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青林创业故事

2024-04-12

张青林创业故事(通用6篇)

篇1:张青林创业故事

创业故事:建筑人生--中国建设监理协会会长张青林校

时间:2009-11-1 8:51:16 阅读:

191 标签: 建设监理 张青林

据http:///ZhengLiBBs/Show.Asp?ID=83656报道:

“我在大学学的是建筑专业,毕业后又在建筑行业工作了30多年,对这个行业有比较深的了解,也有感情。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反映行业的呼声、为建筑业的改革与发展建言献策是我的使命和责任。”2003年“两会”期间,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张青林如是说。

此后,在每年召开的“两会”上,张青林都以一个提案、一次发言、一篇文章体现其“建筑人生”的所思所想。

张青林的人生从大学所学专业开始,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这座宏伟的建筑殿堂。从基层建筑企业最普通的白铁工、宣传干事开始,他一步一个脚印坚实地崛起,官至国家计委施工局局长、建设部施工司司长。他的名字永远和鲁布革冲击波连在一起。而鲁布革水电站工程在我国当代建筑管理史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从这里拉开了中国建筑管理体制和建筑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序幕。张青林是个思想家、实干家,充满了激情和远见卓识,他不仅科学地总结出鲁布革管理经验,而且以大智大勇推进和深化建筑工程领域的改革。他在担任政府建筑施工管理主要领导期间,组织学习和主持推广的鲁布革经验被公认为是他管理思想中最精彩的一部分。可以说,鲁布革冲击波促进了我国建筑领域的全面改革,也造就了张青林人生最为华彩的一段历史。

从1993年开始,张青林又回到了企业,先后担任两家国内一流建筑企业的领导。这样他又把自己平常对建筑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考付诸于实践,在微观层面继续深化他的改革理想。由此,他一试中建,二试泛华。他传奇般的人生经历让人充满了对他的好奇。

“蹲苗理论”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人经历着“反右倾运动”、“四清运动”,也享受着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带来的自豪和激昂。这是一个政治挂帅的年代,很多人的命运都跟政治有关。张青林亦然。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这一年秋天开始的时候,20岁的张青林考取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专业。然而,因为一起政治冤案,张青林无辜受到牵连,犹如一场灾难降临在头上。大学二年级时被免去团支部书记职务。到农村参加社教,因为表现突出,当地党组织根据上级“参加社教的大学生如表现好可以一线入党”的精神,为张青林申报入党,但因为政治原因连续3次都没有被批准,他心中的委屈难以言表。

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当时的建工部六局(现中建一局)三大队,下班组“劳动改造”。他是第一批下到建筑工地班组里的大学生,同来的大学生有的想不通认为大学白读了,为所学的专业知识浪费而长吁短叹。但张青林却是坚强乐观的,他觉得如果不能改变现有的工作,就应该快乐地干一行爱一行。白铁工是个枯燥单调又辛苦的技术活,张青林干了两年就能丁丁当当地敲出滴水不漏的白铁壶来。即使是送报送信他也做出彩儿。他深深体会到常年奔波在外的工人师傅们“家书抵万金”的感受,每天他都会在大家下班的路口,一面把信交到工人师傅的手上,一面乐呵呵地开着玩笑。张青林因此成为工人师傅们每天下班后第一个最想见到的人。

张青林的心胸开朗、朴素无华、踏实敬业赢得了工人师傅们的喜爱,也得到了领导的信任。不久,他被上级调任宣传干事。1972年,张青林所谓的“历史问题”历经8年终于被调查清楚,12月26日他加入了梦寐以求的中国共产党,这一天张青林清晰地记得是毛主席的生日,对他来说意义不凡。张青林说:我体会到了获得解放并被党组织认可的快乐,感受到了党的恩情。今天的人们很难完全理解镌刻在张青林和他那一代人心中的感情。

这段经历让勤于思考的他悟出“蹲苗理论”。“蹲苗”是东北地区的农业用语,张青林认为人的成长也像种地时的“蹲苗”,必须在实践中扎扎实实“蹲”出本领,杜绝浮躁。时隔30多年,已是泛华建设集团董事长的张青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再次精辟地阐述他的“蹲苗理论”:“小苗长出来以后,5月份如果天气旱,小苗不往上长,但根在土里扎得特别深。等到6月份一下雨,因为根系扎得很深,长势非常好,这年的庄稼也就丰收了。其实人才的培养也是一样的道理,也要运用‘蹲苗’的思想,不浮躁,‘蹲’下去的干部一个是能‘蹲’出实际的才能,这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练出来;第二个是能‘蹲’出他的品质,如果这个干部‘蹲’不住,心态浮躁,别人提拔了他就着急,这说明他的根扎得不深,缺乏继续成长的后劲。‘蹲苗理论’运用到培养干部、培养人才方面,就是‘蹲’出才能,‘蹲’出品格,这是当前对干部重要的考验。”

受赏识获重用

19775年,担任中建一局安装公司工会宣传干事的张青林承担了全国劳动模范丁建基事迹的材料整理、写作及到大会上作先进事迹报告演讲的任务。报告会在露天举行,台下有1万多人的工人队伍。张青林了解丁建基,与丁师傅有很深的感情,而且能写会说。他的报告非常成功且轰动全场,丁建基的感人事迹也由此广为传诵,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成为激励和鼓舞建筑工人的精神力量。当时国家计委一位主管建筑的领导同志听了张青林的演讲后不禁感叹:“张青林这个年轻人很有才啊!”

