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职业做成事业

2024-04-14

把职业做成事业(精选8篇)

篇1:把职业做成事业

把业余爱好做成大事业

作者:【randy 】 编辑:【randy】 上传时间:【 2011-5-26 】 文章来源:【 2011年 第20期 B07 版 】 /周礼/

美国哈佛大学流传这样一句箴言:人的成就,决定于他晚上8点到10点在做什么。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业余时间对发展个人事业是多么重要。林语堂曾经说过:“要真正了解一个人,只要看他怎样利用余暇时光就可以了。”在工作、学习之余,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爱好,如睡觉、打麻将、上网聊天、看电视、阅读、写作、绘画等等。不同的业余爱好,影响着不同的人生,决定着不同的未来。成功在于点滴的积累,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差距在于业余时间。工作时,你在努力,别人也一样;而业余时间相对比较自由,没有领导的看管,也没有制度的约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通常大家都会选择休息和娱乐,只有少部分的人选择充电或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虽然每个人的业余时间比较零散,但叠加在一起还是比较可观的。以国家规定的8小时工作制计算,一天24小时,除去工作的8小时和睡觉的8小时,还剩下8小时,再除去吃饭和应酬的时间,大概还剩下4小时左右。如此宽裕的时间,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起来,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将别人玩乐的时间用于提升自我。

计算机曾是王江民的业余爱好之一,周末,当别的同事在麻将桌上玩得不亦乐乎时,他却坐在电脑前孜孜不倦地研究着病毒的原理和防治。几年后,他的同事仍然是某工厂的工人,而他却华丽蜕变,成为中国最早的反病毒专家,并创立了江民科技有限公司(江民杀毒软件),占领当时中国杀毒软件市场80%的份额。他把自己的业余爱好做成了大事业。

写作曾是余华的业余爱好,晚上,当别人都躺在床上休息时,他却在昏暗的灯光下,奋笔疾书,伏案而作。几年后,他的角色发生了转换,从一个普普通通的牙科医生,转身成为当代著名作家,作品远销海内外。

主持曾是史康宁的业余爱好,他的真正身份是教师,在教学之余,史康宁喜欢为亲戚朋友主持婚礼,过一把主持人的瘾。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业余爱好,却让他在十年后,成为了北京最耀眼的婚庆主持人,有着“金牌主持人”“京城四大名嘴之一”的美称,尽管他的要价是业内最高的,但邀请他的人仍然络绎不绝。

也许你曾羡慕过别人的成功,也许你曾抱怨过工作的不如意,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平庸与卓越完全取决于自己,如果你能在业余发展一个有益的爱好,说不定从此就能改写你的人生。退一步讲,即便你不能像王江民那样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但最起码你的生活是充实的、愉悦的。

篇2:把职业做成事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

我是一名上岗不到一年的青年教师,从来到这所学校始就耳闻学校里有一名各方面都很“厉害”的老师,后来我亲切地称呼他为小杨老师。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切身感受,通过这一年的相处我不得不由衷的的感慨一句:真正的教师就应该是他这个样子的,必须“厉害”。现在,我想讲一讲关于他的故事……

潜心教学,用心

小杨老师在学校主要担任二年级数学老师和三年级科学老师,另外还负责会计工作和女生寝室的管理。

在教学方面,他的付出和成绩大家有目共睹,任教几十年,早已桃李遍方圆,但他对待工作的态度一直都是严谨和专注的。在我们学校,每晚下自习后大部分的老师都会选择回寝室休息或者在办公室看会儿电视,小杨老师也会在那里,但他确是在伏案工作,或研究教参或编写教案或批改作业。基本上每晚最后离开办公室的就是他,很多很多次我路过办公室外都会看到他一个人在那里忙忙碌碌,我有的时候就在想,难道他都不会累的吗?

我看过小杨老师的课本和教案,里面圈圈点点的都是备注,哪个是重点,哪里需要重点强调都清晰的勾画出来,同样作为一个数学老师的我是自愧不如的。他的课堂也很“与众不同”,主要表现在看似跟其他老师的课堂没有什么两样,但整体对课堂的掌控和知识点的把握非常准确。因为我们这里每个班的学生

比较少,他会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情况变换教法,采用多样的学法去设计切合本班情况的教学流程,编写富有特色的教案。郧西从几年前就开始实施课改,“三环六步”的教学模式也已经推行到每一所学校,但因为各种主观客观原因对村小的限制,一些中老年教师并没有将这一教学模式真正运用到课堂中来,而小杨老师就是个“特例”。二年级的学生年纪小,对于“自主”还没有什么概念,他就一点一点的将这种模式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手把手的教会了学生怎样学习才会事半功倍,收效甚大。

这一年来,我们听过他的很多课,每一次他的“教学比武”成绩都是最高的。所有老师对他的课堂都有一个共同的评价:很舒服、很轻松、很有效。我想,不是每一个优质课堂都能够担得起这九个字的。

教师这个职业就是在做良心事业,真心将每个学生都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来教育是非常不容易的。小杨老师的教学成绩年年来在全镇都名列前茅,除了他自身潜心教学外,课外对学生的辅导也尤为重要。经常都可以看到他利用空堂或者课余的时间来辅导学生,并且不管这个学生是有多“后进”,他都没有过放弃的念头。对不同“学困生”在学习上存在的毛病,他会针对性的采用不同的方式帮助他们改进。三年级有一个各科成绩都特别差的学生,因为她从小养成了懒惰的习惯,作业不是拖沓就是不写,也不喜欢读背东西,导致成绩一直提不上去,让人感到非常头疼。小杨老师只是作为一个科学老师,依然对她严格要求,不仅不定时跟她进行思想动态交流,而且如果作业今天不写,明天就看着你写完。在思想和行动的双重要求下,那名同学懒惰的毛病改进了很多,成绩也有了不小的进步。校长也

经常在会上说:“优异的教学成绩都离不开教师的潜心教学和用心辅导,只要尽心尽力,定会有成效的。”类似的是事情不胜枚举,并不是所有的家长和学生都会记得他的付出,但用良心做教育,他对得起自己。

