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

2024-04-21

浅谈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精选10篇)

篇1:浅谈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

浅谈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

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差是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不力所造成的.其主要原因是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在教学理念上认识有偏差、思想上不重视、培养方向不明确、实训条件缺乏、教师实践经验少.本文围绕这几个方面,针对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作 者:王卫东 作者单位:山西省运城市财经学校,山西运城,044000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35)分类号:G421关键词:中职 市场营销 实践教学

篇2:浅谈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

论文关键词:中职 市场营销 项目教学法 校企合作

论文摘要:本文以在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培训体会为起点,在总结该院市场营销专业项目化教学成功之处的基础上,探索了项目化教学在中职营销专业中实施的几个要点:观念上“三对接”;校企合作的必要性;相关教学法的辅助;社会的支持等。笔者认为,交融式的校企合作是实施项目化教学的前提和关键,因此从政府、学校、企业三个角度重点分析了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该专业校企合作的措施,为中职市场营销专业项目化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指导和参考。

一、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项目化教学的成果

1.从岗位及岗位群的能力需要出发,反向进行课程设置

该校根据市场营销职业活动顺序和工作性质的相似性,把市场营销岗位群分为市场调查类、营销策划类、产品销售类、客户服务类等四个岗位类别,然后将市场分析技术、市场营销策划、推销与谈判、门店销售与管理、客户拓展与维护确定为核心课程。

2.完善的项目实施体系

该校建立了清晰的项目化教学体系。以市场分析技术为例,该课程共分为7个学习任务(步骤):制定市场调查方案—确定市场调查方法—设计市场调查问卷—组织实施市场调查—整理分析调查资料—预测市场发展趋势—提交市场调查结果。在三个项目的完成过程中贯穿、学习、巩固这些学习任务,这三个项目分别是项目一——消费者调查与分析,项目二——竞争产品调查与分析,项目三——零售终端调查与分析。项目、任务、课时安排及科学的项目评价指标细则构成了本门课程完善的教学体系。

3.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教学条件

该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团队根据项目化教学的需要,自编校本教材,制作相关网络资源,同时聘请合作企业管理人员为兼职教师,定期为学生授课。此外,校内营销策划实训室、农产品与农资实训室、传化、物美、国美、三彩等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在项目化教学设计及课外实训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中职市场营销专业项目化教学实施的策略

与高职相比,中职在生源质量、师资力量、区域优势、政策支持等各方面都有较大差距。但中职与高职同属职业教育,对于高职项目化教学的成果,中职可取其发展理念,结合当地实际,创出本校特色。

1.发展观念上要实现“三对接”

中职学校应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逆向设置课程体系,实现“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一对接,“职业岗位”与“教学内容”二对接,“职业环境”与“教学环境”三对接。分析企业内部与专业相关的岗位,进行分类并概括出主要岗位群,根据岗位所需知识、技能设置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结合岗位任务选择具有典型性、实用性、时效性的教学项目。

2.校企合作是实行项目化教学的关键和前提

机械、计算机、烹饪等技术性专业通过购进一些设备、软件、仪器就可以很好地完成实训课,而市场营销专业实训课或实践课必须走出校园,在社会上或企业内进行,其操作过程灵活多变,结果评价指标复杂。没有交融式的校企合作,市场营销专业的项目化教学仅仅是纸上

谈兵。

(1)政府要伸出“看不见的手”。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双赢的平台,但大多数情况下,学校是“剃头挑子一头热”。政府要强化政府通过职业教育解决社会公平、市场失灵的角色和作用,并形成相应的法律和制度,强化校企双方的主体责任。同时,加强职业教育政策法规调控,保证企业等投资主体对职业教育的有效投入,给予办学企业税费减免或直接给予经济资助,分担企业办职业教育的负担,调动其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另外,政府还应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校企合作,并选派校企协调员,保障校企合作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得以拓展。

(2)学校要积极“走出去”。首先,学校要专门或联合兄弟院校成立项目教学法改革组,配备专职教师和工作人员,明确职责,把校企合作、项目教学研究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

其次,提高教师素质。项目教学法要求教师成为“双面手”——传道高手和授业能手。学校要完善校本培训和校外培训,请一些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教师来校讲座,组织教师到企业继续深造。聘请合作企业的管理人员为校兼职教师,壮大教师队伍,对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实训

指导。

最后,中职教育要立足当地。学校应重点研究当地企业发展需求,如浙江临海有一大批成功企业,吉利、伟星、永强、华海药业等;拥有涌泉蜜橘、杨梅等特色农产品和潜力巨大的海洋经济;临海是国家卫生城市、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业发展迅速,校企合作机遇难得,前景

广阔。

(3)企业要“想得深,看得远”。企业要“想得深”,要充分认识到企业是职业教育的最大受益者,作为社会一员,要承担起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的社会责任。

企业要“看得远”。企业的生产方式决定其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程度。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是以粗放型和劳动密集型为主,没有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企业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在需求不足。企业要注重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统一,以长远眼光看待人才投资和储备的问题。同时,企业长期战略的稳定性也能避免学校在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方面出现较大的波动。

3.项目教学法需要传统教学法的支撑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项目教学法实施起来较复杂,难度较高,而学习讲究循序渐进,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对一些重难点的分析、视野的拓展、沟通能力的提高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学方式不能唯“项目教学”独尊,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适时调整,灵活多样。

4.项目教学法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差,家庭和社会对他们的认可度低,有些家长甚至把中职学校当做“托儿所”,把老师看作“全职保姆”。社会的偏见对中职学生的自信心及性格造成了不良影响,有的学生自暴自弃、自甘堕落,如“看破红尘”般无所追求,对生活、学习失去了动力和方向。中职学生的发展需要的社会的肯定,社会的支持也来源于职业教育的蒸蒸日上,二者互相促进。

总之,项目教学法的普及和应用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职学校要系统研究国内外成功经验,同时需立足当地经济,自主探索及大胆尝试,完善校企合作,推进项目教学,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促进职业教育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篇3:浅谈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

“教练型”双师教学团队建设指的是建设一支教练型的双师教学团队。“教练型”双师队伍既能上讲台又能下车间, 既懂得如何教学又懂得如何训练, 既是训练的设计者又是学生的指导者、陪伴者和支持者。该团队成员首先要具有双师素质、双师证书, 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练带徒弟的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知识与技能。

二、在市场营销专业中建设教练型双师教学团队的必要性

前哈佛大学科南特曾说过:“一个学校要站得住, 教师要出色”。可见好的学校都是由好的老师支撑的。

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较其他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更多的实践能力, 传统的“单兵作战”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这些变化的需要, 客观上要求教师间进行合作, 教练型双师教学团队建设则是实现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的有效形式。

