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保护责任书

2024-05-04

生物多样性保护责任书(精选9篇)

篇1:生物多样性保护责任书

一、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1、濒临灭绝

2、生存环境的破坏与改变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

三、法律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篇2:生物多样性保护责任书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论文

题目: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姓名:

学号:

专业:

学院:

摘要: 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的根本目的是使人类社会得以延续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水平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主要有:

1.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如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植物基因库,以及野生动物园和植物园及水族馆等。

3.制定必要的法规,对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损失的活动进行打击和控制。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

引言

多种多样的生物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业原料。生物多样性维护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们依靠生态系统净化空气、水,并充腴土壤。科学实验证明,生态系统中物种越丰富,它的创造力就越大。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每一种物种的绝迹,都预示着很多物种即将面临死亡。生物多样性还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每一个物种都具有独特的作用,例如利用野生稻与农田里的水稻杂交,培育出的水稻新品种可以大面积提高稻谷的产量。在一些人类没有研究过的植物中,可能含有对抗人类疾病的成分。这些野生动植物如果绝迹,是人类的重大损失。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保障。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法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法分四种:一是就地保护,大多是建自然保护区,比如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二是迁地保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比如,水杉种子带到南京的中山陵植物园种植等;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四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其中最重要的是就地保护,可以免去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人和自然都有好处。就地保护利用原生态的环境使被保护的生物能够更好的生存,不用再花时间去适应环境,能够保证动物和植物原有的特性。生物多样性保护内容

3.1 物种计划 根本实践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的方式便是着重纪录个别物种的族群分布跟保育

情况。此方式虽然基本却困难重重,主要因为世界上的物种估计只有约百分之十被记载下来。大部分未知的物种为植物或低等生物。许多哺乳类、鸟类和爬虫的资讯常可见于文献,至於植物跟无脊椎动物就需要可观的地区资料采集。编纂族群数量预测的趋势有助于了解生物变迁和脆弱性的动态资讯。对世界上某些地区来说,编订完整的物种目录不切实际。好比说马达加斯加干燥落叶林内的许多物种完全不为人知,科学家对该林内许多地区也从未发起有系统的探险活动。

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内的物种计划应包含对分布范围、栖地、行为、生殖、异种互动的详细描述。一旦认定保育情况,就可订定计划;保育跟复育此物种至该族群的目标数量。有计划的保护要素举例如下:栖地还原、防止都市发展影响栖地、建立财产所有权、限制畜牧及农业活动侵略、减少火耕农业、立法制止采集或猎杀、限制杀虫剂使用、控制其他环境污染。此计划应向大众和私人机构宣布并实行保育计划,也应拨款确保执行。

3.2 栖地计划

在一定数量的数种生物栖息于某地时,生物多样性行动的栖息地保护便可适当实施。举例如苏格兰的酸性沼泽、南非布许斐的瓦特堡生物圈、加州的海岸湿地、以及瑞典阿兰岛的史托拉阿瓦雷特。在这样的情况下,物种详细清单、地理分布跟栖地品质需要记录。然后用来保护复育的计划可以依照上述物种计划的类似方针制定。各国参与情况

4.1中国 《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规定,每一缔约国要根据国情,制定并及时更新国家战略、计划或方案。1994年6月,经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同意,原国家环境保护局会同相关部门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目前,该行动计划确定的七大目标已基本实现,26项优先行动大部分已完成,行动计划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开展。

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较早的缔约国之一,中国一直积极参与有关公约的国际事务,就国际履约中的重大问题发表意见。中国还是世界上率先完成公约行动计划的少数国家之一。完成于1994年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使大量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有章可循。依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犯罪行为将一律受到处罚,其处罚最高可判处死刑。

政府有关部门重视对生物资源的有效保护。2003年1月,中国科学院倡导启动一项濒危植物抢救工程,计划在15年内将所属12个植物园保护的植物种类从1.3万种增加到2.1万种,并建立总面积为458平方公里的世界最大的植物园。此项工程中,用于收集珍稀濒危植物的资金达3亿多元,将以秦岭、武汉、西双版纳和北京等地为中心建设基因库。

拯救濒危野生动物工程也初见成效,全国已建立250个野生动物繁育中心,专项实施大熊猫、朱鹮等七大物种拯救工程。目前,被视为中国“国宝”、也被称为动物“活化石”的大熊猫野生种群数量保持在1000只以上,生存环境继续得到良好改善;朱鹮种群数量由7只增加到250只左右,濒危状况得以进一步缓解;扬子鳄的人工饲养数量接近1万条;海南坡鹿由26只增加到700多只;遗鸥种群数量由2000只增加到1万多只;难得一见的老虎也不时在东北、华东和华南地区现身;对白鳍豚人工繁殖的研究正在加速进行。由于坚持不懈地打击盗猎,加上国际社会多个动物保护组织的配合,曾遭受疯狂非法屠杀致使其数量急剧下降的藏羚羊得以休养生息,目前数量

