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就业方向

2024-04-08

水工就业方向(精选11篇)

篇1:水工就业方向

水工专业的毕业生主要有这么几个去向:

1、业主单位 譬如三峡开发总公司、二滩水电开发公司等。这些单位就是水电工程的投资单位,所以这些单位的待遇相对较好,工作轻松,但是同样是在工程现场或者是在水电站,远离城市的。

2、设计单位 众多水电设计院。这些单位由于近几年水电开发高潮,项目较多,待遇不错,工作辛苦。

3、监理单位 由于水电项目的特殊性 国家强制规定必须要有监理。监理单位的人也是常年呆在工地,但是工作相当施工单位较轻松。

4、施工单位 各水电工程局等 施工单位也是大部分水工专业毕业生去的单位 这种单位工作辛苦,待遇较低,但是由于是处在水电建设的第一线,接触到很多工程实践,所以很容易积累大量经验,而且这些具有大量工程实践经验的技术人才正是业主单位、设计单位所需求的,跳槽比较简单啦!上面几种类型的单位就是水工专业毕业生的主要选择,但是由于大学扩招,大学生过剩,一般来说本科生想要到业主、设计单位是比较困难的(除非是几个水工专业的老牌名校,如河海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等),监理、施工单位是主要选择。

篇2:水工就业方向

如题,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工业方向)就业前景,就业方向,不要复制,专业的回答,我很急,也很重要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工业方向)就业前景,就业方向?]

篇3:韩语专业就业前景与就业方向探析

关键词:韩语人才,互译能力,就业前景,就业方向

一、韩语专业就业前景

中国的韩国语教育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中韩建交前。这一时期的韩国语教育以北京大学、延边大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对外经贸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为中心, 是韩国语教育教学的基础时期。另一阶段是中韩建交以后, 随着两国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交流, 韩国语教育取得了大幅度、深层次的发展, 短短20年时间, 就已经增至150多所。目前全国开设韩国语专业地区集中在东北三省、山东省和江苏省。东北三省韩国语专业集中的原因在于其占据了地缘优势和语缘优势, 山东、江苏一带韩国语专业的开设则是因为这些地区的韩国企业比较集中。现阶段韩国语专业不仅在数量上有了大幅度增长, 而且在质量上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在国内小语种专业中颇具规模, 为国家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外交等部门培养了大量人才。

同时韩国企业在中国投资建厂, 则需要大量懂韩语的人才, 因此许多学习韩语专业的学生一毕业就被韩国企业招聘过来开拓管理中国的市场, 这些学习韩语的学生就有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

韩企进入中国的同时, 中企也在向世界走出。中国驻韩 (韩国驻中) 公司的成立, 给双方的企业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及优质服务, 双方公司同时需要懂韩语 (中文) 、了解两国国风俗文化市场的应用型人才, 学生们毕业后进入驻韩 (驻中) 公司, 代表中国 (韩国) 的企业与韩国 (中国) 交流, 为两国企业走向世界做贡献。

1. 两国政治友好关系与日俱增友促进了韩语人才的需求

中韩两国隔海相望, 文化相似, 地理邻近, 经济互补性较强, 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 两国在经济文化领域进行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富有成效的趋势, 有着发展贸易合作关系的优势。中韩自1992年建交以来, 经贸合作全面迅猛发展, 两国已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目前, 中国是韩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海外投资对象以及第二大进口来源, 韩国则是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吸引外资来源国。

鉴于目前中韩两国的这种友好发展趋势, 社会需要大量既懂韩语又了解韩国经济文化的应用型人才。

2. 人才的培养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随着中韩两国经贸关系的加强, 韩语已显现出它的重要性, 尤其是山东半岛韩资企业众多。韩语的需求量逐步增加。中韩贸易关系迅速发展, 使社会急需大量韩语的应用型人才, 黄山学院的中韩合作办学专业, 其培养目的恰好适应这一社会需求。其目标是为韩资企业培养既懂韩语又懂涉外文秘、商务旅游等知识的应用型人才。

据有关部门统计, 韩语就业比例:51%在韩资企业, 20%在国家机关, 剩下的在教师和导游行业, 差不多各占10%。

二、韩语专业就业方向

随着中国贸易与国际接轨的进程的加快, 进而对外语专业水平高、具有国际视野、综合知识素养好并且可以参与国际竞争的创新型外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尤其是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 使得中韩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更加密切, 在这一过程中韩语已经成为最主要的沟通工具, 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韩语专业人才也迎来了美好“春天”。其中旅游产业占很大的比重, 因此对韩语人才需求量也逐步增大。韩语专业人才近几年来也比较紧缺。从相关招聘网站的统计分析上来看, 2011年以前, 韩语职位日均在线职位是350~450个, 到年底增长到1000个左右, 从而得出该专业毕业生未来就业前景依然很好的结论, 大部分毕业生可以到待遇比较优越的单位中工作, 工作条件好的同时还有出国考察或深造的机会。以下是总结的相关热门韩语职位:

