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湾新区简介2016.0

2024-04-24

辽东湾新区简介2016.0(共5篇)

篇1:辽东湾新区简介2016.0

辽东湾新区总体情况

(2016年7月4日)

盘锦辽东湾新区始建于2005年12月,曾隶属于大洼县,原名辽滨经济区;2006年6月,被纳入辽宁沿海重点发展区域;2009年7月,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2010年10月,被省政府确立为辽宁省综合改革试验区;2011年4月,升级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12年1月,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辽东湾新区(以下简称“新区”),同年2月,被工信部批准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石油化工产业)”。2013年1月,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新区规划面积306平方公里,下辖荣兴、二界沟、荣滨、田庄台4个街道(田庄台于2013年3月并入,面积为3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0万人。

2015年,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6.3亿元,同比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4.2亿元,同比下降9.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7.4亿元,同比增长9.4%;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7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财政口径税收收入完成16.4亿元,同比增长0.2%;外贸出口总额完成0.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3亿美元。

—1—

截至2015年底,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完成489.3亿元,年均增长45%;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684.2亿元,年均增长39%;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82.7亿元,年均增长106%,其中财政口径税收收入完成70.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累计完成22.3亿美元。

2016年,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计划完成73亿元,同比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计划完成45亿元,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完成270亿元,增长10.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计划完成17.5亿元,增长11.6%,其中财政口径税收收入计划完成14.5亿元,增长10.1%;外贸出口总额计划完成1.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计划完成1.5亿美元。

2016年一季度,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2亿元,同比增长1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0.6亿元,增长15.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亿元,增长-11.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3亿元,增长-5.7%;财政口径税收收入完成2.9亿元,增长-10.8%;外贸出口总额完成0.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完成0.2亿美元。

2016年1-4月,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3.8亿元,同比增长8.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3.2亿元,增长-14.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1亿元,增长6.5%;财政

—2—

口径税收收入完成4.9亿元,增长11%;外贸出口完成0.1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完成0.2亿美元。

二、规划情况

2013年3月,市六届人大24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盘锦辽东湾新区总体规划》,把新区的空间结构概括为“一带、两轴、三区”。其中:

“一带”,就是大辽河入海口及海滨沿线绿色滨水生态带。主要依托大辽河及滨海的自然风光,建设滨水公园和湿地公园,形成新区的外围自然生态防护屏障。

“两轴”,一个是沿滨海大道东西向展开的城市发展轴,这一轴线贯穿辽东湾新区的城市核心区、盘锦港和临港产业区。另一个是经济发展轴,主要是沿中华路南北向延伸,是盘锦港及临港产业区物流贸易的发展轴线。

“三区”,就是港口区、临港产业区及辽滨水城。新区在充分借鉴世界众多沿海城市发展经验基础上,正坚定不移地按照港产城联动的“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推进新区的开发建设。目前,新区港产城形象已基本树立。

2013年5月,市委六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的《辽东湾新区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0)》指出,新区将围绕向海发展、全面转型、以港强市这条主线,坚持规划引领、有序推进,—3—

保护环境、绿色发展,改革开放、锐意创新,改善民生、和谐幸福的原则,紧紧抓住世界经济深度调整、我国经济转型发展、扩大东北亚合作、深入推进东北振兴等机遇,逐步把新区打造成为中国北方宜居宜游新港城、建设成为辽宁沿海绿色产业新基地、构筑成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新平台、树立成为全国新区改革创新新典范。(发展定位)

三、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情况

在推进开发建设中,新区适度超前地加强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新区空间、土地和水系布局基本完成,树起了新港城的崭新形象。

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日臻完善。经过10年的开发建设,新区已建成主次干路350公里,大中小型桥梁及涵洞73座,“三横十四纵”路网格局全面形成。完成吹填面积72.1平方公里,平整土方约10平方公里,新区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建成220KV变电所2座、66KV变电站12座,铺设电力线路310公里,电力供应得到有效保障。铺设完成给排水、供暖、供气等各类管网780公里,建成雨污排水泵站17座以及12万吨净水厂和日处理能力3万吨污水处理厂各1座,建成分输站2座和工业燃气门站1座;完成绿化面积750万平方米,主要街区和主要道路两侧绿化基本实现全覆盖。

—4—

港口配套设施和集疏运体系全面加强。截至2015年,盘锦港建成19个5万吨级以上泊位,正在启动2个粮食和2个多用途等泊位建设,已建成5万吨级航道,正在建设10万吨级航道和规划建设25万吨级航道,30万吨级原油码头项目已完成核准。盘锦港获批国家一类口岸,进口保税仓和出口监管仓投入使用,保税物流中心(B型)正加快建设,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进展迅速,进口粮食指定口岸申报、盘锦综合保税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规划、通关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等工作正式启动,“盘满欧”海铁联运国际通道已经打通。2015年实现吞吐量3400万吨,同比增长8%,集装箱吞吐量35万标箱,同比增长17%。

