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2024-04-16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精选6篇)

篇1: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奇妙的自然”这一主题来编排的。《雾在哪里》一课将“雾”化身为淘气的孩子,通过不同地方的雾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自然现象“雾”的奇妙。童话故事《雪孩子》将水的变化常识融于故事之中,让学生感悟雪孩子舍己为人的品质的同时了解到雪化成云的过程。通过本组学习,相信一定会激起学生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的欲望,同时也激发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会认52个生字。会写32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过程与方法:能通过品读课文,了解到各种自然现象并感受到自然现象的奇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写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熟练的背诵古诗。教学本单元教材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产生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了解,可让学生通过观察收集等方式自主学习,以更好地了解到大自然的神奇。从而使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得到升华。古诗二首

教材分析: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记游写景短诗。它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山寺屹立山巅的非凡气势。《敕勒歌》这首诗描绘了敕勒川的壮丽景象,语言精练传神,意境优美,是描绘景物的名篇。

学情分析:

《敕勒歌》在内容上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重点要做朗读方面的指导,应让学生读出古诗特有的韵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并背诵两首古诗。过程与方法:能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古诗的意思,结合课文展开想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草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读背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两首古诗豪迈的意境。教学难点:

根据古诗的内容展开想像,并把想像的画面表达清楚。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谁能背诵出《静夜思》?指生背诵。

2.你知道这首诗是哪位诗人写的吗?(唐代著名诗人李白)3.今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一首李白夜晚住宿在山上寺院时所写的诗。4.出示课题:夜宿山寺,生齐读课题,随课题教学生字“宿、寺”。

二、初读感知,识字学文。

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及时在书中圈出不认识的字。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全诗,多读几遍。3.同桌互相检查正音。4.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课件出示诗中生字:危、辰、恐、惊。

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赛读——去掉拼音读——齐读。(师生及时评议)5.交流古诗朗读。

(1)指生读诗,他生评价。

(2)指生读词:高百尺、摘星辰、高声语。(3)自由朗读全诗。

三、图文结合,了解诗意。

1.出示课件,找一找山寺在哪里。

2.出示前两行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引导学生想像画面,理解诗意。

(1)理解“危楼、星辰”的意思,感受楼的高。

(2)说说:假如你就站在这山顶寺院的高楼上,你会有什么感觉?体会楼的险。(3)用自己的话说说你想像到的画面。3.指导朗读。(1)老师配乐范读。(2)学生试读。(3)指名读。

(4)全班配乐齐读。

4.课件出示后两行诗: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引导理解诗意。

(1)理解“高声语、恐惊”的意思。

(2)站在这高楼上,我们觉得很危险,诗人是怎么想的?(人们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后两行诗。(2)指名配乐读。(3)教师配乐范读。(4)全班配乐齐读。

四、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全诗。1.教师配乐描叙诗境,学生想像画面。2.指名扮演小诗人,表演读。3.师生配乐合作读。

五、生字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危、敢、惊”,生读准音,观字形结构。2.师范写,生临写。3.展示作品,生生评议。

第二课时

一、歌曲激趣,导入新课。1.播放腾格尔的《天堂》,让学生初步感知草原人对草原的热爱。

2.请大家认真观察图画(教师出示教材中的插图),你看到了什么?(辽阔的草原、成群的牛羊)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非常有名的诗歌《敕勒歌》。

二、课件出示背景资料。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这个民族在北方辽阔的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住随时可以搬动的“穹庐”(今俗称“蒙古包”)。

三、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借助拼音读古诗,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及古诗的朗读。3.检查识字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似、庐、笼、苍、茫”,指名读字,他生评议。(2)开火车读——男女生分读——同桌赛读——齐读。(3)交流识字方法:这些生字,你怎样又快又好的记牢呢? 4.开火车抽读词语卡片。

四、再读古诗,感悟意境。1.师范读后,指名朗读。2.班级开展古诗朗读比赛。3.小组合作学习古诗的意思。

(1)自己朗读古诗,圈出不懂的地方。

(2)小组内质疑,他生合作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派代表结合自己的想像,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4.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描绘出的草原风光,让学生再说说后一句画面。

五、在意境中朗读古诗。

1.自由朗读——配乐读——展示读。2.小组展开竞赛,试着背诵古诗。

3.小结:这是一首草原的赞歌,它歌咏了北国草原的富饶、壮丽,抒发了敕勒人对养育他们的草原的无限热爱之情。

六、生字书写。

1.出示生字“阴、似、野、苍、茫”,生读准音,观字形结构。2.师范写,生临写。重点指导:“野”和“茫”。3.展示作品,生生评议。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夜宿山寺

敕勒歌

高百尺 摘星辰(高)天苍苍(天大)野茫茫(地广)不敢 恐惊(怕)

风吹草低见牛羊(牛羊成群)景象壮观

景色壮丽 雾在哪里

教材分析:

《雾在哪里》这篇课文是一篇阅读课文。作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雾”这一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形象地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教材旨在通过这一儿童化的表现手法,使学生对雾出现后的大自然的景象有所了解,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自然的良好习惯。

学情分析:

雾是大家常见的物理现象,但低年级的学生由于所知有限,不能理解它的形成。教学中不必细讲雾的形成,应引导学生抓住雾出现后的景象让学生认识了解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知道有雾的时候,会是怎样的情景,并展开想像说一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朗读雾的话,展开想像仿照课文说一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像云不是云,像烟不是烟,风吹轻轻飘,日出慢慢散。(打一自然现象)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雾,相机教学生字“雾”。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跟随雾的脚步去看一看奇妙的雾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播放课文录音,生边听边圈出不认识的生字。2.生自由读课文,要求:(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

(2)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读准音,记住形,意思不明白的字词可以提出来和同桌合作解疑。

3.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点评并正音。

4.读了课文,你觉得雾像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三、品悟课文,随文识字。你知道雾把什么藏起来了?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学习生字“岸、街、梁”。

四、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雾把什么藏起来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看雾把这些藏起来后的景象。

二、品悟课文,随文识字。

1.生自由读文,想一想:雾到了哪些地方?你从哪儿看到它的淘气? 2.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引导学习识字读文。

(1)课件出示文中第一自然段,全班齐读,通过朗读表现出雾的淘气。

(2)课件出示文中第二、三、四自然段(海上部分),相机教学生字“于、暗”。雾在海上做了什么?海上有什么变化? 同桌分角色读,注意读好雾说话的语气。

(3)课件出示文中第五、六自然段(岸边部分),相机教学生字“甚至”。雾在海岸边干了些什么?海岸边又有什么变化? 师生合作读,注意读好雾说话的语气。

(4)课件出示文中第七、八、九自然段(城市部分),相机教学“躲”。雾在城市上空干了些什么?这里又有什么变化呢? 男、女生比赛朗读,注意读好雾的语气。

3.讨论交流:在作者眼中雾是淘气顽皮的孩子,把自己都玩消失了!同学们在你眼中你觉得雾又是什么呢?

