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七单元《挑山工》1教案(教科版四年级下)

2024-05-24

语文:第七单元《挑山工》1教案(教科版四年级下)(精选11篇)

篇1:语文:第七单元《挑山工》1教案(教科版四年级下)

挑山工

设计理念

要卓有成效地进行合作学习,不仅要以突现自主为前提,而且要关注合作与探究同行。鼓励学生感悟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发表个性化见解。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与合作学习技巧; 2.通过讨论探究,交流对话,合作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3.使学生懂得课文内蕴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执著追求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板书课题、简介挑山工后,多媒体展示挑山工奋力登攀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联想,在引发兴趣的情境中,初步体验:这些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往山上挑货物,的确令人敬佩。

二、质疑问难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看看自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以开放的理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至少10人)。对认真读书,善于动脑,能提出有创意问题的学生,及时予以表扬。

三、合作探究 1.朗读感受形象。

①引导学生弄清楚挑山工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的(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第一部分,画出挑山工“登攀”的语句,同桌交流)。

②让学生把文中描写挑山工登攀的语句连起来读一读,并对照课文插图,想象挑山工朝着一个目标艰难地不断地奋力登攀的形象(同桌互相朗读、评价后,选代表在班内朗读,感受挑山工的艰辛、执著)。2.合作梳理“三遇三见”。

要求:在阅读课文基础上,以小组合作方式填写下表规定的内容。教师要走进学生,巡查指导,确保有效学习(小组内先分工、互动、议论,然后在班内展示、评价)。相遇次数、相遇地点、看见挑山工在干什么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合作感悟难句含义。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整体思考“哲理”。②用多媒体展示合作学习问题:

a.你认为山民走得很慢,反而常常跑在我们前头的原因是什么?

b.“我”为什么会愉快地(“心悦”)接受挑山工的说法?“我”真心实意地佩服(“诚服”)挑山工的什么精神(突出“心悦诚服”理解)?

c.挑山工的话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我”最需要的是什么?

③合作学习要求:组长要合理分工,并在自读自思的基础上展开议论、争辩,形成升华性结论。④教师要强化点拨,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形式“亮点”,并在展示、评价中及时引导整合,使学生感悟到位。

4.指导朗读山民的话。要求突出重音,注意语速,语气。可采取教师范读、同桌试读、个别展读、民主评读和全员美读的步骤,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升华其理其情。

四、体验整合

先引导学生在课文插图下写几句最想说的话,然后个性化展示。鼓励学生说有创意的话,有哲理的话,也可写赞美挑山工精神的话,以表白自己敬佩的情怀(让学生先写后说,多元化表白情怀)。教学评价

以质疑启感悟,以导读促感悟,尤其是以合作达到领悟,在三位一体的有机整合过程中,张扬理解的个性,焕发主体的活力,是这一教学设计的特色。教者在激趣导入后,先以开放的魄力启迪学生质疑,使之学习伊始就展示了自主感悟的丰姿;接着,又以导读为感悟方式,于学生心灵深处塑起“挑山工”的可敬形象;随之,教者精心设计了旨在梳理“三遇三见”与攻克感悟难点的两轮有实效的合作学习,把教学一举推向高潮;最后,又以学生发表自主、多元的个性化感受与体验,有效深化了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显然,这个设计是颇有借鉴意义的。

篇2:语文:第七单元《挑山工》1教案(教科版四年级下)

在讲过《挑山工》后,我对语文课又有了新的认识,在语文课上既要对学生进行语言的训练,又要培养深刻理解课文,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还不能让别人误认为这是一节品德课,在这两者之间掌握好度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理念:抓住重点,有详有略。充分给予学生自学的时间,利用质疑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读——感悟——读的指导下领悟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理解感悟、表达朗读能力。体现读写结合的课题思想,给学生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材的整体把握。

讲课之前,教师的备课很重要,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程度,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效果。本节课又很容易讲成品德课,因此在教材的整体把握上就要多下些功夫。由于文章较长,我采取了抓住重点,有详有略的教学思路。在第一课时解决了学生提出的比较浅显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重要问题则卖个关子留下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下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教学环节的设计。

针对上节课学习留下的疑问,我趁热打铁继续追问:“上节课我们初读了22课《挑山工》,大家提出了很多问题。大部分同学的问题集中在课文的最后一段:‘作者说:“我需要它。”’作者需要它什么?我们不明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交流探讨。”然后让学生确定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注意让学生紧紧围绕问题进行解答,这样一来,利于学生口语的表达,让别人听了也会觉得很有条理。理解课文的整个过程中学生紧紧抓住“作者需要它什么?”进行理解,理解深刻叙述理由也很有条理。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当别人的理解对自己有所启示时,同样会毫不迟疑的举手参与补充。因为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认真思考,使得大家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也就十分明确的摆在大家的面前了。在最后总结概括时学生用词准确无误,使整个学习的过程非常完整。

把课堂上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当学生充分领悟到挑山工的精神时,我让学生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这种精神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需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想到自己的学习需要这种

心中有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精神,还想到很多成功人士就因为具有了这种心中有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精神才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例如:中国的舟舟、张海笛、外国的诺贝尔、海伦凯勒等,学生用他们的语言表达出了对这些人的尊敬,也真切的了解到了这种精神的重要性。

升华中心引出反思。在给学生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我又根据课标体现了读写结合的课题思想。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有的学生这样写到:我们都应该像挑山工那样具有心中有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精神。如果你想完成一件事,既便这件事有些坎坷也不能放弃。还有的学生写到:我们做任何事情就应该坚持到底,或许在你成功的道路上会有许多波折,但是只要你坚持,你就会成功。做事要脚踏实地的去做,不能投机取巧,因为在成功的道路上是没有捷径的。听到学生们的肺腑之言,我感叹到:就像同学们所说的,在捷径上得到的东西决不会惊人,当你在经验和诀窍中碰得头破血流的时候,你就会知道在成功的道路上流的不是汗水而是鲜血。他们的名字不是用笔而是用生命写成的。希望同学们以此来激励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教师的小结给整篇文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篇3:语文:第七单元《挑山工》1教案(教科版四年级下)

一、内容的科学性

《太阳》介绍的是与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 说明太阳和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月球之谜》是一篇介绍月球知识的短文, 文章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 继而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 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 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 在介绍月球知识的同时, 激发起人们探索月球和宇宙的兴趣;《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以“我”的一次上网经历, 介绍了网络的特点和作用, 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现代科技带给人们的便利;《果园机器人》以服务于丰收果园的机器人为主人公, 通过它能采摘成熟的水果, 介绍了电脑的相关知识。

二、结构的严密性

就篇章结构而言, 四篇文章的主要特点是清晰缜密, 逻辑性强, 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 准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如《太阳》一文, 全文共有两部分内容, 一是介绍有关太阳的知识, 二是说明太阳与地球有着怎样密切的关系。这两部分内容有着内在的因果联系, 文章的叙述层次非常清楚:正因为太阳很大很热, 离我们又很远, 所以才能给地球送来适合人类生存的光明和温暖, 人类生活的世界才会这么美丽可爱;再如《月球之谜》的第三至第六自然段, 这几段文字以并列式的结构分别具体地列举了月球的不解之谜, 其中每个谜的提出都是先列举实验结果, 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从而揭示其中的神秘之处。

