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心得_听评课心得体会

2024-04-27

教学心得_听评课心得体会(精选11篇)

篇1:教学心得_听评课心得体会

教学心得体会---听评课心得体会

近期的听评课活动,不同学科不同老师的不同魅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的目的不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本领。记单词是学好英语的前提,因此,要建立学生自主学课制,培养他们的英语自学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可以大大提高合作能力、想象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教学方法又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点。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一、教师语言具有艺术的魅力

当我听完几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带领学生重温校园生活片段,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也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让学生体会到老师那无私、伟大的爱,他们就能更加热爱尊敬我们的老师。

二、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练后训、先放后扶”的过程。”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是能办到的。

三、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

近期听评课中发现同学们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不只拘泥于课本上有的知识,纵横延伸都很丰富。如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

这三个问题都是让我最近反思自己教学的问题,我也认为做到了这几点就真的能做到授人以渔!

篇2:教学心得_听评课心得体会

牛岭小学

郭秋亮

听课、说课、上课,这是每个老师都要具备的。听课也叫做“看课”,以前,我认为听课就是作好听课记录,把上课教师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记下来,就这么简单,而对于听课之后的评课,只是在听完之后,再绞尽脑汁地想,看看可以说些什么。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听课是要我们借助眼、耳、手等多种感官的,而且还要运用记录本、调查表、录音录像设备等有关辅助工具,从课堂情境中获取相关信息资料,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是评价及研究的教育教学方法。听课不止要看、听、记,还要思、问、谈,以前的我,在听课时最重要的是少了思考,所以在评课时,就感觉一片空白了。在以后听课时,我要做到听课的基本要求。

听课前,我要明确本次听课的目的,否则,就得不到有效的、真实的听课信息,然后钻研教材,如果自己事先不了解教材,就匆匆忙忙地拿着听课笔记去听课,那也是没有效果的,自己事先了解了教材,心中有数了,就能够抓住教学的重点,能够在听课时有所思考。再者,听课时,我要抱着向上课的老师学习的态度去听课。

听课时,我要勤于思考,勤做笔记,以前,我只会记下大略的教学环节,教师和学生的语言记得少之甚少,以后,做到评略结合,突出重点,文字精炼,把教师的重点提问和学生的典型发言,师生的活动情况,教学中的精彩创新与失误之处都记下来。但记录次之,以听、看为主,我要把主要精力、注意力都放在听课、观察师生活动和思考问题上,这位老师是怎样开始教学的,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教材?换一种方式,换一个角度行不行?这个环节成功了是什么原因?失败了是什么原因?并预测对学生所产生的相关影响。假如自己来上这节课,会怎样上?如果我是学生,我是否掌握和理解了这节课所学的内容,老师的教法是否吸引我,是否激发我探究问题,获取知识的欲望?三维目标是怎样自然地融入教学环节之中的?这节课是否反映了授课教师正常的教学水平?

听课后,我要做好整理自己的笔记,积极参与评课,实事求是评课,要耐心、虚心听取并记录授课者的自述与自评,记录其他听课教师的评价,并进行认真地思考,以便于调整自己的思路,纠正自己可能存在的认识错误,并注意在听别人的发言中学会借鉴经验,提高自己。我要尽可能地以学习者的态度,以商讨的语气,以激励帮助为目的,做到交换意见的“三大要素”――客观、辩证、鼓励。

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而课后反思是教师对所授课程的一种补充。好的课后反思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画龙点睛之作用,再完美的课堂教学或多或少都会留下这样、那样的缺憾。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一位学者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课后反思”不失为一种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好办法。下面谈谈个人学习《教师如何进行课后教学反思》之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通过学习,使我明确了教师在进行课后教学反思时应该从教育观念、教学任务、教学能力以及学生学习行为这四方面开展,进行反思的主要内容有:

一、教师要从根本上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否体现了课改的要求,是否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教师要反思这节课我想教什么?我教了什么? 任务是否全部完成,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较好的突破,同时还有什么收获?

三、教师要对自己的能与不能有理智的认识。这节课是否运用了新的教法?是否把握住知识的停靠点,解决了“学会”问题?是否把握住情感激发点,解决了“乐学”问题?是否把握住思维展开点,解决了“会学”问题?是否把握住能力的生长点,解决了“精学”的问题?

四、课堂教学成效更重要的是看学生学到了多少。因此,教师要反思自己是否只关注了自己的教法而忽视了主体?学生是否乐意地参与学习,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是否也得到了升华?课后征求学生意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反思尤为重要。

其次,通过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要做好课后教学反思,就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教师要正确认识反思。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认识自己、了解学生,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看行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并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反思之后用自己的观点、看法,评价用于自己的实践教学就是改进教学的行动。一边教学一边反思,教学与反思研究相结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风格。二是教师要提高反思能力。要提高反思能力,应该具备自我监控、教学监控、课堂的组织与管理、言语沟通、评价及教学反思各方面的能力。三是教师要写教学反思。课后可以从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教学活动是否有“沟通”和“合作”、教学过程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这四个方面进行反思。

篇3:在教学诊断中将听评课落到实处

要解决上面的问题,首先必须明确为什么要听评课。常态化的听评课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教学中存在什么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怎样解决;二是经验的挖掘与积累,教学中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在成功的经验的背后有哪些值得借鉴和推广的;三是智慧的生成与升华,无论是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还是经验的挖掘与积累,都是执教者、听课者对学科教学及其客观规律的再认识和再发现,这个过程是教育智慧不断生成的过程,也是提升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的过程。显然,听评课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因此,我们可以借用医学名词“诊断”,确立“教学诊断”的观课评课意识,以此来纠正听评课中走马观花的异象。

