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中考二模语文作文及:选择

2024-05-09

徐汇区中考二模语文作文及:选择(精选4篇)

篇1:徐汇区中考二模语文作文及:选择

2017学年第二学期徐汇区学习能力诊断卷

初三语文试卷 2018.4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

1、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却疑春色在邻家。(王架《雨晴》)

3、沉舟侧畔千帆过,(刘禹锡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5、草色烟光残照里。(柳永《蝶恋花》)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6——7题(4分)

望岳 柱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从体裁看,本诗属于()(2分)A.古体诗 B.律诗 C.绝句 D.七言诗

7.诗中“凌”的含义是(2分)

(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8-10题(8分)

出师表(节选)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 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 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越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待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第 1 页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8.本文的作者是(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降也。

10.节选的两段文字分别着重强调了、的重要性,(3分)

(四)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11—13题题(12分)艾子讲道于嬴①博之间,齐鲁之士从之者数十百人。一日讲文王羑里②之囚,偶赴宣王召,不及竟其说。一士怏怏返舍,其妻问之曰:“子日闻夫子之教,于归必欣然,今何不乐之基?”士曰:“朝来闻夫子说周文王,圣人也,今被其主殷纣囚于羑里,吾怜其无辜,是以深生愁恼。”妻欲宽其忧,姑慰之曰:“今虽见囚,久当放赦,岂必禁终身?”士叹息曰:“不愁不放,只愁今夜在牢内难过活耳。(陆灼《艾子后语》)【注释】①嬴博:指“嬴”与“博”,春秋时期齐国的两个城邑。②羑里(you li):古地名, 又称羑都,为商纣囚禁周文王的地方。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1)齐鲁之士从之者数十百人()(2)于归必欣然()..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A.今天为什么不高兴? B.今天为什么不高兴到那里? C.今天哪里会不高兴呢? D.今天为个什么那么不高兴? 13.以下选项中对文中“士”的评价合理的两项是()()(4分)A.谦虚谨镇 B.富有同情心 C.迁腐僵化 D.能言善辩

二、现代文(41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19分)阅读是一种人生方式

第 2 页

①我一直坚信,阅读 是一种行为, 是一种人生方式。

②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它们中间是一道屏障、一道鸿沟,两边是完全不一样的气象,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室息的荒凉和寂寥。

②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人并不只是一个酒囊饭袋------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躯体。这种可以行走可以叫嚣,,可以斗殴与行凶的躯体,即使触强算作人,也只是原始意义上的人。现代对人的定义是:一种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愉悦的动物------世界上唯一的那种动物,叫人。这种动物是需要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便是阅读。

④另一种人认为------其实,他们并没有所谓的“认为”,他们不阅读,甚至并不是因为他们对阅读持有否定的态度,他们不阅读,只是因为他们浑浑噩噩,连天下有无阅读这一行为都未放在心上思索,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比如麻将,比如游戏,比如洗脚房,至于那些明明知道阅读的意义却又禁不住被此类享乐诱惑而不去亲近图书的人,我们更要批判。因为这是一种主动放弃的堕落,几乎可以说:这是一种明知故犯的犯罪。

③古人对读书很在意,留下了许多发愤读书的故事,如 等等。

⑥但是古代一般的读书人对读书的益处,认识似乎并不很深刻。在某些高雅之士那里,也有“读书可以修身养性”的认识,但在一般人眼里,读书的目的也就只剩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因此,过去一般读书人,总不在一个较高的境界,虽也孜孜不倦,但读来读去,还是脱不去一番俗气。很少有阅读的快意,更少有达抵人生审美境界的陶醉。他们没有看见一个精神的殿堂,没有看出那书原是一级一级的台阶,读书则是拾级而上,往那上方的殿堂里去的。

①读书人与不读书人就是不一样,这从气质上便可看出。读书人的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了他们这些毛坯而言,是毫无魅力的,甚至可以说很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居然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了新生。我认识的一些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血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不卑不亢不骄不躁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来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你就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使你对眼前的这些形象过目不忘,永耸心中。有时我会想:如果这些先生不是读书人又将如何?我且不说他们的内心因精神缺失会陷平庸与俗气,就说其表,大概也是很难让人恭维的。此时,我就会惊叹读书的后天大力,它居然能将个外表平平甚至偏下的人变得如此富有魅力,使你觉得他们的奕奕风范,好不让人仰慕。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

③阅读,是一种具有美感的人生方式。

14.第①段两处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

第 3 页

A.虽然……但 B.不…而…… C.不仅………还 D.即使……也 15.第③④段中作者提到的三种人分别是:(6分)(1)认为人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的人。(2)。

(3)。第⑤段横线上填写的内容不合适的一项是()(3分)A.囊萤映雪 B.凿壁偷光 C.悬梁刺股 D.纸上谈兵

17.第⑦段划线句的作用是。(4分)18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阅读和不阅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方式。B.中国古人很在意读书,但对读书的认识不够深刻。C.阅读的美感来自于阅读时的审美陶醉。D.阅读的熏陶使人变得更加具有魅力。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2分)

