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心得体会

2024-04-15

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心得体会(通用10篇)

篇1: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心得体会

一、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客观认识法,彰显民主、公正、公平。由近代民主的进程可知:法,加速了近代民主的步伐;法,代表民主、代表公共权益。依法治国是我国上个世纪末提出的治国方略。十多年的政策落实,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深入人心,人民的法制观念和意识得到很大的提高,学法、用法、懂法,用法律保护个人的权益,遍布神州。可以说:法,作用于经济、社会、政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日常一切。由此也对我们财政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要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是作为国家财政机关的工作要求和基本要义,就是依照法律和行政法规等规定,综合运用各种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来管理国家财政,将一切财政收支活动都纳入法制规范的范围,实现财政工作的法治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加强财政法制建设,是依法治国方略在财政管理中的具体体现,更是市场经济规律对财政工作的客观要求。

(一)依法理财是公共财政的精髓财政,亦称公共财政,其本质要求就是满足社会的基本公共需求在民主法治社会,任何国家财政活动,首先都要得到民主权力机构的批准;其次在执行的过程中受到相关法律的监督。只有运用法律手段,将法治贯穿于财政管理的全过程,方能保证财政工作的规范化,受益的社会化。

(二)财政分配的特殊性,必须要依法行政财政分配遵循的基本上是非市场的特征。财政分配主要是通过转移支付来帮助社会弱者,实现社会公平与社会正义,即负税人与受益人具有非同一性,财政分配活动中的权利与义务不对称性。财政收入的强制性和财政分配非对等性,必然要求有相关的法律约束政府财政收支政策倾向,保障大多数人的公共权益。

二、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工作经历今年我们区加强了对预算单位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控制。由于建立了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实行了新的支付方式,在运作机制上,改变过去分散、多重设置银行账户,层层拨付、占压资金的状况而且并从制度上能够有效地预防、遏制和纠正资金使用中的不规范操作和违规问题。近年,我们自觉用法律规范财政工作。包括学习和执行《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公务员法》、以及《预算法》、《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政府采购法》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行政法律法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坚决执行《预算法》,按预算计划用款额度拨付,并划分财政支付方式,即直接支付或授权支付;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审核报销票据;;坚决杜绝空帐的行为,对不符合预算法规的行为,坚决予以禁止。同时,电子数据库保存了各预算单位每一笔支付交易的记录,提高了预算执行透明度,为财政运行管理提供了及时可靠的信息基础。此外,对全区的预算资金、财政专项的使用情况,进行依法监督;坚决贯彻依法行政、依法理财。

三、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心得体会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大庆市让胡路区财政局财政支付中心的工作经历,使我深知依法执政、依法理财的实效性、必要性和重要性。依法执政、依法理财是对我们财苑人工作最基本的标准。伴随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我国财政体制也由大财政到公共财政的转变,作为新型财政体制,其本质是服务于公共权益。

(一)时效性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在我区财政系统贯彻落实以来,不仅规范了我们财政人员的工作纪律和工作程序,有效促进了由大财政向公共财政的过渡,增强了服务于地方经济的能力;同时,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也提高了办事效率,使各项财政收支工作及时有效进行,有效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必要性依法治国作为治国方略,已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而依法治国的关键则在于行政机关能否做到依法行政。从法治原则的角度而言,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是依法做好财政工作的关键环节;从权力制约的角度来看,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也是依法管理财政的关键所在;从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来看,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是建设社会主义公共财政得以实施的关键。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保证了财政工作的科学有效,落实了财政工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挥了财政的社会功效。

(三)重要性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是依法治国对财政工作的根本要求。我们深知:财政部门代表国家行使财权,我们的财政资金必须依法使用、依法取得;只有依法贯彻人民的意志、履行人民的重托,才能做好本职工作,更好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法,是一种约束,更是一种进步的动力。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被我区财政工作者所认同贯彻。我们将以实现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为目标,以开展五五普法活动为契机,以推行部门执法责任制为突破口,着力提高财政干部队伍的学法、用法水平,努力把全区财政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篇2: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心得体会

九月十九日下午,刘普庆处长于我局三楼会议室给我们进行了“依法理财”的知识讲座,他诙谐生动又不失严肃的演讲让我们受益匪浅,同时使我们意识到财政人员面对将要进行的各项改革的严峻形势。主要内容有三部分,首先阐述了什么是依法理财的问题,其次讲了现阶段依法理财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以及《预算法》修订所带来的压力与挑战,最后就如何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搞好财政业务工作讲述了很多先进的方法。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从而把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目标转变为国家的政治目标,或者更准确地说,转变为国家的宪政目标。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决定,从此,从治理国家的模式上说,告别了我国数千年的“人治”模型。参考世界历史,我们不难看出,随着社会的发展,较为发达的国家均是从“以人治国”向“以法治国”过度。法律,特别是宪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权利关进笼子”,使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保障。参考苏联解体的状况,以及我国在法制化道路中的艰难困苦,我们意识到了推动法制化最重要的还是财政支持。没有强大的财政支持,法制化终究会虎头蛇尾草草了事。

财政改革是社会制度改革的一个最佳的切入点,是依法治国,走向法治社会的最好的路径选择。“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经愈演愈烈,中国自2001年“入世”以来,依然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但是“入世”同样也为我国的财政制度改革提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按照公正、公平、公开、透明的原则,我国在认真清理财税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将继续修改现行的财税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中与世贸组织规则以及政府对外承诺不一致的内容,抓紧制定符合世贸规则的财税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将进一步清理规范行政审批,对能够用市场机制运作代替行政审批的项目,通过市场机制来处理,加快转变政府对经济的管理方式。

依法理财是治理国家的一种方式的转变,是反腐倡廉的主要手段。“反腐”是治标,“防腐”才是治本。现阶段的“反腐”正式为治本赢得时间。财政部门担任的角色意义重大,财政部门看紧看牢,是防止侵占国家利益的核心。反腐要从根源上着手,要在个人素养、制度建设、惩治体系方面下功夫,要使手握权力的干部做到“不想贪,不能贪,不敢贪”。