什么是“教学诊断”?就是评价者(包括听课者的他评和执教者的自评)对课堂教学全过程的看、听、问,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探究发现执教教师的教学经验与问题。看,就是看师生在教学全过程中的活动、表现、情感和态度;听,就是听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交流发言和由此反映出的思维状况;问,就是问教师的执教意图与学生的内心感受。在看、听、问的基础上,站在教育学、教学论的视野里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某一现象进行“病理式”的剖析和“对症式”的重构。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诊断的是“某一现象”而非“课堂教学中所有的现象”,是“病理式”的剖析而非浅表性的发现,是“对症式”的重构而非简单的形下的改变。

一、聚焦“主题”进课堂

只要走进课堂听课,就必须提供给听课者课堂观察的“主题”。这些主题可以是宏观教育视野内的问题,如“如何科学地建立学习小组”“如何让学生进行充分展示”“如何做到教师少讲学生多学”等;也可以是中观学科教学视野内的问题,如语文教学中的“如何提高读的有效性”、数学教学中的“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英语教学中的“语篇教学的策略”等;当然也可以是微观视野观的某节课某个人的问题,如为了解决某个教师口头禅的问题等。

让听课者带着观课的“主题”进课堂,并制作相应的课堂观察量表,边听边记录执教者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听课完毕后,根据观察量表的记录数据进行客观的分析,寻找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据此提出合理的科学的教学建议。当然,在尽量安排同一“主题”的同时,面对同一节课,还可以根据听课者的“学术专长”或者“观察视角”安排不同的“主题”,便于对课堂进行多层次的观察和分析,从而达成课堂改良的目的。

例如:针对课堂教学提问琐碎的现象,可以为听课教师设计这样的观察量表:

二、带着“问题”出课堂

带着“问题”离开课堂,要求听课者在听课的过程中,敏锐地捕捉课堂现场中出现的真实的一个或者一类“教学问题”,并对这一个或者一类“教学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这就需要向听课者提出一定的评价要求。

一是转换角色。要真正地发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就需要我们在听课时作为一个参与者进行课堂观察,将自己置身于“学习者”或者“执教者”的角色中,把自己当成课堂中的“学生”或者是“教师”。在课堂中,我们面对的是真实的教学场景,理应是一种鲜活的“在场”,用一种“在场”的姿态审视课堂教学,我们就会有源自“教育本真”的真实感悟,就能够在听课中敏锐地捕捉到即时发生的“现场”信息,生成有意义的价值判断。

二是关注细节。要让教师知道,每一节课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并受执教者对教材、教法的理解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个性特质。相对于一般的课堂评价,基层学校开展的“教学诊断”更多的应该是将目光锁定在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细节上。也只有在对一个个具体而生动的教学细节的剖析上,我们才能找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最贴身的真实问题。要求听课者对存在“问题”的教学片断进行真实描述,以课堂实录的方式再一次呈现“教学现场”,体现评价的“真实性”。

三是理性分析。面对课堂中暴露的问题,我们必须用一种专业的目光进行穿透性的审视,既要能够看清问题的实质,又要能够找寻到一条适切的改进路径。要能够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对已有的教育教学理论进行超级链接,能够站在理论的高度观察、剖析、诊治和提炼。因为有了理论的参照,我们的“教学诊断”才站得住脚,才具有说服力;也正因为有了理论的牵引,我们才会在“教学诊断”中不断地提高教育智慧,才会让我们的教育思维更具理性和智性。这样的诊断分析,无论对执教者还是评课者,都是大有裨益的。

四是及时跟进。无论何种形式的教学评价,其最终的指向还是为了改善课堂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效。“教学诊断”更多地聚焦于教学痼疾的根治和教学优点的放大。我们不否定有缺憾的课堂是一种美,但我们更注重改变那些似乎为了美而存在的缺憾。事实上,我们的常态课堂中存在的诸多缺憾已经积重难返,使课堂教学无美可言。因此,课堂诊断需要及时跟进,对症下药,并努力实现药到病除,让课堂不断走向高质优效。

三、形成“报告”促常态

为使听课评课落到实处,要发动全体教师通过全面听课与评课,排查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通过建立专题研究小组,召开专题研讨会,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将相关的对策与措施落实到解决课堂教学的“这一个”或几个特定问题中去,从而为解决课堂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供过程保证。要对全体教师日常的以“教学诊断”为主要形式的听课提出具体要求,以促使“教学诊断”常态化。

为了“教学诊断”成为一种常态,可以采取报告书的形式,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要选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1~2个问题进行系统的专题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通过听课后的评课,将问题研究形成一条“线”,并将研究形成的“策略”或者“方法”落实到改进课堂教学的行动中去。同对解决问题的行动和行动后的效果进行跟踪记录,循环往复,直至问题的有效解决。当然,为了确保“教学诊断”的常态化进行,必须将报告书收入教师的业务档案并作为业务考核的内容之一,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要加强平时的督促与检查,促使教师将“教学诊断”形成听课的一种自觉行为。

根据教育行动研究的经验,“教学诊断”报告书可以设计成以下的格式:

在这一报告书,系听课教师对课堂教学现场在观察与反思后进行问题发现、归因分析和行动跟进的动态报告书。该报告书遵循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以问题呈现、原因剖析、解决策略、行动记录、效果评价、总结提炼和检验修正七个环节贯穿始终。报告书以表格式呈现,记载诊断过程中最关键的核心问题。“问题呈现”是比较具体的教学现场描述,客观地呈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原因剖析”要以教育教学基本原理为指导,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客观地进行归因分析;“解决策略”是在问题澄清后及时研究与设计同伴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如何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措施;“行动记录”记载的这类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的解决进程;“效果评价”就是将策略措施与行动结果进行比对,看一看问题解决了没有以及解决的程度;“总结提炼”是对行动研究过程产生的经验或者教训进行科学提炼,形成初步的研究成果;“检验修正”检验是将已有经验放在新一轮实践中重新进行验证,以确认其可行性,修正是把没有能解决的问题再重新置于研究的起点,以至于循环往复,直至问题有效解决。