1. 市场营销教学团队建设是专业综合化的需要

中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 其专业设置与社会职业密切相联, 尤其是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 社会职业系统的变化更加快速和频繁。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要适应这种变化, 必须引导教师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根本改革, 打破传统的单门课程大而全、深而难的学科教学体系, 对相关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 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2. 市场营销教学团队建设是中职教育模式改革的需要

目前, 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育模式改革的重点是积极推行工学结合, 这种教育模式的主要特点就是学习与工作相结合, 使学生既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 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只有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提高团队质量, 才能促进中职教育模式改革。

3. 市场营销教学团队建设是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

在教学团队中, 青年教师需要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传、帮、带”, 老教师也需要在与青年教师的切磋中更新观念、激发活力;学校专任教师需要掌握实践技能, 增强指导实训实习的能力, 企业兼职教师也需要了解中职教育理念, 不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可见, 市场营销教学团队建设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支持的平台, 教师素质的提高和专业能力的增强离不开教学团队建设。

4. 市场营销教学团队建设是提升我校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学校核心竞争力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而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团结和谐的教师队伍则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 毕业生的专业水平、职业素质、就业质量、就业率和岗位适应性被提到了决定中职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位置, 而决定这一切的关键因素则是教师队伍质量的高低。

三、如何在市场营销专业中建设“教练型”双师教学团队

“师资兴则学校兴”,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为强化职业学校市场营销教师专业教学及实践能力, 高素质的中职“教练型”双师教学团队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建设。

1. 健全教学团队发展的政策与措施

对于理论教师, 要有计划地让他们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或学校实训基地和产学研结合基地实际锻炼 (或工作) 一段时间, 以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技能, 使他们逐步成为“教练型”双师素质的教师。积极引进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到中职学校任教, 充实教师队伍。在师资引进中, 要突出教师的“应用技能”这一重点, 严把“能力”关。

2. 强化专业课教师的职业技能培训渠道

中职教师不仅要能讲, 更要能干。动手能力是中职教师必备的技能素质, 关系到能否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直接影响到培养人才的质量。只有高学历高文凭加上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的老师才能适应中职学校的发展, 才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要求。

3. 加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

学科带头人是“教练型”双师教师队伍中的骨干和核心, 是学科建设的旗帜和领路人, 所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至关重要。要积极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 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培养一批高水平的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鼓励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相关专业硕士学位, 提高学历层次。

4. 与企业联系合作, 加快“教练型”双师教师队伍建设

校企密切合作既加强了与企业部门的联系与合作, 又为教师提供了实践和继续提高的机会和条件。因此, 学校和市场营销专业建设要主动对接商业企业发展的需要, 让学生能学到最新知识信息, 从而有效促进课程内容改革, 最终真正实现校企双方“互融双赢”。

选派青年教师到商业企业挂职顶岗, 直接在合作企业挂职锻炼。同时, 鼓励教师在商业企业获得行业资格证书, 以全面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鼓励商业企业吸收经过培训的学生为企业员工, 以此推动基地、教学、招生、就业一体化, 形成促进中职学校教学、就业全面提升。

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练型”双师教师的比例。

5. 完善“教练型”双师教学团队的目标考核机制

对专业教师实施培养的同时, 要依托实训基地建立科学的实绩评价体系。对专业教学团队应实施目标责任制考核及业绩点考核, 要求其在完成实训、实践等一定工作量的同时要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另外, 对专业教师的教学工作应建立专门的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通过考核把专业教师的水平和业绩分成不同等级, 让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并将考核结果与校内津贴及岗位聘任制挂钩。这种机制会极大地激发专业教师的工作潜能, 有利于专业教学团队整体效能的发挥。

市场营销专业“教练型”双师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长期的工程, 只有学校与教师共同努力, 才能打造一支符合专业建设需要的水平高、实力强的教学团队, 才能使师资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 从而保障专业建设的稳步推进, 并有效地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人才支撑。

摘要: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已由传统的“单兵作战”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教学团队模式, 特别是“教练型”双师教学团队建设是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的有效形式。

关键词:“教练型”双师,教学团队,市场营销专业

参考文献

[1]李光寒.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4) .

[2]高俊强, 陈红.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2) .

篇4:浅谈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计算机专业建设 市场需求

一、问题提出

当前,我国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出现了一种自相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是市场上计算机类人才需求的缺口很大,另一方面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就业形势却呈现出下滑的趋势,具体体现在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同时导致招生困难。究其原因,有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但主要是中职学校计算机类专业培养的学生特色不突出,学生存在着“不软不硬、不上不下”、“博而不精、适应期长”等缺陷,具体表现在:

(1)培养的人才和市场需要脱节

目前,一些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在专业设置、专业课程的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上,呈现出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及手段相对滞后等现象,造成了教育和市场需求的脱节,导致学生就业后工作适应能力差,通过自学或重新培训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

(2)发展后劲不足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普遍存在岗位层次低、发展后劲不足的现象。目前,一些中职学校的培养手段相对落后,毕业生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远远不能适应各行各业对计算机专业多方位、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近几年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表明,中职生进入用人单位后,能够独挡一面的极少,多数只能担当基础性或维护性工作。

二、现象分析

从当前市场需求来看,伴随着数码设备走入普通家庭,大众对视频处理、媒体编辑的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 随着我国加入WTO,企业更加注重对外宣传、塑造企业文化,对多媒体制作人才需求也在增加。同时伴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资源的共享,各类企业都在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广泛开展计算机应用。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电子政务、企业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化,使网络应用人才供不应求……由此可见当前计算机人才不是不需要,而是严重紧缺。

三、解决措施

(一)合理定位培养目标,构建专业技能教学体系。

1.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

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不同于电子、机械专业,既不是工厂的流水线,也不是批量生产的车间,其岗位技能具有较强的行业相关性。因而,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也不能是同规格的“批量生产”,必须面向职业岗位进行多层次、多元化的培养。

2、职业岗位能力及技能教学体系的确定

反思我们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 明显落后于职业岗位的技能发展需要。据此提出了进行专业建设的新思路:社会调查→岗位群→专业模块→课程設置,即根据中职生就业的岗位群,设置相应的专业模块,逐步使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二)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结构上要打破传统的按照技术学科进行教材编写的模式,开发和推广与计算机技术发展、应用密切联系的综合性和案例性课程的教材。对不同专业方向所需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各种应用软件课程进行取舍,注重社会实效性和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1.中职计算机专业“行业化和方向化课程设置”思想的提出

计算机行业很需要有一技之长的专门人才,“行业化”的一大特征是专门化,课程设置有单一的目标,有相对集中的科目,学习目标相对要高、精、专、深,所培养的人才是 “专才”而不是“通才”。