第二年年初,年轻有才的张青林担任安装公司二队党支部书记。在基层领导岗位上,他把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他率真的个性、豁达开朗的语言风格、认定目标一定要实现的精神,使他拥有很强的亲和力和威信,第一次显露出他的领导才能。仅两年时间,张青林就把一个落后的施工队变成北京“工业学大庆”的先进集体。

时光走到1979年,那位国家计委领导干部一直惦记着张青林,当得知张青林工作出色时,爱才惜才的这位领导便提出:“那是一个人才,请人事部门了解了解。”

由此,一代建筑管理大师脱颖而出。张青林被调入国家计委施工局,负责业务统计、执笔给领导写材料等工作。他从企业中来,熟悉基层情况,现在他又站在一个全国的高度看待全行业的情况。从微观到宏观、开阔的视野、切身的体会,这一切使得他对中国建筑管理体制现状逐渐有了深刻和全面的认识。

1984年5月,张青林被提拔为国家计委施工局主持工作的副局长。不到一年,他又被提拔为施工局局长。事后发生的一切证明,这项任命意义重大。没有多久,张青林遇到了一件引发我国建筑领域全方位改革的大事,就是鲁布革水电站工程建设形成的改革冲击波。这不仅成就了他个人职业生涯中最辉煌的一段历史,而且在他的直接组织下,也是我国建筑管理体制和建筑企业经营机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最深刻的一段历史。“我当局长第一件事就遇到‘鲁布革冲击波’。”时隔多年,张青林仍然清晰地记得每一个细节。

鲁布革冲击波 鲁布革位于云南省和贵州省交界处,1981年6月,国家批准建设装机60万千万的鲁布革水电站。当时正值改革开放的初期,鲁布革工程是我国第一个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基本建设项目。但是根据与世界银行的协议,必须进行国际招标。1984年,经过各方面评标,最终确定日本大成公司中标,它的标价比我国企业标价低44%。2年后,日本大成公司承建工程按时完工,质量优良。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基本建设战线长期处于“投资大、工期长、见效慢”的被动局面,而鲁布革工程无论是造价、工期还是质量都严格达到了合同要求。一石激起千层浪。鲁布革工程在行业内引起轩然大波,对我国施工建设管理造成巨大震撼。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极为重视,要求国家计委施工局对鲁布革管理经验进行全面总结。

作为当年国家计委施工局局长的张青林,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指示,多次派人员深入工程现场调查,自己也数次亲临现场了解情况。“现在来看,鲁布革带来了6个方面的冲击:一是对投资体制的冲击,鲁布革工程是我国第一个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工程,这不同于过去的基础设施建设只是单一讲投入。二是以国际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承包单位,冲击了我国原有计划分配任务的体制。三是冲击了原有的施工生产方式。原来的建设施工队伍接到任务后,拖家带口一起上,坛坛罐罐一块搬。而在鲁布革工程中,日本大成公司只出了30多人的项目管理层,全部作业人员是从中国水电十四局雇佣的500名工人。就是这样一个管理层与作业层在现场结合的模式,创出了高效率、低成本的工程施工管理特点。四是冲击了我国隧洞开挖设计生产方案。日本大成公司采用圆形断面一次开挖成型,而我国对于此类情况一直沿用多年的马蹄形开挖方式。两者相比,日本大成公司的生产方式使整个隧洞减少了6万立方米的开挖量和混凝土回填量,节省开挖费228万元、混凝土1230万元,共计1458万元。这也是日本大成公司比中方报价低44%的一个重要原因。五是冲击了国有企业内部组织结构。过去的国有企业建制是局、处、施工队,无论多大的工程都是几个处对一个项目。遇到矛盾,还得上级来协调。建筑施工企业推行项目管理改革,正是从鲁布革经验开始的。六是冲击了原有施工企业形态,促使国有大型企业由劳务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向上游发展,提高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鲁布革工程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管理层与劳务作业层分离才有这种可能。”张青林几乎不假思索,也不带停顿地一一道来。

打开思想天窗 张青林说,“在鲁布革经验总结出来之前,国有建筑企业的改革方向是什么,当时一直是我们苦恼的问题。”

1985年下半年,张青林参加了中央党校的集训,他带着“苦恼的问题”来到中央党校课堂。在这里,张青林系统、深入地学习马克思《资本论》,其中马克思有段论述“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实行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只有直接结合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在我国经济理论界一直认为企业的生产资料就是机器、厂房,对于建筑企业来说生产资料就是诸如塔吊之类的施工工具,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是在企业这样一个劳动场所中实现的。

但勤于思考、赋有独立思想的张青林对此提出质疑:“建筑施工企业不是生产力形成的地方,而是准备阶段,这一点与一般的工厂、企业不同。工厂、企业的劳动者只要把生产资料通过机器设备加工生产出产品,就在企业中实现了双方的直接结合。但对于建筑企业来说,项目在哪里,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就在哪里。所以,过去的理论对马克思的论述指导是不正确的,造成项目在哪里,整个企业包括组织结构、后勤系统跟着搬家到哪里,企业包袱很重,毫无竞争力。”他对马克思的传统经济理论提出新的见解,“依据马克思的理论,在建筑企业里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应当在施工项目上。有了项目才能把劳动者和生产资料运到现场,才能实现直接结合,成为项目生产力。”

他苦苦探索的思想天窗一下子被打开。“我的理论就是在中央党校学习快要结束的时候,我把我的新见解写成《全民所有制建筑企业实行多种经营方式的研讨》论文,发表在中央党校的小报上。整个学习班只有3篇优秀论文,我是其中之一。后来听说他们拿我的论文当样板,说我学《资本论》最结合实际,说得最清楚。”紧接着,张青林话锋一转,回到鲁布革工程的经验上,“1985年如果不在中央党校学习,我写不出这篇论文,后来也总结不好鲁布革管理经验。”

首创项目法施工

然而,对鲁布革经验究竟怎么学?曾经进行过深入地讨论。有的人主张学习日本大成公司项目管理的组织方式,由几十个人的管理层和几百人的作业层组成项目管理小分队;有的人提出日本大成公司的工程技术方案更为先进,学鲁布革经验要学习他们先进的技术;还有的认为是个收入分配的问题,因而我们的建筑企业要学习日本大成公司的收入分配机制。“我认为这几种意见都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管理、技术、分配都只是表面现象,体制和机制若不改革,就无法保证这种国际先进管理模式的运转。”张青林回忆说,“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给国务院的报告中讲到,学习鲁布革经验,要有步骤地改革现行建筑施工管理体制,调整好企业组织结构,寻求一种新的机制,使企业能够自觉地创造鲁布革工程。这是引出‘项目法施工’这个概念的内因。”

