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科研特色汇报

2024-05-15

学校教科研特色汇报(精选6篇)

篇1:学校教科研特色汇报

小学教科研总结汇报材料:科研先导扬特色,校本培训结硕果

近3年来,依据潍南区教育局、教科室的工作意见,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推进新课程改革为重点,我们从学校实际出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努力提高了教科研工作的实效,新课程改革稳步推进,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一、完善教科研制度,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为引导全体教师更好地进入研究状态,使我校的教科研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使课题研究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保证各级课题的研究能优质高效地完成,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不断修订、完善了“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和“教科研成果奖励试行办法”,明确了新的“教科研领导小组”、“课题评审小组”、“课题组长”和“课题组成员”以及各自的职能;规定了新的课题管理的办法;强化了课题过程管理的机制;加大了教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使我校的教科研工作步入健康平稳发展的轨道。

二、加强培训,转变观念,增强教育科研意识

开展教育科研工作,首先必须做到思想认识到位。为此,学校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加强了教师科研思想的建设,教科室重点加强了教育科研意识和教育科研方法的培养和培训。通过培训,全体老师能充分意识到开展教育科研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趋力,能够明白以教育科研为先导,能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顺应改革的潮流,不断向前推进,通过教育科研,能真正实现教师的自我提高。通过学习、培训和实践,使大家深刻认识到教科研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注重从教育教学的实际来发现、研究问题,着眼于自身教育教学素质提高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并围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认真进行反思,及时撰写教学随笔,提高了全校教师教科研业务水平,其次,学校利用各种途径广开学习之路,帮助教师获取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观念,保证科研工作的前沿性、发展性,使我校的教师队伍充满了活力。自2004年以来,学校教科室先后10余次举办教科研知识专题讲座,参训教师达300多人次,以最直接的方法大面积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另外学校大胆解放科研思路,请进来,走出去,多种渠道共同进行教师培训。两年内,先后派出几十名教师赴省内外参加学术培训和交流,从而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科研型教师队伍。

再次,学校大力实施了校本培训工程,整体提升了教师素质。具体措施有:①案例式反思:让教师讲自己的教育故事,并由此探寻面对学生、面对教学、面对教育的基本模式和方法,以实现教师的教育理想。有多篇教学反思、案例在区级以上评比中获奖,在《山东教育》等刊物上发表;②沙龙式探究:让思维在对话中渐入佳境。为使校本培训由静态走向动态,由个案走向一般,我校借鉴山东省创新教育课题研究中的“沙龙”形式,通过结合学校实际进行加工、改造之后,旗帜鲜明地推出了“沙龙式探究”活动。“沙龙式探究”让我们寻求到了教师参与培训的有效载体,使“参与式培训”由一种理论构想转化为教育培训的现实,以此而生成的思维,形成的理念,在教师的教育教学中产生了积极的作用;③录像课研讨:把教学的每一刻真实呈现。我们采取的录像课研讨的方法是:事先在征得教师同意的前提下,对该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录像,全过程地记录教师的课堂教学进程,然后在专题研讨会上进行播放,充分暴露并展示授课教师的设计意图、思维过程,组织其他教师直接与授课教师对话、研讨,可以就课堂教学的某一环节或相关问题展开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也可以从这样一些鲜活的教学实录中抓住教师普遍认为有所欠缺的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调控能力、运用教学语言能力等进行切磋、探讨,从而使教师的培训工作由单纯的外在说教演化为教师自身的主动建构;④与名师携手:挖掘我们身边的教育资源。几年来,在教师不断的行动研究中涌现出了一批在省、市、区颇有名气的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他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都有一定的超前性,是校本教师培训的极为宝贵的“教育资源”,为此,我们实施了“与名师携手,走向成功”活动,旨在通过这些校内名师来达到培训青年教师的目的,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加大力度搞好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工作 1.重视重大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工作

2004以来,我校在以往重大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向内部攻坚,整体推进,扎实有效地拿出了成效。

(1)自1999年起,我校就承担了省重大课题创新教育的实验与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效果,具体做法是:

①强化过程管理,以备课为起点,使情境教学深入课堂。课题组的教师(现在已经推广到全体教师)的备课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质的变化:一是重视课堂情境的创设,二是重视问题的设计,三是重视学科特点与创新教育思想的融合

②边实验边总结,以多种形式推广情境探究教学的成果。2004和2005年,省级课题《情境探究教学的理论与模式构建》和《创新教育实验与研究》顺利通过省级鉴定,3篇教学论文、教学实录在省市刊物上发表,由我校教师老师主编的《活动构建:创新教育的教学革新》一书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2)“双轨教学”再辟新路

由于“双轨教学”在国内某些地区、学校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果,因此我们的实验原则是“实验与研究同步、推广与创新同步”。

①大面积施行隐形课堂教育。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环境建设与广播站、电视台等静态、动态文化相结合,营造了良好的人文气息。

②纳入创新教育总课题,积极开展诗文类研究性活动。如:让学生搜集写“春天”的古诗与现代文,进行比较,选择其中自己喜欢的进行改写等等,新的思路使我校的“小学语文双轨教学”有了新的生长点,并且产生了新的成效。(3)新道德教育以点带面,形成学校特色

2006年我校以山东省新道德教育课题实验课题开题为契机,旗帜鲜明的提出创建学校德育特色。学校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和《山东省新道德教育实施纲要》的文件精神,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校德育特色的实施方案,有计划开展德育活动;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和设备对学生进行经常性和系统性的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理想教育和安全教育;学校内重点开发以下德育阵地:走廊涂鸦墙、校园手抄报、班级黑板报、知识长廊、校园文化(墙体宣传、楼体宣传)、班队会,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支撑,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放手让班委会、大队委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充分发挥班委会、大队委的自主管理作用;积极扎实地开展德育创新研究,探索学校德育工作新方法、新途径,重视德育工作科学研究,以研究和创新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2006年学校组织教师申报第四批校级课题,主要以新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对于这批课题学校认真评审,加强过程管理,督促并指导教师扎实开展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基本做到了班班有特色,月月有重点。

另外,我校承担的其他各项省级重大课题均开展顺利,成果显著。省级课题《小学社会科教学评价研究》《音乐与社会课程的资源整合研究》《生态化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国家级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整合实验与研究》均顺利结题。两项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正开展的扎实有效,获国家级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1个。我校的多项市区级课题也开展得扎实有效,2004年~2006年,我校共有6项市级课题通过专家鉴定,15项区级课题顺利结题。

2.营造教育科研工作大环境,百花齐放,科研兴校(1)校级课题研究扎实有效

我校现在有7处小学,现有的省市区级课题不足以涵盖全体教师的科研活动,因此2004年后我们加强了校级课题的研究和管理工作,现有校级课题60余项,基本达到了人人有课题,教育科学研究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对校级课题我们提出以下要求:

