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报告信息化

2024-04-10

可行性报告信息化(通用9篇)

篇1:可行性报告信息化

四川省新华劳教所分所

信息化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 O 一 一 年 十

一 月

一、基本情况 四川省新华劳教所

篇2:可行性报告信息化

(必须使用A4规格的纸张)

××××××××××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XXXXX 年月

I

第一章 项目概述

1.1 项目名称

1.2 项目建设单位和负责人、项目责任人

1.3 项目建设方案编制单位

1.4 项目建设方案编制依据

1.5 项目概况

1.5.1 项目建设目标

1.5.2 项目建设内容

1.5.3 项目建设期

1.6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1.7 经济与社会效益 1.7.1 经济效益

1.7.2 社会效益

1.8 主要结论和建议

第二章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2.1 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2.1.1 机构职能

2.1.2 组织结构

2.2 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第三章 需求分析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1 背景分析

3.2 业务功能、内容和流程分析 3.2.1 业务功能分析

3.2.2 业务内容和流程分析

3.3 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

3.3.1 功能需求

3.3.2 性能需求

3.4 信息系统装备和应用现状与差距

3.5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第四章 总体建设方案

4.1 建设原则

4.2 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

4.2.1 总体目标

4.2.2 本期目标

4.3 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

4.3.1 总体建设任务

4.3.2 本期建设内容

4.4 项目建设边界

4.5 项目建设框架

第五章 本期项目建设方案

5.1 标准规范建设

5.2 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设计

5.3 应用系统设计

5.4 安全及备份系统设计

5.5 主要软硬件选型原则

第六章 项目招标方案

6.1 招标方式

6.2 招标组织形式

第七章 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和卫生与节能措施的设计

第八章 项目组织机构和人员培训

8.1 领导和管理机构

8.2 项目实施机构

8.3 运行维护机构

8.4 人员培训方案 8.4.1 培训目标

8.4.2 培训对象

8.4.3 培训内容

8.4.4 培训方式

第九章 项目实施进度

9.1 项目建设期

9.2 实施进度计划

第十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

10.1 投资估算编制说明

10.2 项目总投资估算

10.3 资金来源与落实情况

10.4 项目运行维护经费估算

第十一章 项目建设效益分析

11.1 经济效益分析

11.2 社会效益分析

第十二章 项目风险与风险管理

12.1 政策风险及控制

12.2 技术风险及控制

篇3:中学物理课程信息化可行性浅析

关键词:信息化,课程改革,非线性

通过让中学物理课程信息化来构筑一个开放的中学物理课程学习系统, 促使学生建构物理知识体系。具体实施过程就是通过中学物理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内容信息化、教学手段信息化、学习方法信息化、教学评价信息化达到我们的目标。

一、教学资源信息化

主要包括电子教案、教学资源库、自制课件、物理学习网站等。这些资源为教师和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老师的物理教学和学生的物理学习通过网络可以使封闭的课程系统变为开放系统, 架起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尤其对某些经济落后的农村学校, 通过互联网就可以了解全国各地的教学教研情况, 学习先进地区的先进教学方法。因此, 开放的教学资源也是课程动态发展的源泉。

二、教学内容信息化

这里所说的教学内容信息化不是简单指数字化的教材, 还要加上现代化的教学内容。近代物理推动了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等, 我们应该将这些新进展、新成果、新观点不断补充到物理课程中, 学生学习的的知识只有与其周围世界的发展动向密切相关, 才能切身体会到知识的用处, 激发学习的动力。我们就是通过网络打开物理通向科学前沿的窗口。因此, 教学内容信息化可以促使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步伐。

三、教学手段信息化

通过因特网, 将课堂教学向教室外延伸。学习内容、学习资料、答疑均可放在互联网上。学生根据自身需要自由选择要学习的内容, 下载学习信息, 询问老师问题, 自由选择合作、交流的对象, 使“因材施教”的原则得到最大限度的贯彻, 也大大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新精神。这样, 教师就不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和教学的组织者, 而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 学习环境的开发者,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帮助者、调控者和评价者。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 可以将位于不同地区的教师群体、学生群体、教学资源形成以多个结点的网状结构, 构建一个非线性的网络化学习系统。因此, 教学手段信息化可以照顾学生个性发展, 缩短不同地域间的教育差距。

四、学习方法信息化

传统的线性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思维固定, 导致物理知识片面、僵化, 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即使应用了多媒体技术也只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物化形态的工具而没有作为一种观念形态下的方法, 即只将信息技术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手段, 而没有将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贯穿其中, 渗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开放的现代物理教育技术为多种教学结构并存创造了条件。我们的教学可以从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转为多种教学模式共存。

我们采取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中学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针对课堂所学的内容, 设计一些开放的物理专题, 学生以小组的协作形式进行探究学习, 整个学习过程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完成的。探究式学习模式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勤于思考。课堂上的学习知识结构是线性的, 但是探究学习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的知识是非线性的, 通过这种形式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重组, 形成新的有序。不同的物理专题对知识的重组顺序不一样, 如果设计几个相关的专题, 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多角度理解, 并与具体情境联系起来, 真正达到学生自己意义建构知识的目的,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的课程系统也鼓励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提出质疑, 发表自己的观点, 挑战科学, 挑战自我, 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生自己探究的结果可以通过论坛的形式发布出去, 引起其他同学的深入探讨。因此, 学习方法信息化可以帮助学生意义建构自身的物理知识体系。