“项目法施工”的提出,是在鲁布革经验之后正式表述出来的,但并非起源于鲁布革。1985年,国家计委施工局在宁夏银川召开座谈会,讨论鲁布革经验如何表述和概括时,有人提出用“小分队承包”来表述。当时已从中央党校打开了“思想天窗”的张青林对此感到很不理想。“必须把组织小分队的经验上升到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层次进行深化,这个语言要代表鲁布革经验的改革方向,使企业转变为按照工程项目的实际需要,合理地组织生产要素的投入。”

“当天大家一直讨论到夜里12点,还没有想出一个恰当的语言来概括,我只好说大家先睡觉休息吧,明天再讨论。当天夜里我睡不着觉,翻来覆去地想到底起个什么名。第二天早晨5点钟,我忽然来了灵感,用‘项目法施工’这5个字来表述。想到了以后来不及洗漱,赶紧洗床,把‘项目法施工’概念内涵写下来,用它来表述汲取鲁布革经验、改革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体制的方向。‘项目法施工’是这么来的,然后在全国开始推广鲁布革经验。”张青林说。

学习鲁布革经验、推广“项目法施工”由此在全国国有大中型企业中轰轰烈烈地推广开来,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经营管理的体制和机制转向以项目管理为轴心再造轨道。经过20年的改革与发展,建筑业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基本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今天,项目管理已经成为普遍实行的施工生产方式。

作为这场改革直接的主持者和组织者,张青林创造性地找到解决建筑企业管理体制转轨的有效途径,并且为马克思的《资本论》作出新的理论解释,被公认为中国当代建筑管理史上一位卓越的领袖人物,历史见证了他过人的智慧和改革探索的勇气。

从1993年开始,张青林调入大型国有建筑企业继续担任领导职务,这使得他有机会把自己长期以来对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思考运用到实践上。不过,看起来,与其说是他在实践对企业的管理思想,不如说是他对中国建筑领域改革的探索在继续。

一试中建 1993年,张青林调入中国最大的建筑企业中国建筑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建)担任党组书记、常务副总经理。上任第一年,张青林没有分工,而是带领一些同志埋头搞调查研究。第二年,调研小组写出《中建总公司改革与发展纲要》(简称《纲要》,确立整体做强中建的指导方针,要把中建建设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建筑企业集团。《纲要》确立了中建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的总体框架。张青林在《纲要》中提出深化各项改革、逐步实现企业制度创新的各项具体内容,包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化企业经营机制;推进以事业体制改为企业体制为重点的勘察设计院改革;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用工制度改革;发育和完善企业生产要素市场;等等。他最终要把中建打造为既有资本经营,又有生产经营混和控股的、以建筑业为主业、以实业和贸易为两翼的、具有多元产权结构、多层组织形式、多种功能经营结构、跨行业跨国经营的中国建筑集团。

2001年,在张青林的直接领导下,中建发布《中建总公司理念识别规范手册》,首次确立了中建的核心理念、市场观、质量观、人才观、科技观、分配观、经营要义等。比如,中建的核心理念是:业主第一,用户至上,以诚取信,服务为荣。张青林解释说,我们强调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业主第一、用户至上,我们相信谁赢得了业主、谁感动了“上帝”,谁就拥有了市场,谁就拥有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又如,中建的质量观“过程精品,质量重于泰山;中国建筑,服务跨越五洲”,这两句话是张青林精心推敲、仔细琢磨确定下来的。“过程精品是中建把质量重于泰山的思想落实到过程控制中,细化到每一项制度之中;服务跨越五洲是中建在全球范围内营造‘中国建筑’的名牌效应,这两句话很有气魄啊!”停了一下,他想起什么又说,“2005年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大陆之行时,见到悬挂在中建所承建工地上的这两句话,便高度赞扬,并十分感慨地说,大陆的国有企业有这样的气魄和理念真是了不起。”

在中建,张青林还率先引入CI战略,他要求所有的工程现场和办公环境都要展现一个“外包装”统一形象、统一标识。“严格地说,在中国用工业产品的那些标识、符号转换成建筑业固定产品的符号,我是第一人。”张青林笑着说。由于中建经营区域广、施工项目多,遍布各大城市,又多是显要地段的标志性工程或重点项目。实施CI战略后,几乎一夜之间,中建的标识出现在全国各主要工地。“很多人一看,可不得了了,遍地都是中建的工程。这在同行和社会上都产生热烈的反响,对于中建的名牌效应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试泛华

2004年,张青林离开中建,调任泛华建设集团(以下简称泛华)董事长。

泛华建设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小平同志1992年南巡讲话以后。建设部加大改革力度,经国家体改委批准进行国有股份制企业试点,泛华是试点的产物。建设企业实行准入制度,对工程设计、勘察、咨询、施工、装饰等有资质要求,通常建设企业是先具备某种能力,然后由建设主管部门核定后再给予企业相应的资质,但泛华是个特例。据张青林介绍,泛华作为股份制改革的试点企业,建设部给了它很大的关照,各种资质条件全部一次到位,而且都是一级资质。“也就是说泛华先有了权利,后有了不断发展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讲,泛华吃上了偏饭,这是因为当时为了支持股份制企业的试点。”张青林说,“所以泛华的起点相当高,而且没有老国有企业的历史包袱,完全按照市场化机制运行。在泛华看不到老国有企业中传统的官、本、位,管理人员全部是聘任制。”

在今年初举行的“2005泛华工作会议”上,泛华确定了投融资开发体系、工程咨询管理服务体系和工程总承包体系三大生产经营体系。张青林说,泛华与他过去工作过的中建不同,中建的强项在承包体系上,它拥有的塔吊比泛华多得多、占有的生产要素强得多,但泛华在融资渠道、项目咨询管理方面是长项。

