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到成功是成语吗

2024-04-18

马到成功是成语吗(精选14篇)

篇1:马到成功是成语吗

行色匆匆这个成语出自唐朝牟融的《送客之杭》,其中提及这个成语的`句子是:“西风吹冷透貂裘,行色匆匆不暂留。”

行色匆匆这个成语的近义词有风尘仆仆、行色仓皇,反义词成语有无所事事、优哉游哉。

篇2:马到成功是成语吗

2. 三顾茅庐——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刘备、关羽、张飞三次拜访诸葛亮的诚恳态度表现)

3. 大公无私——以才能做标准,不因他是仇人,存心偏见;不因他是亲人,怕人议论,以公正态度做抉择...

4. 有志竟成(有志者事竟成)——人只要有坚定的意志,就可以把事情做成功...(勉励人立定志向,坚持不懈的取得事业上的成就)

5. 囫囵吞枣——人读书或理解事物不求深入,即笼统又肤浅,彷佛一口把枣子吞下肚去,却不知道枣子是什麼味道一様...

6. 拔苗助长——嫌苗长得太慢了,用力拔高了一些,反而造成苗开始枯萎...(不顾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只凭著主观的愿望办事,以为这样做法便可达到所希望的目的,但结果往往不但没法达到目的,反而造成了错误,将事情弄糟了)

7. 背道而驰——尽管你拥有的条件多富足,方向不对,永远也达不到目的...

8. 南辕北辙(同背道而驰之意)——人的实际行动与他的主观愿望相反,永远也达不到目的...

9. 游刃有余——才广识远,处理事情不用怎样费力,就能处理得井井有条...(技术好的原因,是因为知道使用技巧的原理,再加上熟能生巧,运用起来只需凭我精神的感觉,依著这精神的运用,就懂得该如何做了)

10. 愚公移山——人力胜天,一个人只要有大志,有恒心,坚持不懈地干下去,天大困难也可以克服...(山头虽大,没有愚公的志气大;石头虽坚,没有愚公的意志坚...如果有...愚公移山...的恒心和意志,坚持不懈的钻研,那麼什麼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11.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不要只贪图目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12. 一暴十寒(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指修学或做事,没有恒心且作辍无常的一种做法...(我们要学会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得非专心致志,下苦工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下了,隔了十天再去做,那麼事情怎麼能做得好呢?求学或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定的因素之一)

13. 人定胜天——比喻人力可以战胜自然。——妈妈告诉我「人定胜天」的道理,叫我别害怕失败。

14. 有志竟成——有坚定的志向,只要努力从事,一定可以成功的意思。

篇3:我们需要这样的“成功”吗

近期,笔者有幸观摩了一节内容为“快速跑”的小学市级优质课。在准备活动中,教师安排了“桃花朵朵——快找同伴”的游戏。在简要介绍规则的同时,教师强调每个人必须在计数“1、2”之内完成才算成功,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听教师的口令,快速做出反应,准确找到同伴。

第一次,教师喊道:“2朵”,学生两两迅速抱在一起;第二次,教师喊道:“4朵”,学生基本能够完成;第三次,教师喊了5朵,但在计数结束后,有一小部分学生没有找到自己的同伴。此时,只见面前有6个女生,以3个为一组紧紧抱在了一起,这时,教师提示:“我喊的是5朵,要5个人抱在一起,赶快,5、4、3、2、1”。在教师倒计时的过程中,只见这6位女生心领神会地合在一起,但很快她们就发现多了一个人。忽然,有个学生对另一个学生说道:“你离开”,那位学生犹豫了一下,好像没有主动离开的意思,眼看教师的倒计时快要结束了,只见其余的5位学生一起指着她说:“你快离开呀,要不然我们都失败了”,面对集体的“指责”,那位女生茫然了,不知所措,但最终还是无奈地离开了她心爱的群体,不得不接受自己一个人的失败。在接下来的主教材学习中,当大家练习得兴高采烈时,笔者却发现刚才被集体“抛弃”的女孩始终一动不动,似乎其他学生的喊声、笑声与她无关。在整节课中,该学生始终没有再参加任何活动,没有与同伴做任何交流。

二、案例分析与思考

1. 倒计时的原因

“快找同伴”这个游戏在体育课教学中运用非常普及,此游戏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教师在准备活动中安排该游戏,对主教材是一个较好的铺垫,教学内容安排较为合理。但是,当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快速找到自己的同伴时,教师该不该随意延时,该不该倒计时?笔者在课后通过与上课教师的交流,得知教师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考虑到让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尝试到成功。但是,结果却是伤害了个别学生的心灵。

2. 倒计时是否可行

在教学中,情感目标可以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实现。在本次课中,教师先用“快找同伴”的游戏达成认知和技能目标,又有意设计“倒计时”的环节,在加大难度的练习中渗透了德育教育,原意是要锦上添花。事实上,当教师在加大游戏的难度时,即报出的数字比较大时,教师可以在倒计时的时候观察学生的反应,当学生们互不相让时,教师可以抛出问题:“当遇到这种情况需要做出选择时,我们应该怎么办?”让学生去讨论解决的方法,最后,教师再进行正面引导和教育,这种身临其境的德育渗透教育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 如何做到合理运用游戏

篇4:你是成功的继承者吗?

显然,要想优雅地KO对手,只有濒死时刻爆发的小宇宙还是不够的,保持优雅的关键,是实力。说到产品实力,其实最近几年,韩系SUV在国内市场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在车内空间和丰富配置方面往往能压竞品一筹,算得上是韩系SUV两大突出的竞争力。不过起亚似乎并不满足这样在混战中各有胜负的境况,那怎么办呢?试试把彼得·希瑞尔的作用放到最大?把高颜值打造成起亚旗下SUV车型争取年轻车主的杀手锏?