五、教学评价信息化

我们以前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采取“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在教学评价信息化中过程评价方法一就是看学生在网上的发言、师生留言板、网上测试、个人学习网页等各方面的信息。方法二就是设计物理探究学习的评价量表。因此。利用计算机网络可以从多维度评价学生的能力, 教育评价信息化使过程评价成为可能。

综上所述, 一个不与外界进行能量个信息交换的物理学科课程系统, 是一个僵化的线性结构系统, 教学过程是一种线性控制关系。教师受控与教材, 学生受控与老师。结果是教材是知识的载体,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工具, 学生是装载知识的容器。而通过物理课程的信息化可以把原本线性的课程系统转变为开放的课程系统, 使教师和学生都回归到自己根本位置, 更能使中学物理课程焕发出更夺目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梁晓燕:《中学物理中的数学化思想》,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2年。

[2]姚勇:《运用原始问题促进中学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 2007年。

[3]廖建平:《基于原始问题解决的中学物理模型教学研究》, 江西师范大学, 2008年。

[4]杨中枢:《学校课程管理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 2004年。

篇4:可行性报告信息化

【关键词】信息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模式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173-02

信息化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在信息化项目展开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质量将直接决定信息化项目的最终质量。要做好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企事业单位对信息化项目可行性要求的侧重点不同,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模式也不尽相同。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大型综合企业集团。因此,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信息化具有其独特模式,与一般企业信息化存在着一定差异。主要表现在信息化项目分类为自主开发型、引进试点型、提升完善、项目推广型及基础建设型等不同类别。这一特点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信息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模式必须要满足以上不同分类项目的要求。

下面是根据国有大中型企业要求出发,给出了可行性报告编写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1.背景方面应该列出本项目依据的有关企业或集团的战略、规划、计划、文件、有关指示、纪要及上级机关的批文、批件、业务部门提出的需求等。

针对提升完善和推广应用项目需要简要介绍项目前期实施和应用的总体情况,包括基础条件、总体目标、实施范围和内容、完成的工作、取得的经验、应用效益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2.项目必要性方面要注意特殊情况。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从对业务或信息系统提供基础环境、技术支撑、安全保障等方面分析项目的重要性、目的和意义。自主开发、引进技术应用、提升完善及推广应用项目需要根据业务和信息化发展战略目标、主要业务内容,从业务和信息化等方面分析项目的重要性、目的和意义,主要侧重管理改进、工作效率及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等方面。

二、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主要注意国内外在相关领域的业务现状,管理和信息技术的总体水平,技术应用的范围和规模。举例介绍国内外先进技术应用的成功案例,主要包括背景、目的、规模、主要采取的技术手段,以及取得的成效等。国内外总体发展趋势,未来信息技术应用方向等。

三、需求分析方面

1.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描述现有应用系统、计算机系统软硬件、网络系统等基本情况,说明需要解决的问题等方面阐述目标系统的需求。

2.自主开发、引进技术应用项目需要描述现有业务情况,主要业务功能,核心业务流程。描述信息系统情况,系统主要功能、覆盖的范围,数据源情况,计算机系统软硬件基本情况等说明需要解决的问題。

3.提升完善及推广应用项目应描述原有业务模式和应用系统,分析原系统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如:业务扩展,系统功能不足,系统性能不足,系统和数据覆盖范围有限,现有技术水平较低等方面问题,进一步阐明推广或提升完善现有系统的必要性。

四、在建设内容方面需要注意

1.基础设施建设、自主开发、提升完善及推广应用项目要详细描述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系统安全。从涉及的主要业务功能、实施的子系统、覆盖的单位或区域等方面界定项目实施的范围。

2.引进技术应用项目注意详细描述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系统安全。从涉及的主要业务功能、实施的子系统、覆盖的单位或区域等方面界定项目实施的范围。

五、技术方案和技术路线

1.主要功能方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图文描述系统的功能。自主开发、引进技术及提升完善及推广应用项目应用需要绘制系统、子系统功能图,包括功能树、数据流程图及其简要说明,并对新增或改进部分加以标注。

2.信息系统总体架构和集成方案方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说明与其它系统的关联、集成关系、可以支持的应用系统,并说明在本项目实现的、与相关系统集成的技术方案、采用的技术手段等,体现与已有基础设施的集成。自主开发、引进技术应用、提升完善及推广应用项目应该绘制系统关系图,描述与相关系统的业务关系、信息关联和集成关系以及接口关系等。说明在本项目实现的、与相关系统集成的技术方案。包括系统集成架构图,目标系统主要功能,相关系统和主要功能,目标系统与相关系统的业务关系、数据关系、并描述集成主要内容,采用的技术等。

3.本项目系统架构方面。基础设施建设、自主开发、引进技术应用项目需要绘制本项目系统架构图,并用文字进行描述。提升完善及推广应用项目需要绘制本项目系统架构图,用文字进行描述。并对新增或改进部分加以标注。

4.标准化方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必须说明本项目使用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等。自主开发、引进技术应用项目必须分类说明本项目采用的标准,或者可形成的标准,如代码标准、业务流程模板、实施方法模板等。提升完善及推广应用项目应该说明本项目采标情况;并描述项目前期实施过程中形成的业务流程模板、代码、接口等标准,及推广方法、措施等。