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完备。可容纳1.6万在校生的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可容纳近万名师生的盘锦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可容纳5000名师生的省实验学校分校已建成投用,新区实验幼儿园、实验小学和盘锦市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基地正在加快建设,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盛京医院辽东湾分院于2013年底正式开诊,以该院为龙头,以基层卫生院和卫生室为基础的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就医新秩序正在加快构建。红海滩体育中心“一场三馆”全面建成使用,成功承办了“十二运”竞赛项目和辽宁省第—5—

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四、产业发展情况

新区已形成以石化及精细化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两大产业为主导,以临港物流业为支撑,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补充的产业发展格局。截至目前,新区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35项,完成投资830亿元。

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不断壮大。新区以国家级化工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为平台,着力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其中,总投资200亿元的盘锦和运新材料有限公司和运合成橡胶产业园项目一、二期工程已投产,三期工程部分也已建成投产,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中国最大的合成橡胶生产基地。总投资138亿元的盘锦北方沥青燃料有限公司宝来石化产业园项目一、二期工程已投产,企业新厂区也已建成投用。总投资180亿元的台湾长春企业集团盘锦化工基地项目一期工程已经竣工生产。此外,总投资845亿元的兵器集团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项目正在做前期手续办理工作,预计年内即可开工建设。

特色装备制造产业做大做强。总投资25亿元的渤海装备辽河重工有限公司、总投资3.5亿元的安徽合力工业车辆北方基地一期工程已投产运行。总投资850亿元的80万吨/年

—6—

铝挤压型材项目、200万吨/年高纯铝项目、120万吨/年特大高精铝(板带箔)项目,并配套建设忠旺有色金属研究院,正在加快建设,项目全部达产后,年销售收入超过1500亿元、上缴税金约150亿元、带动就业2万人,逐步将新区打造成为业内首屈一指的综合性高端铝产品集散地。

大力发展临港物流产业。已获批省级物流产业示范园区,益海嘉里、汇福粮油、北大荒等90余家知名企业入驻园区,中国(盘锦)国际石油化工品交易集聚区正在抓紧建设,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平台也于2014年底投入使用。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引进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总投资2.5亿元的曙光产业基地项目已运营投产;总投资10亿元的申安高亮度LED生产基地项目正在抓紧建设;辽宁猎鹰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已入驻园区。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以承载古渔雁文化的二界沟渔村整体开发项目和整体复制苏州三大园林的江南风情园为代表的一批旅游项目开工建设和陆续建成;江山帝景、华源时代城等一批房地产项目陆续进入销售阶段;大连理工大学、河畔水乡住区等商圈配套重点项目的带动下,正在加快形成。

五、体制机制创新情况

—7—

在机构设置方面,按照大部门、大科室制要求,不断整合优化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内部机构和职能,整体撤并职能相近机构,实现市直部门与新区机构职能的高度融合,提升行政效率,现有15个内设机构和4个产业园区。

在选人用人方面,实行竞聘上岗制度,采用封存原始档案的方法,实行全员聘用、择优上岗的方式选拔和使用干部。通过公开选拔方式,吸引33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到新区创业,选调19名清华、北大、人大优秀毕业生到新区管委会工作,55名国内及一大批市直及县区优秀干部到新区任职。完善考评机制,采取干部年度考核和绩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绩效考核结果按照一定权重折算纳入到干部年度考核中。

在经济管理方面,依托成立的石化及精细化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临港物流和高新技术四大产业园区和商务与科技局,分别赋予其特定自主权,有力承接各自产业规划的实施、招商引资、经济运行、企业服务等各项职责,推进工作重心前移。同时,坚持市场化运作产业园区和商务与科技局,每年度由新区管委会对其下达共性指标和专业指标任务。

在改革创新方面,新区认真学习上海自贸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等地经验,坚持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制度创新为核心,深化对投资管理制度、贸易监管制度、金融制度和事中

—8—

事后管理制度改革,建立行政审批局,着力把新区打造成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开放最彻底、政策最透明、服务最高效的新区。

六、今年以来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2016年,市委、市政府做出举全市之力推进辽东湾建设落实“四个着力”先行区的重大决策部署,并将其确定为转型发展的“一号工程”,新区梳理汇总了99项重点工程、377项工作任务,即“百项工程”,涵盖了新区2016年各项重点工作。

在着力完善体制机制方面。重点推进投资便利化和服务便利化改革。重新梳理新区管委会现有的678项行政审批事项,做到能取消的一律取消,能下放的全部下放。取消新区职权范围内新开工项目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制定新区减免涉企收费目录,最大程度减免涉企收费,减轻企业负担。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天津滨海新区、湖北襄阳高新区、青海省西宁市等地作法,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组建行政审批局,建立一份清单管边界、一颗印章管审批、一个部门管市场、一支队伍管执法的管理体制机制。