三、表述的趣味性

四篇课文都是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介绍科学知识, 文章或采用拟人法、故事法, 或用比喻法、描写法, 灵活多变, 趣味盎然。如《太阳》以羿射九日这个古老的传说为文章的开头, 吸人眼球, 引人入胜;《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不仅内容有趣, 角度新颖, 课题亦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文章名为讲述上网经历, 实为介绍网络知识, 中间穿插“我”爸爸妈妈的讲解, 使得深奥专业的网络知识变得浅近且有趣。

四、语言的生动、准确、形象性

语言的生动、准确、形象是这四篇短文的又一显著特点。如《太阳》一文, 作者在介绍太阳时, 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引用、分类等多种方法, 这些方法语言生动、准确、形象, 使一些抽象的或不好懂的知识显得具体、通俗、明了;《月球之谜》第一段用优美的文字, 渲染了月光给人们留下的美好印象, 不但突出了月亮本身的魅力, 而且与下文中月面的荒凉形成对比。文章在介绍月球的几种难解之谜时, 又巧妙地运用疑问句和感叹句, 强化了月球的神秘。

综上所述, 四篇文章就其内容、结构、表述、语言等方面都有着共同的特点, 是一组向学生进行科学知识教育的科普类短文。那么, 这类课文应怎样教学呢?仅谈三点建议:

一、把握教学目标, 落实教学重点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 发展思维能力, 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课程总目标的一段文字。我们认为, 这段文字对教学科普类短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贯彻和落实。此外, 就此类课文的教学而言, 笔者认为, 下列三项目标不容忽视:1.在课文学习中了解自然科学知识, 学习用联系的眼光看待自然界, 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2.学习、体会、借鉴运用文章的表达方法, 积累语言, 培养读写能力;3.加强思维训练, 渗透唯物辨证观点。进行适当的科学世界观的启蒙教育。总之, 在总体把握教学目标的前提下, 以科学知识教学为重点, 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为出发点, 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为归宿, 学好、教好此类课文。

二、搜集相关资料, 拓展课外知识

教者在教学此类课文时, 可根据课文内容, 布置学生搜集、阅读、整理相关的知识资料, 拓展学生的知识。如教学《月球之谜》时, 课前布置学生围绕月球收集材料, 可以是月球的图片, 可以是与月亮有关的故事传说, 也可以是描写月亮的诗句, 通过相关资料的收集以增加学生对月球的进一步了解。

三、读、说、写有机结合,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根据本组教材在内容、结构、表述、语言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一资源, 将读、说、写有机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读———感悟表达效果。

这几篇短文, 在写法上很有特点, 语言优美, 文字流畅, 既浅显易懂, 又具体明了。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来体会、感受。如在教学《太阳》的第一自然段“有这么一个传说, 古时候, 天上有10个太阳, 晒得地面寸草不生”及篇末最后一句“一句话, 没有太阳, 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这两句时, 教师可通过范读、领读等方式指导学生读出句中恰当的停顿, 读出语气的轻重缓急, 以更好地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读前句时可在“有”后面稍做停顿, 读“这么”时, 语气可稍重些, 之后语气稍变, 用娓娓道来的语气读“古时候……”一段, 在叙述中给人一种神秘之感, 从而产生对太阳的好奇之心、对探究宇宙的浓厚兴趣。读篇末一句中的“一句话”、“没有”、“美丽可爱”等词, 要读得重些, 慢些, 以表示肯定的语气。

说———表达奇思妙想。

教学本组教材时, 应结合《语文园地六》口语交际的安排, 借助口语交际中的示例和本组教材的学习, 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以奇特合理的想象, 大胆地说出自己在发明创造中的奇思妙想, 在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同时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写———训练综合能力

篇4:语文:第七单元《挑山工》1教案(教科版四年级下)

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认识4个生字。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父母的心》是日本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川端康成写的一篇小小说。作者怀着淡淡的哀怨,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发生的至亲至爱的故事,优越的条件,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素,动人肺腑的亲子之爱正是日本传统文化的精粹——平凡的故事,催人泪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创设情境:文章的题目是《父母心》,似乎不太完整,请读文章后补充:父母心是——(小组内交流、补充、完善,再全班交流)

1.围绕“父母的心”设置了哪些画面?你能否用一两句话写出“那位父亲”和“那位母亲”的心理?

2.你认为文中哪个画面最感人?请简述理由。

3.总结明确:作者就是这样用曲折的情节一波三折的展示了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表现深刻的主题思想。

三、合作交流,理解课文(感受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

1.教师组织交流:文中不送走子女是爱,那么《妈妈,再爱我一次》中妈妈送走了儿子,是不是代表她不爱儿子了,请谈谈你的看法。

2.有人认为两口子“宁愿一家六口饿死”的做法很不“明智”,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简述理由。

3.总结交流评价:爱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合作积累

1.学习生字

2.用“鲜花、果实、风华正茂、饱经风霜”四个词语中的任意三个,创设情境写一段完整的话,不少于50字。(提示:可结合日常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爱的表示)

3.课后你收集到哪些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

选出其中最适合送给你母亲的谚语、格言、诗歌,并说明理由。

五、布置作业

1.制一张卡片送给父母,以表达对他们的理解、感谢,主题自定,可提上收集的格言、诗歌等。

2.设想一下,这一家人在团聚以后遭遇如何?续写一故事。

板书设计

要求送孩子时 送走长子时

次子换回长子时女儿换回长子时父母的心

犹豫不决,要求商量

条件优越,减轻负担

可难舍长子,想法换回

难舍次子,设法换回

篇5:语文:第七单元《挑山工》1教案(教科版四年级下)

教学内容:踢毽子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体会童年的生活乐趣和纯真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做毽子的方法,从中体会到自己动手做毽子的乐趣。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趣导入)4~

同学们,你们课间爱做什么游戏。大家既然这么爱踢毽子,想不想亲自动手做一个呀?让我们快快进入今天的“快乐读书屋”吧!板书课题:踢毽子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22~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做毽子的步骤。

2、小组内互读,有疑问的地方标在书上。

3、结合实物,理解课文。

(1)、出示毽子,引导学生通过读、议、画的方式,明确毽子是如何做出来的,什么样的毽子既美观又好踢。

(2)、学生自由汇报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师生共同解决。

4、拓展延伸。你还会做什么玩具,从中有什么感受?

三、检查识字。10~

1、出示生字所在的词语。(同座之间互相交流记忆)

2、学生自由读后教师指生读

3、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黏”是多音字(板书)。

四、总结 4~ 说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教师建议:课间进行踢毽子比赛,共同感受活动的乐趣。板书设计: 快乐读书屋 做毽子

篇6:语文:第七单元《挑山工》1教案(教科版四年级下)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人体的各个不同部分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

过程与方法:

1、能够用画图的方法,直观的表现人体各个器官之间的关系。

2、能够反复对自己的绘图作出修改、完善,掌握画图的方法。

3、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2、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

3、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认识,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二、教学重点

人体的各个不同部分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

三、教学难点

能够用画图的方法,直观的.表现人体各个器官之间的关系。

四、课前准备

人体模型

五、活动过程

(一)引入

全面回顾前面学生所了解的人体的骨骼肌肉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的工作过程中,各系统内部不同器官相互之间的协作关系,同时还将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跨系统之间的协作关系,较全面的将人体的系统化结构呈现在学生面前。

1、人体的各个感官怎样协同工作

(1)小组讨论或集体研讨“人体的各个器官怎样协同工作”, 用图、文呈现。

(2)交流研讨,共享彼此的认识

(3)绘制表示简单关系的画图。

(4)交流研讨,在简单绘图的基础上寻找图与图之间的关系,并以此关系绘制新图。

(5)修改完善(循环反复)