5、其他如技术路线或采用的技术、系统安全设计、主要创新点等方面与一般的项目研究编写方法一致。

六、系统配置及技术方案比较

系统配置原则从系统可靠性、可用性、先进性、成熟性、实用性、标准性、开放性以及节约投资等多方面考虑提出软件、硬件配置原则。技术方案比较针对不同的技术方案从功能、性能和价格等方面进行比较,并给出建议方案。

七、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投资估算依据及方法,包括取费标准,工作量估算。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包括国家高新技术项目计划、集团公司或股份公司或资产公司、企业自筹等渠道,并对项目投资列入的板块加以说明。如下表:

八、项目组织及实施策略

在组织机构及人员安排方面,要有所分别:基础设施建设、自主开发、引进技术应用项目应绘制项目组织机构总述及图示,描述组织各单位的职责分工和人员安排,各组织成员名单。提升完善及推广应用项目应绘制项目组织机构总述及图示,描述组织各单位的职责分工和人员安排,各组织成员名单。并对前期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的业务流程模板、代码、接口等标准以及推广方法和措施等加以描述。

九、可行性分析

篇5:信息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简化版)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二○一年月日

《信息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一、单位概况

单位简介及主要职责:描述项目申报单位主要职能和相关工作。

二、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工程项目的全称。

项目负责人及电话: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姓名、职务及联系电话。

建设目标:提出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包括:政务目标、业务目标、工程建设目标和效益目标等;提出项目建设的本期目标,清晰界定由本期目标到总体目标的演进过程。

建设内容:根据项目目标,结合信息化发展现状,提出项目建设任务。建设规模:描述项目建成后应用覆盖的范围。

本项目创新点:描述本项目区别于其他项目的先进性。

编制依据:列举所依据的重要法规、文件、文号、发布日期等,包括:信息化建设规划等。

三、需求分析

现状与差距:分析项目申报单位当前信息系统的状况,与上级部门的要求或同行业相比的差距。

发展趋势:描述先进城市与本项目相关的信息化发展状况。主要业务流程分析:描述与职能相关的各项业务流程。

主要应用描述及功能需求:描述与职能相关的各项业务功能和应用系统的结构。性能需求:系统建成后需要满足的性能指标。

网络需求:网络系统结构、技术特征、网络带宽及主要软硬件设备选型,绘制网络拓朴图。

安全需求:分析安全风险隐患,明确安全域划分,确定安全等级,制定安全策略,提出安全解决方案和主要软硬件设备选型。

软硬件需求:提出软硬件设备配置原则和软硬件设备清单。软硬件配置清单包括:设备及软件参考型号(同等国产品优先)、单价(近期市场成交价)、数量、总价,提出国产化和自主品牌软硬件配置投资比例;列出各应用系统建设工作量。

节能需求:提出项目节能措施和解决方案。

本项目需其他单位提供的数据:为了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和项目目标,节约建设成本,需要其他单位提供的数据。