缕清车名体系脉络的同时,家族脸谱也更具性格

作为起亚上一代主力SUV车型,狮跑、智跑,其外形中规中矩,在设计上所要表达的似乎也很直白,那就是——不出错。而作为继承者的KX3与KX5,则在这方面力求突破,无论是全新的虎啸式前格栅,还是更饱满更强调力量感的整车线条,以及大胆前卫的花瓣式LED日间行车灯,都在毫不犹豫地张贴着不同于市场固有审美的个性化标签。而将来的KX7,一定也会在这条“为追求个性化而买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哦,也许有些读者朋友还不知道这个KX7是怎么回事吧。起亚此前公布了全新的产品命名体系,放弃了之前纯中文的命名,改而使用英文与数字结合的方式,比如大家已经很熟悉的轿车,K2、K3、K4、K5。而SUV车系也是如此,为了区别加上了字母X,车型从小到大依次是KX2、KX3、KX5、KX7。而今天的主角KX5,就是以途胜和翼虎为竞争对手的主力SUV。

就外观而言,KX5绝对称得上目前合资紧凑级SUV市场里最与众不同的那一位,超有特点的前脸会令每一个见过它的人都过目不忘。虎啸式中网已然成为起亚家族最显著的特征,而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它那两个花瓣式的LED日间行车灯,以及造型大得让我一开始误会了其身份的四颗LED雾灯,不得不说,这些都是同级别前所未有的设计。好看不好看那是见仁见智,但“超有个性”的评价是跑不掉的。

相比前脸的刺激,KX5的尾部设计就显得没那么出挑了,深邃的LED大灯非常有质感,让我不自觉地与某些更豪华的车型联系在一起。而整个车身的造型相当紧凑,线条充满力量与饱和感,让人联想到健身狂人那粗壮的肱二头肌。

汽车产品的竞争已不再是比谁跑得快

还记得去年年底采访标致设计师时他的一个鲜明观点——“当今汽车产品的竞争已不再集中于车速和动力,谁跑得快不再是主要诉求,汽车能给驾乘者带来的舒适感和人性化体验才是脱颖而出的决定性因素。”我相信东风悦达起亚KX5的设计师和工程师们也是秉承着上述观点,在保证这台新款SUV拥有市场上并不落后的动力系统之后,他们更多考虑的是如何为车主营造一个高品质的车内环境。这一话题包括如下方面:丰富的人性化配置与高科技系统、精致的内饰材质与做工、够用的车内空间、静谧私密的车内环境营造。那么KX5在这些层面做得如何呢?

KX5的内饰要更家族化一些,整体采用了以驾驶者为中心的非对称布局,向驾驶者一侧倾斜的中控台上娱乐控制系统与空调系统的分区布局非常合理,即便第一次使用也丝毫不担心上手有难度。在配置方面,KX5依然延续了起亚一贯的做派——大幅运用科技装备,几乎涵盖了同级别的所有舒适性、安全性配置,哪怕连杯托加热这样稍显冷门的细节也没有放过。

经过多年合资的经验累积,东风悦达起亚已经摸清了中国消费者的喜好。如果你是新潮的年轻人,会在KX5上找到你热爱的8英寸大屏以及百度Car life与苹果Car play双系统;如果你是个顾家爱家的好男人,则会在KX5上发现你重视的空气净化系统以及盲区监测、车道偏离警示、远近光智能调节等科技安全配置;如果你是一个奉行轻奢主义、重视生活品质的都市白领,那么像大尺寸全景天窗、前后排座椅加热、前排座椅通风、方向盘加热、智能泊车辅助、电动尾门、迎宾氛围灯等等这一系列配置,一定会让你获得相当的满足感。

美中不足的是,虽然在配置上一贯强势,但在内饰做工上,KX5为追求价格优势不得不做出一些成本上的让步。以我们试驾的这款黑米双色内饰的米色部分为例,中控台使用了大面积的硬塑料材质,手感有些冷冰冰。

“轻松”是驾驶KX5的关键词

KX5使用了2.0L和1.6T两款发动机。2.0L发动机匹配6挡手动和6挡自动变速箱,1.6T则只有7挡双离合变速箱这一种选择,此次我们试驾的是后者。大家对这套动力系统并不陌生,出身同平台的“兄弟”途胜也在用,参数标定都一样。而起亚这边在KX3、K4、K5上也都能见到,只是参数会有一些细微调整。

毫无疑问,KX5并不是一款追求运动性能的SUV,也不是拥有强悍翻山越岭能力的越野车,那么起亚如何定位它呢?手握KX5的方向盘,在云南并不拥挤的道路上跟它交流一番,我很容易就找到了属于KX5的关键词——“轻松”。它的方向盘尺寸比较合适,转向在低速行驶时十分轻盈,在完成掉头、转弯、并线等意图时指向也较为清晰;油门踏板轻盈得很,响应速度一般,并不会十分灵敏;7速双离合变速箱的反应虽然不太快,但还算聪明,在我加速时它不会急着升挡,当然,就算我深踩油门,也不会得到强烈的推背感,动力来得总是不急不缓。

总体来说,驾驶KX5是一件很轻松的事儿。它不紧不慢的做派不会刺激你的肾上腺素,过滤掉大部分路面细节的悬挂和降噪出色的车内乘坐感受,则带来了不错的行车质感。如果你有200公里以上的长途任务,那么KX5一定是你的好伙伴。

篇5:猴年马月是成语吗

有时有7个大月,5个小月,共计355天。如果一年有354天,就比回归年短了11天多;如果一年有355天,就比回归年短了10多天。这样,三年的时间就短了30多天。为了和气候的变化周期相互一致,就需要添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就叫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就叫闰月年。这一年有383天(6个大月,7个小月)或者384天(7个大月,6个小月)。