在着力推进结构调整方面。一是全力打造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以兵器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项目为龙

—9—

头,以北燃、和运、台湾长春石化等骨干企业重点项目为支撑,做长做粗精细化工产业链,全力打造精细化工产成品园;以忠旺铝业、渤海装备辽河重工、合力叉车等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铝型材全产业链产品、海工装备、石化装备、特色车辆及配套设备等特色制造产业,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盘锦行动纲要》,打造国家级特色装备制造园区。二是加快补齐现代服务业短板。加快中储粮等一大批临港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建设,加快发展“互联网+”经济,打造通关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物流撮合交易平台、石油钻采设备租赁平台、车联网平台和粮食交易平台等平台经济;推进二界沟旅游景区整体开发、金帛海滩、江南风情园等旅游项目发展。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新区以项目建设为引领,全面开展2016年推进企业运行及项目建设专项行动,及时解决企业运行和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快推进项目建设。2016年新区计划实施产业项目72项。其中,计划新开工项目28项,续建项目47项,竣工项目28项。截至4月末,新区实现签约项目13项,开、复工项目49项(其中,新开工项目10项,续建复工项目39项,复工率83%,受季节影响未复工的续建项目将于5月份全面复工),竣工项目10项。

在着力鼓励创业创新方面。加快创业新城建设,全力把

—10—

新区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创新创业示范区。重点推进曙光科技创业核心区内的电子商务创业园、临港物流创业园、科技孵化园、加工制造产业创业园等4个创新创业园投入运营,扶持荣兴众创空间做大做强,推进二界沟、荣滨、田庄台3个街道特色创业园建设,年内确保实现新增小微企业200户、个体工商户500户。截至目前,新区新增小微企业50户,同比增长88%,新增个体工商户133户,同比增长48%。临港物流创业园入驻企业137户;辽东湾新区创业孵化中心入驻企业14余户;荣兴众创大厦入驻企业90户。

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实施惠民安居工程。加快完成玉带明珠1224套公租房改造工程,在政策允许和可控情况下,将公租房政策扩大到非户籍人口,并适当扩大房源供给。全力推进荣兴、二界沟、田庄台镇街改造工程,并以宜居乡村建设为载体,完善镇村功能,提升镇村“造血”能力。

在全面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根据新区总体规划及企业落地建设需求,2016年新区计划实施基础设施及公用设施项目九大类、104项,总计划投资34.7亿元。其中新建工程84项,计划投资24.75亿元。续建工程20项,计划投资10.04亿元。截至目前,新建项目已开工35项,续建项目复工13项。

—11—

篇2:辽东湾新区简介2016.0

新区始建于12月,20XX年6月纳入辽宁省沿海重点发展区域,7月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20XX年10月被省政府确立为辽宁省综合改革试验区,20XX年1月按照省政府批复更名为辽东湾新区,20XX年1月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正在努力打造海峡两岸经贸合作专区。

新区规划控制面积400平方公里,规划面积306平方公里,下辖3个街道(荣兴、二界沟、荣滨)和1个开发区(三角洲),空间结构确定为“一带、两轴、三区”。“一带”为大辽河入海口及海滨沿线绿色滨水生态带;“两轴”为东西向城市功能轴和南北向经济发展轴;“三区”为港口区、临港产业区和辽滨水城。目前,基础设施和产业投入累计超千亿元,累计开发土地面积83。5平方公里,建成土地面积55平方公里,并形成了以港口为牵动、以产业为支撑、以城市为保障的三区联动规划格局。

新区产业基础雄厚,已形成以石化及精细化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两大产业为主导,以临港物流业为支撑,以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补充的发展格局。并依托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全面打造世界级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和世界级临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随着规划的付诸实施,新区已经进入加速发展的关键期,到“十二五”期末,经济总量实现“再造一个新盘锦”的目标,一座经济繁荣、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生态宜居、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新型水城将崛起于渤海之滨。

——区位优势。

拥有便捷的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集疏运体系非常完善。陆路紧临京沈高速公路、沈大高速公路、盘海营高速公路,辽河大桥连接营盘两地,滨海大道穿境而过;海路方面,正在建设的亿吨级盘锦新港已经具备通航能力,是东北乃至蒙东地区最近的出海口,疏港铁路建成通车,周边由大连港、营口港、锦州港形成的港口群构成了便捷的海路运输体系;航空运输距离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2小时车程,距离锦州机场和正在建设的营口机场1小时车程。

——资源优势。

新区内有大量的滩涂和荒地,发展空间大,便于整体规划,建设成本低。盘锦是国内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之一,中国第三大油田—辽河油田坐落于此,为新区石油化工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新区傍河临海,拥有50多公里的河海岸线,水深浪静,终年不淤不冻,是发展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理想之地。此外,区内地下温泉、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极富开发价值。