①注重“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可行性论证,是课题研究成败的关键。必须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素:是否符合学校的具体实际,包括教学现状、师资现状、教研力量等;是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题研究的最终归属是为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离开这一点,一切课题研究都是没有意义的;是否切合教育改革的方向。对教育改革的任何误解和忽视,课题研究都不可能会成功。

②注重“前瞻性”。前瞻性是课题的价值所在,搞教科研,必须建设好教师队伍,教学反思则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所在,它不仅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而且能尽快帮助教师步入学者型教师队伍中,甚至登上教科研的神圣殿堂。所以在我们的课题研究中提出以反思教育教学的某一点作为教研组研究的专题,基本以集体反思与个人反思相结合的形式,通过一个长期的时间,用以点带面的形式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业务水平。

③注重“实效性”。教科研工作必须从学校的具体实际出发,稳步渐进,力求实效。我们的思路就是先点上开花,后面上铺开,实践证明,我们的思路是符合规律的。

④注重“过程性”。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水平、提高教学质量、能有更多的成果获奖当然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是,我们觉得它不应该是唯一目标,有时过程比目标显得更为重要。目前,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在研究过程中力求达到如下目标:(1)通过研究让教师教育观念更新与具体的教学实践形成链接,如果教育观念更新不能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去,任何观念更新都可能是空话。(2)推动教研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形成良好的教科研氛围,促进提高教师教科研积极性。(3)引导教师学会总结提升教育教学理念,课题研究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⑤注重“动态性”。教科研工作实际上就是一个动态过程,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断的需要思考,修改我们的思路,要不断的补充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组织各种形式的交流会,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2)高标准完成了“十五”课题的申报、鉴定工作

2004-2006年,我校共有1项国家级课题,7项省级课题、9项市级课题、8项区级课题通过专家评审,立项进行研究;并且在这期间,我校承担的课题由2项通过国家级鉴定顺利结题,5项省级课题、6项市级课题,14项区级课题通过了专家论证,顺利结题。在十五期间,我校被15个省级以上的课题组评为课题实验基地或示范学校。

四、构建研究平台,强化过程管理,提高科研实效 课堂是实施课程改革,进行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主阵地,因此,我们以课堂为平台,树立“科研走进课堂,科研融入课改”的理念,积极开展研究活动。每学期举行两次全校课题研究活动,确定研究主题,精心设计方案,认真施教,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推进了课程改革,提高了教学水平,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发展。

在抓课题管理过程中,构建了三级管理网络,每个课题均由教师申报、教科室初审、把关,统一向上级申报。对批复的各级课题均有备案,教科室统一建立了三级课题网络管理平台,保证了各级研究部门都能及时了解全校的课题分布情况及研究现状。在选题上,寻找合适的切入点,选优势项目或疑难问题,注意面向教育教学实际,面向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与矛盾,而不是盲目追求标新立异,别出心裁。在研究上,强调研究过程管理,重点检查了部分课题的资料,尤其是活动开展资料和阶段跟踪资料等,为课题研究提供保证。

另外,经过多年的探索,我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畅通的校园网、网络教学平台、内容丰富的资源库,给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的了有力的保证。以后,我们继续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围绕省级课题《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策略与研究》,不断充实完善校园网信息资源库,积极探究信息化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方法和途径,提高科研实效。

五、强化激励措施,提高科研积极性

我们在确保各项课题研究扎实开展的同时,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对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教科研开展及成果进行公正的评价,且纳入年度考核之中。对于教科研工作中取得一定成果的教师,根据学校奖励细则进行奖励。

近几年来,获市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中均一等奖3项,6人被评为市级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6部教育教学著作公开出版发行;18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市级刊物发表;1人次在国家教育部课题教学评比中获得二等奖,5人次在省课堂教学评比中获得一二等奖,5人次在市课堂教学评比中获得一等奖,15人次在国家、省、市、区举行公开课,近300篇论文在国家、省市区级评比中获奖。

正是由于教科研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促进了我校教师的快速成长;我校现有省级教学能手1人,沂蒙名师1人,临沂市教学能手2人,临沂市教学新秀3人,潍南名师2人,潍南区教学能手14人,潍南区教学新秀12人。

我校的教科研工作的前景是美好的,它将给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新活力和生机。今后我们只有脚踏实地,步步为营,才能使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卓有成效。

篇2:学校教科研特色汇报

创办特色学校

——申报县教科研先进集体的自查报告

常山县天马镇湖东中心小学

立足可持续发展,走科研兴校之路,创建教育科研先导型名校一直是我们湖东小学奋斗的目标。作为常山县示范学校,学校在思想观念上强化对教育科研工作的认识,在工作实践中强化对教育科研工作的管理,在经验推广中强化教育科研工作的价值,靠科研求发展,靠科研创一流,以教育科研为龙头,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拉动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改革,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欣喜的成绩。

一、以转变观念为重点,提高教科研工作的自觉性

1、教科研要坚持“居高临下”的原则。

通过教育科研达到“兴校”的目标,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坚持贯彻既“居高”又“临下”的科研原则,所谓“居高”,就是中小学教育科研要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对教育问题善于进行理论思考,达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而不是就事论事。所谓“临下”,就是中小学校教育科研要紧密联系学校实际,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和研究存在的问题,真正起到推动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作用,而不是“坐而论道”。坚持“居高临下”原则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问题。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教育理论来源于教育实践,又在教育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教育理论也只有转化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实践才会显著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教科研是教师实现自我的过程。

教科研工作能使教师以理性的态度、全新的视角、更高层次的认识水平去审视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校在科研兴校方面经历了“四转变、四确立”的过程。即由科研神秘化向大众化转变,确立了人人参与的意识;由个体向群体合作转变,确立发挥集思广益的群体合作精神;由理论探讨向教学应用方面转变,确立科研的价值观念;由注重论文写作向服务教学实践转变,确立务实求真,不图虚名的科研态度。由于思想观念上的转变从而带来了工作上的效益:主动钻研业务、热衷实验研究的现象多了,无所事事的少了;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的多了,排斥、厌弃差生的现象少了;课堂上老师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多了,满堂灌的现象少了;订阅专业书刊、捕捉教改信息的多了,游手好闲的现象少了;主动互相听课、议课的多了,漠不关心教学的现象少了。全校出现了“人人抢着搞科研,人人争着出成果”的可喜局面,闪耀着智慧的人文之光。

二、以规范管理为手段,促进教科研工作有序开展

(一)构建管理机制,不断增强科研意识。

1、完善学校的科研组织机构。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科研领导小组,把教育科研工作纳入学校改革和发展的“一把手”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科研的全面规划,为科研工作建章立制,确保人力、物力到位,创设良好的科研氛围,形成全校一盘棋。学校保证每年10000元的教育科研经费,其中4000元用于教科研活动开支,6000元用于教科研成果奖励。建立学校科研工作的管理网络。我校成立了教科室,配备了专职教科室主任。教科室负责组织课题的实施及实验过程的动态管理,交流、评选和推广科研成果等工作,同时做好实验资料的收集、整理。为此,学校专门为教科室购置了资料柜、档案柜,添置了有关教科研书籍和资料,并对几年来的教科研资料进行了科学的分类、建档。