其实每年都有一个月是马月,每年农历正月到腊月大致对应的属相依次是: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

根据干支历法,猴年一个轮回,马月也是12个月一个轮回,“猴年马月”的周期是12年。这样一来,猴年马月就是指猴年里的农历五月,每十二年就有一次。猴年马月也指日可待了,从语言逻辑上讲,凡是说要等到猴年马月的事情,到了这个农历月就该成功了。

例如(农历为甲申年)正好是猴年,从6月5日开始直至7月6日是庚午月,正好是“猴年”里的“马月”,下一个“猴年马月”是6月5日(芒种)至7月3日(小暑前夕)的甲午月。

“猴年马月”这个词语究竟最初是怎么来的,已不得而知。

猴年马月 hóu nián mǎ yuè

成语解释 猴、马:十二生肖之一。泛指无可指望的未来岁月。也作“驴年马月”、“牛年马月”。

成语出处 古华《芙蓉镇》第四章:“斗斗斗,一直斗到猴年马月,天下一统,世界大同。”

成语繁体 猴年月

成语简拼 hnmy

成语注音 ㄏㄡ ㄋㄧㄢ ㄇㄚˇ ㄩㄝ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状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当代成语

成语正音 猴,不能读作“hòu”。

成语辨形 猴,不能写作“候”或“侯”。

近义 词 遥遥无期

反 义 词 指日可待

成语例子 你这样下去,猴年马月才能完成。

英语翻译 god knows how long

一种说法是,这个词语中的“猴”,本应为“驴”。据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驴年马月”用来指不可知的年月(即事情遥遥无期,不能实现而言),农历用代表地支的十二生肖纪年,其中没有驴年,遂也称“猴年马月”。

天文和古汉语专家,他们都认为,对“猴年马月”这个词的来历无从考据,复旦大学中文系着名古汉语专家骆玉明教授在查阅相关典籍后表示,这个词多半是来自民间的谚语。

“猴年马月”的来历无从考据,这个词义多半源于方言的以讹传讹,是“何年嘛月”谐音的变体。但是对于猴年马月的来历始终没有一个权威的解释。

“猴年马月”早已成为人们的日常用语,借此期盼想实现的事早日到来。对于20即将到来的“猴年马月”,有网友就表示,感觉很多等了很久的事,就要有结果了。

篇6:事与愿违是成语吗

事与愿违的`成语意思是指事情的发展与愿望相反,也可以表示事情没能按照预想的方向发展。

事与愿违这个成语的出处是三国时期魏国嵇康的《幽愤》,在该诗作中提及:“事与愿违,遘兹淹留。”

篇7:鸡飞狗跳是成语吗

鸡飞狗跳怎么解释

鸡飞狗跳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把鸡吓得飞起来,把狗吓得到处乱跳,形容惊慌得乱成一团。

这是一个贬义成语,一般作为定语、状语使用。

篇8:马到成功是成语吗

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 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按照国际经验, 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后“中等收入陷井”问题便开始凸显, 目前的中国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井”的关键时期。中国经济经历三十年的高速发展, 成功地跳出“贫困陷阱”, 但经济结构失衡, 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 社会矛盾不断深化等现象日益严重, 经济层面和社会层面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从经济层面看, 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经济转型迫在眉睫

“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诱因首先源于经济风险, 即由于经济高增长方式不可持续, 原有的增长模式失灵, 最终导致经济增长停滞甚至出现倒退。中国经济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后, 土地、资源、能源、劳动力等要素成本迅速上升, 投入边际效益不断递减, 发展的比较优势正在弱化, 这很可能成为掉进“中等收入陷阱”的直接诱因。中国经济的增长由出口、投资和消费“三驾马车”拉动, 从中长期看, 这三个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隐忧。而“中国模式”的核心竞争力因素——“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

1. 欧美经济长期低迷, 出口导向型增长面临挑战

出口一直是拉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但自2008年金融海啸以来, 发达国家经济持续遭遇重创, 随着欧债危机的不断深化, 发达国家的消费能力大幅下滑, 这对中国的出口造成了严重影响。2011年以来, 出口增速呈逐月下降趋势。而未来制约我国外贸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 如发达经济体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对外贸出口增长的抑制;成本上升导致的外向型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等都会对中国出口的增速产生不利影响。从长期看, 出口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将逐渐减小。

2.固定资产投资长期居高不下, 投资拉动型增长不可持续

投资占中国经济的比重一直过高, 至2009年, 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已高达70%, 致使经济发展呈现严重不平衡状态。投资拉动型经济容易造成以下问题:第一, 挤占民间资本, 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二, 投资重复、盲目, 出现大量产能过剩, 造成社会资源浪费;第三, 滋生腐败, 投资效率低下;第四, 经济增长依赖于政府投资拉动, 内生增长机制缺失。从长期看, 投资拉动型增长已不可持续。

3.住房、教育、医疗层层重压, 消费趋动型增长启动艰难

任何一个高收入国家都是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导的“消费型社会”, 在一个典型的发达经济体中消费占到GDP的三分之二以上, 美国更占到70%以上, 而中国目前只占到35%左右。国际经验表明, 过度依赖于出口和投资的经济增长难以持续。扩大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比例一直是国家大力推动的政策, 但收效相对较小。房价过高、个人收入增长较慢、中等收入人群过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因素都是制约消费启动的重要因素。