工作负责,尽心

我们学校实行的是“校长总控,教师轮流值周”的管理模式,换言之,每一个教师都要轮流做一个星期的“代理校长”,在这一周学校的各方各面都要纳入自己的责任范围之内。记录表册中有一项是《班级卫生检查》,我在值周的时候会不时督导各班做好卫生清扫,然后自己去检查一下再根据实际情况在表册上打分。我一直觉得这样做已经很好了,直到轮到小杨老师值周的时候才发现他比自己更用心、更细心多了。有一天晚上我提前去上自习,发现少了一个同学,就问大家他去哪儿了,其他同学说他被小杨老师叫去检查卫生了,我当时没有太在意。过了一会就看见小杨老师带着四五个学生一个一个教室的检查卫生,并且发现没有清扫干净的死角也及时督促本班学生重新清扫,还不时的对那几个同学指出教室的哪些地方在打扫卫生时要特别注意,最后汇总大家的意见给每个班打出ABC等。

回来后我在想,对我们来说这只是一个很小的事情,哪种检查不是检查呢,但是效果的截然不同的。教师自己检查看到的只是结果,而带着每个班的代表检查,回去后大家都能知道自己班和别班的差距在哪里,以后再打扫卫生时为了得A,每个人都会更仔细。从这件事我明白了,我们做每件事都是要有成效、有意义的,不能抱着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的心态去对待工作。

在其位谋其政,小杨老师不仅将本职的教学工作做到最好,而且将会计和寝室管理的工作也做的很好。我总感慨,他永远有那么多的精力和耐力去把每一件事都做得有条不紊,这样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关爱学生,仁心

除了工作,对学生的生活起居也像父母一样的关爱。由于我们这里的孩子大多都是留守儿童,经常会遇到学生突发疾病而家长不能到校的情况,这个时候小杨老师都会积极主动地在第一时间送这些孩子去诊所就医,安顿好孩子后,又急匆匆的赶回来给其他的学生上课。记得有一次是王老师值周,一个低年级的学生突然肚子痛的哇哇叫,他的班主任又刚好有事请假了,班主任不在,家长又临时到不了,这让王老师很着急,小杨老师知晓这件事后,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骑上摩托车和她一起将孩子及时、安全的送回了家。

这一年来,我从他身上看到的和感受到的都是满满的爱,虽不是此父母,但身为彼父母,小杨老师一直都在用一颗慈爱的心去关爱每一位学生。生活中这样的事情看似都是小事,但能够长久的坚持做下去就是了不起的,见微知著,这样的一位教师,传递给我们的就是榜样的力量。

篇3:把正面报道做成新闻佳品

什么是正面报道呢?细分析, 大概有这么几个特点:报道集中在社会积极部分或光明一面;报道基调是提倡和鼓励的;倡导某种观念或现象, 保持一定的社会道德水平和社会秩序;追求一种平衡、和睦和稳定的宣传效果。

由于忽视对受众心理和受众需求的研究, 不少媒体的正面报道走入“模式化”、“概念化”误区。与受众判断思辨能力的与时俱进相比, 正面报道的观念和手法陈旧、落后、无力。现在的受众需要什么?不是满版的血腥暴力, 不是无聊的名人炒作, 而是春风化雨般抚慰心灵的温情报道, 引导人们化解现在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和浮躁情绪, 这实际上是人们对正面报道的需求。如果媒体每天的报道都以车祸、凶杀、偷窃等负面信息为主, 无形中会给人更大压力, 对社会有着更深的误解。其实用自己的体会来想, 一个人在社会上生活、工作, 遇到了多少次车祸、碰到过多少次凶杀、又遭遇了多少次偷窃?社会真的这么不可救药吗?当然不是, 人们对社会的不满意, 除了自身遇到一些不如意外, 更多的是媒体的渲染强加给人们的。这也说明, 正面报道是有必要的, 我们需要给人们信心。

重新认识正面报道, 需要从报道方式上进行改进, 要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 做新闻。

会议新闻千篇一律不如改成实用信息解读

无论都市报, 还是党报, 会议新闻所占分量都不小, 会议新闻最突出的特点是意义重大, 场面严肃。不少媒体的会议报道过多过滥, “千会一面”, 内容枯燥, 形式呆板模式化, 数据多, 空话多, 解读少, 专有名词多, 老百姓想看懂不容易, 往往给人“重要而不好看”、“严肃有余活泼不足”、板着面孔说教的印象。以此类推, 无论是会议报道, 还是其他报道, 如果报纸上充斥的都是平平庸庸、不痛不痒的一般化报道, 引不起读者的兴趣, 那么即使百分之百都是正面报道, 也达不到需要的效果。

会议新闻非要这样做吗?不是。换个角度看, 会议新闻往往蕴涵着很重要的实用信息, 目前每个人都关心的教育、养老、健康、投资、就业, 都是政府工作的重心, 也是很多会议的主要议题, 和百姓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由于报道角度问题, 导致会议新闻传播效果的不同。所以, 要剥去那些冗长复杂的程序性内容, 重点关注和百姓利益相关的重要信息, 想方设法来解读, 用生活化的语言、用百姓语言还原会议信息的本来面目。告诉百姓, 这些会议和你的生活有哪些关系, 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每个会议, 多多少少都有和个人利益紧密相关的地方。换个角度解读会议报道, 解读和每个人利益相关的会议内容, 难道还会没有欣赏者吗?

重复报道让人麻木不如换个角度实话实说

媒体重复报道多, 一个好企业、一个建设项目、一个规划、一个人物, 连篇累牍地多次报道, 而且通常只有开始, 没有结尾。比如对国有企业的宣传, 总是展示成绩反复炒那几个效益好的企业。一些读者就会反感:“总说国有企业形势好, 为什么我们这里连工资也发不出?”还有各种城建规划报道, 从有想法开始, 一遍遍报道, 美景描绘了无数遍, 可读者总是看不到现实。为什么总是建不成, 媒体反而都闭口不谈。这样无效的重复宣传, 只能让读者厌烦。本是好的正面报道, 最后被宣传成让人生厌的老套话题。