我国计算机职业教育著名品牌北大青鸟APTECH 针对中职学校教育特点,开发了适合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的计算机职业培训课程,启蒙星教育,它充分运用“以项目为导向”的先进职业教育方法,课程的学习紧密围绕 “项目”开展,并且项目的设计和选择注意与企业实际需求相结合,着重传授学生实际工作中所需的技术知识、操作技能,使学生了解工作的相关流程,能够让学生走出校门就顺利进入职场。这类课程已在国内一些中职学校试行,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就这个意义上说,“课程设置方向化”势在必行。

2.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合理设置

“通”和“专”是辩证的,“素质化”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的潜力。除了政治、语文、数学、英语、职业道德等文化课外,“素质化”还应包括“专业修养”课程的内容,比如“网络广告设计”专业,其课程还应包括素描、色彩、书法、广告设计、标志设计、音乐基础、摄影艺术等。这些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学生形成“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本专业必备的“艺术素质”,加设“专业修养课”是培养学生成才的首要环节。

“素质化”课程旨在积累深厚根基,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模块化”课程旨在“专才教育”,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模块。每个模块均有“素质课程(包含文化课和专业修养课)”、“项目实践课程”和“就业培训课程”三部分组成,它是培养学生成才的必要基石。

(三)努力提高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素质,精心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

“名师出高徒”,计算机教师的专业能力决定着教学质量,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在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中,应注重使他们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较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

随着信息技术与应用的发展,没有谁能把计算机专业所有的内容都掌握住,计算机专业技能逐步细化,计算机专业课程也随之逐步细化。由此,让专业老师根据自身特长选择专业发展方向就显得十分重要,这对教师自身而言是教学专业生命的延续,对学校专业而言是教师专业质量增值的途经。

(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计算机知识之博大精深,应用领域之广,技术发展之快以及带有不可预知性和随机性问题出现的特点,将使计算机专业人员要不断地接受着新的挑战。而中职学生的自学能力一般都很薄弱,当走向社会遇到新的问题时,没有了教师的指导,学生只能自己去解决。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讲授课程时,避免填鸭式教学,教师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让学生逐渐形成良性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也应当对学生正确定位,不可过高或过低地评价学生。

参考文献:

[1]郑颖.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探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8):178 - 179.

[2]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教职成〔2005〕1号

[3]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 号

[4]黄胜利.计算机教学与“高原现象”[J].河南教育,2007(3)_

[5]潘静,祁利平.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7(11).

[6]师功锋.北大青鸟APTECH“ACCP启蒙星”全新的计算机中职教育课程模式和课程体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9).

[7]吴桂斌.试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J].科技资讯.2006(9).

篇5:浅谈中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

【摘要】本文基于中职市场营销课程的学科特点和本学科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中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中职 市场营销 改革 建议

市场营销学20世纪初创立于美国,1978年引入中国并初步传播。2O世纪末,市场营销学在我国也被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列为新兴的公共学科。有需求才会有市场,我们应针对社会的需求,培养有高能力的实用性人才。这就需要改革市场营销教学,使之适应当今形势发展的需要。

一、当前中职市场营销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因循守旧,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长期以来,我国各类教育受前苏联教育理论影响,形成了“以教为主”的学科本位或知识本位的教学模式。教学基本上是采用“填鸭式”被动教学。这就使得教与学分离,这种状态下的教学效果必然是收效甚微。教学内容采用学科体系,强调教学内容的科学、系统、完善,但不强调其实用性。职业教育也没有完全摆脱这种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方法、重应试轻应用教学模式的影响。一些职校就按普高模式办学,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学生学习基础差,缺乏自信

中职学校多数学生没有达到普通高中的录取分数线,他们是带着中考的挫折感踏进了中职学校的校门。他们初中学业水平较低,学习方法欠佳,严重缺乏自信。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论来看,一个人的智能不能仅仅以他在学校中的表现为依据,而是要看这个人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实际合理环境下的创造力。中职学生是一群具有特殊智力倾向的群体——潜力未被开发、学习成绩或品行暂时落后的学生。当然问题不是单纯地来自学生本身,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学生观本身也存在问题。

(三)教材内容不丰富,更新慢

现在中职学校使用的市场营销学教材看起来可供选择的很多,但是绝大部分内容雷同,甚至很多是大学高职高专教材的翻版,很多近期的企业营销实践案例也没能及时加入到教材中来,教材内容更新慢,导致教师要花很多的时间来处理教材,学生手中的教材跟教师讲授的内容就有了较大的差别,教材在无形中变成了鸡肋。

(四)教师学科素质不高

从目前的营销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实践不足仍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师资队伍的素质也参差不齐。现在的营销教师大多数是非营销类专业出身,还有部分是从其他文科类转岗过来的,师范院校营销专业很少,那些老师自身就缺乏足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进入教学岗位后,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和管理学生的压力过大,往往难以保证社会实践时间,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师脱离实践的现象。

(五)实训实习有所欠缺

在中职学校这是个普遍性的问题:对营销类专业重视不够,经费的投入很少,相当一部分的中职学校都没有建立营销模拟实训室,用以提供学生营销实训、实习需要,更不用说到校外去建立相应的实训实习基地了。一些学校虽然建立了相应的营销模拟实训室,但是,毕竟模拟的实训室与现实生活中的营销环境有着相当大的差别,有些营销实践问题是不能通过校内实训就能解决的,这样学生就不能很好的学以致用,了解当今社会对营销人才的真实要求。

二、中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改进选用师资的方式,提升学生营销能力的基础

一方面要大量聘用企业营销经验丰富的人员来给学生授课,担任学生的校外指导老师。同时,要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参与市场营销活动的全过程,定岗锻炼,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这样既实现了学校和企业双赢的战略,又有助于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更好地结合企业实际,改进教学内容,把成功的市场营销实践或者失败的教训充实到市场营销学的教学中去,以提高学生灵活地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市场营销观念

启发式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基础和认知结构等实际情况出发,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自觉思考。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使学生主动获得知识、发展智能的积极、双向的教学方法。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在讲授某些知识点时,可以将书本及所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激活他们的思维,使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深刻而有效的树立市场营销观念。比如在讲品牌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讨论以下平时大家都穿什么牌子的衣服,这样就能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选出几个最受学生欢迎的品牌,然后问学生为什么喜欢这些品牌,进而引入为什么要有品牌以及企业的品牌策略等等,最后在讲完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后再布置学生为自己喜欢的某一商品设计品牌。由于学生在刚一接触品牌这一知识时,受到教师的启发,学习积极性很高,而且悟性也较强,在之后的学习环节中就会兴趣盎然,学习效果非常好。