4.人口红利渐失, 劳动力成本骤升, 低成本扩张型增长优势不再

中国廉价而又吃苦耐劳的劳动力大军, 是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中心的核心竞争力, 也是“中国模式”的核心构成因素。这一模式为中国带来的成就举世瞩目, 但经过多年的发展, “人口红利”和“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正在逐渐丧失。从经济学角度讲, 当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逐步转移直至枯竭的那一刻, 就是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 这就是所谓的“刘易斯拐点”。“刘易斯拐点”的出现, 往往是“人口红利”消失的前兆。其间, 初级工人薪资水平和劳动成本会成倍提高, 中国吸引外资的优势将逐渐减弱, 对各行业发展影响很大, 且趋势难以在短期内被扭转。近年各地的“用工荒”正是“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特征之一。人口老龄化将带来社会抚养比不断提高, 严重影响劳动生产率,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活力。

——从社会层面看, 收入分配差距扩大, 信仰缺失道德滑坡, 改善民生刻不容缓

“中等收入陷阱”的另一大诱因是社会风险, 即没有实现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导致一系列民生问题和社会矛盾, 进而影响经济增长。一些国家的教训值得深思:在迈进中等收入阶段后, 就业、住房、社保等问题凸显, 社会不稳定因素不断累积, 发展一步步掉进“陷阱”而不能自拔。需要注意的是, 我国社会正面临类似挑战。

1.收入分配失衡, 贫富差距拉大

收入差距过大所导致的社会问题常常可能引发一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拉美一些国家中, 占其人口1%的富人拥有全部社会财富的逾50%, 而20%的贫困家庭仅拥有2.5%的社会财富, 这正是有的国家迟迟未能迈进高收入国家行列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社科院12月19日发布的《社会蓝皮书》, 提出了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中国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仍未得到扭转”, “‘收入差距过大, 贫富分化’在2011年最受公众关注的问题中排第三位”。

2. 道德滑坡、腐败多发催生乱象, 社会和谐不断面临挑战

政局稳定, 社会和谐是经济快速发展的保障。权力腐败扭曲社会公正, 会引发社会震荡;道德滑坡, 诚信缺失, 会导致社会失范。“地沟油”、“毒奶粉”、“瘦肉精”、“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问题, 接二连三, 屡禁不止。“小悦悦事件”、“药家鑫事件”拷问公众道德良心。在进入物欲横流的中等收入阶段, 人文精神的缺失, 必将加剧“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

3. 社会阶层固化苗头显现, 人才流动不足影响发展

中国社科院社会所发布的研究报告称, 我国中间层只占人口的23%, 远低于发达国家70%左右的比重。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认为, 在城市人口中, 本地人、外地人, 体制内、体制外, 户籍、出身……不同标准给人们贴上不同的标签, 不同人群“被进入”不同的发展通道, 人群结构“代际分化”, 底、中、上的阶层分野正在加剧。社会阶层固化将导致人员流动性不足, 限制人的发展, 长此以往, 将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甚至增长停滞。

——发挥中国特有优势, 实现经济结构调整, 大力改善民生, 努力跨越“中等收入陷井”

从国际经验看, 仅有日本、韩国等少数经济体实现了由低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的转换。大多数中等收入国家则难以摆脱“中等收入陷井”的困扰。从我国情况看,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已大大增强, 同时政治安定、金融稳定, 国际地位显著提升, 具有较强的抵御外部冲击能力, 如果我们发挥自身的优势, 正视存在的风险, 不断改善民生, 就有可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井”。

1.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

扩大居民消费重在提高收入、改善预期。在保持投资稳定增长的同时, 把重点放在优化投资结构上。稳定和拓展外需, 积极推动对外贸易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促进对外贸易均衡发展。

2.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加大产业结构优化, 大力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和创意型产业的创意链建设。中国在服务业、创意型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力都还不高, 为了提升这些产业的竞争力, 就必须从创新链的角度加以筹划。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 重点是要加强研发投入。

3. 不断优化收入分配结构, 缩小贫富差距

优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不仅要在初次分配领域发力, 也要在再分配调节上做文章。在初次分配领域, 我国应该消除劳动力自由流动的限制, 合理提高劳动者报酬;在二次分配领域, 政府应该使更多的低收入者, 包括农民、城镇困难群体等获得更多的直接补贴, 增加政府对社会保障的投入等。政府应该通过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等措施来缩小收入差距。

4.以市场为导向,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

消解“中等收入陷阱”的复杂诱因, 归根结底靠体制机制改革。一些国家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 体制变革受到利益集团羁绊, 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 造成寻租、投机和腐败现象蔓延, 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被大大扭曲, 以致在“陷阱”里越陷越深。只有坚持市场化改革的大方向, 才能保持经济增长的活力。

5. 注重民生, 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

篇9:房产税收得越少越成功是瞎说吗?

房产税试点很成功?

秦虹解释说,根据目前试点方案看,两个城市的房产税抑制高价房的政策意图很明确,而替代目前的土地收益还不可能做到。因此如果上海和重庆房产税收得少,只能说明价格高的住房卖得少,这意味着高价房的需求低,那么高价房的价格上涨的概率就小。如果高价房的价格不涨,低价房的价格上涨空间就不大。如据了解,重庆市今年应税高档房的成交价同比已经下降了10%。所以,且不说还没到截止的征收时间,暂无法得出最终房产税的征收总额;如果一个试点周期结束时,房产税收得越少,说明试点方案的政策意图实现得越好。

秦虹还表示,由于我国过去没有对个人住房开征房产税,民众普遍对开征房产税的认识不足,质疑声较多。而房产税又存在涉及面广,对利益的影响复杂,缺少代征代缴机制,征税成本较高等问题,所以全面开征难度很大。

基于这样的看法,秦虹将上海、重庆两个城市开征房产税试点的意义总结为:“更多是在于探索出一个适应我国国情的包括征税对象、税率标准、税基设定、免税范围等在内的房产税税制和较为科学可行的征收机制,而不是要增加多少税收收入。”