目前依法理财所面临的障碍主要有四个方面:

首先,最大的障碍来自于我国的文化传统。数千年来的“中庸”,“仁义礼智信”的文化传统,使得我们在面对问题的处理方式上很难舍弃掉“人情”而借助法律来解决问题。

第二,法律的滞后。我国现有的财税方面的法律仅有八、九部,相比于一个完善的法律体系所要求的还远远不够,同时其中很多法律条文的制定年代久远,已很难适应于目前的需要,从而造成了我们在面临问题时现存的法律“不好用、不管用、不能用”的局面。因此我们必须要打造一套能够适应于时代发展的制度体系。第三,诚信问题。诚信问题依然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中国目前的诚信形势可以用“红灯+警察”来形容,仅仅靠规则很难约束。信用体系建设,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工程,既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规范市场秩序、降低交易成本、增强经济社会活动的可预期性和效率,也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更好做到“放”“管”结合的必要条件。抑制不诚信行为,对鼓励创业就业、刺激消费、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也及其重要、势在必行。但目前信用缺失扔是我国发展中突出的“软肋”。制假售价、商业欺诈、逃债骗贷、学术不端等屡见不鲜,广大企业和公众深受齐害。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改善社会信用状况。就此,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建立全社会的信用体系。

第四,道德滑坡。所谓道德,就是“心中要有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德是纪律的底线,法律是制度的底线。而道德的底线一降再降,又谈何用纪律来约束呢?

《预算法》是1994年3月22日颁布,1995年1月1日实施的。刘处长就《预算法》的修订讲了一些老百姓们最关注的问题:

第一、是财政预算的透明问题。国外每个纳税人每年甚至每季度都会收到一份政府的财务报告,表明了纳税人缴纳的税款的资金流向。而我国也即将迎来这样的形式。对老百姓而言,了解了自己纳税究竟对社会做出了那些贡献有助于自觉纳税的培养。但对我们财政部门而言,我们在处理每一笔业务时应更加谨慎,因为报告中任何一点瑕疵都会受到老百姓的监督和投诉。第二、服务性政府的转变。《预算法》规定要实现全口径的部门预算。前面说过的中国的入世的问题,其他各国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其原因有三:一是行政干预过度,二是法律制度不健全,三是统计数据失真。之后政府应将企业的权利还给企业,市场的权利还给市场,从管理型政府实现向服务性政府的转变。

关于如何加强学习,刘处长主要讲了三点内容:

第一、加强学习。当今社会,科技在飞速发展。我们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就必须不断学习。身在行政事业单位,虽然面临被淘汰的压力没有企业单位那么大,但我们也必须不断的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不能“吃老本,混日子”,最基本也应该将自己工作中需要用到的业务知识学透学精。作为一个新人,我们首先要在前辈的带领下将不会干的事干会,然后应该将会干的事干好干漂亮。从开始因为品质受人喜欢而到因为技术而受人尊敬。

第二、提高修养。做人事一辈子的事,我们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修养。人生就像一场旅行,在乎的不是旅途的终点,而是沿途的风景与欣赏风景时的心情。人类的追求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人自身的温饱、人与人的相处、人与灵魂的相处。只有加强自身的修养,才不会为是非所困,坚持自己的信念,最后走向自己所追求的成功。

篇3:依法行政依法理财

——明确财政法制度建设目标。财政部提出,力争经过5年左右努力,基本实现以下四大目标:一是财政法律制度体系比较完善,级次有较大提升,制度建设质量有显著提高;二是财政决策更加科学民主,执法行为更加严格、规范、公正和文明,法律制度执行效力显著增强;三是政务公开力度进一步加大,财政法律制度执行监督进一步强化,监督效能切实增强;四是财政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组织领导和保障更加有力,财政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自觉性、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健全财政法律制度体系。财政部提出,加快推进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修订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立法工作,推进财政转移支付管理立法工作;逐步提升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立法级次,建立健全国库集中收付法律制度;推动出台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相关制度;积极研究推动行政收费法的立法工作,等等。

——健全财政法律税收制度体系。财政部要求,按照优化税制结构、公平税收负担、规范分配关系、完善税权配置的原则,健全税制体系,加强税收法制建设。按成熟一个出台一个的原则,逐步将税收暂行条例上升为法律。加快研究制定增值税法及相关实施条例,适时出台车船税法实施条例。修订完善税收征收管理法。加快修订资源税暂行条例、房产税暂行条例、印花税暂行条例、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船舶吨税条例等税收行政法规。研究制定环境税法等财税法律法规。

——提高财政法律制度建设质量。财政部强调,要建立健全财政立法管理制度,完善制定程序,提高立法技术。重视财政制度建设规划的制定,提高制度建设的主动性与可预见性。加强立法项目制定的调研、论证工作,有序扩大财政立法工作的公众参与程度,采取听证会、论证会、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意见。实行立法工作者、实际工作者、行政相对人代表和专家学者四结合,建立健全专家咨询论证制度。探索建立财政立法项目成本效益分析制度。探索建立制度建设评价评估机制,提高财政法律制度建设质量。要建立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对规章一般每隔5年、规范性文件每隔2年清理一次,清理结果要向社会公布。

——增强财政法律制度执行效力。财政部提出,要明确财政重大决策范围,规范财政重大决策程序,建立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评估制度,对违反决策规定、出现重大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要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追究责任。同时,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程序建设,分解执法权限,细化执法流程和环节,建立健全执法决定执行保障制度,实行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制度,科学合理细化、量化裁量权,避免执法的随意性。

—一提高财政法律制度执行的监督效能。财政部提出,要积极推进财政政务公开。政府所有公共支出、基本建设支出、行政经费支出预算和执行情况以及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和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情况,除涉密内容外都要公开透明。建立健全财政法律制度执行监督评价机制。围绕财政中心工作,定期开展对财政法律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通过建立重大行政案件备案审查、执法案卷评查、检查结果通报等制度,全面监督和评估财政法律制度执行效力。将财政部门工作人员执行财政法律制度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指标,提高财政法律制度的执行力。

