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兰地理工作总结

2024-05-04

宋兰地理工作总结(精选6篇)

篇1:宋兰地理工作总结

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实施措施

高二地理备课组2014、9、26 课堂教学实施的有效与否,直接决定着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成败与否。就地理学科来说,究竟怎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呢?如何才能够使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进入到真正有效地境界呢?这个问题可能目前是许多老师往往感到比较困惑的。我们备课组教师认为教学创新是实现教育创新的重要基础,师生互动、改进教学模式、有效备课、有效作业、有效辅导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们商榷后决定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

一、做最充分的课前准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首要前提

构建高效中学地理课堂,要充分利用好课堂四十五分钟,充分的课前准备是至关重要的。这包含了两层含义:老师的课前准备和学生的课前准备。

(一)教师课前准备

就老师而言,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制定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能面面俱到。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要广泛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比如地理文献、地理现象视频、影视剧、图片等等,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

(二)学生课前准备

学生的课前准备主要是各个学习小组根据学案导学预习课本知识,形成对课本知识的基本认识,同时通过小组内合作探究找出存在的疑问,以便在课上有的放矢地融入课堂。

二、创最佳的课堂环境──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

创设情境,可以理解为导入新课。常言道: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课堂教学导入要以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拉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因此导入时间一般应控制在5分钟之内。同时,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创设能让学生引起兴趣、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相吻合的情境,并为本节课的研究课题服务。导入要目标明确,激发学生兴趣。“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作用如下。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教师在导入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生动的导入语言,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展示图片、演示实验,就会使学生感到学习地理既有意义又富有趣味,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心向。

(2)启发学生思维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如果导入设计引入启发性的问题,采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创设富有联想的教学情境,就能燃起学生的思维火花,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增长学生的智慧。所以,导入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3)增强学习注意力,明确学习任务,学生对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有了明确的认识,学习过程就能主动和有序。上课伊始,教师在导入过程中将即将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习要求、学习方式预先告诉学生,使之能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状态,从而增强地理学习注意力,明确学习任务。创设情境的方法主要有:①复习、提问、故事等语言描述性引入;②直观画面或教具导入;③联系实际或实地观测引入;④课堂演示、室内实验引入。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

自主是培养能力的第一步,应始终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领悟。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地理、融入地理、感悟地理,在课堂上要注意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各个学习小组明确合理分工、合作探究,各自完成相关任务,从不同的信息源中寻找相关信息,充分发挥每个组员的作用。让学生根据目标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和同学们的相互作用下,利用已有的知识,经历体验、感知、探索、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况等动手操作活动和思维操作活动,启发和诱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思考,帮助学生吸收和内化新知识。这种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也具有最好的学习效果。自主学习过程的基本程序是:设置情境→激发动机→组织教学→应用新知→检测评价→巩固练习→拓展与迁移。其基本要求是:学生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的动机是自我驱动的;学习的内容是自我选择的;学习的策略是自我调节的;学习的时间是自我计划的。此外,学生也能够主动地营造有利的学习条件,能够对学习结果作出较为正确的自我判断和评价。

在学校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实施自主学习时教师应做到:①创建积极良好的课堂环境;②使学生认同学习目标;③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包括学习内容选择权、学习时间支配权;④多种学习方法的灵活运用;⑤学生参与学习结果评价,并优化学习方法;⑥让学生参与课堂管理。

在地理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一般是通过学生小组的形式,其基本操作要领是:提出学习课题→形成学习小组→分解学习任务→团结互助、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小组学习成果→对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和评价。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因此需要教师角色转变,由“教”变“导”。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因时、因地、因人、因学习内容而宜,教师应根据学校和自身的条件,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尝试和探索小组合作学习。

四、精讲细拨,指点迷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自主学习探究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课堂点拨、答疑解难则是体现老师教学智慧的有效教学之举,更是教师主导作用最直接的体现。因此老师精讲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学生疑难问题能否解决,教学目标能否达成,是课堂效益高低的关键之举。精讲就是讲学生自己不能理解的知识,这要求老师从学生做的教学案题目中发现的疑难之处,从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的疑难之处入手,重点讲解;老师要授生以“渔”,给学生讲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科学指导,全面评价──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补充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当学生展示问题时,为了使学生对问题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不能一味的鼓励,要针对问题在鼓励优点的同时,适当指明不足,在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基于以上情况,我以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问题卡壳时,给予启发式指导 2.问题偏向时,给予规范性指导 3.问题错误时,给予科学性指导 4.问题混乱时,给予点拨性指导

5.问题深入时,给予递进式、发展性指导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评价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出现了“为评价而评价”的现象,认为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就是一切都顺着学生。基于以上情况,注意以下几点。

1.尊重事实,给予真实性评价 2.问题困惑时,给予启发性评价 3.情绪消退时,给予激励性评价

六、练习巩固,矫正补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试金石

练习要以质胜量,抓住知识的纵横联系,有利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学生按定向目标自我设计自测题,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教师提供的自测题,主动巩固和运用学到的知识。教师可设计形式多样的有层次的训练题,或引导学生自己出题,利用面批、互批、自改、讲评等形式当堂反馈。教师要借助练习引导学生主动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主动领悟过程和规律,并主动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

我们还可以通过作业、测试和课堂评价表等方式多角度进行有效的反馈,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作业不宜多,宜精。布置作业时可以选择表述为主的思考题,如分析我国季风水田农业发展的优势区位因素,首都钢铁厂搬迁的原因等。通过表述性的作业可以培养学生利用学科术语规范表述的能力,也便于教师从学生作业的存在问题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测试的试题要精选,可以对平时训练过的题目进行改编,测试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同时,在测试后注重让学生进行错因的分析,写考后感等也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授课结束后,还可以用课堂评价调查表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课后根据课堂内容自己整理出该节课的知识要点,并记录自己的掌握情况和疑难点,把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改善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学实效。

总之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育理念教导下,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老师要明确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充分作好课前准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优化地理课堂教学,采取多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使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实现

篇2:宋兰地理工作总结

——宋兰在全国税务系统纳税服务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5月25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国税务系统纳税服务工作视频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税务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1年纳税服务工作,分析当前工作形势,部署今年工作任务。下面,受税务总局党组委托,我讲四点意见。

一、齐抓共管,纳税服务工作取得新突破

去年以来,各级税务机关紧紧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工作主题,按照纳税服务三年规划和“十二五”规划的总体部署,以推进纳税服务体系建设为主线,以解决制约纳税服务发展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大力加强纳税服务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集约化建设,纳税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全员全过程服务日益深入。一是全员全过程服务理念进一步提升。各地将优化纳税服务作为建设服务型税务机关的第一要义,把纳税服务工作作为全局工作和系统工程来抓,全员全过程服务理念进一步增强。二是全员全过程服务领导体制进一步加强。全国省、市、县三级2369个国税局、地税局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纳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建立,一把手负总责、纳税服务部门组织协调、其他部门积极参与的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纳税服务格局基本形成。三是全员全过程服务工作机制进一步形成。纳税服务工作职责和工作标准日益完善,各级、各部门、各环节积极参与的协作配合机制逐步建立,为纳税服务工作向纵深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税法宣传效果有效提升。一是宣传重点更加突出。各地以纳税人权利义务、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结构性减税政策等为重点,印制发放办税指南、热点问题解答、政策解读等税法宣传资料8700多万份。二是分类宣传更加有效。湖南省国税局和四川省、重庆市地税局等单位根据纳税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经济类型等特点,整理分行业税收指南,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辅导。三是纳税人学校作用充分发挥。全国共建立实体纳税人学校2200余所,网上纳税人学校2300余所;2011年,通过纳税人学校举办各类培训班近3万期,培训纳税人300多万人次。河北省、宁波市国税局和深圳市地税局等单位通过网上和实体联动的形式开展培训辅导。

