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三五五”教学模式

2024-04-14

信息技术“三五五”教学模式(精选6篇)

篇1:信息技术“三五五”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三五五”教学模式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高都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 庞凤启

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课堂教学改革,制定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员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自主发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与效率。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有着鲜明的特点,即有较强的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和极富创造性,明显的时代发展性,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让学生学会学习,这就要求信息技术学科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认知理论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建构者,教师则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意义建构者,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灌输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意义建构的对象;教学媒体不再是充当灌输的工具,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学习、讨论交流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的工具。

经过半年的实验我们发现,采用“三五五”的教学策略能够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自主意义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有效的转变,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符合新时代的教学要求。

具体的“三五五”教学策略是:

一、落实三维目标

1.落实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育目标;

2.落实过程与方法的教育目标;

3.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二、坚持“五个贯穿始终”

这五个贯穿始终是我们要遵循的五个原则。

1.情感教育贯穿始终

教育的精髓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始于建设和谐课堂,和谐课堂的突出特征是体现着平等和相互尊重,洋溢着爱和智慧。我们要以一颗平等的心去看待每一个孩子。真心去理解他们尊重他们。

2.文化育人贯穿始终

墨子曾说过:“染于苍而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这就是说,人会因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改变。

我们要努力建设优秀的学校文化、班级文化、课堂文化、学科文化,充分发挥优秀文化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激励学生积极向上,拼搏进取。

3.探究体验贯穿始终

精心研究“探究与体验”的内容、时机、方式、方法,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4.展示交流贯穿始终

展示交流学生自己的观点、方法、成果。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进行展示与交流的时间和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观点、方法、成果,充分地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进行思维碰撞,迸发创新火花,发展创新思维,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实现自身价值,获得自我激励。

5.习惯养成贯穿始终

良好的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益终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重点是养成文明守纪,专心致志,多读多写,规范书写,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落实五个环节

教学是最重要的,落实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才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1.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新课程倡导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引出学习任务。创设有利于探索的问题情境,在问题情境的不同细节中,设计进一步探索问题的建议和暗示,以激发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技术活动的态度。

2.自主探究,交流分享

本环节主要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分析任务、找出方法、自主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将自主探究的结果时行分享交流,分享自主探索的方式、方法或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交流探索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应该让学生的思维进行充分碰撞,以求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使学生在独立探索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熟感。

3.合作学习,释疑解难

本环节主要是解决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的尚未解决的重难点问题。教师将学生发现的问题进行有机整合、适当提升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析讨论,找出方法,以求开阔思路,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使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在此环节中要根据学生的合作情况进行适时点拨,启发诱导。

4.实践创作,展示评价

本环节是教师在学生理解了知识和掌握了方法的基础上,设置适当的任务让学生进行实践创作,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作品进行展示、交流、评价。通过展示学生作品,组织学生谈想法、做法和体会,一起讨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以达到交流思想、取长补短的目的;同时教师对学生的作品给予点评。在点评时要充分肯定作品的优点,运用鼓励的语言,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保持良好的学习势头。

5.梳理总结,拓展延伸

本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梳理、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将学生单纯的热情升华为对知识理性的渴求,引发学生心灵的感悟,激发其深入学习的欲望,鼓励学生去探寻解决问题的其他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篇2:信息技术“三五五”教学模式

(2006年11月·临沂市小学信息技术研讨会)

一、信息技术学科发展现状。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从诞生就存在着先天不足的症状。

第一、这门课程是以微机作为基础,必定会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

第二、这门课程才刚刚开始普及。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既无统一的教材,也无详细又权威的教学大纲和各年级的教学目标的统一指导。我们使用的课本就像是各种计算机软件使用的大汇编,课堂就像各个软件公司举办的一连串培训班。

第三,信息技术专业教师资源匮乏,多数教师不是本专业的科班出身,且严重存在兼职现象,很多教师不能很好地驾驭和处理教材,难以胜任教学。

第四,学校领导不重视本学科的教师队伍建设。信息技术老师沦落为超级补丁,那儿需要就冲到哪里。很多的信息技术老师因为教师缺编转行为语文或者数学老师。不能专人专用。

第五、不能开展及时有效的教研活动。人员不足,课时量大。等等原因造成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尴尬现象。课堂教学水平低下,教法单一。不能够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要求。

在这样的现状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我们这次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课堂教学改革,制定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员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自主发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与效率”。课堂教学改革的主题确定为“学会学习”,学生在学会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共享,学会发展自我、展示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身价值。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采用“三五五”的教学策略,非常符合新时代的教学要求,非常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它重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化学生自主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那么,什么是三五五教学策略,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如何实施“三五五”教学策略呢?下面我结合我校的实验情况以及本人对“三五五”教学策略理解简单的谈一下粗浅的认识。

二、策略解读

“三五五”教学策略就是教学策略的几个主要的内容的简称。其中三指的是落实三维目标,是实施策略的目的。第一个五指的是坚持五个贯穿始终,是实施策略时应坚持的原则。第二个五指的是教学过程的五个环节,是具体的操作方法。下面我就针对策略的具体内容从几个方面作简单的解释。

1、三:落实“三维目标”

落实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育目标; 落实过程与方法的教育目标;

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解读:

这三个落实,就是实施我们今天研讨的三五五教学策略所要达成的最终目标。

我们都知道,教学过程既是认知过程,又是情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知与情感相伴相随,相辅相成。积极参与是情感问题,有效参与是认知问题,也就是说,积极参与侧重解决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问题,而有效参与侧重解决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问题。从这个层面上讲,我们只要解决好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的问题,就能够使三维目标得到落实。看一个教学策略是否真实、有效,只要看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和保持就可以了。

对学生的情感和态度问题的关注。在过去的教学当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对课程的情感和态度被排除在教学关注范围之外。既没有针对性的培养,也没有科学性的检测,更没有实效性的成果。新课程强调要培养学生养成热爱信息技术的兴趣和习惯,只有主观上愿意学、有兴趣、并且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才有可能学好信息技术。我看过一位老师对高一信息技术的《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一课的教学设计,这一课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方面的做法,值得我们去借鉴一下。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出示问题:小虎是一名记者。一天,他接到一个号码为l 38 1 796××××的陌生电话,就听那边兴奋地喊“兄弟,快过来看啊!这里最高的塔要进行跳伞表演了!”小虎莫名其妙。原来是有人打错电话了,但对方讲的内容引起了小虎的兴趣,他想通过分析了解那塔到底有多高,能否做一个精彩报道。

师:你能不能通过分析帮他确定塔的高度? 学生独立思考,之后自觉地相互讨论,有些学生想出了一些办法。

生1:是不是第一高塔——加拿大多伦多的电视塔,塔高550多米吧。

师:你的知识面非常广,但怎么确定是在国外呢? 学生继续展开激烈的讨论。很快又有一位学生主动谈了自己的想法。

生2:我们能不能通过一些方式先查一一下手机是哪儿的,然后再了解那里的最高塔及高度。

师:这种思路很好,那么通过什么方式来获取手机的归属地呢? 学生开始讨论。有的说手机号码的前几位是“1 3 8”,可给移动公司打电话查询,有的说上网查询。

师:可以先在网上通过“手机号码归属地”查询得知1 38 1 7 96××××的归属地为上海,然后在百度里输入“上海 第一高塔”,得到答案为“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再在百度里输入“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度”,得到最终答案46 8米。