篇4:依法治国与依法理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财政领域不断打出改革重拳,其中最引人注目之举就是通过了修订后的新预算法,为政府理财再立新规。

预算法素有“经济宪法”之称,通过对政府如何取得收入、如何使用管理支出进行详细的法律规定,管住政府的“钱袋子”,进而将政府理财置于法律规范之下。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财政领域内还存在很多不规范的现象,如部分政府收入游离于预算体系之外,金额巨大的地方政府债务长期处于隐蔽状态,各部门预算的透明度不够,政府综合财务信息缺乏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

新预算法明确规定,今后将实行全口径预算,即通过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这“四本帐”,将当下所有能说得出来、形形色色的政府收入全部囊括其中,统一于预算管理之下。此举意义与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有利于控制全社会的宏观税负水平。研究表明,当前我国仅以税收计算的宏观税负水平仅为20%左右,但如果以广义的政府收入来计算,宏观税负水平就可以达36%,这其中的差距,主要源于在税收之外,一些政府部门还以“费”、“基金”等方式取得数额不菲的收入。考虑到现在社会对于减负的呼声很高,唯有通过将各类分散于各部门的财力统一起来,清理整并,同时加强财政部门的统筹调度,才有可能在推行税制改革的同时,不增加社会的负担,保持经济社会的总体平稳。

新预算法允许地方政府规范发债,这也是我国财政管理,乃至经济管理中的一件大事。在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地方性政府债务管理的意见》中,进一步对地方债的发行主体、规模、债务使用方向、风险预警、债务偿还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这都有利于克服长期以来地方债管理中的种种乱象,有利于消除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隐患。

新预算法对预算公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除涉密信息外,中央和地方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均应公开本部门预决算,并且要求预决算支出要公开到“项”,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甚至专项转移支付,也要按项目、按地区公开。力度前所未有,前景值得期待。

新预算法还提出,要逐渐建立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简言之,即要将政府的全部资本、负债等存量性信息体现在一个报告中,如此不仅可以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避免有些人的“财政幻觉”。在我看来,此举因为涉及到重构政府会计制度的基础而不失一个为今后全面规范政府财务的奠基之举。

依法理财之外,还要依法治税。在我国现有24个税收法律条文中,目前仅有《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税收征管法》是由全人人大正式通过的法律,其它均为国务院暂行条例。对此,业界早已诟病多年。目前至少在增量层面上,可喜的变化也正在发生,例证之一是全国人大和财政部门正同心协力推进房地产税和环境税的立法。另外,财政部门正下大力气清理的税收优惠,也有利于统一税收政策,为经济社会发展构建更加稳定的制度基础。

(作者系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篇5: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调研报告

财政体现着国家和国民、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重要领域,也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突破口。推进依法行政,加强依法理财,是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内在要求,是加强财政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措施,是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因此,加强财政依法理财是我们财政机关和财政干部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为适应财政改革与发展需要,增强财政干部学法、用法意识,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能力和水平显得颇为重要。

一、对财政行政执法、依法理财的认识

财政依法行政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的需要。在当前实际工作中财经秩序混乱的现象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会计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截留、挪用财政收入、偷税、骗税、非法减免和私设“小金库”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削弱了国家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这项工作对于财政部门来说,既要对财经领域的违法违纪问题进行整治,同时也要求财政部门对自身的行政行为严格规范,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强 1

财政监督,严格财政行政执法。只有这样,财政部门才能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理财。

二.依法制发财政规范性文件,推进财政决策法治化在不断完善财政立法的同时,财政部门应当严格依法制发规范性文件,推进财政决策的法治化。首先,逐步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的财政重大决策程序。其次,建立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评估制度。再次,严格执行财政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制度和定期清理制度。

三.加强财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财政行政执法水平

加强财政执法队伍的建设,提高财政行政执法水平是推进依法理财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首先要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财政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其次要加强对财政执法人员的管理和考核。建立定期执法资格考核淘汰制度,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激励约束机制。

四.加强财政法制宣传,不断提高依法理财意识

财政法制宣传教育是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重要举措。首先应当创新形式,提高财政法制 2

宣传的效果。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以行政管理相对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财政法制宣传;建立财政法律顾问制度,法律专业人士的进入可以增强财政行政工作的守法意识,降低行政风险,有效地促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各项工作的开展,也为财政法制宣传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专业技术支持。其次应当建立财政法制宣传的长效机制。不仅要对新出台的财政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和有关政策进行及时的宣传,还要对所有的财政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进行定期的宣传。通过财政法制宣传,使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财政法律意识和财政法律素质普遍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财政执法人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观念明显增强,财政法治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五、完善财政行政执法, 推动财政行政执法工作

首先,尽快建立健全和完善财政法律体系,以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理财。重视财政立法工作,使财政立法与财政改革相适应,保证财政改革依法进行。目前,以改革支出管理为核心的财政改革正在大力推行,这必然涉及到许多传统财政管理方法和方式的转变。为此,各级财政部门特别是财政法制机构要重视财政改革中有关财政立法问题的研究。对于财政改革中涉及到现行的法律制度需要修改的,要抓紧提出修改建议,需要制定新的法律制度的要抓紧研究,加快立法,以保证财政改革依法进行。其次,进一步加强财政及相关法 3

规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法规的宣传教育必须持久的进行,使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深入人心,从而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这是依法治国的基础,是财政部门依法理财、治税的保证。一是各级干部要学法、懂法、守法;二是各部门必须严格依法行政,做好职能以内的行政执法工作。三是要向社会各部门、单位及群众宣传普及财税法律知识,使公民知道履行法律的义务和公民拥有的权利,使财政执法工作得到理解、支持和配合。最后,进一步加强与税务、审计、银行、纪律检查部门等其他行政执法部门的协调配合,做好信息交流,建立案件移送制,让有执法权的部门对违法违纪的管理人员做出妥当处理。通过这些部门的积极配合,营造良好的依法行政氛围,推动行政执法工作。