讨论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每节课中呈现的系统内部的协同工作;二是(如卡通人物所说)联系各个教学活动中涉及的人体活动,找出不同系统间的器官协同工作的情况。最后学生建议制作卡片进行拼摆,利于表达想法也利于他人理解。

2、人体各器官之间的联系

学生将要全面的思考人体各个器官之间的联系。需要通过讨论来丰富自己的想法,以寻求找到更多更广泛的联系,扩充自己的认识。在画图的过程中,也需要学生对各种联系反复思考,以寻找最适宜的表述方式。

画图的指导

在本课,学生用画图的形式来表现对本单元学习的理解。以前出现的多为较简单,面对比较复杂的关系,画图的难度就比较大了,这时候需要教师的指导。

3、健康生活

篇7: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4单元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4单元)

7未来的智能汽车 教材简析 《未来的智能汽车》是第4单元的一篇以现代科技为内容的主体课文。课文主要介绍了未来用计算机控制的全新智能汽车。文章通过想象向人们介绍了具有特殊功能的未来智能汽车舒适、安全、快捷、方便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为科技事业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设计理念 1以读为主,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阅读,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说明顺序。 3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基础知识训练,思维创新和表达能力训练,有效落实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未来智能汽车的特点和功能,理解“科技会推动社会的进步”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从整体到部分的说明方法。 4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惬意、智能”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未来的智能汽车的特点和功能。 2理解、体会未来智能汽车的特点与功能方面的一些专业术语。 教学准备 图片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同学们,汽车是我们很熟悉的一种交通工具。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高科技产品――未来的智能汽车。板书课题,理解“智能”的意思。 2播放影视资料,了解汽车的发展史。 3汽车发展到了今天,与人们的生活已经密不可分。这节课,我们将了解和认识一种智能汽车,它将把我们带入未来崭新的科技时代。同时,我们还可以在本文中了解到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顺序和方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 思考文章说明的内容――未来智能汽车的优点。 3学生回答。 教师相机板书:优点舒适、安全、快捷、方便 (从智能汽车的优点入手,直奔课文中心内容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齐读课文1~3自然段。 写说明文一般情况都是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即说明介绍性的`语言,而这篇课文的前3个自然段却不是直接用说明性的语言。请快速读课文的1~3自然段,看看写了什么,怎样写的。 2理解故事。 为了说明未来智能汽车的优点,作者一开始就给我们讲了一个想象的故事。 3.理解重点句子。 (1)“他惬意地坐到座位上,安全带自动系在他身上。” 理解“惬意”的意思并造句,再读一读这句话,看看这句话写出了智能汽车的什么优点。(舒适、方便) (2)“一路上,汽车好像长了脚和眼睛一样,自动躲开障碍物,转弯,超车,洪刚则在座位上边喝牛奶,边欣赏着窗外美妙的景色。” 仔细读读这句话,想想这句话写出了智能汽车的什么优点。 (3)“瞧,洪刚的这辆车够神吧!” 怎样读好这句话?练读。指名读。 这辆车神在哪儿?它与现在的车有什么区别?(出示图片,指名回答) (紧抓一个“神”字理解,承接上文:它神在舒适、安全、方便、快捷;引起下文:它神在无人驾驶,无方向盘。它靠什么来行驶呢?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齐读第4自然段。 (1)这辆智能汽车由哪些部分组成呢?用笔画一画。 (2)看这些组成部分,想想智能汽车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板书:特点全部自动化) 5自由读第5自然段。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 (2)教师引导:这部分装置首先确定了你在哪儿和去哪儿,然后帮你选择最佳路线。 (3)打个比方理解,这部分就像汽车的什么?(大脑,指挥员) (4)再体会读这一段。 6分组合作学习6、7、8自然段。 (1)读一读,说说读懂了什么。 (2)打个比方来说明。 (3)汇报学习第6自然段的情况。课件演示,帮助理解。 红外线摄像机――计算机光学感应仪器――综合分析――发出指令 (扫描、监视) (4)汇报7、8自然段。学生自己板书6、7、8自然段打的比方。 7再默读4~8自然段。 看看这一部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板书:整体――部分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相互探究,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弄懂未来智能汽车的特点和功能,把枯燥的智能汽车原理知识变得有趣味。引导学生学习从整体到部分的说明方法。) 四、创新思维,训练能力 1做活动。 (1)创设情境。有一天,有个买车的人来到智能汽车公司,你们都是公司的业务员,你打算怎样把汽车的特点和功能介绍给他呢? (2)同桌练练。 (3)指名表演。 2欣赏未来智能汽车的图片。 3创新想象。 你还想让未来的智能汽车具备哪些功能,使它们更加完美呢? 五、总结课文,激发情感 同学们,汽车的出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使人们进入了科学时代。未来的智能汽车又使我们看到了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迅猛发展。我们从小就要爱科学、学科学,长大了用我们的知识、智慧,创造出更多的高科技产品,使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板书设计 7未来的智能汽车 整体特点舒适、安全、快捷、方便 全部自动化爱科学 部分功能交通信息的自动处理(大脑,指挥员) 自动控制(司机,驾驶员) 故障自动诊断 自动空调(环保员,清洁工)学科学 第2课时 一、回顾课文,感情朗读 上节课,我们了解和认识了未来的智能汽车,看到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激发了我们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大家愿不愿意把这种高科技产品介绍给家人和朋友呢?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名接读课文。师生评议并相机指导。 (通过朗读,强化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锻炼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认读生字,积累词语 1课件出示7个要求会认的生字和1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学生自由认读。 2随意出示这19个生字,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并交流识记方法。 3出示重点字,如:“统、捷”等,看谁记得好、记得准。 4出示词语卡片:障碍、欣赏、瞧一瞧、控制、包括、系统、位置、选择、扫描、巡回、快捷、惬意。 5开火车,读词语。 6交流自己对词语的理解。 7练习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8出示多音字:供。学生查字典注音、组词。 三、实践活动,训练能力 1搜集有关汽车的图片或文字资料,选择你熟悉的一种汽车,并配上相关的文字,说明该车的特点功能。 2充分发挥想象力,想象发明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并介绍其特点和功能。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第八课《新型玻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迅速发展的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2.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 5.句子训练。 教学重点 1.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2.进行词句训练。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日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三)理解词语。 (四)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重点 (一)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二)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谁见过玻璃?你能说说玻璃有什么作用吗? 教师板书:“新型”  “新型”是什么意思? (新的类型、新的品种)  “新型玻璃”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新型玻璃在哪里?它有什么作用?) 教师紧紧地抓住学生的质疑,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以激励性的语言导入新课: 学习了课文我们就全明白了。 (二)教师范读课文。 1.学生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用笔画下来。 (1)夹丝网防盗玻璃; (2)夹丝玻璃; (3)变色玻璃; (4)吸热玻璃; (5)吸音玻璃。 2.这几种新型玻璃,课文是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介绍的? (课文是从1、2、3、4、5自然段中介绍的。) 3.第6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新型玻璃在现代化建筑中所起的作用和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三)指导分段。 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意思?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每个自然段讲的都是一个独立的意思,因此均可以独立成段。由此,可得出本课的自然段也就是它的结构段。 (四)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 1.划出生字、新词及不理解的词。 2.给生字按结构分类归纳。 3.运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例:熟字加偏旁“型、罪、恙、炎、调、促、粘、阻、踪、付、店、废。” 熟字换偏旁“浅”、“线”去掉“纟”换上“氵”;“粘”“战”去掉“戈”换上“米”;“调”“绸”去掉“纟”换上“讠”。 编顺口溜:两“火”“炎”。 编谜语。一“心”咬掉羊尾巴。(恙) 4.巩固练习。 以组词的形式来作巩固练习。 教师可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 比一比,再组词。 型( )非( )足( )发( )付( ) 刑( )罪( )促( )废( )寸( ) 占( )周( )且( )浅( ) 店( )绸( )阻( )线( ) 粘( )调( )祖( )践( ) (五)理解不懂的词。 1.提出不懂的词,学生解答。 2.查字典,理解词义。 例:安然无恙――形容很平安,没有受到损害。 报警――一般指报告紧急情况。本课指发出紧急信号。是动词。 警报――发出的表示有危险的信号。是名词。 奇迹――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自动窗帘”――就是指变色玻璃。  “问世”――词典中解释是指著作等出版跟读者见面。联系上下文本课中的“问世”指“吸热玻璃”早就生产出来和用户见面了。 (六)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老师注意纠正学生的读音。 1.“看守”中的“看”读k1n,不读k4n;“粘在一起”中的“粘”在本文中读zh1n,不读ni2n;“调节”中的“调”读ti2o,不读di4o。 2.“促”“罪”“阻”“踪”是平舌音,“粘”是翘舌音,要读准。 (七)作业。 1.写生字、词。 2.练习读课文。 教学反思:         第二