(三)12366热线建设全面推广。一是12366热线实现全面铺开。按照“全国统一、两级集中、远程座席”的模式,70个省级税务机关在省级或地市级开通了12366纳税服务热线,其中43个单位以省级集中形式使用了全国统一的热线系统。二是建设模式不断创新。北京纳税服务中心(12366北京呼叫中心)已于2011年10月8日试运行,国家级纳税服务热线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浙江实现了国税局、地税局、财政厅三家联合共建;海南省、新疆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辽宁省、宁夏自治区、贵州省、河南省、山西省等9家单位实现了国税局和地税局共建。三是工作制度不断完善。税务总局建立健全了以1个工作规程为中心、8项工作制度和4项工作规范为主要内容的12366纳税服务热线制度体系。四是业务功能不断拓展。由涉税咨询、投诉举报逐步向信息查询、电话预约等方面拓展,部分地区依托热线平台通过网络、短信等渠道提供个性化政策订制服务。五是知识库全面建成。税收业务知识库涵盖了税收法规、问题解答、办税流程、表证单书、业务专题和相关法规等6大类内容。截至2011年底,知识库发布总局级知识近14000条,地方级知识22000余条。六是咨询质量不断提高。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税务系统热线接通率平均为89%,及时回复率平均为99%,答复满意率平均为94%。

(四)办税服务日益规范。一是大力加强实体办税服务厅建设和管理。积极推进办税服务厅规范化建设,今年税务总局在各地自检自查基础上,组织检查组对全国12个省的46个办税服务厅规范化建设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结果表明,各地办税服务厅基本实现了服务行为规范化、服务要求标准化、服务方式多元化、服务环境人性化。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11490个办税服务厅(室)完成了规范化建设工作,占全部办税服务厅(室)的67%。整合窗口功能,积极推行全职能窗口,目前全国共有全职能办税服务窗口55460个,占所有办税服务厅窗口的74.8%。建立健全办税服务厅应急处理机制,加强对办税服务窗口运行情况的监控和管理,目前已有7578个办税服务厅的监控设备安装到位。二是不断加强网上办税服务厅建设。截至2011年底,全国以省为单位建设的税务网站有53个具有网上申报缴税、网上咨询、网上征纳互动等基本功能,占全部省级税务网站的80%以上。部分省市在网上办税服务厅建设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云南省、河北省国税局和广东省、湖北省、陕西省地税局等36个单位实现了网络开具发票,江苏省、河南省国税局将主要税收业务纳入网上办税服务厅办理。

(五)“两个减负”持续推进。一是进一步优化办税业务流程。甘肃省、福建省、江西省国税局和浙江省、黑龙江省、福建省地税局等单位在全省范围统一办税业务流程、简化办税程序、前移审批事项、下放审批权限。二是不断拓展服务方式。同城通办推行力度不断加强,目前有1408个县(市)实现同城通办,广西自治区国税局等地探索在地级市及所辖县区范围内推行“全市通办”;自助办税设备推广范围逐步扩大,全国已有7058台自助办税终端在办税服务厅(室)、银行网点、商业密集区为纳税人提供自助办税服务;宁波市国税局、吉林省地税局等42家单位推行了“免填单”服务系统;湖北省地税局购臵84台流动纳税服务车在全省农村偏远地区开展巡回服务;812个税务微博、6375个QQ群成为征纳双方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

(六)国地税合作深入开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实现联合办税的办税服务厅达到459个,共驻政务大厅1005个。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广西自治区、云南省等国税局、地税局通过共驻、互驻办税服务场所开展联合办税;西安市和贵阳市国税局、地税局实现了同一窗口人员通过一机双系统或双机双系统的方式,同时办理国税局、地税局两家业务;吉林省国税局、地税局联合开办纳税人学校;湖南省国税局、地税局依托信息技术实现了纳税信用等级联合评定的自动生成和动态管理;天津市国税局、地税局搭建起通用税务基础信息库。

(七)权益保护不断深化。一是积极推行纳税服务承诺制度。河北省、大连市国税局和北京市、广西自治区、河北省地税局等单位将纳税咨询、办税服务、办税公开、纳税人权益保护、税法援助等服务承诺向社会公开,主动接受纳税人和社会监督。二是建立健全纳税人需求分析响应机制。通过逐级召开纳税人座谈会、建立定点联系企业制度、开展纳税人需求调查等方式畅通纳税人需求征集渠道。重庆市国税局开发了与综合征管软件相链接的纳税服务需求信息管理系统,整合了来自不同层级税务机构和不同服务渠道的所有纳税服务需求信息,实现了纳税人需求即时了解、快速响应和动态考核。三是纳税服务投诉处理机制更加顺畅。各地结合实际进一步明确纳税服务投诉受理范围、受理渠道,理顺投诉处理程序,对投诉反映的突出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纳税服务投诉受理、调查、分析、反馈、改进的良性循环机制初步形成。2011年,全国税务机关受理纳税服务投诉8497件,按时办结8490件,办结率达到99.92%。四是探索建立纳税风险提醒机制。税务总局大企业税收管理司和安徽省、山西省、上海市等国税局从帮助纳税人降低税收风险入手制定税收风险指引,青岛市国税局对纳税人涉税风险实施自动监控和自动提醒。

(八)注册税务师行业作用充分发挥。一是服务形式不断创新。尝试利用资深注册税务师通过12366服务热线和网站远程座席为纳税人提供无偿服务。二是服务范围日益拓展。在巩固和深化传统服务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农信社呆账审核和企业工资总额专项审计等方面的服务业务。三是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审批设立税务师事务所4651家,从业人数9万多人,执业注册税务师3.4万人。全年注册税务师行业经营收入总额97亿元,比去年增长17亿元;全年经营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税务师事务所达到178家,比去年增加了26家。四是监管机制逐步完善。推行税务师事务所公告栏制度,加大对跨地区涉税鉴证业务的管理,在事务所审批过程中通过案头审核、集体约谈、实地核查等方式规范市场准入,初步建立了职责明晰、运转协调的注册税务师行业监管机制。

(九)纳税服务保障更加有力。一是大力加强组织机构建设。截至目前,全国70个省级税务机关中已有65个单位成立了纳税服务专门机构。二是大力加强制度建设。税务总局出台了《“十二五”时期纳税服务工作发展规划》,浙江省、山东省国税局和山西省地税局等单位制定了纳税服务业务规范,大连市地税局制定了面向纳税人集中部署工作事项的部门会签制度,海南省国税局按照纳税服务内在要求构建了涵盖税收管理全过程、各环节的标准化业务体系。三是大力加强队伍建设。纳税服务人力资源更加充实,目前全国税务系统直接从事纳税服务工作的人员有13.3万人,其中税务干部9.8万人,约占全国税务干部的13%。纳税服务专业化培训更加广泛,2011年,税务总局举办纳税服务培训班11期,培训人员771人(次);省、市、县三级举办纳税服务各类培训班23000余期,培训人员72万多人(次)。四是大力加强激励机制建设。各地根据税务总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办税服务厅管理的意见》建立健全本地区办税服务厅窗口工作人员激励、轮岗机制。开展“我在办税服务厅”系列征文活动,组织服务厅窗口人员和12366热线座席人员评优选优活动,增强了一线工作人员岗位认同感和职业自豪感。