教师要特别强调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获得所需要的信息,不能让学生认为网络是信息的唯一来源。

设计意图: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尽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通过对问题的独立思考,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了激发,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正是在积极参与中,学生的态度情感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悄然的变化着。

我们知道,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应是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中掌握和形成的。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产生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等,都产生于一定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学中,虽然教学过程是统一的,教学步骤是一致的,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却是千差万别的。思维活动方式不同,情感活动的样式各异,意志活动的强弱也不一样,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不一样。

比如:同样是《有趣的几何图形》一课,教师也可以这样组织教学。把几种几何图形工具的用法直接教给学生,学生只要将老师讲的记住,就算完成任务了。既不用通过调动思维去想,也不用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体验去探究理解,去自主尝试。周老师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是这样做的。将学生引入积极的问题情境后,教师因势利导抓住学生高涨的学习积极性。把探究的学习任务进行明确,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探究某一种工具的用法。正是在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去思维,主动去探究,大胆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得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体验过程中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也使得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的教学目标得到了落实。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千差万别的表现,都反映在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上,这恰恰是有效参与的体现。

但是我们不能简单的通过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学习来判断某个维度的目标达成,把它们武断的割裂开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是相互渗透、有机联系的。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通过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学生自主地去理解和感受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既获得了知识,又产生情感、激发想像、启动思维,形成一定的学习态度,所有这一切都体现在学生对知识理解与感受过程中。在此过程中,三个维度是交融在一起,很难将它们分开。而这三个维度的交融,也体现了信息技术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2、五:坚持“五个贯穿始终”

这五个贯穿就是我们实施策略所要遵循的五个原则。

情感教育贯穿始终。

得到别人的爱,孩子就能学会爱别人。当这种爱成为一种责任,它才可以在人世间相互传递。当你能由衷的爱别人的孩子,爱每一个孩子,你就具备了教育者的天资,也就终于开启了教育之门。

教育的精髓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始于建设和谐课堂,和谐课堂的突出特征是体现着平等和相互尊重,洋溢着爱和智慧。我们要以一颗平等的心去看待每一个孩子。真心去理解他们尊重他们。

文化育人贯穿始终。

墨子曾说过:“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非独国有染也,士亦也有染。”这就是说,人会因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改变。人的自然本性如素丝,善恶全由后天环境造成,这好比山上的树木,虽然它曾经是美丽的,但砍伐的多了,它还能美吗?

我们都曾听过孟母三迁的故事。为了孟子能健康成长,孟母三次搬家。而现在我们则是处在社会这个大染缸中,又能迁向于何处呢?小鸟渴望有一片蓝天,而我们的学生更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我们要努力建设优秀的学校文化、班级文化、课堂文化、学科文化,充分发挥优秀文化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激励学生积极向上、拼搏进取。

探究体验贯穿始终。

精心研究“探究与体验”的内容、时机、方式、方法,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科学探究是人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一把金钥匙,也是人类自身自我完善的一种境界。

我们要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凡是要能够自己去亲自体验一下才行,小马过河的故事大家都听过。这个故事说:小马要过河,牛大伯说水很浅,而小松鼠却说水深,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妈妈叫它自己想一想,试一试。结果小马一过,水不深也不浅。小马能够过得河,固然在于它那“一试”,但马妈妈的教导也是很关键的。这就引出了一个怎样正确教育引导学生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在教学中提倡探究体验的一个原因。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每个家庭的孩子也少了,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家庭小皇帝”的出现。“小皇帝”的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包办一切,这事我给你做吧,那事我替你做吧„„这种爱也是爱,但人们常把它称之为“溺爱”。溺爱使得孩子娇生惯养,没有了自立能力,事事依赖父母或老师。

当今时代是飞速发展的时代,是科技进步、知识爆炸的时代,是勇敢者奋力拼搏的时代,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没有自立能力,就必然降低在社会上的生存机会,最终成为时代的“弃儿”。因此说,爱孩子是应该的,但绝不能溺爱。要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锻炼自己;父母和老师要多让孩子自己处理自己的事,遇事要让他们多想想,试一试。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对孩子负责,为孩子以后在社会风浪中奋勇前进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正如《小马过河》故事中的小马最后终于经过自己的“试一试”而过了河一样。在孩子们的面前就有一条条“人生之河”阻住了他们的去路,就需要小马自己去亲自体验一下,也现需要“马妈妈”们正确地引导他们,让他们自己去冲锋,去拼搏。

人们常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时代的宠儿。花朵不经历风雨的洗礼就无法开得娇艳,宠儿不接受社会的挑战就会成为满肚子草包的纨绔子弟。请我们的父母师长都来向小马的妈妈学习吧!如果你爱学生,不妨让他从探究体验开始。

展示交流贯穿始终。展示交流学生自己的观点、方法、成果。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进行展示与交流的时间和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观点、方法、“成果”,充分地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进行思维碰撞,迸发创新火花,发展创新思维,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实现自身价值,获得自我激励。

课堂是学生的舞台,是学生展示才华的地方。那么我们在课上究竟展示交流什么?()展示交流学生自己的观点、方法、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展示交流?

展示交流的形式是什么?学生把自学所得所想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出来,让大家共享共得。可以是学生讲解、辩论、演示、图示„„展示形式随心所用,尽其所长。

在杜郎口中学的走廊里,教室里随处可见这样的警句: 生活因充实而快乐,课堂因展示而精彩; 给我一次机会,还你一份惊喜;

每节展示一分钟,必定改变你一生„„

这些学生的警言,说明了学生对课堂展示的渴望、喜爱和效果。人人都有表现欲望的,总想把自己的优点、长处、才能展现给大家,得到别人的赞许和肯定,成人尚且如此,何况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学生呢,他们有表现自我的强烈意识。我们许多课堂学生不愿展示,随着年级的增高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越来越少,甚至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启而不发,问而不答,这能怪学生吗?教育者应当好好自我反思。

习惯养成贯穿始终。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益终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天就培养起来的,它需要教师不断的做大量的、重复的指导和培养。学生好习惯的背后浸透教师很多的汗水。比如上信息课学生填写微机使用记录单的问题,每次上课前填上人名和班级,下课后填写学习内容机器使用状况。小组长检查完鼠标后在离开。这样时间长了学生也就形成习惯了。开关机的习惯,正确的开关机顺序。上课完毕后关闭应用程序窗口等。这些行为习惯的培养都需要教师付出心血。更不用提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了。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重点是养成文明守纪、专心致志、多读勤写、规范书写、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克服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悠闲学习、袖手学习、低头听课、机械记忆等不良习惯。有孩子的老师都清楚,要想孩子有好习惯,你要先有好习惯,孩子是镜子,你怎么做,他就怎么学。因此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这是每一节课、每一名教师都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的问题。

义务教育段信息技术学科“三五五”课堂教学策略

(讨论稿)

这个讨论稿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策略。面对的群体是全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主要针对操作课的而言。实施这个策略的课堂环境最低要求为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要求]