4.小结:因为有了雾的顽皮,大自然多了更多的有趣和神秘!

三、展开想像,练习说话。

1.展开想像,仿造课文任意一节的样子说说雾还会把什么藏起来?藏起来后的景色会是什么样的?

2.集体交流,生生补充,师引导说通顺句子。

四、生字书写指导。

1.出示课后8个生字,生读好音,观清形。2.师范写。重点指导“步、散”。3.生写后,展示交流,生生评议。

板书设计: 雾——淘气

顽皮

海上(藏)

岸边(藏)

城市(躲)暗、看不见

看不见

露出来、消失 雪孩子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讲述一个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欢乐,为小白兔解除灾祸,最后自己变成了云朵的故事。文章文质兼美、极有意境、极富童趣,有利于使学生获得真实情感体验,进而学习雪孩子助人为乐、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

学情分析:

对于刚刚二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文中雪化成云的物理现象是极有难度的。教学时教师要通过演示课件“雪化成水、水蒸气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以此来突破文章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能感受到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欢乐,为小白兔解除灾祸,最后自己变成了云朵的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不同方式的学习,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教学重点:

感悟雪孩子的善良、勇敢,懂得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教学难点:

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题导入。

1.冬天到了,同学们最喜欢干什么?(打雪仗、堆雪人)2.是呀,雪花给我们带来很多快乐。今天我们就来听一个关于雪孩子的感人的故事。3.课件播放课文故事录音,生听后说这个故事讲了雪孩子的一件什么事?

二、自读课文,识字写字。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生根据提示识字写字读文。

提示:(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正确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教他人。(2)同桌互助读好课文。

(3)小组内书写生字,及时评议。2.检查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15个,学生多种形式认字,读后正音。

注意读准“柴、冲、终、淋”4个字的字音;“奔”是多音字,在本课的读音是“bèn”。(2)展示学生书写,生评价。

师指导写好“唱、旁、赶”三个字。(3)指生分段朗读课文,读后评价。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生自由读文,师提示朗读中注意正确处理轻声的读法。如:房子上、树上、地上的“上”;休息的“息”。

2.开展朗读比赛,把喜欢的句段读给大家听。3.小组内讲讲这个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指生认读——竞赛读——齐读。2.分组朗读课文。

3.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朗读感悟。

(一)学习课文第一、二、三段:

1.生自由读文,想一想:雪孩子是怎么出现的? 2.生联系课文说说。

3.我们来看看,兔妈妈跟小白兔堆的是一个怎样的雪人呢?(课件出示雪孩子)4.生看图感受雪孩子的可爱,再读读课文这一部分,注意读好对话。(二)学习课文第四、五、六段。

1.小白兔和雪孩子在一起是怎样玩的呢?课件出示配乐动画,生欣赏后,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注意读出小白兔的开心。

2.小白兔和雪孩子玩累后,他干什么去了?生找出有关句子和同桌交流朗读。

3.就在小白兔睡得正甜的时候,在他身边却发生了一件十分危险的事。这是一件什么事呢?课件播放课文的第六段朗读录音,生边听边想:这样会出现什么后果?(学生想像几种可怕的后果)4.火烧着了柴堆,小白兔却睡得很香,多么让人着急呀!谁来读读这段话?指生读。(三)学习课文第七、八、九、十自然段。

1.雪孩子发现小白兔家着火了。他的心情怎么样呢?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 2.指生读第七段,注意读出雪孩子非常着急的心情。

3.雪孩子跑到小白兔的家门前,它是怎样做的呢?(课件播放:雪孩子火中救小白兔)4.生观看后和同桌交流:什么地方让你感动?

5.生自由说后,指导朗读:多好的雪孩子啊,火海中烟是那么呛人,火是那么烫人,它却为了救朋友不顾一切地冲进火海,在大火中找啊找啊,终于找到了小白兔,它抱起小白兔向屋外冲去。让我们一起带着对雪孩子的敬佩之情朗读第八、九段吧。6.还有谁赶来救火呢?生齐读十自然段,感受动物们的美好心灵。(四)学习课文第十一、十二、十三、十四自然段。

1.救了朋友的雪孩子在哪儿呢?课件出示相关自然段并配好插图。

2.课件出示两组句子(课后第二题的句子)生读句子比较每组句子的不同,感受第二个句子加了一个分句,很好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3.引导学生弄清雪变化成云的过程:你知道雪孩子为什么会变成云吗? 4.生讨论后,集体交流。

师小结:雪遇热化成水,水被太阳一晒变成水蒸气升上天空,变成云。

5.生自由读这一部分,想一想:看着雪孩子变成了云,小白兔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三、总结延伸。

1.学了这个故事,同学们喜欢这个可爱的雪孩子吗?喜欢他的什么?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师总结:同学们,故事中雪孩子是那样勇敢而又热心;生活中我相信每一位同学都愿意。做一名可爱的雪孩子,在别人有困难时,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4.雪孩子还会回来吗?续编故事:《雪孩子又回来了》。板书设计: 雪孩子

救小白兔——化成水——变成云

语文园地七

教材分析:

“识字加油站”通过四组词语,认识8个生字,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的不同事物。“字词句运用”巩固部首查字法;读词语,弄懂意思,再描述所写的景象;读句子感受拟人的修辞手法带来的有趣。“写话”指导学生看图发挥想象编写故事。“展示台”主要展示的是学生易写错的字和易混淆的字。“日积月累”目的是积累关于三九天的诗歌,受到传统文化的情感熏陶。“我爱阅读”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数星星的孩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感悟故事人物的精神,同时也培养学生爱好天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识记12个二字词语和8个四字词语,能熟练运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2.能根据对词语的理解想象自然景象。能体会到拟人句的特点。积累背诵诗歌。3.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写话能力。教学重点:

识字学词、学会熟练查字典、背诵古诗。教学难点:

对自然景观的四字词语的理解,感受拟人句的有趣,写话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看拼音,读每组词语,要求读准字音。2.说说在每组词中你发现了什么。

3.出示词语,开展多种形式地生字词认读。4.同桌之间展开记字比赛。

二、字词句运用。(一)认识理解象声词。

1.生观察字形,根据形声字特点猜词语读音。2.指生试读9个词语的读音,师正音。

3.生和同桌开展读词比赛,看谁把象声词读得又正确又流利。4.课件出示句子,开火车选词填空,生生评议。(二)理解关于自然景象的四字词语。

1.生自由读词语,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2.小组内试着选出自己理解的一两个词语来描述自然景象。3.课件出示各种自然景象,生仔细欣赏后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4.指生再选词语描述情境。(三)体会句子的有趣。

1.生自由读句子,想想:这些句子读后给人什么感觉?