“试点成功说”难服众

秦虹的这番言论立即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争议,大部分网民都挥舞起了反对的大旗。其中不少网民还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其逻辑上的漏洞。有的说:“房产税收得少并不能说明试点成功,只有房产税把炒房资金逼出楼市,让住房空置率下降,这样才算是真正的成功。而从眼下沪渝的实际情况看,蜻蜓点水般的房产税并没有起到这一效果。”

有的则表示:“如果房产税收入少说明试点成功,那么把税率调到0,房产税收入为0,那房产税岂不就是完全成功了?同理可得,既然房产税收不收都是成功,那这群官员做什么都是成功的,简直是谬论。”

还有个网友举了个形象的例子反驳说:“你说房产税收得越少,房产税试点就越成功,那是不是可以说警察捉到的犯罪分子越少,社会就越稳定呢?可警察捉不到犯罪分子,不一定是犯罪分子少,也可能是警察执法不力。房产税征收得少,也不一定是试点成功,而是房产税试点方案本身就有先天不足。”

房产税本不是临时调控工具

“这简直是胡说八道!”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知名房产评论员蔡为民也表达了与网民相似的态度,“我想问一下这位住建部的专家,房产税的功能到底是什么?从她的观点和逻辑推论来看,她完全是把房产税看成一种临时性的调控措施,一种压制房价上涨的非常手段,好像只要把房价短时间内压住了就算试点成功了。但这和中央试点开征房产税的本意是不相吻合的。房产税从本质上说是要让拥有过多房产这种社会资源的持有人付出更高的持有成本,从而起到打压炒房行为,维护社会公平的目的。”

蔡为民还指出,从中国的现实来看,房产税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完善财税体制,为地方政府培育重要且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减少地方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同时,房产税还有利于遏制腐败。开征房产税,必然导致家庭房产登记备案,让那些秘密持有多套房产的腐败官员无藏身之地。可以说房产税的实施,不仅是调节房价的最有力武器,也是实现社会公正、调节贫富差距的必要手段,这也是世界各国通用的房地产市场准则。“开征房产税是一项长久之计,怎么能以短期内能否降房价作为成功与否的标志呢”?

统计显示,2010年上海国有土地出让金收入超过1500亿元,重庆也高达900亿元,收入增幅和规模均创下历史新高,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比例将近6成。从全国范围看也是如此,2010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超过2.7万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比例高达76.6%。可见地方财政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已相当严重。哪怕今年沪渝房产税收入突破10亿元,对缓解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也是杯水车薪,无足挂齿,更何况只有区区百万元呢?

试问:如果房产税收得少说明试点成功,那靠这点芝麻绿豆大的房产税如何逼出巨额投资空置房呢?如果房产税收得少说明试点成功,那靠这点芝麻绿豆大的房产税如何让地方政府心甘情愿地摆脱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呢?如果房产税收得少说明试点成功,那中央政府又何必立排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坚决试点开征房产税呢?

为何征收规模那么少?

至于沪渝房产税征收规模过小的问题,蔡为民认为这不但不能说明房产税试点成功,反而说明目前的试点有缺陷。“房产税收得少,对上海来说,是因为只对增量收不对存量收,增量交易少了,税率又那么低,税收自然就少了。对重庆来说,只对高端住房征收,大量普通住房都不用征收,自然也收不到多少税”。这种模式其实已经扭曲了房产税的实质功能,把房产税变成了针对某一特定区间高价房的惩罚性税种,这与国际上通行的房产税意义完全不同。蔡为民说道:“房产税本就是用来调节贫富差距,让多占有社会资源(房产)的人多交税。现在房产税收得这么少,几乎等于没有收,这样只会让穷人更穷,富人更富。所以将来房产税必然有一个从试点到全面推广,从增量房到存量房,从高价房到普通住宅的过程。”

事实上,秦虹不但“会”错了房产税的“意”,而且她的逻辑推导也存在问题。“她说‘如果高价房的价格不涨,低价房的价格上涨空间就不大’,我不知道她这个结论是怎么推导得出来的,有没有相关数据作支撑?至少据我所知,在调控时期,高价房涨不动,中低价房因为刚需推动而大幅上涨的情况并不少见。”蔡为民说道。

美国房产税占地方财政大头

放眼世界,从发达国家征收房产税的历史经验来看,秦虹的观点更是完全站不住脚。资料显示,房产税作为一种地方税种,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比例都相当高。如过去30年间,美国房产税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均在70%以上,连肯尼亚也占到69%左右。

据本刊驻美记者乔磊介绍,美国50个州的Property tax(房产税)征收标准各不相同,但税率一般为1%~3%。理论上说,住房价格上涨就意味着资产价值增加,个人税款也应增加。据美国国家统计局显示,从2000年到2007年,美国的个人收入增长了28%,中等价位房的房价增长了48%,而美国房产税的同期增幅是62%。但却很少听到美国老百姓抱怨房地产税过高,因为政府拿走房产税之后把每一分钱都花在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公共开支上,如教育、文化、医疗、安全、道路整修等方面,因此在美国老百姓的观念中,住房交税是天经地义的事。而且高额房产税使得炒房者哪怕赚取租金收益也很难有利可图,这不但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炒房者进入市场,还让那些手上拥有大量房产的投资客不得不将房子放到市场上,增加市场的有效供应。

正如秦虹所说,与美国相比,我国民众对开征房产税的认识还很不足,因此开征前后质疑声较多,短时间内也不可能替代土地收益,且从试点到全面开征,更是需要一个过程。但从我国目前房地产调控的现实情况看,房价再度上涨之火已经很难压抑,房产税必须要迅速重拳出击,已经没有时间让有关部门就房产税征收问题“再研究研究,再讨论讨论,再试点试点,再考察考察……”

篇10:裨补阙漏是成语吗

裨补阙漏的`出处

裨补阙漏这个成语的出处是诸葛亮的《出师表》:“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

篇11:东倒西歪是成语吗什么意思

东倒西歪的典籍出处

东倒西歪这个成语的`出处是元朝时期曾瑞卿的《留鞋记》,在第二折:“哎,却原来醉醺醺东倒西歪。”

篇12:苹果的成功是因为营销的成功吗?