⒈微机室需有教师机并配有教学控制系统(软、硬件皆可)或投影系统。⒉微机性能优良,操作系统及应用程序能满足正常教学需求。⒊学生人手一机(最低为两人一机)。⒋每学期上机时间不得低于总课时数的70%。

[基本框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新课程倡导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引出学习任务。创设有利于探索的问题情境,在问题情境的不同细节中,设计进一步探索问题的建议和暗示,以激发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解读:

信息技术是一门集知识性、趣味性及技能性于一体的学科,有很多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却不喜欢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结合新课改的理念,采用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可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爱学,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示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开头)

以学生身边喜闻乐见的事为素材,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转移到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上来,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可以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和动机,引起积极地思维。在学习《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时,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在小明的书房中,书桌和地面上杂乱无章地堆着很多书,而靠墙的书橱却是空的,他正在满头大汗地找课外书《哈利·波特》,地上、桌上的书越来越乱,还是没找到,怎么办?同学们,你们能帮小明想出快速找到《哈利·波特》的办法吗?学生会说把书分类整理到书橱里,就能很快找到了。由此很容易引出文件、文件夹的概念,将书橱比作文件夹、每层比作子文件夹、书比作文件。把抽象的知识生活化,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二)、创设美感情境(开头)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种美感情境,激发起学生内心对美的追求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我在讲述《用PowerPoint制作电子贺卡》一节综合活动课时,先给学生展示三张用PowerPoint制作的精美电子贺卡。第一张是圣诞贺卡:在一片有卡通松树、星星的雪景上,响起“铃儿响叮当”的旋律,可爱的圣诞老人乘着雪橇送来圣诞礼物,动画显示“圣诞快乐!”的祝福。“真美!”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被漂亮的图片、活泼的动画及美妙的音乐深深吸引了,从内心产生了自己制作贺卡的需求。随后,又展示了两张贺卡,还增加了点击时出现惊喜的按钮的设置,这样就极大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迫不及待地想抓起鼠标要马上动手制作贺卡。这时立即导入课题,提出要求,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亲手制作贺卡。整节课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教学效果很好。

(三)、创设竞争情境(课中)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采用小组比赛创设一种竞争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在小组间展开竞争,评选最佳小组,并给予奖励。每个学生就会为了本组荣誉而积极学习,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动机,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在学习《键盘操作与学习》时,我设计了一节键盘指法比赛课。对于小学生来说,键盘指法是一个比较不感兴趣的内容,有不少学生的这项基本功不过关,如姿势不对、指法不规范、输入速度太慢等。学生觉得练习指法枯燥无味,不想下工夫练习。我就提出要进行比赛,学生一听到要比赛,学习的劲头来了。打字的姿势端正了,“一指禅”、“二指禅”也不见了,有问题时,及时看课本或问老师、同学,领悟指法学习的奥妙之处。小组长还主动去查看组员的练习情况,并进行指导。

(四)、创设尝试、探究操作情境(课中)

信息技术课操作实践性强,给学生创设尝试、探究操作情境是非常必要的。有一些学生自己通过上机操作就能得出答案的教学内容,教师不妨只做必要的引导,让学生先进行自我尝试,随后共同探究操作方法,最后教师只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强调总结即可,这样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制作演示文稿时,有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怎样把一张图片插入到幻灯片左上角作为徽标。教师没有讲操作方法,先让学生进行尝试、探究操作,只是提示:从“视图”菜单中找有关母版的命令。学生从 “视图”菜单中找到“幻灯片母版”命令,在插入图片、进行调整后,却遇到了困难:怎样返回普通视图呢?教师及时鼓励:“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一定会成功的!”学生们仔细地操作着,然后在一起相互探究着。不一会儿,有一个小组的3个学生高高地举起了手:“老师,是这样吗?”其中的一个学生点击了母版工具栏中的“关闭”命令。“恭喜你们!你们成功了!”他们那灿烂的笑容像春天盛开的花朵,好美啊!有几个学生听到了,立刻围过来:“怎么操作的?”“噢!是这样啊!”“快回去试试!”学生们高兴地操作着、讨论着。最后,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进行了小结。

注意:情境的创设一定要能紧扣教学任务,不偏离,设置的情境,一定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不盲目。

二、自主探究,交流分享

本环节学生要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分析任务、找出方法、自主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将自主探究的结果进行分享交流,分享自主探索的方式、方法或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交流探索过程中学生发现的问题。教师应让学生的思维进行充分碰撞,以求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使学生在独立探索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就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文中指出:“鉴于可以预见的变革速度,我们可以推测知识会越来越陈旧和过时,„„总之,他们必须学会学习,„„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由此看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

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通过自己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老师、同学、书本、软件中的帮助请教,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鉴别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如:在教学表格的插入时,先让学生自主探究表格插入的方法,大部分学生根据原有经验,完全有能力独立插入表格,还有小部分同学看书后,也能插入表格。在插入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行数与列数的变化方法。大部分同学通过自学找到了行距、列距调整的方法。然后我们再通过小组交流,对探究的成果进行交流分享,交流方法和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得到了提高。(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习过程:自主 探究 交流)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该怎么做?是不是学生动起来了,教师就闲起来了呢?教师此时做什么?怎么做?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不少的实验教师感觉没有什么事情做?真正做起了甩手和尚。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不管不问起来。这时的教师角色如何定位呢?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教师是学生探究、实验过程的合作者和参与者。因此,教师在这过程中不是一个教导者,而是一位观察者、引导者、评价者。观察学生探究的进展情况,去及时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把握正确的探究方向。不偏离。探究结束后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内交流。交流思想、成果、方法和问题。教师要及时参与其中,及时掌握探究情况。小组汇报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独立汇报,不要干扰和随时打断,这体现师生了相互间地位平等和相互尊重。让学生完整的把成果汇报给大家。把探究的过程展示给学生。学生表述不完整和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让组内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其他同学进行验证和提出质疑。真正的让学生的思维进行足够的碰撞。同时教师要给学生以及时有效的评价,一方面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评价,使学生能不断地得到成功的愉悦感。

注意:

1、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学生去自主探究(如理论课),学生的自主探究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上的,如果学习的新内容是学生从未经历过的,就没有必要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完全可以进行范例式教学。

2、探究的任务要有探究的价值,要体现一定的难度和问题空间,要能够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太难或太易都没有太大的探究价值。

三、合作学习,释疑解难

本环节主要是解决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出现的尚未解决的重难点问题。教师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机整合、适当提升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析讨论,找出方法,以求开阔思路,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使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得到培养。教师在此环节中根据学生合作情况进行适时点拔,启发诱导。

在我们日常工作中,为完成一项任务常常需要分工合作,共同协作完成。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为完成某项综合性比较强的任务,也可以开展分组协作学习。学生可以按座位或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分组,(小班额可实行4-6人异质分组,大班额可采用就近原则2-4人一组)共同完成任务。此时学生有可能提出较多问题,教师要抓住主要问题进行提炼,提升。将问题交给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有时也会出现提不出问题的情况,教师此时要有意识的设计问题,去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直至找到正确的方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习者可以对某种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小组讨论、意见交流、辩论等形式,教师可以促进学生的沟通,学生要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评判、接纳和反思。通过这种协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事物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这也恰恰说明了合作的必要性。比如学过幻灯片的制作后,可以提出学生在幻灯片中设计一份研究报告的任务,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同组的学生一起讨论,确定报告的主题,然后把任务分成子任务,小组的同学再分工,有的负责文字、负责图片等资料的收集整理,有的负责录入,有的负责版面设计等,在协作的过程中,小组同学要进行讨论、沟通,达成较统一认识后,就可制作成一份出色的研究报告。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起如下作用:

(1)规范行为。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发现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教师都要及时地加以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并且不流于形式。(2)发现火花。交流的过程是学生间思维碰撞的过程,时常会有思维的火花闪现。这种火花可能是一个富有创意的想法,也可能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教师要在倾听中努力去感受和寻找。

(3)排除障碍。在合作学习中,时常会出现因为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的情况。这时需要教师及时地点拨,才能使学生很快地排除障碍。

(4)引导深化。在开始采用合作学习这种学习形式时,小组的交流和讨论往往容易出现交流与讨论浅层次、表面化。教师要注意进行引导和启发。

注意:

不要为了合作而合作,只追求形式,合作的目的是集中智慧,达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目的。如果学生个体能够解决的问题根本不需要合作。

四、实践创作,展示评价

本环节是教师在学生理解知识和掌握方法的基础上,设置适当的任务让学生进行实践创作,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作品进行展示、交流、评价。通过展示学生作品,组织学生谈想法、做法和体会,一起讨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以达到交流思想、取长补短的目的;同时教师对学生的作品给予点评。在点评时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运用鼓励的语言,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保持良好的学习势头。解读:

在本环节中教师设置的任务一定要适当,既不能低于学生的认知层次,让学生不屑于做。又不能设置很高任务让学生无法去做。任务的设计一定要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都能有跳一跳摘桃子的成功体验。学生在展示作品时,要注意对个人心得的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教师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还要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生自我评价的形式,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三)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而终结性的评价结果随着改进计划的确定亦成为下一次评价的起点,进入被评价者发展的进程之中。

(四)还要注意正确使用课堂教学评价语言

我们发现,在所有的学科教师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评价语言是相当匮乏的。课堂上 有的只是“对!”“很好!”“不错!”“OK!”等简单的词汇以及廉价的表扬。学习过程中的师生交流语言也往往是 “你应该„„”、“你不能„„”、“你怎么能„„”这和教师教学语言的干瘪有很大的关系。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

教师应该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寻找每一个可以赏识的对象,抓住师生、生生之间每一次交流中的闪光点,运用赏识性用语,使他们的心灵在赏识中得到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信心。如“某某同学的这种方法很有创新,很有新意,能把思考范围延伸到问题外。”“你与众不同的见解真是让人耳目一新!”“你真行,对刚才的问题,不满足于找到结果,而是观察思考,又有新的发现,如果说能说出其中的道理,那就更了不起了。”等等,当然,老师的评价要注意实效,既不要大肆夸张“你是未来的科学家„..”,也不要泛泛而谈“不错、很好„„”。让学生在赏识中成为勇于尝试、敢于探索、不断进取、具有积极健康心理的开拓型人才。另外还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一些潜能生,不可避免的会因缺乏相应的承受能力,而使一些人在受挫后心灰意懒,情绪低落,甚至会放弃问题探究,这时教师要鼓励和激励并用,让学生重新振作起来。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学生因失败而感到沮丧,甚至放弃呢?这就需要教师的激励。同时学生在探究性活动过程中,对学生有创意的一些想法或做法,老师毫不吝啬地给予赞赏,让他们的自信发挥极至,促使他们形成再研究的愿望,形成良好的“愿学”循环。对于同学们积极的参与,独特的视角,创新的方式给予肯定、赞赏,以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自主探究的成功体验,其实这也是一种激励。只有当教师给学生以激励性的评价不是停留在口头或在需要做时才做的一种点缀的时候,它就渗透在教师的教育思想中,落实在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中。只有当教师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已成为不需要教师刻意去提醒自己做的时候,新课程所倡导的民主思想才算真正融入到我们的教育之中。

五、梳理总结,拓展延伸

本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梳理、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将学生单纯的热情升华为对知识理性的渴求,引发学生心灵感悟,激发深入学习的欲望,鼓励学生去探寻解决问题的其他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和创新能力。解读:

本环节教师的任务主要有两个,一个梳理总结(是帮助学生梳理本节所学知识,建构起新的知识体系),其次是拓展延伸(深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思考,并能在生活中得到实践应用)。如何设计一个巧妙的结尾完成上面的任务?

常言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画凤,难在点睛”。对教师来讲,要想让你的课给学生留下“铜钟一击,余音袅袅”的感觉,就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收尾。

1、在教学中我们常用到的这样来进行结尾;借助图示来梳理知识脉络:

教学中我们一般借助于思维导图(概念图)进行图示收尾。在下课前,利用直观形象的图示法对整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明确重点、难点,明确知识的本身和外延。例如,一位老师在学完电子邮件一节以后,给出如下的图示:

对照这张图,教师就可以把有关电子邮件的知识由点到面地进行系统化。以这种方式收尾,会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豁然开朗”。

2、联系实际,将知识活学活用。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外施展自己的才华,为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思考,督促他们把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老师可以把一些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去自主探索。

例如,我们在学习完启动、关闭word2000的方法后,教师可以这样指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这些方法对别的软件是否起作用呢?请同学们课后去试验一下。

通过这样的结尾,可以让学生自觉的将课内求职过程发散。指导学生自觉地实践应用。

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制造悬念,让学生思考回味

优秀的电影、电视作品讲究悬念,古代小说(评书岳飞传、杨家将)的结尾也往往都是“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我们的信息课不妨也试用一下“拿来主义”,借鉴这种悬念技巧。

比如《简单的几何图形》的最后就制造了这样一个结尾。教师将一幅小动物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然后轻轻一点,出现了几幅不同姿势的小动物的图片,正当学生对此感觉惊奇,急于想知道答案时,教师嘎然而止,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课下同学们可以自己去探究尝试一下。

通过巧设悬念,给学生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让学生始终保持急切、渴求的心态,为下一节的开展打下基础。

为了保证教学策略的顺利实施,帮助老师尽快地理解和掌握这个策略,我们课题组还给老师们提出了如下的建议。

[教学建议]

⒈教师要根据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探索的问题情境,引导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创设的情境要结合学生心理特点,新颖有趣、寓教于乐,这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⒉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借鉴已有的知识经验、教材、学习资源库等进行自主探究,并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⒊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同时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学习,培养其责任感和与同学合作的能力。

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对学习过程和成果做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教师适时指导学生,并引导学生做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的多元认知能力。

⒌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做相应的精简和调整,只要能融合课堂教学五个环节,实现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目标的最优化即可。务必要注重实效,防止形式主义。