“正面”与“全面”是一致的, 不能把正面报道理解为片面报道。问题是如何讲缺点、讲问题。如果我们讲缺点、讲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放在引导群众正确地认识当前出现的问题, 回答并解决群众对问题的种种疑惑和困惑, 指出解决问题的前景和途径, 增强大家对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希望, 那么同样应该认为是正面报道。地多介绍一些从困境中崛起的国有企业的经验和做法, 效果就会好得多。而且在无法避免同一企业的多次报道时, 要做到每次选取一个新的新闻点, 企业可以重复, 但报道内容不要重复, 尤其是存在的问题要实话实说, 不要刻意隐瞒什么。要让读者从细节描写中, 体会到整个报道的可信度。城市建设规划报道要有始有终, 规划中、建设中出现的困难, 在报道中完全可以向读者解释清楚, 实话实说了, 市民会通情达理的, 说清楚了自然会理解。这种多次重复的报道还可以和普通市民进行互动, 多搞策划, 事先想好报道的重点, 从市民利益出发做方案, 围绕市民利益来做文章, 多听听市民的意见, 集思广益, 得到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对这些城建规划和项目的顺利进行, 只能是有益的。在这方面, 媒体是大有可为的。

典型报道让人怀疑不如还原人物本来面目

有人认为群众对典型报道的正面报道会产生“逆反心理”, 这需要弄清楚究竟“逆反”的是什么。群众之所以产生“逆反心理”:一是报道确有片面性和虚夸成分, 使他们感到报纸上的宣传和他们的实际感受距离太大;二是群众有一定的局限性, 他们对全局情况了解不多, 往往从自身周围的情况来推断全局。群众绝不是笼统地对正面报道产生“逆反心理”, 他们反感的只是那种不真实的报道, 而实事求是的正面报道, 他们不但不会“逆反”, 而且会非常欢迎。另外, 群众的阅读取向也有一个引导问题。所以, 根本问题还在于我们是否相信自己宣传的东西, 是否真正认识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意义。如果都是“否”, 当然就不可能做到在读者面前理直气壮。

在典型宣传中忽视新闻事实的准确性, 会造成负面效应。过于高大全的典型人物或事件, 会让受众品味琢磨出别的新闻价值, 会偏离媒体自我预期的传播效果。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把典型人物或事件说过头了, 描述成完美无缺了, 反而让人觉得不可信, 报道的初衷就达不到了。有不少记者认为在典型报道中, 正面报道很容易做到, 无非是“精神加例子”, 或者不讲缺点, 不谈矛盾。这样的记者不动脑子, 写出来的报道适得其反, 会把好的正面报道搞出负面效应, 让读者厌烦。这也反映了部分媒体人缺乏对正面报道的正确理解, 对正面报道中可能产生的负面影给受众带来的实际宣传效果。

正面报道为什么会出现负面影响, 从传播学角度来看, 主要原因是由于传播者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去选择新闻事实和寻找报道角度, 只看到事实有利于其主观传播目的的一面, 忽视了事实中所蕴藏的与其传播目的相背离的一面。新闻报道者不能“随心所欲”, 想选择什么就选择什么, 想怎么报道就怎么报道。只能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表现自己的倾向性, 如果故意回避或脱离事实, 随意在新闻中表现倾向性, 由于社会错综复杂和受众思想的千差万别, 就会遭到现实的惩罚, 使新闻报道丧失信誉。

典型宣传要达到正面报道的目的, 首先要还原人物或事件的本来面目, 不夸大。一个典型人物, 首先是个普通人, 无论其事迹多么感人、多么伟大, 都不能脱离一个普通人的本质。尤其是细节描写上, 不能出格, 要让读者在阅读中, 意识到这个典型人物和我们普通人本质没有差别, 他就生活在我们当中, 他所做的事, 不是我们做不到, 而是我们没想到, 或者我们坚持不了。《郑州晚报》报道过的两个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和李灵, 就有这些特点。《郑州晚报》在报道这两个先进人物时, 首先是还原一个普通人物, 他们的事迹看似平凡, 却能打动每个读者的心。尤其在细节描写上, 没有一丝夸大, 完全是生活中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细枝末节, 比如洪战辉照顾妹妹的细微之处, 李灵在郑州街头骑三轮车收书的生活场景, 不需要刻意夸大, 只要真实反映, 就能得到读者的信任和共鸣。正是对这两个先进人物进行普通人式的描述, 让读者感觉可信、亲切, 让人体会到这两个人物所做的事情的伟大之处、感人之处。

目前社会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期, 新旧思潮更迭, 价值取向多样, 甚至有些混乱, 社会矛盾相对尖锐, 收入差距在拉大, 社会隐患也逐渐增多, 人们在感受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有许多困惑和失落。社会竞争激烈, 工作和生活压力大增, 人们对媒体的新闻报道有着更高的要求, 需要借助媒体的报道和引导, 对社会作出判断, 缓释一下内心的压力。这也就给媒体转变观念和报道方式, 从创新的正面报道入手, 引导人们积极向上生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篇4:陈玉娟:把公益做成事业

陈玉娟:温州善乐慈善基金会发起人兼秘书长

陈玉娟刚刚从四川阿坝回到北京,还没有从高原反应中恢复过来,“手脚没劲,整个人晕乎乎的”。

7月12日,她跟随“川藏青光明工程·壤塘行活动”大部队前往阿坝壤塘,在那里待了10天。在那里,他们治疗病患,为民众做体检,217人由此消除了白内障困扰。

这是温州善乐慈善基金会自今年6月成立后启动的第一个项目。该基金会由陈玉娟与温州医科大学联合成立,以帮助提高偏远地区的医疗水平为主旨。陈玉娟任秘书长。

这是陈玉娟结缘公益的第十一年。从企业家转变为全职公益人,她的朋友说,她彻底把公益做成了事业。

让人人方便看病

壤塘之行,让陈玉娟难过而又欣慰。

壤塘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西部,藏族是当地的主要民族。因为自然条件的限制和民族习惯的养成,当地人很少洗澡,妇科疾病严重,“几乎是百分之百的”。

在当地普遍的妇科疾病中,宫颈癌发病率很高,且大多到了中晚期才检查出来。壤塘县人民医院有一台检查仪器,可以做基础的妇科检查,但是整个医院没有一个人会使用和操作,机器一直荒废着。