一年来,全国各级税务机关以服务促和谐,促进了纳税人满意度持续提升;以服务促管理,促进了纳税人税法遵从度持续提升;以服务创佳绩,促进了税务机关社会形象持续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广大纳税人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国税务干部职工共同努力、团结拼搏的结果。这其中,纳税服务工作战线的广大税务干部恪尽职守,倾力奉献,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各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协同推进,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我代表税务总局党组向关心支持税收工作的各级党委和政府、各有关部门、广大纳税人和所有为纳税服务工作做出贡献的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二、认清形势,准确把握今年工作总体要求

2012年是落实三年规划和“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纳税服务工作实现突破的关键之年。各级税务机关要适应形势发展变化,准确理解纳税服务工作总体要求,正确把握纳税服务工作基本原则,切实解决当前纳税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经济社会发展对纳税服务工作提出更多要求。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是今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政策取向。当前,税收工作要适应新的形势要求,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积极深化税制改革。要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就要落实支持企业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支持西部大开发、支持小型微利企业发展等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的税收优惠政策,防止违反政策收过头税、预征税款等行为发生,切实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要深入推进税制改革,就要落实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财产行为税等一系列有利于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税收政策,及时回应纳税人关切,切实加强税收政策的宣传解读和咨询辅导。

税收征管改革对纳税服务工作提出更新要求。2012年是深入推进税收征管改革的关键一年,如何在日益加快的税收管理变革进程中抓住机遇、找准位臵、发挥作用是当前纳税服务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要善抓机遇,广泛调研,认真研究税源管理方式转变对纳税服务带来的影响与变化,借助税源专业化改革的契机,深入推进纳税服务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集约化建设。要突出纳税服务的重要性,把优化纳税服务贯穿于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制度设计、办法制定和流程优化的全过程,整合优化征管流程,简化办税环节,提高办税效率。在制定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措施时,既要考虑加强管理的需要,也要考虑方便纳税人办税,以利于提高纳税人满意度和税法遵从度。

总局党组对纳税服务工作寄予更高期望。一直以来,税务总局党组始终高度关注纳税服务工作发展。在去年12月份召开的全国税收工作会议上,税务总局党组要求各级税务机关必须始终坚持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理念,探索和把握纳税服务工作规律,努力在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增强纳税服务实际效果上实现新突破。各级税务机关要提高认识,按照税务总局党组的要求,把纳税服务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核心工作抓紧抓好;要狠抓落实,切实采取措施,把纳税服务内在要求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抓深抓细。

破解现实难题对纳税服务工作提出更重任务。当前纳税服务工作还存在一些深层次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思想观念上,部分税务机关仍然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现象,一些税务人员官本位思想较重,自觉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在运行机制上,协作配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纳税服务合力未能有效形成;在队伍建设上,税务干部的服务技能和综合素质有待提升,激励机制尚未落实,专业服务团队活力未能充分调动;在业务管理上,现行管理制度与纳税服务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两个减负”需要进一步加强,纳税人权益保护机制有待完善,注册税务师行业服务空间有待拓展、行业监管有待强化;在技术支撑上,信息技术的引擎作用发挥不够,服务便捷与信息安全的矛盾未能有效解决。这些难题的破解,需要我们坚定信心、真抓实干、长期努力、循序渐进加以解决;需要我们团结一致、全员参与、齐抓共建、上下联动加以解决。

根据当前形势和2012年税收工作要求,结合现阶段纳税服务发展需要,今年全国税务系统纳税服务工作总体要求是:紧紧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工作主题,深入贯彻全国税务系统2010-2012年纳税服务工作规划和“十二五”时期纳税服务工作发展规划,加强部门协同融合,强化纳税人减负维权,增强服务意识、夯实工作基础、完善运行机制、健全保障措施,切实提高纳税人满意度和税法遵从度。贯彻上述总体要求,要牢牢把握好以下四点:

一是必须增强服务意识。树立纳税服务意识是我们做好纳税服务工作的基本前提。要切实增强大服务意识,突出纳税服务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将纳税服务作为核心业务贯穿于税收工作始终,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大服务格局。要切实增强主动服务意识,高度重视纳税人合理诉求,及时回应纳税人关切,进一步提高为纳税人服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切实增强依法服务意识,牢固树立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认真履行纳税服务职责,为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创造有利条件,不断提高纳税人满意度和税法遵从度。

二是必须夯实工作基础。加强基础工作是做好服务工作的必要条件,纳税服务工作要有质的飞跃就要从基础工作入手,切实加强纳税服务制度建设。要按照标准化模式下的服务细分策略,完善纳税服务业务规程,强化纳税服务工作行政问责,推动纳税服务制度立法进程,建立健全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内部工作制度在内的层次分明、科学严密的纳税服务制度体系。

三是必须完善运行机制。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能够有效利用纳税服务资源、挖掘纳税服务潜能。要立足全局,充分发挥纳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在部门协同上下功夫,处理好税务部门与外部门的关系,处理好国税局与地税局的关系,处理好纳税服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要立足发展,充分体现纳税服务工作的内在要求,在资源融合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强服务渠道融合,进一步增强部门制度融合,进一步促进管理服务融合。

四是必须健全保障措施。全方位的保障措施是纳税服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有力支撑。建设信息化的纳税服务平台,在保证信息安全和系统运行稳定的前提下,加强技术与业务融合,实现纳税服务业务的拓展和延伸;完善科学化的组织机构,按照机构岗位设臵和人力资源配臵与纳税服务工作要求相适应的原则,确立各部门、各岗位的纳税服务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建立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机制,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纳税服务人才队伍,为纳税服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储备。

三、真抓实干,全面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

各级税务机关要按照今年纳税服务工作的总体要求,扎实有效地做好各项工作。

(一)推行公开承诺。一是把握承诺意义。推行公开承诺是自觉接受纳税人对税务机关履职情况进行监督,约束自身税收管理行为,充分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此,税务总局依据现行税收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规定,明确了13项涉及纳税人主要权利实现方式和涉税事项办理时限的承诺,将面向全社会公开。二是抓好承诺落实。践诺重于承诺,各级税务机关要切实增强对公开承诺重要性的认识,在认真落实承诺事项的基础上加大对公开承诺内容的社会宣传力度,把公开承诺作为税务机关取信于民、服务于民的重要举措抓好、抓实、抓出成效。省级税务机关要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公开承诺内容,尽可能缩短承诺时限;要让每一位税务干部都知晓公开承诺内容和实现承诺方法;要建立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公开承诺事项和时限的落实。