策略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1、似曾相识燕归来

看到模式感觉和原来的没有什么两样。形式和环节都和以前的差不多,都有情景导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作品创作和小结等。其实不然。每一种策略都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都是注入了新的灵魂、血液之后,产生的新的生命,比如与任务驱动教学相比,我们的策略又提升了一个新的认识层面。虽然都是根植于建构主义理论,都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但是角色和主体不同。任务驱动侧重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任务去探究,此时的任务是老师自己设定的,教师根据任务的难易选择教法任务如果任务相对比较简单,可以立即让学生自己去做;如果任务有难度,要指导学生进行讨论,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理清问题,找出哪些是学过的,自己已经会做了,哪些是新的知识,自己还不懂。其次,师生共同讨论完成这个任务的方案,将任务分解成多个子任务,制定出操作的步骤,找到问题的解决途径。然后才去让学生自主探究。这一过程教的主导体现得极为明显。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而我们的策略提倡的是学生自主发现任务,提出任务,由老师进行提炼和明确。然后放给学生去自主探究,学生对探究任务的分析与解决都是自己完成,明白的或者不明白的问题在交流分享中获得。真正体现了学生的问题学生自己解决。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真实体现。

2、乱花渐欲迷人眼

教师初次看到这个策略,感觉环节多,学习方法杂乱,不清楚应该怎么使用。又是自主探究又是合作学习,怎么应用呀。其实我们的策略是非常灵活的。打个比方吧,原来的教学模式就是一个地摊,你很少有自己选择的余地,我们的策略就好比是一个大的自选超市,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的选取合适的教学方式。适合探究的探究,适合合作的合作,不一而足,不必拘泥于形式,被策略所累。

3、宝剑锋从磨砺出

策略应用要克服思维惰性,贵在坚持。我们有些实验教师在实验时,一说就明白,一讲就糊涂。最后连课也不知道怎么上了。陷入尴尬的境地,老教学方法不让用,新的用不了。实验中稍微遇到点挫折,第一个想到的不是如何去解决问题,而是自己给自己打了退堂鼓。算了吧,这套策略不适合我,我还是用我以前的方法吧。结果又回到从前的状态。原来市电教馆馆长陈景山曾经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和常规手段做过这样的对比。常规教学手段就好像我们每天走路去上班。感觉不方便。信息技术手段就好像我们家里买了辆摩托车,可是不会骑,天天推着去上班,结果没几天就放下了,还说是先进的交通工具呢,还不如原来走路上班舒服。我们教学策略的贯彻实施,其实也是这样一个道理,熟能生巧罢了。

谈一点有关信息技术教师自我发展的问题。

篇3:信息技术“三五五”教学模式

新一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在山东省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绩, 但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导致教师对新课程实施的激情衰变, 学生喜欢上机但不喜欢信息技术课程, 课堂教学效益低下, 课程资源匮乏, 选修课形同虚设, 评价缺失, 教师专业发展缓慢, 学生信息素养不高。

因此, 如何有效教学, 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和谐成长、全面发展, 是所有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共同课题。为深入落实我校《关于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的指导意见》, 信息技术教研组确立了“三五五”互助创新教学模式, 切实落实三维目标, 贯穿五个始终, 践行五个环节, 突出自主互助创新学习, 旨在彰显信息技术教师的智慧, 构建生机勃勃、高质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理论依据

“三五五”互助创新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分层学习、发现学习等为基础, 在教学内容上具有开放性, 学习内容不局限于书本中的技术, 关注课堂中生成性学习资源的迁移运用, 强调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的学习体验, 挖掘技术活动中所蕴含的技术思想价值; 在学生方面尊重已有的知识经验, 让新知识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加工处理而“生成”出来, 并且将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加以利用, 通过展示交流使学生看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之处,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达到共同进步。

“三五五”互助创新教学模式在理念上强调教学相长注重知识探索生成, 在形式上讲究交流互助合作共同提高, 在实践上追求以活动为载体创新应用技术思想价值。

结构程序

1.落实好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是基础, 过程与方法是关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终极目标。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通过“任务驱动、多渠道学习方式、合作互助、展示交流、多维评价”, 使学生的学习充满激情, 不仅获得成功的愉悦体验, 还能自觉养成辩证分析问题、创新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是自觉对问题进行需求分析, 合理地选择技术与方法解决问题。并非简单地让学生知道完成某种任务需要做哪几步操作, 各采用什么方法等, 而是强调让学生在参与处理和交流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过程中去体验和感悟。

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主动负责地使用信息技术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信息技术具有工具性和文化性, 教师应引导学生不沉溺于技术, 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社会发展的影响, 激发求知欲, 正确认识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 养成健康的信息素养, 形成积极学习和善于使用信息技术的态度。

三维目标的最终任务是确保学生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 教学中不能人为地割裂三者之间的关系, 要做到相互融合、有机渗透。教学设计先确定结果性状态, 后选择合适的教学过程, 设计的教学活动要有助于相关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有助于方法的掌握、有助于学生形成相关体验与感悟, 使教学活动成为实现三维目标的载体。

2.贯穿五个始终

贯穿五个始终实质上就是落实好三维目标的具体做法和体现, 它主要是:

(1) 情感教育贯穿始终

教育的精髓和最高境界是爱, 爱的教育始于建设科学和民主的和谐课堂, 和谐课堂的突出特征是平等和尊重, 洋溢着爱和智慧。和谐的课堂教学活动, 不仅是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谐, 还包括人机关系的和谐, 教师与教学内容、学生与学习内容的和谐, 教师与教法、学生与学法的和谐等。创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让爱之情、慧之光自然渗透, 真正达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2) 文化育人贯穿始终

文化育人是教育的目的, 也是教师的本职工作。在课堂上除了知识与技能学习外, 教师应用心挖掘信息技术文化育人的内在魅力, 精心打造课堂, 科学利用网络, 引导学生辩证对待网络游戏, 帮助厌学学生迷途知返, 切实回归到真实健康的生活和学习中来。为了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和课堂学习气氛, 结合课堂学习内容, 我们教研组精心设计了励志类的话语、针对某现象的忠告或激励、某些事例引发的思考等几句话作为每周赠言适时送给学生。 从座位安排、行为规范到作业提交、评价小结等方面都在落实和坚持课堂理念:规范、有序、合作、高效。

(3) 探究创新体验贯穿始终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任务。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创设“师生、生生、人机”互动氛围,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任务驱动下, 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对话、教师的指导引领, 借助教材中的电子、纸质文本材料, 运用在线资源网站, 实行自主探索、合作研究的多渠道有效学习方式, 不断完善自己的操作, 在操作中探究, 在探究中创新, 在创新中体验。

(4) 展示交流贯穿始终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 是学生成长的舞台。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类高层次的需要, 课堂教学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交流机会, 使他们能体验到受他人赏识的快乐。现在的学生一般都有较强的表现欲,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抓机会, 充分利用学生在实践中的成就感, 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实践能力, 共享学习成果。当然, 也可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集中展示交流。

(5) 习惯养成贯穿始终

好习惯影响一生, 好习惯能改变命运。信息技术课堂中要让学生养成认真听讲、善做笔记、独立思考、刻苦钻研、敢于动手、勇于创新、规范操作、积 极合作、共同探讨的良好习惯。但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缺乏、基础不牢的学生, 不能盲目地试图用信息技术去获取知识, 要学会同别人合作、共同探讨、互帮互学, 这样可以防止一些学生出现孤僻症和独霸机器的现象。