随团医生告诉陈玉娟,这个仪器是检查宫颈癌的基础设备,如果当地医生会使用,宫颈癌早期就能检查出来,对于治疗效果和治愈率都会有极大的帮助。

不仅如此,整个壤塘人民医院的病理科事实上也几乎是空白的。该院院长表示,医院没有人会做病理切片。以往的病理检查都是送到马尔康或成都,要几个小时到十几个小时的车程,很麻烦,也很误时间。

陈玉娟觉得特别难过。好不容易硬件条件达到了,技术却跟不上,白白浪费了设备,也耽搁了病人的病情。

但是另一方面她也很感动。“这里的医护人员都有医者父母心的情怀,他们特别愿意学习,真心想更好地为乡亲们看病。”

她问院长和妇科主任,“如果我安排你们出去学习培训,你们愿意吗?”对方特别高兴地表示很愿意。

陈玉娟深知,对于很多藏族同胞而言,因为生活习惯和信仰的原因,他们轻易不愿意离开藏区。而院长和医护人员对提高医疗水平的强烈意愿,令她欣慰于善乐慈善基金会确立的初衷—通过医院硬件和软件的提高,让人人都方便看病。

她想起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的话:公益不是单方面地给予,而是需要对方也主动投入,对方投入越大,收获也就越大。她说,“我看到了他们的主动投入,也希望我能给他们带去更多的收获。”

活动结束后,善乐慈善基金会跟壤塘县人民医院一起做了一个五年规划。今后五年,善乐慈善基金会和温州医科大学将对壤塘县人民医院进行全方位帮扶,让医院的条件和医护人员的水平有一个整体提高。

比他们更快乐

河北涞水小学的那群孩子,让陈玉娟第一次感受到公益带来的改变,于对方,于自己。

“想不到几十年过去了,在距离北京这么近的地方,还有如此差的学习环境。” 11年前,第一次去河北涞水小学,陈玉娟被惊到了,“第一眼感觉就是危房,风雨飘摇,随时有垮塌的风险。”

作为涞水县九龙镇的中心小学,教室是一片用木头柱子支起来的低矮平房,墙体斑驳,窗户也是木架子,玻璃整一块儿碎一块儿,时有看到“请勿靠近”的警示语。课桌都是粗制木头做的,桌面上有很多划痕和笔迹,坑坑洼洼。

涞水县隶属于保定市,是河北省的贫困县,地处山区,九龙镇周围的孩子到镇上上学,多要走上四五公里的山路。孩子们早出晚归,午餐不过是从家带来的一点干粮,“这样的生活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实在是太苦了。” 陈玉娟很是不忍。

坐在校长的办公室里,陈玉娟一转头,发现窗户上密密麻麻挤着一排小脑袋,也有从门外把头探进来的,“他们好像看热闹一样看着我们,好奇、害羞又胆怯,眼巴巴的样子让人心疼。”

陈玉娟当即决定,要帮助这些孩子改善学习条件和环境。

她与涞水县委、县政府达成协议,双方一起出资出力,重新寻找新校址,为涞水县建设爱心小学。

历时两年,涞水爱心小学新校区落成。三层和两层的教学楼各有一栋,铝合金窗户,课桌椅全都焕然一新,操场宽敞平整,配有崭新的旗杆、篮球架和单双杠。

在援建学校的过程中,陈玉娟结识了志同道合的中国狮子联会,并受邀加入了北京管委会。此后六年时间里,她先后担任了北京管委会的财务长、总监、主席。

涞水爱心小学是陈玉娟和狮子会一起完成的第一个项目。校园建成后适逢开学,学校的课桌椅和宿舍床铺却还没有着落,陈玉娟和狮子会的狮哥狮姐“就一人一百套地捐,”开学之前全部设施到位,“我觉得我们太厉害了。”她说。

开学典礼上,陈玉娟坐在主席台上听着校领导充满感激的发言,看着台下孩子们充满朝气的笑脸,觉得自己“似乎比他们更快乐”。

此后,捐赠校服、体育用品、图书室、电脑室、音乐教室—涞水爱心小学的硬件设施一步步完善,陈玉娟却意识到,这些东西已经不能满足孩子们不断成长的需要了。她和狮子会北京管委会开始为学校张罗一些文娱活动,运动会、打太极、防灾逃生讲座、夏令营,还请来一些驻华使馆人员给孩子们讲各国风俗人情,“让孩子们真正获得和大城市孩子一样的熏陶和体验。”

这些年对这所学校一直跟下来,陈玉娟觉得特别有成就感。“孩子们再也没有当年那种躲在窗户外面畏畏缩缩偷看的样子了,面对陌生人,他们能够像城里孩子一样大方地上前打招呼、叫叔叔阿姨了。”陈玉娟说,孩子们这种待人处事方式的变化,是最不容易达到,也是她最欣慰看到的。

点燃一个火种

因为两双眼睛,陈玉娟生出更大的责任感。

2011年,陈玉娟到北京顺义的一个白内障康复组织做志愿者,为当地孤寡老人进行白内障手术。

nlc202309091028

当她揭开一个老人眼睛上的纱布,伸出两根手指问他“这是几”时,老人的反应让她至今难忘。

“这是2,我看见了,我再也不会摔跤了。”老人流出泪水。

她撸起袖子给陈玉娟看,手臂上青一块紫一块,全都是因为看不见而摔跤造成的。

“那一刻我觉得,我们做的事情太伟大了。”陈玉娟说,一个手术的成本大概在1000元-1500元之间,对于有钱人来说也就是一顿饭钱,但是却可以改变白内障患者的人生,让他们有尊严有质量地生活。

在老人面前,陈玉娟对自己作出一个承诺:“我要多做一些这样的事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更多人重见光明。”

此后,北京管委会开始推进“光明行”项目。

2012年8月,狮子会青海光明行项目启动,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院是随行医疗服务队。

第一站,团队到达青海省南部玛多县人民医院。这家医院没有眼科,没有一个正规的手术室。在青海省残联的帮助下,团队从西宁借了一台手术车一路随行,才得以为当地藏民进行了白内障复明手术。

17岁的才让华茅(音)得到消息也早早来到医院排队。医护人员检查发现,她失明的右眼并非白内障,而是小时候的外伤造成。当时家人缺乏医护意识,没有及时带她去医院治疗,耽搁了病情,导致失明。