(二)规范业务流程。一是落实基本服务制度。将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基本服务制度作为各岗位的基本服务准则。二是完善单项工作制度。按照标准化模式下的服务细分策略,完善以税法宣传、纳税咨询、办税服务、权益保护、信用管理、社会协作制度为重点的纳税服务单项工作制度。三是编制标准业务规程。各个职能部门要配合纳税服务部门对现有管理流程进行细致梳理,明确各岗位纳税服务工作职责,将纳税服务业务标准融入税收工作每个环节,编制岗责明晰、程序规范、操作标准的纳税服务标准业务规程。

(三)加强政策解读。一是落实政策解读制度。各级税务机关在发布重要税收政策及管理措施等规范性文件时,必须按照“谁制定,谁解读”原则确保解读稿与正式文件“同步起草、同步报审、同步发布”。政策发布后,要针对纳税人反映较多的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好补充性政策解读工作,使政策解读更具权威性、针对性、统一性、时效性。二是发挥知识库作用。要及时更新税收业务知识库中的政策解读内容,将税收业务知识库作为开展税法宣传、纳税咨询的重要依据,作为12366热线、办税服务厅、税源管理和税收执法人员开展业务培训的重要内容。三是拓宽解读发布渠道。要充分利用税务机关网站、12366热线、办税服务厅等途径,将政策解读信息第一时间告知纳税人;要充分利用纳税人学校、纳税人之家等形式开展集中的政策解读内容的宣传咨询和培训辅导。

(四)优化办税服务。一是创新服务方式。对新办纳税人所涉及到的各类依申请业务,可以尝试多个办税事项一次集中受理,一次接收所需附报资料,避免纳税人“多次跑”。要按照网上办税的特点,探索建立基于“无纸化”的办税业务流程,引导纳税人选择网上办税。要制定办税服务厅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确保办公秩序和办税业务正常有序。逐步推行差别化的服务与管理,将纳税信用等级管理与税收风险管理结合起来,对不同信用等级纳税人实行差别化的服务与管理,激励纳税人提高纳税信用度。二是规范行政审批。要继续大力清理税务行政审批项目,对符合条件的调查、审批、认定等事项,最大限度地转为备案,还责于纳税人。建立和完善统一、规范、透明的行政审批管理办法,简化审批流程,改进审批方式,提高审批效率。

(五)拓展国地税局合作。一是发挥联席会议作用。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国税局、地税局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统一工作思路,确定合作内容和合作方式,部署工作项目和任务,妥善解决好合作中出现的问题。二是加大联合办税力度。稳步推进国税局与地税局共享实体办税服务厅、共建网上办税服务厅、共驻政务大厅、互相委托代征等多种形式的联合办税。三是推进数据信息共享。加强数据信息交换,提高信息采集效率,逐步实现涉税数据的一家受理、两家共享。四是共同评定纳税信用等级。要按照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办法规定,联合开展评定工作,逐步建立国税局、地税局共享的纳税人信用信息数据库。五是创新国地税合作方式。要推进多渠道纳税服务合作,共建“纳税人之家”、“纳税人学校”等征纳互动平台,共同为纳税人提供税法宣传、培训辅导等服务。

(六)完善纳税服务平台。一是推动办税服务厅职能转型。在全面推行涉税事项网上办税、自助办税同时,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强化宣传咨询、权益保护、效能监督职能,使办税服务厅由单一的涉税业务受理场所转变为集税收业务处理、政策咨询辅导、纳税人维权为一体的综合性办税服务场所。二是推进12366热线建设。各级税务机关要进一步巩固前一阶段12366热线建设成果,完善管理运行机制,确保热线转办业务流程畅通。税务总局将在今年对全国12366热线建设情况开展集中调研,明确12366热线机构设臵和激励措施。三是加快纳税服务网站建设。税务总局今年将对部分有代表性的行业和部门的网站建设进行专题调研,并提出由税务总局层面管理和维护的纳税服务网站的具体意见。各地要以方便纳税人使用为目标,不断优化税务网站结构,在加大集网上申报、网上认证、网上抄税、网上购票等功能于一体的网上办税服务厅建设力度的同时,积极推动网上审批、网上咨询、网上开具完税凭证、网上公告等功能的实现。有条件的地区可借助12366热线平台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在税务网站技术运维专业化管理的基础上,将在线答疑、论坛交流等互动栏目的日常业务运维工作移交12366热线平台。

(七)强化纳税人权益保护。一是建立纳税人需求的征集、分析和快速响应机制。要不断拓宽纳税人需求收集渠道,采取热线沟通、网络征集、问卷调查、座谈调研等方式,多渠道收集纳税人需求;要科学分析纳税人需求内容,认真梳理纳税人关切的问题和纳税人的行为偏好,为纳税服务和税收管理部门改进工作提供依据;要积极响应纳税人正当需求,加强对需求办理情况的跟踪和督办,并及时向纳税人反馈办理结果。有条件的地区要依托信息化技术实现对纳税人需求信息的即时了解、动态掌握和快速响应。二是继续做好第三方满意度调查工作。今年税务总局将开展第三次全国纳税人满意度调查,按照税务总局确定的原则,调查范围扩大到地级市和县。各地要按照税务总局统一部署,对照以往调查中纳税人反映的问题,认真查找原因,切实加以改进。三是完善纳税服务投诉处理机制。省级税务机关要按照税务总局下发的《纳税服务投诉管理办法(试行)》制定具体实施细则,规范各类纳税服务投诉事项的受理和办理程序,强化责任考核与监督。四是规范纳税人维权组织建设。各级税务机关要从维权服务角度出发,以税务机关为主导对现有纳税人维权组织进行统一和规范,明确工作职责、规范工作流程,同时注重发挥商会、行会等社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八)规范注册税务师行业监管。一是推进制度建设。税务总局将积极推动行业立法进程,明确注册税务师行业法律地位,同时抓紧出台修订后的《注册税务师管理暂行办法》,加快行业执业准则体系建设,各地要在办法和准则出台后切实抓好落实。二是发挥行业作用。发挥注册税务师专业优势,倡导注册税务师加入到纳税志愿者团队,为广大纳税人提供免费咨询辅导服务,降低纳税人涉税风险。三是完善监管制度。各地要在支持行业健康发展的同时强化行政监管,要重点加大对公开曝光的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治力度,建立健全退出和责任追究制度。要加强行业自律,严格禁止强制代理等违纪违规行为,加大专项治理力度,切实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

四、加强领导,确保纳税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各级税务机关要树立“抓落实是一切决策的生命”的执行理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为圆满完成今年各项纳税服务工作任务提供有力保障。

(一)发挥领导小组作用。各级税务机关要切实发挥纳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听取纳税服务工作汇报,统筹协调全局性和跨部门纳税服务工作,研究解决纳税人关切的重点、难点问题。领导小组会议要有记录、有纪要,议定事项要有分工、有时限、有督办、有检查。对于涉及纳税人的政策调整、流程变更、安排专项整治等重大工作部署,特别是在办税服务厅等平台增加涉及广大纳税人的工作事项,须经本级纳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审议或纳税服务部门会签后实施。

(二)强化部门协作配合。纳税服务部门和其他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各负其责,合力推进纳税服务工作开展。纳税服务部门要恪尽职守,切实履行纳税服务职责,发挥好组织协调督办作用;其他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加大协作配合力度,共同做好纳税服务工作。在制定税收管理制度时要更多地从纳税人角度考虑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增强制度包容性;在安排部署和执行每一项具体工作任务时都要有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增强服务自觉性。