本项目建成后可共享的数据:本项目建成后,能够提供共享的数据。

四、实施进度

建设周期及进度安排:提出项目建设期和建设各阶段的划分。描述项目实施进程安排,绘制项目实施进度表。

五、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

投资估算及有关说明:说明各项建设内容的测算依据和费用标准;如:设备关税、软件开发费的测算标准、系统集成费费率、监理费费率等。

资金来源:说明国家、省、市以及其他渠道资金的数量及落实情况。

六、效益分析

篇6:可行性报告信息化

1.1 企业简介 6

1.2 企业信息化现状 6

1.3 管理模式 6

1.3.1 组织构架 6

1.3.2 各机构的职能分工 7项目的依据和必要性 7

2.1 外部环境的依据和必要性 7

2.1.1 国家政策原动力 7

2.1.2 企业经济原动力 8

2.1.3 认识原动力 8

2.2 企业内部的依据和必要性 9

2.2.1 企业决策规划方面 9

2.2.2 销售管理方面 9

2.2.3 生产管理方面 9

2.2.4 库存管理方面 10

2.2.5 采购管理方面 10

2.2.6 财务管理方面 11

2.2.7 人力资源管理 11项目技术可行性分析 11企业信息化三年整体发展方案及目标 12

4.1 建设的内容 12

4.1.1 网络系统的建设 12

应用系统的建设 12

4.2 建设的目标 14

4.3 建设覆盖范围 15****集团信息化项目及解决方案 15

5.1 主要内容 15

5.2 电脑辅助设计(CAD)应用需求 16

5.3 产品数据管理(PDM)应用需求 17

5.4 工艺文件管理(CAPP)应用需求 17

5.5 OA系统应用需求 18

5.6 客户管理应用需求 19

5.7 ERP应用需求 19

5.8 帐务处理系统 19

5.9 银行对账系统 20

5.10 应收账款管理 20

5.10.1 应付帐款管理 20

5.10.2 固定资产管理 21

5.10.3 员工自助服务-借款报销系统 21

5.10.4 预算/计划管理 21

5.11 生产成本核算 22

5.12 财务智能分析 22

5.13 销售管理系统 22

5.14 采购管理系统 23

5.15 库存管理系统 24

5.15.1 需求计划及主生产计划 25

5.15.2 物料需求计划 25

5.15.3 能力计划 25

5.15.4 生产排程/车间作业调度 26

5.15.5 质量管理 26

5.15.6 设备管理 27

5.15.7 辅助决策 27

5.15.8 人力资源管理 28

5.15.9 决策支持 28

5.16 企业门户管理(EIP)应用需求 28

5.17 应用软件扩平台 28

5.18 CAD、PDM、CAPP、OA、EIP(各供应商会提供详细介绍)29

5.18.1 ****CAD 29

5.18.2 ****PDM 29

5.18.3 ****CAPP 3.0 29

5.19 ****ERP系统(ERP商会提供详细介绍)29

5.19.1 系统简介 29

5.19.2 系统特色 29

5.19.3 系统范围建议(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来制定)29

5.19.4 系统功能特色(ERP商会提供)30

5.19.5 本项目采用的平台软件(ERP商会提供)30

5.19.6 网络拓普结构图 30

5.20 设备方案(对以下所推荐的主要设备做详细描述,并配上实物图片)31

5.20.1 主服务器方案 31

5.20.2 应用服务器方案 31

5.20.3 主干交换机方案 31

5.20.4 二级交换机方案 31

5.20.5 防火墙方案 31

5.20.6 图形工作站方案 31

5.21 项目的主要目标 31

5.21.1 长远目标 31

5.21.2 阶段性目标(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来安排)32实施方案 33

6.1 实施规划 34

6.1.1 Oracle PJM/AIM实施方法学 34

6.1.2 应用系统实施 35

6.2 实施策略 37

6.2.1 关键因素 37

6.2.2 验收方法 37

6.2.3 项目管理 38

6.2.4 质量管理 40

6.3 风险控制 41

6.3.1 评定选型:分析需求,确定目标 42

6.3.2 项目组织: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42

6.3.3 合作基础:“客户中心战略”,保证对客户的支持到位 43

6.3.4 项目管理:建立项目管理体系和运作机制 43

6.3.5 知识转移:加强培训,提高认识 43

6.3.6 规则制度:管理规则与制度的完善 43

6.3.7 信息基础:完善企业信息的基础工作 44

6.3.8 业务改进:正确处理信息系统的关系 44

6.3.9 文化特色:建立与信息系统管理思想相一致的企业文化 44

6.3.10 管理与IT:重视人力、技术、管理的集成 44

6.4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45

6.4.1 项目组织 45

6.4.2 应用培训 48

6.4.3 总体需求调研 49

6.4.4 数据采集 50

6.4.5 软件安装调试 52

6.4.6 实施步骤和进程计划 53

6.4.7 后期支持 55

6.4.8 项目实施资源保障 55

6.4.9 远程联机技术服务 55

6.5 培训计划 56

6.5.1 指导思想 56

6.5.2 目标和原则 56

6.5.3 培训方式 57

6.5.4 培训的组织 57

6.5.5 培训内容和时间安排 57项目总投资和资金来源 58项目风险分析与控制 62效益分析 63

9.1 社会效益 63

9.2 经济效益 63

9.2.1 可量化经济效益 63

篇7:可行性报告信息化

(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信息基础设施与信息安全体系建设、信息技术人才培养)

一、概述项目概况

1.1 项目名称

1.2 项目承担单位及负责人

1.3 项目起止日期

1.4 项目主管部门

1.5 项目简要内容及实施目标(以前是否申请、验收过)企业概况

2.1 企业简介

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所有制性质、隶属关系、企业地址

及邮政编码等

2.2 人员情况

职工总数及构成,工程技术人员及构成,计算机及自动控制

等专业及相关专业人数。

2.3 企业资产信用状况

资产总额(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净值、流动资产、负债

总额、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总额)。

收入总额(主要营业收入、税后利润总额、银行借款总额)。

银行信用等级。

税务局情况记录

2.4 企业近二年生产经营情况,主要产品及其在国内外的市场

地位。

二、项目开发的必要性项目提出的背景和依据。国内外同类项目的应用情况。该项目开发前与投入使用后,企业在生产、经营、质量、技术与管理等方面有那些变化及显著效果。

三、协作单位的选定理由协作单位的概况及其优势分析比较。

含协作单位资质、人员情况、技术特长及开发同类项目的经验等。与国内外同类系统或产品在性能、价格、服务等方面的比较。

四、项目的内容及目标简述项目主要内容;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系统结构示意图,主要子系统等。控制项目需要简要描述工艺流程及控制方案。人才培训项目需要提供培训课程内容说明。结合国内外同类项目的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及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明确项

目的目标与预期达到的技术水平。人才培训项目所达到的效果。(有可操作的量化指标)

五、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可供选择的几种方案的简单比较最佳方案及论证

2.1 总体概述

2.2 设计思想

2.3 设计依据

2.4 系统配置(包括软、硬件两个方面)

2.5 控制策略及测控参数

2.6 系统的技术指标及特点

六、设备选型及系统报价

(含硬、软件明细表及设备报价)

七、项目实施计划项目实施计划时间表项目实施的保证措施(人员保证、条件保证、协作单位)