听到结果,才让华茅伤心地哭了,“好不容易燃起的希望彻底落空”。

陈玉娟把她抱在怀里,“很遗憾我们帮不到你”,话一出口,她的眼泪也跟着流了下来,“这个正值花样年华的少女,乖巧懂事,成绩优秀,今后却只能用一只眼睛看世界了。”她很无奈,“我们有这么多医护人员在这里,但是大家都无能为力。”

青海光明行历时6天,帮助76位藏民解决了白内障困扰,手术成功率100%。此后,陈玉娟和温州医科大学又多次合作,完成了色达行、理塘行、拉萨行等“川藏青光明工程”公益医疗活动,数千位白内障患者重新看到了光明。

而才让华茅离开时无助的背影却留在了陈玉娟的记忆里,“那一刻我就想自己建立一个眼科专科医院,专门为贫困地区的人做各种眼睛手术。”

2015年底,陈玉娟开始认真考虑这件事。

进一步推敲细节时,她逐渐意识到,靠个人的力量经营一家医院非常困难。国家已经投入了很多财力在医院的建设上,很多偏远地区都建有医院,只是条件和技术比较落后。这一问题没办法靠成立一家专科医院来予以解决。

“我就想,为什么不把改善偏远地区的医疗水平和医疗条件,培养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作为目标呢?那我这辈子做的事情可能比单独建一个医院多得多,范围也广得多。”顺着这个思路,陈玉娟想到了成立一个基金会。

这个想法得到徐永光的支持,徐永光给了她很多组建和管理基金会的建议,“让我成立基金会的想法得以快速落地。”

陈玉娟找到多次合作的温州医科大学,和校长吕帆说起自己的想法。吕帆表示,医院愿意百分百配合,专家团队、医学资源和志愿者资源对基金会项目完全开放。

五分钟时间,双方达成协议。6月22日,温州善乐慈善基金会正式成立。

陈玉娟说,这是一个火种,将点亮更多的医院。

篇5:把职业做成事业

------把工作当事业,做企业的主人翁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如果一个人能够把本职工作当成事业来做,那么他就成功了一半。然而不幸的是,对今天的一些人来说,工作却并不等于事业。在他们眼里,找工作、谋职业不过是为了“挣饭票”、混日子而已。

王禹森的《把职业当事业,把企业当家业》这本书给我很多的启发,我喜欢这本书有一个原因是,他的一些说法是那样的自然,跟我们“平实务本”的企业文化很契合:像对待自己的事情一样对待企业的工作,正是把工作当事业,要有强烈的职业感;像关心自己的利益一样关心企业的利益,正是要做企业的主人翁,要有强烈的事业感。我希望其他读者也能获得共鸣,从中得到一些的启发。

本书的前四章讲的是职业,什么是职业,该怎样对待职业呢?我们的社会分为许多行业,俗称三百六十行。就个人来讲,每一行都是一项谋生的职业;就社会来讲,每一行都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事业。各项事业有机汇集起来,就构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大事业。人们在对待职业与事业的关系问题上,大体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把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以此来付出劳动,获取报酬,维系自己和家人的生计。一种是把个人的职业和事业统一起来,工作中不满足于前人或他人已达到的水平,努力创新,全力去干,力求成为本行业的状元,为社会多做贡献。选一份工作,究竟把它当作事业还是职业因人而异,但究竟什么是事业,什么是职业呢?郑州大学文学院的一位辅导员这样说,“职业”是指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事业”指人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活动。一般来说,事业是终生的,而职业是阶段性的。职业往往是对工作伦理规范的认同,比如自己从事了某项工作,获得了一定报酬,工作伦理规范就要求他尽心尽力完成相应的职责,如此才能对得起自己所获得的报酬。事业则往往是自觉的,是由奋斗目标和进取之心促成的,是愿为之付出毕生精力的一种“职业”。在企业中,人才是根,诚信是本。从企业的长期发展考虑,他们希望招聘的人员要有团队意识,有大局意识,真正融入到公司,把工作作为自己的一项事业,为企业的进步出策出力,而不仅仅停留于“完成本职工作就万事大吉”的观念层面。追求职业的人最后只能成为一个“能工巧匠”,而追求事业的人才会是最后的成功者。事业与职业虽有本质的不同,但它们却是对立统一的。河南教育学院的一位老师说,即使你从事的是平凡琐碎的职业性的工作,只要你从中找到了一份独特的乐趣和满足,同样可达到人生的某种意境,在这个境界中有了追求和奋斗目标,同样你也可以把它当作事业来干。如果真有事业心的人,学有一技之长,当时就是用武之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嘛。暂时找个饭碗先吃着,等机会的降临。只要你是有事业心的人,不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妄想就行。竭尽全力追求自己的理想,肯定能达到事业与职业的统一。把职业当事业干的人,都是有远大理想有崇高追求的人。他们能够正确处理平常心与进取心的关系,安心于平凡的岗位,但不甘于平平庸庸度过一生,要干出一番业绩来奉献社会,回报人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宽广的胸怀,认准的路就坚定不移走下去,不怕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曲折,/

3不为时髦的社会风向所左右,不断超越自我,努力攀登事业和人生的高峰。他们也许看重自己的名声,但决不为名利所累,为了事业,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事业心是支撑、推动他们前进的强大动力。当然,事业心并非远离物质利益,社会总是给为人民的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人以应有的待遇和荣誉,这是社会公正的体现。当然,把职业当事业干的人,也并非都能成为本行业知名的状元。没有成为全国性的行业状元,能成为本地区、本单位的状元也是好的。即使在本单位也不是状元,那也没有什么。努力总比没努力成绩要大些,贡献要多些,心里要坦然些。努力了,奋斗了,就无遗憾。取法乎上,仅得其中,也可与常人为伍,而不致成为落伍者。一位著名的企业家说过这样一段话:我的员工中最可悲也是最可怜的一种人,就是那些只想获得薪水,而其他一无所知的人。同一件事,对于工作等于事业者来说意味着执着追求力求完美。而对于工作不等于事业者而言,出于无奈不得已而为之。