稳定在7万只左右。

4.2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发展了精密详尽的计划,辨识出超过475000种原生物种。其中一个主要的分枝为大堡礁计划,该地的珊瑚礁其实比大多数地方更为健康;澳大利亚也有最高的废水处理率。

澳大利亚对危害[热带]国家的森林砍伐做出了能永续利用的柴薪生产量分析。生物目录加上伐木的估计、伐木的动态电脑模型、腐木和伐木的关系都被引用为安全伐木速率的数据。关于清除树丛对多样性和地下水层冲击的广泛研究也在进行,这些影响被用来分析图立宾湖的湿地。

4.3圣路西亚

圣路西亚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揭露了在苏福利尔地区大量游客对海洋生物和海岸生物多样性的冲击。该计划特别承认人为利用和污水排放已经在1990年超出了敏感珊瑚礁地区的环境承载力。该计划也点出保存历史悠久的渔业;数个机关和当地渔民合作提出一个渔业资源永续利用的管理计划,1992年在苏福利尔海洋管理区中实行。西印度大学大量参与该国计划;包含三种海龟、数种脆弱的鸟类、远洋鱼类和鲸类受到特别详细的关注。在栖地保育方面,生产力旺盛且受到关注的红树林沼泽已全数纳入该国保护。

4.4坦桑尼亚

坦桑尼亚的计划是有关于曼尼亚拉淡水湖,该地在1950到1990年间被加速开发。曼尼亚拉生物圈保留区包含此湖跟接邻高价值树林。此区进行湿地的永续开发和简易农耕。该计划结合主要使用者来达成管理目标,有永续的湿地管理及陡坡地水资源的地下水和化学物质监控。

4.5英国

早于生物多样性会议前二十六年,美国就在1966年以濒危物种法案的方式保护受威胁的物种。该立法赋予偌大权能调查列出受关注的物种,并要求创立物种复原计划。因此虽然美国签署协议后并未批准,他仍然有最久的追踪纪录和最全面的物种保护计划。在约7000种名单内有近半数的物种已经拥有受到批准的计划。尽管数量看似比其他国家庞大,在全数纪录的物种当中不过是冰山一角。

4.6乌兹别克斯坦

在乌兹别克的计划中确定五种主要的栖地区:湿地、漠地、草原、河岸跟山地生态系。超过27000种物种已被编入条目中,其中特有鱼类或爬虫类占有颇高的比例。对生物多样性主要的威胁则来自人口过剩和密集的农耕发展。内容主要涵盖咸海计划、努拉陶生物圈保留区以及西天山计划。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5.1 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依赖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命形式和生命进程的多样性,包括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生物多样性包含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它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演化的结果,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关系到人类的前途和命运,成为全球普遍关注、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只有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进行绿色开发,变掠夺式经济发展模式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前途所在。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数以百万计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生命系统是一个等级系统,包括多个层次或水平:基因、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物种、群落、生态系统、景观。每一个层次都具有丰富的变化,即都存在着多样性。但在理论与实践上重要且研究较多的主要有基因多样性(或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现在,人们往往把生物多样性视为生命实体本身,而不仅仅看作生命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也可被认为是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正如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一样,人类文化(如游牧生活和移动耕作)的一些特征表现出人们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策略。同时,与生物多样性的其它方面一样,文化多样性有助于人们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条件。文化多样性表现在语言、宗教信仰、土地管理实践、艺术、音乐、社会结构、作物选择、膳食以及无数其它的人类社会特征的多样性上。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其价值可以从下列两个方面得以了解。第一,直接价值。从生物多样性的野生和驯化的组分中,人类得到了所需的全部食品、许多药物和工业原料,同时,它在娱乐和旅游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二,间接价值。间接价值主要与生态系统的功能有关,通常它并不表现在国家核算体制上,但如果计算出来,它的价值大大超过其消费和生产性的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表现在固定太阳能、调节水文学过程、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吸收和分解污染物、贮存营养元素并促进养分循环和维持进化过程等7个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多样性的最大价值可能在于为人类提供适应当地和全球变化的机会。生物多样性的未知潜力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展示了不可估量的美好前景。