2.讨论:你发现这两个句子为什么会给人留下有趣这一印象? 3.交流:把雾和风当成人在写。4.师小结:两句话都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雾和风的特点,让人读后感觉有趣。5.引导生试说拟人句。

第二课时

看图想象,编写故事。

1.激趣导入:同学们喜欢看猫和老鼠的故事吗?以往我们是看别人编写的故事,今天我们就动脑来编出一个猫和老鼠的故事给别人看。

2.课件出示写话要求和插图,生读后再仔细看图,弄清图意。3.生发挥想象,以小组为单位编讲故事,他生评议。4.展开集体交流,评选出编的好、讲得好的同学。

5.动手写故事。提示:(1)给故事编写一个有趣的题目。(2)写故事时,要注意分段并正确使用标点。(3)要把猫和老鼠的对话写清楚;把它们的心理活动也写出来,动作描写也是不可缺少的。(4)写作时尽量做到生动有趣。(5)写完后要学会改通顺。

6.选择一篇写得较简单的习作,指导学生修改,把故事的经过写清楚。7.生自己修改,把改好的习作读给同桌听。

第三课时

一、展示台。(一)展示易错字。

1.生读学习伙伴的话,了解题意。

2.出示改错本,展示易写错的生字,与大家交流。3.说说怎样避免这些字在书写中继续出错。4.归纳方法。(经常看)5.读一读这些字词,找到易错的笔画看看写写。(二)展示易混淆的字。

1.生读学习伙伴的话,了解题意。2.出示易混淆的生字,与大家交流。3.说说怎样防止这些字弄混淆? 4.归纳方法。(比较)5.仔细观察这些带点字,再比较比较。

二、日积月累。

1.生借助拼音把诗歌读正确熟练。2.同桌合作互相检查正音。3.指生朗读,师生评议。4.引导理解诗歌的意思。

5.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熟的基础上试着背诵。

三、我爱阅读。

1.生借助拼音读熟短文。

2.小组内互相正音并交流故事内容。3.指生朗读并介绍故事内容,师生评价。

4.讨论: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张衡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有什么感受呢? 5.全班交流。

6.师小结:只要同学们在生活中能留心观察,勤动脑思考,勇于探究,你一定也会成为小小科学家的!

篇2: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18、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似”。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夜宿山寺》《敕勒歌》。

3、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4、体会祖国山河的壮美,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1、认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意境。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夜宿山寺》。

3、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意境。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

1、背诵《静夜思》,介绍诗人李白。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讲解题目的含义。

二、读通古诗,认识生字。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生字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圈出诗中的生字,努力做到正确、流利。

3、指名读词语、古诗,在读中学习生字。

三、理解字词,了解诗意。

1、再读古诗,思考问题:你从哪句话看出山寺很高?作者站在这么高的楼上是什么感受呢?

2、想象自己处于作者的境地,会是什么感受。

3、结合自己的感受再读古诗。

4、朗诵比赛。

四、指导书写,尝试背诵。

1、指导书写生字,老师范写。

2、结合诗意与课文插图来背诵,比一比谁背得快。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似”。

2、朗读、背诵古诗《敕勒歌》。

3、体会祖国山河的壮美,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今天老师先带你们到辽阔的大草原去看看。

这美丽辽阔的大草原名叫敕勒川。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它的民歌,叫《敕勒歌》。(板书:敕勒歌)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提出要求:一边读一边想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2、老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读书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纠正读音并指导学生读通句子。

三、熟读课文,了解诗文。老师提出要求:

1、把诗句读流利。想想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2、你读懂了哪些词句,还有哪些词句不明白,把它画下来。

3、教师提问:学了这首古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4、教师指导学生按节拍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四、指导书写。

1、读要求会写的字:阴、似、野、苍、茫。

2、按结构记忆字形。上下结构的字:苍、茫。

左右结构的字:似、阴、野。

3、指导书写:让学生观察字帖的字,然后描红和书写。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19、雾在哪里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深入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4、感受文章对“雾”的描写,结合自己的体会。教学重点:

1、识字、朗读课文;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得出自己的感受。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课文;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揭示课题。

1、回顾谚语:我们积累过关于天气的谚语,能谈谈你们知道雾的哪些知识吗?

2、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见过的雾是什么样的?

3、展示云遮雾绕的山川、云雾弥漫的树林等图片。

二、读文识字,整体把握。

1、教师示范读,学生听读,并圈画出不懂的字词。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读课文,指导学生反复练读有难度的句子。

4、借助拼音,自读词语。

三、朗读感悟,学习方法。

1、默读课文,想一想淘气的雾都把什么藏了起来。引导学生发现获取信息的方法。

2、学生自由读雾说的几句话。

3、教师示范指导,前三句读出淘气的感觉;后两句读出思考后有了新主意的惊喜。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词,观察本课要学的生字,分析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2、动笔临写。

3、给出评价和评分。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深入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感受文章对“雾”的描写,结合自己的体会。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得出自己的感受。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认读生词。

2、回顾课文内容,导入新课。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自由读第2~4自然段,要求学生按照课文内容练习说话。

2、朗读第5、6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好顿号的停顿,理解和体会“甚至”的含义。

3、同桌互读课文第7~10自然段,边朗读边想象画面。

三、练习说话。

1、想象说话:淘气的雾朦朦胧胧,像一层纱笼罩着大地,它还会把什么藏起来?出现什么情况?

2、出示图片,开拓思路:出示云雾弥漫的山川、树林、学校等图片。

3、同桌练说,说出所示景物的特点和情趣。

四、作业布置:

五、板书设计

20、雪孩子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累、奔”。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明白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了解课文内容,明白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勇于伸出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累、奔”。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课件出示谜语:“说是花,不是花,不长叶子不结果,没有树根没有杈,漫天遍地都是花。”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谜底吗?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2、引导同桌合作分自然段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并评议。

3、组织全班齐读。

4、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开火车认读。

三、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8个会写字,引导学生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范写。

3、强调书写要点。

4、组织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明白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的道理。

2、巩固生字。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明白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开火车认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

1、引导学生学习第1自然段。

过渡:雪后,大自然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2、课件出示第2~3自然段,引导学生自由读。

3、引导学生学习第4自然段。

引导学生带着开心的心情读这个自然段。

4、引导学生学习第5~9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5~8自然段的图画,引导学生看图说话。(2)启发学生思考:小白兔是如何得救的?