篇4:听评课:以评促教,教学相长

抓住学科理念,培育学科素养。教育家培养对象吴向东老师在徐闻县春蕾小学听了六年级的科学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评课环节,吴向东老师高度肯定了该次科学课的课堂纪律和合理组织实验方式,并指出,我们不仅仅要通过实验揭示知识,通过授课阐明理论,更要培养学生的实证态度和批判精神。在吴老师看来,科学知识太多、太庞杂,而且总在发展变化中,有如过眼云烟,而实证态度和批判精神却是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一环,不可或缺。“我们所要培养的,正是学生的根本素质(批判精神),而这需要通过大量的科学探究活动去培养。”此次评课,吴老师为乡村教师指出了科学课的重要理念,科学课教师要善于抓住科学实证的本质来还原科学课的根本精髓,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学生。吴老师的点评为乡村学校科学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指明了方向。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高中理科类名师培养对象何庆辉在五华实验中学听了一节高三化学教研公开课。在评课环节,何庆辉认为,该节化学课授课教师通过分析历年高考真题探索出了高考出题规律,对高考考查方向也有较准确的把握,并在课堂中提出了一些“多点结构”的问题,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过,在何庆辉看来,课堂某些环节的设计仍存在“高耗低效”问题。对此,何庆辉建议引入新的课堂模式,如“查漏补缺”环节可以改成竞赛活动,先由学生自主完成,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并由小组代表说出错误个数,再进行小组间的综合评比。通过建构这种课堂模式,将“主人公身份”还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力求进一步提升“教”与“学”的效率。

倡导合作探究,启发创新思维。初中名教师培养对象庄海滨在徐闻县第五中学听了该校的英语公开课。在评课过程中,庄海滨高度肯定了该校英语课授课教师的英语专业水平,但认为在教育教学技巧上还需要更深的打磨。在庄海滨看来,“完整阅读”和“完整回答”十分重要,不仅要让学生能够根据问题有针对性地回答,更要让学生围绕一个问题得出多个答案,在扩大信息储备量、完成知识系统建构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活动中,庄老师还特意将教师们分成若干个小组,每小组带着具体的任务去研究案例,让教师们通过讨论、总结和分享来逐步掌握在“写前阶段”帮助学生搭建情景、话题、语言、结构等支架的技巧。这个环节与前面的评课环节有机结合,相互呼应,达到了良好的交流指导效果。

篇5:听评课心得

一、营造高兴体现新课标的精力,重课堂。

不同的老师决议了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模式,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特色,在课堂上,每个老师都能充足发挥特点和独到之处。特殊是同课异构的听课活动,使不同的老师在统一教学内容中,在教学设计上却有着不同的教学特色。比方:一年级的“加法实际问题”,四位老师的课堂都很精彩,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去处置教材和教学资源,从身边找出数学信息进行教学,特别是张一老师,那面带微笑的面容,亲热的立场,平和的语气,天然的教态始终映入我的脑海,这种教学作风正合适小学生的春秋特点,适时的组织学生,能及时把思维走神或做小动作的小友人拉回课堂,使每个同窗都能主动参加而不落伍,尤其课件处理的很不错,再加上老师优美的导入语言,始终借助学生爱好的动画片中的喜羊羊美羊羊......等来贯串全部课堂,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致,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人不知鬼不觉的接收了新知,让学生在快活中学习,在轻松中强化了知识,同时也使学生感触到数学贴近生活,领会到了数学的乐趣。同时,张老师还及时应用动画中的人物给学生浸透德育教育,教导学生学习动画中勤奋的动物,好好学习,不要像那些偷勤的动物学习。总之,老师们在课堂上都展示了自己精彩的一面。二体现数学与生涯的接洽,器重创设情景。

在听课之时,最大的感受就是每位老师能从生活实际动身,从身边的生活中找出数学信息和数学资源作为教学资料,以赞助自己实行教学设计,老师们都重视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从情境中把学生自若的引入课堂及学习内容,这样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这样促使了学生主动地对四周事物进行察看,能从生活中收集数学信息,从而把所学数学知识利用到**常生活中去,使学生从生活中感想数学,从数学中感触生活。

三体现自动性学习,看重学生着手操作。

俗话说:心灵手巧。要想真正的学好知识,就要孩子们主动的介入到学习活动中来,那么,动手操作是孩子们最好的学习活动。在课堂上,好多老师重视本环节,在老师的领导下,学生能主动探究协作交流的学习知识,充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四听评课不再是一种形式,它起到了推进作用。

课堂上的出色展现,教研活动上的畅所欲言,已经体现了我们听课评课的真正内涵,起到了真正的教研作用。听课评课不再是一种情势,而是给我们老师搭建了一个互相学习自在交流共同商讨,群体研究跟探讨的一个平台,再议课中,老师们都能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独到之处,对一些优质课进行恰到好处的确定,对课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敢于直抒己见的进行发表自己见解和倡议,对一些不置可否的数学常识能进行集体探讨共同研讨,我感到这才是真正起到了教研活动的作用,促使我们老师们扬长避短,在争议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在交换中发展,反“败”为“胜”,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在一次次的听课评课活动中找出本人的不足,施展自己的专长,才干使我们所有老师共同发展

总之,通过一学期的听课评课运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必定要发挥成就找出差距,不分年纪档次,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我们大家群策群力,共同探讨,相互学习,互相辅助,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今后的教学中,以更加高昂的斗志,以更加丰满的热忱,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使咱们一起成长,同我们的玉峰街试验小学共同提高,独特发展。

听课、评课是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提高业务能力最有效的途径。

通过学校的“如何听课评课”的校本培训,以及这学期语文学科的教研活动,使我对听课评课有了更深的理解与认识,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学会听课。