从一家老牌的国有企业到一家年轻的股份制企业,张青林有了更多的比较与思考,也有了不同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思想。“传统的国有企业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目标,企业担负的历史责任、社会责任还不可能完全解脱。中建就是这样一家传统的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都很繁重。既要履行企业责任,又要履行社会责任;既要考虑改革,又要考虑稳定。因此中建的核心价值观不可能惟一化,而是多重的。但泛华不同,只有13年成长历史,它没有历史旧账,也没有人到上级单位打小报告、告状。泛华能够把企业责任和社会责任高度统一起来,也就是企业通过缴税和提供就业岗位来体现社会责任。因此泛华的企业价值观完全可以选择惟一价值观。”在2005年11月底的一次泛华集团工作会议上,张青林建议将泛华的企业价值观表述为“实现市场价值,追求利润最大化”。他希望以此来统一所有泛华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意识,以形成泛华上下一致的良好局面。

在泛华,张青林提倡“快乐文化”,“在这个团队里人文环境宽松,工作起来很快乐,大家感到有奔头。而且能极大地释放人的潜能,凝聚起泛华人创新的力量,以推动泛华持续健康的发展。”

无论早年在政府部门还是在中建总公司,张青林都是公认的最具创造力和判断力的领导者。现在,在泛华他依然证明着这一点。

<张青林档案>

张青林,196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原哈尔滨建工学院)毕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68年至1969年在建筑企业工作。1979年至1993年先后在国家建委、国家经委、国家计委、建设部工作。从1984年起历任国家计委施工管理局副局长、局长,建设部施工管理司司长。1993年至2004年任中国建筑总公司党组书记、副总经理。2004年至今担任泛华建设集团董事长。

张青林是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

主要社会职务有:中国建设监理协会会长、中国质量协会副会长、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项目管理委员会会长、中国建筑业协会经营管理委员会会长、清华大学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研究院兼职教授、新加坡项目管理外籍院士、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学会前中国区主席。

篇2:张青林创业故事

拥有162亿美元,按当前汇率,折合人民币1090亿。

张一鸣,今日头条、抖音的老板,来自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出生于1983年,刚满36岁的他,凭什么能拥有这一切?

龙岩三杰

龙岩,位于福建省西部,地处偏僻,多崇山峻岭。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龙岩人成为领先者,互联网“龙岩帮”,闻名天下。

张一鸣,生于 1983,与美团王兴、雪球方三文同乡,三人并称龙岩三杰。继第一代互联网巨头BAT(百度、阿里、腾讯)之后,第二代互联网巨头TMD(头条、美团、滴滴),龙岩人三占其二。

张一鸣的父亲,原是市科委工作人员,后到东莞经营电子产品加工厂。虽不像同乡王兴家中那么富有,但也称得上家境优渥。

张一鸣的父亲喜欢在家谈工作中的所见所闻,都和科研、发明有关,张一鸣就在这样的熏陶下长大。

,张一鸣考入南开大学。报考天津南开大学的初衷居然是“那里有许多漂亮女生”,到大学一看倒是有几个漂亮女生,可那些名花早就有主了,张一鸣只能用心学业。张一鸣开始觉得学生物很有意思,因此大学就报读生物学。但那几年,是生物学特别火的时代,专业录取分高。张一鸣不幸被调剂到微电子专业。

就读了这个专业一年后,张一鸣发现自己没有控制感。他常常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在面包板上做出一个正弦波信号发生器,失败率还非常高,没有效果的努力,让他非常焦虑。

后来张一鸣转入软件工程专业,写代码,是非常具有确定性的工作,只要你输入代码,敲回车,结果马上出来,一切尽在掌控。

除了编写代码之外,大学时期的张一鸣还做了三件事:一是修电脑;二是在BBS灌水;三是看书。

○ 修电脑帮他解决个人问题。他现任太太,就是通过修电脑相识。

○ 水论坛帮他解决了工作问题。一位师兄在南开BBS上看到他的帖子,就邀请他一起创业。后来他毕业,就与这位师兄一起工作。

○ 看书帮他理清人生原则、未来方向,并打下管理的基础,让他能够在短时间里,脱颖而出,并几乎是无缝地从一个程序员直接过度到一个成功的管理者。

创业之路

毕业后,在师兄的忽悠下,他俩一起创业,做一款面向企业的协同办公软件,由于缺少资金,公司窝在回龙观的居民楼中。

位于昌平区的回龙观,与首都机场同一纬度,离天安门28公里。地铁要一个半小时。

这个产品很快就夭折了。

后来张一鸣进入一家叫酷讯的公司。这家公司虽然什么都还没有,但是产品方向使得张一鸣很心动:做旅游的垂直内容搜索。

张一鸣是酷讯的第一个工程师,003号员工。接下来,酷讯发展迅猛,聘请了很多清华、北大、斯坦佛等学校的计算机专业硕士、博士。

一年后,张一鸣坐到了技术委员会主席的位置,,酷讯正处于发展高峰,但公司管理混乱和方向不明,使得张一鸣萌生去意。

一位老乡听说张一鸣要辞职,于是想拉张一鸣过去一同创业。这位老乡,名叫王兴,张一鸣拒绝了。

经历酷讯的混乱,他想到大公司“洗礼”,学习人家是怎么管理。于是他进了微软,但在微软仅待了半年,张一鸣觉得工作太无聊,便离开了。

王兴又来拉他。但这一次,张一鸣没有拒绝,他以技术合伙人的身份加入了王兴的团队中,负责饭否网和海内网的搜索技术问题。

张一鸣在饭否如鱼得水。他和王兴的关系已不是泛泛之交。饭否的发展,是当时国内互联网上最耀眼的新星之一。

但在7月由于对敏感信息管理不当,饭否被一夜封站。一年半后才得以重新开张,把最重要的发展机遇,拱手相让给微博。

此时,一位叫王琼的女士找到张一鸣。王琼,是海纳亚洲投资基金(SIG)的董事总经理,曾经投资酷讯。在酷讯的一次会议上,她认识了张一鸣,并留下深刻印象。

20,酷讯火爆一把后,开始走下坡路,业务指标一塌糊涂,仅剩房产搜索还在顽强盈利。而这正是张一鸣当时做出来的产品。

王琼看好房产搜索这种模式,就开始拉拢张一鸣做九九房。正好饭否关站,而信息搜索是张一鸣喜欢做的事情,于是离开王兴团队,担任九九房的CEO。

,九九房已经发展非常成熟,尤其在移动端,已成为房产类应用的第一名,但张一鸣却陷入苦恼。他看到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迅猛趋势,并敏锐意识到做一个全网全内容大平台的时机已经成熟。