——政策优势。

篇3:辽东湾新区简介2016.0

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确立至今, 我们越来越意识到生态资源环境对城市生活发展的重要性, 低碳、生态的发展思想作为未来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正逐步被人们所接受。当前, 我国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在经历大规模的物质建设与空间调整, 能够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城市的低碳、生态发展, 显得至关重要。

在我国现有城市规划体系中,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规划类型, 是借鉴美国的“区划”技术, 于20 世纪80 年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应运而生, 是联系城市总体规划 (分区规划) 与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关键性规划, 它将总规宏观的管理要求转化为各地块的控制要素, 使规划编制、管理和具体的开发建设能够良好的衔接。因此, 在传统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 结合低碳生态城市理论, 提出相应的低碳生态城市的控制要素显得迫切而必要。

辽宁沿海经济带作为整体开发区域, 于2009年7 月1 日获得国务院批准并被纳入国家战略。辽东湾新区地处盘锦市最南端, 在大辽河入海口平原区的南部边缘, 是辽宁沿海开发的中心节点, 享有辽宁沿海开发开放“最大经济区”称号。辽东湾新区战略规划自2008 年开始筹备与调查研究,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调整, 已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战略规划方案。在辽东湾新城战略规划中, 目标是将其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具有北方湿地水城特色的生态型滨海新城区, 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国际一流的生态城市。金帛岛位于辽东湾新区金帛湾水城南部, 规划区总面积929.07 公顷, 南北长约2334m, 东西宽约6529m, 规划人口10.8 万人, 规划区范围均为填海造地而成 (图1) , 以滨海居住、旅游、商务办公、会展、疗养度假为主要职能, 是整个辽东湾新区的核心功能组团 (图2) 。

2. 生态格局的构建模式

金帛岛低碳生态格局的构筑应从多层次打造系统网络, 为新城提供生态保护屏障。在不同生态景观的构成中, 斑块 (patch) 、廊道 (corridor) 和基质 ( matrix) 是景观组成的结构单元, 应在此基础上, 建立生态因子的格局控制。

2.1 优化多元斑块

按照斑块的性质划分, 金帛岛主要包含资源斑块, 嵌入斑块以及引进斑块。不同类型的斑块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规划处理方式。

首先保护资源斑块。资源类斑块具备一定规模, 能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稳定并维系生态系统平衡。资源类斑块的面积大小决定了生物物种多样性程度, 在规划过程中, 应当确保这些资源类斑块的完整性。金帛岛需要保护和建设的资源类斑块主要是金帛湾中央公园, 该斑块是包含周边水系的绿化景观体系, 面积共73 公顷。对岛屿的生态调节起到重要作用。

其次保留嵌入斑块。嵌入类斑块指的是受人类活动干扰形成的小斑块, 也称干扰斑块。针对金帛岛的主要两种嵌入斑块:陆域街边绿地和小型水域湿地。采取口袋公园计划实现陆域小型斑块建设, 使其深入居民社区, 服务居民, 成为大型公园的有益补充。以水上公园计划实现小型水域湿地的保护, 在美化居住环境、营造水城氛围的同时, 创造更多的亲水休闲空间, 改善生态环境, 调节微气候气候, 增强各个水域斑块的连接性。

另外重视规划引进类斑块。引进类斑块是指向一块土地人为引入有机体, 形成与周边环境性质不同的斑块。对于新城建设来说, 引进类斑块主要就是城市建设用地。金帛岛的规划用地包括居住、商业、教育、市政、道路、绿地等。其性质迥异会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产生不同影响。所以, 引进斑块要强化与既有环境的共存关系, 实现斑块间的和谐过渡。

2.2 控制生态廊道

生态廊道起到分割和连接景观绿地斑块的作用。城市景观廊道的规划设计应从灰色廊道和绿色廊道重点展开。灰色廊道主要指以交通干线为主的人工廊道。灰色廊道作为城市重要的运输干线, 起到输送能量、物质、信息, 连接各个城市斑块的作用。另一方面, 交通系统占地面积较大, 会加剧城市景观的破碎化, 破坏大量的植被及土地资源;同时交通廊道为污染物的迅速扩散提供了通道, 加剧了环境的恶化。因此灰色廊道的建设应当与绿化相结合, 增强城市的景观效益, 同时补偿生态效益, 缓解由灰色廊道引起的生态问题。

金帛岛水城的绿色廊道主要是线状的绿化体系, 包括人工建设的防护林、城市绿化带以及水系的岸线绿化。将基地内的滨水生态保护带和三个公园, 通过“二横五纵”的道路绿地连接起来 (图3) , 在各组团间形成公共绿化和节点, 并穿插不同功能的绿化片区, 形成城市多层次的生态空间格局, 在保持城市形态和结构框架不变的前提下, 为城市用地扩展留有一定的弹性。