5、引导学生学习第10~14自然段。

(1)提问:雪孩子哪里去了呢?小白兔看到这样的场景,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段落。

三、续编故事。

1、课件出示:以《雪孩子又回来了》为题,想象小白兔与雪孩子再次见面了会做什么,说什么。

2、引导学生想象说话。

3、组织全班交流。

四、作业布置:

五、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拓展识字。

2、学习拟声词,学会赏析词语和句子。

3、学会想象,试着描述自己所想象的画面。

4、辨析字形字音,发现特点。

5、积累诗歌。

6、了解绕口令的特点,能正确读准“鸭”和“霞”的字音。了解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并从中发现乐趣。教学重点:

认识8个生字,积累词语;熟练运用部首查字法学习生字,并赏析词句;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绕口令。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

一、识字加油站

1、学生自学生字。

2、老师指导学习生字。

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熟读生字。

4、老师指导学生结合课本插图和多媒体播放的图片,朗读词语。

二、字词句运用

1、用部首查字法查出下面的字,再填一填。(1)给出一个生字“亏”,指导学生说出它的部首和笔画。(2)说明部首查字法的使用情况,示范用部首查字法查所示生字的步骤。

(3)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课文练习。(4)全班交流,评议。

2、描述词语描写的景象。(1)全班齐读词语。

(2)讲解重点字的意思,启发思考。(3)这些都是描写天气的四字词语,可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拓展,积累更多的词语。

(4)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学习拟人句。

(1)老师讲解什么是拟人句。(2)根据课文所给句子仔细讲解。(3)学生试着说拟人句。

三、写话

1、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图片内容。

2、引导思考接下来会发生的情景,给出范例。

3、要求学生写一写。

4、全班交流,给出评价。

第二课时

(展示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一、展示台

1、展示第一组词语,讲解写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展示第二组词语,引导学生发现加点字的特点,辨析形近字。

3、读第三、四组词语,发现加点字有什么特点,两组词语中的加点字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4、全班读这些词语,书写词语。

二、日积月累

1、借助拼音朗读诗歌。

2、指导朗读,小组朗读,比赛朗读,读准字音,感受韵律。

3、背诵诗歌。

三、我爱阅读

1、话题引入,导入阅读《数星星的孩子》。

2、自由读文章,把握文章大意。

3、讲述文章描写的故事,理清文章的脉络,分析文章的人物。

篇3: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一、单元共性的体现及落实要略

一个单元中的若干篇课文, 肯定有一两个共性。如何找准单元共性呢?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这一单元文章的共性主要体现在内容或文体上。一是它的主题内容:人与动物的感情。这个共性比较容易发现, 在单元提示中已经写明:“本组课文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 展示了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读来令人难以忘怀。”二是它的文体特征:这一单元中的四篇课文都是故事类文章, 有较为生动的情节。对这两个共性, 教学时必须明确和突出, 可以这样落实。

第一个共性是价值观方面的。文以载道, 语文教学同样要载道。教学时, 除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感情之外, 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或身边人的生活, 说说或写写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从课文走向生活, 由书本认识走向生活体验, 既是拓展又是升华。

第二个共性是智能方面的实践。可引导学生大胆地把故事讲述给别人听, 先要求讲清, 即讲清楚基本情节;再要求讲顺, 能较顺畅地讲下来;最后要求讲生动, 力求绘声绘色。

二、比较和梳理单元中的文本个性

文本个性是每一个文本的魅力所在。一般说来, 文本的共性比较容易发现, 而文本个性的发现则要困难得多。可以从这样几个视点来寻找文本的个性, 仍然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

1.从主题思想上。这个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表现人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之间感情的, 但表现的角度、形式或者程度却各不相同。《老人与海鸥》写的是动物的人性, 即情感的付出与得到的回报。《跑进家来的松鼠》 写的是动物的天性难以改变。前一篇中的海鸥具有了人性, 后一篇中的松鼠却还是松鼠, 两篇课文互相辉映, 相得益彰。《最后一头战象》 写的是动物的士性。题目中的一个“战”字, 就是主题所在。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嘎羧像一个曾经浴血奋战的老兵, 耿耿于怀的就是战场、战友、战斗。《金色的脚印》写的是双重感情, 一是狐狸之间的动物亲情;二是狐狸与人之间的情感。同样是写动物与人的感情, 四篇课文有着鲜明的个性差异。正是这些个性差异扛起了一个共同的主题。

2.从谋篇布局上。认识和理解文章的主题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使命, 从学科的角度讲, 了解文章的谋篇布局、表达方法和语言特色也是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使命。《老人与海鸥》是对称性结构, 主要由两大块构成, 正如题目所示:一块写老人, 一块写海鸥。提纲挈领, 结构明白。《跑进家来的松鼠》是线性结构, 文章按照松鼠在“我家”的表现一路写下来, 几桩事情就像一根藤上的几个葫芦。《最后一头战象》的结构是跳跃式的, 它先交代了嘎羧的历史, 然后二十六年一跃而过, 接着集中写它临终前的几个情景:披戴象鞍、告别乡民、重访战场、挖坑自埋, 文章的后半部分与《跑进家来的松鼠》相同, 也是并列式的。《金色的脚印》的构思相对要复杂得多, 它是双线并进式的, 一条是老狐狸与小狐狸之间的线, 一条是正太郎与狐狸之间的线。文章围绕一个“救”字, 写了“在救—想救—不救—被救”的复杂过程。在救, 指老狐狸想方设法在营救;想救, 指正太郎想帮助老狐狸救小狐狸;不救, 指正太郎觉得让老狐狸自己救出小狐狸更亲;被救, 指当正太郎遇难时老狐狸救了他。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教材的编写者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文章谋篇布局上, 这单元四篇课文的编排顺序是由易到难, 由简单到复杂, 呈梯度式递进。

3 .从表达方法上。 认识、理解和学习运用表达手法也是语文教学承担的任务之一。因而, 在教学中也应当尽量发现其个性。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虽然都是故事, 都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体的, 但细细比较, 还是可以看出差异。《老人与海鸥》的表达手法大体为:先叙述再描写, 老人关心海鸥这部分因为时间长事情多, 作者采用了叙述, 而海鸥送别老人这部分则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写。《跑进家来的松鼠》采用叙述加议论的表达手法, 先一一叙述奇怪的事情, 最后议论点题:“唉, 它是从森林里来的, 住在我们家里, 还保留着老习惯。它天性这样, 跟它说住在我们的房子里不会冷, 是没有用的。”结尾处的这一段议论, 既是小结又是升华, 十分需要。《最后一头战象》采用先叙述后描写。叙述嘎羧的历史, 描写嘎羧临终前的四个具体情景。《金色的脚印》则是叙述与描写交替推进, 重要的地方用描写, 次要的地方用叙述。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手法, 不是随意的, 而应由具体的内容和主题来决定。假如《跑进家来的松鼠》一文没有最后的议论, 文章的主题就会让人觉得非常模糊, 假如《最后一头战象》全部都像开头部分概括叙述, 那就不会有如此强烈的震撼力。