1. 韩语翻译

这是韩语就业的一个热门职业。一般从事企业的一些翻译工作, 当然, 这需要韩语达到高级, 在一些比较小的企业, 达到中级水平也是可以的。月薪方面最低基本能达到4000。现在中国需要大量的韩语翻译, 而对于一些专业领域的翻译来说, 月薪上万也是非常容易的。

2. 韩语客户经理

这个需要既了解中国又了解韩国, 因为客户经理需要把中国的产品销售到韩国。这个岗位不仅需要韩语知识, 而且还要具备一些营销方面的知识。他们的月薪基本能在5000以上。

3. 韩语导游

近年来, 韩国人到中国来旅游的人每年增幅炒超过10%, 最典型的就是江浙地区, 每年接待韩国人数十万人, 其中90%是来中国旅游的。所以韩语导游也是不错的就业选择。

综上所述,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重视外语人才培养的高校应该认识到韩语专业的重要性, 要有针对性地实行适合自身发展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韩语专业课程的设置上, 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真正地为社会培养应用复合型的人才。总之大家要相信, 只要有韩国人, 只要韩国在发展, 只要中韩关系始终友好和稳定, 那么就有韩语学习的必要, 那韩语专业就是非常有前途的专业。

参考文献

[1]刘圆圆.论韩语——中韩文化交流的桥梁——从文化传统和地缘关系看韩语专业的重要性和恒久性[J].2012 (23) .

[2]郭科研.近两年小语种就业调查及未来需求预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 (4) .

[3]鲁锦松.试论小语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 2013 (5) .

篇4:水工就业方向

关键词:劳动关系;就业;专业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46-4;G642

引言:本文结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的劳动关系专业的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加以分析,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方法以及对比研究方法等主要方法和手段来深入研究劳动关系专业的就业前景,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专业近五年就业率及就业情况分析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将“以人为本,关注个体,做好细节,关注质量”作为院校的指导思想,通过成立的专门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指导毕业生的就业和择业,本部分采用定量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来研究劳动关系专业就业前景。

图1 近5届劳动关系专业应届毕业生的总体毕业去向统计

注:计算公式--近5年(2011~2015届)毕业去向各项人数/近5年(2011~2015届)应届总人数

据图所知,近5届毕业生就业去向比例分别为:出国3.4%,待分0.8%,二分30%,考研8.8%,派遣57%。派遣及二分人数比例占主要地位,大部分学生最终还是選择直接工作方式。但是,经过深入研究可知,虽然劳动关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几乎达到100%水平,但是近两年的专业对口率仅为62%左右。

结合劳动关系专业近五年就业情况来开,劳动关系专业毕业生基本维持较高的就业水平。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专业就业率呈现出下滑的趋势。究其原因,既有市场需求情况因素,还有课程设置、其他院校增设劳动关系专业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二、劳动关系专业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劳动关系专业对于解决社会关系,特别是生产、经营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的劳动关系专业就业情况而言,还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专业就业率偏低

我国各高校劳动关系专业为满足多元化就业形势,培养目标更倾向于国家公务机关及相关事业单位岗位。无论是名牌院校还是地方普通高校多形成培养公务员这一思维定式。上述情况严重背离了劳动关系专业的专业特点,国家机关能够提供的相关岗位较少也进一步拉低了专业就业率。国内部分院校在扩招过程中也增设了劳动关系专业,这种缺乏调研的盲目增设、扩大招生的情况进一步拉低了专业就业率。

2、专业认可度较差

我国就业市场对劳动关系专业认同度较低。这种情况主要源自两个方面:其一,劳动关系专业缺乏相应的职业规划,方向性的欠缺导致报考学生未能将自身情况与专业更好地结合起来。其二,政府与社会对于劳动关系专业缺乏必要的认识和理解,突出表现于人才招聘单位提供的劳动关系岗位少之又少。

3、就业方向不明确

通过分析国内各高校就业信息可知,我国劳动关系专业定位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培养方向为经济学,主要侧重于劳动经济学方向;其次,培养方向为社会学,主要侧重于劳动法规与社会保障学方向;第三,培养方向为公共管理,主要侧重于培养劳动(社会保障)方面的领导与协调能力。由于就业方向各不相同,造成用工单位与就业学生对岗位认识存在较大偏颇,毕业生无法更好地与就业岗位相结合。