为进一步推动财税文化建设,市局组织县、区局有关负责人专程赴全国财税文化建设先进典型,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市财政局财政文化建设到今天已经历时8年多。通过实施文化管理战略,使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综合理财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组织的运作机制、管理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极大地转变了工作作风,提高了组织运行的质效,达到了“以文化人”的目的,财政文化实现了“三融入”,即融入思想、融入工作、融入生活。从具体做法上看,主要做了以下5项重点工作:

构建财政文化理念体系

财政文化的理念系统是财政文化的根基,从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塑造高尚、健康的人格出发,在营造自己文化家园的过程中,为了使这一体系全面、完整地反映财政人的工作乃至生活,确立了财政文化的“基本理念”和“具体理念”的“八大八小”体系框架。“基本理念”包括组织使命、发展目标、共同愿景、核心价值观、组织精神、理财方针、管理原则、行为准则等事关组织发展战略的“大”问题。“具体理念”囊括了服务、团队、人才、权责、工作、质量、生活、交往等涉及个人未来成长的“小”问题。

基本理念

组织使命——理财兴沈,实现公共财政,优化资源配臵 发展目标——构建科学、规范的公共财政管理模式,塑造忠

诚、精干的为民理财专家队伍

共同愿景——创建高尚、睿智、和谐、健康的学习型组织 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持续创新、重在执行、追求卓越 组织精神——一盘棋精神、一分钱精神

理财方针——开源、开明、开放

管理原则——以文化人、以规矩事

行为准则——依法理财、文明公正、勤政节约、廉洁自律 具体理念

服务理念——换位思考、诚信高效

团队理念——风雨同舟、竞合共赢

人才理念——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能成才

权责理念——权力就是责任、权力就是风险

工作理念——实践第一、务实求精、细节制胜

质量理念——质量就是人品、质量就是精准

生活理念——学会感恩、超越平庸

交往理念——宽容、简单

整合和完善制度管理体系

组织运作的关键是制度与机制,科学、合理的制度,有利于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而制度与文化是互动的,把组织倡导的新文化渗透到管理过程,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制度是最好的载体之一。

1.建立和完善组织规程。为优化和规范局内工作运作方式,有效落实党组决策,充分体现组织职能,指导各处室拟订《职位说明书》,包括职位名称、职位代码、工作项目、工作概述、工作标准、所需的知识及能力、转任和升迁方向等内容,为干部录用、培训、考核、选拔等一系列人事管理工作提供了依

据。同时,建立了规范的《组织结构图》和《工作流程图》,完善各处室的内部工作规程,为明晰工作职责、科学摆布工作以及绩效考核的公正建立了组织基础和制度基础。

2.建立纵横结合的网络型工作体系。建立了纵横结合的网络型工作体系,在横向上,建立了31个工作体系和10个单项业务局内运作程序等沟通体系,在纵向上,设计了“局党组→牵头部门→配合部门”的指挥系统,解决了处室间相互推诿扯皮的问题,实现了工作路径的最短,提高了工作质效。

3.整合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制度作为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对于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具有导向、整合和调控作用。为加强对财政局内部业务往来及其他事务的管理,同时加强对财政干部职工的管理,对内部管理制度体系进行了整合和完善,本着废改并立的原则,将原有的127项内部管理制度划分为6大类,整合为49项制度,这些制度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打造组织执行力

一个组织是否具有执行力是组织管理是否成熟的标志,它是决定这个组织的每项决策能否变成现实的关键。管理必须有考核,没有考核的管理是没有效率的管理。所以要保证制度、措施切实有效,就必须具有强大的执行力。近年来,以抓“执行力”建设为重点,深化了8项管理创新:

1.实行计划管理。为把整个的工作做好,十分注重工作中的计划控制与管理。年初,花大力气编制部门预算、综合预算等“九大预算”,编制工作、财政文化等“九大计划”,编制财政文化、社会保障等31个“工作体系”;年中,各处室按月、按季报表,认真进行季度总结、季度安排;年末,精心组织全年总结和考核。计划工作在全年工作中的贯穿使得

各项工作的开展做到了平稳、有序、扎实。

2.坚持法制管理。一是要重点解决由依法治民到依法治官的转变,强化程序正义理念,牢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一致”的原则。二是要建立学法、立法、执法、执法监督、过错追究“五大体系”。

3.注重表格管理。一是把表格设计和运用作为对财政干部技能的基本要求。二是把设计好表格、运用好表格作为基本技能来训练。三是培养干部学会运用表格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强化过程管理。无论是工作还是活动,都注重抓过程,在过程中教育人、化导人,取得好的效果。

5.规范程序管理。坚持“程序正义”理念,在程序中强调互相配合和监督制约。制定和完善了国库集中支付、社会保障等10项局内单项业务运作流程,重点把握住了分析、预测、执行、控制、监督、评价等环节。

6.实施模块化管理。通过对工作流程和关键环节的通盘研究,在党务、政务、培训、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追加、会计核算、税收管理、政府采购乃至调研分析等工作中都应用了标准化模块管理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7.注重细节管理。一是深化细节意识的培养,强化细节见人品、细节见精神、细节见素质、细节见品质、细节见功夫、细节出口碑的思想。二是提出细节“八个保证”的具体标准。三是抓带趋向性的小事。对带趋向性的小事一抓到底,在对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一方面完善制度,另一方面给钻制度空子的人以处罚,给大家营造了一个公平的环境。

8.做实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实现公平、发掘工作动力的

源泉,是合理奖惩的依据。一是实施千分制动态量化考核,这种考核办法的核心是量化性和动态性。大大增加了考核工作的操作性,成为了促进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二是坚持工作督办通报制,对全局大型、典型或在某一方面有代表性的工作和活动的进展情况、完成情况即时通报,表扬先进,鞭策后进。三是实行日常记实记事考核制,通过督促干部整理和记录日常工作情况,达到不断总结、不断提高的目的,实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工作状态。

实施“一二三五”组织体系的管理

为保障财政文化建设工作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规划了 “一二三五”组织体系,并在管理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建立“一个网络”。建立了市局与区县联动机制,横向上以人事教育处、机关党委、行政监察处、法规处、财政监督处等综合部门为主,纵向上由市局到各区县财政局,保证了财政文化建设的完整性。