要听好一节课,要在这几方面做好:

1、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

2、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

3、听课后要思考和整理

二、学会评课。

学会评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2、从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

3、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4、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5、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6、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是:

老师讲课要富有活力,充满激情。并且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中,那么在朗读课文时,老师要有感情的去读,这些不仅起到了范读课文的作用,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以往我们的教学总是以老师为中心,课上老师在滔滔不绝的讲课,学生就像呆头鹅一样坐着听,没有自己的思维,学生总是被牵着走,完全没有主动权。从而使学生思维的时间就大大减少了,这不仅影响了学生思维的进一步的开拓,也影响了学生动脑筋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听了各位领导以及教师们的精彩点评后。让我茅塞顿开。的确,给与学生思维的空间,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并且也锻炼了学生们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

五、对学生要有针对性的评价。

以往的课堂老师们的评价很少,而且语言单一,往往吸引不住学生,特别是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得到老师的评价就更少了。时间长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消弱,从而不利于教学的实施。如果在教学中多给予学生评价,从而会使整个教学

起到一想不到的效果。比如一些老师在讲课时,就比较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会对学生说:”你回答的真棒”、“你真聪明”、“下次再努力”等一些激励的话语。这些教学语言的使用都有助于教学的实施,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了也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老师上课也会很轻松。

六、学会重点教学

在上第二课时时,老师们主要抓课文重点词、重点句子来学习。并且让学生充分的去读、带有感情的朗读。而且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以及评析字词的方法。之后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以便学生能够准确的理解和体会这些字、词、句在课文当中的作用,并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体会,以后我会不断的学习,增强自己的教学技能,使我的课堂教学氛围轻松而又愉快。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首先我对教材进行简单的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数学领域中第一次接触“分数”这个概念,而且知识较为抽象。无论从其意义以及读写法都与整数有着很大的差异。学好这节课才能为今后继续学习分数等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因而我在教学时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分数。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能力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概括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情感目标:经历认识分数的过程,体验创造的快乐,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成功体验

这样的目标要求,打破了传统概念教学的规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能使学生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认识几分之一

四、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尊循这一理念,我利用故事诱导创设问题情境,采用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鼓励学生概括交流,并让学生运用知识大胆创新。

有效的数学活动不是单纯的依靠模仿和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为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习的方法有: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五、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五个环节进行教学过程 首先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我先播放一段录像,师徒四人取经的路上遇到一大桃园,唐僧要把4个桃子分给悟空和八戒,应该怎么分比较合理?(这地方强调平均分并且板书)每人2个:如果是两个桃子平均分给他们两人?每人分几个?1个,如果只有一个桃子要平均分给他们两个人,每个人能分得多少呢?一人一半,一半应该哪个数来表示呢?让学生体验分数产生的必要性,自然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熟悉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分别呈现出整数2,1,很自然由一半引出分数的这种必然性,引发学生思考,到底一半用哪个数来表示呢?点燃学生思维的花火,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后面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第二个环节: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在这个过程中我分了四步: 第一步:动手操作,认识二分之一

我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圆形纸片,长方形纸片,绳子找出它们的另一半?(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体的另一半)学生对各种图形折法进行演示,以圆为例把圆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是这个圆的一半,也就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述二分之一的含义。通过几个学生的复述和齐说,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整地表述。

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我进行了写法教学。

接着让学生任选一个图形,和同桌说一说二分之一的含义,并写上这个分数。再次进行巩固和强化,同时也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设计意图:通过折一折、说一说,加深学生对二分之一的理解,把分数的写法教学和分数的含义相结合,使两者进行巧妙融合。为后面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步:合作交流,感知四分之一

我要求学生把小组里圆形平均分给4个同学,并将名字写在自己的1份上,让学生汇报自己分得了多少(这样的设计,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他们自己动手分圆形,体验自己分了多少,在相互合作中去感悟,去比较,去解决新问题,将学生提升为学习的主人)展示并让学生熟练读四分之一。

我再次出示活动要求:动手折一折正方形,找一找它的四分之一,找到后,涂上颜色,并写上这个分数。学生有很多不同的折法,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比较,认识到:虽然它们的折法不同,但是都是被平均分成了四份(这样的设计,展示小组合作的作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体现个性的良好时机,使学生的观察,思考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第三步:结合实际,认识其它分数

在认识了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后,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还说了其它的几分之一,如八分之一等,然后让他们根据生活中的现象说一个分数,同时我也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图片,让他们找一找分数。(这样加深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也加强了对分数的理解)第四步:知识链接,比较大小

在这里我设计了八戒和悟空分吃西瓜的场景,也想用今天学到的分数,悟空想吃西瓜的二分之一,八戒心想自己肚子大,吃得多,要吃西瓜的四分之一,到底谁吃的多?为什么?(我选择这个故事情境,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情趣,点击学生的思维,让思维的火花再次碰撞,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去观察,比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体会到:同样大的图形,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第三个环节:分层练习,寓学于乐

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练习设计分为三个层次的练习,基础题,发展题,开放题

首先,判断一些图形的涂色部分能否用分数表示?如果能请写出这个分数,让学生再次明白只有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没有平均分是否可以通过转化变成平均分。接着看分数涂颜色,通过比较不一样的涂法,检验学生对每份的含义的理解。

第四个环节)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课后延伸环节,我要把3个桔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学生分出来的结果是一人可以分到一个半,然后我说一个半该用哪个分数表示呢,让学生明白今天只是初步认识了分数,分数王国里还有很多分数等着他们去认识,一下子就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同时让他们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篇6:听评课心得体会