目前,高考学生填报志愿时受到就业率、高校知名度、高校所在地域等主动因素影响。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为例,很多学生受到该院校在北京,属于部位直属院校的影响。这些学生填报志愿时忽视了院校的专业特点以及就业方向的深入分析。

4、自身素质有待完善

由于劳动关系专业不仅需要较强的理论基础,还需结合相应的社会实践。因此,专业院校需重视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培养。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还需提升学生的领导、组织、合作、沟通等能力的培养。同时,各院校应加大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只有通过更多工作实践才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不断完善综合素质。

5、课程设置系统性不足

我国本科院校设置劳动关系专业较晚(2005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最早设置了劳动关系专业本科教育课程),由于该专业设置时间较短,所学课程缺乏足够的系统性。

三、劳动关系专业就业前景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相关举措

通过调查法对国内设置劳动关系本科专业的八所国内院校,以及国内十多所设置劳动关系专业的职业院校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该专业就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1、专业招生受阻

受国内院校扩招及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格局短期内无法缓解。另外,近几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成为院校与报考学生拥趸的方向,作为该专业的分支专业,劳动关系专业受到较大冲击。根据推测,这种负面影响还将在未来几年内不断增加。

2、就业呈现出先抑后扬的发展趋势

目前,劳动关系专业就业呈现出逐渐下滑的态势,且专业就业率也随之下降。受多种原因影响,这一格局短期内无法根本发生转变。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的复苏与市场环境不断规范的进展,劳动关系仍将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各界对劳动关系专业认识的深入,各专业院校不断重新塑造专业工作的深入开展,劳动关系专业将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较为热门的专业,就业趋势将从晦涩走向光明。

解决上述客观存在的问题需从多角度入手,教育主管部门、相关院校、学生个体与社会等多方位的参与才能有效地解决相关问题:

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对于没有相关师资力量的院校加大劳动关系专业方面的投资,以此保证劳动关系专业学生专业性较为突出的优势。

其次,院校应根据专业特点不断完善教育体系。弱化劳动关系理论教育,强化实践操作水平的提升。如:通过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优秀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也会被企业认可,进而提升专业就业率可能性。同时,院校应结合专业特点,引入教育评价体系。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的发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完善教育体系。

再次,我国各专业学生中有较大比例生源在入学前对专业认知度较低。入学后会因为心理落差造成对专业的抵触。院校应适当调整入学后学生跨专业的可能性,同时针对学生做好心理辅导工作。这样有助于新生对专业有足够的认识,并对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

最后,专业院校可单独或组成相关的专业协会,并借助网络、媒体等多种媒介不断宣传劳动关系专业的特色、优势,以此提升相关用工单位对该专业的认识。如条件允许,还应在一定范围内组织政府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机关大内、国内知名企业进行学术探讨。这不仅能为劳动关系专业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思路,还能以此实现专业的对外宣传。

通过个案法我们对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就业指导加以分析。针对上述不利因素,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不断开辟出更好的就业指导思想,这也将影响着该学科的良性发展。首先,做好毕业生出口工作。通过积极的外部联系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通过QQ、微信、电话、飞信等现代化通讯方式将就业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其次,发掘专业优势。目前,我国很多管理类专业多存在“大而全、广而浅”的共性缺点。很多毕业生看似就业面非常广泛,但其专业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度相距甚远。因此,劳动关系专业应充分发挥专业特点,努力打造出具有开创性、实践性、理论性的专业。再次,注重以实践为中心的综合素质培养。实践数量与质量直接影響着毕业生与社会的融入效果,优质的实践不仅能让毕业生进行“软着陆”,还能快速得到用工单位的认可,让就业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单位和社会的认可。同时,劳动关系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组织、危机处理等各方面的能力。学校会针对入学伊始的新生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通过四年的时间让学生有一个质的变化,蜕变为更加接近社会,更加接轨于岗位的可用之才。

结论:

本课题明确了几个重要研究观点:以通用和专业能力为培养重点、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导向、专业就业率有待提升。本课题的主要创新点: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具有较强的推动价值、平衡大学生的专业就业率,并奠定了劳动关系专业就业理论,对劳动关系专业的教育理论有长足的影响。本课题结合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毕业生就业去向的大量数据,研究成果对我国劳动关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具有实践意义。

本文还提出了以就业为龙头,以开发专业优势为主线索,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保障的专业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常凯,等.劳动关系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56—57.

[2]丁沧海.劳动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8),23-24..

[3]王秀娟,徐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就业分析[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下)[C].2011-01-08.

[4]石晶瑜.浅谈大学生就业与专业就业指导[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2009(07):109-110.