(三)加强指导,引导自主解决,扎实学生营销观念

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因此中职市场营销教学首先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不能只满足于学生的“学会”,还要引导学生自己“会学”,启发学生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不要把事情做“完”,而应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例如,在讲营销调查问卷设计时,先发给学生一张标准的调查问卷,然后让学生根据问卷的样式和教材知识去归纳问卷的结构,最后根据样卷再为某产品设计一张调查问卷。教师只要最后对课堂作业进行讲评和解析。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使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行动中不断解决问题,手脑并用,形成一种心理上的内驱力,同时又使学生的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的状态。

(四)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营销能力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实践证明,单一的课堂讲授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实现教学方法创新。

1.案例教学法。比如可以让学生到校园及周边地区店铺、企业中实践,让他们搜集现有店铺企业的经营范围、经营业务、组织结构、营销状况、销售收入等基本情况,在调研的基础上,让学生再通过互联网及其他统计资料更深入地搜集相关数据,并据此做SWOT分析,最后回到课堂上进行讨论分析。

2.协作学习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个别章节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共同研讨和学习,然后展示成果并开展组间的比赛。这样能很好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趣味性。此外还有启发式教学、角色扮演教学法、拓展训练法等。

(五)建立校内模拟实训基地,切实增强营销能力

就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而言,可以尝试建立一个模拟营销公司,并且按照市场规则进行运转。公司总经理由指导老师担任,副总、部门经理等由学生担任。各自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实训采用模拟公司和企业合作的方式,即模拟公司为企业完成营销任务、有偿服务,所获取的报酬以一定比例转化为分数加入到学生期末考试分数当中。各业务部门可自行联系业务,但报经总经理批准,也可开展各种形式的营销策划、公关策划等活动。模拟实习基地的建设,突出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必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为了达到中职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需要对市场营销课程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改革,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结合专业课程设计进行实践,从而培养出理论扎实、能力出众的市场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润琴.市场营销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孙喜亭.关于教学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篇6:浅谈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

摘 要:根据中职药品营销专业的定位,结合本专业药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改革建议,培养出有一定专业素养的学生,更好地服务于药品营销企业。

关键词:教学改革;药品营销;药理学

药理学是药品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药理学也是很多学生恨之入骨的一门专业课,不仅是其章节繁多,系统庞杂,最主要的是其内容生涩难懂,需要大量的相关基础知识。但有的时候学生们又反映说,药理学有的时候很有意思。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根据目前学生的这种状态,教师应在围绕大纲的前提下,结合药品营销专业特点,让药理学从传统的教学形式中解脱出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本文结合中职药品营销专业的定位及现状,对其核心课程药理学教学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一、中职药品营销专业的定位及药品终端销售的现状

1.中职药品营销专业的定位

中专层次的药品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各药品营销企业培养和输送从事药品销售、采购、仓储管理、检验养护等一线工作的中初级技术人才。其中,零售药店是作为药品终端消费的一个重要环节。

2.药品终端销售的现状

根据药品经营管理规范实施细则的要求,具有高中(含)以上文化程度,经岗位培训和地市级(含)以上药瓶监督管理部门考试合格取得岗位证书的人员即可从事药店的销售工作。由此可见,药店从业人员的门槛过低,使得目前药店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不适应药学服务的发展需要[1]。很多地区都存在从业人员为非药学专业毕业的,且存在每年参加药学培训的人员比例偏低的情况[2]。药店销售人员的专业素养成了备受热议的一项内容。

培养有一定专业素养的药品营销人才,尤其需要培养有足够的药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的人才成为很重要的一项议题。

二、药品营销专业的药理学教学改革

1.传统药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问题。近几年各种规划教材应用广泛,大大减少了教材内容陈旧、叙述枯燥的问题,但由于教材的编写、出版与使用有一定的周期,使其内容仍然相对滞后,主要还是偏重于经典药物,对于临床应用广泛的新药介绍的较少,与实践还是有一定的脱节。同时相关专业的教材是通用的,不能体现药品营销的专业特色,限制了药品营销方向药理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2)教学方式方法的问题。从1993年至2000年,由多所职业学校开展的借鉴德国双元制经验的典型试验,对职业教育的课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药理学内容庞杂,很难实现全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或者项目教学。教师在授课时也常是面面俱到,借助于多媒体,节奏很快。存在的问题就是理论知识如不经过针对性强化与综合训练,来不及转化为专业技能,也易随着考试的结束而被遗忘。同时因为中职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控能力,单一的教学方法大大减弱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药理学考核形式单一,难以体现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传统的药理学考试一般为笔试,考题形式也多是传统的选择问答等等,而且这种考试方式既不能体现学生的真正能力也很难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很多学生为应付考试死记硬背,但是一考完,就选择忘记,严重影响了日后的职业发展。

(4)药理学教师自身的素养。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很多《药理学》教师缺乏临床实践经验,或者相关岗位的实践经验,无法游刃有余的进行新颖的授课形式,也跟不上药理学的最新研究情况。

2.改革措施

(1)改革传统《药理学》教材内容,突出学生能力培养。根据本学校的专业培养层次,编制校本教材。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制定合理的带有实践操作的内容。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用”的无缝对接。同时要引导学生自己进行系统和全面的学习。

此外,在教学内容中,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大胆的进行取舍。对于与中职营销专业相去甚远的章节,果断的舍弃。同时根据行业的发展前沿情况,增加新知识模块,对于新药的研发成果及临床用药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门介绍,如药物配伍、老药新用、新制剂开发等内容。

(2)将案例分析法引入课堂教学。案例教学法,是美国哈佛商学院于20世纪20年代首创和倡导的。一经问世就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教师需要根据授课内容,选择相对应的案例,并且需要设置一些障碍,引导学生全面分析患者的情况,比如年龄、性别、有无其他疾病、有无禁忌等等方面的问题,共同讨论具体的用药方案,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会在案例分析中得到一种成就感,使理论不再枯燥无趣。这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大有益处,促进其知识向技能的转化。但在进行案例分析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速度不能过快,每一步用药分析和选择都需要消化和吸收。

(3)充分利用模拟药房的教学资源。所谓“模拟药房”就是在学校里设置的仿真药店。柜台、货架、药品摆放、规章制度、营业执照、认证证书等等所有的形式均仿照真正药店,只是药品是搜集来的一些空盒和空瓶,并带有说明书。“模拟药房”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药品更好地学习药理学知识。药理学中的很多内容都可以在药房中进行实践。学生可以自己根据所学的内容自行到药房进行实践,阅读药品说明书,进一步消化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在药房中设计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扮演成患者、药师、营业员等,同时遵照处方调剂模式进行实践。在情境教学中要求营业人员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其本情况,做到有针对性的审方、正确调配药品、并给出正确的用药指导。对于OTC药品的销售,需要与患者有更多的交流,正确判断患者的真实情况,能够准确无误的推介药品。

由于这些情景来自于生活,既具体又复杂,在这样的体验当中较易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可促使学生主动的回顾所学知识,并加以灵活运用,大大提高学生的药学综合能力。