(三)增强服务保障能力。要健全纳税服务机构,目前尚未建立纳税服务专门机构的省级地方税务机关,应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支持,力争在今年年底前做到机构和人员落实到位。要加强干部培训,抓好纳税服务专业培训和日常在岗培训,广泛开展岗位练兵和业务竞赛,全面提升纳税服务队伍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要注重人文关怀,关心基层一线人员的身心健康,为办税服务厅、12366热线等窗口工作人员提供休息区或心理减压室,合理调配上岗人员。要加强经费预算管理,严格管理和科学使用纳税服务专项经费,确保专款专用。

(四)健全考核监督机制。要加强绩效考评,将纳税服务作为考核工作的重要内容,完善考评指标,建立通报制度,形成纳税服务绩效考评长效机制。要加强检查验收,各地税务机关要认真梳理纳税服务三年规划中尚未完成的工作任务,加大执行力度和执行进度,省级税务机关在明年1月底前将执行情况报送税务总局(纳税服务司),税务总局将适时组织检查验收。同志们,新时期的纳税服务工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让我们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奋发有为的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税收征纳关系,圆满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肖局长指示

前不久,肖捷局长在专门听取纳税服务工作汇报后,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的纳税服务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在第一时间对税收政策进行宣传和解读;二是要及时回应纳税人关切;三是要切实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

全国税务机关十四项公开承诺

尊敬的纳税人:

为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促进税法遵从,共建和谐税收,我们向您郑重承诺如下:

一、我们通过税务机关网站、12366纳税服务热线、办税服务厅等多种渠道向您提供税收政策查询和咨询辅导。对于您通过12366纳税服务热线和税务机关网站咨询的问题,我们将即时解答;对于不能即时解答的疑难问题,我们将限时告知进展情况并尽快研究解决。

二、我们将依法严格保守您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对违反规定泄露您的涉税保密信息的单位和人员,将依法追究责任。

三、我们在您申请办理税务登记、资格认定、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等涉税事宜时,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在法定时限内办结。

四、我们在您进行纳税申报时,为您提供网上申报、上门申报、邮寄申报等多种申报方式。

五、我们在您初次申请领购普通发票、办理发票票种核定事宜时,资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的,将在受理后5个工作日内办结。

六、我们在您需要取得正常办税所需的纳税申报表和涉税申请审批文书时,您可以在办税服务厅免费领取或者从税务机关网站免费下载。

七、我们在您申请办理各类涉税事项时,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明确规定以外,统一由办税服务厅受理、回复。您可以在办税服务厅得到导税服务、全程服务、限时服务和提醒服务。

八、我们在您申请减免税时,按照审批权限划分,县、区级税务机关在20个工作日内、地市级税务机关在30个工作日内、省级税务机关在6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在规定期限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级税务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您。

九、我们在遇到因信息系统升级而影响您办理涉税事项或者需要您的办税软件配套升级时,将提前告知您。

十、我们在您选择涉税中介服务时,不指定或者不强制税务代理。

十一、我们在准备实施税务检查时(除预先通知有碍检查的情况外)将提前通知您,并告知您检查的时间以及所需准备的事项。检查时,我们将按照规定出示税务检查证和税务检查通知书,否则您有权拒绝检查。检查结束后,我们将向您出具书面检查结果并告知您法律救济方式。

十二、我们在作出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将让您了解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充分听取您的陈述和申辩,依法保障您要求听证的权利。

十三、我们将尊重您依法行使行政复议的权利,按照客观公正的原则和法定程序、时限和要求向您提供行政救济。

篇3:如何做好测绘地理信息档案工作

测绘地理信息档案对于我国建设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小到人民对国家地理信息的了解, 大到国家对地理国情的监测都需要应用到测绘地理信息, 地理信息档案为我国经济、国防、军事等各方面的建设提供了必需的资料保障。因此, 如何做好测绘档案工作, 有效利用测绘地理信息档案的价值, 使之为我国各项建设工作的开展高效服务值得我们研究。本文论述了测绘地理信息档案工作对我国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就我国如何进一步加强测绘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 进而提出一系列加强测绘地理信息档案工作的措施。

1 加强测绘地理信息档案管理的意义

1.1 为国家建设发展提供可靠依据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的上升期, 测绘地理信息在我国建设发展各领域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城市建设规划、兴修水利、石油勘探、矿产开采等方面, 都需要测绘地理信息的支持。测绘地理信息档案能够帮助我们客观的认识我国的地理环境, 能够给我们提供真实的国家地理信息数据支撑, 能够为国家经济建设的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建设发展及远期规划对一个国家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 每项建设工程从对地理信息的论证到设计、评估、实施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可靠的地理信息支持, 这对测绘信息档案的准确可靠性提出十分严格的要求, 因此从国家建设发展的角度来进, 加强测绘地理信息档案的管理工作意义重大。

1.2 是建设数字城市的前提

数据城市的建设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建设数字城市建设的前提是对城市测绘地理信息的准确掌握。随着我国的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人民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 建设数字城市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对于政府来说, 数字城市的建设能够有效地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 促进政府管理更加科学和精细, 对于社会公众来说, 数字城市建设能够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给市民生活提供便利。因此, 加强测绘地理信息档案管理能为建设数字城市提供有利信息。

1.3 为见证历史提供真凭实据

加强档案管理的重要作用之一是对珍贵历史资料的完整保存和真实反映, 通过测绘地理信息档案记录我国历史上的地形地貌、地质资源、地理特征等等, 为现代及未来人们了解历史提供了真凭实据。测绘档案也是直接反映国家版图疆土范围的参考依据, 它具有真实性、全面性、科学性及权威性, 测绘档案明确我国主权和领土范围, 为解决领土纠纷提供历史资料。

2 加强测绘地理信息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

2.1 加强对测绘档案原件的保管

测绘档案的妥善保管和安全存放对我国建设发展及历史研究意义重大, 因此, 尽可能长期完整的保存测绘档案原始信息资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测绘档案原件的保管与保护工作非常重要, 延长原件的保存期是我们加强测绘档案管理的工作重点, 测绘档案原件一般为纸质材料, 相较于电子资料来说, 纸质材料受气候和自然因素的影响, 比较容易腐烂破损, 给保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对于测绘档案原件要加强管理, 保证材料存放环境的干燥和清洁, 做好防火防水及防虫等预防措施, 在存放原件的同时, 备用扫描件及复印件供一般查阅, 并且对于档案原件的查阅制定一系列严格的规定, 如非必须仅提供扫描件及复印件查阅。定期对资料原件进行检查, 对于已经有损坏迹象的资料原件积极抢救和保护, 采取恰当有效的保护措施加强对测绘档案原件的保管与保护。

2.2 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

档案管理是一门具有内在规律和特定要求的专业技术, 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由于测绘地理信息档案涉及保密性, 不仅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备专业性, 还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要定期组织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思想政治教育, 不断学习档案管理的新方法, 从而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促进测绘地理信息档案工作的良性发展。