工作就是生活,工作就是事业。改造自己、修炼自己,坚守痛苦、凤凰涅。这应当是我们永远持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丢掉了这个,也就丢掉了魂魄。坚守了这个,就会觉得一切都是美丽的,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这样一想,工作就会投入,投入就会使人认真。同样,工作就会有激情,而激情将会使人活跃。有一句话说得好:“今天的成就是昨天的积累,明天的成功则有赖于今天的努力。”把工作和自己的职业生涯联系起来,为对自己未来的事业负责,你会容忍工作中的压力和单调,觉得自己所从事的是一份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并且从中可以感受到使命感和成就感。

有了自己的职业,把职业当作事业去做,就必须要有主人翁精神。本书的后四章谈得是主人翁精神。主人翁精神,并不是说把自己当成企业的主人这么简单,而是以一种与公司血肉相连、心灵相通、命运相系的感觉,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去面对每一个客户,在你每一个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里面,渗透出企业以及你个人这种共同的精神气质。

从主人翁精神当中可以培养出一种创业精神。创业就是“无中生有”,创业就是用最小的资源获得最大的价值,就是培养你把钱用在刀刃上的能力。这样的能力对于一个在职场上的人而言弥足珍贵。

那么,就我们企业如何帮助员工树立起主人翁精神?我们看到,有些企业气氛活跃,员工的主人翁精神非常强烈;而有些企业的氛围却死气沉沉,员工一味地回避风险、好逸恶劳。我想,在我们行业里面,你如果想让所有的员工都跟自己一样有主人翁精神,首先必须要有一个很公平、公开、公正的平台,让所有人在其中都有“自己是这个公司的主人”的感觉。换句话说,你自己首先要有一种“你想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要怎么对待别人”的意识,然后让全公司的每一位员工都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这种推己及人的想法,这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念,这种大家都是在集体工作、在集体创业,人人平等的感觉。这点很重要。其次要鼓励员工有冒险的精神。在东方社会里,犯错往往意味着“愚笨”。因为我们从小就在这种考试制度下长大,考得好就可以升,一直到进入高校、进入硕士班,考不好、做错了,等于是愚笨,就要被淘汰。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容易养成一种“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心态。没有人愿意尝试,因为大家太在乎错误背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以至于丧失了可贵的冒险精神。在西方社会,人人普遍有“犯错与进步成正比”的观念。做错的人只要改进,就会得到一个经

验、一个教训,而这种经验、教训越多的人,他的能力就越强,进步也就越快。所以西方社会的这种文化背景鼓励犯错,人们也勇于犯错,这种观念已根深蒂固。

一个公司要鼓励人们有主人翁精神,就必须让他们知道,当他们在做尝试的时候,即使失败了甚至犯了错误也没关系,因为每一次的尝试代表每一次的创新,每一次的创新所带来的是创新的价值。没有说每一次创新都是必胜的,一定成功的,即使失败了,也只是让你学到东西,你离下一次的成功会更近一步。如果失败了就要受到很大的处罚,那员工的压力就会非常大,就会累积形成“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状态。西方社会鼓励从小就动手做,从动手做的过程当中,从很多的工作中尝试、学习;而我们东方比较注重动笔写,动脑想,比较缺少失败的经历,缺少尝试错误的习惯。西方社会人们普遍创新的能力比较强也与此有关。所以,如果你鼓励主人翁精神,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有学习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而学习与创新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助于降低讯息、合约、监督、实施的成本,提升人的潜力。

很多员工都有这样的想法:公司是老板的,又不是我的,我凭什么要以主人翁的心态来对待企业。在过去相当漫长的年代里,“主人翁精神”被严重曲解,被完全等同于“无私奉献精神”,甚至有浓厚的“为了集体,牺牲个人”的意味在里面。说白了,人们的疑问其实就是:“为了公司牺牲个人,你值得吗?”。不过,我告诉你,如果你用主人翁的心态来对待企业,企业将会给你巨大的回报。董明珠,一位中国家电行业的风云人物,一位风口浪尖的商海女性。14年的时间,她从一名最基层的销售人员成长为当今中国最大的空调企业——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她是一位有着传奇色彩的市场营销高手,从1995年至今,她领导的格力电器连续9年销量和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同行业之首,纳税超过25亿元。其独创的区域销售公司模式,被经济界和理论界誉为“二十一世纪经济领域的全新革命”。格力电器公司连续3年入选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中国上市公司100强”,并被国际最富盛名的投资银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评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的12家上市公司”之一。她撰写的记录自己营销道路的自传《棋行天下》,引起业界轰动,并被中央电视台改编为黄金强档连续剧。当你用主人翁的心态去对待工作的时候,你会完全改变你的工作态度,你会时刻站在老板的角度思考问题,你的业绩会得到提高,你的价值会得到体现,企业会因为有你的努力而变得不一样,你也可以通过你的带动作用,改变你身边的人,让所有的人都用主人翁的心态去对待工作,这样,企业发展了,不仅对老板有利,对你同样有利。做公司的主人翁,最重要的就是要在行动中体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把自己当成老板一样去思考公司的事情,想一想怎样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能量,当好这个家,做到为人不骄、处事不躁、处外不卑、主内不亢,像关爱自己的家一样去关心公司的经营和发展。

篇6:把广告做成“愤怒的小鸟”

试着打了一下“愤怒小鸟方块绿猪”的游戏,从游戏的设计上来讲,它并不比我热衷的“新款打砖块游戏”好玩,但我为什么会对这款游戏感兴趣呢?闲下想想,其中蕴含的许多规律性的东西,我们营销人或者广告人如果能够学学“愤怒的小鸟”,或许那么多没效果的广告就会变得吸引力无比起来。其实,从“愤怒的小鸟”中我们也完全可以窥探出许多人世间美好的规律,而这种美好其实是相通的,是一通百通的,它同样适用于广告。

邵珠富认为,“愤怒的小鸟”至少告诉我们如下规律――

1、广告要擅长以小搏大。游戏中羸弱的“小鸟”相对强悍的“绿猪”是渺小的,力量也不对等,但小鸟并没有妄自菲薄或气馁,它避开自己天生力气小的短板,发挥了自己灵活机动的优点,与“绿猪”斗智斗勇,体现了一种大无畏精神和敢战擅战的智慧。