2、建立健全科研工作制度。近年,我校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教育科研管理的制度,装框上墙,诸如:“教科室岗位职责”、“教科室主任职责”、“湖东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试行)”、“湖东小学教育教科研成果奖励条例”等,这些制度皆经教代会讨论通过,具有广泛的民主性。除此之外,教科室还制定了以下常规:①一月举行一次全校性的科研理论讲座;同学科教师互相交流信息、切磋教研教改经验;②组织课题实验教师外出学习,归校后主讲汇报课(能体现教科研新动态)、观摩课,同时开展说课、评课活动;③开展“一帮一”活动。让学科带头人帮扶青年教师或新任教师,尽快步入教科研工作的快车道,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担当起实验课题的重任;④教科室对教科研成果进行定期评选,优质课、优秀论文及时向上级有关单位推荐和在本校推广,年末汇编成集,学校对教科研工作成绩突出者予以表彰、奖励(奖励办法参见教科研成果奖励条例)。由于教科室各项制度健全,设施完备,档案归类科学、规范,我校教科研工作受到县教科室的好评。

(二)进行课题研究,不断规范科研行为。

教改实验是常规教研的升华,是群众性教育研究的重要体现。一所学校的教育科研,如果只有常规教研,不搞改革实验,学校工作很容易按部就班,徘徊于常规的工作中,学校特色难以形成和发展。学校应在一段时间里,确立一个教改主题,集中精力抓几年,带动其他教学研究。

1、选好实验课题,确立科研目标。确立研究课题是学校一段时间教育科研工作的定向和定位。选题一定要站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抓住学校教育工作中带共同性的、倾向性的、有针对性的问题。正如瞿保奎先生所说:“在酝酿教育改革时,需审时度势,既看到直接结果,又看到由之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等间接结果。”研究主课题的形成既是学校教育发展到一定时期的结果又是学校进入一个新时期的标志。为此,2005年我校确立了“农村小学生责任体系的建构与实施策略的研究”这一龙头课题,对小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强化,让学生学会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负责。

2、开展课题实验,扎实科研工作。目前,我校课题研究有“农村小学生责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策的研究”、“班主任模式化管理的探究”、“城郊学生心理辅导研究”等,通过实验,学校建设更加富有特色,办学水平日益提高,办学目标更加明确,学生个性特长得到良好的发展。近年来,教师在市级以上获奖的论文共计170多篇,其中发表的 2 省级以上13篇,市级6篇,县级发表22篇。

3、开展科研活动,提高科研素质。

我们认为学校教育研究,应包括常规教研活动和教改实验(课题研究)。常规教研活动是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为目标,以同学科为组织形式,立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以导教导学为重点,以听课、评课、导课为主渠道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常规教研是教改实验的基础,是学校常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学期教科室下达研究内容,根据研究内容组织研究课,并开展“说课”、“评课”活动,做到“人人都参与,个个有项目”,从而形成以“教研促科研、科研带教研”的局面。

4、加强课题管理,提升科研能力。

为了使课题实验有序地进行,我们建立了必要的课题管理流程,强调课题运作的实践性,做到过程管理具体化。课题运行的一般流程为:精心设计实验方案——科学编制操作程序——下达各阶段指标。课题正式付诸实施时,要将原来设计方案进一步细化,制定分阶段的落实计划,有序推进研究过程,使静态的方案转化为动态的实施。同时,根据科学编制的实验程序,进行组织分工,将研究任务进一步落实到人。课题负责人定期深入教学现场,查看课题实施过程是否符合要求,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同时,实行课题研究例会,开学初召开课题研究工作部署会、理论讲座培训会,期中召开课题研究汇报会,期末召开经验交流和总结表彰会。

(三)搭建研究平台,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1、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科研兴校的关键。

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以抓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改造自身的知识结构为重点,请教研室主要负责人定期到学校讲授教育理论、教改信息和专业知识。学校图书室为每个学科订了三种以上的专业报刊杂志,每年发放专业理论书籍一至二本,规定每人完成一万字的专业学习笔记,每位教师结合专业至少订阅一种以上的报刊杂志。每结合县教研室举行一次优秀教案、优秀论文评比活动,并将获奖的论文装订成册。凡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教师,学校都进行奖励,同时在评先、晋级、升职等方面向课题实验人员倾斜。学校特别注意发挥群体性的互补、互助、互促的作用,共同备课、共同研讨教改新路子。经常进行常规教研活动,经常开展师带徒、老带新、开展教研结对子活动,共同为深化课题研究出谋划策,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和教科研水平的迅速提高。为了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近年来,定期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培养青年教师,以点带面,带动全体教师积极跻身于电化教学的行列。

2、优化课堂教学是学校科研永恒的主题。

优化课堂教学必须“以人为本”,让全体教师树立主导意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科研工作效率的高低。学校要求教师在备课时除达到常规要求之外,还提倡“四备”:即“备情感、备心理、备手段、备教艺”。让每位教师以高度的责 3 任感,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带着真诚的微笑、带着对学生充满信任的情怀进课堂,营造互相尊重、教学相长、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主动发展。学校为了优化课堂教学,开展了“课堂教学评估”活动,组织教师讲三课,同行评议、领导小组裁决,获优质课的教师在研讨活动中主讲观摩课、研讨课后谈教后感,使授课者、听课者都博采广纳,共同探究教科研新路子。

3、打造骨干教师是科研强校的主旋律。

骨干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对骨干教师的培训是一项复杂而难度大的工程,如何在培训中做到因人而异,各得其所,是骨干教师培训的关键。为此,我们采取培研结合的方式,使其不断提高,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我们的做法是:

(1)突出重点、注重培训实效。

我们除了配合上级部门进行培训外,重点在“新”与“实”上下功夫。即注意组织骨干教师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在实效上有所体现,组织教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学习,并要求其在计算机培训中要率先过关,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制作课件服务课堂。为了提高教师整合能力,学校领导密切关注教师科研动态,掌握教师科研立项的进展情况,收集新的教科研信息和成果为教师教育科研提供了必要的服务。开展课改课程研讨活动,通过说课、讲课、评课、反思,对具体课例解剖,探究教育教学新模式新方法。在充分尊重教师的教研思想的前提下,经常组织教师搞教研交流会和研讨会,不仅活跃教科研气氛,掌握了各科教师教科研优势和缺陷,而且又为培训内容找到相关的依据。我们对骨干教师采取专题讲座、专题讨论、上示范课、书面评课等形式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

(2)个人自学,提高自修能力

按照对骨干教师培训内容,我们对骨干教师的自修提出要求,站在课程改革的高度,学习《走进新课程》系列教材,观看课例光盘。一是每周坚持自学5个小时,二是根据选修教材写好读书笔记。三是联系教学实际写出心得体会,四是结合工作实践,写出案例分析。