市场营销能“点石成金”吗?

三聚氰胺尚余震未了,“达芬奇”、“味千拉面”再次教育中国消费者,营销就是挂羊头卖狗肉,这从来就是大部分企业一贯的做法,做实业的不踏踏实实把产品做好,永远在虚无缥缈的地方下功夫,做营销的有话不能好好说,整天只能“忽悠卖拐”。石头再怎么包装,还是石头,谎言揭穿的那一刻,也是被消费者抛弃的那一刻。有多少个行业,是被营销给做死的?

话题似乎扯远了,但笔者要强调的一点是,从营销人员的角度来看,苹果的成功和市场营销的关系不大,甚至可以说,苹果的市场营销,不怎么样。

封闭VS开源 苹果的商业模式算成功吗?

最近是IOS和Android打,论操作体验,IOS毫无争议的胜出,但面对的是各种厂商挟Android系统的围追堵截,甚为孤独,

苹果既做软件又做硬件,整合型公司的身份,意味着在市场上所有公司都是你的竞争对手,封闭从一开始已注定,如果放开,苹果还是苹果吗?其实早在IPONE成功之前,苹果在个人电脑领域与微软的斗争才叫惨烈。IMAC从设计到操控更是无可挑剔,但实际情况是,除专业应用外,大部分人买IMAC后的第一件事是再装一个WINDOWS系统,由于操作系统的封闭,IMAC一直就是个小众产物,哪怕你产品再好。

口碑营销 体验至上 苹果的品牌策略算成功吗?

和众多IT企业比,苹果的广告费用少的可怜,我们对苹果的了解,更多的是媒体的热捧和死忠的推荐。完全靠产品说话,没有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大众消费者很难搞明白,苹果的卖点是什么,最终只能以人群划分,将苹果作为“炫富”、“骚包”一类人群的使用品,甚至是使用者本身,也说不出个123来,而把拥有它当做时尚、成功的标志。说实话,笔者在用苹果的产品之前,对其的认识就局限在“骚包”这一层面,直到IPAD的出现,完全颠覆我对苹果的看法,可以用“迷恋”两字形容我的改观。

篇13:马到成功是成语吗

一、从成语之美到中国智慧的文化传承

在泛娱乐化的电视节目浪潮中,“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1]《中国成语大会》的出现如同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地沁入观众的心田。节目通过简单有趣的成语猜词游戏,向观众传递成语之美,在展现中国智慧精髓的同时,呼唤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一)传递成语之美

中国成语,百代甄选,古今同用,留存者皆为精华。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文化自觉,意思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的意思。不是要‘复归’,同时也不是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的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2]成语为中国独有,且多数出自中国经典著作,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绚烂的文化瑰宝。 《中国成语大会》注重传递中国成语之美、弘扬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体现了国家电视台的社会责任和文化自觉。正如《中国成语大会》主持人张腾岳所说:“我们成语大会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我们再次重视起成语,让成语回归到它本来应有的位置。”

一方面,节目聚焦于四字成语。作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中国成语中有96% 的成语均为四字模式,依评委郦波所言: “这种模式使得词语语义最浓缩、最简约,在形式上最均衡, 在音韵上最上口。浓缩的才是精华,简约的才有魅力,均衡的才有美感,上口的才能流传,传承的才能永恒,永恒的才是经典。”另一方面,节目“找到了一个极其生动可见的‘点’,再通过这一个‘点’拉起了内蕴丰富的‘面’,点面结合地将传统文化以直观可感的方式展现出来。”[3]这个“点”便是成语,针对节目中出现的成语考题,评委生动地释义,全面延伸到更广的文化内涵中,赋予其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的生命力,使得成语绽放美感。

(二)彰显中国智慧

中国成语,四字成章,平仄有序,节奏和美感毕现。《中国成语大会》的文化自觉不仅仅体现在节目始终将聚光灯聚焦于成语,通过成语猜词游戏轻松愉悦地传递成语之美,更体现在每期节目都聚焦一个有关成语的话题,其背后彰显出的是属于中国人的文化责任与智慧精髓。《中国成语大会》的主持人几乎在每一场比赛的赛前,都会就某个关于成语的话题和评委们探讨。比如节目中有对“人艰不拆”、“累觉不爱”等网络词汇的讨论,有对成语在学术界不受重视的警示,有针对成语是雅或俗的话题交流,还有对成语申遗问题的分析等等。面对全球影响力大、号召力强的文化辐射,《中国成语大会》勇敢担起文化传承的重任,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取营养、 凝炼价值,彰显中国智慧精髓、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自觉践行了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尤其是文化责任。

四字成语,中国独有,沟通古今,弥足珍贵。《中国成语大会》第八期的讨论话题让人印象深刻,在众多成语中,即使是两个字面意思看上去十分接近的成语,也是有区别的。比如说大丈夫需“宁死不屈”,但又要“能屈能伸”。“宁死不屈”是中国人大义拒敌时的态度,而“能屈能伸”中“屈”则是指升华前的等待。又如“愚公移山”和“守株待兔”这两个成语,同样说的是坚持,但前者受到称颂,后者倍受嘲讽。因为“愚公移山”讲的是愚公为某一理想坚持做一件事,是值得表扬的,而 “守株待兔”是在坚持不作为,等着好运降临,这种行为自然受到嘲讽。对于这一“做”一“等”的态度,体现了中国人的立场,我们肯定的是那个“做”的人、坚持实现理想的人。中国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总的体现,成语是有褒贬的,中国人是有态度的。成语背后体现的是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眼光,彰显着属于中国人的智慧。