陀螺

①在我的故乡,陀螺不叫陀螺,叫做“冰冰嘎儿,顾名思义就是冰上的小家伙。

②冰嘎儿的前身是木头,好的冰嘎儿要在尖部嵌一颗滚珠,转起来便能增加许多妩媚。顶不济的,也要钉上一枚铁钉,否则不了几圈,就会头重齿豁,不堪造就了,无论嵌上滚珠,还是钉上铁钉,都不会裂开,能毫无怨言地听从你的鞭打, ,抽冰嘎儿的小伙伴们。

都爱比个高低上下,彼此各站一角,奋力抽转自己的冰嘎儿,然后让它们互相朝对方撞去,这时你看吧,两只旋转的陀螺带着搏斗的勇敢,旋风般撞向对手,刚一接触,又各自闪向一边,于是重整旗鼓再战一一直到一方被撞翻才告一段落。

3我是从小就不甘人后,更不愿自己的陀螺像金兵见到岳家军,一战即败,于是四处寻找木头为○削制得心应手的“冰嘎儿”,就差没把椅子腿拿来“废物利用”了。为此不知挨了多少责骂,可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④这种懊恼终于引起了长辈的注意,我的叔叔,一位很有童心的年轻民警,答应在我生日的那天送我一只陀螺,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处于神情恍惚的状态,老想象着那只陀螺英俊的风姿。

5叔叔的礼物不错!○⑥这只陀螺不是人工削制的,而是一位木工在旋床上旋出来的,圆且光滑,如同一枚鸭蛋,虽然它

第 4 页

远不如我幻想中的那么漂亮,但我极高兴地接受了叔叔的礼物,恨不得马上就在马路上一显身手!

7我的陀螺刚一露面,就招来了一顿嘲笑。的确,在各种各样的陀螺面前,它长得不伦不类,该平○的地方不平,该尖的部位不尖,看不出一丝一毫与同伴相斗的能力。这模样,使我的士气也大受挫折,只好在一旁抽打,不再向任何一方挑战。

8然而世间很多事都是不可预料的,我追求“和平”仅只是个人愿望,小伙伴们可不甘寂寞。○他们中的一位大陀螺的主人,开始向我做慢地挑衅,大陀摇头晃脑,挺肚皮一次次冲过来,我的“鸭蛋”则小心翼翼地闪躲,一次次冲击,一次次闪躲,终于到了无法避开的地步,他们狠狠地撞上了。

9奇怪的是,我的陀螺个头虽然小,却顽强得出奇!明明被撞翻在一边,一扭身又能照样旋转。加○上它圆头圆脑,好像上下左右都能找到支撑点来进行旋转似的,结果呢,大陀螺在这种立于不败之地的对手面前,人仰马翻,十分耻辱地溃败了。

⑩这真是个辉煌的时刻!我尝到了胜利的滋味,也品到了幸运的甜头。无意中获得的“荣誉虽然小如微尘,对于好胜的孩子来说,也足以陶醉许久了一一直到现在我还能津津乐道地写下这些文字,便是一种有力的证明吧!11我的“冰嗄儿”,一只丑小鸭生出的“丑鸭蛋”方被木工随便旋出的小木头块,就这样以它的○旋转,在童年的一个冬日里,给予了我极大的欢乐和由表的自豪。

12这真应了一句古话: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19.第①段中“顾名思义”的意思是。(2分)20.第②段横线上填入的句子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在冰面张牙舞爪,穷凶极恶 B.在冰面旋转舞蹈,憨态可掬 C.在冰面锢头晃脑,杀气腾腾 D.在冰面横冲直撞,左右逢源

21.第③----11段,作者的心理经历了“懊恼——(1)——(2)沮丧——(3)”的过程.。(6分)

22.分析第8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23.下列选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A文章记录了一段儿时玩陀螺的回忆。B.文章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C.文章多处“大词小用”,读来富有童趣。

第 5 页

D.文章表达了对人的外貌的深刻思考。

三、综合运用(10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4——26题(10分)新华社近期发表的《新华社新闻报道中的禁用词(第一批)》中规定了媒体报道中的102条禁用词,对六类(时政和社会生活类、法律法规类、民族宗教类,港澳台和领土、主权类,国际关系类)用词作出了新的规定。

某同学摘录了以下禁用词条: ①通稿报道中,不使用“影帝”“影后”“巨星”“天王”“男神”“女神”等词汇,可使用 “著名演员”“著名艺术家”等。

2不使用“一带一路”战略的提法,而使用“一带一路”倡议 ○③对各民族,不得使用旧社会流传的带有污辱性的称呼。不能使用“回回”“蛮子”等,而应使用“回族”等,不能随意简称,如“蒙古族”不能简称为“蒙族”,“维吾尔族”不能简称为“维族”,“朝鲜族”不能简称为“鲜族”等。

④对有身体伤疾的人士不使用“残废人”“独眼龙”“瞎子”“聋子”“傻子”“呆子”“弱 智”等蔑称,而应使用“残疾人”“盲人”“聋人”“智力障碍者”或“智障者”等词汇。

5不得将香港、澳门与中国并列提及,如“中港”“中澳”等,不宜将内地与香港、澳门简称为“内○港”“内澳”,可以使用“内地与香港(澳门)”,或者“京港(澳)”“沪港(澳)”等。⑥一般情况下不使用“前苏联",而使用“苏联。