(3)相互借鉴、促进共同发展。

为了使骨干教师能在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中学习,我们尽可能的让他们有多的机会到外地学习先进学校教学经验,使他们开眼界、长才干,推荐鼓励他们承担各级各类公开课,为他们创建平台。如到联谊学校——杭州紫阳小学、县实验小学上课、听课,送教到比较偏僻的新昌小学,在相互听课,评教评学,专题研讨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4)开展活动,充分发挥作用。我们在骨干教师中每学期坚持开展“五个一”活动。一是每人设计一篇优秀教案;每人上一节素质教育的创新课;每人承担一项科研课题;每人撰写出和承担科研课题有关的科研论文,每人指导一名青年教师。通过开展“五个一”活动的开展,使骨干教师形成了各自的教学风格、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充 4 分发挥其“传、帮、带”的作用。我们对骨干教师采取动态管理,每学期不达标的教师在内部管理的工作考评中不予以承认,促进骨干教师不断进取。

此外,在培训中我们对于不同类型的骨干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一是对于经验型的骨干教师,理论素质急待提高,注意指导他们加强理论学习,用教育理论将他们在过去探索的经验概括升华。二是对理论型的骨干教师,指导他们多向实践学习,将所学的理论用于实践。三是对创造型的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他们向学科带头人和名优教师方向迈进。

三、以特色发展为目标,发挥教科研工作引领作用

学校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教科研工作的引领作用。在学校管理中,我们确立了“科研先行”的改革策略,努力营造科研氛围,引导教师参与教科研,帮助教师养成经常反思的习惯。我们制订了学校教科研规划,为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导航。学校近三年有17项课题在省市县立项,参与的人数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研究的效果也明显提高,并获得较高的奖次。学校为全体教师汇编教育教学案例,两年里已经汇编四册,编辑了两集《教师新课程论坛文集》,免费为老师们编辑教师个人论文集20余册、优秀论文级2册、优秀课题汇编1册以及教研组优秀论文集4册。近三年教师撰写论文在全国、省、市、县级获奖达130多篇,在各级刊物发表文章40余篇,教师在县级以上的业务竞赛中有15人次获奖,获奖情况在全县各类学校中名列前茅。在教科研工作的有力推动下,学校的整体工作务实高效,学校连续三年获得县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连续三年教学质量获全县一、二等奖,位居全县乡镇学校前矛,学校还获得县示范学校、校本教研示范学校等荣誉,成为名符其实的农村窗口学校。

特别是06年,我们围绕省级课题《农村小学生责任教育的体系构建与实施策略的研究》,扎扎实实地开展了研究,并且把课题研究与学校的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提炼出责任教育的办学特色,在市县学校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一年多来,我们始终抓好该课题的管理工作,使该课题研究与学校管理工作有效结合起来,并贯穿学校工作的全过程。辛勤的汗水带来了丰硕的收获,我校的责任教育成效显著,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得到了培养,学校的精神面貌良好,多次受到上级教育局领导的赞赏。课题组根据研究情况,结合我校的实际编写了《责任与我们同行》校本教材,并进入实施阶段。2006年10月全县教科室主任会议暨课题研究现场会在我校召开,学校在会上做了典型交流发言,获得与会领导、专家和代表的一致好评。

篇3:学校教科研特色汇报

1 科研先行, 卫生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室作用显著

为全面负责和组织学校教科研工作, 学校于20世纪80年代成立了医学教育研究室, 后来随着中等医学教育的结构调整和中等医学教育的形势变化, 医学教育研究室于2004年更名为卫生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室 (以下简称医教室) 。近年来, 学校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 一直将其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立校之本, 始终坚持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强师、科研促发展的办学理念, 由医教室牵头承担了一些国家级和省部级重要课题, 策划组织了一系列教科研会议, 承办了丰富多彩的行业技能竞赛活动, 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声誉, 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 奠定了学校在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学校中的龙头地位, 医教室在学校跨越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 务实创新, 学校教科研工作成果丰硕

2.1 科研兴校, 树立了学校在全国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中的领先地位

甘肃省卫生学校2006年3月成为卫生部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简称行指委) 委员和中职研究会主任单位, 2010年11月, 随着新一届行指委委员的改选, 学校现任校长又担任教育部行指委委员;学校还是全国中等医学教育 (卫生职业教育) 研究会主任单位;由学校承担编辑出版发行工作的国家级学术期刊《卫生职业教育》是全国唯一的卫生职业教育类学术期刊, 在全国卫生职业教育领域有很大影响。学校以研究会和杂志为平台, 积极贯彻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和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职业教育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 务实有效地组织全国卫生职业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开展。2006、2007年组织并完成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涉外护理、助产、药剂、医学检验、口腔工艺技术、医学影像技术7个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及共108种教材的修订与编制工作;2007、2008年组织完成了卫生部“卫生职业教育‘十一五’及中长期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的课题研究任务;近10年来, 连续成功承办了第十五至十九次“全国卫生职业教育学术会议”和第一至四次“卫生职业院校校长论坛会”, 组织了第一至二届全国“人卫社杯”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等, 为全国卫生职业院校教科研工作的交流和沟通搭建了平台, 对全国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教科研工作起到了积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也极大推动了学校的特色建设并树立了在全国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教科研工作中的领军地位。

同时, 甘肃省卫生学校也是甘肃省卫生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室主任单位和刚成立的甘肃省卫生职业教育集团的牵头单位和秘书处所在单位。多年来, 学校在卫生厅科教处的指导与支持下, 采取多项行之有效的措施组织开展全省教科研工作, 促进了甘肃省卫生职业教育的健康及可持续发展, 有效地发挥了学校的纽带和龙头作用, 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自2006年以来, 学校连续承办由卫生厅和教育厅联合主办的全省卫生职业院校教师或护生“天堰杯”“高教社杯”“人卫社杯”等职业技能竞赛活动, 推动了全省各卫生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二是于2006年组织调研、制定了《甘肃省中等卫生学校专业评审指标体系》, 并参与完成了全省11所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评审工作;三是认真完成《甘肃省卫生职业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的起草工作;四是周密组织每年定期召开的全省卫生职业教育学术年会和全省教科研暨教育教学理论培训班活动;五是组织成立甘肃省卫生职业教育5个专业教研会并有效开展教科研活动, 促进校际间的学术交流;六是组织成立了甘肃省卫生职业教育集团, 为加强全省卫生职业院校、医院和企业的沟通合作, 创新卫生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2 科学管理, 学校教科研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多年来, 学校医教室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 紧紧围绕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双十”工程目标, 牢固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的理念, 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 组织学校全体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 使教科研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推动了学校的教育创新和教学改革, 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2.2.1 科研强师, 培养出一大批教科研骨干教师