3.践行五个教学环节

(1) 流程介绍

实践课堂教学的五环节是落实以上“三五”的重要过程, 是“三五五”互助创新教学的主体, 其基本流程如上图。

◇导入。导入的目的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其学习兴趣, 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是复习导入和情境导入, 复习导入是在复习已学知识、掌握相关操作技能的基础上, 寻找与新学知识技能相关的内容, 以学生上台操作演示为主, 在教师引导下转移到对新知的渴求, 真正达到“温故知新”之效。情境导入是创设情境, 制造悬念, 激发学习兴趣, 同时也要给学生互助展望的空间, 由展望进入渴求。

◇探究体验。这一环节要求教师为学生呈现精心设计的自主学习内容, 让学生进行探究,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点拨, 以保证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 然后小组互助交流。具体包括两个过程, 一是目标导航, 自主学习。先明确学习目标, 让学生带着问题、任务去看书、上机操作实践, 完成目标任务要求。二是落实目标任务, 小组互助合作学习, 也可以相互交流, 相互探究实践。此时, 学生的思维进入活跃阶段, 活动方式是相邻同学或同桌互助, 这里最需要强调的是探究内容的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实际情况, 进行分层设计, 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最好是“跳一跳, 够得着”。

◇展示交流。展示交流环节是动态课堂的高潮阶段。展示的方式有组内展示, 也有面向全体的展示。组内展示采取一个学生边演示边讲解, 其他学生听看模仿质疑的方式, 而后再交换角色, 实践表明, 演示者比听看者获益更大。面向全体的展示可以是上讲台到教师机上进行演示解读, 也可以在自己座位上由教师设置好多媒体控制系统进行操作演示, 还可以是几位同学同台献艺等。在这一环节教师的身份是主持人, 更需要的是倾听, 要根据学生的展示情况调整思路随时期待着惊喜出现。当然, 也可能有“招架”不了的情况, 甚至完成不了任务, 会产生挫败感, 这种活动对教师来说有难度, 是挑战, 更是机遇, 也正因为这样, 师生才能在展示中共同成长, 真正达到“教学相长”。

◇评价小结。学生在展示环节充分体验了成功, 激情过后, 还要通过多元性的评价进行理智的反思总结。一是自我评价本组研究过程、创作思路、作品优缺点, 达到认识上的深化, 分析调整学习行为;二是引导学生互评, 开阔思路, 提高鉴别和欣赏水平, 增强自信心, 有力促进自我学习, 有利于教师制定出更适合学生学习的目标和教学方法;三是教师评价, 侧重点是学生的任务完成率和创新点,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巩固训练。巩固训练的目的是强化知识, 提升技能, 最终促进知识的迁移, 收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在训练题的选择上要下功夫, 重点知识分层训练, 易混知识对比训练, 同类知识变化训练, 还要设计开放性问题和有拓展空间的问题等。题型也要不拘一格, 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动心。在活动方式上可以把任务完成、操作训练作为检测,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同桌互相探讨尝试, 并做出评价。如果在活动中发现了问题, 通过教师适时点拨, 学生展示, 也能明确答案, 使教学任务圆满完成。

(2) 思考

我们发现在课堂的这五个教学环节中, 师生之间存在着心理的默契, 使教学活动充满了情趣, 也促进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分析如上表。

结语

“三五五”互助创新教学模式最突出的特点是互助创新。一方面, 互助创新在同桌间以及相邻同学间进行, 其方式是生生关系、师生关系、人机关系的合作创新, 在友谊、关爱、平等和民主的氛围中提升创新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 作为教师想通过互助创新达到学生的共同发展、个性发展;而作为学生, 每个人都想出类拔萃, 这就会出现有个别学生不愿参与其中的情况, 这一点需要教师做更多的工作, 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又要让学生富有远见。

“三五五”互助创新教学模式注意教学相长, 关注学生也关注教师, 课堂的开放生成性使教师在每节课都会有新发现, 因为学生会有意想不到的表现, 自己也会有预设不到的收获。

任何教学模式都有局限性, 三维目标要有所侧重, 五个贯穿要坚持理念, 五个环节也不能固定, 可以穿插进行, 避免课堂教学程序化、形式化。无论何种情况, 都要以学生为中心, 用智慧经营课堂。

摘要:“三五五”互助创新教学模式是在山东省实施课程改革后针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效益低下、学生信息素养不高等情况下确立的, 经过实践, 收效甚好。本文将就此模式的应用做简单介绍。

关键词:“三五五”互助创新教学模式,三维目标,五始终,五环节

参考文献

[1]朱彩兰, 李艺.基于双重属性的“过程与方法”解读及三维目标描述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 2012 (11) .

[2]李冬梅.让信息课堂成为创新的沃土 (上) [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9 (11) .

篇4:“三五五教学策略”实践探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 CAI 课程整合

目前国内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说法与定义很多,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大整合论主要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 “小整合论”则将课程等同于教学。即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

1.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基于实践的反思

我国计算机应用于教学是从观念开始发展的,对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的推广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和问题。演播式的多媒体CAI只是把不形象的形象化,让不生动的生动起来,只不过教学过程更加具体化、细致化和人性化。这种方式并没有突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传递式教学,所以只会成为传统教育的一种补充、完善和发展。国内研究人员对多年来的教学软件开发与推广进行了反思和探讨,并且借鉴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引入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台湾学者王全世和惟存教育实验室柳栋都曾经系统地将二者进行比较,本人在借鉴了上述的研究成果后,提出下面的具体分析。

(1)理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的是整合和融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基于全局观和系统观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考虑整个课程的整体效果,而不是孤立的知识点。它考虑整节课甚至整个单元,强调采取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来进行课程与教学设计。则强调的是辅助,即考虑强化某一个知识点,它考虑的只是促进某个知识点的教与学。

(2)信息技术的作用。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中的一个因素,成为教师教的工具、学生学的工具以及环境构建的工具。则只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的媒体和工具。根据台湾学者的观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角色可分为五个等级,从等级0到等级4:

无(等级0):教学中没有使用任何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未扮演任何角色。

分离(等级1):信息技术被用来教学生如何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内容没有连结,或连接性很低。

补充(等级2):师生偶尔使用信息技术来教学与学习;信息技术在既有的教学活动中被视为补充的角色。

支持(等级3):在大部分学习活动中需要用到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扮演着支持的角色。

整合(等级4):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师生很自然地使用信息技术来教学与学习;信息技术被延伸地视为一项工具、一个方法或一种程序。

(3)范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包含的范畴很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质上包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基础上发展起来,不但理念提升,而且范畴扩大。凡是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教学活动都可认为是属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学习工具、环境构建工具,范畴则较小,主要是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也有较少的时候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来辅助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相比较,从计算机扩展为信息技术,从教学扩展到课程,从辅助扩展到整合。

(4)目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高的目标乃是有效地改善学习。在信息技术没有与课程整合之前,学生的学习仍然进行,并能够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将有效地改善学习,革新传统的学习观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构筑面向未来社会的学习文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则主要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结果是有限度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5)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需要将既有的课程与教材进行重新设计。教师需要转变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受到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教师信息化技能和教学设计能力、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所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实施上难度较大。