2.保证“两个层次”。强调市局和各区县财政局两级班子的带头作用,提出了:带队伍是一种境界、一种担当、一种能力,一把手要坚持一岗双责,发挥好人格上的导向作用、工作上的指导作用、全局上的统揽作用和决策上的主导作用。

3.抓住“三条主线”。一是党务工作,建立了学习机制、自省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评价机制、奖惩机制等6项长效机制,切实发挥了党员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政务工作,强调要按照高素质、专业化的要求,出色完成各项财政业务工作。三是人力资源管理,强调通过配臵资源、完善机制、营造氛围,打造出一支诚信文明、智慧勤奋、创新进取、高效运转的完美团队。

篇三:财政局理财计划

20**年财政工作基本思路为:“一个进步”和“三个突破”。“一个进步”是指全面进步财政综合保障能力;“三个突破”是指财政实力有新的突破,预算内外资金统筹能力有新的突破,财政资金集约使用度有新的突破。20**年财政工作主要目标为:

1、全口径财政收进增长20%,一般预算收进增长18%,收进总量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

2、全面实施政府非税收进治理改革,增强政府对非税收进的调控能力。

3、积极参与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投融资渠道,试行项目“代建制”。

4、逐步推行绩效预算,探索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公共财政体系。

5、完善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进步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6、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及非经营性资产的监视与治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7、建立和完善对综合财政预算编制、执行的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全过程监管机制。

8、扩充政府采购专家库,完善供给商登记制度,进步政府采购效能。

9、建立财政增收激励机制,促进做大财政收进“蛋糕”。

篇6:依法理财的“潍坊样本”

本报记者 解希民

中国财经报 2011-11-22 08:58:49 合同约定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如今,在山东省潍坊市中心城区,社区居民不用花一分钱,就可以享受到社区卫生机构诊断、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等10大类41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及基本检查、基本治疗、基本康复、基本药物等基本医疗服务项目。

这些服务需要的费用全都是由财政来埋单,目前潍坊市财政按年人均50元的标准“购买”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基本医疗服务项目,每年投入购买服务资金达4500万元。

说起实施政府购买社区卫生服务的初衷,潍坊市财政局副局长田民利深有感触:“过去政府支持公益事业发展很大一部分投入用在养人养机构方面,实惠没有完全落在老百姓头上,而且由于缺少竞争机制,服务效率不高,老百姓也不满意,政府常常是‘费力又不讨好’。”

潍坊市从2008年7月开始实施政府购买社区卫生服务,择优确定了1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6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依法与中标人签订《服务协议》,初步建成城区“10分钟就医圈”。

针对药价虚高导致“看病贵”的问题,潍坊市还对社区用药全部实行政府采购,执行“零加成”销售。今年以来,随着基本药物制度在潍坊市的全覆盖,社区基本药物全部过渡为523种基本药物。

“通过实施‘购买服务’,不论是公立还是民营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只要你为居民提供了高效、优质、便捷的公共卫生服务,政府就通过财政替居民埋单,投入效率大大提高,形成群众、政府和机构三方受益的局面。”潍坊市财政局法规税政科主任科员窦茂功表示。

借鉴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模式,潍坊市引入合同管理机制,探索建立了若干个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保障模式,实现了由“养人养机构”提供服务向政府购买服务的转变。

在城市绿化管理方面,潍坊市对政府投资的道路保洁、绿化养护作业等,全部通过政府采购公开招标确定管理企业,根据《政府采购法》、《合同法》相关规定签订合同,明确各方权利义务,使市政管理作业实现了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

在中小学校采暖方面,潍坊市将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与支持企业发展相结合,通过实施政府招标采购,确定太阳能、地热供货施工单位,各方依法签订协议,为学校解决热水、热饭和冬季取暖问题。

在社会事业投入方面,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改革投入机制,整合相关公共资源,设立了水务、三维空间、水利等投资公司,吸引社会其他投资主体进入,推行市场化运作、实体化经营。

另外,潍坊市还将扩大投资与促进就业相结合,通过政府购买市政公益岗位,依法签订用工合同的方式,扩大就业。

权力制衡

管钱的会省钱,花钱的不见钱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公共财政体系的逐步建立,潍坊市展开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但是,如同全国各地遇到的难题一样,财政的钱花得是否有效率?投入产出比如何?由此成为公共财政管理的难点。

“城建项目动辄上亿元甚至十几亿元的投入,资金管理上的小漏洞就可能酿成大问题。”潍坊市财政局副调研员马进礼向记者介绍了创新城建资金管理的背景。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潍坊市探索出了以“两个办法”、“五项制度”为特点的城市建设资金管理新模式。

据潍坊市财政局基建科科长唐耒介绍,“两个办法”是由财政部门制定、以市政府名义出台的《潍坊市城建项目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潍坊市重点城建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根据“两个办法”,配套制定“五项制度”,加强了对城建资金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跟踪问效,保障了城建资金的安全高效使用。

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制定《潍坊市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以及政府采购机构内部职责、工作规程、监督检查等制度,形成了以《政府采购法》为核心,以招投标、招标代理、合同监督、信息公告、品目分类、采购工作规范及监督等制度相配套的政府采购制度体系。

严格投资评审制度。将项目的工程概算、预算和竣工决(结)算全部纳入评审范围,并将评审结果作为招投标和资金拨付的重要依据。评审实行“三级复核”制度,保证评审结论的客观公正。

建立财政专管员现场签证制度。对政府投资项目派驻两名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作为财政专管员,介入施工现场,对工程计量、材料价格确认、变更签证及竣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参与和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和投资绩效。

实行集中支付制度,形成资金运行制衡合作机制。实行投资、建设、运营、监管“四分开”,让“管钱的会省钱、花钱的不见钱”。城建资金每一笔拨款都由项目监理单位审核,项目建设单位和财政专管员复核,由国库直接支付给供应商,各部门既相互制衡,又密切协作。

实行监督与责任追究制度。一方面,由财政监督局对城建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组织全面检查,及时纠正违规行为;另一方面,由审计部门对城建项目进行专项审计,保障资金安全运转。