篇8:语文:第七单元《挑山工》1教案(教科版四年级下)

备课教师贾艳红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编排了三篇课文《雾淞》《春联》《古诗两首》。《雾淞》一文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淞的瑰丽和奇特,向学生展现了一派北国风光,还说明了这一奇观的形成原因。《春联》是一篇介绍春联的通俗小品文,介绍了春联这一中国独有文化的内容和形式特点,告诉学生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处处可以学习语文。《古诗两首》则是要增强学生古诗积累,教学时应充分挖掘诗歌的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喜欢诵读古诗、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3.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4.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背诵出文中的五副春联。通过朗读感受音律美,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秘。5.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3、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

4、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课时划分:

《雾凇》

两课时 《春联》

两课时 《古诗两首》

两课时 《习作七》

两课时 《练习七》

四课时

四、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 调动情感经验 自由表达

23、雾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选择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中的一个造句。

3、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积累优美语言,了解雾凇形成的过程。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交流:复习《九九歌》揭示课题。

1、复习《九九歌》

2、揭示课题。

(1)在这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之际,吉林的雾凇可是闻名全国的呀!它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合称为中国四大奇观。(2)板书课题。①指导“凇”字字形,左边是“冫”,不能写成“氵”。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1)出示自读要求:

①轻读课文,边读划出生词,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②读顺句子,长句间注意停顿。③读通全文,标出自然段序号。(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3)检查自读情况。

①抽读词语卡片,注意纠正下列字的读音:封、凝、零、凇、琼等。

②指读长句如:“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等 ③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词:

长堤 俗称 凝固 摄氏 夜幕 零下 淹没 模糊

2、学生自由识记字形。

3、教师重点强调“凝”、“幕”、“摄”等字。

4、学生动笔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这晶莹夺目的雾凇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江主席在1990年到吉林视察,观赏了美丽动人的雾凇奇观后,兴致勃勃地为此景题词,大家想不想知道他写了什么? 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1、我们一起来把江爷爷的题词读一下好吗?

2、树挂就是......(引导说出课题)板书课题

3、读了江爷爷的题词,大家现在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二、精读感悟:

(一)、景观: ①精读第一自然段

1、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吉林去感受这美丽奇特的雾凇。出示雾凇课件,或书中插图。

过渡:看,它像气势磅礴的落雪,又象梨花缀满了枝头,把神州装点得分外壮丽。

2、大家边看边想,这些图片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句子?(千姿百态、美丽动人、晶莹夺目、粉状玉砌、心旷神怡、美不胜收、洁白无瑕„„)

3、大家说得真好,积累的词语真多,那么课文中是怎样来形容雾凇的呢?自由地读读第一小节,边读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1)指名读,课文中描写雾凇的句子。(2)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a、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句话,其他同学思考,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雾凇的美了? b、指名回答,c、指导把这几个词读一读,要读出词语的感情色彩,边想刚才的画面,边读。

(3)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中再读读.4、这么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谁来试试?

小结: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那美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再次感受它的美。(齐读)

②精读第三自然段:

1、过渡:前一天晚上,十里江堤上还是一片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银白了!

2、(出示图片或看128页插图)现在,你们已经来到江边了,我想采访一位小游客,说说你初见这雾淞时的心情怎样?(指名回答)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把文章的最后一节读一读。(自由读)

3、漫步在松花江畔的人们是怎么赞叹它的呢?(生回答)(出示“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看着后面的感叹号!,读出感叹号的意思,理解这句话。

4、让我们一起去漫步松花江畔,感受一下这如诗如画的美景,齐读一下第三小节。

(二)、形成

过渡:吉林雾凇的景观很美(板书:景观),它们争奇斗艳,是北国风光的景中之绝,但令人民感到奇怪的是:这奇特的自然景观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板书:形成)

1、自由读课文,思考: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吉林雾凇形成的过程是怎样的?

2、指名说

(1)、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

从这句话中你能发现雾凇形成需要哪些条件?(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

(2)、吉林有过于饱和的水汽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 a、从当年12月至......阵阵雾气。(这些过于饱和的水汽能遇冷凝结吗?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b、每当夜幕降临......树木被雾气淹没了。

两个前提条件都符合了,就可以形成雾淞,而且他们形成的过程也是非常美的。

3、老师请同学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出示“每当„„灯光、树影模糊了„„镀上了白银。”)(1)你是从哪些词感受到它的慢的?(指名回答)(将重点字词注上自己喜欢的符号)

(2)你能把这种缓慢的过程读出来吗?先自己试一试。谁想来读一读?(指名读)

4、你觉得他哪些地方读美了,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5、建议读这句话应该读出语气的变化,先是轻轻的,缓缓的,后来就变成欣喜的语气了,谁再来试试?

9、小结:雾凇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顺江绵延,形成的过程又如此奇妙美丽,难怪作者说它是„„(闻名全国的奇观,板书)

三、指导赏背

1、同学们,《雾淞》这篇课文虽然很短,但却把雾凇的美丽写得如此淋漓尽致。大家想不想把它印在脑子里?让我们把这篇文章在完整地、自由地读一遍,然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或一段,背给大家听。

2、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你喜欢的语句?

四、总结全文

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中午赏落花,大家以后如果有机会,可以去亲身体会一下。本学期里,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描写祖国自然景观的课文,课后,大家在搜集一下类似的文章,多了解一下我们祖国的山河之美,能完成这个课外阅读作业吗? 板书设计:

22、雾凇

景观 形成

闻名全国的奇观

教学反思:

24、春联

教学要求: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的五副春联。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3、通过朗读感受音律美,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秘。教学重点难点:

1、对课文中出现的五副春联的理解以及让学生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

2、通过读悟,感受春联的特点:内容美、对仗美、音律美。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张贴大红春联,给节日增添了欢乐祥和的气氛。读读这些春联,就像是漫游在万紫千红的花园中。今天,咱们就一起到这座百花园中去畅游一番。齐读课题:春联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课文,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重点指导下列字的读音:百业兴(xīng)揣(chuǎi)摩

3、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新词:张贴 浏览 增添气氛 歌颂 和睦 欣欣向荣

和谐 声律 揣摩 奥妙 抑扬顿挫

开卷有益

(2)、指名读课文,读了课文,你对春联已有了哪些了解?