5.2生物多样性受到的威胁

近年来,物种灭绝的加剧,遗传多样性的减少,以及生态系统特别是热带森林的大规模破坏,引起了国际社会对生物多样性问题的极大关注。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直接原因主要有生境丧失和片段化、外来种的侵入、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化和工业化的农业及林业等。但这些还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根源在于人口的剧增和自然资源消耗的高速度、不断狭窄的农业、林业和渔业的贸易谱、经济系统和政策未能评估环境及其资源的价值、生物资源利用和保护产生的惠益分配的不均衡、知识及其应用的不充分以及法律和制度的不合理。总而言之,人类活动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以空前速度丧失的根本原因。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据统计,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居世界第八位,北半球第一位。同时,中国又是生物多样性受到最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原始森林长期受到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人为活动的影响,其面积以每年0.5×104km2的速度减少;草原由于超载过牧、毁草开荒的影响,退化面积达87×104km2。生态系统的大面积破坏和退化,不仅表现在总面积的减少,更为严重的是其结构和功能的降低或丧失使生存其中的许多物种已变成濒危种或受威胁种。高等植物中有4000—5000种受到威胁,占总种数的15%—20%。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就占156种,约为其总数的1/4,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生物多样性保护关系到中国的生存与发展。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低的国家,而且是85%左右的人口在农村的农业大国,对生物多样性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中国是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人口对环境特别是生物多样性的压力。如果不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这种恶化的态势,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甚至会威胁到世界的发展与安全。

5.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行动

鉴于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严峻局面,有关的国际组织或机构以及许多国家政府都纷纷采取措施,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工作。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1987—1988年起草的1990—1995年联合国全系统中期环境方案中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标、策略以及实施方案。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通过了1994年至2003年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十年的决议。同时,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当时有150个国家首脑在《公约》上签字。《公约》的宗旨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以及公平共享利用遗传资源所取得的惠益。《公约》主要包括国家主权与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有关获取的议题和资助机制等4个方面的内容。该《公约》是一个框架文件,强调国家水平的行动,为各缔约国如何履行公约留下了充分的余地。为了纪念《公约》生效,更好地宣传和履行《公约》,联合国大会于1994年12月29日通过49/119号决议,决定从1995年起,每年的12月29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分别于1994年、1995年、1996年和1998年在巴哈马首都拿骚、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召开了四次缔约国大会,对《公约》的履行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保证科学有效地履行《公约》,还专门成立了科学、技术和工艺附属机构(SBSTTA)。

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性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1992年李鹏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参加了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并在《公约》上签字。继而,中国政府批准了这个《公约》,并履行承诺的义务。在国务院环境委员会下成立了国家履行《公约》工作组,协调我国的履约工作。分别于1994年和1997年完成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和《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报告》,并正式发布。同时,加强物种保护和自然保护的法规建设,并陆续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等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工程。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政府的决心和措施是十分重要的。但光有政府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全国人民齐动员,共同奋斗,才能保护好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3:保护林业生物多样性的思考

生物多样性(biological diversity)是一个内涵很广的概念,通俗地说,生物多样性就是地球上植物、动物、真菌、原核生物等所有的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它不仅指这些不同层次的结构,而且也指功能和过程。简单地说,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也就是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本质。物种多样性是衡量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尺度,它包括物种的丰富度与均匀度,可用不同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测度。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首要的内容。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维持生物多样性的根本保证,只有生态系统多样性才能保证物种多样性,进而保证遗传多样性。所以,维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尤其自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生物多样性是现代生态学极力维护和追求的目标,也是现代林业坚持的一项重要原则。

2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归根结底,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各种各样的生物。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有生命资源的总汇和未来工农业、医药业发展的基础,为人类提供了食物、能源、材料等基本需求;同时,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稳定环境具有关键性作用,为全人类带来了难以估价的利益。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使人类有可能多方面、多层次地持续利用甚至改造这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而丧失生物多样性必然引起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危机。

生物多样性有利于遗传基因的保存。遗传基因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没有遗传基因就没有物种,基因的消失就意味着物种的消失,会造成人类不可挽回的损失。生物多样性越高,保存的遗传基因越多,越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生物的进化。任何生物要获得生存和发展,仅靠自身的调节和更新能力是不够的,还需要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协同进化。不仅植物与植物之间相互依存、协同进化,植物与动物之间,植物与微生物之间也是相互依存、协同进化的。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生态平衡的保持,依赖于生态系统内部的自我调节机制,自我调节机制越强,则生态平衡越易保持,而调节能力的强弱又与生物多样性有着密切的关系。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环境条件的改善。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形成,常常是多种生物生存发展的结果。一个高度多样性的森林生物群落,必然产生良好的生态环境,而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又有利于生物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生物群落由简单到复杂,生物多样性提高,环境条件会得到改善。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与生物多样性有着密切关系,生物多样性能够提供人类生存所需要的各种食物和药物以及多种多样的工业原料。生物多样性高,则提供的物质和能量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3 林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

现代林业有两大任务。一是保护和改善环境,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存条件;二是为社会提供木材和其他各种林副特产品,满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但是,过去由于对林业认识不全面,只把林业看作是生产木材,不重视对环境的生态作用与各种林副特产品的生产,结果不但不能满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并且还破坏了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后果。在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态必须与经济协调发展,林业从单一经营木材转向多种生物综合经营,才能取得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总之,生物多样性是现代林业发展的新趋势,应当高度重视。保护林业生物多样性有以下对策。