听评课心得体会

11月10日我和任里中学的各位校长及所有理科调研组的老师一起参加数学的听评课。本次课所讲内容为:一元一次方程之去括号,由王伟老师执教,各位校长及老师点评。 这节课的授课思路是:以实际为题导入,感知重点,学生讲解,整体回归四个环节。 这堂课的优点:一是大家可能认为数学课较为枯燥、无聊,其实不然,王老师以实际问题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探索新知的能力。二是让学生自己总结讨论,然后归纳出重点。这样做提高他们彼此的合作交流能力,让他们学会分享、学会奉献自己的智慧。三是由学生讲题这样不但检验他们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而且提高他们语言表达能力,这对其今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四是王老师感情投入,面部表情十分丰富,激发了学生的活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态自然,富有激情,语调此起彼伏,语言幽默,使学生没有压抑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五是教学基本功扎实,给予学生准确的评价。建议:讨论时间过长;板书较少。 从整体上看这节课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了预期目的,给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从中受益匪浅。 作为一名老师,要多给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机会。多给学生鼓励性的评价(你真棒,这个想法很新颖)。学会于同伴分享成功,创建和谐的教学和学习氛围。 听评课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让我更加成熟,在教学方面更加专业化。

篇7:听评课心得体会

4月份我有幸参加了在xx六中举行的“闵行xx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讨活动”。此次活动先由六中的李xx老师和xx区三中的张xx老师先后给我们展示了同一节课《排列》,接着是各位专家的精彩点评。听了两位老师的课以及专家的点评,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针对这次听评课活动,对两位名师授课我的的感受有如下。

一、关注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教学的艺术,不是传授而是激发和唤醒,所以老师要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材料,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在《排列》这一节课的教学中,两位老师都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李老师用三个同学排队照相为情境引入新课,张老师以两位记者来xx、涡阳考察为话题,引入课题,这些情境的创设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了数学知识于生活,生活中数学问题无处不在。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接下来的数学教学进行了情感铺垫。

二、不同教法、不同风格但各有特色。

两位名师授课的共性是:基本功都很扎实,语言流畅,教学设计科学合理,课堂上师生关系融洽,听她们上课感到舒服、享受。而她们又各具特色,其中六中的李老师采用的是“授导式”教学,教学过程是在复习分步计数乘法原理的基础上,通过游戏把学生带进课堂,通过元素占位的思想和用树状图的方法来解决“三位同学排成一排照相共有多少种排法?”的对比,发现当数据较多时用树状图的方法不如用元素占位效果好,于是用元素占位的思想解决本节课的问题在学生心里烙下了印记,紧接通过学生用元素占位的思想解决几个问题,通过问题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引入排列的概念,……整节课她都是这样有条不紊、一步一步、一环扣一环,问题的提出起伏不大,知识的衔接恰到好处,无论是问题的设计还是练习的设计都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易于学生接受。用上海的曹主任说这节课非常适合考试,没有发现什么不足的地方,唯一不足的就是,语速有点快,讲解的有点多,容量有点大。闵行的张老师采用的是“探究式教学法”,她是由问题引入新课,新课中也是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完成教学的,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的辅助性和指导性,每个问题都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思考,通过学生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不断修正错误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理解,课堂上学生的活动的较多,积极参与教学,老师讲的少,只做适时引导,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学的轻松、愉快。两位名师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各具特色,都是一节好课。

三、教师的激励到位。

在本次教学中,两位教师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有语言激励,如“你说的真好”、“你真棒”、“你的方法可真多”、“你真厉害”、“你的声音真宏亮”等。还有肢体动作鼓励,如拍拍学生的肩膀,竖起大拇指,给一个赞赏的微笑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除了这些激励语言外,闵行的张老师始终面带微笑,极具亲和力。

四、多媒体教学的使用

篇8:教学心得_听评课心得体会

关键词:课堂教学评价,听评课,反馈

一、引言

课堂教学评价是指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 运用科学、有效、可行的方法和手段, 对课堂教学内容、过程和效果进行收集、分析、整理, 对其价值作出基本诊断和评价, 以优化和改进教学活动的过程。科学、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评价, 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由于课堂教学评价对改进教学、提高管理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国内许多高职院校都引进了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进行听课、评课, 并以此作为选拔、鉴定、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

对于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目前学术界多从其评价模式、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探讨[1]P78-80, 很少涉及具体的课堂教学评价的操作过程。

明白要完成学习任务, 听、说、思、做四者缺一不可。当然,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满怀热情地深入到小组学习中指导学生合作, 提醒学生倾听, 发现合作交流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 同时, 以组员的身份参与讨论。

4.“组际交流”时的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 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 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

在小组汇报合作学习结果的时候, 要打破原有的“生—师—生”的固定信息交流模式, 要拓展出生与生直接交流的空间。在这时, 教师不能作为一个中介者, 更不能作为唯一的评判者, 要做的工作应该是组织、指导和促进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我们不妨这样指导:“哪个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跟他们不一样?”“老师有个建议, 咱们来个小组比赛, 等他们交流完后, 同学们可以针对这个问题来现场提问……”待小组全部交流完后, 评选出最佳的合作小组, 分别授予他们不同的奖章, 以“组际竞争”促“组内合作”。

(三) 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

小组合作学习应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

听评课是课堂教学最常用的评价方式, 作为一种机制, 是促进教师反思教学、改善教学、实现自身专业素质发展的有效手段。听评课一般是由专家和同行组成评价小组, 采用随堂听课、定量打分的方式, 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一堂课的课堂结束后, 根据评价小组的综合意见, 对授课教师的整个课堂情况的优缺点根据定量情况进行汇总[2]P8。这种通过专家的评定和同行之间的互相观摩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互相学习、促进教学的作用, 但由于实际操作过程中方法的缺陷, 对教学的推动只能起到有限的作用。

到底这种听评课机制在实施过程中有何缺陷, 又如何加以改进呢?本文旨在从听课者、评价标准及反馈环节三方面加以探讨, 以使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能更好地发挥其导向功能, 真正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 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在听评课机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评价主体“无备而听”