环环相扣

一个办法链接88项制度

预算管理是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关系到财政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潍坊市在全面梳理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依照《预算法》、《山东省财政监督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财政管理资金内部控制和监督办法》,用一个办法链接起88个单项资金管理制度。

潍坊市财政局副调研员王金祥告诉记者,这一制度体系明确了各业务科室在资金管理不同阶段、不同环节的职责分工,建立起了环环相扣的内部工作流程,实现无缝隙管理。具体来说有四大特点——

其一,涵盖所有财政资金。对财政预算内、外等政府性资金进行统筹安排、综合平衡,形成一个完整的政府收支总预算,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其二,严格依据预算拨款。对预算内专项资金、政府性基金与规定专项用途的预算外资金实行统一的专项预算管理,避免一项支出多头出钱,重复安排。严格执行“无预算不拨款”的规定,强化预算约束力。

篇7:依法理财思与行

依法治国的关键和核心是依法行政。为全面贯彻和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1999年11月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 2004年4月,国务院又颁布《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提出了建立法治政府的目标,要求地区和各部门结合本地区和本部门的实际,做好本地区和本部门的依法行政工作。

在这一大背景下,研究依法理财的一些最基础的理论问题,对于财政领域推进依法理财工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法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准守的行为准则。东汉·许慎《说文》:“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法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法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等。狭义的法、特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宪法和法律。那么,依法理财中“法”究竟采取何种说法?对依法理财中“法”的范围不能简单的采用广义的法或狭义的法,也不能用静止的观点来对待“法”的范围,应当用辨证的和发展的观点来对待依法理财中“法”的范围。用辨证的观点来分析依法理财中“法”的范围,就是要区别依法理财的不同层次和不同环节。就依法理财的立法环节的话,采用狭义的法的说法,即财政基本制度立法必须依法律立法,实行严格的财政法定主义原则,提高财政立法的权威性和层次性。何谓财政基本制度?即财政权力(利)的设定、财政

义务的设定、财政程序的设定、财政责任的设定等基本制度。在依法理财的具体实施环节中,国务院和有关部、委、地方权力机关以及地方政府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可以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用发展的观点来分析依法理财中“法”的范围,不能局限于现状,而不能有所变化。不能因为现在许多财政立法的主体大都是相应的主管部门而无所作为,也不能因为财政立法专业性、技术性太强人大就授而不收。授权立法只是权宜之计,必须尽早收回

依法理财中的“财”,是指财产、财富、财物或财务,但是财产、财富、财物或财务都不是法律用语。财产、财物或财务为生活用语,也是经济学用语;财富则是生活用语,在文学作品中,也经常出现。在法律中,与之对应的概念是物。物有公物或产与私物或私产之分,依法理财中“财”主要是指公共财产或公物。当然,公共财产或公物大多来源于私物或私产,即所谓取之于民。

现在的问题是,既然财产、财富、财物或财务不是法律术语,有无必要用物来取而代之吗?没有必要。一是依法理财已经约定成俗,没有必要改;二是即使改了,效果也未必好;三是用财产、财富、财物或财务包容性更强,更能适应不断出现的新情况。、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编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将“理财”解释为管理财物或财务。这是对“理财”主要内容的概括,也是最容易为大家理解和接受的解释。从法学的角度来看,可以将管

理财物或财务转化为有关财政主管的行政部门,代表国家行使的管理财物或财务的一种行政活动。具体来说,理财是财政部门自己的事。这是对“理财”最狭义的概括。

依法理财与法治财政的关系类似于依法治国与法治国家,依法行政与法治政府的提法。前者侧重行为过程,后者侧重结果状态。或者说依法理财是手段、方式和过程,法治财政是目标、结果和状态。二者不能相互取代,应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依法理财的依据

(一)、理论依据

1、公共财政理论

公共财政理论可以简要的概括为:由于存在市场失灵的状态,必须靠市场以外的力量来弥补由于市场失灵所带来的无人提供满足公共需求的公共产品的空白,这个市场以外的力量就是政府的力量。而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领域只限于公共服务领域,为保证政府不超越这一领域提供公共产品,必须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范围划一明确的界限。而这一界限的划定显然不能由政府自己来划。由立法部门进行立法规范便成为必然的选择。

2、控权理论

控权理论认为,行政权力如不进行控制往往导致行政权力的滥用,滥用的结果是政府可以为所欲为,人民的权利不仅得不到保障,而且极易受到行政权力的侵害。因此,必须对行政权力进

行控制。这种控制包括事前的立法控制、事中的过程控制和事后的司法控制来实现。财政权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政府权力必须得到有效的控制。

3、财政民主理论

财政民主理论认为,为了防止财政机关滥用“公共”的名义,必须引入民主的机制,由人民自己决定何为公共利益、公共利益通过何种途径实现,人民对重大的财政事项有参与权、知情权、决定权。如何保证人民的参与权、知情权、决定权的行使?答案不言而喻,必须依法理财。

(二)、法律依据

1、宪法依据

(1)宪法第5条第3、4款:“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2)宪法修正案第13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法律依据

(1)《立法法》第8条规定,财政、税收只能制定法律。

(2)《税收征管法》规定了纳税人的知情权、请求国家赔偿等大量实体性和程序性的权利。

3、其他依据

(1)1999年11月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

(2)2004年4月,国务院又颁布《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三)、现实依据

篇8:试论依法理财与以德理财

近些年来, 会计工作秩序极为混乱, 造假成风, 从立案到结案的大量经济犯罪案例看, 众多经济违法犯罪行为均若明若暗地潜伏在每日发生的数以亿计的会计业务之中, 现实会计工作告诉人们, 会计职业肩负依法公正处理社会各阶层经济利益关系的职责本身, 就是促进人的社会关系正常发展, 会计人员思想品德素质和文化业务技能的提高, 不仅是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 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会计工作触及到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经济交往关系最为敏感, 处于防范的重要关隘, 直接关系到是否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会计工作的法制性和广泛社会性已使其成为治国安邦的一个重要方面, 所以需要会计人员具有高度的法制观念, 高超的业务处理能力, 高尚的思想境界和社会公德。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一方面要不断地努力学习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法规、制度以及本职业务技术, 提高从业执业水平, 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职业道德素养及敬业精神的培养, 两者缺一不可。从某种角度说, 只有实现了依法理财和以德理财相结合, 才能做好会计工作, 会计工作质量才得到保证。