24.该同学对词条的类属有疑问,请告诉他以上禁用词条中属于“国际关系类”的是()(3分)A①③ B.②④ C.②⑥ D.⑤⑥

25.该同学就“新华社发布禁用词”事件对学校同学们进行了调查访谈。以下是两段回复。请据此推断,他所提的问题可能是:(4分)甲同学回答:新华社对新闻信息报道的用词作规范很有必要,大家都应该看看。毕竟,说话得体、恰当、准确,能反映出一个人较高的综合素养。

乙同学回答:没必要禁用,历史自然会淘汰那些不好的词语,十年前流行的网络用语现在谁还会去用? 26.该同学要为学校设计一条宣传规范用语的标语,下列选项中不合适的一项是()(3分)A.不使用规范汉语,就不是合格的中国人!B.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构建和谐校园环境。

第 6 页

C.风度在优雅谈吐中体现,文采在规范语言里洋溢。D.规范的语言文字是信息高速公路的直通车。

四、写作(60分)27.题目:我读懂了他(她/它)(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第 7 页

2017学年第二学期徐汇区初三模拟考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谁家新燕啄春泥2.蜂蝶纷纷过墙去3.病树前头万木春4.山河破碎风飘絮5.无言谁会凭阑意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6—7题(4分)6.(2分)B

7.(2分)登上

(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8—10题(8分)

8.(2分)诸葛亮(诸葛孔明)9.(3分)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繁荣昌盛的原因。(亲,远,所以)

10.(3分)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亲信贤臣(亲贤臣)【一空2分,2空3分】

(四)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11—13题(12分)

11.(4分)(1)跟随,跟从(2)返回,归来

12.(4分)D

13.(4分)BC

二、现代文(41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18分)14.(3分)C 15.(6分)(2)只知享乐(只被物质金钱娱乐所吸引)(1分)而浑浑噩噩(未曾想过阅读这件事)(1分)的人;(3)明明知道阅读的意义(1分)却又禁不住享乐诱惑(1分)而不去阅读(1分)的人。16.(2分)D 17.(4分)运用富有画面感的描写(排比叠加的手法/呈现事实论据)(1分)表现出那些饱学的先生们所具有的非凡魅力(1分),有力地论证了(1分)“阅读使人变得更有气质和魅力”(1分)的观点。18.B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2分)

19.(2分)看到名称就想到它的意义。

20.(3分)B

21.(6分)期盼、兴奋(高兴)、自豪(欢乐、惊喜等)

22.(7分)划线句运用拟人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和小伙伴斗陀螺的过程(状态)(2分);表现出我因为自己的陀螺其貌不扬而不敢正面抗击对手的心理状态(2分);为后文我的陀螺反败为胜做铺垫(与后文构成欲扬先抑的情节波澜)(2分)。23.(4分)D

三、综合运用(10分)

第 8 页

(3分)C 25.(4分)你认为新华社有必要发布禁用词吗?(你怎么看待新华社发布禁用词这一事件?你对新华社发布禁用词这一事件的态度如何?)【疑问句1分,对象感1分,内容2分】 26.(3分)A

感谢沈老师的供卷:

第 9 页

篇2:徐汇区中考二模语文作文及:选择

语文卷

2013.4.一、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

流派不是独木桥

刘连群

(1)流派的学习和继承,一直是京剧界深为关注的话题。在好长一段时期里,呼唤创造新流派的声音很强烈,不时见诸于报刊和有关的学术研讨,成为引导流派传承的“主旋律”。然而近30年过去了,新的流派没有产生,反倒是现有流派的抢救、保护问题显得突出和紧迫起来。在今年纪念张派艺术创始人张君秋先生诞辰90周年的活动期间,大家发表对于流派传承的看法,有的强调原原本本、原汁原味,也有张派传人表示学习多年,由于本身是女性,嗓音、气力总也赶不上老师,今后要汲取前人的艺术精华,尝试走自己的路,等等,只是没有人再提创造新的流派。

(2)这就颇值得思索。表面看,对新流派的呼声转低,是基于新派的难产,久唤不至而不免无奈和失落,细究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对前一阶段思路的某种务实和纠偏。呼唤新流派并没有错,进一步丰富京剧表演艺术的风格特色,是京剧界内外的共同愿望,问题在于新流派的形成和创立,离不开多方面的因素,不仅凭借演员的艺术根基和努力,还受着剧种历史发展阶段和社会生存环境的制约,因此不是单纯的提倡和引导所能奏效的。这也是当前新流派难产的根本原因。

(3)同时,在对传统流派的传承导向中,单一地强调另创新派,以此作为衡量传承水平的唯一标准和终极目标,也有失片面。比如,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学余派最好是杨宝森”,依据自然是杨宝森先生在学习余派的基础上创出了杨派。后者确实是非常了不起的艺术成就,杨派极大地丰富了京剧老生演唱艺术,其贡献和影响怎么称誉也不过分,但若就以此论定学余“最好”,可以设想一下,余派传人都按此“最好”去下工夫,余派本身谁来传呢?还传得下来吗?依此逻辑推而广之,京剧多姿多彩的名家流派包括杨派、张派在内,岂不都将失传,从舞台上消失吗?这恐怕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情景。