学校大力支持广大教师参加校内外、省内外的各项教科研学术活动, 各专业学科教师在教科研活动中得到锻炼, 在产出大量教科研成果的同时, 也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和教科研骨干教师, 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型、学者型教师和教育管理者, 形成了结构相对合理的教科研梯队和团队。据2010年教科研活动资料统计, 全校在职专业技术人员136人中, 开展教科研活动的高级职称教师37人, 占高级职称教师总人数的90%;中级职称教师31人, 占中级职称教师总人数的56%;初级职称教师20人, 占初级职称教师总人数的20%。学校教师在省级以上各类学术团体兼职达73人次, 其中国家级25人次, 省级48人次。学术兼职人数的逐年增加, 不仅代表了我校整体教科研水平和学术地位的不断提高, 也在社会和同行业中宣传了我校的教科研特色和办学水平。骨干教师在学校教学、教学管理和教科研工作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并以此为核心, 聚合了一批人, 带动了一批人, 培养了一批人, 推动了学校教科研工作的良性发展, 营造了“人人想着搞科研, 人人争着出成果”的浓厚学术氛围。

2.2.2 科研兴教, 教科研成果丰硕

近5年来, 在全校教师的不懈努力下, 学校教科研成果丰硕, 形成了年年有进步、岁岁出成果的良好局面。

一是教科研课题开展跨上了新台阶, 5年共有立项或结题课题63项 (见表1) 。

注:括号内数据为跨年度课题项目数

课题中校级课题44项, 省级课题11项, 国家级课题8项;2006年10项, 2010年24项, 比2006年增长了140%。特别是在课题级别上有了新突破, 2006年只有校级课题, 2010年通过立项开展的国家级课题有5项, 包括世界卫生组织项目“甘肃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研究”等, 省级课题有3项;另外10项课题已经卫生厅推荐, 正申报甘肃省科技厅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时, 课题“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实践研究”参加了由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组织的“创建和谐校园”科研成果评选活动, 获成果评选二等奖, 学校也被授予“全国创建和谐校园先进单位”;由7位教师负责的7项课题参加甘肃省教育厅职业与成人教育协会2010年优秀教科研课题评审, 获一等奖1项, 二等奖2项, 三等奖4项。

二是论文撰写和发表质量及数量逐年提高 (见表2) 。近5年共发表论文127篇, 2006年发表论文22篇, 2010年发表论文40篇, 年比2006年增长了82%;2010年有51名教师 (第一作者) 的51篇论文参加了国家级和省级学术会议交流论文评选活动, 其中18篇分别获优秀论文及一、二、三等奖, 获奖率达35%。

三是共有57人次参与了教材编写工作, 其中担任主编、副主编23人次, 编委34人次。

2.2.3 健全制度, 教科研工作管理科学

学校在多年开展教科研工作实践中, 已建立和形成了一系列教科研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如《甘肃省卫生学校科学研究工作管理办法》、《甘肃省卫生学校医学教育科研工作考核办法》、《甘肃省卫生学校医学教育科研工作评审奖励办法》、《甘肃省卫生学校学术委员会章程》、《甘肃省卫生学校年度优秀论文评选与报告制度》、《甘肃省卫生学校专业技术人员教科研业务档案管理制度》等近20项教科研管理制度, 这些管理制度把教师的教科研成果与教师的评优、晋升、职务评聘、经费资助等相联系, 促进了教育科研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保证了学校教科研工作科学、有序、高效、优质地开展。

3 总结凝练, 学校教科研工作特色彰显

3.1 领导重视, 落实有力

领导重视是学校教科研工作稳步提高的有力保证。学校始终把教科研工作列为学校内涵质量建设重点工作, 并一直把深化学校教科研工作列在学校年度“双十”任务中;校长直接分管学校医教室工作, 使学校教科研工作真正成为“一把手”工程, 使教科研工作得到有效保证和有力落实;从校长到各科室负责人都积极参与校内外教科研活动, 如校长在教育、卫生行业多个不同层次学术团体兼职, 经常主持和参与校级、省级、国家级教科研学术活动, 目前还负责3个国家级课题的调研工作, 近2年在国家级杂志发表论文3篇, 在教科研工作中起到了积极带头和示范作用;学校教科研资料统计显示, 近5年来, 91%的中层干部参与了教科研活动, 并取得了良好成绩, 大大调动了广大教师开展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目前, 从校长到医教室、校学术委员会、各科室、教研室、课题团队、骨干教师的教科研网络已初步形成, 保证了教科研工作的有力落实。

3.2 认识统一, 全校给力

多年的教科研实践活动, 形成了深厚的教科研校园文化。“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强师”已成为全校共识, 是积极有效贯彻国务院“科教兴国”战略的具体行动。教科研工作是争创名师、示范专业、精品课程等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 是办特色学校、品牌学校的必经之路。因此, 学校把教科研工作当作学校不断发展的原动力和催化剂并给予大力支持, 激发了全校教师开展教科研工作的热情, 推动了学校工作的全面发展。

3.3 研教结合, 形成合力

学校工作的重点始终是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 学校教科研工作始终围绕中心目标展开。坚持“以教学带动科研, 以科研促进教学”原则, 鼓励教科研活动与教学、教学管理、教学服务工作相结合, 教科研为教学服务, 教学中贯穿教科研, “以科研为先导”“向科研要质量”的教学管理理念已经渗透到教与学管理各项工作中。近5年来, 学校立项课题和发表论文统计显示, 95%的涉及教学与教学管理内容。在重视教科研结合教学工作方面, 经历了“四转变、四确立”的过程, 得出了“三个提高”的结论。“四转变、四确立”即由科研神秘化向大众化转变, 确立了人人参与意识;由个人向集体合作转变, 确立了团队合作精神;由理论探讨向教学应用方面转变, 确立了科研的应用价值观念;由注重论文写作向服务教学实践转变, 确立了务实求真的科研态度。“三个提高”结论是: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源头活水;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教师自觉将教学和管理中遇到的难题引入教科研工作中, 形成问题即课题、成果即方法的意识, 确立了“以教学为切入点, 以科研为突破口”的思路, 营造了“工作即科研, 科研即工作”的教学工作氛围。

3.4 利用平台, 展现实力

教科研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学术团体和组织这个平台, 我校在积极开展教科研工作并取得一系列成果的同时, 也得到了社会和同行的肯定, 在全国和省级同行业学术团体中占有一定地位, 成为许多学术团体和组织的主任、副主任、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单位等, 并成功组织了一系列教科研会议和技能竞赛活动, 宣传和展现了学校办学实力和风采, 让学校走向了社会, 让社会了解了学校, 使学校逐步成为西部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一颗璀璨明珠, 成为全国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教科研活动的领头单位, 也为学校顺利通过首批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评审奠定了坚实基础。

4 再接再厉, 推动学校教科研工作跨越式发展

回顾过去, 学校教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与学校建设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和更高层次发展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要进一步提高认识, 务实创新, 推动学校教科研工作迈上新台阶。