(4)适当采用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药理学教学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晦涩难懂的知识生动化、具体化和形象化。因减少了板书的书写,可以增加讲授的内容。但不能一味地以多媒体为主,变成老师讲,学生不停的记笔记。缺少互动,知识来不及消化。我们要适当的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但不能喧宾夺主,学生永远是教学的主体,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改善教学效果。而不是单纯的进行多媒体教学。

3.多方位、多角度全面评价学生综合能力

打破原来“一考定终身”的考试模式,采用多种考核办法,更全面、更合理地评价学生学习水平。首先要改变原来《药理学》理论考试考题内容,从考察学生能力的角度出题,减少学生死记硬背的内容,增加主观病例处方分析题,让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其次,增加实训考核,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以致用的重要性。按照一定比例记入期末总成绩。

4.增加药理学教师的实践培训

教学改革和实践都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基本功、过硬的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如此才能设计好每一步的教学,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有针对性,不然很容易流于形式。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定期到社会药房、医院药房、制药企业以及临床科室深入学习与实践。同时需要多多阅读文献,掌握药学前沿知识,不断的提升自己,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的知识体系能够随着学科发展而不断更新,从而缩小与岗位要求的差距。而这些都需要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三、结语

药品营销专业的药理学教学要和专业定位相适应,重视药品营销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培养[3],适应行业的发展。让教学改革带动行业的发展。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良好对接。希望新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发挥所学,帮助患者提高安全用药意识和健康保健意识,正确的选择药品,杜绝药品零售终端的医疗事件[4],实现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形成招生、就业的良性循环。改善和最终消除毕业生满天飞,而企业却陷入无法招到高素质员工的困境。

参考文献:

篇7:浅谈中职数控专业教学之改革

纪琳

[摘 要] 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加工制造业。数控技术的发展,对制造业人才的知能结构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中职数控技术专业要适应市场需求,必须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切合实际地培养从事数控加工、模具制造和CAD/CAM技术的蓝领人才。本文从如何培养令用人单位满意的“应用型”数控技术人才方面,对中职数控专业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数控技术 应用型 教学改革

一、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国际产业分工正在“重新洗牌”,许多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看好中国市场,将部分制造业进一步向我国转移。目前,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洗衣机、空调器、集装箱等一百多种制造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有些沿海地区正在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中国制造”的产品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强势产品。

制造业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我国制造业要打造“中国制造”的品牌,要真正成为“世界加工制造中心”,必须要有先进的制造技术与一大批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人才作为支撑。数控技术是集机械、电子、计算机和管理等学科于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数控技术的发展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急需的现代化数控技术人才,职校义不容辞担当此重任。“中国制造”竞争力的提高呼唤中职教育数控技术专业要适应市场需求,不断对现行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进行改革,努力培养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专业操作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的数控技术人才,以满足制造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课程体系改革是专业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

课程体系改革首先是知识结构内容的改革。由于社会对中职教育的特殊要求和自身的特点,中职教育课程体系就应该按照“实用、适度、够用”的标尺来设置。由于中职教育要求培养的学生既要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如何设置课程,在有限的时间里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课堂上所有内容都涉及,想让学生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识,其想法是好的,但是在时间受限的情况下,这个目标是很难实现的。因此我们在课程开发上,应该采用“精简、压缩、增加、综合”的方法,精简重复交叉的内容,压缩不必要的内容,增加与专业能力培养密切相关且应用广泛的课程,把培养某项综合能力所需的课程内容按照知识点和技能点加以筛选综合,形成新课程,这样对利用

[3]

有限的学时产生好的教学效果更为有效。

其次在教学内容上,用实际问题作为引导,即从实际入手,先学习有关技术的应用知识,然后再学习比较抽象的理论,并注重理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对重要的专业理论都在明确的实践背景下加以介绍。在教学形式和方法上,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容量,尽可能在实验室或实训场所组织教学,实行理论教学与实验、实习、实训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方式,全面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

第三,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根据培养目标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要求,围绕“一专多能、一生多证”,建立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实训三大模块为主线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做到三年不断线。一年级主要进行基本技能实训,使学生对所学基础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二年级主要进行数控专业技能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本专业要求的专业技能。例如安排几周实训时间,对数控专业的学生进行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操作技能培训,利用其所学的数控编程与操作及数控加工工艺等知识,完成对一些典型的零件从编制加工程序到实际操作数控机床加工及工件检测的整个过程,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对所学专业的兴趣,还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深入了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并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三年级主要进行综合技能实训,进入相应岗位顶岗实习,让学生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利用产学结合,让学生参与生产及就业环节,完成第一岗位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毕业后能尽快顺利地适应工作,缩短磨合期。

三、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条件

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条件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实训的效果,设施完备、先进的实训基地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形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学校在购买数控机床建设实训基地时应考虑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所使用的数控系统“主流”产品。这主要是为了使学生能很快地适应工作。否则,从学校出来虽然经过实训并有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由于在学校培训时所使用的数控系统跟所在企业使用的数控系统不一样,到了企业还得花上一段时间来培训,那么这样的学生肯定是不受欢迎的。但是实训设备也不能只有某种“主流”系统,也应该考虑适当的配置一些其他的系统,尽量做到综合搭配。虽然开放式数控系统价格比较昂贵,但是有条件的学校还是应该考虑购买一些。因为开放式数控系统功能比较全面,而且是今后数控系统的一种发展趋势。另外在这些数控系统中,除了具有传统的RS232接口外,还应备有采用TCP/IP通讯协议的以太网接口,为数控机床联网提供基本条件。由于当今世界范围内制造业发展的总趋势是从数控机 2

床的单机加工向制造过程的集成,而实现制造业集成的前提首先是开放式数控系统的采用,假如一个学校培养的学生没有接触过开放式数控系统,对实现网络化制造没有认识,那么这样的学生也将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而被淘汰。此外,建议在进行实训基地建设时尽量采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相结合的方式。由于数控设备一般都比较昂贵,假如单靠学校自筹经费、或靠国家立项拨款来解决经费的问题是非常被动的,所以学校可以采用与企业签订实训基地建设协议,将企业的生产基地直接作为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这样不仅可以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而且需要这方面人才的企业也是乐于与校方合作的,因为通过这种校企联合培养方式培养的学生可以更快地了解企业用人要求,明确学习任务,确定学习目标,增强职业意识,有利日后更快地适应岗位工作。