4、看来,春联的学问还真不少呀?读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呀!

三、学春联

1、快速浏览课文,并用笔画出课文写了那几幅春联?

2、这些春联该怎么读呢?同学介绍经验和方法,老师及时鼓励表扬。

3、自由练读,指读,同桌互读。

4、创设情境,读好

激情:看着这些春联,同学们想不想选一幅过年时贴在自家门上?可这么多春联,你最喜欢哪一幅呢?希望你们以充分的理由来说一说。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一幅春联进行准备。(2)推荐春联把自己收集的春联读给大家听。(3)小结引导,鼓励表扬

听了你们的推荐,我感到每一副春联都让我爱不释手,春联为节日增添了喜庆气氛。

四、指导学生写字:

1、出示生字词:

增添 浏览 歌颂 欣欣向荣 辞旧岁 声律 开卷有益 张贴 奥妙

2、学生自由识记字形。

教师重点强调“增添”、“览”、“奥”等字。

五、作业:

1、写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每到春节,人们就会欢天喜地地写春联、贴春联,用这种朴素的文化形式来庆祝自己的传统节日,乐此不疲。那么,春联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呢?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美”。具体来说,有哪几方面的“美”呢?

二、品读(第1节)内容美。

1、让我们先来学习第1小节。谁来为大家朗读一遍?

2、那些春联,分别什么意思?默读第1小节,运用做记号的方法自学:用横线标划出春联,标上序号。用波浪线标出相应的意思。

3、同学们,春联的内容丰富多彩,有的描绘了美丽春光;有的展现了祖国兴旺景象;有的歌颂了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生活;更多的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那么对不同的内容分别列举了怎样的春联呢?(学生交流)。

4同学齐读四副春联。

5、出示第一副春联。(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谁来单独为同学们朗读?连请三位同学。其余同学边听边闭眼想象:你仿佛看、听、闻到了什么?(春天到了,芳草茵茵 碧连天,一树树粉红色的桃花开得很旺,散发出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蜜蜂、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这幅春联描绘了美丽的春天。

6、按照刚才的方法学习下面三副春联。(读读,想象,再联系。)

7、交流

(1)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

(春回大地后大自然的秀色,明媚春光照耀下,呈现出百业兴旺的景象。)

(改革开放后各行各业欣欣向荣的景象。)(2)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勤劳致富,生活和和美美;全家团圆,其乐融融。)(3)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

(梅花开放,色彩绚丽,异彩纷呈,翠竹平安生长,生机勃勃。)

(生活丰富多彩,平安吉祥,祝愿。)

8、谁来美美地读读这些对联?

9、读着一副副春联,同学们有什么感受?(我们就像是漫游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会感到生活中充满了幸福和希望。)一起把作者的感慨读一遍。

10、看着这样火热的场面,听着如此激动人心的旋律,相信同学们的心也和老师一样被燃烧起来了,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几副春联。

11、我们在朗读中,充分感受了春联的什么美?板书(内容美)。课文为了有条有理地介绍,用的“有的„„有的„„有的„„更多的„„”这样的句式。让我们来欣赏一遍。分工练习朗读。

12、读了第一段你有什么感受?(用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三、品读(第2节)对仗美。

1、课文第2节介绍了春联的什么美呢?(对仗美)读“对仗”。

2、用文中的话解释一下什么叫“对仗”?(字数相等,词类相当)

3、出示: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这副对联是怎样对仗的?

4、另四副春联又是怎么对仗的呢?任选一副来评析一下。

5、欣赏 填对子

a.爆竹传吉语;腊梅报新春。b.风绿千条柳-,雨()万朵花。找出春联中的对仗

6、小结:春联中的字句真大,对仗工整、精妙,这是一种高水平的技巧。因此作者说:细心揣摩体会,能从中学到一些使用文字的技巧。

四、品读(第3节)声律美。

1、春联第3节是什么呢?指读第3节(声律美)

2、怎样读才能体现出声律美呢?请三个同学读,大家评一下。

(评议中明确“抑扬顿挫、和谐动听”才是声律美。)

3、各自读练。

五、齐读第四段。

为什么说读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学生合作交流)

六、小结

通过《春联》这一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体味到春联的语言美、意境美,所描绘的景色美。)

七、作业

1、摘抄背诵文中的春联。

2、搜集春联的有关资料,准备出一期“创意春联”板报

板书设计:

内容

各种各样

23、春联

特点

对仗

声律美 教学反思:

25、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熟悉、理解古诗,学习生字,能大胆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2.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感受过年的热闹喜悦的气氛

3.为学生补充诗人写诗的背景,体会诗人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春节,导入新课

1、春节是我国最热闹、最盛大、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正如西方圣诞节一样。大家回想一下,我国的春节都有哪些特有的风俗习惯呢?

学生自由述说。教师交流总结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王安石的古诗《元日》,学完以后我们就能知道答案了,板书课题。

3、大家看到课题《元日》,脑子里会产生哪些想法呢?可能 会有同学会问:“元日”到底是什么意思?“元日”就是“元旦”吗。

学生相互交流。

教师总结:“元日”并非现在的一般所说的“元旦”,而是农历正月初一,就是春节。现在“元旦”、“新年”一般会指公历的一年之首,也就是1月1号。而“元日”是农历岁首正月初一,即一般所说的“春节”。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看完课题,现在我们把书打开,看看这首诗到底写的是什么。自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初步感知课文。“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大意;“看一看”,观察课本插图,揣摩诗意。

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

(1)检查读,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指明读。

教师更正读音,着重指出生字的读音:爆、屠、符。(2)检查看,请同学说说看课本插图的意思,大致说说这首诗主要说了什么?

三、精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诗句,学习第一句,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 “岁”就是“年”,“除”就是“过去”,引导学生说出第一句的意思:爆竹声中一年过去了。

2、师: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弄懂了第一句诗的意思,那有谁能来有感情的读读第二句诗,注意第二句的生字词:屠苏。

师生相互交流屠苏的意思:指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日取出来,全家大大小小朝东喝屠苏 酒。据说喝此酒可以避瘟疫。春风送暖,感受美好的春天来临。

学生小组交流第二句诗句意思,指名回答。

3、师:同学们可真聪明,第二句诗句也弄明白了,有信心接受挑战吗?谁能把3、4两句诗连起来有感情的朗读。

师生相互交流重点词意思:①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光辉灿烂的意思。

②总:都的意思。③新桃、旧符:都是桃符的意思。桃符又称桃板。古人认为桃木是五木之精,从汉代起即有用桃木做桃人、桃印、桃符等避邪的风习。我们现在的春联就是从桃符发展而来的。

学生相互交流3、4诗意。

师:有谁能够自告奋勇的跟同学们分享一下这两句诗的意思?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4、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老师要给你们一个更大的挑战,有谁能把整首的

意思说说呢?先自己在下面整理一下。

(爆竹声中送走了一年。春风已把温暖吹进了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门万户。家家都用新春联换掉旧春联。)

学生回答,教师随时点拨,或引导学生相互帮助。

5、师:同学们说的真是太好了,现在我们一起再把这首诗有感情的朗读一下。

6、鼓励学生背诵古诗,小组比赛,哪组背得最好!