4.1 理清发展思路, 制订发展规划

以国家示范学校建设为契机, 理清思路, 立足学校实际, 发挥优势特色, 制订学校教科研工作中长期发展规划, 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 加大投入, 为学校教科研健康及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实现学校教科研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4.2 开展评优活动, 加强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建设是开展教科研工作的基础。开展评优活动是加强教科研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教科研能手”“教科研新秀”评选活动, 树立典型, 骨干带头, 能手示范, 推动全体, 进一步完善竞争与激励制度, 形成学校教科研骨干教师队伍和团队建设有效机制, 加快青年教师成长, 建设一支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组成的教科研梯队和中坚力量, 推动学校“名师”工程建设。

4.3 加强成果应用, 促进学科建设

成果应用是开展教科研活动的价值目标。充分利用教科研活动取得的成果, 促进各专业学科发展, 确立学校教科研新的增长点和特色, 逐渐把教科研基本方向和领域进一步转移到专业学科建设上来, 解决专业学科发展难题, 推动专业学科品牌建设。

4.4 突出校本科研, 推动全面发展

篇4:科研兴校:铸造学校品牌特色

走科研兴校内涵发展之路

我校牢固树立“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思想,狠抓教育科研工作,在由专人负责教科室的基础上,逐步构建了学校校长室——教导处——教科室和各教研组——课题组——任课教师组成的“双线”科研管理网络,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保证了过程的落实。同时,学校开展了系统的课题研究工作。

校长做教育科研的领头人

我校一直把教育科研作为一把手工程,始终坚持校长做教育科研的领头人:一是校长亲自抓科研,主持制定科研规划和重大决策。二是主动参与科研实践,承担重点课题研究。2010年我承担的《自主生成,多元评价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被确立为省级“十一五”规划课题,现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三是加强班子建设,形成科研“龙头”,带动下级层层落实。

依托主导课题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以校为本,文化立校,特色强校,强化学校品牌的创建,形成特点鲜明的办学特色 依托省级课题《构建七彩学校文化,营造师生成长空间》,我校逐步形成了构建“绿色”文化,奠基生命的发展;构建“金色”文化,升华学生思想等七彩学校文化,真正让学校文化回归到人本,回归到基础,回归到生活,回归到实践,促进师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质量强校,名师扬校,打造自主生成的课堂,探索多元的评价方式 我校确立了《自主生成、多元评价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学校主导课题,明确了“教师主导、学生主讲、师生互动、过关达标、拓展延伸”的课堂教学改革思路,进一步优化“课前(课中)自学——小组合作探究——互动答疑——教师点拨纠偏——检测达成——师生共同评价”的教学流程。

努力为教师搭建发展的平台

转变教师的观念,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 我校邀请市县有关专家来校做专题讲座、选派教科研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同时,引导教师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意识,把教科研根植于教育教学之中。

开展校本研究,创设教师成长的空间 我校开展了“六式培训法”,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即菜单式:有针对性地选取有关材料进行教科研理论学习;反思式:课堂教学教后反思、理论学习反思等;网研式: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育科研信息的研讨和论坛;引领式:充分发挥教科研专家、教科研骨干教师引领作用;拓展式:组织教师走出去进行拓展培训;和谐式:教研组学科组之间项目合作、集体攻关。

利用信息化平台,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我们充分利用新课程网络资源平台,引导教师搜索、浏览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开展业务学习博客论坛活动。我校申请了电化教育课题《网络环境下优化初中课堂教学的试验和研究》,围绕这一课题探索信息化平台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

加强引导和激励,实现教师的自主成长 我校针对教师心理开展了符合教师需求的各项活动。一是开展“三自”活动,即自主订购。让教师选择适合教学科研的书籍、报刊杂志进行订购。二是探索符合教师成长的评价方式。学校制定了《临沭街道中心中学教科研评价体系》,采取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科学评价;设立教科研成果专项奖,评先树优时对教科研工作的骨干教师倾斜。

科研化的教研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找准“切入点”,依托课题带动教学研究 我校围绕课堂教学选择课题,主要通过教情调研、学情调研、年级教导会、班级教导会,结合教师课堂教学实践,以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让教师大胆探索。

开展和谐教研活动,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一是教师之间相互协作沟通,共同交流,深入研究,解决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大力实施“12466”教研工程,即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的“一个目标”;教研系列和科研系列“两个系列”;教师个人的专项研究、备课组专题研究等“四个层次的科研项目”;常规性教研、提高性教研等“六级教研机制”;汇报课、研讨课等“六种课型活动”。三是建立教师帮带责任制。四是切实加强集体备课,强化二次备课和反思。

注重教科研活动的整合,实现教研科研一体化 我校认真落实县“互动——探究式”和市“35X”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了“自主生成、多元评价”教学策略,确立“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师生互动、过关达标、拓展延伸”的课堂教学改革思路,构建高效课堂。

努力开创科研兴校新局面

随着科研兴校的一路成长,近年来,我校共有130多位教师在省、市、县级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获得优异成绩;在市县教研室组织的各类研讨会等活动中共举行公开课、示范课等200余节;接待兄弟学校听课教师860余人;云南、江苏等省内外共十多批考察团先后到我校参观指导。

创新没有止境,今后我将带领我校教师潜心科研兴校,面向未来育人,用优异的成绩向关心支持我们的县教体局、街道党工委、各级领导和全街道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篇5:“教科研示范学校”汇报材料

学校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办学宗旨,确立了“把孩子引向幸福之路”的办学理念和“学生成才 教师成名 打造名校 和谐发展”的办学目标。领导班长励精图治,开拓进取,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力推进课程改革,努力实践“开放式办学,内涵式发展”的办学策略,努力营造一个“设施先进、管理科学、师资优良、团结进取”的人文环境。

由于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先后被评为省市教学示范校、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县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县文明单位、市级绿色工程学校、市级少先队工作红旗单位、市级规范化学校、市级校本研究先进单位;学校还被命名为教育部规划课题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课题实验学校;在2009年聊城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的全面督导中以各项指标全优的成绩获得优秀。

教育科研是学校不断前进和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学校只有走科研之路,才能有所创新,才能焕发更新更强的生命力。“十五”以来,学校明确了“重科研、强管理、创特色”的办学思路,努力创建“科研先导型学校”。学校以教育科研为动力,努力实现“学校工作课题化”的办学特色。学校把各个条线的工作具体分解,选择既有前瞻性又能解决学校实际问题的课题构建学校课题研究网络,教师人人参与,形成了“教育科研大众化、科研管理网络化、科研队伍层次化、科研活动日常化、科研措施制度化”的教科研特色,对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规范健全。

我校的教科研工作,由校长直接领导,副校长分管工作,教科室主任具体负责,并形成了由教科室负责计划、组织、协调、实施、监督、总结,中心校、课题组负责具体落实的网络化的工作组织体系。