[5]朱晓妹,丁通达,连曦.大学生就业预期的影响因素研究回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4):58-62.

篇5:金融数学就业前景就业方向

金融数学专业是一门新兴学科,是“金融高技术 ”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数学专业总的研究目标是利用我国数学界某些方面的优势,围绕金融市场的均衡与有价证券定价的数学理论进行深入剖析,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数学模型,编写一定的计算机软件,对理论研究结果进行仿真计算,对实际数据进行计量经济分析研究,为实际金融部门提供较深入的技术分析咨询。

金融数学专业就业方向

金融数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到投资银行工作,或者进行商品贸易或国际贸易的公司(能源公司、航空公司、大型钢铁公司、矿业公司及国际大公司)处理商品价格风险及外汇风险数据分析师、管理培训生、数据分析经理、金融工程师、交易员、软件工程师、分析师、数据分析专员、精算师、产品经理、期货交易员、软件测试工程师等。绝大部分的金融数学家为国际性的投资银行工作。顶尖的管理咨询公司也雇用金融数学家为那些本身未聘请金融数学家的公司提供服务。

金融数学专业就业前景

金融数学是在两次华尔街革命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数学与金融学相交叉的前沿学科。也是目前十分活跃的前沿学科之一,而且发展很快。其核心内容就是研究不确定随机环境下的投资组合的最优选择理论和资产的定价理论。这门新兴的学科同样与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有紧密的联系,其在我国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现在存在着全球性高素质金融数学家的短缺,因此该专业的就业前景十分看好。

篇6:法学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工资待遇

截止到 2017年12月24日,38827位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 6196 元,其中0-2年工资3949元,应届毕业生工资6199元,3-5年工资6999元。

招聘要求

针对法学专业,招聘企业给出的工资面议最多,占比83%;不限工作经验要求的最多,占比40%;本科学历要求的最多,占比46%。

就业方向

法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

就业岗位

法务专员、法务经理、法务主管、法务助理、律师助理、律师 法律顾问、法务、律师、人事专员、总经理助理、法律顾问、管理培训生等。

城市就业指数

法学专业就业岗位最多的地区是北京。薪酬最高的地区是舟山。

就业岗位比较多的城市有:北京[958个]、上海[655个]、广州[488个]、深圳[374个]、武汉[241个]、朝阳[184个]、成都[183个]、杭州[174个]、南京[145个]、天津[99个]等。

就业薪酬比较高的城市有:舟山[25500元]、北京[10572元]、深圳[10000元]、河源[8999元]、广州[3999元]、石家庄[2999元]、上海[2749元]、南京[1500元]等。

同类专业排名

法学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法学类中的法学类,其中法学类共24个专业,法学专业在法学类专业中排名第2,在整个法学大类中排名第2位。

篇7:会计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分析

会计是一门怎么样的专业?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该清楚的了解会计专业所在领域的前景,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转变就业观念实现顺利就业!会计是什么?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打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著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计在经贸交往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专业力旨在为国家培养一批既懂中国会计,又懂国际会计惯例的会计人才。一部分是在会计公司里边,或者说他从事的工作是社会中介服务,主要提供的是审计,或者说咨询服务。这是一部分。另外一部分就是在企业和事业单位,首先是在他们的财会部门里边,从事基础性的具体的工作。经过几年的成长,像在事务所里边工作的会计人员,经过几年的成长,可能会成为经理,甚至于成为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

据有关报道:会计行业正在走下坡路,会计人才市场已经饱和。早在2000年,已经有统计,会计人才市场已经供大于求。加之这几年注册会计师认证深受从业人员青睐,财会类人员数量激增,这也直接导致了普通财务人员工作越来越难找。而另一方面,一些公司对高级财务管理人员求贤若渴。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短缺

在广东,今年第三季度最难找工作的10种工种包括财会人员,两三个人争抢一个职位。目前公司所缺乏的也正是会计,但对职位的定位是高级财务管理人员。而目前,整个会计人才市场严重供大于求,而企业却从中难以发现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这就造成了会计行业“一头冷一头热”的从业现状。

据资料,截至2005年年底,全国颁发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累计突破一千万,达到10558610人。而在这众多的从业者当中,取得高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的人数为80567人,约占总数的8%,具有大学本科、专科学历的人数约为518万人,约占总数的49%,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数为33829人,约占总数的3%。

从业现状:一头冷一头热

从全国来看,目前会计从业人员中,普通的财务人员供大于求,已经呈现出疲软的态势,而高级的会计从业人员却十分短缺。在中国未来的5年里,高级财务管理人才会非常短缺,从现在的数据看,缺口达到60%。而从地域上来看,目前大陆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大部分来自香港和海外,很少有内地自己培养的高级会计人才。调查显示,高级财会人员一直是企业的紧缺人才,财务总监被受访企业列为最急需的六大财会人才之一。