4 .从语言运用上。学习和运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所在。从课文中学习语言的什么呢?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词汇, 每篇课文一般都会出现一些新的词汇, 通过认识、理解、吸收、消化和运用, 以丰富自己的语言库存;二是修辞手法, 修辞是语言饰品, 能陡然增添魅力, 经典作品往往特别讲究;三是句子形式, 用长句还是短句, 用整句还是散句, 用陈述句还是疑问句等, 都是有艺术性的;再是语言的气与势, 优秀的作品, 其语言通常内含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能感觉到的气势……这四个方面都是需要关注的。就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而言, 在语言方面也各有特色:《老人与海鸥》, 作者采用第一人称讲述的口吻来写, 语言亲切自然;《跑进家来的松鼠》, 作者采用儿童的视角, 用拟人化的手法, 语言风趣活泼;《最后一头战象》情节感人, 场面宏大, 因而语汇丰富, 用笔凝重, 有一种浩然正气;《金色的脚印》是一篇儿童文学作品, 语言清新晓畅。

每一个单元中的课文肯定都存在着个性, 这是毋庸置疑的。实施教学之前, 教师首先就得整体把握, 对单元共性和各篇课文的个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当然, 对文本个性的准确认识, 不是翻翻参考资料和看看别人的课堂实录就能达到的, 它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鉴赏能力, 具有一定的文章学理论和文学创作理论。从目前广大语文教师的现状来看, 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还是缺少把握文本的能力, 有的只知道每个文本都存在着区别, 而无法从语文学科的角度说清究竟区别在哪里。

三、发现个性的意义及教学要略

有的放矢, 这是做一切事情的准则, 阅读教学当然也不例外。文本个性是我们的“的”, 具体的教学就是“放矢”。寻找和发现个性的目的, 就在于有针对性、集中精力进行教学, 达到高效、省时之目的。概括地说, 阅读教学的实质就是把控文本个性。如何把控, 这里提出若干建议。

(一) 备课———要有单元教学的战略眼光

以单元为框架的教材结构, 就应当牢牢树立单元意识, 从单元的视角来观照。备课时, 首先要仔细研究单元提示, 明确单元共性, 并通读单元中的每一篇课文, 研究每一个文本在内容和表达形式上的个性, 然后整体勾画这个单元的教学思路, 厘清哪些要素是单元中重复出现的, 哪些要素只有在某篇课文中出现。据此作出判断:对重复出现的, 放在哪里讲, 对唯一出现的, 讲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 才能既高效又省时。如果孤立地进行备课、教学, 没有瞻前顾后, 难免该教的不教, 不该教的重复教。

(二) 比较———要善于选择和运用多维度

比较是最好的鉴别方法, 共性是从比较中来的, 个性也是通过比较发现的。当明确了单元共性之后, 就要有选择地进行具体比较, 目的就在于能够有更清晰的认识。文与文的比较是多维度的, 可以比较主题思想和感情色彩, 可以比较文章结构和表达手法, 可以比较语言特色, 等等。

(三) 教法———要灵活选用与文本相称的

思想感情方面的共性存在, 这要求我们在教学这一单元时始终有一根主线贯穿;每个文本鲜明个性的闪耀, 这又要求教学时必须灵活选择与个性相对称的方法。就是说, 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根据文本最鲜明的个性。《老人与海鸥》最突出的个性是对称结构, 前半部分写老人热爱海鸥, 后半部分写海鸥送别老人, 教学时, 就可以采用板块式结构。《最后一头战象》的个性是作者紧抓一个“战”字, 用“佩戴象鞍”等情景来表现, 这四个情景非常生动感人, 不妨采用细细品味式的教学方法。《金色的脚印》的个性是情节双线并进, 不妨采用分头复述故事的方法进行教学。医生的高明在于能对症下药, 教师的高明就在于对准文本个性采用相应方法实施教学。

(四) 训练———要集中兵力采用专项强化

有些文本个性, 用不着多讲, 可以集中兵力直接通过训练来完成。比如《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 许多教师都感觉难教, 因为它时间跨度长, 内容高度政治化, 对如今的小学生而言, 要理解其思想内容确实不容易。但如果抓住“演讲词”这一个性特点, 通过演讲的方式进行强化训练, 学生也许能有所感悟。先讲清作者当时的身份, 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所发生的具体事件, 再引导学生思考:面对的是怎么样的听众?应当用什么样的心情?用怎样的语调语速?前面和后面应该有什么变化?然后要学生一段一段地用演讲的口吻试着读读。在反复训练中, 学生肯定能有所感悟和理解, 肯定比引经据典地讲解要有效得多。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篇4: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课标要求]

1.内容标准

(1)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

(2)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3)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4)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2.教学活动建议

访问家庭和学校附近的老人,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参观博物馆、观看历史影视资料片,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对近代社会生活的感性认识。

[典型例题]

例1在中国近代史上,踏上“实业救国”道路的状元实业家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张謇

D.严复

解析:张謇是清末状元,他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并身体力行,创办一系列企业,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参考答案:C

例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其原因是()

①辛亥革命的推动②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掠夺③“实业救国”潮流的影响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实业救国”得到发展,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近代工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个发展的机会,进入“黄金时代”。

参考答案:A

[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清末有一个状元,面对民族危亡,毅然弃官还乡,走“实业救国”之路。他就是()

A.荣宗敬

B.荣德生

C.张謇

D.范旭东

2.张謇创办大生纱厂时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到日本人在中国创办的纱厂参观学习

B.用轮船运送货物

C.业务员给张謇发电报

D.组织职工观看电影《定军山》

3.毛泽东在谈到中国的民族工业时,曾赞扬说,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这主要是因为他创办了()

A.大生纱厂

B.南通博物苑

C.南通师范

D.福新面粉厂

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曾高呼:“所谓产业革命者,今其时矣。”“今”指的是()

A.洋务运动后

B.辛亥革命后

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D.抗战胜利后

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进入了“黄金时代”。这主要是因为()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B.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C.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鼓舞了民族资产阶级

D.海外华侨支持民族工业

6.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创办的荣氏企业是近代中国著名的企业之一。在创办之初,适逢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创立了庞大的家族企业。根据本单元知识,你认为荣氏企业创始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7.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民族工业没能得到很好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①帝国主义的侵略②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掠夺③内战④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8.1895年,一个法国记者来到中国,他在北京不可能做的事情是()