在学校的规划和计划中,教科研工作都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并对教科研工作作出了具体的安排。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教师培养的中长期规划和教育科研的发展规划,并形成了以“教育科研为水平线,教学质量为生命线”的学校教学与科研的大观念。特别是学校的领导不但能为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提出工作的策略和思路,能经常性的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方面的专题讲座,同时大部分课题由校领导领衔开展研究。在教科研成果的应用上,与教师的评优、考核、聘任、晋升职称直接挂勾,而且和期末奖励也直接挂勾。

二、创设浓厚氛围,强化科研意识。

教育科研是“第一生产力”,不实现高水平的教育科研,就难实现基础教育的高质量。教科研工作能顺利开展,除了有学校领导做我们的坚强后盾外,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科研意识的增强首当其冲。学校制订好课题后就组织教师们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进行新教材培训,明确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增强课改标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教科室组织教师加强对教学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的研究,并努力构建自主学习型组织。学校为教师订阅了种类多样的教育教学刊物,开放阅览室,教师每周学习不少于2小时。鼓励教师订阅相关教育教学杂志报刊,在阅读的同时做好相关的理论摘录,每月完成一篇摘录,一篇教育教学心得或教学反思。学校配备了电脑,鼓励教师上网浏览,了解教育科研的新动态。通过网络的交流,解决自己的教科研困惑,清晰自己的教科研之路。就是这样,学校强化科研意识,树立人人都是教科研工作者的意识,使每位老师都积极投身于教科研研究与实践。

二、搭建科研平台,打造优质队伍。

一所学校的兴旺发展,离不开一支师德高尚,教艺精湛的教师队伍。近几年来,学校进一步重视教科研骨干队伍建设,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了学校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大了师资培训、校本教科研等方面的工作力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政策,如《关于青年教师培养提高的意见》《学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培养条例》等,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培训,同时鼓励教师进行高一学历进修。学校在上级教科研部门的领导下,认真开展教科研活动,组织教师理论学习小组,为学校的骨干教师提供理论学习的空间;开展帮扶结对活动,为三年以内的青年教师拜一位师傅,开展帮辅结对专题研讨;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即分层分批派出学校教师到全国各地听课、参与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同时邀请市内外的名师、教育专家来校作课、讲学,本学年,邀请实验小学的各科老师来校指导;分层实施“同课异构”战略,三年以内的青年教师每月要上一堂教科研汇报课,并随时接受领导的“推门检查”,五年内的教师每学期各上两节教科研实践课,市级教学能手以上教师每学期上一节挂牌示范课,其余教师人人一节实践课;几年来,学校骨干教师队伍相对稳定,对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目前,学校已形成了一整套激励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脱颖而出的培养机制。

三、以课题促科研,以科研促发展

教育科研是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使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向规律靠拢的过程。而课题研究能让我们的研究有目的有方向。

目前学校有中国教育学会《生活化、活动型、探究式——小学德育课程创新教学实验研究》子课题《农村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国家教育部规划子课题《小学生激励性评价研究》,市和谐师生关系实验课题《学习后进生转化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市级课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验与研究》、《小学生开放题教学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研究》、《对小学生行为的评价与指导》和《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与实践》以上均为立项的课题。教育部子课题《小学生激励性评价研究》及市级课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验与研究》已结题。其中市和谐师生关系实验课题《学习后进生转化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为我校主课题。

学校根据课题内容建立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科研知识;研究过程落实,各课题组每学期安排一至二次教学研讨活动,每次研讨有明确的目的,及时反馈。全校老师根据学校的总课题,加强“小课题”研究,制订出相应的子课题,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制订好后先对自己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做到有案可据,制订好针对性的措施,并定期汇报自己的课题研究情况。教师制订好研究计划,通过汇报课、论文等方式体现自己的研究成果。根据自己课题特点,课题组成员完成“六个一”活动:每学期读一本教学专著;每月一篇读书笔记、一篇教育教学案例、一篇教学设计或实录(与月评挂钩);每期一节研讨课、一篇研究论文等。

在研究理论的同时,注重实践中不同形式的运用与交流,课堂是最好的地方。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教育因素,依据教材内容,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适当的教学目标是上好每一节课的灵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由于重视了课题研究,逐渐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力求处处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努力实施和谐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每个子课题组成员都要对组内上交流课,各子课题组在组内研究日常化的基础上,向全校推出1节观摩课。平时,有随堂听课、推门课、外出借班上课等各种形式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在每一次上完课后做到即时点评交流。上课老师还要针对性地写出教后反思,由教学中细节问题的讨论到整体教学问题的交流。教师正是有了课题研究这样一个明确目标,因此,课前都有充分预设,课后有教学反思,让教师在实践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长。努力使一个课题研究得以在课堂中真正实施。

四、完善奖励制度,推广科研成果。

为了使教师能有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科研中去,学校制定了奖励制度,并不断进行修订完善,每学期期末都对教师的教科研活动进行评比,对教科研工作取得一定成果(包括学习、课题研究、论文发表、获奖、学术交流等)的教师,实行政策鼓励、精神激励、物质奖励,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的教科研热情。近几年来,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各级各类杂志上发表及获奖;《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验与研究》和《小学生激励性评价研究》的教学成果奖分别获市级一等奖,其中《小学生激励性评价研究》的教学成果奖获省三等奖。

为认真总结宣传与推广学校教科研成果,学校每年举行有一定规模的研究活动。近年来,学校成功举办了“全县小学素质教育现场会”。

学校编印了校本教材《中华奇葩》和《写字》。学校以教科研刊物和教育网站为基地,宣传教育科研知识,传递教科研信息,发表教师教科研论文和教学案例,以此为依托,使学校的教科研成果得到更好的应用。

篇6:新桥中心学校教科研工作汇报材料

———新桥中心学校教科研工作汇报材料

“教学即科研,问题即课题,成果即成长,没有科研的教育教学是盲目的、误人子弟的。”这是当下教育界一句非常流行话。可要真正做到这一点,而且坚持这样做很不容易,这几年新桥中心学校教科研工作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下面我就从这三个方面来谈谈我校的教科研工作的情况。

一、教学即科研,让教科研工作常态化;

我中心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点多面广,有六所完小。教师中民师转正有59人,2000年以来,学校只新增加教师3人,而且还是2008年以后才新增加的。学校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各项工作很容易形成惰性,教学以一种惯性在前进。业务能力的提高完全靠教师的自觉是不现实的。如何通过教科研工作的常态化,来调动教师的提高业务能力的激情一直是我们头痛的问题,也一直在探索。2008年以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变这种现状。

首先,我们出台了《新桥中心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意见》,最初的草稿叫制度,也是粗线条的,中心校校长说:这样的制度不能促进教学,也不利于学校执行与操作。后来教科研室研究后,又充实了许多具体的内容,改名叫方案,这个方案通过逐年修改完善,现在已经很细很实,有很强的操作性。在这个方案中专门针对教科研的的要求,包括了教科研工作开展的时间,组织机构,人员、每学期必须要做的教科研工作任务以及如何去做等。方案中除了计划、备课、作业