3.1 依靠科技发展林业,是实现林业生物多样性的根本策略

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林业生产力,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实施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是建立林业科技创新体制,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核心、以效益为目的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以促进林业生产力提高;推广“数字林业”的概念,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推动林业经营和管理的精确化、科学化,加快实现林业的现代化。二是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坚持科研成果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指导林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科研与生产建设脱节的问题。要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服务、联合开发、创办经济实体等形式,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三是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即,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抓好良种壮苗和树种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良种苗培育水平;研究高新技术与改造传统的木材加工、制造、利用技术,尽快提升木材工业总体技术水平,增加木材和林产品的经济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3.2 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是保护林业生物多样性的时代需要

农药是影响农林地区生物多样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喷洒的农药中,真正对病虫害起作用的农药仅占喷施量的0.1%,其余的99.9%进入到大气、水体和土壤中,对林业地区内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多样性产生巨大影响,所以要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走“以虫治虫”的病虫害生物防治道路。此外,化肥的大量施用可导致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的减少,引起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因此,要充分利用农家肥和种植绿肥作物,培育土壤肥力,减少对化肥的过分依赖,提高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

实验证明,一些非化学品防治方法可以代替农药。这些技术包括:增强寄主植物的抗性、生物防治、作物轮作、短季作物的应用、加强水土和肥料的管理、种植诱虫作物,以及增加作物密度和利用遗传工程改变生物特性等。根据作物病虫害以及生态系统的特征,选用或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

3.3 建立混交林,是保护林业生物多样性的新途径

混交林相对于纯种林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因为每个树种都有其独特的养分需求,树种混种能有效地利用土壤中复杂的养分混合物。混交林可改善生物多样性,因为不同的树种可伴生有不同的动物和微生物种。

此外,在经济林或天然林内,树种的多样性可减少病虫害对树木的危害,因而可增加生物量。如,白松象鼻虫对白松的危害和花松丛蛾对花旗松的危害,在纯种林内比在多树种林内要严重得多。

要避免大范围砍伐森林,因为这将减少生物量和降低生物多样性,而且植被的毁坏将加速土壤中养分的流失,最终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下降,导致生物量的减少和降低生物多样性。沿河流植树有利于减少侵蚀、保护养分,同时也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但是,谨慎地、有选择地砍伐树木,能保持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

3.4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手段

自然保护区可以保护典型的生态系统以及濒危物种栖息地和遗传物质系统,它在林业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自然保护区是人类的生态屏障,是最重要的绿色生态工程。自然保护区大多数植被完好,生物多样性丰富,具有一定的保护价值。它的生态效益明显,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改善环境的重要作用。

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区域。广西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在过去10多年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到2005年底,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72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处,自治级自然保护区42处,市(县),级自然保护区18处,并建有34个风景名胜区,26个国家森林公园,6个国家地质公园,现有森林面积0.13亿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52.71%,居全国第四位。红树林面积为0.84万公顷,占全国红树林总面积的38%,居全国第二位。广西又是全国重点集体林区,林业占地面积为0.15亿公顷,居全国第五位,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4%。全区活立木蓄积量达5.11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七位。全区人工林、经济林和速丰林面积均居全国第一位。2007年全区林业总产值预计达515亿元,提前3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全区有31个市(区、县)列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其中3个县已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命名,初步形成了类型比较齐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

参考文献

[1]张桂萍.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保护[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18(3).

[2]朱文玉.我国生态农业政策面临的挑战——协调农业和生物多样性[J].求是学刊,2007,34(1).

[3]尚占环,姚爱兴.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几个热点问题的研究现状[J].自然杂志,2003,25(2).

[4]张步辩,李凤民.生物多样性与种群数量动态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探讨[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13(3).

[5]尤民生,刘雨芳,侯有明.农田生物多样性与害虫综合治理[J].生态学报,2004,24(3).

篇4:用影像保护生物多样性

提名理由

中国是世界上物种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而社会的不可持续发展给自然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大量珍稀动物处于灭绝的边缘,一个抢救性的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迫在眉睫,IBE在摄影师徐健的主导下应运而生。三年间,IBE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的“视觉记录者”,在云南梅里雪山、丽江老君山、西双版纳、四川石渠、藏南地区等11个区域开展18次调查,抢救性地拍摄了十多万幅精彩图片和大量高清视频素材,为科学研究和公众生态教育作出了杰出贡献。

弥补科研和物种记录空白

徐健希望通过生态影像记录和传播的方式让更多人关注、了解并支持中国的自然保护,因为“我们的自然生态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不健康,养育我们的这片土地和生活在上面的野生生物急需呵护,而影像记录是最基本的工作”,徐健说道。