薪资待遇:三级别差异化

从薪资待遇上来看,目前从职位高低划分,差异化十分显著。从全国范围来看,财务经理平均年薪为77300元,财务主管年薪为41293元,财务普通人员年薪为27005元。北京地区则分别为114000元、68900元、44240元。从各级财务人员年薪增幅上来看,全国财务经理年薪增幅为9.0%,普通财务人员年薪增幅为7.3%。北京地区差异更为明显,财务经理年薪增幅为16.0%,财务主管年薪增幅为13.6%,而财务普通职员年薪增幅只在5.0%。这说明财务高管在未来的人才市场上将成为企业争相抢夺的主力军。

内资企业:需求量大,待遇、发展欠佳。

职业状况:这一块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是最大的,也是目前会计毕业生的最大就业方向。很多中小国内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对于会计岗位他们需要找的只是“帐房先生”,而不是具有财务管理和分析能力的专业人才,而且,此类公司大都财务监督和控制体系相当简陋。因此,在创业初期,他们的会计工作一般都是掌握在自己的亲信(戚)手里。到公司做大,财务复杂到亲信(戚)无法全盘控制时,才会招聘“外人”记记帐。

外企:待遇好,学得专业。

篇8:出版专业硕士就业方向设想

一、数字出版专业人才

随着出版产业与新媒体的融合, 中国的数字出版近两年发展迅猛, 《2010-2011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中提到:2010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总销售收入预计突破1000亿元, 数字出版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业界有这样一个共识:数字出版短期靠终端, 中期靠平台, 长期靠内容, 但是中国数字出版业目前最缺少的就是内容运营平台的建设, 再有数字出版产业的条状分割明显, 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整合体。所以, 在这样一个信息化、数字化、法制化的时代, 中国数字出版一定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数字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

所以, 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应该具备:第一, 在传统出版知识的基础上具备数字编辑、网页制作、数字排版、电子商务、数码印刷等一系列现代数字化技术技能, 并且具有熟练的全媒体应用技能。第二, 对版权制度有清晰的认知, 具有较高的数字维权守法意识, 学会分析各类数字版权纠纷问题。第三, 探索数字版权的盈利模式, 为数字出版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努力。新闻出版总署柳斌杰署长提到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说过这样一句话:“培养一批既熟悉专业出版知识, 又掌握现代数字出版技术和善于经营管理的复合型出版人才, 是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

二、出版经纪人

1998年, 中华版权代理总公司成立, 它是我国最大的官方出版经纪公司, 也是第一家政府批准成立的国家版权代理机构。自1950年以来, 西方出版业经纪人日益成为提供作业创意及稳定感的重要来源, 出版公司也多宁可与熟悉出版流程及著作权法的经纪人共事。然而在中国, 出版经纪人制度尚处于摸索前进的阶段, 虽然民营图书企业的迅速崛起推动了出版经纪人制度的发展, 但与西方健全的出版经纪人管理体系和职业界定仍然有巨大差距。经纪人制度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出版经纪人是一群促进出版产业合理高效运作, 维护作者与出版社双方利益的中间人。在全球出版业竞争激烈的今天, 健全出版经纪人制度是中国出版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同时也是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有力保障。

出版经纪人有三个优势, 一是关注面广, 二是自由度高, 三是高度市场化。对于国内, 出版经纪人需要具备敏锐的国内图书市场观察力, 出版业最新行业动态的信息搜集能力, 保持同作者和出版社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 在选题策划以及内容创作上为作者提供具有市场价值的建议, 同时应用各种媒体资源, 为作者安排图书宣传活动, 打造明星作者。世界范围内, 国际出版经纪人不仅需要有开阔的国际市场眼界, 同时也要挖掘出能够受到国际认可和国外读者喜爱的中国作者, 在引进国外优秀图书的同时, 更重要是在版权贸易问题上维护本国作者的利益以及树立中国良好的出版业形象。

三、高级专业编辑

《出版管理条例》自2002年开始实施以来一直到2011年3月19日的修订版本中, 始终没有改变的就是第一章总则第四条所提到的“应当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原则, 图书——作为传承人类文明历史最悠久的媒体——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正是由一批优秀的编辑所呈现出来的, 中国出版业乃至中国社会需要这样一群能够抓住时代脉搏, 为传承中华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而做出努力的高级专业编辑。