四、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专业教学改革的有力保障

在信息社会和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进程中,要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劳动者,就需要有一支职业道德水平高、业务精通、专业技能过硬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的质量是中职教育质量非常关键的影响因素。仅仅掌握数控专业理论知识的高学历人才,或是仅有丰富的操作数控机床经验、不了解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欠缺理论知识的实训师傅,都不是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特殊要求的人才。只有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学生,才能保证中职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因此,一方面,作为教师本身应不断学习与创新,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学校应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生产第一线参与生产实践,或安排教师参加一些科研活动,全面提高专业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加强校企联合、校校联合,聘用大型企业的专家、高级技师定期到校授课,形成一支适应形势发展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五、校企合作办学,优势互补

走“产学合作教育”的道路,有效地打破了教育的自我封闭、脱离社会的局面,加强了对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快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步伐。产学合作教育是学校与产业部门相互合作,展开双向服务,产业部门为学校提供现场教学和学生实习的基地,学校为产业部门优先培养学生,校企共同研究和攻克专业技术难关,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如我校数控技术专业与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先锋模具有限公司、深圳富士康鸿准精密模具有限公司、中铁桥梁机械厂等企业建立了良好合作伙伴关系。企业为学生的实训提供了基地,同时,毕业生毕业后又可以为企业服务,由于实践环节的针对性比较强,实习设备完善,从而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实践环境,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互补的效果显著提高,毕业后能很快与企业接轨,适应多变的工作 3

岗位。

总而言之,我国的中职技术教育仍在探索与改革中,而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同时又是一种起步较晚且高速发展的先进技术,如何以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造就这方面专门人才,是教育迫切需要探讨的问题。怎样使中职教育培养出来的数控技术人才能够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理论知识过硬,又拥有专业技能的“ 应用 型”人才还需要我们在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及办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中职教育的办学方法,并不断完善。作为中职教师,我们应该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致力于中职教育的专业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受到用人单位欢迎的数控技术实用人才。

六、结束语

以上就是我对中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些探讨,由于自己知识水平有限,还应该向数控技术专业同领域的其他教育工作者学习,共同探讨,发现不足及时总结并改正,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把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事业推向一个新的制高点,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专业技术实用人才。[参考文献] [1] 吴岩,《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定位中的若干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2004(19)[2] 卢洪胜,《专业课教师的素质特征与教材建设》[J],中国 职业技术教育,2002(11)[3] 娄海滨,《中职数控加工专业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浙江省德清县职业中专。

篇8:浅谈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

1. 当前社会要求中职营销专业学生具有一定沟通能力

据统计最受企业欢迎营销专业学生是沟通能力较强的学生。有的企业直言不讳地说,选择人才时,对专业成绩要求可以不高,但沟通能力一定要过硬,有一定沟通能力的人能较快进入状态,适应环境,并取得较好的业绩,这类学生比较容易受到企业的欢迎。

现代企业高效率的工作机制要求营销人员不仅具有基本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技能,而且更要求有良好的沟通技能。营销人员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可以保证他所在的团队拥有明确的行动目标,具备快捷的反应能力和灵活性,从而保证了高绩效。所以,现在很多企业已将营销人员的沟通能力作为招聘时的重要标准。

因此我们在对中职营销专业学生培养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强调对沟通能力知识的实际应用性,才能真正培出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技术,并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技术应用能力型人才。

2. 我国中职学生沟通能力现状

沟通能力本身包含表达能力、争辩能力、倾听能力和设计能力。

在市场营销方面的体现主要有:表达能力(说清楚你要表达的含义,让人一听就明白你要做什么)。倾听能力(明白顾客要表达什么,存在表象下面的真正需求)。设计能力(如何满足顾客的需求,通过你的设计能力去体现和表现)。

在以往的调查和教学中发现:我们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缺少沟通方面的有效锻炼和培训,不知道该怎样去倾听、怎样去理解,互动交流的机会也很少,基本上都是被动地听和被动地接受,沟通能力还不尽如人意。同时一般人在新环境中比较拘束,适应较慢,在异性和非同龄人面前会有所紧张,不主动交往,人际交往能力和方法比较欠缺。不少学生缺乏与人交往沟通的经验,尤其是成功的经验。团队合作精神欠缺;责任感弱和主动承担责任的意识差;想赞美人,可怎么也开不了口或词不达意。交往中想表现自己却不能如愿,内心想表示温柔,言语却是硬邦邦的,还有些学生存在有不良的身体语言习惯,这些情况阻碍了他们和他人沟通交往的顺利进行,甚至错失很好的机会。

良好的沟通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在社会化过程中不断地接受系统训练才能习得。那么我们在教学中该如何来提高高职营销学生的沟通能力呢?

3. 培养中职市场营销学生沟通能力的方法

3.1 思想上, 学校切实注重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

要切实加强和提高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 首先需要转变教师传统的教育思维方式和对职业教育的理解, 需要认真领会中职教育要以实用性教育为主导的精神, 在思想上先站稳方向, 才能使实际的教学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因此, 我们必须把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其与专业技能教育置于同样重要的位置。

3.2 行动上, 积极鼓励学生勇于沟通

根据调查, 绝大多数中职学生认为自己的沟通能力需要提高。因此, 学生自己也意识到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绝大多数学生也有意希望在这方面能有所提高, 但几年的中职学习生活, 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此, 我们要加强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 就必须积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他们认识到沟通能力的紧迫性, 鼓励他们走出自我, 敢于去说, 勇于去讲。

3.3 在教学模式上, 创建有利于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中职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必须根据市场和职业培养目标要求重新修订专业教学计划, 将沟通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中, 要狠抓落实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顶岗实习。同时重点对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进行的修订和设计, 确保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做到协调统一, 使学生在校学习与校外实践具有连续性, 获得完整连贯的教育经历。

3.4 实践中, 注重学生沟通能力的有效培养

沟通能力的提高实践是根本。当前中职学校的教学, 在专业教学上往往满足于传统的学科本位的教学方式, 实践教学有时流于形式, 不能保证中职学生得到充分的职业实践锻炼, 不能满足中职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 需要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改革, 切实加强实践教学。

3.4.1 营销课的课堂教学中就应注重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

例如我在上营销课时讲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在学习推销一章内容时,组织学生模拟人员推销;并不断地鼓励学生多发言、多提问和积极参与讨论等;要求学生在课堂中与老师、同学进行沟通, 实践中与客户沟通。只并且每一位老师都积极参与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 这样他们的沟通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学生才能真正具备相应的沟通能力。

3.4.2 模拟营销环境的仿真化。

实践教学应从目标出发, 方式可多样化, 可采用情景模拟。设计某情景, 让学生扮演某种角色, 开展某项营销活动, 例如:我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明白追求成就感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所渴望的, 教学生学会真心诚意地赞赏他人, 由此延伸出学生自己互相扮演商家与顾客, 用赞赏的话语说服顾客达成交易, 用这种教学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营销课的兴趣, 学生在场景扮演中都非常踊跃。