在大学时期,徐健曾担任北林环保社团—山诺会的副秘书长。大学时期参与环保活动的经历促使他立志成为一名职业自然保护工作者和野生动物摄影师。2000年大学毕业后,徐健到《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工作,负责自己喜爱的野生动物报道,这更坚定了他的选择。2004年开始,徐健一直是“中国野生动物摄影师训练营”的指导老师之一;2006年他还参与了BBC-CCTV自然纪录片《美丽中国》的拍摄。2008年开始,徐健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立了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所(IBE),开始了以专业自然摄影师团队工作的方式,记录一个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虽然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生物物种的丰富多样和独有性常常不被人们所了解和重视。很多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植物数据都是10~20年前的老数据,和现有物种情况已经有很大差别,而且更加缺乏生物多样性的影像资料。“很多特有物种,在我们尚未了解和研究的情况下,就已经消失”。因此,IBE越来越觉得,最起码把这些物种的影像留下来,对保护、监测、研究一定具有重要价值。

其实在国外,业余爱好者提供的自然影像资料和信息是科学家研究野生动植物物种的重要数据来源。IBE借鉴国外做法,将所调查的影像资料和数据用在自然保护和科研中。虽然,徐健和IBE的其他成员在物种鉴别上已有相当专业的水平,但每次野外调查总有大量物种让他们既兴奋又无奈,因为许多物种还一时无法进行分类和命名。徐健说:“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还很肤浅,尤其是在种类众多的植物和昆虫方面。这些难以识别的物种,很可能是未知种类,我们会把它们交给有关专家进行研究。”

做职业生态摄影师的一条探索之路

“自然摄影费时费力,成果无法保证。因此,很少有人会愿意花那么多钱和时间让摄影师在野外守候拍摄野生动植物。”这成为职业摄影师难以长期坚持和生存下来的重大阻力。

在中国,职业生态摄影师究竟该如何生存?这是热衷野外拍摄、立志成为职业生态摄影师的徐健一直欲寻求的答案。何不为林业部门、环保部门、自然保护区等机构提供一整套生物多样性影像、调查、数据收集、培训、宣传教育的服务?

有了这个想法,徐健和他的搭档们成立了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所(IBE)。很快,这群生物学背景深厚、野外经验丰富的专业自然摄影师团队就赢得了很多保护区、林业局、保护NGO的信任,工作开展得顺风顺水。徐健认真描述:“保护区提供全部费用,邀请我们在一段时间、一定区域,进行生物多样性的调查拍摄,我们提交的所有物种信息成果都有图像和GPS信息作为证据,真实可信,而且利于宣传,很受保护区的欢迎!”

三年多的时间里,这群“野外生物学家、野生生物摄影师”在云南梅里雪山、丽江老君山、广西大明山、云南西双版纳、四川石渠、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等11个区域开展20次野外调查,拍摄了十多万幅生物多样性图片和视频。调查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是很多自然保护区、林业局需要和乐于接受的,也是适合职业生态摄影师生存发展的一条可行之路。

调查背后不寻常的经历

通常情况下,一次IBE调查由6~10位自然摄影师合作完成,每到一地他们就分头行动,有人负责植物,有人负责鸟类,有人负责昆虫,有人负责两栖爬行类动物……之后再将影像和数据汇总成IBE调查成果。

长期扎根野外拍摄,徐健及队友们经常会有意外的收获和经历。在云南梅里雪山的调查中,他们本来是去一个水塘试图寻找黑熊和水鹿,但到了地点才发现水塘已经干涸,但在途中的山脊上却意外邂逅了两只小熊猫,“野生小熊猫确实非常难得一见”。还有一次,他们在隐蔽帐篷里蹲守拍血雉,长时间蹲守无果准备收工时,却蹦蹦跳跳来了两只青鼬。“它们是黄鼠狼中体形最大的,能够近距离地观察和拍摄它们,真是让我们兴奋了好几天。”

在四川石渠的调查必须骑马进行,长时间在陡峭的山路上骑行,队员中有被马踢的,有从马背上掉下来的,但是十多天下来,大家都练就了骑马的好功夫。

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他们遭遇了野蜂的攻击,队员中有三人被蜂蜇伤住院,打了一天吊针后又继续工作。但来自野兽攻击的危险则极少,徐健说:“现在中国的野兽都非常怕人,只要闻到人的气味就远远逃掉,我们想见到都难。”

然而,作为一线目击者,他们也见证了野生动植物并不乐观的生活状况。调查队曾四次前往梅里雪山,发现当地生态环境前后变化很大,“有个村庄在我们春天去的时候,村子边有一片很好的树林,都是上百年的大树,有很多鸟;但冬天去时发现树林被砍掉了,用来盖房子,发展旅游。我们认为发展旅游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徐健用这样几句话形容中国野生动植物的处境:“它们的栖息地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少,生存状况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差,面临的压力从来没像现在这么大……作为一个现场目击者,我们很痛心,希望野生动植物减少的趋势能尽快得到遏制,希望更多的人关注、了解、支持中国的自然保护,因为它们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因为它们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