九九房的发展固然很好,只是池塘太小,蛟龙难以腾飞?张一鸣多次和王琼探讨这个问题。王琼说:你只要是想好,做什么我都支持。

,农历大年初七。在一家还没开始营业的咖啡馆里,张一鸣裹着大衣,和王琼谈得热火,他用一张餐巾纸,在上面画出自己对公司未来发展的设想。王琼并没有犹豫,当即决定对张一鸣投资。

公司还没有注册之前,200万人民币的投资,就已到位,张一鸣的新公司,名叫“字节跳动”(bytedance)。203月,字节开始跳动,它将震撼世界。

我们总结张一鸣创业史前四次均已失败告终,直到第五次创业成功,并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之一!

第一次:大学毕业跟自己的团队一腔热血的投入开发企业办公系统软件,失败。

第二次:做了关于旅游搜索网站酷讯,主要负责搜索研发,失败。

第三次:以合伙人身份加入饭否创业主要负责搜索、消息发布、热词挖掘,防止作弊等系列方向,失败。

第四次:独立创业,关于垂直房产搜索引擎“九九房”,失败。

第五次:创办段子,广受好评,同年8月又推出今日头条。可能是他的毅力和不服输感动了上天,终于在第五次创业中成功了。

你关心的才是头条

现在,张一鸣看到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大潮,认为移动端信息搜集与分发大有作为,当前市场上却没同类型公司。

起步时靠着他多年练就的软件功底,以及多年创业路积累的经验与独到眼光,选择了一条全新的路子做内容。头条起步的100来人里基本都是技术人员,没有一个文字编辑,也都没接触过新闻。

他们做的就是一件事:

用纯技术算法手段从海量的内容中去搜索挖掘有价值的内容,最关键的是这些内容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进行“定制化”推送。

一个热点新闻刚刚出来,几秒后就被今日头条抓到了,然后就成了它的新闻,而且速度比任何纸媒要快,推送比任何网站都精准。

这就是头条一举成功的秘密武器!

自8月推出今日头条,短短90天时间,订阅用户量就突破1000万,等其他几大巨头反应过来,今日头条已经长成了庞然大物。头条就是这样,靠很少的技术人员,靠绝门算法和初级人工智能技术,做到了以往人工手段可能需要几千人的团队才能做到的事。

当然这马上就带来了新问题:

头条靠“智能挖掘”从无数提供内容的网站获取信息,这些“撅着屁股干活”的企业不干了,我们用人海战术做出来的东西,你用“高科技”轻而易举就拿走赚钱了?凭什么呀?

206月以后,张一鸣不干别的,天天就打侵权官司,一个月要处理40-50起。好在到了年底,经过A、B、C三轮融资,他已经手握1亿多美元,有了解决问题的底气。

不是就是钱散人聚嘛,张一鸣挥挥手,与几千家媒体签署了协议,能用钱摆平就坚决用钱来摆平。

为了解决自己不生产内容,老是“拿人手短”的短板,,张一鸣第一时间推出了“头条号”自媒体,邀请1万多家知名的自媒体生产内容,从此再也不用担心侵权了。几个月后,头条号就成为继微信之外的第二大自媒体平台。

以后,内容创业出现井喷,视频直播风口骤起。

张一鸣对于“凭什么可以有腾讯系,阿里系,就不能有今日头条系”不以为然,一方面,张一鸣投资了图虫网、华尔街见闻、新榜、财新世界说、极客公园、餐饮老板内参、30秒懂车等30多个公司,更是大手笔收购美国短视频公司 Flipagram、音乐视频公司musical.ly。

另一方面,他拿出10个亿补贴头条号的视频创作者,并推出火山、抖音两款小视频产品,今日头条更多带有媒体属性,而火山、抖音体现社交属性。就这样,几年功夫,风风火火闹九州,把个“头条系”真的弄成了一个提供内容的大平台。

凡是能走到行业顶尖的公司,都逃不掉各方的种.种非议,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美团、滴滴、拼多多、字节跳动,无一例外。

篇3:张青林创业故事

“我们要复印学习资料、笔记、学生社团活动材料, 原来复印一毛钱一张, 后来涨到两毛了, 这个开销不小。但现在有了免费复印, 我们当然选择不要钱的。”重庆师范大学学生何维雪这样告诉笔者。果真有这等好事?笔者近日走访了大学城校区的多家打印店后, 一切恍然大悟。

你看广告我出复印钱

笔者发现, 免费复印的纸和一般的纸不同, 它只有一面是白纸, 另一面印有培训、招生等方面的广告。打印店老板告诉笔者:打印纸是一个小伙子送过来的, 其实复印的钱, 他已经付了。

老板所说的小伙子叫张山峰。他告诉笔者, “你看广告我给你出复印钱”, 这是他的创业项目。复印是真的全免费, 让学生留电话只是为了方便做回访, 对外绝对保密的。其实学生免费复印后也不用担心是不是真有“天上掉馅饼”这等好事, 只要在复印之后留意复印纸背后的广告, 就算是支付费用了。

“免费复印”受到学生欢迎

一面是白纸, 一面是广告, 愿意采用这种纸复印的人会多吗?张山峰连声说:“多多多。”就目前在重大、重师、重庆医科大学等高校合作的8个打印店来看, 他一个月花在送纸上的成本就有2万多元, 并且一直保持着40%左右的增长趋势。按每人每月20张计算, 整个大学城校区每个月的打印量在400万张左右, 也就是说, 大学城片区每个月同学们花在打印上的钱就有近50万元, 如此大的用量连他自己也很吃惊。

对此,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徐同学的说法也许颇具代表性:“反正是免费的不用白不用, 偶尔看看广告调剂调剂也蛮好的, 这种形式不但能为我们省钱, 而且也很环保哈。”在复印纸上投放广告的刘先生说:“这些广告在学生中保存的时间要比传单长很多, 而且免费复印, 会吸引学生, 从目前反映的情况来看, 效果还不错。”