A.所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

B.见到许多举人联名上书要求变法

C.用电报向国内的报社发送新闻消息

D.买一本商务印书馆印制的《康熙字典》

9.1902年,实业家张謇在企业经营中不可能做到的是()

A.给在上海的商户打电话商讨业务

B.乘轮船旅行

C参观北洋舰队

D.订阅《申报》,了解世界大事

10.我们使用的许多工具书是由商务印书馆印制的,下面关于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创办于洋务运动中

B.它的总部在北京

C.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D.是由陈独秀创办的

11.1910年,一位河南人到上海出差,在他的日记里不可能记述的事情是()

A.见到许多外国商人

B.乘坐轮船游览黄浦江

C.到照相馆照相留念

D.见到许多中国人都剪掉了大辫子也赶时髦把辫子剪了

12.重大历史事件不仅影响政治、经济,也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习俗。下列现象中哪些不是由辛亥革命引起的()

A.人们业余生活中看电影娱乐

B.男子觉得留辫子不再是时尚

C.中山装成为时装和革命的代名词

D.女子缠足被看作是保守的象征

二、非选择题

13.认真观察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请回答:

(1)这些企业的创办者分别是谁?

(2)这些企业都属于_______。

A.重工业

B.军事工业

C.轻工业

D.民族工业

(3)从这些企业的特征来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具备什么样的行业特征?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5年以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利用中国的廉价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

材料二张謇是江苏南通人,1894年考中状元。为了实现“救贫”、“塞漏”的抱负,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1899年他创办了大生纱厂。(1)哪个条约的签订使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2)针对列强在中国开办工厂,张謇提出了什么口号?他的目标能够实现吗?为什么?

15.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状元实业家,他一生创办了许多实业,因此他一生的经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请你收集资料,围绕张謇创办近代民族工业这一中心,为他撰写一段传记。要求:内容详实,符合史实,语言精练,不超过200字。

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课标要求]

1.内容标准。

(1)知道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2)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3)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

(4)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2.教学活动建议。

(1)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参观著名科技文化代表人物的纪念馆或故居。

(2)举行小型读书报告会,谈谈阅读鲁迅等著名文学家作品的体会。

[典型例题]

例1假如你是晚清的一位读书人,在1906年,你不可能做到的是()

A.在京师大学堂接受高等教育

B.参加科举考试

C.通过魏源的《海国图志》了解世界

D.阅读严复的译著《天演论》,对进化论思想充满兴趣

解析:京师大学堂建于1898年的戊戌变法时期,《海国图志》在

鸦片战争之后就已经写成,严复译著的《天演论》出现在戊戌变法前,所以1906年在京师大学堂接受高等教育、通过魏源的《海国图志》了解世界、阅读严复的译著《天演论》都有可能。但是在1905年清政府就已经废除科举制了,因此,参加科举考试是不可能的。

参考答案:B

例2抗日战争期间,借助一个寓言故事表达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韧不拔、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念的画作和作者是()

A.《愚公移山》、徐悲鸿

B.《奔马图》、徐悲鸿

C.《黄河大合唱》、冼星海

D.《开路先锋》、聂耳

解析:在抗日战争时期,徐悲鸿创作《愚公移山》,表达了中华民族会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来抗击日本的侵略。

参考答案:A

[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1905年,在《申报》上可能登载的新闻有()

①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②京张铁路由詹天佑担任总工程师③废除科举制度④皇帝下诏退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近代中国人可以乘火车从北京直达张家口最早是在()

A.1876年

B.1881年

C.1905年D.1909年

3.郭强为《开心辞典》栏目提供了一个涉及近代科学技术的题目:它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工程技术界的光荣,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个胜利,它于1909年完工,它令外国人折服。它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汉阳铁厂

C.淞沪铁路

D.京张铁路

4.右图人物是中国人民的骄傲,致使我们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包括()

①他设计和主持施工了中国第一条铁路干线②探索出制碱新工艺③撰写《制碱》一书④向世界公布制碱奥秘,打破帝国主义制碱垄断局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1926年,中国的“红三角”牌纯碱,闯入万国博览会,获金质奖章,与这一成就有关的科学家是()

A.茅以异

B.李四光

C.詹天佑

D.侯德榜

6.鸦片战争使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被迫终止,许多中国人从天朝大国的迷梦中清醒,认识到中国的落后,其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并为之著书立说的著名思想家是()

A.林则徐

B.魏源

C.张之洞

D.孙中山

7.魏源受林则徐嘱托,据《四洲志》译稿及中外文献资料,于《南京条约》签订后不久整理成书,此书系统介绍了外国历史、地理和科技知识,倡导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你认为这里评价的著作是()

A.《狂人日记》

B.《孔乙己》

C.《海国图志》

D.《制碱》

8.它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开始被翻译,1898年完成,是中国近代较早的一本直接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理论的书,但它不是简单地转述原著,而是创造性地吸取精华,打击封建势力,宣传变法维新。这本著作是()

A.《海国图志》

B.《制碱》

C.《天演论》

D.《变法通义》

9.决定创办右图所示大学堂的是()

A.李鸿章

B.光绪帝

C.慈禧太后

D.张之洞

10.科举制度是我国对世界选拔人才方式倒出的重大贡献,它经历了一个盛衰演变的过程。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隋文帝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揭开了科举的先河

B.唐太宗、武则天为完善科举制做出了贡献

C.宋代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四书五经

D.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

11.在新文化运动中,它借“狂人”之口,大胆地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础,它是周树人首次用“鲁迅”这个笔名发表的第一篇小说。它是()

A.《孔乙己》

B.《狂人日记》

C.《阿O正传》

D.《祝福》

12.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革命和中国文化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们的共同点是()

A.都由无产阶级领导

B.都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C.都把反封建作为自己的使命

D.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13.下列关于《义勇军进行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在民族危难之际激励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B.词作者田汉,曲作者聂耳

C.象征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激励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志

D.它创作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激励许多青年走上抗日战场

14.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民族灾难,中华民族没有屈服,而是团结御辱,民族精神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充分体现,下列文艺作品中,不能体现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是()

A.《狂人日记》

B.《义勇军进行曲》

C.《黄河大合唱》

D.《屈原》

15.郭沫若为适应抗战需要,所著的批判国民党黑暗统治的作品是()

A.《狂人日记》

B.《义勇军进行曲》

C.《黄河大合唱》

D.《屈原》

16.下列作品中,歌颂主题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小二黑结婚》

B.《黄河大合唱》

C.《李有才板话》

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二、非选择题

17.梳理线索是我们学习和巩固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请阅读下面材料,给材料命一个恰当的标题,并梳理出材料线索。