①在广西发现新种龙竹节虫

②国内首次清晰记录黄腰响蜜并发现新分布区

③2008年在贵州发现务川臭蛙的四个新分布区并记录繁殖行为

④首次拍摄到丽江老君山滇金丝猴种群

⑤2010年记录到非常罕见的昆虫丽江隐尾蠊

⑥发现中国特有物种白点鹛的新栖息地

⑦发现大紫胸鹦鹉多达2000只的越冬种群

⑧2009年在梅里雪山记录到丽纹攀蜥新亚种

⑨2009.10国内首次记录到蹼麝野外

在西藏发现亚洲野猫新分布区

国内首次影像记录羚牛不丹亚种

篇5:生物多样性及保护

猫还少,已濒临灭绝的边缘。一旦江豚灭绝,对人类的损失在于

A.经漫长的年代江豚会再进化出现B.整个生态系统将失去平衡

C.人类将永远损失一种动物资源D.渔业生产将受到极大损失

2012德州15.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基因的多样性发生变化时,不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生物圈的资源、空间是无限的,人类可以无限制的利用自然资源

C.“物种一旦灭绝,便不可再生”,生物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

篇6: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

分四种:一是就地保护,大多是建自然保护区,比如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二是迁地保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比如,水杉种子带到南京的中山陵植物园种植等;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四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其中最重要的是就地保护,可以免去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人和自然都有好处。就地保护利用原生态的环境使被保护的生物能够更好的生存,不用再花时间去适应环境,能够保证动物和植物原有的特性。

篇7:保护生物多样性教案

第三节: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2.关注我国珍稀的动植物。

3.说出保护动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4.关注一项珍稀动物或植物保护的辩论和协商活动,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公民意识。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短时间内获得准确信息量能力。

2.通过参与“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活动,锻炼胆魄、开发思维、认识到只有深入实际生活,处理调整好各种关系,才是解决各种生活实际问题的办法。同时也发展了决策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使同学们建立起来保护生物多样性观念,增强保护动植物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意识。

2.通过探究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培养学生自觉保护和宣传有关保护措施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探究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2.有关“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活动情况。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观察法、分析归纳法和表演方式相结合。

●教学资源

学习资源卡、学习指导卡、学习反馈卡、多媒体课件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由几张国家珍稀动物的图片引入课程。

由于全球变暖导致两极冰川融化,北极熊没有落脚点面临被“淹死”的危机。

被誉为地球之肺的亚马逊森林面积日益缩减,生物多样性日益减少。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2、中国和全球的生物多样性现状如何?

3、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生物多样性包括3各层次: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生物群落和生境类型的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指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的丰富性。

遗传多样性:指存在于生物个体内、单个物种内以及物种之间的基因多样性

三、资料分析,讨论交流:

(一)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1、生物多样性面临着哪些威胁?

生态系统多样性的锐减

生态系统多样性的锐减主要是各类生态系统的数量减少、面积缩小和健康状况的下降。

(1)栖息地的改变和生物多样性的丢失。

(2)中国生态系统受到的威胁:森林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

2、我们再来看看世界生物多样性概貌。

3、看两则关于世界生物灭绝速度和全球八分之一的鸟类面临灭绝的信息。

资料一: 地球上自从35亿年前出现生命以来,已有5亿种生物存在,如今绝大多数已消逝。

资料二:世界八分之一鸟类面临灭绝,环保人士积极推进《大幅减少生物多样化的丧失》计划

4、小结:全世界的物种灭绝速度加快了。世界生物正面临着威胁。

5、那我国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也不容乐观,特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也濒临灭绝的边缘,请同学们仔细分析教材P94页的图片资料。

6、学生逐一欣赏,明确有下列动植物: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鳄、银杉、珙桐。

(二)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

(1)滥砍乱伐是原因之一。过度砍伐森林,破坏自然的生态系统。据资料表明,目前全世界只剩下五分之一的森林仍保持在较大面积和相对自然的生态系统。我国森林覆盖率由两千年前的50%,降到16.55%。

(2)第二个原因是滥捕乱杀。

(3)第三个原因是环境污染。武汉市东湖在近20~30年间,由于排放污水,水底生活的113种生物减到26种,有60种已难见到。

提问:为何生活污水排入水体,会导致水生动物种类减少?

(4)由于外来物种的入侵。水葫芦是外来物种,由最先的净化污水变成了导致水生生物灭绝的杀手。

引导:为什么?