3.4.3 鼓励学生组织和参加各类课外社会活动。

学校可通过开展营销知识与技巧的相关竞赛, 来营造浓厚的营销专业学习氛围。近几年来, 我们营销专业的师生每年都会组织演讲与口才比赛、脱口秀、秀自己、营销策划大赛和创业大赛等活动, 以赛促训, 以赛强技。通过这些比赛增强了学生的沟通能力, 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同时还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到商场从事营销类的实践活动。

3.4.4 提倡非语言性沟通能力的训练

非语言性沟通包括面部表情、手势动作、姿势、声调、态度、人与人的位置、距离等,约占所有沟通形式的65%,能表达个人内心的真实感受而更具真实性和可靠性。

训练学生使用身体语言正确表达自己的各种感受。可以通过讲开心或悲伤的故事让学生用肢体语言正面表达听后。感受这类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在与人沟通时,怎样用身体语言去表现,才能使对方准确感受你的情感及态度。如能恰如其分地使用身体语言,将能增加沟通的效果。

沟通是一项技能, 更是一门艺术, 是一个人情商高低的具体体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情商是比某些知识能力更为重要的能力。不断提高中职营销专业学生的沟通水平, 就能够帮助他们在奋斗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稳!

参考文献

[1]程明.培养我校学生良好人际交往能力[J].科技资讯.2007 (, 9)

篇9:浅谈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

关键词: 市场营销 中职教育 教学创新 项目化教学

一、目前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师资与改革需要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实践证明,市场营销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熟练把握营销理论基础知识,同时更应突出其实践性、可操作性,这就需要老师身体力行、现身说法。但目前中职教育情况不容乐观,大部分老师都是理论知识丰厚,掌握了大量书本知识和基础,却普遍缺乏实际技能,缺少社会实践经验,缺乏足够的市场营销实践经验,这样就导致教学中出现理论知识扎实,但实践环节薄弱的局面,从而使得教学过程中的改革创新力度不够,师资与改革需要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

2.教学方法比较老套。现在中职学校的市场营销学教师大多沿用陈旧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重理论、轻技能,虽然有些老师会采用一些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辅助手段,但总体上还是以教师讲解为主,经常照搬大学的上课模式,把中职学生当成大学生来教,忽略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理论理解能力差的实际情况,结果学生理论没学好,技能也没有得到有效培养,基本是被动接受教育,这样的结果是:一方面,不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强调学科知识的结论性和接受性较多,束缚学生的思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动口、动脑的实践机会较少。另一方面,老师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在教学中觉得无所适从。

3.没有专门的实训教室和实训场所,专题活动少。营销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但由于中职教育教学模式的落后,教学效果不好。近几年,虽然大部分中职学校有都开设了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数量大大增加,但是由于缺少实训教室和场所,从目前来看,大多数营销专业课教学只能是“纸上谈兵”、“闭门造车”;只能在课堂上实行“推销”、在黑板上“策划”,学生的理论知识没能得到及时的实践和检验,缺少学以致用的机会和途径,缺少相应专题活动提高职业技能。大大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久而久之学生感觉课堂上学的理论和技能无用武之地,学习兴趣不浓,甚至有可能对营销教学失去兴趣。

二、中职市场营销专业课教学实践与探索的几点思考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专业教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重视中职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势在必行。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和企业需要的营销人员,教师既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又要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成为“双师型”教师。没有学历高、专业技能强的“双师型”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目前中职学校应该大力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如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国家、省“双师型”培训,让专业教师成为“双师型”专业教师,以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同时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让教师下企业实践,使专业课教师积累实际营销经历和职业技能,以提升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经常从企业聘请有实践经验的营销人员或营销专家来校举办讲座,让老师与学生加强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学习更多的实践经验与社会知识。

2.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在教学中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首先,在教学中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转变理论教学观念,注重技能训练,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师要了解中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是培养具有丰富理论知识的高级营销人才,而是培养能够胜任商业服务第一线的营业员和推销员。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教师要改变原来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对象、条件等选用恰如其分的教学方法,如除了可采用启发式、发现式、范例式、活动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外,还要把教材内容分别按不同模块划分,从而打破以往陈旧的“老师讲、学生记”,“考试硬背、考完忘光”的僵局。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动手操作技能。在市场营销教学中,实践教学是一种重要方式,所谓实践教学其实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渗入实践的方法。可尝试把学生带到外面实习,让学生亲自体验销售,或者让学生亲自参与市场调查从而了解市场行情,了解商品信息,了解营销内涵;另外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模拟销售情景演练,如让学生在课堂上向老师或其他同学模拟销售一些商品,或者模拟为某个商场搞一次促销活动等。总的来说,在这些活动中,达到练习目的,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3.建立实训场所,重视技能培养。在学校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学校可以考虑建设相关实训教室,如推销情景模拟实训室、网络营销实训室、商务礼仪实训室等。这样,就能够使营销教学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满足教学实训的需要,改变以往纸上谈兵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到更实在的知识。同时真正做到教育学生以就业为导向,满足社会对市场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怀斌.市场营销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篇10: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

摘要:计算机技术发展快,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也要跟着变。本文从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现状和教学方法两方面谈了自己的想法。

关键字:职校教育;计算机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它既不同于以理论知识为主,以高考升学为目的的普通高中教育,也不同于社会上以单一技能培训为主,时间短暂的培训教育,更不同于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研究创造型的大学教育。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是这群特殊群体中的典型代表。他们有学习态度上的,也有学习基础上的等等一些先天不足,但我们把学生招进来了,总不得又以他们的这些不足为由再把他们赶出去。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招得进,留得住,学得好,出的去呢?“问去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我们只有从教学方法和技巧上适应的当今社会对人才观的需求,才能使我们自身血脉贯通,从而实现中职教育健康持续的发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授方法和学习方法。教学方法的选用直接关系到教学目的能不能实现。关系到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体现。关系到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和形成能力。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往往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教学方法在某种意义上还是一种艺术。因此在教学工作中应该重视对教学方法的研究。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更适合中职计算机教学呢?这就要求我们去深入分析中职学生的学情、教材特点、课程知识结构特点等。做到量体裁衣,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充分地激发出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自主的学,轻松的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就要求我们大胆改革现有的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基础差,兴趣低。

计算机的学习对学生的基础课程的要求比较高,而职业学校的学生的文化基础恰恰比较薄弱,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对学习的兴趣不高。

2、教学内容更新慢。

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没有突出中职特色,内容跟不上科学技术发展的节奏。另外,教材的选择过于随便,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过于简单的教材学生学不到东西,过难的教材学生又接受不了;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也是同一教材;教材和软件系统不能及时更新,常常出现教材与上机试验软件不配套的现象。