(4)事实上,深入了解京剧流派传承的历史,高水平传承的方式是存在多样性的。由于传人自身条件和感知解读的差异,不论主观愿望如何,都不可能做到和流派创始人完全一样,都是有距离的传承,同时学习到一定阶段,距离还会因传人各自审美和追求的不同,进一步不同程度地拉开,从而形成不同的走向和形态。按此区分,大致可以概括为近、中、远三种传承方式:一种是近距离传承,传人的自身条件与创始人或流派演唱要求极为接近,也有志于对本派艺术深钻细研,传其衣钵,悟性很高,造诣精深,能够更多地保留和体现流派的“原生态”。余派传人孟小冬是其代表人物之一,她的演唱包括录音、唱片,作为老师余叔岩先生仅存的“十八张半”唱片的补充教材,对于余派艺术后学临“书”堪称功莫大焉。第二种是中距离型,传人具备相当的流派传承条件,通过学习、继承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但在艺事发展过程中不囿于一派,兼学别家,融汇运用,并有新的追求和创造,显示出个性特色,但还不足以或因主客观的某些因素未能称派(现在也有的在一定范围被冠以某派)。许多为观众所熟知的在世和去世的京剧名家属于此一类型。第三种是远距离传承,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与原来所宗流派在表现形式、技巧特色上逐步拉开距离,形成崭新而鲜明的艺术风格,得到内外行的普遍承认,最终独树一帜。

(5)近、中、远三种类型的传承,由于学得极像、达到形(声)神具备和另立一派者终归是少数,因此高水平传承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态势,以“中距离”居多,而这恰恰是多年以来缺少研究的部分。可纳入此列的京剧名家,都具有深厚的艺术造诣,进取心强,勤于博采众长,在各自的继承与创新实践中有所创造,积累了宝贵的方法和经验,是不应该被忽视的。如旦行的杨荣环,艺兼梅、尚两家,技艺精湛而全面,一直致力于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所演的流派代表剧目都进行了精心锤炼,根据自身的体会和顺应时代的要求做了新的加工处理,力求名剧新演,一些常演剧目深受内外行的好评,现在每当有学生按他的路子演出,都会取得良好的反响。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对前人的艺术实现了高水平的个性化传承的艺术家,因前些年或片面强调门派正宗、或仅以成败论英雄的两个极端的影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生前还曾遇到归属两难的局促处境,是十分可惜和令人感慨的。似这样的京剧名家,还可以举出多位。他们这一代传人,处于“四大名旦”“四大须生”等前辈大师和当今再传的青年演员之间,早已在担当传递薪火的重任,对于他们成功的艺术创造和多样化的传承经验,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深入的解析研究,将有助于创造一个既讲继承、又鼓励创新的环境氛围,给新人带来有益的启示。

(6)流派要流起来,还要流得宽广壮阔,才能长久保持创造力和生命活力。这是流派也是京剧艺术都需要的传承。

1.对第(1)段划线句及相关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为京剧界对此意见不一,所以“没有人再提”。B.“不再提”是为了纠正“呼唤创造新流派”的错误。

C.因为再提“创造新流派”就无人来传承名家流派。D.因创造新流派受多方因素制约,仅靠提倡是不够的。

2.联系上下文,填入第(2)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2分)A.又,而,更 B.因,但,又 C.且,而,也 D.如,但,并 3.第(4)段中加点的词临“书”在文中的含义是(2分)

4.第(5)段中列举杨荣环事例的作用是什么?(3分)

5.结合文意,概况作者提出“流派不是独木桥”这一说法的理由。(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0分)

那夜,那对盲人夫妻

周海亮

⑴我永远记得那个夜晚。悲怆的声音一点点变得平和,变得快乐。因为一声稚嫩的喝彩。

⑵那是乡下的冬天,乡下的冬天远比城市的冬天漫长。常有盲人来到村子,为村人唱戏。他们多为夫妻,两人一组,带着胡琴和另外一些简单的乐器。大多时候村里会很晚。在娱乐极度匮乏的年代,那是村里人难得的节日。

⑶让我感兴趣的并不是那些粗糙的表演,而是他们走路时的样子。年幼的我常常从他们笨拙的行走姿势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卑劣的快乐。那是怎样一种可笑的姿势啊!男人将演奏用的胡琴横过来,握住前端,走在前面。女人握着胡琴的后瑞,小心翼翼地跟着自己的男人,任凭男人胡乱地带路。他们走在狭窄的村路上,深一脚浅一脚,面前永远是无边的黑夜。雨后,路上遍布着大大小小的水洼,男人走进去,停下,说,水。女人就笑了,不说话,却把胡琴攥得更紧。然后换一个方向,继续走。换不换都一样,到处都是水洼。在初冬,男人的脚,总是湿的。

⑷那对夫妻在村里演了两场。地点在村委大院,两张椅子就是他们的舞台。村人或坐或站,聊着天,抽着烟,跺着脚,打着呵欠,一晚上就过去了。没有几个人认真听戏。村人需要的只是听戏的气氛,而不是戏的本身。

⑸要演最后一场时,变了天。严寒在那一夜,突然蹿进我们的村子。那夜滴水成冰,风像刀子,直接刺进骨头。来看戏的人,寥寥无几。村长说要不明天再演吧?男人说明天还得去别的村。村长说要不这场就取消吧?男人说,说好三场的。村长说就算取消了,钱也是你们的,不会要回来。男人说没有这样的道理。村长撇撇嘴,不说话了。夫妻俩在大院里摆上椅子,坐定,拉起胡琴,唱了起来。他们的声音在寒风中颤抖。