放弃高薪到北大旁听

免费复印项目是大学生张山峰创业时的创意想法。今年23岁的张山峰来自奉节县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 于2012年7月毕业于重庆三峡学院机电模具专业。大学毕业后, 面对不少企业开出的上万元月薪, 一心想自己创业的他毅然选择到北大旁听。

在北大学习的一年时间, 他受过饿、受过冻、甚至被守门保安拦截过。为了赚取生活费, 为将来创业打下基础, 张山峰在天安门当过小贩, 卖过冰棍。

一个偶然的机会, 在北大光华学院的一堂MBA课上, 张山峰从一个韩国学生口中得知, 他们国家有一个“免费复印打印项目”运行得非常好, 经过深入了解, 他觉得这个项目和自己的现状非常吻合。第二天, 他就前往深圳开始了考察之旅。回到北京后, 张山峰经过调查分析, 发现重庆还没有这个项目, 于是决定回家乡创业。

投入10万元办微企

经过多方考察后, 今年9月, 张山峰投入10多万元, 在四川美术学院大学生文化创意微型企业园成立了微企———重庆市绿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大学城周边的8所高校开展“免费复印打印”业务。

公司成立后, 张山峰每天骑着自行车起早摸黑到大学城周边的企业和打印店联系业务。他告诉笔者, 和伙伴们刚开始在大学城推广免费复印的时候, 每天就几个人打印。后来, 他们10来个人带着免费复印的样板纸和宣传单, 每天分头到各所学校给同学们宣传, 一个月下来, 打印量不断增加, 现在每个月的打印量提高到了18万张左右, 并且一直保持着40%左右的增长趋势。

“现在复印店全铺货到位了, 大家都慢慢接受这种新型的复印模式, 但我的压力反而大了。”张山峰表示, 免费复印模式推行后, 目前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接受并使用这种广告复印纸。但之前他一直把工作的重心放到了校园推广上, 广告客户数量没有跟上, 因手头周转资金不足, 纸张无法满足打印店的供给, 但企业必须要有良好的信誉, 他不能断货。

做“中国复印大王”

张山峰告诉笔者, 经营两个月来, 他虽然没有赢利, 创业过程中也面临着重重困难, 但丝毫没有影响他创业的信心和热情。目前, 张山峰和重庆主城的22所高校打印店签订了合作协议。四川美术学院大学生文化创意微型企业园、沙坪坝区微企科、区就业局等单位在场地、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如果进展顺利, 1年内, ‘免费复印’业务有望在重庆主城以及合川、江津、万州等地全面推行, 在近40所高校落户, 年营业额超过200万元。”张山峰满怀信心地说。

篇4:五张桌子起家的辣妹子的创业故事

1994年,严琦不顾家人的反对,辞去稳定的职业,在重庆郊外的白市驿小镇开了家小饭馆。饭馆小到只能摆5张桌子。不过,馆子虽小,却有个响亮的名字“陶然居”。

“刚开始学做生意,生意一直不温不火。”严琦操着浓重的重庆口音说,她思索着:如何以特色服务吸引顾客?

很快,机会来了。西南农学院一位教授培育出了人工养殖的生态田螺,这种生态田螺以新鲜蔬菜和野生草类为食,个头硕大,肉质饱满鲜嫩又无泥腥味,属生态食品。严琦得到这一信息后,就买了些田螺回来,与厨师反复烹调试验。“我和厨师一起试着把小田螺做成各种味道,泡椒的、过桥的、蘸水的,然后拿去给客人品尝,这样反反复复用了上千斤的田螺哟。”

最后,他们用重庆辣子鸡的炒法,创出了辣子田螺这道有地方特色的菜品。

“当初创业时,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所有的事情都必须亲力亲为,有时累得腰都直不起来,都有放弃的念头了。但我不能就这样半途而废,还没餐饮连锁加盟创业就被困难吓倒,那不成。我必须坚持下来,坚持就是胜利。”严琦说。

为了推广创新菜,严琦又亲自将辣子田螺免费送给高速公路上来往的过客吃。顾客的好评一传十,十传百,严琦的小店迅速由5张桌子扩展到了30多张桌子,再往后是60多张,辣子田螺很快走红。

辣子田螺成了陶然居的招牌菜,也为陶然居赢得了美誉。1998年,辣子田螺被有关部门评定为“中国名菜”,以此为主题制作的陶然螺之宴在第三届中国美食节上荣获中国餐饮界最高奖“金鼎奖”。辣子田螺成功之后,芋儿鸡、泡椒童子鱼等创新菜,在陶然居接二连三地被摆上餐桌。

严琦有着女性的细致,也有着不让须眉的宏大构想。

2008年,她带着陶然居进驻京城。

她告诫员工,在向客人介绍酒水时,要坚持从低到高的原则,给客人提供充分的选择空间,要坚持提醒客人不要点菜过多,以免浪费。

三个月后,陶然居在北京扭亏为盈。

回顾陶然居的成功,严琦说很大程度上是员工的成功。从来不去其他餐饮加盟店挖人才,是严琦的一条原则。她从自己饭店的员工开始培养,用心也用很多时间去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和感情,并且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陶然居的服务员可以升到点菜员,点菜员可升至领班,甚至还可以升为副经理、经理。

“我们陶然居有自己的餐饮职业培训技工学校,每个新员工都要到陶然居的烹饪学校进行培训。”说到培训员工,严琦语速就快起来,眼里也闪着自豪,“从厨师到服务员都来自我们自己的职业培训学校,而且是清一色的重庆人。为什么呢,因为本地人对本地菜最了解,也最有感情,本地人的性格也能影响本地菜的味道,这正是陶然居保持‘原生态’重庆味的奥妙所在。”

“用手做事谁都会,要学会用心做事。”她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把这个理念灌输给每一位员工。“别人用手做饭,而我们要用心来做。”

陶然居已经走过了原始积累阶段,今后是否会追求多元化发展?严琦回答说,“无论什么时候,餐饮都是陶然居的主业,我喜欢做这行,而且我是把餐饮当一个事业来做。”

“别的事都可以搁一下,但再就业的事情必须天天放心上,不能有一点犹豫。”严琦说。到目前为止,陶然居餐饮集团共为6万多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并培训出了2万余名拥有专业技术特长的农民工和下岗职工。

一个餐饮小吃加盟企业的当家人,为什么三句话不离再就业问题?