所以, 高级专业编辑必须做到:第一, 遵循以坚持主旋律为工作原则:能够策划出一系列反应时代发展趋势、代表先进文化、弘扬时代主旋律、具有文化传承价值的优秀出版物;第二, 遵循以“双效益”为工作原则:在追求社会效益的同时, 具备市场经济的管理理念, 策划推出的出版物不仅得到社会的认可同时也要通过市场流通来实现出版物作为商品的价值;第三, 遵循以文化选择为工作原则:有助于知识界、文化界独立自主, 贡献更有厚度和更有穿透力的智慧产品;第四, 遵循以遵纪守法为工作原则, 具备出版传媒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有高度的媒介自律意识, 以维护公民和国家利益为中心。

四、出版集团管理者

在全球化进程中, 中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国内出版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中, 不仅受到国际出版业所带来的竞争压力, 同时也要面对自身行业内的改革。中国出版业带有政府主导性质的集团化存在许多弊端, 在各个出版社合并的过程中“只是形式”的状况普遍存在, 相对于国外出版集团发散型的扩张, 中国出版集团聚合型的重组带来的是内部排斥力, 从而衍生出诸多无论是经济利益还是权力分配的矛盾。所以, 出版集团内部迫切需要一批具有高级管理技能的人才, 不仅能够掌控集团整体未来发展方向更重要的是消除集团内部各社之间明显的业务界限使内部产生强烈的凝聚力。

根据管理学T.H.C技能原理, 首先, 出版集团管理者要具备出版专业知识以及技能的能力, 称为“技术技能”, 能够为集团业务的发展做出整体规划。第二, 集团管理者要具备人际协调能力, 称为“人际技能”, 无论是面对各个出版社的社长、编辑、作者还是股东, 都要表现出高超的人际沟通能力, 做到集团内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三, 集团管理者要具备分析和诊断复杂情况的心智能力, 称为“概念技能”。

市场经济的加速发展必定带来社会分工的细化, 所以, 对出版专业硕士就业方向的分类正是为了满足出版业多元化的分工。同时, 出版专业硕士的培养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出版教育理念, 英国的出版硕士教育体系以及所呈现出来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英国出版研究生教育这种实用主义的特征直接体现在其课程设置方面:强调出版的经营管理方面, 而淡化理论色彩和历史回顾。我们在借鉴西方出版教育理念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根据中国自身的国情和出版业发展现状来加强出版专业硕士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郝振省, 主编.2010—2011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M].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1.

[2]姬建敏.数字化时代编辑出版学关注的新问题[J].河南大学学报, 2011 (05) .

[3]寇德江.出版经纪人对出版业的影响[J].新闻前哨, 2008 (9) .

[4]李苓, 黄小玲, 主编.编辑出版实物与技能[M].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

篇9:水工就业方向

■ 从北京市就业人口基本特征来看,现阶段的就业不仅存在总量矛盾,也存在结构性矛盾

2008年人口变动和劳动力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的就业人口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就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与经济结构调整趋势一致,但二者未处于均衡状态。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中的分布状况反映了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是否合理,是否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北京市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中的分布也发生了变化。2005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在三次产业中的分布为1.4∶29.5∶69.1,到2008年调整为1.1∶25.7∶73.2;同期,全市就业人口的产业分布由2005年的8.1∶26.4∶65.5调整为2008年的7.4∶25.4∶67.2,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上升。可见,就业人口的变化趋势与经济结构调整趋势是一致的,就业人口的产业分布日趋合理。

虽然就业人口变化趋势与产业结构调整趋势一致,但是并不表明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已经处于均衡状态。我们用结构偏离度来判断北京市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是否处于均衡状态。从理论上讲,地区生产总值的产业结构与就业人口的产业结构应该一致,即各产业相应的就业人口应创造相应份额的产业增加值。但是,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地区生产总值的产业结构首先发生变动,由此带动就业人口的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在此过程中,会产生就业人口与地区生产总值产业结构的错位。

由表1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的结构偏离度一直为负,并且偏离的绝对值呈扩大趋势,表明就业结构的转换滞后于产值结构的转换,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速度较慢。第二产业的结构偏离度为正,偏离的绝对值呈下降趋势,表明第二产业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偏离在逐步缩小,趋于均衡状态,存在就业人口转入的可能性。第三产业的结构偏离度为正,偏离的绝对值较小,并且变化平稳,表明第三产业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趋于均衡,同时存在就业人口转入的可能性。

上述分析表明,在北京市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中,相对于二、三产业而言,第一产业明显失衡。如何加快第一产业的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北京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中必须考虑的问题。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都具有劳动力转入的可能,但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趋于下降,第三产业仍然具有较大的就业空间。