2.3 采用现代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方法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实现提供了必要条件, 纸质材料易受时间、空间、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不易于保存, 相对于纸质材料,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可以将纸质材料转化成易存储的电子文档或图片格式等, 延长档案信息的保存时间, 扩大档案信息的存储空间。采用现代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方法档案的管理更加全面、科学、高效, 同时提高了档案查阅的效率, 避免因为人工查阅档案造成的档案损坏。数字化档案管理相当于对纸质测绘理理信息档案做了一份电子备份, 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安全性。

2.4 建立科学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

我国对于测绘档案管理工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比如《档案法》、《测绘科学技术档案管理规定》等, 要做好测绘地理信息档案工作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 同时结合部门实际工作情况, 细致的建立一整套科学完善的测绘档案管理制度。科学的档案管理制度要与具体工作流程相适应, 将档案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周全, 制定全面可行的管理制度。例如, 档案管理制度中要规定测绘地理信息的级别、类型、查阅条件、借阅流程、归档标准等。只有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测绘档案管理制度, 才能够防止档案的损坏、丢失和泄密, 从而保证档案的完整性。

3 结束语

测绘档案不仅对国民经济建设发展各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测绘生产、科学研究、基本建设活动提供必要保障, 而且测绘档案做为我国各级测绘主管部门和单位进行地理信息采集活动的记录, 具有重要的保存价值和历史意义。测绘活动的原始记录、计算资料、图纸、照片、影像资料、技术文件等等一系列资料构成了测绘档案, 测绘档案是国家地理风貌的真实记录, 是国家组织地理测绘活动的成果, 对国家发展和人类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做好测绘地理信息档案工作是利国利民之举。

摘要:测绘地理信息档案是极具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测绘地理活动成果, 其档案保存和管理为我们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真实有效的依据。现阶段, 如何做好测绘地理信息档案工作, 促使测绘地理信息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值得我们探讨。

关键词:测绘地理,地理信息,档案管理

参考文献

[1]刘飞, 罗忠平.浅谈如何做好测绘地理信息档案工作[J].勘察测绘, 2014 (10) .

篇4: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

一、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如,闪烁的恒星、轮廓模糊的星云、行星、卫星、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巴的徽行等。

(2)天体系统:运动中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就形成了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级别:

由上图可知,目前人类所知道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为总星系;最低一级天体系统为地月系。宇宙包括总星系和人类未探测区域。

(4)光年:计算天体间距离的单位。1光年即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约为94605亿千米。

2.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方向具有同向性、轨道面具有共面性、轨道形状具有近圆性。

(2)结构特征:可从质量、体积、距日远近来描述行星的结构特征。

(3)距日由近到远歌诀: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4)行星分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3.存在生命的行星

在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中,地球是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为什么地球上会出现生命?

(1)有适宜的温度——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因而有适宜的温度。

(2)有液态水。

(3)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其引力可以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因而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太阳辐射。

(2)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①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②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提供矿物燃料:煤、石油。

④太阳辐射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2.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黑子、耀斑。

①黑子:发生在光球层,黑子的温度比其他地方低。

②耀斑:发生在色球层,色球的某些区域突然出现的大而亮的斑块。

③黑子、耀斑周期:11年,同步起落,体现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引起电离层扰动,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干扰地球磁场;等等。

三、地球的运动

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1)地球运动的两种形式:自转和公转运动。

(2)地轴的方向: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自转的方向、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4)自转的周期:1日:恒星日——23时56分4秒,太阳日——24小时。

(5)自转角速度:除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相同,都约为15°/时。

(6)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7)公转的轨道(近日点和远日点、快慢):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使地球绕日公转中出现近日和远日现象。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时,公转速度较快;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时,公转速度较慢。

(8)公转周期:1年: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赤道平面: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

(2)黄道平面: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

(3)黄赤交角:23°26′。

(4)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3.昼夜交替与时差

(1)晨昏线(圈):昼半球和也半球的分界线。

(2)地方时:经度相差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正午时,太阳高度角为一天中的最大值,地方时为12点。

(3)区时: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4)国际日界线: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明天”的分界线。

(5)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120°E的地方时。

(6)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交替、地方时。

3.地球的公转与季节

(1)正午太阳高度:地方时12点时,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

(2)太阳直射: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太阳光线延长线经过地心。(图中红线为太阳直射线)

(3)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4)某地正午太阳高度=900-∣某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

(5)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6)春分(秋分):

①侧视图:

②日期:春分在3月21日前后,秋分在9月23日前后。

③该日太阳直射赤道。

④晨昏线和太阳光线垂直。

⑤地轴和晨昏线重合。

⑥全球昼夜等长。

⑦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7)夏至:

①侧视图:

②日期:6月22日前后。

③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④晨昏线和太阳光线垂直。

⑤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昼;南半球夜长昼短,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夜。赤道昼夜等长。

⑥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8)冬至:

①日期:12月22日前后。

②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③晨昏线和太阳光线垂直。

④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夜;南半球夜短昼长,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昼。赤道昼夜等长。

⑤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9)夏半年与冬半年:夏半年昼长大于夜长;冬半年夜长大于昼长。

(10)四季划分:夏季: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获得太阳辐射最多;冬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获得太阳辐射最少;春秋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北温带许多国家一般把3、4、5三个月划分为春季,6、7、8三个月划分为夏季,9、10、11三个月划分为秋季,12、1、2三个月划分为冬季。

(11)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

四、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震波: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层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

地震波的特性:纵波:传播速度快,可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2)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而某些地区一定深度处,地震波有明显的突变,这种波速发生突变的面叫做不连续面。

①莫霍界面: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在这个不连续面上,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②古登堡界面:在地面下2900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3)地壳: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由岩石组成。

(4)地幔: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的部分。在上地幔的上部,有一个物质呈融熔状态的软流层,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5)岩石圈:软流层以上部分,包含地壳。

(6)地核:以古登堡界面与地幔分界,分为外核和内核两层。

2.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

(2)水圈: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它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

(3)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知识梳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太阳辐射能是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部分太阳辐射能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地面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将热量传递给大气。

2.从大气的受热过程看,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得较少,而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得却比较多。

3.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

二、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温度差异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中热量和水汽的输送,以及各种天气变化都是通过大气运动实现的。

2.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

3.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1.单位距离的气压差叫做气压梯度。只要它存在于水平面上,就会产生促使大气由高压流向低压的力,这个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2.大气的水平运动叫做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其形成的直接原因。

3.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离的力,叫做地转偏向力。

4.理想状态下: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一致,垂直等压线。高空: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风向平行等压线。近地面: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四、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是指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其形成的原因是不同纬度地区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

2.赤道地区得到的太阳辐射多,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气压降低。在这一地区就形成了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

3.上升气流在赤道地区上空聚集,气压升高,大气向南、北运动。在北半球,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风在北纬30°附近上空偏转成西风,这样气流不断堆积下沉,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南半球同样也形成了一个副热带高气压带。

4.在北半球,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出的气流向南、北运动,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南流动的气流偏转成东北风,向北流动的气流偏转成西南风。

5.北极及附近地区,由于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少,终年寒冷,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极地高气压带。北极大气向南流出,偏转形成东北风。它与较暖的盛行西风在北纬60°附近相遇,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形成副极地上升气流,致使北纬60°附近的近地面气压降低,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五、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气压低,形成低气压中心;海洋相反,形成高气压中心。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气压高,形成高压中心;海洋相反,形成低压中心。