听评课的评价主体一般是专家、同行或者教学督导, 评价手段是使用课堂评价量表, 评价对象是授课教师及其课堂教学过程。

在整个听课过程中, 听课者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实施者, 是课堂教学质量的直接评价者。每个听课者都有各自的知识背景、价值取向, 他们对评价标准的掌握和对课程的理解也各不相同, 这些都会直接影响评价结果。而作学习离开独立学习这个前提, 就有如水上浮萍, 落不到实处, 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有效功能。不难想象, 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 学生都来不及思考, 就去讨论, 讨论什么呢?结果是反应快的学生马上就说出答案, 而反应慢的同学在思考之际, 就已经听见了其他同学的发言。长期下去, 反应慢的同学思维的惰性会越来越强。因此, 在教学中, 当提出一个问题后, 首先应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形成“统一”意见后, 再到全班进行交流, 形成“统一”的意见, 最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小组合作追求的是教学中生生间、师生间的互动, 它不仅是一种学习形式的变换, 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只有真正地把握其内涵, 才能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与运用中摒弃形式主义, 逐步走向真正有效的合作学习, 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当然, 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 需要在实践中摸索, 在活动中锻炼, 在活动中培养。同时, 教师之间也要不断加强相互学习、相互研讨, 力促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我们教学中的常态。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才会给学生全面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

在现实当中听课者常常是“无备而听”, 即在听课前对于评价对象、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都缺乏相应的了解, 这样就弱化了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从评价对象上来看, 每个授课老师的知识结构、从教背景、学历、资历、职称等各不相同。听课者如果在评价之前对授课老师没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评价的时候就会“一刀切”, 把新教师和老教师、从教经验丰富和缺乏经验的教师、有师范教育背景和无师范教育背景的教师放在同一层面进行横向比较, 却没有从纵向考虑授课教师的进步和成长, 从而使评价结果无法真正有效地促进授课教师的教学进步。

对于评价内容, 听课者往往对于授课教师的教学目的、授课内容、教学进度、课堂计划、教学重点也缺乏相应的了解, 导致听课过程中盲目、被动地听课, 在关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完成教学计划”、“课堂容量”等指标的打分上存在很大的随意性。

(二) 评价标准重“教”轻“学”

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是知识的权威, 课堂教学以讲授法为主, 采取的是以知识为本、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因而在课堂教学评价上, 侧重于对教师知识传授水平的评价, 考核教师是否具备课堂教学的基本功。

听课者一般采用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对授课教师及其课堂教学进行定量打分。纵观多所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 绝大多数集中在教师教得如何上[3]P89。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教师的语言、板书等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指标, 课堂教学的评价最后变成教师教学技能的评价。而对于课堂教学的另一重要参与者———学生, 却忽视了他们的主体性和层次性, 缺乏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等的考察。

(三) 评价过程反馈“无门”

听完课后, 评课也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过程。传统的听评课常常“重听轻评”, 在评课过程中, 往往排斥授课老师对评价的介入, 授课老师与听课者之间也缺乏必要的沟通, 致使授课教师与听课者心理上相互对立, 信息源单一, 也不利于授课老师对评价结果的认同。

从前面介绍的评价过程中, 我们看到, 评价前 (听课前) 和评价后 (评课时) 都没有授课老师的主动参与。这样的评价过程使授课老师处于一种“茫然”的状态:听课前不清楚评价标准或者依据, 评课后不知道评价结果, 或者只看到一个抽象的分数和几句简单评语。缺乏相应的反馈机制, 授课教师即使有心改进也无从入手, 从而认为听评课对自己“无所谓”或者“无帮助”。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听评课机制

(一) 听课者要做到“有备而听”

作为课堂教学的直接评价者, 听课者对听课内容、对象、标准不了解, 就会出现“一刀切”、盲目打分等情况。因此, 听课者要尽量“介入评价对象的教学生活, 收集与评价对象相关的背景资料”[4]P40。

我建议听课者在听课前要做相应的准备, 包括:查阅相关教学资料、教学计划及教案, 并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 了解其从教年限、教育背景、课堂教学的设想, 以及授课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 等等。并先将课前交流的情况作简单记录, 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师基本情况、课堂初步设计等。

(二) 评价指标要兼顾“教”与“学”

单纯考核教师的教, 就仅仅是对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的评价而不是教学评价。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组织的、与学生共同进行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5]P11。课堂教学的评价应该围绕着课堂教学主体的活动进行, 既要评价教师教得如何, 又要评价学生学得如何。

在评价标准的设计上, 除了考核教师的教的指标外, 还应加入对学生的学的情况的考核, 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能力的形成程度、学生思维的发展程度等。

(三) 评价过程要注重交流和反馈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够记录教师进步和成长的历程, 促进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 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改进教学活动。

要改变授课教师对待听评课的“茫然”状态, 可以在评价前 (听课前) 和评价后 (评课时) 加强与听课者的沟通。听课前, 给授课老师和听课者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机会。在交流过程中, 一方面, 听课者可以了解评价对象和评价内容, 另一方面, 听课者也有义务向授课老师说明评价目的和评价标准。

评课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反馈, 是对授课老师改进教学帮助最大的步骤。反馈要及时, 邀请授课教师参与, 并且可以由授课教师先自我总结。在反馈的过程中既要肯定优点, 又要指出不足, 并且共享好的做法。

四、结语

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优化和改进教学。完善现有的听评课机制, 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评价的效能, 促进教师对教学进行发思, 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促进教师进步和成长。

参考文献

[1]付八军, 冯晓玲.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 (4) :78-80.

[2]刘捷, 曾绪, 田小红.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探索[J].中国外语, 2007, (4) :8-12.

[3]卢丽虹.英国职业院校听课和评课制度及其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 (教学版) , 2006, (26) :87-89.

[4]兰玉荣.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 2001, (5) :38-40.