等常规工作外有三个核心内容我归纳为“周查公示制度”,“教学视导制度”“中心备课组制度”。这三个制度保证了我们教科研工作逐步走向常态化。

其次,我们结合新桥各完小学生数少,班额小,各校教师数少而且各校教师不均衡的特点,由中心校教科研室牵头成立了三个中心备课组,分别是语文中心备课组,数学中心备课组和英语中心备课组,这三个备课组每学期必须分别开展一项专题性的教科研活动,活动的时间一般是一天,活动的主要形式是通过课堂教学来研究教学实践中一个典型问题。这个问题是根据每年教学视导中发现的问题,或者平常老师关心的问题,由教科研室召开会议专门研究确定。然后针对这个专题确立2-3名授课者,再组织相关人员参加。所有参加人员活动前都必须针对这个课题写好教案,或者讲学稿。活动后交流,并留下书面交流意见。然后中心备课组再将这些意见反馈下去,供教师参考。这已经成了我们的一项常规工作,一直在坚持。

第三,将教科研贯穿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使教科研工作由阳春白雪变成下里巴人,也使教科研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认为备课是贯穿这种研究精神的最好的体现。我们中心学校每学期开展教学视导,并通过视导反馈有意识的加以引导,引起教师关注教学中的值得研究的问题,这种视导反馈是通报性质的,有表彰,有点评,有建议,并与教师的绩效考核联系起来,以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结合不同时期的新的理念,我们的教学视导每学期也有侧重点,如执行初期,我们主要是抓规范,抓备课的环节的完整性,培养教师科学严谨的态度;

我们曾专门检查备课中单元教学设想,这是培养教师研究教材一条很好的途径,通过对整单元的综合研究,确实提高了教师对课程结构理解的高度;我们曾专门视导教师备课中的教学反思,因为我们觉得每一个认真的教学反思就是一个小型课题研究,因为通过有意识的针对某一问题的一系列反思,是解决教学中的困惑与问题的一种很好的手段。我们在开学初规定了教学反思的篇数,教学反思的写法,教学反思的内容。也许有人担心这样还是有教师有胡任务的思想,其实任何一个理念的更新都是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哪怕这个过程很慢,而且至少有一部分教师能认真思考,因为这个东西抄袭不了,先让一部分教师对教学思考起来,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事实上,也不是所有在教师岗位上的人都能成为名师。通过我们的视导,现在这些都已经固定成了我们教师备课中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基本功和素养。现在可以这样说,新桥大多数教师都能拿出近5年完整规范的备课笔记本。

二、问题即课题,让教科研工作实效化

我们一直尝试着课题研究的实效化,尝试用课题研究解决我们教师日常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的困惑与问题。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也总有着许多需要通过研究,需要发挥大家的智慧来解决的问题。2009年以来,我中心校在市级立项课题7个,已经结题4个。这些课题都是针对近年来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而研究的。如凤凰小学课题《中年级计算的有效性策略》,是针对当前教辅资料泛滥,而且质量低劣居多,学生终日沉浸在题海中,但真正的计算能力与策

略反而丧失了,数学思维反而钝化了这一情况而开展的研究;还有牡丹小学的课题《小学数学课外作业布置情况调查与改进研究》也是一个小而实的课题;再如湖城小学课题《农村小学地域特色文化建设实践研究》,这个课题的研究还是来自于新桥撤乡并镇后教师平常的议论,那就是新桥这个地名从铜陵县来说已经基本不存在了,而新桥又确实是个有着丰富的地理景观与人文景观以及独特的风俗习惯的地方,如王安石书堂,大明寺、新四军团部,相思树、滴水崖等。可是学生对这些地方文化却了解甚少,激发了教师研究这个课题的兴趣。这个课题的名称还是大了点,但我们在做这个课题的时候实际上是从一个很小的角度来研究的,那就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激发,怎么样在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来激发。这个课题的研究我全程参与了,从调查研究到各阶段研讨活动、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案例我们都精心设计,而且不仅仅是课题组的成员,许多教师也参与到其中,应该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语文教师如何结合本地区特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与价值观教育还是提供了一些较好途径和方法。并且还在延续中,这我在后面的教科研的规范化中细说。

除了课题这个教科研的途经,我们还通过中心备课组的活动,找到一些教师关注的问题和教学中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研究,力争让教科研工作回归本来目的,力争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其中,并获得成长。

三、成果即成长,让教科研工作规范化

教科研工作只有规范化了,才能保证教科研成果真正转化为教师的成长的标志。

我认为教科研工作的规范化一是内容选择的规范,教科研工作不是作秀,不是一种教学活动的点缀,它一定要来自于我们的教学实践,这样的教育科研成果才能够促进我们成熟和成长。

二是研究过程的规范。就是研究前的精心选题,过程中的透彻研究,最重要的是研究后成果的延伸与扩展。教科研成果不是终点,而应该是一个起点。从大的方面说是一个课题的研究是这样,小的方面说,一节研讨课的评议与争论,甚至只是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方式都应该做到这样,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有意义的研究。只有真正做好这几个环节的教科研才能真正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让教师始终感受到成功喜悦与快乐。正如将一个石子扔进水中,最外面的圈才是最大的,影响也是最广泛的,教科研成果的应用与延伸才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还是以我们上面举的例子《农村小学地域特色文化建设实践研究》课题来说,在内容的选择上我不再重复,这个课题是去年结题的。其实这个课题最大的收获不在于它的结题,在于有一批教师成长起来了,成为学校的骨干力量,课题组中一人今年被评为市级学科带头人,一人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他们之所以能被评为骨干教师正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的通过一个个教学案例的编写,一节节课堂教学的锤炼成长起来的。这个课题的成功还在于这最后的一个环节,也就是课题的延伸,我们中心学校正在着手的一件事,也是本学期我们教科研

室的一个中心工作,那就是根据这个课题研究的成果,我们正在编撰一本校本教材,内容就是关于新桥的地域文化的,我们拟定于在今年下半年将这本书先在学校这几年级中使用。这样这个课题就不是通过推广在生存下去,而是水到渠成的发展下去了。

新桥中心学校有不少教师在规范化而不是点缀化的教科研活动中成长起来,就在今年新桥有2名教师被评市级学科带头人,6名教师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超过了新桥的6个指标。而且今年还有一位教师评上了小中高,就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基本上可以说没有一官半职,这在农村小学应该很不容易。

这几年来,新桥中心学校在教学上取得了一些成绩,教学质量一直名列前茅,一是教师的辛勤努力分不开的,另一方面也是我们一直将教科研工作当着一件常态化工作来抓,并努力使更多的教师能深入到教科研工作中来,业务能力的提高也是分不开的;

上一篇:《提醒幸福》教案设计下一篇:学生会干事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