明确外来物种的入侵,或引种缺少天敌的地区,往往会使这些地区原有物种受到威胁。

4、小结:通过对这4份材料分析,我们明确了,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有:(1)滥砍乱伐(2)滥捕乱杀(3)环境污染(4)外来物种的入侵。

荐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1](精选范文)荐生物的分类教案(精选范文)荐荐高初中二

生生

物物

全下

套册

教教

篇8:园林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 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是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保障。生物多样性一词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 具体包括种内、种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简言之,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由之构成的系统的总体变异性和多样性, 由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组成。

物种多样性是指物种富集的程度。通常指一定面积内种的数量, 是最容易被人们认识的多样性层次。物种是生物分类系统中的一级单元, 其本身也是遗传多样性的一个集结水平。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本身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之间的差异性。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 不同物种在不同地理条件下形成相对稳定的群落结构, 进而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同一生态系统内, 又在种类、结构、功能等各个水平上存在着差异性。

2 如何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目前的保护方法主要分四种, 一是就地保护, 大多是建自然保护区, 比如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二是迁地保护, 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 比如, 水杉种子带到南京的中山陵植物园种植等;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 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 在生物多样性问题上, 世界各国的共识是生物多样性问题不是局部的、地区的问题, 而是全球性的问题。联合国有关组织、世界科学界和各国政府部门认为国际合作是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方面.为了更好的保护生物多样性, 应积极的开展国际合作, 并制定相关的实施计划与细则, 在必要的情况下制定相关行政法规或法律;四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社会问题来说, 除发展外, 更多的应加强民众教育, 广泛、通俗、持之以恒地开展与环境相关的文化教育、法律宣传, 培育本地化的亲生态人口。利用当地文化、习俗、传统、信仰、宗教和习惯中的环保意识和思想进行宣传教育。

其中最重要的是就地保护, 可以免去人力、物力和财力, 对人和自然都有好处。就地保护利用原生态的环境使被保护的生物能够更好的生存, 不用再花时间去适应环境, 能够保证动物和植物原有的特性。

3 园林设计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首先, 由于城市的兴建, 生物原有群落受到较大影响或破坏, 使生物体原有的赖以生长发育的最佳环境消失, 某些对环境适应能力差的物种其种群数量减少甚至绝灭, 或使一些多样的遗传资源遭受损失。此外, 城市的兴建, 往往需要从外地引入物种, 适当的外来物种可以丰富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但某些外地种在引入后, 往往形成杂草, 对当地物种形成严重威胁, 造成本地种的退缩。

另一方面, 城市中由于有多种多样的小气候, 使许多物种能够找到生存之地, 甚至对一些外来物种在本地自然条件下难以正常生长者, 在城市中能够较好地生长, 从而丰富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此外, 城市恶劣的总体环境, 在物种能够生存的前提下, 为物种的自然选择施压了选择压, 使物种朝着能够适应这些环境的方向发生变异, 久而久之, 使物种多样性及遗传多样性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由于城市人为活动的增加, 使物种在自然选择的基础上, 有意无意地增加了人工选择的频率, 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提高。

城市园林是多种多样的, 有动物园、植物园、公园、苗圃、专用绿地、街头绿地等。而生物多样性的涵义也是十分广泛的, 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动物园是人工驯养、繁殖动物场所, 其本身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对野生动物的移地保护进行科学研究并付诸实施。我国各大城市几乎都有动物园, 但绝大多数动物都采取圈养或笼养方式进行饲养的, 虽然在保护动物方面做出了许多成绩, 但养育方式还需要改进。植物园可谓是一个城市的植物多样性中心, 它既是园林科学研究的基地, 也是植物资源迁地保护的基地, 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中起着核心作用。

4 结语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非常重要, 要建立从引种到应用的完善体系, 必须有组织上的重视, 要将保护生物多样性纳入园林部门的议事日程, 有计划、有步骤地繁殖应用植物, 逐步建立健全植物定位及栽培管理计算机化管理体系, 对重要物种进行重点跟踪保护, 各类园林绿地各有侧重, 相互配合, 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只有管理跟上, 才能有效地保护植物免受各种因子的损坏。

参考文献

[1] 张鑫, 杨杰.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原因与保护策略[J].安徽农学通报, 2007 (10)

[2] 邓琳.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23)

篇9:生物多样性保护责任书

辽河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现状

生态系统多样性。湿地、河流、滩区草地等生态系统构成了辽河保护区自然生态系统。人工或半人工生态系统主要有城镇生态系统、人工林(护堤林)生态系统。其中湿地和河流生态系统仪器条件好、特异性高的特点,为各类生物物种提供了生存发展、繁衍生息的重要条件。

物种多样性。辽河保护区物种丰富:如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如丹顶鹤、遗鸥、大天鹅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斑海豹及小天鹅、苍鹰、夜鹭等鸟类;世界濒危鸟类黑嘴鸥;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重要经济鱼类如鲫、鲂、鲤、乌鳢、文蛤、辽河刀鲚;水产品如中国毛虾、中华绒螯蟹等。

遗传资源多样性。辽河流域悠久的农耕历史和传统文化形成了区域内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中草药、观赏植物、柳条、苇席等遗传资源丰富,同时保护区优良的生境为天然优良物种种质保护及其经济性状改良提供了基因库,其中野大豆是我国难得的种质资源。

