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2《姓氏歌》+《百家姓故事——李》+《百家姓故事——张》

2024-05-23

识字2《姓氏歌》+《百家姓故事——李》+《百家姓故事——张》(精选2篇)

篇1:识字2《姓氏歌》+《百家姓故事——李》+《百家姓故事——张》

识字2 《姓氏歌》

《百家姓故事——李》《百家姓故事——张》

一米阅读·名师团队

【教学目标】

1.认识 “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3个偏旁,能正确认读“姓”等12个生字,拓展认识一些常见的姓。会写“姓”字。

2.能仿照课后例子,采用问答的形式,利用合适的方法互相介绍自己的姓氏,对中国的姓氏文化感兴趣。

3.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正确认读“姓”等12个生字。【教学难点】

能仿照课后例子,采用问答的形式,利用合适的方法互相介绍自己的姓氏,对中国的姓氏文化感兴趣。【教学准备】

1.“姓”等12个字会认读,字卡、PPT 2.学生制作自己的姓名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结合学生姓氏,谈话导入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课前准备好的姓名卡片,说说自己姓什么,叫什么名字?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姓名分为两个部分:姓氏和名字。通常情况下名字中的第一个字就是姓。(板书:“姓”字,认读,并说一说怎么记住这个字。)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跟姓氏有关的儿歌,伸出手跟老师板书课题:姓氏歌

(出示字卡)认读“氏”字。

二、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姓”字(投影出示带田字格的“姓”字)说一说,书写时注意什么。(总结:左右结构,左右等高,左窄右宽,女字旁写的时候,横变成提,“生”第一条横写在横中线上,最后一条横最长,多横等距。)

三、初读识字,了解儿歌

(一)初读正音

出示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要求会认的字多读几遍。

(二)检查初读要求

指名分小节读文。(纠错、正音)

四、识字、读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读课文,想一想记住了哪些姓氏?

生自由读后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词卡:

木——子(两个字组合成“李”字);弓——长(两个字组合成“张”字)古——月(两个字组合成“胡”字);口——天(两个字组合成“吴”字)言——午(两个字组合成“许”字)边出示,边重点认读:李、张、古、吴 2.总结介绍方法:

说一说,发现了什么?(通过拆字的方式来介绍姓氏,这也叫分解部件的介绍方法。)3.投影出示:双人徐

同学们想一想,这是用什么方法介绍姓氏的?(介绍偏旁的方法)4.指导朗读、背诵

师生问答、男女生问答等方式朗读、背诵。指名背诵。

(二)学习第二小节

过渡:中国姓氏有很多,古人曾编过一本书叫《百家姓》,里面收集了很多常见的姓氏,这里这几个就是百家姓里的。(投影出示第二小节)

1.指名朗读 2.自读识字

(1)自读识字。自己读一读,说说这些姓氏中哪些是我们班的同学中有的,哪些是自己刚刚认识的?(生自由朗读)

(2)交流。班上同学中有的: 自己早就认识的: 自己刚刚认识的:(3)认识复姓。

出示:“诸葛、东方、上官、欧阳”齐读,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总结:中国的姓氏中,大部分是一个字,也有两个字的,那么像这样的我们就叫复姓。你还知道有哪些复姓吗?(指名说)(3)指导朗读、背诵。

齐读、拍手读、男女对读(一组一行)自由背诵、指名背诵。

(三)背诵

课文我们学完了,你能全部背下来吗?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背诵给同桌听。

五、拓展、实践

1.拓展学习介绍姓氏的方法

课文中我们学习了两种介绍姓氏的方法,这里还有一种介绍的方法:(投影出示)

你姓什么?我姓方,什么方?方向的方。说一说,这是什么方法?(组词的方法)2.拓展认识部分姓氏:

我姓张,弓长张;她姓章,立早章; 我姓姜,羊女姜;他姓蒋,草头蒋; 我姓陈,耳东陈;她姓孙,子小孙; 我姓庄,广土庄;他姓庞,广龙庞。中国人,百家姓。百家姓,美名扬。

3.总结、实践: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三种介绍姓氏的方法了:分解部件、介绍偏旁、组词。你能用上一种方法介绍一下自己的姓氏吗?(指名介绍)

六、整合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百姓故事——李》和《百姓故事——张》

过渡: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的姓氏,也会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姓氏了,每个姓氏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下面我们来读一读李姓和张姓的故事吧!

生自由朗读。

七、布置作业

课后背诵《百家姓》,并查一查自己姓氏的故事。

篇2:识字2《姓氏歌》+《百家姓故事——李》+《百家姓故事——张》

来源一

源于姬姓,出自上古黄帝之孙挥,属于以职官称谓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子少昊青阳氏

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又据《元和姓纂》所载:“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由上这两条史料的记载可看出,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公,其后人以张为姓氏。这一支由黄帝直接传下来的张姓以青阳为发源地,亦即清阳,清阳在清河以北而得名(今河北清河县东),是为清河张氏。 民间至今“天下张氏出清河”之说。