2.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使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3.东亚位于亚洲东部,面临太平洋,海陆的气温差异比其他地区显著,所以海陆的气温差异和季节变化比较明显。

六、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2.热带雨林气候是在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形成的;温带海洋气候形成与西风带有很大关系;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了地中海气候。

七、锋与天气

1.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

2.锋面:当冷暖两个性质不同的气团在移动过程中相遇时,它们之间就会出现一个倾斜的交界面。

3.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叫锋线,锋面自地面向高空向冷气团一侧倾斜。

4.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冷锋过境前,天气温暖晴朗;过境时,常有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过境后,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晴朗。

5.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暖锋过境前,天气低温晴朗;过境时,出现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八、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和天气

1.低气压:中心气压低于四周。高气压: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的大气水平涡旋。反气旋: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的大气水平涡旋。低压槽:从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高压脊:从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2.在北半球,气旋区域内空气作逆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相反。反气旋区域内空气作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相反。气旋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一个由气流垂直运动连接而成的低空辐合、高空辐散的环流系统。反气旋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一个由气流垂直运动连接而成的低空辐散、高空辐合的环流系统。

九、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1.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

2.近百年全球变化的显著特点是气温升高。

十、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1.气候变化的影响是长远而巨大的,对于有些地区来说,许多影响是负面的或不利的。

2.全球变暖的后果有:

(1)海平面上升。

(2)位于低纬度的大部分国家,农作物的产量将减少,而位于高纬度的国家,农作物的产量有可能增加。

(3)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十一、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对策

1.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增加。

2.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十二、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十三、世界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和分布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知识小结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圈(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类型,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在地球淡水中,冰川是主体。

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是指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大气降水、蒸发和蒸腾、水汽输送和下渗。

2.水循环的类型:(1)海陆间循环(大循环)最为重要——它使陆地上淡水资源得以更新。

(2)海上内循环(水量最大)。

(3)陆地内循环

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水体的更新。

(2)促进高低纬之间的热交换。

(3)通过径流促进物质的迁移。

(4)水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又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三、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1.海水运动的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

2.洋流的定义: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

3.洋流的分类:(1)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

(2)按性质分为暖流和寒流两种类型。

4.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2.对气候的影响:①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影响;②南北半球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与寒流的关系,如秘鲁寒流与南美大陆西岸狭长的热带沙漠。③俄罗斯北冰洋沿岸的摩尔曼斯克港位于北极圈以内,却终年不冻;而其太平洋沿岸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位于43°N附近,却有长达近半年的结冰期,这主要是由于它们分别受到北大西洋暖流和千岛寒流的影响所致。

3.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分布有显著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可形成渔场,如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和东格凌兰寒流交汇)、纽芬兰渔场(墨西哥弯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秘鲁渔场是由于离岸风引起上升流补偿流形成的。

4.影响航海:顺流快,逆流慢;寒暖流相遇,往往形成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

5.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但使污染范围扩大。

五、水资源的含义及分布

1.水资源的含义。广义:地球上水圈内的水量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水和陆地水)。狭义:陆地上的淡水资源。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包括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2.水资源的分布。(1)世界水资源分布不均。影响因素:降水量的时间与空间分布不均。衡量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

(2)水资源的分布规律。① 从水循环角度看:降水量大、水循环活跃的地区,水资源丰富;反之,水资源贫乏。② 从世界范围看:按大洲说,亚洲最多,南美洲次之,大洋州最少;按国家说,巴西最多,俄罗斯次之,我国居世界第六。(分析径流量时,不仅要看总量多少,还要看人均径流量)③从我国看:数量上: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空间分布上: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时间分布上: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六、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1.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如我国商品粮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东部,西部很少)。

2.水资源的质量会影响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动的效益(如酒厂、饮料厂的分布)。

3.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七、合理利用水资源

1.水资源利用现状。(1) 需水量增长速度超过可供求量增长速度

(2) 浪费与水污染严重

2.合理利用水资源措施。(1)开源: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筑水库,把大气降水以及洪水期多余的河水蓄积起来;开渠引水,把水资源相对丰富地区的水调入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加强对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调节;海水淡化、人工增雨;等等。

(2)节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从农业和工业这两个用水大户中挖掘水资源的潜力等。

2.外力作用。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

(1)风化作用:在水、温度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或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

(2)侵蚀作用:流水侵蚀:使谷底、河床加宽加深,使坡面趋于破碎。

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等。

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

海浪侵蚀:形成海蚀陡崖等。

(3)搬运作用: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

(4)堆积作用:在流水和风力搬运的过程中,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导致物质逐渐沉积,在沉积过程中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所以沿着水流方向我们先看到颗粒比较大的沙子,越往后沙粒越小。流水堆积:形成冲击扇、三角洲、河漫滩平原。风力堆积:形成新月形沙丘。冰川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蚀湖等。海浪堆积:形成沙滩。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1)岩浆岩:是岩浆活动的产物。是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如花岗岩、玄武岩等

(2)沉积岩:是裸露地表的岩浆岩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沉积岩的特点: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

(3)变质岩:各种已经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如大理岩、板岩等

2.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如下图所示。

4.褶皱山。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褶皱的基本形态是背斜和向斜。

5.断块山。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断层在山区是经常可以看到的,常常表现为悬崖、陡壁、峡谷等。在断层构造地带,由于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沟谷、河流。

6.火山。火山由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组成。

五、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对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影响。在山岳地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在山岳地区,人们通常优先建造成本较低、难度较小的公路,其次才是铁路。

2.对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影响。由于山岳地区相对高度大,地表崎岖,因此线路选择时应避开陡坡和沼泽地,而是选择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3.对交通线路延伸方向的影响。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岳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往往需要迂回前进。如在陡坡上往往是“之”字形弯曲。

六、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

1.河流侵蚀的三种类型。

七、河流堆积地貌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在河流堆积地貌中,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地貌类型。

1.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山前。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在山区流动时,由于山区内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可是,当水流流出谷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颗粒由扇顶到扇缘越来越小。

2.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的中下游。在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较弱,侧蚀作用较强。河流往往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逐步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3.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入海口。河流人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八、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2.生物循环: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同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又成为动物的食物。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这种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

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地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3.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生物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创造者。

(1)现今地球大气组成,是生物生命活动参与的结果。大气中的氧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大气中的氮也有一部分来自生物的作用。

(2)生物生命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陆地水的化学成分。

(3)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

(4)生物多次对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进行加工。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生产功能

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

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大气本身不具备减缓co2 增加的功能,但是在自然地理环境中通过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却能消除部分新增的co2)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时刻在演化(气候变化、地貌变化)

2、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要素的演化。

四、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破坏森林与植树种草引发不同的环境效应)

在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中,人类活动比较容易导致生物发生变化。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空间尺度划分:

全球性的地域分异: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

区域性的地域分异: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

二、自然带

1.概念

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互不相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对应了与之统一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2.自然带的划分(北半球为例)利用气候图对照分析自然带的分布。

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

热带草原带(萨瓦纳带)(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中西部)

热带荒漠带(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中西部)

热带季雨林带(北纬10°—25°之间的亚洲大陆东部)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35°—50°之间的大陆东部和40°—60°之间的大陆西部)

亚寒带针叶林带(北纬50°—70°之间)