机遇与挑战

机遇。首先,联合国决议将2011-2020年确定为生物多样性十年。致力于保持生物多样性,确保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促进《2011-2020年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开展以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造福子孙后代。其次,国务院下达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以下简称“计划”)。这一“计划”为我国今后2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展开指明了方向,“计划”制定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指导思想、目标要求以及保障办法等,并明确必须进一步推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坚持持续发展、优先保护、群众参与、利益共享的原则,统筹经济社會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第三,党和政府对辽河治理高度重视。《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明确了要“推进辽河保护区建设”;辽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在建设文明富庶幸福新辽宁过程中,要“加强辽河等江河保护,打造沿河生态带、城镇带、旅游带”;辽宁省政府第178次省长办公会议提出,“争取经过两到三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彻底摘到辽河重度污染的帽子,重现辽河生机”;2011年8月2日周生贤部长做出“争取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将辽河保护区建成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的重要批示。

挑战。目前,辽河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暴露出保护意识淡薄、科研基础薄弱、体系建设不完备、资金投入不足,管理水平有限、应对新问题的能力匮乏等问题。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生产开发活动的大力发展,加剧了辽河生态系统的压力,增加了物种及栖息地恢复和保护工作的难度。另外,在保护区周边流域,一些人为的环境污染对水生与河岸周围的生物多样性及生物栖息地也构成了潜在威胁。主要表现在:辽河两岸的政府及群众爱护母亲河的自觉意识尚未彻底觉醒,沿河经济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尚未根本转变;辽河滩区已封育62万南,虽改变了原来玉米等农作物直接种到河边、农药化肥面源污染及水土流失的状况,但目前仍有大面积滩区未实现封育,农业开发强度依然过大;水质水量没有完全达到健康河流的要求;辽河口湿地受油田生产作业及旅游开发影响严重,鸟类栖息和迁徙停歇环境受到不同程度干扰;永久性河闸及临时性生态蓄水工程对水生生物多样性影响还需进一步观察并采取相应措施;管理能力与治理保护的客观要求尚存较大差距。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战略构想

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构建稳定和谐的生态环境,以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目的,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体制的确立,加强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和遗传资源保护的能力,提高公众参与环境和物种保护的积极性,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建设水平,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基本原则

保护优先。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应适度优先保护生物多样性。要树立环境保护的理念,采取行动,更为有效地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主要生态系统、以及遗传资源等,以保障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安全。

持续利用。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生存理念,应当禁止掠夺性使用环境及生物资源,科学、合理和有计划地开发环境和生物资源,鼓励并促进相关可持续利用技术的研发与推广。

自然恢复为主,适度人工干预。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应充分重视并利用这个能力。在此基础上,适度的进行人工干预,以恢复河流生态环境为着力点,进而改善整个保护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公众参与。要重视社会团体和基层群众的力量,加强相关的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行动中来,做到信息公开,建立舆论监督渠道,建立全民参与的长效的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

辽河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的区域

水域生物多样性和河岸滩区保护的优先区域。在已建立的19个重点监测区域基础上,拟增设6个优先保护区域,每个保护区域面积约5平方公里(在辽河干流水面较开阔、生境条件较好的区域选址,并尽量减少人为干扰;保护区域面积可视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下同),所在地为:昌图县福德店、通江口;新民市毓宝台、石佛寺水库;台安县大张桥;盘山县盘山闸。

重点保护国家珍稀动植物,例如: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丹顶鹤、遗鸥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夜鹭、苍鹰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动物如赤狐、狗獾、黑雁、鸬鹚等。

海岸河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区域。在辽河湿地的功能区划中,将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外围海岸带区域列入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区域。重点保护黑嘴鸥等世界濒危鸟类的种群及其繁殖地;丹顶鹤、大天鹅等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斑海豹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及其繁殖地;中国毛虾、中华绒螯蟹、文蛤等重要水产品;翅碱蓬、芦苇等湿地植被资源。

保障措施

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制,落实领导责任制。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将保护任务层层细分。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部署与行动计划实施进展的时时评估机制,对战略执行情况和行动计划进行检查、评价和监督,并定期报告相关执行情况。

落实配套政策。遵守现有法律法规,鼓励创新有利于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认真执行并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及制度。以优先保护区域为重点,针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求和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的特点,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以及技术手段等,加强各项保护政策措施的有效执行。

提高实施能力。进一步提高环境执法能力和水平,重视执法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生物多样性管理保护能力、生物多样性调研能力、评估和监测能力。定期组织培训学习与生物多样性有关的保护执法管理、调研与评估监管等方面的内容。

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资金投入,增设投资平台,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引导社会团体、基层组织、群众、以及国际资金积极关注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形成多元化多主体的投资模式。加大中央及地方各级财政对支持生态补偿系统建立、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执法能力建设、相关科学技术研究的扶持力度,形成稳定长效的资金投入。

上一篇:在宾州州立大学就读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下一篇:问道课堂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