结束语

篇5:信息技术“三五五”教学模式

行政为目标,狠抓发动,突出重点,注重依法治理,加大力度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了人们的法制观念,从而促进了社会稳定,推进了依法治理和依法行政,也为创建“平安社区”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五五”普法的基本情况、主要措施及成效

我局“五五”普法工作自启动以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履行改善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基本职责,始终坚持围绕中心和服务大局,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扎实推进依法治理,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启动“五五”普法工作。一是加强对“五五”普法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两位副局长为副组长,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及日常办事机构,明确了工作职责。设立办公室,明确专人负责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切实做到领导、机构、人员三落实。二是及时制定规划。按照县委宣传部、县委普法依法治理办公室、县司法局的有关要求,根据《县—普法依法治县工作规划》,结合民政工作实际,及时制定了《县民政局五五普法工作规划》,明确工作目标任务,确保了“五五”普法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全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有重点地宣传宪法和其他法律法规。一是参与县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始终坚持把学习宣传宪法放在首要位置,利用全县每年“12.4”法制宣传日活动平台,利用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等宣传专项活动,采取悬挂横幅标语、开展法制宣传咨询活动、送法下乡等多种形式宣传与公民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了公民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二是扎实开展“一法一条例”宣传活动。为做好“九.九”重阳敬老节,我局开展形式多样宣传活动,悬挂张贴法制宣传标语10余幅,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营造良好的奥运氛围。三是积极开展维护社会稳定法制宣传教育。积极配合“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充分利用全县法制宣传月平台,深入全县各乡镇、难民管理区开展维护社会稳定法制宣传,增强广大群众依法维权、合理反映诉求的意识,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截至目前,共开展各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活动20余场(次),张贴法制宣传标语70余幅,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解答群众法律咨询20余人(次),受教育群众10万余人(次)。

(三)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法重点对象的法制教育。为切实加强普法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工作力度,县委组织部、宣传部、县经贸局、民政局、农业局、教育局、司法局、依法治县办等部门分别制定了全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青少年学生等重点对象学法用法意见,推动了普法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工作的全面开展。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方面,坚持中心组集体学法、领导干部法制讲座等制度,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公务员学法用法方面,县委组织部、党校把干部学法纳入计划,把《依法行政》、《预防职务犯罪》、《突发事件应对法》纳入培训内容。合工作实际,抓好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如县政府法制办邀请律师对全县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以《依法行政》、《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培训,参训人员50人。

(四)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情况。为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法律素质,提高依法执政能力,根据县委组织部、宣传部、县司法局、依法治县办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的实施意见》,对我局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指导思想、学习内容和基本要求作了明确要求。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坚持局领导干部集中学法、干部法律培训考试考核等制度。自以来,共组织领导干部采取逢会学法25期,分别学习了《宪法》、《依法行政》、《预防职务犯罪》、《反腐倡廉知识》、《突发事件应对法》《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法》、《瑶族自治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瑶族自治县实施农村医疗救助暂行办法》、《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村委会组织法》、《婚姻登记条例》、《中华人民共合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云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了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和依法执政的能力。

篇6:信息技术“三五五”教学模式

县委普法领导小组办公室:

根据《关于组织开展“五五”普法和“三五”依法治县检查验收工作的通知》(元普联〔〕2号)要求,现就对照县属单位“五五”普法和“三五”依法治县检查验收指导标准进行逐条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贯彻执行“五五”普法和“三五”依法治理工作情况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构

为了切实加强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领导,落实“依法治国”、“依法治县”的方针,及时调整了“县环保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党支部书记、局长任组长,副局长兼任副组长,有关股室、大队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局办公室,负责全局日常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理论学习中心组。局领导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高度重视,经常过问、督促检查该项工作,亲自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真正做到了局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摆上了局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在明确职责的情况下,使任务落实到人。在单位领导小组的带动下,按照我局制定《两个规划》,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为使我局“五五”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可靠的组织基础。

㈡认真制定“五五”普法和“三五”依法治理规划

为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推进依法行政,增强广大公民的环境保护法制观念,根据《县委宣传部县司法局关于在全区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元发〔〕21号)和《县依法治县第三个五规划》(元发〔〕22号)精神,结合我局实际,制定了《县环境保护局-普法教育依法治理规划》印发予各股、大队,并要求各股、大队认真组织实施。

根据我局编制的《县环保局“五五”普法和“三五”依法治局规划》,每年年初,认真编制《县环保局“五五”普法和“三五”依法治局宣传教育计划》,对普法依法的主要任务、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基本要求、普法的实施方法和步骤、保障措施和考核标准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年初,将普法依法宣传教育工作纳入“一岗双责”目标责任内容,局领导与各股室、大队负责人签订了《“一岗双责”目标责任书》,严格监督实施,年底认真考核落实,使我局的普法依法工作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了新的拓展。

㈢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提高职工法律意识

⒈加大投入,保证普法依法工作。为干部职工提供学法素材保障,我局按照《“五五”普法和“三五”依法治理规划》,积极征订了县委宣传部、县司法局和上级部门安排的相关资料、教材。近五年来,征订环境报、法制报等报刊杂志及其他,共投入2万余元。

⒉开展普法教育培训,促进职工学法用法。我局采取统一办班、与会代训相结合。一是分层次、分类别对全员职工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普法教育培训。局领导参加了国家和省环保部门举办的环保法制培训班;股以上中层干部参加州环保局及县法制局等举办的法规学习班,期间,通过培训和考试,云南省人民政府法制办颁发执法证,我局新增四名执法人员;二是按《县“法律六进”活动实施方案》要求,积极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利用职工大会,安排部署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将普法依法学习内容与环境保护业务素质学习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组织职工集中学习,在全局职工中形成了一种学法、用法、守法的浓厚气氛。三是积极参与各级各部门法律知识考试,进一步提高干部法律知识水平与应用能力。四是认真传达会议精神。我局高度重视县委普法依法治县工作,主要领导亲自参与县委普法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召开的各类会议,并将会议精神及时传达予干部职工中,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近五年来,我局未发生一起重大违法、违纪及刑事案件。传达会议精神多次,知识培训21人次,集中学习14次,80余人,学法160学时,法律知识参考率100%,合格率100%。

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在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中,局领导带头学法、守法,为全局职工作出了表率。局党支部、行政领导班子及局中心学习小组结合局普法依法学习规划,制订了学习计划,深入学习邓小平民主与法制建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法规以及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知识,并灵活运用于实际工作,提高了依法决策、依法管理和依法行政的水平。

全局职工在领导的示范带头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采取政治学习与业务学习相结合、自学与集中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认真学习《宪法》、国家基本法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及环保法律法规,从思想上增强了宪法观念和法律意识,进一步提高了全局职工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提高了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公共利益的能力。

⒋多措并举,积极开展《环保法》的普法宣传教育。一是结合“法制宣传日”、“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和“科技宣传周”等大型宣传活动,抓好宣传契机,大力宣传环境保护

法律、法规知识。近五年来,共发放宣传手册、宣传单、环保购物袋等5562份,张贴和现场悬挂宣传画180幅,悬挂布标横幅18条,培训矿山企业环保管理员4人次,开展矿山企业环保知识讲座30家次,发手机短信1000余人,为近万人现场解答30个问题,为三千余人发送了环保主题手机短信。二是组织全县39所中小学师生,开展“七彩云南&8226;生