严琦想了想,才认真地回答记者:“有钱后,想得最多的是回报社会,回报父老乡亲。”怎么回报呢?她觉得让每个家庭都不为就业问题困扰,应该成为企业家的责任,于是,她以捐资助学等方式引导贫困大学生掌握就业技能;每年为重庆市下岗女工提供1000个就业岗位;向贫困农村妇女提供养殖订单……

有一次,在三峡库区,当看到多数农民在家闲着,她当即决定在库区投资1000万元开两个陶然居直营店,此举一下子吸纳了3000名到企业上班;当得知很多人没有技术特长,到外面找工作很困难,她当即出资15万元,为云阳库区免费培训30名厨师;库区的孩子特别是女孩上学难,她捐资20万元,在库区建立一所“陶然居春蕾小学”,让那些失学的女孩能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

“现在的农民工出来找工作难,主要是没有技术特长。陶然居招聘来的工人起初几乎百分之百没有技术,但到陶然居后经过培训、提高,最后都变成了技术能手。”严琦自豪地告诉记者,陶然居办的烹饪培训班是免费的,现在,有一大批从陶然居烹饪培训班出来的技术工,活跃在全国餐饮界各类岗位上。

她打算就这么一直把培训工作做下去吗?

篇5:中国女首富张茵的创业故事

张茵幼时家境清贫,家里还有七个弟弟、妹妹需要照顾。1982年大学毕业之后,张茵先在工厂做会计,后在深圳信托下属的一个合资企业里做财务工作,随后又在一家贸易公司做包装纸的业务。1985年,张茵来到香港,在一家中外合资贸易公司担任会计。一年以后,这家公司倒闭了。此时摆在张茵面前有三种选择:回广东,接受一份年薪6.41万美元的工作,或者创业。

最后,张茵选择了创业——怀揣着3万元,她做起了废纸回收的生意。这个想法缘于一个在造纸厂师傅的启发,“废纸就是森林,将来造纸业肯定要从资源造纸向再生纸发展。”这位师傅说,“从香港进口的纸浆多掺有水分,品质不高,希望能够改变这个现象。”这两句话指明了张茵最初创业的方向。

创业之初张茵只能从低端做起,慢慢建立废纸回收网络,在资金方面,她通过香港银行贷款,一步一步地发展自己的事业。自从在香港入了行,张茵就坚持品质第一,改变香港过去往纸浆里面掺水的做法。但这也触犯了同行业的利益,她被认为是违反了“行规”,甚至因此接到黑社会的恐吓电话,但张茵没有退缩,而是以她的公道和诚实经营迅速在香港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收废纸的那些人都愿意跟她做生意。

1987年,已经在香港创业2年的张茵开始在中国选择投资合作伙伴。在与辽宁营口造纸厂合资成功之后,她又与武汉东风造纸厂、河北唐山造纸厂进行合资,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1988年,她在东莞建立了自己的独资工厂——东莞中南纸业有限公司。

经过几年的发展,香港的废纸回收已经不能满足业务需求,1990年,张茵把目光投向了大洋彼岸——美国。移居美国后张茵在创建了美国中南有限公司(AmericaChungNam)。目前该公司是美国最大的对华废纸出口商之一,也是玖龙纸业最重要原材料的最大供应商。

1996年,中国的高档包装纸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尤其高级牛卡纸几乎全部从国外进口。张茵及时抓住了这一历史性机遇,决定建立东莞玖龙纸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高档牛卡纸。她投资1.1亿美元于1996年12月开始了一期工程的建设;1999年7月,张茵继续注资1.1亿美元,进行二期工程扩建,2006年继续注资1亿多美元,进行三期工程扩建,届时东莞纸业的生产规模将超过100万吨,成为世界上可数的巨型包装用纸生产企业之一。

发现张茵的胡润就是在美国的一份专业杂志上找到了一点“证据”——回收废纸的玖龙纸业竟然是美国集装箱出口最多的企业。事实上,从1990年起,张茵的造纸原料公司中南控股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造纸原料出口商,这一地位蝉联至今。而在美国本土,张茵的大名早以上榜,1997年美国评比出妇女企业五百强,中南公司名列第95位,而张茵是其中唯一的中国女性。而在06年的排行榜上,张茵已经跃居第54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废纸回收大王”。

张式家族

尽管在胡润富豪榜上位居第一,但在随后公布的2006年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上,张茵的名字却意外地被排在第五,个人财富仅为15亿美元,缩水了甚至一半以上。原来与胡润百富榜的计算方式不同,福布斯富豪榜是将张茵的家族财富在家族成员间进行了分割。事实上,熟悉玖龙纸业的人都知道,这是一家受到张茵严格控制的、彻底的家族企业。

张茵的丈夫刘名中出生于台湾,成长在巴西,毕业于名牌大学,精通英语、葡萄牙语,处事稳健细致。张茵与丈夫是在一次贸易上认识的,当时的张茵事业已经很成功了,而刘名中的身份是一位医生,拥有几个诊所,并同时兼做钢铁贸易。两人结婚以后,由于张茵的事业越做越大,便想到要拉丈夫一起经营,经过一番考虑,刘名中答应了张茵的请求。现在,刘名中在玖龙纸业中担任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重任。

“虽说我是董事长,他是副总裁,但不能说他是副手,我们只是分工不同,缺了谁都不行。他很能干,也对自己有信心。他很尊重我,尊重我是这个行业的创始人,但他也是这个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大功臣。我有我的特长,他的能力也非常强。他负责的项目我做不来,我负责的东西他也不一定能行。这就像驾驶一辆车,我不能坐到驾驶员的位置上去,不然就要踩错油门了。”张茵在一次采访中说,“我们之间公私非常分明。我经常说,千万不能老听枕头风。我们之间相处的原则是有错就要认错,而且对事不对人。我做得不对的时候,他也会批评我,还很严厉呢。”