2.3 选择适度基质

绿地景观基质的特点是范围广、连接度高, 在景观功能上起着主导作用。金帛岛水城的自然基质主要由耕地、草地和林地组成。在植被的搭配方面, 尽可能选择地域环境适应性强的的乔、灌、草复合结构绿地, 减少同质性规划, 既丰富了景观层次, 又节省了养护管理投入, 在面积不变的前提下获取更大的生态效益。在植被的选择方面, 主要遵循“适地适树, 经济美观”的原则, 尽可能选择本地抗旱、抗寒、抗盐碱等适应能力较强的植被, 提高生态系统的适应性与稳定性, 降低外来物种入侵的影响, 同时降低因植物异地运输而带来的能源消耗。依据公式:本地植物指数= 本地植物物种数量/ 建成区植物物种总数量进行计算, 对植物物种的选择方案进行控制与评价。经计算, 金帛岛本地植物指数控制值为0.71, 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3. 绿化景观的生态性控制

3.1 生态指数控制

金帛岛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 最终体现的是对原有景观格局改造后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综合结果。因此, 从景观生态学角度进行量化标准分析, 可检验规划方案的低碳可行性。主要参考学术上普遍认可的五种指标对景观进行分析, 分别是:斑块数量、景观分维数、景观破碎度、景观分离度以及景观多样性指数。

(1) 斑块数量分析。斑块数量反映了该类景观的复杂程度和优势度, 是最基本的测量数值之一。从斑块的数量和面积来看, 自然景观中水域面积最大;人工景观中, 居住用地数量最多, 工业用地面积最大。结果表明, 这三类景观优势程度高, 是金帛岛水城最为重要的景观基质, 所以应严格引导控制。

(2) 景观分维数分析。景观分维数是用来反映在一定的观测尺度上斑块和景观格局的复杂程度。金帛岛中各类景观整体的分维数值基本在1.0-1.5 之间, 说明多数景观都比较稳定。水域、交通用地以及公共绿地三类景观的分维数值超过了1.5, 原因是三类景观是最主要的生态廊道 (蓝色、灰色、绿色廊道) , 起到连接各个板块的作用, 形状趋近于线性, 边界不规则程度高, 所以分维数值得计算结果较高。

(3) 景观破碎度分析。景观破碎度反映了某类景观受人为干扰的程度, 是单位面积上分布该景观斑块的数量。从计算结果上来看, 金帛岛人工景观中的市政设施用地破碎程度最高, 反映了单位面积上斑块数量较多, 这与市政设施覆盖率程度高的设计要求相吻合。自然景观中的耕地、林地的破碎度很低, 反映了单位面积上这两类斑块数量少, 受干扰程度高, 需要予以重点保护与控制。

(4) 景观分离度分析。景观分离度用来分析景观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 分离度越大, 表示斑块越离散。人工景观中分离度最大的是市政设施用地、交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 受城市功能影响, 这三类用地之间满足服务半径即可, 无需重复建设, 所以呈现出分离度高的特点;自然景观中分离度最大的是草地, 控规方案中应适度增加草地面积, 以减少这类景观的分离度。

(5) 景观多样性指数分析。景观多样性指数反映了景观类型的多少和景观类型所占比例, 揭示不同类型景观分布的均匀化和复杂化的程度。对人工景观多样性指数进行计算, 结果为1.888, 而理论上人工景观最大多样性指数为2.079, 计算值占最大值的90.8%;对自然景观多样性指数进行计算, 结果为1.333, 而理论上自然景观最大多样性指数为1.386, 计算值占最大值的96.4%。这一计算结果说明, 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要素类型比较丰富, 景观复杂程度高, 金帛岛控规方案中的景观多样性较好 (表1) 。

3.2 生态网络连通度的控制

城市生态网络连通度是规划区域内各节点依靠生态廊道相互连通的强度。在规划中保留足够的生态用地, 并将它们联通, 可一定程度上减小城市建设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由于城市的生态基础及建设条件不同, 不同城市的生态网络连通度指标结果区别较大。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 L为规划区域内廊道的总长度, A为规划区面积, n为规划区内生态节点数, 为规划区内生态网络变形系数, 是各节点间生态廊道总长度与节点间直线总长度之比。

在对金帛岛控规方案生态网络连通度的评价中, 其测算值为2.05, 根据此结果规定本指标体系中此项指标达标值为 (2.0—2.5) 。对于金帛岛水城而言, 保护景观绿化风貌是形成生态宜居环境及旅游度假品质的关键所在, 单纯地用生态网络连通度这项指标来说明该区域的绿化水平不够全面。所以, 为提升规划区整体绿化量, 恢复植被碳汇能力, 减少滞留, 提高植物的过滤、蒸散的作用, 从生态补偿的角度出发, 应增加引入绿容率、绿地覆盖率、郁蔽度等指标加强绿化环境质量控制, 同时在金帛岛水城的重点地区对植物的种植方式、风格等要素作出规定, 利于形成区域低碳宜居的整体氛围, 使生态资源保护达到最佳效果。