八、总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总投资估算

1.1 工程费用

1.2 建设期贷款利息

1.3 各种税收

1.4 不可预见费

1.5 其他费用资金筹措

2.1 资金来源组成2.2 资金运用计划

九、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财务成本分析

1.1 投资成本预测

1.2 增加的销售收入和税金预测

1.3 生产成本预测

1.4 利润预测

1.5 贷款还本利息预测财务分析

2.1 财务赢利性分析

篇8:声像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可行性对策

1. 提高声像档案的组织领导意识。

争取领导重视, 获得其有力的组织领导支撑是实现声像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保证。一是将声像档案信息化工作纳入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议事日程, 在人、财、物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二是协调宣传部门、办公室等声像材料形成部门, 使其认识、支持、重视声像档案工作, 并积极争取宣传主管部门、新闻单位的大力支持, 引起广泛关注, 从而提高全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及有关人员的档案意识, 营造一种良好的声像档案信息化工作氛围。三是抓住机遇, 结合本地、本单位中心工作, 通过馆 (室) 藏档案以及生动的利用实例, 发挥声像档案生动、形象的特点, 增强宣传教育效果, 扩大声像档案工作的影响力。

2. 强化声像档案存储标准化建设。

利用强大的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将声像档案数字化时, 不同的数字化标准和文件存储格式的使用使得数字化的档案品质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 在声像档案贮存管理中, 必须进行格式统一。如照片数字化后的图像存储格式很多, 对于存档级的照片, 建议采用TIFF存储格式 (TIFF图像是一种非常灵活的存储格式, 可以存储彩色、灰度、二值图像) 。目前, 很多数码相机用于照片直接存储的JPEG格式, 也可以直接用来存档。对于存储视频图像的数据格式, 建议采用MPEG系列标准, 可直接用于播放、编辑等不同的用途。对于存档级的音频文件, 建议采用WAV格式存储, WAV格式是微软公司开发的波形存储文件, 由于微软公司在软件业的统治地位, 该格式非常普及和流行, 它是非压缩的, 在采样率足够高的情况下, 可以精确地记录声音。对于数据库建设, 必须建立数据库管理的规范和标准, 如是否包含案卷号、文件号、照片号、题名、摄影者以及拍摄时间等基本要素, 以确保数字资源共享和交换格式统一。声像档案存储管理工作是实现信息数字通信转换和输出的基本手段, 强化标准化建设才能更好地发挥档案的价值, 标准化后的声像档案也便于与其他系统相结合, 方便嵌入, 从而拓展了声像档案的利用途径。

3. 拓宽声像档案信息利用途径。

加强声像档案信息化工作, 必须能够适应社会信息服务体系构建特点和发展趋势, 将声像档案信息资源经数据处理后实行开放利用, 充分发挥声像档案的服务功能, 提高档案馆社会知名度。一是提高声像档案的编研水平, 以高层次的“二次开发”成果服务用户, 把有一定广度和深度并有针对性的信息编研成果提供给用户, 提高声像档案信息利用价值。如对已收集的录像资料经现代化手段处理, 以专题片形式为社会服务, 实现其保存价值;照片档案经数字化处理后的目的也不再仅仅是保管, 而是按不同主题, 用新旧对比相结合方式, 通过画册、展览等编研手段直观地为人们展示城市发展轨迹和现实面貌, 为领导决策、史志以及宣传等部门提供利用服务。二是建立服务网络。声像档案大多可以在网上直接公布, 需求对象可以直接在网上查询、了解、利用所需的声像档案资料, 因此, 声像档案部门可建立服务网络, 将声像档案数字化后在网上公布。需要注意的是利用者在利用数字声像档案时必须进一步办理利用手续, 声像档案部门也要通过技术手段, 对网上公布的资料进行保护, 使其知识产权得以保护。

4. 加强声像档案信息化安全建设。

一是对原有的声像档案材料进行数字化处理。二是把数字化的声像档案材料 (光盘) 实行网络化管理, 并将其存储到声像档案管理系统中进行多级存储, 确保声像档案存储的安全性。三是加强对计算机的保护。首先, 加强计算机的防病毒措施, 建立完备的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对于计算机病毒, 应以预防为主, 要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测, 重要的程序和数据信息要经常备份。在计算机里安装必要的杀毒软件, 有效地检测和查杀病毒。严禁从网上随意下载或不经杀毒就直接使用外来磁盘、光盘。对使用和维修计算机的人员要严格控制, 以免造成信息的丢失和破坏。其次, 从信息安全的角度出发, 对声像档案信息分级、分类管理, 设定秘密等级, 对网络访问对象进行限制。设置合法使用者的IP地址范围或进行用户注册登记, 只有合法的IP地址或合法的注册用户, 才能访问其相对应权限可查询的声像档案信息。

5. 提升声像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

篇9:让信息化规划更有可行性

本文提出一些提高信息化规划可行性的建议,供规划制定与评审参考。

校正价值观

判断一项工程是否值得投资,不同人有不同标准。对信息化规划可行性分析而言,首先不是关注项目能否成功的细节,而是判断规划设定的目标究竟有多大的价值,进而决定相关工程是否值得投资建设。对于信息化规划的目标价值,不同人有不同看法,这些看法与两个因素有关:其一是立场,社会上并不存在统一的价值与成本标准,价值与成本都是针对具体人而言的,不同立场有不同的价值与成本标准;其二是人们的信息能力与理解能力,信息能力和理解能力的不足会妨碍形成符合自己价值观的见解。对信息化的社会效益的价值判断也是一个价值观问题,价值观来自心理感觉,并非靠道理能够解释。