我们做广告也是,并非每个客户都有“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就收脑白金”这样的投放力度,也并非每个客户都有着像王老吉(现在叫加多宝了)一样高举高打的实力,是坐以待毙还是发挥自己小快灵的优势奋力一搏?对此“怎么看”?此时“怎么办”呢?当然是“辩证看务实办”了。避实击虚,或许是个好办法,

前两年邵珠富曾经给一家位于经七路上的海参店(目前该店还在)策划了一篇600字软文,在金鲁源和海立信两大海参巨头动不动头版半版、末版整版广告的前提下,仅凭此短短一篇软文,三天的时间这个不足五十平方米的小店竟然卖出了20万的海参,发挥的就是扬长避短的技巧,没有以硬碰硬;8月19日,邵珠富给舜和国际酒店撰写的软文,800字却来了1000多食客,靠的也是小快灵的技巧;而今年3至6月,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让波罗峪一家景点完成了去年全年两倍的营销额,靠的也是像“小蝌蚪找妈妈”这样的技巧性策划,让许多甚至不知道波罗峪是干什么的、甚至以为波罗峪是 的人们,一下子发现和认识了这个离自己不远、生态环境不错的景区。可见,广告以小搏大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战术技巧。

2、借势营销很重要。毫无疑问,“愤怒小鸟方块绿猪”的游戏走的是借势营销的路线,借助已成熟的“愤怒的小鸟”的游戏,而开发出了一款“打方块”的游戏,证明这是成功的借势。而营销和广告策划中如果我们能够巧借人们熟悉的事物带动新产品的营销,已经证明是一种营销的捷径。

篇7:把学习做成一种游戏

李志军 数学知识是严肃的,但获取数学知识的氛围可以宽松些吗?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贪玩好动”的天性能被尊重并利用吗?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倦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脚步”。夸氏理想中的教学方法到底是什么?……源于这些思考,笔者在近30 年的小学数学一线教学实践中,从力求改变学生传统学习方式和训练手段入手,大胆创新探索,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逐步发掘改进或创造出了分别针对小学数学各部分知识的一系列游戏学习方法。这些把知识和谐地融入到了游戏活动当中的学习方式,备受学生喜爱,给力我逐步形成了“精导巧练”的教学风格,实现了连续 18 年不布置家庭作业,且达到优质高效、学生后续发展能力很强。

对于学习游戏化,我切身体会其功能不仅仅是能顺应学生嗜爱游戏的天性,点燃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激发学生在宽松、和谐、平等的氛围下学习;其实游戏还有一个天然的独特功能——“自动合作,自发互助”,合作游戏时油然而生的“自始至终相互监督,情不自禁据理指正”功能,激励人人高度投入,并能在合作过程中自发互助。这些功能都是传统学习方法无法实现的,正如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对游戏学习的精辟论述:“各种高尚道德,几乎都可以从游戏中学得,什么自治、什么克己、什么独立、什么共同作业、什么理性服从、什么纪律等,这种种美德的养成,没有再比游戏这个利器来得快来得切实。” 笔者把自己在教学中独创的部分“学习变游戏”的方法展示出来,以期与广大同仁探讨。

数量关系游戏训练:捉迷藏 道具:扑克牌(去掉普通扑克牌大小王,J 当 11、Q 当 12、K 当 13)

人数:2——N 人 规则:

1.甲、乙各随意从同一盒扑克牌中任意抽出一张扑克牌,扣着,让对方暂不知道扑克牌上的数字。

2.以“剪刀石头布游戏”划拳,决出谁扮“隐藏人”,谁扮“捉隐藏人的人”,即:谁藏?谁捉?

3.“捉隐藏人的人”亮牌(如 5),“隐藏人”依据对方亮出的数字“5”,以谜语方式告诉自己抽得的数字(如 7,可根据学段的不同分别表述为:比“5”多 2 的数、比“5”的 2 倍少 3 的数、“5” 比我的数的 2 倍少 9、比“5”多 2/5 的数等),请对方猜。对方以算式形式表述猜出的结果(如 5+2=7)。

4.计分办法:“隐藏人”和“捉隐藏人的人”都正确,各积一分;若“隐藏人”出错,扣掉 1 分,而“捉隐藏人的人”积一分;若“捉隐藏的人”出错,扣掉 1 分,而“隐藏人”积一分。谁最先积满 3 分,谁就获胜(可用余下的扑克牌作计分工具)。

表内乘法游戏——超 超 20 道具:普通扑克一盒(说明:只用四种花色中的 1——9,共 36 张)

人数:2——N 人 玩法:

1、随机发给每人 3 张扑克; 2、每人先从自己的 3 张扑克牌中选择 2 张,按扑克牌上面的点数求积,积不得小于 20,并亮给大家检查;

3、每人再把自己剩下的 1 张扑克牌量出,以点数比大小,大者胜。

4、假如自己的 3 张扑克中,无论怎么组合都不能用 2 张求得不小于 20 的积,视为“狐臭”,提前败。

反思:

每玩一次,每个学生会去自发、高速计算多少道题目?再加上自发去验证别人的呢?

有关“ 数的整除” 的游戏学习制作材质:纸质(可用空白名片纸,10 元/100 张左右)

制作方法:张数在 50-100 张之间,一张写一个数,不重复。

游戏方法:

1.奇、偶数游戏练习(1)每人 5 张,摸到正面向上的先出卡(轮流摸卡前,任意将一张卡片正面向上)。

(2)每次出一张,并说出所出的数是奇数还是偶数。若说错,参与游戏的人中谁最先纠正其错误谁就从自己手中惩罚其一张卡片。

(3)出卡顺序:按游戏人座次依次轮流出卡。后出卡者只能用大奇数管小奇数,用大偶数管小偶数,若谁无符合条件的卡可出,则跳过。当出到 99 或 100 后,没有再比它们大的数了,从下一人开始就按“一个数比一个数小”规则出卡。

(4)先出完手中卡片者获胜。

2.质数、合数游戏练习(1)每人 5 张,摸到正面向上的先出卡(轮流摸卡前,任意将一张卡片正面向上)。

(2)每次出一张,并说出所出的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若说错,参与游戏的人中谁最先纠正其错误谁就从自己手中惩罚其一张卡片。