⑹加上我,总共才三四名观众。我对戏没有丝毫兴趣,我只想看他们离开时,会不会被冰的水洼滑倒。天越来越冷,村长终于熬不住了。他关掉村委大院的电灯,悄悄离开。那时整个大院除了我,只剩下一对一边瑟瑟发抖,一边唱戏的盲人夫妻。

⑺我离他们很近,月光下他们的表情一点一点变得悲伤。然后,连那声音都悲伤起来。也许他们并不知道那唯一的一盏烟已经熄灭,可是我他们肯定能够感觉出面前的观众正在减少。甚至,他们会不会怀疑整个大院除了他们,已经空无一人呢?也许会吧,因为我一直默默地站着,没有弄出任何一点声音。

⑻我在等待演出结束。可是他们的演出远比想象中漫长。每唱完一曲,女人就会站起来,报下一个曲目,鞠一躬,然后坐下,接着唱。男人的胡琴响起,女人投入地变换着戏里人物的表情。可是她所有的表情都惨进一种悲怆的调子。他们的认真和耐心让我烦躁。

⑼我跑回了家。我想即使我吃掉两个红薯再回来,他们也不会唱完。我果真在家里吃掉两个红薯,又烤了一会儿炉子,然后再一次回到村委大院。果然,他们还在唱。女人刚刚报完最后一首曲目,向并不存在的观众深鞠一躬。可是我发现,这时的男人已经泪流满面。

⑽我突然叫了一声“好”。我的叫好并不是喝彩,那完全是无知孩子顽劣的游戏。我把手里的板凳在冻硬的地上磕出清脆的响声。我努力制造着噪音,只为他们能够早些离开,然后,为我表演那种可笑和笨拙的走路姿势。

⑾两个人同时愣了愣。好像他们不相信仍然有人在听他们唱戏。男人飞快地擦去了眼泪,然后,他们的表情变得舒展。我不懂戏,可是我能觉察他们悲怆 的声音正慢慢变得平和,变得快乐。无疑,他们的快乐,来自于我不断制造出来的噪音,来自于我那顽劣的喝彩,以及我这个唯一的观众。

⑿他们终于离开,带着少得可怜的行李。一把胡琴横过来,男人握着前端,走在前面,女人握着后端,小心翼翼地跟着,任凭男人胡乱地带路。他们走得很稳。男人停下来说,冰。女人就笑了。她不说话,却把胡琴攥得更紧。

⒀多年后我常常回想起那个夜晚。我不知道那夜,那对盲人夫妻,都想了些什么。只希望,我那声稚嫩的喝彩,能够让他们在永远的黑暗中,感受到一丝丝阳光。

⒁尽管,我承认,那并非我的初衷。

7.第三段加点的词“小心翼翼”与“任凭”似相矛盾,对此做简析。(3分)

8.下列对第⑸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描写天气突变,为下文的叙述做铺垫 B.用村长与男人的对话来揭示人物品性

C.男人的话语下文的演唱,言行相印证 D.天气寒冷听众很少,成为故事的逆转

9.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第八段画线句。(4分)

10.结合文意,推断第九段男人“泪流满面”的原因。(4分)

11.第十一段中“顽劣的喝彩”与第十三段中“稚嫩的喝彩”不同在于:

(2分)

12.联系全文,赏析文中“我”这一形象。(5分)

(三)默写。【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苒苒物华休。(柳永《八声甘州》)(2)弦弦掩抑声声思。(白居易《琵琶行》并序)(3),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4)大行不顾细谨。(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5),而闻者彰。(荀子《劝学》)(6)关顾雎鸠。(《诗经 关雎》)

(7),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 元夕》)(8)身既死兮神以灵。(屈原《国殇》)

(四)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14.前两句描述的民俗活动有 和。(2分)15.下列对本次五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空间转移,由远而近。B.意境拓展,由动而静 C.情感深化,由乐而歌 D.时间变化,由昼至夜 16.有人评价划线句“写景工绝。”请对此加以赏析。(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

光武帝纪 范晔

(1)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光武年九岁而孤,养于叔父良。

(2)六年春正月辛酉,诏曰:“往岁水、旱、蝗虫为灾,谷价腾跃,人用困乏。朕惟百姓无以自赡,恻然愍之。其命郡国有谷者,给禀《说文》:“禀,赐谷也。”音笔锦反。高年、鳏、寡、孤、独及笃癃、无家属贫不能自存者,如《律》。”(3)七年春正月丙申,又诏曰:“世以厚葬为德,薄终,为鄙,至于富者奢僣,贫者单财,法令不能禁,礼义不能止,仓卒乃知其咎。其布告天下,令知忠臣、孝子、慈兄、悌弟薄葬送终之义。”(4)二月戊戌,帝崩于南宫前殿,年六十二,在位三十三年,遗诏曰:“朕无益百姓,皆如孝文皇帝制度,务从约省。刺史、二千石长吏皆无离城郭,无遣吏及因邮奏。”

(5)初,帝在兵间久,厌武事,且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自陇、蜀平后,非儆急,未尝复言军旅。皇太子尝问攻战之事,帝曰:“昔卫灵公问陈,孔子不对,此非尔所及。”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