四、细读古诗,体悟诗情(课件演示)

1、想一想,作者是怎么样来表现春节的热闹欢乐、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的?又选择了哪些富有节日特色的景物来表现的。

师生相互交流: 放爆竹、喝屠苏、换桃符。

2、议一议,诗人是怎么样通过对新年元日热闹、欢乐的动人景象的描写来抒发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的? 小结:春风送暖入屠苏,元日饮屠苏酒,却是按照先少后老的次序进行的,言辞中寄寓着诗人欣欣然于年轻一辈的健康成长,期待着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年轻人的有所作为,同样也期待着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个“换”字,王安石不仅仅是期待着新桃“换”(变)旧符,他期待着更大的“变”,更深的“变”,那就是变革政治,变法图强。

五、课后作业

根据诗意,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编写一个古诗故事

第二课时

一、谈雪激趣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怎样的雪景?你们看见过在漫天大雪里钓鱼的情景吗?诗人柳宗元就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出示雪景图)

二、初读感知,想像画面

1.听老师配乐朗读,尽可能在脑海中想像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轻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想像画面。3.指生朗读。4.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进入情景,自主学习

1.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2.学生交流。说

(1)你有哪些不理解的词,指出来。请“小老师”帮助解决。绝:绝迹

径:小路 踪:脚印、踪迹 灭:绝,尽 蓑:用棕或稻草等编成的雨具 笠:用竹叶编成的遮阳、挡雨的帽子

(2)根据诗句指生描述图意: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着,接着下起了鹅毛大雪,一连几天也不停,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见一只鸟在飞,所有的路上也看不见行人的足迹。但在冰天雪地里,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却孤零零地坐在一条小船上,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3)刚才这位同学描述的好在哪儿?

(4)你有什么补充的?(强调用自己的语言,自然生动有创造性地描述。)画

(5)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65)听了介绍,在读这首诗,你有什么发现?

(7)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孤独、清高的老人,一起走进这寂寞、冷清而凄凉的世界。(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

四、课外延伸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优秀诗文还有很多。课后同学们从他的作品中再找一二首自己喜欢的诗。教学反思:

习作7

教学目标要求:

1、学习能及时地用文字或照片,把生活中捕捉到的能打动心灵的真实情景和当时的想法记录下来。

2、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多幅图片,准确地把握图意,通过丰富而独特的想象,连贯、具体、生动地写一篇短文,再现当时的情景。教学重难点:

重点做到说写结合,图文结合,把事情的过程写具体,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场景打动我们的心灵,如果我们能做个有心人,及时地用照片、文字或是自己下的方式把它记录下来,打动的不仅仅是我们自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一组从生活中捕捉到的真实景象。

2、出示文字:星期六的傍晚,天阴沉沉的,还不时飘着细雨,几只家燕在马路上无忧无虑地嬉戏着。突然,一辆大货车呼啸而过,我的心一紧,禁不住闭上了眼睛,我知道不幸的事发生了„„

3、同学们,读到这儿你的心情怎么样?谁来说说你的感受?

4、猜猜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生猜想)

5、出示照片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看从现场给我们拍摄到的六幅照片。出示挂图中的六幅照片。

二、指导看图

1、要想详细了解当时的情况,还得仔细地观察图片。让生回顾学过的看图方法。

2、师做总结:观察图片要按序观察,合理想象。(板书)

3、引导观察一至五幅图

三、说一说

1、学生自由练说图意,师巡视指导。根据提示:看看那几只家燕的神态怎样?它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它们又会怎么做呢?

2、选择最打动自己的画面仔细观察,展开想象,同桌互说。

3、全班交流:哪些画面最打动你?为什么?

四、写一写

1、学生完成初稿

提示:根据自己的需要,从下列词语中选取几个词运用在你的习作中,也许会给你的习作增色不少。

奄奄一息 挣扎 惊恐 愣住 凝望 不知所措 心如刀绞 悲痛欲绝 泪如雨下 凄惨 哀鸣 声嘶力竭 竭尽全力 拉拽 叼盘旋 默默无言 精疲力尽 无可奈何 肝肠寸断

2、展示评议。

五、布置作业

修改自己初稿。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要把文章写得生动,除了仔细观察、合理想象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反复地修改自己的作文。俗话话:“文章不厌百回改”所以老师希望你们写好作文后,一定要认真修改,仔细推敲习作中的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只有这样,作文的水平才能提高得快些。老师相信你们通过努力也一定会把本次习作写得很好的。

二、修改习作

1、学生自己修改

2、小组相互修改

把你的习作跟小组里的同学交换,互相修改。你觉得他哪个地方写的比较好,哪个地方还要修改的?

3、指名朗读习作,师生评议

把修改好的习作读给大家听,看看还有那些地方需修改。师生共同评议。

4、再次修改

三、认真誊抄习作

教学反思:

练习七

【教学目的】

1、处处留心,读短文,理解春联的含义。

2、读读背背,积累成语和春联。

3、写好钢笔字。

4、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压岁钱应该如何用才有意义;每个同学都能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准确地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积累成语,使学生明白压岁钱应该如何用才有意义。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第一部分:

1、读处处留心一段话。

2、说说你觉得该补个什么字?

3、学生自由练习。

4、交流讨论。

5、照样子对对子。(1)读一读例子。(2)自己试着对一对。(3)同座交流,集体交流。

二、作业:

1、对对子:见书134页 第二课时

一、成语积累:

1,学了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后,你们悟道了什么? 2,读读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3,查阅词典,结合实际,说说你对成语的理解。

二、分组读背成语: 1,教师巡视检查。2,小组竞赛。

三、学习春联:

1、读一读春联。

2、说说这些描绘了什么景象?

3、学生互读互背。

四、写好钢笔字:

1,观察范字,要注意的笔画。2,练习写钢笔字。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压岁钱怎么用

教学目标:口语练习

一、导入课题。小朋友们,过年的时候,你收到过长辈送给你的压岁钱吗?今天我们口语交际的话题就来谈谈压岁钱怎么用。随机板书课题:压岁钱怎么用?

二、小组交流。你用压岁钱都做了些什么?在小组内讲给小朋友听听。

三、小组汇报。

1.每组推荐一位小朋友,上台讲讲你是怎么用压岁钱的?其他小朋友请认真听,看看台上哪位小朋友说得清楚、明白。

2.学生上自讲述自己对压岁钱的使用情况。3.学生评价:你认为谁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明白了? 4.台下学生说说自己和台上哪位同学的做法一样。5.如果台下小朋友有自己的做法,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教师小结。下面讨论讨论,你认为谁的压岁钱用的最有意义,谁说得清楚、明白。(小组交流)

五、谁愿意当一次小评委,评一评谁的压岁钱用的最有意义?为什么你认为他的压岁钱用的最有意义?

六、教师小结。小朋友评价得都很有道理,所以我们的压岁钱应该用在孝敬长辈、学习、帮助他人等该用的地方。

七、小组准备短剧。下面我们小组交流一下,你们最欣赏怎样用压岁钱,编一个短剧表达你们的意思,一会儿我们上台展示。

八、小组汇报。

1.老师指导一组学生表演,学生分角色扮演,目的是使学生交谈起来。

2.再请一组学生表演。

九、教师小结。会天,小朋友明白了应该怎样花我们的压岁钱才有意义,希望大家按照我们说的去做,好吗?

