积极工作,以身作则,早日加入党团组织。加深对改革开放大好形势的认识,提高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促使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增强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的价值观与他的世界观人生观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首先我们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迄今为止最科学的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 思主义的基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突破,(二)其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首先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目的。要追求幸福一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二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三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人的一生应当是不断的快乐的积累才构成幸福。

其次选择高尚的人生观。人生观是可以选择的。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选择表现出不同的人生态度,体现着不同的人生观。

上一篇:已生完孩子产假请假条下一篇:区中考英语二模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