会计道德是会计法规的重要补充和辅助力量会计道德具有内在控制力, 可以约束会计人员的内在心理;具有更高的目标, 要求会计人员, “应该怎样做”;具有更广泛的调整范围, 贯穿于各会计主体的会计活动之中。在现实经济生活中, 存在着许多不良的会计行为, 不可能完全用会计法规的规定来覆盖。如果对这些不良的会计行为不加制止, 放任自流, 发展下去就必然会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造成危害。这就是需要用会计道德去对不良会计行为力口以衡量和评价, 通过正确的会计道德气氛和舆论去引导。所以, 会计道德能够弥补会计法规的不足, 起到第二道防线的作用。在这种“精神上的法规”、“道德法庭”面前, 会计人员的一切行为都会受到评论, 这种“灵魂深处的革命”是会计法规所不能及的。例如, 会计只能对会计人员不得违法的行为作出规定, 不宜对他们如何爱岗敬业、提高技能、强化服务等提出具体要求, 但是如果会计人员缺乏爱岗敬业的热情和态度, 没有必要的职业技能和服务意识, 则很难保证会计信息达到真实、完整的法定要求。很显然, 会计道德可以对此起很重要的辅助和补充作用。

会计法规是会计道德的有力保证。会计法规是会计道德的最低要求, 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要求会计人员“必须这样做”, 具有鲜明的强制力。会计道德往往没有明确的而系统的表达方式, 而且其调整的多为会计人员的内心世界和思想观念, 因而很难形成一套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而会计法规则以其明确性、制度性和严肃性弥补了会计道德的不足, 以强制形式推进会计道德建设。

贯彻执行会计法规与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 这是会计工作贯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思想的重要体现。

第一, 全面而深入地学习和领会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的重要思想, 以解决认识上的任何片面性, 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到, 在会计工作管理中做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是规范会计行为,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方略。在当前, 必须广泛宣传和严格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会计法》, 以《会计法》执法监督为突破口, 抓住那些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案例, 依照《会计法》的规定及时从严处理, 查出成效, 查出威信, 树立《会计法》的法律权威, 维护《会计法》的严肃性, 以法律、法规的威慑力来遏制会计造假之风。同时, 为了达到不做假账这一基本要求, 应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一定道德基础之上的, 缺乏基本道德, 市场运作将很难步入规范。会计人员是会计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维护者, 其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会计工作的质量, 所以, 首先需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和职业道德素养, 促使会计人员自觉抵制违法乱纪的行为, 依法履行岗位职责, 使之不做假账, 这是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保证。

第二,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会计法制教育, 可以使会计人员掌握有关法规知识, 养成自觉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并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 保证会计行为的合法性。通过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使会计人员树立无产阶级先进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其中不做假账是对会计职业道德的高度概括, 也是《会计法》的基本要求。不做假账是会计做从业人员最基本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 也是当前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迫切要求, 所有会计人员必须以诚信为本, 操守自重, 遵循准则, 坚守“不做假账”的职业道德底线,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大力弘扬“依法理财”的思想, 植以“以德理财”的观念于广大会计人员的思想深处, 使之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 成为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公众利益安全的、合格会计工作者。

第三, 建立良好的会计环境

a.改善内部环境。在会计工作中, 会计人员并不愿造假和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甚至违法, 但是来自企业生存以及上级的压力, 使他们不得不铤而走险, 按领导的指示做假账。其次, 会计人员在单位中的独立性比较差, 受到领导的极大制约, 这也不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改善内部环境,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违法必究, 执法必严”。要真正提高会计职业道德, 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好会计法律法规, 加强廉政建设, 加大对企业领导人“以权代法”的法律约束力。

b.改善外部环境。首先法律赋予会计人员的权利难以实现, 会计人员坚持准则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救助制度不完善, 也不利于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其次, 社会变革及市场经济对价值观念的冲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利益关系的变化反映在思想意识上, 必然引起道德冲突, 致使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频现。要改善外部环境, 首先成立会计行业自律性组织, 起“下情上报、上情下达”的中介作用, 真正支持, 帮助会计人员, 解决他们在会计工作中的实际困难, 听取会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其次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管, 加大对违法、违纪者的打击力度。勤口快建立企业、单位、中介机构和会计从业人员的信用档案, 鼓励守信守法者, 惩罚失信违法者, 促进会计职业道德的遵守。最后, 要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教育作用, 加强媒体宣传教育力度, 广泛宣传诚信思想, 披露失信违法典型, 使全社会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树立“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观念, 营造尊崇诚信的良好社会环境。

每个会计人员要以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精神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为指导, 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自身业务素质。将“不做假账”和《会计法》的要求深入到思想和行为中, 做到自律、自重。依法理财, 以德理财, 会计工作就会永远充满活力。

摘要:论述了依法理财与以德理财相结合才能做好会计工作, 会计工作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篇9:依法理财要与“实”俱进

李岷:一次性收入肯定是一减一增,一减主要所得税提标,因为我们贵州的贫困人口数量多,所以提标肯定会意味着财政收入的减少。但另一方面,我又看到了一增,因为今年贵州省基础建设加大了力度,工业化发展进一步加快,那么营业税这块今年将有所增加。总的来看基本能够和去年持平,达到20%左右的增长。

《新理财》:民生工程无疑是今年“两全”的一大焦点,今年对于贵州省财政的民生支出来说是否存在压力?