篇9:语文:第七单元《挑山工》1教案(教科版四年级下)

教科版语文三年级上第七单元复习教案

第七单元知识点整理 一、看拼音写词语 xié pō fēng lín shuāng yè lǒng gài cāng máng chōu chū jī xuě zhǎng mǎn xià tiān zǎo chén nóng wù rǔ bái zhào shè wǔ yán liù sè fēi wǔ xiàn gěi shān dòng féi hòu yī kào 二、多音字组词 处 勒 数 涨 没 刨 铺 背 嚼 矫 难 折 参 恶 累 薄 三、把下面的句子整理成通顺的句子 (1)像 无数星星满天的碧玉盘里撒在珍珠的 (2)散步悠闲的小鹿在 几只树林里 四、日积月累 桃红复含宿雨,( )。( ),( )。―王维(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 )。( ),( )。杜甫(唐) 两岸青山相对出,( )。――李白(唐) 五、你能仿照它们再写几句吗? 一根根原木随着流水往前漂,像一支舰队在前进。 1、 ,像 。 2、 ,像 。 3、 ,像 。 六、、照样子,改变句子,使意思不改变。 1、例、这种电话难道不新奇吗? 这种电话很新奇。 这难道不是沙漠奇观吗? ( ) 2、例:沙漠里的景象不仅美丽而且新奇。 沙漠里的景色真是美丽而新奇啊! 大家都觉得流沙有趣。 ( ) 七、默写古诗 山行 敕勒歌 解释诗中词语的意思 石径: 白云生处: 坐: 霜叶: 见: 敕勒川: 穹庐: 笼: 苍: 茫: 九、比一比,再组词 径( )苍( )斜( )夏( )茫( ) 经( )仓( )叙( )复( )芒( ) 十、根据意思写出对应的诗句。 1、经霜的树叶比二月的红花还红。( ) 2、蓝天无边无际,草原没有尽头。风吹过,草儿低,出现了一群群牛羊。 ( ) 十一、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被字句” 他把薄饼吃了。 十二、填空 ( )的木耳 ( )的大花坛 ( )的天空 ( )的宝库 ( )的小兴安岭 ( )的野花 1.秋天,森林向人们献出了( )的山葡萄,( )的`榛子,( )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 )的药材。 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 ),是一座( ),也是一座( )。3、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 .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美丽的 叶子 枝条 升起 嫩绿的 海洋 浓雾 抽出 蓝蓝的 公园 舰队 融化

篇10:语文:第七单元《挑山工》1教案(教科版四年级下)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鱼游到了纸上》,略读课文《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从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到残疾人,普通人,课文中这些人物的身上都具有一种执着、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

【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正处在由低年级转入高年级的分割点。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都还有限。因此,在学习本单元时要指导学生从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整体把握既是阅读理解的起点,又是阅读理解的归宿。初读课文时,要引导学生弄清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鼓励学生把自己最先的感知表达出来。细读课文之后,再回到整体,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的生字,能正确读写本单元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的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3.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4.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5.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的启发,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6.初步学会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反映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7.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8.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平时留心观察、注意积累,勤于表达。

【教学建议】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 的哲学家亚里土多德的理论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和猜疑中走上比萨塔,用事实证明了真理,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课文紧紧围绕 《全神贯注》这篇略读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文中对罗丹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生动传神,使我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充分表现出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和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学习做事要有执著的态度和全神贯注的精神,培养一丝不苟的作风;二是初步学习通过人物言行等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鱼游到了纸上》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课文在写法上有两个特点,一是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二是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很有启发性,令人回味无穷。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从青年人做事勤奋、精神专注中受到的感染,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二是学习作者对人物的观察和描写方法。《父亲的菜园》这篇略读课文记叙了父亲在一片荒凉的山坡上开垦一块土地,使它成为“我家”菜园的事,表现了父亲勤劳、坚毅的品质,体现出作者对父亲、对土地深厚的感情。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依次写了“失去菜园、决定开垦、开垦荒地、垒上石墙、种上豌豆、豌豆肥田、拾粪肥田、菜园丰收”这几个方面 的内容。通过对父亲言行的具体描写,表现父亲的优秀品质是本文表达上的一个特点。引导学生从描写父亲开垦菜园言行的词句中体会父亲勤劳、坚毅的品质,感受父亲对劳动、对土地的爱是教学重点。

【教学课时】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二课时

26全神贯注 一课时 27鱼游到了纸上 二课时

28父亲的菜园 一课时教案

语文园地七

篇11:语文:第七单元《挑山工》1教案(教科版四年级下)

设计理念:

古诗的教学比较枯燥,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学相长,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视学生独立钻研文本,潜心读文,使学生经历阅读实践。在师生与文本平等对话的过程中,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将“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与诗人的情、诗句的情形形成共鸣,使学生入情入境,读得更有滋有味,从而深化了诗的意境,使诗境丰满,深入人心。教学过程

一、熟读成诵(5分钟)

1.同学们,一首好诗,就是一幅图画,可以看到春夏秋冬,也是一种心情,可以读出喜怒哀乐,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题目是江雪。(齐读课题)

2.这首诗的作者了解吗?作者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柳宗元,他一生留下的诗歌、文章有600多篇,他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3.(出示古诗)全诗只有20个字。请大家自由读几遍,读正确,读通顺了,还要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

(评价:①你读得很正确。②你注意了古诗的节奏。

③特别是结尾处,你注意了节奏,放慢了速度。)

二、读出画面(15分钟)

1.我们学过那么多古诗,我们都知道一首古诗就是一幅画,我们读古诗就要读出画面,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认真地读这首诗,你可以抓住一个词,也可以抓住一句诗,边读边想,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然后请你和同桌一起说说。

2.过渡: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相信你们想得肯定也很美。3.交流:让我们先放眼远眺,谁来读这两句话?(1)出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指名读)从这两句中,读出了怎样的画面? ①千山鸟飞绝:

从你的画面中,老师看到了山,这是怎样的山啊 ?(你从哪里看出有很多山——千山)A.引导山的多。有一千座山吗?虚指,夸张的手法。表示多的意思,请你读好:千山。你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山?(连绵起伏,重峦叠嶂,拔地而起)过渡:山除了多,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B.引导山的寂静。为什么?(鸟都飞走了,没有了)你从哪儿知道一只鸟也没有了呢?(绝:绝迹)。

一鸟不鸣山更幽,群山更加寂静了,你来读。(你读出了寂静)谁再来?(指2名)②万径人踪灭

过渡:谁再来说说,你读到的画面? 生交流

从你的画面中老师看到了小路,径就是——小路。这是怎样的小路啊?

A.引导小路的多。真的有一万条吗?这里的万径同样也用了夸张的手法。请你读好:万径。你想到哪些词语来形容小路?(弯弯曲曲、纵横交错)

B.这样的小路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为什么?(没有脚印,很冷清。)你怎么知道的?(灭:消失)

是的,没有人的小路是多么的冷清,谁来读第二句?(多冷清的小路)谁再来?(指3名)③谁再来完整地说说你读到的画面?用上刚说到的词语。(指2名)④为什么会不见一鸟、不见一人呢?(当时下雪了)

诗中描写的雪给你们什么印象?(雪大)从哪些地方看出雪大? 预设:①从图中可以看到雪下得很大,山被遮住了,一片雪白。

②从“鸟飞绝”可以看出来,雪下得太大了,天太冷,连鸟儿都藏起来了。③从“万径人踪灭”也可以看出来雪下得大,路上行人的脚印都被雪给遮住了。

小结:看,一个“绝”和一个“灭”字,就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只鸟也没有的寂静,一个人也没有的冷清,唯有皑皑的白雪,这两个字用得多妙呀!请你读好这两句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份寂静和冷清。

指3名读(评价:多寂静呀!多冷清呀!多凄凉呀!)齐读

(2)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江上,出示: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谁来读这两句诗?指名读。你读到了什么画面?