[5]高友福.对高职教育课堂教学评价的几点思考[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3) :11-13.

[6]孙亚玲, 范蔚.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创新[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6.

篇9:在教学诊断中将听评课落到实处

要解决上面的问题,首先必须明确为什么要听评课。常态化的听评课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教学中存在什么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怎样解决;二是经验的挖掘与积累,教学中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在成功的经验的背后有哪些值得借鉴和推广的;三是智慧的生成与升华,无论是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还是经验的挖掘与积累,都是执教者、听课者对学科教学及其客观规律的再认识和再发现,这个过程是教育智慧不断生成的过程,也是提升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的过程。显然,听评课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因此,我们可以借用医学名词“诊断”,确立“教学诊断”的观课评课意识,以此来纠正听评课中走马观花的异象。

什么是“教学诊断”?就是评价者(包括听课者的他评和执教者的自评)对课堂教学全过程的看、听、问,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探究发现执教教师的教学经验与问题。看,就是看师生在教学全过程中的活动、表现、情感和态度;听,就是听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交流发言和由此反映出的思维状况;问,就是问教师的执教意图与学生的内心感受。在看、听、问的基础上,站在教育学、教学论的视野里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某一现象进行“病理式”的剖析和“对症式”的重构。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诊断的是“某一现象”而非“课堂教学中所有的现象”,是“病理式”的剖析而非浅表性的发现,是“对症式”的重构而非简单的形下的改变。

一、聚焦“主题”进课堂

只要走进课堂听课,就必须提供给听课者课堂观察的“主题”。这些主题可以是宏观教育视野内的问题,如“如何科学地建立学习小组”“如何让学生进行充分展示”“如何做到教师少讲学生多学”等;也可以是中观学科教学视野内的问题,如语文教学中的“如何提高读的有效性”、数学教学中的“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英语教学中的“语篇教学的策略”等;当然也可以是微观视野观的某节课某个人的问题,如为了解决某个教师口头禅的问题等。

让听课者带着观课的“主题”进课堂,并制作相应的课堂观察量表,边听边记录执教者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听课完毕后,根据观察量表的记录数据进行客观的分析,寻找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据此提出合理的科学的教学建议。当然,在尽量安排同一“主题”的同时,面对同一节课,还可以根据听课者的“学术专长”或者“观察视角”安排不同的“主题”,便于对课堂进行多层次的观察和分析,从而达成课堂改良的目的。

例如:针对课堂教学提问琐碎的现象,可以为听课教师设计这样的观察量表:

二、带着“问题”出课堂

带着“问题”离开课堂,要求听课者在听课的过程中,敏锐地捕捉课堂现场中出现的真实的一个或者一类“教学问题”,并对这一个或者一类“教学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这就需要向听课者提出一定的评价要求。

一是转换角色。要真正地发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就需要我们在听课时作为一个参与者进行课堂观察,将自己置身于“学习者”或者“执教者”的角色中,把自己当成课堂中的“学生”或者是“教师”。在课堂中,我们面对的是真实的教学场景,理应是一种鲜活的“在场”,用一种“在场”的姿态审视课堂教学,我们就会有源自“教育本真”的真实感悟,就能够在听课中敏锐地捕捉到即时发生的“现场”信息,生成有意义的价值判断。

二是关注细节。要让教师知道,每一节课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并受执教者对教材、教法的理解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个性特质。相对于一般的课堂评价,基层学校开展的“教学诊断”更多的应该是将目光锁定在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细节上。也只有在对一个个具体而生动的教学细节的剖析上,我们才能找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最贴身的真实问题。要求听课者对存在“问题”的教学片断进行真实描述,以课堂实录的方式再一次呈现“教学现场”,体现评价的“真实性”。

三是理性分析。面对课堂中暴露的问题,我们必须用一种专业的目光进行穿透性的审视,既要能够看清问题的实质,又要能够找寻到一条适切的改进路径。要能够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对已有的教育教学理论进行超级链接,能够站在理论的高度观察、剖析、诊治和提炼。因为有了理论的参照,我们的“教学诊断”才站得住脚,才具有说服力;也正因为有了理论的牵引,我们才会在“教学诊断”中不断地提高教育智慧,才会让我们的教育思维更具理性和智性。这样的诊断分析,无论对执教者还是评课者,都是大有裨益的。

四是及时跟进。无论何种形式的教学评价,其最终的指向还是为了改善课堂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效。“教学诊断”更多地聚焦于教学痼疾的根治和教学优点的放大。我们不否定有缺憾的课堂是一种美,但我们更注重改变那些似乎为了美而存在的缺憾。事实上,我们的常态课堂中存在的诸多缺憾已经积重难返,使课堂教学无美可言。因此,课堂诊断需要及时跟进,对症下药,并努力实现药到病除,让课堂不断走向高质优效。

三、形成“报告”促常态

为使听课评课落到实处,要发动全体教师通过全面听课与评课,排查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通过建立专题研究小组,召开专题研讨会,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将相关的对策与措施落实到解决课堂教学的“这一个”或几个特定问题中去,从而为解决课堂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供过程保证。要对全体教师日常的以“教学诊断”为主要形式的听课提出具体要求,以促使“教学诊断”常态化。

为了“教学诊断”成为一种常态,可以采取报告书的形式,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要选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1~2个问题进行系统的专题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通过听课后的评课,将问题研究形成一条“线”,并将研究形成的“策略”或者“方法”落实到改进课堂教学的行动中去。同对解决问题的行动和行动后的效果进行跟踪记录,循环往复,直至问题的有效解决。当然,为了确保“教学诊断”的常态化进行,必须将报告书收入教师的业务档案并作为业务考核的内容之一,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要加强平时的督促与检查,促使教师将“教学诊断”形成听课的一种自觉行为。