(3)出卡顺序:按游戏人座次依次轮流出卡。后出卡者只能用大质数管小质数,用大合数管小合数,若谁无符合条件的卡可出,则跳过。当出到 99 或 100 后,没有再比它们大的数了,从下一人开始就按“一个数比一个数小”规则出卡。

(4)先出完手中卡片者获胜。

3.倍数、因数游戏练习(1)每人 10 张,摸到正面向上的先出卡(轮流摸卡前,任意将一张卡片正面向上)。

(2)每次出 2 张或 3 张,并说出各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或互质数关系或其他关系,再说出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因数。若说错,参与游戏的人中谁最先纠正其错误谁就从自己手中惩罚其一张卡片。

(3)出卡顺序:按游戏人座次依次轮流出卡。后出卡者必须出与前面出卡人有相同关系的卡,并且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因数都应大于前者,若谁无符合条件的卡可出,则跳过。

(4)先出完手中卡片者获胜。

应用题游戏学习卡 制作材质:纸质 制作方法:

大卡片:在一幅生活场景图上编制出丰富的数学信息(信息可多余)

小卡片:根据大卡片上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分别制成“问题”小卡片;针对解决这些数学问题的解答算式,也分别制作成“算式”小卡片。

游戏规则:1、、大卡片摆在游戏区域中间供游戏人共同观察,小卡随机分到每个游戏人手中。分发小卡时,“问题卡”单独分发,以达每人 1 张“问题卡”;“算式卡”也单独分发,以达每人 1 张“算式卡”。

篇8:把教师故事做成教育品牌

这方面,我自身有着深切体会。大学毕业后,我先后在省实验中学任劳技课教师、化学实验室实验员、科任教师、初中班主任、高中班主任,直到现在担任一所全新学校的校长。做教师时的一幕幕情景、经历的一个个故事,经过提炼总结,成为我们将之概括的“差异势能教育教学”。

一、取来空气,变出动力

当年教初三化学课时,为了在最短时间内提高全班的化学成绩,我就琢磨着,提高成绩的关键不是第一名,而是最后一名学生。于是,我叫来这位最淘气的张同学,说:“老师想让你当化学课代表。”他当然没底气。于是,故事就发生了:我让他带着集气瓶和毛玻璃片去取办公室的空气,一会儿他就回来了。我故意问:“这是办公室的空气吗?我怎么没看出来?”他说:“老师,空气是没有颜色的。”我马上夸赞:“你连空气的性质都知道,太不简单了!但你怎么能证明这是我办公室的空气呢?”孩子迷茫了,我趁机告诉他小秘诀。第二天,我又故意让班长和团支书去取办公室的空气,就在他们疑惑时,张同学给他们出了主意。我抓住机会当面表扬他,让这个从来没机会展示自己的同学大出了一次“风头”。打那以后,他天天在家提前学习化学,盼着上化学课,不停地向老师提问题,最终学习出现了“大逆转”,各科成绩均有大幅提高。

———让传统的尖子生与学困生进行了一次“交叉换位”,形成了势差,撞击出了后者被长久压抑的向上能量。因而,教者要当好“导演”,导出学的氛围,导出新突破的势能。

二、干部岗位,越多越好

用“角色”规范人的行为,往往会有奇效。我接过一个新班,班里有个“淘气包”。刚开学不久,他就没来上学。经过询问,同学都说他离家出走了。就在各方着急寻找时,他给我打来电话说,他是怕挨打不敢回家。面对这个问题,我先做他父母的工作,又与“淘气包”沟通。在他要求下,他妈妈在自家窗户挂出“白旗”以示妥协,他才回了家。等他上学后,我了解到,他丧失了学习兴趣。我想,不爱学习可以为大家服务嘛!于是,我就让他当班长,给大家印卷子、判卷子、送卷子,组织同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淘气包”受到了集体的感染,在一段时间后,他主动说:“老师,我也想学习了!”

———给这些旺盛生长的身体一个合适的宣泄口,他们的精力就会由负作用转为正能量。委以“重任”,为大家服务,提升了后进生的自信,也刺激了他们的自尊。

三、兵可教兵,展现奇功

一次,我接手一个初中毕业班。一看情况,这成绩在年级居中,没什么亮色。我最担心的英语恰恰最弱。思前想后,我偶然发现物理课代表王同学的妈妈是英语教师,我灵机一动,可以用学生带学生啊!这既能让老师们轻松一点,还能让同学们都学好,是一个“招儿”!于是我找到这位同学让她当英语课代表。使用这个办法,让她的积极性被大大调动起来。一学期,她的成绩提高很快,中考时以名列前茅的成绩考入省重点,而且,她还把全班同学的英语学习热情和成绩都带上来了。

———学生间的互助性教学,形成一种全新的能量交换关系。如此,让“教者”发现自己的优势,在助人中体验成功与快乐;让“学者”直接受益,轻松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有效拉动和促进学生集体学习成绩的提升。同时,班主任完全可以通过具体的措施和智慧,利用这种势差对班级整体教学形成调控,也是对科任教师工作的强大支持。

四、以趣克难,引出能量

化学实验很招学生们喜欢,我就“放手”让大家“上手”。趁着他们的高兴劲儿,我会开始把难记难背难写的教学重难点交代出来。刚开始学化学的时候,我会把初中涉及到的化学式全部用汉字交代给学生,让他们马上对应写出符号。然后,我更多地是让学生自己去学着研究,反复训练,这样两三堂课就把难点拿下,剩下的时间便可以轻轻松松学好化学了。

———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中的“拦路虎”,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意的设计,为突破难点埋下伏笔;广泛的动手,调动了高度的关注和积极的思维活动;难而不讲,反复训练,使积聚的势能得到转换和释放。

现在我所在的学校,生源是完全没有选择的。作为校长,我一直奉行“学生是天”的大原则,强调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成长,而不是逼迫学生成长”,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潜能的唤醒、挖掘与提升。按照“差异势能理论”,在学校里,我们最大程度地唤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地还时间、空间给学生,最大幅度地释放学生间的差异势能,最大效度地调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近三年的时间,学校已在本地形成优质品牌。

上一篇:重大危险源管理方案下一篇:汉鼎咨询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