寐。皇太子见帝勤劳不怠,承间谏曰:“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福,愿颐爱精神,优游自宁。”帝曰:“我自乐此,不为疲也。”虽身济大业,兢兢如不及,故能明慎政体,总揽权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退功臣而进文吏,戢弓矢而散马牛,虽道未方古,斯亦止戈之武焉。——节选自《后汉书卷一》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1)如《律》()(2)昔卫灵公问陈()(3)承间谏曰()(4)虽身济大业()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养于叔父良 故燕王欲结于君 B.贫者单财 今者项庄拔剑舞

C.仓卒乃知其咎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且知天下疲耗 无不活,且硕茂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1)朕惟百姓无以自赡,恻然愍之

(2)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

20.光武帝如何推行他的殡葬改革措施。(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21.第五段叙述光武帝余皇太子的对话,其用意是(2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竹里馆记 王世贞

(1)去新安郭之三里,其地负髙而临深。其江曰练江,泓渟万仭,黄山、白岳,蜿蜒摩天,其址在数十百里之外,而葱郁接于眉睫。其清可以酿,其膏可以粳秫、蔬茹。邑人汪惟一之业在焉。计亩而延袤可二十,而竹据其三之一。惟一乃构数椽,读书其间,以竹自蔽,不复施藩。

(2)惟一之言曰:“吾日三商而起,汲江烹茗之赢取而洗竹裁箨为冠暑则去之。有鹤四翼,时唳时舞,吾起而应,竹皆吾助。间一开吾巻,而琅玕①之色流润缃碧②,初阳拂梢,则少文之图若益而青葱者;微飔流响,则少文之琴若益而琮琤③者。吾放歌而声留于长离尾翮④之间,而不杂于尘嚣,不堕于市廛之耳。至于雪之旦,月之夕,白云之芊眠于昼,凉风之飒于夏,吾无不与竹宜者。吾之与此君真足以终其身而不知老者。”

(3)吴兴徐子与异之,题其馆“竹里”,而书属余记,曰:“惟一多游吴越间,而意不能舍其竹以往,得子文而时时寓其目,是惟一不恒有竹而竹恒在

也。”惟一曰:“非是之谓也。子之记待吾竹以有,而吾之竹赖子之记以不冺,为两相待者耶?两相成者耶?”予不能辞,乃次而授之为记。

①琅玕:指竹子。②缃碧:代指书卷。③琮琤:玉石碰击声。④尾翮:代指竹梢。22.第一段画线句运用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是(2分)23.对第二段划线处标点正确的是()(2分)A.汲江,烹茗之赢取。而洗竹裁箨为冠,暑则去之。B.汲江烹茗之赢,取而洗竹,裁箨为冠,暑则去之。C.汲江烹茗之,赢取而洗竹,裁箨为冠暑,则去之。D.汲江烹茗之赢,取而洗,竹裁箨,为冠暑则去之。

24.对与“吾无不与竹宜者”相关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鹤舞我应时,竹助我雅兴。B.开卷读书时,竹增我乐趣。C.放声高歌时,竹脱我尘俗。D.昼夜睡眠时,竹予我清凉。

25.概括第三段中徐子与汪惟一的说法,作者作“记”的意义有(3分)26.简析本文的思路。(4分)

二、写作70分

27.阅读下面文字,选取一个角度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要写成诗歌)。

篇3:徐汇区中考二模语文作文及:选择

笔者在教学中总结出选择题选项错误的几种情况,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一)改动重要字词

改动重要字词,是命题人将选项中的起限定作用的字词有意改错或删除,致使该选项错误的命题手法。

例1: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表明 ( )

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②改革开放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③改革开放是立国之本 ④改革开放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分析:本题重点考查改革开放与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作用。命题人在设置题肢③、④时有意把“四项基本原则”改换成“改革开放”,以便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如果同学们对教材基本知识掌握不牢固,稍不留心,就会选错。本题正确答案为A。

(二)颠倒词语位置

颠倒词语位置,是命题人将具有对应关系的词调换顺序,致使该选项错误的命题手法。

例2:到2010年底,我国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下列关于宪法与民商法等其他法律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

①其他法律是宪法的立法基础,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 ②宪法是其他法律的总和,其他法律要依据宪法制定 ③宪法称为“母法”,其他法律称为“子法” ④宪法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A.①②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分析:命题人在设置题肢①时,故意将“其他法律”与“宪法”两个词语的位置颠倒,致使该选项错误;题肢②前半部分表述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C。

(三)缩小、扩大概念范围

缩小、扩大概念范围,是命题人有意将大概念缩小为小概念或将小概念扩大为大概念,从而造成该选项错误的命题手法。

例3:下列四组图,正确反映违法与犯罪关系的是 ( )

A B C D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违法和犯罪的关系,A、B、C选项均错在缩小或扩大了概念范围。本题正确答案为D。

(四)主次关系颠倒

主次关系颠倒,是命题人将相关知识的主次关系颠倒而造成选项错误的命题手法。

例4:某企业进行技术攻关,利用磷矿废碴制造建筑用砖,获得江苏省墙体部门的认证。该技术既能消除磷矿的安全隐患,又可节约大量耕地。材料主要说明企业 ( )