张茵从来不认为丈夫是在为自己打工,没当被问起时,她都一再强调,财富是属于夫妻两个人的。张茵的丈夫也不介意,因为妻子的名气盖过自己,就经常和她开玩笑,直呼她为“女首富”。除了丈夫以外,张茵还有5个弟妹在帮她打理各方面事务。根据2006年玖龙纸业公开资料显示,玖龙纸业总市值约375亿元,张茵和丈夫刘名中、弟弟张成飞控股拥有其72%的股份。在玖龙纸业九位董事席位中,张茵、刘名中、张成飞是执行董事,一个儿子是非执行董事。

“姐姐上首富榜,我们也没觉得有什么特别。因为她在造纸圈里就很有名,只是这次一些普通大众都知道她了。”对于张茵成为女首富,妹妹张秀波反应很平淡。

篇6:五张桌子起家的辣妹子的创业故事

1994年,严琦不顾家人的反对,辞去稳定的职业,在重庆郊外的白市驿小镇开了家小饭馆。饭馆小到只能摆5张桌子。不过,馆子虽小,却有个响亮的名字“陶然居”。

“刚开始学做生意,生意一直不温不火。”严琦操着浓重的重庆口音说,她思索着:如何以特色服务吸引顾客?

很快,机会来了。西南农学院一位教授培育出了人工养殖的生态田螺,这种生态田螺以新鲜蔬菜和野生草类为食,个头硕大,肉质饱满鲜嫩又无泥腥味,属生态食品。严琦得到这一信息后,就买了些田螺回来,与厨师反复烹调试验。“我和厨师一起试着把小田螺做成各种味道,泡椒的、过桥的、蘸水的,然后拿去给客人品尝,这样反反复复用了上千斤的田螺哟。”

最后,他们用重庆辣子鸡的炒法,创出了辣子田螺这道有地方特色的菜品。

“当初创业时,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所有的事情都必须亲力亲为,有时累得腰都直不起来,都有放弃的念头了。但我不能就这样半途而废,还没餐饮连锁加盟创业就被困难吓倒,那不成。我必须坚持下来,坚持就是胜利。”严琦说。

为了推广创新菜,严琦又亲自将辣子田螺免费送给高速公路上来往的过客吃。顾客的好评一传十,十传百,严琦的小店迅速由5张桌子扩展到了30多张桌子,再往后是60多张,辣子田螺很快走红。

辣子田螺成了陶然居的招牌菜,也为陶然居赢得了美誉。1998年,辣子田螺被有关部门评定为“中国名菜”,以此为主题制作的陶然螺之宴在第三届中国美食节上荣获中国餐饮界最高奖“金鼎奖”。辣子田螺成功之后,芋儿鸡、泡椒童子鱼等创新菜,在陶然居接二连三地被摆上餐桌。

严琦有着女性的细致,也有着不让须眉的宏大构想。

2008年,她带着陶然居进驻京城。

她告诫员工,在向客人介绍酒水时,要坚持从低到高的原则,给客人提供充分的选择空间,要坚持提醒客人不要点菜过多,以免浪费。

三个月后,陶然居在北京扭亏为盈。

回顾陶然居的成功,严琦说很大程度上是员工的成功。从来不去其他餐饮加盟店挖人才,是严琦的一条原则。她从自己饭店的员工开始培养,用心也用很多时间去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和感情,并且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陶然居的服务员可以升到点菜员,点菜员可升至领班,甚至还可以升为副经理、经理。

“我们陶然居有自己的餐饮职业培训技工学校,每个新员工都要到陶然居的烹饪学校进行培训。”说到培训员工,严琦语速就快起来,眼里也闪着自豪,“从厨师到服务员都来自我们自己的职业培训学校,而且是清一色的重庆人。为什么呢,因为本地人对本地菜最了解,也最有感情,本地人的性格也能影响本地菜的味道,这正是陶然居保持‘原生态’重庆味的奥妙所在。”

“用手做事谁都会,要学会用心做事。”她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把这个理念灌输给每一位员工。“别人用手做饭,而我们要用心来做。”

陶然居已经走过了原始积累阶段,今后是否会追求多元化发展?严琦回答说,“无论什么时候,餐饮都是陶然居的主业,我喜欢做这行,而且我是把餐饮当一个事业来做。”

“别的事都可以搁一下,但再就业的事情必须天天放心上,不能有一点犹豫。”严琦说。到目前为止,陶然居餐饮集团共为6万多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并培训出了2万余名拥有专业技术特长的农民工和下岗职工。

一个餐饮小吃加盟企业的当家人,为什么三句话不离再就业问题?

严琦想了想,才认真地回答记者:“有钱后,想得最多的是回报社会,回报父老乡亲。”怎么回报呢?她觉得让每个家庭都不为就业问题困扰,应该成为企业家的责任,于是,她以捐资助学等方式引导贫困大学生掌握就业技能;每年为重庆市下岗女工提供1000个就业岗位;向贫困农村妇女提供养殖订单……

有一次,在三峡库区,当看到多数农民在家闲着,她当即决定在库区投资1000万元开两个陶然居直营店,此举一下子吸纳了3000名到企业上班;当得知很多人没有技术特长,到外面找工作很困难,她当即出资15万元,为云阳库区免费培训30名厨师;库区的孩子特别是女孩上学难,她捐资20万元,在库区建立一所“陶然居春蕾小学”,让那些失学的女孩能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

“现在的农民工出来找工作难,主要是没有技术特长。陶然居招聘来的工人起初几乎百分之百没有技术,但到陶然居后经过培训、提高,最后都变成了技术能手。”严琦自豪地告诉记者,陶然居办的烹饪培训班是免费的,现在,有一大批从陶然居烹饪培训班出来的技术工,活跃在全国餐饮界各类岗位上。

她打算就这么一直把培训工作做下去吗?

上一篇:“心系中国梦,做好引路人”征文下一篇:胎心胎芽检查时间时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