李岷:今年对于贵州财政的民生支出部分来说,最大的两块压力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由人均120块提高到了200块,城乡居民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15块提高到了25块。目前这一块的资金,我省还要再继续加大筹措力度。

《新理财》:今年贵州省的财政工作会在哪些具体的方向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李岷:政府采购这一块,我认为大有可为。首先,我一直强调政府采购要依法办事,但目前《预算法》和《政府采购法》都存在很多不完善的方面,有的互相之间是打架的,所以我建议,现在的依法理财,是要与“实”俱进,从实际情况出发,要有创新思维,相反,如果死板地根据目前的规定被动地完成任务,那是不行的。第二,我觉得加强财政支出管理,非常有必要,很多支出是可以通过政府采购与预算的配合来控制的,所以我上任以后,贵州财政厅多了好几个处,像预算编程处、预算绩效评价处、资产管理处,还有一个执法大队,这样的安排主要是出于考虑到把采购、预算、资产、经费联系到一起,统一管理。

《新理财》:针对这方面,您下一步主要将如何做?

李岷:下一步首先要简化政府采购的程序,不要给服务对象添麻烦;其次是要扩大政府采购的覆盖面,根据贵州的特点,把政府应该管的管起来,像三公消费、出国经费等等,而这些都可以通过政府采购,购买服务的形式来完成,比如会议费用集中核算,现在已经做了但结算没有做,下一步应该抓起来。又比如出国经费管理,如果能够通过采购、招标来完成,那么无论是出国行程的紧凑性和实用性,还是资金使用的效果,都能够更好的完成。现在有很多出国考察团行程10天,只学习1天,这些问题很普遍。如果能把政府购买服务这一块做细,那么很多问题将迎刃而解。

《新理财》:刚才贵州代表团的小组讨论上,很多代表都发言,谈到了贵州省在‘十二五’期间将加大力度搞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条件,同时又要力保民生,作为财政厅长,您认为这些工程的资金是否能有保障?

篇10:建设法治财政推进依法理财

推进依法理财,建设法治财政,既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实施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公共财政体制,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我市历来十分重视财政法制工作,在这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是工作中也存在很多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当前我市财政法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程度仍需提高。突出表现为“三不”,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很多地区财政法制工作得不到领导的重视,财政法制工作者对进一步深入开展财政法制工作有畏难情绪,工作只是停留在文字把关、条文修改等方面,造成了法制工作与财政管理工作难以融合,“两张皮”现象比较突出。二是组织机构不健全。目前全市只有喀喇沁旗等五个旗县区财政局单设了法制机构,其余七个旗县区未能成立专职机构,机构不够健全,人员严重不足,经费缺乏保障,工作开展困难重重。三是推动方法不得力。有些地方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足,对待财政法制工作“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忘掉”;有些地方虽然重视宣传教育,但是多停留在标语宣传及文件下发上,难以将法制工作主动贯穿财政工作全过程,缺少对-1-

工作的统筹安排,更缺少科学的推进措施。

(二)管理力度亟待加大。随着我市财政收支规模越来越大,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确立,以及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各项改革的的不断深入,传统的“重分配,轻管理”的财政管理理念的局限性日益凸显,虽然我们在逐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国库及国债管理制度,推进政府采购改革、税制改革,健全非税收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等方面不断加大财政管理创新力度,但是管理的制度化、法制化水平仍旧不高,与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需要我们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加大工作力度,着力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和依法管理水平。

(三)监督机制尚不完善。加强财政监督是实现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重要环节。但是,现阶段人们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决算等其他财政管理机制比较重视,常常忽视了监督机制的完善。长期以来,因为财政监督职责定位不科学、监督理念有偏差、监督手段落后、内外协调不完善所形成的一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使依法维护财经秩序的职能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具体的,财政监督中存在着工作“缺位”、管理“越位”和职责“错位”的现象。同时,监督执行力也不强,“事前监督插不上,事中监督跟不上,事后监督用不上(即使有问题,也已既成事实,监督于事无补,一般只有处罚了之)。”

二、进一步完善财政法治工作的建议

(一)把握重点,建立健全财政管理制度体系。一是结合现阶段我市“两依”工作实际,明确推进我市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按照法治化、制度化、程序化、精细化和信息公开的“四化一公开”的要求,努力构建财政收入、支出、监督、绩效管理“四位一体”的财政法治体系。二是围绕财政中心工作,加强对我市经济社会和财政一些重大问题的研究调研,前瞻性的为财政法制工作开展夯实基础,建立经济形势发展与财政政策创新联动机制,及时调整出台地方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引领作用和资金投入的放大效应。三是根据财政部《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试行)》和自治区的相关规定,以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为推进依法理财的主要切入点,修改现有的财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规范性文件的内容和范围,完善立项起草、合法性审查、决定、公布、有效期和清理等配套制度,避免违反上位法、脱离实际、制度“打架”和抽象行政行为违法等情况发生。

(二)突破难点,强化财政法规制度的执行与监督。一是全面落实财政执法责任制,把财政行政执法与财政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财政执法与财政管理两手抓、两手硬、两促进。二是逐步建立和完善对行政诉讼、行政复议、行政处罚工作的激励机制和权力保障制度,赋予财政行政执法必要的刚性手段和较为具体的执法依据,提高行政执法质量。三是在抓好财政收入管理和支出管理的同时,完善财政部门的监督机制,构建一种贯穿于财政管理过程始终,同时坚持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层级监督和同级监督,党的监督和其他监督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监督主体多元化格局。

(三)夯实支点,加大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力度。一是长远规划,加强领导。研究制定财政“六五”普法规划,切实健全工作组织领导机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负责抓,其他领导配合抓,法制机构具体抓,相关机构归口抓,全市系统共同抓”的工作格局,从人员、经费、协调等各方面提供充分保障,确保实现和完成普法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二是抓好协调,形成合力。建立财政普法联席会议和议事协调制度,切实加强与成员机构的沟通协调,合力推动财政普法工作。选择普法工作先进和落后的地方作为“两头”,努力提高财政普法的整体质量和效果,推动全市财政普法工作均衡开展,形成全面开花的财政普法工作格局。三是丰富手段,创新载体。依托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利用好互联网、政府门户网、财政内部信息网、组织部门干部学习网等媒体,广泛宣传财政法律法规和财政工作,加强财政干部法制教育培训,不断扩展普法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四)打造亮点,提高依法理财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一是

上一篇:众美集团创新型商品房合作建设模式下一篇:浅谈新形势做好供电企业保密工作的的几点建议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