随着历史的发展,科举制度已经不适应近代中国的需要,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改革教育。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第一批新式学堂。戊戌变法时期,作为“新政”,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1903年,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沿用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

18.比较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如果让你比较魏源与严复这两位近代思想家,你会采用什么方式、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

19.本单元学习中我们了解了许多历史文化名人,你最敬佩哪一位,请说说你敬佩他的理由。

参考答案

第六单元单元测试

1.C 2.D 3.A 4.B 5.B 6.D 7.C 8.D 9.C

10.C

11.D12.A

13.(1)分别是张謇、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范旭东。(2)C D(3)主要集中于轻工业。

14.(1)《马关条约》。(2)“实业救国”。不能实现。因为中国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严重阻挠下不能独立发展,这决定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行不通。

15.略。

第七单元单元测试

1.A 2.D 3.D 4.D 5.D 6.B 7.C 8.C 9.B 10.C 11.B 12.C 13.D 14.A 15.D 16.B

17.标题提示:围绕近代教育改革命题即可。线索:(1)洋务运动时期:创办新式学堂。(2)戊戌变法时期: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最高学府建立,教育改革迈出重要一步。(3)1903年,新式教育体制诞生。(4)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

18.用表格法从两人的生活时代、主要著作、思想主张等方面进行比较。

篇5: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一、教学内容:

识字7课文4篇阅读1篇语文园七

二、目的要求:

1、掌握本单元要求会写的生字和认识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要求背的课文。

3、让学生懂得保护、爱护大自然,美化环境。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本单元要求会写的生字和认识的生字;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要求背的课文。

难点:让学生懂得保护、爱护大自然,美化环境。

四、教学措施:

1、利用生字卡片,加强全册生字认读,比较形近字,加强背诵。

2、通过朗读进一步理解课文,抓出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加强基本功训练。

五、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认字方面引导学生利用生字卡片,在阅读中认读,合作学习,加强交流,使所学生字多次复现。

2、写字方面注意整体指导,发现规律,重视示范。

3、让学生多读课文,通过朗读,意识到人与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六、教学时间:

识字72课时

26“红领巾”真好2课时

27清澈的湖水2课时

28浅水洼里的小鱼2课时

29父亲和鸟2课时

语文园地七3课时

篇6: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选文别具匠心,针对小学生年龄特征,以选取正面典型事例为主,而又正视近代史上的国耻,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

阅读本组课文,我们要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还要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单元课时分配

《圆明园的毁灭》:三课时 《狼牙山五壮士》:三课时 《难忘的一课》:一课时 《最后一分钟》:一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七:二课时 回顾拓展七:三课时

21圆明园的毁灭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2.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难点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并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运用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21课,请大家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通过初读你都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教师把学生的问题归纳为: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呢?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请你尝试给这篇课文划分段落.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讲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第二段(第2~4自然段)主要讲当年的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第三段(第5自然段)写英法侵略军毁灭了圆明园.了解布局,感受宏伟

前面同学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呢?我们还得从它当年的布局看起.指读第2自然段,请同学们听读思考,“众星拱月”的“月”指什么?“星”指什么?(学生通过朗读明确:“月”是指圆明三园,“星”是指那些小园.)

电脑课件演示圆明园的布局.(许多小园像星星一样围在圆明三园的周围.)

看图,结合图片的内容,你能再说说对“众星拱月”一词的理解吗?

圆明园不仅有“众星拱月”般的布局,还有众多独特的景观.请同学们自己读第3自然段,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结合这段话中的重点词句说一说.了解景观,感受宏伟

默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这段话中一共用了几个“有”?(一共有七个“有”.)

你能不能一口气把圆明园中这些著名的景观介绍给大家呢?大家再读带“有”的几句话.圆明园中的景观仅仅只有这七个吗?(引导学生留意文中的省略号.使学生明确:圆明园是世界各地景观的浓缩,课文只是例举了这些.圆明园内的景观各有各的特点.)

各有怎样的特点呢?引导学生具体说.引导学生读出园内景观的奇异.是啊!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热闹非凡的买卖街,幽静的山乡村野.圆明园的景观真可以说是风格各异.怎样读才能读出各自的特点呢?请你注意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老师用语速的快慢和声调的高低来体现景观不同的特点.)

你们也来读一读吧!(学生自由读.)

漫步园内,置身其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出示:漫步园内,置身其中,我仿佛看到了……,又仿佛看到了……;仿佛看到了……,也仿佛看到了……;仿佛看到了……还仿佛看到了…….想再看看这个园林吗?(看图片.)

再一起来读这句话.出示:“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国自读第4自然段,老师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说圆明园“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有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有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

老师适当补充一些具体内容,让学生深入体会圆明园的文物价值.从收藏时间看:先秦——清有两千多年.从收藏时问看:有两千多年前祭奠用的青铜礼器;有历代名人书画,而这些绝大部分是真迹,许多是孤本;还有很多珍宝,及外国进贡的珍稀礼品.所有这些文物,对于研究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的文明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不少都是无价之宝,所以用“最珍贵”来形容.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

听写本课生字新词.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勿忘国耻,激发情感

多好的园林啊,可是这一切已经不复存在了,早被那两个强盗的一把火给烧了.同学们,此时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

学生可能会提出的疑问:

a.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烧毁圆明园?

b.当时我们的军队,我们的政府在哪里呢?

请快速浏览第5自然段,侵略者采用哪些野蛮手段毁灭了圆明园?用书上的词语简要地概括.(从“掠”“毁”“烧”“凡是”“统统”“所有”等词语中,看出侵略者的野蛮、贪婪.)

面对强盗,皇帝只顾自己逃命,把这偌大的园林留在烈火中痛苦地呻吟.让我们看看那惨痛的一幕吧!(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像.)

播放录像后出示:这把火烧毁了……

这把火烧毁了什么?请你到黑板上来写一写.学生板书自己的感受,可能会写出这些内容:

最珍贵的文物、珍品

园林艺术的精华

游圆明园的梦想

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

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

中国人心中的天堂

侵略者的罪行令人发指;清朝政府腐败无能,科技落后,实在让人气愤.我们为国家失去这样一座精美的园林而惋惜.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真理;贫穷受欺压,落后要挨打.侵略者毁掉的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的文明史啊!

请大家齐读第一段.引发共鸣.提升情感

投影: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自己读一读,文中连用两个“不可估量”说明什么呢?(说明圆明园被毁灭损失巨大,无法弥补.)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如今,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已经过去了,圆明园的废墟始终屹立在那里,它记载着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也记载着中华民族那段饱受屈辱的苦难历史.忘记历史就是背叛,为了让火烧圆明园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让我们时刻记住:“勿忘国耻,振兴 中华!”