3.3 滨水驳岸的生态控制

生态驳岸是指恢复后的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 驳岸与水域之间设置植被缓冲带, 既将水体与土地分离, 阻止水体波浪对岸线的侵蚀, 过滤有害物质;又形成了绿色生态的亲水空间, 提高了城市滨水带的景观质量。

生态驳岸作为金帛岛景观生态斑块要素之一, 分为内湖滨水岸线、滨海防潮岸线和生态住区岸线 (图4) 。金帛岛是填海造地而成, 防洪防涝要求较高, 必须在水系岸线一定范围内严格限制建设, 以保证生态安全。尽管这类斑块功能性强于景观性, 但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 一样可以进行景观绿化设计。同时要确保景观绿化的一致性。金帛岛水城的方案设计重点是生活岸线和生态涵养岸线, 总结了三类适用的河岸断面形式:直立式、台阶式和倾斜式。根据金帛岛水岸线的不同位置、功能, 在实施时选取相应的岸线模式。

(1) 直立式生态驳岸。在金帛岛水城, 主要针对水面涨落高差较大, 或建筑与场地受限的区域而建设的护岸。但直立式驳岸亲水性比较差, 由于陆地和水面之间存在高度差, 使居民很难接近到水面。所以应当在适当的位置设置一些亲水平台或廊道, 便于游人接近。

(2) 倾斜式生态驳岸。倾斜式驳岸相对来说更加易于进行景观设计和生态更新, 它的景观效果可随倾斜度及表面绿化的不同而改变。驳岸建设所选取的材料与周围自然环境兼容性较强, 同时亲水性很高, 所以具备较高的生态安全性。然而这种模式需要有足够的空间来容纳岸线, 金帛岛外围沿海地区较容易实现, 在一些土地面积紧张的内河流域实现较难。但从长远来看, 这种模式是生态河岸建设的首选, 值得大力推广。

(3) 台阶式生态驳岸。台阶式通常只在条件允许的小范围内建设, 这种驳岸绿化景观层次丰富, 并可创造出多种活动空间, 是亲水性最高的河岸。不足之处是给人的人工性感觉较强。这种河岸模式可以与直立式、倾斜式灵活运用, 取长补短, 达到最佳的景观和生态综合效益。

4. 绿地景观建设的引导性控制

一控规两导则规划编制体系是我国各地方城市城乡规划管理的依据。两导则即为土地细分导则和城市设计导则, 其作用是对控规的细化和补充手段。其中, 城市设计导则是对城市形态、开放空间、景观环境建设提出基本构想。为创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和风貌, 推动详细规划编制和城市建设的有序开展, 在绿地景观方面的导则中, 提出了具体控制要求。

4.1 绿地景观系统的分类控制

低碳生态城市以人与自然共生和循环为建设目标, 在充分发挥绿色植物的生态效益的基础上, 更加注重选择固碳能力强的植物及植物群落构建, 同时关注营造人、动物和自然的共生地区环境。考虑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周边环境因素, 将其划分为区域公共开放空间、低碳社区邻里空间、滨水开放空间三大部分。

区域公共开放空间规划是以休闲和娱乐空间为基础, 营造良好的休闲氛围。公共开放空间为碳汇中央公园, 其周围地段景观规划应当根据区位关系, 形成与内湖的视线通廊。低碳社区邻里空间, 是比居住社区面积较小且离住宅更近的空间, 重点是创造与整个居住区开放空间相适应的邻里氛围, 应利用社区绿化带把步行环路和滨水步道连系在一起, 缩短空间距离。滨水开放空间由总体规划中滨水区域预留的绿化片区和生态岛组成, 通过景观设计要素把居民活动与水联系起来, 形成滨水区、水岸和生态岛的整体序列。

4.2 绿地景观系统的等级控制

依据城市绿地功能和所处位置的不同, 将其划分为三个强度等级, 每一级建立控制性指标和引导性指标。

一级控制是最高等级的控制措施, 应严格实施控制规范。这些绿地是总体规划中极为重要的区域, 在设计上不允许任何修改。一级控制的绿地包括碳汇公园和中央公园。其内部功能和作用各不相同而又互相补充, 同时两个开放空间景观风格上都应遵循自然、注重质朴。重点控制因素包括:高固碳乡土植被的选择、仿自然植被群落的营造、软硬景观的分配、人流、视线走廊、小气候及生态铺地等二级控制是在保证规划概念完整性的基础上, 允许较小的变动, 但必须保持总体协调性。二级控制的绿地包括滨水区域和邻里空间。滨水区域规划控制考虑的因素包括:建筑后退区域、滨水步道后退区域、驳岸形式和滨水步行环路等, 为防止滨水区域地块开发强度过大, 规划在30m、15m和10m的绿线控制范围内采取分级控制措施以确保滨水空间的连续性。邻里空间要增强住户之间的紧密联系。在具体景观设计时, 为确保邻里空间的灵活性, 侧重于人体尺度与质量控制。考虑的因素包括:绿地率、邻里空间的总面积、邻里空间的最小面积和硬地率。