A.应坚持“又快又好”的发展思路

B.应重视产品的认证工作

C.应加强安全生产的执法监督力度

D.应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分析:本题A项中“又快”与“又好”的位置颠倒了,造成该选项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D。

(五)过于肯定或否定

出现过于肯定或否定的字眼并不能说明该选项一定对或一定错,但应引起大家的注意,仔细推敲。

例5:2011年春节期间,公安部开展了新一轮的解救乞讨儿童行动。此次行动在网上引起了数十万网民的关注与参与,他们通过拍照片、提供线索等方式,仅十几天就发现被拐卖儿童6名,并被公安部门顺利解救。“微博打拐”行动 ( )

①能彻底解决未成年人行乞问题 ②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 ③有利于唤醒公民的未成年人保护意识 ④侵害了未成年人的肖像权和名誉权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分析:本题题肢①中的“彻底”过于肯定、绝对,是错误选项,因此可排除B、D两个选项。题肢④显然也是错误的。本题正确答案为A。

(六)以现象替代本质

以现象替代本质,是命题人用表面现象替代问题产生的根源而造成选项错误的命题手法。

例6:“义务是花,权利是果,只有辛勤浇花,方能结出硕果。”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 ( )

A.公民的义务和权利就是花和果的关系

B.公民权利的享有有赖于义务的履行

C.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不能放弃

D.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彼此对立、相互排斥

分析:本题A选项显然是将表面现象当成问题实质,属错误选项,D选项本身错误,C选项不符合题意。本题正确答案为B。

(七)以道德、感情混淆法律

命题人常常将现实中似乎合乎道德与感情,但不符合法律规定的选项纳入命题,以此来迷惑考生。同学们在答题时要以教材理论为依据进行判断,不能只凭个人感情来判断。

例7:小华进八年级不久,父亲在一次车祸中丧生,留下身患重病的母亲和他相依为命。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小华毅然退学回家,准备外出打工。小华的选择 ( )

A.是正确的,继续读书只会增加家庭负担

B.是正确的,表明他意志坚强,处事果断

C.是错误的,他没有依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D.是错误的,表明他意志薄弱,自暴自弃

分析:本题给我们创设了一个两难的情境:小华家境困难,面临着上学或打工的艰难选择。在情与法的冲突中,要依法做出理性选择。受教育既是我们的权利又是我们的义务,所以小华的选择是错误的,因为他没有依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面对困难,小华可以请求学校和相关部门帮助。故正确答案为C。

以上是命题人在设计选择题错误选项时常用的几种手法,望同学们能识别这些手法,避免误选。另外,要想做好选择题,我们除了要准确、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外,还必须走好“三步”:第一步,审题干。审题干的根本任务是要准确地理解题意,明确题干的要求。因此我们一定要认真仔细地阅读题干,吃透题干,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题干的要求,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和限制性词语,明确题干的方向和范围,否则就会造成漏选、错选。第二步,审题肢。对所有的题肢要仔细阅读、全面分析,弄清题肢的意思,排除那些本身错误的或所持观点片面的、绝对化的题肢(逆向选择题除外),以缩小选择范围。第三步,审题干和题肢的对应关系。不少同学认为凡是表述正确的选项都应入选,这也是导致解答选择题时出现错误的原因之一。其实,选项能否入选的关键不在于观点本身的正确与否,而在于是否符合题干的规定范围,即是否符合题意。我们只能选择那些和题干之间存在对应关系且意思一致的题肢,而对于那些和题干无关的题肢,即使其本身说法正确也不能选。 [Z]

篇4:徐汇区中考二模语文作文及:选择

一、材料型选择题

这类题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它要求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背后的历史事实。这类题的难度较大,主要考查考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题策略:材料选择题又称史料选择题、情景选择题。解答这类选择题时分三步进行:一要看史料引文的出处,从而确定史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二要弄清史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三要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材料解析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奏效的,要求学生平时强化文字功底,注意从材料中提炼观点,区分历史材料中的客观事实和主观见解,最后准确作答。

【例1】(2014·山东济宁)名言警句是人们在实践中经验教训的提炼和总结,也是历史文化精华的积淀,对后人有启发、鼓励和警诫作用。下面名言的作者是()

相信我吧,在艺术问题上,下面这句话是实在的:老老实实是最好的办法,宁肯不厌其烦地严肃钻研,而不是投机取巧、哗众取宠。

A.凡·高B.达·芬奇

C.莎士比亚D.亚里士多德

思路点拨:从名言警句里面可以找出关键性的信息,比如,从“艺术”这一关键信息可以排除C、D两项。再从A、B两项中进行选择,缩小范围。另外,也可以链接所学知识储备直接判断。本题名言出自凡·高,告诉人们做学问或艺术要老老实实、刻苦钻研,不要哗众取宠。

二、组合型选择题

这类题将同一类的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这类选择题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表述关系的题干;根据题干要求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事件或现象,并以数字序号列出;根据这些数字组合成的备选项。

解题策略:解答这类题可采用选基法和排除法。选基法(肯定筛选法)是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先确定一个或两个正确的题肢,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题肢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排除法(否定筛选法)即先确定不符合题意的题肢,再排除包含这些题肢的组合,最后得出正确答案。

【例2】(2014·贵州毕节)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启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