3、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违背。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学课程单一,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只是停留在理论知识,并没有形成实际的操作技能模式,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低下,学生既不能深人理解专业知识,又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必然与社会需求脱节,不符合时代所需求的有个性特征、有创造性、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需要。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机械地让学上接受知识,教学方法简单,有的甚至抱着敷衍的态度,直接把知识灌输给学生,造成学生主体思维缺乏,更谈不上兴趣学习、主动学习,学习成为了许多学生的一种自我负担。尤其是有些教师没有操作经验,长年从教使他们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却缺少完成关于计算机实际项目的经验,没有相关的企业工程实践,造成教学模式的呆板、老化,不能适应就业发展的目的要求。

4、条件改善难。

一边是计算机技术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 一边是计算机专业教学设施如实验机房、多媒体教学设备等由于资金不足而不能及时配备, 造成理论教学与实际严重脱节。再加上客观条件限制,如机房网络经常瘫痪无法实现系统教学、电脑配置太低、键盘鼠标不灵等等,无法进行深入的教学工作。而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最快捷而且最方便的手段,会不会使用、维修计算机,熟练地掌握一些常用的计算机软件,进行常规设计与制作,已经成为将来立足社会、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风向标。学校应该在硬件设施方面给学校以财力、物力的支持,迅速改变目前各校硬件设备水平参差不齐、网络教学落后的被动局面。

5、教学与就业目标的脱节。

在现在的中职教学中,计算机教学存在着盲目性的教学弊端,培养目标不准确,造成与市场、社会发展需求相脱节。尤其是在当前知识经济形势下,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导的产业发展,计算机应用的程度越来越高。这样,中职教学就应

该培养适应具体操作、技术过硬的一线技术人才。但是,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没有实现岗位与专业的紧密结合,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与实际岗位培养质量不搭调,计算机没有成为学生的一技之长,即使走入工作岗位,也不能全部发挥应有的作用,无法适应技术层面的更高要求。

二、结合实际教学,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入手、研究。

1、精讲多练

传统的计算机授课方式多为“板书+讲解”,而现在的计算机软件教学均以图形界面和鼠标操作为主,其界面友好,操作直观、便捷,这些软件的应用与操作在黑板上式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即使老师在台上“手舞足蹈”、“绘声绘色”,台下的学生也会满脸茫然,一头雾水。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因此,现代计算机教学必需打破传统,教师首先以贴切实际的举例和形象直观的课件进行功能说明,让学生从感观上对新内容进行认知,再使用投影、多媒体软件等演示设备向学生进行演示操作,然后让学生自己操作实习验证,初步形成技能,最后由老师进行操作订正并对其进行拓展,学生便可修正、巩固自己的操作方法,同时在知识的连续性上,学生也有了发展创新的空间。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应该以基本讲解→启发思考→示范操作→辅导实习→巩固讲解→设计练习→拓展延伸为主,即采用边讲边练,精讲多练等讲练结合的授课方式进行授课。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也就收到了笔记心记→大胆质疑→理解认知→操作验证→巩固提高→展开讨论→自主创新的效果。再加上现在的计算机教材大都简明、通俗且图文并茂,是名副其实的“零起点”书、“傻瓜”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贯通、点拨的作业,少讲精讲,多读、多做、多思,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为其今后在工作岗位上的“二次学习”打下了基础,增强了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2、任务驱动

中职的学生大都有厌学的通病,其表现主要有上课睡觉,看小说,玩手机等,上机实习时总喜欢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等。学生不动起来,教师再急其“朽木不可雕”也都无济于事。怎样才使他们动起来呢?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个很好的方法。它具有“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任务驱动”的特征。教师把课堂教学目标物化为具体任务,通过和学生们一起分析交流,梳理出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新旧知识点,探讨细化出完成任务的具体步骤,最终以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学的方式完成任务。它按照实现时间顺序,将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师以展示任务、分解

任务、变式创新、综合提高等几个阶段加以实施,而学生则以明确任务、初步尝试、完成任务、技能形成、拓展任务等几个阶段去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再辅以适当的情感沟通以及兴趣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就都会相应完成不同层次的任务。这样,学生的学习有了动力,活动有了计划,有了步骤,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全程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积极主动性,教学目标得以有效实现。

3、分层教学

中职学校的学生,个体差异较大,他们在基础知识、接受和理解能力、逻辑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只重面向多数,缺少培优辅差,从而导致优生不突出,差生越学越没兴趣学等问题。计算机专业由于概念抽象、上机操作又没有生活中的实际模型等等科学特点,这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学生能到学校学习,其主要还是想学习知识,培养技能的,那怎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呢?我认为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层教学能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技巧、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水平以及班级学生的上课表现等因素,在授课思想上将班上的学生分成好、中、差三个层次,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哪些是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要掌握的,对差生有怎样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达到什么目标,而对优等生又有哪些更进一步的要求,怎么充分挖掘其潜能,然后在课堂教学及课堂练习中进行分层,上课时,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方式及方法等以中等生为标准,课中注重对优生的引导和对差生的辅导。每堂课都留有足够时间给学生练习或思考,这样,对差生降低了练习的要求,多了点关心、指导和鼓励,让其看到了学习的成果,在每一次获得小小的成功的成就感中进步,进而重新有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同时也给了优生一定的爬坡度,引导其去不断创新,不断提高,满足其求知欲,让其“吃饱喝足”。全班每个同学都有了学习的目标,并且也有能力去完成,学生共同进步了饿,教学质量也就提高了。

4、目标激励

中职学校技能训练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学生在校时的短期目标——职业资格等级证书,一个是学生毕业后的长期目标——称心如意的工作岗位。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这个在校期间的目标,我们既可以要求学生全体参加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等,也可以要求部分学生在学习某个专业模块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发展方向,利

用第二课堂时间报考一些像微软认证、ADBOE公司认证等。我们也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时时穿插一些类似的阶段性目标进行激励,适当引入考核机制,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结合学校开展的诸如:艺术节、计算机技能竞赛、技能活动月等活动,强化实践技能,用大量的操作技巧来提高操作速度,同时也深化学习内容,这样,学习就有一种成就感,能够有效的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学习的动力。另外,利用未来的工作岗位对学生进行目标激励,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有效的方法。我们在讲授某一课程时,时常穿插一些其对应社会工作岗位的要求及工作报酬等相应情况的介绍,以及该工作岗位可能面临的发展机遇等,由于学生共同的目标是将来能寻求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教师如此引导,学生必然明白,只有努力学习,刻苦训练,才能使自己将来能有很好的出路,才有称心的就业岗位,自然就会端正了学习态度。

总之,激烈的竞争环境给中职计算机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要想提升学生的就业率,中职学生必须要把握好就业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改善学生学习的硬件环境,而教师则应该采取适宜学生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加强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综合能力过硬的现代化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万森 计算机专业还有几分天下[J];计算机教育;2006,(02)。

上一篇: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策划书下一篇:导游带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