本地人口与外来人口在不同行业占有优势,高端行业中外来人口比重不断提高。从就业人口的行业分布看,位于前两位的仍然是批发和零售业及制造业,所占比重分别为19.6%和16.3%。与2005年不同的是,两个行业的位次发生了变化。其他行业中,农、林、牧、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中就业人口比重也较高,分别在7%左右。

本地就业人口和外来就业人口在行业的选择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本地就业人口在农、林、牧、渔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行业中,就业比例较高,这些行业中本地就业人口占到80%以上;外来就业人口在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建筑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中占据优势,这些行业中外来人口在60%左右。可见,本地就业人口在具有某种资源独占特点,或是层次较高的公共事务管理等行业占据优势,外来就业人口在传统的、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占据优势。

外来人口除了在上述行业中比重较高外,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中发展较快,所占比重不断上升。2008年,这三个行业中的外来人口均达到40%以上。表明随着北京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在京就业的外来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来京就业。

就业人口受教育程度在全国位居首位,但行业差异明显。就业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生产力的发展主要依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自科学技术的进步,实现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有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就业人员。

北京市就业人口的受教育水平较高(见图)。2008年全市就业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1.7年,相当于高中三年级的水平。就业人口中,33%接受过高等教育,其中:大学专科占14.3%,大学本科占15.5%,研究生占3.2%。与2005年相比,接受高等教育的就业人口比重提高了2.1个百分点。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北京市就业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位居首位,其次是上海市和天津市。2007年北京市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就业人口达到1/3,而上海市不到1/4,天津市不到1/6。

虽然北京市就业人口的受教育水平较高,但是具有明显的行业差异。根据2008年各行业就业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可以将行业分为五类:

第一类是受教育程度最高的行业,包括国际组织,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教育五个行业。这五个行业中70%以上是大专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5年。

第二类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行业,包括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公共管理四个行业。这四个行业中55%—70%是大专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在13—14年之间。

第三类是受教育程度以高中和大专及以上为主的行业,包括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房地产业两个行业。这两个行业中,高中和大专及以上就业人口分别占30%和40%,平均受教育年限在12—13年之间。

第四类是受教育程度以初中和高中为主的行业,包括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四个行业。这四个行业中,初中和高中人口达到60%以上,并且初中与高中人口的分布基本上是1∶1,平均受教育年限在11—12年之间。

第五类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的行业,就业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以初中为主。包括住宿和餐饮业,采矿业,建筑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农、林、牧、渔业五个行业。其中:农、林、牧、渔业就业人口受教育程度最低,80%是小学和初中,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8.3年;其他四个行业中50%是初中,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10—11年。

就业人口社会保险和劳动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但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保障水平较低。近年来,北京市出台了多项社会保险政策,保险覆盖范围日益扩大,参保比例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劳动合同法》的正式实施,进一步规范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使得全市就业人口的社会保险和劳动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调查表明,2008年全市就业人口中,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的比例分别为70.2%、58.7%和48.8%。从就业者的工作单位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中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的比例很高,参加三项保险的人员基本在90%以上;私营企业中,2/3的人员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1/2的人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2/5的人员参加了失业保险;个体工商户中参加社会保险的人员比例较低,除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比例略高(35.8%)外,参加其他两项保险的比例不到20%。

人口变动和劳动力调查中将就业人口分为四类:雇员、雇主、自营劳动者和家庭帮工。从雇员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情况看, 2008年71.2%的雇员签订了劳动合同,比2005年提高了10.8个百分点。由于工作单位类型不同,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也存在较大差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最高,分别为94.0%和92.4%;机关团体事业单位、集体企业和其他类型单位的雇员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在65%—80%之间;私营企业中雇员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达到60.8%;个体工商户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最低,只有15.4%。

无论是参加社会保险还是签订劳动合同,个体工商户的比例都是最低的,私营企业次之。因此,提高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中就业人员的保障水平是提高全市就业人员保障水平的关键。

■ 在促进就业、扩大就业规模的同时,还要注重就业结构、就业质量、劳动者权益等问题

就业结构的改善、就业质量的提高、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维护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能否安居乐业。因此,在促进就业、扩大就业规模的同时,还要注重就业结构、就业质量、劳动者权益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第一产业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改善就业结构。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较高,并且绝对值呈扩大趋势,表明存在大量富余劳动力,需要向二三产业转移。由于农村劳动力技能单一,向二三产业转移难度较大,因此应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基本素质,使其掌握相应的岗位技能,适应二三产业的需要。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调控外来就业人口规模,吸引高端人才,提高就业质量。外来人口主要集中在低端行业,其就业规模受到北京市产业发展对外来人口就业需求的直接影响,因此,要调控外来人口就业规模,就应该提高三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特别是提高第三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对劳动力的需求层次,优先发展高端产业,减少对低端就业领域人员的需求,通过不断吸引高端人才,提高就业质量。