态&8226;梯田之乡”有奖征文活动,让广大师生认识环保、宣传环保、参与环保。在本次征文活动中,收征文稿子124份。举办矿山企业、选厂相关人员法律知识考试270人次。三是开展创建生态文明、喜迎绿色奥运公益演出。6月20日,我局邀请迪庆“七彩经幡”环保艺术团,在县大礼堂举行了迎奥运“梦回净土”大型环保原生态民族歌舞宣传活动公益演出。县级以上部分领导和县属机关各委办局干部职工、学生、驻军部队、广大群众千余人观看了演出。四是根据全国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积极开展环保专项行动,进一步提高全县各级领导干部环保意识,切实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五是以“七彩云南·生态红河”保护行动为主题,制作永久性户外公益广告牌,使七大保护行动处于长期性的宣传,进一步让广大群众了解环保、认识环保。六是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噪声污染防治法》等重点法律、法规,利用报纸、广播、电视、有线电视等宣传舆论工具,大力普及环保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全民的环境法制意识,促使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依法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向州级报送信息100余条,先后被州、省和国家环保部门采用。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为群众掌握环保知识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大大提高了大家学习法律法规的积极性。

㈣依法管理环境,努力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⒈加强环境监督管理。一是加强对污染治理设施的监督检查频次,由原来的每月一次改为每周一次或数次;二是对全县污染企业的排污口进行了规范化整治,堵塞偷排暗道;三是加大处罚力度。对“三同时”不完善,擅自停运、闲置治污设施和拖欠排污费等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四是加强舆论监督。对污染反弹问题进行追踪调查,通过网络曝光,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

近五年来,现场执法监察161次,共出动检查人员917人次、车辆1024台次,检查工矿企业、新、改、扩建项目等130家次,其中污染设施检查75次、建设项目现场监督检查57次,其他29次,作出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4份、违法行为改正通知书1份、限期改正通知书2份、行政处罚决定书4份。规范企业排污口14家,查处违法、违规企业3家,严厉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

⒉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一是认真清理不符合环境标准的建设项目。对不符合环境标准已投产的项目责令其立即停产整顿,完善环保设施;在建的要求其停止建设。二是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清理。我局审批的项目共48个,发现未执行环评或“三同时”制度的项目有3个,责令其限期补办环保手续。三是清理整顿未按国家规定期限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以及死灰复燃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共取缔关停家马槽式冶炼铅锌矿企业1家。四是加大对放射源、医疗危险废物的管理。五是对重点排污企业加强督查,防止企业违法排污。对超标排污的县红泰淀粉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责令停业整顿。从开展专项行动以来,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618人次、车辆88台次,检查工矿企业、新建项目等148家次,查处环境违法企业8家,下发环境违法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4份,限期改正通知书5份,开据罚款6.9万元,查处关停环境违法企业4家。有效地控制了新的污染源,切实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⒊加强群众来信来访的受理处理。充分发挥“12369”环保热线作用,畅通环保热线,做到有诉必办、有诉必处,并向投诉者通报结果,让群众满意,组织放心。近五年来,我局受理来信访件34件(其中建议4件、政协提案3件),全部及时办结;未出现重大集体上访、越级上访或因执法不公、履行职责不力引发的上访。

通过认真处理环境信访案件,全面消除环境安全隐患,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有效防止了社会矛盾纠纷的激化。

㈤认真落实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确保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阳光下运行

实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构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政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举措。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机构。根据省、州实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有关要求,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县环境保护局实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工作领导小组,并将实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分解到各股室、大队,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各股室、大队负责落实的工作局面,为实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二是加强宣传培训,提高思想认识。于4月14日和5月4日,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召开“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动员、学习和培训会。学习传达省、州电视电话会议和领导讲话与文件精神,分析研究影响当前我局推进“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工作主要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安排部署实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的工作,并提出了“五个必须”的要求。通过采取各种方法和措施,在全局营造了宣传、学习、贯彻实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工作的良好氛围。三是认真制定方案,切实组织实施。根据相关精神,制定印发了《县环境保护局关于推行“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的实施意见》,制定计划,确定联络负责人和联络员和“96128”专线电话,以及相关信息资料库,已按6月5日、6月17日和18日要求完成相关工作,通过网站进行公开;建立完善有关配套制度;同时严格执行月报制度,在次月5日前按时上报上月工作进展情况。四是清理规范网站,及时发布信息。根据信息发布时限等相关要求,将涉我局的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重点工作通报、政务信息查询工作,经局领导严格审核批准登记后,发布相关网站,当前共发布信息247条,其中无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4项,重点工作通报21条,政务信息226条,为社会监督我局工作提供了方便,达到信息共享目的。已发布相关信息符合保密规定,我局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工作推进顺利。五是认真组织实施96128政务专线。为进一步规范管理与方便群众诉求,安装96128专线电话,电话为0873—5644810,确保专线时打时通,随时有专人接管。到目前,未接到环保政务信息查询公众电话。

㈥公开办事程序,接受社会监督

我局各自的执法职权、执法程序、办事期限、收费标准和投诉电话入框并上墙的形式长期向社会公布,干部职工身分除入框上墙公示外,制作成胸、桌牌公示于众,自觉接受杜会监督。同时强化服务意识,所有环保行政审批项目做到了5日办结,良好的服务,赢得了社会好评,企业和市民群众对我县环保工作予以了充分的肯定。

㈦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全面推进依法治理环境

制定了《县环境保护行政处罚程序》等多项办事程序,规范了环保行政执法行为,建立了以“错案执法过错追究制”为主的多项制度。每年初,局主要负责人与环境监察大队签订了《行政执法委托书》,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做到组织健全、制度完善、责任明确,确保依法行政、公正执法,严格执法。

㈧加强廉政建设,确保依法行政

为了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我局先后制定了《县责任追究制度》、《机关首问首办责任制度》、《机关公开承诺制度》、《县环保局勤政廉政制度》、《学习制度》、“工作制度”、《承诺制》等十多项有关规章和制度,健全完善了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同时,加强环保行政执法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廉政建设,建立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平时加强监督检查,对违规执法,人情执法,一经发现,严加查处,树立了环保行政执法的良好形象。近五年来,全县未发现一例环保执法人员严重违法行政、滥用职权等案件,保证了依法行政、依法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取得的经验

从取得的成绩中总结到,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加快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根本保证;严格执法是加快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部门齐抓共管公众参与是加快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关键;坚持以人为本,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是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根本目的;加强管理,强化服务,是完成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保证。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少数同志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㈡依法执法水平有待增强。少数执法人员法制观念不强,执法不严问题仍然存在。

三、下步打算

㈠加强自身学习,进一步提高执法水平。继续深入学习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不断发展变化的环保工作,进一步提高执法水平,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规范执法。

㈡继续加大普法教育宣传力度,努力促进全社会重视环境保护的新局面。

㈢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全力迎接考核验收。

县环保局普法依法领导小组

上一篇:醉人的月夜作文850字下一篇:老师指导意见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