既然不同的立场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在信息化规划可行性分析之前,自我反思所使用价值观很有必要。我们需要分析政府的价值观、公众的价值观、审批部门与执行部门不同的成本价值心理标准,才能对信息化规划的可行性有一个全面的价值视角。讨论信息化的效益成本之时,要清楚认识到不同立场不同的价值与成本含义,从而有助于更自觉地从社会公众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更自如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提升规划的可行性。

从价值观视角分析问题有助于提高问题思考的深度,很多问题谈不拢常常是双方的价值观不同。对价值观的审视有助于换位思考,很多人看不到价值观问题的存在,认为所有人都应采取与自己相同的标准而从不自省,这就不利于以公众为中心来思考问题,使得信息化规划偏离公众的愿望而降低可行性。越重要的概念越基本,越基本的概念越抽象,越抽象的概念认识越晚,价值观是一个基本概念,能够从基本概念思考对于提升可行性分析能力大有好处。

认识可用资源的边界

制定规划的目的是利用有限资源创造更多信息化效益,到底有多少资源可被利用,规划者一定要心中有数。能做多少事情为资源所约束,超出资源约束的事情就是不可行的。规划可用的资源有限性人人都懂,但是超出资源支持能力的规划却频频出现,其原因有二:

一是需求总量超出。信息化规划的工程常常是分别提出的(经常是由政府不同部门提出后汇总),项目的可行性是单独思考的,每个项目都需要资源,如果没有机构进行项目的选择、调整与删除,项目只增不减必然会超出总资源能够支持的范围。规划者不能只是照转各部门的项目建议,必须要行使综合平衡的职责优选项目,控制总体规模。

其二是资源结构性失衡。很多人对信息化所需资源的考虑还只局限于资金资源,在一些“不差钱”的地区往往忽略信息化建设还有其他资源的约束,包括人才、知识、精力、时间等多方面的约束,这些资源并不是用资金资源能够替代的,信息化项目的失败极少是因为资金的不足,更多原因是知识与人才的不足。规划者需要对这些非资金的资源心中有数,不要做力不胜任的事情。

在地区的信息化规划中,时常出现“大力加强”的口号并不科学,因为政府并没有无限的资源支持过多的“加强”行为,每项“大力加强”都意味着资源的转移,只有减少其它方面的投入才能加强另一方面的工作。同样也不应要求信息化项目都是“一把手工程”。一把手的精力是有限的,政府部门的注意力也是有限的,领导与机构的精力不可能支持太多的信息化项目,我们需要对信息化所需资源有清醒的认识,对本地区的可用资源包括领导与部门注意力资源更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控制信息化的规模,不要破坏整体资源分配的平衡。

关注效益的可测量性

信息化工程与常规工程一个重要的区别是结果的直观性差,这是信息化项目难以管理的重要原因。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要形成社会的效益,效益的可测量性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一个难以观察的目标必然是难以实现的目标,规划目标需要尽可能直观化,让人们能够感觉得到。信息化效益多是社会效益,要使社会效益有形化并非易事,精心选择信息化工程目标能够显著提高信息化工程结果的可观察性,规划提出的信息化工程应当是可观察、可测量的。规划要明确说明工程结果与信息化效益之间的关系。

信息化的社会效益靠分析才能看清,很难直接测量,我们需要采取一些间接的指标来反映信息化的效果,由能够测量的指标推断出信息化社会效益的增减是一个科学分析的过程,规划方案应当讲清楚可观察指标与效益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的可信度反映了规划目标的可测性水平,人们将通过可测量的指标与社会效益间相关性的描述推断信息化规划的可测量程度。

在分析信息化目标的可测性时要防止陷入迷信量化指标的误区,以为量化指标就是信息化的目标。一个地区的信息化水平、信息化的社会效益是无法用简单的统计数据表述的,数据能反映信息化效果的某些侧面,但不等于信息化水平,过于追求数据指标会适得其反。信息化是知识与智慧的社会积累,其社会效益是深层次的,要靠科学分析来认识,规划要讲清楚信息化效益与表层指标的关系,防止肤浅理解信息化目标。

说明工程目标与效益目标间逻辑

信息化的效益目标是无法直接操纵的,这就像人力无法直接控制庄稼的生长一样,拔苗助长只能适得其反。我们能够建漂亮软件园区却不能保证优秀的软件企业由此产生,我们可以拼盘出大企业却不能保证其有竞争力,我们可以建设创意大厦却未必能产生优秀的创意产品,信息化的繁荣与效益都是不能直接操纵的,能够操纵、控制的只是工程,然而工程结果与效益目标是两回事,规划要找到能够间接促进目标效益的工程渠道,要明确展示该工程与最终效益的内在联系。

人们对不能直接控制的目标会采用间接的手段去实现,间接控制的能力来源于知识,人们不能操纵农作物的生长却可以通过施肥浇水加快农作物的生长,农业知识帮助人们实现了间接控制。信息化目标实现也需要间接的手段,这种手段就是信息化工程,知识是连接工程与效益目标间的杠杆,没有恰当知识的连接,工程与效益目标是不搭界的。在信息化规划的审视中,需要审视工程目标与效益目标之间的相关逻辑,选择对最终效益有最大贡献的工程。