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苔原带、冰原带

三、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纬度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包括低纬和高纬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地带,以及中纬度在一定范围内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的地带。

2.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在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由于受海洋水汽的影响,从沿海到内陆,自然景观呈现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有规律变化。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篇5:宋兰地理工作总结

要讲话》的情况报告

市国税局:

2012年1月12日,************到**市国家税务局视察,发表了重要讲话,在充分肯定了**国税系统以“三大工程”建设为保障,以税务管理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行风险管理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提出明确要求。纳税服务中心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学习,深刻领会******讲话精神,切实抓好贯彻落实。现将纳税服务中心组织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各部门召开内部学习讨论会,深刻领会总局******重要讲话的实质。******的讲话文件下发后,纳税服务中心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开展自学,并在各办税服务厅、信息中心、业务综合室等部门以部门座谈会、讨论会等方式集体学习,深刻领会讲话精神实质,将其作为强化全体干部自身素质的重要举措。全体干部职工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讨论如何真正贯彻落实讲话精神,以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税收为出发点,以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为目标,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按照建立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二、联系实际,认真制定贯彻落实总局******重要指示的具体措施。纳税服务作为一项全局性工作,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全过程,渗透于税收工作的各个环节。不断改进和优化办税服务厅的服务水平,对

于提高**国税的纳税服务整体质量有重要作用。下阶段,我们将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进纳税服务工作:

(一)进一步扩大税收宣传的影响力,提高税收咨询辅导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全力满足纳税人的个性化需求。根据纳税人的不同要求细化和调整宣传内容,为纳税人依法纳税提供方便,不断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

(二)优化流程,促进办税服务“减负”“提速”。通过优化流程,简并报送资料,最大限度地减少纳税人的往返次数,切实为纳税人减轻负担。

(三)加强对办税服务厅的管理,完善办税服务厅功能建设,规范税务干部税容礼仪要求。办税服务厅是展示国税形象的重要窗口,要从维护国税机关形象、增强国税机关公信力、构建和谐征纳关系等大局出发,高度重视和加强办税服务厅管理工作。一是要加大力度,优化办税服务厅的环境建设,全力保障办税服务厅的设备运行良好;二是要认真落实好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以及限时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等项制度;三是要规范税务干部税容礼仪要求,严格按照市局和纳税服务中心关于税务着装的相关规定统一着装,在执法过程中坚持文明规范用语,保持着良好的税容风貌,树立良好的国税形象;四要提高税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岗位技能。在2012年,纳税服务中心计划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每月针对不同岗位组织业务培训,每个季度组织税收政策培训,继续开展纳税服务之星评选活动。同时,不定期地开展业务技能比赛,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

全体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纳税人服务的理念,通过岗位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岗位技能,更好的服务纳税人。

通过学习贯彻************的重要讲话,纳税服务中心全体干部职工更加明确目标,增强信心,力争在今后的工作中,在林明鹊局长提出的 “再强基础、狠抓完善、积聚力量、开创新局”总基调指导下,以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和**国税公信力作为我们的总体奋斗目标,把依法行政作为税收工作的灵魂,力开创纳税服务新的局面

纳税服务中心

篇6:浅谈地理国情普查的工作方法

关键词:地理国情,普查,方法

为全面掌握我国地理国情现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国务院决定于2013年至2015年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普查的主要目标是:利用高分辨率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其他专题数据等,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技术要求,查清地形地貌、地表覆盖等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现状和空间分布情况,建立成果数据库,开展统计分析与评价,完成普查报告及相关图件编制,建设普查相关软件系统,为开展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奠定基础,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需求,提高地理国情信息对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服务能力。

1 地理国情普查的主要任务

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项目具体普查任务如以下几点。

一是收集与普查相关的各行业的专题资料,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工作;二是开展地理国情普查所需的软硬件设备建设工作;三是调查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与自然资源环境相关的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域、荒漠与裸露地等地理要素的类别、位置、范围、面积等,掌握其空间分布状况;四是调查人文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与人类活动相关的交通网络、居民地与设施、地理单元等地理要素的类别、位置、范围、面积等,掌握其空间分布现状;五是开展省情专题普查,包括地质灾害隐患点省情专题普查,重点红色旅游区及红色旅游景点的专题普查等;六是建立地理国情本底数据库,包括高分辨率正射影像数据库、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遥感解译样本数据库、元数据库、地理国情基本统计分析数据库等;七是开展自然和人文等重要地理国情信息的基本统计分析工作,制作地理国情普查图。

2 开展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基本流程

2.1 资料收集及整理

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中,数据生产和统计分析都需要各行业专题资料进行补充,特别是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属性内容。将收集到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其相关经济社会数据,经有关权威部门确认,符合要求后,进行坐标转换,按照GDPJ01-2013《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GDPJ03-2013《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规定与采集要求》进行预处理,形成符合地理国情普查生产要求的基础数据。(如图1)

2.2 地表覆盖数据与地理国情要素数据采集

地表覆盖分类和地理国情要素数据采集,以统一下发的0.5 m分辨率的正射影像为基础,利用收集整理的基础地理信息和其他专业部门的资料,采用“人工解译为主”的方式,开展地表覆盖类型内业判读与解译。同时,补充或更新水系、交通、构筑物以及地理单元等重要地理国情要素实体,提取要素属性,形成相应的数据集,供外业调查核实。

2.3 外业调查与核查

地理国情外业调查是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是保证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质量的关键环节。利用外业调查工作底图,采用数字调查系统外业调查手段,对内业分类与判译中无法确定边界或属性的要素和无法准确确定类型的地表覆盖分类图斑,开展实地核实确认,对新增和发生变化的信息分类要素和图斑进行补调或补测。

2.4 内外业复核

对外业调查与核查成果进行整理,对各数据层进行编辑、修改,形成地理国情普查基本数据。

2.5 统一时点核准

利用统一下发的2015年3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时期获取的航空航天遥感影像,适度结合外业调查,开展标准时点核准工作,使普查成果的整体现势性达到普查时点的要求。

3 数据库建设与统计分析

地理国情数据库是对地理国情普查获取的遥感影像、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等数据,依据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进行汇交、集成、存储和管理形成的最终成果库。

基本统计是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重要内容,按照GDPJ02-2013《地理国情普查基本统计技术规定》的要求,在基本统计软件操作平台支持下,通过数据预处理、统计单位提取、统计配置、统计计算、成果生成等技术流程,根据地理国情普查采集的点、线、面等几何特征类型和地理实体对象,根据地理国情普查采集的点、线、面等几何特征类型和地理实体对象,以规则地理格网单元、行政区划与管理单元、地形单元为统计单元,进行地形地貌、植被覆盖、荒漠与裸露地表、水域、交通网络、居民地与设施、地理单元的数量、密度、位置、高程、范围等内容统计,形成与之相对应的、符合数据格式要求的数据集、符合表式要求的基本统计报表成果、符合报告格式要求的报告成果、符合图式要求的图件成果。

4 结语

开展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系统掌握权威、客观、准确的地理国情信息,是制定和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与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各类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和应急保障服务的重要保障,也是相关行业开展调查统计工作的重要数据基础。通过开展国情普查,可以全面掌握我国地理国情现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Z].2013.

上一篇:镇作风建设对照检查材料下一篇:月食优秀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