①创办军事工业②创办民用工业③筹划海防④培养人才

⑤改革行政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A.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⑤

思路点拨:本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关键词语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即选出与洋务运动相关的主要内容。答题可采用排除法,即首先选出不正确的,然后逐一进行排除。如本题中一定不包括“维新”,由此可以排除⑤。最后看选项,四个选项中只有C没有⑤,所以确定答案为C。

三、因果型选择题

这类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题干中常常出现的词语有“原因是”、“主要原因”、“根本原因”、“目的”、“是为了”等。

解题策略:这类题考查的角度有两种情况:一是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形式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在考查原因时常用的概念有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源、内因、外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政治原因、经济原因、思想原因等。二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形式为题干是因,备选项是果。分析问题时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平时学习要熟练掌握历史史实,把握历史主体知识,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公正的认识。

【例3】(2014·江苏盐城)史学家陈旭麓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这是因为,鸦片战争()

A.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

B.激化了中国社会的矛盾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思路点拨:本题属于第一种情况。审题时要注意对原因的限定语。题干引用陈旭麓的观点,要求解释其原因。在没有任何限定语的情况下,要选择其主要原因。分析四个选项,C项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的影响;D项是五四运动的影响;B项从属于A项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A。

四、否定型选择题

这类题的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和限制,如用“不是”、“不正确”等词语,主要考查逆向思维能力,应特别注意。

解题策略:这类题又称逆向选择题,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往往有“不正确”、“不包括”、“不属于”、“无关”、“错误”等词语,是中考容易失分的一种选择题。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因此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养成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的习惯,经常问几个“为什么”,带着问题学习,学会逆向思维。解题时要注意这些否定式的限定要求,解答时可采用逆推法,找出不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

【例4】(2014·湖南株洲)八年级某班计划举办一次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历史故事会,该班同学所拟的故事标题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A.《遵义会议》B.《四渡赤水出奇兵》

C.《井冈山会师》D.《飞夺泸定桥》

思路点拨:题干主题为“红军长征”,否定提示是“不符合该主题的是”。遵义会议发生在1935年1月,是长征路上一次重要的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四渡赤水是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红军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战役;飞夺泸定桥发生在长征路上,大渡河边;井冈山会师发生在1928年4月,不是发生在长征路上。因此确定答案为C。endprint

五、排序型选择题

这类题是把打乱了顺序的事件按一定的要求(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排列出正确的顺序,主要考查学生纵向掌握历史知识的熟练程度。

解题策略:从试题形式上看,有序号式排列和非序号式排列两种;从排列内容上看,有时间先后、地理方位、高低、大小等排列方式。解答这类题,其一,可采用首位判断法,即找出发生最早的一件史实,然后看选项中以这一史实序号为首的选项,就可以迅速地选出答案;其二,可采用首尾结合法,即按时空延展顺序找出最早发生的一件史实和最晚发生的一件史实,根据其序号即可选定正确答案;其三,可采用中间判断法,即如果首尾相同按中间的先后顺序去判断,也能很快确定正确选项。

【例5】(2014·湖北孝感)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呈现“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的特点,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懈的探索精神。下列探索中的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为()

①“民主”、“科学”②三民主义③变法图强④“自强”、“求富”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④②③D.④②③①

思路点拨:根据所学历史知识,我们知道: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戊戌变法以变法图强为目标;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李大钊提出了“民主”、“科学”的思想主张;辛亥革命以三民主义为指导,终结了封建帝制。由此按照时间产生的先后可以判断,④排在最前面,A和C项都可排除;戊戌变法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前,③应该排在②的前面,D项可以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六、图表型选择题

这类题的特点是给出直观形象图或示意图或表格,要求根据图形或表格揭示回答有关问题。图表型选择题可分两类:一是填图类,在题干部分提供一幅地图,要求指出某一地点的名称或特征的字母代号,一般考查历史地理概念。二是识图类,在题干部分提供一幅图片材料,如照片、摹本、历史场景图、漫画、图表、地图等,要求判断并指出其名称、地点、某个历史人物及相关事件等内容。

解题策略:解答这类题时应注意两点:一是图形的结构和特点,并从图表中提取相关信息;二是依据图表来回忆相关历史事实,结合史实进行分析、推理。

【例6】(2014·山东烟台)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时,自制了一把历史年代尺,其中④处应该填写的是()

A.开天辟地B.当家作主

C.遵义会议D.十一届三中全会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开天辟地,遵义会议——生死攸关,新中国成立——当家作主,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转折。因此,④处应该填写的是D。

七、最佳型选择题

这类题又称程度选择题,其特点是在各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他选项为不妥选项,而非错误项,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掌握的准确性和辩证思维能力。

解题策略:这类题的题干与选项之间隐含着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它不同于一般选择题的正误关系,而是一种程度关系,侧重考查因果关系,注重历史结论。审题时要注意设问中表示程度的副词或形容词,如“最主要”、“最重要”、“最准确”、“最符合”、“主要”、“根本”等。解答时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即论点和论据的关系,再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进行判断,在前者的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正确答案。

【例7】(2014·湖南衡阳)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埃及奴隶制国家建在尼罗河边

B.埃及人是喝尼罗河的水长大的

C.尼罗河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D.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上一篇:第二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下一篇:创业项目建议书范文

本站热搜