《中国成语大会》在选择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时取其精华, 并将传统文化与中国智慧精髓有机融合,生动地散发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它不仅是一档以传统文化为核心资源的综艺节目,更是一档勇担文化传承、彰显中国智慧的文化节目。

二、从悬念迭起到和谐竞技的娱乐呈现

成功的综艺节目,无论立意多么高远,都必须辅之以观众喜闻乐见的表现方式,才能获得观众的青睐,然而“浅薄的娱乐满足的只是表面的感官刺激,而真正的艺术愉悦是人们的精神和心灵。”[4]《中国成语大会》不仅避免了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尴尬,更是在坚守中国传统文化内核的基础上,通过轻松愉悦的文明竞赛形式,向观众展示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智慧比拼与和谐竞技。

(一)悬念迭起的智慧比拼

作为一档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资源制作的综艺节目, 《中国成语大会》一直在想法设法地吸引观众,毕竟无法得到关注的节目,也就谈不上文化传承了。节目通过充满悬念的竞赛游戏将传统文化以轻松娱乐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得文化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抵达人心。

首先,在节目游戏中出现的成语本身就是一个小悬念。 悬念是“在剧情中设置的使观众产生好奇、期待、焦虑不安、 急于探明究竟或对下文做出种种揣测的戏剧性情节。”[5]一般而言,悬念的设置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作者会把故事的谜底有意识地泄露给读者,只瞒着故事中的人物。我们预先知道下一步将会发生什么事,或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只是不知道它们究竟如何发生,也不能将我们了解到的危险告诉故事中的主人公,只能一旁为他深深地担忧,而这却正是悬念特有的快感,一种混杂着痛感的快感。”[6]另一种是观众与剧中人物知道的内情一样有限。显然《中国成语大会》采用的后一种悬念设置形式,每一个成语都是一个文化象征,每个成语的意义都是流传古今的积淀,观众对成语的这种熟悉又陌生的矛盾感,使得观众对猜词游戏及其标准释义都大感兴趣。成语看似人人都会说,但未必人人都懂其中的正确含义,不同的理解和描述使得猜出来的成语千差万别。这在节目的双音节同题对抗赛中体现得尤其明显。选手徐源仅由提示词“冥顽”和“钢片”便猜到了答案“铁板一块”,对手却因该成语具有白话特色而忽视了这个成语。其次,在成语猜词游戏中,节目更是将比赛的悬念发挥到极致。如在目标计时对抗赛中, 屏幕右上方会出现“先手”与“后手”的猜词时间,在“后手”选手猜词时,其所用的未知时间与右上方的所显示的“先手”所用的已知时间形成强烈的悬念冲突。又如在双音节同题对抗赛中,选手通过自己队友和对方队友的提示来猜词,双方你来我往、一招一式的智慧比拼更是让观众大呼过瘾。尤其在120秒限时对抗赛中,选手的输赢决定他们的去留,他们是否能留在这个舞台是节目最大的悬念,这种极具戏剧张力的悬念设置最大程度地激发了观众的热情和好奇心,观众的心也随着比赛起起伏伏。

(二)真善美的和谐竞技

紧张刺激、精彩纷呈的竞赛节目是观众喜闻乐见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竞争节目是走不长远的。细细品味,不难发现《中国成语大会》能够同时收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于其将厚重的中国文化成功地置换成了趣意十足的游戏竞技,将轻松愉悦的氛围完美嵌入了竞技当中,让观众享受到了一场真善美的和谐竞技。

首先,《中国成语大会》是一场真实的竞技。“‘真’,是电视艺术的核心魅力。电视归根结底要用真相、真情和真话来赢得观众的真心。”[7]《中国成语大会》就是一档将“真”发挥到极致的节目。在节目中可以看到真实的凡人百态。尤其是在第一期的海选阶段,我们可以看到有不同职业、不同地域、不同年龄和文化层次的参赛选手,他们其中有来自新疆的学生,有患过抑郁症的人,有朝鲜族的大学生,有警察和世界小姐等。面对晋级,有人顿时欢呼雀跃,有人觉得理所当然。面对淘汰,有人潇洒离开,有人迁怒他人。其次,《中国成语大会》是一场诚实的竞技。公正是竞赛节目的基本原则,诚实是参赛选手的美好品德。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在第三期节目中, 当比赛进行到关键阶段时,刚上台的朝鲜族女孩权春燕突然举手示意,表示自己看得到队友屏幕上的成语答案,一时间, 在场的主持人和嘉宾无一不对权春燕投去赞赏的目光。其三,《中国成语大会》是一场和谐的竞技。节目中没有选手之间的勾心斗角,只有选手之间的友好比拼。此外,两个多月下来,选手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信任。如徐源和邢正的组合,真真所向披靡,让其他选手忌惮三分;权春燕和高瀛的组合默契十足,不容小觑;李凡和达吾力江的组合可谓才子佳人,男才女貌。

三、从剑走偏锋到大胆创新的节目模式

作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姊妹节目,《中国成语大会》 另辟蹊径、剑走偏锋,一方面延续了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类似的节目模式,另一方面对节目形式进行了大胆创新。《中国成语大会》始终将节目核心放在中国成语上,主持人、选手、评委、观众等在节目中的表现只为突显中国成语的文化魅力,这不仅是电视媒体人文化责任的体现,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现。