A.有“舟”

你怎么知道只有一条船?—-孤舟 B.有“翁”

你怎么知道只有一个人?——独钓。这孤舟上有谁?这是一个怎样的人?(老渔翁)你怎么知道是老渔翁的?(翁在古代一般指老年的男子)看,老人头上戴的就是笠,身上披的就是蓑。蓑衣通常用稻草制成的,斗笠用竹叶棕丝等编织而成,它们是用来挡风遮雨。

4.此时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首诗吧!边读边用心想其中的画面。

5.同学们从诗中读到了这么多画面,读出了这么多景物,看(出示图音乐)这就是你们刚才读出的画面:连绵起伏的群山上不见一只飞鸟,所有的路上都不见一个行人,举目望去,唯有皑皑白雪,只见在孤零零的一条小船上有个渔翁,他独自一人冒着风雪在江面上垂钓。这幅画中的景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指3名)板书:景

是的,多么寒冷,请你带着这种感觉读。(评价:读出了寒冷。)多么寂静,请你带着这种感受读。(评价:读出了寂寞。)多么凄凉,请你读。(评价:你读出了一份凄凉。)

6.多寂静,多冷清,多凄凉的画面呀,齐读。(板书:凄凉)

三、读出情感(15分钟)

(一)情之孤独

1.刚才同学们从这首诗中读出了了凄凉的画面,下面请同学们再自己读读诗,你从中又能读到什么?从渔翁身上体会出什么?(指3名)预设:我从中读到渔翁孤独寂寞的心情。

2.很好,同学们从诗中不仅读到了景,还读到了情。板书:情 3.从诗中哪些字词中感受到渔翁的这种心情呢? 预设:“绝”“灭”“孤”“寒”“独” “雪”

如果这些字有颜色,在渔翁的心中它会是——(生说:灰、白),如果这些字有温度,它会是——(生说:冰、冷)

4.谁再来读,体会渔翁的这种心情?指3名(你读出了渔翁的孤独,真是形单影孤。)5.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柳宗元写于何时何地吗?

(播放音乐):柳宗元是个才华横溢的青年,21岁时就通过考试当上了官,他关心人民疾苦,立志改革腐败的政治,可是却遭到了一些人的打击和迫害。又被贬为司马,那是个荒凉偏僻、人烟稀少的地方,这对他来讲,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不到半年,他的母亲病故,这正是精神上的打击。这重重打击更加击破了柳宗元早日复职,早日复用,重返官场的梦想,此时他多么希望有人帮助赏识自己啊。所以,他写下了《江雪》。

6.听完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你又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想说的?(指3名)预设:① 我觉得诗人和渔翁一样的孤独。② 我觉得诗人在写渔翁,其实在写自己。

是的。诗中的渔翁正是诗人自己啊,他的内心世界和雪一样的寒冷,他和老人一样孤独啊。(板书:孤独)这位老人寒江独钓正是柳宗元自我形象的写照和精神的寄托。7.现在这个 “寒”还仅仅是天气的寒冷吗?更是诗人心里的寒呀。

8.诗人的心中的寒就藏在诗中,把每句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一读。——千万孤独。这不是一般的孤独,是“千万孤独在一身”啊!再读 这“千山万径”的背景越广大,诗人也就越孤独。再读。

9.(放音乐)一首诗,一份情。如果说,这漫天飞雪是这首诗的基调,那么,这千万孤独就是这首诗的诗情啊!你们难道不想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吗?试着把柳宗元内心这千般孤独,万般孤独读出来。指3名(听出了一份孤独)(听出了一份悲痛)(真是千万孤独啊)——齐读。

(二)意之坚强

1.同学们,再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副冰冷的画面,走到这冒雪独钓的老渔翁身旁,你有什么问题想要问他吗?

预设:① 老渔翁(老爷爷),这么冷的天,你为什么不回家呆着,反而要一个人出来钓鱼呢? ② 老爷爷,冰天雪地的,您能钓到鱼吗? 2.让我们来看看古人是怎么想的吧。

寒江鱼伏,钓岂可得,此翁意不在鱼也。—— 朱子荆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引导生回答:在严寒的江面上钓鱼,鱼儿都躲在了深水下,能钓到鱼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渔翁之意并不在能钓到鱼。

3.原来渔翁的目的并不是钓鱼,那老渔翁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教师适时引导:等待希望或机遇、等待时机、等待复职、希望重新上任、希望有人帮助或赏识自己等。)

4.同学们,你们真是柳宗元的知音啊!原来渔翁之意不在鱼啊。

5.尽管老渔翁的心情孤独寂寞,但他有没有被寒冷吓到?他——(读)独钓寒江雪。这是一个怎样的老渔翁?(坚强不屈、不怕严寒)

6.这也是一个极具个性的,孤傲的柳宗元。虽然朝廷把他一贬再贬,但是他是不会屈服的。他不屈不挠地——(读)独钓寒江雪。(板书:坚强)

7.这首诗中,诗人正是通过对凄凉环境的描写、借老渔翁这不畏严寒的形象来表达自己不怕困难的决心,在古诗中这叫“借景抒情”,借景来抒发诗人内心的感情。因此,我们读诗更要读出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感情。

8.(音乐)现在,你就是柳宗元,请我们再来读一读江雪,感受一下柳宗元的心声吧!(孤独的背后透露出一种坚强)

9.让我们闭上眼睛,一齐有感情地背诵《江雪》!(同学们读懂了柳宗元的心)

四、读诗更是读人(5分钟)

1.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江雪》,学得很好,下面我们再来看这一首诗。出示:题秋江独钓图(清•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壶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2.师范读后问:你们也细细地品一品,这首诗与《江雪》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生自己练读。

3.指名说。

A.相同:都在江上;都是一个人;都是一个披蓑戴笠的老翁;都在钓鱼。(人物相同、事件也相同)

B.不同:景色也不一样(一个是“天寒地冻”,一个是“秋意正浓”。)心情更不一样,(一个是苦闷孤独的,一个怡然自得的、逍遥自在。)

C.这首诗中的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诗人是怡然自得的?从诗句中可以看出——“一曲高歌一杯酒”,也就是一边唱歌一边喝酒.4.及时介绍作者:王士祯出生在官宦家庭,22岁时通过考试也当上了官,他的官途很平稳,一直当到了刑部尚书,很是得意。因此他逍遥自在,很会享受生活。

5.我们从诗人的简介中了解到,当时王士祯是刑部尚书,而柳宗元却被贬永州。可以说一个是官场得意,一个是官场失意。

通过比较,我们就能感受到,人生的遭遇不同,诗意也就不同。所以,读诗,更要读人。

五、总结

1.学到这儿,我们今天的学习就要结束了,我们回顾一下,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古诗《江雪》,我们明白了,学习古诗时可以这样学:读诗要读出画面、读书要读出情感、读诗更要读人。

2.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古诗,当然如果你发现了更好的学习古诗的方法也可以和大家交流。

六、作业

上一篇:大学德育下一篇:党支部走访慰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