篇10:文理就业方向

运动训练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行政管理思想政治与教育公务员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理论与应用力学统计学物理学应用物理学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化学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化学 生物化学生物技术制药工程 车辆工程工业工程工业设计 热能与动力工程材料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金属材料工程学交通运输交通工程土木工程视屏科学与工程包装工程 生物工程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 电气工程及电动化生物医学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地质学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资源勘探工程土地资源管理

篇11:金融专业就业方向

金融是现代经济中最具魅力和变幻无穷的热门行业,种类纷繁的金融资产为人们带给了众多的投资与融资工具。投资银行作为连接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重要通道,将进一步发展丰富和完善我国的直接融资手段。在中国这天出现的全民炒股热中,各大投行也扮演了催化剂的主角。经过1的风雨历程,如今投行正承担着证券发行与承销、证券交易经纪、证券私募发行等传统业务,企业并购、项目融资、风险投资、公司理财、投资咨询、资产及基金管理、资产证券化、金融创新等核心业务。

职位要求:专业方面,要求各位英国毕业生系统学习过金融、投资、法学、法律、金融资产组合管理等专业的金融人才。如果能同时具备人际沟通、客户管理等管理方面的知识,则更具有竞争优势。

Tip:投行对于应聘者在经验方面的要求较高。投资银行设置的不少高端职位,一般都优先选取在同行业公司中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人才。

NO.2:金融信息化人员(包括运行监控员、网络管理人员)

现代金融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创新,而金融信息化是金融创新的源动力之一。从开始,我国各大商业银行陆续开始了业务的集中处理,利用互联网技术与环境,逐步开通了我们所熟知的网上金融服务,如网上银行、网上支付等。同时,银行安全与服务、电子支付、银行卡联通、CA认证等等专业词已经不再是离我们遥远的词语了,而这一切都归功于金融信息化。专业要求:对于有经济类、管理类背景的研究生而言,他们所具备的理工科与金融专业双料背景显得不可多得。经过系统地学习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金融、财务管理等课程后,这些人才更具优势。

Tip:对于有志于从事金融信息分析的人士来说,具有良好的中、英文读写潜力也是务必的。因为各大金融公司引进的国外的技术、人才,都需要熟练地使用英语进行沟通与交流

NO.3:风险控制员

作为经济圈中的骄子,金融机构风光独好,身价不凡。然而,金融业集财富、智慧和信誉于一身,利益与风险双高。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国际金融资本会因政治、经济和市场之变化而在国内外迅速流动,金融体系的风险意识在逐步增强。

专业要求:专业上倾向于学习金融数学、金融工程、数理统计及相关专业的英国留学以及本地的硕士生。

NO.4:资产负债管理师及助理

随着人们手中闲置资产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选取了投资理财。为提高收益,需要有专业人士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以实现资产的帕累托最优效应。让老百姓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享受组合投资、分散风险带来的理财好处,是目前资产负债管理师及助理要做的主要工作。

职位要求:专业方面要求系统学过财务管理、会计、金融、理财投资和资产管理组合等相关专业的人才。

NO.5:审计助理、国际信息系统审计师

金融的无限魅力和无穷变换使它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如何才能揭晓其中的奥秘如何防范金融行业可能出现的泡沫与风险审计人才务必要真实应对的问题。审计在经济建设和金融发展中的信息验证中心和管理监控中心的地位也日渐凸显。

职位要求:专业方面,要求系统学习过统计、数学、金融数学、审计的财经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NO.6:金融工程分析师

金融工程是以现代金融活动为研究对象,以金融创新为核心,综合运用以数理分析为中心的现代金融理论、工具、技术与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金融问题的一门新兴金融学科,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与技术性。它把工程思维引入金融领域,综合地采用各种工程技术方法设计、开发和实施新型的金融产品,创造性地解决各种企业面临的金融问题。

专业要求:要求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计算机专业和金融专业背景,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熟练掌握MATLAB、EXCEL等软件的复合型人才;能熟练掌握金融时间序列分析和随机分析理论;能熟练使用统计分析软件,如SPSS或EViews等;熟悉Var、极值理论以及其他风险分析模型。

温馨提示:我们不得不说的是,金融行业的就业率是目前所有专业中十分高的,但是大家再选取这个行业的时候必须要慎重思考,因为金融行业中充满了风险,一旦你入了这个行当,那么很有可能会让你血本无归,当然,也有可能让你富甲一方。

上一篇:公务员面试必备语句下一篇:谁偷走了健康7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