《中国成语大会》在经过了三万多人报名,一千多人海选,以及决赛前的三场比拼后,选出了36名选手,并分成国风、尔雅、春秋三组进行竞赛。从第二期节目开始,《中国成语大会》便采取的是主持人 + 选手 + 评委的“经典”节目模式。 首先,“选手质量是‘真人秀’节目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为他们的表现构成节目的主要部分。”[8]《中国成语大会》的选手个个才华四溢、与众不同。如大气聪慧的王帆、记忆超群的徐源、睿智斯文的邢正、冷静稳重的唐蕊、年仅13岁的少年作家何欣航等。他们之间的对抗所产生的智慧火花点燃了观众和评委的热情,让人欲罢不能,成为节目成功的关键。其次, 《中国成语大会》的评委点评也是节目的一大亮点。这里所说的亮点并不是指评委为了突显自身的过分展现,也不是指评委之间的冲突碰撞,而是指郦波、蒙曼、毕淑敏三位评委老师的精彩点评。郦波老师曾讲解了“叶公好龙”的历史冤案,提到了“移樽就教”为中国真正的酒文化,点出了如今大多数人对“昨日黄花”的误解等。蒙曼老师用“愚公移山”与“守株待兔”、“宁死不屈”与“能屈能伸”、“顺水推舟”与“逆水行舟”这三组成语体现了属于中国成语的魅力,郦波老师更是由此道出成语背后所彰显出的属于中国人的辩证法精神。第三,主持人张腾岳既能严肃认真地与评委探讨有关中国成语的话题,又能风趣幽默地与选手互动,实在是为节目增色不少。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档选秀类的综艺节目,《中国成语大会》的节目制作不仅另辟蹊径、剑走偏锋,而且大胆创新、 令人惊奇。一方面,在参赛选手方面,节目的包容性强。一般选秀类节目的参赛选手都很年轻,一般在二十岁左右,年轻的选手绝对是大势。然而《中国成语大会》不仅有年轻的选手,在节目第一期播放的海选片段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有年龄段在三十、四十、五十,甚至是六十的参赛选手。这表明《中国成语大会》会有更广大的受众群体,会为更多人展示中国成语的魅力,从而进一步会把中国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深植入广大的人民群众心中。另一方面,节目始终将中国成语放在首要位置。《中国成语大会》没有刻意做作地突显中国成语,而是选择规避了一些因素,从而让观众的视线始终停留在成语上。节目没有选手参赛背后的故事,没有评委之间的嬉笑碰撞,没有主持人和观众的过分互动,几乎避过了一切可能喧宾夺主的因素,从而自然而然地稳固了中国成语的核心地位。

综上所述,《中国成语大会》肩负了从传递成语之美到展现中国智慧的文化传承,勇担起了中国电视的社会责任,体现了中国电视媒体的文化自觉,成功地完成了从设置悬念到和谐竞技的娱乐化呈现,延续并创新了选秀节目模式,在为大众提供娱乐的同时,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电视真人秀的生存与发展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摘要:全新文化原创节目《中国成语大会》成功登陆央视,并得到了观众和各主流媒体的肯定。作为一档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原创节目,它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从浅层的成语猜词游戏到深层地传递中国传统文化,更在于其极具悬念的表现形式与大胆创新的节目模式。

篇14:成功容易吗?

演唱会上歌迷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现场那种群情激越的场景确实让人有些不敢相信当今国内流行音乐市场低靡的现实。记者问了几个学生歌迷到底喜欢这次演唱会什么,学生们认为,因为这次演出都是内地原创歌曲,象《不见不散》、《最美》、《为爱存在》都是他们去年最喜欢的内地流行歌曲,来这儿既看了歌星现场演唱,又能感觉和足球场一样的气氛,当然,最重要的是内地也有了学生们的偶像明星,比如朴树和羽·泉,而且这回演出国内一线歌星几乎全到了,歌迷们又怎么能不来呢?

从学生歌迷的话中与当晚现场不难感受到流行音乐市场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关键在于策划者是如何运作的,首先,由于中国歌曲排行榜出版在北京音乐台这样的强势媒体,所以便有实力召来如此众多的明星大腕,多次成功的演唱会表明,只要有明星压阵、观众就会买票当下就是一个追星的时代,所以当看到满台“星光灿烂”时,一万八千百万名观众的欢呼告诉了我们答案,对市场需求的真实情况是任何人也无法回避的。

另外,演出中必不可少且具有特色的商业卖点在这次演出中体现出来了,那就是毛阿敏的登台。应该讲毛阿敏复出后这回并非是首次登台,但面对这么多观众,又是在这样一个颁奖典礼的演唱会上,且不说与那英合唱了《思念》一曲,单是作为焦点人物的出现,她就能引来观众。所以讲这次演唱会的成功有它的必然性与可预见性。

推而广知,要想立足流行音乐市场,一定要充分遵重市场经济规律并要考虑到时代特征,象那种翻唱专辑满天飞,新人天天冒的现象早晚要自毁前程,更甭提那种某某企业赞助、挂羊头卖狗肉的大量商业演出,观众上一次当后,逆反的却是整个行业。可话又说回来,首体3月31日的演出成功也不是那么容易,更不是坐享其成,正如承办者太阳文化公司总经理胡敬云女士所讲,这一切依靠于强大资金的投入,演出阵容的整齐,权威媒体的推广,与成功的宣传卖点,当然还有不容忽视的时机因素。

本报记者 曾家新

主要获奖名单如下

十大金曲奖:《靠近我》(田震),《从头再来》(刘欢),《相见不如怀念》(那英),《干脆》(那英),《最美》(羽·泉),《走开》(陈琳),《为爱存在》(罗中旭),《精忠报国》(屠洪刚),《希望》(韩红、满文军),《都在等着你》(臧天朔)。

最佳男歌手:孙楠

最佳女歌手:那英、田震

最佳新人:羽·泉

最佳乐队:零点乐队

上一篇:学校道德讲堂活动策划方案下一篇:电影《爵迹》票房过三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