知识是撬动不能直接操纵目标的杠杆,知识提供了间接控制的手段,所以说“知识就是力量”。手段的有效性来自知识逻辑的合理性,道理讲不清的项目可行性必然会大打折扣。在名称上做文章不能提高目标的可控性,建“创新中心”并非意味创新繁荣,建“信息共享平台”不意味信息共享就活跃,建“物联网产业园”不意味物联网产业就发展,名称无法使不能直接操纵的目标变得可控制,规划需要说明工程间接控制目标的道理,可行性审查不要为名称所迷惑,要看有无起到杠杆作用的知识。

重视工程的机会成本

工程的合理性是一个经济学问题,一项工程是否合理要看效益价值是否大于其成本,道理虽然简单,处理起来却不简单,一方面是社会效益的评价与立场有关,不同的立场有不同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对于成本的估计也存在分歧,是用机会成本还是用会计成本。

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往往只考虑会计成本,关注项目直接消耗的人、财、物成本,在工程项目的执行中会计成本概念是适用的,但是在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分析时就不适用了,规划的任务不是执行项目而是选择项目,一个工程项目的选择成本是其所顶替的最好项目。规划者首先应考虑的不是这个项目使用的人、财、物成本,而是有无更好的替代方案,规划先要进行的是方案与方案对比,在不同方案中择优。过早进入人、财、物的计算会忽略方案效益选择的优化,而选择更好的方案是规划工作最能体现价值的地方。

信息化规划是为全社会做的规划,在估算信息化工程成本时,一定要有全社会成本的概念。信息化工程的提出单位往往只考虑自己的成本而忽略给其他人增加的成本,例如在信息共享项目中,共享需求必然会增大数据提供者质量维护的成本,政府项目给企业增加的成本也常常被忽略,特别容易忽略的还有对社会公众的宣传培育成本,这些不完整的成本估算低估了实际的成本,夸大了效益,这是很多看似很好的项目执行不下去的重要原因,在信息化工程审视中要注意这一点,防止虚假效益工程过关。

信息化工程的配套成本与价值

信息化的效益产生不是孤立的事件,效益是在特定环境下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电子政务的成功依赖于社会PC的普及,依赖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依赖于居民上网率,依赖于政府业务的成熟等等。没有外部配套环境的成熟,任何信息化的效益都是不可实现的,信息化的成功是在特定环境特定时间下的产物。在评价信息化工程的可行性时,一定要仔细观察配套环境的成熟度,不要做过于超前环境的项目,要关注完善配套环境所需要的时间与成本,它们是影响项目效益的重要因素。

人们在规划设计中容易夸大工程的效果而忽视配套环境的重要性与难度,以为配套环境成熟是轻而易举的,例如建成了新的服务功能就以为公众一定会去用,却不知道让用户认识该功能需要费很多时间和大量宣传成本。在信息共享设计中,以为设计了信息交换平台就能够实现信息共享,却不知道信息共享需要数据提供者大幅度提高数据质量(仅供自己使用的数据与可供信息共享的数据质量有很大差别),使数据维护成本大增。忽视外部成本的增加是很多信息共享系统难以有效运转的重要原因。

信息化建设项目常常会带来外部效益,会改善环境产生溢出价值。信息产业是一项工具产业,最重要的效益不在于自身的GDP,而在于应用这种工具给其它产业带来的增值效益。这种增值效益往往远大于信息产业自身的效益,例如手机为用户带来的经济效益远远大于运营商的通信费收入。认识信息产业的工具效应有助于从地区经济总体上评价信息产业的贡献,会选择对地区增值最大的信息产业模式。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能够为工业带来大量溢出效益,多从溢出效益视角来组织信息产业与信息化工程,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本地区经济的主流产业能产生更大的经济增值。

知识工程最缺的并不是资金

信息化工程与常规工程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项知识工程,后者不是。在常规工程中,知识是成熟的,盖一幢楼、架一座桥、修一条路并不存在知识的摸索问题,只要资金到位,工程建设就不成问题。信息化工程却不同,它需要在工作中不停地进行知识的探索与完善,信息系统建设将业务处理的智慧转变为自动化系统的工程,它需要业务智慧的成熟、需要专用程序设计的完善,在这项知识工程中,需要投入人才、经验与大量专注力才能完成,信息化工程中知识探索的成本占有很大比例。

人们容易看到资金对信息化工程建设的限制(尽管如此,还是会低估信息化工程的资金需求),而知识工程所需要的特殊资源常被忽视,信息化工程要将业务工作的方法、经验、智慧提升改造为自动化的系统智慧,工程不仅要有IT设备、网络环境的投入,更要有智慧、知识的投入。知识与智慧是由专业人员投入大量注意力资源生产出来的,知识的生产率很低,很多知识并不是资金能买得来的,知识、人才、注意力包括领导人的精力资源不足成为多数信息化工程的主要制约因素。

在规划的可行性分析中不仅要从资金上考虑可行性问题,更要从知识、智慧、注意力方面分析项目的可行性。信息化的难易程度与业务本身的成熟度密切相关,一项成熟的业务信息化比较容易的原因是业务知识完备,一项不成熟的业务信息化困难的原因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使业务成熟化与稳定化。信息系统工程几乎都是处于无尽的修改完善之中,业务的生命有多久,系统的改进就有多久。规划者要高度重视能够投入的知识、人才、注意力资源状况,不要做力不胜任的规划。