师板书:“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课内积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到感受最深的语句画下来.再读一读,争取背诵下来.课外拓展

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

关于要不要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是什么?和同学们交流,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还可以到网上发表。

22.狼牙山五壮士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3.积累重点描写英雄人物的词语.重点难点

1.领悟本文的表达方法

2.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终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2.准备电视资料及课件.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题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的头脑中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壮士”?(老师板书:壮士)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狼牙山,走近五位英勇的壮士.(补充板书:狼牙山五壮士)初读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生词.(读文时可以圈画生字、新词.)

利用工具书解决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再次读课文,并把语句读通顺,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小组活动

幻灯出示交流内容.两人一组轮流读课文,互相认读生字新词.(提醒学生在互读时把语句读通顺.)

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想想哪些内容是作为重点写的.接受任务——(引敌上山)——(选择绝路)——(英勇歼敌)——跳下悬崖

(使学生了解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明确重点.)

第二课时 熟读思考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哪些内容能体现五名战士无愧于“壮士”这一称号?用括号标出来.把自己画出来的内容大声地读一读,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用概括的词语标注在书上.交流感悟

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时,老师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语句.a.“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这一句话描写出人物的动作与神态,生动地表现了壮士对敌人的无比仇恨以及面对敌人时的英勇无畏.)

b.“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为了群众和主力部队,班长带领战友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绝路,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人民,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舍己为人的精神啊!)

c.“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那一块又一块石头接连不断地向敌人狠狠砸去,表现了五位战士顽强不屈、毫不畏惧的精神.)

d.“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感人至深的场面,充分显示了五壮士坚强不屈、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语句.情感升华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狼牙山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形象仿佛就在眼前,请看录像.(播放影视资料五壮士跳崖的一幕.)

司学们,读了课文,看了画面,现在你们对“壮士”一词又有了怎样的理解呢?(五名战士不仅仅是战斗勇猛,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勇敢与豪迈表现在他们是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的利益而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

请同学们带着此时的理解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7~1自然段.感情背诵

让我们把狼牙山五壮士英勇壮烈的举动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里吧,练习背诵第7~10自然段.词语积累

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课下积累一些有关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看谁写得最多.

23、难忘的一课 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2.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2.在朗读中加深感悟,在感情朗读中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与感染 课前准备

1.了解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历史.2.搜集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中国进行侵略的资料.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每天都在学校上课,哪一节课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说一说是一节什么样的课使你难忘.是的,这些课会让你终身难忘.今天所学课文的作者也有一堂难忘的课(边说边板书:难忘的一课).今天,我们共同来了解这是一节怎样的课,为什么会使作者终身难忘呢?会不会也让你难忘呢?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有难度的地方多读几遍,之后同桌互查.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等方法了解不懂的词语,之后小组内交流.读读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深入阅读.体会情感

细读课文,用“——”画出“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

再读,想一想,每一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三读,结合自己的理解试着在旁边做些批注.全班交流、汇报、体会情感.第一次,老师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写得认真吃力,说明什么?(“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之后练读.第二次,一遍一遍地读,读得严肃认真,说明了什么?(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之情.)之后练读.第三次,“我”激动地说,表明了什么?(表达了我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精神.)之后练读.朗读全文,总结提高

你认为课文哪部分最令你感动,就练习读哪一部分.指名读,全班评议,再读.全班齐读,再次体会“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表达的情感.总结升华.情感延伸

“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不久的将来,台湾人民也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课文学完了,你最想说什么?

24、最后一分钟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的诗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回归时的情景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那个日子吗?1997年7月1 H.对,就是香港回到祖**亲怀抱的日子.在那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风飘扬;在那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四处开放,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今天这节

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最后一分钟》.初读感知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或教师指名读.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不懂的诗句提出来,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讨论交流

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相互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文中四次提到“最后一分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体会诗歌内容

读第1节,想一想: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激动无比的.)读出这种情感.读第2、3节,想一想: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百年的痛苦欢乐,挺直了中国人的脊梁,展~t-eq香港的土地和天空,~--?-等条约终被撕毁,领土、主权的回归.)有感情地朗读第2、3节.(自豪、激动、喜悦.)

读第4节,想一想:“第一朵紫荆”是什么?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急切、盼望.)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总结升华

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中国强大了,祖国领土更完整了,中国人是爱自己的祖国的,盼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

观看香港回归时的图片或影视资料,感受那令人振奋的一刻.布置作业

阅读有关回归的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了解香港的过去与现在.口语交际·习作七

回顾·拓展七 学习目标

1.学习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读后感.2.通过习作和口语交际,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3.进一步提高学生搜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重点难点

1.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有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学写读后感

2.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做到语言精练,感情真挚。课时安排 五课时 课前准备

整理本组学习过程中收集的资料,阅读一两篇课外读物.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习作 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民族的耻辱历史、侵略者们的残虐暴行、人民的沉重苦难、烈士们的光辉事迹,把一幕幕鲜活的、触动人心的中国近代史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想同学们和我一样,很想把读书后的感受写下来,是这样吧? 明确要求

请同学们默读习作提示,看看有哪些要求.出示要求:读懂文章内容;写出读后感受;引用相关资料.读悟写作方法

转自由读例文《圆明园的毁灭》,用不同符号画出哪些是课文中的内容,哪些是作者的感受,哪些是作者引用的相关课外资料?

小组交流,总结读后感应怎样写.(使学生体会到,写读后感要先写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重点写自己对文章中一两方面内容的感受,还可以结合其他相关资料进行思想表达.)自由写作

请同学们就本单元所读的课文或课外读的文章写一篇读后感.越评议修改

读一读自己写的习作,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地方标出来.在小组内互读,小组推出两篇习作在全班展示.全班评议,提出修改意见.结合评议,自己修改作文.第三课时

交流平台

口语交际 图像导入

请同学们先看一段录像,从录像中你知道了什么?(激发学生的演讲热情.)提出要求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演讲比赛,你们能说说演讲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吗?

是的,演讲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围绕一个主题

抓准几个方面

列举有力事例

组织通顺语言

表达有声有色

这节课,就让我们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展开一场演讲比赛好吗? 自主准备

请同学们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想一想你对近代中国所受的屈辱有了哪些了解?

你认为要振兴中华应从哪做起?列一个简单提纲.自己先试着说一说.组内交流

在小组内交流、试讲,并提出改善意见.小组推选一个代表参加班组比赛.演讲比赛

全班评选演讲优胜队.第四课时

词语盘点

日积月累

展示台 词语盘点

学生自读.出示投影,看拼音写词语.同桌互查.自选三个成语造句,写在练习本上.日积月累

小组内互读词语,注意把字音读准确.请同学们说一说每个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并选几个说句子.展示台

上一篇:采果子中班教案下一篇:暑假兼职安全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