三级控制是在规划范围内, 以生态、美观为原则, 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主要包括街头绿地和生态岛水岸绿地, 重点营造植物生境和舒适的活动氛围。

5. 结论

由于辽东湾新区金帛岛所处地理环境特殊性, 决定其控规阶段中绿地景观控制体系难度较大。但通过全过程反复测评调整, 最终较好地实现了城市功能、生态、社会相统一, 是一个较为典型的案例, 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 为达到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融合, 实现绿化景观建构与低碳生态目标, 除了依据景观生态学作为基础理论指导外, 还要引入相关学科的理论技术成果, 运用景观综合控制指标体系进行分析, 合理制定各单元的管理控制要求, 高瞻远瞩, 使绿化景观创造过程不断比选优化, 才能为后续城市景观建设及风貌形成明确方向。

参考文献

[1].朱学燕.滨水城市驳岸景观设计方法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08.

[2].杨志峰, 徐麟瑜.城市生态规划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3].宋治青等.城市景观及其格局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 2004 (2) :97-105.

篇4:盘锦辽东湾新区通信规划研究

关键词:通信规划 管道 统一 共享节约

中图分类号:TN915.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b)-0018-01

1 概况介绍

盘锦辽东湾新区规划总用地面积达306.2 km2。人口规模:2015年30万;2030年120万。通信规划包含的内容:固定电话、宽带网络、有线电视、通信管道和邮政。

2 通信规划

2.1 通信需求量预测

按照单位用地面积内电话需求指标对电话需求量进行预测。预测固定电话需求量近期为25.5万局号,远期为77.4万局号。宽带网应满足宽带接入业务需求,根据业务需求的发展趋势预测宽带用户数和宽带账户数。预测近期宽带业务账户数4.5万户,远期24万户。近期按照电信实装率80%计算,需装机容量为37.5万门。终期按照电信实装率85%计算,需装机容量为120万门。近期移动电话普及率90%,用户约为27万户,远期普及率110%,用户约为132万户。根据规划区的性质和规模,确定邮政局所服务半径为1.5~2.0 km。

2.2 固定电话及宽带规划

辽东湾新区内通信系统建设采用安全、稳定、先进的宽带接入网信息通信技术和设备。固话系统建设软交换网络,实施各类城域网优化,满足宽带化、光纤化、智能化、个性化要求,提高话音、视频、数据等多业务综合承载能力。依据新区的区位条件和城市规模,结合电信业务需求,确定近期在新区内建设一处电信汇接局。近期城市电话网采用分区单汇接结构。远期再建设一处电信汇接局。两座汇接局建成后城市电话网采用分区双汇接结构,两座汇接局均为纯汇接局,两局地位平等,平均分担话务负荷。新区电信网将成为盘锦地区电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建设5座电信端局,远期再建2座电信端局。电信端局设置的位置、服务范围和容量,是结合城市各区功能划分,根据电信业务需求情况确定的。建议电信端局的用房采用购置或租用的方式。中继传输网和用户接入网是城市电信网主要组成部分,是本次规划的电信网范围。中继传输网采用光缆,为光缆网的核心骨干层。核心骨干层完成局间中继传输。接入层完成局到用户的光缆传输。两处汇接局的中继线路均由盘锦市引来。7处端局作为新区接入网的业务交换节点。用户接入网以光线路终端为主干节点,在用户比较密集的区域服务半径控制在400~800 m,在用户比较分散的区域服务半径控制在600~1200 m。由主干接点到用户接入点的光缆传输视情况采用环网或星形拓扑结构。主干光节点和用户光节点的用房可结合小区和单体建筑建设采用购买和租用的方式,不宜单独建设。

2.3 移动通信规划

辽东湾新区移动通信网络将朝着无缝覆盖和宽带化的方向发展。规划近期移动基站服务半径约为500 m。远期随着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移动基站服务半径将减小到约为300 m。包括经过整合改造的现状基站到规划终期共设移动基站825处。移动基站不应设置在医院、幼儿园、中小学等建筑内。严格控制基站设施的重复建设,实行资源共享。

2.4 有线电视规划

规划建设一处广播电视中心。结合新区的城市规模和特点,要求有线网前端机房各种功能综合性强,对信号的处理和使用相对简单,对前端机房各功能块的要求较高。有线电视综合信息网建成双向交互式网络,网络建设紧密结合“三网融合”的业务需求。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有线电视干线全部采用光纤,达到光纤进大楼、进小区。