根据教育行动研究的经验,“教学诊断”报告书可以设计成以下的格式:

在这一报告书,系听课教师对课堂教学现场在观察与反思后进行问题发现、归因分析和行动跟进的动态报告书。该报告书遵循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以问题呈现、原因剖析、解决策略、行动记录、效果评价、总结提炼和检验修正七个环节贯穿始终。报告书以表格式呈现,记载诊断过程中最关键的核心问题。“问题呈现”是比较具体的教学现场描述,客观地呈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原因剖析”要以教育教学基本原理为指导,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客观地进行归因分析;“解决策略”是在问题澄清后及时研究与设计同伴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如何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措施;“行动记录”记载的这类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的解决进程;“效果评价”就是将策略措施与行动结果进行比对,看一看问题解决了没有以及解决的程度;“总结提炼”是对行动研究过程产生的经验或者教训进行科学提炼,形成初步的研究成果;“检验修正”检验是将已有经验放在新一轮实践中重新进行验证,以确认其可行性,修正是把没有能解决的问题再重新置于研究的起点,以至于循环往复,直至问题有效解决。

如果把教学诊断作为听课评课的主要范式,我们就可以避免再出现走马观花式的听评课现象,并可以在诊断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听课者、执教者的教学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教学研究水平,最终实现真正的专业发展。

篇10:听评课心得体会

滑集镇何楼小学 马俊

9月24日在滑集中心校进行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让我获益良多。主讲老师的授课让我深刻认识到教学功底,以及在新课改要求下与时俱进,创造性运用教学方法的重要性。通过授课老师的讲解,联系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我有以下几点感触较深,也是自己今后需要学习贯彻的地方:

1、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设计要注重体现三维目标,尤其注重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现历史学科以史为鉴、居安思危的人文价值。学习目标的制定要细化,要分出层次,如知道、了解、掌握,使学生一目了然。

同时,目标的选择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理解程度,重点列出学生可能存在困惑以及易于出错的内容,使学生刚上课看到学习目标就能引起重视,有针对地学习。

2、课程安排要紧凑,合理利用短暂的课堂时间,如书上有的简单明了的内容,学生回答后就一笔带过,不罗嗦重复。对于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可结合课本上没有,但现实中贴近日常生活,贴近社会,贴近时代发展的例子说明,让学生有感而发,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这样理解的知识记忆才会更牢固。

课程内容衔接的过渡语在教学中也很重要,运用的恰如其分能使各教学内容顺理成章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在老师的引导下,走向正确的方向。过渡语的运用自如,需要细细斟酌,在实践教学中多揣摩,并在今后听其他老师课的过程中多积累。

3、要高效利用课堂上的时间,需要教师在课下多做中招真题,积累大量的试题素材,根据学生的能力,循序渐进的特点,有删选的将中招试题呈现给学生,及时反馈出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使自己明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

多积累一些中招试题,对自己所讲的内容重点心中有数,并能摸索出考试出题的方式类型,是我今后需要努力的地方。

篇11:听评课心得体会

一、长---活动持续时间“长”

本次活动,从九月份到十二月份,这是我校持续时间最长的主题教研活动,时间长、压力大,这对平均年龄在四十多岁的教师来说是极大的考验。既是身体上的挑战,也是心理上的考验,对老师来说,除了白天的上课听课和对学生的辅导外,备课及批改作业的任务就有可能放到晚上。面对突然上紧的发条,部分老师不大适应,但老师们及时调整,积极准备,出色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授课及听评课任务。这是新课改以来教师课堂成果的大检阅,教师们各具特色、不同风格的课例,给我们展示了在新课改的引领下,老师们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升。

二、实---课堂教学体现“实”

注重双基的落实,这是我校教师课堂教学的一大传统,在没有多媒体的时代里,我校教师就是凭借这一过硬的基本功,使我校屹立小学之林。但在加强双基落实的基础上,老师们的课堂又在不断地追求创新,说明课程改革已经引起教师思想观念和教学行为的变化。济南市教研室数学教研员马刚曾说:我们评价一节课是不是好课,就看这节课的知识是不是在师生的互动中生成。这对我校老师,特别是数学老师具有较大的启迪作用,课堂上,部分老师努力尝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面对面与学生交流,促进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在平等的交流中进行引导和组织。不同的教师和不同的学科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课堂评价看语文、双基落实看数学、教学形式看英语、文本拓展看综合,实在而又不断创新的课堂提升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效---评课环节体现“效”

本学期的评课采取撰写评案的形式,通过评案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反馈。这一小小的变化,带来的成效确是巨大的,评课不再是一种形式,它起到了真正的推进作用,评课教师的畅所欲言,已经体现了我们听课评课的真正内涵。针对授课教师存在的问题,评课教师直达病灶,进行会诊,避免面对面评课时的顾忌和尴尬。促使老师们扬长避短,在争议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

四、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自主学习---尤抱琵琶半遮面

教学过程中,老师们虽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但是有的课堂体现的还不够充分,还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有的教师还是被教案牵着走,不能以学生的状况进行调整。教师讲得多,学生落实的少,课堂上没有真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课堂评价---想说爱你不容易

激励的评价语言、丰富的评价手段,对组织课堂教学,维持课堂纪律,老师们深知它的重要性,但就课堂教学而言,课堂上老师们的评价手段很少,而且语言单一,往往吸引不住学生,时间长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消弱,从而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实施。这正是:

改革春风吹进来,学校迈入新时代。又是忙来又是累,学校老师有白天上课听评课,回家接着批作业。为了学校新辉煌,我们不怕累和忙。活动时间跨度大,全体教师都不怕。课堂教学水平高,评课环节显要说课堂显不足,学生学习不自主。课堂评价显单一,想说爱你不

四轮驱动齐发展,学校发展靠合力。体会。

实效。

上一篇:农职院水果销售市场调查问卷下一篇:忆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