来源二

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20xx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其中,以迁居韩国的张氏影响较大,历代都有入朝为官的。韩国始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后南迁宜阳(今河南宜阳县韩城),又迁阳翟(今河南禹州),最后迁至郑 (今河南新郑)。赵国初都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后迁中牟(今河南鹤壁市西),最 后又迁邯郸(今属河北)。魏国始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后迁大梁(今河南开封市)。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

来源三

出自赐姓或他姓所改。据《读史方舆纪要》所载,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魏国大将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世居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县),后成为 大姓。另有韩、姬等姓人士和乌桓、女真、羯、鲜卑、匈奴、契丹等一些少数民族分支改姓张姓。

来源四

源于古奚族,出自唐朝时期奚族,属于帝王赐改汉姓为氏。奚族,是一个活动于唐、宋、辽、金时期的古老民族。在历史文献中,常把奚民族人记作奚人、奚回。在唐朝时期,奚族张氏出自帝王赐姓。

张忠志,本是奚族人,原居住在范阳,因善骑射,被范阳守将张锁高收为义子,遂从义父姓张。后张忠志屡立战功,官至礼部尚书,封赵国公。到唐代宗李豫即位后,拜张忠志为成德军节度使,又改赐姓名为李宝臣。李宝臣,在有的史籍中仍记其为张宝臣。

来源五

源于其他各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阿昌族、纳西族、僳僳族、瑶族、壮族、黎族、高山族张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台湾等地区,藏族张氏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四川、贵州等藏族聚居区,其姓氏渊源有待予以考证。

张姓氏的历史发展

起源源流

张(Zhang)姓源出主要有:

1、源于姬姓:

①出自上古黄帝之孙挥,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这一支张姓以青阳(即清阳,在今河北清河县东面)为发源地,是为清河张氏。民间有“天下张姓出清河”的说法。

②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属于以字为氏。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他的后代以其字命氏,也称张氏。

2、源于改姓而来:

①出自聂姓。三国魏将张辽原姓聂,其家族为了避怨而改张姓,其子嗣便以张为姓。

②出自赐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

③源于古奚族。张忠志,奚族人,居住在范阳,因善骑射,被范阳守将张锁高收为义子,遂从义父姓张。后张忠志屡立战功,官至礼部尚书,封赵国公。

④由少数民族改姓而来。古代的乌桓、女真、羯、鲜卑、匈奴、契丹等少数民族,有改姓为张姓的。今阿昌族、纳西族、僳僳族、瑶族、壮族、黎族、高山族、藏族,以及赫舍里氏、扎拉里氏、章佳氏、章锦氏、扎库塔氏、爱义氏等十几个满族姓氏,都有人改姓张。

得姓始祖张挥,号天禄,青阳之子,是古代重要武器弓矢的发明者。因弓箭的诞生对社会影响大,所以黄帝封挥为弓正,职掌弓矢制造。后又取弓长之意,赐姓张于濮阳,封地清河。后逝葬于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县)。因此,张挥成了张姓人的始祖。

迁徙传播

张姓氏族最早活动于“尹城青阳”,古地在今河南濮阳和河北清河一带。直至西周宣王时期,在陕西地区出现了张姓的踪迹,西周青铜器皿上铭有张伯、张仲,他们是西周的贵族。张仲辅佐周宣王,使西周得以中兴。

春秋时晋国是张姓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地区。河东“解邑张城”是张姓重要的聚集地和发祥地(古张城在今山西临猗西的黄河东岸)。张氏世代事晋,晋灭后事韩。张老、张侯(即解张)均是晋国的大夫,张老的后代韩国贵族张良成为汉朝开国第一功臣,解张也被一部分张姓后裔奉为先祖。在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张姓人群主要活动于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区。

秦汉是张姓向四周发展和繁衍的重要的时期。张姓在秦初进入了四川,多为三晋贵族的后裔,在反秦战争和随后的楚汉之争中,政治倾向明显,战争中建功立业,封侯赐爵;再西进甘肃、宁夏等地。张姓人群活动地区迅速发展到整个北方、西北和四川地区,成为当时北方地区的第一大姓。同时,西汉留侯张良的后裔从陕西出发,徙河北入江苏,渡过长江,进入江南地区。西汉末,张姓已经到达浙江、江西和福建了。

进入魏晋南北朝之后,由于北方战乱和少数民族的大批进入中原的原因,张姓人群向南方和东南迁移,同时继续向西北发展。西晋末,张姓人群涉足东北,渤海湾地区成为张姓人群重要的聚集中心。唐宋时期,张姓开始向湖广和云贵地区移民。明朝永乐年间由广东始入台湾地区。

张姓氏的人口分布

宋朝时期,张姓大约有49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6.3%,为宋朝第三大姓。张姓第一大省是山东省。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两省,大约占张姓总人口的27.7%,其次分布于四川、河北、陕西、湖南、湖北、山西、甘肃、江西八省,又集中了54.5%。全国形成了华北、西北和中原地区张姓人口聚集中心。

明朝时期,张姓大约有56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6%,为明朝第二大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浙江、江西三省,大约占全国张姓人口的36%,江苏省成为张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南方赣浙苏、北部晋鲁冀豫陕两大块张姓人口聚集地区。

上一篇:争论造句下一篇:以和谐主题的旗下讲话发言演讲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