2.5 通信管道规划

根据新区建设环境和要求的具体情况,经过比较选取当前通信管道建设应用最普遍,使用灵活、方便的塑料管作为管道的管材。为了适应新区发展需要,满足通信系统和线路建设需求,规划确定管道网为“均匀网格式”结构。规划区通信管道网分为主干管道、次干管道、支管道三个层次。主干管道网主要负责汇接局中继线路、汇接局与端局间线路敷设,为新城内不同电信局间光缆迂回保护提供路由,并为今后发展预留部分管孔,主要敷设在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下。次干管道网主要负责端局到主干光节点间线路或主干光节点到用户光节点间线路敷设,主要敷设在城市主干路或次干路下。支管道负责用户光节点到用户间线路敷设,主要敷设在支路和小区路下。为了增强管道的适应性和使用的灵活性,确定一般情况下每块分区用地保证两条管道接入,并且两条管道不同方向。鉴于国内一些城市的经验和结合新区自身情况。建议新区通信管道的建設运营可选两种方式。一种为由政府统一建设,各管道使用单位按量分摊建设费用,各使用单位共同运营管理管道,责权按量分担。另一种为对外招标方式选择具有资质的公司来负责建设和管理,政府参与建设和管理。各使用单位按量租用管道。通过通信综合管道的统一建设,搭建一个规范的平台,将管道建设、城市规划、以及市民选择电信运营商的权益相互统一。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集约原则建设和管理通信管道。

2.6 邮政规划

规划远期建设邮政中心局1座,中心局单独占地建设。近期建设邮政支局所7座,远期再建设邮政支局所11座。包括现状邮政支局到终期新区共设邮政支局所19座。支局所建筑用房可采用购置或租用方式。主要人口聚居区的邮筒(箱)平均1~2 km服务半径。邮政营业场所门前应设置邮筒(箱)。较大的车站、机场、港口、高等院校等人口密集的地方,可根据需要增加邮筒(箱)的设置数量。机关、企事业单位应当设置接收邮件的场所。居民楼应当设置接收邮件的信报箱。

3 规划目标和效果

通过对辽东湾新区通信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对落实科学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循环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完善新区通信系统和通信管道网建设,预防通信设施混乱,重复破路,重复建设严重的问题都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通信管道,使城市用地和有限的地下空间得到最有效、最经济的利用,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充分发挥土地资源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作用,必将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YD5191-2009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程技术暂行规定[S].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YZ/T0129-2009邮政普遍服务标准[S].国家邮政局,2009.

[3]戴慎志.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篇5:辽东山区珍稀山野菜品种简介

1. 朝鲜落新妇 俗称荞麦芽,为虎耳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茎高可达1米,根状茎粗大,暗褐色,须根多数,小叶广卵形,花期6~7月,白色或淡粉紫色,果期8~9月。生长于海拔400~1300米的阔叶林下或灌丛中,在土质肥沃、水分适宜的阴坡生长良好。以成片生长和株体被纤毛特征与落新妇区别。4月末至5月上旬采收嫩芽,芽根乳白色,芽端红褐色,色泽诱人。可炒食、速冻、做馅、做蘸酱菜或干菜,具有口感清爽、滑嫩,易消化的特点。

2. 卵叶风毛菊 俗称紫里菠菜,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40~100厘米,茎下部近无毛或疏被硬毛,叶片广卵形或卵形,背面紫色,两面无毛,以此区别于其他风毛菊类,不过初生期较难识别。花期7~9月,花冠紫红色,果期9~10月,喜冷凉湿润气候,生长于土质肥沃的林下、灌丛中,4月末至5月上旬采收地上茎叶。可炒食、做馅、速冻或蘸酱食用,口感好,无异味。

3. 荚果蕨 俗称黄瓜香,因全株有黄瓜清香气味得名,为球子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达1米,叶簇生,生长于土质肥沃的林下、林缘或湿草地上,生长处十分集中。4月末至5月中旬采收,可炒食、做馅、速冻,味道清香,口感滑嫩,易消化。根茎可入药,有清热解毒、杀虫止血功效,用于治疗流行性腮腺炎、鼻出血、蛲虫病及预防流感和乙脑等。

4. 银线草 俗称灯笼花,为金粟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0~50厘米,根状茎有香气,花期4月下旬至5月,花白色,无花梗,生长于山坡杂木林下或沟边草丛中阴湿处,分布比较集中。4月末至5月上旬采集地上植株连同花朵,可炒食或蘸酱食用。全株供药用,有祛湿散寒、活血止痛、散瘀解毒的功效,根状茎还可提取芳香油。

5. 山野豌豆 俗称山豌豆、大姑娘菜,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40~100厘米,生长于山坡、灌丛、林缘及干燥的草地等处,是家禽喜食的饲料,也是优良的水土保持及绿肥植物。嫩苗红褐色、肥胖,形态惹人喜爱,一般在4月末至5月中旬采集,可蘸酱食用、炒食或速冻。夏季以茎叶入药,用于治疗风湿疼痛、筋骨拘挛。本品种自然分布零散,市场上常混杂于普通山野菜品种中出售,种子易采集,适宜于人工栽培。

上一篇:七项任务下一篇:少儿英语培训教材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