要清楚什么是信息化工程最稀缺的资源。工程所需的材料、设备容易买到,知识工程需要的知识与智慧资源却难以聚集,如同不缺买书的钱,缺的是看书的时间,应当视时间的多少购书。很多地区建信息系统最缺的也不是钱,而是驾驭信息化工程的知识与智慧资源,明智的做法不是有多少钱建多大的工程,而是按知识与智慧的掌控能力来规划适当规模的信息化工程。

运行机制比资金更重要

对信息化工程效益而言,机制要比资金更重要。原因有二:一是信息化业务的长期性,项目的效益是通过长期的服务实现的,在长期服务中机制的作用远胜过初始投资;二是信息化项目的知识性,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知识工程,知识的成熟期很长,项目将长期处于摸索改进完善的过程中,反馈改进的效率决定着工程的质量。

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不是一项静态成果,而是一项动态的业务,项目的效益要通过长期服务来实现,这种服务机制的效率与可持续性成为效益的关键,服务机制没有效率,再好的系统也没有用,机制本身没有可持续性或者业务本身不能持续,这种系统最好不建,以免浪费资源。很多规划对于机制的重要性常常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以为随便什么机构都能做成事情,其实各种机制都有不能适合的业务,政府部门无法开展需要扩大再生产的业务,事业单位难以开展需要迅速扩大人员编制的业务,企业则难以开展没有收入回报的业务。不同机制资源提供(如经营收入、财政支持、政府补贴等)的模式不同,项目的运行模式设计合理才具有可行性。

信息化工程与盖楼、架桥、修路等常规工程不同,常规工程竣工就是成功;信息化工程却没有竣工之日,系统的修改完善升级的工作将贯穿于项目的整个生命过程之中,交工之时便是修补、改进、扩充、升级循环之始,改进终止之日便是系统死亡之时。因此,信息化工程的服务质量取决于业务改进的速度,信息系统的效益取决于问题—反馈—改进循环的效率。反馈改进机制不流畅的信息服务系统无法得到用户的欢迎。可行性审查要认真观察工程的反馈改进流程,关注改进信息的传递效率与改进激励机制,提高规划项目的完善优化性能。

地区信息产业规划与竞争战略

大多数地区的信息化规划中都包含有信息产业的发展规划,信息产业规划常常是地方政府最关注的内容。信息产业的规划比信息化应用服务困难得多,原因是信息化应用服务基本上没有竞争性,不确定性成分小容易规划,且各地区的先进经验可以充分借鉴。而地区信息产业的规划是竞争性规划,地区之间产业规划是有冲突的,这就增加了规划的不确定性。

产业的发展意味着生产资源的跨地区重组,某一地区的信息产业超常发展意味着大量产业资源向该地区集中,必然会减少其它地区发展同样产业的机会,当很多地区都选择同样的产业方向之时,竞争的结果会使多数地区的产业规划无法成功。目前有太多的地区都选择了同样的发展方向,如软件产业、服务外包、电子商务、动漫游戏、物联网等,地区信息产业规划的同构性大大降低了规划的成功率。

地区信息产业规划是不能照抄的,因为信息产业竞争通行无阻,市场趋于赢家通吃,信息产业无法做到最大,只有靠特色化才能够生存。制定信息产业规划时一定要考虑其他地区的动向,规划是地区产业竞争战略的制定。没有竞争的意识就无法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形成地区竞争力的关键便是特色化,不要追赶热门产业,热门产业往往是成功率最低的产业。

要形成有地区特色的信息产业经济,一个思路是通过与本地区主流经济相融合的路径,发展与主流产业密切融合的专项信息产业,这种融合后的专项信息产业不仅能够有力地促进地区主流产业增加经济效益,而且能够利用主流产业的优势加快该特色信息产业的成熟,促进产业的成长与向外扩展。未来经济并不需要各地区发展同样的产业,多样化的经济对国民经济更为有利。从地区经济竞争合作的视角来分析信息产业规划的可行性十分有益。

为知识与智慧的积累留出时间

什么是信息化?信息化是运用信息技术推动社会知识化、智慧化的努力过程,其目的是使社会更经济、更有效、更节约、更聪明。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今天的高水平是知识与智慧长期积累的结果,信息化将利用信息技术来加快这一进程。

通用的知识与智能通过技术与设备的移植,推广普及速度很快,只要有资金,这种推广可以迅速完成,但是信息系统功能是有针对性的,必须要针对特定的业务开发专门知识与技术,无法做到快速,它是一个知识形成与积累的过程,没有多少捷径。科学管理的鼻祖泰勒主张对于每一项体力劳动都要开发一门科学,寻找最佳方法提高效率。对于今天的复杂业务更需要开发一门科学寻求最佳方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效率,知识生产瓶颈的存在使信息化建设必须稳扎稳打不能冒进。

一切伟大的事业都离不开知识与智慧的精心积累,将一堆砖瓦集中在一起并不能变成一幢楼,需要精心施工使一砖一瓦各就各位才行。将一群人召集起来并不能成为一个好企业,需要精心培训、精心组织、精心选拔才能形成一支好队伍。结果的质量取决于投入知识、智慧、精力的多少。信息化建设也是同样的道理,知识智慧的有效注入是成功的关键。

上一篇:启发初一作文下一篇:替人还债的名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